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章 货币概述

第1章 货币概述

第1章 货币概述
第1章 货币概述

第一部分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概述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答: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不同生产者分别生产不同产品,产生了产品品种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出现了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但私有制的存在使劳动产品的交换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以得出: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答:(1)货币“质”的规定性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并对货币的本质作出理论说明。

(2)货币“质”的规定性在于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形态出现过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四种不同类型。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答:(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它们具有以下条件和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

(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③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答: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

(1)“窄”的定义是指以金为基础的、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2)“宽”的定义是指包括银行券,汇票、支票甚至商业票据等信用货币在内的实现货币职能的各种货币形式。马克思之所以要将货币量的范围作宽窄不同的划分,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马克思把任何时候都不受限制的、可以稳定地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的金铸币视为流通的基础,而在研究现实经济问题时,马克思就不能不从“窄”的货币范围走向"宽"的货币范围。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答:在我国,长期以来,人们观念中的货币量范围就是指现金,习惯上统称为人民币。

(1)传统观念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出于“理论考证”,依据马克思所说的通货的量是指一个国家内一切现有的流通的银行券和包括贵金属条块在内的一切硬币的总和。

②来自“国外引进”,承袭前苏联20世纪上半叶的观点,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国营企业之间的交换是商品交换,最多称之为带有商品“外壳”的产品交换。由此,也就不承认主要为生产资料服务的非现金结算即存款的转移属货币流通范围。

③依据“实际情况”,在我国过去实行严格的高度集中的资金计划管理制度下,存款和现金不能够自由转化,而存款部分总是在银行账户上转来转去,收支相抵等于零,故也谈不上有存款货币量的探讨问题。

(2)认识的片面导致了实践的片面,主要表现为:

①不承认转账结算领域中的存款属货币,实质上否认了这个领域里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存在,这显然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状况不符;

②衡量货币流通状况是否正常只着眼于一个指标,即现金流通量和社会商品零售额之间的比例,现金过多则人心惶惶,而对存款余额的增大却简单理解为现金回笼,甚至认为是好事,未能认识到这也是货币供给量增大的表现;

③分析物价上涨只局限于一个原因,即现金发行过多,由此认为控制现金发行和组织现金回笼是稳定物价的唯一办法;

④无视存款通货的膨胀,简单推论只要现金发行不超计划,预期的信贷平衡即可实现,通货膨胀(确切地说是指现金的膨胀)也能制止。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答:(1)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应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

货币量层次划分的目的是把握流通中各类货币的特定性质、运动规律以及它们在整个货币体系中的地位,进而探索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在结构上的依存关系和适应程度,以便中央银行拟订有效的货币政策。

(2)我国货币量层次指标的划分标准主要为货币的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具有可以及时变为现实的购买力的性质。流动性程度不同,所形成的购买力也不一样,因而对社会商品流通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

(3)我国货币量层次划分的内容为:

7.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答:(1)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货币之所以能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价格标准是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是两个既有严格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

(2)两者的区别是:①价值尺度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地形成的;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②金充当价值尺度职能,是为了衡量商品价值的;规定一定量的金作为价格标准,是为了比较各个商品价值的不同金量,并以此来衡量不同商品的不同价值量。③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商品的价值量将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价格标准,是货币单位本身的重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3)二者的联系表现在,价格标准是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有了它,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作用才得以发挥。因此,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

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答: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

(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不能是观念上的,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本体,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只是一种媒介,转瞬即逝,所以,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

(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在货币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条件下,交换过程分裂为两个内部相互联系而外部又相互独立的行为:买和卖。这两个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开了,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

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答: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贮藏除了作为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外,其作用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

(1)作为流通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即商品生产经营者为了保持再生产的连续性,能够在不卖商品的时候也能买商品,就必须在平时只卖不买,并贮藏货币。

(2)作为支付手段准备金的贮藏。即为了履行在某一时期支付货币的义务,必须事前积累货币。

(3)作为世界货币准备金的贮藏。即为平衡国际贸易和其他收支差额而用。

10.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答: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与流通手段相比较,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

