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6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6

第二节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一、语素的辨别

语素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比如“我是中国人”这个句子中就包含了“我”、“是”、“中”、“国”、“人”这五个语素。它们各自既有声音又有意义,比如“人”的语音形式是“r?n”,它的意义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而且各自都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所以各为一个语素。“人”的语音形式“r?n”,虽然可以再分解为“r”“е”“n”等音位,但它们只有音,并不与特定的意义相联系,而“人”的意义虽然也可以分解为“能够制造工具”、“高等动物”等义素,但它们也不与特定的语音形式相联系,所以都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汉语中的语素大多是单音节的,当然,也有双音节或多音节语素,比如“踌躇、仿佛、烂漫、咖啡、巧克力、歇斯底里”等,这主要是连绵语素和音译语素。比如“踌躇”里的“踌”和“蹰”,各自都只有音而没有义,“踌”和“蹰”合起来才成为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即语素。

要鉴定多音节语言单位是一个语素还是几个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去替代某一片段(一般为双音节)中的构成成分以确定其是否为语素。比如“水果”、“防止”各为一个双音节的音义结合体,我们可以用替代法鉴定它们各是一个语素还是两个语素。

水果水果防止防止

糖果水车禁止防范

腰果水枪静止防备

白果水管停止防疫

由于“水果”、“防止”中的两个音节都可以分别被其他单位替换,而且替换后的结构都是音义结合体,所以它们各为两个语素。

运用替代法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这种替代必须是双向的。要确定一个双音节的语言片段包含两个语素,必须两端都能替换,如果只有一端能够替换,那么整个语言片段往往只是一个语素。比如“蜘蛛”的““蜘”可以被替换为“蛛网、蛛丝”等,但“蛛”却不能够被替换,所以“蜘蛛”只是一个语素,其他如“蝴蝶”、“骆驼”、“螃蟹”等也是如此。

其次必须保持替代前后意义的基本一致。比如:

沙发沙发

沙土出发

沙滩开发

沙漠迸发

虽然“沙发”这一片段的两端都能够被替换,但替换前后“沙”及“发”在各自的语言片段中的意义明显不同,所以这种替代也是无效的。“沙发”指一种坐具,是一个音译外来词(sofa),为一个语素。

二、语素的分类

除了根据音节的多少可以把语素分为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之外,语素还可以进行以下的分类:

(一)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语素最主要的功能是构词,所以有人把语素叫做“词素”。根据语素的构词能力,可以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是成词语素。大多数成词语素如

“人、好、下、走”等,既可以单独成词,又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像“人”本身既可以成为词(如在“人是一种高等动物”、“这里没人”等中),同时也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人民、人才、工人、别人”等词。不成词语素如“民、艺、们、者”等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像“民”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只有在和别的语素组成“民众、公民”等词后,才能够成为一个词,充当句子成分。

(二)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

根据语素组合时位置的固定与否,可以把语素分为不定位语素和定位语素。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可前可后的语素,是不定位语素,包括大部分的成词语素和一部分不成词语素,如:

工:工人工作员工打工

美:美好美丽完美秀美

睡:睡觉睡眠昏睡瞌睡

由于不定位语素的意义比较实在,在组合成词时,词义主要由它来体现,是词的核心部分,从构词角度来说,也可以称作为词根。

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是定位语素,定位语素都是不成词语素。由于定位语素往往只是表示某种附加意义,是词的附属部分,从构词角度来说,也可以称作为词缀。根据在构词时所处的位置,定位语素又可以分为前置定位语素(前缀),如“老(老虎、老鼠)、阿(阿姨、阿爸)”等,后置定位语素(后缀),如“子(本子、盖子)、头(石头、木头)”等,中置定位语素(中缀),如“里(糊里糊涂、傻里傻气)”等。

(三)名素、动素、形素等

根据语素所表示的意义,可以把语素分为名素、动素、形素、数素、量素、副素等。名素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物、田、水、路、蝴蝶、阿司匹林”等;动素表示动作行为,如“飞、调、思、犹豫、徘徊、拷贝”等,形素表示性质状态,如“丽、峭、静、香、坎坷、窈窕”等,其他的数素如“一、五、千、万、百”等,量素如“个、张、辆、次、趟”等,副素如“就、才、常、很、不”等。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名素、动素、形素等只是根据语素本身所表示的意义而对语素所作的分类,如果这个语素能够单独成词,那么它作为词的词性与它的语素类型相一致。但当它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它的语素类型往往与那个合成词的词性并不一致:如“蚕”为名素,但合成词“蚕食”却为动词;“裁”、“缝”是两个动素,但它们构成的合成词“裁缝”却为名词;“高”是个形素,但它既可以是形容词“高明”、“清高”等的构成成分,又可以是名词“高度”、“高中”等的构成成分,还可以是动词“高涨”、“提高”等的构成成分。

三、音节、汉字与语素的关系

语素、音节、汉字三者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关系比较复杂。语素是语言的最小单位,音节是语音单位,汉字是记录音节的书面符号。现代汉语语素绝大多数都是单音节形式,

而一个音节在书面上又用一个汉字表示,所以一般情况而言,语素、音节、汉字是一致的,如“光、大、电、人”四个汉字,代表四个音节,同时也是四个语素。但三者之间又不完

全对应,下面分别说明。

(一)语素与音节的关系

语素与音节之间的关系有如下几种情况:

