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回转窑齿圈轮毂开裂的焊接修复

回转窑齿圈轮毂开裂的焊接修复

回转窑齿圈轮毂开裂的焊接修复
回转窑齿圈轮毂开裂的焊接修复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调整(二) 2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的控制 由前所述,回转窑筒体因倾斜放置,在运转时发生沿轴向下窜是必然的。如果不加控制就会发生掉窑或窑体下炕的重大设备事故。这种事故确实在一些水泥厂中发生过,如抚顺水泥厂。但是,如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回转窑筒体在运转时不发生窜动是完全可能的。可是这样做会导致托轮和轮带表面的磨损不均,表面母线出现凹凸现象,大小齿轮两侧很快出现台棱,有时由此会引发不应有的事故。因此必须对窑体的窜动进行控制。 2.1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要求 为了保证回转窑筒体能够有规律地作上下往复窜动,控制的核心是窜动速度。由上文对Φ3.5 m×145 m回转窑筒体窜动的实例分析中可见:如果不加控制,其下窜速度是很大的,每分钟达3.8 mm。显然,这样大的窜动速度必然会加剧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的磨损,有害无益。 长期的使用经验表明,回转窑筒体上下一个周期往复窜动时间,对传统窑型,即1 r/min左右的回转窑筒体控制在24 h左右就能有效地避免轮带和托轮表面以及大小齿轮磨损不均。这就是说,在保证托轮、轮带和大小齿轮沿宽度方向磨损均匀的前提下,窑体的窜动速度越少越好。经讨论认为:窑体上窜的时间为8 h,下窜时间为16 h较为恰当。在以前设计的回转窑,窑体往复窜动的距离为50 mm左右。因此,窑体的上窜速度为vs=50/8=6.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上窜为0.104 mm左右;窑体的下窜速度为vd=50/16=3.125 mm/h,即窑体每转一转下窜为0.05 mm左右。对于新型干法预分解窑,窑筒体转速n1=3~4 r/min,即是传统窑型的3~4倍。使用的时间还不算太长,这方面的经验还没有总结出来。不过从磨损速率保持相当来看,窑体上下往复一个周期的时间应该缩短,为传统窑型的1/3~1/4,即8~6 h,平均为7 h,上窜时间控制在2.5~3.0 h,下窜时间控制在4.5~5.0 h左右。这样上下窜动的速度也就同时增大了3~4倍。 窑体上下窜动的距离近来有减小的趋势发展。以前一般都设计在50 mm左右,而现在有设计为10~15 mm的。这样,托轮和小齿轮的宽度就都可以减小,不必像以前托轮比轮带、小齿轮比大齿圈起码宽50 mm以上。同时也会简化窑头和窑尾密封的结构,从而大大改善其密封效果,还会减轻托轮和小齿轮两侧出现凸肩、轮带和大齿圈两侧出现压延卷边的现象,从而可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 2.2回转窑筒体轴向窜动控制的方法 为防止回转窑筒体因轴向窜动不当而产生事故,在结构上设计了三种挡轮装置:不吃力挡轮或称信号挡轮、吃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前两种应用已久,至今也仍有应用,后一种出现较晚,比较先进,现在在较大的回转窑上普遍应用。 不吃力挡轮和吃力挡轮没有推动窑筒体沿轴向向上窜动的功能,只能当窑体轴向下窜一定位置时阻挡其下窜。因此,如果不采取措施,回转窑筒体通过轮带侧面与挡轮外锥面或外圆面的接触而受到挡轮的阻挡,不再轴向下窜。这样一来,窑体就会永远处在一个固定的轴向位置上回转。显然,这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况且不吃力挡轮还没有平衡窑体下窜力的能力,即使发出信号,也使操作者束手无策。为防止将这种挡轮顶坏,只有停窑。这就必须设法使窑体产生一个上窜的能够平衡下窜的作用力,当信号挡轮发出信号时,使上窜的作用力发挥作用,迫使窑体上窜。对于吃力挡轮,虽然能够平衡窑体的下窜力,

回转窑托轮安装及调整注意事项

回转窑托轮安装及调整注意事项 【水泥人网】摘要: 5000t/d熟料线回转窑在试运行初期运行后经常出现托轮瓦发热问题,影响窑的稳定运行,严重的会导致瓦烧损、瓦拉翻、托轮轴磨损等事故。因此对托轮瓦在安装、试运行期间及运行中的检查、调整、监控和保驾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万吨线外方专家在现场调试的指导及对公司部分专业人员在现场调试处理托轮瓦等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供相关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运用。 一、托轮瓦的设计、安装基本情况 1、天津院、南京院所设计的各类窑型托轮及瓦的设计并不一样,推力板的位置差别较大,如2500T/D线窑托轮推力板在托轮轴外侧(同万吨线结构),见下图1;5000T/D线在托轮轴靠托轮侧,见下图2,在调整时,应了解上述托轮瓦推力面位置的不同,因为在调整瓦端面发热时,是要通过调整瓦与推力板之间相对位置而改变推力板与瓦间隙,从而消除二者摩擦发热。 2、POLYIUS供万吨线托轮结构 3、天津院5000吨线窑托轮结构

到目前为止万吨线回转窑运行正常,说明国外公司产品设计成熟、科学,在安装时,外方专家指导和监管有力;国产5000T/D线无论是天津院,还是南京院所产的窑,设计都很成熟,托轮及瓦的加工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安装时对瓦的接触角、进出油楔口也基本能做到规范,当窑产量达到设计的110~115%时未出现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上述设计、制造、安装等大的环节基本合理、科学。 但公司5000T/D线窑中在安装的一些细节上存在不足;在试运行期间窑的调整方法不当;在运行中工况波动时监控不到位,导致了托轮瓦发热事故频繁发生。 二、安装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处理方法 窑托轮瓦接触应控制在30°左右,进出油口油楔应符合要求,安装时要对托轮轴及瓦相关尺寸进行复查,对托轮瓦、球面瓦座铸造质量进行确认,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进出口油楔刮研不合要求,托轮轴尺寸和加工精度是否合格很少检查或仅靠施工单位进行外观检查;对瓦用压板螺栓、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不按标准紧固和防松处理,上述螺栓在试运行后极易松动,因为油盘固定螺栓松动,瓦用压板螺栓松动均造成过瓦拉翻事故;托轮座内油勺与托轮座的相对尺寸应复检,防止托轮在窜动到极限时、油勺与托轮座内部相关部位发生摩擦而损坏油勺,造成大的隐患,少数公司已发现有油勺与托轮座摩擦的而导致油勺的损坏,

