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级九下中考复习提纲

2015级九下中考复习提纲

2015级九下中考复习提纲
2015级九下中考复习提纲

初2015级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一)

(九年级下册: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内容——1-12课)

世界近代史部分:

一、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P2

1、三国同盟的形成过程:P3

(1)1879年,德国的俾斯麦与奥匈帝国的安德拉西在维也纳签订《德奥同盟条约》;

(2)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这样,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最终形成。

2、三国协约形成过程:P4图

(1)1894年,俄法两国结盟;

(2)英国放弃了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与法签订《英法协约》;

(3)1907年,英国与俄国签订《英俄协约》,这样,以英为核心的三国协约最终形成。

3、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的影响:

(1)两大集团形成后,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展开了军备竞赛;

(2)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是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及其后果P8

1、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P8 ――1914年6月28 日,奥匈帝国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进行军事演习,塞

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波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

萨拉热窝事件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对类似的暗杀等恐怖事件的看法:我们应坚决反对暗杀等突发性恐怖活动。它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更不能将暗杀者视为民族英雄。需抄)

2、一战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P9

3、一战转折点:P10 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年交战双方:法、德

特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地狱

意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从此,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4、一战结果:1918年11月,一战以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5、一战性质: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P12

6、一战影响(后果)P12:

(1)死伤3000多万人,参战国家直接军费和战争造成的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2激化交战国国内的矛盾;③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④促进东欧民族独立国家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⑤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7、通过对一战的学习,你有何感想?(需抄)

答:战争是残酷的。我们应珍爱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反对战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三、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一)自然科学的革命P17

1、原因:(1)自文艺复兴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的精神束缚;(2)生产发展对科学技术的迫切要求;(3)人们对大自然奥秘的执著探索。

2、表现(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成就:A、发现了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B、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牛顿成就的影响: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人

成就: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物种起源》出版的意义:它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是生物学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3)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成就:1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后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意义: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乃至人文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P22

1、思想成就:启蒙思想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封建的启蒙运动,法国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伏尔泰思想主张:(1)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2)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把教皇比作是“两只脚的禽兽”,指责教士是“文明的恶棍”。)

启蒙运动的作用(影响):(1)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得以解放,(2)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3)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22页

2、文学成就:

(1)莎士比亚:英国17世纪伟大的戏剧家

代表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其作品的影响: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

(2)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作家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其作品的影响:反映了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生活,对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形象描绘和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因而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绘画与音乐成就:

(1)绘画:代表人物及作品: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凡·高的《向日葵》(《向日葵》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2)音乐:代表人物: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其思想内涵: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斗争的激情。)

世界现代史部分: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

一、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伟大的十月革命P29 时间:公历:1917年11月7日(即俄历10月25日)

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揭开了十月革命的序幕

(1)原因(背景):○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两个并存政权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惨败使俄国国内局势发生变化;③4月,列宁回到俄国后明确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概况:P30起义时间:1917年11月7日 领导人:列宁 指挥地点:斯莫尔尼宫 进攻冬宫信号: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过程:20万工人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首都几乎所有据点,当晚,在“阿芙乐尔”炮

声中,革命武装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发起进攻,推翻了临时政府。

(3)起义影响 P31: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揭开了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

(4)起义胜利:建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标志第一个社会主

义国家的诞生 a 、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实行工人对企业的监督 b 、没收地主、寺院和皇室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c 、退出一战

d 、迁都:1918.3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e 、为抗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巩固新政权措施实行的结果:镇压了国内反革命叛乱,粉碎了外国势力的武装干涉和进攻,保卫和十月革命的

伟大成果。

3、十月革命的意义(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2页

(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大成就)

(3) 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4)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二)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P35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经济上:新经济政策

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的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政治危机严重。

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缓和政治危机 P36

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次会议通过列宁的提议

内容:①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农民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 ②除重要工

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型企业可由资本家经营 ③废除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

意义(影响、评价):A 、从俄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是

对苏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B 、使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战前水平;C 、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

