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
基因工程重点考点归纳

1. 简述基因工程中的四大要素。

答:基因工程的四大要素是基因、工具酶、载体、宿主细胞。

2. 简述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答: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是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明。

1971年,史密斯(Smith H. O.)等人从细菌中分离出的一种限制性酶,酶切病毒DNA分子,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

1972年伯格(Berg P.)等用限制性酶分别酶切猿猴病毒和噬菌体DNA,将两种DNA 分子用连接酶连接起来,得到新的DNA分子。

1973年,科恩(Cohen S.)等进一步将酶切DNA分子与质DNA连接起来,并将重组质粒转入E.coli细胞中。

理论上的三大发现:(1)DNA是遗传物质

(2)DNA双螺旋模型(Watson/Crick 1953)

(3)确定了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式(60年代)

技术上的三大发明:(1)工具酶的使用【Smith 和Wilcox(1970) 流感嗜血杆菌分离纯化了Hind II其它工具酶(如连接酶)等的发现分子剪刀和DNA缝合工具】

(2)基因运载工具—DNA载体的使用(对质粒的认识)【细菌的致育因子—F因子Lederberg 1946抗药性因子(R) 大肠杆菌素因(Col)】

(3)逆转录酶的使用【Baltimomore 和Temin (1970) 各自发现了逆转录酶】

意义:丰富了“中心法则”、真核基因的制备成为可能、构建cDNA 文库成为可能。

第二章

1.简述细菌的限制与修饰系统

答:细胞中存在位点特异性限制酶和特异性甲基化酶,即细胞中有限制—修饰系统(R-M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system)。R-M系统是细菌安内御外的积极措施。根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和是否需要辅助因子,限制与修饰系统至少可分为四类。

2.II型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

答:II型限制性内切酶是同源二聚体,由两个彼此按相反方向结合在一起的相同亚单位组成。识别回文对称序列,在回文序列内部或附近切割DNA,产生带3‘- 羟基和5’-磷酸基团的DNA 产物,需Mg2+,相应的修饰酶只需SAM 。其识别序列主要为4-6bp ,或更长且呈二重对称的特殊序列。

3.举例:你使用过的工具酶,用于做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

T4 DNA连接酶。T4 DNA连接酶的分子量为68 kDa,催化DNA5′磷酸基与3′羟基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应注意的问题是连接反应条件需要ATP,若在16℃反应,大约需4小时;若在4℃反应,则需反应过夜。

1. 简述蓝白斑筛选的原理。如果插入的目标基因较小,仅使用蓝白斑筛选合适吗?对于白色菌落还需要做哪些进一步的鉴定?

答:蓝白斑筛选是重组子筛选的一种方法:是根据载体α-互补的遗传特征筛选重组子。宿主大肠杆菌的DNA的短区段,lacZ△M15 基因: 缺失β-半乳糖苷酶中第11-41 个氨基酸的lacZ 基因,无酶学活性。而载体一般带有lacZ′: N-端140 个氨基酸的lacZ 基因,其产物无酶学活性。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MCS),它并不破坏读框,但可使少数几个氨基酸插入到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端而不影响功能,这种载体适用于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因此,宿主和质粒编码的片段虽都没有酶活性,但它们同时存在时,可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样,lacZ基因在缺少近操纵基因区段的宿主细胞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质粒之间实现了互补,称为α-互补。由α-互补而产生的LacZ+细菌在诱导剂IPTG的作用下,在生色底物X-Gal存在时产生蓝色菌落,因而易于识别。然而,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由于插入片段较大,几乎不可避免地导致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使得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这种重组子的筛选,又称为蓝白斑筛选。

对于较小的基因片段,由于其可能无法完全阻止α-互补,通常会出现假阴性。

如要进一步确认,可对白斑提取质粒,再对质粒进行双酶切,电泳以确定,所取白斑的菌中含有目的基因。

2.作为克隆载体应具备哪些条件?比较pBR322, pUC19和pUC119相同和不同点?

答:克隆载体应具备的条件:(1) 具有复制起点(2) 具有抗菌素抗生基因(3)具若干限制酶单一识别位点(4)具有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pBR322与pUC19相比:

共同点:pUC19和pUC119从pBR322改造得来的,它们含有相同的ori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pUC119由pUC18/19增加了一些功能片段改造而来。

不同点:(1)pUC19抗性基因的DNA核苷酸序列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含有原来的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单识别位点,(2)pUC19含有大肠杆菌β-半乳糖酶基因(lacZ)的启动子及其编码α-肽链的DNA序列,此结构特称为lacZ′基因(3)pUC19含有位于lacZ′基因中的靠近5′-端的一段多克隆位点(MCS)区段,但它并不破坏该基因的功能。(4)pUC19的分子量比pBR322小的多,只有2686bp(5)pBR322还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pUC19与pUC119相比,pUC119多了M13噬菌体DNA合成的起始与终止以及包装进入噬菌体颗粒所必须的顺式序列(IG)。

3.为什么在辅助噬菌体M13K07帮助下可以有效地制备ssDNA?

答:M13K07的突变基因Ⅱ产物优先与克隆于噬菌粒pUCll8和pUCll9中的病毒复制起点的作用,这就使噬菌粒正链DNA能够优先合成,以确保在细胞所产生的病毒颗粒中来自噬菌粒的单链DNA能够占据优势。

第四章&第五章

1.对比下列各组概念:

(1)克隆载体、表达载体和穿梭载体

(2)plasmid, phagemid and cosmid

(3)PAC, BAC and Y AC

答:(1)克隆载体:以扩增或保存DNA片段为目的的载体,一般具有复制起点,抗菌素抗生基因,若干限制酶单一识别位点和较小的分子量和较高的拷贝数。表达载体是在常规克隆载体的基础上衍生而来,主要增添了增强子,以及有利于表达产物分泌、分离或纯化的原件,进行DNA重组的目的是要获得表达产物。相对于克隆载体来说增加了表达元件,基本骨架是最简单的质粒克隆载体中的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表达形式主要是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载体除了提供复制属性外,主要是形成一种表达所必须的环境。穿梭载体能够在两类不同宿主中复制、增殖和选择的载体,主要为质粒载体,相对与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而言,穿梭载体至少含有两套复制单元和两套选择标记,相当于两个载体的联合。穿梭载体一般在大肠杆菌中保藏、扩增,然后将其转到目标宿主中。

