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庐山实习

庐山实习

庐山实习
庐山实习

目录

一、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简介 (2)

1.1 庐山地理位置 (2)

1.2 实习内容、目的及意义 (2)

1.3实习组织及过程 (2)

1.4 庐山地质与地貌概况 (3)

1.5 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概况 (3)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3)

2.1地质构造 (4)

2.1.1褶皱构造 (4)

2.2.2断裂构造 (4)

2.2庐山地貌发育 (5)

2.3庐山地貌构造及形体特征 (5)

2.3.1断层构造地貌 (6)

2.2.2褶皱构造地貌 (8)

2.2.3单斜构造地貌 (9)

2.2.4水平构造地貌 (9)

二、流水地貌 (10)

3.1流水地貌发育 (10)

3.2庐山谷地地貌 (10)

3.2.1裂点 (10)

3.2.2谷地形态 (11)

3.2.3 沟谷流水地貌 (12)

3.3河谷流水地貌 (12)

3.3.1河床地貌 (12)

3.3.2河漫滩地貌 (13)

3.3.3河流阶地 (14)

3.4流域及水系特征 (14)

四、冰川地貌 (14)

4.1冰蚀地貌 (15)

4.2冰碛地貌 (16)

五.庐山地区植被 (16)

5.1庐山地区植被类型 (16)

5.2植物空间分布及地带性规律 (17)

5.3植被野外调查 (17)

六、庐山地区土壤 (17)

6.1庐山地区土壤主要类型 (17)

6.2庐山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18)

6.3植被和土壤的关系 (19)

一、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简介

1.1 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地区的范围界定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包括鲁山山体以及以外的广大平原地区。庐山地处东经115~30~---116~20~,北纬29~20~---29~50~。气候上属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地势上属于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江河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植物葱郁,土壤肥沃,是富饶的鱼米之乡。

1.2 实习内容、目的及意义

1.将理论与实际地理实体和现象对照,用理论解释实际,通过实践及调查以理解丰富理论。

2.通过对庐山地域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将地图与实际地理实体对照,研究区域地质、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大气、地理环境及景观特征等。

3.了解各自然要素在地图上表示的原理和方法、地图的地理信息特征、地理数据特征,学习利用地图分析和研究地理信息的技术方法

4、对庐山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性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规划和建议。

5、培养实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工作能力。对野外获取的第一手地理调查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综合,从而深化地理理论。

1.3实习组织及过程

本次实习我们地理学基地班26位同学共分成了五组。我所在的第三组成员包括:徐春雪、王珺、方家琳、卢有赓、孙品。我们实习的具体过程与路线如表1-1:

日期实习内容阶段

9月3日概括学习庐山地理实习的基本情况,了解安排,进行准备准备阶段

9月4日乘车—驻地—牯牛岭气象台—月照松林—驻地野外调查阶段

9月5日驻地—女儿城—大校场—大月山—三叠泉—五老峰

9月6日驻地—窑洼—街心公园—望江亭—小天池(喇嘛寺)—北山公路19KM里程碑—莲花谷源头—东谷源头

9月7日驻地—沿西谷纵向答如琴湖及天桥—锦绣谷—访仙路—仙人洞—圆佛殿—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瀑布—西谷谷口—西谷下段

9月8日驻地—东谷—庐林大厦—交芦桥—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西谷中段

9月9日室内小组讨论,整理总结

9月10日驻地—东谷—中山路别墅区—含鄱口—植物园—芦林湖—博物馆—驻地

9月11—16日返回武汉总结及综合研究

1.4 庐山地质与地貌概况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的北段以及淮阳弧形构造的顶端,受地壳上升运动和南北水平运动的影像,东西收缩而南北伸长,造成东北——西南向延伸的断块山,与外围地区断裂下陷的江河平原——九江平原,湖泊——鄱阳湖在地貌上形成鲜明对比。

庐山地区的地层复杂,太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分布。根据地质与地貌的差异,一般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山体分为南、北两部分。山体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地层;山体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地层。庐山山体东南侧和西北侧,在温泉和莲花洞大断裂线以外,地层呈条带状分布,有越向外时代越新的趋势。本次实习的主要地点大多在庐山北部,地质构造类型主要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以及单斜构造。庐山的地貌形体在山体的北部和南部有明显差异,南部以断裂构造地貌为主,山体中谷底狭窄深邃,谷底尖锐。山体以独立山峰为主,山顶尖锐,山坡陡峭险峻。而庐山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断层的构造地貌也很发育。除了构造地貌之外,庐山还有特征明显,分布相当密集的流水地貌,冰川地貌、湖岸地貌和岩溶地貌等。

1.5 自然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概况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基带气候受到大范围气候的制约,山体也具有山地气候的特点。

庐山的牯岭镇海拔1165米,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在冬季庐山受到蒙古冷高压控制,偏北气流占优势,偏北风为主;在夏季庐山受到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气流,以偏南风为主。庐山四季的分配状况是:夏短、冬长、春长于秋。山地上部阴雨日比山下平原多,由于庐山海拔高,降水也有垂直分布。

同是,结合我国亚热带自然地理条件、庐山海拔高度以及人为因素考虑,庐山阔叶林被强烈破坏后,形成草丛和灌丛,类型多种多样,组成成分也比较复杂。在庐山上按照海拔高度的不同,同是还分布着不同层次的红壤、黄壤及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上帝沼泽土、浅色草甸土以及水稻土。

