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焦虑与语言学习研究

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焦虑与语言学习研究

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焦虑与语言学习研究
模糊容忍度和阅读焦虑与语言学习研究

2009年3月第2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nTY

Mar.2009

No.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模糊容忍度

和外语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杨晓健1,王昊2

(1.金陵科技学院外语部,江苏南京210038;2.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210038)

擒要:本文以金陵科技学院06级92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对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和外语阅读理解成绩进行测试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和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均为中度;且阅读理解成绩与外语阅读焦虑呈负相关关系,与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呈正相关关系;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外语阅读焦虑;模糊容忍度;外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1-1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902(2009)02—0077—04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Rogers认为,认知和情感是人类情感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语言学者已开始探讨情感如何影响认知活动。认知和情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相辅相成。本文试图了解学生认知范畴的模糊容忍度情况和情感范畴的外语阅读焦虑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其对阅读成绩的影响,帮助外语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外语阅读效率和成绩。

一、研究背景

(一)外语阅读焦虑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焦虑是其中的一种。MacIntyre&Gardner将语言焦虑定义为“与二语语境有着特殊关系的紧张和畏惧感觉。竹【l】狮堋外语阅读焦虑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不适、不安,甚至恐惧的紧张心理。

Saito等人利用自制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对初学法语、俄语及日语的383名美国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阅读外语也能产生焦虑,阅读焦虑随着阅读感知难度的增加而上升,成绩则随着阅读焦虑、外语焦虑的上升而下降。[2]现哪8Seller对西班牙语学习者的调查发现阅读焦虑水平越高,学习者对阅读文本的回忆成绩越差。阅读焦虑和阅读文本的遗忘率成正比o[3151H21陈素红的实证研究表明不及格组学生的阅读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及格组学生,女生受阅读焦虑的影响更大。【4]州01邓欢关于学习者的焦虑情绪与英语阅读效率的研究表明焦虑情绪对阅读效率既会产生正面影响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说明了焦虑具有双重作用,只有适度地调节学习者的焦虑情绪才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o[517s--sl石运章的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明显高于美国初学外语的大学生,阅读焦虑与学生英语四级统考成绩及阅读理解成绩之间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男生阅读焦虑显著高于女生。【6J5蝌

(二)模糊容忍度

模糊容忍度(ToleranceofAmbiguity),又译为歧义容忍度,是美国心理学家FrenkelBrunswik于1948年提出的,是指个体或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线索时,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知觉加工的方式o[7]los-t43之后,Budner从模糊容忍度的自身特性,Norton从模糊容忍度的层次性,McLain从模糊容忍度的变化性分别对模糊

收稿日期:2008—11—14

作者简介:杨晓健(1972一),女,金陵科技学院外语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二语习得;王昊(1970一),男,南京卫生学校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

一77—万方数据

容忍度的概念进行了更丰富的阐释。Budner(1962)认为模糊现象存在于新奇的(novelty)、复杂的(complexity)、或不可解的(insolubility)事物中。容忍模糊是指一个人倾向于把模糊现象看作是悦人心意的事物,与之相反,不容忍模糊是指一个人倾向于把模糊现象看作是一种威胁。所以Budner认为模糊容忍度是人具有的一种稳定的倾向或人格特征,是个人对模糊现象做出的接收或抵制的反应。【8J29Norton(1975)提出歧义现象形成的原因包括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一方面是模糊刺激本身内在结构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观察者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或判读时所形成的主观上的多样性。Norton认为模糊容忍低的人倾向于将模糊的、不完整的、不确定的、不连贯的、相互矛盾的信息看作是潜在心理威胁的起因。【9J鲫吲9McLain(1993)把模糊解释为对不熟悉的、复杂的、不稳定的或具有多重矛盾关系的事物的判读。容忍与不容忍是一个动态的反应过程,容忍是乐意的接受,而不容忍是拒绝,所以容忍度是一个从拒绝到欢迎的闭区间。他认为歧义容忍度是动态的,是对歧义现象从完全拒绝到乐意接受的这样一个范围。[10J183叫鲫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经常会遇到陌生的模糊的复杂语言现象,这些现象会造成他们不同的态度反应,影响其学习成效。…]103—107

(--)外语阅读焦虑、模糊容忍度和外语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状况

对于外语阅读焦虑、模糊容忍度和外语学习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尚不多见,主要是针对外语阅读焦虑对外语学习的影响或模糊容忍度对外语外语学习的影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运用国外外语阅读焦虑和模糊容忍度的理论,调查学习者产生外语阅读焦虑的原因,分析模糊容忍度是外语学习者产生外语焦虑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研究情感因素中的阅读焦虑与认知范畴中的模糊容忍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在当前外语教学背景下,如何提高学习者模糊容忍度,降低学习者的外语焦虑,从而提高外语学习成绩,其中较有影响的实证研究有周英(2000)对52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状况进行调查,目的是评估模糊容忍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意义和霞要性;[12]75-78张庆宗(2004)调杏了大学生模糊容忍对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发现高模糊容忍的学生面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时,能够有选择地运用学习策略,而低模糊容忍的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策略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457嘲黄冬梅(2006)一78一对86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外语阅读模糊容忍度和英语阅读理解水平进行测试,发现学生的外语阅读模糊容忍度与阅读焦虑显著负相关,阅读焦虑与模糊容忍度均对阅读理解成绩产生影响。¨4Jl挣128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学习者习得外语知识的一个莆要途径,外语阅读与外语学习成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尽管国内对学习者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独立研究都很充分,但对于这两个领域的相关性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等具体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旨在探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模糊容忍度、外语阅读焦虑状况及其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阅读模糊容忍度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模糊容忍度状况如何?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状况如何?3)模糊容忍度和外语阅读焦虑有怎样的相关性?4)模糊容忍度和外语阅读焦虑对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如何?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参加此次研究的学生来自金陵科技学院2006年入学的非英语专业92名学生,其中男生68名,女生24名。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是两套问卷。第一套是Saito等人设计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内含20题,旨在测量学习者阅读外语时的真实感受。针对被试的具体情况,量表中的“法语、俄语、日语”一律换成“英语”。量表中的第12,13,14,18题为反向题,统计时都进行了重新编码。第二套是Ely的第二语言模糊容忍度量表,旨在测量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模糊容忍程度,内含12题。两套量表均采用Likea等级计分法,选择A(非常同意)得5分,选择B(同意)得4分,选择C(不同意也不反对)得3分,选择D(不同意)得2分,选择E(完全不同意)得1分。调查开始前安排被试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要求在45分钟内读完三篇文章。三个变量的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后,用SPsSll.0处理。

