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QC七大手法学习总结

QC七大手法学习总结

QC七大手法学习总结
QC七大手法学习总结

QC七大手法学习总结

一、检查表

在现场收集数据,使用简单明了的标准化表格并填入规定的图形记号,再加以统计汇总,以提供进一步分析或对比检查的表格或图表,是其它六大手法的起点。

通常分为点检用检查表(防止不小心的失误、起备忘录作用;此类表在记录时只做「有、没有」、「好、不好」的记录。)或记录用检查表(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反映不良的状况;

此类检查表用来收集计量和计数数据。)。

注意事项:

1)应能迅速、正确、简易地收集到数据,记录时只要在必要项目上加注记号;

2)记录时要考虑到层別,按人员、机台、原料、时间等分类;

3)数据来源要清楚:由谁检查、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班次、检查机台,均应写清楚,其他测定或检查条件也要正确地记录下來;

4)尽可能以记号、图形标记,避免使用文字;

5)检查项目不宜太多,以4-6项为宜(针对重要的几项就可),其他可能发生的项目采用“其他”栏。

6)可配合帕累托图、直方图使用;

7)检查项目可考虑由鱼刺图推断出得特性要因;

8)5W1H(Why,What,Who,Where,When,How)的分析方法;

9)数据收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分析,保证时效性。

二、 层别法

将得到的数据资料按需要而分成数个类别,便于以后的分析。

分层方法:

1) 人机料法环;

例如: 作业员:不同拉、班、组别

机 器:不同机器别;

原料、零件:不同供给厂家别;

作业条件:不同的温度、压力、湿度、作业场所;; 产 品:不同的产品别;

其 他:如使用不同的工艺方法生产的同种产品别。

2) 时间;不同批别、不同时间生产的产品;

3) 作业区域;不同班组、不同车间、过程区域层别; 4) 不良项目等。

注意事项:

1) 实施前,首先要确定分层的目的(不合格率分析?效率提高?作业条件影响?); 2) 检查表的设计应针对怀疑的对象设计; 3) 数据性质分类应清晰、详细记载;

点检用检查表

列出需要点检的項目

找出重点项目决定记录的符号和方法,如:「V 」、

「△」、「O 」、「X 」等点检有顺序要求时,需注明编号,

按顺序排列

必须点检的项目,以人员、机种、材料、时间等层别区分出来

记录用检查表

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决定检查表的格式

决定记录形式,如:「o 」「x 」「正」

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改善

层别法的应用方法:

5. 特性要因图

三、柏拉图(排列图)——二八原则

当我们要解决问题时,总会发现产生问题的要因很多,不知从何着手,因此最好找出其影响度最大的几个要因,再按优先顺序,一一谋求改善对策,才能以有限的人力和时间,有效地解决问题。柏拉图就是这样一种供你寻找重要要因的一种统计工具。

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确定主要因素、有影响因素和次要因素。

抓主要因素解决质量问题。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

注意事项:

1)横轴是按项目別,依大小順序由高而低排列下來,[其他]项排在最未。

2)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有時,改变层别和分类

的方法,也可使项目減少。

3)纵轴的左侧尽量以金额表示,如此就降低成本、追求利润的企业而言,更具意义。

通常用于表示发生不良的次数、缺点数、发生次数不良率、单位缺点数等。

4)柏拉图的柱形图横轴距离相同。

5)改善前后进行比较:

(1) 改善前后横轴项目別依然按大小順序由高到低排列。

(2) 前后比较基准一致,刻度应相同。

(3) 各项目以色別来区分更易比较。

6)柏拉图中、连接横轴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应为折线而非曲线。

制作流程:

四、因果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

先列出品质变异的项目,然后对造成变异的4M1E因素进行分析。

1)原因追求型

2)对策追求型

1)不要指责他人的任何想法;

2)全方位多角度各层次,数量越多越好

3)自由奔放,毫无拘束;甚至于异想天开

4)分析时思考方向:①替代——人员顶替/材料替换/方法替代;

②过程优化BPI与重组BPR;③消减/简化/合并/调序等等。

制作流程:

五、直方图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数据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的测定

