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mtp大量输血

mtp大量输血

mtp大量输血
mtp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的不良反应

严重创伤、心血管大手术或脏器移植手术时因大量失血而需要大量输血。所谓大量输血指的是一次输血量大于2500ml,或24小时内的输血量达到或超过5000ml.保存在1~6℃含有枸橼酸的血液,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引起血液中钾离子浓度升高、pH 下降、红细胞内ATP、2,3-DPG含量降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破坏等变化,因此大量输血除下一节中提到的并发症外,还能引起病人代谢状况的显著改变,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一)低体温

大量快速输入冷藏血液可引起严重的低体温,对开胸或开腹手术的病人尤其严重。低体温增加了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损害血小板的功能,当深部体温低于34℃时血液失去其凝固性。如通过中心静脉导管输血,当导管尖端接近窦房结时可导致致命的心律紊乱。

(二)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由于库血中钾离子浓度升高,大量快速输血在理论上可引起高钾血症。但临床上很少真正发生高钾血症,除非输血速度超过l00~150ml/min.通常情况下病人因失血性休克等需快速输血时,体内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增加,因此,如无肾功能不全,往往导致低钾血症。由于抗凝剂枸橼酸钠转化成碳酸氢钠,大量输血可引起碱中毒。碱中毒时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增加,其对组织摄氧的影响视碱中毒的程度而不同。轻度

碱中毒时,由于其同时促进糖酵解酶的活性,增加细胞内2,3-DPG浓度,抵消了血红蛋白对氧亲和力增加的不良作用。严重碱中毒时则因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显著增加,可导致组织缺氧。当输入大量库血时,因血浆的酸度和钾离子浓度增高,可引起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可迅速自行纠正,否则酸中毒可持续发展。大量快速输血时,不同的病情可产生不同的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的判断有赖于及时的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

(三)枸橼酸中毒

当病人在低体温、肝功能障碍和休克时,机体对枸橼酸的代谢减慢,在输人大量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血液或血浆时可发生枸橼酸中毒,其毒性主要是离子钙被过分结合所致。低钙血症可引起低血压、脉压差缩小,左心室压、终末期舒张压、肺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升高。临床表现为抽搐或惊厥,手术野渗血增多,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心跳骤停。

(四)2,3-DPG的变化

储存3周的红细胞内2,3-DPG含量明显降低,当大量输入接近储存末期的这类血液时可导致Hb的氧释放量下降,如果病人在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降低时尚伴心功能不良,2,3-DPG的降低对病人可能有害。

(五)凝血功能变化

在1~6℃下保存超过24小时的血液,其血小板活力几乎都

已丧失。因此,大量输入库血时可引起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如同时伴有低温和酸中毒则更加重病人的凝血功能障碍。

临床遇到需大量输血的病人时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方面使用加压输血器快速输血以保证要求,另一方面输血前应使用血液加温器适当加温(不超过40℃,以免溶血)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在大量输血时应积极监测病人的血气、电解质变化,每输500~1000ml血液宜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0ml以预防枸橼酸中毒。若已出现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应及时纠正。发现凝血功能障碍时应及时补充新鲜全血、新鲜血浆或新鲜冰冻血浆,有条件时可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相应成分。

量输血主要指以下情况:①以24小时为周期计算,进行输注血液替代治疗量达到患者的总血容量;②3小时内进行输注血液替代治疗量达到患者的总血容量的50%以上;③成年患者24小时内输注40单位以上的红细胞制剂;④成年患者失血速度在150ml/min以上者。大量输血的定义不十分明确,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大,也很难用确定的指标进行量化。

急性失血后,组织间液迅速向血管内转移,起到“自身输液”作用。据测定,失血500~1000mL,组织间液向毛细血管内转移的速度达120mL/h;失血2000mL/h,500~1000mL/h组织间液转移到血管内,部分补偿丢失的血浆容量。与此同时,还有部分组织间液向细胞内转移。因此,急性失血患者不但血容量锐减,而且

组织间液也显著减少。组织间液近似于晶体盐溶液,所以不用晶体盐溶液补充这种“额外”减少,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必须正确处理好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的关系。所谓对因治疗就是止血;所谓对症治疗就是抗休克治疗。抗休克治疗的关键是迅速补充患者有效的循环血量,疏通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即扩容治疗。由于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和补充组织间液都很重要,首批扩容液应选择晶体液,用量为失血量的3~4倍。首批2000mL林格乳酸钠液快速输注已被作为常规复苏措施广泛被临床采用。未充分补充晶体液之前不宜补充胶体液,理由是:①有些胶体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20%或50%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大于血浆,静脉输入后把组织间液的水分吸入到血管内发挥扩容作用,这样会进一步加重组织间液脱水;②人造胶体是多分散性胶体,所含分子大小不等,虽然较大的分子能停留在循环中维持扩容作用,但较小的分子迅速经肾脏排泄产生渗透性利尿,容易被误解为血容量已补足及肾脏功能改善,实际上这种利尿进一步加重脱水,容易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失血量<30%血容量,一般不需补充胶体液。全血和血浆虽有扩容作用,但扩容时并不一定需要。

