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2、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分类:交通执法管理:具有法律意义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交通治理:不具有法律意义

3、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以人为本(保护弱者)、公平为重(公交优先)、因势利导(科学管理)、环境友好(持续发展)、交通分离(安全有序)、交通连续(方便快捷)、流量均分(时空利用)、总量削减(缓解拥堵)、交通信息(信息为重)、“四E”科学(减少事故)

4、交通引起的问题:土地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

5、交通管理的演变与发展: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提高现代道路效

率为主)、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降低需求量,以适应已有道路设施的容纳程度)、第四阶段:智能交通管理(加以科学技术,提高交通系统利用率与服务水平,保障交通需求)

6、交通管理体制: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所授予的交通管理权限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分工合作。

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所授予的交通管理权限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分工与合作。

健全、合理、高效的交通管理体制,是达到交通管理目的最重要的支撑保证,是达到交通管理目的最重要的支撑保证,是达到交通管理目的最重要的支撑保证,是达到交通管理目的最重要的支撑保证条件之一。

7、交通管理分类: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8、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管理的有限性和影响的扩展性,机非混合交通,对机动车发展准备不足,出行方式、出行结

构和出行分布不断变化,中心与衔接治理相结合,常规治理和利用ITS相结合,多层次化的趋向

9、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现状问题和需求分析、制定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近期改善方案、

拟定实施行动计划

10、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组织机构、编制原则、流程、保证严肃性

11,交通管理的目的:保障安全,疏导交通,保持交通通畅,减少道路拥堵,降低道路上的交通总量,提高交通效率。合理投资。

第四章、交通秩序管理

1、交通秩序:是人们维护交通安全和畅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交通法律法规,采取宣传教育、行政处罚和工程设施的方法,对道路交通中的人、车、路、环境等进行监督管理,以取得最佳的道路交通效能的一项行政管理活动。

2、通行秩序管理

(1)机动车交通秩序管理: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对道路上行驶或暂停的机动车辆进行指挥、引导、限制等活动的总称。意义:保障行车安全畅通,解决了道路交通主要矛盾,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损失。原则:右侧通行原则,分道行驶原则,按信号通行原则,优先通行原则,确保安全原则

(2)非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3)行人交通秩序管理(4)乘车人与候车人交通秩序管理(5)高速公路交通秩序管理3、道路使用管理:是依据法律规定和权力机关授权的道路使用管理机构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现有

道路,以及对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道路的单位、个人、车辆、物品,按规定进行管理、监督的活动。

4、交通活动道路使用管理:包括交通方式通行空间划分、交通空间均衡管理、停车占用道路管理

5、非交通活动道路使用管理:清除任意占用道路,清理道路上有碍交通的设施,道路施工和开挖埋管的管理

6、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指交通参与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扰乱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妨碍道路交通安全

和畅通,侵犯公民交通权益的行为。

7、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特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危害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违法性,道路交通安全

违法行为的应受处罚性。

8、交通事故分类:按涉及的车种和人员分,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按违法行为的主体分,自然人交

通违法、法人交通违法;按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分,故意违法行为、过失违法行为;按事故原因分,主观原因造成的事故、客观原因造成的事故;按交通事故对象分,机动车之间的事故、机动车与行人的事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事故、机动车自身事故、机动车对固定物的事故;按事故后果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9、道路交通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和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的一种交通管理设施。

作用:道路交通标志给道路使用者以确切的道路交通情报,使道路交通达到安全、畅通、低公害和节约能源的目的。

道路交通标线: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作用:管制和引导交通,可以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10、主标志:警告标志:警告车辆、行人注意危险地点的标志。禁令标志: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指示标志:指示车辆、行人行进的标志。指路标志: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旅游区标志:提供

旅游景点方向、距离的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通告道路施工区通行的标志。

辅助标志: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

11、交通标志设计原则:在极短时间内易于辨识和记忆。决定视认性的要素:形状、颜色、图符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根据客观需要设置,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设在易见位置,昼夜性作用标志的照明或反光性。

12、道路交通标志的构造:标志板、支架。支架的支持方式:柱式(单柱式、双柱式)、悬臂式、门式、附着式

13、道路交通标线分类:按设置方式分(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其它标线),按功能分(指示标线、禁止标线、警告标

线),按形态分(线条、字符标记、路边线轮廓标、突起路标)

14、道路平面交叉口标线的设置原则:1要积极开辟左转弯车道;2交叉口的导向车道线的长度应根据交叉口的几何线

形确定,其最短长度为30m;3平面交叉口的进口车道内,应有导向箭头标明各车道的行驶方向。

15、道路交通标线的设计原则:

颜色:传统的道路交通标线采用白色,近年使用了黄色标线,解决了标线的单调色彩。

宽度:纵向标线宽度一般为10-15cm,最小和最大值分别为7.5cm和20cm,标线宽度应与道路宽度成正比。

虚线间隔长度的确定:郊外公路上线段与间隔的闪现率不大于4次/s,闪现率2.5-3.0次/s效果最好。

16、其它交通秩序管理设施:隔离设施[护栏、隔离墩、绿化隔离带、水泥体],道路照明[路面亮度、亮度均匀度、光

源与灯具、照明方式],其他附属设施[视线诱导标、道路反光镜、反光道钉和反光几何体、减速垄和阻车器、交通岛] 17高速公路交通秩序管理:禁行,限速,车辆装载规定,运行规定,驾驶操作的基本规则,非正常交通条件下的管理18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违法行为所侵犯的客体必须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所保护的交通秩序、交通安全和畅通以及公民的交通权益。违法行为必须有客观存在的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违法行为的主体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成立的法人。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

1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的意义:教育违法行为人,震慑后继者。预防和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市容环境卫生和人民身心健康。

20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根据客观需要设置。¨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设在易见位置。昼夜性作用标志的照明或反光性。

第五章、交通运行管理

1、行车管理的目的:提高和改善交通设施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交通系统潜能;缓解交通拥挤;提升交通安全

2、车速管理:指运用交通管制手段,强制性要求机动车按照规定的速度范围在道路上运行,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依据:1最小视距要求;2弯道转弯半径;3驾驶人视野

3、限速措施:1)车速限制:85%位地点车速决定的,2)特殊情况下的车速限制:在道路条件与交通条件的影响下,

对行驶车速应有一定的限制,3)限速方法:法规控制、心理控制、工程措施

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安全距离+制动距离。

4、车道管理:在不改变车道物理性质的条件下,根据交通流状况对车道功能进行改变以适应道路交通需求的管理方式

5、单向交通: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单向交通的种类:(1)固定式:对道路上的车辆在全部时间内都实行单向交通。(2)定时式:对道路上的车辆在部分时间内实行单向交通。(3)可逆性: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在一部分时间内按一个方向行驶,而另一部分时间内按相反的方向行驶的交通。(4)车种性:是指仅对某一类型的车辆实行单向交通。

