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

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

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
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

收稿日期:2012-04-06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项目“快速工业化地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与创新路径研究”(GD11YGL09)

作者简介:唐元松(1974—),男,湖南永州人,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山大学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政治学、管理学。

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社会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不同阶段,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不少极富时代特色也颇具历史厚重感的社会管理思想和理论。从宏观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一是自市场经济发展以来直至20世纪初人均GNP 达到1000美元左右的阶段,这一阶段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期。这一阶段的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是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放任理论。二是

20世纪初至1978年左右人均GNP 由1000美元左

右增长到8000美元左右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混合经济时期。这一阶段的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主要是福利国家理论。三是1978年后至今人均GNP 由8000美元到26000美元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这一阶段的社会管理理论主要是1990年代前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与1990年代中期的第三条道路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西方国家也在社会管理实践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果的探索,打下了鲜明而深刻的时代烙印,给我们今天正在的社会管理实践以极富启发意义的启示。

一、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并呈现出历史阶段的规律性。

(一)自由竞争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19世纪中叶,西方社会冲突和矛盾加剧,劳资

矛盾与阶级对立威胁着西方国家的经济社会秩序。在社会秩序理论、社会改良理论以及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思想的影响下,该时期的西方国家机器在社会生活方面充当“守夜人”和“警察”的角色,政府对经济活动采取“放羊”的做法,不采取任何措施加以干涉。

第一,社会管理以社会自我管理与社会自治为主。这一时期的政府管理,奉行的是“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信条,不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其主要做法有:第一,倡导自由竞争。经济运行的重要主体是为数众多的私人小企业,生产和经营决策由私人资本家根据市场情况制定。私人资本家可以自由参加或退出各种行业的经济活动;市场上商

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

第29卷第4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9No.42012年7月Journal of Shenzhen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Jul.2012

唐元松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摘要: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社会管理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致可分为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期、混合经济时期和全球化的市场经济时期。在不同的时期产生了重要的社会管理理论,西方国家政府也据此进行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管理探索和实践。这些理论和实践对今天的社会管理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社会管理;西方国家;公共管理中图分类号:D 63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0X (2012)04-0069-05

品价格根据供求状况的变化自发形成;企业之间自由地竞争。第二,实行消费者主权。意即:消费者也是经济运行的主体,通过对某些商品和劳务的偏好影响经济活动。私人资本家在协调生产和经营决策时,根据消费者在市场上“投货币票”的数量,了解社会消费趋势和动向,并以此为根据,配置资源、生产和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达到实现最大利润的目的。第三,推行地方自治。地方自治特别是市镇自治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的重要表现,也是公民社会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二,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有限。在工业化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在寻找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之间的均衡点。经过长期的摸索,西方社会逐步明确达成这一均衡点的关键是如何限定政府的职能。因此,政府对经济运行采取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经济活动和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机制来推动,政府的天职是“守夜人”,其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保护自由竞争、提供宪政制度、产权保护、法律框架以及范围有限的公共服务。在社会管理领域,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社会秩序管理,保护财产的自由权利。政府逐渐明确,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目标是保护财产权,维持一种建立在财产权基础上的社会秩序,并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加以保护。西方国家财产法律制度中形成的较有影响的两大类法系,分别是以《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大陆法系,以及以美国对财产权利的宪法保护为代表的英美法系。这两大法系确立了保护财产的自由权利的核心理念,并逐步稳定下来,成为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保障。[1]如何帮助丧失或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一直是西方国家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努力探索的重要内容。

(二)混合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进入20世纪,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单纯的市场机制在协调经济中存在着种种问题,自由放任思想失效,凯恩斯主义理论和福利国家理论应运而生。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福利国家首先在英国建立,随后社会福利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普遍推行。

第一,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1929—1933年大危机改变了人们认为贫困出自懒惰的传统看法,危机中成千上万兢兢业业工作的公民一夜之间加入到流浪街头接受救济的行列中,丧失了职业与储蓄。危机也打破了自由放任、廉价政府的观念,要求政府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西方国家在社会保障领域致力于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推行普遍性强、涉及面广的社会保障项目。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艰苦探索,建立了涵盖老年问题、失业问题、医疗保险、教育保障、住宅保障等方面的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关系管理制度。首先,建立资本与劳动合作的社会制度。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始建立劳工组织或工会组织,它既是雇佣劳动者与资本家进行合法斗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组织,也是协调劳资双方利益关系、解决劳资矛盾与纠纷的机构,在建立资本与劳动合作的社会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完善社会主要利益集团参与社会事务的多数表决制度。利益集团主要是通过参与立法、疏通政府、影响司法、开展公关等途径来实现和维护其利益的。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政府为了规范对社会利益集团的管理,通过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建立了利益集团参与社会事务的游戏规则。由于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律,利益集团虽然相互间为争“利”而发生矛盾冲突,但这种矛盾冲突往往会受到法律规范的制约,往往可以控制在资本主义国家的秩序范围之内。再次,实行社会自治和社会自我管理。在深厚的传统自主精神和现代的制度建构作用下,西方国家一种新型的社会自治组织应运而生。在社会自治组织的作用下,社会自我管理的内容涉及到私人生活、生活方式和习惯的自主、私营经济的自治管理、社会性企业的自主、非官方的社会组织和事业组织的自主管理等。