不宜大量输注全血。传统的观念认为,紧急大量输血时应首选全血,因为全血中含有各种血液成分。事实上,大量输注库存全血可能发生以下不良反应:①因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稀释性减少出现止血障碍或低凝状态;②因大量输注库存全血中的血浆成分出现枸橼酸中毒、低血钙、高血钾、高血氨、代谢性酸中毒

等;③因快速大量输入未复温处理的冷库存血出现低温状态;④输入大量微聚体导致肺功能损伤或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⑤不同供者血浆中的血型抗体作用于其它供者红细胞导致的红细胞溶血;⑥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蛋白过敏反应、心功能衰竭、非心源性水肿、急性肺损伤等其他不良反应。因此,盲目大量输注全血是不合适的。但在某些情况下,病人的失血量过大,仍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临床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

合理搭配成分输血。输血处理的措施是:①在使用晶体液、胶体液充分扩容抗休克的基础上或同时,首选目前血库都常备的悬浮红细胞2~4单位作为紧急输注,争取时间缓解组织供氧不足的情况;②临床输注红细胞的同时,进一步分析输血方案和患者血样进行更仔细的输血前检测,根据需要选择和预约其他红细胞制剂,如洗涤红细胞、特殊血型红细胞等,但要注意衔接时间问题;

③根据临床出血止血情况和有关实验检查,确定需要输注的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或其它凝血因子制品的时间和剂量;通常大量输血患者多需要输注1个治疗剂量或以上的单采血小板和若干单位的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一般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冰冻血浆要求在医院内37℃水浴解冻后最短时间内输注;④稍后需要输注的红细胞制

剂,多数情况下要提前进行复温处理,以减少库存低温对患者的影响;⑤有条件情况下,建议选用能满足临床输血速度要求的微聚体过滤输血器。

注意事项。①抢救过程中,要检测血压、脉搏、尿量及红细胞压积,有条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等,并据此调整输液、输血量及输注速度,避免输液、输血量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组织灌流,也避免输液、输血量过多,引起肺水肿、心力衰竭等。②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输液、输血量及输注速度。③失血量较大而单用晶体液及胶体液补充血容量时,需要注意血液过渡稀释的问题。因为血红蛋白低于40~50g/L,红细胞压积<0.20时,不仅会影响出血部位的愈合,而且易发生感染。④抢救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积极想办法止血。⑤注意大量输血时可能引起的合并症,如枸橼酸盐中毒、血钾改变、酸碱平衡失调、低温、免疫性溶血以及防止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LT:RBC:血浆=6:8:10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

结合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评价PDF来学习 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 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点击数:186更新时间:2007年07月20日 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ASA)输血指南是美国麻醉医师联合会以1995年《成分输血指南》为基础,分析近期的大量相关文献制订的。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合理用血、保证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与1995年指南相比,本指南中增添了很多新的输血技术,输血规范更加科学合理。本指南应用对象是手术病人或因有创操作而大量出血的病人,包括:(1)体外循环或心脏手术、急诊、产科、器官移植以及非心脏大手术病人;(2)血液病及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继发大出血病人;(3)危重病人;(4)拒绝输血病人。 1术前评估 1.1病史回顾包括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如Ⅷ因子缺乏、镰状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肝病等。 1.2病人本人或其亲属述说是否存在相关危险因素1)器官缺血如心肺疾病,可影响红细胞转运;(2)凝血功能障碍如应用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影响非红细胞成分的转运;(3)是否应用维生素及中草药;(4)是否用过抑肽酶等药物(再次应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1.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凝血测定,可估测输血需求和大量失血可能。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还应进一步评估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1.4告知病人输血利弊 2术前准备 2.1调整或终止抗凝治疗择期手术前停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手术延期至抗凝药作用消失。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用时间大约1周。华法林作用持续几天,逆转药物有维生素K、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组活化Ⅶ因子和新鲜冰冻血浆。改变抗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会同时增加失血,应权衡利弊。 2.2预防性应用药物术前应用抗纤溶药物(如抑肽酶、6-氨基己酸、氨甲环酸)可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失血。但是应用抗纤溶药物应考虑到潜在的不良预后,如移植物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罕见的大块血栓形成。而再次应用抑肽酶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抗纤溶药物适用于大量失血病人,但是不应作为常规治疗。术前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避免或减少特殊人群(如肾功能不全、慢性病贫血或拒绝输血病人)的异体血输入。但促红细胞生成素价格昂 贵,而且起效慢,使血红蛋白浓度明显增加需要几周时间。 2.3术前收集自体血在需要时回输收集的自体血,可减少或避免异体血输入。但这样可引起术前贫血,并使术中自体血或异体血需要量增加,费用也相应增加,其可行性尚待探讨。 2.4预计出血量大而须输血时应确保病人及时获得血液和血液成分。 3术中术后失血和输血的管理