单向交通的优点:1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2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降低交通事故4提高行车速度5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6有利于干线协调控制。缺点:1增加绕行距离2给公交乘客带来不便3容易迷路

单向交通的实施条件:1、具有相同起、终点的两条平行道路,间距在350~400m之间。2、具有明显潮汐交通特性的街道。3、复杂的多路交叉口,但某些方向的交通可另有出路的,才可将相应的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6、变向交通: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分类:方向性变向交通、非方向性。

优点: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从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缺点:增加了交通管制的工作量和相应的设施,且要求驾驶人注意力几种。

方向性变向交通的实施条件:?道路上机动车道数应为双向3车道以上?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大于2/3?能够满足相应的交通需求。非方向性变向交通的实施条件:?自行车借用机动车道仅适用于一块板、二块板道路,且应满足交通需求?机动车借用非机动车道后,剩余车道应能满足自行车通行安全?行人借用自行车道适用于中心商业区。

组织单向交通可使信号控制在下述三个方面收到实效:

a.在保持主流方向绿灯信号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红灯和黄灯信号时间,从而缩短信号周期。

b.由于减少黄灯信号的损失时间而提高交叉口的有效通车时间

c.因与交通主流方向同时解决左转和右转交通而提高绿灯信号的利用率。

7、专用车道:公共车辆专用车道自行车专用车道。类型:?大型活动专用车道?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自行车

8、禁行管理:时段禁行、错日禁行、施工禁行、车种禁行、转弯禁行、重量(高度、超速等)禁行

9、步行管理:基本观念:以人为本。基本目标:保障行人的安全。主要内容:人行横道,人行信号灯,人行过街的附

属设施,人行过街设施的选用依据

10、人行横道的作用及其标线的含义:防止行人乱穿道路而在车行道上标线指定为行人过街的地方。

标线方式:条纹式、平行式。规定:在人行横道上,行人有先行权。

人行横道问题:①缺乏必要的标志、标线;②磨损严重,夜晚缺乏灯光时难以辨识;③人行横道上行人的过街路权缺乏保护。街角空间问题①市政设施、绿化、报亭占道严重;②转角长度过短,(垂向横道线相交)。

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的地方:弯道、纵坡变化路段等视距不足的地方;在信号交叉口附近,只能设置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瓶颈路段;车辆进出口附近。

11、停车管理:静态交通管理,即在行驶车辆与静止车辆间最有效的分配道路交通设施的空间。

12、路边存车管理:在道路沿侧在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实施条件:凡存车会影响交通

安全与通畅的地点,均应禁止路边存车。适应范围:①住宅区、事务办公中心、商业区;②市中心区,路上既要通行大量车辆,又有众多存车需求,但必须对存车时间加以严格限制,提高这些存车地点的存车周转率。原则:该地区的道路条件及行车与存车需求的相对重要性。

路边存车的摆放方式:①垂直式存放;②平行式存放;③斜角式存放

13、路外存车管理:道路用地范围之外的停车场或停车库内的存车。规定:新建、改建大型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须设

置相应规模的停车场(库)。停车布置应考虑的因素:①出入口必须远离道路交叉口;②出入口不应面向交通性干道,最好设在支或次要道路上;③出入口最好分开;④进出车辆最好“右进右出”。诱导系统:采集处理传递发布14、平面交叉口的分类:按渠化交通程度(简单交叉、拓宽路口式交叉、渠化交叉),按交通管制方式(全无控制交叉

口,让路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

15、交叉口实施管理的主要原则:减少冲突点,控制相对速度,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分离冲突点和减少冲突区、

选择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16、全无控制交叉口: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较小,不采取

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特点:通常无明显停车线、应保证良好的视距、靠驾驶员直接视觉判断让路或通行。17、视距三角形: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的,它是最靠道路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间的直行车道

的轴线,以停车视距为边长所构成的三角形

18、无控制交叉口冲突与通行规则:冲突:当一辆车到达停车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车

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通行规则:支、干路不分时总原则:先到先行;有主次之分时支路让干路车先行。

19、优先控制交叉口:停车标志控制、让路标志控制、单向停车控制、多向停车控制

20、信号控制交叉口:交通信号管制的内容:

①确定相位:一组交通流的通行权。②确定信号控制参数(周期:显示信号程序一周所需的时间)

21、环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一个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的一种重要型式。

交通特点:进入交叉口的不同交通流,只允许按照逆时针方向,绕中心岛作单向行驶;交通运行以较低的速度合流并连续地进行交织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分流驶出。分类:普通环形交叉口、小型环形交叉口、微型环形交叉口适用条件:1各交汇道路进入路口的左转弯交通量所占比例较大;2四条与四条以上道路相交的路口;3各条路进入环交路口的交通量大体相等的地点;4在相邻路口比较接近而交通量又较大时,同时采用信号灯控制排队车辆一次绿灯不能通过的交叉口;5车种单纯的郊区干道交叉口;6城市的边缘联结公路与城市道路分散入城的车流处。

优点: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车辆可以连续行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美化城市。缺点:占地面积大,车辆绕行距离长,增加行人步行距离,增加修建和运营费用,通行能力受到交织段的限制22、交通系统管理:对路网上运行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目的:均衡路网负荷,提高道路利用率。手段:诱导、控制、

交通组织、停车管理、收费管理、停车换乘。

23、交通需求管理:调节或适当抑制交通出行需求。目的:适当减少路网交通需求,以缓解交通拥堵。手段:变更出

行时间(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变更出行方式(合乘车、公交车)抑制总需求(车牌拍卖、单双号限行)24、交通组织优化:目的:实现交通管理策略,均衡道路交通负荷,有效提高路网、路段、交叉口通行能力。

内容:慢性交通系统设计,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路段交通改善设计,区域交通流运行组织与优化快速道路交通管理25、快速道路交通管理:通过监视车辆来控制交通流,并为驾驶员提供帮助,从而改进运行状态。

快速道路:利用分离的车行道往返行驶交通的道路。车行道用中央分隔带分开,与其他任何铁路、公路不允许平面交叉,禁止从路侧的任何地方直接进入公路,禁止汽车以外的任何交通工具出入。

特征:具有高标准线形、设有中央分隔带、全封闭、出入口部分或全部受控制、行驶车速受限制、相交道路全为立交的道路。主要交通问题:1、交通拥挤2、交通事故3、交通延误4、交通噪声

管理内容:车辆行驶管理:限速管理、交通监控。拥挤管理:常发性交通拥挤管理:可变速度控制、主线控制、匝道控制、通道控制。偶发性交通拥挤管理:事件检测、EMS、匝道关闭、主线限流

偶发性交通拥挤管理:事件监视与检测,事件确认,事件响应,提供信息,交通管理与控制,事件清除、恢复交通。

第六章、优先通行的管理

1、城市公共交通的优点:

(1)从资源消费成本与价格、道路空间利用率来分析,公共交通是道路和资源利用率最高的交通方式。

(2)公共交通具有客运量大、相对投资小、占有资源少、效率高,污染相对较少,人均占有道路少等优点。

(3)公共交通体现了社会公平性。公共交通代表了城市中大多数人的利益。

2、公共交通相对于个体交通的不足:

(1)个体交通实现门到门,而公共交通是线性交通工具;(2)个体交通不换乘,使用时间受个人控制,公共交通与此相反;(3)公共交通发展受到国家财力的限制,个体交通投资多元化,不受国家财力的限制

3、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1)城市公交客运系统结构单一,不完善。(2)公交线网密度低,线路布置不合理。

(3)行驶环境差。(4)换乘困难。(5)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

地位和作用: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体,是保证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转的动脉,是提高城市综合功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对城市各产业的发展,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城乡间的紧密联系等起着重要的纽带和促进作用。

4、公共交通的发展政策:1确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原则,公共交通应在运量和运程两个方面同时占绝对优势;2立足

于扩大运能,建立各种运输方式、交通工具之间全方位衔接,立体化展开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3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改善公共交通环境,积极发展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技术,使公共交通比个体交通在竞争上更具优势。

5、公交优先技术措施

(1)公交车专用车道:公共车辆专用线分为顺向式和对向式两种。顺向式是专为公交车开辟车道,公交车与其它车辆运行方向一致。对向式是允许公共汽车的运行方向与其它车辆的运行方向相反。

(2)公交车专用街:特点:只让公交车和行人通行。设置条件:市中心商业区只有两个车道的窄街道,如其附近有平行的街,街道不长

(3)公交车专用道路:特点:专门供公交车行驶的道路站距长、速度快。要求:比其它道路更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和严格的交通管理措施

(4)公交车、自行车专用道路:公交车、自行车专用道路是指专门供公交车和自行车行驶的道路。

(5)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是指在交叉口的进口道中设置一条或若干条专门供公交车行驶的车道,这可以提高公交车在交叉口的通过率,减小延误。

(6)交通信号的公交车优先控制:交通信号的优先控制可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降低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优先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绿灯延长、红灯缩短、插入公交专用相位

环形交叉口优缺点:优点?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车辆可以连续行驶,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减少了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时间,美化城市。缺点:占地面积大,车辆绕行距离长增加行人步行距离增加修建和运营费用所有出入常规环形交叉口的车辆均需通过交织段上的唯一交织点,因此,通行能力受到交织段的限制,同时,不能通过增加进口道的条数或环道的宽度来提高通行能力。

交通系统管理TSM:对路网上运行的交通流进行管理?目的:均衡路网负荷,提高道路利用率

?手段:–诱导–控制交通组织–停车管理–收费管理–停车换乘。

TDM:调节或适当抑制交通出行需求?目的:适当减少路网交通需求,以缓解交通拥堵

?手段:–变更出行时间: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变更出行方式:合乘车、公交车

–抑制总需求:?拥有管理:车牌拍卖、车牌摇号、?使用管理:单双号限行、车种禁行

第十章、信号控制概论

1、交通控制分类。按控制方式划分:

定时控制:指交叉口信号机执行固定信号配时方案对车流进行控制的方式

感应控制:基本方式是单个交叉口的感应控制|||半/全感应控制:只在交叉口部分/全部进口道设置检测器的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把交通系统作为一个不确定性系统,能够连续测量其状态,如车流量、停车次数、延误时间、排队长度等,逐渐了解和掌握对象,把它们与希望的动态特性进行比较,并利用差值以改变系统的可调参数或产生一个控

制,从而保证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均可使控制效果达到最优或次最优。

按控制范围划分:

单点信号控制:对单一交叉口或一条干线上或一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高速公路匝道口独立进行信号控制干线信号控制:指一条城市交通干线上的多个相邻交叉口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信号控制协调控制。

区域信号控制:指将一个区域内的多个信号交叉口视为一个整体,进行信号协调控制。

2、信号灯种类:红绿黄三色信号灯、箭头信号灯、闪烁灯

信号灯含义:非闪灯(红、黄、绿),闪灯(闪红灯、闪黄灯),箭头灯(红、黄、绿)

3、信号灯的次序安排:1、竖式(1)普通信号灯的次序,自上而下为红、黄、绿灯。(2)箭头灯,安排次序如下:单

排式:自上而下,一般为红、绿、直行箭头、左转箭头、右转箭头灯,中间可省掉不必要的箭头灯。双排式:一般在普通信号灯的靠近路边缘的一侧加装左转弯灯头,或左转和右转箭头灯,或左、直、右三个箭头灯。

2、横式(1)普通信号灯的次序,自靠近路中心线向路边缘为红、黄、绿灯。(2)箭头灯,安排次序如下:单排式:

自靠近路中心线向路边缘,一般为红、黄、左箭头、直箭头、右箭头灯;或红、黄、左箭头、绿灯;或红、黄、绿、右箭头灯。双排式:自靠近路中心线向路边缘,为左箭头、直箭头、右箭头灯,中间可省掉不必要的箭头灯。

4、定时信号控制方法:TRL法、ARRB法、HCM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

5、绿信比定义: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设计流量:高峰小时中最大15分钟流率扩算得到的小时流量。设计流率:按设计流量换算的一定时间内的车辆数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时间内,进口道上一系列连续车队能够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车辆数。

饱和度:交叉口进口道车流量与可从该进口通过的最大车流量的比值。

6、饱和流量影响因素:车道宽度;车道位置;车辆组成;转弯车所占比例;转弯车行驶路径半径;进口道坡道

7、交叉口交通效益评价指标:通行能力及饱和度–行程时间–车辆延误–停车次数–停车率–油耗

8、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估: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交叉口饱和度分析,交叉口延误分析,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

9、感应信号控制:使用感应式信号机,通过设置在交叉口处的车辆检测器,获取车辆信息,给出交通信号变换指令来控制交通流。分类:按检测方式(检测各车辆的到达,检测路口存在的车队),按实施方式(半感应控制、全感应控制)周期时长定义:(1)信号灯变化一个循环所经历的时间长度。(2)某一方向上从第一次开放绿灯到第二次开放绿灯的时间。相位定义:相位是信号给某一个交通流的通行权;或信号轮流给某些方向的车辆或行人的通行权的一种次序。

10、定时控制与感应控制的比较:

感应信号控制:没有固定的配时方案,能适应交通流的随机变化。适用于流量较小且交通流不稳定,随机波动大的情况。不适用于交通量大,且拥有大量行人交通的地段。缺点:增加了投资,运行程序复杂,设备运行维护量大。

定时控制:根据交叉口历史交通流统计数据确定的,执行固定的配时方案。适用于交叉口交通状况比较稳定,随机波动小的情况。容易实现多个交叉口协调控制。缺点:配时方案老化;控制对策灵活性较差;无实时交通信息反馈11、全感应控制的特点:所控制交叉口的所有入口道都设置车辆检测器;每一个信号相都设置初始绿灯时间;其绿灯

