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廖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五年级(三)班廖博澜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只有我一个姓廖的人,我天天感到寂寞,要是再多一个姓廖的朋友,那该有多好啊!所以,我便对我的姓氏产生了好奇心。

二、调查方法

1.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廖姓的来源和廖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廖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廖姓的名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通过上网来源,知道了廖姓的来源:相传颛帝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朝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廖氏。

2.据统计,廖氏的名人有:三国时期的名将——廖化,明代时期的进士——廖永清,民国时期国民党大陆中央主席——廖仲恺。廖姓

排名在百家姓第66名。

四、结论

1.廖氏之所以人数少,是因为古时受到了朝庭动荡战争不休的巨大影响,从而向南方大面积迁移,当时,有许多姓廖的的人就这样归隐于世间了。

2.虽然姓廖的人少,但有许多付出了重要贡献,就比如廖仲恺,他一生为两岸和平付出了重要代价,是值得赞扬的。

台湾历史问题

有关台湾问题的历史资料 1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学者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前,台湾海峡两岸两岸海水退潮时,一部分人从大陆渡海来到台湾,这部分人也就是今天台湾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和曹族等少数族的祖先,这些最早到台湾的人被称为台湾 经考察研究认为,除了从大陆直接移民外,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是从南洋群岛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财半岛等地移居来的,他们就是今天台湾鲁凯族、排湾族、雅美族、阿美族、卑南族的祖先。 在17世纪中国大陆大量向台湾移民之前,这里的先住民一直过着原始氏族部落的生活,以打鱼、狩猎为主,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些口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 3 我国早期对台湾的经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营管理过台湾。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三国,三国时吴国国王孙权就曾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1万多名士兵到过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去台湾的行动。后来,吴国的一个地方官,也就是庙阳太守沈莹就写过一本书,名叫《临海水土异物志》,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是古代人给台湾起的名字;“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 隋朝时,台湾被称为“流求”。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第一次是公元607年,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知道,大陆和台湾一直保持着经济 南宋时,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上建造军营,派兵驻守,还 到了元代,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去台湾宣抚、讨伐,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情,并让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巡检司。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 明朝初的,朝廷仍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实行坚壁清野,撤销了澎湖巡检司,并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精)

历史专题复习——台湾问题 一、台湾的历史: ①三国时,台湾称夷洲,230年,吴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 ②元朝时,台湾称琉球,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琉球。 ③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④1683年,清军入台湾,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在台湾设行省。 ⑤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台湾给日本。 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⑦1949年,蒋介石战败后,逃到台湾。(现在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着本质区别:前者是我国的内政问题,后者却是历史遗留问题,即殖民问题。 二、台湾的现代: 1、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用和平统一方式祖国的方针,并建议两岸尽快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关系打破了38年的隔绝状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5、1993年,“汪辜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将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科技达成共识

6、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7、2005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三、练习题 1、为加强统治,内地曾在台湾设置的机构有哪些? 2、清朝针对台湾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3、在历史上,台湾曾被哪些国家占领过?什么时候被谁收复? 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却多次形成台湾问题。台湾在近代史上经历了哪两次大的分离和一次回归?两次分离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5、为了促进两岸交往,海峡两岸各成立了什么民间团体,“汪辜会谈”是哪一年?“汪辜”各是谁,“九二共识”是什么? 6、近年来,海峡两岸交往有什么特点?对此你有什么认识?交往日益密切的基础是什么? 7、、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①一国两制②和平统一③与国际社会合作④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8、、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 ①岛内一部分“台独”势力活动猖獗②美国干涉中国内政③大陆与台湾经济的巨大差距④日本插手台湾事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概要

