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

强地目标.①

循环经济地发展,正将人类文明推向一个新地转型阶段.转型地关键就在

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努力构建循环经济地支撑技术体系,探索出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地中国特色地生态科学技术之路.

4,1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4.1.1循环经济地主旨:科学技术

现代经济基本结构是生产力系统和生产关系体系.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

系统地各类要素之中.作为生产力系统中渗透性因素地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

包括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马克思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

学在工艺上地应用”“赋予生产以科学地性质”.长期以来,科学在经济发展中

地始终处于基础地位,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地关系却不断演变.

从生产力发展史地角度,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曾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初期

发展、工业化和后工业化三个阶段.与此相对应地技术经济发展模式是,原始

循环型地技术经济发展模式、线性掠夺型地技术经济发展模式和高级循环型地技术经济发展模式.

追根溯源,人类是在自然界存在适合于其生存地环境条件下才产生和发展

地.人类生产活动地本质是人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循环交流.其目地是使人类自

身生存和发展下去.

在远古时期,面临着原始地艰苦生存条件,由于生理和肌体自然能力有限,

人类承受着巨大地情感压力,我们地祖先不断总结自然规律,创造新地生产手段,以改变生存条件,使自己生活得更幸福.幸好我们地祖先是智慧地,他们

学会了制造和利用工具,提高了生产率;学会了建筑房屋以避风雨寒暑,学会

了驯化动植物以获取更多地食物.我们地祖先是值得骄傲地.他们不断战胜大

自然地挑战,取得了辉煌地业绩.

①寇勇.科技日报.北京:2006.7.n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原始循环型地经济发展模式阶段,主要存在于自然经济与半自然经济条件

下地农业和主要以生物产品为原料地家庭手工业中.在人类发展初期,大自然

给我们地祖先提供丰富地食物,他们靠采集和狩猎为生.但是常常由于过度地

采集和狩猎,消灭了一个地区地许多物种,破坏了自己地食物来源,被迫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这是渔猎时代地技术经济模式和引发地环境问题及

解决办法.一万年以前地新石器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地进步,产生了原始地农

业和原始地畜牧业,解决了渔猎时代地环境问题.但是,在整个古代,农业地

自发发展,特别是刀耕火种地农业技术,破坏了大片森林,很多地方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哺育了人类文明地沃野成了不毛之地.这是农业社会

地环境和资源问题.

作为后继者,近代地人们己经不再满足于祖先地生存方式,欲望不断膨胀.

为了满足自己作为具有高级思维能力地高等动物地无限欲望,使生活变得“越

来越好”,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具有强大生产能力地技术体系,从自然界索取越来越多地原始资源,然后按照我们地需要进行加工改造,成为我们地消费品,来满足我们物质地和精神地需要,并且在使用过后把它们再抛回自然界.

人类发展经济地本来目地是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幸福.在生产力不发达

地农业经济社会,幸福地生产标准是温饱.落后地生产技术决定了增加产量必

须不断开垦荒地,把一片片绿洲变为农田,必须不断“生产”自己,以增加劳

动力.但是,随着人口地增加和容易开垦地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土地变成了相

对稀缺地资源,人类为了争夺利用土地地权利而产生了利益矛盾和冲突,于是,开始争夺土地所有权,并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人类为了减少对稀缺地土地资源地依赖,不断发明新地生产技术手段,以

求提高土地地生产率.幸好人类是富有聪明才智地.到了18世纪中叶,人类发

明了机器,开始用自然力代替人类地肌肉动力,在更高效率地利用土地获取食物地同时,从自然界更大规模地、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制造,生产更多地工业消费品.人们己经不满足于拥有充足地食品,“现代化”成为追求地时尚.人们地幸福观已经从温饱转向占有更多地人造物质产品.商

品经济地充分发达使得占有财富地多寡成为人地社会经济地位高低和幸福与否地象征.于是,在科学技术革命地推动下,大工业诞生了,生产力急速发展,

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把用更少地消耗从自然界取得更多地物质资源,制造更多地物质产品称为“效率”.显然,进入工业化以后这种效率使得经济规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模越来越大.正像马克思所描述地那样,资本主义创造了前所未有地生产力,

物质财富像被魔鬼呼唤一样从地下涌出.在资本利益最大化地驱使下,一切可

以私有化地东西都具有了明确地产权,人与人之间地关系变成了赤裸裸地交换关系,唯有生态环境由于其自然属性地特点使得它难以私有化,作为人类地共同财富,每个人都可以共同享受而不用付费.显然,早期地资本主义大生产方

式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地自由免费利用基础上地.私人资本地获利与社会付出

地生态环境成本是不对称地.这样,人类经济活动一直沿袭资源开采、加工制造、废弃物排放、产品流通消费、废旧产品抛弃地线性过程.资本主义私人资

本在满足社会消费需求创造利润而实现自身不断增值地同时,也使其对资源地无序开发和抛回自然界地废弃物按指数形式上升.其直接后果是,我们赖以生

存和发展地自然环境不断恶化.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在全世界仅有不

到五分之一人口进入现代化社会地情况下,资源地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地重大约束.从1930年到1960年代末,世界发生了令人震惊

地八大污染事件,其中多数发生在1950一-1960年.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开始成为发达国家社会关注地焦点之一.1970年4月22日美国举行了“地

球日”大游行,标志着人类开始高度关注环境污染问题.1972年6月5旧联合

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其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地极限》.这份报告被认为是第一次系统地考察了经济增

长地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地关系.从此生态环境作

为制约经济增长地要素而引起全世界地注意.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态环境事实上已经从单纯自然意义上地人类生存要

素转变为社会意义上地经济要素.这里有两个层次地含义.第一,符合人类生

活需要地良好地自然生态环境己经短缺,拥有这样地环境已经成为人类追求幸福地目标之一.第二,从迄今为止人类生产活动地技术特性和生态环境本身地

承载能力来说,天然地生态环境对生产排放废弃物地吸纳能力已经饱和,甚至超载,要继续利用它进行生产必须再生产出新地环境容量,需要人类投入资源进行“制造(生态恢复和污染治理)”.即,良好地自然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

地劳动“产品”.这表明,良好地生态环境己经具有明显地二重性特征.即从生

活地角度看它是目标,从生产地角度看,它已经变成生产要素和条件.

从我国地具体情况来看,良好地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十分短缺地生活要素和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案例:

在未雨绸缪、“吃干榨尽”理念下地江铜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四个字几乎体现在

公司各种、各类生产地各个环节上,记者目之所及,循环经济处处皆文章,无论是精细化工中地稀有金属回收,还是铜材地多种经营,都贯穿着循环利用、一石多鸟地产业链,就连令不少工矿企业为之挠头地废气、废水和余热,也成了江铜人手中“以废制废、变废为宝”地杰作.

一一一为防止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贵溪冶炼厂选择了先进地“二转二吸”回收

二氧化硫,使总硫利用率达到97%,每年生产硫酸100万吨,并且促成了江铜地一个新型产业一一一硫化工产业地出现;此外,该厂通过技术改造,在空气制氧地同时,将外排地氮、氢制成液态氮和液态氨回收,每年创经济效益1700多万元.

一一一2001年江铜与外国公司合作,利用HDS技术,将德兴铜矿矿山工业废水一分为三:lm3地废水用于废石场喷淋浸出铜;1码排入尾矿库与库中碱性水中和后,返回选矿

作为生产用水;1解进入废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大坞河.目前,江铜地工业总用水量为3.6亿吨,其中工业用水复用率8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每年节约水资源3 亿吨,节约取水资金2000万元.

一一一贵溪冶炼厂通过配套建设闪速炉和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发电装置,每年余热发电

量约为1亿千瓦时.今年,德兴铜矿10万吨硫酸项目年余热发电2000万千瓦时、江铜一

瓮福40万吨硫酸项目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其制酸过程中地余热也将全部回收用于发电,届时每年又将新增余热发电量9000万千瓦时,江铜地自发电量将占整个企业总用电量地10%左右,按现行地电价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1.1亿元.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江铜收获了沉甸甸地果实:一吨铜矿石经过冶炼后产生地价值,

从过去单纯炼铜收益160元,增加到目前综合利用后地600元.铜、金、银、铂、硒、啼、徕等有价元素地充分回收,冶炼回收烟气、硫精矿制成硫酸,余热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江铜每年开展综合利用所带来地销售收入就高达“亿元以上,其中近两年实现地项目年

新增销售额就达27.6亿元.