信号不能自动地返回到预定相位;各个信号相的配时参数不相同。

12、感应信号控制参数:初始绿灯时间(秒),单位绿灯延长时间(秒),最大绿灯时间(秒),最短绿灯时间(秒)

13、环形交叉口控制方法:交通流环内、出入环;两组信号灯入口灯、环道灯;停车线与信号灯对应;信号配时定时定时控制根据交叉口历史交通流统计数据确定的,执行固定的配时方案。适用于交叉口交通状况比较稳定,随机波动小的情况。容易实现多个交叉口的协调控制,国内外应用广泛。感应信号控制没有固定的配时方案,能适应交通流的随机变化。适用于流量较小且交通流不稳定,随机波动大的情况。不适用于交通量大,且拥有大量行人交通的地段。环形交叉口优点–无需控制设备–降低入城车速

?缺点–通行能力有限,且难以通过增设车道提升–占地大

第十二章、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

1、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简称线控制)系统理念:把一条干道上一批相邻的交通信号连接起来,加以协调控制

定义:通过调节主干道路上信号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使干道上按规定车速行驶的车辆获得尽可能不停车的通行权系统优点:满足干道交通大负荷通行的需求,降低停车排队时间,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干道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基本原理:1、路口信号协调方法:共同周期、统一时钟、相位差确定下游交叉口协调相位绿信号启亮时刻。

2、路口间信号协调功能对交通流的要求:对车流行驶速度有要求、路段上减少纵向和横向干扰。

2、定时式联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周期时长、绿信比、相位差。协调方式:单向交通街道;双向交通街道

双向交通街道:同步式协调控制、交互式协调控制、续进式协调控制

适用性:单向交通街道:适用于单行线或双向交通量相差很大的道路。双向交通街道:各交叉口间距相等,信号间车辆行驶时间是系统周期时长一半的倍数。连续协调式依据车速和交叉口间距确定时差。简单续进系统(同周期同

配时方案)和多方案续进系统。

3、定时式线控制系统的配时设计方法:1时间—距离图;2配时所需的数据;3计算备用配时方案;4选定周期时长;

5确定信号相位差(图解法;数解法);6验证方案实施效果。

4、感应式线控系统:设置条件:交通流。分类:半感应线控系统;全感应线控系统;关键交叉口线控系统

5、选用线控系统的依据:1、车流的到达特性(脉冲到达-效果良好;均匀到达-效果不好。1交叉口间距远,车队

由集中变离散;2相交车流从路段或街道转换入干线)2、信号交叉口间距:交叉口间距一般在100~1000米,距离越远效果越差,一般不超过600米。3、街道运行条件:单向交通有利于线控设计4、信号的分相:信号配时方案与信号相位有关;信号相位越多,对带宽影响越大;简单的两相位交叉口有利与线控系统。5、交通随时间的波动:高峰时段交通量大,易于形线控效果较好;非高峰时段相对较差。

6、影响绿波方案的几个主要因素:1、平均车速;2、车流离散性;3、公共汽车的优先问题;4、转弯车流影响;5、

交通流波动影响;6、信号阶段次序影响

第十三章、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区域控制分类:1、控制策略(定时脱机控制、适时联机控制);

2、控制方式(方案选择式、方案生成式);

3、控

制结构(集中式控制、分层式控制)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把城区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部分控制系统,是单点

信号干线信号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优点:1整体监控,控制。2可以因地制宜的选用合适的控制方法。3课有效经济的使用控制设备。

区域控制基本假设:基本假设

?1、路网上所有主要交叉口均有信号控制;

?2、模拟路网内,所有信号交叉口均采用一个共用信号周期长度(或一半),每个信号阶段划分情况及最短时间已知; ?3、每一股车流,不论是直行还是转弯,其流率均为已知,且假定为常量。

2、定时脱机系统:TRANSYT (优选配时方案主要环节:交通网络结构图式、周期流量变化图式、车流在连线上运行

状况的模拟、车流延误时间的计算、停车次数计算)。自适应联机系统:SCATS (优选配时方案主要环节:子系统的划分与合并、配时参数优选算法、信号周期时长选择,绿信比方案选择、绿时差方案选择);SCOOT (优选配时方案主要环节:检测、子区、模型、优化)

第十四章、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系统

1、快速道路特征:具有高标准线形、有中央分隔带、全封闭、出入口部分或全部受控制、行驶车速受限制、相交道路

全为立交、机动车专用道。快速道路交通控制主要内容:主线控制、入口控制、出口控制、优先控制、通道控制

2、快速道路主线控制:对快速道路主线的交通流量调节、警告和诱导。

作用:(1)取得最佳均匀车速,使瓶颈路段的通行能力达到最大;(2)一旦因车速或车流密度发生变化而产生冲击波时,可防止汽车尾端冲撞;(3)当出现事故或因维修而使干道通行能力受到限制时,可提高高速干道的使用效率。 主要控制方法:(1)可变车速控制(2)封闭车道控制(3)可逆车道控制

3、入口匝道控制条件:入口道附近有其它通道供车辆选择行驶;入口匝道有足够停车空间为等待车辆利用;高速公路下游出口处有可利用通行能力存在;车流起讫点适当。

封闭入口匝道控制条件:(1)互通式立交非常接近,交织问题十分严重的地方;(2)有较多车辆要在匝道上排队,但没有足够长度容纳排队车辆的匝道;(3)附近有良好的道路可供绕道行驶。

封闭入口匝道控制特点:控制方式缺乏灵活性,缺点多于优点。在高峰交通量条件下的一些时间内,封闭入口匝道

4、入口匝道控制法:封闭匝道法、匝道定时限流控制法、匝道感应交汇控制法、匝道系统控制

5、出口匝道控制法:调节驶离快速道路的车辆数,封闭出口匝道。

6、快速道路交通异常事件的检测方法:电子监测、闭路电视、航空监视、呼援装置和紧急电话、驾驶人救护合作系统、民用频道无线电话

7、快速道路通道的监控方法:监视快速道路交通,快速道路交通控制,沿街道路的控制和监控,干线街道的控制和监控,进入快速道路驾驶人情报系统,离开快速道路驾驶人情报系统 L=m vc 3003600*2