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目的:探讨严重产后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因产后出血进行大量输血的患者 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出血原因、产科处理、出血和输血情况。结果:13例患者中估计产后24 h出血量中位数为6 540.00 ml (4 750.00~12 650.00 ml),均输注红细胞悬液和输注新鲜冷冻血浆(FFP),中位数分别为20.00 U(18.00~45.00 U)和2 725.00 ml(1 175.00~6 450.00 ml);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红细胞悬液∶FFP比例为1∶1.36[1∶(0.65~1.43)];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中位数为10.00 U(10.00~40.00 U),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红细胞悬液∶FFP∶血小板悬液比例为1∶1.83∶0.48[1∶(1.11~1.43)∶(0.56~0.89)];12例患者使用冷沉淀,中位数为14.00 U(10.00~35.25 U);5例患者输注入纤维蛋白原,中位数为2.00 g(1.00~4.00 g)。结论:笔者所在医院产科13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和FFP,按照治疗单位计算红细胞悬液∶FFP 比例为1∶1.36,FFP输注偏多比较合理;9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按照治疗单位计算红细胞悬液∶FFP∶血小板悬液比例为1∶1.83∶0.48,FFP输注比例高,但血小板输注相对偏少,科室间需加强合作,制定严格有效的产科大量输血方案,以减少子宫切除率,降低死亡率,指导临床输血。 标签:严重产后出血;大量输血;红细胞悬液;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悬液 严重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是指胎兒出生后24 h内,产妇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 ml[1]。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2]。及时控制出血并合理的大量输血成功救治严重产后出血的关键,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效应。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MT)是指成人患者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或24 h输注红细胞悬液≥0.3 U/kg[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4月-2017年3月因产后出血进行大量输血患者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因产后出血在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 U的13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出血原因、产科处理、输血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 1.2 出血量计算

解答大量输血 7 大问题

解答大量输血7 大问题 一什么是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24 h 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20U 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 倍;或1h 内输注血液制品> 50% 自身血容量。 二严重创伤的输血策略是什么? 1. 紧急同型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输血科接到紧急配血样本后,应立即进行ABO、RhD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15~30 min 内提供第一袋(2U)同型相合性的红细胞。 2. 成人创伤患者伴大出血或有大出血风险的应首先经验性使用1:1 的血浆和红细胞悬液,需要考虑早期使用血小板。 3. 对于严重创伤合并大出血的患者,需要紧急启动MTP。早期MTP,方案一: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6:4:1 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2U 红细胞:800 mL FFP:1U 血小板。方案二:红细胞、FFP、血小板考虑按1:1:1 输注,即相当于我国1 U 红细胞:100 mL FFP:1U 血小板,三者均是从200 mL 全血分离。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哪个方案更优,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血液成分的输注量。 三大抢救时可以几路同时输血吗?如果可以,发生输血反应怎么判断处理? (带着这个问题,特地去请教了本院的手术室护士长和输血科科长。 手术室护士长认为,在紧急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临床最常采取的是双通路静脉输液输血通道,一条专门用来加压输血,一条快速补液、用药。 输血科科长认为,只要交叉配血结果阴性,原则上是可以同时开放两条输血

通路进行快速输血的。) 为避免发生输血反应时难以判断,临床可采取双静脉通路错峰输血的方法。因为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要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也就是说,输血前后,都要用生理盐水冲管。为保证快速输血,在这一条输血管冲管时,另一条静脉通道可快速跟进输血,以争取抢救时间,尽快补充血液。 四紧急抢救时,最常用的加压输血怎么做? 抢救失血性休克,应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用14~18 G 针头,保证通畅输血输液,有条件的医院建立中心静脉通道。加快输血方法是加压输血,加压输血应在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或血泵。若没有加压输血设备可选用以下方法之一: 1. 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带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到加压的作用。 2. 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便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五大量输血的血液加温问题如何解决? 1.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时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需要加温的情况为:大量快速输血,成人大于50 mL/(kg.h);婴儿换血;患者体内有强冷凝集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 2. 血液加温应在专用血液加温器中进行,不得在装有热水的容器中加温。加温血液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 六大量输血,如何掌握输血速度?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优质参考)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输血治疗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风险,产科医生应掌握大量输血的策略,合理、规范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目前由于孕产妇住院分娩和输血的可行性,产妇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输血治疗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风险,产科医生应掌握大量输血的策略,合理、规范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对此,陕西省人民医院王亚琴教授在西部产科高峰论坛暨围产医学新进展、危重症处理及医疗纠纷防范专题会议中为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概述 1.大量输血定义:大量输血是指成人患者在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1U红细胞悬液为200ml全血制备,下同)或者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 2.大量输血背景:《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主要更新包括:对产后出血相关的定义做了更新,增加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再次强调了第三产程处理及宫缩剂的应用,并修订了产后出血流程及增加了产科大量输血治疗方

