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传输原理

ECI同步数字传输设备

宽带网络的物理传输媒介是光纤,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将成为宽带网络的骨干网,SDH网是一种全新技术体制,具有路由自动选择能力,上下电路方便、维护、控制、管理功能强、标准统一、便于传输更高速率的业务等优点。该网的推出使电视、图像、话音、数据以及数字微波传输发生了重大改变。SDH网络的引入和使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高智能的、高效的、维护功能齐全、操作运行廉价的信息高速公路。因此,在SDH技术推出的短时期内,其产品和应用就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

1 SDH的产生

1.1 PDH的缺陷

以往的准同步(PDH)系统已越来越不适应电信网的发展,因为PDH体制有以下固有的一些缺点。

(1)标准不统一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异步复接体制(表1-1),三者互不兼容,国际互联时必须进行转换。表1-1 三种异步复接体制

次群以15Mbps为基础的系列以2Mbps为基础的系列日本体制北美体制欧洲体制

0次群64 64 64

1次群1554 1554 2048

2次群6312 6312 448

3次群32064 44736 34368

另外,目前只有统一的电接口标准(G.703),而没有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即使在同一种异步复接体制中,也不能保证光接口的互通。同为欧州体制的4次群系统,光接口就可能有几种。如用5B6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67.1168Mbps;用7B8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59. 1589Mbps;用8B1H线路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又为156.6620Mbps。光信号的码型、码率都不同时,很难互通,只有通过光电变换将光接口转换为电接口后才能保证互通。这增加了网络成本,影响了光纤系统的互联,与目前光纤通信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符。(2)复用结构复杂

要完成数字复接,各低速数字支路必须彼此同步,有两种方法可以保证这一点:建立同步网络和采用异步复接。在准同步网络中,各群次独立定时,因此高次群复接都采用以比特为单位的异步复接。异步复接实际上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的:先用码速调整将各支路信息码流调整到速率、相位都一致,然后进行同步复接。一般采用正码速调速,这样在发端就要插入一些码速调整比特,一路低速信号往往要经过多次码速调整,使得在高速信号中很难直接识别和提取低速支路信号,要上下话路,只能采用一系列背靠背的复接器,将高次群信号一步步地解复用到所要解出的低次群上,上下路后,再重新一步步地复用到高次群上(图1-2)。显然,这种异步复用方式结构复杂,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硬件所占的成分大,因此很不灵活。

图1-2

(3)缺乏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必须有辅助工作系统及相应的辅助信道,而目前的PDH网络已很难挖掘出足够的辅助信道容量,因为PDH网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主要采用人工数字交叉连接和暂停业务进行测试的方法,因此帧结构中没有过多设置OAM比特。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要求网络管理功能越来越强,网络管理功能的缺乏使PDH网络已无法支持新一代电信网。

要在原有的技术体制中对PDH网进行修补已是得不偿失,只有进行根本的改革才是出路,于是就出现了光同步传输网

1.2 SONET和SDH

美国贝尔公司首先提出了同步光网络(SONET),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有关SONET的国家标准。当时的CCITT采纳了SONET的概念,进行了一些修改和扩充,重新命名为同步数字体系(SDH),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

SDH和SONET的基本原理完全相同,标准也兼容,但还是略有差别(表1-3)。

SDH SONET

等级速率

(Mbps)

速率(Mbps) 等级

51.840 STM-1 OC-1

STM-1 155.520 155.520 STM-3 OC-3

466.560 STM-9 OC-9

STM-4 622.080 622.080 STM-12 OC-12

933.120 STM-18 OC-18

1244.160 STM-24 OC-24

1866.240 STM-36 OC-36

STM-16 2488.320 2488.320 STM-48 OC-48

STM-64 9953.280 9953.280 STM-192 OC-192

SONET的电信号称同步传递信号STS(Synchronous Transport Signal),光信号称光载体OC(Optical Carrier Level),它的基本比特率是51.840Mbps;SDH的基本速率为155.520Mbps,其速率分级名称为同步传递模块STM(Synchronous Transport Module)。我国采用SDH标准,因此下面的叙述都按SDH分级方式。

1.3 SDH的特点

SDH网的主要特点是同步复用、标准光接口和强大的网管功能,这三点在后面都要详细说明。SDH网络还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网络,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多种业务

SDH的复用结构中定义了多种容器C和虚容器VC,各种业务只要装入虚容器就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在SDH网中进行传送。C、VC以及联和复帧结构的定义使SDH可以灵活地支持多种电路层业务,包括各种速率的异步数字系列、DQDB、FDDI、ATM等,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业务。另外,段开销中大量的备用通道也增强了SDH网的可扩展性。SDH 的这种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使它成为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理所当然的基础传送网络。

(2)迅速、灵活地更改路由,具有很强的生存性

PDH中改变网络连接要靠人工更改配线架的接线,耗时长、成本高且易出错。在SDH 网中,大规模采用软件控制,通过软件就可以控制网络中的所有交叉连接设备和复用设备,需要改变路由时,通过软件更改交叉连接设备和分插复用器的连接,只要几秒钟就可灵活地重组网络。特别是SDH的自愈环,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可以迅速地改变路由,从而大大提高了SDH网的可靠性。

(3)定义了标准的网络接口和标准网络单元,提高了不同厂商之间设备的兼容性,使组网时有更大的灵活性。

2 SDH的网络节点接口及帧结构

2.1 网络节点接口

从原理上讲,传输网络由传输系统设备和完成多种传送功能的网络节点构成。传输系统设备可以是光缆传输系统,也可以是数字微波系统或卫星通信系统。网络节点所要完成的功能包括信道终结、复用、交叉连接和交换等多种功能。简单节点可以只具有部分功能,例如仅有复用功能,而复杂节点则通常包括全部的网络节点功能。

所谓网络节点接口(NNI:Network Node Interface)表示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在实际中也可看成是传输设备与网络节点之间的接口。图2-1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网络配置,用以说明网络节点接口的位置。规范一个统一的NNI标准,其基本出发点在于,应使它不受限于特定的传输媒质,不受限于网络节点所完成的功能,同时对局间通信或局内通信的应用场合也不加以限定。因此NNI的标准化不仅可以使3种地区性PDH系列在SDH网中实现统一,而且在建设SDH网和开发应用新设备产品时可使网络节点设备功能模块化、系列化,并能根据电信网络中心规模大小和功能要求灵活地进行网络配置,从而使SDH网络结构更加简单、高效和灵活,并在将来需要扩展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同步数字系列的网络节点接口NNI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号帧结构。

图2-1 NNI的位置

图2-1 NNI的位置

图2-1 NNI的位置

2.2 SDH帧结构

首先来看一下STM-1的帧结构(图2-2),STM-1比特率为155. 520Mbps,帧长为

125μs , 因此一帧包括19 440比特,即2430字节,如图排列成9行270列,发送顺序为从左至右;从上 至下依次发送。每行的前9个字节(前9列),共81字节中放置了段开销(SOH ——Section Over head)和管理单元指针(AU PTR);每行的后261个字节构成了信息净负荷区(Payload),其中 有9字节为通道开销(POH ——Path Overhead)。

图2-2 帧结构

段开销和通道开销字节的安排如图2-3。段开销的前3行为再生段开销(ROSH),第5-9行为 复接段开销(MSOH)。再生段、复接段以及通道在实际系统中的位置可参见图2-4,POH 在整个通道中保持不变;RSOH 由再生段终端修改,在一个再生段内保持不变;MSOH 由复接段设备( 如ADM 、SDXC)修改,在一个复接段内不变。

S T M -N 帧结构

9 r o w s x 270 c o l u m n s x 8 b i t s / b y t e x 8000 f r a m e s / s e c . = 155.52 M b i t /s

A U P t r 管理单元指针

R S O H 中继段开销

M S O H 复用段开销 S T M -N 净负荷

270 x N C o l u m n s (B y t e s )

261 x N

9 x N

1

3 4 5

9

图2-3 开销字节

图2-4段,通道在实际系统中的位置 段开销和通道开销各字节功能如下: A1A2为帧定位字节,其中 A1=11110110 A2=00101000 一帧中有48个帧定位比特,伪同步概率仅为。B1B2B3为误 码监测字节,其中: B1:再生段误码监测,偶校验的比特间插奇偶校验8位码(BIP -8码); B2:复接段误码监测,BIP -24码; B3:通道误码监测。

C1C2为标记符号字节,其中

C1:STM 识别符,识别每个STM -1信号在STM -N 复用信号中的位置; C2:信号指示标记,标明VC 中映射的是ATM 信元、FDDI 、MAN 还是某种PDH 信号。 D1~D12为数据通信通路(DCC),构成SDH 管理网(SMN)的传送链路,其中: D1~D3:192kbps 的数据通道,用于再生段。

M u l t i p l e x e r

S e c t i o n O v e r h e a d (M S O H )

R e g e n e r a t o r

S e c t i o n O v e r h e a d (R S O H )

S e c t i o n O v e r h e a d (S O H ) A 1 F r a m i n g

A 1 F r a m i n g

A 2 F r a m i n g A 2 F r a m i n g

J 0 R e g . S e c . T r a c e A 1 F r a m i n g E 1 O r d e r - w i r e B 1 B I P -8 D 3 D a t a c o

m

D 1 D a t a c o m

H 3 A U

P o i n t e r

K 1 M P S K 2 R D I D 2 D a t a c o

m D 4 D a t a c o m D 7 D a t a c o m D 8 D a t a c o m D 9 D a t a c o m D 6 D a t a c o m D 5 D a t a c o m D 11 D a t a c o

m D 12 D a t a c o

m S 1 S y n c h .