=而该路段间隔为500M 故不能实现理想双向绿波。 km s s v

s c 5.01003600*2'===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理论分析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容涉及交通立法、法律性或行政性的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性的管理措施以及信号控制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就是实际工作中所谓“交通综合治理”中的各种治理措施。 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从宏观上来说,在交通管理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交通控制的容的,所谓交通控制实际上是交通管理的某一表现方式。因此,在现代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 1)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订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譬如单向交通、公共交通专用道等,都是一些技术措施,并不列入交通法规,不具有法律意义,但在实施时,必须由交通管理部门在这些路上设立具有法律意义的交通标志或标示,才能强制实施,这类技术措施,可称之为交通治理,以有别于交通管理,但目前一般都统称为“交通管理”。 其实,区分“交通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对不同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是有意义的。譬如,“交通需求管理”,若因这译名中含有“交通管理”四字而也把它统归到“交通管理”中来,那“交通需求管理”的绝大部分容、措施和方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难以承担和执行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重点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是一种静态管理。 2.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它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3.交通管控的目的: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更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4.交通管控的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通行权:在平面分离上,车辆、行人按规定在各自的道路上有通行的权利;在时间分离上,车辆、行人按交通信号、标志或交通警察指挥指定在其通行的时间内有通行的权利。 6.先行权:各种车辆或行人在指定平面和时间内共同有通行权的前提下,对车辆、行人在通行先后次序上确定优先通行的权利。 7.问: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答:交通管理能整合现有的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道路的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的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而保证道路畅通。 8.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 9.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交通系统管理 10.TDM: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交通需求管理 11.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1.交通治理五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可持续交通发展阶段 2.交通管理分类: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3.交通管理规划内容:城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制订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定,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4.交通规划编制原则: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相一致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应遵循远期讲战略、中期粗、近期细与标本兼治的原则。可实施性和滚动原则。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技术标准规范所赋予和规定的交通管理职权和事权,是国家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施行交通管理权力的主要依据。 2.全局性管制:在全国或某地区范围内,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的那些措施。 3.局部性管理: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才有效的一些措施。 4.交通法规的层次: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法规。(全国性法规应具有全局意义,是一种必须在全国统一执行的一些规定。全国性法规是制订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是当地具有全局性含义的管理措施。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及交通特点,在全国性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制订当地必须统一执行的一些补充规定。地方性法规是对全国性法规作的一些不矛盾的补充。)局部性管理措施。(可认为是交通法规的补充和外延。) 5.交通法规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1.交通行政管理的内容:交通行政管理是最高层次的交通管理,它的内容涉及交通管理的职能、体制、手段等多个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在围观层面上…… 2.车辆驾驶人的管理主要包括:驾驶证管理、驾驶人教育管理、驾驶人驾车管理等。 3.对驾驶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4.车辆管理的基本目的是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行驶性能,保证交通安全。

《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大纲

《交通管理与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交通管理与控制 英文名称: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trol 学时与学分:48 /3 先行课:道路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课程学科类别:工学交通运输类 对象:交通工程专业 教材:《交通管理与控制》,吴兵等,人民交通出版社 参考书目:杨佩昆,《交通管理与控制》,人民交通出版社; 段里仁,交通工程学,北京出版社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设计及答辩评分+考勤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课,学时数为48学时,其中课程教学40学时,实验8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是探讨对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如何科学地采取交通管理与控制技术的各种交通治理措施来提高其交通效益与交通安全。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介绍交通管理的内容、设施、交通控制的原理、技术及设备,使学生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法,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信号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课程的主要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原则和方法;交通管理概论;交通管理法规;交通行政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优先通行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概论;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快速道路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概论。

基本要求: (1)掌握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2)了解交通管理与控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基本内容,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熟悉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管理方法,单点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信号设计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调研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 重点部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运行管理;优先通行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特殊事件交通管理;交通信号控制概论;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 难点部分:单个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 四、实验安排 本课程安排实验教学8学时,每次实验2学时。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教学目的 就是要服务于我国交通事业发展需要,以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交通为主,突出西部区域交通特色,加强国际化进程,与世界交通技术发展同步。 六、教学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交通运行管理、交叉口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规划、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影响分析等交通管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和掌握交通控制思想、车流运动机理、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交通感应信号控制、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速公路交通控制等交通控制理论与方法;学习运用专业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交通管理与控制领域的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其调研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并通过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上课讲义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

名词解释 1.局部性管理指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2.变向交通、潮汐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较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4.冲突指当一辆车到达停止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到达停止线的车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 5.临界车道: 6.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表示。 7.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8.相位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相对时差等于两个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通行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10.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者是服务质量。 11.有效红灯时间显示红灯时间加上黄灯末期时间

12.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13.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影响出行者的行为,而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出行对空间和时间需求的目的。 14.禁行管理为了调节道路上的交通流,或将一部分交通流量均分到其他负荷较低的道路上去,或满足某些特殊的通行要求,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实行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某种限制通行的管理。 15.集中匝道控制: 16.会车视距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 17.相位每一种控制状态(一种通行权),即对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简答 1.试分析可逆式单向交通与变向交通的区别与联系?(p61 62) 区别:可逆式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在一部分时间内按一个方向行驶,而在另一部分时间内按相反方向行驶的交通。变向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 联系:均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单向交通可用于解决潮汐交通。 2.对于一两单向道路(只有一条车道)相交的交叉口和两条双向两车道道路相交的交叉口,画图分析这两种交叉口的复杂程度。(p63) 3. 为确保行人安全,在哪些地方不宜设置人行横道?路外停车场对道路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出入口,为降低对道路的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哪几点?P69

交通管理与控制期末复习.doc

交通管理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2.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3.交通管理分为全局性管理与局部性管理两大类 4.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分道行驶、最高车速和驾驶规则 5.行车管理分为:车速管理、车道管理、禁行管理 6.限速依据:停车视距、道路设计、视野 7.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式单向交通、定时式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 8.单向交通的实施条件 ⑴具有相同起终点的两条平行道路,它们之间的距离在350^400m以内。 ⑵具有明显潮汐交通特性的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的可实行可逆性单向车道。⑶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的交通可另有出路的,才可将相应的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9.变向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 10.人行横道标线方式分类:条纹式(或称斑马纹式)人行横道线和平行式人行横道线 11?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的地方 ⑴弯道、纵坡变化路段等视距不足的地方。 ⑵在信号交叉口附近(英国规定135m范围内)不宜设置斑马线式人行横道,只能设置出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 ⑶瓶颈路段,不设人行横道。 ⑷车辆进出口的附近,不设人行横道。 12.停车诱导系统(PGIS),又称为停车引导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和交通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13.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管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几种类型。 14.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是在次路上设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指令次路车辆必须停车或减速让主路车辆优先通行的一种交叉口管制方式。 15 ?交叉口交通管理的原则 ⑴减少冲突点⑵控制相对速度⑶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⑷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⑸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题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题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管理”的一个统称。 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除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的传统目的外,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章:个时代陆续产生了种种治理交通的新理念与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TSM) 交通需求管理(TDM)智能化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管理的性质与内涵的不同,交通管理可分为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交通管理规划内容: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订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第二章: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局部性管理措施 交通法规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第三章:对驾驶人日常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车辆的检验类别: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特殊检验 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根据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发现与处理的场所不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分为现场处理与非现场处理 根据处罚的轻重程度及处罚的方法步骤不同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 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 主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形状颜色图符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根据客观需要设置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设在易见位置昼夜性作用标志的照明或反光性 道路交通标线的类别:(1)按设置方式分:a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 b 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成角度设置的标线 c 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