(2)plasmid:质粒,指的是染色体外能进行自我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通常一个质粒含有一个Ori以及与此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复制方式分为严谨型和松弛型且具有不相容性和转移性。phagemid是噬菌粒,指的是带有丝状噬菌体大间隔区的质粒载体,是集质粒和丝状噬菌体的特征于一身的载体,具有ColE1复制起点及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以及丝状体噬菌体的间隔区,由于基因Ⅱ蛋白存在有利于产生ssDNA,带有这种质粒的细菌被M13丝状噬菌体感染后,在基因Ⅱ蛋白影响下质粒复制方式发生改变。Cosmid是黏粒,指的是质粒的衍生物,是带有cos序列的质粒,组成包括质粒的复制起点、抗性基因、cos位点,可以像质粒一样转化和增殖。

(3)YAC(酵母人工染色体载体): 结构上能够模拟真正酵母染色体的线状DNA分子,其工作状态是线状的,Y AC载体以环状的形式存在,增加了大肠杆菌质粒载体的复制元件和选择标记,以便保存和增殖。其中复制元件是其核心组成成分,有ARS、TEL、CEN,选择标记主要是采用营养缺陷型基因。BAC(细菌人工染色体载体):其与常规克隆载体的核心区别在于其复制单元的特殊性,BAC复制单元来自F质粒,其载体的低拷贝数可以避免嵌合体的产生,减少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宿主细胞的毒副作用,其标记基因是氯霉素抗性基因。PAC(P1人工染色体载体):PAC载体结合了P1载体和BAC载体的最佳特性,相当于P1噬菌体的改进载体。

2. 简述用YAC为载体时,重组菌的筛选方法。

答:Y AC载体的选择标记主要是采用营养缺陷型基因,如色氨酸、亮氨酸和组氨酸合成缺陷基因trp1、leu2和his3,尿嘧啶合成缺陷型基因ura3,以及赭石突变抑制基因sup4。其宿主酵母菌的胸腺嘧啶合成基因带有一个赭石突变ade2-1。赭石突变酵母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当带有赭石突变抑制基因sup4的载体存在于细胞中时,可抑制ade2-1基因的突变效应,形成正常的白色菌落。第一步筛选:营养互补筛选,第二步筛选:看颜色改变是否表现出插入抑制基因致其失活。

3. 简述pET表达系统,如何控制外源基因的表达?

答:有两套系统可控制外源基因的严谨表达,一套是通过宿主控制T7 RNA聚合酶的量来实现的,即在宿主细胞中引入一个带有T7噬菌体的溶菌酶编码基因的质粒,如pLysS或pLysE,它们分别低量和高量表达T7噬菌体的溶菌酶。该溶菌酶可抑制T7 RNA聚合酶的活性,从而减少在未诱导情况下外源基因的表达。另一套是使启动子的控制效应更严谨,在pET载体上装载acⅠ基因,提高阻抑物的浓度。同时也可利用T7-lac启动子(在T7启动子序列下游装入一个由25bp组成的lacO操纵子序列),当阻抑物结合在lacO位点时,即使存在T7

RNA聚合酶,外源基因也无法表达。只有当诱导物存在时,才能解开T7 RNA聚合酶基因和外源基因表达的双重阻遏。

4. 为什么采用增加融合标签的技术,表达外源基因?

答:因为当蛋白表达以后,有效的分离纯化或分泌就成为获得目的蛋白的关键因素。通过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并利用载体编码的蛋白或多肽的特殊性质,可对目的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用作分离的载体蛋白被称为标签蛋白或标签多肽(Tag),常用的有谷胱甘肽S转移酶、六聚组氨酸肽、蛋白质A和纤维素结合域等,其主要是因为这样可以分离纯化目的蛋白。

第五次

1.比较各组概念:(1)琼脂糖电泳、PAGE、PFGE

(2)southern blotting、northern blotting、western blotting

(3)RT-PCR DD-RT-PCR Real time PCR

答:(1)琼脂糖电泳:用于DNA的分离、检测和纯化。检测DNA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有降解现象,以及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其产物的大小如何。对0.8-10kb的DNA分离效果最佳。

PAGE: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小分子核酸的大小(如小相对分子量RNA、寡核苷酸、DNA序列分析等),或在同位素标记的情况下分析单链核酸(如分离寡核苷酸探针和DNA测序等)。对100 bp-1kb 的核酸分离效果最佳。

PFGE:即脉冲场凝胶电泳。分离大相对分子质量的DNA的片段。原理是用一种交替变化电场方向的电泳,以一定的角度并以一定的时间变换电场方向,使DNA分子在微观上按“Z”字形向前泳动,从而达到分离大相对分子质量的DNA片段的目的。针对50kb 或100kb以上,甚至Mb级的大片段DNA。

(2)southern blotting:即将DNA片段从琼脂糖凝胶转移到滤膜上,然后进行分子杂交,在滤膜上找到与核酸探针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该技术主要用来判断某一生物样品中是否存在某一基因,以及该基因所在的限制酶切片段的大小。前提是必须有探针。

northern blotting:与Southern杂交相似,只是在Blotting过程中转移的是RNA。主要用来检测细胞或组织样品中是否存在与探针同源的mRNA分子,从而判断在转录水平上某基因是否表达,在有合适对照的情况下,通过杂交信号的强弱可比较基因表达的强弱。

western blotting:将蛋白质样品从SDS-PAGE凝胶通过电转移方式转移到滤膜的方法,称为Western印迹转移。该技术与Southern杂交相似,只是在Blotting过程中转移的是蛋白质。其主要应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样品中是否存在能被某抗体识别的蛋白质,从而判断在翻译水平上某基因是否表达。

(3)RT-PCR:即反转录PCR。以反转录的cDNA做模板所进行的PCR反应,用于测定基因表达的强度,还可用于鉴定已转录序列是否发生突变,呈mRNA多态性,克隆mRNA的5'和3'末端序列,以及从非常少量的mRNA样品构建大容量的cDNA文库。

DD-RT-PCR:即差异显示PCR。用于检测相似生物材料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的一种方法,是PCR和反转录有机结合并深化应用的产物。

Real time PCR:即实时定量PCR。通过特定设计的PCR仪器来实时检测PCR扩增过程每一轮循环产物的累积数量,可以很好地推算模板的起始浓度。

2. 简述从生物材料中分离纯化DNA和RNA时应该注意什么。

答:首先要保证DNA和RNA不变性。然后注意提取溶液的浓度,pH等。此外,就是要提取周期短,周期越长提取效果越差。步骤尽量简洁,过于繁琐的步骤会让生物大分子活性降低。对于RNA,由于RNA酶相对来说非常耐高温,因此应注重RNA酶在各种器物上的残留问题;为了防止RNA降解,一般要在样品中加入RNA酶抑制剂。提纯过程中的副产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要保证他们不能影响提纯工作的进行。

