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年度济宁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高中初中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度济宁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高中初中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度济宁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高中初中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2011年度济宁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高中初中教师考试题及答案

试题编号专业类别题型题干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B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B ) A.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B.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C.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积累下的文化遗产D.使学生获得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

5.能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

6.下列不属于我国的课程结构,存在的较严重的不足的是(D )A.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B.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C.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D.学校开设科目不全

7.不符合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要求的是( B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语文、艺术、美术课要加强写字教学

8.不属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原则的是( C )

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

9.下列不是分科课程的突出缺点的是( D )

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B.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C.导致学科之间相互割裂 D.教学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

10.下列所列课程,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C )

A.《品德与生活》 B.《历史与社会》 C.《政治》 D.《艺术》

11.对新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理解错误的是( D )

A.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B.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

C.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的联系

D.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科的独立性和逻辑性

12.( A )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B.艺术课程 C.科学与社会 D.思想品德

1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 D)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4.对于“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正确的是( B )

A.二者是对立的概念

B.“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

C.我们要“研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

D.“接受性学习”应该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

15.研究性学习,也可理解为( D )

A.科学研究 B.科技类活动课程

C.理科知识的运用过程 D.一种学习方式

1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D、能力分组制

17.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C )

A、直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C )

A.课堂教学改革

B.观念的转变

C.学习方式转变

D.推进素质教育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20.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是( D )

A.教与学

B.教师与学生

C.课堂课外

D.教学与课程21.我国对在校学生的应尽义务作了法律规定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

A.课堂教学

B.培训教师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D.培养学生能力

23.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C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2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25.在不同阶段,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指身心发展具有(A )A、阶段性B、顺序性C、矛盾性D、不平衡性

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提高社会生产力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D、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27.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管理上( D )A、由国家统一进行B、以教育部门为主C、以学校为主D、以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

28.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B )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A、学生B、教师C、学生家长D、学校

29.新课程的( C )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A、组织B、推进C、组织与推进D、落实

30.(A )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A.课程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师

31.( D )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

A.社会文化 B.人民生活水平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政治经济

32.现在进行的新课改,是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进行的第( D )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A.五 B.六 C.七 D.八

33.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B )的竞争。

A.经济 B.教育 C.领土 D.世界霸权

34.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C )

A.国土资源的多少 B.国际大环境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D.国家发展的机遇

35.下列不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观的描述是(C )

A.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

B.知识不仅是绝对的,也是客观的

C.学生学习是一个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D.系统的知识成了“课程”的代名词

36.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表现出的共同趋势是( A)

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

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37.这次课程改革的首选目标(B )

A.人民素质提高的需要 B.国家发展的需要

C.人文精神的发展 D.社会的需要

38.下列描述不属于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的是(C )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39.下列描述不属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是( D )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D.实行四级课程管理制度

40.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 )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D.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1.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 B )

A.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

42.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A )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市、县三级课程管理

C.中央、省、市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大专院校三级课程管理

4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的是( C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口增长过快 D.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44.对“知识经济”理解错误的是( C )

A.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

B.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

C.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45.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B.尖子生的课程

C.城市学生的课程 D.大众化的课程

46.对研究性课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即课程 B.自然即课程 C.自我即课程 D.生活即课程

47.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 )A.班主任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指导者

B.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

48.不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内容的是(A )

A.先人后己 B.走进社会 C.珍惜环境 D.关爱他人

49.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其含义是(D)

A.职业技术教育 B.普通劳动教育

C.大专院校开设的技术教育 D.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教育

50.对技术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

B.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

C.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D.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

51.对“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

A.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B.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C.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是一致的

D.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52.不属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承接的任务是(C )

A.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迅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拓展信息技术的学习空间

D.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53.不属于我国信息技术必修课的规划是(D )

A.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B.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C.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D.2007年前,所有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54.与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吻合的是(D)

A.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

B.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C.有利于把农村技术、经营和管理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模式

D.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升学率

55.对于课程标准的内涵,叙述错误的是(C )

A.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56.(D)是教材编写、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课程目标 B.教学思想 C.教学大纲 D.国家课程标准

57.课程标准中规定的(B)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A.课程目标 B.基本素质要求 C.课程性质 D.课程理念

58.对“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理解错误的是(A )

A.课程标准是对教材、教学和评价方方面面的具体规定

B.规定了各科教材、教学所要实现的课程目标和各科教材教学中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C.规定了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的基本标准

D.不对教材编制、教学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硬性规定

59.不属于课程目标的描述的是(A)

A.教学目标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与技能

60.(B)的研制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A.课程结构 B.课程标准 C.课程性质 D.课程理念

61.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自始至终坚持(C )的原则。

A.封闭 B.专制 C.民主、开放 D.放任

62.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C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口增长过快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6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

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64.不属于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的是( C )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C.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65.新课改中,对课程内容改革的理解错误的是( D )

A.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来联系

B.改变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C.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

66.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违背的是( B )

A.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

67.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概括为( C )

A.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B.受教育者成为知识的接受者

C.受教育者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 D.受教育者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

68.不属于“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是(B )

A.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B.战争在当今时代还没有杜绝

C.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D.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69.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不是指( B )

A.生态环境的恶化 B.人口素质不高

C.自然资源短缺 D.人口膨胀过快

70.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表明,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D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和平稳定的环境

C.科技进步的程度 D.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71.历史经验已经证明,(A )在把握人类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A.教育 B.知识 C.科技 D.文化底蕴

7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 B )二者之间的关系。

A.国家需要和地方发展需要 B.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

C.国家发展需要和经济发展需要 D.经济发展需要和人才发展需要

73.对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理解有误的是(C )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C.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D.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74.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 D )的变化为前提的。

A.学生学习行为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材编写 D.教师教学行为

75.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趋势。(B )

A.下降 B.上升 C.水平 D.不变

76.不是今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的是( D )

A.评价目标多元 B.评价方法多样

C.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纪录 D.不能重视教师的成长纪录

77.关于“知识经济”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

B.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

C.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就是生产要素

78.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A )

A.个性的和谐发展 B.学生各学科的均衡发展

C.学生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D.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79.“知识更像动词,而不是名词”说的是(A )

A.知识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B.知识是不变的结论

C.学校与社会融汇是有区别的 D.学习活动应处于边缘位置

80.对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理解错误的是(A )

A.在学校课程中经验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学科课程则微乎其微

B.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C.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D.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81.本次课程改革的不应遵循(C )的原则。

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

82.(D )的增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

A.研究性学习 B.信息技术教育 C.社区服务 D.综合实践活动

83.在实践的层面上落实课程结构的均衡性,不应(D )

A.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B.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C.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D.每门课程平均分配总课时数

84.对于分科课程的论述,错误的是(C )

A.有助于突出教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B.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C.有助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D.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85.不属于综合课程的课程是( A )

A.《语文》 B.《历史与社会》 C.《品德与生活》 D.《体育与健康》

86.实施综合课程不必考虑( C )

A.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B.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C.学生的经验问题 D.管理的问题

87.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指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具有(A)

A.自主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成性

88.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有( A )

A.集中使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

B.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C.与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制定领域

D.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89.对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理解正确的是( D )

A.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

B.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

C.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

D.研究性学习课程不需要有专人来教

90.( A )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A.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B.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的联系

C.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

D.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

9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

B.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

92.与新颁布的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相违背的是( B )

A.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B.以学科教学为中心

C.改善学习方式

D.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

9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C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94.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C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95.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D )

A.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96.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 C )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

A.尊重

B.欣赏

C.师生个性全面交往

D.激励

97.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 B )

A.学习方法的转变

B.学习方式的转变

C.教学方法的转变

D.考试方式的转变

98.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 D )

A.自主学习方式

B.合作学习方式

C.探究学习方式

D.现代学习方式

99.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D)。A.科学技术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生产力水平

100.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B.赞科夫C.舒尔茨D.皮亚杰

101.“为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点是(C)。A.艰巨性B.创造性C.示范性D.复杂性

102.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A.控制B.沟通C.激励D.教学

103.人的发展是指人的(D)。A.身体发展B.智力发展C.个性发展D.身体和心理发展

104.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D 。A.高水平的智力B.实践能力C.健康体魄D.创新精神

105.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D)。A.活动课程B.潜在课程C.综合课程D.学科课程

106.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课程(A)的问题。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107.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C)。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

10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09.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

110.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D)。A.斯宾塞B.卢梭C.洛克D.夸美纽斯

11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

1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D)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

113.(B)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A.教师B.班主任C.班长D.学生会

114.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

1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16.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桑代克

