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化学满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满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满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满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中学化学学习资料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精心整理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章自然界的水 第五章化学方程式 第六章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九章溶液 第十 第十章酸碱盐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氨水 1 2 3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三、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3 / 6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CaSO 4(Ag 2SO 4(MgCO 3(4123、KNO 五、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 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 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

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六、离子的检验 Cl-( SO42-( CO32- 1.( 2.( 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各单元知识思维导图 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3、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 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 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南京竹山中学陶爱玲 【摘要】 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结合教学实际,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化学教学中,使之成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能提供有效的思考框架,而且能记录和引导思维过程,还可以通过图形和色彩激发学生更多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实质是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在知识大爆炸的如今,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希望学生能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从而能更为有效地进行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线教师,笔者一直以此为训,努力探求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以期最佳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上课时学生都能听懂,对着例题练习都会做。但到考试或实际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却觉得无从着手。学生经常感叹化学“一听能懂,一看可会,一做出错”;而许多教师则感叹,为什么我讲得越来越多,而学生掌

握的越来越少呢?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呢?……所有这些都暴露出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我们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根本上讲,它忽视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表现就是“满堂灌”、“填鸭式”,使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学生不能较好地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是死记硬背大量的事实与公式。这样,知识的存储就处于零星状态,没有形成知识的网络。并且学习过程中只重视模仿性地做题,而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缺乏深入的理解,对化学问题的分析缺乏正确的方法,所以在知识提取时表现出较大的难度。 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仅靠课堂所传授的那点知识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的。因此,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就不仅要“授之与鱼”,而且更要“授之与渔”。也就是要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而思维导图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正是在此前提下,针对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指导学生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教学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与教学优势 1.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式板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e17727019.html, 思维导图式板书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 作者:孙爽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23期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良好的板书设计都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标志。然而受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的沖击,目前板书设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对课堂板书设计加大重视并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此为视角,对思维导图式板书设计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板书; 优化; 设计; 教学; 初中化学 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在各个领域进行突破和创新,进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手段,黑板板书对于课堂教学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当下科技进步的促动下,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日趋多元化,现代教学手段对于粉笔、黑板等传统板书的影响极大,一些教师逐渐减少了板书的使用数量和频率,而且对于板书设计较为忽视,甚至部分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手段迟早会被取代。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研究课堂板书设计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教育影响。思维导图式板书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明确教材的重难点、触发想象、启发创造性思维、促使自主个性的形成,而且可为学生树立整洁、美观书写的榜样,可见教师板书能力及设计水平对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长远发展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具有图文并重的优势,能够借助图形思维工具将发散性思维进行具体的转化。众所周知,初中化学课程相对复杂,将思维导图整合板书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隶属与相关化学层级图的表现,而且可以营造系统清晰的知识网络,教师仅需写出知识关键词,便可实现记忆链接,并将初中化学中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便于学生与教师间交流,且能够达成教学重点内容的落实。思维导图与初中化学板书的整合,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易于教学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新课教学设计中应用思维导图 以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中《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次授课为例,课堂教学应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实施常规设计模式,而在第二部分设计过程中,针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合理展现知识框架,这样会让学生加深印象的优势,对比也会更加强烈。与此同时,教师要以大概框架为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填空、补充、添加,潜移默化地巩固学生形成思维型习惯,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思维导图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要学习一门新的功课----化学。同学们以前没有接触过,要想在不一年的时间里认识并学好化学,除了要重视它以外,还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绘制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初三化学思维导图可以在初三化学学习中起到重要作用。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它却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最后一年才开设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事化学,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还应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并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并且利用网络来学习,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