(1)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则是补足交换的一个环节。

(2)流通手段只服务于商品流通,而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二者虽都是一般的购买手段,但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支付手段职能是跨期购买。

(4)流通手段是在不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条件下发挥作用,而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

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

(5)货币赊销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所以,支付手段职能的出现与扩展为经济危机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创造了客观条件。

1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建立的统一的货币制度,一般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

(1)货币金属

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

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①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第一,自由铸造,无限法偿。

②辅币。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供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在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辅币用较贱的金属铸造。第二,辅币是不足值的铸币。第三,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第四,辅币实行限制铸造。第五,辅币是有限法偿货币。

③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除了铸币形式的本位币及辅币外,还有银行券、纸币或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制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4)准备制度

为了稳定货币,各国货币制度中都包含有准备制度的内容。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12.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答: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即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金铸币充当本位币。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1)金币本位制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第三,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13.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是金币和银币按其实际价值流通,其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比价决定,国家不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法定比价。由于金币和银币的市场比价经常变动,这就使得用不同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也随之经常发生变化。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要求本身价值稳定,本身价值不稳定的货币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会造成交易紊乱。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即实行双本位制。

(2)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答:(1)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15.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答: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基本特点是: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公开市场政策、存款准备金率、贴现政策等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货币稳定;通过公开买卖黄金、外汇,设置外汇平准基金,管理外汇市场等手段,保持汇率的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16.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答: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17.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港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2)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表示。

(3)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市场完全放开。

1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答:(1)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②汇率制度的确定。即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应如何确定和维持。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即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各国政府应采取什么方法弥补这一缺口,各国之间的政策措施又如何互相协调。

(2)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一个理想的国际货币制度可以促成世界各国劳动力的有效分工和充分运用,以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极大化,并使全部生产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分配处于最能被接受的状态。具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3)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19.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答: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20.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答: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2001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①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②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③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④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⑤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⑥自2002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到2002年7月1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1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

第1章 货币概述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概述》参考答案本章重要概念 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如M0,M1 M2。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

货币概述

第一部分曹龙骐《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货币概述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答: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用以下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1)抽象的逻辑分析法。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方法,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四个阶段,有过四种价值形式,它们分别是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货币价值形式。这四种价值形式的发展,解决了“商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使货币从商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般等价物。 (2)具体的历史分析法。马克思运用具体的历史分析方法,通过考察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来揭示货币的产生,侧重于说明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马克思从商品和商品交换着手进行分析,认为在原始共同体中,劳动产品归整个共同体所有,既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不同生产者分别生产不同产品,产生了产品品种单一性和消费需求多样性的矛盾,从而出现了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要求。但私有制的存在使劳动产品的交换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 马克思运用上述两种分析方法,科学地揭示了货币之“谜”。从中可以得出:①货币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适应交换的需要而自发地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的。②商品变成货币是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发展的产物。③商品变成货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即四种价值形态),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总之,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根源于商品,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自发地产生。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答:(1)货币“质”的规定性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什么是货币”的问题,并对货币的本质作出理论说明。 (2)货币“质”的规定性在于货币是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固定地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货币形态出现过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等四种不同类型。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答:(1)实物货币。即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它们具有以下条件和特征:①普遍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质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据此条件和特征,金属货币最为适宜,其中又以金为典型。 (2)代用货币。代用货币作为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其一般形态是纸制的凭证,故亦称用纸币。代用货币都有十足的金银等贵金属作为保证,可以自由地用纸币向发行机构兑换成金、银等实物货币。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有明显的优点:①印制纸币的成本较铸造金属币为低;②避免了金属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和有意切割;③降低了运送的成本和风险。 (3)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答:马克思对货币量有“窄”的定义和“宽”的定义之分。

