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

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研究

潘思辰

(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沈阳110161)

摘要:以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而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阐述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现实意义,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重视机具研发、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加强示范推广等措施,以期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关键词:农业机械化;马铃薯;产业;意义;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23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2-0063-02

马铃薯作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逐步得到重视和发展。以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部重点推进工作之一。计划到2020年,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0.07亿hm 2(1亿亩)以上,总产达到1.30亿t 左右。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农业机械化。

1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现实意义

1.1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实现节本增效增收、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保障

从马铃薯国内外市场来看,我国马铃薯生产受到栽培品种、种植地块、生产模式、机械化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外规模化种植国家相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每吨马铃薯生产成本是美国、德国、荷兰的一倍以上,导致我国马铃薯市场竞争力不强。而要降低我国马铃薯生产成本,必须通过种植规模化+全程机械化,才能大大降低日益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种植收益。尤其在近年来马铃薯销售价格波动较大,严重影响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机械化手段达到节本增效的效果。

1.2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缓解劳动力紧缺、保障马铃薯生产的必然选择

从我国长期发展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趋势日益明显,新生代农民离乡进城务工就业的意愿将加剧农村劳动力短缺态势,青壮年劳动力紧缺在我国农村趋于常态化并难以逆转,导致劳动力供需矛盾的产生。诸如马铃薯生产这样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

业产业,越来越依赖于机械化。加快发展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3推进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是提高马铃薯生产能力、带动一方产业的重要途径

受品种、自然条件、生产技术等因素影响,我国马铃薯单产偏低,约为15.41t /hm 2,这与德国、美国、荷兰等马铃薯种植业强国相比差距很大。而提高马铃薯单产的途径除了品种改良外,推进马铃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如推广应用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采用适宜的节水灌溉方式,均可明显增强马铃薯抗旱能力,提高马铃薯单产8%以上。因此,在马铃薯主产区大力推行机械化技术,可以达到节本增效、增产增收的效果,有利于壮大马铃薯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整体水平明显偏低,不同区域差异较大

我国马铃薯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不足50%,播种及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20%,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的马铃薯机械化水平高达95%相比,差距十分明显。在全国九大种植作物中,马铃薯整体机械化水平排名靠后,与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作物相比严重滞后。同时,各个区域马铃薯机械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北方一季作区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耕整地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中耕、喷药、除秧、收获等环节机械化程度也可达到80%左右,而其他区域马铃薯机械化水平明显落后,很多地方仍采用原始人工耕作方式,与马铃薯产业发展形势极不相称。

2.2栽培方式各不相同,农机农艺结合不够

马铃薯分布极为广泛,种植规模不一,栽培方式千差万别,农机产品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农艺要求。对于某种马铃薯机具而言,可能只适应某一特定地区或特定种植制度进行作业,而很难适应各种不同的种植

收稿日期:2017-02-12

作者简介:潘思辰(1969—),女,工程师,从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2期总第272期

No .2Total No.272

2017年2月Feb .2017

农业科技与装备

Agricultural Science&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