3. 简述PCR原理和应该注意问题。

答:DNA聚合酶在dNTP等底物存在时在引物的引导下沿着模板DNA合成互补的DNA链。经过20-40个循环(变性、退火、延伸3个热反应过程可称为一个循环)可扩增得到大量位于两条引物之间序列的DNA片段。

注意问题:①长度:至少16 bp,通常为18-30 bp,更短的引物一般会降低扩增的特异性,但会提高扩增的有效性。

②解链温度(Tm值):两个引物之间的Tm值差异最好在2-5℃。对于小于20

个碱基的引物其Tm值可用简易公式计算即Tm=4(G+C)+2(A+T)。

③避免引物内部或引物之间存在互补序列(3个碱基),减少引物二聚体以及引物内部二级结构的形成。

④G+C含量尽量控制在40%-60%之间,4种碱基的分布应尽可能均匀。尽量避免嘌呤或嘧啶的连续排列,以及T在3′末端的重复排列。

⑤引物的3′末端最好是G或C,但不要GC连排。

4. 简述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原理。

答:双脱氧核苷酸分子的脱氧核糖的3'位置的-OH缺失,当它与其他正常核苷酸混合在同一个扩增反应体系中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虽然它也能够像正常核苷酸一样参与DNA 合成,以其5'位置的磷酸基团与上位脱氧核苷酸的3'位置的-OH结合,但是,由于它自身

3'位置-OH缺失,致使下位核苷酸的5'磷酸基团无法与之结合。也就是说,一旦双脱氧核苷酸整合到正在合成的DNA链中,该股DNA的合成就到此终止。基于双脱氧核苷酸的这种特性,建立了以双脱氧链终止反应为基础的DNA序列测定的方法。

第十一章

1.如何保证cDNA文库的质量?

(1)RNA 的提取(例如异硫氰酸胍法,盐酸胍—有机溶剂法,热酚法等等,提取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不同的样品而定)。

(2)要构建一个高质量的cDNA 文库,获得高质量的mRNA 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处理mRNA 样品时必须仔细小心。

(3)由于RNA 酶存在所有的生物中,并且能抵抗诸如煮沸这样的物理环境,因此建立一个无RNA 酶的环境对于制备优质RNA 很重要。

(4)文库构建要选择合适的载体,常规用的是λ噬菌体,这是因为λDNA两端具有由12个核苷酸的粘性末端,可用来构建柯斯质粒,这种质粒能容纳大片段的外源DNA。

(5)胶回收前电泳槽,电泳板,梳子等都要用1%的HCl浸泡过夜。

(6)胶回收时电压要稳定。

2.总结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一、直接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用限制性内切酶直接获取法)。利用λ噬菌体载体构建基因组文库的一般操作程序如下:①选用特定限制性内切酶,DNA进行部分酶解,得到DNA限制性片段②选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λ噬菌体载体DNA。③经适当处理,将基因组DNA 限制性片段与λ噬菌体载体进行体外重组。④利用体外包装系统将重组体包装成完整的颗粒。⑤以重组噬菌体颗粒侵染大肠杆菌,形成大量噬菌斑,从而形成含有整个DNA的重组DNA群体,即文库。

2.cDNA文库法(反转录法)。cDNA文库,是指汇集以某生物成熟mRNA为模板逆转录而成的cDNA序列的重组DNA群体。虽然可用基因组文库法来获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但是由于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DNA文库比其cDNA文库大得多,相关工作量同样大得多。更为重要的是,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合有大量的间隔序列或内含子,但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中没有类似序列的存在,所以大肠杆菌不能从真核生物基因的初级转录本中去除间隔序列,即不能表达真核生物DNA。而在真核生物成熟mRNA中已不存在间隔序列(已在拼接过程中被去除),所以可以以真核生物成熟mRNA为模板,逆转录而成的cDNA可被大肠杆菌表达。因此,在基因工程中,cDNA文库法是从真核生物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

3.鸟枪法(散弹射击法)。用限制酶将供体细胞中的DNA切成许多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别载入运载体,然后通过运载体分别转入不同的受体细胞,让供体细胞所提供的DNA(外源DNA)的所有片段分别在受体细胞中大量复制,从中找出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再用一定的方法吧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分离出来。用“鸟枪法”获取目的基因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缺点是工作量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人工合成

1.通过DNA自动合成仪,用固相亚磷酸酰胺法合成,一般适于分子较小而不易获得的基因。对于大的基因一般是先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引物,再利用引物获得目的基因。

2.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它具有特异、敏感、产率高、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易自动化等突出优点;能在一个试管内将所要研究的目的基因或某一DNA片段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使肉眼

能直接观察和判断;可从一根毛发、一滴血、甚至一个细胞中扩增出足量的DNA供分析研究和检测鉴定。

第十三章

1.描述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已基因转化过程。

(1)农杆菌对受体的识别;

(2)农杆菌附着到植物受体细胞;

(3)诱导和启动毒性区基因表达;

(4)类似结合孔复合体的合成和装配;

(5)T-DNA的加工和转运;

(6)T-DNA的整合;

(7)T-股(T Strand)转入植物细胞,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中;

(8)T-DNA基因表达,使植物细胞增殖并产生冠瘤碱。

2.Vir区表达的蛋白是如何发挥其生物学作用的?

答:受伤植物产生酚类物质(如烟草组织产生的乙酰丁香酮)→诱导Ti中VirA基因的表达,编码一种结合在膜上的化学信号受体蛋白→VirA受体蛋白C端活化,组氨酸残基磷酸化→激活VirA蛋白→磷酸集团转移至VirG→VirG编码DNA结合活化蛋白→VirG蛋白结合于vir启动子的特定区域→作为转录激活因子,打开VirB、VirD、VirE基因簇。

3.什么是报告基因?报告基因应具备的条件?