巩固;D 、(需抄)它的原则和经验为其他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政治上:苏联建立 1922年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十月革命后

巩固新政权的

措施(31页)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P37

(1)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从1928年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2)到1932年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

(3)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缩小了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差距。

所取得成就的意义: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斯大林时期创建):P39

(1)背景:A、苏联面临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包围;B、苏联国内经济和文化条件还相对落后,有其必要性。

(2)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政治上高度集权,经济上高度集中。

(3)弊端表现:①经济上的弊端:A、忽视了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B、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C、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政治上的弊端:A、违背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党政不分,权力过于集中,形成高度集权和斯大林的个人独裁。

经济政治体制弊端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后的世界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

成)P43

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地点:巴黎的凡尔赛宫实质:战胜国的分赃会议

中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操纵国:美、英、法操纵了这次会议P44和会结果:1919年6月签订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规定:A、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B、政治上: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捷克等国独立;C、殖民地: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D、经济上:德国支付巨额赔款;E、和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权利转交给日本,导致中国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主权损害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无视弱小民族利益的强权政治,弱国无外交(需抄)《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实质):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签定的P45巴黎和会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及非洲的统治新秩序。(注意:协约国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2、华盛顿会议:背景:一战以后美、日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尖锐P45

时间:1921—1922年参加国:英、法、美、日、意、荷、比、中、葡等九国

地点:华盛顿主导国:美国主要议题:○1限制海军军备○2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问题。

主要条约:1922年签署了关于中国的《九国公约》 P46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但宣布各国在中国实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其实质(对中国的危害):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影响:是巴黎和会的继续,确立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最终形成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二) 经济危机(1929--1933年)和罗斯福新政P48

1、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开始时间:1929年10月,开始地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暴跌,导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并很快波及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特点(需抄):范围广,时间长(4年),破坏性大(工业产量下降,国际贸易减少,失业工人增多。美、德受的打击最严重)。

影响:(需抄):使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尖锐,追使资产阶级各自寻求出路。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2、罗斯福新政: P49 开始时间:1933年

①目的:摆脱经济危机。(需抄)维护和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实质(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②措施(内容):A、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B、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最主要反危机措施)包括制定公平争法规;调整劳资关系;以工代赈,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 C、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由政府付款补偿。 50页

③影响(评价):积极作用:A、使美国经济得以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B、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局限性:经济危机根源并未消除,不能避免新的经济危机。51页

(三) 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P53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原因:一战后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乱,垄断资产阶级对法西斯的扶持

时间:1922年10月建立者:墨索里尼

政策: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2、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P54

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德国人民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纳粹党欺骗性的宣传

1932年纳粹党在大选中获胜,1933年希特勒任总理,标志德国法西斯专权的建立。

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最高军事统帅大权于一身,自称国家元首

国会纵火案:1933年,纳粹党制造了陷害共产党的政治事件

政策:对内剥夺了人民所有的民主自由权利,监禁和屠杀犹太人;把工业纳入备战轨道。对外侵略扩张。影响:德国成为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

3、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P55

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以对外战争转移国内人民视线;法西斯势力在军部抬头;二二六兵变的推动。

标志:1936年3月,广田弘毅内阁的建立 56页

政策:对内镇压工人运动,加快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影响:日本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

4、德意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影响:56页人类历史上最反动、最黑暗的统治;对世界和平和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可避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1939—1945年) P60

1、P60慕尼黑阴谋:时间:1938年9月国家及人物: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

拉第)地点:德国慕尼黑内容:签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协定),P61影响: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产生了恶劣影响,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需抄)P60绥靖政策实质:英法美等国为维护自身利益,求得一时苟安而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姑息、纵容侵略的政策

2、P62二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3、P68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并全面进攻苏联,1941年10月到1942年1月的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二战开始以来德国法西斯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4、P69珍珠港事件(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7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影响: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5、P69《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内容:各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作用(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6、P70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1942.7——1943.2)

意义:A、是苏德战争和二战的转折点 B、极大的鼓舞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7、P75诺曼底登陆(盟军联合行动的表现)