117.将学业的成功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A)。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

118. 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B)。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119.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 D )A、前提 B、基础 C、原则D、关键

120.如何理解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中的“全面发展”?( C )A、就是全优发展 B、就是关注学业成绩C、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展和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D、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

121.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的质性评价方法是( D )A、学习日记 B、情景测验 C、行为观察 D、成长记录袋

122.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九种智力构成,并分析了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的理论是( A )A、多元智力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知识本位理论

D、学科本位理论123.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主要倡导( C )的评价方式。A、学生评价 B、家长评价 C、老师自评

D、学校评价

124.( A )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A、自评 B、学生评 C、教师互评 D、学校评125.( B )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A、家长B、学生 C、家长学校 D、未成年人

126.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 B)。A、使学生考上学B、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C、让学生学会感恩 D、使学生多学到知识

127.学校要引导学生、家长以一种( B )、公正、严肃、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A、主观B、客观 C、感情 D、报复

128.校方应以(C )的态度处理学生、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结果。A、严肃 B、严厉 C、公允D、维护教师利益

129.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 A )为主。A、教师 B、学生 C、教学设计 D、课堂效果

130.( C )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A、关注学生成绩 B、关注教学设计C、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D、关注课堂效果

131.新课程提出了建立“以学论教,( D)”的响亮口号。A、教学相长 B、以教促学 C、教是为了不教 D、教为了促进学

132.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以( B )为主。A、讨论式 B、自主合作探究 C、小组分工 D、启发式133.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 A )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A、以学论教 B、自主合作探究 C、标准化 D、以学生为主体

134.( A )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更为关注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获得了充分的发展。

A、以学论教

B、启发式

C、标准化

D、讨论式

135.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B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刑法 D、教师法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制定根据:( C )。A、教师法 B、刑法 C、宪法 D、职业教育法

137.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是:( D ) A、幼儿园师范学校毕业学历 B、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 C、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学历 D、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138.每年教师节的时间是:( C) A、9月12日 B、9月8日 C、9月10日 D、9月9日

1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施行时间是:( D ) A、1990年11月1日 B、1993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4年1月1日

140.6、幼儿园、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考试和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几年进行一次:( C) A、2年 B、3年 C、1年 D、半年

14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42.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C )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方式 D、上层建筑

143.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 ) A、学校教育制度 B、教育体制 C、社会教育制度 D、业余教育制度

144.“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提出的( B )。 A、江泽民 B、邓小平 C、毛泽东 D、李鹏

14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二十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 C )。 A、6% B、2% C、4%D、8%

14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是()表述的( D )。 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47.到2010年我国同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9%提高到()左右(D)。A、10%B、20% C、12% D、15%

148.(C)同志指出:“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A、陈至立B、江泽民C、邓小平D、李岚清

149.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 B )。A、全民教育 B、广大青少年 C、教育工作者 D、大中专学生

150.( A )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A、学校 B、电影院 C、工厂 D、军队151.( A )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A、国旗 B、“八一”军旗 C、党旗 D、团旗

152.青少年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 C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团组织的教育

153.提高我国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战略措施是( B)。A、普及高中教育 B、推行九年义务教育C、提高大学教育D、小学教育

15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段话是哪部法律中规定的(C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155.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素质是( C)。 A、文化知识素质 B、身体健康知识 C、思想政治素质 D、文明礼貌素质

156.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是(D)。A、较好的学校设施 B、高质量的生源 C、优良的外部环境 D、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57.含重大活动在内,一周内升旗仪式不能超过()次。(C )A、一次 B、三次 C、二次 D、四次

158.国旗下讲话,讲话时间一般掌握在(B)分钟左右为宜()。A、三分钟 B、五分钟 C、八分钟 D、十分钟159.“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条内容(A )。A、第二条 B、第一条 C、第四条 D、第六条

160.《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依据《》及有关规定制定( 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爱国主义实施纲要

161.中小学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D )。A、骨干力量 B、一般力量 C、主要力量 D、基本力量

162.中学德育大纲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D )。 A、一般要求 B、根本要求 C、特殊要求 D、基本要求

163.“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是(B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A、高中 B、初中 C、小学 D、大学

164.“对评定内容规定的诸多方面基本能做到”这是中学生品德评定哪个等级的要求(C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16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知识经济时代实质上是一个强调创新的时代B、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知识的时代C、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文化的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强调经济的时代

166.处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关系的基本法则是( D )。A、坚持快速发展 B、坚持慢速发展C、坚持中速发展

D、坚持可持续发展

167.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D )。A、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B、能源的可持续发展C、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人的可持续发展

168.对“教育”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B)。A、“教育”就在于使不同的人能够做最适合他们的工作。B、“教育”就是把出类拔萃的人培养成精英。C、“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D、“教育”就是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169.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时,不被看重的一项是( B )。A、个人基本素质 B、拥有的证书C、基本职业技能D、职业素养

170.你认为我们现在在校学生负担是()。 A、太重 B、比较重 C、尚可D、不重

171.( B ),是新课程改革成败关键性因素,也是促进课程自身建设走向健康发展之路的重要手段。A、改变课堂教学 B、加强对课程实施的评价 C、改变学习方式 D、改变教学方式

172.( D )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构成。A、精英教育 B、多媒体设备 C、素质教育 D、课程

173.学校是( A )实施的基本单位。A、课程 B、教学活动 C、法律法规 D、实验方案

174.建立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为( C )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符合新课程培养目标要求的学校评价体系,是新课程的又一重要任务。A、主要任务 B、根本前提 C、根本目的 D、基础

175.新课程提出打破长期以来以(D)作为评定学校办学水平唯一标准的做法。A、素质教育 B、办学条件 C、家长满意度 D、升学率

176.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应包括有促进学校发展( B )的教学研究制度。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由易到难D、由难到易177.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包括学校领导班子、( A )、教学研究制度。A、制度与管理 B、教材使用情况 C、课堂教学 D、家长、学生评价制度

178.学校开展评价,重在促进学校的发展,以激发学校自身发展的( C)为主要目的。A、前提 B、基础C、内在动力D、能力

179.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以(D)为主,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A、学校互评 B、学生评

C、家长评

D、学校自评

180.目前的考试技术主要还是用来考核学生发展的( B ),忽略了其发展的过程。A、目标 B、结果 C、过程D、内容

181.考试改革在考试内容方面多考查学生的( A )能力和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A、实践动手 B、辩证思维C、求异 D、创新

182.( C )是评价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评价改革。A、评分改革 B、综合素质改革 C、考试改革 D、分数改革

183.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的发展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有( A )目标。A、一般性发展 B、特殊性发展 C、能力发展 D、价值观发展

184.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 A )因素。A、决定性 B、主要

C、关键

D、推动

185.真正影响和解决新课程改革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C )A、制度 B、考试改革 C、观念 D、评价改革

186.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权力高度( C )A、下放 B、分散 C、集中和统一 D、民主187.( C )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论著,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已进入形成独立学科阶段A.《爱弥儿》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漫话》

188.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189.奥苏贝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B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90.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D )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19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B ) A、4遍 B、6遍 C、8遍 D、9遍192.关于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 A、动机水平越高,学习效率也越好 B、学习难度大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C、学习任务容易时,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率好 D、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

193.国家一级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是( B )A、国务院 B、教育部 C、教科所 D、基础教育司

194.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 A )A、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 B、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C、制定课程表 D、制定评价体系

195.校本课程是对原来活动课和选修课的继承规范和发展,特别是一些( D )活动,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可以直接纳入校本课程。A、体育 B、集体 C、公益 D、兴趣小组

196.选修课的起点应该是学生,首先是学生的( A )A、兴趣与需要 B、热点 C、关注点 D、理想与追求197.( D )的建立和健全,为杜绝那些违背课程管理政策的行为奠定了政策法规基础。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律法规

D、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198.教材的多样化就是( A )A、特色化 B、多本化 C、地方化 D、多样化

199.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托尔曼 D、斯金纳

200.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 A ) A、学生的智力开发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学生的学习活动 D、学生的心理健康

201.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A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D、结合学习

202.根据陈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9岁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属于( C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203.一般来说,偏爱自然科学,且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认知风格大多数属于(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沉思型 D、冲动型

204.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205.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看来,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属于( 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0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B )A、马斯洛 B、班杜拉 C、加涅 D、阿特金森

207.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大类,以下数一操作技能的是( D )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记忆技能 D、运动技能

208.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B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景不清问题

209.根据道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A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210.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观有关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映。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B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D、综合