答:报告基因是指其编码的产物能够很快被测定、常用于判断外源基因是否成功导入受体细胞(器官或组织),是否启动表达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它的应用不依赖于外界选择压力的存在。既可以作为一种转基因的鉴定方法,也可以作为转基因帅选的一种手段。

*理想的报告基因的基本要求:

(2)它的产物是唯一的,且不会损害受体细胞;

(1)受体细胞中不存在相应的內源等位基因的活性;

(3)具有快速、廉价、灵敏、定量和可重复性的检测特性。

第十四章

1.比较:gene knock-out, knock in and knock down:

答:基因敲除(gene knock-out)是针对序列已知功能未知的序列,以同源重组的手段,用外源基因来替换所检测的内源基因,从而通过筛选重组体,检验并推测该片段的生物学功能。基因敲除的载体一般由两段与基因组内靶基因座序列同源的DNA片段组成,中间为正向标记,同源臂外侧为负选择基因。

基因敲入(gene knock in)是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基因组原先不存在、或已失活的基因),转入细胞与基因组中的同源序列进行同源重组,插入到基因组中,在细胞内获得表达的技术。敲入结构类似于敲除载体,区别在于:或用外源基因替换并失活靶基因,或在不影响靶基因功能的情况下插入新的基因,或在染色体上特定位点插入新的外源基因,从而实现基因转移,并使得外源基因高效表达。即在敲除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个新基因,其后的筛选原理和过程都是相同的。

基因下调(knock down)即RNA干扰,他通过干扰RNA分子的作用达到转录后基因沉默的效应,也是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方法。

2.何谓基因打靶?画图描述同源重组细胞系筛选原理:

基因打靶是通过外源基因与靶细胞染色体上的同源序列间的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定点整合到靶细胞特定的位置上,而使某一个特定位点上的基因发生定点突变的技术。他是以同源重组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基础,来研究生物体内某基因功能的一种技术.

载体---P tk 1 ——2 P neor 2

靶基因~~~~~~~~~~ 1 —— 2 ~~~~

定点整合~~~~ 1 ——2 P neor 2~~~~~~~~ 该细胞是抗G418

随机整合~~~~----P tk 1——2 P neor 2~~~~ 白细胞既抗G418,又对GANC敏感

第十五章

1.简述酿酒酵母表达载体的类型和特点。

答:主要类型有:附加型和整合性。

附加型表达载体多为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表达载体,使用pUC质粒的复制起点和氨苄青霉素抗性选择标记。酵母部分通常包括酵母菌2um质粒的复制区,用于酵母转化的选择元件主要是营养缺陷相关基因如:HIS4,LEU2等,这类载体能独立于酵母染色体之外复制,常以30或更多拷贝存在,但没有选择压力时的不稳定;表达盒式结构中启动子常用乙醇脱氢酶启动子PADH1、半乳糖诱导型启动子PGAL,分泌信号用自身α-交配因子的分泌信号,终止子用CYC1基因的转录终止子。

整合型没有酵母中复制的质粒复制区,而是利用同源片段将载体整合到染色体上。他也有用于酵母转化的选择元件,和原核生物部分的复制起始序列以及某种抗性基因。这类载体稳定性高,但拷贝数比较低。

2.简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特点。

答:毕赤酵母是一种以能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的酵母,他具有以下的生物学特点:

1.甲醇代谢所需的醇氧化酶被分选到过氧化物酶体中,形成区域化;

2.以葡萄糖作碳源时,菌体中只有1个或很少几个小的过氧化物酶体;

3.以甲醇作碳源时,过氧化物酶体几乎占到整个细胞体积的80%,醇氧化酶AOX增至细胞总蛋白的35%-40%;

4.强的乙醇氧化酶基因AOX1启动子;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活性,且表达量高12g/L;可高密度发酵培养120g/L;糖基化程度低:8-14个甘露糖。

扬州大学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期末试题复习要点整理 基因工程是70年代出现的一门科学,是生物学最具生命力和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代表,是生命科学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介绍基因工程概述、重组DNA基本技术及原理、基因克隆、基因的分离及鉴定、基因工程的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的应用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了解该技术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方面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生物学教学、生物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或进一步的研究生学习科研打下坚实的理论及专业基础。扬州大学试题纸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基因: 是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2. 定位克隆: 获取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信息,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对该基因进行定位和克隆 3. 融合基因: 是指应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的一类具有来自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新型基因。 4. 转化子: 导入外源DNA后获得了新遗传标志的细菌细胞或其他受体细胞,又称重组体。 5. 人工接头: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一个或数个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序列的双股平端DNA短序列。 6. RT-PCR: 是指以m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合成cDNA第一链为模板进行的PCR。 7. ORF : 起始于AUG、止于UAA、UGA、UAG的连续的密码子区域,是潜在的编码区。 8. MCS: 指载体上人工合成的含有紧密排列的多种限制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DNA片段。 9. gene targeting : 基因工程中利用活细胞染色体DNA可与外源DNA的同源性DNA序列发生重组的性质,来进行定点修饰改造染色体上某一目的基因的技术 10. 5’RACE: 是一种通过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的技术,是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后用PCR技术扩增出某个特异位点到5’端之间未知序列的方法。 四、简答题:共4题,共20分。 1.简述获得目的基因常用的几种方法。(5分)