1、一个语素一个音节,即一个音节只与一个语素发生联系,如“收、森、碰、能、怎、嗲”等。这种情况比较少,因为汉语语素很多,而音节只有一千三百左右,所以一个

音节表示一个语素,那就无法把语素完全用音节表示出来。

2、一个语素多个音节,如“蜘蛛、马来西亚、沙发”,这里每个音节都没有意义,必

须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语素。

3、一个音节表示多个语素,由于汉语音节数量有限,所以大多数音节都记录好几个

语素,有些音节代表的语素多达几十个,如yì、shì、zhì等音节的语素都在三十个

以上。

(二)语素与汉字的关系

语素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一个汉字一个语素,如“灯、电、看、手、打”等,这种情况占多数。

2、一个汉字表示好几个语素,如“站(东站、站住)、弹(弹性、子弹)、斗(斗争、五斗) ”。

3、几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如“沙发、吉它、阿拉伯、纽约、秋千、逍遥、槟榔”等。

4、单个汉字不表示语素,如“玻、璃、妯、娌、窈、窕”等,这种情况主要是连绵

字和其它必须由多个汉字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语素。

第4种情况与第3种情况中的记录外来语素的汉字不一样,外来语素只是借用同音汉

字来记录,这些汉字在记录外来语素时不能单独表示意义,不代表语素,但在其他场合仍

然是语素,如“沙发”中的两字在“沙土、沙地、发展、发达”中都代表两个不同的语素,而第4种情况中的汉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单独记录语素。

上述语素与音节、语素与汉字的关系合起来考虑,会形成如下表的各种情况:

四、词的定义

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是词。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则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比如“我是中国人”这个句子中,一共有五个语素,可是论起词来,却只有四个:“我”、“是”、“中国”、“人”。所有的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我”、“是”、“人”各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中国”则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再比如“你要多注意休息”中,一共有五个词,其中“你”“要”、“多”各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注意”、“休息”则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那么,为什么有的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有的词却只是由一个语素构成呢?为什么“中国”、“注意”、“休息”各是一个词,而非“中国人”或“注意休息”各是一个词呢?

一般来说,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而单一的

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而单一的,这与语素不同。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语素“巷”,单独看这个语素,既可以读“xiàng”,又可以读“hàng”,但是当它与别的语素组合进入词以后,却只能有一种固定的读音,“巷道”的读音只能是“hàngdào”,而“小巷”的读音又只能是“xiǎoxiàng”了。同样的例子如语素“薄”既可以读“bó”,又可以读“báo”,但一旦构

成词,“薄弱”、“单薄”的读音只能是“bóruò”、“dān bó”,而不能是“báoruò”、“dān b áo”。此外,词的语音形式具有整体性,内部不允许有停顿,而短语则可以有内部的语音停顿,比如“中国人”,我们可以在“zhōngguó”与“r?n”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注意休息”我们可以在“zhùyì”与“xiūxi”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认为“中国人”、“注意休息”各是由两个词构成的短语的原因之一。

(二)词的意义是明确而融合的

词的意义是明确而融合的,这与自由短语不同。一般地说,一个词的意义并不是其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其构成语素的意义相互融合后产生的新义。比如“白菜”一词,语素“白”和“菜”的意义虽然也投射到词义中去,但“白菜”的意义也并非泛指一切“白的菜”,而是专指一种蔬菜;再比如“领袖”一词,其意义也并非“领(子)+袖(子)”的机械和,由于“领子”和“袖子”在一件衣服中的特殊地位,通过比喻联想,转而使得“领袖”一词具有了“国家、政治团体、群众组织等的高级领导人”的意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素的意义在构词的过程中脱落了,这时如果再简单地按照构词语素的意义来理解词义,就更容易出现偏差,比如“忘记”只指“忘”,语素“记”的意义脱落,“国家”只指“国”,语素“家”的意义脱落等。

意义明确而融合,是词与自由短语的不同之处之一,自由短语的意义往往就是其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相加,比如“白布”的意义就是“白”的“布”,“吃饭”的意义就是“吃+饭”,同样是“烙饼”,当它是一个词的时候,指的是一种食物,当它是一个短语的时候,其意义就是“烙(动作)+饼(结果)”。

(三)词的功能是定型而完整的

词的功能是定型而完整的,这与语素不同。词与语素的最大区别在于词能够独立运用,实词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但可以表示相关的语法意义。而语素的功能则主要是构词,语素只有在成为词以后才能够单说或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成词语素之所以可以单独成词,就在于它们不与别的语素组合就可以独立运用,这样,成词语素实际上就有两重身份,比如“我”、“是”、“人”、“要”等,从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角度来看,它们是语素,而从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的角度来看,它们则是词。

五、词的判定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实际上就给出了我们判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是词的标准。词以“能够独立运用”的特点而与语素相区别,以“最小的”独立运用单位的特点而与短语相区别。具体说来,我们判定一个语言单位是否是词,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办法。

(一)问答法

能单说,也即能单独回答问题的是词。比如在“你和你的哥哥都去看电影吗?”这个句子中,“你”、“哥哥”、“去”、“看”、“电影”都可以单独成句,所以都是词:

谁来主持会议?——你。

你和哥哥谁胖?——哥哥。

明天的晚会去不去?——去。

这本书你看吗?——看。

你们在看什么?——电影。

(二)剩余法

把一个句子中所有可以单说,即能单独回答问题的部分提取后,可以用剩余法确定其他

成分是不是词。

首先,不能单说,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词。比如还是在“你和你的哥哥都去看电影吗?”这个句子中,“都”虽然不能单独成句,但却可以在句子中作状语,所以也是词。

