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两个方面P129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二、利益禾逵刖 檬屏Φ目刂疲郝⒍献时究刂泼浇榈娜 种饕 绞絇132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5;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

二、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

(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

(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39-140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

(二)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

(三)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

一般来说第一节不做重点把握,把社会制度,传播制度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第二节是本章重点,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四种媒介规范理论,一定要重点把握。特别要强调的是他们形成的背景!

如集权主义理论主要知道134面的定义,

135面第一段的形成背景。内容适当知道下就可以了。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个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17,18世纪)——社会责任(20世纪40年代)——民主参与(20世纪70年代)。这三个内容是个联系且修正的关系,要联系把握,注重背景。

*自由主义制度除了把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些关键词外,还要注意到137面最后一段第一句所说到的其优点,还有138面第一段提到的其缺点。

*社会责任理论138面背景牢记!还要补充点的就是其媒介垄断的形成原因就是:世界大战的结果和电子媒介使用资源的有限。139面第三段由背景引到了该理论的目的,而最后一句话“仅仅把希望寄托媒介自律”体现了其缺点。

*民主参与理论同样背景重点掌握,其主要观点:知晓权,传播权,媒介接近权的定义要明确记得(178面),140面第一段最后一句“核心价值”要记得,最后一段要知道其缺点。

这样把握就可以了。146面的第5题就是一个整体把握的题目,所以线索要清晰。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大概了解下,个人觉得不必做重点了解。这一章看似很难把握,但是认真看下,还是很清晰的,不用死背,当历史一样认真看下就明了了。

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

化的传播。

控制研究: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

控制研究包括两方面:1、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2、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

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以强大的资本为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实行垄断。

2、通过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3、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1、个人的信息反馈。来信、来电、来访,批评和建议。最常见的受众监督

方式。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3、诉诸于法律手段。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公众利益”是制约传媒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则。美国电信法中设有“公正原则”。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麦奎尔归纳了六种关于传播制度的“规范理论”:极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也称权威主义。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理论。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

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利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

值。

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

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

自由主义理论主要原则:

1、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2、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3、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4、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

到保证。

密尔顿《论出版自由》,提出出版自由是人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两个重要原则:“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米尔〈论自由〉:假如全人类都意见相同,而只有一个人持有反对意见,即使在这种场合,人类也没有迫使这个人沉默的权利。

早期的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支配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制度所保障的实质上是私有资本的利益。社会责任理论:

40年代提出。1947〈自由与负责的报刊〉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改良。

背景:1、媒介集中和垄断的加剧使媒介越来越被少数人所控制,大多数人越来越失去表达自己意见的手段和机会,社会矛盾激化。2、私有媒介的传播内容在营利动机的驱使下,越来越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制度化措施:限制暴力和色情内容的“V芯片”制度和节目内容分级制度。)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几个原理原则:

1、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

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2、媒介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

专业标准。

3、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

不能传播宗教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4、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民主参与理论:

也称受众参与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

出现背景:信息与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每个社会成员发生了越来越直接的联系。媒介垄断使传播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民主参与理论正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巴隆〈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

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

1、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权

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而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或广告

赞助人而存在;

3、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4、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民主参与理论的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

或平等性。

属于一种体制外的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理论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规范:

1、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是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基础。

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性原的具体要求:在思想上,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新闻工作的准绳;在政治上,要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使之成为亿万人民的实际行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的纪律。

3、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1、通过沟通生产、流通和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服务作用;2、新闻传播事业本身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的信息和知识产业的骨干,新闻传播媒介大多以事业机构采用企业化经营的方式参与着市场活动。

面临的一些问题:商业主义和营利主义的抬头。一些媒介出现了片面追求发行量或收视率而不顾社会效益的倾向,不正当竞争,虚假新闻,变相广告,传播内容的低俗化、刺激化和煽情化现象日益严重。使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问题、传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问题、传播媒介的自律问题、社会和广大受众对媒介活动的社会监督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麦奎尔

1、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

务;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这种自由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

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3、在传播内容上,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优先使用本民族语言;

4、在新闻和信息的交流合作领域,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

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

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信息主权”口号下,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

课后练习题:

1、传播制度的定义

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起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充分体现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播的政治控制(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

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主要);②对媒介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淫秽和非法出版物,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

