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

顺利完成安静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7.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学生自学讨论小辞典与知识链的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依据熟知的生理知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假设,通过对小辞典与知识链的自学与讨论,学会对脉搏的形成认识与心率的关系。】

8.探究“运动状态与脉搏变化的关系”的方案设计,请将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逐一完成。――善导,促思,精讲。

每小组选择一运动状态,并进行这一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活动①.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②.活动完成后,立刻测脉搏,测量者在自己记数的同时,感觉脉搏与安静状态比较,有何不同。

③记录员记录

④.计算员对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小组成员自测脉搏,并感知自己脉搏恢复正常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内两次脉搏的变化,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评互评中成长。】

9. 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活动: 交流数据,交流结论。

设计理念:【知识的获得,有时需要对数据加工处理,因此,在教学

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师:我们通过探究实验证实了:运动可以改变脉搏。除了运动以外,还能在什么情况下能改变脉搏的变化?比如情绪、性别、身体状况等方面。

学生:根据自已日常生活中的经历来回答。――促思,系统,巧练。设计理念:【学习的新知需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

10.课堂检测:针对问题设计练习题。(多媒体大屏幕展示,学生回答。)――巧练。

11.对学生提出希望

师: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既简单,而又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在正常情况下,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一般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正常脉搏节律规则,搏动力量均匀,手指按下时有弹性感。一般情况下,体温升高1℃,脉搏每分钟增快10~20次。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时则脉搏减慢。发现脉率增快或减慢,脉搏的节律不整齐时,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诊治。我们也可以课下查阅一些资料,掌握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从而指导我们生活。

设计理念:【让知识指导生活,让知识优化生活。】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图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设计流程图 四、教学过程设计

gt

gt 五、教学案例反思 这是我上的一节校内公开课,试用课改精神,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验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分组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从课堂上来看:一、学生喜欢观察物理情景,也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多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二、自主实验探究过程中,我叫同学们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他们很活跃,想法也不少,由于本节课授课时间是两个课时,而公开课只有一节课的时间,为了猜想更有条理性、目的性,体现新课改的重过程突出效果,先采用阶梯法,再引导学生利用S—t图象、S—t2图象以及V—t图象法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后面的实验数据处理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虽然我有提示和引导,但是仍有少数学生未能掌握。 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了重知识传授、轻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利用物理情景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在过去的课堂中,我们总是怕学生能力不够,不敢让学生自己探究,但事实上学生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 (1)有少数学生动手能力差,个别女生不敢放手做实验。 (2)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作图能力掌握不够,所以在实验当中有些组未能完成实验。 (3)学生基础相差比较大,并且是平行班,所以还要从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包括猜想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作图与实验分析能力。 六、教学案例总结 上课前播放落体运动情景(伴有背景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学生的“测反映时间游戏”引入来创设问题情景,建立问题期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加“轻的物体(薄纸团)比重的物体(硬纸片)下落快”的实验设计使得实验探究更全面;电脑动画课件仅是对教学起辅助作用。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教室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教室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去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4、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采用实验室的基本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定量地测定重物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 4.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制定探究计划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2.渗透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及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相同。 2、灵活、简便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具准备 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打点计时器、刻度尺、纸带,重物(两个质量不同)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游戏:看谁的反应快 常见的落体运动:苹果落地,雨滴下落,树叶落下等! 提问:这些物体的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轻重不同的物体谁下落的快? 2、猜想: 1.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3.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演示实验: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不由物体的轻重决定 提问:为什么有的下落的快,有的下落的慢呢? 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在空气中物体下落得快慢要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空气阻力越小,物体下落的快慢就越接近。 提问:那么无空气的条件下,会怎样呢? 演示:结论验证(牛顿管实验) 知识拓展: 1971年,阿波罗飞船登上无大气的月球后,宇航员特地做了使羽毛和重锤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的实验,无数观众从荧屏上看到,它们并排下落,同时落到月球表面。结论:没有空气的条件下,轻重物体下落的一样快. 一、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的两个条件:a、物体只受重力作用b、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 2、如果空气阻力的影响很小,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做自由落体运动。如:钢球的下落,石头的下落等(理想模型) 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1、提出问题: 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呢? 观察粉笔头的自由落体运动,讨论运动的初速度及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及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初速度为0 速度越来越大直线运动 2、猜想与假设: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提问:怎样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呢?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X 、t 、V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式:

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教学的案例反思

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教学的案例反思案例:在两千年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质量大的物体比质量小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常识。从事物的现象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以至于其后两千年的时间里,大家都奉为经典。 16世纪末,意大利青年学者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论断产生了怀疑。通过大胆猜想和实验研究证明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从而推翻了两千多年来被人们奉为真理的结论。在当时的物理界产生了极大的轰动。 今天,我们来重现伽利略的研究过程。 伽利略的结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的同样快。 实验一:用纸片和粉笔头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下落。 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物体先下落? 同学观察实验:粉笔头先下落。 结论:质量大的物体先落地。 实验二:用质量相同的纸片,把其中的一个揉成团,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落。 请同学们思考:哪一个物体先下落? 同学观察实验:纸团。 结论:体积小的物体先下落。 学生思考:物体的下落与质量和体积有关系吗? 实验分析:物体下落的快慢由于空气的阻力作用不同所致,

与质量无关。 大胆猜想:如果没有空气的阻力,也就是在真空的情况下,物体应同时下落。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 反思:通过实验验证伽利略实验结论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了解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体会到了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 这个实验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爱因斯坦有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时,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和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伽利略比他的前人伟大,就在于他首先采用了以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在他之前,学者们总是通过思辩性的论战来决定谁是谁非。

高中2-5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6.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7.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8.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10.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11.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理解并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设计思想: 1、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研究落体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 从而猜想若没有空气阻力会怎样; 3、用牛顿管实验验证猜想,引入了新的理想运动模型:自由落体运动。讲述1971 年宇航员做的实验,加深印象; 4、了解地球表面物体下落运动近似成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5、着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利用打点计时器进行研究,得到结论; 6、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及重力加速度; 7、应用训练 一、引入: 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制作好“测反应时间尺”(在一约50cm长的尺有刻度的一面标上自由下落对应长度所用的时间) 游戏 师:一般情况下,刻度尺是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的? 生:测量物体长度的! 师:大家看到我手里的这把尺子了没有?我这把尺子跟普通尺子是不一样,有特殊的功能,它可以测量出你的反应时间。不信?我请几位同学上来试试。找几名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可通过比比谁的反应时间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相信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这把尺为什么能测出人的反应时间呢?是根据什么原理呢?我可以告诉大家,尺子测时间的原理就是利用尺子下落过程中的运动特点制成的。而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就是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 师:像尺子下落这样的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挂在线上的重物,如果把线剪断,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力的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 师: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样呢?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哪些量决定?请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生:不同物体下落快慢应该是不一样的,下落快慢应该是由质量决定,质量大的下落快,质量小的下落快慢。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 1教案 鄂教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心跳 1教案鄂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 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授 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 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 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三)本课小结 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 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 (四)课外实践活动 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 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