其次,把不能单说,也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单位提开,剩余的部分又不是一个词的组成部分的,也是词,虚词就是用这个方法来确定的。比如还是在上面的句子中,去掉可以单说的单位“你”、“哥哥”、“去”、“看”、“电影”和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单位“都”,剩下的“和”、“的”、“吗”既不能单说,又不是某个词的组成部分,所以它们也是词。

以上的鉴定方法主要用来区别词和比词小的单位语素。至于词和比词大的单位短语的区分则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

(三)扩展法

某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也即不能扩展的是词,否则是短语。比如“大家、马路、重视、举重”等单位都不能扩展,所以都是词;而“大河”可以扩展为“大的河”,“写字”可以扩展为“写了字”、“写了三个字”等,“看报”可以扩展为“看了报”、“看了一会儿报”等,所以都是短语。

使用扩展法要注意的是:扩展之后不能改变原来的意义。比如“马路”如果扩展成“马走的路”,“大家”如果扩展成“大的家”,意思就有了显著的不同,所以它们都是词。

有些同形的语素组合在不同的语义内容和句法功能上分属于词与短语,如前面提到的“烙饼”指一种食物时不能扩展,所以是词,作为一个动宾组合讲时可以扩展为“烙了一个饼”等,是短语。此类的再如“红花”,作为一种药材讲,不能扩展,是词;作为一般的红色花朵来讲,能扩展为“红的花”,则是短语。“头痛”表示“头部疼痛”的意思时,可以扩展为“头很痛”等,是短语,而在“这件事让人很头痛”中表示“感觉很棘手,不好办”之类的意思,不能扩展,则是短语。

六、离合词

(一)定义及分类

我们说,词是一种意义固定而融合的单位,且在中间不能插入别的语言成分,即不能扩展。但是在词与短语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中间状态。像“理发、洗澡、睡觉、散步”等动宾式组合,宾语部分不能脱离动词部分而单独存在,且两部分都不大能用别的成分来替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是词;但它们又都可以扩展,而且两部分的次序有时可以颠倒,根据这些,我们把此类语言单位叫做离合词,合的时候看成词,扩展以后的形式看作是短语。例如:

(1)闭幕→闭了幕

(2)办公→办着公/办了三个小时的公

(3)失业→失了业/失过业/失了三次业/失了半年业

(4)睡觉→睡着觉/睡了觉/睡了三个小时的觉/睡了一大觉/觉睡得好吗

(5)帮忙→给我帮了忙/给我帮着忙/给我帮过忙/帮我的忙/帮了一个大忙/帮倒忙/帮了一次忙/他的忙没帮上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可以扩展的单位,但是离合词可以扩展的程度有大有小,有的只能做有限的扩展,只能在中间加上“着”、“了”、“过”,如例(1)、(2)、(3),类似的例子再如“毕业、成人、到期、见效、建交、就业、留念、下班”等;有的扩展的自由度更大一些,可以在中间加上动量短语或时量短语,如例(4)、(5)、(6),类似的例子再如“碍事、破产、称心、命名、服气、革命、害羞、值班”等;有的则可以非常自由的扩展,甚至可以把两部分的次序颠倒过来,如例(7)、(8)、(9),类似的例子再如“沾光、洗澡、

照相、订婚、纳税、谱曲、捐款、打架”等。

(二)离合词的用法

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离合词是一个难点,学生经常说出下面的病句:(1)我今天见面了一个朋友。

(2)我已经毕业大学了。

(3)他想帮忙我。

(4)她生气我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病句,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这类语言单位的用法不了解。离合词的用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合词后面不能带宾语。如果离合词所表示的行为涉及一个对象,往往用“介词+对象+离合词”的形式。例如:

(1)毕业→从大学毕业/*毕业大学

(2)道歉→向家长道歉/*道歉家长

(3)鼓掌→为她鼓掌/*鼓掌他

有的可以把这个离合词所涉及的对象插入离合词中间。例如:

(4)请客→请老乡的客/*请客老乡

(5)丢人→丢你的人/*丢人你

(6)出丑→出我的丑/*出丑我

当然,有的两种形式都可以,例如:

(7)见面→跟朋友见面/见了朋友一面/﹡见面朋友

(8)生气→跟她生气/生他的气/*生气他

2、离合词与动量成分(如“一次”等)组合时,动量成分要插在离合词中间。例如:

(1)结婚→结过三次婚/*结婚过三次

(2)洗澡→洗了两次澡/*洗澡了两次

3、离合词与时量成分(如“一天”等)组合时,有两种表达形式。第一种,是把时量成分放在离合词之后。例如:结婚失业操心/生气吹牛叹气闹事说了半天情

(1)出院→出院很长时间了

(2)结婚→结婚三年了

第二种,是把时量成分放在离合词中间。例如:

(3)生气→生了半天气

(4)说情→说了半天情

同样是离合词与时量成分组合,但所表示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表示动作完成以后持续的时间,如“毕业一年了”,有的则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如“生了半天气”,这主要是与离合词的意义有关系。

七、短语的定义

短语,有的也称为词组或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而成的语法单位。

词和词要组成短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词的连接必须紧密

两个词或多个词必须紧连在一起,或者由虚词把它们连在一起。例如:

我和小明正在打算请小华去北京故宫玩儿。

在这个句子里,代词“我”与名词“小明”由连词“和”连在一起,组成一个短语;“正在”与“打算”紧连,组成一个短语;“北京”与“故宫”紧连组成一个短语;“去北京故宫玩