211.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212.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老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B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21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14.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C )。A、布卢姆B、凯洛夫C、杜威 D、布鲁纳

215.“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 )思潮的体现。A、制度化教育 B、非制度化教育C、形式化教育 D、非形式化教育

216.“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D )。A、不变性 B、发展性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217.“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 )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 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学校教育

218.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 B )。A、内发论 B、外铄论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19.个体身心发展的(A )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A、不均衡性 B、顺序性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20.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D )。A、学校 B、家长C、学生D、教师

221.“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主体性 B、客体性C、被动性D、强制性

222.校园文化属于一种( A )。A、隐性课程 B、显性课程C、学科课程 D、学校课程

223.( D )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A、示范者 B、管理者C、研究者 D、法人

224.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 C )为中心。A、劳动 B、科研C、教学 D、社会服务

225.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26. 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 )是关键。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2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家访C、转化后进生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28.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合性,被称为(B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229.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A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230.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A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231.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C、布鲁纳 D、加涅

232. “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C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233. 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D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234.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B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235.“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 B )A、初期 B、中期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236.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C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3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成份是(D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C、逻辑思维 D、发散思维

238.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A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239.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24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D)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241..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多选开始

242.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会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的因素有(ABCD )A.社会政治体制的变革 B.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 C.生产方式的变化 D.生活方式的变化

24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资料本领域包括( ABD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244.学校教育生产的社会历史条件有( ABCD) A.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 B.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C.有一部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D.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

245.下列选项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CD )A.画线 B.记笔记C.列提纲 D.画关系图

246.在一份书面学习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往往是 (AB )A.开始部分 B.结尾部分C.中间部分 D.不一定

247.一般来说,元认知策略可分为 (ACD )A.调节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计划策略 D.监视策略

248.下列属于旧课程体系所显示的问题有(ABCD )A.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B.思想品德的指向性、时效性不强C.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D.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249.下列属于课程改革表现出的共同趋势是( BCD )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250.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可概括为(ABD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C.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51.完成于工业经济时代的我国课程体系,表现为(ABCD )A.学校教育的使命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合格的生产者和消费者B.知识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目的 C.与生产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是人发展的内涵D.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252.对于本次课改的课程功能的转变,理解正确的是(ABCD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C.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D.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53.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ABCD ) A.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 B.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C.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繁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D.新课程重视不同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254.对新课改中,课程内容的改革,理解正确的是( ABC ) A.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B.改变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C.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D.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

255.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此次课程改革作了哪些调整?( ABCD )A.通过课程结构的调整,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的保障 B.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C.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D.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

256.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是( ABCD )A.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

257.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好处是(ABCD ) A.有利于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B.有利于教材的多样化 C.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D.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258.关于“知识经济”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 ) A.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 B.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 C.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不是生产要素

259.所谓知识劳动者,是指(ABCD )的劳动者。 A.从事知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B.从事知识、信息的整理 C.从事知识、信息的加工 D.从事知识、信息的传递

260.当前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ABC )的竞争。 A.经济实力 B.国防实力 C.民族凝聚力 D.人口的竞争

261.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的困境是指( ABCD )A.生态环境恶化 B.自然资源短缺 C.人口迅速膨胀 D.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的消弱或丧失

262.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BCD )A.是人们对工业化社会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结果 B.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的C.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D.注意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

263.对于“知识更像动词,而不是名词”的理解正确的是()A.知识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 B.知识是不变的结论C.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融会贯通的藩篱 D.学习活动应处于边缘位置

264.课程类型主要有( ABCD ) A.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65.现行的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的不足,是指(ABCD )A.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 B.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 C.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D.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266.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指(ABCD )A.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B.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D.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267.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268.下列说法符合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的是( ABCD )A.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B.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D.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69.本次课程改革的原则的是指(ABD )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

270.对新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理解正确的是(ABCD )A.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B.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C.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的联系D.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

271.下列所列属于综合课程的是( AB )A.《品德与生活》 B.《历史与社会》 C.《语文》 D.《化学》

272.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什么问题?(ABD ) A.知识的琐碎化问题 B.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C.学生的经验问题D.管理的问题

273.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的特性是( ABCD ) A.整体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生成性274.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ABC ) A.学生本人 B.社会生活 C.自然世界 D.人文科学

27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76.对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论述正确的是( ABCD )A.二者是一个有机整体B.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C.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D.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某些学科打通运行

277.属于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的原则有(ABCD )A.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B.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C.与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制定领域 D.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278.如何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 ABCD ) A.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B.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C.在课题展开阶段,组织多种多样的形式 D.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

279.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ABCD ) A.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 B.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C.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 D.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

280.对于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统筹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的做法,正确的是( BCD )A.学校不应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 B.建议每一所学校对本校的活动作出计划 C.要肯定活动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并加以运用,将活动引向新的领域 D.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不能限制其生成性

281.如何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ABC ) A.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有机整合 B.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手段 C.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反思性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 D.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282.对于“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正确的是(AB ) A.二者是相对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的 B.“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 C.我们要“研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 D.“接受性学习”应该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

283.各门学科已经有效的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因为( ABCD )A.学科中研究性学习具有学科性,往往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狭隘视野 B.研究性学习课程属于经验课程的范畴 C.学科中研究性学习具有手段的、辅助的性质 D.研究性学习课程把研究性学习本身视为直接的目的

284.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内在联系是(ABCD ) A.二者都强调研究性这种学习方式 B.二者的终极目的都指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的归纳、整合、开拓、提升 D.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则可从学科领域细化、深化生活中的主题

285.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BCD )A.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课堂中进行吗?B.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优等生的专利吗? C.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在固定课时中进行吗? D.研究性学习课程一定要有专人来教吗? 286.研究性课程也可理解为( BCD )A.学习即课程 B.自然即课程 C.自我即课程 D.生活即课程

287. 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B )A.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儿童发现问题的情境 B.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

288.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基本目标是(ABCD )A.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B.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 C.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D.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289.对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为便于教师操作,可从哪些方面组织内容?( ABCD ) A.善待自己 B.走进社会 C.珍惜环境 D.关爱他人

290.对技术教育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 B.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C.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D.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

291.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有(ABCD )A.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B.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C.建构了富有弹性的目标体系 D.拓展了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空间

292.信息化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ABCD ) A.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B.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C.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基础教育毕业生应具备迅速的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D.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与读、写、算并列,成为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293.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哪三个相互承接的任务?( ABD )A.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迅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拓展信息技术的学习空间 D.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294.(AB )是实现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必须的物质基础。A.配置合理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B.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 C.有较高素养的专业化老师 D.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

295.中小学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的目标是(ABCD )A.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B.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与能力C.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D.让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

296.我国信息技术必修课的规划是(ABC )A.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B.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C.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D.2007年前,所有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297.本次课程改革对农村中学课程提出的要求是( ABCD )A.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B.因地制宜的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C.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D.通过“绿色证书”教育

298.“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精神,做到( ABC ) A.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B.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C.有利于把农村技术、经营和管理纳入教育内容,形成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模式D.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的升学率

299.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 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C.关注情境阶段D.关注学生阶段

300.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ABCD )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01.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ABCD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302.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ABCD )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303.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AC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304.发展的主要内涵是( ABCD )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05.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 ABCD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30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ABC )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

307.认知结构的发展包括( AB )两个作用过程A.同化作用 B.顺化作用 C.异化作用 D.逆化作用

308.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D )A,自我认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 D,自我控制

309.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对象 D.教学媒体

310.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BD )A.目标 B.策略 C.计划 D.评价

311.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动作技能

312.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要考虑以下因素(ABCD )A. 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的特点 C.教师的个性与特长 D.学生年龄特征

313.发现教学法的优势有( ABCD )A.有利于激发智慧潜能 B.有利于培养内部动机C.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能 D.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14.行为主义教育观把学习看成(ABCD )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行为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

315.认知教学观认为( ABCD )

A.学习是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理解过程

B.学习依赖于学生自主的信息加工系统

C.教学导致认知结构的变化

D. 教学的目的是建构知识或得深层次意义理解

316.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ABC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317.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D )A.热爱学生 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 D.以身作则

318.、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 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319.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BCD )A.桑代克 B.华生 C.巴甫洛夫 D. 斯金钠

320.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 BC )A.华生 B.加涅 C. 奥苏贝尔 D. 斯金钠

321.“学习风格”具有如下特点( BC )A.灵活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概括性

322.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 )A.学习的实质在于现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或行为改变的过程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

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

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323.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 )A.效果律B.练习律C. 准备律D. 联结律

324.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 )A.努力奋斗 B.实事求是 C.独立意识 D.创造精神

325.教育目的依据的两种对立观点是(AC)。A.个体本位论B.差异中心论C.社会本位论D.教学本位论

326.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ABC)。A.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B.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C.重视运用直观语言D.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27.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BD)。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的培养目标C.学生的个性特征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关系328.科学研究是人类探索真理的一项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相比具有(ABCD)。A.继承性B.系统性C.创新性D.控制性

329.少年期表现出来的总体性阶段特征有(ABCD)。A.身体状况的剧变B.内心世界的发现C.自我意识的觉醒D.独立精神的加强330.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本质属性是(ABCD)。A.可操作性B.全面性C.创新性D.发展性

331.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BCD)A.以教师为中心B.在人格上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C.在社会道德上,师生关系是相互促进的D.