三、统计结果和分析

(一)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阅读焦虑状况

表l显示被试在量表中20个题目上的平均得分是3.0054分,其中有9项平均值超出平均分,阅读焦虑总分的平均值是60.01。根据表2的频数统计,阅读焦虑总分高于均值的学生占52.2%,说明

万方数据

被试中半数以上存在阅读焦虑,而且被试在20个题目中,除了第8、9、7题的平均值低于焦虑等级平均分2.5,其余17题均超过2.5,说明被试的焦虑等级较高。

表l被试外语阅读焦虑状况的描述性结果题号平均值标准差题号平均值标准差

表2频数统计结果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外语模糊容忍度状况

表3被试外语模糊容忍度状况的描述性结果

表3显示被试在量表中12个题目上的平均得分是2.97分。其中模糊容忍度最高的是第8项(M=3.52)“当我进行英语阅读时,我能明确地根据文章,段落和句子的难易及阅读目的调整阅读速度”。这可能和受试在中学阶段及入学后接受的阅读训练,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有关。模糊容忍度最低的两项是第12项(M=2.43)“我不喜欢英语阅读的原因之一是我必须要猜测文章巾不熟悉单词的意思”和第11项(M=2.69)“当作者使用一个我不知道的英语单词时,我会很困扰”。这说明学生比较不能容忍猜测不熟悉的单词的意思。所以表3显示学生在进行外语阅读时,比较不能容忍生词

(第11、12项),比较能容忍不熟悉的语法项目(第7项“即使现在学习了英语语法,但是我还是很难应用其中的一些语法点,对此,我感到困扰”)及陌生的文化背景(第10项“当我阅读英语时,如果文章涉及陌生的文化,思想或理论,我就会感到不安”)。

表4被试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外语

阅读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

外语阅读焦虑

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

皮尔逊相关系数一.670

显著性(双侧)0.Ol

数量92

表4显示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是一.670。这表明,外语阅读焦虑高的学生模糊容忍度低,这种模糊不容忍的情况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学生无法容忍阅读材料中的词汇、语法、句型、文化差异等不确定因素,而反之,外语阅读焦虑低的学生模糊容忍度高。

表5被试阅读理解成绩与外语学习模糊

容忍度、外语阅读焦虑的相关分析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外语阅读焦虑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呈负相关关系,模糊容忍度和学生的阅读理解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外语阅读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影响学生的成绩,即阅读焦虑程度越高,阅读理解成绩越低;而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这一认知因素却能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成绩,阅读理解成绩好的学生通常具有较高的模糊容忍度。在模糊容忍度和外语阅读焦虑的相关性方面,研究发现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即模糊容忍度越高,外语阅读焦虑度就越低;模糊容忍度越低,外语阅读焦虑就越高。

四、讨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外语阅读焦虑和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均为中度;且阅读理解成绩与外语阅读焦虑呈负相关关系,与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呈正相关关系;外语阅读焦虑与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呈负相关关系。

一79—

万方数据

阅读活动是一种多种因素、多向交流与反应的复杂解码过程,解码依据来自文字、语言、语用、世界等方面的知识。所有影响阅读过程的因素都处在不同的层面上,任何一个都可能与另一个发生互动关系,从而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具体的外语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焦虑等情感因素和模糊容忍度等认知因素的控制和引导也是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研究提示我们,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阅读过程发生影响,阅读焦虑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了解学生的阅读焦虑状况并确定焦虑源,从而制定相应的缓解策略,帮助学习者树立自信心,把妨碍性焦虑转化成促进性焦虑,提高阅读成绩。教师还应针对学习者的的性格特征,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和兴趣,增强自信心以减轻和克服焦虑。在课堂阅读活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消除阅读过程中的焦虑感。同时,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文化背景的输入,熟悉和了解目标语社团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等,让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心理焦虑。

文化背景、学习风格、心理机制和自我意识的不同影响着外语学习者的模糊容忍度,而模糊容忍度又成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151221本研究中外语学习模糊容忍度与阅读焦虑旱负相关,与阅读理解成绩呈正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认知因素,除了培养学生的单词、语法、语义理解等基本的阅读技能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模糊容忍度的概念,培养学生提高模糊容忍度,增强学生模糊性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对模糊场景做出准确判断,鼓励学牛做出大胆猜测,保持积极的情绪,集中精力组织协调认知活动,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正确理解,提高阅读理解成绩。除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充满模糊或歧义的过程外,教师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模糊容忍度,能容忍学生的一些错误,而不是频繁加以指出或纠正。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实验设计存在局限性,研究对象来自同一所大学,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遍性;第二,研究手法比较单一,只进行了定

一80一量研究,没有采取课堂观察、访谈等定性研究手段来充实研究结果。这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MaeIntyre,PD,GardnerRc.TheSubtleEffectsofLan.guageAnxietyonCognitiveProcessingintheSecond

Lawguage[J].LRnguageLearning,1994,44.

