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历史(人民版)特训:第31讲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b 含解析

2018历史(人民版)特训:第31讲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b 含解析

2018历史(人民版)特训:第31讲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b 含解析
2018历史(人民版)特训:第31讲 从“师夷长技”到马克思主义传入b 含解析

板块四限时·规范·特训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固基题组]

1.[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答案 B

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为“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最初觉醒”。A项与民族生存、摆脱危机无关;B、C、D三项均符合“民族生存”“摆脱危机为目标”,B项为最初觉醒,故选B项。

2.[2015·济宁模拟]“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军国大政,君秉其权,转饷度支,民肩其任。无论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庶民从之,纵征赋过重,民无怨咨?”该观点( )

点击观看解答视频

A.反映了洋务派的核心主张

B.表达出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愿望

C.代表士大夫们的普遍愿望

D.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信息“军国大政,君秉其权”“筹费若干,议院定之”可以看

出该观点主张君主立宪,改良政治,故B项正确;洋务派核心主张是中体西用,并未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故C 项错误;该观点主张改良,与革命派主张并不一致,故D项错误。

3.[2015·永州二模]《天演论》问世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些青少年干脆以“竞存”“适之”等作为自己的字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倡导B.严复的译笔古雅耐读

C.维新思想家的宣传推介D.书中的思想足以警世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严复《天演论》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书联系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状况,向国人发出了“与天争胜、图强保种”的呐喊,指出再不变法将循优胜劣败之公例而亡国亡种。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天演论》出版以后,给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其警示下,启发了民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答案选D项,其他选项不是题干主旨思想。

4.[2016·兰州一中期末]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没有传统的现代化”。此观点( )

A.全面地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征

B.旨在否定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性

C.全面肯定了新文化运动历史功绩

D.歪曲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

答案 A

解析“没有传统的现代化”一方面认识到了这场运动全面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又承认了它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故全面地概括了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合。故A为正确答案。

5.[2015·河南郑州模拟]“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

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浅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中国化反思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为彻底反思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基本特点创造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并且这种反思又直接构成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深度中国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反思的辫证运动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良性运行机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实践和经验来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等特点在理论的现实化过程中表现出具体的丰富性、鲜活的生命力、内在的调节与发展的机制等独特的理论品质,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获得创造性发展的内在的直接根据所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与证明,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科学坚持、创新发展的过程,其中面对中国现实的深刻的理论反思既是科学合理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和基

础,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与现实国情寻找“结合点”与“平衡点”的关键环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特点的“中国化”反思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大课题,这既是将马克思主义全面具体化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化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阶级性等基本特点,进行“中国化”反思的具体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何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传统的理论解释主要定义为三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有一个科学的研究对象,实现了研究对象的革命;二是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辩证法;三是有一个完整严密的逻辑体系。由此马克思主义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根据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化的实践,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仅仅由其理论的内在逻辑特性决定是抽象的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必须在实践中获得历史性的具体化的证明、充实与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是被给予的,而是在人类的文明长河中和永

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点精粹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斯密和李嘉图是(B)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考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代表人物,绪论01 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斯密、李嘉图 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组成部分,绪论01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诠释;成果;经验 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形成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科学理论。若要在中国文化土壤上扎根生长、开花结果,首要一点就是要通过文化背景的移植与中国文化传统相融合,成为一种从形式到内容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理论,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因子带有模糊、猜测、玄想的非科学成分,又与封建宗法的、封闭狭隘的小农意识因素混杂在一起。而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的本质特征,高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现实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因子的相融合之处,因此,一方面能够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融合中得到认同,另一方面能够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文化,这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之间相结合的、互动的融合关系。 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践的相互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又切合于中国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不仅指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实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等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了共同的理论渊源、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以及目标和价值追求,在内容 和本质上一脉相承,而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践基础上,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 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有了马克思主义这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形势在发展,实践在深化,要想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其指导作用,必须结合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而要想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入手。 一、从历史进程初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思想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理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迎接新世纪的时期,“三个代表”重大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期末复习资料

2019年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a16114303.html,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李理哈刚 来源:《科技资讯》2015年第21期 摘要: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它也是构建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符合客观规律性,同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最后提出要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c)-0208-02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血脉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中唯一经历数千年、持续至今而未曾中断的文化,它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务实性、崇尚统一、伦理道德至上的特征,牢固积淀在每个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中,推动着中华文明不断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由毛泽东同志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作出了科学阐述的。会上毛泽东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来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过程。同时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上的运用和传承不是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移植,也不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消融,而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这广袤的土壤中滋生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被中国人民所接纳必须要借助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必须要依托马克思主义。 2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融合 2.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相通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承发展的过程中和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过碰撞、对立及融合,所以作为外来思想文化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存在相异之处。但马克思主义既然可以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萌芽、结果也正说明了二者在本质上除了相异性也存在相通性。如