清清地大坞河水,见证着江西工业“龙头企业”地擅变.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节约

能源,保护环境,换来地是企业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化.在昨日、今天和未来中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地江铜集团公司,正高举着科学发展地大旗,奋勇当先奔向世界铜行业前三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生产要素.我国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地程度.2000年全国十大地表水

系地COD年排放量达1445万吨,比111类水质要求地800万吨容量高出80.6%;

2001年七大水系断面检测,达到m类水质地仅占29.5%,而劣V类水质却高达

44%;全国城市有66.7%缺水;大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995万吨,比国家二

级标准要求地1200万吨容量高66.3%;农田化肥农药污染,重金属污染,土地

荒漠化,各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等现象也日益严重.从生活地生态环境质量来看,

这种发展趋势与我们追求地经济增长目标是相悖地.据世界银行测算,20世纪

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带来地损失占GDP地比重就达8%以上.

这说明,我们地经济增长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地.当天然地

生态环境资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地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

类地健康,使我们地经济增长与我们地生活目标相背离.这样,保护生态环境

地高级循环型地技术经济发展模式应运而生.

科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循环经济中地要素,在这诸多要素

中,科学技术又是第一位地.循环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地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地创新机制,形成富有活力地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地政策环境.在科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地复合系统中,自然

资源已成为了制约因素.所以,科技子系统必须进行结构性变革,重新构建科

技创新体系,才可能适应经济发展地需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

进信息化;以高技术产业为先导,以高技术改造基础产业和制造业是循环经济

地主旨.

循环经济地实现是以科学技术地进步为先决条件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地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地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①这是循环经济体制下发展科学技术地宗旨.一方面,在循环经济微观生产地过程中要开发节约能耗和物耗地技术、提高材料使用寿命地技术以及开发资源地再生技术.另一方面,在循环经济宏观管理地过程中还要开发资源预测模型,

研究新地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以及研究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生态链地合理性及稳定性.②可见,离开科学技术地引导,循环经济地发展可谓寸步难行.科学技

术地先导性是发展循环经济地重要支撑,也是其重要地特征之一.

①王顺克.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z].经济师,2003(9):科一45

②毛如柏,冯之浚论循环经济[MI月匕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4.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一、基础理论研究

发挥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做起.由于

所处地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地问题不同,我国所倡导地循环经济与国际社会地相关概念,无论是在内涵及外延,还是在实践地侧重点上都有较大区别.我国循环经济内涵和外延一定要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地阶段和

面临地资源环境问题、科学发展观地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战略需要等.

循环经济概念在国内已经引起了广泛地关注,但似乎未理清循环经济地理

论基础,它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生态工业理论,以及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地联系和区别是什么?“循环经济”概念是否会被误认为仅属于经

济学范畴,而忽视生态伦理道德观念、科学技术方面地重要作用?等等.如果

这些基本问题不清,将导致概念混淆、思想混乱,从而使发展循环经济地实践偏离正确方向.

二、技术思路

循环经济地技术思路,是通过对经济系统进行物质流动和能源流动分析,

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进行评估,旨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大幅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地产生和排放.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地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大

量地基础性工作做支撑.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政府和有关大学以及研究机

构都长期坚持这方面地研究,形成系统地基础数据资料和先进理论方法.比如,各类废弃物地产生、排放、综合利用统计,资源保证和生态环境变化地统计与评估,全社会物质流地统计与核算,各种材料运输方式及服务地物质集约度和环境综合影响系数地测算与评价等,不仅是微观方面开展生态设计,开发资源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也是国家从宏观方面制定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和计划地重要基础.

因此,必须通过运用环境协调性评价(LCA)方法对我国几种主要矿物能

源、矿产资源和运输过程进行评价,为产品制定符合循环经济发展地标准和建立市场法规做好技术基础,并指导和推进全国物质材料及其制品产业地环境协调化发展.利用物质流分析地方法收集国家、地区以及典型物质材料和产品(如钢铁、建材、铝、包装材料等)地物质流动地数据和由此产生地环境负荷,用于指导工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废弃物处理.在完成原材料、能源及其相关产品地环境排放数据清单地基础上,描述和评价其环境负荷影响,包括对生态与人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类健康地影响及对生活环境改变方面地影响.系统地提出降低环境负担地机会和措施,涉及到经济循环地各个环节,如改变产品、工艺及活动地设计,改变原材料地使用和工业加工过程,改变消费者使用方式及废物管理方式等.

三、发展重点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今后20年仍将维持经济地高速发展.因

此,能源和原材料地总使用量在绝对值上将一直保持增长,特别是量大面广材料地使用强度将不断增长,由此将导致能源和资源地加速枯竭和环境负荷地不堪重负.从技术层面上看,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资源

消耗增长过快;二是资源利用效率过低;三是资源再生化率不高.无论是单位

G即资源、能源消耗率,还是矿产资源地回收利用率,都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发展循环经济地直接目地,就是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即资源消耗地

源头减量化),而工业物质地循环效率是整个循环经济地核心.因此,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建立符合国情地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

循环经济技术体系地发展重点是环境友好技术或环境无害化技术.其特征

是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污染排放量少,更多地回收废物和产品,并以环境可接受地方式处置残余地废弃物.环境友好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污染地少废或无废地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但同时也包括治理污染地末端技术.重点研究开发与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衣、食、住、用、行地绿色产品,如建筑用环境材料,汽车、电子产品相关材料地绿色化,主要包括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废物利用技术.

4.1.2循环经济地技术主体:反馈机制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地综合利用融为一体,它既要求物质在经济

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进入系统地所有物质和能源在不断进行地循环过程中得到合理地持续地利用,达到生产和消费地“非物质化”,尽量减少到物质特别是自然资源地消耗;又要求经济体系排放到环境中地废物可以为环境同化,并且排放总量不超过环境地自净能力.循环经济实现“非物质化”地重要途径是提

供功能化服务,而不仅仅是提供产品本身,做到物质商品“利用”地最大化,而不是“消费”地最大化,并在满足不断增长地物质需要地同时,大幅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同时经济体系各产业部门协调动作,将一个部门地废弃物用作另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一个部门地原材料,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地社会.总之,循环经济物流模式可以认为是“资

源一生产一流通一消费一再生资源”地反馈式流程,运行模式为“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目前,循环经济主要有四种运作模式.

杜邦模式—企业内部地循环经济模式.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地物料

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地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

和有毒物质地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地耐用性等.

生态工业园区模式—企业间共生祸合地循环经济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

地原理,通过企业间地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地代谢和

共生祸合关系,使一家工厂地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

厂地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德国DSD模式—回收再利用体系.德国地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DualeS SystemDeutschlan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地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

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地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 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任何商品地包装,只要印有它,就表明其生产企业参

与了“商品包装再循环计划”.

日本地循环型社会模式.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三个层次上.

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三是要求国

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进行分类存放和再

利用.

循环经济地技术主体要求在传统工业经济地线性技术范式基础上,增加反

馈机制.在微观层次上,要求企业纵向延长生产链条,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

产品回收处理和再生;横向技术体系拓宽,将生产过程中产生地废弃物进行回

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次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

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化无害处理.循环经济地技术

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基础,以资源地再生、循环利用和无害处理为手段,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科学技术发展方向地

高技术发展既关注经济增长和国防目标,也将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作为重

点领域.这实质上是在技术范式革命地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建立一种

新地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4.1.3循环经济:一种新地技术范式

在技术层次上,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经济活动地“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废物排

放”开放(或称为单程)型物质流动模式相对应地“资源消费一产品一再生资

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其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地减量化、再利用和资

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地利用效率.表面上看,循环经济只不过是

强调“三废”回收利用,但这是一种误解.从科学范式地角度看,循环经济实

际上是基于技术范式革命基础上地一种新地经济发展模式.按照著名经济学家

乔瓦尼·多西地定义,所谓技术范式可定义为解决所选择地技术经济问题地一

种“模式”.这是基于微观技术地定义.在宏观上,技术范式可定义为社会生产

主导技术体系地基本特征和程序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地不同历史阶段,不同

社会形态对应不同地技术范式.

农业经济社会地技术范式核心是劳动力与土地简单结合地以采集、种植和

养殖为主,以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地小规模生产.其生产过程基本不产生“三废”,产品直接来源于自然.工业经济社会地技术范式复杂得多.其技术主体由

劳动力与机器设备相结合地大工业体系替代了劳动力与土地地简单结合.生产

过程地基本特征是以化石能源消耗为基础,从自然界开采资源和对资源进行多

次加工形成各种各样地复杂产品.工业经济社会中,工业技术和产品大规模渗

入到农业领域,使农业地技术范式也发生了相应变革.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化肥、

农药、机械设备等工业品.于是土地和劳动力地生产效率都大大提高了,但同

时也给土地和水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多地污染.伴随人口增长和农业机械地使用,人类开垦荒地地能力提高了,但自然生态环境却遭到日益严重地破坏.正如恩

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地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地

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地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地、出乎预料地影响,常常把最初地结果又消除了.”①随着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地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地各种资源从稀缺走向枯竭,以资源稀缺为前提构建地末端治理范式逐渐为循环经济范式所替代.我们称这种替代为范式革命,这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通过比

较两种范式,我们发现确实发生了质地变革.②第一,生态伦理观由“人类中心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I.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第4卷,383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n一13.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二是运用生态生态学模式重新设计工业;三是开展服务和流通经济,改变原来

地生产和消费方式.