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在当今时代,台湾问题成了每个人口中的焦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那么台湾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呢?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清政府腐朽的统治,台湾被分割给了日本。幸运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即,蒋介石撕毁了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爆发了内战。台湾问题是国内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残余被迫退到台湾,从此造成了两岸隔离。 台湾问题的引起同样有美国的参与。美国曾表示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重新领导中国。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朝鲜战争中,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美国出动武装力量来干扰,导致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还有,在冷战期间美国需要以台湾来牵制中国。在美国政府的不断干扰下,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和隔绝,两岸的关系一直处于严峻紧张的局势。总的来说,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蒋介石战败后,仍在台湾顽强反抗。二是美国入侵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曾一度表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美日两国仍然阻扰解放台湾,坚持台独。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干涉。国共开始了第三次的谈判,台湾关系得到初步缓解。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局势逐渐缓和,两岸交流趋于频繁,但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多未知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必须要坚持一个中国,可以实习不同的制度,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反对台独。 和平发展的政策和两岸人民的热切盼望使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缓解。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 曲折前进。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通过不断地文化和经济交流来促进友好关系。台湾不独,中国不武的状态保持了很长时间。随着中国的不断壮大,美国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从古地理学和考古学论大陆与台湾的地缘关系 第一节从古地理学论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性 一、古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大陆和台湾发现同样的硅质岩和生物群属这一事实说明,古生代晚期台湾和华南的海是互相沟通的。 二、中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中生代的台湾应属于大陆东部的前陆盆地 三、新生代时期的地缘关系 台湾海峡成为陆地,有陆上河谷侵蚀形成的,这就足以证明,台湾曾是大陆的一部分;此外,从动物化石看,更新世时期大陆与台湾同时存在相似的哺乳动物群。新生代第四纪时,海水推出台湾海峡,大陆与台湾连成一片大陆,华南的剑齿象、犀牛、古鹿、野牛、野猪等不短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结果。 第二节从考古学看大陆与台湾的统一性 一、旧石器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从台南左镇出土的“左镇人”化石来看,其与大陆的山顶洞人属同一时代,应是从大陆经过台湾海峡的陆桥进入台湾的。台大宋文薰教授经过比较研究,认为台湾、菲律宾等原始文化最为可能的祖籍是中国大陆。 二、新时期时期大陆与台湾的关系 新石器台湾海峡海面上升,但两岸仍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以绳纹粗陶为代表的台北八里乡大坌坑文化和以印纹细陶为代表的凤鼻头文化和圆山文化均与大陆东南、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二章、从人类学论大陆与台湾的血缘关系 第一节从大陆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从古文献记载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禹贡》——岛夷

《前汉书·地理志》——东鳀 《淮南子·说山训》 《北堂书钞》 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志》——所记载夷州人与大陆古越人风俗相似: 1)短发纹身2)凿齿3)猎头4)男就女家,从妻而居5)喜食生鱼6)集会 二、从神话传说看古代闽越族与台湾土著居民的关系 从在大陆和台湾都流传着蛇郎君的传说,及大陆古越族和台湾高山族都把“蛇”认作他们的祖先这些情况看来,台湾高山族的先民是从大陆东南沿海迁移去的闽越族。 第二节从大陆间接移居台湾的南亚蒙古人 一、台湾土著居民与马来人的关系 台湾一部分土著居民,特别是南部和东部的鲁凯族、雅美族、排湾族、卑南族等,其体制、语言和风俗与南洋群岛马来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1)体质上与菲律宾土人最接近; 2)语言上许多读音与菲律宾的马来语相同; 3)在文化特质上,台湾土著中的几个族属于东南亚文化圈中印度奈西安文化群; 4)神话传说,高山族部分部落的海上发祥说可以看出,他们的始祖是从南洋群岛渡海而来的。 二、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的关系 学术界多名学者认为南洋马来人与大陆古越族同源。 1)体格上,马来人属于南亚蒙古人,与广东人较相似 2)语言上,马来族至今还保存着古吴越的语音 3)风俗上,马来族与古越族也多类似的地方:住宅干栏式楼居;产翁风俗; 试婚制 直达族:泰雅、赛夏、布农、朱欧 南回族:鲁凯、排湾、卑南、雅美