案。 二、产后出血相关的新定义 1. 产后出血定义:现与国外一致,即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1000ml;难产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2.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PPP):是由Chattopadhyay 等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PPP是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从手术处理方面提出了三个方案:(1)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缝扎、血管结扎、压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等;(2)子宫切除术:如果上述保守手术治疗无效,或胎盘完全植入甚至穿透侵入膀胱,术前评估保留子宫可能性小,就应当机立断,尽早行子宫切除术;(3)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术前也可采用预防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三、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与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与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与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就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1)无其她止血异常或高出血风险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病人,PLT≤10×109/L,输注后PLT >20×109/L (2)存在其它止血异常(如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障碍)或存在高出血风险(如发热、败血症、贫血,肿瘤放、化疗后等)的病人,PLT<30×109/L

新版临床输血指南教学提纲

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制剂输注适应症和禁忌症 红细胞可用于输注晶胶体液无效的急性失血。 各种非输血治疗(如铁剂、促红素、维生素B12和叶酸等)能纠正的贫血不应输注红细胞;对于某些病因已明的疾病,除非出现致命性贫血、否则也不应输注红细胞,这类疾病包括缺铁贫、巨幼贫、和自免溶贫等。 红细胞不应该用于扩充血容量、提升胶体渗透压、促进伤口愈合或改善患者自我感觉等。 输注指征 1.手术及创伤患者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70g/L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年轻而原来的患者Hb<60g/L (3)血红蛋白7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及速度、心肺状态、血管容量等情况) 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 血容量减少15%(成人750ml),若患者无贫血史或心肺功能正常,患者无需输血;血容量减少15%-30%,患者病情同前时,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血容量减少30%-40%,需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恢复患者血容量,并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血容量减少大于40%时,应输注红细胞在内的快速扩容。 重度创伤患者液体复苏后Hb<70g/L, 考虑可能输注红细胞.出血性休克或机械通气患者Hb<70g/L,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70g/L可输。 2.非手术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注红细胞制剂 (2)血红蛋白<60g/L或HCT<0.2并伴有明显的贫血症时应予以输注红细胞制剂 (3)血红蛋白60-100g/L,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贫血程度、心肺代谢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及年龄)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制剂,尽量避免输血。有心脏病史的重症患者Hb<70g/L,重度海洋性贫血患者维持95-105g/L。再障患者Hb<40g/L,可输注红细胞,并尽量延长间隔时间,若同时有明显出血,PlT<20*109可输血小板。 二、血小板制剂输注 1.非手术病人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产科输血指南整理 一、输血的原则 限制性输血比开放性输血好 输红细胞比全血好 输去白细胞血比不去白细胞血好 输晶体液/胶体液比单纯晶体液好 羟乙基淀粉(万汶、贺斯)扩容比白蛋白扩容好 急性创伤病人延迟性液体复苏比快速补液好 二、输血指征 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 .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政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Hb>100g/L不必输血 Hb<70g/L应考虑输浓缩红细胞 Hb<70~100g/L根据病情决定 出血量>30%可输入全血 美国 美国ASA Hb<60g/L 美国NIH Hb<70g/L 美国FDA Hb<70g/L 美国输血学会Hb<80g/L 台湾Hb<6g/dl 日本Hb<7-8g/dl 2.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美国ASA 血小板一般用于血小板计数<50×109 /L ,很少超过100 ×109 /L 新加坡严重血小板减少,有威胁生命的出血或可能性。血小板大于20 x 109/L通常不会自发出血。输注15-20单位全血或红细胞,血小板经常下降低于这个水平,是输入血小板的指征。 台湾(當血小板低於50,000/μl或血小板機能不良者、有明顯出血或正在出血者) 巨量輸血後之血小板稀釋現象。 日本输血小板的基准:5万以下 3.新鲜冰冻血浆(FFP)(全部凝血因子,包括V和VIII因子)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大量输血方案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23T14:46:48.0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1期作者:付蓉[导读] 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凝血病,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岳阳市二人民院输血科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20例,对其进行大量输血方案治疗,观察其在治疗前后的各项血液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INR、APTT 及Fib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更优,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凝血病,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关键词:大量输血方案;大出血;凝血病早期;应用方法;临床效果输血主要用以抢救大量失血后的病情急危的患者,补充血液虽然可以有效抢救患者,但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并发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等不良症状,导致其在抢救成功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做好大量输血指导方案的优化,可在保证抢救效果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并节约血源,降低输血风险[1]。为了研究在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实施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对20例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进行了治疗相关的研究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0例大出血和凝血病早期患者,其中有男性12例,8例女性,最小年龄22岁,年龄最大62岁,平均(41.13±3.1)岁.全部患者中有创伤例输血10例,产科输血2例,普外科输血8例。大量输血方案判定标准:在输注6U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后仍需行输血治疗时则启动大量输血方案。所输注血液的类别有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RBC)、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等。 1.2治疗方法患者收治入院后在医务人员进行紧急商讨后制定治疗方案及大量输血方案,大量输血方案具体为:①方案1:RBC4-6U,FFP4-6U,;②RBC4-6U,FFP4-6U,PLT6U,如Fib<1g,加以10U冷沉淀;③RBC 6U,FFP 6U,PLT 9U,冷沉淀10U,然后补充重组人凝血因子Ⅶ0.1mg/kg;④RBC:FFP:PLT=1:1:1输注。 1.3观察项目和指标(1)观察比较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变化情况。(2)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PT变化情况。(3)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APTT变化情况。(4)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INR变化情况。(5)治疗前后输注不同红细胞(RBC)后Fib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经过观察发现各项血液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2.2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输注不同量的RBC时PT、APTT、Fib的变化情况 经过观察发现,在治疗后,RBC输注量超过15U时,PT值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 2.3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后输注不同量的RBC时PLT的变化情况 经过观察发现,在治疗后,RBC的输注量和PLT的变化成反比,输注量越高,PT值下降越大。 3.讨论 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大量血液输注对于提升紧急复苏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的效果,故早期检验患者的各项客观试验指标,早期判断其是否需要大量出血,对于规范紧急复苏和大量输血程序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早期判断患者需要行大量输血治疗的难度较大。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结合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可有效判断出患者需行大量输血治疗,及时做好大量输血准备,进行个体化输血治疗,对于控制大出血、预防急性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意义重大[2]。 为患者输注红细胞治疗主要是因为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能力,输注标准为患者输血量达自身血容量30%-40%,必须立即行输血治疗的标准为失血量超过40%。在血红蛋白指标上,输注标准为患者Hb含量不足70g/L,Hb指标在70-100g/L时,结合患者贫血程度、心肺功能,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行输血治疗[3]。治疗时,不论启动哪一个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其RBC均不超过6U,因为输注RBC越高,患者越易发生凝血机制改变,死亡率升高。在完成一个大量输血方案治疗后立即检测患者血常规变化情况,但检查所得结果中RBC和血红蛋白指标难以反映患者具体的失血情况,为保证患者生命,应在检查结果出来前,行比例大量输血,以降低患者死亡率[4]。 FFP中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主要用以治疗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急性或活动性出血,严重创伤,纠正已知凝血因子缺乏。在24-72h 内,FFP的输注量不宜超过RBC的输入量。每进行一轮大量输血治疗后测量一次血常规指标,预防因为凝血因子减少发生的凝血障碍[5]。 在RBC输注量达15U时,即可考虑输注PLT治疗,如行血常规检查发现PLT下降明显,应适当升高PLT的输注量,以有效降低死亡率。冷沉淀的输注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出血,治疗原则为补足Fib含量。当RBC输注量达10U时应考虑输注冷沉淀,以有效纠正因子缺乏。冷沉淀输注后可有效减低RBC的输注量,并快速提升Fib浓度[6]。

