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_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_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_张韵君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_张韵君

收稿日期:2015-03-10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广东高校专利发展与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

(2013WYXM014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S2011040004369);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运行机制研究”(2011B070400002)

作者简介:张韵君(1965—),男(土家族),湖北鹤峰人,博士,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竞争战略、技术创

新。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张韵君

(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830)

要:基于专利战略的视角,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新技术的创造性、创新技术的实用性三个基

本特征。技术创新具有特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反映了技术创新发生过程的普遍规律。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主要环节,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 -TI 模型),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

关键词:

专利战略;技术创新;专利分析;技术战略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5)05-0084-06

一、引言

企业竞争的焦点逐渐由产品和价格的竞争转移

到技术与专利的竞争。发达国家企业在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雄厚的资金投入,充分利用专利战略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创造、转让与许可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份额,谋取巨大的垄断利润。美国高通(Qual-comm )公司就凭借在CDMA 领域的强大技术优势,依靠所拥有的国际标准以及标准背后的1400多项专利,主宰着整个无线技术的市场格局,源源不断地从竞争对手那里赢得高额的专利收益。

20世纪70年代,迫于欧洲和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经济崛起的压力,美国在1979年首次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并在企业界广泛组织实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随后,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仿效。在专利战略的指导下,专利创造与运用获得长足进步与发展,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得到普遍提升。从此,关于专利战略问题的研究获得广泛关注。

“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都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的研究还没有能够在专利战略和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建立起充分且富有逻辑的联系,进而在专利战略的范畴内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个新的解释,更没有形成专利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合理的支撑,这是一个需要开拓的领域。本文试图在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具备的创新技术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专利情报战略、专利创造战略、专利实施战略与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建立起在时间上继起和空间上并存的一种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atent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S -TI 模型),从而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引导企业通过专利战略为技术创新保驾护航,最终达到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壮大自己和战胜竞争对手的目的。

二、专利战略的内涵

“战略”这个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引

DOI:10.160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8507433.html,ki.jjwt.2015.05.017

入知识产权界。Samson 指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是企业利用它作为企业战略。企业必须结合战略来有效运用专利,专利已经从一个法律问题提升到一个战略问题。但迄今为止,还很难找到被大多数研究者都能接受的专利战略的定义。

从国外研究来看,对专利战略的研究和运用相对较早而且比较成功的是日本、美国等技术先进的国家。日本专利管理者高桥明夫(1990)、经济学教授斋滕优(1990),美国学者理纳德·玻克维兹(1995)、Knight (2001)、Somaya (2002)等分别从战略性专利活动、有效利用专利制度、保持和获取竞争优势等角度定义了专利战略。

国内学者对专利战略的内涵也进行了广泛论述,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陈湘玲(2000)、冯晓青(2001,2007)等的观点。虽然这些研究并没有形成

关于“专利战略”的统一定义,但都体现了这样的共识,即专利战略就是

“从长远目标出发”,“利用专利制度”在“市场竞争”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的“总体性谋略”。由于专利战略具有“技术性”的

特点,因此,又可称为“专利技术战略”。对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而言,专利有着更广泛

的战略功能(Macdonald ,

2004)。Rivette 和Kline (2000)在《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在知识经济

时代,专利战略已经成为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那些以知识产权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技术类公司,企业高层管理者逐渐将专利策略提高到公司战略的层面进行思考。

三、专利战略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特征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应该满足发明创造授予专利所必须具有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的特征。实用性是基础,一项发明创造如果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或者不具备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潜力,是不能被授予专利权的。继实用性之后的第二个要求是必须具备新颖性,强调发明创造具有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本质差异,是首创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发

明创造”。另外,这项技术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必须具有显著的进步。

(一)创新技术的新颖性

新颖性常常成为企业间技术创新产权竞争的主要方面。新颖性(Novelty )是判定一项创新技术能否获得专利授权的基本前提,这是由专利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

1.新颖性的概念。关于新颖性的界定,无论是TRIPS 协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巴黎

公约还是大多数国家的专利法,其表述并不一致。

《欧洲专利公约》第54条规定:“如果一项发明不属于现有技术,该发明应当认为是新颖的。”我国《专利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具有新颖性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

。这种借助“现有技术”(Prior Art )来定义新颖性的方式更符合新颖性的本质要求。“现有技术”是指已经公开的所有技术知识的总和。一般来说,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以前公众能够得知或处于能够获得状态的所有技术知识。因此,无论是发明人还是设计人,不管他在智力上为其所获得的发明创造的投入多么显著,但只要这项技术已经可以为公众所得到,那么就没有正当理由授予其专利权。

2.新颖性的标准。确定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专利新颖性标准通常涉及时间标准和地域标准。

新颖性的时间标准存在三种实践情况:一是以发明创造完成的时间为标准,采用发明在先原则的国家就实行这种标准,美国是执行这种标准的典型代表。二是以专利申请时刻为标准,凡是在专利申请的特定时刻前未公开过的技术都具有新颖性。这对专利提出申请的时间要求较为严格

,《日本专利法》即采取这种做法。三是以专利申请日为标准,这是实行申请在先原则的国家所采用的标准,我国《专利法》规定的就是申请日标准。专利新颖性的地域标准主要指已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在什么地域范围内能够影响专利申请,目前分为三种标准。(1)相对新颖性标准,只要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在本国未公开过就被认为是具有新颖性的,也称为本国新颖性标准。目前,仅有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从理论上讲,采用这种标准比较合理,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这一标准在实际执行中也存在一定的难度。(2)绝对新颖性标准,它要求一项发明或实用新型技术必须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未公开过,又称为世界新颖性标准。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都采用这一标准,中国也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3)混合新颖性标准,是按照不同的公开方式采用不同的地域标准,对于出版物公开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而对于使用公开和其他方式公开的则采用相对新颖性标准。美国、韩国等国家都采用混合新颖性标准。考虑到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的需要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各国专利法都普遍规定了丧失新颖性的例外情况,允许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或优先权日)前的一段时间内的某些公开在一

