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周周练-勾股定理

2周周练-勾股定理

2周周练-勾股定理
2周周练-勾股定理

2周周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2,3,4

B 、3,4,5

C 、6,8,10

D 、53

,54,1

2、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知c b a ,,是三角形的三边,则222c b a =+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和的平方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C 、在ABC Rt ?中,?=∠90C ,所以222c b a =+

D 、在ABC Rt ?中,?=∠90B ,所以222c b a =+

4、下列四组数:①5,12,13;②7,24,25;③3a ,4a ,5a (a>0);

④32,42,52。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1,当B =144、C =169时,则A 的值为( )

A 、313

B 、144

C 、169

D 、25

6、如图2,在ABC Rt ?中,?=∠90ACB ,AC =5cm ,BC =12 cm ,其中斜边上的高为( )

A 、6 cm

B 、8.5 cm

C 、1360

cm D 、1330

cm

7、一块木板如图3所示,已知AB =4,BC =3,DC =12,AD =13,?=∠90B ,则木板的面积为( )

A 、60

B 、24

C 、30

D 、12

8、在ABC ?中,?=∠90ACB ,AC =40,CB =9,M 、N 在AB 上且AM =AC ,BN

=BC ,则MN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二、填空题:

1、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 .

2、如图,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x = .

3、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36,39,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4、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m , 15m 长的梯子可达到建筑物的高度是__ _ m .

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则它的面积是 __________cm 2.

6、如图1,一座桥横跨一江,桥长12m ,一般小船自桥北头出发,向正南方驶

去,因水流原因到达南岸以后,发现已偏离桥南头5m ,则小船实际行驶 ___________m .

7、如图2,一圆柱高8cm,底面半径为π6

cm ,一只蚂蚁从点A 爬到点B 处吃食,

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cm .

图1 图2

三、解答题:

1、新中源陶瓷厂某车间的人字形屋架为等腰ABC

,AC=BC=13米,AB=24米.

求AB边上的高CD的长度?

2、有一个小朋友拿着一根竹竿通过一个长方形的门,如果把竹竿竖放就比门

高出1尺,斜入就恰好等于门的对角线长,已知门宽4尺。请求竹竿高与门高.

3、如图,台风过后,一希望小学的旗杆在离地某处断裂,旗杆顶部落在离旗

杆底部8米处,已知旗杆原长16米,请你求出旗杆在离底部多少米的位置断裂吗?

4、在某一平地上,有一棵高6米的大树,一棵高3米的小树,两树之间相距

4米。今一只小鸟在其中一棵树的树梢上要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上,问它飞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

探索勾股定理一 教学设计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一)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梯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还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以及整式运算中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学生在这些原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探索直角三角形的又一条重要性质——勾股定理。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这一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以后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和《二次根式》奠定基础,在有关的物理计算中也离不开《勾股定理》,它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大。 (二)、学生起点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探索和推理的能力.且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根据以上教材地位和学生情况,再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数格子的办法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理解勾股定理反映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会初步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

的计算和实际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过程,并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增进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之美。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介绍中国古代勾股方面的成就,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为学生在今后解决有关几何问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学重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证明与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用拼图求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成因】在小学,他们已学习了一些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割补法)但运用面积法和割补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形成了难点。 【教具】教师准备:课件直角三角形 学生准备: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 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选择的方法是:引导探索、讨论发现法(其意图是由浅到深,由特殊到一般的

八年级数学竞赛讲座从勾股定理谈起附答案

第十三讲从勾股定理谈起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大约在公元前1100多年前,商高已经证明了普通意义下的勾股定理,在国外把勾股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勾股定理是平面几何中一个重要定理,其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勾股定理是现阶段线段计算、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主要方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通过计算也是证明两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三角形,有着丰富的性质:两锐角互余(角的关系)、勾股定理(边的关系),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边角关系),这些性质在求线段的长度、证明线段倍分关系、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求解 【例1】如图,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为边向内作等边△ABD,连结DC,以DC为边作等边△DCE,B、E在CD的同侧,若AB=2,则BE= . (重庆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因BE不是直角三角形的边,故不能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需找出与BE相等的线段转化问题. 注千百年来,勾股定理的证明吸引着数学爱好者,目前有400多种证法,许多证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弦图的割补、借助面积加以证明,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1831—1881)曾给出一个简单证法.勾股定理的发现是各族人民早期文明的特征,有人建议,将来与“外星人”交往,可以把勾股定理转化为光电讯号,传向异域,他们一定懂得勾股定理. 现已确定的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来源于弦图的图案.