人体安静与运动中、运动后心率的测定

实验人体安静与运动时心率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人体安静时心率的测定方法,观察运动对心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心率测定的方法有心音听诊法、指触法和心率遥测法。 心脏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音可通过周围组织传递到胸壁,用听诊器在胸壁特定部位听诊能测量出心率,此为心率直接测量法。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的舒缩会引起动脉血管内的压力产生周期性波动,导致管壁发生搏动,并能以波的形式沿管壁向外周传播,且以心脏活动的周期一致。故用手指触摸到的身体浅表部位动脉搏动速率,通常可以间接代表心率,此为心率的间接测量法。 心率遥测法则是根据心脏活动时的电变化而采集心率的。心脏兴奋时的电变化传至体表,表面电极将心电信号接收后送入发射机,经接收机接收后显示。 [实验器材]: 听诊器、秒表、节拍器、POLAR心率遥测系统。 [实验内容] 1、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 受试者静坐5 min。采用心前区听诊法直接测量心率。指触法测量脉搏时,通常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受试者一侧手腕桡动脉搏动处。脉搏测量时先以10s为单位,连续测量3个10s,其中两次相同并与另一次相差不超过1次时,即认为是相对安静状态,否则应适当休息后继续测量,直至符合要求。然后,再测量30s脉搏乘于2,即为心率。 2、运动后即刻及恢复期脉搏的测量 令受试者按节拍器节律(30次/min)以2秒1次的速度连续做蹲起运动3min,取坐位测定运动后即刻、2min、4min和6min的脉搏。 3、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 运动过程中心率的测量现常采用POLAR心率遥测法。首先,将带有传感发射器的胸带固定在胸前,松紧适度。再将手表遥测仪戴在手腕上,使“选择”键处于“测试”状态,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开始测定相对安静状态和运动过程中的心率变化。测试完毕,再按“使处于状态/起动-停止”键,手表遥测仪停止记录。最后,按“回忆、回收”键,手控提取记录数据或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 4、基础心率、最大心率、心率贮备、靶心率和靶心率范围的测定 基础心率通常是早晨刚刚醒来尚未起床活动时的心率。 运动时运动强度与心率成正变关系,当人体进行大强度并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时,心率增加到极限水平,这就是最大心率。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小,一般用220减去年龄来估算最大心率,或者HRmax=208-0.7×年龄。 最大心率与安静心率之差称心率贮备。如靶心率是运动训练或体育课,体育锻炼中欲达到的心率,如要跑10000m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则HR=150次/分即为靶心率,但靶心率控制十分困难,故体育实践中,常用靶心率的范围。有氧运动的靶心率范围是: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80%。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案例题目:自由落体运动作者姓名:丁盼 学科类别:物理 日期: 2018、1、9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以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及组织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感悟到所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快乐,激发求知兴趣;除此之外,学而无用论现如今也在广泛流传,我们如何完美地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里所说的应用于生活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工具,而是同学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物理小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不再让学生觉得学习除了考大学外毫无作用,这也是我们教师一直以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在一次学校举办的“春雨杯”优质课比赛中,我以《自由落体运动》为题材,参加了该次比赛,该节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又与我们生活中的落体运动有关,学生在此之前已基本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但是对这样一种运动又从未接触过,基于以上前提,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侧重于利用实验来逐步地向同学们展示自由落体运动,并利用实验所得的数据,再加上他们已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逐步引导学生自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二.情景描述 这节课,我的设计宗旨是利用一系列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

围,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打破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整堂课的流程图大致如下: 从上面的流程图可以看出,演示实验,学生参与活动,学生参与探究、交流、发言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下面我选取三

个教学片断加以阐述。 片断一:利用尺子测反应时间 器材:教学用尺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反应时间? 生:想(这样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拿出尺子,请2名同学上台来测试自己的反应时间,老师握住尺子,让学生做出握尺子的动作,将手放于尺子的正下方,提前与学生约定好,老师数到3就释放尺子,然后学生就握住尺子,我们就可以通过尺子下降的距离得到该同学的反应时间。 第一位同学来做实验时 师:准备好了没? 生:准备好了 师:1、2、3 数完1、 2、 3,等学生握住后,就在黑板上记下尺子下降的距离。 第二位同学来做实验时,老师故意数完1后就立刻数3,这时往往学生会来不及反应而导致尺子距离下降过多,那么其余同学看到时往往便会开怀大笑,这样就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师: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两位同学的反应快慢,但是,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具体地反应时间呢?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研究方法。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重点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强调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对他们的评价,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课教学设计 秦开二中王晓民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顺利完成安静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7.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学生自学讨论小辞典与知识链的内容。 设计理念:【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依据熟知的生理知识做出较为正确的假设,通过对小辞典与知识链的自学与讨论,学会对脉搏的形成认识与心率的关系。】 8.探究“运动状态与脉搏变化的关系”的方案设计,请将方案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逐一完成。――善导,促思,精讲。 每小组选择一运动状态,并进行这一状态时脉搏的测量。 活动①.组长带领大家活动 ②.活动完成后,立刻测脉搏,测量者在自己记数的同时,感觉脉搏与安静状态比较,有何不同。 ③.记录员记录 ④.计算员对数据进行计算,此时,小组成员自测脉搏,并感知自己脉搏恢复正常时所需要的时间。 ⑤.小组成员间讨论小组内两次脉搏的变化,得出结论。 设计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评互评中成长。】 9. 小组间的讨论交流。