定条件下不影响其新颖性,不发生现有技术的效力。这种制度称为宽限期制度或者优惠期制度。宽限期内的此类公开也被称为新颖性公开。我国《专利法》第24条也明确规定了宽限期制度,属于宽限期内的公开不丧失其新颖性。

新颖性的标准各有优缺点,各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依据自身的政治法律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科学技术条件,综合考虑其根本利益来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及国家(地区)间的经济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强,关于发明创造的新颖性标准的差异也正在逐渐缩小,这将更有利于鼓励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促进技术交流与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技术的创造性

发明要具有“创造性”。创造性(Inventiveness)是在新颖性基础上对发明创造的进一步要求。新颖性主要考察的是创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差异,一项创新技术只要有差别,一般也就具备了新颖性。但发明仅仅有别于现有技术这一点是不够的,除了要求新颖性以外,构成申请发明专利的新技术解决方案必须是一种创造。原则上说,一项创新技术具备了新颖性却不一定具备创造性。创造性侧重于判断创新技术的水平。

1.创造性的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法中,创造性有不同的称谓和表述。在美国,创造性被表述为“非显而易见性”(Non-obviousness),《欧洲专利公约》的成员国大都使用“创造性”或“进步性”,日本称为“进步性”,德国则使用“本质性区别”。虽然这些术语表述各异,但在本质上的意思是一致的。我国《专利法》第22条第3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2.创造性判断标准。能够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在总体上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满足授予发明专利的实质性要件标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本质区别,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这是对技术内容而言的。“显著的进步”指发明创造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产生有益的技术效果,这是对技术的发展而言的。

(三)创新技术的实用性

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要激励发明创造,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被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实用性(Utility)。实用性要求意味着发明创造不能仅是理论上的,而必须是能在实践中制造或使用。

1.实用性的概念。实用性是指创新技术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能够”是表示一种可能性,只要判断是否能够在工业上实现,而并不要求已经被制造或者已经被使用。因为有的发明从取得专利到实际制造产品往往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并且申请和取得的专利也可能只是一种技术贮备或技术方案,并不准备立即实施。“制造或者使用”主要是指在产业上的制造或者使用。“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是指不仅在产业中制造或使用,而且要具备有用性、有益性。积极效果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效果等。

2.实用性判断标准。判断实用性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实施性、再现性和有益性。实施性表明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已经完成,达到了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能够实施该技术的程度。再现性是指发明创造的新型技术方案可以重复实施。这种重复实施能够被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技术内容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而不得依赖某种随机因素,并且实施的结果必须是相同的。有益性要求发明创造的应用必须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类的物质或者精神福利,这是对实用性的进一步要求。

四、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一)技术创新及其模式

熊彼特首次从学术角度提出了“创新”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Mueser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多种观点和表述作过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并对技术创新进行了重新界定: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经过研究开发或者技术组合,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应用。这一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它们相互之间的组合、配置及其结构上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1992年,Rothwell对实践中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进行了划代。近几十年来,技术创新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工业化初期,创新主要被看成是一个线性过程,称为“线性模型”。线性模式将技术创新看作由一系列不同功能的阶段构成,是由前一环节依次向后一环节逐步推进的一个过程。根据动力来源或诱

导机制的差异,这类模型可分为技术推动模式(Technology Push Model )和市场拉动模式(Market Pull Model )。

在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在技术创新的需求拉动和技术推动说之间一直论战不休,没有(也不可能)达成共识。Schienstock 和Hamalainen 认为,技术推动模式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创新是成功的而有些却没有;而需求拉动模式则不能解决技术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创新过程的组织问题。于是,另一种思路开始出现,即不认为单一的因素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决定性因素,而是寻求各种因素的“互动”或者

“联系”。20世纪80年代,Mowery 和Rosenberg 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在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知识基础和市场需求以一种相互作用的方式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确定某一因素是创新的惟一或基本的决定因素。于是,

Mowery 、Rosenberg 等人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技术—

——需求互动模式。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创新在较大程度上必须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或企业与用户之间

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1983年,在综合线性模型的基础上,

Rothwell 和Robertson 提出了交互作用模型(Integrated Model )。交互作用模型强调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各环节与市场需求和技术进展之间的交互作用,强调技术能力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这一模型可以看作是技术推动—市场拉动综合作用模型的深化,这样一来,单纯的技术推动或市场拉动都可以归因于交互作用模型的特例。

1986年,Kline 和Rosenberg 提出技术创新过程

链环—回路模型(又称链环模型,

Chain Linked Mod-el )。链环模型视技术创新为多路径、多回路、各环节并行的过程,将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基础研究相联系,同时考虑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反馈关系。按照他们的“创新链环模型”,企业技术创新由潜在市场、发明设计、详细设计和试验、再设计生产、市场销售等五个环节构成链环回路,多条回路的多次反馈过程形成了多条创新路径,而不是线性模式里的一条。但交互作用的链环—回路模型将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彼此交互作用的几个阶段,并强调技术创新过程的时间顺序,但学者们对此具有不同的看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体化模式”(Integrative Model ),也被称为整合创新模式,使创新过程发生重大转变。一体化模式强调创新构思、