【例2】 2002年8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为a ,较长直角边为b ,那么(a+b)2的值为( ) A .13 B .19 C .25 D .169 (山东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 利用勾股定理、面积关系建立a 、b 的方程组. 【例3】 如图,P 为△ABC 边BC 上的一点,且PC =2PB , 已知∠ABC =45°,∠APC =60°,求∠ACB 的度数.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思路点拨 不可能简单地由角的关系推出∠ACB 的度数,解本例的关键是由条件构造出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于D ,设AC =b ,BC =a ,AB=c ,CD=h . 求证:(1)2221 1 1 h b a =+; (2) h c b a +<+ ; (3) 以b a +、h 、h c +为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思路点拨 (1)只需证明1)1 1 (222=+b a h ,从左边推导到右边; (2)证明(22)()(h c b a +<+;(3)证明222)()(h c h h a +=++.在证明过程中,注意面积关系式ch ab =的应用. 【例5】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都是整数,它的面积和周长的数值相等,这样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若存在,确定它三边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北京市竞赛题) 思路点拨 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直角三角形,它的三边长为a 、b 、c ,其中c 为斜边,则?? ???=++=+2222ab c b a c b a ,

初中数学竞赛定理大全

欧拉(Euler)线: 同一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三点共线,这条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 且外心与重心的距离等于垂心与重心距离的一半。 九点圆: 任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三高的垂足及三顶点与垂心间线段的中点,共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三角形的九点圆; 其圆心为三角形外心与垂心所连线段的中点,其半径等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一半。

费尔马点: 已知P为锐角△ABC内一点,当∠APB=∠BPC=∠CPA=120°时,PA+PB+PC的值最小,这个点P称为△ABC的费尔马点。 海伦(Heron)公式:

塞瓦(Ceva)定理: 在△ABC中,过△ABC的顶点作相交于一点P的直线,分别 交边BC、CA、AB与点D、E、F,则(BD/DC)·(CE/EA)·(AF/FB)=1;其逆亦真。 密格尔(Miquel)点: 若AE、AF、ED、FB四条直线相交于A、B、C、D、E、F六点, 构成四个三角形,它们是△ABF、△AED、△BCE、△DCF, 则这四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共点,这个点称为密格尔点。

葛尔刚(Gergonne)点: △ABC的内切圆分别切边AB、BC、CA于点D、E、F, 则AE、BF、CD三线共点,这个点称为葛尔刚点。 西摩松(Simson)线: 已知P为△ABC外接圆周上任意一点,PD⊥BC,PE⊥ACPF⊥AB,D、E、F为垂足, 则D、E、F三点共线,这条直线叫做西摩松线。

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大的线段(AC)是原线段(AB) 与较小线段(BC)的比例中项,这样的分割称为黄金分割。 帕普斯(Pappus)定理: 已知点A1、A2、A3在直线l1上,已知点B1、B2、B3在直线l2上,且A1 B2与A2 B1交于点X,A1B3与A3 B1交于点Y,A2B3于A3 B2交于 点Z,则X、Y、Z三点共线。

勾股定理能力提升

勾股定理能力提升 【知识点回顾】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 222c b a =+。 2、勾股数 满足22b a +=2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如(1)3,4,5; (2)5,12,13; (3)6,8,10; (4)8,15,17 (5)7,24,25 (6)9, 40, 41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解析】 考点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1.若线段a ,b ,c 能构成直角三角形,则它们的比为 ( ) A .2:3:4 B .3:4:6 C .5:12:13 D .4:6:7 例2.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n 2-1、2n(n>0),那么它的斜边长为 ( ) A .2n B .n+1 C .n 2-l D .n 2+1 例3.如图,由Rt △ABC 的三边向外作正方形,若最大正方形的边长为8cm , 则正方形M 与正方形N 的面积之和为2_____cm 练习1、如图,一架25分米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的底部距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的底部将平滑( ) A .9分米 B .15分米 C .5分米 D .8分米