金融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汇总

金融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货币概述 1.马克思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法和具体的历史分析法揭示了货币之谜:①②③P9 2.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P10 3.货币量的层次划分,以货币的流动性为主要依据。P17-20 4.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P20 5.货币制度:构成要素P27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6.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牙买加协议 重点题目: 1.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答:银行券和纸币虽然都是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的货币符号,却因为它们的产生和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其发行和流通程序也有所不同。 (1)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2)纸币是本身没有价值又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它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行使流通手段的职能时只是交换的媒介,货币符号可以代替货币进行流通,所以政府发行了纸币,并通过国家法律强制其流通,所以纸币发行的前提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和统一的国内市场。 (3)在当代社会,银行券和纸币已经基本成为同一概念。因为一是各国的银行券已经不能再兑现金属货币,二是各国的纸币已经完全通过银行的信贷系统程序发放出去,两者已经演变为同一事物。 2.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答:含义: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当金银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发生偏差时,法定价值过低的金属铸币就会退出流通领域,而法定价值过高的金属铸币则会充斥市场。 因此,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P30 3.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背景:二战,美元霸主地位确立;各国对外汇进行管制. 1944年7月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章货币概述 案例1-1: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一、基本原理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开了货币起源之“谜”。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货岞是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态的发展中,黄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就进入了价值形态的第4阶段,即货币形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不仅有自然形态,而且有价值形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有在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相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表现形态,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切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先后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最后,货币的职能落到了黄金身上。马克思讲货币天然地要由金银充当,是由于金银有适合作货币的优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价值含量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二、案例内容 我国有一出相当出名的戏名《十五贯》,又名《错斩崔宁》,讲的是刘贵将岳父给的十五贯钱,假说成是卖妾所得,引出的曲折故事。那么十五贯铜钱有多重呢?如果这些钱都是合乎标准的铜钱,(铜钱一枚称为“一文”,1000文为“一贯”,重约5斤。)则十五贯应有75斤重,这是体弱的人背不动、体壮的人背上走不远的。史书上又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带人视察库房,他看到跟随他的有勇将周仁美。就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十八贯钱。”宋太祖说:“那岂不要让钱压死了!”于是他命令周仁美背起四十五贯钱在院内走一圈,周仁美照办,宋太祖就把这些钱赏给了周仁美(《宋史·周仁美传》)。八十贯钱重约400斤,宋太祖认为周仁美背不动,四十五贯钱重约275斤,周仁美能背着走一圈,自然也是壮汉。在大宗交易中,铜钱就显得非常不适合。如买一匹马,在宋代要用约50贯钱,这些钱重约250斤,两个壮汉也未必能背上走10里路。一匹马的交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更大宗的交易了。 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

最新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基础知识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第一章货币基础知识习题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A) A.实物货币 B.信用货币 C.代用货币 D.金币 2.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代用货币是( C ) A.国债 B.商业票据 C.银票 D.国库券 3.世界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C )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全都是 4.(×)货币史上曾出现布币其实就是用布制作的原始货币 5.( √ ) 代用货币的典型形式就是早期的银行券 6.( ×) 一切货币都是国家的产物 7.(×)人民币是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货币 8.下列( BDE )属于人类早期实物货币的范畴 A.土地 B.耕牛 C.银票 D.谷物 E.银币 F.都不是 9.下列关于朴素的商品货币被金属货币所取代的原因正确正确的有(CDE ) A.粮食供应紧张 B.金属资源紧张 C.不易分割 D.不易保存 E.经济的发展 F.耕牛生产不能满足需要 10.信用货币的产生源于货币( D)的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1.用现金货币在专卖店购物的行为体现了货币的(B)职能 A. 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12.用现金货币缴学费的行为体现了货币的( C )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13.目前世界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C ) A.安全性 B.收益性 C.流动性 D.全都是 14.通常情况下,辅币的名义价值( B )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15.在金属货币制度背景下,货币的铸造权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当时欧美国家大多数实行( A ) A.本位币自由铸造,辅币国家限制铸造 B.本位币国家垄断铸造,辅币自由铸造 C.本位币和辅币均自由铸造 D.本位币和辅币均由国家垄断铸造 16.在传统的金属货币制度下,( C )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 B.本位币 C.辅币 D.都不是 17.世界历史上最早的金属货币制度是( B )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块本位制 18.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B )。 A.平行本位制 B.双本位制 C.跛行本位制 D.单本位制 19.若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3,而市场比价为1:15,这时充斥市场的是( A ) A.银币 B.金币 C.金币和银币 D.都不是 20.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是以( D )作为发行准备的 A.黄金 B.美元 C.国际硬通货 D.都不是 21.下列( ABC )属于信用货币的范畴。