[2]SaitoYEK,HorwitzTJ,Garza.ForeignLanguagereadinganxiety[J].ModemLanguageJoumal1999,83(2).[3]SellerVD.AnxietyandreadingcomprehemioninSpanisha8aforeignlanguage[J].ForeignLanguageAnnals,2000,33(5).

[4]陈素红.英语阅读焦虑及与英语成绩的关系初探[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5]邓欢.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焦虑情绪的调节[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3).

[6]石运章,刘振前.外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及性别的关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

[7]FrenkelBrunswikE.Intoleranceofambiguity髓anemo-tionalandperceptualpersonalityvariable[J].JournalofPersonality,1949,18.

[8]BudnerS.Intoleranceofambiguity船apersonalityvariable[J].JournalofPersonality,1962,30.

[9]NortonRW.Measurementofambiguitytolerance[J].JournalofPemonalityAssessment,1975,39.

[10]McLainDLTheMASTAT-I:aI洲measure0fanindividuarstolerancefor舭幽guity[J].EdueationalandP妒chologicalMeasurement,1993,53.

[11]刘洋.歧义容忍度概念和工具研究[J].外语教育,2007,(00).

[12]周英.歧义容忍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理解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13]张庆宗.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策略选择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6).

[14]黄冬梅.外语阅读焦虑与模糊容忍度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15]魏玲,饶振辉.歧义容忍度的研究现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太原大学学报,2008(3).

(责任编辑:魏静)

万方数据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中词汇的理解与表达 翻译时,译者只有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用译文语言准确地把它复述出来。理解主要是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 一、词汇含义的理解 1.名词:It is the two superpowers tha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hostilities in the Middle East.应对中东战争(×敌对状态)负责的是两个超级大国。有一些名词,特别是抽象名词的单数变成复数后,意义是不一样的。“hostility“enmity “ill will“敌意”“敌视”解,但“hostilities“war“战争”解。 2.动词:They were obviously quite impressed by the arguments 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他们对中国人提出的(×正在前进)这种论点显然颇为赞同。 to advance作不及物动词用是“come or go forward“前进”,在这里作及物动词用是“put forward“提出”,宾语是arguments,应译为“提出论点”,that the Chinese were advancing是arguments的定语从句,而不是它的同位语从句。 3.副词:The basketball team was organized two years ago and it has yet to win a single game.这个篮球队两年前成立,还没赢过(×还得赢)一次比赛。这里yet与不定式连用,含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做某事”的意义虚词虽没有实际意义,在句中不能独立担任任何成分,可是由于误解虚词而引起的误译却也不少。 4.冠词:Awoman with child goton the bus.一位孕妇(×妇女带

英语语言模糊性及翻译

2010年第4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 4,2010 (总第122期) JOU RN A L OF M U D AN JIA N G CO LL EG E OF EDU CA T IO N Serial N o 122[收稿日期]2010 03 04 [作者简介]陈振臣(1952-),男,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英语语言模糊性及翻译 陈 振 臣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 要]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基本特性之一。模糊语言对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类思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给翻译造成障碍,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翻译者的关注。本文主要讨论了模糊语言在语音、词义、语法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 [关键词] 模糊语言;功能对等;变异法[中图分类号]H 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323(2010)04 0052 02 一、引言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类对自己语言的认识也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语言的研究历来偏重于求 精确 ,认为越精确越好,讲究言简意赅,言必有中。但是语言现实错综复杂,往往不如人意,即语言是很难求得绝对精确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传递信息一方往往会出现语焉不详、言不达意或言不尽意的现象,接受信息的一方又常会产生误解,甚至同样一件事物又会言人人殊,这就是语言的模糊性。自从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L.A.zadeh)于1965年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合论?(Fuzzy set s)以来,涌现了许多涉及模糊性的学科,如数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其中,模糊语言学的研究热潮正从另一个角度对传统语言学作出有益的补充。在语言交际中,模糊语言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往往是必需的。在许多情况下,它可使语言表达更为自然得体,更能表情达意,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以下将探讨模糊性语言的普遍性和模糊语言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中的模糊现象 客观世界的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对人类而言并不是清晰的,而是模糊的。大至人性,小至日常生活,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令 模糊表达 应运而生。 1.语音模糊 语音模糊主要是利用谐音或听力错觉获得模糊效果,一般出现在双关语中,以收到诙谐幽默的效果。如: A cannonball to ok o ff his leg s,so he laid dow n his arms. (炮弹打断了他的腿,所以他放下了武器。)这里, arms 一词兼有 手臂 和 武器 两种意思。 2.词义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文系统的固有特征之一,精确方法的应用往往得出一些完美但不合实际的结论。正如康德所说: 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 词义的模糊性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指称模糊(refer ential vag ueness)。词本身意义清楚,但是难以确定这个能否用于某些客体。如英语中的wo ods 和for est ,hill 和mountain,y oung 和teenag e,这类词的界限不是十分明显。二是词义缺乏确指(lack o f specificat ion)。词本身意义清楚,但属于泛指。如relativ e(亲戚)一词,它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就没有交代,因此可以指代不同的人。另有co lleag ue,f riend 等。三是词义多项化(indeterminacy of meaning)。同样的语料的组合得出不同的结果和含义的理解,词义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如:John is like a fish,在游泳时意为 约翰游得很棒 ;在聚会时意为 约翰很能喝酒 ;在面对别的困难时意为 约翰冷酷无情 。四是析取模糊。确指意义的析取(disjunction)也容易导致语义模糊的出现,如虚词词组either #or 的界限模糊性。如: T he candidat es fo r the position hav e either sale ex per ience or a bachelor ?s deg ree r elated to M ar ket ing. 这个句子中either #o r 连接的两部分总有一个是真实的,候选人要么有销售经验,要么就是有相关学士学位,但此句子还可有另一层意思,即候选人既有相关的学士学位又有销售经验。 3.语法模糊性 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都是灵活多变的,英语和汉语也不例外,词语的搭配多种多样。如果脱离了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引导,就会造成语义模糊的现象。这里仅指对同一短语或句子由于在语法结构层面上存在多种解释的可能性而引起的理解的不确定性。如:her small child ?s cat 这个词组可理解为(a)the cat of her small child ,(b)her small % 52%