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以及市场营销等关键活动的平

行、整合发展,反对将技术创新过程高度分割和序列化的做法,开始从行为主体角度考察创新活动的开展,重视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合作,从而为技术创新过程增加了新的内容。

Rothwell 认为,创新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成为一个网络过程,不仅横向战略联盟和合作研发增加,而且与供应商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并具有战略性。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创新的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这种模式更强调技术创新是一种群体性、集成性的活动,实现在新型的网络组织之中,更加重视企业内部集成和外部的网络,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紧密的战略关系及协同创新,重视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

Abernathy 和Utterback 则认为,企业和产业的成长阶段决定了企业的创新类型和创新程度。他们把企业的技术创新类型划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层面,而在这两个层面上又划分为流动阶段(Fluid Stage )、转化阶段(Transition Stage )和特性阶段(Specific Stage )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在对以产品创新为主的持续创新过程的研究中,他们将这两个层面、三个阶段与产品生命周期(PLC )联系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描述产业技术创新分布形式的A -U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从而较为完整地反映了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受到创新理论领域学者的广泛重视。

(二)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构建技术创新模式选择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技术创新决策。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将技术创新与专利战略紧密结合,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充分体现专利战略的思想,应该成为创新主体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出发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依存于技术规划与决策、技术开发和技术转移、新技术的产品化或商业化三个重要的方面。专利生产通常需要经历研究与开发(创造知识)—专利授权(获得产权)—将专利运用到产品或服务(有效运用)三个阶段。专利战略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专利信息分析、专利创造和专利实施为纽带而联结起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三个主要环节,从而形成一种在时间上继起和在空间上并存的关系,构建一个专利战略视角下的企

业技术创新模型(PS -TI 模型),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指导框架(见图1)

。图1专利战略框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 -TI 模型)

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PS -TI 模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专利制度要求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内容应公诸于世,作为专利信息公开的代价,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得专利的发明创造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对该专利制

造、销售、许诺销售或者使用的独占权。“发明公开”不仅可以向产业界提供实施发明及把发明用于

生产的信息,而且启迪后人在其原有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推进一项发明,使它始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从而推动和促进整个社会的研究活动和技术创新的开展。

企业技术创新是确定信息需求,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信息源,几乎囊括了一切应用领域内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研究开发工作中,发挥专利制度的作用,充分利用专利文献,是进行技术规划与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以专利情报为核心,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对技术竞争情报源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其内在信息的价值,充分揭示其相关关联关系,不仅有助于避免重复性研究和低水平开发,在最新最高的起点上开展技术创新,而且还能够密切关注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科学预测技术进步的方向,全面准确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决策支持,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以此不断调整技术创新战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将专利情报与技术预测的这种紧密关系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

。2.基于专利创造的技术开发。专利技术开发是专利创造的前提和基础,专利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保护手段。企业获取专利的目的一般包括防止拷贝、防止专利拦截、获得专利许可收益、加强谈判筹码、作为内部R&D 的业绩指标和提高公司声誉等。专利创造决策目的是形成企业预期的专利布局,目前常用的专利布局模式可以概括为特定的阻挡与回避设计、策略型专利布局、地毯式专利布局、专利围墙、包围式专利布局和组合式专利布局等。因此,企业既需要强化技术创新,又要重视专利活动,技术开发与专利的联动日益紧密和重要,成为企业技术创新整体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的程度和影响范围不同,专利布局的模式也不相同。James March 利用已有技术(渐进性创新)和采用新技术(突破性创新)界定不同幅度的创新,即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渐进性技术创新。从专利技术层次来看,突破性创新通常包含着基本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核心专利;改进技术和组合技术从总体上来说属于渐进性创新,大多形成局部的或改良性的技术专利。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应该根据技术成果所具有的技术特征选择适宜的专利保护模式。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基于专利创造的技术开发”。

3.基于专利实施的技术应用。创造发明转化为独占权利的技术形态(专利),只有通过实施才能物化,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按照专利法的规定,发明人所获得的奖励与取得的回报,重点不是在技术发明完成之后,而是在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品化、商品化、市场化之后。专利战略的任务之一就是发明创造成果的商品化和市场化,这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专利制度的根本要旨,就是通过专利权人利用独占实施、许可他人实施等策略独占一方市场,从其创造的效益中获取超额利润,这是技术创新活动价值性的主要体现。专利制度的这种激励作用促使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个“创新—获利—再创新—再获利”的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转化为独占权利的专利成为企业开拓市场,有效遏制竞争对手,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这一过程

正是

“基于专利实施的技术应用”。五、结论与展望

专利战略可以贯穿于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在技术创新的构思形成阶段指明研发方向,而且也能在研究开发阶段提供动力保障,还能在技术的商业化和市场化阶段确保利益实现的最大化,甚至于在侵权保护阶段也可以避免技术创新成果尽可能少的遭受损害。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谋求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充分利用专利战略,并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预测、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的不同环节

分别采用相应的专利情报战略、专利创造战略和专利实施战略,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

将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基于专利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型,这不但可以为专利战略与技术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且也可以避免单一技术创新模式的盲目、缺乏动力等弱点,更能从企业整体战略的高度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基于专利分析的技术预测,可以从“专利三性”的特点出发,选择和运用相应的专利分析指标和专利分析方法,构建预测技术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专利分析模型,对特定技术做出趋势预测,不断调整技术创新战略,从而使技术创新更具有针对性、效益性。其二,基于专利创造的技术开发,可以根据技术成果所具有的技术特征选择适宜的专利保护模式,加强技术开发与专利的联动,研究利用已有技术(渐进性创新)和采用新技术(突破性创新)不同幅度的技术创新的专利模式。其三,基于专利实施的技术应用,可以构建一个专利实施系统,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选择适当的实施模式与实施时机,确保技术创新主体从其创造的效益中获取超额利润,使专利战略和技术创新真正成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高桥明夫.日立的专利管理[

M ].魏启学译.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1990.14.[2]陈湘玲.论企业专利战略研究[J ].情报科学,

2000,(1):35-38.