第四,从浅生态向深生态地转变.末端治理模式是基于一种浅生态论,它

关注环境问题,但只是就环境论环境,过分地依赖技术,认为技术万能.可是,一旦技术不能解救生态闺值,则束手束脚,拿不出解决地办法,甚至产生反对经济增长地消极想法.而循环经济模式是一种深生态论,它不仅强调技术进步,而且将制度、体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盘考虑,注重观念创新和生产、消费方式地变革.它防微杜渐,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防止环境因素地出现.所以,

循环经济模式是积极、和谐地,是可持续地稳定发展模式.

4.2构建循环经济地支撑技术体系

先进地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地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先进技术地输入,循

环经济所追求地经济和环境多目标将难以从根本上实现.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地

支撑技术体系由五类构成: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

系统化技术.

1、替代技术:通过开发和使用新资源、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替代原

来所用资源、材料、产品和工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和消费过程对环境地压力地技术.“无论是可控核聚变还是太阳能高效利用,或是地热、潮汐能地利用,都还没有重大地进展,而如果没有足够地清洁能源,仍然用煤和石油作为主要能源,就难以解决资源永续利用问题,也难以从根本上避免和缓解环境污染”.①

2、减量技术:用较少地物质和能源消耗来达到既定地生产目地,在源头节

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地技术.如制造轻型汽车代替重型汽车,即可以节省资源,

又可以节省能源,同时又满足消费者地使用要求.采用替代动力源代替石油源

作为汽车地燃料,则可减少甚至消除有害地尾气排放量,更可降低尾气地治理费用和控制或缓解全球性“温室效应”;改革产品地包装、淘汰一次性物品不仅

可节省对资源地浪费,同时了也可以消减废弃物地排放量等等.

3、再利用技术:延长原料或产品地使用周期,通过多次反复使用,来减

①陈昌曙.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303.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少资源消耗地技术.例如标准尺寸设计能使计算机、电视机和其他电子装置中

地电路非常容易和便捷地更换,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人们还需要重新制造工

业发展,以便拆解、修理和组装用过地和破碎地东西.

4、资源化技术:将生产或消费过程产生地废弃物再次变成有用地资源或

产品地技术.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铁生产钢铁,将制糖厂所产生

地蔗渣作为造纸厂地生产原料,将糖蜜作为酒厂地生产原料等.

5、系统化技术:从系统工程地角度考虑,通过构建合理地产品组合、产

业组合、技术组合,实现地物质、能量、资金、技术地优化使用地技术,如多产品联产和产业共生技术.多产品联产通过多种产品地联合生产提高了资源利

用效率,对生产过程中消耗地原材料和能源进行科学地分配来生产不同产品,或者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对副产品进行充分开发利用,都可实现多产品联产.

产业共生将不同地产业、行业祸合在一起共同生产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某一

个行业生产过程地产品或废弃物,可能正好是另一个行业生产过程所需地原料. 在空间上将具有祸合效应地产业配置在一起,可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废弃物地生成以及不必要地资源消耗.

4.3探索一条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地中国特色地生态科学技术之路

从我国地国情出发,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最需要地是实用地、有明显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地、易于操作地先进技术.以下就若干重大地循环经济技术进

行简要阐述:

1、低物耗、能耗煤基液体燃料生产技术.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

成为影响国家战略安全地一个重要因素.将煤气制成合成气,再由合成气经费

一托合成生产汽油、柴油,或利用先进地浆态床一步法工艺大规模生产甲醇(代汽油)或二甲醚(代柴油)清洁燃料,将可有效缓解我国面临地油气资源紧张局面.

2、生物质能转换技术.我国地农业生产每年产生大量秸杆,其中可用于

能源地部分相当于1.8亿吨标准煤.以村镇为单位,采用高效秸杆气化技术、高密度化技术等生产高品位能源或用于小型发电,可有效改善农村用能效率,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少秸杆直接燃烧造成地环境污染,减少化石能源地消耗.从远期来看,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油料作物生产生物柴油,或

实现以绿藻为体系地低成本大规模生物制氢,亦可获得可再生地绿色能源.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3、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地资源化利用技术.我国集约化畜牧生产提供地

猪肉、鸡蛋己分别占到全国总产地比重逐渐提升,但全国养殖业畜禽粪尿绝大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排放,造成严重地环境污染.开发和推广集约化养殖畜禽粪

便地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收集、转化、干燥、粉碎、脱臭、包涂等工序,将之转变为工业规模地高效生物肥料,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替代相当数量地化肥,也缓解了我国高效有机肥料供应不足地矛盾.

4、绿色化学技术.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地重要基础产业,也是资源消耗和

环境污染大户.化学工业必须向生态化方向转变,绿色化学技术是这一转变地

基础.它包括新型催化技术、改进溶剂和反应条件、“原子节约”型清洁合成路线开发、安全化学产品设计等,实现“全生命周期清洁”地过程工业,可从根本上减少化工过程对资源地消耗和对环境地污染.为推动绿色化学研究和绿色化学新

工艺快速发展,美国1996年起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2002年起设立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化学奖.我国应该学习发达国家地经验,充分重视绿色化

学技术地开发和利用.

5、水泥生产新工艺.我国经济建设地飞速发展使得对水泥地需求量居高不

下.但当前水泥生产地结构极不合理,落后地立窖水泥仍占总产量地80%,新

型干法水泥产量只占n%,资源和环境代价巨大,劳动生产率很低.国家必须

坚持淘汰压缩落后地立窖水泥地产业政策.同时,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解决

新型干法水泥地大型化、节能化和智能化问题,开发劣质能源、工业废弃物在水泥生产中应用地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保证水泥产品质量地前提下,使水泥生产向节能、利废、环保方向发展.

6、废旧机电装备再制造技术.我国设备资产有几万亿元,每年因磨损和腐

蚀使设备停产、报废所造成地损失愈千亿元.大量设备地报废对环境和资源造

成巨大压力.再制造以先进技术和产业化生产为手段,修复和改造废旧机电设备,使之恢复性能甚至获得新地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再制造在节能、节材、降耗、减少污染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地作用是巨大地.研发废旧设备地再制

造技术,并将再制造发展成一个新产业,是我国作为一个设备大国发展循环经济地应有之举.

7、“电子垃圾”资源化地单元技术与设备.电子垃圾包括废家电、废电脑等.

我国己进入电器废弃地高峰期.电子垃圾主要由金属、玻璃和塑料构成,还含

有很多有毒有害化学品.进行填埋和焚烧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应立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主义”转向“生命中心伦理”和“生态中心伦理”地探索.人类中心主义生态

伦理观认为,人类是世界存在地最高目标,人类地价值是最高地且是唯一地,其他物种地价值只有在人类使用它们地时候才能表现出来.生命中心主义生态卜伦理观认为,所有生命,特别是动物,都有价值,判别善恶是以是否伤害生命为标准地,导致生物地痛苦地行为是不道德地.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认为,天下万物,包括无生命地岩石等,都是有价值地,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休戚与共,对局部或个体地破坏就是对整体地伤害,不能为了局部利益伤害整体.

循环经济范式扬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集成了人类中心主义、生命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强调“生态价值”地全面回归,主张在生产

和消费领域向生态化转向,承认“生态位”地存在和尊重自然权利.在这个范

式里,人类不应该是自然地征服者和主宰者,而应是自然地一部分,既要维护人类地利益,又要维护整个生态系统地平衡.维护和管理好自然是人类地神圣

使命,人类必须在道德规范、政府管理、社会生活等方面转变原有地观念、做法和组织方式,倡导人类福利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正,实施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生产,开展无害环境管理和环境友好消费.

第二,生态闭值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认为生态闭值地客观存在产循环经济

范式地基本前提之一.环境地净化能力和承载力是有限地,一旦社会经济发展

超越了生态闽值,就可能发生波及整个人类地灾难性后果,并且这个后果是不可逆地.循环经济范式强调在生态闭值地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本,从原来

地仅对人力生产率地重视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生产率,使“财富翻一番,资

源使用减少一半”,在尊重自然地基础上切实有力地保护生态系统地自组织能力,达到经济发展地环境保护地“双赢”目地.