浅谈台湾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关键词】台湾政策统一和平发展 【正文】: 一:台湾问题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四面环海的大陆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以成为中国合法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从此,台湾陷入与中国大陆分离的状

态之中,至今已有62年。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台湾问题可以说是自1949年以来一直困扰中国的一块心病。1949年至今,台湾问题几经讨论,两岸关系忽冷忽热,海峡形势有时迷雾一团,有时又晨光初露。但总的来说,还是在波折中探索,在曲折中前进。尤其是邓小平1982年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真正为两岸发展指出一条明路。 二:大陆对台政策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一直以来,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是一贯的。但解决问题的方针几十年中也有所变化。 大陆主动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两岸交流、促进台湾民众利益的措施,诸如简化台湾同胞往来大陆的出入境手续、放宽台胞来大陆就业限制、宣布开放大陆民众赴台观光、来大陆就读的台湾大学生与大陆学生同等收费、对原产台湾的15种水果给予零关税、为大陆台商提供300亿元人民币的开发性贷款等,想台湾同胞之所想,急台湾同胞之所急,受到热烈欢迎。这些政策作为,充分体现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思维,主要表现在: 一是原则坚定、目标务实: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平统一的原则、立场、方向不动摇。十六大把实现国家统一作为本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访问加拿大期间强调,反对“台独”、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这表

台湾问题的历史和现状

台湾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在当今时代,台湾问题成了每个人口中的焦点。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那么台湾问题是如何引起的呢?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由于清政府腐朽的统治,台湾被分割给了日本。幸运的是,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随即,蒋介石撕毁了双方签订的《双十协定》,国民党和共产党爆发了内战。台湾问题是国内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打败了蒋介石,推翻了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残余被迫退到台湾,从此造成了两岸隔离。 台湾问题的引起同样有美国的参与。美国曾表示扶蒋反共,支持国民党重新领导中国。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朝鲜战争中,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美国出动武装力量来干扰,导致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还有,在冷战期间美国需要以台湾来牵制中国。在美国政府的不断干扰下,造成海峡两岸的分离和隔绝,两岸的关系一直处于严峻紧张的局势。总的来说,造成台湾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蒋介石战败后,仍在台湾顽强反抗。二是美国入侵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曾一度表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但美日两国仍然阻扰解放台湾,坚持台独。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允许其他国家的干涉。国共开始了第三次的谈判,台湾关系得到初步缓解。马英九上台后,台海局势逐渐缓和,两岸交流趋于频繁,但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着很多未知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必须要坚持一个中国,可以实习不同的制度,不允许外国势力插手,反对台独。 和平发展的政策和两岸人民的热切盼望使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很大的缓解。当前两岸关系总的发展趋势是在以和平互利、共同发展为主流的大背景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现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现状 2011-03-29 11:14:03 张星星 【作者简介】张星星,教授,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北京 100009)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在学术界兴起,经过近30年的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建立了正式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编辑出版了大量档案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发表或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推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为学术研究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今后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科定位,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学科建设,挖掘档案文献。 【关键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现状学科定位国史研究主线国史分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伴随着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逐渐在学术界兴起。经过近30年来的努力,这一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年轻学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做过初步尝试。195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炎培曾提出,要“及时收集和保存建国史料” [1]。1958年,南开大学历史系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56)》[2],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学生编写出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3]。但是,严格的学术意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还是应当从20世纪80年代算起。从那时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建立了正式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 1990年,国家为编纂、研究和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当代中国研究所。该所现在设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与社会史、外交史与港澳台史四个研究室,办有一个国史研究专业期刊——《当代中国史研究》(双月刊),一个国史专业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该所与这一学会建立了学术年会制度,至今已召开了六届学术年会,其中包括2004年召开的“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2001年,该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成立了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共同开展当代中国史研究和培养当代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另外,全国不少省、市、自治区也设有从事当代史研究的专门机构,许多高等院校也设立了研究当代中国史的机构或中心。 第二,编辑出版了大量档案文献,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近30年来,公开出版的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机构的重要文件主要有:建国以来至1965年的重要文献选编[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十六大以来历次代表大会期间的重要文献选编[5];《人民代表大会文献选编》[6]、《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史料》[7]、《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8]、《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9]等文献资料;《知识分子问题文献选编》[10]、《民族工作文献选编(一九九○—二○○二年)》[11]、《一国两制重要文献选编》[12]等专题文献选编。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合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1949~1957年)①,共21卷。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文章、报告主要有:《毛泽东文集》[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4]、《周恩来选集》[15]、《周恩来经济文选》[16]、《周恩来外交文选》[17]、《刘少奇选集》[18]、《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19]、《邓小平文选》[20]、《陈云文选》[21]、《陈云文集》[22]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领导人的传记、年谱、回忆录、口述史料,如《毛泽东传》[23]、《周恩来传》[24]、《邓小平年谱(1975-1997)》[25]、《陈云年谱(一九○五—一九九五)》