语言学发展史[1]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为语言本身的目的而研究语言)起始于19世纪上半叶,是随着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出现而诞生的.在一个多世纪里,语言学的发展,概括起来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可分别以语言研究中先后占据重要地位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和功能主义语言 学派的四大学术思潮为其标志.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指的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语言之间的系统对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揭示语言的历史渊源,语言的演变规律及其亲缘关系.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工作最初是由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国学者琼斯(W.Jones)开始的.琼斯在1786年首先提出了梵语同欧洲古希腊语,拉丁语有着共同的来源这一观点,但他并没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语音对应 规律.因此,他的研究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一般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是19世纪丹麦的拉斯克(R.Rash),德国的葆朴(F.Bopp)和格林 (J.Grimm).这三位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先驱广泛地调查了一大批诸如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冰岛语,立陶 宛语,峨特语等古代和现代语言,对它们的词形作了系统的比较,找出了其中的语音对应规律;由此确定 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另一位影响较大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是德国的施来赫尔(A.Schleicher).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古印欧语的重建工作,并提出了所谓谱系树理论(Family Tree Theory).该理论认为,一个语系就好像一棵树,亲语是树干,子语是树枝,构成一个谱系树.谱系树理论的提出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大进展.一个语系从假设的原始母语逐步演变到各种语言的历史过程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出来.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保罗(H.Paul)等人为代表的新语法学派(Neogrammarians),该学派的出现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又推进了一大步.新语法学派认为,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应该只是对语言变化做单纯的 描写,而应该联系语言的使用者探讨语言变化的本质.他们把语言变化的规律归纳为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一是语音规则无例外论,二是类比原则.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不断深入,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些局限性,如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而忽视 了语言的体系性,强调对语言现象的历史比较而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等,便明显地暴露出来了.到了20世纪初,语言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变革. 2 结构主义语言学 1911年是语言学发展史上比较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和7月间,早年曾从事过印欧语言历史比较研究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F.de Saussure)在日内瓦大学系统地传授了他本人语言学理论中的精华部分——静态语言学(Static Linguistics).1916年,也就是在索绪尔去世三年后,他的学生巴利(Charles Bally)和薛施蔼(Albert Sechehaye)根据讲稿和听课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一书.这部著作自出版以来,流传之广,影响之深,在语言学史上是罕见的.美国语言学家霍凯(C.Hockett,1965)曾把《普通语言学教程》称誉为现代语言学史上的四项重大突破之一.该书中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突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性,开创了语言学中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新纪元.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把语言看成是由语言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结构系统.换句话说,索 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大系统,其中有词汇,语法,语音三个小系统;而这三个小系统各自又有许许多多彼此有联系的成分.另外,索绪尔对语言的研究与历史比较语言学不同之处还体现在他的三个二分法之中,即语言和言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的区分. 在索绪尔学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语言研究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结构主义学派,如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等.各结构主义学派在语言研究中虽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是采用共时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写. 在众多的结构主义派别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该学派由美国人类学家鲍阿斯(F.Boas)所 始创,但最有影响的人物当推布龙菲尔德(L.Bloomfield).1933年布龙菲尔德出版了《语言论》(Language)一书,对这一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做了规范性的描写.他主张语言学的任务就是要客观地,系统地描写可以观察到的语言素材,以此来揭示语言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他们只注重语言形式的分析,而 忽视意义的研究;认为语义不属语言研究的范围.这个学派对语言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探索出了一套相 当严谨的语言描写方法,即以分布和替代为标准对语言单位进行层层切分和归类的描写方法. 3 转换生成语法 195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乔姆斯基(N.Chomsky)出版了《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一书,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开创了语言研究的转换生成语法时期.虽然在语言研究方法和原则方面,乔姆斯基继承了结构主义的一些特征,例如哈里斯所创造的转换理论,雅柯布逊的语言共性理论,以

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情况调查问卷(空)

大学生非英语专业生英语阅读焦虑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的焦虑情况,我们设计了以下的问卷,本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只用于汇总后的统计分析,不会给您带来任何负面的影响。请实事求是地予以回答,回答没有对错,不用对任何一个题花费太多的时间考虑。 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请在相对符合您个人情况的选项前打“√” 第一部分个人基本情况 1. 您的性别是:A.男 B.女 2. 您的专业属于: A.人文学科 B.理工科 3、你在大学四级中的阅读成绩是:A.200分以上B.150—199分C.100分—149分D.99分以下第二部分英语阅读焦虑情况 1. 做阅读材料时,我可以很快抓住主要内容(阅读情况,是否有阅读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2. 做阅读材料时,我可以根据题目很容易的找到答案(阅读情况,是否有阅读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3. 对阅读题中大部分题目的答案不明确,总是改了又改,犹豫不决(阅读情况)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4. 做阅读速度很慢,而且还不能保证正确率(阅读情况)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5. 考试时一看到英语阅读材料时就会有压力(考试焦虑)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D.完全不符合 6. 考试时做阅读会感到压力很大,有时会分心(考试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7. 即便试题的阅读材料很短,我还是会紧张(考试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8. 考试时做阅读总是忍不住返回看已经看过的内容,生怕漏掉重要信息做错题(考试焦虑) 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D.完全不符合 9. 我希望老师不要在课堂上做阅读随堂测试或不要提问与阅读有关的题(课堂焦虑)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10. 即使只是做课堂阅读练习,我也会觉得紧张(课堂焦虑) A.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11. 当阅读难度超出我现有的水平时,我会感到很焦虑(形成焦虑的原因) A. 完全符合 B.基本符合 C.不符合 D.完全不符合