第三,追求建立福利经济发展模式。西方福利经济制度保障每个公民权益而致力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改善和提高的制度价值,是一种基于公民权的平等的福利权益观。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力求建立福利经济发展模式,这是一种追求资源配置全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制度和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在社会保险基础之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面向公民的社会援助、社会救助以及教育、文化、健康服务、各种个人社会服务等。在福利制度下,每个公民因其公民身份而享有高度平等一致的福利权益,公民与公民之间不存在等级、人群和身份的差异,人人享有福利保障。福利经济中的社会保险体系是通过税收将收入的部分转化为福利资金以实现再分配,通过再分配来减少贫困和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效果较好。其后,西方公民既追求收入的增长也希望贡献社会,既关心社会也关心自身个体发展的良好社会信

·70·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9卷

用心态,已经为广大主流群体所认同与接受。

第四,政府发挥弥补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的双重作用。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大萧条打破了市场力量的神话,市场的种种缺陷暴露出来,市场失灵使人们开始意识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在这一背景下,政府开始对社会经济进行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两者之间政府取代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政府积极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调节经济社会的发展:运用社会政策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维持公民正常需求,保障经济持续发展;运用公共部门承当社会安全保障责任,维持社会和谐;通过宏观调控,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大起大落的现象。同时,西方国家政府在社会领域也实施广泛干预,使政府职能不断扩大,调控力度加大,在公共产品的供给方面积极作为,为解决社会失灵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时期的社会管理

全球化对民族国家的影响是复杂的,涉及到世界经济、政治、全球文化等诸多领域。在公共管理领域,全球化对民族国家构成了严重冲击,“失败者把抗议矛头指向政府和政治家,它们改造社会的力量不断萎缩,无论是恢复社会公正还是保护环境,无论是限制新闻媒介的权力还是与国际化刑事犯罪进行斗争,都同样的软弱无力。一个国家在这么多问题面前总是力不从心,国际的一致行动总是限于失败”。

[2]正因为如此,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时期,政府管理职能扩张的势头受到遏止,强调政府与社会的合作伙伴关系。这一时期对社会管理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和第三条道路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影响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社会政策的重点转移到围绕国家、社会、社区、家庭、个人在福利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

第一,建设“积极的福利国家”。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政府将“消极的福利国家”转变为“积极的福利国家”、“工作福利国家”或“社会投资型国家”,以教育、培训、基础领域为主要投资方向,以充分就业政策为核心,将“福利”转变为“工作”,并适度限制福利支出的增长,达到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相中和的社会管理与经济增长目标。显然,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改革使福利制度成为一种全社会而不仅仅是穷人受益的体制;强调机会的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为此,它强调福利的重点应该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扶持的手段而非简单的救济。从这些观念出发,其福利政策改革集中在:减少直接的救济范围和水平,突出向“积极的福利”政策倾斜,强调工作的中心地位和教育,通过一系列对低收入工作家庭的优惠政策,鼓励人们通过工作来减少对福利的依赖,并通过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来改变自己的机会;在福利结构方面引入市场机制,突出公共—私有部门的伙伴关系,力求建设一种新的多元福利结构总进展较快,成效较好。

第二,注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在全球化时代,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主动利用基本社会组织、社会利益群体、非政府组织进行社会协作治理。政府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与此同时,近年来西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加快,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参与社会管理事务越来越多,职能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导致当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发展呈现出一个新特点、新趋势,即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化。

第三,重视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向社区回归的发展趋势,即社会社区化或社会人文化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不能单纯依靠国家制定各种政策。无论多么有权威的组织提供的服务,都依赖于居民的参与程度,否则任何服务都可能因缺乏针对性而失去生存的基础。社区建设很大程度上要靠从基层做起,赋予群众对于影响到他们生活的公共事务以自我决策的权利,即由公众参与,提出自己的需要并加以解决是保持社区生命力的根本路径。因此,“此时的社区建设开始强调广泛的社区参与,强调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依赖、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使社区具有生命力”,[3]并开始注重对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提高其自信心和归属感,从而达到增强解决社区问题的能力。为此,联合国曾发出文件,对“社区发展”加以限定:“可以暂时把社区发展定义为旨在通过整个社区的积极参与和全面依靠社区的首创精神,来为社区建立一种经济条件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过程”。[4]到了20世纪后期,社区建设的重点则放在了居民自强自立精神的培育方面,放在了以人为本、