货币市场概述

货币市场概述 一、货币市场及其构成 货币市场是专门服务于短期资金融通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中交易的金融工具一般都具有期限短、流动性高、对利率敏感等特点,具有“准货币”特性。 (1)同业拆借市场 (2)回购协议市场 (3)商业票据市场 (4)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5)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货币市场活动的主要目的: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满足资金需求者的短期资金需要(流入);另一方面,为资金充裕者的闲置资金提供短期盈利机会(流出)。 二、货币市场构成 1、同业拆借市场: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或经过法人授权的金融分支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头寸调节、融通的市场。 2、回购协议市场: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包括正回购和逆回购组成,回购标的物主要有国库券或其他有担保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3、商业票据市场:商业票据是指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以贴现的方式出售给投资者的一种短期无担保的信用凭证。商业票据市场:就是这些公司发行商业票据并进行交易的市场。 4、银行承兑汇票市场:汇票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后或票据到期时,对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信用凭证。由银行作为汇票的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称为银行承兑汇票,以此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就是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即发行市场,涉及汇票的出票和承兑;二级市场,即流通市场,涉及汇票的贴现与再贴现。 5、短期政府债券市场:短期政府债券指政府作为债务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债务凭证。广义的短期政府债券不仅包括国家财政部门发行的债券,还包括地方政府及政府代理机构所发行的债券。狭义的短期政府债券则仅指国库券。一般所说的短期政府债券市场指的就是国库券市场。 6、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金融学 第一章 金融体系 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金融体系概述 一、选择题 1、直接融资的优点是:。 A.投资者承担较小的投资风险 B.容易实现资金供求期限和数量的匹配C.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D.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2、直接融资的缺点包括等。 ①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②投资者要承担较大的投资风险 ③不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④融资的门槛比较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金融机构可通过来筹集资金。 ①发行存单②提供贷款③发行债券④发行股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①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 ②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交易活动和组织管理等活动的总和 ③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融体系功能的发挥 ④金融市场为有形市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金融创新包括等在内的创新。 ①金融工具②金融市场③金融制度④金融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的金融创新对传统的金融市场和体制带来巨大冲击。 A.20世纪50年代 B.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C.18世纪英国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 D.20世纪70年代不断涌现 7、当代金融创新的直接导因是。 ①国际资本的加速流动

②世界范围的放松金融管制 ③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和影响 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以下哪一选项不是金融创新所能产生的积极作用? A.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 B.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C.能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 D.有利于世界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展 9、金融市场创新不包括: A.市场种类的创新 B.市场组织形式的创新 C.市场制度的创新 D.汇率制度的创新 10、金融工具的创新具体包括: ①时间衍生②功能衍生③种类衍生④复合衍生 A.①②③④ B.以上都不是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以下对金融资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市场价值稳定 B.是一种无形资产 C.是一种未来收益的索取权 D.市场价值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 二、判断题 1、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主要是通过金融体系来实现的。√ 2、直接融资的缺点是不利于节约交易成本。× 3、直接融资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和合约成本。× 4、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有利于通过分散化来降低金融风险。√ 5、间接融资的优点是投资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搜集信息、分析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6、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是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 7、金融制度是金融运行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保障。√ 8、资金短缺单位与盈余单位直接建立融资关系被称之为间接融资。× 9、当代金融创新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的建立。√ 10、希克斯和尼汉斯提出了金融创新理论——规避创新假说。凯恩×