庐山地区人口分布在山顶部和山麓地带,人类的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生活、宗教信仰山上上下相互交融。首先是庐山颇具声誉的宗教文化,南部山麓上有着五大丛林——万杉寺、海会寺、秀峰寺、归宗寺、七贤寺,在南部还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一直的白鹿洞书院以及四大古桥之一的观音桥,都是最好的文化瑰宝。同时,庐山还是国共两党共同开过重要会议的地方,如蒋介石故居、庐山会议会址都是庐山是政治名山的最好证明。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2.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下,引起岩石圈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而使岩层发生变位或变形的空间分布状态。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主要有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庐山地处扬子地块与大别山地块交接带的边缘地带,各地质时期都有较大的构造活动性,岩浆活动强烈,混合岩化明显。构造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东构造,前两者比较发育。

2.1.1褶皱构造

受到水平方向的挤压力,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连续性未遭到破坏的波状弯曲状态称为褶皱,根据褶曲的外形可将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式。背斜中部岩层向上弯曲;向斜中部岩层向下弯曲。

褶皱构造主要分布在庐山山体北部,褶皱轴线呈华夏系特征。

1)背斜

大月山背斜—大月山为北部的主干,为一构造穹起的背斜,其轴线自东北向西南。枢纽分别向西南与东北倾伏,趋向两端则背斜窄而低矮,其中西南在

芦林湖附近隐没;

虎背岭—大马颈向斜:东北—西南向延伸;

五老峰背斜—东北—西南向。其东北端被温泉断裂断开;

2)向斜

大月山背斜两侧,各有一向斜。

西北侧的向斜由东谷—莲花谷—王家坡分段组成。东谷向斜西南处倾伏于石门涧谷地。莲花谷向东北倾伏至于王家坡谷地,且东北角为亚扭性断裂所切,

而失去其连续性,高悬于王家坡谷地之上。王家坡向斜起于莲花谷谷口。

东南侧的向斜为青莲寺向斜,起于五老峰山门处,越向东北越低,止于三叠泉。

上面的褶皱共同组成庐山复式褶皱。下图为庐山复式褶皱的剖面图。(P45)

2.2.2断裂构造

岩层受内力作用,当应力达到或者超过岩石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破坏。岩层破裂后,两侧岩块发生显著位移则为断层。无位移或位移不明显者称为节理。断层要素包括断层面(岩层或岩体发生断裂时的破裂面)、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断盘。

根据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以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断层沿水平方向相对位移的断层)

庐山是褶皱断块山地。构成山体的岩石的岩石断裂十分发育。我们在几天是实习路线中观察了比较多的断层和断裂。

1)断层

在庐山,属张扭性的断层沿纵向断裂发育而成,山体的东南麓是温泉正断层,穿过

五老峰东南侧,在五老峰表现为阶梯式断层。山体的西北麓,有莲花洞正断层、仙人洞正断层。山体中有大月山正断层。

2)断裂

纵向断裂有——大校场—白沙河、西谷—小天池、莲花洞正断层、五老峰阶梯状正断层和大月山正断层等。

山体内横向断裂——使得岭故中断,如汉口峡、剪刀峡、石门涧、七里冲等。

除断层外节理构造也很普遍。如仙人洞,X节理发育,易风化。

2.2庐山地貌发育

庐山地区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特别是与活动性断裂有密切关系,同时受到古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生代——庐山地区地貌发育可追溯到中生代燕山运动。断裂和岩浆活动活跃,形成一系列北东和北西方向的断裂和演讲侵入体。燕山运动使庐山及附近地区上升成为山体。此后,山体长期经受了外力作用剥蚀破坏,而在断陷地区堆积相应的白垩纪上统南雄组。

新生代第三纪——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南雄组受到构造变动。庐山成为一个上升、剥蚀地区,第三纪地层缺失。

第三纪末——庐山主要沿东南侧的温泉断层和西北侧的莲花洞断层轻度上升,使山体有所增高,并遭受侵蚀。继而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长期剥蚀使山顶变和缓,形成一级夷平面。

第四纪中更新世前期——庐山沿断裂强烈上升成为断块山。山体的东南侧和西北侧形成明显的断层崖。山地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快速,开始形成峡谷,断层崖被切割,宽谷与峡谷之间形成裂点,裂点以下峡谷出现第三级平台。山下河谷下切形成阶地。

中更新世后期,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大断裂复活,山体又一次上升,山上夷平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山地河谷强烈下切,向源侵蚀,裂点不断上移,峡谷不断发展。山下扇形地广泛发育,并经漫长的湿热气候时期,堆积物变成网纹红土层。当前网纹红土主要分布在300m以下,而山上主要集中在800-1200M之间,这是因为棕红色网纹层发育后,庐山发生强烈上升的结果。并形成了第二级阶地。

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表现为不等量的断块上升运动,上升量以中南部最大,向东北方向递减。之后由于气候转冷,山体海拔升高,形成棕黄土壤。谷口处出现第一级平台。

全新世以来——庐山断裂上升仍在进行,外围江湖地区有下降趋势。‘

2.3庐山地貌构造及形体特征

庐山山体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山体构造线为北东—南西方向延伸。

庐山北部由于剪刀峡—汉口峡这一西北向东南延伸的横向断裂的影响,日照峰和屋脊岭主峰在中部隆起,致使北部地区的岭谷沿这一线分别向西南和东北两个方向倾斜,向西南和芦林湖、石门涧谷地为界,向东北以王家坡谷地为界。庐山山体的构造地貌,总体

上是次生构造地貌。

2.3.1断层构造地貌

断层能直接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形体,如断层崖、断层谷、断块山,也能使夷平面或河流阶地被错断。断层构造地貌是由断层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地貌。