第4期唐元松: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71·

促进社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方面,更侧重于社区居民的组织以及人际关系的协调。

二、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启示

西方国家的社会管理理论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社会管理的重大探索,不少成功做法延续到今天并在继续发展中。辨析其理论思想和实践成果的成败得失,可以获得诸多启示。

(一)社会运行管理机制须根据形势发展适时进行调节改善

西方公共管理通过运用政府有效的调节手段,弥补了市场失灵,克服了经济周期对生产力的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近一百年来,发达国家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

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作了改良和改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生存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从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的生产力,而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当代发达国家改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福利国家建设等方法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干预,从而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在传统公共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国家人均GDP由1000美元增长到8000美元;在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国家人均GDP由8000美元增长到26000美元。[5]20世纪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在税收、福利政策、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等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调节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此,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主动、适时调节社会管理具体政策乃至运行机制,是研究其社会管理获得的一项重要启示。

(二)公共服务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机制公共服务是指由法律授权的政府以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和有关企业,在纯粹公共物品、混合性公共物品以及特殊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职能,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主导者。

西方国家公共服务的社会实践由来已久,它从最初的社会民间和宗教组织零星的自发行动,发展和演化为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系统的自觉行动和法定职能,期间经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中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理性主要源于公共服务的理性:公共物品的存在是公共服务实践的客观原因;道义、慈善是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公民与国家关系是公共服务的基本依据;团结与凝聚社会是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以需求促进供给是公共服务的经济动因。西方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社会经济的增长机制发生了重要的转变:转变为由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技术创新三者推动的现代经济增长方式,这一增长方式是以人为本的增长方式。这一时期,公共部门的作用日益突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原来辅助性的作用转变为决定性的、主体性的作用。因此,公共服务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机制之一,私人部门生产率的提高严重依赖于公共服务水平提高。

(三)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不能泛市场化就发展趋势而言,从政府社会管理方式的调整来说,社会管理从国家主导包办向社会、企业、个人多元参与转变。历史发展到今天,对于自然垄断行业,如邮政、电信、铁路等部门的经营管理,越来越提倡市场化。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市场的盲目性、唯利性和滞后性等缺陷会导致市场的失灵和其他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消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必须充分重视政府的作用,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使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和纠正市场失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社会难以履行的事务,不能搞泛市场化,将其完全推给市场,政府应该义不容辞地承当起来。首先,制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标准。应该有全国适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即无论地方自有财力如何都必须提供最低标准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乡村公路等。也就是说,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尽可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尽可能地使人们享有同样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实质在于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其次,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以公共财政手段保障社会安全网,用完善的政府社会管理机构维持社会安全网。政府从公共性角度出发,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目标,制定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如环境保护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义务教育政策、金融政策、财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9卷

政政策等。再次,提供必需的公共产品。政府根据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需要,提供可以被社会公众普遍享用、但不能通过市场进行分配的产品。如国防、公安和司法等。同时,公共财政要积极向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倾斜。

(四)社会政策要着眼于效率与公平并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但社会利益分化又必须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一个社会共同体要维系其最基本的凝聚力,保持最低限度的稳定和和谐,就必须能够将社会的利益分化和利益冲突控制在不引发激烈的对抗性冲突,不危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存在的范围之内。换言之,和谐社会的游戏规则不能是“弱肉强食”、“赢家通吃”,而必须是弱者与强者的共容共存。在一个社会的竞争和利益分化发展到失败者连生存的尊严和希望都被剥夺的地步时,社会和谐不仅对于弱者来说是一种奢望,对于强者来说同样也只能是一种幻想。[6]因此,对于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中国来说,尤其需要注意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五)社会管理逐渐从统治走向善治

任何和谐社会都不可能自动到来,它凭借的只能是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的不断尝试和努力。社会治理和善治应该成为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主要方向。社会治理和善治的核心之点,在于由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政府、社会组织与公民,共同来治理一个社会。对此可以从有关治理的定义窥探,例如,俞可平认为,治理“是统治方式的一种新发展,其中的公私部门之间以及公私部门各自的内部的界线均趋于模糊。治理的本质在于,它所偏重的统治机制并不依靠政府的权威或制裁”[7](P32)。善治是治理的一种状态,是治理的理想状态。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7](P8-9)。社会管理的观念从统治转变为治理和善治,是一种观念更新。而“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格局和模式的提出,在现阶段可以看作是一种具有现代善治理念的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军鹏.政府社会管理的国际经验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04,(12).