[3]冯晓青.企业专利战略若干问题研究[

J ].南京社会科学,

2001,(1):53-58.[4]郑翘楚.企业专利战略[M ]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4.

[5]刘凤朝,潘雄峰,王元地.企业专利战略理论研究[

J ].商业研究,

2005,(13):16-19.[6]侯延香.基于SWOT 分析法的企业专利战略制定[J ]

.情报科学,

2007,(1):146-151.[7]张韵君.国内专利战略研究文献综述:2000 2009年

[J ].科技管理研究,2011,(2):174-182.

[8]Macdonald S.When Means Become Ends :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Patent Strategy on Innovation [J ].Information E-conomics and Policy ,2004,16(1):135-158.

[9]Riveae K.G ,Kline D.Discovering Hidden Value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78(1):54-66.

[10]Chiung -WenHsu.Formation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Mechanisms Through the Research Institute [J ].Techno-vation ,2005,(25):1317-1329.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s Research Based on Patent Strategy

ZHANG Yun -jun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Peizheng College ,Guangdong 510830,China )

Abstract :Patent strateg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overall strategies especially its technology strategies in an enterpri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ent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ust possess three basic features inclu-ding novelty ,inventiveness and utility of innovative technolog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certain modes ,which reflect common rules of innovation process.A new guidance fram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or an enterprise can be provide when patent strategie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connected together ,using those elements of pa-tent analysis ,patent acquisition and patent implementation to link the main factors such as technology forecast ,ex-ploi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an enterprise to build a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 and construct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de (PS -TI mode ).

Key words :patent strate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atent analysis ;technology strategy

(责任编辑:张爱英)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探讨.doc

(二)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营销实践来看,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大多具有灵活的营销模式,虽然这种灵活的营销模式使企业生存了下来,但是整体缺乏理性的战略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很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特质性的产品、低成本等多种方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今,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雷同,从而放弃质量比价格,忽视了营销在当中发挥的作用,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营销理性缺乏现象。 (三)营销渠道方式相对落后 从上个世纪开始,科技发展迅猛,各种电子产品与媒体传播手段技术都有很大的突破。企业的营销受到了网络、微信、电视媒体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影响,企业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的手段方式等极大地发生了改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具有对先进营销手段的了解与运用,目前,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应处于推销或是简单的市场营销阶段,营销的手段主要通过营销人员的“跑市场”。当今,网络、通讯、传媒技术的发达,催生了很多新的企业营销手段,如网络营销、微信营销等多种新媒体的营销手段,中小企业由于营销理念落后、营销人才对于新的营销手段不了解,从而普遍存在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营销手段主要依靠营销人员本身的推广,缺乏对新媒体营销手段的应用。 (四)营销人才流失严重 正常的营销人才流动,能够给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发展

的动力,但是,过度的营销人才流失会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直接的影响。就现状来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局限性缺乏足相应的发展空间,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与提供个人发展空间有限,没有形成良好的用人、育人机制,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人才存在着向大企业、三资企业等流动的现象,客观地分析,广大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乏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二、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构建 (一)建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科技改变了人们生产与生活习惯,现代人们接触产品与服务的途径已经被极大的拓宽,比较先进的营销观念为社会营销观念、大市场营销观念、绿色营销观念、整合营销观念,这些观念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中小企业的营销。科技发展应用产生的新的营销渠道具有很多,成本低廉反馈迅速效果较好的有微信营销、微博营销等。中小企业应摆脱计划经济或是传统的营销理念与渠道对其营销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 (二)打造具有战略性的营销模式 创新营销模式不是企业走出困境的一种战术,而应该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企业进行营销工作的基础与出发点是企业的营销战略。企业的营销工作要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战略,发掘市场潜在需求,确立消费者品牌归属感,明确市场细分目标。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的营销模式创新时要具有战略性。 (三)持续改进的营销相配套内容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

国内外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鉴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求生存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企业摆脱困境和培植持续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下面我们选取了国内外几家典型企业,展示他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以飨读者。 格力集团——多方位信息化发展模式 珠海格力集团是一家以工业为主导、综合发展的集团公司。形成了工业、商贸、房地产三大产业支柱,是珠海特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企业之—。 格力集团充分认识到处于信息时代必须抓住机遇,适时变革,及时把信息转化为企业资源,以促进企业的经营活动。早在90年代初,当大多数企业还是手工记账时,格力集团就先行要求各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财务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企业对财务数据的及时查询和分析。这些年来,集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IT部门,负责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协调和建设。同时,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管理 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以及员工相关素质的培训。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已具一定的规模,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邀请着名的安达信咨询公司做顾问,对企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项目进行策划,并投入巨资,购买了世界一流的应用软件厂商BAAN公司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格力电器引入CAD、CAM、CAPP等系统,提高公司的设计和加工水平,使公司能够每年不断地推出上百种的优质新产品。格力罗西尼表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销售遍布全国,通过公司的计算机远