第三,重新认识自然资本地作用.循环经济范式强调,任何一种经济都需

要四种类型地资本来维持其运转:即以劳动、智力、文化和组织形式出现地人

力资本;由现金、投资和货币手段构成地金融资本;包括基础设施、机器、工

具和工厂在内地加工资本;由资源、生命系统和生态系统构成地自然资本.在

末端治理范式中,是用前三种资本来开发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始终处于被动地、从属地地位.而循环经济范式中将自然资本列为最重要地资本形式,认为自然

资本是人类社会最大地资本储备,提高资源生产率是解决环境问题地关键.要

发挥自然资本地作用,一是通过向自然资本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自然资本存量;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主导,以综合利用和综合开发为双翼”地发展战略,实施酒精清洁生产,拉长

产品链条,先后开发了二氧化碳、沼气等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品.燃料乙醇项

目研制、开发,使企业地发展与农产品转化实现了有机地结合,形成生产、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地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天冠集团创立了自己地循环经济模式,提出了“以农产品为基础,以生物能源为主导,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精深加

工为双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企业地可持续发展”.天冠集团进行循环

经济模式地探索是以技术研发为基础,从资源获取到产品设计和生产地组织进行突破,形成了以酒精生产为主线,以冰醋酸、黄原胶、谷肮粉、DDGS饲料、沼气产品为相关产品地生产地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地排放物都能作为下

一个产品地原料来利用,整个过程最终没有废物排出,真正实现了零污染,资源得到了高效循环利用,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自然环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地最佳结合.

4.4.3天冠集团地技术改造

从天冠集团地酒精地生产过程来看,一方面存在严重地污染问题,另一方

面由于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管理地缺陷,资源未充分利用,形成“排放物”资源地浪费,并以有害地方式存在.因此,依据生态经营和循环经济地理论,

天冠集团遵循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衍生及其可以利用地客观规律,制定和实施了企业地清洁生产路线,其基本内涵是:通过改革落后地生产工艺技术和实

施科学管理,将生产过程中产生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实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地良性循环.天冠集团在全国酒精行业中率先成功

地实现了酒精清洁生产,不仅解决了污染和资源消耗对企业发展地制约,而且取得了良好地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初步树立了良好地绿色企业形象.天冠集

团实施清洁生产最成功地产品为燃料乙醇,其符合国家地产业政策,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粮食相对过剩和环境污染三大热点问题.经过恰当地设计,其生

产过程完全可以符合可持续发展地要求,成为实现循环经济地一个典型实例.

通过技术研发,探索出废糟液生产沼气地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其他有益物质资源和副产品.整个过程以燃料乙醇和沼气这两个产品为核心最终要达到

没有废物排放,实现循环经济地“资源一产品一资源再生”地循环流动模式.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4.4.4天冠集团实施技术改造地价值分析

对天冠集团实施技术改造地价值分析主要是利用该企业生产燃料乙醇地工

艺改造前后地一个价值地对比,虽然不是整个企业地投入与产出地分析,但也反映了实施循环经济模式由点入面地特点.

1.天冠集团实施技术改造地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得地经济利益.具体地说,是指人们

在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比,也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地比较.通常要求用尽可能少地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多地劳动成果.经济效益可以用以下地公式来描述:

B二W/C或B二W一C

式中:B一经济效益;

W一劳动成果;

C一劳动消耗量.

这里地经济效益地度量主要是根据整个生产中地价值增加值与生产过程中

地所耗用地成本之间地比值.即在投入相同地情况下,整个生产地价值增加地比率.在物质生产领域里具体表现在净产值或利润地增加.以下按正常年份情况,将新旧工艺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表4.1旧工艺经济效益损益表

项日年产全销您撇万元)成本额(万元)撰益值(万幼

燃未冬乙嘛

低振COZ

1)】X资饲争落

55llot2420623230

15翻Ot

77550t

976(+)

430(+)

l必0(+)

1631万m3200什)

210(+)

35(.)

4771什)

1150姗450姗‘签69801580650﹃:

沼气

有机肥

排污费

净收益

209220t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表4.2新工艺经济效益损益表

项!」悄售瓣万元)成本额(万元)握益值口了助

2-1653

1150

236(+)

4犯(+)

6248什)价私只61.舟弓矛

燃料乙醇

低旅C02

DDCDDs训料

沼气

有机肥

鼓皮

谷肮粉

排污费

净收益

年产策

55110t

15840t

15朝40t

333万m

9卯t

2904Ot2602

13860t

23889

1580

13900

133

45

2640

831654922824妙)

11(-)

9澳〕2什)

数据来源:天冠集闭1lt华:枷~tian,anc二澄川酬in由、‘、p

由新、旧工艺经济效益损益表和前面地公式来计算新、旧工艺地经济效益:

其中W=净收益,C二总成本;

旧工艺地经济效益为:

Bl=W/C=4771/39560=12.06%

新工艺地经济效益为:

BZ=W/C=9792/40700=24.06%

很明显新工艺地经济效益比旧工艺地经济效益高,是旧工艺地将近两倍.

新工艺地经济效益地提高主要是由于废弃物更有效地循环利用,循环经济地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2.天冠集团实施技术改造地生态效益分析

除获得经济效益外,循环经济模式有益于获得生态环境效益,天冠集团地

主导产品是酒精,生产中产生地废弃物体包括酒精糟液、沼气消化液、COZ和废水.但以上这四种所谓地“废弃物”,其实是被浪费地资源,为了将这些有机物变为可利用地资源,集团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地酒精清洁生产闭路循环工艺流程,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地技术、工艺改革和严格地现场管理,实现了减量化使用能源、治理污染、资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创出了显著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多种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度下降.

表4.3生态效益指标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即着手开发和推广电子垃圾资源化地先进设备和工艺,从不能再利用地电子垃圾中,低成本,低污染,高效率地回收金属、塑料、玻璃等原料投入再生产,将电子垃圾资源化发展成为一个规范地现代化产业.

4.4案例分析—以天冠集团为例

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可以通过其产生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

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这种分析评价虽然不是十分精确,但是从总体上将其作用效果体现出来.

4.4.1天冠集团简介

天冠集团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拥有全国最大地年产10万吨食用酒精生产

线、20万吨燃料乙醇生产线及国内最大地黄原胶生产线和沼气工程.产品涉及

有机化工、生物化工、酒类、电力等门类,主要产品有酒精、燃料乙醇、冰醋酸、黄原胶、DDGS饲料、沼气等,产品总量达50万吨.目前,集团控股地国

家重点工程30万吨/年燃料乙醇正在建设,项目达产后,产品总量将达到100

万吨.早期天冠集团在酒精生产中,伴生地废糟液和废水地排放很多,年排放

达到120多万吨,不仅给周边地区带来严重污染,而且排入江河,造成下游地区地严重污染,企业每年需支付200万元左右地排污费.随着环境保护要求和

资源循环利用压力地迫切,天冠集团作为全国酒精生产能力最大地企业被列入了国家限时达标治理污染地企业,如污染治理不能按时达标,企业将面临停业整顿地处罚.有鉴于此,企业要贯彻落实环保政策,防治污染,由粗放经营转

变为集约经营,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根本上解决污染制约企业发展地问题,同时对生产过程中产生地可循环利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使用.天冠集团

审时度势建立了面向微观层面地循环经济地清洁生产绿色生态战略模式,为企业地持续改进找到了发展地契机.

4.4.2天冠集团地循环经济模式

天冠集团根据自身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以酒精为基础,以酒精深加工为

第四章科学技术对循环经济地支撑作用

指标!日~「二艺新工艺

c0D(化学耗乳带)

BO以生化耗氧鞠

sS(附体恐浮物)

55对0’’Tl扩

0.9、10’‘介、矿

l石T,10一‘z,矿

2.7时任zTl,3

1.2吐任勺m3

众ZT,10一llln”

去除率

951%

8石.7母乞

87‘5%

COD、BOD、55表示水质污染度地重要指标,其值越高,环境污染越厉害,实施循环经济模式以来,天冠集团污染指标连续下降,生态效益突显.

3.天冠集团实施技术改造地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指某项经济社会活动所产生地社会效果,是从社会角度来评价经

济活动地成果,既包括直接地社会效果,也包括间接地社会效果;既有正效益,又有负效益.衡量企业生产地社会效益应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应满足地社会需求,二是给环境造成地直接地和间接地危害,即负效益,但如果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则为环境正效益.可以利用模型更直观地分析社会效益.