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3、受众对传播的社会监督控制手段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来信、来电和来访等形式,直接表达对媒介活动的意见、建议等);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众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③诉诸法律手段;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4、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①极权主义:对社会事物进行评价和判断时,不是从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而是从与外部权力或权威的关系上考虑问题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也称权威主义。

②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产生于欧洲封建专制主义气候,最大特点是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利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主要内容:a.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b.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c.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合法的检查;d.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应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5、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被主要采纳)

①形成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代表:约翰?米尔顿(《论出版自由》)、托马斯?潘恩、托马斯?杰弗逊等。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

②核心: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

主要原则:a.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当局的特别许可;b.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c.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任何强制;d.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③评价:早期自由主义理论对打破极权主义专制制度和等级观念,确立自由、平等和权利的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它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其保障的并非全体社会成员而是私有资本的利益,注定不能实现最初的社会理想,而成了现今对内维护垄断资本利益、对外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理论。

6、社会责任理论(被主要采纳)

①20C后传媒垄断程度↑,自由主义理论强调传播者的权利忽视公众、谈论思想自由忽视传播的私有营利性质→美“新闻自由委员会”40年代《自由与负责的报刊》,强调大众传媒对社会和公众应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目的:防止传媒垄断引发社会矛盾的激化及传媒内容的庸俗化导致社会道德和文化堕落。

②主要原则:a.大众传播具有很强公共性,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b.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c.媒介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或传播宗教、种族歧视内容;d.受众有权有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③评价:媒介自律很难做到,该理论的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7、民主(受众)参与理论

①70年代后社会信息化发展、媒介垄断程度达到新高度,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提高而现实中缺乏可利用的传播资源→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出现,要求大众传媒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

②核心价值: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主要观点:a.任何民众个人和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权;b.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非媒介组织、广告主、宣传家存在;c.社会各界都应有自己的媒介;d.小规模的、双向互动性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③评价:反映了一般民众因社会责任论没有改变现状而对其产生的失望心理,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众参与理论属于体制外的规范理论。

8、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①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新闻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项社会职能,应持真实性、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则;④新闻传播事业有重要经济功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服务于国民经济。

广告媒介策划书

OPPO音乐手机媒体策划书 姓名:胡新维学号:081410209 指导老师:梅晓春职称:讲师 目录 一.前言 (2) 二.内容提要 (2) 三.市场背景分析与形势分析 (3) 四.营销计划 (14) 五.广告计划 (20) 六、确定媒体目标 (24) 七、制定媒体策略 (24) 八、媒体类型选择.......................................25 九、具体媒体选择.......................................26 十、媒体购买决策.......................................29 十一.广告效果评估.....................................30

OPPO音乐智能手机广告策划书 一.前言 伴随着多功能手机在市场上的推广,音乐智能手机应运而生,成为成熟市场的新生产物以及市场利润增长点,同时也是继百万像素手机后的市场新宠。对音乐手机后市的看好以及较大的市场利润空间使得诸多手机厂商在此领域展开角逐,而消费者对音乐手机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音乐手机在市场上的繁荣。而OPPO作为音乐手机的佼佼者,当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发展的机会,一场轰轰烈烈的音乐手机保卫战就此展开。 二、内容提要 OPPO(欧珀)是一家全球注册,集科研、制造和营销于一体的大型高科技企业,公司主营手机、MP3/MP4、播放器、DVD播放机、LCD TV等,产品远销美国、西欧、俄罗斯、韩国、东南亚等市场。OPPO (中国)公司成立于2004年,生产基地位于世界制造名城---东莞。公司先后在中国成功推出MP3、MP4播放器,并于2008年5月,正式推出手机产品,志在打造手机行业的一流品牌,是一家致力于研发数码电子产品的公司。至今,OPPO产品的销售覆盖全球,公司多元化、国际化经营已经具规模。OPPO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终端品质数码产品,在品质表现上力求完美,在产品造型设计上力求时尚精美,在功能操作上力求简洁易用。 OPPO品牌2004年开始策划,05年正式投放市场,以强势的广告方式让品牌知名度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其运作手法借鉴了医药保健品营销的概念营销,OPPO的概念区隔、情侣时尚定位、MP3的产品力、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九章 传媒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媒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传播制度: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目的是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一般包括: 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垄断资本控制传播事业的方式有: ①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②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③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活动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 ①个人的信息反馈,来电、来信、来访等。最常见的受众监督方式 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的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 ③诉诸法律手段 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英国学者麦奎尔曾经将各种规范体系中所内含的观点和主张称为关于传播制度或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并归纳了六种主要类型: ①极权主义理论 ②自由主义理论 ③社会责任理论 ④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⑤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⑥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前四种是美国学者施拉姆在《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年)一书中概括的,这些概括未必正确,而且其中充满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偏见。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二、