隧道内盾构机刀盘主驱动齿圈的修复技术

隧道内盾构机刀盘主驱动齿圈的修复技术 摘要:该文介绍了海瑞克盾构机刀盘主驱动齿圈的修复。详细说明了齿圈轮齿在不拆除和狭小施工空间的情况下,对焊接材料选取、焊接工艺、检测方法等的方案制定,成功的修复了大齿圈轮齿的过程。 关键词:盾构机,齿圈,修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hanghai g shield construction machine cutter tooth the restoration of the Lord drive circle.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gear tooth circle in the preservation and narrow space construction of welding material selection, the welding process, the detection method of decision-making, the success of the big circle gear tooth repair process. Keywords: shield construction machine, tooth circle, repair 1、产生的现象 盾构正在掘进,在盾体部位隐约能听见咯噔的声响,马上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声音出现在前盾位置,仔细观察发现,中心回转体方位指针在出现声响的时候有滑移现象,初步判定可能为刀盘主驱动问题,后经确诊为刀盘驱动轴承齿圈损坏。 2、问题产生的原因 此处为437环,处在小转弯半径(200M)的施工段,正值全断面地层,微风化花岗岩,纹理结合紧密。掘进过程中刀盘扭矩一直处在180bar以上,渣土温度很高,最高达到68℃,齿轮油温度也徘徊在60℃~70℃之间,另外由于此盾构机为德国海瑞克早期型号,工作有7年多,推进里程为9公里以上,已接近使用寿命,部分机械零件老化严重。在广州这种复合层地层中掘进,长期的满负荷工作,轴承的疲劳磨损比较严重,鉴于以上因素,使得盾构机刀盘主驱动部位(含8个减速箱和驱动马达)发生了故障,8号减速箱内轴承损坏,导致轴承滚珠掉入齿圈中,从而导致大齿圈的轮齿和其他减速箱内的轮齿断裂。 图1 大齿圈轮齿损伤照片 3、处理措施 8个减速箱可以拆卸出来维修和更换,其维修难度较小,而在盾构机上的大齿圈由于机械本身设计和空间限制无法取出来更换,因此只能在现场进行维

回转窑托轮更换方案

窑三档北侧托轮更换方案 一、更换原因 2012年6月6日因6506故障窑止料,检查发现三档北边托轮面自窑头侧横向开裂长约600mm、宽约300mm、开裂深至散热孔,原因可能为托轮存在铸造缝隙,托轮淋水降温,托轮面残余水份与轮带接触时化为高温高压蒸汽。逐步渗入托轮铸造缝隙引起开裂;另因窑胴体变形,三档轮带与液压挡轮面接触面时大时小,轮带运行中轴向摆动较大,托轮面受到来自轮带的周期交变载荷,长期疲劳损伤引起开裂。 二、实施方案 1、待窑冷却不需转窑时,手动松辅传抱紧装置,防止窑胴体处于偏重状态,办理窑主、辅传停电手续; 2、拆除三档北侧托轮隔热棚,关闭并拆除冷却水管,油、瓦测温线,石墨块装置; 3、做标记在底座上分别做好轴承座的轴向、径向标记; 4、测量两轴中心距将三档两托轮轴两端的水平中心距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以便装配新托轮轴时进行复核; 5、顶窑将液压顶置于轮带的正下方,弧形支承架置于液压顶上部;顶窑前,在弧形支承架上放置一块木板,木板至少与弧形支承等宽等长,以防窑滑转及损伤;顶窑时,先将液压顶快速打至木板与轮带接触处,此时应放慢速度,仔细观察窑、木板、弧形支承架、液压顶的受力情况;窑顶起时,轮带与托轮

面的间隙为1-2毫米,能均匀透光即可;用枕木垫实窑轮带;在后续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液压顶的压力保持状况,防止出现液压顶压力泄漏而使窑胴体下落。 6、拆除连接螺栓拆除轴承座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并对应位置编号,妥善保管,防止损伤螺栓丝牙; 7、拆卸顶丝及顶丝座,割除托轮底座水槽迎面部分,用12#槽钢和10mm厚钢板在托轮底座迎面焊接制作宽1米的平台;8、拉出轴承座与托轮放出托轮润滑油,清理底座积灰及除锈,将两轴承座连同托轮同时匀速拉出,拉至底座边缘; 9、起吊托轮及轴承座拆除托轮轴密封和托轮上盖,拆除淋油盘和油勺,用65吨吊车将托轮及轴承垂直吊出,放至水泥地坪上: 10、清洗用轻柴油将两轴承座内腔及球面瓦清洗干净,并用面粉团粘吸一遍,完毕后用彩条布进行遮盖,彩条布四周应压实,防止灰尘进入; 11、衬瓦的刮研将衬瓦与轴进行配合刮研,衬瓦的接触斑点应均匀,沿母线全长等宽,并主要在中部区域连续分布。托轮瓦与托轮轴的接触角约为30°,因Ⅰ、Ⅲ档托轮轴直径为560mm,则接触弧长为147mm;托轮瓦进出油口侧间隙共分为4个阶段检查:塞尺0.65mm塞入150mm;0.45mm塞入200mm; 0.25mm塞入280mm;0.1mm塞入330mm;留有36mm作为平滑过渡段,侧隙不够时要再加以刮研,刮研时用红丹粉进行检验。 12、组装衬瓦刮研至符合要求后,安装到轴承座上,将托轮用65吨吊车吊至轴承座衬瓦上,吊装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托

挖掘机回转齿圈修复

挖掘机回转齿圈修复 挖掘机在作业过程中回转齿圈承受很大的冲击载荷,当挖掘机倾斜时,受力状态更为不利。一般挖掘机运转35万h左右时,回转齿圈轮齿即可能出现压溃或压断现象,两半齿圈接合部位齿形磨损及断齿现象尤为严重。实践证明,采用镶块焊接修复回转齿圈既简便快捷,又能保证整机性能。 1焊前准备 (1)根据齿圈损坏情况,确定固定孔的位置和需要更换的损坏段,然后将要更换的一段齿用气割割下。 (2)依照需要修复的齿圈部位,加工制作镶块,或从另一个旧齿圈相应的部位,在保证节距的情况下,截出一段较完好的轮齿,并将对接处气割出坡口形状。 (3)确定镶块固定孔的位置,打孔将其固定在齿圈相应部位,注意必须保证固定孔位置的准确性。 (4)为了保证焊缝有较高的强度,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和振动,选用直径为Φ4mm 的结507焊条,焊条使用前应在250~350 ℃温度下烘烤1 h。 (5)采用AX3500直流弧焊机直流反接法焊接,电流为130~140 A。 2焊接工艺 (1)焊前预热,用2把大号气焊枪对焊面加热至200 ℃左右。