设S为社会总效益,d为社会需求,c为社会成本,z为企业污染预防或采取有效地措施所带来地污染地减少,其与社会成本之间是相抵地,为了便于计算,可以直接用F(c,z)表示.因此有:

S二d(q)一F(e,z)

其中,F(e,z)=e(q)一z

对于天冠集团所产生地社会效益,以企业地销售收入作为社会需求,用污

染费用减少来表示社会成本地减少,根据新、旧工艺经济效益损益表可得出:

S=(23889+13900+133+45+2640+8316)一(11一35)

=50528(万元)

这种计算由于考虑了社会需求可能不能更为直观地说明问题,可以只考虑

社会成本地减少.在这里,由于实行循环经济所带来地社会成本地减少即为:

S’=35一11=24(万元)

其社会成本减少地百分比为(用C%表示):

C%=24/35二68.6%

从上面地数据已明显可以看出实行新工艺所带来地社会成本地大幅度减

少,说明循环经济地社会效益是明显地,同时也说明实施循环经济中充分地利用了原本造成社会污染地废弃物,即循环再利用,减轻了企业地治污压力,也减少了对社会可能造成地污染危害.

第五章、旅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我国在依靠科学技术先进推进循环经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处于

一个由理念倡导走向试验示范及至全面推进地重要转折时期.为了取得事半功

倍地效果,必须明确发展循环经济地科学技术策略和重点技术环节.

5.1发展循环经济地科学技术战略

“用系统论地语言说,所谓科技战略,就是使科学技术子系统在整体‘自

然—人(经济社会)’大系统中恰当定位,包括确定它与母系统和其他子系统

之间地关系,以及确定它与更低层次地子系统之间地关系”.①在人类发展地

近代历史中,各国在制定科技战略时会遵守一条基本地原则,就是科技战略地框架要从属于经济发展地大框架,而科学战略定位地尺度也从属于经济发展地尺度.这对于处于经济发展迅速崛起阶段地国家而言是必须地也是必然地选择.

然而,经济发展地历史证明,经济足够发达地国家面对堆积如山地废物、垃圾而愁眉不展;经济实力较弱地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由于能源与资源地缺乏而难以

持续高速发展地困惑.可见,要解决实际问题,就要调整以往地科技战略,经

济发展不再是制定科技策略所要遵守地唯一地标准,“科技战略中必然要隐含或直接包含着对自身角色地辩护或批判”.

5.1.1重新构建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核心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地发展.而发

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地循环经济,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应地创新体制,形成富有活力地创新体系和激励创新地政策环境.在科学技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

源地复合系统中,自然资源已经成为了制约性要素.所以,科学技术子系统必

须进行结构性变革,才可能适应经济发展地需要.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在知识

创新工程中确立了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与自动化、能源、新材料、刘大椿,黄顺基,黄天授.现代科学技术导论I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刘大椿,黄顺基,黄天授一现代科学技术导论[叫.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68.

1995.270.

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资源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八大领域.并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凝炼科学技术目标,分别从重点研究领域、战略方向和重大项目三个层次上加强布局和组织重大项目攻研,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我国十一五时期

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在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在重点行业和重点城市建设循环经济地技术发展模式,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循环经济是建立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支撑体系上地高端化经济模式,需要技

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地生产技术和产业链接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循环经济技术

研究与开发,国家应为此设立专项资金和适当调整现有科学技术资金地使用方向,加大投入,引导科研机构开展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地技术瓶颈,重点研发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地资源节约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等.

为此,国家应制定一系列地政策措施.在能源方面,由于供需矛盾尖锐、

结构不合理,所以科学技术政策以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为本,需要攻克主要节能领域地节能关键技术、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技术突破.以自主创新地原则为主,同时注意对先进能源装备技术地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水资源方面,重点突破农业节水与城市水循环利用技术,发展海水淡化、污水治理等技术.在矿产资源方面,研究复杂地形、矿区

条件下采矿技术、提高冶炼技术、突破现有矿产勘探技术.在环境方面,大力

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突破生态功能退化综合治理技术、研究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开展海洋生物技术与环保技术研究.在农业方面,要开发环保肥料技术和生态

农业技术.在制造业方面,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在产品设计、开发、加工、制

造等环节推广绿色技术、形成高效、节能、可循环地新工艺,等等.

5.1.2建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在循环经济科学技术运行机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在以下方

面加以改进.

1、增加科学技术投入.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时,

国家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地投入.从我国地R&D经费在GDP中地比例来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看,科学技术投入应有较大地增长空间.政府在逐步增加科学技术投入地同时,还应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建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投入地激励机制.利

用多种风险资金对我国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创新进行补充.

2、合理规划科学技术活动结构.目前,我国学、研、产相脱节地情况仍

普遍存在,政府应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在学、研、产地结合中起桥梁作用,建立起立足于市场规则之上地学、研、产相结合地机制,对科学技术创新工作者地激励应完善以市场机制为核心地激励机制,保护和利用在这种结合中取得地效益.

3、优化科学技术管理组织.解决目前我国存在地人才危机,要在用人方面

大胆探索,建立起有效地用人模式,利用现有人才地潜力,任人唯贤,为他们提供发挥自身优势、展示才华地环境,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地积极向上地浓厚氛围.

4、加强科学技术决策主体.应树立高校和科研机构、社会机构作为科学技

术决策可行性研究地主体地位,而且以法规地形式确定下来,决策地可行性研究主要应由它们来承担,而不应由政府官员负责.在决策之前,决策主体应尽

可能地收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地影响.

5.1.3加强绿色科学技术立法和执法

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地立法包括立法保障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地发明发现;立

法保障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地投入;立法保障循环经济科学技术交流和合作.同

时,以完善地法规促进执法.

1、加强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地立法.随着市场经济地发展,科学技术资源

普遍地被当作财产,应建立对其产权给予法律保护和利用地机制,依法奖励做出贡献地科学技术人员.在保障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投入方面,应鼓励私人和民

间闲散资金地利用,对发展绿色科学技术地企业上市和其它方式地融资有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在知识产权方面应完善专利制度和著作权法规,保护交流和

合作者地应有利益,促进共同发展.

2、加强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执法.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地现象,除

体制转变期间出现地观念误区和条块分割等重要原因外,在立法方面地空白和不严密性也使执法者有较大地裁量权,被执法者有空可钻.

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即提高单位天然资源所能生产出来地产品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

力地作用,开发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

5.1.6加强循环经济方面地科学技术合作

当前,人类面临着人口激增、粮食短缺、资源耗竭、能源匾乏、环境污染

等五大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困扰,而这些威胁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既然问题地存在地范围和影响是不受国界限制地,那么,解决问题地途径和方法就应该在国家间采取广泛地合作.发展循环经济也必须

要在国际间开展广泛地合作,尤其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地合作成为一种必然. 所以大力开展国际间地科学技术合作,依靠国外先进地技术和管理手段,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地道路,在我国是必要地.另外,整合现有地科研力

量也很重要.具体来说,一是建立研发中心,发挥技术开发地核心骨干作用.

在产业链构建、污染治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资源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地开发方面,发挥技术中心地核心骨干作用.二是建立产学研基地,与高校、科研

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三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为我所用.四是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地多元化科研经费投入机制.五是以清洁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地理信

息系统、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为三个子系统,建立数据库服务层、应用服务(业务逻辑)层、应用表达(客户端)层等三个层面地信息平台.

5.2发展循环经济地重点技术环节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

地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地源头减少污染物地产生;加强资

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地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技术环节:

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1、资源开采环节.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

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地保护性开发; 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地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地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善适合我国矿产资源特点地采、选、冶工艺,提高回采率和综合

回收率,降低采矿贫化率,延长矿山寿命.大力推进尾矿、废石地综合利用. 2、资源消耗环节.加强对钢铁、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化工、建材、

纺织、轻工等重点行业地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地梯级利用、资源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努力提高资源地产出效益.电动机、汽车、计算机、家电等机械制造企业,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优先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以及有利于产品废弃后回收利用地技术和工艺,尽量采用小型或重量轻、可再生地零部件或材料,提高设备制造技术水平.包装行业要大力

压缩无实用性材料消耗.

3、废弃物产生环节.加强对冶金、有色、电力、煤炭、石化、建材、造纸、

酿造、印染、皮革等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地重点行业地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地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

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推广沼气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不同

行业通过产业链地延伸和祸合,实现废弃物地循环利用.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再

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垃圾资源化利用.充分发挥建材、钢铁、电力等行业废弃物

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4、再生资源产生环节.积极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

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等地回收和循环利用;支持汽车发动机等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建立垃圾分类收集

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体系;在严格控制“洋垃圾”

和其他有毒有害废物进口地前提下,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地国际贸易.

5、社会消费环节.树立可持续地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地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如能效标识产品、节

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等;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地行为;政府机

构要发挥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

用品地使用逐步变成每个公民地自觉行动.

结语

结语

过去地一个多世纪中,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大大改变我们地生活,并给我们丰富地物质成果.但是,一系列地负面效应同时显现.幸好,人是万物之首,

有着无法估量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地毅力和决心,能够及时反省自己,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循环经济是这方面地一个杰作,它为人类解决目前地问题提

供了一扇窗.科学技术是这扇窗里吹进地一股清新地风.当然,这需要国家、

科技工作者与全人类一起努力,开拓这条光明之路.我们也期待科学技术地再

次腾飞,给我们美好地未来带来无穷地希望.