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332.班级授课制的三个特点是(ABC)。A.班B.课C.时D.教材

333.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表现为(ABC)。A.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C.学生与其所学的知识之间的矛盾D.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334.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运用的比较多的领导方式是(B)。A.教师中心B.教学中心C.个体中心D.集体中心

335.传统教育评价的弊端是(ACD)。A.教育评价的价值标准单一化、片面化B.造成大量的成功者C.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D.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极端狭隘化

336.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ABCD)。A.学习方式革命B.学习时空革命C.学习内容个性化D.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33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ABC)。A.社区服务B.社会实践C.研究性学习D.德育338.按性质分,学校绩效评估可分为(AC)。A.定性评估B.定期评估C.定量评估D.自我评估

339.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的特点是(ACD)。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

340.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BCD)。A.教育即社会B.教育即生活C.教育即生长D.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341.教师的科研活动权包括(ABCD)。A.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B.有权决定是否参加学术团体C.有权确定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法D.有权为改善实践而研究

34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同龄团体差异

343.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BCD)表象形式来呈现。A.数字B.动作C.图像D.符号

344.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BCD)。A.动作学习B.技能学习 C.知识学习D.行为规范学习

345.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的是(ABCD)。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

34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D)。A.学习需要B.学习迁移C.学习心理D.学习期待

347.以下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BD)。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D.认知结构

348.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ACD)三个阶段。A.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复习C.知识的保持D.知识的提取

349.以下技能属于操作技能的是(ABC)。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D.阅读

350.合乎法则的熟练技能的特性有(ABCD)。A.流畅性B.迅速性C.经济性D.适应性

351.问题解决的特点是(ABC)。A.目的性B.认知性C.序列性D.唯一性

352.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掌握以下原则( ABCD )A、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 B、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C、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 D、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353.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的变化有( BCD )A、改变了教师的思维方式 B、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C、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D、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354.课程实施评价需要注意的有( ABD )A、抓重点,重实效 B、重过程,促发展 C、重成绩,抓分数 D、重可行

355.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的功能和任务有了新的内涵( ABCD )A、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B、促使学校决策走向民主化C、学校将拥有更大的课程意识和课程权力 D、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

356.新的学校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ACD )A、学校领导班子 B、学生素质高低 C、制度与管理 D、教学研究制度

357.一般来说,学校评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 BD )A、对教师的管理 B、教育实践 C、对学生的管理 D、组织管理

358.考试改革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表现在( ABCD )A、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C、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 D、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结合起来

359.学生的发展包括( ABCD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一般性发展目标

360.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要做到( ABC )A、加强对考试命题内容的管理 B、加强对考试成绩处理的管理C、加强对考试组织实施的管理 D、加强对考试过程透明化的管理

361.在升学考试命题管理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ABCD )A、部分联系实际的试题内容过于成人化,不适合学生作答 B、开放题设计还不够成熟C、一些繁难试题仍然出现D、有些素材选择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362.加强对考试组织实施的管理的做法有( ABCD )A、加强对校长.老师的培训,掌握评价与考试的基本方法 B、向全社会宣传升学考试改革C、宣传现代教育评价思想,转变传统考试评价观D、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考试改革工作的检查

363.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权力下放已经具备一定基础,表现在( ABCD )A、我国教师数量基本满足 B、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正在不断提高C、许多学校在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D、许多中小学的教师学历基本达标,教育质量有了应有的保证

364.课程管理权力的下放会不会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我们认为( ABCD )A、要警惕这种情况的出现 B、要历史地.发展地看待课程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C、用改革的思路建设性地解决这些问题D、从管理体制上根本杜绝“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

365.在课程管理权力下放的过程中,我们吸取的历史教训有( ABCD )A、整个变革必须要有自下而上的实践依据 B、整个变革必须要有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C、要摒弃“非此即彼”的简单思维方式 D、不能因某些弊端而将其彻底否定366.对于三级课程的理解,我们认为( ABCD )A、是一个管理概念 B、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C、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整体 D、分别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承担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责任

367.国家课程( BCD )A、是国务院规定的统一课程 B、它体现国家意志C、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D、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68.地方课程( ABC )A、由省级教育部门开发的课程 B、能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C、能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D、由县级教育部门开发的课程

369.校本课程( ABD )A、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B、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C、必须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 D、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70.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主要体现为( BC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标准课程

371.国家课程管理的主要具体职责有( ABCD )A、宏观指导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B、颁布国家课程标准C、确定基础教育课程的评价制度 D、监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整体运行质量

372.地方课程管理的主要职责有( ABC )A、负责对全省中小学教学、评价与考试、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进行监控B、制定本地课程计划实施方案C、制定学校实施地方课程的指导性意见 D、制定三级课程管理政策

373.校本课程管理的主要职责有( ABCD )A、建立校本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 B、对本校的所有课程实施管理C、选用经国家一级审定或省一级审查获得通过的教材 D、制定本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

374.对课、学科、课程三个概念,我们的理解是( AC )A、课.学科只是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 B、课程就是课和学科C、课程要落实到实处,确实离不开课或学科等形式 D、三者的含义一样,没什么区别

375.必修课、选修课与活动课的关系是( ABCD )A、活动课与必修课.选修课本身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B、三者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C、三者无法并列构成课程的整体结构D、不能把三者作为学校整体课程结构的设计依据

376.活动课与活动课程、活动之间的关系是( AC )A、设置活动课的本意,是希望能体现活动课程的理念B、看得见的活动就是活动课程C、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密切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设置这样的活动课才有意义D、为了学校的活动而开设活动课

377.关于选修课和活动课,我们的认识是( ABC )A、无论是选修课还是活动课要成为校本课程,必须让教师和学生参与课程决策B、必须确立课程的意义或价值C、选修课的起点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兴趣与需要D、可上可不上

378.要真正全面准确地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就需要( BCD )A、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B、依赖于校长和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C、依赖于校长和教师对于整个学校课程价值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D、校长和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不断增强

379.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 ACD )A、多样化B、标准化C、选择性D、高质量

380.国家基本的教材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ABCD )A、教材编写核准制度和教材审查制度B、教材供应制度和教材选用制度C、教材试验制度和教材评价制度D、教材出版和发行制度

381.教材审定制的内容有( ABC )A、编写立项和核准B、初审和试验C、审定D、评价

382.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为了确保教材的( BD )A、标准化B、高质量C、统一化D、多样化

383.下面哪些是课程的要素来源( ABD )A、知识技能经验 B、活动方式方法 C、时间场地设备 D、情感态度价值观

384.下面哪些课程资源既包含课程的要素来源又包含课程的实施条件 ( ABCD )A、互联网 B、实验室 C、图书馆 D、博物馆

385.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从空间上可分为( ABD )三类。A、学校资源 B、家庭资源 C、网络资源 D、社区资源

386.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ABCDE )A、校外图书馆B、科技馆 C、博物馆D、网络资源 E、乡土资源

387.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判断下面哪些是乡土资源( ABCD )A、乡土地理

B、民风习俗

C、传统文化

D、生产和生活经验

388.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包括(ABD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乡土课程 D、校本课程

389.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哪些表述正确的是( BCD )A、可以摆脱教科书了B、可以让教学“活”起来 C、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D、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390.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的编写应注意( ABD )A、从学生兴趣与经验出发B、及时反映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C、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D、适合学生终身学习需要

391.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异、学校差异、学生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那么就必须充分发挥( BCD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A、学科专家 B、地方、学校C、教师 D、学生、学生家长392.从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班级课堂成为实施课程的最主要条件,但许多中小学还缺少( ABCD )等。A、实验室

B、图书馆

C、课程资源库

D、相应的专用教室

39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有( ABCDE )A、课堂教学 B、研究性学习 C、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E、社区服务