金融学 第一章 货币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形态变化 (一)货币形态变化的趋势 1、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 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货币形态的变化是对商品生产、交换不断扩大的适应。交换发生的前提是相互交换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商品交换的数量比率遵循等量价值交换的原则。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偶然的、个别的,并且以物物交换的方式出现,因而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只能是与之交换的其他商品,即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从交替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众多商品中分离出一种比较稳定地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这种特殊商品就是货币。 2、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 货币形态变化的一般趋势是由具有实际使用价值(指可以用于生产或者消费)的一般等价物向没有使用价值的货币形态,由具有价值的实物形态向不包含价值的货币符号转化。结合一般趋势与大致的历史线索,可以将货币分为四种类型做初步分析即: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二)各种货币形态 1、实物货币 (1)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货币被称作实物货币。 (2)理想的交换媒介需要具备下述特征: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价值均质可分、轻便和易于携带。 (3)各国在一定历史时期究竟用何种金属作为法定货币,既要依据该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又受到商品交换的规模、习俗等因素影响。 2、代用货币 (1)代用货币是实物货币的替代物。它一般是纸制的据以换取实际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的凭证。早期可以兑付金银货币的银行券是代用货币的一种。 (2)代用货币的价值实际上取决于所替代货币的价值。 (3)以黄金作为保证或准备的代用货币为什么最终退出了流通领域,这样就诞生了现代纸币,代用货币从而是金银货币向现代纸币过度的中间环节。 3、信用货币 (1)信用货币是不以任何价值实体为兑换承诺和基础的纸制货币符号。 (2)信用货币又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形态: ①辅币;②现金或纸币;③银行存款。 4、电子货币 (1)电子货币指计算机或贮值卡所记录、转移的代表一定价值量的电子符号形式的货币。 (2)有人提出电子货币的出现意味着货币消失,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二、货币的本质 (一)货币是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 对货币的本质可以有两种分析思路。第一种从商品货币关系本身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发挥一系列功能——交易媒介或者流通手段是其中之一,能够很好地疏导交换,从而使商品物尽其流,这既是对商品生产、交换扩大的一种适应,又从一定意义上为商品生产、交换的扩大开辟道路。从货币的起源和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过程观察,货币最初具有实物商品的形态,例如金和银,但以后的发展证明货币进入流通可以既不依赖于自身的使用价值,也不依赖于其具有价值,而是由于其具有“普遍可接受性”。 (二)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第二种思路是从经济的社会基础出发,无论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都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物质意义的商品或者货币,以物质意义的商品与货币为介质产生各种生产、交换关系,它们自身不过是“玩偶”或者“道具”,一旦被赋予社会意义,主使者是幕后或前台的参与者“人”,所以就需要探讨,在将生产、交换真正的主体人引进来之后,货币体现什么关系?

01导论:1936年以前西方金融理论概述

一、货币金属观和货币名目观的主要观点 1、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天然是贵金属,天然是财富,因此,货币必须具有金属的内容和实质价值,不能被其他所代替。他们认为,一个人货币多了,财富便多了;一个国家货币多了,国家便富庶了。他们还认为,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前提,流通才是财富的直接来源。就一个国家来说,国内流通不增加财富总量,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来源。因此,国家应该尽力保藏货币,不使货币外流。在对外贸易中,坚持少买多卖的原则,为国家聚敛财富。这种把货币等同于贵金属的观点,后人称之为“金属主义”,也称“货币金属观”。 2、名目主义者认为,货币不是财富,只是便利交换的技术工具,是换取财富的要素,是一种价值符号。因此,货币不具有商品性,没有实质价值,而只是名目上的存在。他们认为,虽然货币是由贵金属铸造的,但货币的价值不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而是由国家的权威规定的。他们把货币看成是一种符号,一种计算单位,因而可以完全不具有实质价值,可以用任何材料制成。 二、甘末尔的交易方程式 近代货币数量学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现金交易数量说;一种是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交易数量说着眼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把

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期内用以交易的货币量”,所以比较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现金交易数量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甘末尔和费雪,他们二人先后提出了二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 甘末尔是近代货币数量说的先驱,他就货币与物价的关系给出一个公式: MR=NEP 或P=ME/NE 式中M表示货币的流通数量,R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N表示所交易的商品数量,E表示商品的交易次数,P表示商品的价格,MR 表示货币供给,NE表示商品供给,NEP表示货币需求。这是运用数学工具表示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最早公式。 甘末尔在分析了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之后,还分析了信用交易对物价的影响。甘末尔对支票信用与物价的关系给出一个与货币同样的公式: PC=CRc / NcEc