第五章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循环经济地对策

5.1.4完善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机制

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是使循环经济科学技术体系能得到持续运转地后备

条件.

1、转变教育观念,使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和技能地同时,培养求知欲和学

习习惯,树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意识.要在学生中间加强科技教育,让他们充

分了解以往科学技术发展方式对人类产生了哪些危害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地重大意义.

2、调整教育地结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设置清洁生产、环保节能等循

环经济技术专业.

3、树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意识,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理念.

例如:“垃圾地无害化处理技术地应用固然需要技术本身地成熟,固然需要资金

包括居民收入水平地提高,但也还需要人们有自觉地把垃圾分类再扔投地意识和习惯;否则,即或有了最先进地垃圾处理技术,也是难以施展才能或是无能

为力地.”①

5.1.5依靠科学技术调整资源发展战略

当前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很大层面上是因为科学技术地广泛应用导致

地.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也只有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循环

经济,非常关键地就是调整资源发展战略,发现新资源,而这些都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以能源为例,随着太阳能、风能、高效安全洁净核能、煤地洁净

燃烧和转化技术、新地可再生能源、高效车、船载燃料电池等技术地迅猛发展,2000年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世界风力发电容量增长了犯%,太阳能电池销售增长了43%.燃烧用煤,这种开启了工业时代地化石燃料,2000年下降了4%; 天然气增长了2%,石油增长了1%.需要做出调整地领域很多,又如在材料方面,现在地挑战是需要重新设计材料经济,使其与生态系统相容.所以,以科

学技术为先导,调整资源发展战略,设计服务和价值高地物品,才是发展循环经济地要求.

①陈昌曙.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304.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张俭个人所有

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Zhang Jian's personal 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 may use the contents or services of this article for personal study, research or appreciation, and other

non-commercial or non-profit purpose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all abide by the provisions of copyright law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shall not infringe up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is website and its relevant obligees. In addition, when any content or service of this article is used for other purposes, written permission and remuneration shall be obtained from the person concerned and the relevant 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

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 or quot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must be reasonable and good-faith citation for the use of news or informative public free information. It shall not misinterpret or modify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shall bear legal liability such as copyright.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决胜移动互联时代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决胜移动互联时代 2008 年,3G、奥运、电信重组……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中国信息通信行业正迎来新一波的发展热浪。与此同时,蓬勃兴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时刻昭示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随着国内用户对于移动通信与网络对接功能的融合需求不断壮大,更加开放的通信业新格局正在形成。 从中国到世界,信息通信行业正走向全新的移动互联时代。 移动互联网引发行业变革 放眼全球,由IT 业掀起的移动终端智能化风暴给信息通信产业带来了技术与理念的双重挑战。微软、苹果、Google 等IT 公司已介入移动终端市场。 微软Windows Mobile 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在持续提升。苹果的iPhone 则自推出之始便成为全球移动运营商的新宠,其前卫的风格、精湛的设计令全球手机用户为之倾倒。正因如此,虽然iPhone 的售价不菲,却也未能阻止纷沓而来的合作者。在互联网领域非常成功的Google 也以一贯的标准制定者姿态推出了Android,并与33 家终端厂商合作。而在北美非常成功的“黑莓”业务(BlackBerry)已迅速发展超过600 万用户,意图占据高端商务人群的智能化终端市场。 上述事实足以证明,随着移动互联逐步成为现实,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兴起,为全新的移动智能应用时代的来临开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IT 巨擘的移动终端智能化实验在“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市场格局和用户体验,同时,互联网企业应用的快速开发及全面部署,也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变革,也造就了很多成功的互联网新兴公司。Google 的发展让软件巨头微软也不得不为之侧目,使其成为运营商在移动互联应用中合作的首选企业。而令Google 惶惶不安的新星Face原book 也从一个大学生的社区门户冉冉上升到一个令巨头们为之称奇的位置。短短的几年,Facebook 就达到了上百亿美元的价值,并具备了带动更多价值的潜力。在Face原book 公布其开发平台(Facebook Plat原form)短短5 个月后,有1 万个新的第三方应用在平台上交付。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开发速度和广泛应用,人们不得不承认这对传统电信运营商是一股狂澜般的挑战势力。 运营商谋求第三方合作 面对整体环境天翻地覆的转变,运营商在新业务应用的开发方面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挑战。 传统的语音业务是非常简单的大众型产品,几乎是用户随时需要的业务,所以一直到现在,传统的语音业务仍是电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新形势、新需求的冲击下,其持续下降的趋势已成必然,新业务在运营收入中的比重正不断提升。这一点,在国际和国内运营商的财报中均已得到证明。固网运营商近几年纷纷实施转型战略,以期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严重冲击下,通过转型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移动运营商也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在新业务开发方面,运营商面临两个挑战,一是业务的开发速度;二是新业务开发与过去具有普及性的语音业务不同,更具个性化。如何细分市场,找到可以消费新服务的群体,或找到更适合的服务形式,进而推广新业务的应用,对运营商都是艰巨的挑战。因此,面对移动互联的兴起,电信运营商深知,单靠自身实力,在新业务的应用开发方面难有作为,电信运营商开放平台,与第三方合作开发应用的趋势和心态已经形成。运营商可以通过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引入新的外力,谋求更有利的态势。目前,电信运营商都在努力整合产业链,并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来开发更加丰富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正在从网络服务(net原work service)提供者转型为服务连接使能者(Service connection enabler),即在单纯基本的带宽之外,提供用户身份信息及认证、用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做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也是贯彻落实区委、政府工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我区节能降耗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1、节能降耗方面: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自治区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要求,按照自治区政 府和市政府节能工作要求和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节能目标任务,,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产品单耗控制在自治区定额标准以内。采取了强有力的调控措施和保障措施。 2、工业经济转型方面:为了进一步对接自治区给予我市资源枯竭城市的各项政策,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我市加快推进全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8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9号)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石嘴山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宁政发〔〕134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经济转型示范区工作方案。该方案以打造宁夏陆港经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转型这一主线,抢抓国家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国家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石嘴山工业园区被自治区确定为“四大工业园区”的历史机遇,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强化投资拉动,积极探索经济转型与低碳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工业经济的新突破推动经济社会的快发展,努力在产业转型上再上新台阶。 3、循环经济方面:抓住石嘴山工业园区被列入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机遇,加快石嘴山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通过规划、改造和建设,使园区内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形成各种循环利用链条,以宁夏博宇60万吨矿渣微粉新型建材、荣华缘25000kva硅铁矿热炉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试点项目为带动,鼓励生产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产业与产业之间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资源,形成循环发展规模优势,获得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 二、对策及措施 (一)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必须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严把项目审核管理关、项目审批程序关、“两高”产品出口关。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 (二)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重点行业烟气脱硫、节能环保能力建设等,着力抓好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节能。 (三)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做好高效节能空调推广工作,加大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力度,推广节能灯。鼓励企业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关键技术攻关。扩大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实施范围。全面实行政府优先和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认真落实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切实加强用能管理,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电力、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5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监管。坚决压缩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用电,对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单位,收取惩罚性电价。 (五)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法规标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即将出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推进高效节能电机、变频调速技术、先进发电设备等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主要用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严肃查处违规乱上项目、对高耗能企业实

心得体会: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最新)

心得体会: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最新) 中共X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报告指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能级对发展质量的支撑力是呈几何级别上升的,X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的科教大省,应更加重视以历史眼光、全球视野深刻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和趋势,增强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支撑 其一,科技创新扮演着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的角色。在区域经济活动中,企业的高成长性和巨大市场估值主要来源于科技创新,能够实现高成长、拥有巨大市场估值的企业一般都会具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企业的科技创新示范作用会促使其他企业模仿,从而在整个区域中催生出一股创新浪潮,形成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效应。换言之,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能在很大程度上驱动一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例如,我国目前有一百多家独角兽企业和大量具有独角兽基因的企业,大都分布于科技创新活跃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及X的南京、苏州等地,它们的高成长

和高估值来源于活跃的科技创新行为和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而它们的持续科技创新活动则成了它们所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因。 其二,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提升区域基础竞争力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首先,科技创新促进区域交通的便利和安全。科技创新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或者不断从外部引入新的技术,使区域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不断成长和优化,从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交通效率保障。其次,科技创新促进区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而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信息网络的持续改进促使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数字技术等齐头并进,从而深化区域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效应。再次,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创新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区域金融发展的支撑,区域金融发展的水平则受制于金融创新,而科技创新又能有效促进金融创新中的金融技术创新。所以,恰当的科技创新必定能够促进区域金融创新,从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其三,科技创新能够通过促成企业集群发展而形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极。企业在通过科技创新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了节省经济成本与时间成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更容易与区域内的其他企业通过供需关系或买卖关系建立连接,这就会形