程通讯系统;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分部进行远程数据传输,使总部可以方便、及时地掌握各分公司每天详细的销售情况,以利于销售策略的调整及生产的合理安排。企业信息化建设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质量,促进销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格力积极推进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近年来格力的各大企业纷纷上网获取各种相关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加强与客户的联系。例如格力磁电有限公司通过耳联网开拓海外市场,与外商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此外,格力早在1996年就注册了自己的域名,建立了格力网站。 未名集团——月光、影子? 和代工战略模式 北大未名集团是—家拥有33个医药品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类新药9个,下属7个参股、控股子公司的中国最大的生物工程产业集团。2002年,北大未名集团通过收购北人高科,成功借壳上市。 未名集团在生物工程、金融工程、创新理论三大战略指导下,在实践中摸索出了“利用一个产品启动一个市场,利用—个市场发展一个企业,利用一个企业创建一个基地,利用一个基地推动一个产业”这一发展我国生物工程产业的总体思路,并积极创建北京北大生物城、深圳北大生物谷、厦门北大生物园三大生物工程产业化基地。未名集团根据中国生物工程产业的现状提出了从研发到生产、市场过程的独特的三大战略:月光战略、影子战略和代工战略,对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创新很有启发意义。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资料

引用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本文引用自管理之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定位》 明确企业的技术创新定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定位之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就很清楚了。我们先来看一下企业的总体战略,考虑到定位学派、环境学派的贡献,我们应该看到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竞争结构对企业行为和效益的影响。对于追求最大盈利的企业来说,常常要面临两次选择:(1)选择企业应从事的行业;(2)在行业中选择企业的定位:是以低成本为主导还是以高差异为主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如此,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技术水平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优势和劣势。在参与市场竞争时,希望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达到这个地位可能要经过的道路。然后我们在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时就会有的放矢,并且可以更集约地使用资源,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否则,企业的技术创新就可能漫无目的,其创新效率和效益也不会很高。如果制定技术创新战略的目的是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和不断创造新优势,那么技术创新的定位比要达到具体的指标更加重要。因为一旦企业技术创新的定位被确定,其技术创新战略和企业的战略就有了较清晰的轮廓。技术创新首先要明确的是,创新的目的主要是降低产品的成本还是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当然这两种主要目的会有一定的整合,提高产品的差异未必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产品的差异性。迈克·波特认为企业可以在广泛和狭窄两个不同的范围上,同时或者分别采用两种最佳的定位:差异领先和成本领先,因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自己的技术创新定位和达到该定位应采取的各种有效措施。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应该首先明确定位而不是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是由技术创新的性质决定的。技术创新的创造性、不确定性,易受市场、环境、技术发展影响等性质决定技术创新以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是不合适的。比如,把创新定位使产品达到某种具体的性能就

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

摘要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研究,综合运用与数据相关的技术,寻求新模式。本文对大数据、营销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讲解,用发展的眼光对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做了简单说明。通过阅读文献,以前人研究形成的理论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着重于理论分析。从大数据理论、营销管理理论等出发,探讨大数据的价值,实现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与转变。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营销管理模式;创新

ABSTRACT Big data era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 the integrated use of technology related to data, to seek new pattern.In this paper, the large data, marketing, such a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yes of the era of big data management model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innovation to do a simple description.Through reading literature, people study before formation of the theory a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Starting from the theory of big data, and the theory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ig data, realize the era of big data of enterprise 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 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Big data era;Marketing management mode;innovation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1), 1487-1492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8507433.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2518507433.html,/10.12677/ass.2017.611208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of the Technologic Innovation Model and Technologic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 Changlin Wang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Chongqing Received: Nov. 8th, 2017; accepted: Nov. 22nd, 2017; published: Nov. 29th, 2017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s a result, this paper regards that the mod-el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are a process of co-evolut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 Keyword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Dynamism, Connotation Evolution, Enterprises 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与技术创新能力内涵演进 王昌林 重庆科技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8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22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9日 摘要 文章从当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式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内涵和构成特征的演化发展,认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

第七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第一节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策划和选择 一,什么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所谓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简言之就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谋划。技术创新战略 3 类,划分为:自主创新战略、模仿创新战略和合作创新战略。 1,自主创新战略是指以自主创新为基本目标的创新战略,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产生技术突破,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的商品化,达到预期目标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基本上都是率先创新。

2,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学习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率先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 3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 的产品标准和技术规范可演变为本行业或相关行业统一认定的标准,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知识和能力支持的内生性。创新与知识和能力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支持是创新成功的内在基础和必要条件,技术创新的主体工作及主要过程都是通过企

业自身知识与能力支持实现的;自主创新过程本身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知识与能力积累的良好环境。 (4)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企业为保证始终有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创新产品,必须能够持续进行创新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将创新贯穿于企业整个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有较高的资金和强大的人力投入。同时,由于新技术领域的探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就是在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装备等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创新链上的资源分布聚积于中部。 (4)被动性。这主要是指竞争的被动性,包括技术积累、营销渠道和实施效果等方面的被动,这是由模仿创新者只做先进技术的跟进者来决定的。

小微企业八种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八种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界、金融界对这一问题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而小微企业融资的路径和模式也不断被创新。如果您是小微企业主,以下融资方面可供您参考。综合授信即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综合授信额度由企业一次性申报有关材料,银行一次性审批。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营运情况分期用款,随借随还,企业借款十分方便,同时也节约了融资成本。 银行采用这种方式提供贷款,一般是对有工商登记、年检合格、管理有方、信誉可靠、同银行有较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票据贴现融资票据贴现融资,是指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好处之一是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来贷款。企业收到票据至票据到期兑现之日,往往是少则几十天,多则300天,资金在这段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企业如果能充分利用票据贴现融资,远比申请贷款手续简便,而且融资成本很低。票据贴现只需带上相应的票据到银行办理有关手续即可,一般在 3个营业日内就能办妥,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用明天的钱赚后天的钱",这种融资方式值得中小企业广泛、积极地利用。 信用担保贷款目前在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大多实行会员制管理的形式,属于公共服务性、行