关于英语语言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分析研究9页

关于英语语言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分析研究[?P键词]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学习策略 [文献标识码]A 英语语言学主要是对各语言现象间的关联性和所遵循的基本规律进 行分析和研究,向学生介绍语言的实际特征、结构及规律,通过语言学理论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程度与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了提高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学习积极性,英语语言学教育者就必须不断优化完善英语语言学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一、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现实意义 英语语言学是一门将英语作为核心研究对象,向学生们讲解各种语言学理论的课程。该课程涵盖了语言特征、语言功能、语音学、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多样化内容。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英语语言学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英语语言学涵盖的内容众多,可通过词汇、语法、语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学后,能够清楚获悉语言学习的初衷、目标,进而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提高认识全面性。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学,不仅对英语语言基础理论有充分的掌握,而且还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便学生日后更深入的学习。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除了具备稳固的英语语言基础水平与英语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大量的人文学科知识与科技知识。除了学习日后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笔者从相关调查资料中看到,英语专业学生缺乏较高的思辨能力。而英语语言学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英语语言学主要将人类语言作为研究中心,深入剖析语言的特征、结构、规律等。在对各语言现象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后,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特征、结构、规律的理解,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发现实际语言现象和语言问题,合理评价各语言理论及观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意识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 随着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日渐激烈,严重削弱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信心。而开设语言学课程对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大帮助。通过学习英语语言学,使得学生掌握了更多的语言学理论,了解了多样化的语言学知识,理性认识各英语语言,懂得将所学的语言理论应用到实际语言现象中,对语言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有效解决,从而养成良好的语言修养和专业素质。 二、英语语言学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者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教学观念滞后 当前,依旧有不少英语语言学教育者将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同时,教育者对自身的教学经验也未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关于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非常在意自己

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

1 学方法、转换生成语言学方法和综合性的方法。指出了语言研究应由“表层结构”向“深层结构”转换, 通过循序渐进的层次对比研究,抓住寓于语言深部的综合特征, 从而准确把握对比中的语言特征, 充分发挥对比语言的对策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 Contrastive analysis) 在1980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 将contrastive analysis 只译作“对比分析”, 许多属于对比语言学范畴的我国学者们的论著, 也大都冠以“比较”二字, 归在比较语言学的领域。也就是说, 对于对比语言学这门学科, 人们还缺乏充分认识。然而就方法论而言,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共时语言学(synchronic), 它只是共时地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进行考查分析, 指出它们之间的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部门里的同异点, 并努力运用哲学、心理学、民族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去说明这些同异点之所以产生的根源。 一、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演变 虽然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孕育期, 但真正的研究史只有短短的五十多年。如果要讨论对比语言学的雏形, 我们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年代。公元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 接着, 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传播到日本、朝鲜等国, 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汉字文化圈。在这种吸收消化异族文化与学习吸取异邦文明的过程中, 无疑将首先对其运载工具—— 语言进行研究, 而这种研究也只能是建立在同民族的语言比较对比的基础上。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我国古代的先哲们译释佛教经典, 五六世纪的日本人“训读”我们的古文的工作都可以认为是对比性的。不过, 事实告诉我们, 这种译释或“训读”远远不是一种建立在严格的语言科学基础上的成体系的工作, 因此, 我们无从把它划入对比语言学的范畴。 而真正的对比语言学诞生于20 世纪50 年代, 它是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和外国语教育发展的联合产物。19世纪末, 索绪尔树立起语言学史上第一座划时代的丰碑, 他的语言理论影响了包括布龙菲尔德在内的众多的语言学家。

浅谈英语阅读焦虑

浅谈英语阅读焦虑 [摘要]本文分析了焦虑和阅读的关系以及阅读过程中过度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关键词]阅读焦虑过度焦虑缓解焦虑 一、焦虑 人们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或面对困难无能为力时,情感的反应是明显的,它包括自尊心的伤害,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的增加,最后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焦急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将其概括为焦虑。焦虑是一种带有不愉快色调的情绪反应,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等成分,影响思考与记忆。它是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情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 焦虑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负相关,而且语言焦虑可以导致学生无限期地推迟语言学习或者改换专业。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课堂学习中,由独特的语言学习过程引起的自我感知、对外语学习的看法、学习外语的感受和学习行动等特殊的心理活动。 外语学习焦虑是对学习者的外语习得产生显著影响的一个因素。尽管人人在某个时刻不免会感到焦虑,焦虑感却因人而异。过度焦虑则会影响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英语学习过度焦虑就是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英语的强烈感受和内心体验。过度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无法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状态,对学习起消极影响(Horwitz)。外语学习焦虑高的主体较外语学习焦虑低的主体学习成绩显著性偏低(Phillips)。高焦虑的外语学习者的情感屏障较强,由于高度紧张,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活动往往趋于停止,无法全身心地专注于对新语言项目的学习和记忆,从而影响对可理解性输入及新知识的吸收。在语言学习中焦虑程度的增加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焦虑程度越高,目的语的掌握程度越低,学习效果越差。在学习过程中,焦虑情绪时刻伴随着学习者,只有有效地调节焦虑情绪才能有助于提高外语学习能力。 二、焦虑和阅读的关系