输血临床指南

临床输血指南 一、外科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增强运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2)血小板 【适应症】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者。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如果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3)新鲜冰冻血浆 【适应症】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a、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血后; 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 * 新鲜冰冻血浆的使用,须达到10-15ml/kg才能有效。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作为扩容剂,禁止用新鲜冰冻血浆促进伤口愈合。 二、内科输血指南 1)浓缩红细胞 【适应症】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 血红蛋白﹤60g/L或红细胞压积﹤0.2时可考虑输注。 2)血小板 【适应症】由患者血小板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输注; 血小板计数﹤10×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以防出血; 血小板计数在10-50×109/L之间,应根据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输注。 *预防性输注不可滥用,防止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注无效。

输血指南

围手术期输血共识(2014) 目录 术前评估 术前准备 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自身输血 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 围手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 围手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手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 一、术前评估 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 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 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华法令、氯吡格雷等; 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 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史及详细用药史; 6、一般体格检查; 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 血型和Rh 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 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 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 二、术前准备 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 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 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 4、既往有出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 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拒绝输血的患者术前可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 7、如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 8、Rh 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 三、围手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 1、围手术期输血相关监测 (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 (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Hi ; (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实验室诊断项目如血小板计数、PT、APTT、INR 、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如血栓弹性图(TEG)、Sonoclot等; (4)监测原则