时间:1944年6月6日地点: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军队:英美盟军

意义(影响):开辟了打击德国的欧洲第二战场(第一战场是苏德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77页图

8、P74——P76国际会议

(1)雅尔塔会议时间:1945.2 参加国: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地点:苏联雅尔塔

会议内容: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分区占领德国,实现德国民主化;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作用:协调了同盟国的行动,加快了胜利的进程。影响: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确立了战后世界的两极格局,成立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联合国。

(2)P77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参加国:中、美、英地点:德国波茨坦内容: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9、胜利过程:①1943意大利投降(需抄)②P77 1945年4月苏军攻克柏林③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④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⑤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10、二战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P79

11、二战性质: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二战胜利的意义: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的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不朽丰碑。

启示(需抄79页):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必须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落后就要挨打。

二战胜利原因(需抄80页):(1)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2)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3)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英勇奋战。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部编版中考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1.背景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1)19 世纪中期 ,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政治压迫。 1.时间 :19 世纪初(3)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背景 2.时间 : 1857 年 (1)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 3.组成 : 治之下。印度土兵、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被剥夺权力的王公。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4.杰出代表 :章西女王 3.目的 :反抗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5.过程 :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4.地区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英军虽然武器先进 ,但还是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攻陷德里。 5.领导人 6.结果 :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1)北部地区 :玻利瓦尔 ;7.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2)南部地区 :圣马丁。民族意识的觉醒。 (3)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这次起义也是 19 世纪中期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 6.结果成部分。 (1)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 ,成立了“大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哥伦比亚共和国” ,当选总统。一、彼得一世改革 (2)圣马西领导阿根廷、智利、秘鲁独立1、背景 7.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 ,俄国盛行农奴制 ,封闭落后。 ①拉美各国人民联合起来 ,协同作战 ,南北夹击 ,为民族独立英(2)农业和手工业使用农奴劳动 ,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勇斗争。2、时间 : 18 世纪初 ②有统一的指挥。3、领导 :彼得一世 ③玻利瓦尔等领导人的卓越领导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 ,实现富国强兵。 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殖民地争夺中力量日益衰落。5、内容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改组行政机构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 1、开端问题: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②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③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五四运动。 2、历史舞台问题:①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戊戌变法。②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五四运动。

专题四: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次会议

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专题五:国共关系演变

1、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红军、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进行长征取得胜利。 2、(1)长征胜利结束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2)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3、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2)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 (3)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专题七:人物篇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知识点资料讲解