基因工程复习重点

绪论 1.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Avery证明基因就是DNA分子,提出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1953年,美国科学家Watson 和英国科学家Crick提出 DNA Double Helix model。 1958年,Meselson 和Stahl证明 DNA半保留复制。(3)1968年,Nirenberg、Holley和Khorana解读了遗传密码及其在蛋白质合成方面的技能而分享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2.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发现(1962年Arber ) (2)DNA连接酶的发现(1967Gellert) (3)基因工程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研究的内容: (1)从生物有机体复杂的基因组中,分离出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 (2)在体外,将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连接到能够自我复制并具有选择标记的载体分子上,形成重组DNA分子。 (3)将重组DNA分子引入到受体细胞(亦称宿主细胞或寄主细胞)。 (4)带有重组体的细胞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胞繁殖群体(菌落)。 (5)从大量的细胞繁殖菌落中,筛选出具有重组DNA分子的细胞克隆。 (6)将选出的细胞克隆的目的基因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 (7)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上,导入寄主细胞,使之在新的遗传背景下实现功能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 第二章基因克隆所需的工具酶 一、限制性内切酶 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它们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限制作用:是指一定类型的细菌可以通过限制性酶的作用,破坏入侵的外源DNA(如噬菌体DNA等),使得外源DNA 对生物细胞的入侵受到限制 修饰作用:生物细胞(如宿主)自身的DNA分子合成后,通过修饰酶的作用:在碱基中特定的位置上发生了甲基化而得到了修饰,可免遭自身限制性酶的破坏。 2.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类型:I型、II型、III型 3.核酸内切限制酶的命名法由H.O.Smith和D.Nathans(1973)提议的命名系统 4.Ⅱ型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基本特性: a. 在DNA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分子产生链的断裂; b. 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 c.??? 因此,断裂的结果形成的DNA片段,也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一、识别位点:绝大多数的II型核酸内切限制酶,都能够识别由4~8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我们称这样的序列为核酸内切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切割位点都具有相同的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形式(回文结构)。 二、切割类型: (1)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交错地、但又是对称地围绕着一个对称轴排列,这种形式的断裂结果形成具有粘性末端的DNA片段; (2)两条链上的断裂位置是处在一个对称结构的中心,这样形式的断裂是形成具有平末端的DNA片段。 三、产生的末端特征: 1、粘性末端:是指DNA分子在限制酶的作用之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环化起来。(平末端的DNA片段则不易于重新环化。) 2、同裂酶:有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酶识别的是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这类酶特称为同裂酶。 3、同尾酶:与同裂酶对应的一类限制性内切酶,它们虽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也各不相同,但都能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特称为同尾酶。 4、由一对同尾酶分别产生的粘性末端共价结合形成的位点,特称之为“杂种位点”。 四.影响核酸内切限制酶活性的因素: (1) DNA的纯度。 提高核酸内切酶对低纯度DNA的反应效率,一般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①增加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用量,平均每微克底物DNA可高达10单位甚至更多些。 ②扩大酶催化反应的体积,以使潜在的抑制因素被相应地稀释。 ③延长酶催化反应的保温时间。 (2)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内切限制酶是原核生物限制—修饰体系的组成部分,因此识别序列中特定核苷酸的甲基化作用,便会强烈地影响酶的活性。为避免产生这样的问题,在基因克隆中使用的是失去甲基化酶的大肠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3) 酶切消化反应的温度:大多数核酸内切限制酶的标准反应温度都是37℃。消化反应的温度低于或高于最适温度,都会影响核酸内切限制酶的活性,甚至最终导致完全失活。 (4) DNA的分子结构 (5) 核酸内切限制酶的缓冲液:核酸内切酶的标准缓冲液的组份包括:氯化镁、氯化纳或氯化钾、Tris-HCl,?-巯基乙醇或二硫苏糖醇(DTT)以及牛血清白蛋白(BSA)等。酶活性的正常发挥,是绝对地需要二价的阳离子,通常是Mg2+。pH=7.4时,最佳 1、星号活性:EcoRI限制酶的这种特殊的识别能力,通常叫做星号活性,以EcoRI*表示。 二.DNA连接酶 1、种类: ①、T4噬菌体DNA连接酶:可连接 1,两个带有互补粘性末端的双链DNA分子 2,两个带有平末端的DNA双链DNA分子 3,一条链带有切口的DNA分子 4,RNA:DNA杂合体中RNA链上的切口,也可将RNA末端与DNA链连,底物广泛。 ②、大肠杆菌DNA连接酶 1.底物是一条链带有切口的双链DNA分子 2.具有同源互补粘性末端的不同DNA片段 3.几乎不能催化两个平末端的不同DNA片段 4.底物要求严格,假阳性背景底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归纳(更新版)

基因工程 绪论 1、克隆(clone):作名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或含有重组分子的无性繁殖。作动词:基因的分离和重组的过程。 2、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体外将目的基因插入病毒、质粒、或其他载体分子中,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掺入到原先没有这些基因的宿主细胞内,且能稳定的遗传。供体、受体和载体是基因工程的三大要素。 3、基因工程诞生的基础 三大理论基础:40年代发现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50年代弄清楚DNA 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60年代确定遗传信息的遗传方式。以密码方式每三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代表一个氨基酸。 三大技术基础: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连接酶的发现;载体的发现 3、基因工程的技术路线:切:DNA片段的获得;接:DNA片段与载体的连接;转:外源DNA片段进出受体细胞;选:选择基因;表达:目的基因的表达;基因工程的工具酶 1、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的核酸内切酶。 2、限制酶的命名:属名(斜体)+种名+株系+序数 3、II型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特定序列并在特定位点切割 4、同裂酶:来源不同,其识别位点与切割位点均相同的限制酶。 5、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的酶形成的新位点不能被原来的酶识别。 6、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在适当反应条件下,1小时内完全酶解1ug特定的DNA 底物,所需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为1个酶活力单位。 7、星号活性:改变反应条件,导致限制酶的专一性和酶活力的改变。 8、DNA连接酶的特点:具有双链特异性,不能连接两条单链DNA分子或闭合单链DNA,连接反应是吸能反应,最适反应温度是4至15度,最常用的是T4连接酶。 9、S1核酸酶:特异性降解单链DNA或RNA。

最新基因工程笔记总结

第二章Enzymes 第四节DNA连接酶Ligase 一、DNA连接酶的发现 二. 连接条件 必须是两条双链DNA。 DNA3’端有游离的-OH,5’端有一个磷酸基团(P)。需要能量。 三、连接反应的机理 1、A TP(NAD+)提供激活的AMP。 2、A TP与连接酶形成共价“连接酶-AMP”复合物,并释放出焦磷酸PPi。 3、AMP 与连接酶的赖氨酸-氨基相连。 4、AMP 随后从连接酶的赖氨酸-氨基转移到DNA 一条链的5’端P上,形成“DNA-腺苷酸”复合物。 5、3’-OH对磷原子作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脂键,释放出AMP。 Ligase:只连“Nick切口”,不连“Gap缺口” 四. 两种DNA连接酶 1. E. Coli DNA ligase 来源:E.coli 适用:粘性末端(PEG与高浓度一价阳离子存在可连平末端) 2. T4 ligase 来源:T4 phage 适用:粘性末端及平末端 T4 vs. E.coli T4 DNA ligase制备容易,价格便宜,能进行各种类型连接反应,应用更广泛! 五.Ligase的反应温度 最佳温度: 界于酶作用速率和末端结合速率之间,一般认为是4-15℃比较合适。 六. DNA分子连接的四种形式 1. 粘性末端; 2. 平末端; 3. 平末端加尾; 4. 平末端加衔接物(linker)或接头(adaptor) (1)Digestion and Ligation 1.粘性末端连接 Problem: (自我环化作用) 解决方法:a、双酶切(两种内切酶)b、去磷酸 2.平末端连接 粘性末端连接效率高于平末端约100倍! 解决方法:化平末端为粘性末端 3. 平末端连接---同聚物加尾法(1)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功能:5’至3’单链聚合 作用特点:单链;无模版 作用机理: a: 用5’-特异的核酸外切酶处理DNA分子,以便移去少数几个末端核苷酸, 获得3’-OH的单链延伸末端。 b: 加入dA TP/dTTP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组成的反应混合物中,DNA分子的3-OH末端将会出现单纯由poly(dA)和poly(dT)组成的DNA单链延伸。 c: 获得poly(dA)和poly(dT)尾巴,就会彼此连接起来。缺点: 当poly(dA),Poly(dT)不严格等长时,重组DNA分子会有缺口。 需要用DNA聚合酶I填补,然后用DNA连接酶连接最后的缺口。 4. 平末端连接 ---衔接物连接法与接头连接法 (1) 平末端的衔接物连接法 衔接物的5’末端和待克隆的DNA片段的5’-末端,用多核苷酸激酶处理使之磷酸化。通过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使两者连接起来。用适当的限制酶消化具衔接物的DNA分子和克隆载体分子。 (2) 平末端的接头连接法 将具有某种限制性酶(BamHI)粘性末端的典型DNA 接头分子与平末端的DNA片段连接后,后者变成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 七.热稳定的DNA连接酶——来自嗜热高温放线菌 热稳定的DNA连接酶的应用: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法(oligonucleotide ligation assay, OLA) 连接酶链式反应(ligation chain reaction, LCR)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法的作用 检测突变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法的作用:检测突变。 1. 寡核苷酸连接测定法 (1)原理: 两条寡聚核苷酸探针分子,同一种与之互补变性的靶DNA之间的杂交作用,这两条寡聚核苷酸探针分子在靶DNA分子上的位置是彼此相邻的。 当他们同靶DNA链是完全碱基配对时,便可以被连接酶连接起来。 结合点或靠近结合点处存在和靶DNA错配的碱基两个探针之间不能形成磷酸二脂键。 精品文档