大量输血推荐方案

大量输血推荐方案 【背景】输血在抢救急、危、重患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及时、充足的血液输注对抢救大失血患者起着关键性作用。然而,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障碍、酸中毒、低体温等并发症的发生,致使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制定大量输血指导方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输血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方案拟定者】本方案系基于对全国不同区域20家三级综合医院大量输血现状的调研结果,依据我国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在检索国内外大量文献后,由全国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草拟,并通过与全国多地三甲医院输血科、普通外科、麻醉科、心脏外科、妇产科和医学统计等学科50余名专家进行循证、专题研讨,数易其稿而形成。欢迎专家、同行对本方案给予补充与完善。 【推荐应用范围】本方案推荐应用范围: 外科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外科创伤大量输血、心脏外科大量输血、产科大量输血。本方案排除内科疾病导致的出血,包括血液性疾病导致的凝血障碍、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出血治疗。 该推荐方案分为五个部分:大量输血、大量输血的准备与评估、实验室检测、治疗、大量输血的操作。 本文节选其中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部分。原文请参阅:大量输血协作组.大量输血指导方案(推荐-稿)[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17-620.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标本 (1)在紧急情况下,精确无误的患者身份确认尤为重要,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身份识别系统,如腕带; (2)临床科室尽早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提供给实验室和输血科,标本应统一标识并贯穿整个抢救过程。 (二)检测项目 (1)输血科:ABO 血型正反定型、Rh( D) 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 (2)检验科:血常规:红细胞计数( RBC) 、红细胞压积( Hct) 及血小板计数( Plt) ;常规凝血试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血浆凝血酶时间( TT)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必要时检测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 FDP) 、血浆D-二聚体( Ddimer)血气及生化等相关项目。 (3)血栓弹力图(TEG):能全面准确反映凝血因子、Plt和Fib 等凝血组分的数量和功能状态,自动提供凝血状态分析结果,指导血液成分治疗。TEG 近来已被有关的国际方案优先推荐。 (4)临床医生术中出血评估随时评估术野出血、渗血情况,预测或确定是否存在凝血障碍,评估出血量和粘膜损伤、尿量及伤口渗血等。临床医生的术中经验评估与判断对指导成分输血至关重要。 (三)试验检测频率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大量输血方案实施办法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大量输血方案实施办法 一、大量输血定义:成人患者在<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8u(1u红细胞悬液为200ml全血制备,下同);或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 0.3u/Kg ( 体重)。 二、《大量输血方案》应用范围 1.妇产科大量输血。 2.本方案排除内科疾病导致的出血,包括血液性疾病导致的凝血障碍、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内科疾病的出血治疗。 三、大量输血风险( 并发症) 1.凝血功能障碍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 酸碱代谢紊乱; 3.低体温; 4.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5.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6.低钙血症高钾血症; 7.其他: 过敏经血传播性疾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输错血等。 四、大量输血的准备与实施 1.患者术前输血准备与评估 重大手术、估计术中会大量失血的手术,临床科室报请医院医务处组织麻醉科、输血科及手术相关科室专家会诊,制定详尽的手术预案以减少术中失血。多学科充分讨论,结果需记录在案,并书面上报医务处备案。 2.临床科室提前与输血科联系,送大量输血通知单,输血科工作人员准备足够的血液成分,保证第一时间提供合理性血液成分。 3.大量出血时,临床科室医师应尽早通知检验科工作人员作相应的血液检测,并实时监测,检( 监) 测项目包括血常规、血凝五项、血气分析及血液生化等,主管医师根据检测结果,结合临床情况对拟