九年级(下册)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 1917年3月 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计划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立足于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中考前夕的科学指导对考生答题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实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运筹帷幄,使学生“温故”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在“知新”的基础上实现更完整更深入的理解与感悟。我们准备按以下计划复习: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认真研究《河南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科考试说明》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当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培优的前提下,教师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 4、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及教学中遇到问题。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同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四、复习方法和措施 (一)四轮系列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提纲 一、重点词汇: 1. different → difference → differently 2. loud → loudly = aloud 3. learn → learner 4. frustrate → frustrated → frustrating 5. fair → unfair 6.Less → unless 7.low→slowly 6.Important →unimportant 7. quick →quickly 8.Easy→ easily 9. develop → development → developing → developed 二、重点短语: 1. not at all 根本不,全然不 2. end up 结束,告终 3. make mistakes犯错,出错 4. to begin with = to start with=first of all 启动,开始 5. later on以后,随后 6. make up组成,构成 look up 查阅查找 7. deal with 处理,料理 8.go by (指时间)过去,消逝 9. take notes 做笔记 10. break off 突然中止,中断 11. laugh at嘲笑 12. be angry with 生某人的气 13.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去做某事 14.break off 突然终止中断 15.face to face 面对面 16.try one‘s best 尽力做 三、语法: 1. by + V + ing 做状语表方式 2. V → V + ing 动名词在句首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3. 特殊疑问句(how / what…)+ to do 4. decide to do 介词后动词加 ing 6. too…to…太……以至不能 7. practise doing sth. 8. have trouble doing 做某事有困难=have problem(s) doing=have difficulty doing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一、重点词汇: 1、terrify → terrified 2、day → daily 3、decide → decision 4、die → dead → death 5、sleep →asleep→ sleepy 6、interest → interesting → interested 7、surprise → surprised 8、chat → chatting 二、重点短语: 1. used to 过去常常做某事 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 to 为介词. 2. wear 表示状态. =be in +颜色的词;put on 表示动作. dress + 人给某人穿衣服dress sb. / oneself get dressed, 穿好衣服 3.be terrified of doing sth =be afraid of 害怕…… 4.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5.make a decision 下决心 6.no longer——not……any more 不再 7.pay attention to 留心 8.give up 放弃 give up doing 9.take pride in——be proud of 对……感到自豪 10.to one’s surprise 令某人惊奇的人 11.chat with 与……聊天 12.in the end——at last 最后 13.alone = by oneself 独自一人. lonely 孤独的, 寂寞的 三、语法: 1、反意疑问句: 结构:陈述句+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注意:前肯后否,前否后肯 祈使句的反臆疑问句用will you ? 用Let’s开头的用shall we?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原因(背景):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时间:1917年3月任务:推翻沙皇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5、两个政权并存: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 1、原因: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④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便于组织和发动。 ⑤俄国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4、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5、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6、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7、启示: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8、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9、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总结: 三、苏俄 三年国内战争(理解) 时间:1918—1920年 措施:①加强红军建设;②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结果: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①内容:P5小字(现象:无余粮、无私企、无市场)②作用:为战胜国内外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经济: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 1、原因: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 2、时间与领导人:1921年,列宁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5、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政治:1922年,苏联成立(最早4个加盟: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 俄国名称: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

鲁教版2017年中考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鲁教版2017年中考九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班级姓名 1.1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为什么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原因: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建设的现实原因:因为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2、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什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初级阶段的含义:就是不发达阶段,这种不发达表现在政治、积极、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发展程度)。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算起,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4、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重要意义? 答:①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 ②是我们以后走上社会,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5、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 1

矛盾。这一矛盾将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根本途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要求:(1)发展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党和国家从事和判断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 6、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 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在新时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①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答:①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②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存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 2、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俄国十月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一、彼得格勒起义(十月革命的发生): ★⑵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 ⑶领导人:列宁⑷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⑸主要参加者:工人阶级 ⑹最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彼得格勒)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⑺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 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⑻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⑤1918-1920年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巩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③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改良主义的方法) ⑴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⑵领导人:列宁。⑶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⑷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⑸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三、苏联成立:(1922-1991) ⑴时间:1922年底;⑵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巧记:俄外乌白) ★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⑵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 ★五、斯大林模式: ⑴形成的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⑵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⑶“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和约》: ⑴时间:1919年6月巴黎和会;⑵签约双方:协约国和德国; ★⑶基本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的规定,包括: ①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 德国不得设防; 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中考复习提纲精华 版