儿”紧连也组成一个短语;“请小华去北京故宫玩儿”紧连在一起也组成一个短语。而不紧连的词则不能组成一个短语,如“正在”和“去”。

(二)词和词之间必须有句法关系

它们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句法结构关系。所谓句法结构关系,又称为句法关系或结构关系,即组成短语的成员之间的并列、偏正、述宾等的语法关系,这种语法关系是短语内部的关系,一般和逻辑事理关系是一致的。比如“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由连词“和”连在一起,构成并列关系;“样式新颖”,“样式”是主语,是被“新颖”说明的,“新颖”是谓语,是说明“样式”的,二者构成主谓关系;“木头房子”,“木头”是修饰“房子”的,二者构成定中式偏正关系;“很高兴”,“很”是修饰“高兴”的,二者构成状中式偏正关系;“看完”,“完”是补充说明“看”的,二者构成“动补”关系;“看书”,动词“看”是支配“书”的,二者构成述宾关系,等等。

(三)词的组合必须有意义

所组成的短语整体上要有意义。所谓整体上要有意义,是指所组成的短语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句子,或者在句子里可以相当于一个词,充当一定的句法成分。比如“老师和学生”、“木头房子”等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在句子里充当主语和宾语;“很高兴”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在句子里充当谓语或状语;“看完”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在句子里充当谓语;“样式新颖”作为一个整体可以直接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或者在句子里充当主语或谓语等。

八、短语与词的区别

短语和复合词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结合的程度不同

词的结合程度比较紧,构成词的各语素之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如“黑板”、“高深”、“大学”等都是词,不能扩展成“黑色的板”、“高又深”、“大的学校”。短语的结合程度比较松,构成短语的各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说话”、“唱歌”、“新书”都是短语,可以说成“说大话”、“唱一支歌”、“新的书”。

(二)表达的意思不同

词表达的意思往往不是单纯的几个语素意义的相加,而是融合在一起表示一种与其相关的特定的含义。因此它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凝结的、不可分割的。如“打算”是词,它的意义不是既打又算,而是指对某一事情或行为预先所做的安排、计划和设想。构成短语的词与词的组合是临时的,表达的意义不是融合在一起的,也不是固定的、凝结的和不可分割的。如“打球”是短语,“打”是动作,“球”是“打”的对象,它们各自保留着本身的意义,并没有融合成新的概念。

九、短语与句子的区别

(一)语音上的差异

短语和句子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1、句子具备语调,短语不具备

来了。来吧?来!

出太阳了。出太阳了?

小张去北京了。小张去北京了?小张去北京了!

“出太阳”、“小张去北京”都是短语,短语只有具备了语调,才有可能成为句子。

2、短语只有语法重音,句子还有句子重音、焦点重音

句子可以有句子重音,句子重音是短语重音所不具备的。句子重音是逻辑重音,是语用上的需要,它往往可以改变句子的句法重音。如:

好天气!明天休息。

根据表达上的需要,“好天气”可以重读“天气”,“明天休息”可以重读“明天”。

3、句子中可以有较长的停顿,短语没有停顿或只有较短的停顿

短语结构一般比较短,说的时候中间没有停顿,如果有停顿的话,书面上也只有用表示较短停顿的顿号,大多用在联合短语中:

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爱科学、爱和平、爱人民

而大多数短语没有停顿,即便是两个组成部分结合比较松散的主谓短语,中间也无须停顿。

句子中一句话中间的停顿可以用逗号,分句之间可以用分号,句子结束的时候可以用句号、问号、感叹号等来表示不同的停顿。如:

他的眼神,还是那么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凝重。

(二)句法上的差异

短语和句子在句法上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语中有较严格的语序,句子中的语序则相对灵活

从短语的结构看,语序相对固定。语序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如:

热天—天热上网—网上

方便群众—群众方便豆腐一碗—一碗豆腐

句子的语序相对灵活,为了交际的需要,常常会出现短语所不可能具备改变语序的情况:正常的语序改变了的语序

小鸟飞了。飞了,小鸟。

这是张老师的讲稿。这是讲稿,张老师的。

他吞吞吐吐地交代了不少问题。他交代了不少问题,吞吞吐吐的。

2、句子中可以有特殊成分,短语中没有

作为句子,除了有与短语相同的成分之外,还具有特殊成分,有两种特殊成分是短语所不具备的。

杭州,我知道那是个天堂一样的地方。

爷儿俩,一个跑原料,一个搞销售。

上述例子中的特殊成分是提示成分。

喂,什么时候了,还不开船?据说,明天会下雨。

上述例子中的特殊成分是独立成分。

3、句子中可以有表示语气的成分,短语中没有

短语是静态单位,所以没有语气,不具备表示语气的成分;句子是动态的表达单位,具有一定的语气,可以具有表示语气的成分。表示语气的主要是语气词,另外,短语成句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表示时间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不少是由语气词担任的,如:

他大学了。桃花是红的。

“了”“的”都是语气词。另外不同的语气词往往可以成为不同的语气标志,如“了”、“的”大多是陈述语气,“吗”一定是疑问语气,“吧”可以是祈使或疑问语气等等。在句子中还会出现表示不同口气的语气副词,如“也许、幸亏、大概、恐怕、难道、究竟”等等,这些语气副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相对灵活。如:

难道你真的不去吗?你难道真的不去吗?