业自律性、自身非盈利性组织。担保基金的来源,一般是由当地政府财政拨款、会员自愿交纳的会员基金、社会募集的资金、商业银行的资金等几部分组成。会员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可以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予以担保。另外,中小企业还可以向专门开展中介服务的担保公司寻求担保服务。买方贷款如果企业的产品有可靠的销路,但在自身资本金不足、财务管理基础较差、可以提供的担保品或寻求第三方担保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银行可以按照销售合同,对其产品的购买方提供贷款支持。卖方可以向买方收取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困难。 或者由买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卖方持汇票到银行贴现。异地联合协作贷款有些中小企业产品销路很广,或者是为某些大企业提供配套零部件,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松散型子公司。在生产协作产品过程中,需要补充生产资金,可以寻求一家主办银行牵头,对集团公司统一提供贷款,再由集团公司对协作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当地银行配合进行合同监督。也可由牵头银行同异地协作企业的开户银行结合,分头提供贷款。自然人担保贷款 2002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率先推出了自然人担保贷款业务,今后工商银行的境内机构,对中小企业办理期限在3年以内信贷业务时,可以由自然人提供财产担保并承担代偿责任。自然人担保可采取抵押、权利质押、抵押加保证三种方式。 可作抵押的财产包括个人所有的房产、土地使用权和交通运输工具等。可作质押的个人财产包括储蓄存单、凭证式国债和记名式金融债券。抵押加保证则是指在财产抵押的基础上,附加抵押人的连带责任保证。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期偿还全部贷款本息或发生其他违约事项,银行将会

新媒体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doc

新媒体时代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研究 1.1新媒体营销理念缺失 近些年,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着利用新媒体技术实施营销,如建立企业网站、建立官方微博、创建微信公众号等。这些措施在推广企业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新媒体营销的理念,对网上虚拟市场的认识还不到位,对虚拟市场的消费者需求缺乏足够认识。所以,很多企业在新媒体营销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1.2新媒体营销人才缺失 新媒体的发展必须依靠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开展营销就对企业的营销人才提出了技术方面的要求。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营销人才都是从传统营销领域转型而来的,那些既具有较高的行业技术,又具有较高的新媒体技术的营销人才极为稀缺。所以,新媒体营销人才的缺失也就成为制约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重要障碍。 1.3新媒体营销投入不够

如前所述,新媒体营销必须要由较高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因此,企业要想做好新媒体营销,就必须加大对新媒体营销技术的投入,尤其是技术方面的投入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解决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技术和人才障碍。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企业对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而在新媒体营销的投入还极为有限。 1.4新媒体营销规划不足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引。只有做好营销规划,才能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新媒体背景下,企业开展营销必须做好新媒体营销规划。但是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我国企业在进行新媒体营销的规划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部分企业制定了一些规划,但大都是将其纳入到营销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单独制定新媒体营销规划。而由于规划不足,就会使得企业开展新媒体营销的力度还极为有限, 2.新媒体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建议 2.1强化新媒体营销理念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活动。技术创新的实践与研究在世界围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国际创新体系、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以及城市、产业、企业创新体系的构筑越来越受到人们和社会的关注,而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细胞和系统,只有依托基础科学,瞄准技术轨道,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和自主创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技术创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

新人才大量涌现。 企业界对国家明确要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对国家以后将重视发挥企业在科技攻关中的作用及有关规划,对国家出台的鼓励企业创新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和产业升级结合的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鼓励装备产业发展等政策都非常支持,寄予厚望。需要切实解决的根本问题一是如何按产业化原则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二是如何提升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资源的效率。其中涉及政策体系、政策重点及政策执行机制等方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创新主体的认识不足、地位不明确。首先是在思想认识上有差距,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创新是灵魂”,创新是国家强盛之本,是企业走出困境实现振兴之本。特别是一些企业对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认识还没有到位,缺乏在的动力,因而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造成这种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技术投入少,没有成为创新主体。除了大型龙头企业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一是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参与国际竞争

