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让语文课多点“语文”味道

让语文课多点“语文”味道

让语文课多点“语文”味道

作者:王忠荣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校长》2008年第05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正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教师摈弃了繁琐分析,学生“动”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究”正在逐步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在为正在形成的生动活泼、师生融融的课堂气氛而欣喜的同时,不免为语文课堂中的缺憾——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正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担忧。请看如下案例:

一位教师上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秦兵马俑》,在教“兵马俑规模宏大”时用多媒体展示,在教“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时用多媒体演示,最后再让学生欣赏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的画面让学生感悟。一堂课竟用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在看视频图像。

听课之余,我们不免进行反思: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语文课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究竟应该在语文课上学到些什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是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论断:语文课如果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下工夫,无论上课的媒体怎样的时尚先进,无论学生怎样的喧动热闹,就都不是一堂优秀的语文课!换言之,缺少“语文味”的语文课绝不能视作好课!

一、要重视“听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听力”在各个学段都有明

确的阐述:“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一学段)“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第二学段)“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第三学段)“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第四学段)

当前的语文教学,由于考试以笔试居多,教师对学生的倾听能力培养缺少必要的重视,学生的听话能力令人堪忧。笔者曾多次对中差生作抽样调查,发现他们连简单的对老师的话进行重复都不能做到!听课效率之低可想而知。语文教学应该而且必须在学生的倾听能力上下真工夫,语文教学的评价应该向英语学科学习,在重视笔试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听力”题,以求更全面地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要让学生“读”起来

“读进去,记得牢,用得出”九字诀应该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成功经验。语文教学应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等语文基本功训练为“纬”,形成“经纬交织”的网络结构,已成共识。但对于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什么味道,读到什么程度,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 激发“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乐读。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用童心化童趣化的生活体验来解读文本。

2. 导“读”要有层次

朗读指导,究其实质而言无非是要让学生“读进去——记得牢——用得出”。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一篇课文的朗读也有一个“读通——读懂——读熟”的过程,教师应该紧扣这一基本的教学流程,精心设计教法,使所有学生经历这一学习历练的过程,最终达到语言文字的内化。

三、要让学生“说”出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听力”的培养上文已有阐述,不再赘言。下面就说话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一堂好课总是给人这样的印象,学生的发言积极精彩;而一堂劣课给人的印象是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要在话题的选择、内容安排上尽量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激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苏教版语文教材在每一个练习中都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题目,内容广泛,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应该扎扎实实加以落实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句子品析欣赏练说,抓住主要内容提炼概括练说,多让学生进行简述和复述练说等。

2. 要让学生有话敢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说话能力的高低与学生的畏难心理、消极心理、困惑心理、应付心理、自卑心理、惰性心理等诸多心理因素不无关系。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年龄实际,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突破学生的心理障碍,因势利导,改革教法,让每一个学生的“琴弦”都发出美妙的乐声。

3. 要让学生有话会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