[2][德]汉斯-彼得·马丁,哈拉尔特·舒曼著.张世鹏等译.全球

化的陷阱——

—对民主和福利的进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

[3]陈文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社区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

析[J].前沿,2007,(2).

[4]姜凡.社区在西方:历史、理论与现状[J].史学理论研究,

2000,(1).

[5]唐铁汉.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重新[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007.115.

[6]何显明.优化政策过程:构建社会和谐的长效机制[J].中共

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5).

[7]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张西山】

Social Management in the West:Evolution and

Inspiration

TANG Yuan-song

(Dongg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ongguan,Guangdong523808)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western countries have actively explored various new approaches to social management.Development can be chronological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era of fre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era of mixed economy,and the period of globalized market.Significant social management theories have come out of these different periods,and governments in the West have tested the different theories in practice.Thes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can still provide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oday's so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social management;western countries;public management

第4期唐元松:论西方国家社会管理的演进与启示·7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上)92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上)试卷 28题错,其余正确 1、向春玲教授认为,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正确 错误 2、向春玲教授认为,一个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应该包括有政府的服务体系、社区的公益性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 正确 错误 3、向春玲教授指出,人民群众保障机制的最高形式,是通过立法形式保障基层人民群众享受同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 正确 错误 4、《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正确 错误 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正确 错误 6、“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社会管理作为“十二五”时期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正确 错误 7、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正确 错误 8、向春玲教授指出,社会结构的变迁是一种自然的缓慢的过程,比如西方国家的工业革命经过了二三百年的历史,并且没有经历体制的转型。 正确 错误 9、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结构转型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 正确 错误 10、向春玲教授指出,在过去30年中,中国的体制的转型和结构的转型同时进行。 正确 错误 11、向春玲教授指出,我国现在正处在由总体的小康、不全面的小康社会向全面的小康社会转变的过程。

错误 12、向春玲教授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我们不只应该解决温饱问题,我们还要满足人的安全的需求、归属的需求、尊重与被尊重的需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正确 错误 13、向春玲教授指出,正因为我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还在进行,由于经济体制转型的加快,使得大量计划体制下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位的社会管理功能明显弱化,需要我们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制。 正确 错误 14、向春玲教授指出,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正确 错误 15、向春玲教授指出,现在,我国的社会分层越来越细。 正确 错误 16、向春玲教授指出,传统与现代的一些思想观念、中国与西方的一些思想观念,以及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社会思潮在我们的社会中此起彼伏,相互激荡,既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也引起了一些人思想的混乱。 正确 错误 17、通过鼓励各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这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正确 错误 18、向春玲教授指出,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所面临的这些深刻变化,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管理的新阶段。 正确 错误 19、向春玲教授指出,总的来看,我国现在已经构建了一些社会管理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正确 错误 20、向春玲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手段单一,主要采用行政性的手段和强制性的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正确

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网络虚拟社会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虚拟源自真实,虚拟社会发源于现实世界。网络的产生和应用 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和信息交换提供了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生存的 个人、组织及其各种交流交往活动构成了虚拟社会。换言之,虚拟 社会是现实社会在网络空间中的多维体现,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 的不断普及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型态,是现实社会主体以 虚拟存在反方式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而成的社会样态。 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在信息化进程蓬勃发展的今天,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 渠道已经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到互联网之中,虚拟社会已经渗透 到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虚拟社会扩大了人类实践活动的范围,扩 展和延伸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时空关系,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 的能力,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感受能力、反应能力和智力系统;虚拟世界的开放性和匿名性使得人们更青睐于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 的内心世界,更直接更坦诚地发表观点,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然而,新生事物往往是机遇和挑战的共生物。我们受益于虚拟社会的

即时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同时,也深深忧患由这些特性衍生出来 的一系列现实的网络问题:如利用病毒和木马等进入网络系统窃取 信息和破坏信息等违法操作,严重威胁了信息网络安全,扰乱了虚 拟社会的正常秩序;利用软件产品复制成本低、复制效率高的特点,绕过应用程序的技术保护措施,侵犯知识产权;对个人隐私权益肆 意侵犯;利用互联网传播色情、暴力等低俗和不良信息,对人们的 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体系进行渗透和冲击;大量虚假信息、垃圾信 息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污染了网络环境;网络游戏、网络盗窃、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成为社会公害,严重扰乱网络社会秩序, 破坏社会稳定,等等。 对于虚拟社会呈现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敏感性,全社会上下 都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积极应对。近年来,针对虚拟社会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一是 初步探索出一套基本的网络管理办法,初步形成了信息产业、公安、新闻宣传等各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加强了 网上舆论引导和舆论规制;二是虚拟社会相关产业建设开始起步并 健康发展,特别是实施民族游戏精品工程、筹建国家数字产业示范 基地,以及开展动漫游戏等相关数字产业的培训、研发、产业孵化 与国际合作等;三是净化网络游戏、塑造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良好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会议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科学管理、提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正确方向,推进改革创新。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调查研究,加强政策制定,加强工作部署,加强任务落实,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社会管理能力 ——兼谈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多年来,北京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都把培育社会组织工作列入了折子工程之中。2007年12月,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首都社会建设,加快推进首都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步伐,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北京市成立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建设办分别作为市委的派出机构和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实行合署办公。原市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办的职能也并入其中。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着力搭建宏观管理平台,研究制定首都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推动社会建设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督促检查。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着力扩大载体,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着力加强“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着力加强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使社会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有序建设的阶段。 一、北京市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合作 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北京市和全国一样,社会组织官办的居多。这时候的社会组织由管理机关主办,要