也许他早就回家了。他也许早就回家了。

(三)语义上的差异

短语和句子在语义上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短语常有歧义现象,句子有一定的上下文,歧义现象比较少

短语中存在着许多歧义现象,造成歧义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层次构造不同、语法关系不同等等,如下列短语都是有歧义的:

几个学校的领导进口设备补充材料学习文件

句子中由于有上下文的限制,短语中的歧义在动态的句子中往往可以清除。

2.句子中可以有超常搭配,短语中没有

词语的搭配要符合句法上和语义上的要求。短语要严格地受到这种制约,违反搭配原则的短语是不合格的;动态的句子则由于表达的需要,往往可以突破这种限制,如:这次中国进入决赛的十名选手,有三名参加过上届世锦赛,阵容比较“豪华”。

国际体坛畅销的乒乓球运动已在中国推向市场。

说阵容“豪华”,不用常规的搭配“强大”,“最受欢迎”的乒乓球运动,被说成是“最畅销”的,都是偏离了词汇意义上的超常搭配,这种搭配只能在句子中才会出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疑问句(1)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 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 /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 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 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 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1):名词/代词+的+名词 所属关系的表达(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 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疑问句(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 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 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2)询问10以内的数目:用“几” (3)询问10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 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5)100以上数字的读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十八节汉语语法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一、面向新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 (一)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考验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语言事实的描写上,或者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理论的介绍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很大的突破。过去的深厚基础与发展态势,为21世纪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营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发展势必会遇到新的困难,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将会受到极为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和应用上的直接服务。正如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所说的“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2000)。 (二)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要做的工作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理论上的重新解释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建立功能范畴观 语言靠组合和聚合两根轴来运转,就聚合关系而言,不仅体现在词类、句法结构关系等方面,表达同一类范畴意义的不同手段也可以形成一个聚合。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功能范畴的观点研究同一范畴不同表达手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价值,对于认识相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会有所帮助。如语气范畴,其表达手段涉及到语气词、语调、语气副词、助动词、甚至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量的范畴涉及到数量词、某些形容词、副词、词的重叠形式等。时间范畴涉及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甚至某些句末语气词等。 (2)对语用因素进行句法处理 语言现象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统一体,过去所总结的语法规则实际上是包含了句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基于句法结构体中某一成分在组合和聚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如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根据结构主义理论,它们出现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从功能主义角度看,此类词是说话人对句子心理结构切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功能标记,而非句法标记。但上述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句法和语用的“剥离”,对于语法规则的总结以及提高语法规则的有效性,是十分有益的。但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语用因素的范围有多大,语法分析中如何处理此类语用因素、语用成分及其形式特征是什么,语用成分有何句法地位等。 2、应用上的直接服务 从语法研究的应用价值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上。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的论文中有过较为恰当的提法:这两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试金石。研究中得到的语法规则,拿到这两个领域中去用,立刻就可以看出哪些行,哪些还不行,或者说还不太行。可以这么说,语法规则直接服务于这两个领域“适切度”的高低,也是检验我们语法研究成果优劣的一个标志。 就目前情况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依然是比较突出的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1-6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 1. 介绍与说明:“是”字句 (1)基本句式:肯定式:A是B。否定式:A不是B。疑问式:A是B+吗? ( 2)用法:介绍或说明自己或他人的身份;说明时间;说明处所;说明或介绍国籍与籍贯。 2. 疑问句( 1) ( 1)基本句式:陈述句+吗? (2)用法:用“肯定句+吗” ,用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的肯定式或否定式回答。用“否定句+吗”问时,认为对方否定是对的就用“对/对了”回答;如果认为否定是错的就用“不/不对”回答,表示回答是肯定的;疑问时语调要上扬。 3. 否定的表达 (1)基本句式:不+动词+宾语/ 不+形容词 4. 限制与修饰:定语+中心语汉语的定语是位于名词前边的修饰语。定语用来表达对中心语的数量、时间、处所、归属、领属、范围的限制和对中心语的性质、状况、特点、用途、质料、职业等的描写。对中心语限制的定语回答的是“哪一个”的问题,而对中心语描写的定语回答的是“什么样的+中心语”的问题。 所属关系的表达( 1):名词/代词+的+名词所属关系的表达( 2):“的”的省略,“我(们)、你(们)、他(们)”等在表示和人相关的词语(亲属词、人组成的单位)前表示所属关系时,“的”常省略。 5. 疑问句( 2):特指问句 (1)基本句式: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来询问。所用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哪儿、多少、几、怎么、怎么样等。 (2)用法说明:当对特定事物不知道时,就用特指问句,语序与陈述句一样。询问句子的哪个成分就把疑问代词放在哪个位置上。 6. 所有关系的表达:“有”字句 疑问式:主语+有+宾语+吗?肯定式:主语+有+宾语。否定式:主语+没有+宾语 7. 汉语数字的读法 (1)1?100数字的读法 ( 2)询问10 以内的数目:用“几” ( 3)询问10 以上的数目:用“多少” (4)“二”和“两”的用法:都表示2,但用法不同。二/两+量词二十/百第二、二月、二楼 (5)100 以上数字的读法 (6)分数、百分数、小数的读法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 谓语 +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我借来一本书。| 他拿去了那支笔。 表示要求:动词 + 事物词语 + 来 / 去 你快倒茶来! 10.复合趋向补语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一 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0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03、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具有替代功能的词是()。 0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例如“讨论讨论”。 05、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功能上。 06、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方便表示“包括听话的人”和“不包括听话的人”。 07、“下棋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思维训练可以用下棋的方式”两句中的主语分别由()短语担任。 08、“我们觉得这个人不错”和“我们希望考完了再去旅游”两句中的宾语分别有()短语担任。 0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10、“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时,开始了另外的一天”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本文档由知识社https://www.wendangku.net/doc/2618694677.html,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 B、形态标志 C、语法功能 D、音节结构 12、谓词性词语是指()。 A、能充当谓语的词语 B、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 C、名词性词语 D、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 13、助动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中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是()。 A、可以单独做谓语 B、可以用“X不X”格式表示询问 C、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D、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红通通”、“通红通红”都是形容词,下列语法特点不全都适合它们的是()。 14、“红”、 A、都可以做谓语 B、都可以受“很”修饰 C、都可以修饰名词 D、都不可以带宾语 15、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A、其实、把、关于 B、被、似的、对 C、被、对于、于 D、所以、把、被 16、“仿佛一只雄鹰浮在天空一般”中的“仿佛”和“一般”分别是() A、动词和助词 B、副词和助词 C、动词和形容词 D、副词和数量词 17、“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兼语短语;兼语短语 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D、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18、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主要根据是()。 A、短语的语法功能 B、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C、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 D、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19、“他去请”、“去请他”、“请他来”分别是()。