1.断块山地地貌

断块山地是由断层作用抬升而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平地突起,山地四周以陡峻的山坡甚至高达的陡崖与周围平地接壤,山地轮廓线清晰,与相邻的平原或盆地之间,一般没有地形上的过渡带,常是急转直下。断块山顶部有起伏,分布不同地质构造控制、不同岩性控制的、不同外力形成一流的山岭、山峰、谷地,山顶部有夷平面存在。

庐山平地拔起在长江和鄱阳湖之滨,东侧为温泉大断裂,西北侧为莲花洞大断裂,两者构成庐山山体范围的边界,第四纪以来,庐山主要沿这两大边界断裂大量上升,山体在平面上呈中间宽、两头尖的纺锤形。两条边界大断裂均表现为正断层,庐山主体以山体一侧为下盘相对上升,形成地堑式断块山。庐山整个山体表现为两侧坡较为陡峭,山体顶部岭谷起伏较平缓的地貌特征。图为在五老峰上,东南方向可观察到鄱阳湖以及平原地带,能够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庐山是一个断块山。

2.断层崖地貌

断层崖是由于岩体断裂位移造成的陡崖。断层崖形成后,由于外力剥蚀作用,形态会逐渐变化。初期崖面较完整,只有侵蚀形成的横向浅沟谷,断层崖被切割成梯形(断层梯形陡崖);中期经流水长期侵蚀,横向”V”字形峡谷扩大,断层面呈现是三角形形体,即断层三角形陡崖;后期经长期侵蚀,断层崖形态将完全改变。

庐山北部断块抬升过程中,虎背岭背斜西北翼被大断层错开断落,形成典型高耸的断层崖地貌。水流沿着垂直于断层崖面的横向断裂或谷地侵蚀切割,使得完整的断层崖面出现破裂,形成断层三角面。庐山的断层崖,因为遭到长期的剥蚀和山间河流的切割,已经面目全非,下图为五老峰东南面的断层三角面。

下图为石门涧的“石门”,是非常典型的断层三角面.

在望江亭、三叠泉、石门涧、犁头尖、含鄱岭都可以观察到断层崖以及断层梯形崖面等,但是因为大雾天气,我们没有观察到。

由于两侧的边界断裂分别是由一系列断层组成的,断块山的边坡山体也具有阶梯状发育的特点,表现为横向上从高到低呈现台阶状,纵向上位一层层近于等高的山岭次第有序排列,即形成叠瓦式结构。下图是在锦绣谷观察到的叠瓦式断层,是由一系列小的正断层组成。一共五级。

3.断层谷地貌

断层所在的部位是岩体的破碎带,河流沿这种破碎的软弱地带发育,在地貌上常形成负向地貌断层谷,断层谷一般切割较深,两坡陡峭,谷地狭窄呈峡谷。在庐山我们观察了石门涧谷地和剪刀峡,剪刀峡是受到剪刀峡断裂控制的。上图小山丘与断层三角面之间即为石门涧谷地。

2.2.2褶皱构造地貌

褶曲在地表形成拱起和坳陷,由此形成的地貌形体是原生褶曲构造地貌,褶曲岩层受外力剥蚀后,塑造出来的各种地貌形体仍然受到抵制构造控制,是次生褶曲构造地貌。

庐山山体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地貌以褶曲构造地貌为代表。以南华系下统莲沱组地层为主,从西北往东南分别形成虎背岭背斜、东谷向斜、大月山背斜、青莲寺谷地和五老峰背斜。在岭谷之间,发育了果条近于平行展布的次成山岭和次成谷地。

1)背斜山—大月山

2)向斜谷—是东谷—王家坡向斜谷地;青莲寺谷地

3)次生山和次生谷—在大月山背斜两翼,分别形成了大校场和七里冲两个次成谷;

两个次成谷的另一侧分别是女儿城和蚱蜢岭次成山脊,虎背岭与东谷向斜之间,

发育了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

莲花谷向斜表现为一个向斜山—船形山,船舱是莲花谷,船舷为草地坡和屋脊

岭,船头向西南。如下图,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船形山,两侧的谷地是小天池和

白沙河,而莲花谷比小天池和白沙河要高,冰川学认为这是一个悬谷。王家坡

的冰川来源于莲花谷、白沙河和小天池,侵蚀强,莲花谷冰川少,侵蚀弱。船

形山是一只地形倒置地貌形体,倾伏向斜中心是由相对平缓的岩层组成,外围

坡度陡峭,向斜构造山高于周围地面而形成的呈船形的高地。

2.2.3单斜构造地貌

地壳运动使岩层水平产状发生变动,形成倾斜的岩层,一组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的状态称为单斜构造,常见于被破坏了的背斜和向斜的翼上。

当单斜岩层右软弱岩层交互组成,经侵蚀易形成单面山和猪背岭。单面山顺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顺岩层倾向的一坡缓而长,坡度受岩层倾角控制,是顺向坡,与岩层倾向相反的一坡陡而段,是逆向坡。岩层倾角为5°-35°时发育成明显的单面山。当岩层倾角大于35°,则由构造面控制的倾向坡和由侵蚀造成的反倾向坡,在坡度上差别不明显,形成两坡近似对称的山岭,为猪背岭。

自东南向西北分布有五老峰、大马颈、佛手岩单面山,含鄱口、太乙峰、蚱蜢岭、女儿城、牯牛岭等猪背岭。五老峰背斜受到温泉断裂带抬升山体侵蚀后退的影响,其东南翼被错开断落,断层崖被侵蚀后退,是最典型的单斜山地貌。

2.2.4水平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在地球运动抬升中,岩体内各处受力不均,产生垂直于岩层面的纵横交错、不同规模的断裂。再经长期流水侵蚀切割,完整的地貌形体发育成为彼此分离的平顶高地,如方山、桌状山,特点是顶平、坡陡、麓缓。方山地貌是以红色砂岩为顶盖,含铁离子较多,沉积环境是氧化环境。我们在锦绣谷观察了假方山地貌。