(2)采用回火焊道法,后一道焊缝对前一道焊缝起到回火作用,有利于消除前一道焊缝产生的淬硬组织。 (3)因坡口较大,焊第一道焊缝时,应焊得略薄一些,以降低熔宽,减少钢材的含碳量。施焊时,焊条向前倾斜15°左右,直线前进,收弧时要注意填满弧坑,避免产生弧坑裂纹。焊完后用尖头小锤迅速锤击焊缝及两侧,松驰应力,直至焊缝出现密布的麻点。待焊缝冷却200 ℃左右时再继续施焊。 (4)第1道焊缝以后每道焊缝施焊方法与第1道相同,焊条可略有摆,为了避免出现气孔,不要摆太大。 (5)焊后为了消除淬硬组织和应力,用氧乙炔火焰将焊缝及两侧加热到600~650 ℃左右,保温20 min,然后用石棉、熟石灰粉末或干砂覆盖焊缝,使之缓慢冷却至室温。 (6)用抛光砂轮将焊缝打磨修光,至此齿圈修复完成。 3结语 用分段镶块工艺修复齿圈,工艺简单,技术要求较低,修复时间短,齿圈修复质量高。用旧的镶块修复的齿圈使用寿命为新齿圈寿命1/3左右,用新加工的镶块修复的齿圈,使用寿命与新齿圈寿命相当。可采用该法对齿圈反复镶块,经济效益显著。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回转窑托轮的维护与调整 目前,回转窑在水泥熟料的煅烧过程中以其优质、稳定、高产,已经在我国水泥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我国水泥产量在全国各地区逐渐趋于均衡,各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逐渐更加重视减低成本、提高设备运转率和可靠性。这其中回转窑由于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处于直接决定整个工厂产品质量和能源消耗的特殊地位,提高回转窑的运转率和可靠性成为水泥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这其中托轮运转状况的优劣又是重点之一。但是,由于各地区各企业的技术力量不平衡,回转窑的托轮问题,尤其是托轮轴承瓦高温问题一直困扰着一些水泥企业。以下仅介绍笔者的一些认识以供大家借鉴和探讨。 1 在回转窑维护和调整中,要对托轮和轮带进行一些必要的检查和测量 对托轮的检查和测量,无论对维护维修还是对安装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所有其他一切工作展开的基础。我们知道,在设计上托轮中心轴线和轮带中心轴线在回转窑纵向中心线垂直面上的位置关系,是正三角形关系。无论是安装回转窑托轮,还是维护他们,都必须以其实际尺寸来确定或校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为此,维护调整时测量的尺寸应该包括:轮带外径,托轮的外径,托轮轴的外径,同时包括上述部位外表面的锥度,以及托轮底座的实际有效高度,另外还应测量托轮安装后托轮轴中心到回转窑中心的水平距离,以及轮外表面的平整性,和圆度。 2 运行中要确保托轮处于合理的位置,从而保证托轮不受到纵向外力 前面说过,要使托轮正常工作,需要两个托轮纵向中心线与轮带纵向中心线平行,且都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同时在垂直于回转窑的纵向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两个托轮中心点与轮带中心点构成正三角形,相互夹角为60°,且其误差一般不超过2°(见图1),且各档托轮和轮带的上述三角形都要达到上述要求。只有保证夹角60°左右,驱动回转窑的动力载荷才最小,各托轮受力也最小,才能保证托轮的工作状况良好。只有在次状况下才能保证各托轮瓦受力合理,避免因托轮受到纵向力而使托轮瓦边与托轮轴挡圈不合理的摩擦,从而导致托轮瓦因积聚热量过多而最终刚度降低、拉伤变形而失效。同时,只有在此状况下,才能保证液压挡轮受力合理。

回转窑托轮缺陷的修复

回转窑托轮缺陷的焊接修复 石广新 朝阳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企业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关键设备,托轮是回转窑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它承载者窑体、耐火材料、物料等的全部重量,其制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回转窑的利用率,进而影响水泥厂的产量和质量。我公司是专业生产水泥机械和冶金机械回转窑的设备厂家,下面就回转窑托轮缺陷的修复情况作一介绍。 各规格回转窑托轮结构大致相同,有空心和实心两种结构,材质大多为ZG340~640。 1在回转窑托轮制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有时经常出现各种铸造缺陷如裂纹、夹渣、缩松、缩孔等,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需要对缺陷处进行焊接修复处理。 2补焊方案的选择 焊接性分析 ZG340~640铸钢件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见表1 表1 ZG340~640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 化学成分(%) 力学性能 C Si Mn S P Ni Cr Cu Mo V σb/Mpa σs/Mpa δ5(%) ψ(%) A kv/J 0.60 0.50 0.90 0.04 0.04 0.30 0.35 0.30 0.2 0.05 640 340 10 18 10 该材料含碳量高,抗裂性差,用常规法焊接,在熔池及其周围由于温差极大及温度突变,极易产生裂纹,达不到质量要求。 补焊修复用材料 过渡层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根部焊道热影响区的补焊质量,考虑焊缝金属与母材的强度、韧性与补焊层更好地结合,选用A302不锈钢焊条作为过渡层材料,此焊条具有良好的抗裂和抗氧化性能,可交直流两用,有良好的操作工艺性能。 补焊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托轮的使用性能,焊接材料宜选择等强或弱强高韧性原则,焊补缺陷区的主体材料选用J507碱性低氢型焊条。该焊条直流反接,可进行全位置焊接,具有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电弧稳定,飞溅少,易脱渣,其熔敷金属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抗低温冲击韧性好。 两种焊条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2 表2 熔敷金属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焊条化学成分(%)力学性能 C Mn Si S P Ni Cr Mo σb/Mpa δ5(%) A302 ≤0.15 0.25~0.5 ≤0.90 ≤0.03 ≤0.04 12~14 22~25 ≈0.75 ≥550 ≥25 J507 ≤0.12 ≤1.60 ≤0.75 ≤0.035 ≤0.04 ≥490 ≥22 3焊接修复工艺 3.1 焊前准备 焊接前用烘干箱对焊条预先烘干,J507焊条烘干350oC,保温2h,A302焊条烘干250oC,保温2h,烘干后放在100~150oC恒温箱中保温,随用随取。在使用时注意保持干燥。