关于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阶段、研究现状及问题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政治学的基础学科,是晚清至民国期间岁政治学学科的创立而创立的一门现代性学科。它的创立及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第二阶段为20世纪20年代末至20世纪40年代,第三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80年代,第四阶段为改革开放之初至20世纪80年代。 第一阶段:中国政治思想史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等人开创。1922年春,梁启超在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东南大学有关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课程;1924年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在中华书局出版。这是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第一本专著。 第二阶段: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至 20 世纪 40 年代,多所大学相继开设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代表人物及著作由陈安仁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大纲》、陶希圣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杨幼炯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和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全国几十所院校的政治学科被取消,而作为分支学科的中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也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科恢复20世纪 80年代,随着政治学学科的恢复,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编纂又被提上议事日程。主要人物及著作是徐大同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朱日耀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和《中国政治思想史》。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研究现状 首先,改革开放之后,政治学恢复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向一个新的阶段迈进,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它取得了以下的进步。第一,从研究方法上看,对思想家及政治思想的论述和评价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阶级分析或阶级斗争,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政治教条主义。人们开始注重马克思主义其他的理论方法,在研究中保持理性与辨证地看待。第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得到重新界定。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成为学者率先思考的课题。第三,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这一时期,学者们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思想史都进行了专题性的研究。第四,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整体学术发展基本实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就研究的科学性而言,一方面,注重政治思想史中时代、流派、思潮、思想家等政治学说的挖掘和整理; 另一方面,力求在综合上述时代、流派、思潮和思想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纵横结合的研究结构,努力使本学科研究的观点、结论与现实中国政治实践、政治比较相结合,推动兼容并蓄、知行合一的研究体系的形成。(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研究的方法论仍然很单一。虽然摆脱了政治教条主义,但是研究者们在政治学方法理论的运用方法仍然不够充分。 第二,通史性研究不够重视,没有出现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对于专题人物或者断代史的研究较多,通史的研究较少。

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黄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黄小蕾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两个同学姓黄。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人。”有一次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决定对黄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黄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黄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黄姓和名人故事。

三、调 查情况和资 料整理 四、结论 我们汉族 自从出现姓氏以 来,历史上出现 过和现在使用 的,据统计,总 共有八千多姓, 这些众多的姓, 来源是多种多 样,最初是以母 系为主,后来转 变为以父系为 主,多用出生或 居住的地名作姓 氏;出现封建和 官爵以后,很多 用国名或官爵名 作姓氏;宗法形 成后,子孙众多 的,地名、国名和官爵名便不够用了,就用祖先的名或字作姓氏,有的还用祖先死后的谥号作为姓氏;有的用发生的事作姓氏;有的用物名。我们黄氏这个姓是属于用国名为姓氏的。根据族谱记载:上古时,颛顼帝的孙子陆终,有六个儿子,次子南陆公受封于黄,建立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遂以国为姓,派衍到现在,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我姓黄氏自得姓至今,不但历史悠久,人物众多,而且别具特色,人才辈出。就人口数量来说,在国内,总人口占全国第八位,台湾占第三位,广东潮汕地区也名列前茅。在国外,华人华裔中,美国的黄姓占第一位,菲律宾占第二位,仅泰国就有三十多万人,就人文素质来说,历代优秀人物辈出,例如战国时“四君子”之一的歇公(春甲君);汉朝时,“天下无双”的香公、三国时,老名将忠公,宋朝时,一代诗宗庭坚公;明清三际,思想家宗义公;民国元勋兴公;近现代,世界糖业 大王仲涵,金融家仲元,新加坡的前总统金辉,泰国前总理沙拉信等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圣才出品】