二、流水地貌

3.1流水地貌发育

地表流水主要包括坡面流水和谷地流水,后者又分为沟谷流水和河谷流水。坡面流水和沟谷流水是暂时性流水,河谷流水是经常性流水。它们顺着地表的坡向流动,相应地形成各种流水地貌形体。流水对地表物质的作用主要包括侵蚀、运移和搬运。侵蚀作用是陆地水体流动及其运移物质一起在运动中破坏地表、使地表组成物质移离原位的作用。流水侵蚀分为坡面流水侵蚀和谷地流水侵蚀。

庐山地区河流多源于庐山,流向外围江湖平原。庐山主体是中山,山麓及外围地区为低山、丘陵平原。因此,流水形成的谷地在不同地段有明显差异。在庐山牯岭一带,岭谷相见分布,相对高度不大,谷地宽浅,主要由砂岩组成。庐山的河流地貌保留了许多河流演化、构造抬升的信息,形成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流水地貌特征。

庐山在第三纪上升之前,河流已塑造了较宽展的谷地。第四纪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急剧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段先变为峡谷。在宽谷和峡谷之间,谷地纵剖面由缓变陡,形成裂点,即旋回裂点。宽谷多发育在震旦系软弱地层上,顺应地质构造,与地层走向相一致,大致呈东北—西南向,谷地宽浅,其间发育一、二级谷阶或平台,谷地形态保存完好,谷地里普遍覆盖第四纪堆积物。峡谷沿断裂发育,伸向与宽谷垂直,或沿断层或垂直节理侵蚀而成。

3.2庐山谷地地貌

3.2.1裂点

庐山的河流裂点有三种类型—旋回裂点、构造裂点和岩性裂点。旋回裂点是庐山第四纪山体上升,山麓河流的基准面相对下降,山间河流下切溯源侵蚀河床形成的,构造裂点河谷

下切中遇到横截河谷的断裂或节理密集带造成的裂点,裂点波折落差大,一般形成瀑布叠水;岩性裂点是由于河谷上下段的岩性软硬不同形成,也可以形成瀑布。

庐山的解放军疗养院处对于一级裂点;黄龙潭和乌龙潭对应二级裂点;石门涧谷地对应三级裂点。下图是黄龙潭和乌龙潭瀑布。

黄龙潭和乌龙潭虽然同属第二级裂点,但黄龙潭的落差明显比乌龙潭大。原因是乌龙潭水量比黄龙潭更充足,因为乌龙潭的水流来源包括大校场、东谷等,下切侵蚀更强。

3.2.2谷地形态

庐山的谷地可分为四段:上段表现为宽谷;中段为宽谷中套有V形谷;下段表现为峡谷;山麓段大部分为深宽谷。

宽谷:以剪刀峡、汉口峡为界,分成两组。一组向东北方向倾斜,分别是小天池、莲花谷、王家坡宽谷,其间是草地坡和屋脊岭单斜构造山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另一组向西南倾斜,分别是西谷、东谷、大校场宽谷,谷地之间是牯牛岭和女儿城单斜构造的猪背岭,构成平行岭谷组合地貌。

峡谷: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峡谷是第四纪地壳上升,河谷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石门涧谷地部分河段迂回曲折,是深切河曲。此外三叠泉、剪刀峡都是峡谷。峡谷横剖面多呈V形。峡谷是年轻的河谷。庐山曾发生强烈抬升峡谷中的多级裂点,说明多次抬升的事实。

谷中谷是宽谷中发育有V形谷地,河床底部纵剖面上两者相接处是溯源侵蚀形成的旋回裂点。我们沿东谷向西南方向走,有一条河道,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谷中谷。

汇集于谷地中的流水,在流动过程中发生的侵蚀作用,是线状侵蚀,其直接结果是不断加深和拓宽谷地,形成及发展线状延伸的凹地,即沟谷和河谷。线状侵蚀主要分为三种。

1)下切侵蚀—流水在自身重力、携运物质的重力、动力作用下对谷地垂直向下的切割侵蚀,结果是加深谷地。流水的下蚀深度受到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侵蚀基

准面上下蚀强度十分微弱。

2)向源侵蚀—谷地流水在其流动过程中存在着的向谷地源头方向伸展侵蚀的力量,其结果是加深主要是加长了谷地。

3)侧向侵蚀—谷地流水在运动中的扩张力对谷地两侧或河岸的侵蚀。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3.2.3 沟谷流水地貌

沟谷的发育分为西沟、切沟、冲沟和坳沟几个阶段。沟谷的发育是完全外动力过程。

一个发育比较完善的沟谷地貌组合一般分为三个基本部分,上游段是集水盆;中游段是沟谷主干;下游段是洪积扇。我们在芦林湖附近观察到了一个典型的沟谷地貌组合和洪积扇。同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假阶地。老扇形地抬升,水流在老扇形地上西切,使新老扇形以沟谷相连,呈串珠状。

3.3河谷流水地貌

经常性流水的长期作用,使地表出现河谷。其最基本的形体组成分为谷坡和谷底。谷底平坦,由河床、河漫滩组成;谷坡分布在河谷两侧,常有阶地发育。谷坡上缘与其上方阶地交界称为谷肩或谷缘。附图

3.3.1河床地貌

河床是河谷底部被水流充占的部分。壶穴是石质河床上被水流冲蚀的深穴。水流流下,带有涡旋冲击岩石,使岩石下凹,在岩石上面形成壶穴。由于向源侵蚀,水流逐布后退,形成串珠状壶穴。下图是可能发育处壶穴的石质河床。位于解放军疗养院处的庐山第二级裂点。