基因工程考试试题.doc

基因工程 一名词解释 DNA,1、限制与修饰系统:限制酶的生物学功能一般被认为是用来保护宿主细胞不受外源DNA的感染,可讲解外 来 从而阻止其复制和整合到细胞中。一般来说,与限制酶相伴而生的修饰酶是甲基转移酶,或者说是甲基化酶,能保护 自身的 DNA不被讲解。限制酶和甲基转移酶组成限制与修饰系统。 2、各种限制与修饰系统的比较 Ⅱ型Ⅰ型Ⅲ型 识别位点4~6bp,大多为回文序列二分非对称5~7bp 非对称 切割位点在识别位点中或靠近识别位点无特异性,至少在识别位点外100bp 识别位点下游 24~26bp 简答 1. 何谓 Star activity?简述Star activity的影响因素及克服方法? 答:在极端非标准条件下,限制酶能切割与识别序列相似的序列,这个改变的特征称为星星活性。 pH 引起星星活性的的因素:①高甘油浓度(>5%);②酶过量( >100U/μl );③低离子强度( <25mmol/L);④高(> ;⑤有机溶剂如DMSO (二甲基亚砜)、乙醇、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⑥用其它二价阳离子 星星活性的抑制措施:①减少酶的用量,避免过量酶切,减少甘油浓度;②保证反应体系中无有机溶剂或乙醇;③提高离子强度到100 ~ 150mM(在不抑制酶活性的前提下);④降低反应pH至;⑤使用Mg2+作为二价阳离子。 2. 试回答影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切割效率的因素?(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答:外因:反应条件、底物纯度(是否有杂质、是否有盐离子和苯酚的污染)、何时加酶、操作是否恰当,反应体系的选择、反应时间的长短 内因:星星活性、底物甲基化、底物的构象 3、 DNA末端长度对酶切割的影响 答:限制酶切割 DNA 时,对识别序列两端的非识别序列有长度要求,也就是说在识别序列两端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 核苷酸,否则限制酶将难以发挥切割活性。在设计PCR引物时,如果要在末端引入一个酶切位点,为保证能够顺利切 割扩增的 PCR产物,应在设计的引物末端加上能够满足要求的碱基数目。一般需加 3 ~4 个碱基对。 4、何为载体?一个理想的载体应具备那些特点? 答:将外源 DNA 或目的基因携带入宿主细胞的工具称为载体。载体应具备:①在宿主细胞内必须能够自主复制(具 备复制原点);②必须具备合适的酶切位点,供外源DNA 片段插入,同时不影响其复制;③有一定的选择标记,用于 筛选;④其它:有一定的拷贝数,便于制备。 5 抗性基因( Resistant gene)是目前使用的最广泛的选择标记,常用的抗生素抗性有哪几种?并举两例说明其原理? 答: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ampr)、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 )、氯霉素抗性基因( Cmr)、卡那霉素和新霉素抗性基因( kanr , neor )以及琥珀突变抑制基因supF 。 ⑴青霉素抑制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与有关的酶结合,抑制转肽反应并抑制其活性。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 编码一个酶,可分泌进入细胞的周质区,并催化β - 内酰胺环水解,从而解除氨苄青霉素的毒性。 ⑵四环素与核糖体 30S 亚基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从而抑制核糖体的转位。 Tetr 编码一个由 399 个氨基酸组成的膜 结合蛋白,可阻止四环素进入细胞。 6. 何为α - 互补?如何利用α - 互补来筛选插入了外源DNA 的重组质粒? 答:α - 互补指 lacZ 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体与带有完整的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 - 半乳糖苷酶阴性的突变体之间实现互补。α - 互补是基于在两个不同的缺陷β-半乳糖苷酶之间可实现功能互补而建立的。实现α- 互补主要有两部分组成:LacZ △ M15 ,放在 F 质粒或染色体上,随宿主传代;LacZ' ,放在载体上,作为筛选标记,当在 LacZ' 中插入一个片断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产生无α- 互补能力的β-半乳糖苷酶片断。在诱导物IPTG 和底物 X-gal (同时可作为生色剂)的作用下,含重组质粒的菌落不能产生有活性的β-半乳糖苷酶,不能分解 X-gal ,呈现白色,而含非重组质粒的菌落则呈现兰色。以此达到筛选的目的。 7、试简述λ噬菌体的裂解生长状态Lytic growth 和溶原状态 Lysogenic state 两种循环的分化及其调节过程? 答:裂解生长状态是λ噬菌体在宿主中大量复制并组装成子代λ噬菌体颗粒,导致宿主细胞裂 解。溶原状态为λ噬菌体基因组 DNA 通过位点专一性重组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 中随宿主的繁殖传到子代细胞。调节过程:由感染复数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三基因工程知识点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专题一、基因工程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基因工程 一【高考目标定位】 1、专题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 程序四个步骤;基因工程在农业和医疗等面的应用;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2、专题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 因;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的原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考纲知识梳理】 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由于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因此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注意:对本概念应从以下几个面理解: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限制性核酸切酶——“分子手术刀” (1)限制性切酶的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来的。 (2)限制性切酶的作用: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能将每一条链上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切开。(3)限制性切酶的切割式及结果:①在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切开,切口是黏性末端。②沿着中心轴线切开DNA,切口是平末端。 2.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1)来源:大肠杆菌、T4噬菌体 (2)DNA连接酶的种类: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3)作用及作用部位:E.coli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被切开的磷酸