Unit 1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at? 一、重点词汇: 1. different → difference → differently 2. loud → loudly = aloud 3. learn → learner 4. frustrate → frustrated → frustrating 5. fair → unfair 6.Less → unless 7.low→slowly 6.Important →unimportant 7. quick →quickly 8.Easy→ easily 9. develop → development → developing → developed 二、重点短语: 1. not at all 根本不,全然不 2. end up 结束,告终 3. make mistakes犯错,出错 4. to begin with = to start with=first of all 启动,开始 5. later on以后,随后 6. make up组成,构成 look up 查阅查找 7. deal with 处理,料理 8.go by (指时间)过去,消逝 9. take notes 做笔记 10. break off 突然中止,中断 11. laugh at嘲笑 12. be angry with 生某人的气 13.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去做某事 14.break off 突然终止中断 15.face to face 面对面16.try one‘s best 尽力做 三、语法: 1. by + V + ing 做状语表方式 2. V → V + ing 动名词在句首做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 3. 特殊疑问句(how / what…)+ to do 4. decide to do 介词后动词加 ing 6. too…to…太……以至不能 7. practise doing sth. 8. have trouble doing 做某事有困难=have problem(s) doing=have difficulty doing 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一、重点词汇: 1、terrify → terrified 2、day → daily 3、decide → decision 4、die → dead → death 5、sleep →asleep→ sleepy 6、interest → interesting → interested 7、surprise → surprised 8、chat → chatting 二、重点短语: 1. used to 过去常常做某事 be/get used to doing sth.习惯于, to 为介词. 2. wear 表示状态. =be in +颜色的词;put on 表示动作. dress + 人给某人穿衣服dress sb. / oneself get dressed, 穿好衣服 3.be terrified of doing sth =be afraid of 害怕…… 4.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5.make a decision 下决心 6.no longer——not……any more 不再 7.pay attention to 留心 8.give up 放弃 give up doing 9.take pride in——be proud of 对……感到自豪10.to one’s surprise 令某人惊奇的人11.chat with 与……聊天 12.in the end——at last 最后 13.alone = by oneself 独自一人. lonely 孤独的, 寂寞的 三、语法: 1、反意疑问句: 结构:陈述句+简单的一般疑问句注意:前肯后否,前否后肯 祈使句的反臆疑问句用will you ? 用Let’s开头的用shall we? 2.spend (in) doing sth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2、杰出代表:“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 二、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 1、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 2、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4、主力:印度土兵 5、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6、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1、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要求贵族必须到车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提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作用: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度阻碍于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 意义: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861—1865)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完整word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九年級下冊 第1課俄國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結果:①推翻了沙皇の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②二月革命後の兩個政權並存の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二.俄國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11月(列寧到彼得格勒の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2.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の苦難。②臨時政府繼續實行反人民の對外政策,(繼續進行世界大戰)並力圖撲滅國內の革命火焰。 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建立了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 寧當選為主席。 4.蘇維埃政府采取の措施:①建立新型の無產階級政權,②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③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和寺院の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④同德國和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5.1918年3月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 6.1920年粉碎了外國武裝幹涉和國內の反革命叛亂,取得了國內戰爭の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為了戰勝敵人蘇維埃政權采取:①加強紅軍の建設,②實行了經濟上高度集中の“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7.十月革命の曆史意義:①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の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②十月革命の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の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の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の解放鬥爭。 第2課對社會主義道路の探索 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の首要任務是:恢複被戰爭嚴重破壞了の經濟。一.列寧の探索 1.在列寧の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の恢複和發展。(1924年列寧逝世) 2.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後來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二.斯大林の探索 1.措施:①1928~1937年,完成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②蘇聯加快了實農為化の步伐。 2.作用:蘇聯由全傳統の農業國變成強盛の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為加強。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3.蘇聯在1936年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の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の經濟政治體制の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特點:政治上——高度集權,忽視民主;經濟上——計劃經濟,排斥市場) 4.斯大林模式の影響:在一定曆史階段裏發揮過積極の作用,但後來它嚴重阻礙了蘇聯の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 【篇一: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文明古国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中国 大河名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黄河 长江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3500年以后公元前2070年 主要成就金字塔 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长城 四大发明 甲骨文 二、《汉谟拉比法典》: 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大河流域 ⑴大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⑵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篇二: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大化改新: (1)时间:七世纪中期 (2)人物:孝德天皇 (3)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4)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宗教: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2)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3)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篇三:中古欧洲社会】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1、法兰克王国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建立起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2、查理?马特改革(时间:8世纪前期) ①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②影响: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各级封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美国云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历史上,这一地区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因此,今天这一地区。仍然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官方语。 2.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的人物是玻璃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在这场起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章西女王。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民族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2课xx的改革 1.俄国历史上两次决定俄国命令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废除农民制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3.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开始于1861年,主持这场改革的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白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农奴获得人身白由,可以改变身仿,白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购买。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是哪次改革所颁发的法令的内容?废除农奴制改革。 2.这次改革是哪年开始的?有谁组织的?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3.这次改革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白上而下地系由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意义: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保留了农奴制残余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xx内战 1.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通过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完成的,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2.引发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于南方农奴制种植园 经济矛盾不可调和。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农奴制的存废问题。3.美国内战爆发的导火线是: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1862年,林肯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制宣言》〈〈宅地一法》。 4.xx内战有何影响? 南北战争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农奴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5.材料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农奴制永远获得白由,并可以以白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叛乱过,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民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土地,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1.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的法律文件的名称分别是什么?这两部文件是哪一次战争期间的由谁颁发的? 文件:〈〈解放黑人农奴宣言》〈〈宅地法》美国内战。林肯。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两个法律文件为什么会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 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还踊跃参军,扭转了战争的被动局面。 第4课xx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钱掌握实权的是德川幕府,实行闭关封国的政策。 2.倒幕运动,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2、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 3、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4、完全形成的人阶段的代表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 人;②晚期猿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印度爪哇人;③早期智人中国丁 村人、德国尼安德特人;④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法国克罗马农人。 5、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 6、三大人种即黄种、白种、黑种人出现的原因人种的差异,是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氏族社会的不同阶段母系氏族?父系氏族母系 氏族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 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主要劳动力,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 代母系氏族。 2、国家的产生父系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统治阶级 设置了一系列机构和设施,如政府、军队、监狱和城墙等,它们的出 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的产生。 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 埃及 1、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 3500 年,尼罗河沿岸出 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 3500 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 立起来;③公元前 6 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2、金字塔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 1、公元前 3500 年以后,