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初中化学各单元考纲要求及思维导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 2、化学反应的本质(认识) 3、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独立操作) 4、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独立操作) 5、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内化)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 2、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认识) 3、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知道) 4、结合实例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理解) 5、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模仿操作) 6、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认识) 7、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知道) 8、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认识) 9、利用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理解) 10、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 11、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 12、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内化)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物质的微粒性(认识) 2、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理解) 4、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知道) 5、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知道) 6、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认识) 7、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认识) 8、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理解) 9、元素的简单分类(知道) 10、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知道) 11、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内化)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水的组成(认识)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知道) 3、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认识) 4、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 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 6、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内化) 7、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性原则(认识) 8、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认识) 9、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

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15T10:11:49.80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下作者:张裔[导读] 针对初中生开展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阶段,既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专业发展。另外,复习知识和梳理思路在化学学习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崇州市三江中学校,四川崇州 611246) 摘要:针对初中生开展化学教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阶段,既有助于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专业发展。另外,复习知识和梳理思路在化学学习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应用思维导图却能够有效地整理知识、梳理思路、分析重点。因此,就化学教学活动而言,广大教师应该尽量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基于此,文中重点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中的应用策略。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三化学;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并且还立足于多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进行了创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究出一种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以及适合他们建构知识网络的教学方法,以此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获得同步增长。另外,教师还应该打破特定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化学教学与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为此,文中针对如何在初三化学中有效地应用思维导图展开了分析。 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导入教学目标,凸显出目标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以往教师常常采取口头讲授或者是文字罗列的方式来导入课堂教学目标,每当师生完成一个教学目标,就会顺理成章地延续到下一目标。然而,此种导入目标的方法却存在着较大的缺点,即形式过于单一、字多图少,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关键词,而且各个教学目标之间还缺乏足够的联结点与层次性,从而难以形成一种发散性思维。应用思维导图来导入教学目标,不仅可以体现出传统目标的优势,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构建学习任务的整体概念,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易于重现[1]。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时《氧气的制取》这节课为例,此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来掌握制取气体的基本方法,主要涉及到药品的选择、仪器和设备、实验流程、收集气体的方法、检验和验满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项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分析归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从而能够为其后续系统性地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虽然这些知识从表面上看起来比较零散,但是,却能够进行相互融合、交叉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七连珠”式的思维导图教学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知识。具体方法体现如下:首先,准备一张A4纸,接着,使用颜色鲜艳的彩笔在纸的中间画出中央图形和主题――“氧气的制取”;其次,以中央图形为核心画出七个分支,分别将制取气体的过程中应该加以考虑的六要素写在七个分支上面;最后,如果各个环节之间呈现出了因果、并列或者是对比的关系,就应该采用虚线对其进行连接。还有一点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应用思维导图的放射性导入目标能够逐一展开学习目标,进而让学生一上课就形成一种放射思维意识,以此来构建整体与局部概念,以防学生在学习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既有助于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了健全。 2.应用思维导图对认知结构进行建构,优化学生认知过程 建构主义学者提出:知识的构建就是同化与适应新知识的过程。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应该梳理好知识的上位、下位以及并列关系,以此来融入旧知识框架中。在开展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分解与层层剖析难以理解的概念以及原理,深入理解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比较易混淆的知识,充分掌握概念;会从个别特征与具体事实中归纳总结出事物存在的共性,或者是将个别属性相结合转化成综合能力,掌握按照一个或者是几个已知的判断,推理出一个新的判断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及时构建直观的知识网络,从而方便提取。特别是同旧知识息息相关的新知识,仅仅需要在既存的导图分支上建立一个新的发散点,就能够构建出“最近发展区”。比方说,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节课为例,主要知识内容包括铁生锈条件的实验研究、防锈原理和方法等[2]。此种知识的构建方法同《燃烧与灭火》之间存在着异曲同工之处:均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来设计实验探究反应条件,并且利用三角图将三者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出来,另外,均应用了破坏条件将灭火与防锈原理展示了出来。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导图来指导学生微调与变换这两个图形,构建系统的学习方法,从而能够确保他们做到融会贯通。 3.