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考生答题情况 作业名称:14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4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起止时间:2014-4-22 11:43:08 至 2014-4-22 11:54:23 学员姓名:学员成绩:10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喜欢这本还是那本?”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是我们的一个总原则。 A、精讲精练 B、精讲多练 C、多讲多练 D、多讲精练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你明天去机场接谁?”是()。 A、是非疑问句 B、特指疑问句 C、正反疑问句 D、选择疑问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比较适用于中高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其特点就是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 A、实物道具法 B、对话法 C、举例法 D、图示法 标准答案:C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如仅仅表达赞美、惊叹、兴奋等感情,而无意向不知情者介绍这种情况,我们就用()。 A、“可”字感叹句 B、“真、好”字感叹句 C、“多”字感叹句 D、“多么”感叹句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主要用在是非疑问句中,即要求回答“是”或“不是”的疑问句中。 A、吗 B、呢 C、吧 D、啊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多选题(请在复选框中打勾,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答案可以是多个)本题分数:4 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句子

一、句子概说 一个句子的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分、一定的结构方式、特定的句调、一定的意义。 二、句子的结构成分(句法成分) (一)主语和谓语 语法学家对主语和谓语有三种不同的理解: 主语是对谓语动词而言。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主语指话题。 中国又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老王,我昨天还见到他。 1、作主语的成分 主语可分名词性词语和谓词性词语。 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 数词、数量词也能作主语。 动词、形容词也能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也能作主语。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我们爱语法。 七等于五加二。 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教室里乱哄哄的。 他去比较合适。 吃得太饱不好。 锻炼身体很重要。 他们几个都累坏了。 放光的不都是金子。 我的男朋友很傻。 去北京查资料很必要。 注意: 昨天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艺术家们有一场精彩的演出。昨天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昨天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上海大剧院里有一场精彩的演出。 一般名词﹥处所名词﹥时间名词 2、作谓语的成分

动词、形容词可作谓语。 名词也可作主语。 名词性、谓词性短语可作谓语。 我们开始吧。 身体好。 他呀,傻子。 主席作工作报告。 大家举手表决。 我看完了。 同学们选他当代表。 他的学问比我好。 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3、主语和谓语的意义类型(1)施事主语 (2)受事主语 (3)中性主语 我说。狼吃羊。 报纸看完了。 叙述性谓语

描写性谓语 判断说明性谓语 狼吃羊 这件衣服好 知识就是力量 (二)动语(述语)和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现共存的两个成分。 1、作动语的成分 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 我想回家。 学好外语。 讨论并通过了他的结婚问题。 有没有烟。 我不赞成派他去。 2、宾语的构成材料 宾语和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景琦紧紧抱住她。 我买洗面奶。 买了五本。 这间客厅有六十多平方米。 学习语法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读书笔记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以前/以来/以内/以后 在表示时段的词语后面: 在表示时点的词语后面: 注意:“以前”“以后”可以单用,“以来”“以内”不行 2. 以前/从前 以前:表示过去,单用。可在出现在时点、时段后,可以表示将来,“时点+……” 从前:表示过去,单用。不可以出现在时点、时段后,不能表示将来。 3. 以后/后来 以后:表示过去和将来,可以加时间点。单用表示未来。 后来:表示过去,一个过程的后一阶段,不能加时间。 4. 后来/然后

后来:时间名词。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强调时间的先后,只用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一般与“开始”“原先”“起初”等词语相对应。 然后:连词。表示某一动作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另一动作或情况,强调动作或情况发生的顺序。过去、将来都可以,一般与“首先”“先”等词语相对应。 5. 之间/之内/中间 之间:两点距离以内。 之内:不超过某个范围。小于等于某个范围。 中间: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 6. 三年前/前三年 三年前:距说话时三年以前的时间,是过去。 前三年:一段时间的前面三年。过去将来都可以。 注意:“前三年”可以表示将来,例如“接下来的五年时间,前三年学习绘画,后两年出国深造。” 7. 头一天/前一天 头一天:一段时间里的第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 前一天:某时间前的那一天。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将来。有时可以表示“头一天”,例如:“这个周末,前一天写作业,后一天出去玩儿。” 8. ……上/……中/……下 ……上:某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你要多用点心。” ……中:可以是范围,也可以是过程。例如“在所有的老师中,我最喜欢李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她总是对我们微笑。” ……下:指条件。例如“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任务。” 9. 心里/心中 共同点:“里”和“中”都是指一个地方/一段时间/一件事物里面。 里:用于社会单位、领导、单位成员。例如“我们厂里有4台机器。”“我们厂中……”不行。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1