么是以“二政府”的形式出现,要么就是依附于管理机关,靠管理机关的拨款生存。这些社会组织缺乏社会组织应有的民间性和独立性,它们也为政府部门服务,但是这种服务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在缺乏独立性、自主性的情况下,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平等独立的合作是无法实现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政府机构改革进程的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得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逐渐增多。从目前情况看,我认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首先是政府部门要有合作的需求,其次是社会组织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另外,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能力。当政府还具备对于社会事务大包大揽的能力的时候,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就不太可能实现。反之,如果当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实现之后,社会组织得到了广泛的活动和生存空间,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则才会逐步走向正轨。 北京市近些年来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组织能力进一步增强,一些群众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逐渐增多,政府职能转变步伐逐步加快,为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提供了条件。一些政府管理部门在推进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中做了许多卓有实效的工作。其中,中关村园区管委会、市工业促进局、市商务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关村园区管委会的30家社会组织全部是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方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快科学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城西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根据平发()33号文件《中共平遥县委、县政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我街道办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为目标,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旅游名城”这一特色,进一步创新社会服务理念,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管理科学、高效,为平遥的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和任务 以项目建设为统领,按照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经过网格建设、平台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古城社会管理创新。在现有条件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经过整合资源、协同工作,实现无缝隙、无盲点的政民互动的管理模式,创立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创新举措及职责分工

贯彻中央和省市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街办实际,以“三级网格”承载、“五大致系”建设为主要抓手,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一)“三级网格”承载。由街办牵头负责,各社区居委会、各有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全面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街办级网格。组建成立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要对“三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理,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县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社区居委会网格。每个社区居委会为一个网格,共6个网格。各社区居委会主任为该区域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以社区居委会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按照户数300-500户、人口1000-1500人左右设置。基础网格边界必须明确,确保不遗漏、不交叉。 (二)“五大致系”建设。经过五大致系建设,全面推进11项重点工作。 1、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创新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在虚拟社会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当前公安机关在虚拟社会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发布日期:12-03-21 浏览次数:809 字体:大中小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通过虚拟社会进行聊天、交友、办公、购物等各种活动,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深。虚拟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渗透到了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并且与现实社会的相互影响日益频繁。虚拟社会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扩展和延伸了人们交往的时空关系,成为广大群众行使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场所和各级党委、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群众生活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即时性、复杂性、隐蔽性等特征,实施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虚拟社会秩序,对现实社会构成了危害,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公安机关对虚拟社会防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2011年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对当前的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八点意见,其中第七点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充分说明了当前加强虚拟社会管理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认真分析研判虚拟社会的发展规律,积极采取预防虚拟社会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措施,掌握虚拟社会防控主动权,已经成为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最紧要的课题。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对公安机关在虚拟社会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进行粗浅分析。 一、虚拟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社会治安及网络安全的影响 随着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日益交织、相互影响,虚拟社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现实社会治安秩序以及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危害,既影响了虚拟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对现实社会治安构成威胁。 ㈠涉稳言论危及社会安定。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和扩散性特征,任何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在网络上随意发布和接收信息,并且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进行传播,使互联网成为信息集散地和社会舆论放大器,影响社会安定。具体表现在:一是极少数敌对分子、具有强烈报复社会心理的极端分子为了制造事端,在互联网上发布危及国家安全、执政党地位的言论;二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为了牟取某种利益或实现某种目的,借助互联网发布不实言论,扭曲事实,故意煽动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借机制造群体性事件,引起社会混乱。如2010年的浙江乐青钱云会“碾压门”事件被各大媒体炒作,引起网民质疑,网民认为涉嫌“谋杀”,并由网民组成3组公民独立调查团进行调查,直至案件水落石出,社会公众才认可公安机关的结论。三是少数案件当事人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放大自身利益诉求,使原本非常细小的案件,经网络的发酵,演变为全社会的热点事件,形成“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这一网络时代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特有方式。 ㈡违法犯罪破坏治安秩序。由于互联网的全球性、匿名性和缺乏可跟踪性,使得有不同动机的违法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非法出售枪支、毒品、假币、赃车、赃物等,实施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侮辱诽谤、网络敲诈勒索、黑客病毒攻击、网络赌博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稳定,侵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据研究表明,网络违法犯罪案件呈大幅上升趋势,案件数量每年以60%-70%左右的速度增长。特别是网络犯罪不仅能造成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并且一旦侵入国防、电力、金融、电信等系统,后果将不可设想。 ㈢违法操作威胁网络安全。极少数敌对分子、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病毒和木马进入网络系统窃取、破坏信息,严重威胁了网络自身安全,扰乱了虚拟社会的正常秩序,特别是地下黑客产业链形成和扩展,给信息安全的治理与防范带来很大的难度。根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病毒样本库的统计,2009年新增病毒样本299万个,发现新增木马246万多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首都社会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和政策体系框架;社会

