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

20, AVENUE A PPIA –CH-1211G ENEVA 27–S WITZERLAND –T EL CENTRAL +41227912111–F AX CENTRAL +41227913111–WWW.WHO.INT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

流感是影响所有国家的严重全球健康威胁:每年全世界估计有10亿病例、300万至500万例重症病例以及29万至65万例与流感相关的呼吸道死亡。在这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中,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许多专家认为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可能会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最具破坏性的全球卫生事件。

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为世卫组织、国家和各伙伴提供了一个框架,以便通过从监测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健全国家规划,全面治疗处理流感问题,目标是要加强季节性预防和控制以及为未来的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战略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 开发更好的全球工具,如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从而使所有国家受益,并提高公众的信心和利用率;2. 加强国家能力,将其纳入国家卫生安全计划和全民健康覆盖工作。流感的预防、控制和防范是能力建设的功能性组成部分,可以提高整个卫生领域的核心能力;从国家层面着手和国家自主决策对于确保国家流感规划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而这些规划是在更大程度上加强卫生系统和流感大流行防范的投资。本战略侧重于国家影响,与世卫组织《第十三个工作总规划》的目标保持一致,以便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应对突发卫生事件并促进人群健康。本战略以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以及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的成功为基础,因为其中整合了所有国家更广泛的预防、控制和防范目标。

愿景:实现可达到的最高程度流感预防、控制和防范,以保障所有人的健康。

目标:

1.减轻季节性流感负担。

2.尽量减少人畜共患流感的风险。

3.缓解大流行性流感的影响。

高级别成果:

1.更好的全球工具:有针对性并以共识为导向的计划可以为用于流感预防、发现、控制和

治疗的新工具和经改进的工具加强研究、创新和可得性。

2.更强大的国家能力:每个国家都有重点流感规划,规划以证据为基础,经过优化以满足

国家的需求,并有助于国家和全球的防范工作、应对措施和卫生安全。

战略目标和行动:

1.促进研究和创新,解决未满足的公共卫生需求

A.促进研究和创新,研发更好和新型的流感诊断方法、疫苗和疗法。

B.促进流感预防、控制和规划实施的业务研究。

C.促进研究,更好地了解驱动流感影响的病毒特征和宿主因素。

2.加强全球流感监测、监督和数据利用

A.强化、整合和扩展病毒学监测和疾病监测。

B.建立强有力的证据基础,了解流感的影响和负担。

C.在多个部门以及利益攸关方之间制定有效的流感问题沟通战略。

3.扩大季节性流感预防和控制政策与规划,以便保护脆弱人群

A.将非药物干预措施纳入预防和控制规划。

B.设计和实施基于证据的免疫政策和规划,减轻传播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C.设计和实施基于证据的治疗政策和规划,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加强防范和应对流感大流行,使世界更安全

A.加强国家、区域和全球计划,以便及时有效地防范流感大流行。

促进因素

五个关键促进因素将有助于指导世卫组织、国家和各伙伴在实施战略时的活动:

?以国家为中心;

?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及其它全球流感资产和战略得到加强和维持;

?国家、行业部门和民间社会继续支持和实施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

?伙伴关系得到加强和扩大;