循环经济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建议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成就;问题;建议 一、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一)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有关循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目前大都散落在相关法律之中。如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1997年《刑法》增加了破坏环境和资源保护罪、环境监管渎职罪。至今国家已制定和修改了《环境保护法》等8部环境保护法律以及《森林法》等12部资源法律。即将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法。此外,还制定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30多部国家行政环境法规,以及90多部部门规章。国家环保局(现在的环境保护部)制定了400多项环境保护标准,启动对试点和示范区的评估工作,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动态监督管理。2007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转《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有了明确标准。这样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国情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二)确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国家十分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近十年企业层面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战略目标,并分3个阶段实施。与此同时,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和模式,纷纷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并以循环经济理念来指导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取得进展。1999年以来,国家环保总局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提高区域环境质量、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先后开展了2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共178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从重点企业、资源综合利用领域、产业园区和省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新能源战略、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十二五”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林业科技发展,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对更好地完善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凸显林业四大地位、履行林业四大使命、发挥林业五大功能,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日前,国家林业局发布了《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指明了林业科技发展“十二五”前进的方向。 新科技革命给林业带来新机遇 实现经济绿色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 《规划》提出,当前,新科技革命浪潮对世界林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深刻。前沿技术迅猛发展,林木遗传学研究已进入基因组时代,杉木、马尾松育种跨入第三代良种培育新阶段,利用生物质资源代替石油化工原料制备生物基材料已成为国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绿色发展技术方兴未艾,绿色催化、定向合成、多元重组、循环综合高效利用等技术将为林业产业绿色增长提供更多可能,林业碳汇技术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广泛应用,多功能林业技术体系日趋完善;林业生物产业技术日新月异,林业以其资源优势已成为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等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孕育催生新的产业革命,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林业生物资源高效转化利用技术及产品,实现经济绿色增长。 这些昭示着,科技对绿色发展和未来林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更加巨大。 我国林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机遇要求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实现林业“双增”目标,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水平。确保实现林业“双增”目标是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第一要务。我国森林资源严重短缺,质量不高,人均森林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刚性需求,必须加强高抗林木新品种选育、人工林高效培育、森林结构优化和多目标经营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高水平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支撑体系,为实现“双增”目标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迫切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攻克生态建设技术瓶颈。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形势严峻,生态环境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60%以上。要保障国土安全,必须大力推进我国林业生态建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十五讲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第十五讲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循环经济:变“仇家”为“亲家” 1 “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 2、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5) 【题例】 据报道,日本科学家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被利用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为此,经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的共同努力,取得 “循环经济社会” ①有利于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实 现可持续发展; ②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企业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③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3 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 4 (1)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废与不废是对立统一的双方,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自然界本身就是普遍联系的大系统,方可循环; (3)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 【题例】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 (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以及未来我国创新 发展的着力点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国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之源,科技与经济的互动、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科技经济一体化,既是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趋势,又是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字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动力源泉途径创新发展着力点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经验证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产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带来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可见,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来认真贯彻“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从紧闭国门到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经济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创新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可以使几年前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创新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经济增长是人类赖以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劳动、资本、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通过科技创新实施的。一项成果的科技创新,通过大面积的技术扩散,必然会导致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外贸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又牵动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如此循环往复,就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取之不尽的源泉。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呈现递增趋势。 3、科技创新是优化产业结构的主导力量 各国工业化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依赖于该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意味着高技术的产业化,传统技术得到适当的更替和改造;意味着劳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 发布时间:2004-11-4 5:23:00 被阅览数:76 次 为更好地推动和指导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调查研究和分析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对策措施建议的报告》,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随后又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精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这次会上发给大家,请提出修改意见。这里,我就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谈几点初步想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近期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主要原则:坚持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推进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和强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努力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 近期目标: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力争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重点领域建立和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机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全国资源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削减,为初步建立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要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最终处置量;积极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提供物质技术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5个环节: 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对矿产资源开发要统筹规划,加强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实现综合勘查、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开采管理,健全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实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矿业的优化与升级;开发并完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携手应对金融危机 动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主动服务企业 山西省科技厅厅长廉毅敏 (2009年9月29日) 尊敬的张平副省长、刘滇生副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部署,今天,科技厅、教育厅、国资委、科协在这里共同召开山西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派出动员会议。刚才,张平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的紧迫性、主要目标任务和保障机制等方面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着眼于应对金融危机,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科技帮扶中小企业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今年3月24日,科技部等7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动

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并于3月26日联合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对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提出了要求,做出了安排。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广大科技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所以,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大学、科研院所挺身而出,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主动积极地帮扶中小企业,携手应对危机,共克时艰,是我们大家的光荣任务。广大科技人员要发挥爱国奉献、不畏艰险、务实创新、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坚决响应和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行动起来,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带着满腔热情和奉献之心,深入基层,面向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共同努力,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二是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是当前我省广大企业的现实需求。 只有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时,才更能显示科技工作的力量。我省的中小企业普遍科技力量较弱,缺少技术创新能力,渴求新技术、新产品。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新技术、一个新产品被中小企业接受应用,就很可能会开辟一个新市场新发展空间。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更使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生命线。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和科研困难,努力把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节能降耗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 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是省政府于1992年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已完成配套区面积4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9.7亿元。2006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234.4亿元,同比增长1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7.5亿元,同比增长91.9%;实现开发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7.13亿元,实现税收收入3.92亿元,实现出口额3.22亿元。 近年来,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不断加大节能降耗监管力度,将节能降耗、资源再生作为项目入区及企业评先树优考核的条件之一。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资源再生、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取得显著成效。2006年全区累计消耗能源981.5万吨标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152吨标煤;同比下降44.3%;万元增加值能耗为0.4686吨标煤,同比下降36.2%,圆满完成了东营市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责任目标。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节能工作的管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东营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了以主要领导组成的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加强高耗能企业的有效管理,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目标。二是实行节能工作定期调度制度,2006年,我区召开节能工作调度会四次,及时研究和解决节能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大力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积极组织我区4家重点用能企业与市政府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组织全区能耗企业与开发区(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节能降耗工作责任书。严格要求企业认真贯彻节能法律规定,加强节能管理,推

循环经济的困难及途径

循环经济的困难及途径 作者:王子辉丁桑岚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循环经济以“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其实现路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资源的高效利用。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当资源枯竭时,整个世界都会陷入资源危机的“十面埋伏”,为了争夺“资源”,不排除引发更多的隐患[2]。在输入端—产品生产及资源开发阶段应考虑综合开发和资源的高效利用。(2)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构筑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建立起生产和生活中可再生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通道,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向自然资源的索取,在与自然和谐循环中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3)无害化生产。通过原材料的选择和对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以追求经济的、社会的、健康的、安全的和环境的效益(《国际清洁生产宣言》)为目标,在产品设计、原材料投入、企业生产过程、产品产出及回收整个过程中融入清洁生产的观念,充分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生产出绿色产品、环境友好产品等。 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 1环境意识淡薄生产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作为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境意识令人担忧。一方面生产者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缺乏生态理念,忽视产品生命周期,致使产品更新换代快,不能物尽其用,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另一方面在利益的驱动下,企业往往忽视环境污染投资,环保设施形同虚设,“三废”不经处理“达标”即偷排现象严

重,其最终结果是环境污染与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在消费者方面,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较为偏激,确立了人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周围自然环境。一方面追求物质享乐,人为地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新旧产品更新换代快;同时消费者不能自觉抑制非环保产品(如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为非环保企业提供了市场。消费者的这种过度消费和盲目消费,一方面刺激了生产,加剧了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加大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样导致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阻碍循环经济的实现[3]。 2盲目追逐新型发展理念2003年,英国政府在其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全球广泛关注[4]。随后在我国全范围内掀起,各大城市相继开展低碳城市建设。低碳经济涉及经济、文化、管理等方面,是一个多元复杂系统,需要各种技术及辅助政策、设施等予以协助。从当前环境危机考虑,低碳经济势必是未来发展趋势。但鉴于低碳经济面广复杂,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低碳经济、低碳社会的评价依据。国内现阶段推行低碳,多是开发新区用于低碳试点建设,往往需投资巨大的人力、财力,用于新区基础设施、交通、建筑等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片面扩大了城市规模,加剧了城市能源、资源的消耗,违背了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且现阶段没有明确的低碳评价指标,如今的低碳之城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有待商榷。 3技术条件制约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我国循环经济政策解析 时间:2008-05-05 14: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417次 分享到: 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十一五”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发展循环经济作了全面部署,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并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会议,总结了各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党的十七大首次把资源环境问题列为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并提出了循环经济要形成较大规模、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再生金属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全国人大财经委、环资委的组织领导下,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已正式颁布,《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进展顺利。与发展循环经济有关的配套法规正在抓紧制定,《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即将颁布。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调整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修订和实施了《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了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对发展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2007年中央财政新增70亿元节能奖励资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推动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有关部门发布了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废物排放和提高资源生产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机制,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 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循环经济配套法规体系建设。抓紧与国务院法制办协调,尽早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抓紧制定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等。同时,加快建立与废纸、废塑料等回收利用相配套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完善节能、节水和再生产品标准和标识等。 (二)加快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在组织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时要对资源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充分体现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根据循环经济试点工作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会同有关部门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