Q u a l i t y

D 10 D a t a c o m Z 1 G r o w t h

E 2 O r d e r - w i r e

Z 2 G r o w t h

M 1 R E I

F 1 U s e r P a t h O v e r h e a d (P O H )J 1 P a t h T r a c e

B 3 B I P -8

C 2 S i g n a

l L a b e l G 1 P a t h S t a t u s F 2 Us e r H 4 M u l t i - f r a m e F 3 U s e r K 3 A P S N 1 T a n d e m C o n n .

B 2 B I P -2

4

H 1 A U P o i n t e r H 2 A U

P o i n t e r A 2 F r a m i n g

D4~D12:576kbps的数据通道,用于复接段。

E1E2提供两路64kbps的公务联络语声通路,其中:

E1:用于本地公务通路,在再生器接入;

E2:用于直达公务通路,在复接段终端接入。

F1F2为用户通路,为特定维护目的提供临时的数据/语声通路。

G1:通道状态字节。

H4:TU位置指示字节,指示当前TU帧在TU复帧中的位置。

J1:用于跟踪通道连接状态,在J1中重复发送高阶通道接入点识别符,以使接收终端能根据J1确认与发送终端处于连接状态。

K1K2用于自动保护倒换,专用于保护目的的128kbps APS信令信道。

Z1~Z5:分别为复接段和通道段备用字节。

X标示为国内备用字节,其余为国际备用字节。

从段开销和通道开销的内容可知:段开销SOH提供帧定位,另外SOH和POH都提供了误码监测、自动保护倒换以及维护公务信道,SOH的DCC信道则为网管提供了专门的通路,这些都显示了SDH网丰富的辅助通路资源。

STM-1是SDH网中最低等级的速率,N个STM-1以字节为单位同步交错复接后构成STM-N信号,STM-N的帧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STM-N的帧结构

3 复用映射结构

图2-6是一个完整的SDH同步复用映射结构。SDH的复接方式中应用了几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C、VC、TU和AU,它们之间的简单关系可由图2-7表示,它们在分层光接口中的位置见图2-8。下面对这两个图以及这些名词作一些具体说明。

(1)容器C

用于传递同步信号的一种信息结构,主要完成速率调整等适配功能。需要传送的电路层信号(如准同步信号以及B-ISDN信号等)在容器中经过码速调整后变换为同步信号,因此经过容器后信号的速率将会变化。G.709建设中定入了5种标准容器:c-11,c-12,c-2,c-3,c-4各容器的标准输入速率如图12-7。

(2)虚容器VC

虚容器(VC)是SDH网中用以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它是由信息净负荷和通道开销( POH:Path Overhead)组成的一矩形块状帧结构。

VC 是支持通道层连接的一种信息结构,分低阶VC 和高阶VC(见图12-9),分别由C 和TUG 加上 通 道开销构成(见图12-8)。VC 是SDH 中最重要的一种信息结构,它的包封速率与SDH 网同步,V C 可作为一个独立实体在通道中任一点取出、插入,以进行同步复用或交叉连接处理。

(3)支路单元TU 和支路单元组TUG 。

图2-6 复用结构

图2-7 简单关系

TU 是一种为低阶通道层和高阶通道层提供适配功能的信息结构,它由低阶VC 加TU 指针组成( 见图2-6)。VC 在TU 中的起始位置是浮动的,由TU 指针指明。一个或多个TU 经字节交叉复用 并加入一些塞入字节组成TUG ,加入额外的字节是为了保证完整的帧结构。

(4)管理单元AU 和管理单元组AUG

AU 对高阶VC 和复接段层进行适配,由高阶VC 加上AU 指针构成(见图2-6,AU 经AUG 复接后成 为STM -1帧结构的组成部分,AUG 本身又可以复接成高阶同步传递模

复用结构(复合复用)

T U G 支路单元组

C -3 C -12

45

M b i t /s

34 M b i t /s 2 M b i t /s

V C -12

V C -3 T U -12

T U -3 A U -4 S T M -N x N

V C -4

x n (n < 3)

x (3-n )

T U G -3

T U G -3 x 1

x 21

块。

图2-6的复用映射结构几乎包括了三种PDH体制的各种速率的复用,从图中可见,除了4次群信号只能经AU4进入STM-1码流,其余各支路信息都可经AU3或AU4进入STM中,这就要求合理选择复用路径,主要考虑以下因素:高次群交换机效率、系统可靠性、造价、网络内部互联安排。一般来说,原使用2Mbps数字系列的国家采用经AU4的复用路径,原使用1.5Mbps的国家采用经AU3的复用路径。

4 映射、复用和指针处理

信号装入SDH帧的净负荷中要经过三个主要过程:映射、复用和指针处理。

4.1 映射

所谓映射(Mapping)是指在SDH网络边界处,把支路信号适配装入相应虚容器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使信号能与相应的VC包封同步,以使VC成为能独立进行传送、复用和交叉连接的实体。图2-6中表明了各种速率的PDH信号的复用映射过程,对于高次群信号,经异步映射就可装入相应的VC中。异步映射不要求信号与网络同步,只通过以后的各级TU指针、AU指针处理将PDH信号接入SDH中。对于基群信号可采用异步映射和同步映射,同步映射要求信号先经过一个一帧长度的滑动缓冲器,以使信号和网络同步。同步映射的好处是信号在VC净负荷中的位置是固定的,无需TU指针,减少了处理过程,并使TU、TUG的所有字节都可用于传送信号,提高了传输效率。代价是加入了时延和滑动损伤。

对于ATM信元,MAN(DQDB)和FDDI等信号则可以经任一种VC接入。以ATM信元的映射为例,53 字节的A TM信元可直接装入各容器C中,只需保证ATM信元字节边界与容器的字节边界定位对准,从而使在SDH信息流中可正确识别出ATM信元的各字节。由于容器的容量不一定是53字节的整倍数,在映射时允许ATM信元跨越容器的边界,这样就不可能依靠SDH的帧结构从SDH信息流中有信头误码控制(HEC)字节,它是对信头中除HEC外的32bit进行CRC运算得到的,因此就可利用HEC和信头中其他32bit的这种相关性来实现ATM信元的定界。

4.2 复用

从图2-6中可知,在组装AUG和TUG以及从TUG到VC的过程中要进行复用。SDH 的复用最基本的原则是字节间插复用,即复用时按顺序从各支路中读取一个字节。这通过比较图2-4中STM-1的SOH与图2-6中STM-N的SOH结构可以看出。从图2-9中3个TU12复用成一个TUG2 的过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字节间插的复用过程。TU12是9行4列的结构,TUG2是9行12列的结构,因此无需插入额外的字节。

图2-9 字节间插复用

4.3 指针处理

由图2-6可知,从VC到TU、AU的过程要进行指针处理。前一节已经提到,在AU 和TU中分别有AUPTR和TUPTR,这两种指针的设置是SDH的一大特点。从图中可知,SDH中的AUPTR有两种:AU4PTR,AU3PTR。TU指针有4种:TU3PTR,TU2PTR,TU12PTR,TU11PTR。下面分别介绍一下各种指针在SDH帧结构的位置、指针的构成以及利用指针实现频率调整的方法。