394.单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存在哪些问题( ACD )A、课程适应性差 B、培养统一的国民素质 C、造成大量有价值课程资源的闲置、浪费 D、远离学生生活实际

395.新教材有什么特点( ABCD )A、注重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B、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C、体现学生的身心特点

D、为创造性教学留有余地

396.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体现( AC )的原则。A、民主参与 B、以学生为中心 C、科学决策 D、以教师为主导

397.为使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要注意的原则是( CD )A、主导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适应性原则 D、优先性原则

398.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讲,至少要经过下列( BCD )筛子的筛选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A、教育理论 B、教学理论 C、学习理论 D、教育哲学

399.总结和反思教学实践经验常用的方法有( ABCD )A、工作日志 B、录音带 C、录象带 D、个人教学心得集锦夹

400.掌握学生( ABC )的水平以利因材施教,收集适应技能高低和知识多寡不同的各种活动与材料,是各门功课选材的必要依据。A、现有知识B、技能 C、素质 D、学习能力

401.教学的( BCD )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督导人员,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A、新方法B、新知识 C、新技能 D、新策略

402.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织与推进过程体现也表现出( ACD )的工作思路与工作程序。A、开放B、认真 C、民主 D、科学

403.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 AC ),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A、传统和优势 B、历史和文化 C、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D、师资力量

404.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逐步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 BCD )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体系。A、社会 B、校长 C、学生D、家长

405.实验区在实验和验证课程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实验推广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包括( ACD )的建设等,积极探索,为新课程的实验推广工作提供多方面的示范和支持。A、课程队伍B、学生素质 C、教师素质 D、教育科研能力

406.关于预先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B、在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C、如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素质,课程改革难以深入下去D、要积极鼓励和倡导教师在现有教学中探索,以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为进入新课程做好准备407.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各地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过程中,应注意从( BC )等方面做好支持保障工作。A、政府

B、教育内部

C、社会

D、学校

408.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工作职能有( ABCD ) A、承担国家的课程改革任务。B、与所在地区的地方教研部门建立联系,共同开展师资培训,承担地方性课程的开发任务。C、组织校内外学术力量,独立开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D、及时提供国内外课程研究信息并开展咨询服务,实现各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资源的共享。

409.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其主要目的是( ABCD )A、弥补单一国家课程的不足 B、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积极性C、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求与不同特点D、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和多样化发展

410.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取向,是试图消除( ABCD )之间的隔阂或对立,打通它们之间的联系。A、教育与生活

B、学校与社会

C、学生与家长

D、知识与实践

411.下列对于校本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BC )A、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学生为主体B、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C、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D、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计划中是可有可无的

412.对于国家课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A、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B、国家课程的开发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

C、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

D、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13.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的几个方面是: ( ABCD )A、社会竞争加剧导致家庭对子女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B、对物质生活的过于追求导致家庭育人环境的恶化。C、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脱节。D、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逆向反差,使亲子关系出现淡漠化倾向,代沟正在加深。

414.课程资源的( AC )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A、丰富性 B、多样性C、适切性D、生动性

415.由于长期高度统一的计划体制的原因,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 BC ),都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

A、在校学习

B、职前培养

C、在职培训

D、继续教育

416.强调课程资源的( BD )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一个难点,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A、开发 B、地位 C、内容 D、作用

417.就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说法,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几项:( AD )A、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B、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可以借助考试的“指挥棒”效应,抓好考试改革,有效地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C、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D、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418.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B、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C、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D、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419.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ABD )A、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B、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C、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D、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

420.地理、自然、科学等课程的直观形象理解可借助哪些课程资源( ABC )A、科技馆 B、网络资源 C、乡土资源D、图书馆

421.制定教育法,是为了( ABC )。 A、发展教育事业B、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D、打击犯罪分子。

422.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ABCD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制定,是为了:( BCD ) A、保障教师的一切权益 B、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 C、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D、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424.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考核内容是:( ABCD ) A、业务水平 B、政治思想 C、工作成绩 D、工作态度

425.教师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给予其行政处分或者解聘的情形有:( ABD ) A、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C、有迟到早退现象的 D、品德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426.就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有多种多样的说法,选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几项:( AD )A、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B、考试“指挥棒”的作用在近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可以借助考试的“指挥棒”效应,抓好考试改革,有效地推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C、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考试不改,课程改革寸步难行。D、考试改革并不能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所有问题,也不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

427.制定教师资格条例,是为了:(AD ) A、提高教师素质 B、提高教学成绩 C、改善办学条件 D、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428.国务院发布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是为了:(ABCD ) A、奖励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 B、鼓励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教学研究 C、提高教学水平 D、提高教育质量

429.申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须具备下列条件( ACD) A、国内首创的B、在本省有重大影响的 C、经过二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的 D、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

430.我国对留学人员的方针是(ABC ) A、支持留学 B、鼓励回国 C、来去自由 D、向国家交培养费

43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ABCD )。 A、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B、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C、精心组织教学 D、积极参加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43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ACD )。 A、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B、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C、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D、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33.爱国主义是(ABC)。A、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B、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C、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D、可有可无的教育活动

43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 ABCD ) A、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 B、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 C、突出时代特征 D、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435.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从(ACD)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B、我国十三亿人口出发 C、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实际出发 D、从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

436.中小学德育要以()为基本内容( ABCD )。 A、爱祖国 B、爱人民 C、爱劳动、爱科学 D、爱社会主义

437.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要( ABCD ) A、尊重他人 B、理解他人 C、帮助他人 D、从小懂得自私自利是不好的品质

438.从事德育工作的人员,要( ABCD )。 A、热爱关心学生 B、与学生平等相处 C、理解学生的心理 D、尊重学生的人格

439.对学生的“五爱”教育是(ABCD ) A、爱祖国 B、爱人民 C、爱劳动、爱科学 D、爱社会主义

440.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意同( ABC )。 A、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 B、家庭教育紧密结合 C、社会教育紧密结合 D、卫生教育紧密结合

441.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包括(ABCD)。 A、中学德育的培养目标 B、中学德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C、中学德育的途径、学生品德的评定 D、实施德育大纲的领导和管理

442.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BD ) A、初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B、经济常识教育 C、政治常识教育D、科学知识教育

443.对高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为祖国富强、人民富裕贡献青春教育 B、正确认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优良传统,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的教育 C、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教育 D、遵守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

444.对高中学生进行国际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ACD )。 A、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热爱和平的教育 B、抵制一切思想观念到中国传播 C、发展各国人民之间友好合作的教育 D、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教育

445.对高中学生进行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有(BCD )。 A、提倡共产主义精神的教育 B、继续进行青春期教育C、加强心理保健指导 D、加强良好意志性格的教育

446.对高一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有(ABCD)。 A、科学人生观教育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C、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D、青春期教育及良好意志品格的教育

447.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应参加的劳动是(ABD ) A、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 B、参加社会服务性劳动 C、到集贸市场打工 D、给军属挑水,打扫卫生

448.教师的考核结果是教师()的依据(ABC )。 A、受聘任教 B、晋升工资 C、实施奖惩 D、招收好的生源

449.为保障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ABCD )。 A、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设施和设备 B、提供必需的图书,资料及其他教学用品 C、对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的创造性工作给予鼓励和帮助 D、支持教师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动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

450.师德是调节(ABCD )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A、教师与学生 B、教师与教师 C、教师与家长 D、教师与社会

451.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这表现在( ABC )。 A、首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B、尊重学生就要信任学生 C、尊重学生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 D、尊重学生就是热爱每一个学生

452.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有:( ABCD ) A、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终身教育体系 B、建设学习型社会 C、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D、增加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

453.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 ABCD ) A、全球意识 B、国际视野 C、多元价值观 D、交往与合作能力

454.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增长,人类面临的问题有:( ABCDE ) A、资源匮乏 B、能源危机 C、环境污染 D、人口激增 E、区域或民族矛盾激化

455.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 ABCD ) A、渊博的知识 B、资源意识 C、环保意识 D、自主获取新知识能力

456.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为了增强国民的(ABC)A、就业能力B、创新能力C、创业能力D、朋友之间的交往能力

457.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 ABCD ) A、人是教育的中心 B、人是教育的基础 C、人是教育的根本 D、人通过教育获得生存的技能

458.实施人才战略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B、树立科学人才观 C、推进人才资源调整 D、推进人才结构调整

459.就业必备的能力有:(ABCDE ) A、统筹能力 B、合作及实际能力 C、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D、系统运作能力 E、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工作的能力