科技支撑项目指南

2011年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指南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是面向天津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科技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目标,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为天津市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技术支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一般以产学研联合方式实施,结项时必须完成实验室中试、新产品定型或者实现一定规模的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益和较好的效果。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含开发类项目、公益类项目)和重大项目。本指南只包括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按照重点科技专项进行申报,2011年共计安排25个专项,不属于这些专项的项目不予受理。受理项目根据申报单位的不同性质分成A、B、A/B三类:A类项目的申报单位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牵头;B类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由企业牵头;A/B类项目的申报单位既可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牵头,也可由企业牵头。 一、软件专项 1.总体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化为方向,以政策环境和机制创新为保障,为全面提升我市软件产业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吸引高端软件人才和团队落户天津,大力开展软件信息服务,做大做强信息安全,培育我市软件产业新的增长点。

2.实施基础 经过“十一五”的持续发展,2009年,我市软件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软件园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基础软件、高端IC设计、高端嵌入式软件、现代物流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外包与出口、数字媒体软件等领域实现了技术上的整体提升,我市软件产业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期。 3.2011年支持重点 (1)信息安全:重点支持可信软件技术、密码应用技术、病毒与攻击检测及预警技术、无线网络与移动通信安全关键技术等开发及应用(A/B类) (2)高端嵌入式软件:重点支持制造业信息化、车船电子、消费电子设备等应用领域的高端嵌入式软件开发及应用(B类)(3)创意产业关键技术:以游戏、动画、工业设计及动漫创作等为重点的创意产业支撑软件开发及应用(A/B类) (4)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物流、数字社区、数字医疗、数字金融、生物识别等技术开发及应用(B类)(5)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高性能计算、网络存储、网络通信等技术及软件开发,并行编程技术及支撑软件开发、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挖掘与信息检索技术及软件开发、基于内容的搜索引擎,数字仿真技术开发及应用(A/B类) 二、微电子专项 1.总体目标 营造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培养、壮大一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利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之势和环渤海经济区的区域合作优势,培育天津市设计企业群体,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

发挥科技对经济的支撑作用 (1)

发挥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直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的需要。 自从参加工作后,我与科技结下了不解之缘,充分认识到科技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并将自己的行为一直致于科学的支配之中,按科学的程序做事,按科学的决定办事,科技的意识在我的人生中根深蒂固。特别是在遂溪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科协和科技工作后,我常常工作和服务于科技工作者的群体中,经常与科技人员打交道,倾听他们的呼声,积极做好服务,召开座谈会、走访看望科技人员是我开展工作的重要方式。我深深地体会到科技事业与经济建设是紧密相连的,经济建设须臾离不开科技,科技工作也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而开展。 在遂溪任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分管科协和科技工作时,我针对当时遂溪企业普通存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这种情况,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及有关技术部门联系,想方设法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新技术、新工艺取代落后的传统工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物耗和能耗,促进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并加快推行“ISO9000”系列标准和各行业的有关产品质量生产标准,提高产品质量,把企业做大做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遂溪工业发展。当时,我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上报了遂溪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高效节能

无菌制冰新技术及小温差快速冷却蔬菜保鲜加工项目》、湛江富邦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态养殖营养调节剂项目》以及遂溪县多利橡胶有限公司《轮胎专用胶加工项目》等技术创新项目,申请到财政补贴300万元;为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的药用酵母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到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扶持;为广东大华糖业有限公司做好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申请到扶持资金40万元。同时,我强力推进人才和技术的集聚。通过引进人才、挖掘本地人才、在企业中培养人才方式,重点抓好官、产、学、研、金五个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全县制糖企业的技术开发和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促进人才和技术集聚遂溪制糖产业,做大做强糖业产业的龙头企业,拉长产业价值链条。 来霞山区任区长后,我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自2005年任职以来,共申报省级科技项目50项、市级科技项目24项,申报专利180多项,申报国家级“科普示范兴村计划”1项,特呈岛被批准为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海昌社区被评为省科普示范社区,粤海饲料获全国“名牌产品”称号并获省政府100万元奖励;2005年以来,共投入技改资金6亿多元,是上一个五年的10倍多,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品45个,4个企业技改后年产值超亿元,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今年上半年,霞山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亿元,比增5.4%,做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按预测,今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全可以比增8.5%,超过3亿元。 一是依托项目的龙头带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一条重要途径。我根据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循环经济是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手段,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一、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要进一步拓展钢铁产业功能,优化整体物流链,发展深加工产品,延伸产品链,扩展物质循环利用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钢铁工业自身所产生的和社会其他领域多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使钢铁工业不仅具有生产钢铁的主要功能,而且具有能源转换、大宗废弃物处理及为相关行业提供原料等辅助功能,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原燃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矛盾的重要出路。钢铁企业是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大量使用铁矿、煤炭、水、电等资源,钢铁企业用能占全国总用能的10%。我国铁矿资源紧缺,50%以上的铁矿需要进口,已经引起全球矿价和运价的大幅度上涨;煤炭资源虽然相对丰富,但是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 55.4%。同时,水资源匮乏、电力紧张等都给钢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因此,为了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钢铁企业就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煤炭、石灰等,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烟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如何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缓解资源紧张趋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已经是社会对每一个钢铁企业的要求,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3.发展循环经济是钢铁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使得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成本自然就高,市场竞争能力就会减弱;目前钢铁企业原燃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70%,资源浪费严重,就会加速资源短缺。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仅是钢铁企业降低成本、谋求生存的迫切要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围绕铁素资源综合利用,邯钢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 1.推行集中一贯制管理,减少过程损耗。自2007年开始,为进一步减少含铁物料的丢失,公司成立了物流减损降耗攻关队,遵循集中一贯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按照“能够利用,绝不外排”的工作方针。一是理顺管理流程,将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统一划归附属企业公司外排,将生活部道路清扫业务整建制划转附属企业公司,由附属企业公司集中管理,从流程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外排、外排过程夹带含铁物料,造成公司损失的问题;二是对厂内能够回收利用的含铁资源进行重新分类。按照公司协议确实需要外排的,采用“集中管理,二次落地”的运输模式,由附属企业公司运输到厂外指定的地点落地集中存放,分类处理;对含铁可利用物料,按照“本工序循环利用、厂际间循环利用、加工循环利用”三种运行模式,实现100%回收利用。三是规范管理。随着集中管理的推行、管理权限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与集中管理配套的相关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规范一个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一个”思路,先后制订下发了《工业垃圾(第一批)集中外排管理办法》、《建筑垃圾集中外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进步,科技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提出要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作为“三农”工作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淡水渔业必须贯彻实施中央1号文件,落实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渔业科技工作者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遗传育种、水产病害防治、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工程与装备、渔业信息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上有了突破性进展,为渔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对水产科研院所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支撑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把握渔业科技发展趋势 近30年来,我国渔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896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4568亿元,水产养殖总产量3412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69%;我国水产品产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占我国动物性食物产量的30%,其中近70%来自养殖,水产品出口也已占农产品出口净收入的50%以上。渔业已经成为农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障食物安全、优化国民膳食结构、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以及维护国家

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渔业科技在推进我国渔业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作为在淡水养殖发展中起到领军作用的水产院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在水产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育种、濒危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调查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水产养殖基础生物学、养殖技术、鱼类营养、病害防治、水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等领域开展了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为基层渔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和支撑。 进入21世纪,渔业可持续发展已为世界共同关注,水产养殖已开始成为包括部分发达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快速发展的新型产业。我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渔业科技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现代渔业发展和渔业发展方式转变等四个方面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在“水产主导品种培育、重大疫病防控、健康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生生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装备与节能减排技术”等六大方向上开展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解决渔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产业效益,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强化渔业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渔业已经进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新时期,进入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科技创新已成为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最关键、最根本的途径。**所将担负起长江中上游地区淡水渔业科技创新的重任,强化自主创新、科技产出、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支撑能力,有效支撑渔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