山区河流受到河谷基岩谷坡的约束,常发育为刻切于地面下深处的深切何去。若深切何去在下切过程中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床的弯曲不断增加,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环绕的基岩被孤立一侧,称为离堆山。下图是在龙首崖上观察到的离堆山。谷地中已经没有流水,但离堆山非常明显。

3.3.2河漫滩地貌

河漫滩是当洪水泛滥时被淹没的谷底滩地。河漫滩相沉积物与河床相沉积物上下分布的特征称为河漫滩组成物质的二元结构,这是河床侧向移动的结果。其二元结构是同一地貌时期形成的堆积物的两个不同的沉积相。

3.3.3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由于河流下切,原来河谷底一部分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而在谷坡呈阶梯状的地形。谷坡上最低一级,即最靠近河床一级阶地最新。

河漫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成阶地。一是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加强,河床降低,则靠近谷坡保存下来的原河漫滩部分发育成阶地;二是由于气候突变;三是由于河曲移动的影响。

3.4流域及水系特征

实习区河流水系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受构造线和抬升中心控制,大致存在两个分水中心,山体北部比较明显,以虎背岭—牯牛岭—日照峰—大月山为中心,主要河谷分别呈平行状向北东、南西延伸;山体南部不明显,空间形态以仰天坪—汉阳峰呈之字形。

庐山北部河谷发育主要受到褶皱构造和岩性影响,主要的河流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南东—北西向构造线延伸,由于东谷、锦绣谷、剪刀峡、石门涧、三叠泉谷地侵蚀基准面相对比较低,发育这些主谷的支流向源侵蚀,在合适时期便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导致水系的演变,变平行状水系为格网状水系。

河流袭夺,是相邻流域的河流向源侵蚀的速度不同,速度较快的,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切断分水岭,把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抢夺过来。河流袭夺现象常发生于两条近于直交流向河流之间,袭夺后,袭夺它的河流叫袭夺河,被袭夺的上游流入袭夺河的一段称为改向河,它的原来的下游流向不变,但上游被袭夺而称断头河。

我们在实习区共学习了三处河流袭夺。

1)大月山水流原来是顺着大校场谷地下流,现在流向汉口峡。说明汉口峡发生了向源侵蚀。汉口峡是袭夺河,大校厂是被袭夺河。石门涧水流在交芦桥处再次袭夺大校场水流,大校场水流应沿玉屏峰东南流西南,在交芦桥处转向西北。

2)锦绣谷中的河流是袭夺河,西谷中的河流是被袭夺河(断头河),袭夺湾在如琴湖位置上。花径是风口,原来有水流。西谷的河流原经如琴湖流下,现修建了大坝,没有水留下,锦绣谷现在是沟谷。它的标志是花径风口和天桥袭夺湾。

3)青莲寺谷地的水流,原先流向东北,后来由于三叠泉的河水沿断裂和垂直节理迅速下切、向源侵蚀,在三叠泉附近袭夺青莲寺谷地的河流,使河谷呈直角转弯。下图为河流袭夺示意图。

四、冰川地貌

庐山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国内外学者一直存在争论。我们在实习区每天的实习路线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各个地貌的冰川学观点和反冰川学派观点。冰川学派是以李四光教授为代表,反冰川学派以施雅风院士为代表。

冰川地貌形体包括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冰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冰斗、冰川谷、角峰、刃脊;冰碛地貌主要是尾碛堤和侧碛堤。

4.1冰蚀地貌

1.冰斗

冰斗是冰川融化消失后,原冰川的粒雪盆显露出一个三面陡峭且封闭一面开发的围

椅形基岩裸露凹地。庐山的冰斗主要有大坳冰斗、黄龙冰斗、汉阳峰附近的鼓子寨

冰斗等。

2.U形谷

U形谷是在原来河谷基础上经山谷冰川侵蚀雕刻加工而发育成,冰川退缩或融化后,谷地地貌会显露出来,冰川谷的典型形态是具有U字形横剖面,底部呈开阔圆弧形,谷坡陡立。庐山的U形谷主要有王家坡U形谷、七里冲U形谷。下图是王家坡U

形谷。

悬谷是冰川作用中主冰川谷的支谷。主冰川冰量大,侵蚀强度大,谷地被蚀低到更低的海拔高度,支冰川冰量较小,侵蚀力量弱,冰川消融后,支冰川的谷地高

悬于主冰川的谷坡上。冰川学认为莲花谷是一个典型的悬谷,莲花谷、王家坡谷地

原本是一体的原生向斜谷,现在莲花谷高悬于王家坡之上,它的冰川比较少,而王

家坡冰川来源分为莲花谷、白沙河和小天池三处。

3.冰窖

是冰川发源处储存冰雪的凹地,庐山冰窖有窑洼、东谷、西谷

4.角峰和刃脊

角峰是三个冰斗或粒雪盆之间的山峰,常呈金字塔型孤立尖峰,如日照峰、玉屏峰、

犁头尖和太乙峰等。刃脊是冰斗或粒雪盆或冰川谷之间的山岭,顶部基岩裸露,狭

窄尖锐、巨石呈锯齿形,如女儿城、牯牛岭、大马颈、草地坡等。

4.2冰碛地貌

庐山期冰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山上,有尾碛和侧碛垅。如西谷庐山中学门前的冰桌;东谷、西谷等谷地的冰川漂砾。