460.就业必备的基础有:(ABCD )A、能力基础B、思维基础C、思想基础 D、素质基础

461.在杜威看来,教育应充分利用儿童个人的倾向、原始冲动,来使他逐渐有利地熟练地表现自己,帮助他更有效地对集体生活做出贡献。儿童的天性冲动有:(ABCD ) A、社会冲动 B、建造性冲动 C、研究性冲动 D、表现性冲动462.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 “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她给积极情感的食量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的去学习”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BCD )

A、认识与情感是统一的

B、结果与过程是统一的

C、认识与情感是分离的

D、素质教育不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

463.对于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理解正确的是(BCD) A.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的均衡发展B.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C.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它们在实现新课程目标上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D.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464.如何在实践的层面上落实课程结构的均衡性?(ABC)A.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B.课程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是整体发挥课程功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必然要求 C.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D.每门课程平均分配总课时数

46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BD) 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每门课程有其独特性和独特价值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466.课程结构的选择性主要涉及的方面是(BC )A.高中阶段的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B.地方教育部门如何选择课程C.教育能给地方、学校与学生提供多少课程可以选择D.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467.能体现国家课程变通性的说法是( ABC ) A.课程类型上,国家提供套餐式方案,供地方和学校自己选择 B.课时比例,国家划定范围,供地方和学校选定 C.课程内容,国家制定课程标准,地方和学校可编教材 D.课时划分上,国家不制定统一的标准

468.对“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 )A.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B.是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的体现 C.“整体”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 D.“一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

469.分科课程的优点是(ABD ) A.有助于突出教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B.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C.有助于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D.有助于组织教学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

470.分科课程的突出缺点是(ABC )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B.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C.导致学科之间相互割裂 D.教学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

471.新课程结构中的分科课程具有的特点有(AD )A.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B.强调教学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C.强调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 D.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472.新型的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AD )A.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 B.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C.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 D.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

473.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就要(ABCD)A.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 B.要关心爱护学生C.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 D.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74.教师要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就要(ABCD)A.提高自身修养B.扩展知识视野C.提高敬业精神D.提升教育艺术

475.新课程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即( ACD)A.国家课程B.省级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476.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就要( ABCD )A.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 B.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C.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 D.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

477.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ABCD )A.含而不露B.指而不明C.开而不达D.引而不发478.引导的内容包括(ABCD)A.方法B.思维C.价值D.做人

479.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BCD)几个阶段。A、写反思日记 B、教学前 C、教学中 D、教学后

480.教师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就要做到(ABCD )A、尊重家长 B、虚心倾听家长的教育意见C、与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 D、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481.自主学习的宗旨是弘扬人的(ABD )A、主体性 B、能动性 C、整体性 D、独立性

482.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通过自我总结和积极借助他人的反馈来分析自己的( AB)的能力。A、学习需要 B、学习风格C、学习过程 D、学习效果

483.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主宰作用。( X )

484.现代教育制度实际上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

485.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目前的教育改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把提高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

486.知识经济时代,“文盲”的内涵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 X )

487.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488.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家非常规的发展。()

489.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造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

490.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491.国家发展的需要是这次改革的首选目标。()

492.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493.新课程淡化不同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重视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X )

494.新课程内容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

495.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

496.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的成长纪录,是今后评价与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

497.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498.课程结构的调整的实质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499.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500.本次课程结构的调整将扭转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类型单一、科目比重失衡的局面。()

501.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502.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生各学科或各领域的均衡发展,。( X )

503.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

504.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在学校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不随学校教育层次的变化而变化着的。( X )

505.综合实践活动的增设是本次课改的一个亮点。()

506.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最终落实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地方和学校必须加强选修课的建设。()

507.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路开展的依据。()

508.综合课程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有效途径。( X )

509.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510.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511.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

512.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即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

513.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14.教师与学生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515.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516.“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517.研究性学习是优等生的专利。( X )

518.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X )

519.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520.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521.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522.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

523.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

524.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

525.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观念更新、方式转变的最大阻力来自落后的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

526.新课程和教学改革,教师反映最强烈的就是教学管理和评价问题。()

527.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528.传统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

529.教学应该重结论轻过程。( X )

530.教学应该关注学科而不是关注人。( X )

531.学科本位论的错误在于学科本身,而不在于指导思想。( X )

532.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533.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

534.校本研究是不需要理论指导,一线教师的集体教研。( X )

535.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

536.校本教研不是一种实践取向的研究活动。( X )

537.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体。()

538.课程资源仅仅指教材。( X )

539.课程资源是指所有的资源。( X )

540.只有多媒体等技术含量高的资源才是最好的资源。( X )

541.教师是课程的实践者,理应成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

542.只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是很好地利用了课程资源。( X )

543.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设。()

544.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X )

545.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领导干部的事,一般教师不用参与。( X )

546.教辅材料主要充当记忆、训练书本知识和应付考试的工具。( X )

547.学科教学要实现与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密切结合,应认真思考选择的课程资源是否与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相符和()548.同一门学科在不同的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情况是一样的( X )

54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

550.教育以创造社会物资财富为直接目的,为经济服务是其本质的功能。()

551.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552.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

553.是否把提升个人做人的价值与尊严看作教育的目的,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

554.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复杂,极艰难的工作,有其特殊的理论、方法和规律。()

555.教师义务是指法律对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一定行为的约束。()

556.所谓选修课,是一种对必修课起辅助作用的补充性课程。()

557.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主要的意图在于,试图在儿童的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所代表的人类种族经验或逻辑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以解决儿童现有经验与学科知识之间明显的脱节问题。()

558.学科课程是以知识(或文化)为本位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学习经验为本位的课程。()

559.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56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审美情趣。()

561.根据当前社会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应当更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562.教育评价主要是一种用来评判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质量高低的工具与手段。()

563.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也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范围。()

564.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X )565.教学评价的标准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具体特点而有所差异。()

566.学生的起始状态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起始能力、知识背景等。()

567.应用讲授法,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结。()

568.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569.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570.教师培训与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应该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X )

571.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572.程序教学能很好的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具有灵活性。()

573.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学生活动。()

574.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规模。(X)

575.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57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

577.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578.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

579.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580.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8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础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582.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标,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

583.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584.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结合。( X )

585.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

586.教师可以对学生实行有偿教育指导。( X )

587.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首次任教时,可不用试用期。( X )

588.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

589.国家鼓励师范类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其他行业工作。( X )

590.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行奖惩的依据。()

591.教师的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 )

592.教师资格证书在本省范围内适用。( X )

593.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每年评审一次。( X )

594.场独立型认知风格的学生一般喜欢听别人讨论,上课喜欢听老师讲。X

595.人要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和技能,主要靠记忆。()

596.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597.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598.教学策略的合理利用是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

59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主要地位。()

600.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杜威。(X)

601.一定社会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602.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模拟试 题及答案解析(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选或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 )的教育特征。 A.中国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A.广泛性 B.普遍性 C.强制性 D.全民性 5.使遗传提供的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是( )。 A.环境 B.教育 C.社会

D.实践 6.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 )问题。A.法律 B.权利 C.责任 D.义务 7.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表 8.夸美纽斯教学论的基础是( )。 A.心理学统觉论 B.伦理学 C.整体认识论 D.个体认识论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1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是以( )的发表为标志的。 A.《大教学论》 B.《民本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话》 11.《普通教育学》是( )的教育学代表作。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杜威 12.小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小学教育培养目标 B.小学教育内容 C.小学教育方法 D.小学教育目的 13.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是瑞士心理学家(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格塞尔 D.洛克

1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受教育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15.重在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定的( )。 A.实践活动 B.认识活动 C.课外活动 D.兴趣活动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作好辅导 18.主张“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的最高道德标准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9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A. 全面性 B. 阶段性 C. 独立性 D.片面性 [答案]: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成绩优良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B. 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从属的地位 C. 成绩差的学生也有可能获得成功 D.头脑笨的学生怎么教都教不好

[答案]: 3、万老师教学很认真,经常辛辛苦苦从上课讲到下课,嗓门特别大,被同事戏称为“全天候广播员”,可教学效果一直不好,万老师需要反思的是() A. 教学态度 B. 教学方式 C.教学目的 D.教学条件 [答案]: 4、每次老师提问,小虎总爱抢着回答,但基本上都答错,对此老师应该() A. 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B. 安排小虎多做作业 C. 批评小虎思考不认真 D.对小虎举手置之不理 [答案]:

5、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实行() A. 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B. 镇(乡)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C. 省(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D.地(市)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 [答案]: 6、小刚同学因多次旷课被学校处分,他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教育申诉,被申诉人是() A. 校长 B. 学校 C. 书记 D.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 7、某校在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该校做法()