交通管理与控制 (第四版)全书知识点重点部分总结

《交通管理与控制 (第四版)》全书重点部分标记绪论 1.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能够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的道路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性能力,保证道路畅通。 2.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什么? 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3.本课程讨论的交通管理是指哪两个层面?侧重的是哪一层面? 本课程中所讨论的交通管理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定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在本书中对两者都分别作了必要的探讨,但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后者。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论 (必看)1.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 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 3.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 第二章交通管理法规 1.交通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技术标准规范所赋予和规定的交通管理职权和事权,是交通管理的主要依据。交通法律或法令由国家制定并颁布执行;交通规则、条例属于政令,由主管机关根据国家的交通法规、法令制定并颁布执行。主要分为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2.在交通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 交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道路交通的使用者是人,是一切交通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对人的合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交通管理效果。 3.在执行交通法规时要注意如何分层次?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试题复习

交通管理与控制试题复习 1、在城市路网的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若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各入口渠化 为两车道,各方向车辆到达率为:北方向700辆/小时, 南方向850辆/小时,东方向800辆/小时,西方向1250辆/小时,l =6.2s, A=3s,AR=0,每车道饱和流量S=1950辆/小时。试计算该路口信号控制的有关配时参数,并作出信号配时图。(15分) 简答题 1. 简要分析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答: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有: 1) 减少冲突点――单行线、禁止左转弯、在交通拥挤的交叉口排除左右转弯等方法; 2) 控制相对速度――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交叉口的速度; 3) 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4) 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5) 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2. 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 答: 单向交通在路段上减少了与对向行车的可能冲突,在交叉口上大量减少了冲突点。故单向交通在改善交通方面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 1) 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 2) 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3) 降低交通事故; 4) 提高行车速度; 5) 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 3. 简要说明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和意义。 4.答: 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是:优先发展道路利用率高, 污染低的交通出行方式, 并实施优先通行策略,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例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的意义是:确立各种交通方式在交通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合理选择交通出行方式,优化城市的交通方式组成与结构。 4. 比较说明区域集中式控制结构和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答: 集中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将网络内所以信号联结起来,用一台中、小型计算机或多台微机联网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特点:全部控制设备只位于一个中心,操作方便,且维护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但通信系统庞大,数据存储和计算量巨大,控制实时性较差,范围受限。 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把整个控制系统分成上层与下层控制,上层接受从全系统战略目标出发修改下层的决策,执行战略控制任务;下层根据修改后的决案作必要调整,执行交叉口合理配时的战术控制任务。特点:可以避免集中结构的缺点,且可有降级控制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需增加设备,投资提高。 6.请作图说明一个双向交通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答: 双向交通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图如下: \ 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

名词解释 1.交通需求管理(TDM):交通需求管理是引导人们采取科学的交通行为,理智地使用道路交通设施的有限资源。简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主要管理的是:人们理性地使用汽车,而不是人们是否拥有汽车。 2.视距三角形: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车辆的视距线,应画在最靠近行人道的车道上;而对于从右侧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则应取最靠近路中线的车道。在视距三角形内不得有高于1.2米妨碍视线的物体。 3.绝对时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终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终点的时间之差。 4.绿信比: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 Ge/C表示。 5.通过带:在时-距图上,各个信号交叉口绿灯时间始端连线与终端连线中最窄的一组平行斜线所标定的时间范围称为通过带。 6.交通系统管理(TSM):交通系统管理是把汽车、公共交通、出租汽车、行人和自行车等看成为一个整体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的目标是通过运营、管理和服务政策来协调这些个别的组成部分,使这个系统在整体上取得最大交通效益。 7.路边存车: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路边存车管理的目的是使道路在“行车”及“存车”两方面能够得到最佳的使用。 8.相对时差: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者终点之间的时间之差。相对时差等于两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区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把区域内的全部交通信号的监控,作为一个指挥控制中心管理下的一套整体的控制系统,是单点信号、干线信号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的综合控制系统。 10. 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11.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娇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12.交通信号:在道路上用来传送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流通行或停止的光、声、手势等。道路交通常用的信号有手势信号和灯光信号。 13.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车线的最大流量,单位是Pcu/绿灯小时。 判断题 1.路宽小于10m时,一般认为道路两侧1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为机动车道。(错) 2.最高行驶车速的限制是指对各种机动车辆在有限速标志路段上行驶时的最高形式车速的规定。(错) 3. 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对) 4.变向交通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错) 5.路边存车是指在道路沿侧石车行道上的机动车停存,或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对) 6.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觉性要素有形状、颜色和文字。(错) 7.警告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边、黑图案。(错) 8.在正常的周期时长范围内,周期时长越长,通行能力越大,但车辆延误及油耗等也随之增长。(对)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得原则与方法: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管理得演变与发展: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事故黑点:某一时期内,发生事故数量或特征比其她地方明显突出得位置。 道路交通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与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得一种交通管理措施。标志板+支架标志板得支托部分,柱式、悬壁式、门式、附着式) 单向交通单行线):道路上得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得交通。 优点: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提高路段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得协调联动控制;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 缺点:增加车辆绕道行驶得距离,增加附近路段上得交通量;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容易导致迷路,特别就是对不熟悉情况得外地驾驶员;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得道路公用设施。 实施条件:具有相同起终点得两条平行道路,她们之间得距离在350~400以内;具有明显潮汐特性得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得可实行可逆性单向车道;复杂得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得交通可另有出路得,才可将相应得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变相交通:不同得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得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得交通。 优点: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得利用率,提高了道路得通行能力;对解决交通流方向与各种类型得交通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性得矛盾都有较好得效果。

缺点:增加了交通管制得工作量与相应得设施,且要求驾驶人有较好得素质,注意力集中,特别就是在过渡地段。 不宜设置人行道得地方:弯道、纵坡路段等视距不足得地方;信号交叉口附近;瓶颈路段;车辆进出口得附近。 停车诱导系统: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讯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得位置、使用状况、诱导路线、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状况得服务系统。 功能:提高停车者得使用方便性;促进交通顺畅、确保交通安全;提高停车场得使用效率;增加商业区域得经济活力。 组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 交叉口交通管制得原则:减少冲突点;控制相对速度;重交通车流与公共交通优先;分离冲突点与减少冲突区;选区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交通组织优化:在有限得道路空间上,科学地分配通行时间、空间,合理地限制车种、流向得交通管理方案。 原则:分离冲突点、改变冲突性质; 时间分离法:在信号周期内拿出专有相位放行非机动车; 空间分离法:只设置机动车信号灯,让非机动车按照机动车相位走; 时空分离法:在路口中间划定一块面积卫非机动车禁驶区,左转非机动车在区外二次停车等待,让直行机动车先行通过,通过拉长左转非机动车得通过距离,避免左转弯非机动车对直行机动车得冲突。 常规公共交通优先通用管理:公交车专用车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道路;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公交车自行车专用道路;交通信号得公交车优先控制;公交车优先转弯;车站设置与换乘衔接优化;公交车辆运营智能管理。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