最新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语音学习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口语交际的载体。顺利完成跨文化交流活动离不开语言的支撑,要学会说任何一种语言,首先要掌握这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语音学习在整个英语学习中具有先导作用,正确的语音对于听力理解至关重要,还能帮助我们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把单词的音,形,义联系起来,甚至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的水平。现代英语教学强调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有四个层次,分别是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以及语篇能力(Canal e &Swain, 1980)。语音作为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也当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Scarcella &Oxford, 1994)。一个人发音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交际活动。英语语音通常被划分为音段和超音段两大部分。音段即元音和辅音,超音段是话语中大于单个音段的发声单位,重音,节奏和语调决定话语的可理解性,是重要的超音段特征。英语语音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提高英语学习成效而采取的技巧,方法或者刻意的行为或行动。詹金斯(Jenkins)在他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在以英语作为国际语的人际交流中,尽管不是所有的交际失败都由发音引起,但目前发音是引起交际失败最经常,最难解决的原因。因此,语音语调在完成交际任务时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基本要素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语音水平和他们的听力,口语甚至阅读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语音及语音教学在国内外外语教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如此,语音教学同其他相关教学领域(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等)的研究相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Kelly,1967)。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关注学生语音学习策略和英语语音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少。 二、国外研究 国外的早期文献中没有专门针对语音学习策略的研究,例如有学者于1978年调查了34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在要求被试者描述自己学习经验的过程中只是从一个侧面提及了语音学习策略。初具规模的语音学习策略研究始于O’Malley 等(1985),他们使用的调查工具中有一项是关于语音学习策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语音学习策略使用的比例仅次于词汇学习策略。而真正的系统研究始于Peterson, 他(2000)在Oxford的SILL (the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阅读焦虑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阅读焦虑对大学生英语阅读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基础,针对中国大学生在各种类型的英语考试中、平时英语阅读过程中、以及英语课堂上存在的阅读效果不理想的现象,通过对部分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发现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效果的原因。本研究重点考察学生外语阅读中焦虑与阅读效果的关系,旨在探讨:(1)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是否有焦虑情绪?(2)焦虑情绪对学生阅读效果的影响程度如何?(3)学生产生英语阅读焦虑的源渊是什么?(4)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焦虑障碍?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关于外语阅读焦虑的研究大都集中在阅读焦虑与阅读成绩的关系上。笔者认为,衡量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高低,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参考因素,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以学生的成绩判断他们阅读水平的高低。笔者在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虽然能在阅读理解的选择题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缺乏猎取信息的能力,猜测、判断语义、理解词汇的能力和分析篇章结构及掌握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能力,也不具备把握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及阅读速度的流畅性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缺失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使他们不能准确传达及交流已读信息。笔者认为上述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本研究通过对山西太原大学教育学院305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探究他们在英语阅读中的焦虑程度是否会受到性别、年级、英语水平、考试

成绩期望度和阅读文本类型等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弄清楚不同的变量所导致的不同程度的焦虑对阅读效果有怎样的影响。本研究所有数据都以问卷调查、访谈及阅读测试成绩为依据,,输入微机后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中国大学生的确存在不同程度的英语阅读焦虑。2.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程度不同,三个年级中,学生由于语言自信心和语言能力的缺乏所导致的焦虑程度较大。3.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阅读焦虑成负相关。4.外界对学习者的期望和学习者本身对阅读考试成绩的期望值越高,焦虑程度越大;期望值越低,焦虑程度越小。5.阅读文本的类型与阅读焦虑成正相关,即文本越难与学生距离越大,焦虑程度越大。6.外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效果成负相关。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导言。介绍了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描述了文章整体结构。第二章:文献综述。比较全面系统地回顾了国内外外语学习焦虑研究的历史,现状,研究成果与不足。第三章:外语阅读焦虑的相关研究。论述包括外语阅读焦虑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总结与回顾,Saito等人的外语阅读焦虑构想,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和情感过滤假设,并提出本文的论题。第四章:研究方法。概括介绍本文的总体设计,详细陈述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描述了本研究的样本特征、测量工具及实验实施程序。第五章:研究结果与讨论。针对研究问题,描述和说明研究结果并详细讨论了性别、年级、英语水平、考试成绩期望、阅读文本类型等变量对阅读焦虑的影响,从而得出英语阅读焦虑与阅读效果的关系。第六章:结论。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英语阅读焦虑的现象,本研究提出一些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第34卷第6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1月 Vol.34 No.6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Nov. 2012 ────────── 收稿日期:2012-03-25 作者简介:申丽红(1975-),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理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24- 语言学中的研究方法 申丽红1,2 (1.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021;2. 河北联合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语言学作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各家学者秉承不同的语言学理论,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语言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本文从语言学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语言学研究方法做一梳理。 关键词:语言学;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H 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6-0024-03 Som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SHEN Li-hong 1,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1,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bei United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Linguistics, as a cross-discipline between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 has developed well in recent years. Different scholars did some researches on language with different theorie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 summary about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nguistics is made. Key Words: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宝贵财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探索语言的奥秘,以揭示形形色色的言语背后所隐藏的规律,从而形成了林林总总的语言学流派和语言学理论。 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于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语言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语言学流派以不同的哲学基础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框架后,因其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语言学相关研究。 一、语言学发展简史 西方的语言学研究自古希腊始,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BC 470-BC 399),柏拉图( Plato, BC 429-BC 347)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BC 384- BC322)等通过对语言的辩论奠定了语言研究的哲学基础。此后语言学在西方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以及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随着一些人类学家、哲学家等相继加入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学科迅速发展。他们详细研究了语言的分类, 语言中的音变等,为现代语言学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使语言学真正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学科。此后的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的结构主义学派基本上秉承了结构主义的衣钵,对语言的结构、音位等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切分。 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 )。转换生成语法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结构主义语法,推动语言学研究进入当代语言学时期。乔姆斯基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过程无论采用“白板说”还是“刺激-反应”论都不足以说明问题,以此提出了“先天性假设”(innateness hypothesis )。他认为人类的大脑先天被内置了一套“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 )或“语言普遍现象”(linguistic universals )。这种普遍语法在后天经验的触发下而形成各种各样的“个别语法”(particular grammar )。语言学家的任务就是运用数学的运算原理,运用各种规则逐步推导以