河谷和冰川学的区别如下表所示。反冰川学派认为如王家坡U形谷状如喇叭向下游开口,上源狭窄,这不符合山岳冰川U形谷上游深广为粒雪盆所据,下游收缩为峡谷的特征;在庐山山谷中存在很多山嘴,而山嘴应该多存在在山区河谷中。同时剪刀峡没有冰坎,冰斗以上面积太小,不能侵蚀出大的谷底。

五.庐山地区植被

5.1庐山地区植被类型

庐山地区地处我国亚热带气候区,地貌上属于中山,植被类型多样,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草甸等多个植被型组。庐山的原始植被几乎破坏殆尽,现存的植物,主要是次生林。

我们所观察的庐山主要植被有:

1.阔叶林

灯台树——落叶乔木,枝平开展呈层状,叶螺旋状互生,集于枝端,叶卵形至椭圆状卵形,表面深色状,聚伞花序。

鹅掌楸——落叶乔木,又名马褂树,一年生,枝灰色或灰褐色,叶两侧通常各有一缺口,叶前端平直,叶柄红色,形如马褂。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多与常绿或落叶阔叶混生。

四照花——茅栗——落叶小乔木,单叶对生,叶椭圆状卵形,表面暗绿色,花小呈密集形头状花序。

短柄枹——落叶乔木,叶倒卵形,边缘有波状锯齿,单叶互生,常集于枝端,枝光滑。

油茶——常绿小乔木,叶卵形椭圆形,叶缘有小锯齿,表面深绿色。

2.针叶林

黄山松——常绿乔木,高达20余米,枝平展,干皮深灰色,多分布于海拔700m以上。

柳杉——常绿乔木,前端稍弯曲,螺旋状排列,喜光照充足、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酸性肥厚、排水良好的土壤。

水杉——落叶乔木,小枝对生,具长枝或脱落短枝,我们在黄龙寺看到了据说千年上的水杉。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树轮的知识,并解释了这颗水杉的年龄应该在200年左右。

日本扁柏——常绿乔木,鳞叶前端钝,在庐山海拔1000m以上有人工林。

侧柏——常绿乔木,小枝平展、扁平,两面均为绿色,鳞叶前端微尖,背部上端为

一反曲尖头。适生于冷及暖湿气候。

金钱松——落叶针叶乔木,有长短之分。叶生于短枝,15-20枚叶片簇生,由叶柄

轮状平展。分布于海拔1300m以下,喜生于阳光充足、温暖多雨、土壤肥厚的酸性

土山区。

3.竹林

毛竹—大乔木,茎粗10余厘米,幼时是白粉,多分布于800米以下。如下图5.2植物空间分布及地带性规律

庐山地区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缘,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庐山地区存在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分异。如下图。

目前庐山以次生林为主,在基带分布有次生的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毛竹林、油茶园等。在山地暖温带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分布有次生的常绿与针叶阔叶

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毛竹林、杉木林、日本柳杉林、黄山松林、日本扁柏林等;

在山地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分布有次生的黄山松林、日本扁柏林、日本柳杉林、短

柄枹林等。

我们在黄龙潭附近观察到大面积的竹林。毛竹是亚热带植物,现出现在山地温带,是局地小气候的影响。竹林处0地势为凹形,比较温暖。毛竹是禾本科植物,根部彼此相连。如下图。

5.3植被野外调查

六、庐山地区土壤

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对土壤的形成过程产生深刻影响,庐山地区主要成土过程包括原始成土过程、黏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过程、腐殖质化过程、潜育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和土壤熟化过程。

6.1庐山地区土壤主要类型

红壤—广泛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是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已经灌林草本。成土母

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破积物。红壤的有机质含量很低,呈强酸性。

在山下岗丘地带广泛分布着一种古老的红壤——网纹红土,它形成于第四纪,其剖面特征是土层较厚,但表层一般浅薄,除表层略带棕灰色外,全剖面土体呈深红色、棕红色或黄红色;结构块状或棱块状,结构面有棕黑色胶膜和斑点,坚实板结;质地粘厚。

我们在海拔千米以上多次观察到网纹红土,这与庐山后期强烈上升有关。下图为网纹红土。

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庐山地形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m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M左右,两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沉积物。

山地黄壤及黄壤的基本性状是:黄壤的有机质含量低,山地黄壤比较高,这是由于其海拔比较高,温度较低,湿度增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累积。山地黄壤及黄壤的富铝化程度与红壤相近或较低,由于黄壤受局部低洼地形影响,排水不良,而山地黄壤所处海拔比较高,空气湿度大,它们经常处于湿润状态,其自然含水量及吸湿量均较红壤高。

在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及有机酸的作用下,岩石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产生游离的氧化物,其中氧化铁与氧化铝与水结合,形成含水的铁铝矿物,使土壤呈黄色。

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200m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植物。

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m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残疾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

水稻土——庐山地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而成,本区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

6.2庐山地区土壤分布规律

随着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影响土壤形成的生物、气候条件下产生相应的变化,致使土壤的类型分布产生垂直变化的现象,即为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庐山地处中亚热带,其基带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蓉。庐山土壤垂直戴普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之上的,同时,庐山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内,土壤垂直地带属湿润型。自山顶到山麓,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土壤的上下限,南坡高于北坡约100m左右,从湿润程度上看,南北坡差别不大,均属于湿润型,

但从热量条件上来看,南坡向阳,北坡被阴,同一海拔高度,南北坡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南坡高于北坡。

6.3植被和土壤的关系

海拔400m以下的山麓及附近岗丘地区属中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及其草类,广泛分布着纬度地带性的红壤和黄壤。海拔400-900m,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发育着山地黄棕壤;海拔1200m以上的地区,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灌丛,分布着山地棕壤。山地顶部由于气温低、风速大、木本植被少、多灌丛,草本植物生长茂盛,形成山地草甸土。局部洼地由于排水不良,生长喜湿植物,形成山地沼泽土。