报纸是传统的四大新闻传播媒体之一

报纸广告发展概况及趋势 报纸广告(newspaper advertising)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报纸是一种印刷媒介(print-medium)。它的特点是发行频率高、发行量大、信息传递快,因此报纸广告可及时广泛发布。 一、报纸广告的出现及发展 报纸广告的前身———印刷广告,报纸广告的最初形式来源于印刷广告。印刷广告是古代比较先进的一种广告形式。11 世纪北宋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印刷广告的历史由此而展开。 宋朝庆历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在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我国民国初年,随着商业发展、商家认识提高、报纸及其他传媒的日益普及与影响,广告这种商品促销方式,已普遍受到商家欢迎。而且商家已经认识到在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登载广告,其作用与影响更为突出。 现代报纸广告已经成为报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业经济链的重要一环和促进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越来越受到报业经营者重视。 二、报纸的发展状况 (一)报纸的种类 中国报纸概括为宗教报纸、商业报纸、政论报纸、机关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 、都市报几种形态或类型。 (二)报纸的发行量 2011年全国报纸零售发行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其中主要是以都市报为主的综合类日报和时政类报纸等;广播电视总收入持续增长,付费数字电视收入增幅强劲;互联网传媒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媒体形态变革,传统网络新闻的使用率出现了明显下降,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使用率大幅下滑,微博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网络视频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有了长足发展。 (三)报纸的特点 1、报纸读者对象的设定 读者是报纸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而且读者正逐渐成为现代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 2、报纸水准的设定 报纸的水准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表现。报纸的 3、水准也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确定的。 4、信息具有不灭性 信息不像物体和能量,物质是不灭的,能量也是不灭的,其形式可以转化,但信息的不灭性同它们不一样。 5、信息可以廉价复制,可以广泛传播。 某些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烈的时效性。一条信息在某一时刻价值非常高,但过了这一时刻,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 三、报纸广告的发展状况 (一)经济化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传媒业对外开发力度不断加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国外媒介大亨纷纷欲在中国投资,国外媒体的办报理念、经验、管理方式也逐渐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同行。这一方面对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媒体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报业市