第三节数词的使用和量词的使用 一、数词的类别及表示法 (一)数词的书写方法 数词是用来表示数目的,现代汉语中,数词的书写方法有三种: 1、大写数字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 2、小写数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 3、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1000 1类只适用于比较重要场合,比如钱币上使用,以及银行、商店等填写发票时使用。2、3两类比较常用,都可以用来标明书籍、报刊等内容的章节段落的序号,也都可以表示基数、系数,也都可以表示日期,但在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中,使用哪一类数目词要一致,如表示“2004年11月12日”,其他地方也都这样表示。第二类主要用于表示序数,第三类主要用于公式的表达。在表示分数和百分数时,如果用来表示读法,则用第二类,直接书写一般用第三类。 (二)数词的分类 数词可以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两大类。基数是表示数目大小的,如“一、二、三、四、五”等。基数词又包括系数、位数、分数、小数、倍数、概数等。数词的类别可以下列图示: 系数:一…九十零半廿卅 位数:十百千万亿兆 基数概数:两几多多少许多若干 小数、分数:3.1 三分之一 数词倍数:三倍十二倍 序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 数量数词:俩仨 (三)数词的表示法 1、整数 (1)“万”以下的读法一样,先读“万”前面的系数词,再读位数“万”,然后分别读“千”、“百”、“十”前面的系数和这些位数。例如: 54673→五万四千六百七十三 (2)“万”以上以“万”为单位,四位一级,即在阿拉伯字码数列上从个位开始,向左数每四位数可用逗号与前面隔开。“万万”为“亿”,“亿”以上,以“亿”为单位。如:6870000→六百八十七万 5726,4832,9803→五千七百二十六亿,四千八百三十二万,九千八百零三。 (3)一个数列中间有空位时,不管有几个空位,都读作一个“零”。 25006009读作:两千五百万六千零九 (4)电话号码、房号、年号习惯上只读系数,不读位数。“1”习惯上读作“yāo”。如: 64321546读作六四三二yāo五四六 512室读作五yāo二室 (5)用“以上”和“以下”结合整数表示数或数量范围时,一般包括所结合的数或数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doc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 课程学时:34学时(周2学时) 课程编号:55762204 课程学分:2学分 一、课程说明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语言、文化、教学技能等课程构成,《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一门集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于一体的重要课程。通过课堂讲授、教学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意义、基本理论、教学体系;学习和掌握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规律、方法和策略,并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规律和方法指导汉语语法的教学实践,具备较高的驾驭语法知识、解决语法问题和组织语法教学活动的能力。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讲授、讨论、课堂教学演练与实地教学观摩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大纲适用于对外汉语专业(适用型)的特点,突出运用和实用特征,轻理论、重实践,只介绍相关的基本理论,通过增加教学录像观摩、实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观摩的次数以及使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法教学技能,成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上手者”。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论(4学时) 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说;第二语言习得基本理论。教学内容涉及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的区别,教学语法的研究领域,几组二语习得术语、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以及中介语等内容。理论略讲,每次课为学生安排30分钟的教学录像观摩,为学生提供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实例和典范。 第二章汉语语法教学的理据与方法(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策略问题;语法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学内容涉及如何依据汉语

具象型特性确定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点与策略,展示语法点的技巧、解释语法点的技巧、练习语法点的技巧以及归纳语法点的技巧等。 第三章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教案写作(4学时)主要讲授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教案写作的基本步骤及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志愿者培训的教案模式为主,不同授课内容,教案具体形式略有不同。定期安排学生写教案,让学生熟练掌握此项基本教学技能。 第四章量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量词的基本知识,学习者学习量词时的主要偏误类型,量词的认知性教学,动量词的教学等。其中量词的认知性教学、相近名量词的对比教学和动量词的教学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课前采用案例分析法,学生尝试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师总结。 第五章副词、区别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主要讲授汉语副词基本知识,学习者习得汉语副词常见偏误类型,副词教学的知识要点,相近副词辨析;区别词的定义,学习者习得区别词的常见偏误类型,区别词的教学策略。其中相近副词辨析和区别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六章汉语虚词及其短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介词及其短语教学以及汉语助词的教学。内容包括介词及其短语的基本知识,习得者的主要偏误类型,介词教学应侧重的方面,介词比较教学;结构助词、时态助词,助词的主要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其中介词教学,介词比较,助词的教学策略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第七章汉语补语教学(4学时) 主要讲授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结果补语,主要偏误类型,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结果补语的主要操练模式;什么是趋向补语,主要偏误类型和主要问题,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学技巧。其中结果补语的教学要点、主要操练模式、趋向补语的主要存在问题和具体教学技巧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八章汉语句式教学要点与策略(6学时) 主要讲授汉语“把”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汉语“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内容包括“把”字句的主要特征,主要偏误类型,“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汉语“比”字句概说,“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等。其中“把”字句的教学要点和策略、“比”字句教学要点与策略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除以上教学内容外,本门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常设置讨论题,课后适当留作业。本学期的教学过

对外汉语教学法

一、填空·1、教学法的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分别是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育学理论。·2、国外外语教学法按照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四大流派,他们分别是认知派、经验派、人本派、功能派(或交际派) 3、听力课的课堂教学一般有三个阶段,就是_听觉加工、译码加工、思维加工。 4、认知风格有三对,即场独立性场依存性、沉思型冲动型、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5、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卷的客观化程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6、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7、国外外语教学法流派按照教学目标来分,可以分成两大系统,分别是听说实践和分析理解。 ·8、对外汉语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9、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课堂与课外、知识与应用结合 ·10、话语产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计划、构建、执行。 ·11、影响听力理解的客观因素有听力材料、声音条件、人物特征。 ·12、语言教学法的三大理论基础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14、我们常用的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15、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有贝力子等。·16、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 ·17、课堂教学可分成三个阶段进行,分别是分析、实施、反馈。