机械零件的常用修复技术

目录 引言 (1) 一、钳工修复与机械修复 (1) 1.1钳工修复 (1) 1.2机械修复 (1) 二、焊接修复 (2) 2.1焊补 (2) 2.2堆焊 (2) 2.3钎焊 (2) 三、热喷涂修复法 (3) 3.1概述 (3) 3.2热喷涂工艺 (3) 四、电镀修复法 (4) 4.1电镀修复法 (4) 4,2镀铁 (4) 4.3电刷镀 (4) 五、胶接修复法 (5) 5.1概述 (5) 5.2胶接 (5) 六、其他修复方法简介 (6)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机械零件的常用修复技术 摘要:机械设备中难免会因为磨损,氧化,刮伤,变形等原因而失效,需要采用 合理的,先进的工艺对零件进行修复。常用修复方法很多如钳工修复方法,机械修复法,焊修法,电镀法,喷涂法,粘修法,等等。 关键词:钳工机械热喷涂胶接

引言 现代设备是现代科技的荟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坚强后盾,社会革新主要是先进生产力的革新,追求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是21世纪制造业的奋斗目标。机电一体化,高速化,微电子化等特点一方面使设备更容易操作,另一方面却使得设备的维修与诊断更加困难。机械零件的常用技术,目的在于给大家介绍一些生产维修中常用的修理技术,将分六章为大家详细阐述。在实际修复中可在经济允许,条件具备,尽可能满足零件尺寸及性能的情况下,合理选用修复方法及工艺。 一、钳工修复与机械修复 1.1钳工修复 钳工修复包括绞孔,研磨,刮研,钳工修补。绞孔是为了能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减少表面粗糙度值,主要用来修复各种配合的孔,修复后其公差等级可达IT7--IT9,表面粗糙度值可达Ra3.2-0.8.在工件上研掉一层极薄表面层的精加工方法叫研磨。可得到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用刮刀从工件表面刮去较高点,再用标准检具涂色检验的反复加工过程称为刮研。刮研是一种间断切削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产生热量小、夹装变形小的特点,而且由于不存在机械加工中不可避免的振动、热变形等因素,所以能获得很高的精度和很小的表面粗糙度值。可以根据实际要求把工件表面刮成中凹或中凸等特殊形状,这是机械加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刮研是手工操作,不受工件位置和工件大小的限制。刮研是一种间断切削的手工操作,它不仅具有切削量小,切削力小,产生热量小,夹装变形小的特点。 1.2机械修复 包括局部更换法、换位法、镶补法、金属扣合法、修理尺寸法、塑性变形法等,这些方法可利用现有的简单设备与技术,进行多种损坏形式的修复。其优点是不会产生热变形;缺点是受零件结构、强度、刚度的限制,难以加工硬度高的材料,难以保证较高精度。局部更换法若零件的某个部位局部损坏严重,而其他部位仍完好,一般不宜将整个零件报废。可把损坏的部分除去,重新制作一个新的部分,并以一定的方法使新换上的部分与原有零件的基本部分连接在一起成为整体,从而恢复零件的工作能力,这种维修方法称局部更换法。如结构复杂的重型机械的齿圈损坏时,可将损坏的齿圈卸掉,再压入新齿圈。新齿圈可事先加工好,也可压入后再行加工。连接方式用键或过盈连接,还可用紧固螺钉、铆钉或焊接等方法固定。局部更换法适用于多联齿轮局部损坏

回转窑托轮更换方案修订稿

回转窑托轮更换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窑三档北侧托轮更换方案 一、更换原因 2012年6月6日因6506故障窑止料,检查发现三档北边托轮面自窑头侧横向开裂长约600mm、宽约300mm、开裂深至散热孔,原因可能为托轮存在铸造缝隙,托轮淋水降温,托轮面残余水份与轮带接触时化为高温高压蒸汽。逐步渗入托轮铸造缝隙引起开裂;另因窑胴体变形,三档轮带与液压挡轮面接触面时大时小,轮带运行中轴向摆动较大,托轮面受到来自轮带的周期交变载荷,长期疲劳损伤引起开裂。 二、实施方案 1、待窑冷却不需转窑时,手动松辅传抱紧装置,防止窑胴体处于偏重状态,办理窑主、辅传停电手续; 2、拆除三档北侧托轮隔热棚,关闭并拆除冷却水管,油、瓦测温线,石墨块装置; 3、做标记在底座上分别做好轴承座的轴向、径向标记; 4、测量两轴中心距将三档两托轮轴两端的水平中心距进行测量并做记录,以便装配新托轮轴时进行复核; 5、顶窑将液压顶置于轮带的正下方,弧形支承架置于液压顶上部;顶窑前,在弧形支承架上放置一块木板,木板至少与弧形支承等宽等长,以防窑滑转及损伤;顶窑时,先将液压顶快速打至木板与轮带接触处,此时应放慢速度,仔细观察窑、木板、弧形支承架、液压顶的受力情况;窑顶起时,轮带与托轮