考点二:与高、面积有关 例1.如图,一电线杆AB 的高为10米,当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为60°时,其影长AC 约为 1.732,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 A .5.00米 B .8.66米 C .17.3米 D .5.77米 例2.如图,某公园内有一棵大树,为测量树高,?小明在C 处用测角仪测得树顶端A 的仰角为30°,已知 测角仪高DC=1.4m ,BC=30m ,请帮助小明计算出树高AB 取1.732,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例3.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于2002年8月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会标如图甲,它是由四个相同的 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每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的和是5,求中间小正方形的面积; 练习1、如图,Rt △ABC 中,∠C =90°,若AB =15cm ,则正方形ADEC 和正方形BCFG 的面积 和为( ). _ B _ C _ D _ A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公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数学常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 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 定理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勾股定理能力提高练习题.doc

《勾股定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2×3′=36′) 1.已知一个Rt△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25 B、14 C、7 D、7或25 2.下列各组数中,以a,b,c为边的三角形不是Rt△的是() A、a=1.5,b=2,c=3 B、a=7,b=24,c=25 C、a=6,b=8,c=10 D、a=3,b=4,c=5 3.若线段a,b,c组成Rt△,则它们的比为() A、2∶3∶4 B、3∶4∶6 C、5∶12∶13 D、4∶6∶7 4.Rt△一直角边的长为11,另两边为自然数,则Rt△的周长为() A、121 B、120 C、132 D、不能确定 5.如果Rt△两直角边的比为5∶12,则斜边上的高与斜边的比为() A、60∶13 B、5∶12 C、12∶13 D、60∶169 6.如果Rt△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n2-1,2n(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A、2n B、n+1 C、n2-1 D、n2+1 7.已知Rt△ABC中,∠C=90°,若a+b=14cm,c=10cm,则Rt△ABC的面积是() A、24cm2 B、36cm2 C、48cm2 D、60cm2 8.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为8,周长为32,则三角形的面积为() A、56 B、48 C、40 D、32 9.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b)2=c2+2ab,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锐角三角

形. 10.某市在旧城改造中,计划在市内一块如图所示的三角形空地上种植草皮以美化环境,已知这种草皮每平方米售价a元,则购买这种草皮至少需要() A、450a元 B、225a 元 C、150a元 D、300a元 11.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cm,AD=9cm,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则△ABE的面积为() A、6cm2 B、8cm2 C、10cm2 D、12cm2

勾股定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一节《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以及设计说明五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 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限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突

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学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使学生感受其传承的魅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情境导入 给出《七巧八分图》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两组七巧板进行合作拼图。(请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它们围成了什么三角形?反映在三边上,又蕴含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步追溯历史解密真相 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学生很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三角形中相关的边长(只限于常用的数);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222 a b c +=. 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已知的线段长 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 目的. (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222a c b =-,222b c a =-, ()222c a b ab =+-.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 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 要点三、勾股定理的作用 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长,求第三边; 2. 用于解决带有平方关系的证明问题; 3. 与勾股定理有关的面积计算; 4.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应用 例题1、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若a =5,b =12,求c ; (2)若c =26,b =24,求a . 【思路点拨】利用勾股定理222a b c +=来求未知边长. 【答案与解析】 解:(1)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a =5,b =12, 所以2222251225144169c a b =+=+=+=.所以c =13. (2)因为△ABC 中,∠C =90°,222a b c +=,c =26,b =24, 所以222222624676576100a c b =-=-=-=.所以a =10. 【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求第三边长,关键是先弄清楚所求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再决定用勾股原式还是变式. 举一反三: 【变式】在△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1)已知b =6,c =10,求a ; (2)已知:3:5a c =,b =32,求a 、c . 【答案】 解:(1)∵ ∠C =90°,b =6,c =10, ∴ 2222210664a c b =-=-=, ∴ a =8. (2)设3a k =,5c k =, ∵ ∠C =90°,b =32, ∴ 222a b c +=. 即222(3)32(5)k k +=. 解得k =8. ∴ 33824a k ==?=,55840c k ==?=. 类型二、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证明 例题2、阅读下面的材料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篇一:探索勾股定理优秀教案】 —1— —2— —3— 1.1探索勾股定理 1.小明用火柴棒摆直角三角形,已知他摆两条直角边分别用了6根和8根火柴棒,他摆完这个直角 三角形共用火柴棒()根 a.20 b. 14 c. 24 d. 30 2.在rt△abc中,斜边ab=1,则 ab2+bc2+ac2=() a.2 b. 4 c. 6d. 8 3.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则此正方 形的面积为() a.8 b. 64 c. 16 d. 32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比为3:4,斜边长25cm,则斜边上 的高为() a.10cm b. 12cm c. 15cmd. 20cm 15 第3题 —4— 【篇二: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 【篇三:《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创新整合点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 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教 材《勾股定理》第一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内容是全章内容的重点、难点,它的地位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勾股定理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与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它去解决生活中的测 量问题。