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章货币概述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7.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10.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1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2.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3. 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4. 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5. 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1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1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8. 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1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2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一章货币概述 本章重要概念 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当时只是有了剩余产品而交换,还没有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

(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弧内。) 1. 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货币 B.资金 C.资本 D.市场 2. 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A.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上时, 价值表现形式为 【B 】 A.货币价值形式 C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4. 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货币价值形式 C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5. 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6. 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A.天然贝 B.大理石 7.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B. 一般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C.信用货币 D.电子货币 C.贵金属 D.硬质合金硬币 【D 】 A.银圆 B.铜钱 C.金属刀币 D.贝币 &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A.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C.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9.在货币层次中M o 是指 A.投放的现金 B.回笼的现金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C 】 C.流通的现金 D.贮藏的现金 10 .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 是 【D 】 A. M o B. M i C. M 2 D. M o 和 M i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 是 【C 】 A. M o B. M 1 C. M 2 D. M o 和 M 1 12 .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 是 【A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3 .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B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4.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值化 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15. 货币在支付租金、赋税、工资等的时候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金融学第1章货币

第一章货币 1.什么是货币,它与我们日常所说的钱或收入有何区别? 货币是可以充当交易媒价、价值尺度、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的某种(有形或无形)的物品,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钱”有多种意思,有时指财富(如说张三家有很多钱)、有时指收入(如李四一月挣8000块钱)。无论是指作为财富的“钱”还是作为收入的“钱”,它们都要以货币作为衡量单位。但有时候,“钱”也是指“货币”之一部分,如“王五带了1000块钱”(这里的钱实际上指随身带的现钞),即货币的一部分。 2.货币有哪些职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 3.货币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由于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交易媒价、价值储蓄和支付手段等职能,货币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促进了分工的发展与生产效率的提高;(2)便利了生产者的成本效益核算以及簿记的发展,有利于企业改善管理;(3)促进了储蓄形式的转变以及储蓄资源在空间上的重新分配,使得资源有可能得以更有效地配置,当然也使得资产选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4)货币便利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也便利了政府对财政收支的管理,但国家对货币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危险的通货膨胀。 4.如何划分货币的层次?不同层次的货币包含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国一般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层次的。不同国家货币统计与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该国的金融结构紧密相关。就中国而言,货币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

M1:流通中的现金加上企业事业单位与机关团体的活期存款 M2:M1加上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包括居民活期与定期储蓄存款)、与其它存款等。其中,M2中除M1之外的项,在统计上被称为准货币。 5.分析货币的流动性结构有何宏观经济意义? 货币的流动性结构一般指流动性较高的货币统计指标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指标之间的比率,如M1/M2。 由于在经济活动中,通常作为交易媒价和支付手段的是现金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它存款不同作为交易的媒介,因此,流动性较高的货币与流动性较低的货币之比上升,极有可能反映了经济的活力上升,社会经济交易活动增加,表明经济增长率可能处于上升。同时,它也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指数(或通胀率)会上升。因此,该指标的变化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你在学校食堂吃饭用的饭卡是货币吗? 饭卡本身并不是货币,就像银行卡本身并不是货币一样。 7.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拥有的金钱是自由的工具,追逐的金钱是奴役的工具。”他这里所说的“金钱”与金融学中的“货币”是同一回事吗?请予以解释。 卢梭在这里所讲的“金钱”应当主要指“财富”,财富的范围比货币的范围更宽泛。 9.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货币是商业上的大轮毂,流通中的大工具。”应如何理解亚当·斯密的这句话? 斯密实际上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交易媒介、价值尺度等方面的职能,货币的出现克服了原来物物交易的不便,货币的出现不仅促进了分工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它也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和流通量的增加,总之,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0.2013年4月初,中国上市公司南方食品(000716)发布公告称,拟对持有该公司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1 货币 1.1.1货币的起源 一、货币起源于商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二、货币产生与交换价值形态的四个演变过程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 三、代表人物:马克思 1.1.2 货币的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形态的演变 (一)货币的演变形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 (二)实物货币: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1.特征:其作为货币的价值=作为非货币的价值 货币基本特征:(是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货币?) (1)物质特征:易于标准化、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2)社会特征:广泛地被接受、预期价值稳定 【提示】并非货币出现的最初阶段才有实物货币。 (三)金属货币: 铸币税:指由于国家对货币的供给的垄断地位而流入国家的所有收入(铸币时期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开始分离) (四)代用货币(纸币):代用货币是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且承诺可随时兑现成金属货币的纸质符号,包括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和银行券。 代用货币产生的原因: 1.金属货币铸造和运输成本过高 2.人们日益重视货币代表的价值而非其自身价值 两种形式: 1.政府发行的纸质符号 2.银行券(由银行发行以信用和黄金做双重保证的银行票据) (五)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且不能兑换金属货币。 1.信用货币包括:纸币、辅币(通货)、银行存款和其他可作为支付手段的信用工具 (存款货币)。 2.不能兑现的银行券(也称支票货币、债务货币):各种存款货币指那些能够发挥货 币作用的银行存款。