1)抽取的样本数量过小,将会产生较大误差,可信度低,也就失去了统计的意义。因此,样本数不应少于50个。

2)组数 k 选用不当,k 偏大或偏小,都会造成对分布状态的判断有误。

3)直方图一般适用于计量值数据,但在某些情况下也适用于计数值数据,这要看绘制直方图的目的而定。

4)图形不完整,标注不齐全,直方图上应标注:公差范围线、平均值的位置(点画线表示)不能与公差中心M相混淆;图的右上角标出:N、S、C p或 CPK。

5)收集数据时,对于抽样分布必须特別注意,不可取部分样品,应全部均匀地加以随机抽样

直方图的功用:

?评估和检查工序能力,研究过程能力或计算过程能力;侧知工序的过程能力,是过程能力的最好最直观的写照;

?了解质量特性分布的形状;

?指出采取措施的必要;

?检查执行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比较设备、物料、人员及供应商;

?计算产品的不良率,根据不良数量可以直接计算出来;

?调查是否混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数据;

?测知数据是否有假;

?以此制定产品的规格标准;

?设计合理的控制界限。

制作流程:

常见图形举例:

正常型

说明:中间高,两旁低,有集中趋势

结论:左右对称分配(正态分配),显示过程运转正常。

缺齿型(凸凹不平型)

说明:高低不一,有缺齿情形。不正常的分配,由于测定值或换算方法有偏差,次数分配不妥当所形成。

结论:检验员对测定值有偏好现象,如对5,10之数字偏好;或是假造数据。测量仪器不精密或组数的宽度不是倍数时,也有此情況;可能是分组过细或数据不真实。

切边型(断裂型)

说明:有一端被切断。

结论:原因为数据经过全检,或过程本身经过全检,会出现的形状。若剔除某规格以上时,则切边在靠近右边形成。

离岛型

说明:在右端或左端形成小岛。

结论:测量有错误,工序调节错误或使用不同原料所引起。一定有异常原因存在,只要去除,就可满足过程要求,生产出符合规格的产品。

高原型

说明:形状似高原状。

结论: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在一起,应分层后再做直方图比较。

双峰型

说明:有两个高峰出现。

结论:有两种分配相混合,例如两台机器或两家不同供应商,有差异时,会出现这种形状,因测量值不同的原因影响,应先分层后再作直方图。

偏态型(偏态分配)

说明:高外偏向一边,另一边低,拖长尾巴。可分偏右型、偏左型。

偏右型:例如,微量成分的含有率等,不能取到某值以下的值时,所出现的形状。

偏左型:例如,成分含有高纯度的含有率等,不能取到某值以上的值时,就会出现的形状。

结论:尾巴拖长时,应检查是否在技术上能够接受,多由工具磨损、松动及加工习惯引起。

过程性能力指数或称初始过程能力:

1.过程性能力指数或称初始过程能力的求法:

(a)双侧规格

六、散布图

为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而搜集成对两组数据,在坐标上用点来表示出两个特性值之间相关情形的图形,称之为散布图。其主要作用:知道两组数据(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相关及其相关程度。

1.强正相关。x增大,y也随之线性增大。x与y之间可用直线y=a+bx(b为正

数)表示。此时,只要控制住x,y也随之被控制住了,图(a)就属这种情况。

2.弱正相关。图(b)所示,点分布在一条直线附近,且x增大,y基本上随之

线性增大,此时除了因素x外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y。

3.无关。图(c)所示,x和y两变量之间没有任何一种明确的趋势关系。说明

两因素互不相关。此时宜再考虑其他可能影响的要因。

4.弱负相关。图(d)所示,x增大,y基本上随之线性减小。此时除x之外,

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y。

5.强负相关。图(e)所示,x与y之间可用直线y=a+bx(b为负数)表示。y随x

的增大而减小。此时,可以通过控制x而控制y的变化。

散布图与相关系数r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需要用一个数量指标来表示,称为相关系数,通常用r表示。

不同的散布图有不同的相关系数,

r满足:-1≤r≤1。

因此,可根据相关系数r值来判断散布图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散布图制作流程:

七、控制图

作控制图的目的是为了使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处于“控制状态”. 控制状态即稳定状态, 指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仅受偶然因素的影响, 产品质量特性的分布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反之, 则为非控制状态或异常状态.

控制状态的标准可归纳为二条:

第一条, 控制图上点不超过控制界限;

第二条, 控制图上点的排列分布没有缺陷.