广告学_媒介策划考点

第一章广告媒体与消费者 三、媒体作业加快发展原因:广告走向专业化,大众媒体本身传播能力的提高,广告主对广告时段及版位需求的增加,媒体价格日益增涨。 四、媒体的定义与特性 讯息载具,凡是能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就可称媒体 在商业广告中所称的媒体就是指能够承载商业广告的信息载体 五、商业媒体的特性 大众的 可控制的 付费的 专业媒体购买公司的类型 1、独立型专业媒体购买公司,不依存于广告公司而独立存在,依靠自身资本优势,carat媒体 2、非独立型专业媒体购买公司,具有广告公司背景,实力媒体 3、关系型专业媒体购买公司,依存于与媒介的特殊关系,未来广告公司。 媒体购买公司的业务运作发展趋势 趋势一:从研究媒体到研究消费者 趋势二:从单一媒体企划向跨媒体企划 趋势三:不断开发创新媒体 第二章行销计划与媒介计划的内容 一、行销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销计划是媒体计划的原点,主要包括背景咨询分析、行销目标、行销策略、行销费用等内容 二、背景资讯分析的内容 市场状况,品类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判断,竞争者的确定,消费者定义与趋势分析,品牌的历史与现状分析,经营品牌的SWOT分析法。 三、行销目标的内容 1.短期目标和媒体策略:成长中的品牌采取攻势策略;衰退中的品牌保守策略 2.长期目标和媒体策略:从策略的角度思考媒体如何长期持续经营,以协助达成品牌行销长期目标;选定特定族群,以长期积累的方式争取品牌转移,再逐一扩张至另一族群,以提高销售和占有率;选择固定时段、刊物或者时机的露出,以使媒体风格与品牌产生形象上的直接联想。 四、行销费用的构成 行销费用是由促销活动费用、广告费用和调研费用组成的。 六、媒介计划的概念 媒体计划是指在特定的行销环境下,从媒体投资的角度去思考,形成投资策略及执行方案,提供最有效途径去接触消费者,以解决行销所要求的课题及建立品牌。 七、媒体计划的主要内容 媒体目标:设定媒体角色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媒体策略:比如媒体的目标对象、媒体的传播区域、媒体的投放时间、媒体的投放量、具体的媒体载具、媒体的预算安排等 媒体执行方案:就是根据媒体策略选择媒体载具,并且对媒体执行方案进行评估。 八、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媒介计划 产品的生命周期指的是一个产品在发展上的不同阶段 可区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主要发展阶段 导入期产品的媒体诉求对象和媒体策略 1.导入期的产品,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了解比较少,因此新产品的消费较低,品牌较少,竞争也较少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控制研究两个方面P129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国家与政府四个方面的控制P130-131 二、利益禾逵刖 檬屏Φ目刂疲郝⒍献时究刂泼浇榈娜 种饕 绞絇132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受众对媒介控制的四种手段P132-133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麦奎尔的“规范理论”的六种类型P134 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极权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5;理论的四个坚持主要内容P135 二、资本注意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产生的背景P136;主要原理原则P136 (二)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背景P138;主要原理原则P1339 (三)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背景P139;主要观点P1339-140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一)渊源:马恩关于党报思想的要点P141;列宁主要观点P141-142 (二)苏联:五个原则和规范P142 (三)我国:我过传播制度极其基本规范的四个方面内容(公有制、党性原则、多方面职能、经济功能)P143-144 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麦奎尔概括的五个方面内容P145 这一章要重点掌握的几个问题: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民主参与理论 一般来说第一节不做重点把握,把社会制度,传播制度大概把握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节是本章重点,特别是上面提到的四种媒介规范理论,一定要重点把握。特别要强调的是他们形成的背景! 如集权主义理论主要知道134面的定义, 135面第一段的形成背景。内容适当知道下就可以了。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三个媒介规范理论:自由主义(17,18世纪)——社会责任(20世纪40年代)——民主参与(20世纪70年代)。这三个内容是个联系且修正的关系,要联系把握,注重背景。 *自由主义制度除了把握“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这些关键词外,还要注意到137面最后一段第一句所说到的其优点,还有138面第一段提到的其缺点。 *社会责任理论138面背景牢记!还要补充点的就是其媒介垄断的形成原因就是:世界大战的结果和电子媒介使用资源的有限。139面第三段由背景引到了该理论的目的,而最后一句话“仅仅把希望寄托媒介自律”体现了其缺点。 *民主参与理论同样背景重点掌握,其主要观点:知晓权,传播权,媒介接近权的定义要明确记得(178面),140面第一段最后一句“核心价值”要记得,最后一段要知道其缺点。这样把握就可以了。146面的第5题就是一个整体把握的题目,所以线索要清晰。 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中国家的媒介制度大概了解下,个人觉得不必做重点了解。这一章看似很难把握,但是认真看下,还是很清晰的,不用死背,当历史一样认真看下就明了了。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

(完整word版)2017西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真题

2017西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 1.深度性新闻 深度新闻概念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2.媒介系统 媒介生态系统:媒介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而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是一篇消息的报道主旨,是新闻作品体现的中心思想,反映的主要事实或重要问题,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 是作者通过内容所表达出的某种看法或主张,是新闻事实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 4.英尼斯 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经济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也是麦克卢汉的老师。他一生的事业可以从1940年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他是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后期的他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中。他提出的主要理论为:媒介偏倚理论:媒介时间的偏倚和空间的偏倚。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较强的媒介,例如:粘土、石头、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得到较

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主题: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六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引言:从“潜网”说开去 2002年7月1日,有一个叫周耀民的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成了一名期刊记者、编辑。这个年轻人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犹如常山赵子龙,浑身即是胆,虎虎有生气。然而时隔不久,他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在的网所束缚,纵有盖世的才华也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编辑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人那张潜网。后来,他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这几乎成了他一个心结。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纠缠着他,使他不能大展身手,一展抱负呢? 他所工作的杂志社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所从事的工作称为“大众传播活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及社会信息系统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休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工具与政府的关系同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我们认为,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是传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它的全部。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以下我们主要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美国学者Dominick在其《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一书中概括为“Formal Controls”,他写道:“Formal controls over the media include laws, court decisions that refine those laws,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administret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意即从法律、法规与条例等传播制度层面考察分析大众传播的控制问题。