3.特点: (1)基本特征:其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作为货币的价值 (2)完全割断与贵金属的联系,摆脱了资源对货币量的约束,政府可以弹性的提供货币。 (3)发行和流通以国家信誉和银行信誉为保证 (六)电子货币 用一定金额的现金或存款从发行者处兑换并获得代表相同金额的数据,或者通过银行及第三方推出的快捷支付服务。 通过某些电子化方法将该数据转移给支付对象,从而能够清偿债务的货币形式。 类型:银行卡、储值卡、电子钱包、电子支票 (七)数字货币(虚拟货币):一种存在于计算机网络的基于数字加密的货币。 特点:在网络个节点传输,不受地域限制,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目前主要数字货币都不是主权货币或法币) (八)货币形态演变的缘由 1.降低交易费用 2.引用意识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货币是信用的载体 1.1.3 货币本质 (一)货币的本质 1.价值货币说(马克思)(价值)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 生产关系 2.名目货币说(凯恩斯)(比例)货币数量的变化与社会财富的变化无关 3.信用货币说:(信用)货币本质上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依赖。货 币是人类合作秩序不断自发扩展的进程。 1.1.4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 1.价值尺度(表示商品价值):度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节约交易成 货币购买力: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够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1)购买力的变动趋势与综合物价指数的变动成反比 (2)货币购买力综合指数是综合物价指数的倒数 2.流通手段:商品→货币→商品;买卖相分离 意义: (1)减少交易费用,促进社会分工 (2)纸币的诞生(孕育了流通危机) 3.贮藏手段: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流动性:资产在其本身价值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迅速转变为现实购买力的能力4.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价值形式单方面运动(如赊销赊购、赋税地租、工资利息等)。促进了信用的发展和金融的产生。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充当支付手段的货币 5.货币流通速度: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交换次数

行为金融学(第一章)

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人的心理偏差和情绪对金融决策、金融产品定价以及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人类的心理角度,对证券投资行为进行分析,跨入微观金融领域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行为金融注重于金融投资市场中的人性心理行为现象的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主要内容:阐述从标准金融学到行为金融学的演变过程。包括: §1 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 §2 有效市场悖论 §3 行为金融学的产生 §4 行为金融学概述 第一节标准(传统经典)金融学理论主要内容: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二)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 (三)有效市场假说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四)有效市场假说和资产定价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的产生 现代标准金融理论源于对资本市场的分析;较成体系的资本市场分析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形成三大学派。 自20年代至40年代,资本市场分析基本上由两大学派 和 Dodd为代表的基本分析派;以Edwards和Magee为主的技术分析派。 到了50年代后,开始出现第三个分析学派—数量分析学派,并占据了主导地位。