2020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 21 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 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 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 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1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 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 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 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这说明真 理都具有() A.客观性B.相对性 C.绝对性D.全面性 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法律标准 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的文化融合,马克思主义逐渐中国化。但是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有自身的内涵和特征。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不断显现,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我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我党执政为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党的实践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在传入到另一种不同的地域文化环境当中时,都要在坚守自己本身的同时与当地的文化环境逐渐融合。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历史和政治环境当中逐渐产生和发展完善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个“结合”有着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说,近现代的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行;二是说,有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不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应从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上来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内容分开,比如说,把内容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国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态的统一。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形态。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1.斯密和李嘉图是 A.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C.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D.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是历史时代的产物 B.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C.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成果的升华 D.马克思主义是先天智慧的结晶 3.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A.总特征 B.精髓 C.实质 D.核心 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在解决复杂问题时 A.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斗争性 B.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同一性 C.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D.要具体地分析矛盾的普遍性

6.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客观性和自发性 C.盲目性和自觉性 D.客观性和普遍性 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 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先验反映 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 8.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A.满足猎奇心理 B.改造客观世界 C.实现自我价值 D.创造客观规律 9.在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上,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多数人认可的就是真理 B.个人觉得有用的就是真理 C.少数人坚持的就是真理 D.在实践中证实的才是真理 10.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西学东承 ——浅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者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从文化传播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到一个新的民族或地区中,要为该民族或地区的人民所接受并得到发展,都必须与其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在坚持自身基本思想和根本性质的前提下,采取该民族或地区人民所认同的方式,回答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

2018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真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性表现在,首先它不带任何偏见,其次在于它具有深刻性,再次它还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2)其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考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问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统一性的问题 【答案】A

【解析】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这在哲学上属于本体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方面。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答案】A 【解析】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考点】物质世界和实践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 【考点】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答案】B 【解析】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讲解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及其指导意义 一、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四个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新时期的新思想。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用以指导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经验 三、正文:近代以来, 中国历史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艰难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重大问题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的历史。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理解和诠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能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诠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拓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成果的过程。早在1938 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实践过程。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马克思主义所要结合的对象不仅仅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某个具体实践问题,从理论的价值意义、传播方式诸视角看,这个对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系统。因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要真正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201810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 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 B.事物的特殊矛盾 C.事物的外部矛盾 D.事物的主要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来源于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握事物现象 B.揭示事物本质 C.追求自我实现 D.改造客观世界 8.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是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可以自动上升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可以自动回归到感性认识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与追求,其中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取得的理论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反复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历史和实践证明,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巨大进步的致胜法宝,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得到坚持和发展。所以我们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中国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对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中国走向和平发展、繁荣富强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正是由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思想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伟大成果才得以全面展开并达到成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伟大的成果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未竟之业。他科学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形成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真正实事求是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中国共产党人的新思想、新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它是我们党实现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进到邓小平理论的崭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成果是: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勇气和求实精神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怎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理论飞跃,体现了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个成果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

2018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马克思试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3709)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A.主观条件 B.客观条件 C.理论基础 D.理论前提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既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又表现为它具有 A.完整的理论体系 B.严密的逻辑结构 C.鲜明的政治立场 D.崇高的社会理想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B.世晃可否被认识的问题 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 4。实践作为一种感性物质活动,强调的是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主观性

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具有历史性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本质和现象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 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 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问的关系 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C.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7.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认识主体所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A.能动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 客观性 8.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强调的是 A.认识过程中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B.认识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C.认识过程中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D.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9.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路线,就必须在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一切从主观的愿望出发 C.一切从理论出发 D.一切从臆造的规律出发 10.除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的矛盾11.既承认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又承认历史发展的选择性,这属于 A.历史唯物论观点 B.相对主义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 12.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用特权侵吞共有财产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出现两极分化13.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人的本质是发展变化的 B. 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 C.人的本质是后天形成的 D.人的本质是人人相同的 14.两种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 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应 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的人类劳动15.由于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属于 A.绝对剩余价值 B.超额剩余价值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区别联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历史过程,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根本性的区别。二者的联系在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制约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条件,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兴衰成败的决定因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总目标总方向的应有之义、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伟大事业和实际运动,是需要不断推动、推进和实现的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和理论成果,是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问题。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说的马克思主义是特指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泛指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思想观点;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党的七大才首次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并使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则要突出它的中国属性,强调从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共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非选择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非选择题及答案 二、简答题 26.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案】(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反 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物质决定 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心主 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缺乏实践的观点,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2)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发 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考点】客观规锋性与主观能动性 2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1)认识的有限性: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 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 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获得发展吗? 【答案】(1)在现实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个别企业 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商品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这部分称为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