(广告传媒)新闻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 (一)定义: 媒介动作流程图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二)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 ii. 广播 iii. 电视 iv. 互联网 v. 通讯社 vi. 手机 (三)分类说明下: I、报纸 ①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

广告创意与策划教学大纲

《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 本课程是面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广告创意与策划》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广告概念及类型划分,了解广告认知原理,掌握广告创意的程序方法及策略表现形式,掌握广告策划书的撰写方法。 (二)编写依据: 本课程大纲根据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编写。 (三)目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广告创意的策略表现能力,提高广告创意者的素质。要求学生根据广告创意的程序方法,从广告媒体设计考虑出发,给出完整的广告策划方案。 (四)学时数与学分数: 本课程教学总学时为36课时,2学分,其中实践12课时。具体学时分配参照下表。 (五)适用对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学生。 (六)课程编码: KY1810A01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第一章什么是广告 第一节广告学与广告 知识点:广告学、广告。 第二节广告创意与广告策划 知识点:广告创意、广告策划。 第二章广告创意概论 第一节广告创意原理 知识点:广告创意原理。 第二节广告创意原则 知识点:关联性原则、原创性原则、震撼性原则。 第三节广告创意思维 知识点:广告创意的思维特征、思维形式。 第三章广告创意表现与策略

第一节广告创意类型 知识点:商品情报型、对比型、戏剧型、故事型、幽默型、悬念型、联想型。 第二节广告创意手法 知识点:头脑风暴法、组合法、联想法。 第三节广告创意训练 知识点:广告创意的程序、放射性思维训练。 第四章不同媒介的广告创意 第一节网络广告创意 知识点:网络广告的概述、网络广告的运行、网络广告文案写作。 第二节电视广告创意 知识点:电视广告的应用、发布、文案、电视广告赏析。 第三节手机广告创意 知识点:手机广告概述、手机广告的运营。 第五章广告策划概论 第一节广告策划的概念与作用 知识点:广告策划的产生与分类、现代广告策划。 第二节广告策划的类型与方法 知识点:广告策划的类型、方法。 第六章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广告市场调查 知识点:市场调查的主要内容、广告市场调查的目的与要求、方法。 第二节营销环境分析 知识点:营销环境的定义与构成、营销分析的要点。 第三节竞争对手分析 知识点:竞争对手分析的目的、SWOT分析法。

《传播学概论》讲义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传播制度的概念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3、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4、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5、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6、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7、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8、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的概念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包括: 与政府的关系; 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各阶层、政党或团体都拥有创办自己的媒介的平等权利。这些社会群体能够通过自己的媒介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传播自己的主张,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作为能动的主体在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老年、妇女、农民等等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传播媒介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垄断资本手中,一般社会群体的传播权利是不能得到保障的。这种垄断控制常常比任何政府机构所起的作用更大。 ◆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有四种方式: 1、个人的信息反馈。(意见、建议、批评或抗议) 2、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如工会 3、诉诸于法律手段。(名誉权、隐私权)

4、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如BBS传播可影响发行 量或销售量)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为了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例如英国和日本的广播电视事业采用以公营为主、私营为辅的制度,德国和部分欧洲国家采用公营和私营的“双轨制”,意大利是公私合营制度,美国主要采用私有企业制度,但规定实行特许制,社会主义国家是公有制。 2、法制和行政管理。如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传播。如国家公众利益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现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的媒介制度以及它所内含的规范理论是在15世纪中叶印刷术发明后产生的,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报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维护国王和专制国家的利益;(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或权威,不得批判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和政治价值;(3)政府有权对出版物进行事先检查,这种检查是合法的;(4)对当权者或当局制度的批判属于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体现了绝对支配与服从) 在二次大战中的德意日法西斯的传播体制是一种现代极权主义,它通过积极的强制改造使传播媒介成为国家和战争的宣传机器,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了古典的极权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有多种媒介规范理论对大众传播活动发生着影响,但它们的性质是不一样的。民主参与理论作为民众的要求在体制外起着一种牵制作用;占统治地位的媒介规范是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政府和法律机构主要是通过这两种理论来协调和平衡国家内外的传播关系。 以美国为例,当媒介的垄断和集中引起普遍的社会不满之际,政府和法律机构利用社会责任理论对媒介的活动加以某种制约,防止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在需要保障垄断资本利益的时候,则往往以自由主义理论为决策依据。 ◆文化帝国主义 在跨国传播或全球传播领域,美国强调自由主义理论,主张信息流通的绝对自由,反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来信息进行自主管理。