我们在庐山某些山坡上观察到了马刀树。顺向坡易发生坡地蠕动与滑坡,使得直立生长的树木根部弯曲,上部继续直立生长。通过钻孔,将弯曲部分与不弯曲的部分的年轮形成对比,可以判断蠕动发生的年份。我们所观察的醉林根的分布基本呈现水平,不够稳固。说明根扎的不深,只有表层有土壤,下面是基岩养分比较少。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学院:xxx专业:xxxxxx 班级:姓名:学号:xxxxx 指导老师:关英斌李海梅刘海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经济自然概况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结束语 地质气候地貌土壤和植被 前言 一、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坚实的野外调查基础之中,反过来又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地向自然地理学渗透,使自然地理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是自然地理野外考察仍然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地理工作者只有深入实际,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才能丰富和发展自然地理学理论。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我们领略到祖国的秀丽风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树立民族自尊心,增强社会主义优越感。野外工作不同于校园生活,有时需要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生活和工作条件比较艰苦,这有助 于培养我们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完成某项实习任务要靠全体同学有组织、有纪律的共同努力,这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其组织纪律性。另外,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期间,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这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为教师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总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地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二、实习时间及安排 6月11日至7月6日。6月18日至22日观看由美国拍摄的《国家自然地理》录像,25日至29日进行野外,30日至7月6日写实习报告。三、实习地点 武安:西寺庄北洺河、柳家河硅镁采石厂、柳家河渡槽处(灌溉渠道)、北洺河上游。 涉县:一五零电厂、中原村槐树岭、弹音村北。昌乐县:古火山群 青岛:栈桥、汇泉广场、汇泉湾、五四广场、石老人浴场、黄岛金沙滩。四、实习任务 1.认识识别断层特征,认识岩层受力后的连续变形; 2.认识河流中游沉积物、阶地,会观察生物群落的演替、河滩植物、河流的地质作用。 3.识别断层的存在,认识分水岭、向斜构造以及丘陵,会观察接触带的特征。 4.认识变质岩,了解流域、水系及河流的地质作用,了解不同土壤上的植物分布状况,认识崩落及崩塌地貌。 5.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植物的群落结构。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 **年8月1日至**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 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 地理系**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年8月1日至**年8月8日实习内容: 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 8月2日下午: 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 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 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

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 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 ①、黄山松: 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 柏科。 ③、马挂木: 木兰科。 ④、化香树: 胡桃科,落叶阔叶树。 ⑤、金钱松: 松科。 ⑥、小叶柏了树: 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 ⑦、灯台树: 回照科,落叶阔叶树。 ⑧、大花金鸡菊: 菊科。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仅供参考。 精选地理野外实习心得(一) 大约晚上九点钟我们抵达刘家场目的地——刘家场饭店,进入饭店,住宿环境让我们有点失望,但总体还算凑活,听学姐讲这里的伙食有点让人失望,见识之后觉得一般。 虽然不如在学校,但我觉得野外地质实习本来就是锻炼我们,不仅是知识上的,也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学会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等。同时也让我们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不怕苦的精神。 8月17号上午我们就去野外了,实习路线从实习基地到水岩屋,老师教我们使用地质罗盘、识别地形图以及观察中寒武统覃家庙群。 地质罗盘是野外地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它可以定出方向和方位角度,确定观察点的位置。另外,它还可以测出各种岩层的产状。 它的基本结构为:磁针,分别指南和北,其中绕铜丝的一端指向南方;水平刻度盘(上圈),从0°开始反时针方向刻划1°计数至360°,在0°和180°分別记为北(N)和南(S),90°和270°为东(E)和西(W)。既南北线与东北线把360°分为四个象限;底盘水准器,水准器泡居中时,底盘是水平的;瞄准器,包括瞄准版、反光镜等,作瞄准之用;测斜仪,包括垂直水准器(长水准器泡),垂直刻度

盘、刻度指示器和活动扳手,用以测倾斜角,垂直刻度盘计数是从0°向两侧分别记至90°。在野外,我们测过树的方位及倾角,也测过断层的产状。 地形图是由地形工作者把地球表面错综复杂的形状测量出来,最后用特殊方法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成一张与实地相似的图。所以,地形图是表示自然界地面的形状、高低起伏、倾斜缓急和地物位置等情况的平面图。地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为地形图可以帮助我们工作前对工作区域的地形、地物、自然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选择工作路线。在工作中我们把矿体、各种岩层和其他地质现象描绘在地形图上制成地质图。因此,地形图的精确性是影响地质图质量的重要原因。地形图主要内容是比例尺和等高线。在野外如果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利用地形图用目测法或者是交会法可以确定自己所在的地点。目测法:在精确度不高时,利用目估在野外观测点与周围地形、地物的距离和方位,进而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固定下来,标在图上;交会法,首先在观察点上利用罗盘使地形图定向。 将罗盘指南北的长边与图的纵坐标相重合,连同罗盘地形图一起转动是罗盘指北针指向正北,使指北针对准刻度的零度,此时地形图的南北向就与实际的南北向一致,图的上方即正北方向且与实际地北方相符,若目标在身后,则人可以转过身来,倒着看地形图;其次,在观察点附近找到三个可以看清楚并在地形图已标出的明显地物(最好是具有特征的三角点、山顶、建筑物等),分别用罗盘进行瞄准,读出指南针所指的度数,然后在图上找出相应点并画出该测线的方向,所作三条测线的方向线,理应交于一点,该点即为观察点的位置。但由于各方面的误差,三条侧线往往并不交于一点,而构成一个小三角形,称为误差三角形。测点位置取误差三角形中点即可。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目录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