2、本章“勾股定理”的内容在本册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斜三角形、三角函数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 作用,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直角三角形内容在航空、航海、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工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与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 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 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 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 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 他们的创造愿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勾股定理,并能应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 际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和实例应用, 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通过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 图案是由几何图形构成的,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颗由几何图形构 成的美丽的大树。 问:请观察这棵树,它是由哪些几何图形构成的? 问:如果这里不是一个一般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你能想象出此时大树的形状吗?(学生猜想,教师出示图片) 问:这颗大树中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形状相同的组合,你能把它找出 来吗? 这四个图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哪个图形起决定作用? 引入课题:三个正方形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为边长作出来的,这三个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着怎样 的关系呢?这棵美丽的大树是根据什么设计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2018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选讲 勾股定理 一、内容提要 1.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ABC 中 ∠C =Rt ∠?a 2+b 2=c 2 2. 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① 作已知线段a 的2,3, 5……倍 ② 计算图形的长度,面积,并用计算方法解几何题 ③ 证明线段的平方关系等。 3. 勾股数的定义:如果三个正整数a,b,c 满足等式a 2+b 2=c 2,那么这三个正整数a,b,c 叫做 一组勾股数. 4. 勾股数的推算公式 ① 罗士琳法则(罗士琳是我国清代的数学家1789――1853) 任取两个正整数m 和n(m>n),那么m 2-n 2,2mn, m 2+n 2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k 是大于1的奇数,那么k, 212-k ,2 12+k 是一组勾股数。 ③ 如果k 是大于2的偶数,那么k, 122-??? ??K ,122+?? ? ??K 是一组勾股数。 ④ 如果a,b,c 是勾股数,那么na, nb, nc (n 是正整数)也是勾股数。 5. 熟悉勾股数可提高计算速度,顺利地判定直角三角形。简单的勾股数有:3,4,5; 5, 12,13; 7,24,25; 8,15,17; 9,40,41。 二、例题 例1.已知线段a a 5a 2a 3a 5 a 求作线段5a a 分析一:5a =25a =224a a + 2a ∴5a 是以2a 和a 为两条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分析二:5a =2492 a a - ∴5a 是以3a 为斜边,以2a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 作图(略) 例2.四边形ABCD 中∠DAB =60ο,∠B =∠D =Rt ∠,BC =1,CD =2 求对角线AC 的长 解:延长BC 和AD 相交于E ,则∠E =30ο

勾股定理重难点妙招设计单

勾股定理重难点妙招设 计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勾股定理》(一)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单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勾股定理是数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 2、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 3、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数学思考: 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解决问题: 1、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2、在探索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索的结果。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对比介绍我国古代和西方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 的研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激励学生奋发学习。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培 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部分学生解题思维能力比较高,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现在的学生已经厌倦教师单独的说教方式,希望教师设计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几何环境,给他们自己探索、发表自己见解和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希望教师满足他们的创造愿望。 三、教学策略 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采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四、教学程序

北师大版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课题 1、1 探索勾股定理 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1节P2~ P6。 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一种美妙关系,将形与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和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作用。本节是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的延续,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无理数的基础,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承前启后的紧密相关性、连续性。此外,历史上勾股定理的发现反映了人类杰出的智慧,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与人文价值。 授课教师: 刘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学生在经历用数格子与割补等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分层训练,使学生学会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数学史上对勾股定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做数学的情感。使学生从经历定理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探究之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面积法探索勾股定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难点:计算以斜边为边长的大正方形C面积及割补思想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 选择引导探索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若干张已画好直角三角形的方格纸;剪刀;已剪好的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我国科学家曾向太空发射勾股图 试图与外星人沟通,在200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采用弦图 作为会标,它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它蕴涵着怎样迷人的 奥妙呢?这节课我就带领大家一起探索勾股定理。 (设计意图:用一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以 景激情,以情激思,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1:(观察图1)你知道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结果的呢? (生)独立思考后交流,采用直接数方格的办法,或者是 分割成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C的面积。(多 媒体演示) (过渡语)同学们用数格子的方法发现了正方形C的面积,那么对于 下面图2中的正方形C,“数方格子”的方法还行得通吗?下面我们 一起来研究。 活动2:(观察你手中方格纸上的图2)正方形C的面积是多少? 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呢?