运动负荷

教学内容:运动负荷 学习领域:运动参与 教学目标:1.了解脉搏和运动的关系 2.掌握简单判断运动负荷的知识 教学步骤: 测定脉搏是检测运动负荷常用的简便方法。 心脏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动力器官,我们全身流动的血液全靠心脏这个“马达”来推动。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它是心脏功能的一种表现。 随着心脏的跳动,在特定部位皮肤表面可以摸到的动脉搏动称为脉搏。在正常情况下,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即脉率)和心率是一致的。 脉率受年龄、性别的影响。一般情况卜,女性比男性快,儿童比成人快。成人安静时的正常心率为70—80次/分。学龄儿童为80—90次/分。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加快,而休息,睡眠时则减慢。参加运动时,脉搏跳动得越快,说明运动越剧烈;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山寸:心肌机能提高,在承受相同运动负荷 时,脉率比不经常参加锻炼的人低,而且恢复到正常水平所需的时间也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短。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自己的脉率变化来判断锻炼负荷是否合适。 二,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及其测定 (一)适宜运动脉率的判断 人都有一个最高脉率,即使你进行非常吃力的运动,达到了最高脉率后也不能再增加了。最高脉率和年龄、体能水平有关。20岁以下的青少年,最高脉率一般为200次/分;而经常锻炼、体能水平好的青少年,最高脉率可以达到220次/分。最高脉率只有在参加最为激烈的运动时才会体现出来。通常,比较适宜的运动脉率应保持在最高脉率80%—50%的范围之内。 由于人们的体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也有所不同。我 们可以用下列公式计算出自己最为适宜的运动脉率: 适宜的运动脉率二(最高脉率—安静时脉率)65%+安静时的脉率 (二)脉率的测定方法 1。准备一块带秒针的表。 2.找到能摸到脉搏的部位。

高一物理最新教案-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1 精品

《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物体自由下落的一种理想模型,是一种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也为后面的平抛运动的学习打好基础。这次新教材对这部分的内容分为二块。一块通过演示、实验,分析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明确重力加速度的意义,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具体、深入的认识。另一块介绍落体运动的研究历史,主要是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本人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对这部分教材做了调整。先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和他的科学思维方法,得出什么叫自由落体,渗透人文教育。接着重点讨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最后是对自由落体的规律运用。本节课是在知道了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 学生知识情况: 学生对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也有一定的掌握,并会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在本章第三节教学时教师也介绍了书本P44的“做一做”,知道了光电记时器的原理。因此学生对本节的实验探究有了足够的知识准备。 教学设计思想: 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验:整节课由实验探究组成,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的性质,以及利用实验数据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最后又通过书本的“做一做”实验设计加深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体现科学实验是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2.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计算机介绍了“闪光照片的拍摄”的动画演示,让同学们了解闪光照片的拍摄过程,并运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本节课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讲述(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实验探索、设问点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学习心态。 5.层次分明:这节课的程序是:一、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二、计算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三、测定反应时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分析 定远二中曹士举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本节是人教版《物理1(必修)》第二章第五节内容。它是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之后编排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使学生既了解一种具体的运动,又巩固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为今后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利用闪光照片来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得到应用。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知识的复习课,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研究课,是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后续学习的知识准备课。 三、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四、(一)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物体的下落运动普遍存在重快轻慢的错误认识。本节课拟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空气阻力影响的缘故,从而有效地消除学生从生活中得来的错误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五、(二)学生已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运动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得出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然后结合匀速直线运动规律“水到渠成”地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六、三、教学目标 七、(一)知识与技能 八、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在理想条件下的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九、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进行分析。 十、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十一、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十二、(二)过程与方法 十三、引导学生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下运动的信息,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在探究运动规律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十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十五、1.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十六、2.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十七、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十八、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和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十九、难点: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 二十、五、教学过程 二十一、[引入]:很高兴来到美丽的靖远二中和大家一起交流,先和大家做一个小游戏,我这里有一张钞票,我提住它的顶端,你用两个手指头放在钞票的中间,做好夹得准备,但是注意在我放手之前你的手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碰到钞票,当看到我松手时就立刻去夹,如果夹得住归你,否则归我,哪位试试为啥夹不住呢这个钱太短了,如果长点就好了。为什么反应灵敏和物体长短有关系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本节课我们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板书课题) 二十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实现以下学习目标(多媒体出示):