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摘要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已形成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争议。本文在梳理外语学习策略的成就和争议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国内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语学习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8315447.html,ki.kjdkx.2016.06.011 0 前言 20世纪60至80年代初期,研究学者对“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展开研究,拉开了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序幕。研究学者在分析成功学习者的特性和其运用策略的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习策略理论展开初步探讨。80年代和90年代是外语学习策略研究百花齐放的时期,心理学和二语习得领域从各自的视角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共识。但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学习策略研究领域容纳了多种理论观点或视角,这些理论在学习策略领域不断繁荣发展,使得各种理论观点相互交错,形成一个交织混杂的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网络体系。进入21世纪,研究学者不再执着于建立统一的共识,认为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现象,理论上的统一反而会降低研究其丰富性和预测性(griffith, 2014)。 国内对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秋芳等(2004)将国内研究归纳为两个阶段,1984年至1992 年是外语学习策略的萌芽阶段,相关研究不多,成果较少。1993年至2003年为全面启动阶段,研究队伍迅速成长,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和规范化。此后,外语学习策略研究进入全面繁荣的阶段,研究学者针对不同类别的学习者,如中学生、高职学生、英语专业学生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等各个层面,及各种学习条件和环境展开实证研究。 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研究 1.1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构建 外语学习策略理论体系是一个综合多个相关研究领域的“连锁理论网络体系” (griffith,2014)。首先,外语学习策略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认知心理学关于运用信息加工观点探讨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的理论为学习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语言学习是一个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反应输出的过程。学习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控制学习信息加工系统,以便更好地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性知识。学习者使用的方法和技术是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而控制信息加工的过程则是元认知策略。 1.2 外语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学习策略展开有意义的研究,定义尤为关键。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具体的促进学习的方法、技巧或行动。rubin 认为“学习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技巧或手段”(1975);oxford也表示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够更容易、快速、快乐并有效地学习,更好地自我调控,适应新的情境的具体行为”(1990)。二是把学习策略看做是抽象的行为或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griffiths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自我调控能力,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控制语言学习而有意识地采用的行动(2008)。三是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过程和程序。rigney(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促进语言习得、记忆、提取和语言表达的程序和步骤。 综合多方观点,语言学习策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学习者为促进学习,有意识地采用的方法和技巧、程序和规则、调控方式等均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语言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应用水平是衡量学习者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制约学习者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3 外语学习策略的分类

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模糊性

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的模糊性 Vagueness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the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 于群,蒋跃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Abstract]Vagueness is an inherent feature of language. Accordingly, as a component of language, translation posse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eing vague.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nslation.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es, the author makes a general conclusion of vagueness in translating process and the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vagueness of translation criteria, vagueness of translating process, vague phenomena in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in dealing with vagueness. [Key Words] vagueness of language, translating process, criteria, strategies。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基本属性。翻译活动属于自然语言的一部分,故而,翻译具有模糊性。近年来,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发展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近几年自然语言模糊性与翻译理论、实践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作了简要归纳。并分别从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模糊性、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和讨论。 [关键词] 自然语言的模糊性;翻译过程;标准;策略; 1、前言 模糊性作为语言的本质属性,自1903年以来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Pierce 1903)。近年来,此研究方向的成果不断涌现。在国外,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Pierce, Lakoff, Labov, Channel, Williamson, Keefe等。在国内,伍铁平先生,于1979年发表的《模糊语言学初探》,开创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的先河。20多年来,随着模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重点之一逐渐由模糊语言学现象的阐释转移到模糊语言学的应用上来。其中,模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新课题(陈忠华1990;赵彦春2001;王卫新2003等)。本文拟对自然语言翻译过程中的模糊性及翻译标准的模糊性作简要的归纳。并分别从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翻译标准的模糊性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和讨论。 2、概述 纵观目前国内以模糊语言学、翻译为主题的学术论文不难发现,学者们主要从翻译过程和翻译中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标准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下面,本文就分别从此四个方面,即,翻译标准的模糊性、翻译过程的模糊性、翻译中的模糊现象以及模糊现象的翻译策略分别进行综述。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然语言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的研究》(项目批准号:04BYY046)