QC七大手法(QC新7大工具)

系统图(树图)对策型系统图和原因型系统图 一.系统图的简要说明 当某一目的较难达成,一时又想不出较好的方法,或当某一结果令人失望,却又找不到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应用品管新七大手法之一的系统图,通过系统图,你一定会豁然开朗,原来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找不到原因的问题找到了原因之所在。 系统图就是为了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以[目的——方法]或[结果—原因]层层展开分析,以寻找最恰当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原因。系统图目前在企业界被广泛应用。 系统图(也称树图)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策型系统图,另一种是原因型系统图。 1.对策型系统图:以[目的—方法]方式展开,例如问题是“如何提升品质”,则开始发问“如何达成此目的,方法有哪些?”经研究发现有——推行零缺点运动、推行品质绩效奖励制度等。(以上为一次方法);“推行零缺点运动有哪些方法?”(二次方法);后续同样就每项二次方法换成目的,展开成三次方法,最后建立对策系统图。见下图:

2.原因型系统图:以[结果—原因]方式展开,例如问题是“为何品质降低?”则开始发问“为何形成此结果,原因有哪些?”经研究发现原因是——人力不足、新进人员多等(以上为一次原因);接着以“人力不足、新进人员多”等为结果,分别追问“为何形成此结果,原因有哪些?”其中“人力不足”的原因有——招聘困难,人员素质不够等(二次原因);后续同样就每项二次原因展开成三次原因等,最后建立原因型系统图。见下图: 二.系统图的应用 在企业管理中或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都会碰到一些复杂的事情,这些复杂的事情可以透过系统图得到分析并解决。系统图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新产品研制过程中设计质量的展开; 1.制订质量保证计划,对质量活动进行展开; 2.可当作因果图使用; 3.目标、方针、实施事项的展开;

新QC七大工具

新QC七工具 一、关系图法 1、定义:就是利用“关系图”解决具有复杂(原因-结果、目的-手段等) 关系的问题之有效方法。 2、主要用途: 1)确定与贯彻质量保证(QA)方针; 2)拟定T QC的推广计划(引进T QC的计划); 3)寻求解决市场意见的相应措施; 4)提供生产过程中质量改进的相应措施,特别是减少产生、潜在不良现象的措施; 5)推进外购件(外协件)的质量控制(QC); 6)解决工期、工序管理上和问题; 7)促进有效的小集体活动; 8)改进事务部门和营业部门的工作。 二、KJ法 1、定义:是就未来要解决的问题或未知、未接触过的领域的问题,搜集(捕 捉)与之有关的事实、意见或设想之类语言文字资料,并利用其内相互 关系(亲和性)作成归类合并图(A型图解),进而从中找到应解决的问 题和明确问题的形态。 2、主要用途 1)新的企业、工厂制定质量管理方针,拟定质量管理计划; 2)制定有关新的事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的质量管理方针,拟定其质量管理计划; 3)第一次进入新市场,为保证质量进行市场调查; 4)对跨部门的问题,希望相互拿出意见,共同协商,以找到推进T QC 的起始点; 5)设计小组,QC小组希望协调一致而又有生气的工作。

三、系统图法 1、定义:就是把达到目的(目标)所需的手段、方法按系统展开,作成图, 然后利用此系统图掌握问题(事件)全貌,明确问题的重点,找到欲达 目的(目标)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2、主要用途 1)新产品研制中的设计质量展开; 2)为落实质量保证活动的保证质量展开,以及探讨保证保证质量与QC 工序图的关系; 3)当作特性要因图使用; 4)解决以Q,C,D(质量,成本,产量)为主的企业内诸问题所需的想法展开; 5)目标、方针、实施项目的展开; 6)明确部门职能和管理职能,寻求效能化方法。 四、矩阵图法 1、定义:就是从作为问题的事件中,找到成对的因素进行行与列的排列, 然后根据交点处所表示的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关系程度来探索:(1)二元 排列中的问题所在和问题形态;(2)从二元关系中获得解决问题的着眼 点。 2、主要用途 1)确定系统产品研制或改革的着眼点; 2)原材料的质量展开; 3)建立或加强能使产品保证质量与管理机能相关联的质量保证体制; 4)加强质量评价体制并使之效能化; 5)追查制造过程的不良原因; 6)拟定与市场相关联的产品生产战略方案; 7)明确程序计划同实现它技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8)探讨现有技术、材料、元器件的新应用领域。 五、矩阵数据分析法