面的间隙为1-2毫米,能均匀透光即可;用枕木垫实窑轮带;在后续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液压顶的压力保持状况,防止出现液压顶压力泄漏而使窑胴体下落。 6、拆除连接螺栓拆除轴承座与底座的连接螺栓并对应位置编号,妥善保管,防止损伤螺栓丝牙; 7、拆卸顶丝及顶丝座,割除托轮底座水槽迎面部分,用12#槽钢和10mm厚钢板在托轮底座迎面焊接制作宽1米的平台; 8、拉出轴承座与托轮放出托轮润滑油,清理底座积灰及除锈,将两轴承座连同托轮同时匀速拉出,拉至底座边缘;9、起吊托轮及轴承座拆除托轮轴密封和托轮上盖,拆除淋油盘和油勺,用65吨吊车将托轮及轴承垂直吊出,放至水泥地坪上: 10、清洗用轻柴油将两轴承座内腔及球面瓦清洗干净,并用面粉团粘吸一遍,完毕后用彩条布进行遮盖,彩条布四周应压实,防止灰尘进入; 11、衬瓦的刮研将衬瓦与轴进行配合刮研,衬瓦的接触斑点应均匀,沿母线全长等宽,并主要在中部区域连续分布。托轮瓦与托轮轴的接触角约为30°,因Ⅰ、Ⅲ档托轮轴直径为560mm,则接触弧长为147mm;托轮瓦进出油口侧间隙共分为4个阶段检查:塞尺塞入150mm;塞入200mm;塞入280mm;塞入330mm;留有36mm作为平滑过渡段,侧隙不够时要再加以刮研,刮研时用红丹粉进行检验。 12、组装衬瓦刮研至符合要求后,安装到轴承座上,将托轮用65吨吊车吊至轴承座衬瓦上,吊装过程中应有专人指挥。

齿轮类零件堆焊修复实例

齿轮类零件堆焊修复实例 齿轮类传动零件如齿轮、链轮、齿圈、齿条等是各类设备中常用的零件,其损坏的主要形式是齿面磨损和断齿。磨损或断齿后可用手工电弧堆焊的方法进行修复,这不仅能及时地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而且可节约大量备件费,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部分齿轮类传动零件堆焊修复成功的实例,供同行参考。 一、齿轮轴断齿的堆焊修复 某厂中板轧机减速机的重型人字齿轮轴材料为50SiMnMoB钢,模数m=30mm,齿数z=24,齿宽b=300mm,外圆最大直径为φ914mm,总长为,单重。该齿轮轴的平均使用寿命为1~年,其损坏形式是磨损、剥伤、断齿等。当前国内只有少数厂家能生产制造。该厂曾采用堆焊方法修复了一个断齿多处,最大折断尺寸为200mm×40mm×45mm的报废齿轮轴,具体的修复过程如下: (1) 用手持砂轮将断齿处底面修磨好,不允许有任何裂纹存在。焊前加热工件,用远红外线辐射电热器24片均匀装于所有齿顶面上,并用石棉布包裹好。加热约6h,工件温度控制在300℃左右。 (2) 选用φ4mm的E308-16(A102)焊条和φ4mm的E8515-G(J857)焊条交替堆焊,焊前焊条应仔细烘干。 (3) 先用E308-16焊条打底焊,厚约4mm,再用E8515-G焊条堆焊16~20mm厚,接着用E308-16焊条堆焊厚约3mm的缓冲层,最后用E8515-G焊条将齿部堆焊完。堆焊过程中要使工件始终处于加热状态,并放于避风处,层间温度保持在300℃左右,每焊一层,要(趁热)用手锤用力击打各堆焊处30余次。整个堆焊过程要连续进行,一次完成。(4) 堆焊后要保温4h,再缓冷。 (5) 为了得到较好的齿形精度,应利用砂轮仔细进行人工打磨。 对堆焊修复的齿轮轴进行了超声波探伤和硬度检验,均符合质量要求。 二、内齿圈的堆焊修复 50t履带吊车的行走部分与上部平台的连接采用回转支承,其内齿圈外径φ1400mm,厚135mm。在制齿时,由于机床的误动作,将其中一个齿的齿厚铣去了一半,需要进行堆焊修复。内齿圈的材料为5CrMnMo 钢,焊接性较差。内齿圈是经过调质处理的,而缺陷齿堆焊后不允许再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因此需要选择硬度与其相当的焊条和采用使热影响区不出现裂纹的堆焊工艺。具体堆焊过程如下:

齿轮修复技术

齿轮用钢文档 齿轮钢是对可用于加工制造齿轮的钢材的统称。一般有低碳钢如20#钢,低碳合金钢如:20Cr、20CrMnTi等,中碳钢:35#钢、45#钢等,中碳合金钢:40Cr、42CrMo、35CrMo 等,都可以称为齿轮钢。这类钢材通常按照使用要求经过热处理之后都具备良好的强度、硬度、和韧性,或者是表面耐磨而心部有良好的韧性耐冲击。 齿轮钢是汽车、铁路、船舶、工程机械中使用特殊合金钢中要求较高的关键材料之一,是保证安全的核心部件的制造材料。近几年,齿轮钢正朝着高性能、长寿命、齿轮运行平稳、低噪音、安全性、低成本、易加工、多品种等方向发展。 淬透性是齿轮钢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它主要是保证不同大小齿轮的心部硬度,且有利于控制齿轮热处理变形。齿轮钢的淬透性和淬透性带宽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化学成分及其均匀性。也就是对淬透性影响大的元素如碳、锰等的控制,根据钢中碳和合金元素对淬透性各点硬度值的影响,确定该钢的内控成分范围。 钢中存在的氧化物和硫化物夹杂、有害元素如氮、氢、氧等,会降低钢材的力学性能,恶化钢材的工艺性能,从而影响汽车渗碳齿轮的使用寿命。 目前,国内外对齿轮钢的氧含量要求控制在20×10-6以下,国际先进水平是在12×10-6以下,而国内有些特钢厂已达到15×10-6以下。 晶粒大小是齿轮钢的一项重要指标。齿轮钢中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淬火后得到细马氏体组织,明显改善齿轮的疲劳性能,同时减少齿轮热处理后的变形量。齿轮钢晶粒度要求≥6级,通常是在冶炼时控制钢中残余铝含量达到细化晶粒的。 带状组织是钢的组织缺陷。对齿轮钢而言,严重的带状组织将影响渗碳的均匀性,增加淬火变形程度,使渗碳齿轮尺寸精度差。因此,齿轮钢的带状组织要求不大于3级。 为了减轻或消除齿轮钢的带状组织,在冶炼、轧制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在冶炼过程中,要尽量降低钢中有害元素、气体及夹杂物的含量;在浇注过程中,要采用低的浇注温度、提高冷却速度和采用电磁搅拌;在轧制过程中,采用高刚度大变形工艺和增大轧(锻)制比,同时应提高终轧温度。 42CrMo齿轮钢具有强度高、淬透性高、韧性好、淬火时变形小、高温时有高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等特点。