高中物理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 新课标要求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和特征,掌握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问题。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 ★ 教学重点: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 教学难点: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征 ; ★ 实验教具:薄纸片和石头、牛顿管、重物、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前面我们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有关知识。 速度公式: 0t v v at =+ 位移公式: 2012 s v t at =+ 速度位移公式:2202t v v as -= 推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一 恒量。 s 1= s 2=…= aT 2 二、导入新课 举例:用手握住的石头处于静止状态。 (老师提问)松手后石头的运动情况如何?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并猜想。 V 0=0,石头竖直下落。 (老师演示)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 (学生活动)石头下落时做V 0=0的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 过渡引言: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认识这一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一:

石头与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问: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看到石头比纸片下落得快)。为什么石头比纸片下落得快呢?(石头重一些,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 教师介绍: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对落体运动的观察、研究,得出“物体下落快慢由物体重力决定”即“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不对)这种从表面上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实际上是错误的。 过渡引言:实际上重的物体下落的快只是我们的一种生活经验,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演示实验二: 取半张纸与一张纸,把半张纸揉成一团,两者也分别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问: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半张纸比一张纸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快)。 过渡引言: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不是与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相矛盾吗?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呢?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3、演示实验三: 取两张相同纸,把其中一张揉成团,两者也分别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下落。问:我们可观察到什么现象?(纸团比纸片下落得快)。 过渡引言:上述现象说明重力相同的物体也不能同时落地,所以物体下落的快慢和轻重的关系比较复杂,既不能说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也不能说轻物体的比重的物体下落快,因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生思考与讨论)总结上面三个演示实验得到三个不同的结论,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无关。 (老师提问)同学们仔细分析一下,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究竟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没有考虑空气阻力的影响 过渡引言:第(3)个演示中,纸片受到的空气阻力明显地比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大,所以纸片下落较慢。由于影响空气阻力大小的因素太复杂。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常采取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从最简的问题入手的方法。在落体运动中,先排除空气阻力,研究物体在没有空气阻力条件下的运动。 4、牛顿管实验 拿一个长约1.5米,一端封闭,另一端有开关的玻璃管(牛顿管),把小铁片和羽毛放到这个玻璃管里。在玻璃管里有空气的情况下,我们来比较这两个物体下落的快慢。(拿着玻璃管走到学生当中去,将水平放置的玻璃管迅速转过90°成竖直放置状态,让同学门观察两个物体的下落情况,重复该实验三次)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实验教案 教师:李秀蓉 【教材分析】 《运动与脉搏的关系》一节的教学是在学完心脏之后的一节以探究为主,以培养学生学习一定的学习方法为主的探究课,通过对脉搏的产生的认探究,进一步认识心脏的泵血功能。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他们热爱生活,关心身边的事物,有积极探究的激情。但他们学习方法缺乏,急需学习方法的指引。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脉搏和心跳的关系;说明运动和心跳、脉搏的关系及运动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设计实验,探究脉搏与心率的关系。 情感目标:认同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 【课前准备】分学习小组 师:为了学习的方便,我们以座位邻近为依据为学习小组。 每小组设组长一名,记时员一名,记录员一名,计算员两名。 设计理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便于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小组活动中。经过观察、比较讨论、结获取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流程】 1.猜一猜:多媒体出示2004年雅典奥会110米栏冠军中国刘翔(让学生根据提示的信息猜谜)。 2.欣赏视频:刘翔夺冠的精彩瞬间。善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3.出示学习目标――明标。 4.根据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主学习,解决这些问题。――促思。 5.学生逐一解决这些问题。――精讲。 6. 试测脉搏。 师:如何正确测脉搏。老师用秒表计时,学生测量,并记录结果。 学生活动:1)、小组学生试测脉搏60秒,记录员记录。 2)、组长组织正确测量安静状态时的脉搏(60秒)――教师精讲如何测量脉搏,并展示正确测量脉搏的图片。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内练习,使每一名小组成员都明确自己的工作,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 商南县高级中学蒋宏忠 726300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2.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以及地球上不同地点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学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和实验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对事物规律迁移及应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渗透事物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2.加强对控制变量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教学难点】 1.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大小g=9.8m/s2。 【教学方法】 1.观察法(生活与实验) 2.实验法