第二讲政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1 复习笔记 一、政治研究在中国 中国人对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几乎与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远。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1.夏、商和西周时期(大约从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771年) 记载这一时期的《尚书》中有不少关于社会政治问题的记载,在商朝,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有所体现,到西周时期,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 2.春秋战国时期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政治局面,旧的政治秩序遭到破坏。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学说有: (1)儒家政治学说 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王道)(2)法家政治学说 法家则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霸道)

(3)道家政治学说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4)墨子的政治学 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以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秦汉到晚清 自秦汉到晚清,中央集权的统治是中国皇权政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1)鸦片战争前 为了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了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这就使得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了中国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 及至宋朝,经过程朱理学的完善,儒家政治学说更加臻于精巧和成熟。 (2)鸦片战争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结构和政治力量的变化,中国社会政治思想出现巨大分化,出现了“守旧派”、“维新派”和“民主派”。 ①“守旧派” 晚清统治者继续以儒家政治学说作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以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大厦。他们被视为“守旧派”。 ②“维新派”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寻求强国富兵之道,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突出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章太炎等,他们通过著书立说、迻译名著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五(1)班王一然、李依蒙 一、问题的提出 学了《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后,我们对李姓有了很深的了解,因为研究小组的两名成员中一名姓李,一名姓王,又听说王姓是中国第一大姓,于是便选择了“王”这个姓氏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上网搜索,收集关于研究话题的信息。(Because 网络是万能的。)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王一然:资料整理、研究报告的撰写;李依蒙:资料搜集 信息渠道涉及方面具体内容 王姓是中国五大姓氏之一~来源不一~分支众多。历 代史家依据不同来源~分述如下: 1.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上网王姓的来源 4.出自妫姓 5.出自子姓 6.他族改姓或赐姓 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王翦、王昭君、王莽、王羲之、王安石、王维、王政上网王姓名人 君、王勃、王昌龄、王之涣??????

据2011年记录~总计全国姓王的大约有9288.1万人~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4,~也是中国第一大姓; 也上网王姓人口数量 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王~这相当于四川省 的总人口~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1000万人。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悠久,代代名人层出不穷。例如: (1)战国时期的“鬼谷先生”王诩; (2)西汉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3)晋代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 (4)唐代的名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5)宋代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6)元曲的代表作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堪称经典; (7)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著《日知论》的王夫之; (8)现代的名人有:科学家王选、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家王稼祥、被授予共和国上将军衔王震…… 2. “王”姓成为我国第一大姓,李,张列第二三位,比德国的总人口还高 1000万人。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所在院系:电气工程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自动化 班级:16-1自动化学号:201401910034姓名:何建聪 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民主政治的掩护下推动“台独”,不仅使大陆人民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失去了认同的基础,对原本独具魅力的某些政治人物感到失望,更使他们对台湾政治试验工程的积极价值产生了怀疑。尽管如此,台湾对大陆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反而还在继续牵动着大陆的反应模式。简单地说,台湾政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北京方面的全局战略思维,间接左右着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演变方向。毫不夸张地说,台海问题是决定中国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还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二、台湾的问题的现状 对台海问题的强烈危机意识,使得中国大陆在开启政治民主化方面,始终缺乏信心和决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东剧变,已经使中国的政治管理者对激烈的政治变革深感疑虑。现在台海局势不能给人以长期的安全感和稳定感,“台独”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最终版