历年山东济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历年山东济宁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这反映了学生发展的( ) A.阶段性和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整体性 2.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这一观点出自下面哪本教育学著作( )( 易混)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3.每当新老师来到学校,校长都会交给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这位校长强调了三维课程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能力 4.在美国的一节历史课上,老师说:“上次考试大家都没及格,只要你们每个人都给我5美元,我可以让你们及格。但是,白人学生可以,黑人学生不行。”课堂哗然,黑人学生开始不满,有的找老师理论,有的干脆脱了鞋向老师砸去,还有的学生用水枪射老师,老师也拿起自制的水枪和学生对射,课堂乱作一团。最后总算安静下来,老师说道:“孩子们,课上完了,我想你们已经明白南北战争为什么会打起来——因为不公平。”这节课的类型属于( )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校本课程 D.综合课程 5.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教师资格证高中英语学科知识点总结材料

第二部分语言教学知识与能力外语教学主要流派:

学习策略 简答题: 一.简述高中英语课程基本理念 1.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2.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3.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简述教师如何提高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不仅看学习,整体素质也发展,把全面发展作为教学基本出发点 2)改变教学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 3)能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教学。 4)开放的工作方式,教师间合作研究,共同反思,相互支持,提高素质。 5)终身学习 语音教学

高中生应掌握的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教学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共同基础--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选修,加强选修课的指导 1)提供多样化选择,发展个性 2)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为依据,充分调查学生学习兴趣、水平、需求3)教学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地方特色、跨文化特性 3.关注学生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形成自主学习 5.树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原则: 1)明确目的 2)真实意义 3)涉及接收、处理、传递等过程 4)过程中使用英语 5)通过做事情完成任务 6)任务结束有具体成果 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7.教师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教学活动类型: 1.调查和采访活动 2.探究活动 3.合作学习 4.即兴发言与讨论 5.反思活动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十套)

真题1 2009年中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D;2、A;3、C;4、C;5、D。 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B 转变旧的学习方式C倡导建构的学习D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做到()。 A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B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充分地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 3、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4、“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 A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D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 5、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课程评价。 A强调学生学会学习; B强调新的学习方式;C突出甄别和选拔功能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依据是(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3、新课程改革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 4、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三、判断并改错(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划“√”,错误的划“×”,并将错误的改正) 1、开发校本课程就意味着要编写教材。() 2、教学实施中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教师。() 4、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 5、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1、×。改为:开发校本课程意味着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2、√。3、×。改为:叙写教学目标时,行为的主体应该是学生。4、×。改为: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提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A.泛爱 B.泛智 C.泛美 D.泛德 3.()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 A.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特朗普制 4.完形一顿悟说是德国的格式塔学派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以下不属于格式塔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是()。 A.韦特默 B.考夫卡 C.班杜拉 D.苛勒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法 B.锻炼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 6.中学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类型。 A.科学的、艺术的、人文的 B.上等的、中等的、下等的 C.理想的、现实的、功利的 D.权威的、民主的、放任的 7.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闯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提出这个理论的是()。 A.布鲁纳 B.赞科夫 C.杜威 D.加德纳

8.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问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 9.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 A.认识过程 B.教师教的过程 C.学生学的过程 D.双边活动 10.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1.创造性思维大体都经历四个阶段,其中()也被称为灵感期。 A.准备期 B.酝酿期 C.验证期 D.豁朗期 12.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阶段表现得最为明显。A.感知运算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称为()。 A.课堂管理 B.课堂情境 C.课堂纪律 D.课堂气氛 14.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 15.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的素质教育目标。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真题(文字版) 一、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题干】平时嗓门大的小强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小,老师批评说“声音那么小,难道你是女孩子么?”全班哄堂大笑,该老师做法?() A.合理,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B.合理,有助于鼓励学生反思 C.不合理,教育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D.不合理,歧视学生的生理缺陷。 2.【题干】孙老师给小华写了这样的评语:“填空题错了一道,其他题全对,能够非常好的运动循环小学的简便记法等知识。等级评定为优秀。”关于孙老师的做法,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孙老师以分数作为评价标准 B.孙老师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C.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 D.孙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3.【题干】某校经常组织一学科教师互相观摩教学,课后针对教学过程展开研讨,提出完善教学的建议,这种做法体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 A.进修培训 B.同伴互助 C.师德结对 D.自我研修 4.【题干】焦老师积极参加备种教师培训活动,返校后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并将其还用于教学实践,关于焦老师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B.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C.推动了学校的校本教研 D.有助于增进学校合作 5.【题干】某县教育局长马某挪用教育经费建造教育局办公大楼,对于马某应当依法: A.给予行政处分 B.给予行政拘留 C.责令其悔过 D.责令其赔礼道歉 6.【题干】某校规定:严禁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教室,一旦发现,将立即没收并予以统一销毁,该规定侵犯的学生权利是()。 A.人身权 B.财产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7.【题干】小学生李某多次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对于李某,学校可以采取的管教方式是()。 A.收养教育 B.强制劝退 C.开除学籍

往届6月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往届6月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教育性 B.公平性 C.科学性 D.培养人的活动 参考答案:D ( 2).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参考答案:D ( 3).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二是( )。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参考答案:B ( 4).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A (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 6).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参考答案:D (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B ( 8).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的知识学习 参考答案:A ( 9).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 A.道德素养 B.专业知识 C.教学技能 D.教育机智 参考答案:C ( 10).“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 )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 B.社会化 C.职业化 D.主体化 参考答案:B ( 1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 A.素质期望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答案: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B.

(2)在该种变换下,不变的性质:都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都是在某条件下点的轨迹所形成的对称图形;变化的性质:图形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不再以原点为中心点,不再与坐标轴相交,图形距离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 12.参考答案: (1)微积分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基础课程,贯穿整个数学学习的始终.故在学习微积分时可以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2)“杨辉三角”在中国数学文化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蕴含了丰富的内容,还科学地揭示了二项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构成规律,由它还可以直观看出二项式定理的性质.故可以在二项式定理中介绍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杨辉三角”,有意识地强调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13.参考答案: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模型准备:在模型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研究对象的信息,并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研究对象.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 ) A、夸美纽斯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C 【解析】“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2、“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A 【解析】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着。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及时而教”(在好的时机教书)。 3、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D 【解析】主体性指教师的劳动手段是教师自身。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D 【解析】不随意注意也称为无意注意(involuntary attention),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注意也称为有意注意(voluntary attention),是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5、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D 【解析】当我们进行创造性想象时,往往会从其他事物中得到启示,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我们把这种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作“原型”。鲁班爬山时,手不小心被一种丝茅草割破,疼痛之余,他找到了秘密所在:草叶边缘的毛刺就是“利器”。用同样的方式处理一下铁片,岂不可以断木如泥?锯子的雏形就这样产生了。 6、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D 【解析】略。 7、美国学者孟禄提出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 ) A、需要起源论B、意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心理起源论 D 【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美国的心理学者孟禄从其心理学观点出发,批判了利托尔诺的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11月1日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4.写完古诗后,老师让学生对诗词整理,下列诗词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A篆书B行书C 楷书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B 梳理行文思路C区分观点与材料D 把握论点及过程[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D讲究语言准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2015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2015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29 题,每题 2 分,共 58 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以下是钟老师班主任日志的一段话,这表明钟老师()。 “一个月了,尽管我对某某给予了更多的关心与鼓励。但依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是方法不对还是……?看来,我得再找他的父母和原班主任交流,再深入一点,再 调整策略。” A.善于自我反思 B.缺乏探索精神 C.善于引导学生 D.缺乏问题意识 3、某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发不同颜色的校服。年级前 60 名学生是红色 衣服,其他学生穿蓝色校服,这种做法()。 A.正确,便于分清教学 B.正确,利于激励学生

C.不正确,不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不正确,不能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4、物理教师李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查阅资料,利用现有资源自制实验器材,开设了不少探究性物理实验,这表明李老师具有()。 A.全面发展理念 B.和谐发展理念 C.长善救失意识 D.课程开发意识 5、教师王某认为自己是师范毕业生,而且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就能终身从教了,王某的想法()。 A.不符合统一城乡教师编制的准备要求 B.不符合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制度的规定 C.不符合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条例的规定 D.不符合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要求 6、被学校行政处分后,张老师认为学校对自己很不公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张老师可以()。 A.向当地党委提出申诉 B.向当地纪检部门提出申诉 C.向当地法院提出诉讼 D.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申诉 7、为了添置教育教学设备,某初级中学通过向学生推销学习和生活用品获取经