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着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广泛参与赢得世人瞩目,奥运志愿服务积累成功经验,群防群治取得显着效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建共享局面初步形成;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市社会建设工作距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意义深远。 (二)把握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适应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解决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与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完善社会服务为重点,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动力,以动员社会参与为基础,以优化社会环境为保障,以构建社会和谐为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开创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局面,为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遵循基本原则。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改进服务中加强社会管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多举措助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四川省南溪县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项目、效益、品牌”理念,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进全县“跨越提升”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优化服务,开展城市社区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南溪县在南山、金鸿、西门、紫云四个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工作站。工作站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一岗多人”、“一人多职”的管理模式,实行日常工作与专项工作分工协作,重点工作与突发事件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居民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充分发挥社区自治作用。通过建立一只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整合社区内组织功能和资源,开展社区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保证社区居民的诉求有专人受理和服务,保证政府工作有专人落实,形成行政管理、民主自治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下达的各类行政事务,承办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社区的有关工作,与居委会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共同构成社区工作新格局。 整合资源,建立“五位一体”工作中心。针对目前县、乡两级综治、维稳、群工(信访)、防邪、“大调解”工作,存在人少事多、工作多头重复交叉、资源配置不科学、工作效率不高、重复劳动等问题,南溪县在县、乡两级构建了“五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大综治、大维稳、大信访、大调解工作格局。实行“四个一”的运作方式,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建立“五联”机制,即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今年3月,宜宾市大维稳工作现场会在南溪召开,“五位一体”南溪模式在全市推广。 抓住重点,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创新方式,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大力推进安置帮教志愿者协会建设,动员更多的退休干部、教师等社会热心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参与到安置帮教工作中。在2010年3月于宜宾监狱举行的南溪县社会帮教启动仪式上,长城建司、鑫宇房产、洪州建材等企业分别与市内宜宾监狱、南溪监狱、汉王山监狱、川南监狱签订了帮教协议,并与3名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签订了用工协议。同时努力促进安置帮教工作向监所延伸,县安帮办、安帮协会每年组织安帮协会、安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律师、法律工作者以及服刑人员家属深入到市内各监所,对南溪籍服刑人员进行慰问,勉励他们认真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突出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南溪县以加强服务为抓手,努力为流动人口营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一是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加强走访排查,实现基本信息清、现实表现清和动态清的“三清”。全面收集、录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的信息,落实“全面登记、动态掌握、重点跟踪”的管控措施,对暂住人口做到“不漏登、不漏管、不失查、不失控”。二是加大与计生、工商、税务、房管、安监、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了资源共享、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行之有效的运作机制。三是实现管理动态化。以社区民警为主体,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居委会干部以及房东业主的作用,形成“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网络,全面建立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的即时管理模式,努力实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情况清楚、动态管控、即时发现、精确打防”。 全面提升,大力推进“数字南溪”建设。为实现打造“创业南溪、平安南溪、和谐南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社会管理制度,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网上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

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 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 XX.11.9 第二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 根据xxxxxx的培训学习安排,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 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总书 记XX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 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