前面已经说过,SOH第4行的9个字节是AU指针,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单个AU4PTR 图12-11 ;二是三个AU3PTR图12-12,这是由于三个AU3进入一个STM-1的帧中,三个AU3PTR组成AUP TR时也符合字节间插复用的原则,即第1、4、7列的V1、V2、V3属于第1个AU3,第2、5、8列属第2个AU3,第3、6、9列属第3个AU3。

TU3PTR的位置可以这样得到:由AU4PTR得到VC4在STM-1中的起始位置,而VC4是由三个TUG3复用成的,因此可再由图12-13得出VC4中TU3PTR的位置。

TU11、TU12、TU2的指针是由TU复帧结构决定的。为了适应不同容量净负荷的传送需要,SDH定义了500μs(4帧)、2ms(16帧)、3ms(24帧)三种复帧结构,根据POH中的H4字节识别当前TU帧为哪一种复制结构中的第几帧。图12-14以500μs的复帧结构为例说明了TU指针在复帧中的位置。

以上几个图中,TUPTR的V4字节作为保留字节,其他AUPTR和TUPTR中的V3字节作为频率和相位的负调整机会,V1、V2的结构如图12-15所示。各符号意义如下。

I:增加比特,V1、V2中共有5比特I,若需要正调整,则将这5比特反转,在收端按大数判决后进行一次正调整,并将指针加1。

D:减比特,意义同I,V1、V2中共有5比特D,反转时指示一次负调整,并将指针减1。

SS:AU和TU3PTR中为未规定,TU复帧中表示TU帧的类型。

NNNN:为新数据标识(NDF),正常值为0110,当它反转成1001时表示NDF,这时其后的10比特为新的指针值,即以二进制表示的VC起始位置,它将刷新以前的指针操作。

指针的设置是同步数字系列和异步数字系列的重大区别之一。

指针的作用之一是保证复用时各支路信号的同步。指针指示了虚容器在净负荷区中的起始位置,通过调整这个起始位置,可以进行同步信号间的相位校准;同时,由于设置了正、负调整机会,指针还可完成频率校准。网络处于同步状态时,指针进行相位校准;当网络失去同步时,指针用来进行频率和相位校准;指针还用来容纳网络的频率抖动和漂移。同步数字系列这个名词可能会使人误认为SDH要求网络各部分时钟严格同步。实际上,SDH 的信号时钟精度仅要求10e3,指针的设置保证了在这个时钟精度下可使各信号间同步。

指针完成频率调整的具体过程和规则是这样的。

(1)NDF为1001时,VC的起始位置由新指针标明。

(2)在VC的频率相对较低时,要进行正调整,以提高VC频率。在VC频率低时,VC内的数据就放不满下一级的纯载荷区域,此时就在正调整机会的位置上插入填充用的伪信息字节,同时在发端将I比特反转,收端则将指针值加1。

(3)在VC的频率相对较高时,要进行负调整,以降低VC频率。VC频率高时,纯载荷区就放不下VC的数据。因此就在负调整机会的位置上也放置VC信息字节,同时在发端将D比特反转,指示一次负调整,收端则将指针值减1。

(4)在一次指针操作后至少3帧内不得进行任何指针增减操作。

在AU4和TU-2中,V1、V2还可设置成级联指示CI=1001SS1111111111(SS不作规定)。级联表示一个VC内的所有容器净负荷应保持在一起,并可以作为单个实体在网络中进行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这是为了提供大于C-4的容量以及介于C-2和C-3之间的容量,以增加SDH网适应业务的灵活性,并适应高速通信业务如图像业务的需求。

指针的设置还使上/下路过程大大简化。在21节中说到,在异步复用数字系统中,用比特填充的方法来使各支路信号同步,这导致低速支路信号深埋入高速复用信号中,在高速信号中无法直接识别出复用的低速信号,而只能通过一连串的复用/解复用才能上/下支路。而在SDH中,虚容器是参加复用、交叉连接和传送的独立单元,在上/下路一个VC时无需将各级AUG、AU、TUG、TU都解开,只需进行一系列的指针处理就可准确地在STM帧中找到所要的虚容器。

我们以图12-16所示34Mbps的信号经VU4进入STM-1中为例,来看一下如何从STM -1中识别出VC3的34Mbps信号

(1)由帧定位信号对STM-1码流进行帧定界,识别出一个完整的STM-1帧,根据图12-11和图12-12所示AU3PTR、AU4PTR在STM-1中的位置,从第4行第1列(即第1081字节)处得到AUP TR,并可识别出是AU4PTR。

(2)根据AU4PTR指示的VC4在净负荷中的起始位置,可对VC4进行定界,找到完整的虚容器VC4 。

(3)根据图12-12所示VC4中TU3PTR的位置,得到TU3PTR。

(4)由图12-13及TU3PTR指示的VC3起始位置,就可得到VC3。可见,SDH中信号的上/下路比PDH简单多了,特别是通过分插复用器,在SDH中可以灵活地实现网络信号的分配、交换和组合

4.4 SDH复用过程的解释

为便于理解SDH的复用结构,现用集装箱运载货物作比喻,如图12-17所示。将容器C视为运输用的标准包装箱,C-n表示不同的容量规格,以便能适配装进PDH的各种物品(信息),在容器的包封上面附上称作通道开销(POH)的一些码字,如此处理后的箱体称为虚容器(VC)。而包封上的POH只是用来指示箱内物品在端到端运送过程中的状态、性能以及装载情况等,因而是为运营者操作维护而设。在虚容器基础上再附上指针(PTR)就构成支路单元(TU)或管理单元(AU)。PTR是用来指明虚容器在支路单元内或在STM帧结构内的准确位置,根据PTR所指示的地址可以实现灵活转移VC,或在需要时直接取下(或插入)物品而不必拆卸整车物资。把多个同等级的相同支路单元、支路单元组、管理单元及管理单元组集装(复用)起来构成一个大型集装箱后,并利用管理单元指针指明地址,然后再附上段开销,这是为了在运营段上进行运行中的操作维护和管理,于是各种物资(信息)将十分灵活、方便、准确、可靠地被送往各地。

5 SDH成网技术

5.1 统一的光接口

SDH通过定义统一的光接口,解决了不同厂家设备之间的兼容问题。

在G.957建议中,提供了对同步数字系列光接口的规定,包括一系列光接口详细参数及其测量方法,如:光发射机的平均发射光功率范围、最小消光比、信号眼图模板,光源的光谱特性,光通路允许的衰耗、色散值和反射,接收机灵敏度、动态范围等等。

SDH中的光接口按传输距离和所用的技术可分为三种,即局内连接、短距离局间连接和长距离局间连接。相应地有三套光接口参数:局内连接典型传输距离为几百米,小于2km,采用G.652光纤,工作在1310nm波长区域;短距离局间连接典型传输距离为15km左右,采用G.65 2光纤,工作在1310nm或1550nm波长区域;长距离局间连接典型传输距离为40km 以上,工作在1310nm波长区域时使用G.653光纤,工作在1550nm波长区域时,采用G.652、

G.653或G.654光纤

5.2 SDH网络设备

SDH设备主要有:同步终端复用器STM(Synchronous Terminal Multiplexer),分插复用器

AD M(Add/Drop Multiplexer)和中继设备REG(REGENERATOR) 。另外,还有网络管理系统设备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终端复用器一般在网络的末端出现.