·18、教师提问的方法主要有:提示问、关联问、连环问、随机问(四个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等。 ·19、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方法上,有:提问、回忆、复述、讲述、对比、游戏、练习(七个中选择三个即正确)等。 ·20、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21、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22、教学导入有很多方法,从导入内容上分,有:文化导入、旧知导入、情境导入、图片导入、教具导入、随机导入(选择三个填写即正确)。 ·23、会话训练的一般方法有:对话、语言实践、游戏、问答、表演、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4、教学内容结束的主要形式有:小结、思考、归纳、复述、朗读、讨论(选择三个回答即正确)。 ·25、听力课的课堂教学有听前预示、听时练习、听后检查几个阶段 ·26、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化试题。 二、选择 ·1、属于以分析理解为主的教学法流派是(B)。 A直接法B听说法C翻译法D全身反应法 ·2、B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B效度C难度D准确度 ·3、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B A精讲多练B听说领先C学习者为中心D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 ·4、我们熟悉的《新概念英语》是(D)的代表教材。 A翻译法B听说法C交际法D视听法 ·5、如果欧美学生比较多的班级,比较适合的精读课教材是(A)。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一、引言 1.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符号的特点:任意性、线条性。 3.文字是符号的符号,文字是按照一定方式记录语言的书写系统,是辅助语言并且扩大它的作用的工具,是用来 代替语言的符号;文字是书写符号的体系,但书写符号并一定是文字。 4.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5.现代汉语是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普通话和方言。 6.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历史背景:(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传入中国的 佛教文化 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概述 1.语法:一是指语法本身,即人们说话的规则,或者是组词造句的规则,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二 是指语法著作或者是语法学这门学科。 2.教学语法:教学语法称为规范语法、学校语法、课堂语法等。是在语法教学中使用的语法学及其语法书,教学 语法针对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学生,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研究他们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方法。 理论语法也称专家语法、语言学语法。 3.教学语法的特点:规范性、稳定性、可接受性(一是教师的可接,二是学生的可接受性。语法教材必须具有很 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层次性) 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是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是应用性的教学语法,对象既可以是外国学生,也可以是从 事或将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5.汉语语法的特点:(1)汉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 在一一对应关系(3)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4)助词是汉语特有的一类词(5)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有一定影响(6)有丰富的量词 6.教学语法是贯穿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语法,而语法教学指的是语法的教学过程。 7.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地位:(1)掌握所学语言的语法规则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2)大多数第二语言教 学流派都比较重视语法教学(3)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更需要语言理论知识的指导 8.对外汉语语法教学过程应注意的问题:(1)语法术语的表述,尽量少用语法术语(2)语法偏误的讲解(3)表 述的浅化和简化 9.第二语言教学流派方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 10.课堂语法教学的基本方法:(1)演绎法,特点是从语法规则到具体语言材料,从一般到具体。(2)归纳法,特 点是从具体材料到语法规则,从具体到一般。(3)特点是从具体语言材料到具体语言材料,不演绎不归纳,教给学生范句或句型,通过模仿或替换练习掌握。 11.汉语语法规则的表达方式和方法:(1)文字描述法(2)公式法(3)比较法(4)对比法(5)图表法 12.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13.量词的语法特点:(1)可以做定语:那个学校好吗?(2)可以作主语或宾语:昨天我们去商店买衣服,我买 了两件,小李买了一件。(3)可以作状语:玛丽第一次来中国。(4)可以作补语,一般指的是动量词作补语:那里我去过两次。 14.动词的语法特点:(1)动词主要充当谓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和宾语。(2)动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很”等程 度副词。(3)大部分动词后面能带宾语。(5)大多动词可以受“不”“没有”修饰,构成“V不V”或“V没V” 肯定否定的重叠形式,但是可以离合的双音节动词一般只是重叠第一个语素,这些复合形式都表示疑问。(5)动词加上“着了过”“起来”“下去”或重叠的方式来表示“时态”。 15.能愿动词的:(1)表示可能的:能会可以(2)表示意愿的:要肯敢(3)表示必须的:必须应当 能愿动词的特点:(1)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前,相当于状语的作用。(2)不能重叠(3)不能带“着了过”。(4)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说课稿-第16课语法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句型课本第16 课的语法部分——《钟点表示法和年、月、 日、星期的表示法》,下面我将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七个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诚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13 名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年龄从 6 岁到18 岁不等。学生们大概可以分为 3 个层次:9 个年龄较大的学生们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学习比较积极主动,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强。刘杰锋、朱佳茵和朱佳怡是一个层次的,他们年龄偏小,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稍差,读写能力相对较差。LILAS 是第三个层次,由于年龄较小,汉语零基础,所以她学习的教材是侧重听说的《快乐汉语》。 二、教材分析: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材分析: 《汉语强化教程——句型课本》依照由浅入深,循环递进的原则进行了科学的编排。练习的设计重点突出,综合性强;语法点的解释简洁而严谨;词汇的选择面广而实用。整套教材既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又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学习者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一方面可全面掌握并强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为进入中高级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本课分析:在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本课词汇的基础上学习两个重点语法——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使学生在巩固复习重点词汇的同时学习语法。本次课主要讲解语法知识点和做语法练习。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巩固复习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2. 通过对语法点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钟点表示法和年、月、日、星期的表示法,并完成各项练习。 3. 学会询问时间,用时间描述自己的生活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