虚拟社会管理与现实社会管理的区别

虚拟社会管理与现实社会管理的区别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日趋融汇交互,虚拟社会应运而生,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但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如黄色低俗信息泛滥、网络违法犯罪高发,网上炒作的各种社会矛盾、热点敏感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等等。作为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的“投影”和“映射”,虚拟社会已俨然成为现实社会之外的“第二社会”,所以我们必须要建设和加强虚拟社会管理。 首先,我们要认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1.交往形式不同。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交往的范围受制于物理时间与空间,是比较狭窄的。而网络虚拟社会的交往以间接交往的形式为主,以符号化为特征的交往不受时空的限制,网络交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是现实社会无法比拟的。 2.生存基础不同。现实社会中,人的生存立足于大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网络虚拟社会里的生存,则以当代科技为基础,立足于人类自己的文明创造物。网络虚拟社会存在的要素也不一样,它以信息为基本要素,以信息数字化为核心,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现实社会则以物质、能量、信息为基本要素。物质和能量不能通过计算机数字化,因而,符号化的虚拟不能虚拟物质和能量。虚拟社会可以模拟物质和能量的形象,但不可能生产出物质和能量的实体。 3.实体形态不同。网络虚拟社会是由数字化架构的虚拟世界,现实社会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在现实社会里,存在的基本形态是原子为单位的具象物质,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或工具直接感知,其基本性质是立足于自然的客观实在性。而网络虚拟社会中的实体,则是计算机二进制转化和处理后的“0”和“1”的字符串,通过人的感官或科学工具不能直接感知其存在,所以它具有“超自然的的虚拟性质”。[1]虚拟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一种特殊的空间形态,只有进入电脑虚拟系统,才能感到它真实的存在。 4.自由空间不同。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们心灵世界的自由本性和自主创造能力可以尽情展现与发挥,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来自心灵世界的自由本性和自主创造能力会受到束缚。在行为方式上,现实社会约束人们的个性,在网络社会则放任人的个性化发展。现实中的人们处处受限制,而网络则给人们充分的自由空间。现实中人们要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而网络可使人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以回避责任和义务。 现实的社会管理与虚拟社会管理有很大的区别。 1,管理对象不同。 现实社会管理是一个个实体的“社会人”,而虚拟网络管理的对象从实质上来讲就是信息。为了保证现实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设立的社会规范是对每一个人进行规范,人们的行为会受到限制。但是在虚拟社会中依然会存在一些黄色,暴力的内容,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甚至有人利用虚拟社会进行犯罪行为,我们对虚拟社会的管理目的就是疏导信息的传递。让健康的信息流通。使网络真正有利于人类的学习。 2,领域不同 现实社会的管理领域是地域空间,而虚拟社会管理则是数字空间。 3,手段有所不同 现实社会管理主要通过社会规范和法律、惩罚进行管理,但是虚拟社会则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 但是网络社会是始终不能离开现实社会而存在,现实社会也会通过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得到成长。所以,现实社会管理与虚拟社会管理有莫大的关联。重视解决现实问题,将虚拟社会管理与现实社会管理统筹起来抓。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网络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不同,具有虚拟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化等特征,但无论如何,网络虚拟社会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在网络时代,现实矛盾很容易反映到虚拟社会之中,而解决网络虚拟社会出现的问题,也往往要回到现实中才能落实。所以要将虚拟社会管理好,就必须将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与现实社会的管理统筹起来抓。胡锦涛总书记指

《公共事业管理》考试试题库

《公共事业管理》试题库(思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试题类型及分值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计10 分,每题1分) 二、填空题 (计30 分,每空1分) 三、名词解释题 (计10分,每题2分) 四、简答题 (计30分,每题6分) 五、论述题 (计20分,每题10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准公共物品:是指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 2. 准公共事务:是生产准公共物品的活动,是指涉及部分社会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 的一系列活动,其产品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 3.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公共事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采取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式对社会准公共事务进行协调,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证社会利益目标的活动过程。B 二、填空选择 1. 公共事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是公共性或公益性。(选)* 三、简要说明

1.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答: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之间在内容和管理主体等方面有交叉,原因是前者是从管理对象和范围进行学科建构的,而后者则是从管理主体入手形成学科的;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管理主体、目标和对象上有本质的不同,因而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点? 答:1跨学科和专业化的统一;2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统一;3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4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事业管理有自己确定的研究对象,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学科体系。公共事业管理通常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验法。4.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有什么意义?A1 答:当前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开展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并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主体 一.名词解释 1. 组织:是特定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原则通过组织设计,使得相关资源有 机组合,并以特定结构运行的结合体。

乡镇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黄陂桥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建设效能、效率的重要途径,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我乡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社会建设任务日趋繁重,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调结构、促发展、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以服务黄陂桥科学发展、服务社会和谐稳定、服务人民群众新期待为主线,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主要目标。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要求,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方法手段创新、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和督查考核创新,建立起全方位、动态化社会管理工作体系,积极搭建社会管理服务新平台,打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工作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标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坚持理论创新,实践创造,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新方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抓好典型,整体推进,在高起点上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责任分工 1、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重点抓好落实重大社会决