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复习,深入理解知识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然而,将其应用在功课复习的过程中却可以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在此过程当中学生已经充分了解了思维导图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无需利用较多的时间对其进行讲解,在复习功课时,教师仅仅需要提供思维导图体系中的关键词,由学生来详细陈述知识内容,加之其进行的深入概括和总结,接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合理补充遗漏的知识点,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比方说,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酸和碱》的复习课为例,就可以采用此种方法来进行复习,从而能够获取到理想的复习效果[3]。 除此之外,在中考前进入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可以越俎代庖,一定要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应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讨论一些难以理解的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互相学习,并且将其划分成几个小组来展开讨论。进而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切实得到扩大,而且还能够为他们的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初三化学教学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还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全面总结和整理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内容,发现仍然存在的不懂之处,以此来提高初三化学的教学效率,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对思维导图加以充分应用,让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来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而有助于他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单松广.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 2016(32):88-89. [2]杨军.初中化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实践[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5(1):157-157.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概念: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化学口诀) 1、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 置换反应:一单换一单 复分解反应:互换离子 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正价): 一价钾钠氢与银, 二价钙镁钡与锌, 三价金属元素铝; 一五七变价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铜,二三铁, 二四六七锰特别。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 “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5、电解水的实验现象: “氧正氢负,氧一氢二”: 正极放出氧气,负极放出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6、组成地壳的元素:养闺女(氧、硅、铝) 7、原子最外层与离子及化合价形成的关系:“失阳正,得阴负,值不变”: 原子最外层失电子后形成阳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原子最外层得电子后形成阴离子,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价;得或失电子数=电荷数=化合价数值。 8、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口诀: 固体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弹弹; 块固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 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 托盘天平须放平,游码旋螺针对中; 左放物来右放码,镊子夹大后夹小; 试纸测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焰,三分之二为界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实验先查气密性,隔网加热杯和瓶。 排水集气完毕后,先撤导管后移灯。 9、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10、“十字交叉法”写化学式的口诀: “正价左负价右,十字交叉约简定个数,写右下验对错” 11、过滤操作口诀: 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二低莫忘记。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 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 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初中化学思维导图细节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酸-------- 盐+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化学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知识的学 习十分庞杂繁复,且具有较多的综合性,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记忆,教师可以创 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知识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 化学中最重要转化和平衡的核心思想,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类比思维,同化学习,联想记忆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联结,教师需要加强在化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 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拓展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记忆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需 要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化学核心知识概念的过程中,可以通 过同化学习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以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完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在观察和分 析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问题导学,把握化学核心概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学的形式,将知识点学习和问题引导相互结合, 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究学习,问题导学的优势在于导学的过程中,充分突出学 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深入 的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对于问题的观察分析的思考中进行解决问题,在导学中让 学生进行知识的架构,从而让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在问题导学中进行有效的连贯和 启发,教师以单元篇章主题为核心概念,从整体向局部的碎片化学习,让学生在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于知识的认知理解学习。例如在“性质活泼的氧”一节中,讲解完氧气的基本性质的和概念,教师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燃烧的石蜡、带火星的木条以及加热的细铁丝的实验现象进行推测,让学生 根据实验现象对几个实验的异同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根据学生的分析推测 和教师的补充的教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化学的助燃性,并逐渐引出缓慢 氧化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以实验现象总结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 性质,以实验探究学生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检验一瓶氧气?学生回 答利用木条复燃的现象,判断该气体就是氧气,随后继续提问硫在空气中燃烧和 氧气中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的探究,在空气中呈淡蓝色火焰,而在 氧气呈现蓝紫色,反应更加的剧烈,通过问题导学,实验的探究,让学生可以在 把握核心该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概念,建立完 整的思维导图。 二、基础知识的同化学习 思维导图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化学习,化学的知识点较为 的零散,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思维导图构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认知,拓展学 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发挥学生联想记忆,类比思维进行知识的同 化学习,例如在“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在 生活现象中对抽象的化学概念产生直观的认知学习,在课前学习的环节中,教师 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纸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学习,随后 教师可以进行对比实验的学习,将镁条、铁丝、木炭的燃烧让学生将观察到现象 作出分析,从而让学生总结出燃烧的基本特征,教师同时提出问题进行辨析,有 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让学生理解燃烧一定具有化学变化,随后教师组织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