二酯键,T4DNA连接酶作用于黏性末端和平末端被切开的磷酸二酯键。注意:比较有关的DNA酶 (1)DNA水解酶:能够将DNA水解成四种脱氧核苷酸,彻底水解成膦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 (2)DNA解旋酶:能够将DNA或DNA的某一段解成两条长链,作用的部位是碱基和碱基之间的氢键。注意:使DNA解成两条长链的法除用解旋酶以外,在适当的高温(如94℃)、重金属盐的作用下,也可使DNA 解旋。 (3)DNA聚合酶:能将单个的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DNA长链。(4)DNA连接酶: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双链DNA的缺口。注意比较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异同点。 3.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1)分子运载车的种类:①质粒:常存在于原核细胞和酵母菌中,是一种分子质量较小的环状的裸露的DNA分子,独立于拟核之外。②病毒:常用的病毒有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2)运载体作用:①是用它做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运到宿主细胞中去。②是利用它在受体细胞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3)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在宿主细胞中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性切酶切点③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思维探究:知识点3、4、5主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限制酶──“分子手术刀”,主要是介绍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在这部分容学习时,应关心的问题之一是:限制酶从哪里寻找?我们可以联想从前学过的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认识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保护机制?进而联想到可能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这样就对“限制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 输车”的学习容,不能仅仅着眼于记住这几个 条件,而应该深入思考每一个条件的涵,通过 深思熟虑,才能真正明确为什么要有这些条件 才能充当载体。 教材拓展: 拓展点一限制酶所识别序列的特点 限制酶所识别的序列的特点是:呈现碱基互补对称,无论是奇数个碱

基因工程简答题总结

基因工程原理复习题思考题 5、简单叙述同尾酶和同裂酶的差别。 同尾酶:来源不同,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连接后不能被相关的酶同时切割。 同裂酶:识别序列相同,切割位点有些相同,有些不同。分完全同裂酶和不完全同裂酶(PS: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和切点完全相同。 不完全同裂酶: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6、连接酶主要有哪些类型?有何异同点?影响连接酶连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类型:DNA连接酶和RNA连接酶 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以DNA为模板,从5'向3'进行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的聚合反应。 不同点:DNA聚合酶识别脱氧核糖核苷酸,在DNA复制中起作用;而RNA聚合酶聚合的是核糖核苷酸,在转录中起作用。 7、试分析提高平端DNA连接效率的可能方法。(传说中的网上答案) 1、低温下长时间的连接效率比室温下短时间连接的好。 2、在体系中加一点切载体的酶,只要连接后原来的酶切位点消失。这样可避免载体自连,应该可以大大提高平端连接的效率。 3、足够多的载体和插入片段是最重要的。 4、平端的连接对于离子浓度很敏感 5、尽可能缩小连接反应的体积 6、建议放在四度冰箱连接两天效率更高比14度好 8、基因工程中常用的DNA聚合酶主要有哪些? 1)大肠杆菌DNA聚合酶 2)Klenow fragment 3)T7 DNA聚合酶 4)T4 DNA聚合酶 5)修饰过的T7 DNA聚合酶 6)逆转录酶 7)Taq DNA聚合酶 第四章基因克隆的载体系统 1、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其应具备哪些条件? 具有针对受体细胞的亲缘性或亲和性(可转移性); 具有合适的筛选标记; 具有较高的外源DNA的载装能力; 具有多克隆位点(MCS); 具有与特定受体细胞相适应的复制位点或整合位点。 3、载体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如何选择载体?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vector)主要包括质粒(plasmid)、噬菌体(phage)和病毒(virus)三大类。这些载体均需经人工构建,除去致病基因,并赋予一些新的功能,如有利于进行筛选的标志基因、单一的限制酶切点等。 4、质粒转化原理,影响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附答案,可用于考试)

5 高二生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测试题姓名班级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D.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中的一种颗粒状细胞器 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3.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作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4.能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技术是() A.基因工程 B.组织培养 C.诱变育种 D.杂交育种 5.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人的效应T细胞能产生单克隆抗体 B.培养人的B细胞能够无限地增殖 C.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株 D.用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可获得单个肝细胞 6.PCR技术扩增DNA,需要的条件是( ) ①目的基因②引物③四种脱氧核苷酸 ④DNA聚合酶等⑤mRNA⑥核糖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7.以下对D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的正常T淋巴细胞中含有人体全部遗传信息 B.同种生物个体间DNA完全相同 C.DNA的基本功能是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D.一个DNA分子可以控制多个性状 8. 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氨基酸结构 B.蛋白质空间结构 C.肽链结构 D.基因结构 9.细胞工程的发展所依赖的理论基础是()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 B.遗传密码的确立及其通用性的发现 C.生物体细胞全能性的证明 D.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的发现 10.下列不是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的检测手段的是:() A.分子杂交技术 B.抗原—抗体杂交 C.抗虫或抗病的接种 D.基因枪法 11.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中,培育出的新个体中,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 B. 单克隆抗体 C. 植物体细胞杂交 D.细胞核移植 1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细胞融合相比特有的是() A.基本原理相同 B.诱导融合的方法类 C.原生质体融合 D.可用灭活的病毒作诱导剂 13.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A.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将鼠骨髓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完整版)《基因工程》知识点默写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和 ,赋予生物以新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和 。基因工程是在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 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优点:、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工具酶:、) 1.“分子手术刀”—— (1)来源:主要是从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断开,因此具有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末端和末端。(4)限制酶自身DNA,原因是原核生物中或识别序列已经被。 2.“分子缝合针”——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 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 ②。 ③。 (2)最常用的载体是 ,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之外,并具有的 DNA分子。 (3)其它载体:、 .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 1.目的基因是指:。