作为终端复用器时,可将两个SDH 光接口分别作主备用,实际复用设备往往既可配置成终端复用器又可配置成分插复用器。利用ADM 还可构成各种自愈环

分插复用器是SDH 中应用最广、最富特色的设备。它是一个三端口设备,具有两个SDH 光接口,通过另一端可以灵活地上/下路复用在STM 信号中的低速率信号。ADM 内部还具有时 隙交换功能,允许两个STM 信号之间不同VC 的互联,并能方便地进行带宽管理。在实际网络中,根据ADM 的结构特点,它可灵活地用在网络中不同的位置。

A D D -A N D -D R O P M U L T I P L E X E R

分插复用器

E 1-E 4 S T M -N

S T M -N

S T M -M

A D M

S T M -N

E 1-E 4

S T M -M

T E R M I N A L M U L T I P L E X E R

终端复用器

T M

中继复用器一般是解决光传输距离而设置的类型。 它只有群路光方向,没有支路单元。

网络管理系统设备完成对整个SDH 网的管理,它应满足有关电信管理网的规定,并应有各类标准接口以便与各类网络设备连接。在SDH 的网络设备中都设有同步设备管理功能(SEMF),它将性能数据和硬件告警等信号转变成面向目标的消息,并送入DCC 或Q 接口。 SDH 设备往往 既支持SDH 网的接口也支持PDH 系列接口;终端复用和分插复用功能有常位于同一设备中。

5.3 自愈环

自愈环的作用是提高网络的生存性,即在无人工参与的情况下,网络能及时地发现错误,并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自动恢复承载的业务,而用户根本感觉不到网络的故障。自愈环的结构有 许多种,主要有路由保护、二纤单向环、二纤双向环和利用DXC 保护的自愈环。 路由保护即采用主备份路由,这要求两条光纤在地理位置上是分开的,因此铺设成本高,而 且 这种方法只能对传输链路进行保护,而无法对网络节点的失效进行保护,所以只能适

R E G

S T M -N

S T M -N

R E G E N E R A T O R 中继器

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S i t e 2

S i t e 3

S i t e 4

S D H 网络

M a n a g e m e n t S t a t o n

网管

S i t e 1

E t h e r n e t

以太网

G a t e w a y 网关

用于两点间有稳定的较大业务量的点到点保护。

二纤单向环如图12-23所示,由S光纤、P光纤和分插复用器ADM构成。S光纤传送业务信号,P光纤用于传送保护信号,两根光纤的传送方向相反,正常情况下以S光纤的信号为主信号。如果图中B、C之间的两根光纤断了,这时经S从B到C的信号丢失,于是在节点C,将S例换到P 上,重新构成一个变形的环。单向环的控制比较简单,只涉及SDH标准中的AIS信号,因此容易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互通。在业务量方面,由于环中所有的业务都要经过整个环,因此环的总业务量即为单个节点ADM的总容量STM-N。

二纤双向环(图12-24)的结构和单向环相同,在一对光纤上以时分复用的方式传送两路业务信号S1、S2,以及对应的保护信号P1、P2。S1,S2分别传送两个方向相反的信号,如S1用于传送AB信号,S2传送BA信号。双向环由于采用了时分复用,因此控制相对复杂些。双向环的业务量与网络节点数及网络上/下路情况有关,在业务量极端分散的情况下,即在每个节点都进行分插,则双向环达到最大容量K/2 STM-N,其中K为网络节点数。所以,网络业务量越分散即上/下路越频繁、网络节点数越多,双向环的效率就越高,即双向环与网络的业务量和节点数有关,这给网络的规化带来了困难。

利用DXC保护是指在某条链路出现故障时,利用DXC的快速交叉连接功能迅速地将业务交叉连接到一条替代路由上。DXC保护方式的成本比环网要高,而且网络恢复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数秒至数分钟,这将会引起业务丢失。但当网络拓扑比较复杂时,如高度互联的网状网,DXC保护方式比环网要灵活,也便于网络规划。

g A

D u a l U n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i n g P a t h P r o t e c t i o n

单向双纤通道保护

二纤单向环、双向环和DXC 保护方式各有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一般来说,在 长途网中采用DXC 保护方式,在中继网中采用双向环,而在用户网中则用单向环保护方式。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实际应用中常灵活地混合使用这几种自愈环结构。 5.4 SDH 的网同步

SDH 网同步结构采用主从同步方式,要求所有网络单元时钟都能最终跟踪到全网的基准主时 钟。

局内同步分配一般用星形拓扑,即局内所有时钟由本局最高质量的时钟获取定时,只有高质 量的时钟由外部定时同步。获取的定时由SDH 网络单元经同步链路送往其他局的网络单元。 由于TU(支路单元)指针调整引起的抖动会影响时钟性能,因而不再推荐在TU 内传送的一次群 信号作为局间同步分配,而直接用STM -N 传送同步信息。局间同步分配一般采用树形拓扑。 SDH 网同步方式一般有网同步方式,伪同步方式及准同步方式等三种。 5.5 SDH 的网络管理

SDH 网的管理应纳入统一的通信管理网(TMN)范畴内。

SDH 管理网(NMS)是负责管理SDH 网络单元的XDM 的子集,它又可以细分为一系列的SDH 管理子网(ENM)。SDH 网的管理采用多层分布式管理进程,每一层提供某种预先确定的网管功能。SMN 由一套分离的SDH 嵌入控制通路(DCC)及有关局内数据通信链路组成。DCC 以段开销中的字节作为物理层,总速率达768kbit/s 。

SDH 具有很强的管理功能,共有五类。第一类是一般管理功能(ECC 管理、安全等);第二类是 故障管理功能(告警监视、测试等);第三类是性能管理(数据采集,门限设置和数据报告等) ;第四类是配置管理(供给状态和控制等);第五类是安全管理(注册、口令和安全等

D u a l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R i n g P a t h P r o t e c t i o n

双向双纤通道保护

A

B

C

D

E a s t

W e s t

级等)。

在CCITT的建议中,已选择了一套七层协议栈(一组按次序堆积起来的协议),来满足维护管理信息传递的要求。它符合目前开放系统管理所采用的面向目标的方法。

光传输通信基本原理

第一部分光传输通信基本原理 第一章、光纤通信原理 第一节、光纤通信的概念 一、光纤通信的概念 光纤通信概念:利用光纤来传输携带信息的光波以达到通信的目的。典型的光纤通信系统方框图如下: 模拟信息模拟信息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方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基本上由光发送机、光纤与光接收机组成。发送端的电端机把信息(如话音)进行模/数转换,用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

调制发送机中的光源器件LD,则LD就会发出携带信息的光波。即当数字信号为“1”时,光源器件发送一个“传号”光脉冲;当数字信号为“0”时,光源器件发送一个“空号”(不发光)。光波经低衰耗光纤传输后到达接收端。在接收端,光接收机把数字信号从光波中检测出来送给电端机,而电端机再进行数/模转换,恢复成原来的信息。就这样完成了一次通信的全过程。其中光发送机的调制方式有两种:直接调制也称调制(一般速率小于等于2.5GB/S时);间接调制也称外调制(一般速率大于2.5GB/S时)。 二、光纤通信的特点 1、通信容量大 2、中继距离长 3、性能好 2、适应能力强 5、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和维护 6、原材料来源丰富,潜在的价格低廉 第二节、光纤的导光原理 一、全反射原理 我们知道,当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以直线方向进行的,但在到达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与折射现象,如图2.5所示。

图2.5 光的反射与折射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n Sin n Sin 1222θθ= (2.2) 其中n 1为纤芯的折射率,n 2为包层的折射率。 显然,若n 1>n 2,则会有θ2>θ1。如果n 1与n 2的比值增大到一定程度,则会使折射角θ2≥90°,此时的折射光线不再进入包层,而会在纤芯与包层的分界面上掠过(θ2=90°时),或者重返回到纤芯中进行传播(θ2>90°时)。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全反射现象,如图2.6所示。 θ2=90 图:光的全反射现象 人们把对应于折射角θ2等于90°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很容易可以得到临界角 θK Sin n n =-1 2 1 。 不难理解,当光在光纤中发生全反射现象时,由于光线基本上全部在纤芯区进行传播,没有光跑到包层中去,所以可以大大降低光纤的衰耗。早期的阶跃光纤就是按这种思路进行设计的。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论文)汇编

基于柯肯达尔效应的空心球制备 摘要: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故有非常广泛的使用空间,而空心球制备方法有很多,本文结合传输原理传质部分内容以及柯肯达尔效应进行原理分析,应用举例以及改进方法等方面阐述。 关键词:空心球柯肯达尔效应扩散 1空心材料优点 介孔空心结构纳米材料与实心纳米颗粒相比具有更低的密度、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元的功能调节维度(光、电、热、磁等)和更灵活的应用方式。如:中空结构的微/纳米催化剂可以有效增加其在催化反应中的活性位点数;通过改变微/纳米介孔空心结构的组分、形貌、尺寸、壳壁厚度、孔隙率、孔的位置和孔内壁的特性等因素可以实现对其光、热、电、磁和催化等物化性能的调节;将难溶的功能活性成分担载在介孔空心的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可以提高难溶物质的溶解度;将特异性药物担载在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的孔隙中,为药物的缓释和可控释放提供了可能;将介孔空心微/纳米结构作为“纳米反应器”利用其量子限域效应和特殊的反应微环境,能得到特殊的反应结果。因此,具有介孔空心结构的纳米粒子为纳米材料的功能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扩散及柯肯达尔效应简介 空位机制适用于置换式固溶体的扩散"在置换式固溶体(或纯金属)中,由于原子的尺寸相差不大,因此很难进行间隙扩散"晶体中结点并非完全被原子所占据,存在一定的空位"而且空位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一定的温度下对应着一定的空位浓度"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温度下存在一定浓度空位的晶体才是稳定的"依靠空位的移动而进行的扩散机制称为空位扩散机制"其扩散过程是这样进行的,与空位相邻原子,由于热振动而可能脱离原来位置而到空位中去,占据了点阵中的空位,而原来原子所处位置就成为空位"这种过程不断进行,就发生了扩散" 在空位扩散时,扩散原子跳入空位,此时所需的能量不大,但每次跳动必须有空位移动与之配合,即原子进入相邻空位实现一次跳动之后,必须等到一个新