27418 广告媒介实务

高纲1014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418广告媒介实务 南京大学编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广告媒介实务》课程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学专业必考的课程,是为了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关于广告媒介实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以广告媒体作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介绍了广告媒介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实际应用,并详细介绍了广告媒体作业的基本内容、一般流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本课程命题将充分体现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能够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广告媒介实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经验;规范地掌握广告媒介实务的基本范畴和术语;培养和提高正确开展广告媒介作业的能力,以便能够胜任广告媒介分析、广告媒介计划、广告媒介购买以及其它与广告媒介相关的专业工作。 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和要求) 第一章传媒发展简史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传播媒介发展的历程,为以后的学习做知识准备。 2、考核知识点 (1)听觉媒体 (2)视觉媒体 (3)视听媒体 (4)数字媒体 3、考核要求 (1)识记:传媒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领会:古登堡之前,印刷术的发展概况。 早期电视技术发展概况。

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第二章听觉广告媒体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广播广告的类型与特征,理解广播广告的结构元素与脚本创作,了解固定电话广告与手机广告的有关内容。 2、考核知识点 (1)作为广告媒体的广播 (2)广播广告的类型与特征 (3)广播广告的结构元素与脚本创作 (4)固定电话广告 (5)手机广告 3、考核要求 (1)识记:联播、点播、直陈式广播广告、表演式广播广告、接入语前广告、主叫广告、手机语音广告 (2)领会:广播广告的类型 广播广告的特点 广播广告的结构元素 广播广告脚本创作应注意的方面 手机语音广告的优势和缺陷 手机广告的特点 第三章视觉广告媒体 1、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报纸广告、杂志广告、DM、户外媒体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售点广告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互联网时代报纸广告面临的挑战以及DM与数据库营销等相关知识。 2、考核知识点 (1)作为广告媒体的报纸 (2)报纸广告的类型 (3)报纸广告媒体的特点 (4)互联网时代报纸广告面临的挑战 (5)作为广告媒体的杂志 (6)杂志广告的类型 (7)杂志广告媒体的特点 (8)DM的类型与特点 (9)DM与数据库营销 (10)户外媒体的类型与特点 (11)户外广告的结构元素与制作技术 (12)售点广告的类型 (13)售点广告的功能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3-19T06:20:29.097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3期作者:魏辉 [导读] 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 黑龙江省密山市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密山 158300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基于网络技术的引导,自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相融合是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新闻媒体需要主动与自媒体相结合,借助于自媒体固有的特点击优势,不断调整新闻内容、丰富传播形式,最大化地发挥新闻传播潜能,为实现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改变;新闻传播效益;影响 一、新的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1、下放“话语权”,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来源和角度。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主要依赖于本单位新闻记者的采访及兄弟单位的新闻报道,新闻来源和报道角度相对单一。而在当今的“公民新闻”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现并报道亲历、旁观甚至是听闻的有价值新闻信息,而且又由于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关注点不同,使得以自媒体为特征的“公民新闻”呈现来源广、角度多的特征。新闻新媒介与传统相比,除了有来源广、角度多以外,还有实时播报的动态化、碎片化的传播优点,即通过即时更新、相互补充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新闻事件。 2、即时性发布,提高新闻传播效率降低发布成本。“公民新闻” 时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化也促进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容易带动公民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即便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轰动的新闻事件被公民通过各种新的传播媒介以互动、裂变等方式传播分享,从而引发关注,提高传播效率。另外,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在降低了新闻报道门槛的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新闻采访、编辑、交通、印刷、剪辑、后期制作等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新闻报道流程,节约了制作成本。 二、新型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益的负面影响 1、新闻真实性存疑 上文中已经说过新闻的一大重要属性——即时性,而新闻的另一大重要属性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任何新闻,都必须保证其内容真实可靠。传统新闻采集—编辑—审核的新闻发布流程虽然效率较低,但基本可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型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虽然降低了新闻发布的门槛,但也导致了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很多新闻平台成为了虚假信息发布的平台,很多人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现象就是伴随着新型新闻媒体的出现而出现的。 2、新闻专业性差 一条好的新闻,总是会使用简明的话语传达丰富的信息,在传统新闻发布流程中,无论是采集新闻的记者,还是撰写新闻的编辑,或是审核新闻的负责人,都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这些人的工作可以保证所发布新闻的专业性。但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闻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专业性也急剧下降,很多网络新闻往往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关键的信息,降低了阅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此外,在大量无意义的花边新闻充斥着屏幕的时代,对于想要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人总是显得很不友好。 三、新闻传播媒介转变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建议 1、实施“实名制”,更有责任地传播信息。相对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没有“实名制”的情况下,网民往往在心理上觉得无所顾忌,认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把关、负责,容易出现口无遮拦、甚至是使用网络暴力的情况。其实,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人们的行为、言行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为了让网络从“虚拟”回归“现实”,使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责任,必须实行网络“实名制”。从 2002 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提出 网络实名制到 2014 年国务院出台并实施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可见网络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并且逐步完善。对于新闻传播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实名制”的纯净网络环境下,新传播媒介的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可信、健康、高效,利大于弊。 2、规范引导,提高公民媒介传播素养。除了从立法角度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监督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近年来才被重视和研究的外来概念,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思辨、反应及处理等能力。只有提高了公民的媒介素养,人们才能正确、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有数量众多的网民,他们不单单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信