1952年,马科维茨( Markowitz )在其《投资组合选择》(Portfolio Selection)一文中提出了均值—方差投资组合理论:创立了衡量效用与风险程度的指标,确定了资产组合的基本原则。马科维茨( Markowitz )的资产组合理论被认为是现代金融理论诞生的标志。 (二)现代标准金融学理论体系 ——投资组合理论(Markowitz 195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harpe(1964),Linter (1965),Mossin ( 1966) ——有效市场假说(EMH)(Fama 1970) ——套利定价理论(APT)(Ross 1976) ——期权定价理论(Black和Scholes 1973 ) (三)有效市场假说(EMH)是标准金融理论的基石 1、金融资产定价是微观金融学的核心问题 标准金融学资产定价的方法有两类: (1)均衡定价法: A.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定价法 B.金融资产的均衡定价: CAPM (2)无套利定价法: 其基本思路为:构建两种投资组合,让其现金流特征一致,则其价值一定相等;否则的话,就可以进行套利。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文档 《金融学》一、《金融学》课程性质 1、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 2、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统帅性的基础理论课二、《金融学》基本内容金融范畴的界定西方FINANCE的口径 1.最宽泛的诠释: 货币的事务、货币的管理、与金钱有关的财源等。具体包括财政public finance;公司理财corporate finance;和个人理财personal budget。 2. 最狭窄的诠释:与资本市场有关的运作机制。 3.介于两者之间的诠释:货币的流通、信用的授予、投资的运作、银行的服务等。 中国“金融”的口径 1、宽口径“金融” 包括: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国际金融等方面。 2、窄口径“金融” 仅指资本市场,或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微观领域。金融范畴的界定凡涉及货币、信用,以及以货币与信用结合为一体的形式生成、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

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成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 1. 有关金融诸范畴的理论论证:包括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以及金融本身; 2. 金融微观分析:包括对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以及它们相互渗透发展的分析; 3. 金融宏观分析:包括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金融监管与国际金融协调等方面的研究。《金融学》基本框架课堂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导言第二单元:货币与信用——货币与货币制度、外汇与汇率、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三单元:金融市场——金融市场 第四单元:金融机构与业务——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第五单元:金融总量与均衡——货币供求及均衡、国际收支、第六单元:金融调控与监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学》教材结构 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 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3章汇率与汇率制度、第4章信用与信用体系,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第6章金融资产与价格 第7章金融市场与功能结构,第8章货币市场,第9章资本市场、第10章衍生工具市场第11章金融机构体系,第12章存款类金融机构,第13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第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本章重要概念 1.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2.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3.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5.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6.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7.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8.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9.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着支付手段职能.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0.世界货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2.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②无限法偿. 1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4.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15.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16.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17.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18.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金融学第一章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解释下列概念:狭义货币、广义货币、准货币、实物货币、格雷欣法则。 答:(1)狭义货币,通常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这里的现金是指流通中的通货。活期存款,在国外是指全部的活期存款,在我国只包括支票类和信用类活期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的代表,是各国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对象。 (2)广义货币,通常由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广义货币扩大了货币的范围,包括了一切可能成为现实购买力的货币形式。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和对未来货币流通的预测都有独特作用。 (3)准货币,也称亚货币。一般将广义货币口径中除狭义货币以外的部分称为准货币或亚货币。包括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某些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组成。这里的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是指那些人们接受程度较高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货币某些职能的信用工具,如商业票据、可转让存单、国库券、金融债券、保险单、契约等。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所以,也称为近似货币。 (4)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五花八门,各地、各国和各个时期各不相同。例如,在中国历史上,充当过实物货币的物品种类就有:龟壳、海贝、布匹、农具、耕牛等。实物货币的缺点在于:不易分割和保存、不便携带,而且价值不稳定,很难满足商品交换的需要。所以,它不是理想的货币形式,随后被金属货币所取代。 (5)格雷欣法则,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 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因此,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那么一个物体怎样才能被称为货币呢?一般而言,物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充当货币: ①价值稳定性。任何物体要充当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历史上曾经以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