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方案

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服务已经成为未来衡量银行发展潜力及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目前国内银行实务中对中小企业业务的划分与界定,一般将总资产规模在2亿元以下,且融资需求主要集中于500万元以上的公司经营实体划归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范畴。而“小微企业”是指比中小企业规模更小的小型及微型企业,具体包括小型民营公司、个人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单位或组织。因企业经营资产和个人财产无法晰分的原因,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贷款主体一般为小微企业主或其实际控制人,同时其融资需求也大多限于500万元以内。如果仅从数量上考虑,小微企业绝对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群体中的大多数,而相对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中更为突出,银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开展模式及方案设计方面,值得再思考的问题也更多。 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中国民生银行在国内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首先提出了“小微企业”及“商户融资”的概念,并将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案取名“商贷通”(将小微企业及其实际控制人统称为“商户”)。笔者很赞同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再次细分,并继而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其困难所在之处,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证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笔者现就自己在小微企业金融实务中的一些思考和想法撮重取要,并求教于业界同仁。 一、发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应当坚持和摒弃的原则 众所周知,客户数量多、行业分布广,信贷周期短、贷款额度小、用款次数频繁,风险较大、收益较高,担保物及担保方式匮乏,以及客户信息采集较难等是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特点。有别于大公司业务,银行必须首先认识和熟悉小微企业运作及经营的独特性,理解和容忍小微企业发展的“不规范性”,并制定一套单独的适合于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发展的工作流程及评审标准。 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现阶段(初期)的发展目标应当是“批量化、流程化和规模化”(三化),简言之即以批量营销模式为主,坚持业务发展的流程化,以科学的发展原则和风险管理理念尽快实现业务发展的规模化。最终或长远的目标是实现银行与小微企业的共同成长,培育和输送出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并形成小微企业金融的差异化服务。 由此,为落实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在发展初期“三化”的要求,有两大比较领先的原则有必要坚持和重提: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目录 目录................................................................................................I 摘要.............................................................................................II 关键词..........................................................................................II 一、市场营销观念创新 (1) (一)合作营销观念 (1) (二)整合营销观念 (1) (三)绿色营销观念 (2) (四)亲情营销观念 (2) (五)全球营销观念 (2) 二、营销创新的根本条件及基本方面 (2) (一)营销创新的根本条件 (2) (二)营销创新的基本方面 (3) 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趋势 (4) (一)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趋势 (6) 四、中小企业营销创新模式的构建 (7) (一)市场营销方式创新 (7) (二)市场营销组织创新 (8) (三)市场营销策略创新 (10) 五、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摘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企业成为二十世纪发展的主角,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更是占总体企业的90%以上,科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过中小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的急剧变化。在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想要在剧变的市场上持续发展,创新营销模式成为中小企业当前的紧迫任务和获得更大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创新理念入手和已有的营销模式出发,分析中小企业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之处加以详细的分析,了解营销的基本模式,解读营销各个流程的重要性、连续性、可操作性,得到企业在实践中的各种需要,选择和各种突发问题,以采取多种措施稳定企业的发展;并研究企业创新的可行性,提出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在此过程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数量众多。重要的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然成为制约和影响众多小微企业发展运营的瓶颈因素。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众多电商平台的崛起为小微企业的融资和运营发展提供了机遇。以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的创新模式,最后谈到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标签: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 1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1.1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现阶段,金融业界和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较为准确,统一的定义。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一些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业态,如:网络银行、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点对点网贷、众筹融资等还是有比较统一的认识。 常规意义上说,按照通俗的理解,其实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两个概念的简单相加,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上各种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资金供需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业务支付和信息中介功能的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相对于传统的金融模式更为新颖,便利和快捷。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从事金融行为称为互联网金融,而将传统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事的业务称为金融互联网。我国金融当局在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指的是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金融业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开展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其实二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资金的融通行为。 1.2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小微企业的发源地。其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众多小微企业。 根据温州市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截至2013年年末,温州共有民营企业十四余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例为97.9%。 2008年全球发生金融风暴后,温州经济受到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冲击,民营企业损失惨重,面临着现金流不足、资金链断裂等诸多困境。由于温州这些民营小微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薄弱,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在国际金融危冲击与各大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

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五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和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资金方面的投入,唯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企业创新文化环境上做了大量工作。企业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技术创新不断闯关,并取得了一些重大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但是,由于我国关键技术的自给率低,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特别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产品仍然依赖进口,在软件、技术标准方面都要向外国企业支付高额费用。这种依附型生产模式从经济角度看,处于增值链的低端,只能为他人的高回报垫底,严重影响着我国的外贸收益。从安全角度看,在这种模式下,生产规模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利。这种局面不能迅速扭转的原因,追根溯源,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目前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科技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的2.8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有75%的企业尚未形成研发能力。有关专家认为,其原因是企业经营机制的缺陷造成了技术创新动力的缺失。企业要从增加创新投入,降低开发成本,选择好创新突破口,加强与科研院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善用人才,营造人才创新环境及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增强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投入降低研发成本 商务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企业500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平均比重只有1%,比世界500强低两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从客观上看,技术研发投入的确存在风险,效益回报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观上讲,企业还没有把技术创新动力建立在高瞻远瞩的战略上。目前,很多知名大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新的规划中,似乎对技术创新都有浓重的一笔,而在落实时,却出现了创新步子不大或急功近利绕行现象。 事实上,技术研发是企业一定要闯的关口,投资技术就是投资企业的前途,加大研发投入,首先要解决企业创新动力。在研发资金的使用上,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企业看到某一行业利润可观,便一哄而上,这样易形成重复投资,使这些企业的各自研发下形不成合力,有限的资金被大量浪费掉了。 面对技术研发基金的使用问题,在研发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企业要降低研发成本。因为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如果研发资金投入过高,最后落到产品上的成本也就会高,使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能力。所以,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还要尽量走创新低成本之路,在开源、节流、挖潜和高效上做综合性文章。 选择技术创新突破口 新发明是技术创新,提高现有技术的性能和革新技术也是创新,可以把创新分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创新模式。 企业不妨先选择好技术创新突破口,一方面在与国际接轨中,利用多渠道获取技术信息,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模式仅为使用而引进。这种模式因外国的技术约束,容易掉进技术依赖的陷阱,最终让人家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另一种是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引进。企业技术引进后,重在吸收消化实现新的创造,这种创造是在技术的高端起步进行研发,可避免走弯路。另一方面,现在我国通过这么多年的技术研发积累,在一些终端产品生产过程中,已经有很多自主创新技术的配套产品,可以把这些产品通过整合、集成或配套等方式综合起来,再进行核心技术的研发,美国的波音飞机就是在跨越70多个国家的生产链当中处在最后组装整合资源的地位。 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目的合作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 略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