传播制度媒介规范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2002年7月1日,有一个叫周耀民的小伙子刚刚大学毕业,他来到了一家杂志社工作,成了一名期刊记者、编辑。这个年轻人充满理想、朝气蓬勃、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犹如常山赵子龙,浑身即是胆,虎虎有生气。然而时隔不久,他感到自己的手脚似乎被一张无形而有力的潜在的网所束缚,纵有盖世的才华也施展不开。久而久之,屡屡碰壁,他的热情便日渐冷却,锐气也日渐消磨,最终就变得同老编辑一样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将自己逐渐地融人那张潜网。后来,他怎么想也想不通为什么会这样?这几乎成了他一个心结。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纠缠着他,使他不能大展身手,一展抱负呢? 他所工作的杂志社在传播学上被称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所从事的工作称为?大众传播活动?,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把大众传播及社会信息系统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也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control Studies) 。?控制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大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进行的。社会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休系?,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一定的社会制度对大众传播的控制,体现为一定形态的传播制度,因此,传播制度也就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有的学者认为,?传播制度问题主要是大众传播工具与政府的关系同题,即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我们认为,言论出版自由问题是传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它的全部。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一句话,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从这个基本立场出发,以下我们主要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各种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对传播媒介的控制,以及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特定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下的媒介控制问题。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美国学者Dominick在其《The Dynamics of Mass Communication》一书中概括为?Formal Controls?,他写道:?Formal controls over the media include laws, court decisions that refine those laws, and rules and regulations administreted by government agencies. 意即从法律、法规与条例等传播制度层面考察分析大众传播的控制问题。 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电子乌托邦

2018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电子乌 托邦 81、”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82、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83、”把关人”“把关人”是传播学四位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一个概念。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84、媒介技术决定论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一种批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麦克卢汉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使得他的理论带上了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85、媒介功能融合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 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86、媒介内部控制传播学控制研究的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播媒介通过组织制度、报道方针等对新闻或信息的收集、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8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 传播制度是指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2)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其主要原因有: ①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社会制度是一个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反映,也同样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②传播制度中包括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还包括竞争与秩序、生产与消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规定所有制形式是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是确立传播体制的前提。采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主要取决于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传媒本身的性质也对所有制形式的确立产生重要影响。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对报纸、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控制较为宽松,一般采用私有企业制度;对广播、电视等电波媒介的控制则比较严格。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所有制是公有制。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包括对传媒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分配传播资源;对媒介活动进行多方面的监督管理等等。由于大众传播是信息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媒介经济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也是国家和政府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许多国家,商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规对传媒活动也是适用的。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限制或禁止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但一般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的内容; ②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 ③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 ④淫秽和非法出版物; ⑤对公众利益和社会文明风气有害的其他内容。 (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并不都是限制性的,积极的指导和扶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为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过优惠政策,例如降低印刷品邮费、对某些亟待发展的媒介行业实行免税制或津贴制等等。近年来,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都对发展传播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如果说过去国家和政府对传播事业的宏观调控的重点在于国内,那么在今天,这种调控已经有了明显的全球战略的性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