2.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 和。 3.基因文库是指:将含有某种生物的许多DNA片段,导入 中储存,各个受体菌分别含有这种生物的,称为基因文库。包含了一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这种基因文库称为;包含了一种生物的一部分基因,这种基因文库称为,如。 获取目的基因的依据有哪些?如、、 、、。 4.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 (2)特点: (3)条件:()、、()、()。 (4)仪器:。 5.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方法有:、。第二步: ----也是基因工程的 1.目的:。 2.组成:+++ (1)启动子含义及作用: 。 (2)终止子含义及作用:。 注意与终止密码子的区别 (3)标记基因的作用:。 常用的标记基因是、。 第三步: 1.转化的概念:是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其次还有和 等。其中单子叶常有的方法是。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TaqI:TCGA;ClaI:A TCGA 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基因工程复习资料

细菌的限制—修饰作用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的类型及主要特性

一个单位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定义为:在合适的温度和缓冲液中,在50uL反应体系中,1h完全降解1ug底物DNA所需要的酶量。 星号(*)活性: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就会影响酶的专一性和切割效率,内切酶出现切割与识别位点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序列,这一现象称为星号(*)活性。 同位酶:识别位点相同,但切点不同。 同裂酶:识别位点和切点均相同,但来源不同。 同尾酶:识别的序列不同,但能切出相同的粘性末端 两种DNA连接酶 (1)大肠杆菌DNA连接酶:只能连接粘性末端。分子质量为68ku (2)T4噬菌体DNA连接酶:不但能连接粘性末端,还能连接平齐末端。分子质量为75ku

p35页表2-4 简述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及其特点 说明使用切口位移法进行DNA标记的原理及其步骤 基因工程载体根据来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质粒载体,噬菌体载体,黏粒载体,噬菌粒载体,病毒载体,人工染色体等 质粒的概念:质粒(plasmid)是一种存在于细菌或真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线型质粒DNA 分子—眼虫、衣藻等)双链DNA 分子(酵母的“杀伤质粒”是RNA),可自身复制和表达。 共价闭合环状DNA(SC构型)开环DNA(oc构型)线形DNA (L构型) 同一质粒尽管分子量相同,不同的构型电泳迁移率不同: SC DNA最快、L DNA次之、OC DNA最慢。 理想质粒载体的必备条件: A、具有较小的分子质量和较高的拷贝数 B、具有若干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单一酶切位点(多克隆位点) C、具有两种以上的选择标记基因 D、缺失mob基因(载体的安全性:质粒不能随便转移、条件致死突变) E、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质粒较易导入宿主细胞并复制和表达(复制起点)、较小的宿主范围蓝白班筛选原理 穿梭质粒载体(shuttle vector) :由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子起点和选择性标记基因 黏粒载体也称柯斯质粒载体:它是一类含有λ噬菌体的cos序列的质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的优越性p69

专题1基因工程知识点梳理(含教材答案)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目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意义:能够打破生物种属的界限(即打破生殖隔离,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在分子水平上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思考】: (1)基因工程的物质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2)基因工程的结构基础是:所有生物的DNA均为双螺旋结构。 (3)一种生物的DNA上的基因之所以能在其他生物体内得以进行相同的表达,是因为它们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回文结构特点)。 ①在中心轴线两侧将DNA切开,切口是黏性末端。 ②沿着中心轴线切开DNA,切口是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分类: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可分为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两类 (2)功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I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使黏性末端之间连接; 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之间的效率较低。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4)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基因工程 重点复习

质粒拷贝数即一个细胞内质粒的数量与染色体数量之比。每种质粒在相应的宿主细胞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拷贝数。根据在每个细胞中的分子数(拷贝数)多寡,质粒可分为两大复制类型:严谨型质粒:分子量大,低拷贝数,1-3拷贝 松弛型质粒:分子量小,高拷贝数,10-60拷贝 天然存在的野生型质粒由于分子量大、拷贝数低、单一酶切位点少、遗传标记不理想等缺陷,不能满足克隆载体的要求,因此往往需要以多种野生型质粒为基础进行人工构建。 理想的载体应该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 穿梭质粒载体;人工构建的、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标记、可以在两种不同的寄主细胞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优点;①利用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克隆、表达 ②也能利用其它细胞系统(酵母、枯草杆菌、哺乳动物细胞等)进行基因表达。 ③可以自如地在两种不同寄主细胞之间来回转移基因。 蓝白斑筛选的机理 由α-互补产生的Lac+ 细菌较易识别,它在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下存在下被IPTG(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形成蓝色菌落。当外源片段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后会导致读码框架改变, 表达蛋白失活, 产生的氨基酸片段失去α-互补能力, 因此在同样条件下含重组质粒的转化子在生色 诱导培养基上只能形成白色菌落。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α-互补产生的Lac+细菌由于含β-半乳糖苷酶,能分解麦康凯培养基中的乳糖,产生乳酸,使pH下降,因而产生红色菌落,而当外源片段插入后,失去α-互补能力,因而不产生β-半乳糖苷酶,无法分解培养基中的乳糖,菌落呈白色。 这样,LacZ基因上缺失近操纵基因区段的突变株与带有完整近操纵基因区段的β-半乳糖苷酶阴性的不同突变株之间实现互补,这种互补现象叫做 -互补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一)材料的预处理及细胞破碎 分离提纯某一种蛋白质时,首先要把蛋白质从组织或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丧失活性。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组织和细胞破碎。常用的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1. 机械破碎法2. 渗透破碎法(二) 蛋白质的抽提通常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溶剂把蛋白质提 取出来。抽提所用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条件的选择应根据欲制备的蛋白质的性质而定。(三)蛋白质粗制品的获得选用适当的方法将所要的蛋白质与其它杂蛋白分离开来。根据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进行的分离。常用方法:1. 等电点沉淀法2. 盐析法 (四)样品的进一步分离纯化 用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所得到的蛋白质一般含有其他蛋白质杂质,须进一步分离提纯才能得到有一定纯度的样品。常用的纯化方法有: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纤维素层析 蛋白筛选(SDS)实验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能在聚丙烯凝胶中迁移,其迁移速度与带电粒子的大小、构型和所带的电荷有关。十二烷基磺酸钠(SDS)能与蛋白质的结合,改变蛋白质原有的构象,使其变成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其短轴长度一样,而长轴与分子量大小成正比。在SDS-PAGE中,SDS-复合物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蛋白质的分子量正相关。在一定浓度的凝胶中,由于分子筛效应,则电泳迁移率就成为蛋白质分子量的函数,实验证实分子量在15kD~200 kD 的范围内,电泳迁移与分子量的对数呈直线关系,用此法可根据已知分子量白质的电泳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做出标准曲线,再根据未知蛋白质的电泳迁移率求得分子量。同时也可根据不同分离级分的蛋白条带的多少来判定分离纯化产物的纯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