传输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吉泽升版) 2-1作用在流体上的力有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作用在流体上的力分为质量力和表面力两种。质量力是作用在流体内部任何质点上的力,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由加速度产生,与质点外的流体无关。而表面力是指作用在流体表面上的力,大小与面积成正比,由与流体接触的相邻流体或固体的作用而产生。 2-2什么是流体的静压强,静止流体中压强的分布规律如何? 解: 流体静压强指单位面积上流体的静压力。 静止流体中任意一点的静压强值只由该店坐标位置决定,即作用于一点的各个方向的静压强是等值的。 2-3写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式,并说明其能量意义和几何意义。 解: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为:h P h P P P Z P Z γργ γ +=+=+ =+ 002 21 1g 或 同一静止液体中单位重量液体的比位能 可以不等,比压强也可以不等,但比位 能和比压强 可以互换,比势能总是相等的。 2-4如图2-22所示,一圆柱体d =0.1m ,质量M =50kg .在外 力F =520N 的作用下压进容器中,当h=0.5m 时达到平衡状态。求测压管中水柱高度H =? 解:由平衡状态可知: )()2/() mg 2 h H g d F +=+ρπ( 代入数据得H=12.62m 2.5盛水容器形状如图2.23所示。已知hl =0.9m ,h2=0.4m ,h3=1.1m ,h4=0.75m ,h5=1.33m 。求各点的表压强。 解:表压强是指:实际压强与大气压强的差值。 )(01Pa P = )(4900)(g 2112Pa h h P P =-+=ρ )(1960)(g 1313Pa h h P P -=--=ρ )(1960 34Pa P P -== )(7644 )(g 4545Pa h h P P =--=ρ

传输原理名词解释(造福学弟学妹)

名词解释 1传输过程:传输过程是从非平衡状态朝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2连续介质模型:将流体看成是由无数多个流体质点所组成的密集而无间隙的连续介质,也叫做流体连续性的基本假设。 3流体的粘性:在作相对运动的两流体层的接触面上,存在一对等值而反向的作用力来阻碍两相邻流体层作相对运动。 4非稳定流:如果流场的运动参数不仅随位置改变,又随时间不同而变化,这种流动就是非稳定流。 5稳定流:如果运动参数只随着位置改变而与时间无关,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 6迹线:迹线就是流体质点运动的轨迹线。 7流线:在同一瞬时流场中的不同位置质点的流动方向线。 8流管:在流场内取任意封闭曲线L,通过曲线L上每一点连续地作流线,则流线族构成一个管状表面叫流管。 9流束:在流管内取一微小曲面dA,通过dA上每个点作流线,这族流线叫流束。 10层流:流体在运动方向上分层运动,各层互不干扰和渗混,这种流线呈平行状态的流动成为层流。 11紊流:各质点在不同方向上作复杂的无规则运动,互相干扰地向前运动,这种流动成为湍流。 12雷诺准数及其物理意义: uL Re ρ μ =,表征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是流态的判断标准。 13沿程阻力:它是沿流动路程上由于各流体层之间的内摩擦而产生的流动阻力,因此也叫做摩擦阻力。 14局部阻力:流体在流动中因遇到局部障碍而产生的阻力称为局部阻力。 15湍流的脉动现象:这种围绕某一“平均值”而上下变动的现象,称为脉动现象。 16数学分析法:数学分析法是从物理概念出发进行数学分析,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数学方程式来揭示各有关物理参数之间的联系,然后在一定边界条件下求解。 17实验法则:实验法则是对某一具体的物理过程以实验测试为手段,直接对过程的有关物理量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结果找出各相关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 18相似准数:在相似系统的对应点上,由不同物理量所组成的量纲为1的综合数群的数值必须相等,这个量纲为1的量往往称为无量纲量,综合数群叫相似准数。 19:量纲:物理量所属于的种类,称为这个物理量的量纲。 20:热量传输:热量传输是研究不同物体之间或者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差时热量的传递规律。 21:导热: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进行的热量传递称为热传导,简称导热。 22:对流: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23热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物体会因各种原因发出辐射能,其中因热的原因发出辐射能的现象称为热辐射。 24惰性时间:惰性时间是与表面温度Tw无关,它与深度x的平方成正比而与热扩散率a 成反比。热扩散率越小,惰性时间越大。 25对流换热:对流换热是流动着的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热量交换。 26黑体:

传递过程原理论文样本

简谈化工传递原理中的类似性 摘要 在化工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单元操作,但是从原理上看就包括流体流动,质量交换,加热或冷却这三类过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量传递,质量传递与热量传递。本文通过分析化工过程中的传递现象, 总结了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一些类似性, 并且讨论了这些类似性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类似性 一、分子传递的类似性 描述分子传递的三个定理分别是牛顿粘性定理、傅立叶热传导第一定理和费克扩散第一定理。其数学描述依次为: 方程(1)和(2)经过简单的推导可变为如下方程: 在(3)(4)(5)三个方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发现以下的类似性: 首先,v,和D 都被叫做扩散系数,单位均为m2/s。它们是物质的动力学物AB 性,且三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u 为分子平均速度,为分子平均自由程。 其次,,, 分别为动量浓度梯度、热量浓度和质量浓度梯度。表明了三种传递都是以浓度梯度作为传递的推动力。 最后,,,都表示了某一物理量的通量,分别为动量通量、热量通量和质量通量。 由以上分析可知这三种分子传递可以用统一的文字方程描述为: 通量扩散系数浓度梯度() 其中负号表示传递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我们将上式称为现象方程, 表明三种分子传递过程具有同样的现象方程。

二、对流传递的类似性 我们分析在平板壁面的边界层中, 摩擦曳力系数,对流传热系数h和对流传质系的定义式分别为: (7),(8),(9)三式可以变换如下: 分析上述三式,便可以得出以下的类似性: 第一,对流传递的动量通量、热量通量和质量通量都相应地等于各自的对流传递系数乘以各自量的浓度差,可以用如下文字方程表示: 通量(对流传递系数)(浓度差) 其中负号同样表示方向的差异。 第二,上述三式中的浓度差其实就是表示传递的推动力。 为动量浓度差, 表示动量传递的推动力。由于壁面的动量为,而),所以用“0”表示壁面动量。 为热量浓度差, 表示对流传热的推动力。 为摩尔浓度差, 可以看做对流传质的推动力。 第三,,, 均表示对流传递的系数,且单位均为m/s 。 三、三传类比的概念 在无内热源,无均相化学反应,无辐射传热的影响,由于表面传递的质量速率足够低, 对速度分布、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可视为无总体流动,无边界层分离,无形体阻力等条件下,许多学者从理论上和实验上对三传类比进行了研究。 雷诺通过理论分析,最早提出了三传类比的概念,得出单层模型。雷诺首先假定层流区(或湍流区)一直延伸到壁面,然后利用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相似性,导出了范宁摩擦因子与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式,即广义雷诺类比式如下: 或

热量传输原理和金属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热量传输原理在金属材料工程中的应用 赵彬 (佳木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54000)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材料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越重要,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对金属材料的研究中不得不说热量传输原理在金属材料工程中的应用,其中热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研 究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也得到了人们的日益关注,在研究中也得到了人们广泛的使用。 关键词:热量传输;金属材料;对流换热;辐射换热 transfer principle is applied in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ZHAO Bin (Jiamusi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 iamusi,Heilongjiang,pro vince154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effect of metal materials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also more and more in-depth research on metal materials,in the study of met al materials have to say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heat transfer in metal material engineerin g,including thermal analysis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method,and this method also got peo ple's attention increasingly,also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study. Keywords:heat transfer;metal materials;convective heat transfer;radiation heat transfer 0引言 材料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金属材料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从人类的起源开始,古人就发现金属材料的优良性能,并把它们制成各种工具使用,金属材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要,而且需求量越来越大,金属资源已经出现了短缺现象。目前,人类还处在金属器时期,虽然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情况不会改变。 1对流换热 众所周知热板金属冷却时,放置在风扇的前面比暴露在静止的空气中更容易冷却。我 们说的热对流路程,我们称之为热传递过程。关于热传输过程术语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概念,但是这种直观的概念必须扩大一个类似适当的分析处理问题。例如我们知道,当空气吹在热板块上,会明显影响热传输速度,但是否是线性影响散热的方式,还无法确定。如果速度增加一倍,热传输速率也将翻倍。我们应该怀疑速率可能是不同的,如我们用水或空气给热板块降温,两种方式的热传递速率有多少差别我们无法知晓。这些问题可以用一种辅助办法来回答。现在我们绘制图表来反映物理对流热传递的机制并显示热板块的温度与流体的温度的关系。作为粘性作用的结果,水流的速度将减小到零。板由于流体层的