输注的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作相应调整。 4.需要大量输血时,输血科配好血电话通知电梯班及保安,电梯班需协调好电梯运行,尽可能保证输送血液及时使用。 5.临床医生详细复习患者的医疗文书,对患者常规的术前检测结果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充分评估,并进行有效沟通。 6.医院相关部门紧急情况下的有效沟通与准备 医院应建立紧急状态下大量输血应急会诊处臵预案,对严重创伤及紧急状态下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医务处立即组织高年资医师、麻醉科医师、ICU专家及输血科专家对伤情会诊评估,及时实施复苏与手术干预。 五、大输血方案实施细则 1.成人患者在<24h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或者<24h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 ( 体重);或患者短时间出血≥2000ml并仍有活动性出血时,立即启动大输血方案。 2.大输血方案由麻醉科主任对患者失血量及全身状况充分评估后决定启动,同时临床科室医师找患者家属谈话,签署大量输血知情同意书,并填写大量输血配血单。 3.麻醉科主任电话通知输血科启动大输血方案 4.输血科接到大量输血通知后,按照大量输血方案准备规定:10u 红细胞悬液+1000ml新鲜冰冻血浆+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10u冷沉配备,直至接到停止大输血通知。 六、注意事项 1.急性失血初期输液:选用晶体液与胶体液同时输注,一般两者比例为2:1; 晶体液以平衡盐液为好,含有碳酸氢钠的平衡盐液有利于纠正酸中毒。 2.(1)成人连续输注红细胞悬液≥15-18u,或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体重)时,应立即检测Plt ;(2)当输血量≥1-1.5倍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大量输血是抢救大失血、严重创伤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其输血方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键在于探讨输注的血液成分比例如何搭配。本文拟就近年来关于大量输血方案的研究作一综述。 Abstract: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scue the great loss of blood,severe trauma patients,the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 is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recent years,the key lies in the discuss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blood component transfusion to match. 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concerning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program review. Key words: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Whole blood;Component blood transfusion 一直以来,大量输血(Mass transfusion,MT)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医学院本科教材《临床输血学检验》(第3版)认为MT主要包括以下情况:①患者24h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以上;②3h内输注血液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的50%以上;③1h内输入多于4单位红细胞制剂;④失血速度>150ml/min;⑤失血1.5ml/(kg·min)达20min以上[1]。近年来,以杨江存为主的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对MT进行了重新定义,该协作组认为大量输血指的是成人患者在90%[3]。因此,现代MT方法的关键在于及时补充血浆、血小板以遏制止血障碍引起的微血管出血[4]。 2 当前研究的方案 近年来有作者报道,严重创伤患者在入院时已经出现凝血异常,传统的MT 方法严重低估了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凝血异常的作用。既然创伤死亡的原因是出血,同时凝血功能异常会加重出血,所以现在倡导止血复苏应立即纠正凝血异常,包括保持体温、控制出血和输血,需要时输注FFP、血小板和冷沉淀[5]。也有研究认为,避免和纠正凝血异常的最好办法是至少应当输注等量失血的新鲜全血[6]。 2.1新鲜全血输注方案新鲜全血输注治疗大出血最早应用于军队医院。战争时期的创伤治疗由于缺乏足够的储存血液,需要现场输入新鲜全血,其治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6]。与成分输血治疗相比,战争相关的创伤患者接受一个或多个单位新鲜全血治疗后,生存率提高[7]。但是,是否适用于平时创伤患者的抢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有观点认为输注新鲜全血能够同比例补充失血中的各种血液成分,并且不受储存过程的影响。但是,在日常应用中,及时的新鲜全血很难获得,大部分是在血站中保存的全血。全血在保存过程中实际上已经丢失了部分成分,比如大部分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功能失活,不能达到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目的。因此,新鲜全血的输注方案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实施的难度,主要在于不能及时获得新鲜全血。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慢性贫血和失血病人 1血红蛋白〉100g/L 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胞; 2、以下情况需要输红细胞: (1)血红蛋白v 70g/L ; (2)术前有症状的难治性贫血患者:心功能山?W 级,心脏病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及对铁剂、叶酸和 维生素B12治疗无效者; (3)术前心肺功能不 全和代谢率增高的患者(应保持血红蛋白〉100g/L 以保证足够的氧输送);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心肺代偿功 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输红细胞; 4、所有先心病术前备红细胞悬液,作为术中体外循环灌注 预充及手术失血补充。术中同时采用血液回吸收技术。先心病术后红细胞输注指征:有活动性出血,即每小时失血量>血容量的

5%-10%,血球压积<30%(儿童)或35%(小婴儿),血色素<90g/L ; 5、骨科的大型手术出血。如发育性髋脱位、脊柱侧弯、四肢近端骨折等手术,术中及术后需要维持血色素在80g/L以上。术中尽可能使用自体血液回收。 注:临床工作可按下述公式大约测算浓缩红细胞补充量。 红细胞补充量=(Hct 预计X 55X体重-Het实际测定值X 55 X 体重)/0.60。 【血小板】 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异常渗血的患者。 1血小板计数〉100 X 109/L ,不需要输血小板; 2、术前血小板计数V 50 X 109/L ,应考虑输注血小板(产妇血小板可能低于50 X 109/L 而不一定输注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X 109/L 之间,应根据是否有 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是否输血小板;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性渗血,经实验室检查确定有血小板 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指征的限制; 5、血小板功能低下(如继发于术前阿斯匹林治疗)对出血的影响比血小板计数更重要;