QC七大工具培训

QC七大工具培训

一、管理工具的分类 使用频率中:红色表示不常用,黄色表示不常用,绿色表示常用 三、常用管理工具的基础理论 1.调查表 2.排列图(柏拉图) 3.因果图(鱼骨图) 4.散布图 5.直方图 6.控制图 7. 层别法 8.流程图 (一)调查表 定义: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原理: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并可用于粗略的分析。 作用:搜集数据,记录所要了解的项目活动的真实内容,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使用范围:调查表既适用于数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适用于非数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设计前准备: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 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数据。 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 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 内容设计:调查表要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1)调查表的题目:调查的目的要通过题目清楚地表现出来。 (2)调查对象和项目:指出要调查什么,要获得什么样的数据; (3)调查方法:明确采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来调查; (4)调查日期和期间:以怎样的时间间隔、从何日开始、到何日为止;(5)调查人:由谁来调查或由谁来收集数据; (6)调查场所:在什么地方调查; (7)调查结果的整理:合计、平均数、比例等的计算、考察; 通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 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 正式使用调查表。 2. 调查表的种类 调查表的形式因调查的目的、内容等的不同而不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下面几种: (一)缺陷位置调查表 (二)不良项目调查表 (三)过程状况调查表 (四)生产运行记录表 (二)排列图 定义:排列图是对从发生频数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的简单图示技术。原理:此图建立在帕累托(Pareto)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主要的影响。

新旧QC七大工具(十四个质量工具)

新旧QC七大工具(十四个质量工具) 课程背景 质量工作者习惯于用数据和图标来展示自己的思维逻辑和工作成果。QC工具应运而生。随着QC工具的广泛应用,新QC七大工具又被推入企业,QC新旧七大工具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用较便捷的手法来解决一些管理上的问题,目前QC七大手法已成为企业最常使用的统计管理方法,是极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他们在品质问题的处理和数据的初步整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各个企业广泛应用。 课程目标 让学员对日常工作中常用的过程数据收集、分类、统计、分析和应用方法的概念进行理解,进而学习QC常用7种工具的原理、应用分析和关键要点,为实际生产过程和质量分析提供最基本的方法。 课程对象 质量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维护工程师、一线主管、领班、车间主管、生产主管、班组长 课程大纲 第一模块课程导入 1、QC手法的起源 2、QC手法在问题解决中的地位与应用 3、培训目标及要求 4、问题提出与团队组建 5、学员自我介绍/分组 第二模块旧QC七大手法 检查表 1、何谓检查表 2、引导学员回忆工作中使用该工具的情况 3、检查表的类型 4、检查表的作用

5、检查表的制作步骤与要点 6、检查表的应用领域 7、提问和其他可应用领域扩散引导层别法 1、何谓层别法 2、层别法的作用 3、层别法的应用步骤与主要要点 4、层别法的应用示图 5、实际案例示范 6、4 应用注意事项 散布图 1、何谓散布图 2、散布图的作用 3、几种常见的散布图 4、散布图的绘制(结合EXCEL) 5、巧用散布图确定问题要因(辩读)柏拉图 1、何谓柏拉图/发展历史 2、柏拉图与二八原则 3、如何应用柏拉图聚焦问题 4、柏拉图制作要点与注意事项(结合excel) 5、效用讲解和注意事项解说 6、何谓直方图 7、直方图的作用 检查表应用 1、直方图的制作步骤与要点(Excel/原理讲解) 2、妙用直方图剖析问题(辩读) 鱼骨图 1、何谓鱼骨图 2、功能分类(几种不同的鱼骨图) 3、如何应用柏拉图聚焦问题 4、哪些问题适合用鱼骨图解决 5、鱼骨图制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6、鱼骨图与流程图及5why法灵用 管制图/图表 1、何为管制图 2、管制图/图表的作用 3、调查企业使用管制图/图表状况 4、P管制图 5、管制图的判定方法 QC手法应用口诀 第三模块新QC七大手法亲和图 1、何谓亲和图 2、适用范围 3、亲和图的类型 检查表应用 1、亲和图的制作步骤与要点 2、如何判定亲和性

QC 七大工具培训

QC 七大工具培训 一、管理工具的分类 使用频率中:红色表示不常用,黄色表示不常用,绿色表示常用三、常用管理工具的基础理论 1.调查表 2.排列图(柏拉图) 3.因果图(鱼骨图) 4.散布图 5.直方图 6.控制图 7. 层别法 8.流程图 (一)调查表 定义:调查表是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形式,它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原理:调查表用于系统地收集数据,以获取对事实的明确认识,并可用于粗略的分析。 作用:搜集数据,记录所要了解的项目活动的真实内容,获取最真实的资 料。 使用范围:调查表既适用于数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也适用于非数