语言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在概括总结各门具体学科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引出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 1方法与方法论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我国的古训。庄子在《庖丁解牛》里讲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但解牛离不开刀。“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可见掌握自然规律离不开道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新工具》,阐述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三段论演绎法)。培根作为近代试验方法的提倡者在1620著《新工具论》对研究方法做了重要的补充(归纳法),由此可见方法(包括工具)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无论是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首先关注研究方法。对科学研究方法古今中外已经有较多的探讨,归纳出了许多流派与方法。“方法”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字,其字面意思是“沿着( 正确的) 道路前进”,即人们活动所选择的正确途径或道路。据《中文大辞典》解释,“方法”就是“行事之条理也。”“法者,妙事之迹也。” 在我国古代把方法看成是人们巧妙办事或有效办事应遵循的条理、轨迹、途径或路线。方法论“methodology”,由“method + ology”构成。而“method”又起源于“meta+ hodos”,即“探求某种目的的历程”,它是科学研究活动中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即哲学基础和一般原则。方法论对形成研究假设、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徐邦栋、书诚( 2000) 认为“方法论”对“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和影响,“方法论”源自于对“方法”内部诸方面的研究,在研究客观对象时,它又影响和制约着方法的选择及其运用。自觉或不自觉信奉不同方法论的人考虑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因而在选择研究事物的手段、程序和方法上,就会存在差异性。

克服英语阅读焦虑,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阅读能力

克服英语阅读焦虑,提升高中生的英语综合阅读能力 发表时间:2016-09-08T10:52:56.413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下作者:李颖[导读]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摘要:英语阅读焦虑是当前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它直接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知识匮乏、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等原因造成的。要想降低这种阅读焦虑,教师可以通过夯实学生语言基础、树立学生阅读自信、优化学生阅读方法等措施予以改善。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原因;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对语言能力考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英语课上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最多,对培养学生理解语言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重大作用。但是很多高中生在实际英语阅读过程中,常常产生焦虑,甚至恐惧心理。而焦虑作为影响学习者情感因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正越来越严重地干扰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所以,为了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高中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我们必须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焦虑。 一、英语阅读焦虑的界定及研究现状 英语阅读焦虑,即“英语学习者在特定的英语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与英语阅读有关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紧张、担忧、恐惧等情绪性反应” (Horwitz, 1999)。所谓“特定的英语学习过程”,在本文中主要是指高中英语课堂以及课外阅读理解练习中的阅读活动。 对“英语阅读焦虑”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郝玫和郝若平(2001)对阅读焦虑的研究发现焦虑会妨碍阅读理解的测试成绩。戴珥斌(2004)对外语学习中阅读焦虑感与阅读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策略对外语阅读有显著、重要的影响。陈素红(2005)调查结果表明,高中学生普遍存在较高的英语阅读焦虑;阅读焦虑与英语成绩呈负相关;对英语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性;阅读焦虑对女生英语成绩的预测力大于对男生。 从现有研究的研究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研究,而缺少对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实证研究。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集中对高中生在英语阅读课堂中以及课外阅读理解练习中出现的焦虑情绪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现状有所了解,探索应对策略。 二、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现状调查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形式展开。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8班、9班和10班三个班级的学生,共计148人,采用Satio等人编制的阅读焦虑量表(FLRAS)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阅读测试和个人访谈来了解高中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现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量表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表示很不符合,5表示很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焦虑程度越高。通过阅读焦虑量表的得分,笔者发现:量表得分处于50到70之间的学生中有106名,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处于中度阅读焦虑。 问卷还显示,英语阅读焦虑与英语总体焦虑呈正相关,而与英语总成绩、英语阅读成绩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阅读焦虑程度越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与英语阅读成绩都低。以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测试(2014年11月)的成绩为例,FLRAS得分高于70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满分30分)平均分为22.53,试卷总成绩(满分100)平均分为76.54。但FLRAS得分低于50分的学生,他们的英语阅读成绩平均分为26.37,试卷总成绩平均分为85.16。 通过问卷调查、教学观察以及和部分学生的访谈,笔者认为,当前高中生在英语阅读焦虑方面主要有以下表现: 1.学生逃避课堂阅读 首先,逃避口头问答。问卷调查第8题“当我遇到我读不出来的单词时我会烦躁”以及第17题“我不介意自己阅读,但是要是需要大声读给别人听我会觉得不舒服”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47和3.95。这说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尽可能回避在课堂上开口说话,避免用英语表达一些较难的信息,甚至忘记原本知道的内容或者僵立在座位上。 其次,回避自我展示。第13题“当我阅读英语的时候我很自信”和第18题“我对目前我的英语阅读能力感到满意”的平均得分仅为2.89及2.35。缺乏学好英语的信心,课堂上精力无法集中到学习内容上,对听觉所提供的信息的反应迟钝,对语言的理解速度也较缓慢。逃避心理直接削弱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因而在语言表达时出现无话可说的难堪局面。 2.学生畏惧课外阅读 首先,自我评估不足。第1题“当我不确定自己是否了解所阅读的英文时,我就觉得很烦恼”得分为3.64。这表明学生对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阅读类型没有进行分析了解,也就不知道如何筛选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其次,没有词典等辅助工具就不能开展阅读。第7题“阅读英文时,如果我不认得每一个生字,我就变得很紧张、困惑”和第9题“阅读时我通常逐字翻译”的平均得分为3.15和2.66。这反映出了学生对生词的执着。每当遇到了不熟悉的单词,必须要借助于词典。 另外,语言文化障碍严重。小题20“为了能阅读英文,我们必须知道许多有关英语的历史和文化”,题5“读一篇英文时,如果我对所谈论的主题不熟悉,我就变得焦虑不安”,题19“与英语有关的文化、观念、和想法,对我而言好像是陌生的”,各项得分分别为3. 47,3. 21和3.43。这反映出了学生对文化背景重要性的认识,但也印证了学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匮乏。信息量不足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判断失误。学生对涉及到不同文化主题的阅读材料就产生了畏惧心理。 三、造成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成因分析 1.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欠缺 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语言知识的缺乏和不足会影响和阻碍阅读技能的发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当遇到生词或不能理解的长难句时表现出了极大地不安,学生的这种不安其实是源自其薄弱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欠缺是形成高中生英语阅读焦虑的直接原因。 2.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