策和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以容易引发矛盾的领域为重点,明确风险评估责任主体、评估内容、工作程序和具体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应对可能产生的社会稳定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 2、构建多方联动的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体系。加强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工作,形成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专业性调解组织,完善依靠基层党政组织、行业管理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共同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3、建立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下访工作新格局。重点抓好制定落实我乡信访工作三级接访、三级下访实施意见,畅通乡、村、组三级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渠道,真心实意办实事、解难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4、落实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制度。按照“清积案、化新访、控非访”专项活动部署,抓好积案集中清理工作。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制定工作措施,明确办结期限,做到法律问题解决到位、解释疏导教育到位、责任查究落实到位、困难帮扶救助到位、复查复核工作到位,直至当事人息访罢诉。 5、全面推进基层综治信访服务中心建设。加快乡综治信访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村综治信访服务站建设,健全制度,落实人员,完善保障,有效整合综治、维稳、信访、司法等力量,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 6、深化村服务管理工作。重点抓好制定落实创新村服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村服务管理组织,探索服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积极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组织开展平安村创建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居住环境。 7、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落实配套政策措施,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服务管理

最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社会管理制度,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通过网上学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第

虚拟社会管理革新的意义

虚拟社会管理革新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网民规模持续扩大,互联网普及率平稳上升,网络应用空间不断拓展。与此同时,网络监管的难度也不断加大。互联网的快速持续发展和网络安全形势的日趋严峻复杂,对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虚拟社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加强和创新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新对策。 一、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的意义 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现实社会的人们以现代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和框架,通过虚拟方式在其中展开活动而形成的与现实社会并存的新型社会关系。虚拟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活动方式和人类思维的社会基础,形成了人类的虚拟生活方式和虚拟思维方式。那些针对现实社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适应或不能完全适应虚拟社会的管理需要。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成为当代社会亟需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虚拟社会以现实社会为存在的基础和依托,它是现实社会向虚拟空间的延伸和拓展。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空间和社会的有机整体,两者是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离不开“虚拟社会”的和谐;社会管理创新,离不开“虚拟社会”的管理创新。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构建能够有效引导网站和网民自律、解决管理前端缺失、防控网上违法犯罪的虚拟社会管控联动机制,对于丰富和发展社会管理创新理论,指导虚拟社会管理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和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是实现我国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突破5亿,手机网民规模增长至3.56亿,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电子商务类应用稳步发展,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上银行和在线旅行预订等应用的用户规模全面增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1.94亿人,较上年增长3344万人;团购用户数达到6465万,较上年增长4590万人;网上支付用户数达到1.67亿,较上年增长2957万;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数为3.19亿,较上年增长2414万;即时通信用户规模达4.15亿,较上年增长6252万人;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较上年增长1.9亿人;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3.24

2012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考试题库福建宁德(1)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第一章测验 第1部分:判断题(共2题,每小题15分) 第 1 题: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2002年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趋于解体、传统社会管理体制奠定基础的阶段。 ?正确答案:错误 ?用户答案:错误 第 2 题: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紧迫感,也不要长期努力。 ?正确答案:错误 ?用户答案:错误 第2部分:单选题(共2题,每小题15分) 第 3 题:社会建设,一般来说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体制和社会规模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安全体制建设、社会结构调整等。 A.教育事业建设 B.卫生事业建设 C.民生事业建设 D.社会事业建设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第 4 题: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到1978年近30年中,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我国建立了()的一元主体社会管理格局。 A.国家——单位——个人 B.国家——个人 C.城市——乡村 D.农业——农村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第3部分:多选题(共2题,每小题20分) 第 5 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管理的基本经验有:()。 A.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原则,把改善和发展民主作为实现公共管理绩效的保障 B.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C.注重完善相关制度 D.高度重视经济建设 E.坚持党的领导 ?正确答案:A,B,C,D,E ?用户答案:A,B,C,D,E

第 6 题:在法国,地方政府通过组织咨询市民的活动,以( )等方式直接听取市民的意见,尤其是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上,法国地方政府总是通过开展公众调查和民意测验等办法解决问题。 A.公共商议 B.公共调研 C.公共管理 D.公共民意 E.公民意识 ?正确答案:A,B ?用户答案:A,B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第二章测验 第1部分:判断题(共2题,每小题15分) 第 1 题: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规范方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正确答案:错误 ?用户答案:正确 第 2 题:以社区自治组织、非营利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为主体的社会自治组织和自我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用户答案:正确 第2部分:单选题(共2题,每小题15分) 第 3 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理论。 A.法制建设 B.民主建设 C.社会建设 D.文明建设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D 第 4 题:现阶段要统筹城乡发展,要建立()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B.管理民主、乡村文明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D.公平正义,村容整洁 ?正确答案:A ?用户答案:A 第3部分:多选题(共2题,每小题2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