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目录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的传递更是越来越广泛和快捷,现代通讯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因为数字通信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PCM 编码就是一种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及数字信号模拟化的实现过程,编码过程就是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译码是其反变换。本文通过仿真软件MATLAB 强大的仿真功能实现了其编译码的过程,通过编译码图形对比分析了误差,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误差的方案。PCM 原理常应用于现代语音通信中。 工程概况 PCM 的概念是在1937年法国工程师维纳斯提出。PCM ——脉冲编码调试是一种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PCM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先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经过信道和新稻种的干扰后再进行译码再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是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PCM 的编码原理比较直观和简单,下图为PCM 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输入的模拟信号m(t)经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了数字信号(PCM 信号),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由译码器恢复出抽样值序列,再由低通滤波器滤出模拟基带信号m(t)。通常,将量化与编码的组合称为模/数变换器(A/D 变换器);而译码与低通滤波的组合称为数/模变换器(D/A 变换器)。前者完成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换,后者则相反,即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变换。 PCM 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它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 正文 3.1 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 3.1.1设计目的 1.进一步学习PCM 编译码器原理; 抽样 量化 编码 信道 干扰 m(t) m s (t) m sq (t) A/D 变换 译码 低通滤波 m sq (t) m(t)

网络数据存储的安全与传输论文

第一章数据的重要性 1.1 数据备份的目的 数据备份是一种数据安全的策略,通过制作原始数据的拷贝,就可以在原始数据丢失或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利用备份的数据把原始数据恢复出来,保证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与用户相关的数据都需要备份,不仅要对数据库中的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还需备份数据库的系统数据及存储用户信息的一般文件。数据备份的目的就是数据恢复,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保护系统最重要的资源―数据。在系统发生灾难后,数据恢复能利用数据备份来恢复整个系统,不仅包含用户数据,而且包含系统参数和环境参数等。 1.2 数据丢失的原因 1.2.1自然灾难 如水灾、火灾、雷击和地震等计算机所在地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数据被破坏或系统完全瘫痪。 1.2.2 人为原因 系统治理员、一般的维护和使用人员的误操作及黑客的恶意破坏,导致数据部分或全部丢失。 1.2.3硬件故障 计算机硬件设备出现故障,包括存储介质和传输介质的故障,导致数据丢失。 1.2.4软件故障 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数据库治理系统的代码错误及病毒感染造成的数据逻辑损坏,虽然数据仍可部分使用,但从整体上看数据是不完整、不一致或错误的,这种逻辑损坏非常难被发现,当发现数据错误时,可能已无法挽回了。 第二章数据备份之要素 只有充分考虑了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方面内容后进行的备份才是应用系统真正的可靠保障,也才算为系统的灾难恢复做好

了充分预备。随着医院的发展,各类数据的数据量以几何级数递增,医院越来越依靠于计算机技术来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存储。虽然现在各种硬件设备的稳定性越来越高,但是因为系统、设备本身的问题或外界因素导致计费数据丢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数据丢失会使医院业务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如何保证数据的安全就成为一个必须要充分重视的问题。数据备份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具体包括备份方式、备份周期及时间、备份环境、异地存储方式、资源保证等。 这里先介绍一下有关备份与恢复的定义。所谓备份就是指将各种主机、数据库中存储的重要数据备份到其他介质中。所谓恢复是指当这些运行业务的主机、数据库发生故障后,将相应的备份数据恢复至原主机、数据库等设备上,从而保障业务的继续开展。现在一般均采用备份软件对数据进行备份,几乎所有的备份软件现在均支持两种备份方式:全备份与增量备份。所谓全备份就是将某时刻所有指定数据全部备份下来,而增量备份就是备份上次全备份之后到开始增量备份时刻所有指定数据中发生变化的数据。增量备份是在全备份基础上进行的备份,正因为增量备份基于全备份,所以增量备份的恢复也必须基于全备份。现将全备份、增量备份优缺点对比如下。 (1)如发生灾难后需恢复哪个全备份的数据,只要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恢复时间短:只要将需要恢复的全备份数据直接恢复即可,不需要考虑其他数据的影响。 (2)因为要将指定数据全部备份,所以备份时间较长。占用资源多:因备份本身将耗用主机系统的CPU、内存、IO等设备资源,所以备份时间越长,占用系统资源越多,同时对备份介质的占用量也较大。 (3)因只备份增量数据,相对备份时间较短。 第三章网络数据存储安全 存储安全是指保证存储资源只被授权用户或可信网络所访问的一组安全措施、安全配置和安全控制。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传统的业务模型,因为它以网络为中心,面向全球而且数据强化。数据强化一词说明了所有的电子事物都可以存储以供处理和分析这一个事物。目前,我们正面临着由电子商务应用所生成的数据爆炸,这些数据必须得到适当的存储和管理,而且有时还需要使用数据挖掘应用程序从原始数据中提取信息;企业资源计划(ERP),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应用也推动了对网络存储安全的需求,因为其中涉及的数据必须从异构环境中存取和拷贝。 企业关键数据丢失会中断企业正常商务运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建立数据安全策略或灾难恢复计划,保证关键数据的安全性,确保业务的连续性。解决问题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冶金传输原理课后答案

1、什么是连续介质,在流体力学中为什么要建立连续介质这一理论模型? 答:(1)连续介质是指质点毫无空隙的聚集在一起,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介质。 (2)引入连续介质模型的必要性:把流体视为连续介质后,流体运动中的物理量均可以看为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函数,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连续函数分析方法来研究流体运动,实践表明采用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解决一般工程中的流体力学问题是可以满足要求的。 1-9 一只某液体的密度为800kg/,求它的重度及比重。 解: 重度:γ=ρg=800*9.8=7840kg/(˙) 比重:ρ/=800/1000=0.8 注:比重即相对密度。液体的相对密度指该液体的密度与一个大气压下4℃水的密度(1000kg/)之比---------------------------------------------课本p4。 1-11 设烟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3kg/m3,试计算当压力不变温度分别为1000℃和1200℃时的密度和重度 解:已知:t=0℃时,0=1.3kg/m3,且= 则根据公式 当t=1000℃时,烟气的密度为 kg/m3=0.28kg/m3烟气的重度为 kg/m3=2.274kg/m3 当t=1200℃时,烟气的密度为 kg/m3=0.24kg/m3烟气的重度为 kg/m3=2.36kg/m3

1—6 答:绝对压强:以绝对真空为起点计算的压力,是流体的实际,真实压力,不随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表压力: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大于外界大气压力时,用压力表进行测量。压力表上的读数(指示值)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比大气压力高出的数值,称为表压力。既:表压力=绝对压力-大气压力真空度:当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小于外界大气压力时,采用真空表测量。真空表上的读数反映被测流体的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的差值,称为真空度。既:真空度=︱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大气压力-绝对压力 1-8 1 物理大气压(atm)= 760 mmHg = 1033 2 mm H2O 1 物理大气压(atm) = 1.033 kgf/cm 2 = 101325 Pa 1mmH20 = 9.81 Pa 1-21 已知某气体管道内的绝对压力为117kPa,若表压为70kPa,那么该处的绝对压力是多少(已经当地大气压为98kPa),若绝对压力为68.5kPa 时其真空度又为多少? 解:P 绝=P 表+P 大气 =70kPa+98kPa =168kPa P 真=-(P 绝-P 大气) =-(68.5kPa-98kPa) =29.5kPa 1、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作为不可压缩流体? 答:对于气体,在压力变化不太大(压力变化小于10千帕)或流速