1.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技术发展历程基本与国际上同步。从1990年起,全国酶工程会议和中日酶工程学术会议都将生物传感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研讨,大大促进了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和人才队伍的发展[1]。1990年,我国第一个生物传感器专著《生物传感技术原理与应用》出版,奠定了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基础。2005年,国家“十五”重点图书《生物传感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对生物传感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总结。2008 年,第十届世界生物传感器大会(The World Congress on Biosensors)在中国召开,标志着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此,英国Cranfield大学的生物传感器资深专家Turner博士[2]指出,近几年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表现尤为突出,这不仅表现在研究论文的高产量,也表现在论文的高质量上。据生物传感器领域最具权威的Biosensors &Bioelectronics 杂志的统计数据[3]表明,2008年中国第一次取代了美国成为该杂志发表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近十年来,有关酶电极的研究论文发表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我国在该领域发表的论文在国际期刊的数量显著增加[4]。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初研制出了一批生物传感器分析仪器,最早的是葡萄糖分析仪,以后陆续研制成功BOD、乳酸、谷氨酸、SPR生物传感分析仪器及多指标血液分析、发酵在线检测等系列产品[5]。其中商品化产品主要是手持式血糖仪和SBA酶电极分析仪。手持式血糖测试仪于1994年诞生,国内约有16家生产企业[6]。 我国的一些研究组已经专注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覃柳等人目前研究一八通道的电化学蛋白芯片,该电极阵列采用硅作为衬底,由再在硅衬底表面通过氧化工艺沉积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在制作金电极阵列溅射金靶之前进行Ti-W靶的共溅射,形成与硅片结合紧密的Ti-W 膜,然后再溅射形成金膜。该芯片可以同时对多种病毒进行测定[7]。朱婷[8]等人研究了阵列式CMOS细胞电信号传感芯片,该芯片集成了6×6单元有源传感阵列、模拟多路选择器、输出缓冲器、参考源和数字控制电路,实现了传感电路和后端信号处理电路的单片化集成。传感单元面积为60 Lm×60 Lm,包含15 Lm×15 Lm的传感电极和有源预处理电路,线性放大幅值范围100 LV~25 mV 的微小信号,电压增益为40 dB。张国林等[9]采用乙基纤维素和乙炔黑导电复合材料制备固定化葡萄糖酶电极。结果表明:用环己烷洗去石蜡的导电复合材料葡萄糖氧化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粒状结构,有利于酶催化反应。利用普鲁士蓝(PB)膜修饰的铂盘葡萄糖电极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的干扰[10]。蔡新霞等[ 11] 将锇氧化还原聚合物与辣根过氧化酶共价交联修饰薄膜金电极,使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得葡萄糖传感器。该传感器在-0 .1V(vs .Ag AgCl)电位下,背景电流小于1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王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好几个同学姓王。他们常开玩笑说:“不知道我 们长大后会不会当王。”听妈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 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王的同学对王姓的历史和现状 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 王姓的来源和王姓的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王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王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王姓的来源传说王姓的直接来源是先秦时期 太子晋。外族的改姓也是来源之 王姓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 书籍、报刊、历史上的王昭君、王羲之、王献之、王之教科书王姓名人王维、王勃、王安石?? 上网王姓人口数量目前已超过一亿

奶奶的讲述王氏族谱在四川珙县下罗乡五星村仍保存 《王氏族谱》 ?????? 四、结论 1、我国的王姓源远流长,传说先秦时期东周灵王有太子晋, 太子晋聪明早慧,才识过人。后来,洪水泛滥成灾,太子 晋献计给灵王,没想到灵王不但不听,还废掉了太子晋的 名位。为纪念太子晋是王族身份,他的家人都更为“王”姓。 也有改姓的,王族之后都改为“王”姓,大臣们也纷纷效仿。 我们认为,大量别的姓氏改为王姓,是王姓人口快速增长 的主要原因。 2、在历史长河中王姓人才辈出。有女中豪杰王昭君;著名 书画家王羲之,王献之;唐代诗人王维、王勃、王之涣、 王安石??我们为王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骄傲。 3、王姓是当代中国人中最多的姓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 的姓氏。据统计,王姓人口总数超过一亿。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关于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篇一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篇二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台湾与中国的历史资料篇三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