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2、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
典。 三、古代印度 1、公元前 25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
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
先后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2、印度的等级制度①统治阶级婆罗门祭司、贵族、刹帝利国王、
武士、官吏;②被统治阶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首陀 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③影响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 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四、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答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 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 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 业的发展。
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一、公元前 2000 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 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的繁荣 1、经济雅典近海, 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2、政治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全力,全体 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权利机构公民大会;3、文化教育伯利克里鼓励 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 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4. 目的: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上: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化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遺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⑤生活方式上:提倡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6.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的,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背景(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的经济发展。 2.领导人: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目的:巩固沙皇的统治。 5.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赎买。 6.意义: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③推动了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7.局限性:农奴制残余依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8.比较两次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代表地主阶级的改革,强化农奴制;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为总统。 3.领导人:林肯。 4.开始:1861年4月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南北方矛盾: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反对提高关税、支持扩张奴隶制;北方相反。 5.转折点:1862年9月,联邦政府审时度势,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作用:激发了广大黑人奴隶和农民的革命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场不利的局面。 6.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7.影响: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重视科教,制定政策要结合国情;要勇于创新,敢于改革。 1.原因: ①幕府统治危机: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 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内忧) ②民族危机:19世纪中期,美国打开日本国门,强行签订不平等条约,开放港口。(外患) 1868年,倒幕派“王政复古” 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3.主要内容: 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 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号召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 “文明开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5.影响:①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行列。 ②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局限性)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开始: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3. 二、成就: 1.电力成为新能源: 前提: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成就: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其他发明:发电机、发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3.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三、影响: 四、补充 三次革命的代表发明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成长。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2.大众教育:19 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二、城市化: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P25图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根本原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两大军事集团: 1882年组成的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20世纪初建立的三国协约(英、法、俄)。 三、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巴尔干半岛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 一战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四、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集团) 五、进程: ①战争主要在欧洲战场; ②欧洲战场分东线、西线、南线三条战线; ③后来,战争逐渐扩大到非洲、亚洲、等地; ④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屠场”之称; ⑤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作战; 八、影响:①规模空前,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 ②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 ③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④大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九、重要插图:P44一战前后的欧洲 一、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依然很落后。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要求,反而要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二、十月革命 1.背景:①前线俄军遭遇惨败②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③临时政府迫害布尔什维克党人 ④列宁认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