传输原理复习总结

绪论 1.什么是传输过程? 传输过程是动量传输、热量传输、质量传输过程的总称,简称“三传” 或者“传递现象”。是工程技术领域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 动量传输:垂直于流体流动的方向上,动量由高速度区向低速度区的转移。 热量传输:热量由高温度区向低温度区的转移。 质量传输:物系中一个或几个组分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转移。 2.“三传”之间的联系: 动量、热量、质量三种传输过程有其内在的联系,三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连续介质中发生的“三传” 现象有共同的传递机理。在实际工程中,三种传输现象常常是同时发生的。 3.传输原理主要研究什么? 传输原理主要研究传输过程的传递速率大小与传递推动力及阻力之间的关系。 4.传输过程的本质: 传输过程是物质或能量从非平衡态到平衡态转移的物理过程。是某物质体系内描述体系的物理量(如温度、速度、组分浓度等)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转移的过程。 5.金属加工成形的分类 热态成形——金属的成形过程,是在较高温度状态下,通过高温手段,使金属成形。 冷态成形——金属在常温下,使金属成形。如:切削、冲压、拔丝。 5.金属热态成形的四种工艺(“三传” 现象广泛存在于其中) 铸造:液态(或固液态)金属——注入模具中——降温、凝固。

锻压:金属加热至塑性变形抗力小、但是仍然为固体的状态,采用锻打、加压手段,而获得一定的形状的工艺方法。 焊接:焊接是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用或者不用填充材料,使两工件产生原子间结合的加工工艺和连接方式。 热处理:热处理就是将工件通过热处理(高温加热,冷却速度不同)达到调整材质(如基体组织发生变化,硬度发生变化),以及削除应力。 动量传输 第一章流体及其流动 1.动量传输起因,以及对热量、质量传输的影响: (1)流体内部不同部位的质点或集团的流动速度不一致。 (2)流动速度的不一致,必然导致动量分布不均匀。属于不平衡态,必然发生动量的交换或传递过程。 (3)这样的动量传递,就会影响到热量和质量的传输过程。 2.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 液体和气体。 3.基本概念 流体(Fluid)概念:能够流动的物体(一般指气体或液体)。 4.流体的力学性质(与固体比较): (A)不能传递拉力, (B)可承受压力,能够传递压力和切力,并且在压力和切力下出现流动。(流动可持续)

哈工大传输原理课程报告论文资料

不同材料激光加热温度场研究 摘要:本文对半无限空间加热(激光加热)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两个方面的研究,主要分析了不同材料的性质与温度场分布的关系,以及对同一材料激光加热温度场变化的分析,另一方面我们分析了考虑材料相变情况下其温度场分布。 关键词:半无限空间激光加热温度场相变 随着激光器的不断完善,激光处理在金属加工工业得到许多方面的应用。不同材料由于具有不同的导温系数,在激光加热中所产生的温度场分布情况也是不相同的,其分布与材料性质、加热温度以及加热时间等有关。本次我们主要研究温度场分布与这些因素的内在关系,希望能给激光的更广泛应用带来帮助。 一.一维情况且不考虑相变的固态问题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对于不同材料的激光加热温度场模型研究,限定在一维,且不考虑相变的固态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四个方面: (1)在加热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材料温度场的差异。 (2)同一材料,温度场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3)同一材料,不同位置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 (4)对于不同材料,如何调整加热时间,以使不同材料间的温度分布曲线相同。考虑利用matlab编程,生成图像来研究以上问题。 我们选用Al、Cu Fe三种材料作为研究对象。 2.数学模型 假定有一半无限长金属棒,其初始温度为t o,在x=0处以温度为18的激光源进行加热,使这一端温度瞬时达到仁,假设入不随温度t变化,则其温度t满足: 一维温度场方程:—^—2 (a二一)一一热扩散率 CT CX2PC 初始条件:t(x,O)=t o

边界条件:t(0, .)7: 满足以上条件的方程解为: t =t o (t:: -t o)erfc(

冶金论文

选课课号:(2012-2013-1)-BG11191-320401-1课程类别:必修课 《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考核 (课程论文) 题目: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生姓名:谢安静 学号:2011443343 授课教师:张明远 班级:酒店管理11-1 教师评语: 成绩: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2年11月中国重庆

论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谢安静酒店管理11-1 2011443343 摘要:我国冶金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很大差距。面对差距,我们需要认清现状,我们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积极因素,着力解决当前冶金行业运行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确保其平稳较快发展。 关键词:现状、问题、发展

1.冶金工业的发展现状 1.1钢铁生产工艺流程逐步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由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以扩大规模、增加产量为主转向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保护环境。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流是缩短生产流程,减少工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率。技术进步中有两大主要趋向:一是寻找可以替代传统工艺的新工艺流程的研究开发;二是现有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完善化。两大技术进步趋向互相竞争、相互渗透,促使钢铁工业不断提高钢材质量、减少消耗、降低成本、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进一步走向集约化。 1.2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是一种“冷态”下间歇式生产的工艺流程。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的10多个大型钢铁厂都是采用这种工艺流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钢铁业已逐步将上述传统的钢铁生产工艺流程改造成为现代化“热态”连续生产工艺流程。这种工艺流程具有高效、连续、紧凑、智能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末期,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美国等钢铁工业发达国家开发成功接近最终钢材产品形状的连铸、连轧技术,如带钢、型钢的连铸连轧等。由于该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紧凑、生产周期短、物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自从1989年世界第一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克劳福兹维尔厂投产以来, 经过10多年发展,到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38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厂共5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已超过5 500万吨。我国现已有5个钢铁企业建成8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到目前为止又有5个钢铁企业正在建设厚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久的将来总生产能力将达2000万吨,预计届时将占全世界同类生产线能力的1/4以上。博士论文,高速钢轧辊。2001年我国连铸比达到89.71%,已经超过了2000年的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达到了96.96%,目前,全国重点大中型企业中,连铸比达到99%以上的企业已达41家。 带钢连铸连轧技术是世界主要钢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开发应用的一项重大钢铁生产前沿技术,它将是21世纪钢铁生产技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1.3钢铁产量不断增长

传输原理

ECI同步数字传输设备 宽带网络的物理传输媒介是光纤,光同步数字传输网(SDH)将成为宽带网络的骨干网,SDH网是一种全新技术体制,具有路由自动选择能力,上下电路方便、维护、控制、管理功能强、标准统一、便于传输更高速率的业务等优点。该网的推出使电视、图像、话音、数据以及数字微波传输发生了重大改变。SDH网络的引入和使用,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高智能的、高效的、维护功能齐全、操作运行廉价的信息高速公路。因此,在SDH技术推出的短时期内,其产品和应用就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 1 SDH的产生 1.1 PDH的缺陷 以往的准同步(PDH)系统已越来越不适应电信网的发展,因为PDH体制有以下固有的一些缺点。 (1)标准不统一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异步复接体制(表1-1),三者互不兼容,国际互联时必须进行转换。表1-1 三种异步复接体制 次群以15Mbps为基础的系列以2Mbps为基础的系列日本体制北美体制欧洲体制 0次群64 64 64 1次群1554 1554 2048 2次群6312 6312 448 3次群32064 44736 34368 另外,目前只有统一的电接口标准(G.703),而没有统一的光接口标准,即使在同一种异步复接体制中,也不能保证光接口的互通。同为欧州体制的4次群系统,光接口就可能有几种。如用5B6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67.1168Mbps;用7B8B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为159. 1589Mbps;用8B1H线路码型,输出光信号码率又为156.6620Mbps。光信号的码型、码率都不同时,很难互通,只有通过光电变换将光接口转换为电接口后才能保证互通。这增加了网络成本,影响了光纤系统的互联,与目前光纤通信飞速发展的形势不符。(2)复用结构复杂 要完成数字复接,各低速数字支路必须彼此同步,有两种方法可以保证这一点:建立同步网络和采用异步复接。在准同步网络中,各群次独立定时,因此高次群复接都采用以比特为单位的异步复接。异步复接实际上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的:先用码速调整将各支路信息码流调整到速率、相位都一致,然后进行同步复接。一般采用正码速调速,这样在发端就要插入一些码速调整比特,一路低速信号往往要经过多次码速调整,使得在高速信号中很难直接识别和提取低速支路信号,要上下话路,只能采用一系列背靠背的复接器,将高次群信号一步步地解复用到所要解出的低次群上,上下路后,再重新一步步地复用到高次群上(图1-2)。显然,这种异步复用方式结构复杂,成本高,设备利用率低,硬件所占的成分大,因此很不灵活。