2019年济宁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济宁学院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人道主义 D、功利主义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答案】D 3、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和根本归宿都在于()。A、小康社会 B、人民 C、国家富强 D、民族复兴 【答案】D 4、在教师道德品质构成要素中,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教师道德生活精神支柱。 A、道德意志 B、道德原则 C、道德信念 D、道德认识 【答案】C 5、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6、学满多少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A、半学年 B、1学年 C、2学年 D、3学年 【答案】B 7、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教师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由此产生的道德冲突是一种()。A、不同阶级的利益冲突 B、不同角色的义务冲突 C、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冲突 D、不同主体的物质利益冲突 【答案】B 8、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答案】A 9、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A、补救合法权益受损害者 B、解决法定权益的纠纷 C、惩治侵权行为 D、维护国家教育法律的尊严 【答案】A 10、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以何种货币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A、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行决定 B、美元 C、合作外方所在国货币 D、人民币 【答案】D 11、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以何种货币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A、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行决定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高中数学(供参考)

2015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选择题 1.若多项式()432341 f x x x x x =+---和()321 g x x x x =+--,则f(x)和g(x)的公因式为 A.x+l B.x+3 C.x-1 D.X-2 【解析】A:由辗转相除法可得 2.已知变换矩A=[ 3 ],阵则A将空间曲面(x?1)2+(y?2)2+ (Z?1)2=1变成 A.球面 B. 椭球线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解析】B:由已知的条件设曲面经矩阵A变化后为 [ 3][ x y z ]=[ x 2y 3z ]= [ x' y' z'] , 则x= x', y=1 2 y', z=1 3 y'故其方程为 (x?1)2+(1 2y?2) 2 +(1 3 Z?1) 2 =1; 3.为研究7至10岁少圭牢手儿嚣的身高情况,甲、乙两名研究人员分别随机抽取了某城市100名和1000名两组调查样本,若甲、乙抽取的两组样本平均身高分别记为α、β(单位:cm阴阳、严的大小关系为 A. α>β B. α<β C. α=β D.不能确定 【解析】D:随机抽样的结果之间关系无法确定; 4.已知数列{a n}与数列{b n},n=1,2,3…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若对任意的整数n,有a n≤b n,lim n→∞ b n=b,且b<0,则a<0;

B . 若lim n→∞ a n =a,lim n→∞ b n =b,且a N 时,a n ≥b n 则 a >b D . 若对任意的正整数n,有a n ≥b n ,lim n→∞a n =a,lim n→∞ b n =b,且 b>0,则a>0 【解析】B:取a n =1n ,b n =1?1 n ,lim n→∞a n =0,lim n→∞b n =b,0<1,而a 1=1> b 1=0, a 1=b 1=12,因此结论不正确; 5. 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C.(a ??b ??)2+(a ?×b ??)2 =a ?2b ??2 D. (a ?×b ??)×c ?=(a ??c ?)b ??+(b ???c ?)a ? 【解析】B: 由向量积的性质可得(a ?+c ?)×b ??=a ?×b ??+c ?×b ?? A.(-3,3) B.(?13,13] C.[?13,1 3) D. [-3,3] 7. 20世纪初对国际数学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贝利-克莱因运动 B.大众教学 C .新数学运动 D.PISA 项目 【解析】A: 第一次数学课程改革发生在20世纪初,史部"克菜园-贝利运动'.英国数学家贝利提出"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的改革指导思想;德国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教育的意义、内容、教材、方法等,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近代数学和教育学的新进展,不断进行改革。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特训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 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 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 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 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型、放任型和()

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 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 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2015年教师资格证真题 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初级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三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学孟浩然《过故人山庄》,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李商隐《夜雨寄北》 C.白居易《观刈麦》 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答案】A 2、期末考试前,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言文词语“古今异义”下列符合的是() A.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 B.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答案】C 4、写完过时后,老师让学生对古诗词整理,下列全部表达离别情绪的是()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王观的《卜算子》(水是横波) B.陶渊明《归园田居》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C.王维《送元使安西》和李贺《雁门太守行》 D.崔颢《黄鹤楼》和李白《渡荆门送别》 【答案】A 5、教师指导学生练字时,向学生介绍不同字体的特点,下列字体中具有“点画替代”“笔画简省”“笔顺改变”“方圆兼备”等特征的是() A.篆书 B.行书 C.楷书 D.隶书 【答案】B 6、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有这样一道课后练习“创造性思维有那些必需的

要素?只有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具备创造性思维的看法,为什么不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看法。”对编者的意图分析正确的是() A.明确论题 B.梳理行文思路 C.区分观点与材料 D.把握论点及过程 【答案】D 7、作文课上,教师告诉学生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B.说明条理清晰明了 C.借用场景渲染气氛 D.讲究语言精确并恰当 【答案】C 8、教师向学生推荐几本传记作品,下列不合适的是() A.《骆驼祥子》(老舍) B.《童年》(高尔基) C.《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 D.《忏悔录》(卢梭) 【答案】A 9、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文中年龄的称谓的诗句,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垂髫:婴儿一两岁 B.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十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10、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课程评价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A.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B.语文课程评价应以考察学科本身每个知识点落实情况为基准 C.关注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 D. 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线 【答案】B 11、阅读一则有关写作的教学叙事(节选)按要求答题() 为了让学生尽快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学生每日每周写篇500字以上的作文,

2013年6月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3年6月山东济宁市属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A.教育性 B.公平性 C.科学性 D.培养人的活动 参考答案:D (2).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参考答案:D (3).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二是()。 A.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参考答案:B (4).教育史上提出“有教无类”口号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A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参考答案:B (6).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地发展 参考答案:D (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参考答案:B (8).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的知识学习 参考答案:A (9).孟子说“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是在强调教师的()。 A.道德素养 B.专业知识 C.教学技能 D.教育机智 参考答案:C (10).“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 B.社会化 C.职业化 D.主体化 参考答案:B (11).社会期望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角色期望来看这属于()。 A.素质期望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级中学《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大纲

《地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地理科学的特点。 2.掌握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础理论。 3.运用空间思维等地理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知识与运用能力 1.了解初中和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地位、理念、设计思路和主要内容。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常用方法。 3.会初步运用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地理教学的实际问题。 (三)地理教学设计能力 1.了解高中学生地理学习需求和已有学习经验。 2.掌握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3.能够结合具体的课题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地理科学知识与运用 1.理解地理科学的基本概念;熟悉主要的地理过程;掌握组成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况。 2.掌握运用地图和其他地理图像、绘制地理图表等基本技能;熟悉地理实验和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思想和学科特点;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会运用地理科学一般方法解释、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二)教学知识与运用 1.熟悉高中地理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特点;熟悉高中地理课程设

置和设计思路;掌握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培养目标;了解高中地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方法。 2.掌握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熟悉地理教材的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掌握地理教学基本技能的作用和要求;掌握地球仪、地理图册、投影仪、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和作用。 3.熟悉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分析和解决教学目标设计、地理教材使用、地理教学方法优化、地理教学媒体选用、地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目标 (1)了解一般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需求。 (2)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3)完整、规范、具体地表述课时目标。 2.分析教学内容 (1)确立适切的教学重点。 (2)恰当分析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 3.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1)关注优化教学方法。 (2)合理组合教学方法。 (3)恰当选择教学媒体。 4.设计教学过程 (1)设计明确的教师活动。 (2)设计合理的学生活动。 (3)设计恰当的测评题目。 5.形成完整的教案 (1)掌握教案的基本形式。 (2)掌握教案必备的组成要素。

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数学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招聘考试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用0—9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 ()万。 2、在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 是() 3、△+□+□=44 △+△+△+□+□=64 那么□=(),△=()。 4、汽车站的1路车20分钟发一次车,5路车15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8:00同时发车后, 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5、2/7的分子增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增加()。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11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20.问这类数中,最小的数是 ()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 ( )

A、合数 B、质数 C、偶数 D、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A、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3、把5克食盐溶于75克水中,盐占盐水的 A、1/20 B、1/16 C、1/15 D、1/14 4、设三位数2a3加上326,得另一个三位数3b9.若5b9能被9整除,则a+b等于 A、2 B、4 C、6 D、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 根。 A、208 B、221 C、416 D、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 ) A.十进分数 B.分数 C.真分数 D.假分数 8、()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y=xf(x)d 在点(x, y)处的切线斜率与x2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 A. y=x3-2 B. y=2x3-5 C. y=x2-2 D. y=2x2-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