3.阅读法 【教学用具】 CAI课件、纸片若干、牛顿管、粉笔(举例用)、书签、直尺(实验用)。 【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与特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本质。 ·自由落体加速度与基本公式。 ●引入(时间约2分钟) 1.文学家们在形容秋天的落叶的时候,常常说:飘零的落叶,却从没有人说飘零的苹果或者飘零的铅球呢? (学生回答:因为苹果下落得比树叶要快) 2.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比落叶下落得快呢? (学生答回:A.因为苹果的质量比树叶的质量大;B.因为苹果和落叶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 3.介绍历史:早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经过大量的观察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幻灯片1) 4.过渡: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呢?物体下落是否受到空阻力的影响呢?请同学位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解决这个两问题。(幻灯片2) ●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实验(时间约3分钟)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实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使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水平和推理水平。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实行不同层次的实验探究,从探究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的关系开始,接着探究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规律和加速度,直到最后利用自由落体规律探究生活中一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方法: 1、会根据现象实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善于实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实行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及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 2.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理解并使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及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牛顿管、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片与纸片、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重物等。 五、教学过程 【探究一】: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吗? 演示实验1:将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片与纸片从距离地面同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学生猜想:金属片先落地。 实验现象:金属片比纸片先落地。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2.5 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内容与地位】 本节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中第一个二级主题“运动的描述”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内容标准中这节有关的条目是: (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要体现实验在认识自由落体规律中的作用,并通过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物理学发展的作用。 物体的下落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下落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这可以成为教学的起点,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辨析,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个重要实例,通过自由落体直线运动规律的研究,加深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步体会伽利略的“提出假设→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的研究方法,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开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促进了物理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是方法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教学过程还应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知道不同地点重力加速度不一样。 3.能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建立自由落体的运动方程。 4.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体验物体下落的快慢,了解生活中物体的下落运动,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3、用理想化方法去比较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大小,识别自由落体运动,培养学生探求知识能力,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思路和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会 科学探索的艰辛。 2、体会实验和多媒体手段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重点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实验现象+合力推理+实验验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会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2.会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并能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的方法。 3.善于进行观察,并能独立思考或与别人进行讨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导学生探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2.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研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抽象出一种物理模型──自由落体。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积极探索并能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准备 抽气机、牛顿管、羽毛、粉笔、硬币、投影仪、相关投影片、课件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学习目标 1.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知道不同物体在同一地点下落时加速度相同,都是重力加速度g,方向竖直向下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一、导入 [演示]将粉笔头从高处释放. [提问]观察到运动的特点? 竖直下落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认识这一类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教学 1.自由落体运动 (1)物体自由下落的快慢的决定因素 [演示]让一个纸片与小钢球同时自由下落,可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钢球落得快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经验——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这也是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的影响人们两千多年的看法.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同学们可能也听说过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这个由伽利略做的实验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并且他还用归谬法、数学推理都证明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同学们可以下去看阅读资料,也可以自己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演示]把刚才的纸团揉成团,和小钢球同时落下,同学们再观察. 学生:几乎同时落地. 老师:为什么同一纸片,形状不一样,其下落快慢不同呢? 学生:这是空气阻力的影响.揉成团的纸团比纸片所受阻力小得多,所以与钢球几乎同时落地. [演示]牛顿管实验. [说明]该实验不事先抽气,让同学参与,自己得出在牛顿管中由于抽气而使物体在下落时不受空气阻力. 学生:牛顿管中的羽毛、粉笔头、纸片、硬币同时落下,同时落到管底. [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快慢相同. (2)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