关于曹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

关于曹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非常喜爱我的姓氏,但是有一次听别人说曹姓的人特别少,真的是这样吗?于是,我的姓引起了我的思考:曹姓哪里来?曹姓的历史与现状怎么样?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书籍,了解曹姓的来源。 2.通过网络,了解曹氏人口与分布情况。 3.通过书籍与网络,了解曹氏名人。 4.通过问爷爷了解曹氏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互联网曹姓的来源 1、赐受曹官以官为氏. 2、受封曹国以国为氏. 3、 出自姬姓.4、曹姓黄帝后裔,源自山东南移 .5、 少数民族曹姓.6、秦姓所改. 书籍、报刊、因特网历史上曹姓 名人 古代:曹刿、曹参、曹操、曹丕、曹植、曹雪芹…… 近代:曹刚川、曹文轩…… 书籍、因特网曹姓在百家 姓第几位?目 前有多少姓 曹的人? 曹姓在百家姓排名第26位,截止2001年, 约有 730万人. 因特网、爷爷讲述. 曹氏族谱 目前已知共有26本,福建现约有两本:平和县一 本,宁化县有一本。 四.结论 1.我国的曹姓历史悠久,曹氏家谱原书在宋代。因为宋代家谱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私家谱的提倡,所以曹姓宗谱迅速增多,其中的一些还一直保存到今天。 2. 在浩瀚历史的长河中,曹姓人才辈出。有汉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及曹操的儿子:曹胚、曹植、曹冲、曹植等。有清代著名文学家曹寅、曹雪芹、大孝女

曹娥。近代作家曹禺……;现在的国防部部长曹刚川、儿童作家曹文轩……我为我们祖先而骄傲! 3.据2001年人口普查得出,曹姓人口占当代人口已达73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59%。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四川三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湖北、湖南、福建,六省的曹姓又集中了31%。河南为曹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曹姓总人口的10%。

李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李,但我们的李姓是怎么来的?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姓李的人?历史上有多少李姓的名人呢?我却一无所知。于是,我今天特意对我们李姓的历史与现状作一调查。 二、调查的方法 1.上网了解相关资料。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我国李姓源远流长,源自赢姓。传说皋陶也叫咎繇, 裔理征因直谏纣王而被杀害。其妻契和氏携幼子利贞外出逃难,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树上结有一些“木子”,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 在今河南鹿邑东)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理、李同音通用,自利 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北魏 2.在历史长河中,李姓人才辈出:李渊:(566-635),即唐高祖。唐朝开国皇帝。618-626年在位。字叔德,陇西狄道(甘肃临洮)人。隋末,为太原留守。大业十三年,起兵攻入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

次年废侑自立为帝,建唐朝,建元武德。武德九年,被迫传位给次子世民,自称太上皇。 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耳: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即老子,字聃,亦称老聃,一说字伯阳。楚国苦县(河南鹿邑)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儒家“仁义”观和墨家“尚贤”说,在中国思想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 3.李姓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总人数已超过一亿。

形势与政策 浅谈台湾问题论文

简析台湾问题 【论文摘要】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论文关键词】解决台湾统一稳定 一、前言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

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发展,都与这段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种种原因,台湾迄今尚处于与大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因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已然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五十年来,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二、台湾问题的由来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曾经与中国国民党携手抗击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以蒋介石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拒绝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并在1946年发动内战,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建立一党专政的政权。经过三年战争,军事上处于劣势但得到人民支持的中国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1949年10月1日,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势力从中国大陆全面溃退,退踞只占中国国土面积三百分之一的台湾岛,并在美国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