儿童输血指南

儿童输血指南 儿科输血特点 1.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血容量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变化。 因此血液成分的使用需考虑患儿当时的体重、正常状态下的血容量、贫血的程度、出凝血状态等因素。失血比例应根据体重和机体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 2.新生儿由于在宫内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出生时血红蛋白浓度较高,但以胎儿血红蛋白(HbF)为主,其对氧的亲和力强,释放氧的能力较低。 因此,新生儿对缺氧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评判贫血程度时其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3.儿童,特别是新生儿血容量较少,对有活动性出血或手术出血的患者失血量进行准确评估和合理补充非常重要。足月新生儿血容量仅为300m l 左右,而失血量又不易准确评估,故易出现失血性休克等临床表现。 4.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应根据实际情况补充相应的血液成分。 5.大量失血时常伴有凝血因子的丢失与消耗。 儿童输血前评估 1.急性失血,Hb呈进行性下降,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 儿(尤其是新儿)。 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常因伴发凝血功能障碍(如DIC,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症等),易导致颅内或重要脏器出血而死亡。初治和复发急性白血病或其他恶性血液肿瘤化疗后常会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 3.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出现鼻出血不止。青春期女孩血小板计数<30×109~50×109/L,经期出血不止。 4.重度贫血合并心肺功能不全。 5.对于围术期的患儿,应对术中出血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备血方案时应考虑到以下因素: (1)新生儿。 (2)术前贫血,Hb<90g/L。 (3)各种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再次手术、粘连严重,预计手术较为困难。 (5)复杂手术、大型手术或Ⅳ级手术估计出血较多,恶性肿瘤根治术等。 (6)合并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可避免异体输血带来的感染性损伤及非感染性损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地开展自体输血。 儿童输血指征 1 红细胞输注指征 (1)一般儿科红细胞输注指征: 1)Hb<60g/L或Hct<,伴有明显贫血症状。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产科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 目前由于孕产妇住院分娩和输血的可行性,产妇的死亡率已显著下降。但产科出血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输血治疗在产科急性大量失血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诸多风险,产科医生应掌握大量输血的策略,合理、规范的进行输血治疗,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子宫切除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一.概述 1.大量输血定义:大量输血是指成人患者在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1U红细胞悬液为200ml全血制备,下同)或者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0.3U/Kg。 2.大量输血背景:《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主要更新包括:对产后出血相关的定义做了更新,增加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再次强调了第三产程处理及宫缩剂的应用,并修订了产后出血流程及增加了产科大量输血治疗方案。 二. 产后出血相关的新定义 1. 产后出血定义:现与国外一致,即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 l、剖宫产分娩者出血量≥1000ml;严重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1000ml;难产性产后出血是指经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无法止血,需要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甚至切除子宫的严重产后出血。 2.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概念(PPP):是由Chattopadhyay等于1993年首次提出的,指附着于既往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的前置胎盘,伴或不伴胎盘植入,PPP是术中发生严重产后出血及子宫切除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处理棘手,需要高度重视。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从手术处理方面提出了三个方案:(1)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局部缝扎、血管结扎、压迫缝合、子宫动脉栓塞等;(2)子宫切除术:如果上述保守手术治疗无效,或胎盘完全植入甚至穿透侵入膀胱,术前评估保留子宫可能性小,就应当机立断,尽早行子宫切除术;(3)对于有条件的医院,术前也可采用预防性髂内动脉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三. 关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 1. 坚持一个核心,预防性使用宫缩剂,首选10U宫缩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剖宫产可考虑应用卡贝缩宫素,100ug单剂静脉使用; 2. 常规推荐延迟钳夹脐带和控制性牵拉脐带,胎儿娩出后1-3min钳夹脐带,怀疑胎儿窒息可立即钳夹并切断脐带; 3. 关于是否预防性子宫按摩:不推荐常规进行预防性子宫按摩来预防产后出血,但产后应触摸宫底,了解子宫收缩情况;

输血指南

输血指南 1、全血 全血适应证: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患者,或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的患者。 新鲜血主要用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严重心肺疾患需要输血者:因急性失血而持续性低血压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宜输注全血: ■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需要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 ■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IGA而已产生IGA抗体的患者 ■由于以往输血或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 此外,全血也不宜用于单纯为了补充血容量。因为晶体液和胶体液既有扩容效果,又无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2、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悬浮红细胞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3、浓缩红细胞 浓缩红细胞适应证:与悬浮红细胞相同。 4、少白细胞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适应证: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 ■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以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5、洗涤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适应证:

■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的患者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 ■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6、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输血。 7、辅照红细胞 辅照红细胞用于有免疫缺陷或有免疫抑制患者输血。 8、年轻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用于长期输血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便延长输血的间隔时间、减少输血次数,从而延迟因输血过多所致继发性血色病的发生。 9、白细胞 白细胞输注要同时具备3个条件。且充分权衡利弊后才考虑输注。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 ★有明确的细菌感染 ★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 10、血小板 血小板适应症: ■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血小板计数不低,但功能异常所致严重出血者(如血小板无力症,肝病,尿毒症,阿斯匹林类药物所致等) ■大量输血所致的血小板稀释性减少(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伴有严重出血者) ■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有发热或感染或有潜在出血部位要输; ■作侵入性检查或腹部手术应将血小板升至50×109/L(骨髓穿刺例外); ■关键部位手术(脑、内眼、某些泌尿外科手术)应将血小板提升至100×109/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