回转窑托轮瓦更换方案

2511回转窑“2-2托轮瓦”修复方案 由于2-2托轮瓦出高温“拉瓦”现象,被迫停窑进行修理,特制定“托轮瓦”修复方案: 一、Ⅱ挡2-2托轮瓦现状: 1、“托轮瓦”大面积拉瓦,托轮轴大面积粘铜屑; 2、“油勺及淋油盘”严重损坏。 二、主要维修内容: 1、淋油盘重新制作,“油勺”整形修复; 2、“托轮瓦”更换。 三、Ⅱ档2-2托轮瓦更换方案: 出于修理方便考虑,需将2-1、2-2托轮吊至地面进行轴面修磨及轴瓦研配。 (一)、修理步骤: 1、修理前的准备: (1)、将顶窑用的工具运至现场,并在具备作业条件时就位; (2)、用錾子或直尺对2-1、2-2托轮座前后、左右位置做出标示记号,并割除底座端板(靠一线侧)。 (3)、拆卸轴承座隔热板、石墨板支架等相应附件,并放至不阻碍作业及行走位置。 2、顶窑、外移托轮及轴面修复: ⑴、顶窑前,应办理停电手续,放净轴承座内润滑油,拆除油封、上盖、淋油盘、油勺等相关附件; ⑵、架设顶窑工具,用2只320t千斤顶将Ⅱ挡轮带顶起5mm 左右后,用保险垫板将千斤顶保住;

⑶、拆卸2-1、2-2轴承座固定螺栓及顶丝,并用2只16t千斤顶将2-1、2-2托轮座外移400mm左右。 (4)、用25t吊车将2-1、2-2托轮及2-2球面瓦及衬瓦吊至地面落实放稳。 (5)、检测“轴瓦背与球面瓦面”是否存在间隙,并观察轴瓦的表面状况,依此决定是否进行修复或更换轴瓦。 (6)、用细锉刀及油石对轴面进行修理,应重点磨削铜屑高点,要求轴面光滑、无高点。 3、轴瓦研配要求: ⑴、先将“轴瓦背与球面瓦”研配磨削,接触角为90°。待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轴瓦面与托轮轴研配工作。 ⑵、研配轴瓦时,要注意检测进、出口侧的油隙及端面接触状况。主要技术标准为:轴瓦背与球面瓦配合刮研后,每 2.5×2.5cm2上的接触斑点不少于3点;轴瓦面与轴颈的接触角度为30°,接触斑点不少于1—2点/cm2;轴瓦面与轴颈的侧间隙为0.001—0.0015D(D为轴的直径)。图示为: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调整回转窑托轮受力和窑体轴向的办法 通过偏斜托轮轴摆放位置,可以使回转窑窑体能沿轴向正常地往复窜动;使用说明书要求回转窑的上下行速度控制在小于l mm/min,中铝股份山西分公司回转窑上下行速度为O.1~0.5 mm/min,每行10分钟,停留l小时。通过控制液压挡轮分阶段上下行至端点的调窑方法,可以促使窑体上下窜动,有利于托轮的均匀磨损。但当托轮摆放位置不正确时,窑体的上行或下行力特别大,超过了液压挡轮的推力,导致液压挡轮毁坏,甚至出现大小齿轮脱开,造成事故。 托轮轴线与窑轴线在垂直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倾斜,在水平面(严格说是窑安装的斜平面)上的投影不平行称为偏斜。设置普通挡轮时,需靠托轮轴线相对于滚圈偏斜产生使窑体上窜的力,当它大于窑体自重的下滑分力时,窑体能上窜,反之,使窑体下滑。而对于推力挡轮和液压挡轮,则要求托轮轴线与滚圈轴线平行,即同一档托轮的两轴端距离相等,允许误差小于I mm,严禁使托轮摆放出现促使窑体下窜的偏斜位置而加大挡轮负荷。 托轮偏斜角度一般不大于0°30’。应使获得的上窜力稍大于窑体的下滑力,在窑的运转过程中,使窑体处于上窜状态。为使窑体下柑,Il1在受力较大的托轮面上抹少量油,减小摩擦系数。一般每班使窑体反复窜动1~2次即可。

调整托轮促使回转窑窑体上下窜动应遵循“手势定则”,即大拇指方向表示窑体窜动方向,即指向窑体高端,三手指握起手指指示方向表示窑的回转方向,而小拇指所指的方向则为托轮轴偏斜方向。“手势定则”有“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之分,其鉴别法是:站在窑出料端(窑头),如窑为顺时针转动,则用“右手定则”;如窑为逆时针转动,则用“左手定则”。托轮摆放位置严禁呈八字形,即同一档两托轮轴中心线偏斜方向不同。同时亦严禁使各档托轮摆成促使窑体向下窜的位置,即违背了“手势定则”。如出现此种异常情况,则使各档同托轮互相“争力”或“对抗”。 在调整托轮之前,必须根据窑体的窜动情况,查明窜动原因,避免盲目的行动。如果回转窑窑体窜动量不超过规定范围应视为正常现象,托轮与滚圈的接触面均匀,滚圈表面接触宽度在80%以上,且接触中部,两个托轮的接触呈对称状态,窑体无异常窜动,这表明运转最正常。如果窑体对上挡轮或下挡轮的压力过大,根据挡轮轴承过热现象,应检查各档托轮与滚圈的接触情况以及托轮轴承止推盘受力 情况,选择一对或两对托轮进行调整,直到回转窑窑体正常窜动为止。但托轮调整量不要过大,一般为1~2 mm。

论回转窑托轮调整技术与应用

论回转窑托轮调整技术与应用 2 回转窑的装配结构 为使物料在窑内以既定的方向移动和翻滚,回转窑必须以一定的倾斜度安装。根据试验及生产经验,倾泻度一般为3%~5%,转速一般为0.3~1.0min。目前国内设计的回转窑结构差别不大,基本上一样。回转窑的装配结构主要由筒体、托轮带、托轮、挡轮、驱动齿轮、液压马达及动力站、窑头窑尾 密封罩等组成。 3 回转窑托轮及轮带受力分析 由于轮带与托轮所受摩擦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轮带所受摩擦力沿其轴心线上的分量 可表示为t1’、t2’。 4 关于回转窑托轮的调整 回转窑托轮调整是稳定回转窑运行的重要手段。首先,回转窑托轮调整可以使回转窑轮带在托轮上往复运行,使托轮表面均匀磨损,避免出现台阶从而出现设备故障。另外,当回转窑出现故障时,可以使回转窑处于上位或下位,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展。如挡轮损坏时可调整上行,调整得好可以稳定 在一个位置运行。 4.1 回转窑托轮调整方法与步骤 1)回转窑在运行时,为减轻托轮与轮带的摩擦阻力,一般