1.1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案

1.1.1探索勾股定理 一、教学目标叙写 1.学生通过预习教材1页,完成“引入”经历探索勾股定理. 2.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做一做”,验证猜想勾股定理,从而得出结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学生通过交流知识点、易错点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4.学生通过完成“五、当堂评价”,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2.难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Array 1.02年世界数学家大会在我国北京召开,投影显示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 的会标:标中央的图案是一个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图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 股定理”的图来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今天我们就来一同探索勾股定 理.(板书课题) 2. 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在作品《一个人需要很多的土地吗?》中写出 一个故事: 有一个叫巴河姆的人到草原上去购买土地。卖地的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地价:“每天1000卢布。”意思是:谁出1000卢布,那么他从日出到日落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都归他;不过,如果日落之前买地的人回不到原来的出发点,那么他就一点土地也得不到。 巴河姆觉得条件对自己有利,于是付了1000卢布。第二天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就连忙在草原上大步走去。他走了足足10俄了里才左拐弯,接着又走了许久,才再向左拐弯, 这样又走了2俄里,这时他发现天色已经不早,而自己离出发点还足足有17俄里,于是只 得改变方向,拼命朝出发点跑去,总算在日落之前赶回了出发点。可是,他还未站稳,两脚 一软,就倒地口吐鲜血而死。 你能算出巴河姆这一天共走了多少路?走过的路所围成的土地面积有多大吗? (二)、自主探究 探究一:在纸上画若干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它们的三条边,看看三条边之间的平方具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探究二: (1)如图1-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平方分别是多少?它们满足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吗? 你是如何计算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2)对于图1-3中的直角三角形,是否还满足这样的关系?你又是如何计算的?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初二(下)数学竞赛辅导班讲义(勾股定理) 班级________学号____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那么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 ) A .25 B .12.5 C .9 D .8.5 2.如图,AB ⊥CD 于B ,△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 =17,BE =5,那么AC 的长为( ) A .12 B .7 C .5 D .13 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6cm ,BC =8cm ,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 AB 上,且与AE 重合,则CD 等于( ) A .2cm B .3cm C .4cm D .5cm 4.如图,△ABC 中,∠B =90°,AB =7,BC =24,三角形内有一点P 到各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距离是( ) A .1 B .3 C .4 D .5 二、填空题: 5.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连续偶数,则其周长为__________. 6.在△ABC 中,∠C =90°,斜边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垂足是E .如果BC =32cm ,AE =20cm ,则AC 的 长度为__________cm ,DE 的长度为__________cm . 7.如图,直线l 上依次摆放着七个正方形,且斜放置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其余四个正放置的正方 形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则S 1+S 2+S 3+S 4=_________. 8.将一副三角板按照图①摆放,则A 1和A 2的面积之比为A 1:A 2=__________;若将这幅三角板按照图②摆放,则S 1和S 2的面积之比为S 1:S 2=__________. 9.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那么△ABC 的周长为_________. 10.已知:每一个正方形的边长都为为1. ⑴ 如图①,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则如图②中两个并排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那么n 个时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__________; ⑵ 若把③,④两图拼成如下“L ”形,过C 作直线交DE 于A ,交DF 于B .若DB =5 3,则DA 的长度为__________. E A B C D (第2题图) D C B A (第1题图) A C B E D (第3题图) C (第4题图)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图⑤ (第10题图) B A D C F 1 2 3 l S 3 S 2 S 1 S 4 (第7题) A 1 A 2 (第8题图①) S 2 S 1 (第8题图②)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已知ABC 中,4AB AC ==,6BC =,在BC 边上取一点P (点P 不与点B 、C 重合),使得ABP △成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 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 +b )2=2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3,则小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3 B .4 C .5 D .6 3.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6,DC =2,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 A .8 B .10 C .12 D .14 4.如图,已知45∠=MON ,点A B 、在边ON 上,3OA =,点C 是边OM 上一个动点,若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6,则AB 的长是( ) A . 1 2 B . 34 C . 56 D .1