字数据 的收集和分析。 设计前准备:确立收集数据的具体目的。 识别为达到目的所需要的数据。 确定由谁以及如何分析数据。 编制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 内容设计:调查表要提供记录以下信息的栏目: (1)调查表的题目:调查的目的要通过题目清楚地表现出来。(2)调查对象和项目:指出要调查什么,要获得什么样的数据;(3)调查方法:明确采用什么工具、用什么方法来调查; (4)调查日期和期间:以怎样的时间间隔、从何日开始、到何日为止; (5)调查人:由谁来调查或由谁来收集数据; (6)调查场所:在什么地方调查; (7)调查结果的整理:合计、平均数、比例等的计算、考察;通过收集和记录某些数据来试用表格。 必要时,评审并修订表格。 正式使用调查表。 2. 调查表的种类 调查表的形式因调查的目的、内容等的不同而不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 为下面几种:

(一)缺陷位置调查表 (二)不良项目调查表 (三)过程状况调查表 (四)生产运行记录表 (二)排列图 定义:排列图是对从发生频数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的简单图示技术。 原理:此图建立在帕累托(Pareto)原理的基础上,即少数的项目往往产生 主要的影响。 作用:通过排列图,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选择那些极少数的项 目,并解决它们,从而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应用范围:用于原因分析和数据处理 绘制排列图的一般程序如下: 1、选择要进行分析的项目。 2、选择用于分析的度量单位。 3、选择用于分析的数据的时间周期。 4、排列项目。 5、建立纵坐标。 6、画出各项目的作用程 7、画出累计频数线。

新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介绍

新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介绍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昨天给大家介绍的老七种手法。“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 析法等。本期带大家了解一下“新七种” 1.KJ法(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 2.关联图法(Rolation Diagram) 3.系统图法(Systematization Diagram) 4.矩阵图法(Matrix Diagram) 5.过程决策计划图法(Process Dicesion program Chart) 6.箭条图法(Arrow Diagram) 7.矩阵数据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新QC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数据解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新QC七大手法概述: 新QC七大手法的特点: 1.整理语言资料的工具 2.将语言情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 3.引发思考,有效解决凌乱问题; 4.充实计划; 5.防止遗漏、疏忽; 6.使有关人员了解; 7.促使有关人员的协助; 8.确实表达过程。 9.管理工具,可以应用于QC以外的领域 新QC七大手法的五项益处: 1.迅速掌握重点--实时掌握问题重心,不似无头苍蝇般地找不到重点。 2.学习重视企划--有效解析问题,透过手法的运用,寻求解决之道。 3.重视解决过程--重视问题解决的过程,不只是要求成果。 4.了解重点目标--拥有正确的方向,不会顾此失彼。 5.全员系统导向--强化全员参与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参与感与认同感。 新旧QC七大手法的区别: 新七大手法并不能取代旧七大手法,两种品管手法相辅相成。

新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

新QC七大手法(工具)完整版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老七种手法,包括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那么新的Q C七种工具有哪些呢?那就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 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KJ法(亲和图法)(Affinity Diagram)。 2.关联图法(Rolation Diagram)。 3.系统图法(Systematization Diagram)。 4.矩阵图法(Matrix Diagram)。 5.过程决策计划图法(Process Dicesion program Chart)。 6.箭条图法(Arrow Diagram)。 7.矩阵数据分析法(Factor Analysis)。 新QC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形,可归纳如下: 亲和图——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系统图——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矩阵图——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PDPC法——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箭条图——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矩阵数据解析法—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新QC七大手法概述: 新QC七大手法的特点: 1.整理语言资料的工具。 2.将语言情报用图形表示的方法。 3.引发思考,有效解决凌乱问题。 4.充实计划。 5.防止遗漏、疏忽。 6.使有关人员了解。 7.促使有关人员的协助。 8.确实表达过程。 9.管理工具,可以应用于QC以外的领域。 新QC七大手法的五项益处: 1.迅速掌握重点——实时掌握问题重心,不似无头苍蝇般地找不到重点。 2.学习重视企划——有效解析问题,透过手法的运用,寻求解决之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