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

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管理系部电子商务专业2009 级(2012届)班学生 题目: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 本课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随着网民地日渐增多,网络技术及网络经济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经济的面貌。电子商务冲击着传统的商业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着企业营销模式的转变。不同用户之间利用网络并按照一定规范准则进行信息交流和商务活动,已经成为决定未来企业命运与发展的支撑点。近两年来,国内外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宏观研究较多,微观涉及少侧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不够系统还缺乏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理论。本文从市场营销学的视角探索电子商务的应用,在子商务背景下对业营销模式的进行创新研究。 目前,国外对营销模式问题大量的研究,美国波斯顿学者Peter Will等在Place to Space:Migrating to e-Business Models 中总结了8种典型的电子商务模式。纽约学者Allan A funk等从战略管理角度探讨了商务模式对公司的影响,为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制定商务模式和开展业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日本学者富先生等分析了多个行业开展电子商务的77种网上经济模式。 在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吴叔平先生从价值链的角度和研究了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讨论了买方主导市场的盈利模式,第三方电子商务中心的盈利模式和卖方主导模式等几种具体盈利模式。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书记高厚礼先生,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纽约大学博士吴宗杰先生共同探讨了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方向。近两年内外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宏观研究较多,微观涉及少,侧重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还不够系统;还缺乏用于指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营销活动的理论。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探索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 虽然电子商务背景下企业营销模式的研究取得喜人的成果,营销模式的也是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的关系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既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凭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创新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全球竞争的加剧,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面临的是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竞争对手是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大的跨国公司,企业要在这样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造就自己的核心能力。而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上具有别人不

能模仿的、持续创新并能持续保持领先的能力。要保持市场占有率,必须持续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企业的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有基础技术研究成果,直接关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行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行为,基础技术成果是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支柱之一,产品的相关实用技术,产品化技术和产业化技术是支持企业社会经济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支柱。企业的发展,必须有明确的研发方向和市场定位,这对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不管其具体的产业及产品特点如何,都是一个多种技术有机组合而成的组合体。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支撑,技术创新则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赢得和保持某种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所在。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更是企业增强发展能力、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经济运行由供给约束转为需求约束,买方市场基本形成,企业面临全面竞争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利润率平均化和下降趋势,分化、调整、改组加剧,大型化、规模化和小型化、专业化竞相发展,不少企业进入“二次创业”或“再次创业”的新阶段。技术创新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决定和统率着企业技术发展的具体行为,也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企业能否正确选择并贯彻实施合适的技术发展方式,不仅是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如日本企业所具有的独特的技术能力来源于其选择了正确的技术方式。与欧美企业

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研究 软件业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它的繁荣发展无疑依赖于其主体—软件企业的兴衰。软件企业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技术创新的成功率肯定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所以,软件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一个恰当的技术创 新战略。从企业的自身能力出发、准确把握外部环境,选择实施并不断调控技术创新战略,是软件企业竞争制胜的根本之道,本文在此背景下进行软件企业技术 创新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与创新工作如下:首先,本文认为软件企业的发展是环境选择与企业适应的结果,所以,其技术创新战略必须与环境相匹配。 针对软件企业的具体特点,论文分析了全球化、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软件行业的竞争态势,对软件企业的综合环境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此把握企业的机会与威胁。其次,论文认为技术创新能力是制定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时应考虑的内部环境,在分析前人对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把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视作一个包括企业的创新投入能力、R&D能力、组织力、经营力、资源力等的能力集,然后对上述能力进行指标分解,以达到定量把握。研究总结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规律,探讨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途径。第三,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软件企业的特点,认为一个软件企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不同阶段各有特点,并给出了诊断生命周期的定量研究方法,根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具体情况,指出软件企业应采 取领先、合作、还是模仿等不同的技术创新战略。 第四,借鉴系统工程霍尔三维结构分析方法,构建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选择分析的三维框架结构,在对外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等有关属性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初创期的软件企业应该选择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的技术 创新战略模式;成长期软件企业要选择跟随创新为主,并辅以合作创新和自主创 新的模式;而成熟期的大型软件企业要承担起自主创新的重任,并加强与其他企 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创新。最后,综合运用了DEA、AHP、BSC、PCA、经济分析法等评价方法,结合实例,对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进行了事前(风险)、事中(过程)、事后(绩效)以及外部绩效的评价,对创新战略实行全程控制与管理。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探讨

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探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营销存在着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营销渠道方式相对落后、营销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应做到:建立与时俱进的营销观念与渠道、打造具有战略性的营销模式、持续改进的营销相配套内容。 关键词:中小企业;营销模式;创新 在我国经济开发日渐加深与WTO程度日益加大的当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生存的关键问题是营销,如何突破现有营销模式的局限,实现营销模式创新是当今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营销模式的现状,利用PEST分析,从多个方面与角度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模式。 一、中小企业营销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快速发展的管理与科技,他们的营销模式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状况如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手段简单、配套服务较弱、营销人才流失多等。 (一)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 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以家族式管理或经理一个人负责制为主,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理念代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管理、营销理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与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当今,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企业经营与外部市场紧密联系的时代,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营销理念还处于之前传统或是市场经济初期的生产观念、产品观念与营销观念,商品具有多样化与更新换代快的特点,市场通常处于供过于求,企业营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很多的中小企业对客户不了解,存在落后的经营理念,对于现在的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等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无法应对市场的变化,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地对产品进行推销,造成了产品滞销库存积压严重,或是应收账款急剧增加,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最终造成了企业的生存困境。 (二)营销的战略缺乏理性 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营销实践来看,生存下来的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