浅谈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关系理论分析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其内容涉及交通立法、法律性或行 政性的管理措施、工程技术性的管理措施以及信号控制技术等各个方面,也就是实际工作中所谓“交通综合治理”中的各种治理措施。 1.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或采 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从宏观上来说,在交通管理中实际上是包含了交通控制的内容的,所谓交通控制实际上是交通管理的某一表现方式。因此,在现代交通管理中,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交通管理与控制措施,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分为两类: 1)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订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譬如单向交通、公共交通专用道等,都是一些技术措施,并不列入交通法规,不具有法律意义,但在实施时,必须由交通管理部门在这些路上设立具有法律意义的交通标志或标示,才能强制实施,这类技术措施,可称之为交通治理,以有别于交通管理,但目前一般都统称为“交通管理”。 其实,区分“交通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对不同管理部门明确职责是有意义的。譬如,“交通需求管理”,若因这译名中含有“交通管理”四字而也把它统归到“交通管理”中来,那“交的绝大部分内容、措施和方法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难以承担和执行的。”通需求管理.2.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随车辆与道路交通而生。随着社会及汽车工业的发展,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也在不断变化。初期的交通管理的目的是最基本的交通要求——保障交通安全。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上出现了车辆拥挤、阻塞的现象,因此,在保障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交通管理与控制达到疏导交通、保障交通畅通的目的。在采取各种疏导措施之后,车辆还是不断地增长,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严重;由于道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建设速度总是跟不上车辆的增长速度,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交通效率总是有限的,因此,迫使近年来在交通管理与控制上产生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的方法,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除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的传统目的外,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3.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车速管理的概念:车速管理是指运用交通管制的手段,强制性地要求机动车按照规定的速度范围在道路上运行,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2、85%V (85%位地点车速):地点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中,对应累计频率为85%的地点车速,记为85%V ,表示观测路段有85%的行驶车辆,其地点车速小于等于85%V 。 3、减速让行标志定义,停车让行标志定义。 停车让行标志控制也称停车控制:指的是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必须在停止线以外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才准许通行。、 减速让行标志控制:是指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不一定需要停车等候,但必须放慢车速瞭望观察,让主路优先通行,寻找可穿越或汇入主路车流的安全“空当”机会通过交叉口。 4、交通组织优化基本概念。 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综合运用交通工程规划,交通限制和管理等措施,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5、饱和流量的概念 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流量。 6、冲突的概念:是指当一辆车到达停止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到达停止线的车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 7、停车诱导系统:又称停车引导系统,是通过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和交通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8、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的基本概念 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9、交通信号的概念:是在道路空间上无法实现分离原则的地方,主要是在平面交叉口上,用来在时间上给交流分配通行权的一种交通指挥措施。 10、绿波系统的概念:把干道上若干连续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同时对各个交叉口设计一种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各交叉口的信号灯按此协调方案联合运行,使车辆通过这些交叉口时,不至经常遇上红灯,称绿波信号控制。 11、交通控制的本质?: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12、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是单向交通、定时式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 13、车速控制方法哪三种:法规控制、心理控制、工程控制。 14、主路优先控制定义:给主路车辆以优先通行权,次路车辆必须让主路车辆先行的控制方式的交叉口。 15、感应信号单位延长时间概念?P176(一句话) 单位绿灯延长时间(go):是初期绿灯时间结束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得有后续车辆到达时所延长的绿灯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测得来车,即被判为交通中断而可结束绿灯。因此。单位绿灯延长时间也是判断车流是否中断的一个参数。单位绿灯延长时间对于感应信号控制的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 16、数解法的本质?:通过寻找使得系统中各实际信号距离理想信号的最大挪移量最小。 17、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期末试题

简答题 1.简要分析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 答: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有: 1)减少冲突点―― 单行线、禁止左转弯、在交通拥挤的交叉口排除左右转弯等方法; 2)控制相对速度―― 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交叉口的速度; 3)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4)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5)选取最佳周期 ,提高绿灯利用率。 2.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 答 : 单向交通在路段上减少了与对向行车的可能冲突,在交叉口上大量减少了冲突点。故单向交通在改善交通方面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 1)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 2)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3)降低交通事故; 4)提高行车速度; 5)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 3.简要说明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和意义。 答: 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是:优先发展道路利用率高 , 污染低的交通出行方式 , 并实施优先通行策略 ,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例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策略的意义是:确立各种交通方式在交通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合理选择交通出行方式,优化城市的交通方式组成与结构。 4.比较说明区域集中式控制结构和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答: 集中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将网络内所以信号联结起来,用一台中、小型计算机或多台微机联网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特点:全部控制设备只位于一个中心,操作方便,且维护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但通信系统庞大,数据存储和计算量巨大,控制实时性较差,范围受限。 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把整个控制系统分成上层与下层控制,上层接受从全系统战略目标出发修改下层的决策,执行战略控制任务;下层根据修改后的决案作必要调整,执行交叉口合理配时的战术控制任务。特点:可以避免集中结构的缺点,且可有降级控制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需增加设备,投资提高。 5.简述闸门控制的目的及方法。 答: 闸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交通向敏感地区流动,以便防止该地区形成过长车队或发生堵塞;限制流入敏感地区,而把车队重新分配到能容纳更长车队的道路上。 方法:为了实现闸门控制, SCOOT 必须能够修改交叉路口的信号配时,这么路口可能离相关区域很远甚至可能在另外的子区,闸门逻辑允许把一条或多条连线定义为临界连线或瓶颈连线。闸门连线是指被指定为储存车队的连线,瓶颈连线将被堵塞。当瓶颈连线到达一个预定的饱和度时,闸门连线的绿灯要减少。 9. 简述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及其目的。 答: 入口匝道控制,一般被认为是高速干道的主要交通控制措施,它的控制方法有: 1)封闭匝道法,其目的在于高峰交通量条件下,起到对交通量的控制作用; 2)匝道定时限流控制法,其目的在于改善高速干道的交通状况或改善车流汇合时的安全; 3)匝道感应交汇控制法,其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控制方案,通过就地控制器或中心计算机,实施限流控制,限流率可依据交通信息作相应地调整; 4)匝道系统控制,其目的在于将一系列匝道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交通控制的系统,使整个系统的车流保持最佳化。