在托轮上方安装有石磨块对其进行润滑。我们在调整托轮时,则需要增加托轮与轮带的摩擦力,因此,在调整托轮前要把所有托轮上的石磨块取掉。 2)每个托轮轴承座侧都装有顶丝,为便于调整,顶丝的螺 纹处应当经常加油。 3)确定托轮调整方向。首先确定我们是要让回转窑上行还是下行,根据回转窑的旋转方向绘出托轮所受摩擦力矢量图,需要注意的是托轮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必须与窑所需要移动的方向相反;然后根据托轮需要歪斜方 向确定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 4)拧松需要调整的托轮轴承座的脚螺栓,并将该轴承座顶丝锁紧螺母松退2圈。先将顶丝预调90°~180°,然后启动回转窑以0.3~0.6r/min的速度慢转。运行不超过8mm/h 为好。必要时可调整顶丝,此时回调90°,观察1小时,观察上行速度再调,调整到位时,顶丝要回位。回位顶丝也要逐步退,顶丝在退到位后,等一段时间,托轮轴承座与顶丝接触后再固定轴承座螺栓,紧固锁紧螺母。 5)装回托轮石磨块。 4.2 回转窑托轮调整应注意事项 回转窑托轮调整一般以只调Ⅰ挡为好,必要时可调Ⅱ挡;拖轮歪斜后其所受摩擦力沿回转窑轴心线上的分量方向必须 一致,即不能出现八字形。

回转窑托轮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说明

回转窑托轮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说明 托轮是支承回转窑运转的,而托轮轴承是支承回转窑正常运转的关键所在。回转窑的托轮轴承,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滚动轴承,它的优点有体积小、节省润滑油,密封好、不易渗漏,调窑灵活、节省动力,传动系统的复合可以减轻;二是滑动轴承,一般在大型窑上采用。更多关于破碎机和选矿设备的信息请咨询我们。 回转窑托轮轴承的球形瓦,一般均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带有凸球面的有铸铁制成的球面体,另一部分是用各种青铜制成的轴瓦,托轮轴承相对来说规格比较小,当前一般都采用180°的半开轴瓦。大同水泥厂的该轴瓦原是德国制造的,即下半个是青铜瓦,上边是铸铁瓦,(目前已大部分改为华新窑轴瓦即半开轴瓦,没有上瓦)这种形式的瓦与华新窑轴瓦相比,结构较复杂,散热不好,不便检查,而实践证明也没有多大用处。就轴瓦的材料来看,最早均使用磷青铜。它的强度和硬度虽较高,但工艺复杂,熔化时磷不易加入,质量较难保证,成品率不高,后来国内改用了铝青铜ZQAL9-4,虽然强度和硬度较高,熔化比较简单,但是制成质量也不易保证。根据其他厂和制造厂家的改进,也改用了铸造锡青铜(ZQSn6-6-3)。 从轴瓦与轴颈接触的面积来看,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早轴瓦都采用120°-90°大接触角间隙小瓦口,根据实践,目前发展到75°左右较小接触角大瓦口的轴瓦,经过多年实践好处较多,如润滑带油好,散热快,不易瓦抱轴造成轴拉丝。 近代又出现了不刮瓦轴承,在柳州水泥厂、珠江水泥厂回转窑上已有应用,据两厂的反映效果良好,不刮瓦轴承,在理论上轴颈与轴瓦是线接触,即接触角为零。在不刮瓦的轴承中,瓦口间隙也有向大发展的趋势,这也与国内的经验相吻合。不刮瓦轴承,不管轴颈多大,一律采用(轴颈名义尺寸+1+0.5)来形成瓦口间隙。不刮瓦轴承,顾名思义,在安装时是不需要刮研的,尺寸和表面粗糙度均靠机械加工实现。但是随着轴瓦的磨损,烧瓦事故总是难免的,一旦发生,只有用刮研的方法解决最方便,就是说不论刮瓦轴承或不刮瓦轴承,刮研是不可避免的。 托轮轴承瓦的可靠度与瓦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密切相关,传统的轴瓦设计都要求保证一定的接触角,对180°的瓦最早要求接触角为120°,后来逐渐减小,这时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为减小接触角对同一设备上的同一块瓦来说,可靠度会提高。由于接触角逐渐

回转窑托轮更换要求

回转窑托轮更换要求 一、准备事项: 1、将顶窑用的工具运至现场,并在具备作业条件时就位。 2、用錾子或直尺对2-1、2-2托轮座前后、左右位置做出标示记号,并割除底座端板(靠一 线侧)。 3、拆卸轴承座隔热板、石墨板支架等相应附件,并放至不阻碍作业及行走位置。 4、工具: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千斤顶 1000t 台 1 2 千斤顶 500t 1 2 千斤顶 32t 台 2 3 托板、垫板等套 4 葫芦 5t 台 2 5 钢丝绳根若干 6 铁锤把 7 顶丝专用扳手把 8 轴承座螺栓扳手把 9 钳工工具套 10 交流焊机台 11 气割工具套 12 红丹粉盒 13 擦机布 Kg 14 刮刀把 15 白平布米 16 油石块 17 汽油 90# Kg 18 磨光机台 19 抛光轮片片 20 润滑油 Kg 21 油盆只 22 密封胶支 23 金相砂纸张 24 塞尺 300、500mm 把二、顶窑、外移托轮:

1、顶窑前,应办理停电手续,放净轴承座内润滑油,拆除油封、上盖、淋油盘、油勺等相关 附件。 2、架设顶窑工具,用1000t千斤顶将?挡轮带顶起,用保险垫板将千斤顶保住;用500t 千斤顶将?档轮带顶起,用保险垫板将千斤顶保住。 3、拆卸轴承座固定螺栓及顶丝,并用32t千斤顶将托轮座外移。 4、用吊车将托轮及球面瓦及衬瓦吊至地面落实放稳。 三、托轮清洗: 各部件或零件清洗干净,并用塑料膜包裹密封。将 四、检查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情况及刮研: 窑托轮瓦接触应控制在35?左右,进出油口油楔应符合要求,安装时要对托轮 轴及瓦相关尺寸进行复查,对托轮瓦、球面瓦座使用状态完好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对瓦用压板螺栓、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紧固和防松处理,托轮座内油勺与托轮座的相对尺寸应复检,防止托轮在窜动到极限时、油勺与托轮座内部相关部位发生摩擦而损坏油勺,造成大的隐患。 安装前要对托轮直径和托轮轴颈进行尺寸测量,以检测其尺寸误差和圆度,应检查轴表面是否进行了磨削加工,托轮瓦是否变形、球面瓦是否渗漏。 21、轴瓦与轴颈的接触角度35?左右,接触点不应少于2-3点/cm。 2、轴瓦与轴颈的侧间隙,每侧为0.003DD(D为轴的直径)。 23、轴瓦背与球面瓦接触点不应少于3点/2.5X2.5cm。 24、球面瓦和轴承底座接触点不应少于1-2点/2.5X2.5cm。 五、窑托轮安装要求: 1、托轮两侧的串动量应相等,(或符合图纸技术要求)。

回转窑托轮安装和调整注意事项

回转窑托轮安装和调整注意事项 5000t/d熟料线回转窑在试运行初期运行后经常出现托轮瓦发热问题,影响窑的稳定运行,严重的会导致瓦烧损、瓦拉翻、托轮轴磨损等事故。因此对托轮瓦在安装、试运行期间及运行中的检查、调整、监控和保驾非常重要。本文结合万吨线外方专家在现场调试的指导及对公司部分专业人员在现场调试处理托轮瓦等问题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供相关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运用。 一、托轮瓦的设计、安装基本情况 1、天津院、南京院所设计的各类窑型托轮及瓦的设计并不一样,推力板的位置差别较大,如2500T/D 线窑托轮推力板在托轮轴外侧(同万吨线结构),见下图1;5000T/D线在托轮轴靠托轮侧,见下图2,在调整时,应了解上述托轮瓦推力面位置的不同,因为在调整瓦端面发热时,是要通过调整瓦与推力板之间相对位置而改变推力板与瓦间隙,从而消除二者摩擦发热。 2、POLYIUS供万吨线托轮结构

3、天津院5000吨线窑托轮结构 到目前为止万吨线回转窑运行正常,说明国外公司产品设计成熟、科学,在安装时,外方专家指导和监管有力;国产5000T/D线无论是天津院,还是南京院所产的窑,设计都很成熟,托轮及瓦的加工都能满足设计要求,在现场安装时对瓦的接触角、进出油楔口也基本能做到规范,当窑产量达到设计的110~115%时未出现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问题,也说明上述设计、制造、安装等大的环节基本合理、科学。 但公司5000T/D线窑中在安装的一些细节上存在不足;在试运行期间窑的调整方法不当;在运行中工况波动时监控不到位,导致了托轮瓦发热事故频繁发生。 二、安装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及处理方法 窑托轮瓦接触应控制在30°左右,进出油口油楔应符合要求,安装时要对托轮轴及瓦相关尺寸进行复查,对托轮瓦、球面瓦座铸造质量进行确认,但在实际工作中对进出口油楔刮研不合要求,托轮轴尺寸和加工精度是否合格很少检查或仅靠施工单位进行外观检查;对瓦用压板螺栓、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不按标准紧固和防松处理,上述螺栓在试运行后极易松动,因为油盘固定螺栓松动,瓦用压板螺栓松动均造成过瓦拉翻事故;托轮座内油勺与托轮座的相对尺寸应复检,防止托轮在窜动到极限时、油勺与托轮座内部相关部位发生摩擦而损坏油勺,造成大的隐患,少数公司已发现有油勺与托轮座摩擦的而导致油勺的损坏,供油不足,油勺卡在托轮座内部而造成瓦报废的事故,瓦面与轴之间绝对不能有异物,少数公司窑头托轮座内进入过多的熟料颗粒而导致瓦损坏事故。 处理方法:安装前要对托轮轴颈进行尺寸测量,以检测轴颈尺寸误差和圆度,应检查轴表面是否进行了磨削加工,托轮瓦是否变形、球面瓦是否渗漏,刮研时瓦的接触角应控制在300左右;进出油楔应控制合理;油勺固定螺栓、淋油盘固定螺栓、瓦与压块螺栓应有专人检查是否固定到位和进行防松处理,否则

齿轮常见失效原因及其维修方法

齿轮常见失效原因及其维修方法 在我国的机械行业中,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必要零件,齿轮的生产精度以及生产质量直接决定着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很多原因就是设备中的齿轮出现了失效问题。文章主要针对齿轮的时效常见问题以及相应的维修方法给予详细的分析以及阐述。 在机械设备的传动部分,齿轮通常是作为一种变速传动零部件。因此在我国的机械设备中,齿轮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传动零部件。伴随着现阶段我国机械设备对于齿轮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齿轮制作以及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但是在实际的设备运行过程中,齿轮往往会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出现失效问题。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机械设备的故障中有近一半是由于齿轮失效造成的。基于上述的情况,我们要对齿轮失效的原因给予详细的分析和处理,选择最优化的维修方法进行齿轮失效维修,保障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1、机械设备中的齿轮失效主要原因 关于机械设备中的齿轮失效主要原因的阐述以及分析,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阐述。第一个方面是齿轮折断造成的齿轮失效。第二个方面是齿轮齿面出现损坏造成的齿轮失效。第三个方面是其他问题造成的齿面失效。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 1.1齿轮折断造成的齿轮失效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齿轮失效中的齿轮折断根据不同的齿轮形式有不同的折断原因。全齿轮折断通常情况下出现在直齿轮的轮齿处;局部齿轮折断通常出现在斜齿轮以及锥齿轮的轮齿处。下面作具体的分析。 1.1.1在齿轮运行过程中会因为过载出现齿轮折断 由于过载导致的齿轮折断,在齿轮的折断区域会出现放射状放射区域或者是人字的放射区域。在通常情况下齿面断裂的放射方向和断裂的方向是平行的。断面放射中心就是贝壳纹裂的断面断口。齿轮出现过载折断的主要原因是齿轮在较短的时间内承载的外界压力远远大于齿轮本身的最大压力,过大的压力造成了齿轮强度变低,出现折断的问题。同时导致齿轮出现折断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齿轮的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齿轮的齿面表面太粗糙和齿轮的加工材质本身存在缺陷等。 1.1.2在齿轮运行过程中会因为疲劳出现齿轮折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