(完整版)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毕业设计论文

优秀论文审核通过 未经允许切勿外传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 文) 题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教学点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2011级 姓名吴敏 指导教师贾俊霞 定稿日期:2014年4月25 日

四川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生姓 名吴敏 专业班 级 通信工程ZB821101 设计(论文) 题目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WIFI无线传输模块的设计 接受任务日期2013年12月18 日 完成任务 日期 2014年4月25日 指导教师(签名) 贾俊 霞 指导教师 单位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设计 (论 文 )内 容目标 内容: (1)针对系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2)根据选择的器件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的接口电路。 (3)编写控制无线数据传输器件进行数据。 目标: (1)单片机系统:通过串口传输向上位机发送数据,同时,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 (2)外围电路: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和单片机之间的接口电路 (3)程序:编写单片机控制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实现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传输的程序

设计 (论 文 )要 求(1)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总体方案 (2)要求用AT98S51单片机设计软硬件 (3)信息的发射与接收,单片机具有无线数据传输的功能 参考资料 (1)《数据传输原理》清华大学通信教材编写小组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红外技术基础与应用》记红北京科技出版社 (3)《单片机原理及其嵌入式应用教程》王一怀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注: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后发给学生,学生按此表要求开展毕业设计(论 文)工作。

电信传输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目前主要用于电话网市话用户电话线的传输媒质是(B)。 A.架空明线 B.对称电缆 C.同轴电缆 D.光纤 2.光纤中纤芯的折射率需大于光纤中包层的折射率,其目的是C)。 A.增加光纤的机械强度 B.降低光纤的损耗 C.构成全内反射 D.抑制光纤的色散现象 3.0.1mW的信号功率的绝对电平是(A)。 A.-10dBm B.0dBm C.1dBm D.10dBm 4.将功率为0.1mW的信号提高到1mW,信号功率增大了10倍,而对人的听觉声音响度是增大了(A)。 A.1倍 B.2倍 C.10倍 D.20倍 5.随着传输电信号的频率的增高,场的辐射最严重的传输媒质是(A) A平行双导线B波导C同轴线D微带传输线 6、采用集中参数电路理论分析传输线特性时,其条件是(D)。 A.传输线几何长度较短 B.传输线几何长度较长 C.传输线几何长度比工作波长长0.01倍 D.传输线几何长度比工作波长短0.01倍 7、当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匹配时,电磁波将呈显(A) A、驻波 B、行波 C、辐射波 D、行驻波 8.对称电缆线的串音损耗值越大,则表示(C)。 A、串音越严重 B、串音功率越大 C、串音功率越小 D、对相邻回路串音干扰越大 9.同轴电缆单模传输时的模式为(D) A.TE10 B.TE11 C.TE00 D.TEM 10.金属波导中,波导波长与工作波长的关系应该是(A)。 A.λg>λ B.λg=λ C.λg<λ D.没有关系 11..金属圆形波导单模传输时的模式为(B) A.TE10 B.TE11 C.TE00 D.TEM 12、光纤的归一化频率V→∞,导波(A) A、远离截止 B、远离导行 C、导波截止 D、无法确定 13、光纤的色散最直接的影响是(B) A、光纤传输损耗 B、光纤传输带宽 C、光纤传输散射 D、光纤传输的光波波长 14.卫星通信系统的上、下行频率的关系是()。 A、上行频率小于下行频率 B、上行频率大于下行频率 C、上行频率等于下行频率 D、上、下行频率谁大小由设计方决定 15.在自由空间中,电波传播损耗与距离的(B)成正比 A、1次方 B、2次方 C、3次方 D、4次方 16.设计微波链路时,若只要求微波链路为极限距离,则余隙应满足() A、自由空间余隙h0 B、0.577h0 C、第1菲涅尔半径 D、零

【参考借鉴】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doc

《冶金传输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冶金传输原理 英文名称:PrinciplesofTransportPhenomenainMetallurgR 课程代码:MPRC3019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6学期; 学分:2.0学分;学时:36学时; 主讲教师:许继芳; 指定教材:吴铿,冶金传输原理(第2版),冶金工业出版社,20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材料科学基础等 考试形式及成绩评定方式:闭卷成绩60%,平时成绩40% 一、教学目的 传输原理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基础课,阐述了冶金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基本原理及其传递的速率关系,是冶金动力学过程的主要内容。动量、热量、质量传递有类似的机理和关系,也具有相互的关联和作用。分析冶金过程中三传问题及其基本的计算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动量、热量、质量传输的基本原理,深入了解冶金过程中各种传输现象,以及各种因素对传输过程的影响,为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开发,提高控制和设计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传输原理中流体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流体的基本概念。从物理与数学的角度介绍流体的模型,给出流体的基本性质与分类,并对流体力学的分析方法进行介绍。 本章重点:流体力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流体的定义和特点;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流体的密度和重度;流体的相对密度;流体的比容。流体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可压缩流体和不可压缩流体。黏性的定义;牛顿内摩擦定律;黏度的表达式;影响黏度的因素;黏性流体和理想流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表面力和质量力;体系和控制容积;量纲和单位。 学习要求:本节都是一些基本概念,需熟练掌握。流体的定义、特点、连续介质假设必须理解,对流体连续介质假设的原因有大致了解。 第二章控制体法(积分方程) 主要内容:依据质量、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流体的质量、动量与能量守恒积分式,并将其结果应用到重力作用下流体平衡基本方程。 本章重点:质量平衡积分方程;动量平衡积分方程;能量平衡积分方程 学习要求:了解质量平衡积分方程、动量平衡积分方程和能量平衡积分方程的推导过程,通学习本节的例题能平衡积分方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第三章描述流体运动的方法 主要内容:在介绍流体运动状态的基础上,给出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方法:拉格朗日法与欧拉法;同时介绍定常流、迹线、流线、流管、流量等一系列概念。 本章重点:层流状态;紊流状态;雷诺数;卡门涡街。拉格朗日法描述流体流动;欧拉法描述流体流动;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的区别和联系。质点导数。以速度为例,掌握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的转换。定常流动和非定常流动;均匀流动和非均匀流动;平面流和轴对称流;迹线;流线;流管和流束,流量。 学习要求:通过计算雷诺数来判别层流状态和紊流状态。深刻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这两种方法。掌握质点导数的含义及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下的质点导数。通过学习本节的例题能对一些简单的情况进行转换。本节的基本概论容易混淆,要熟练地理解和掌握,并能对一些简单的情况进行计算。 第四章动量传输微分方程 主要内容:在介绍连续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对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建立了动量守恒微分方程,进而给出伯努利方程,讨论伯努利方程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连续性微分方程;欧拉方程;伯努利方程及其物理意义;不可压缩实际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学习要求:了解连续性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记忆连续性微分方程的公式,通过连续性微

热加工过程传输原理论文

热加工传输原理大作业 题目:焊接传热传质的研究 : 班级: 学号: 日期: 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现象广泛地存在于金属热态成形时所使用的各种工程装备和仪器之中,尤其是焊接机械上显而易见。焊接的处理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三传现象”,所以焊接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具有局部性、瞬时性、非稳态性等特点。作为焊接传热传质过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有三个区域:焊接电弧;焊接电弧与熔池界面;焊接熔池与周围固体材料。同时,本文又针对摩擦焊接焊接接头金属流动过程以及焊接熔池金属传热传质有具体研究。 一、三个区域的传热传质 1.焊接电弧中的传热与传质 电弧等离子体是一个电、光、热、磁、声、力等共同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平衡体。其间存在着电能与其它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这种转换依赖于质量的传输,如中性粒子的电离与复合。这些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通过系统的能与温度联系起来。 可见,电弧是一种包含带电粒子的流体,因而它不但满足描述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而且还满足描述电磁规律的方程组(即Maxwell 方程组)。所以对电弧传输过程的数值分析,就是在一定的边值条件下对上述方程组的解析。 在直流正极性非熔化焊接条件下,阴极与阳极表面(焊接熔池)间的电势差造成电流通过部分电离的气体,并在其间将电能转换为热能。通过导电介质的电流会产生磁场,磁场与电场相互作用形成电磁力场。这种复杂而相互耦合现象的最终效应是形成高温、高速等离子流。 对于焊接工作者来说,研究电弧等离子体的目的主要是探明影响电弧稳定燃烧的因素,为焊条与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制造及焊接电源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确定近工件界面处的电弧温度分布、压力分布和电流密度分布,为焊接熔池的传热传质计算模型的建立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焊接熔池界面处的能量、动量和质量传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