5.已知△ABC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ABC的斜边AC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ACD,再以Rt△ACD的斜边AD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ADE,…,依此类推,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A.2n﹣2B.2n﹣1C.2n D.2n+1 6.一个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12和5,则第三边的长是() A.13B.13或15C.13或119D.15 7.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 A.在△ABC中,若∠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B.在△ABC中,若a2=(b+c) (b-c),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C.在△ABC中,若∠B=∠C=∠A,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D.在△ABC中,若a:b:c=5:4: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8.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上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A.1 B.2021 C.2020 D.2019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A.24 5 B.5 C.6 D.8 10.如图,△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已知AB=5,AD=3,则BC的长为()

勾股定理教案完整版

勾股定理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已初步形成。能够正确归纳所学知识,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三、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将数与形密切地联系起来,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是三角形知识的深化。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勾股定理的产生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了解勾股定理的内容;能利用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另一边的长; (2)过程与方法: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情感与态度: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结论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六、教学环境: 普通教室 七、教学用具: 黑板、粉笔、自制的方格纸、画笔 八、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问题,引发思考(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某楼房二楼失火,消防队

员赶来救火,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消防队员取来6.5米长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离墙基的距离是2.5米,请问消防队员能否进入三楼灭火?” 2、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也就是“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如何求第三边?”的问题。 二、探究勾股定理 1、探究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引导思考: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怎样的特殊关系? 给出证明:通过斜边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可以证明,可以让学生证明也可以自己证明 归纳总结: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平方的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探究一般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特殊关系 引导思考:在一般的直角三角形中是否满足这个关系 学生根据问题,分组交流 给出证明:引导学生证明勾股定理,通过构建四个直角三角形围成正方形的方法给出证明 归纳总结: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介绍勾股定理的命名:.约 2000年前,代算书《周髀算经》中就记载了公元前1120年我国古人发现的“勾三股四弦五”.当时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 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勾三股四弦五”的意思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勾为3,股为 4,那么弦为5.这里 .人们还发现,勾为6,股为8,那么弦一定为10.勾为5,股为12,那么弦一定为13等.所以我国称它为勾股定理. 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对勾股定理研究和证明的历史. 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十一、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1、2 十二、教材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设情境,由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勇于验证等一系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得出定理,并运用定理进一步巩固提高。但本节课拼图验证的方法以前学生没接触过,稍嫌吃力。另在举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例子时,学生思

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及其应用

初中数学竞赛勾股定理与应用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早在3000年前,我国已有“勾广三,股修四,径阳五”的说法.关于勾股定理,有很多证法,在我国它们都是用拼图形面积方法来证明的.下面的证法1是欧几里得证法. 证法1 如图2-16所示.在Rt△ABC的外侧,以各边为边长分别作正方形ABDE,BCHK,ACFG,它们的面积分别是c2,a2,b2.下面证明,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过C引CM∥BD,交AB于L,连接BG,CE.因为 AB=AE,AC=AG,∠CAE=∠BAG, 所以△ACE≌△AGB(SAS).而 所以 S AEML=b2.① 同理可证 S BLMD=a2.② ①+②得 S ABDE=S AEML+S BLMD=b2+a2, 即 c2=a2+b2. 证法2 如图2-17所示.将Rt△ABC的两条直角边CA,CB分别延长到D,F,使AD=a,BF=b.完成正方形CDEF(它的边长为a+b),又在DE上截取DG=b,在EF上截取EH=b,连接AG,GH,HB.由作图易知 △ADG≌△GEH≌△HFB≌△ABC, 所以 AG=GH=HB=AB=c, ∠BAG=∠AGH=∠GHB=∠HBA=90°, 因此,AGHB为边长是c的正方形.显然,正方形CDEF的面积等于正方形AGHB的面积与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ADG,△GEH,△HFB)的面积和,即 化简得 a2+b2=c2. 证法3 如图2-18.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上向外作正方形ABDE,延长CB,自E作EG⊥CB延长线于G,自D作DK⊥CB 延长线于K,又作AF, DH分别垂直EG于F,H.由作图不难证明,下述各直角三角形均与Rt△ABC全等: △AFE≌△EHD≌△BKD≌△ACB. 设五边形ACKDE的面积为S,一方面 S=S ABDE+2S△ABC,① 另一方面 S=S ACGF+S HGKD+2S△ABC.② 由①,② 所以 c2=a2+b2. 关于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还有很多类似上述拼图求积的证明方法,我们将在习题中展示其中一小部分,它们都以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名字命名. 利用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中,可以得到一个更一般的结论. 定理在三角形中,锐角(或钝角)所对的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或加上)这两边中的一边与另一边在这边(或其延长线)上的射影的乘积的2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