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国际合作尝试

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国际合作尝试X 王乃昂 张铭杰 陈发虎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兰州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自然地理学联合实习的总结,对比了两国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方面的某些差异,着重指出了这种差异中的“差距”部分,旨在明确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自然地理 实践教学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实践教学在培养高水平地理学人才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强化这一领域的工作是提高地理学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水平的必由之路。从1993年起,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地理学系达成协议,两校不定期开展联合实习,共同培养优秀学生。为进一步促进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实践教学及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实际科学研究技能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2002年夏天由兰州大学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各选派15名学生,于8月19日至8月31日在青海、甘肃、内蒙古3省区开展了一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实习。通过这次联合实习,促进了双方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技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中国与德国在地学高等教育领域之间存在的某些差异。 一、准备工作 野外考察工作,根据时间的顺序,一般可划分为室内准备、野外调查和室内总结等3个阶段。其中虽以野外工作为重点,但准备阶段和总结阶段也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对于实践教学来说,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教学计划中规定的野外考察实习时间,大部分是用于野外工作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重视准备工作或不进行野外工作的总结。相反地,只有充分地重视了这两个环节,野外考察才能收到圆满的效果。 兰州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对这次联合实习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兰州大学教务处为这次实习给予了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参与本次实习的学生是兰州大学与柏林自由大学从相关专业选派的15名优秀生,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环境科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水资源与水文、地质工程等10个专业。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参与这次联合实习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两名教师经历了博士后研究,柏林自由大学选派了两名资深教授(中德中心德方主任、地质系主任、中德中心学术秘书)参与野外实习。 中德双方教师共同确定了实习计划、考察路线和教学内容,结合兰州大学地理学国家基础科 X收稿日期 2003—06—13 资助项目 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和兰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王乃昂(1962-)男,山东郓城人,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Natural Geography (070501)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研究生具有扎实的自然地理专业基础理论素养、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独立工作和研究能力、适应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Urban Ecology 2、城市环境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s of Urban Environment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必修课程: (1)学位公共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哲学Philosophy 第一外国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 计算机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 (2)学位基础课: 现代自然地理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Modern Natural Geology 地理信息系统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3)学位专业课:

城市水文环境Urban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rban Land Use and Planning 宏观生态学研究途径与方法Approaches and Means of Macro-ecology Studies 城市生态学Urban Ecology 测量与地图学Measuring and Cartography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Designing and Exploration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U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Land 专业外语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 专题讲座Lectures on Special Topics 2、选修课程: 环境资源遥感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Economics 程序设计Programming 数据库结构原理Principles of Data Structure 网络基础应用Basic Applications of Network 第二外国语(日语)Second Foreign Language (Japanese) 3、实习 4、专业调查 (五)教学和培养方式 采取自学(系统阅读参考文献)为主,课堂讲学为辅,着重组织范例讲解、答疑及专题调查讨论研究等方式开展教学。 第一学年第二学期举行译文报告会,研究所结合所学语种全文翻译近期本专业外文文选一篇,并公开报告,由导师组作出评语。 第2学年第2学期举行研究生科研论文报告会,结合专业撰写论文,公开报告,由导师组给出评语。用4周时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践及教学实习。 定期举办研究生专题讲座,经考核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同时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院校的学术活动,参与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 (六)成绩考核 采用闭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记百分制,分优(90-100

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庐山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着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Ⅳ》教学大纲

《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Ⅳ)》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一、课程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 (一)课程性质:综合自然地理学是高师四年制本科地理科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二)目的: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系统的整体性、地域分异规律、综合自然区划、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等方面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使他们能够独立对一个地区进行地域分异、自然区划、土地类型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系统观、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地理学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开课对象:地理系地理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 二、先修课程 所有部门自然地理学科。 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 (一)教学方法:讲授为主、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讨论;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考核方法:考试 四、学时数分配 总学时:51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学时 绪论综合自然地理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2学时) 【主要内容】: 0.1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0.2从系统论看地理学的分科 0.3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 0.4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0.5自然地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0.6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是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难点是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学生掌握要点】: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实践意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4学时) 【主要内容】: 1.1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认识的发展 1.2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及能量基础 1.3 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 1.4 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1.5 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重点难点】: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学生掌握要点】:太阳辐射的地理分布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演化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8学时) 【主要内容】: 2.1 地域分异:概念、因素与尺度 2.2 纬度地带性分异与自然地带学说 2.3 非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地科1102班占俊毅 111080058 实习目的: 为了加强地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计划,安排11级1、2班进行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通过实习,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初步掌握区域考察与研究的技能和技巧,通过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专业知识的热情。 实习路线: 6月6日——梅州出发 6月7日——匡夏宾馆——如琴湖、花径——锦绣谷(仙人洞、天桥) 6月8日——含潘口——五老峰——植物园 6月9日——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6月10日——三宝树(黄龙寺、黄龙潭、五龙潭) 6月11日——九江——浔阳楼——九江城市规划展馆 6月12日——到达学校 实习内容 1.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形、岩石及构造特征。 2.认识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 3.掌握地质地貌的野外调查基本方法 4.山区河流水文特点考察

5.河流袭夺现象考察 6月6日,我们背着行李和工具,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北上的火车,开往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风景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出发前,我对庐山做了详细的了解: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相对高1,200~1,400公米。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芦林湖、石涧瀑、五老峰、险峰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裂,山势雄伟。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观音桥、周瑜点将台、爱莲池、三叠泉、含鄱口等。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後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她是一座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我们下了火车,坐上开往牯岭镇的盘山公路,这段路曲折连环,

(精选)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的教学设计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