交通管理控制复习重点

绪论 1 .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能够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的道路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保证道路畅通。 2 .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什么? 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3. 本课程讨论的交通管理是指哪两个层面?侧重的是哪一层面? 本课程中所讨论的交通管理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定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2。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在本书中对两者都分别作了必要的探讨,但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后者。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论 1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 第二阶段: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 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 3 .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 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 第二章交通管理法规 1 .交通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技术标准规范所赋予和规定的交通管理职权和事权,使交通管理的主要依据。交通法律或法令由国家制定并颁布执行;交通规则、条例属于政令,由主管机关根据国家的交通法规、法令制定并颁布执行。主要分为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2 .在交通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 交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道路交通的使用者是人,是一切交通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对人的合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交通管理效果。 3 .在执行交通法规时要注意如何分层次? 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国性法规,具有全局性意义,是一种必须在全国统一执行的一些规定,是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依据。二是地方性法规,使当地具有全局性含义的管理措施,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及交通特点,在全国性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制定当地必须统一执行的一些补充规定。三是局部性管理措施,是对交通法规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

河南城建学院 《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 交通管理与控制 题目: 长安大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 专业: 交通工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教室: 开始时间: 2014 年06 月09 日 完成时间: 2014 年06 月13 日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河南城建学院《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题目及依据 (1) 1.3设计的调查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 (1) 1.4设计要求 (2) 2.交通现状 (3) 2.1现状交通评价 (3) 2.2交通问题分析与对策 (3) 3. 配时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5) 3.1长安大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5) 4. 单个交叉口配时方案的确定及参数计算 (6) 4.1确定信号配时方案 (6) 4.2现状信号配时 (7) 4.3计算参数准备 (8) 4.4饱和流量计算 (8) 4.5配时参数计算 (12) 4.6单点信号交叉口交通仿真 (14) 5.1选定周期时长 (16) 5.2确定信号时差 (16) 6. 设计小结 (20) 6.1设计任务 (20) 6.2设计心得 (20) 参考文献 (22)

1 .设计任务书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和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所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课程设计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 1、能熟练运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正确的完成交通控制中的设计任务,解决调查、分析、参数的正确选取等问题。 2、提高设计能力,学生通过交叉口控制系统的设计训练,掌握交通控制定时信号的配时和线控的设计和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某城市道路交叉口,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详细,全面考虑配时计算时所需参数,选用适当的配时算法,进行配时设计,按指导教师要求认真收集和分析有关设计所需资料,并据此整理确定设计独方案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本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较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1.2 课程设计的题目及依据 题目:长安大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设计,分四组进行。 依据: 1、现场交通调查成果; 2、《交通管理与控制》教材第11、12章中点控和线控部分的内容。 1.3 设计的调查资料或已知的技术参数 本次课程设计选取长安大道沿线,长安大道-未来路交叉口(交叉口编号A)、长安大道-和谐路交叉口(交叉口编号B)、长安大道-清风路交叉口(交叉口编号C)、长安大道-怀仁交叉口(交叉口编号D)进行线控设计。 调查资料如下: (1)各交叉口间距; (2)各交叉口高峰小时各流向流量数据调查 (3)PHF取0.75。 (4)调查高峰时段交叉口各流向大车率。 (5)车道使用条件,交叉口渠化现状。 (6)现有交通管理控制现状。现有的标志标线、信号配时。 (7)各交叉口自行车交通量相关参数(各个方向的自行车流量情况)。 (8)各向行人交通量。 (9)路缘石半径:西北角:10m;西南角:20m;东南角:2.5m;东北角2.5m。

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交通管理:是指用交通法规、交通工程措施、交通安全教育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及道路使 用进行执法管理和交通治理的统称。交通控制:是采用交通信号,使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流进行控制,从而畅通有序的运行。区别和联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均是为了改善交通运行状况,解决交通拥堵、事故及污染等问题而对道路和道路上人和车辆进行管理,但是管理依据和采取的手段不同,交通管理的依据是交通法规,采取的手段是交通工程措施和交警;交通控制的依据是交通规律,采取的手段是交通信号和ITS技术。 2.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分离原则(方法:空间、时间上的分离)、限速原则、开流原则、节源原则。 3.通行权:在平面分离上,行人和车辆在各自的道路上有通行的权利 4.先行权:各种车辆与行人在指定平面和时间内拥有通行权的前提下,对车辆、行人在通行先后次序 上有优先通行的权利。 第二章道路交通管理概论 1.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目的:都是改善交通运行状况,对象也是人、车、路和交通环境,但依据交通 管理是交通法规,而交通控制是交通规律,它们的手段交通管理是交通工程措施和交警,而交通控制是交通信号和ITS技术。两者的对象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人。 2.交通法规的执行(交通工程师与交通法规):交通工程师必须认清自己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神圣职责。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巡查并从现场管理人员处获取管辖范围内道路交通的现状,并掌握其变化趋势,及时清除足以引起交通事故的各种危险因素。 3.交通立法的目的:维护基本的交通秩序,保证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同时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以此判 断事故责任。 4.行车视距:汽车行驶中,发现障碍物能及时采取措施的最小距离。 5.驾驶人视野随车速的增加反而降低 6.85%位地点车速(最大限制车速)15%位地点车速(最低车速)50%(中位车速) 7.控制行驶车速的方法:法规控制(措施:交通信号、标志、标示等)心理控制、工程控制(措施: 设置障碍迫使降低车速) 8.单向交通:该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控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分类:固定性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 时间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 9.变向交通:不同的时间上变换某些道路上的行驶方向和行车种类的交通。分类:方向性变向交通、 非方向性变向交通。 10.禁行管理的种类:时段禁行、错日禁行、车种禁行、转弯禁行、质量禁行。 11.停车需求分为:社会停车需求(车辆使用引起)、基本停车需求(车辆保有引起) 12.停车配件的制定原则:前瞻性原则、弹性原则、生态性原则。 13.路边存车是指:道路沿侧石行车道上的机动车停存、人行道边的自行车停存。 14.路外停车场出入口布置:1.出入口远离交叉路口、2.出入口不应面向交通性干道,最好设置在次路或 干路上。3.出入口分开。4.最好“右进右出”。 15.停车需求管理:在适度的停车设施规模下,控制停车需求总量,通过减少分散需求,使供给与需求 达到相对平均的状态,将停车需求增长控制在社会能接受的范围下。 16.停车需求管理处理三方面矛盾:1.有限的停车设施与不断增长的停车需求之间的矛盾。2.有限的城市 空间与不同类型的停车设施之间的矛盾。3.停车需求的有限刚度和无限弹性的矛盾。 17.人行横道应设置于驾驶员容易看清,且尽量靠近交叉口。 18.交通需求管理的基本措施:1.控制车辆拥有。2.控制车辆使用。3.合理城市规划。 第三章路口与路段交通管理 1.视距三角形: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的,它是以最靠近道路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 靠中间的直行车道的轴线和交点为顶点,以停车视距为边长所构成的三角形。 2.全无控制交叉口,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重要地位,且具有相同的通行权的两道路相交,由于车流 较少,从而不设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3.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次路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的一种交叉口。 4.平面交叉口管理原则:1.减少冲突点。2.控制相对速度。3.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4.分离冲突 点和减少冲突区。5.选取最佳周期。 5.停车让行标志与减速让行的区别在于:停车让性具有强制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