?物有所值。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世界上主要的流感大流行 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明显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第一次流行病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其中,1742年-1743年由流行性感冒引起的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 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这 次流感大流行的特点是,20-50 岁的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 分离出致病原。因此,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 原是一个谜。1997年,美国科学 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 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 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 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至今,仍然可以在某些国家的猪体内发现这种病毒。据2001年10月英国媒体报道,英国科学家正力图根据10名死于1918年大流感的伦敦人的遗体,找到引起这场流感的病毒样本或碎片,分析其基因组特征,研究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强的杀伤力和传染性。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即: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1968年出现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3N2)所致的"香港流感"以及1977年发生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1N1)所致的"俄罗斯流感"。 在1957年"亚洲流感"及1968年"香港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各年龄组均易感,死亡率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尤为显著。在具有高危因素(如心肺疾病)的人群中也出现了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大大低于1918年。1957年,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1977年11月至1978年1月在苏联出?quot;俄罗斯流感"流行。1978年1月,"俄罗斯流感"开始在美国在校学生及征募的新兵中爆发流行。至1978年冬,其他许多国家也纷纷出现感染流行。此次"俄罗斯流感"大大不同于以往历次流感。引发此次流感流行的致病病毒为1950年流行的H1N1病毒株的变异体。因此,在该病毒株流行期生活过的人,即出生于1957年前的人,对于1977-1978年再次出现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病毒株感染具有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绝大多数有关1977-1978年流感流行的报告均指出,尽管此次流行为典型的爆发流行,但成年人均为轻微感染,而在校青少年发病率很高。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 版)》及新版方案修订内容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每年10月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冬春季流行季节。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危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坏死性脑病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并发症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也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临床诊治工作,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2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7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及危重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需引起警惕。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系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围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培训试题 一、选择题 1 .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 .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 ?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 ?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 面受体结合 5 ?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 6 ?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 .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细胞 8 .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 .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 持续发展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 .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 烷胺进行药物预防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 .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2 ?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X) 3 .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 流感病毒。(X | 4 .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 .流感潜伏期一般I?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X 7 .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X) 8 .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 .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 .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X 三、填空题 1.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2.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 3. 流感的小”变异与大'变异,小变异包括抗原漂移(Drift )、表面基因发生点突变、人群存在不同程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 李灵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流感概述 大多数流感患者,无需药物治疗。1~2 周便可康复。但年幼儿童、老年人和有严重疾病的人感染会导致基础疾病的严重合并症、肺炎、死亡。 流感是由不断发生变异的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流感病毒主要有甲乙丙3型。甲型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可感染飞禽、猪、马等动物,在人生活中与这些动物接触频繁的地方,为流感病毒产生变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变异后的病毒会导致流感流行,变异程度大则导致大流行。乙型病毒主要限于人,变异较小。丙型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所以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因此每年需要研发新疫苗,每年须接种。 流感大流行是指当人类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快速传播,引起全国、区域或全球范围内外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可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与社会、经济的损失。 流感大流行的开始要具备的 3 个先决条件:1. 必须出现新的病毒亚型,人群普遍没有免疫力;2. 新病毒必须能在人体内复制并能引起严重疾病;3. 新病毒必须实现有效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历史上出现3次流感大流行:第1次大流行发生于1918-1919年, 称为西班牙流感 ( Spanish Influenza) 。当时导致约7 亿多人感染, 2 000多万人死亡, 而且死亡者多为青壮年, 是人类史上已知的最大瘟疫之一。回顾性研究发现引起这次大流行的病原体是H1N1亚型病毒, 而且该病毒的8个基因节段全部来自于禽类, 种系发生分析表明, 这次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的HA基因虽更接近于禽流感病毒, 但它属于哺乳动物流感病毒, 有人推测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全基因先传给猪再传给人。第2次大流行发生于1957 年, 称为亚洲流感( Asian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贵州, 由H2N2 亚型( 也称甲2亚型) 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 其HA、NA、PB1 3个基因片段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片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第3 次大流行发生于1968年, 称为香港流感 ( Hong Kong Influenza), 最早出现于中国香港(后经回顾调查, 广东、上海等地比香港还要早), 由H 3N2亚型(也称甲3亚型)病毒引起, 这一亚型也是人和禽流感病毒通过基因重配而来,其HA和PB1基因来源于禽流感病毒, 其余的基因节段来自当时人流感病毒。 三次大流行的教训为1.大流行如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变异一样不可预测,三次大流行的间隔为10 ~50年;2.病例数在短期内呈指数迅速上升,很快蔓延到世界各地, 通常不超过1年,全球1/4以上的人得病,这对于卫生服务能力将是巨大挑战。3.主要在年轻人中导致严重疾病,这是大流行危害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4.流行会出现两个波,往往第2 波可能更为严重。5. WHO流感网络实验室的病毒监测可以迅速发挥重要作用。 6.历史表明大多流感大流行起源于亚洲,因为亚洲地区人口密集,且与鸭和猪居住得非常近,因此在这一地区需要加强动物流感以及不寻常的人呼吸道疾病聚集的监测。 流感大流行会导致以下几个后果:1. 大流行时疾病的迅速蔓延,造成几乎没有时间采取特别的应急减少影响的措施;2.出现大量病人,医疗卫生机构会将不堪重负;3.可能出现人员及物品的严重短缺,导致关键基础设施及服务瘫痪以及各行各业和政府各部门服务中断;4.大流行流感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以及治疗其他疾病的常用医疗供应出现延迟和短缺;5.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在大流行期结束后,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6.公众、政府机构和媒体对国家准备计划进行详细审查;7.全球各地各国都处于紧急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的病原体是(B) A、流感杆菌 B、甲型流感病毒 C、乙型流感病毒 D、丙型流感病毒 2.对流感病毒抗原转变的错误叙述是(D) A、HA和(或)NA变异幅度大 B、产生流感病毒新亚型 C、由不同型别的流感病毒基因重组造成 D、由病毒基因点突变造成 3.抗原漂移指的是甲型流感病毒的(D) A、型特异性抗原小变异 B、型特异性抗原大变异 C、亚型抗原的大变异 D、亚型抗原的小变异 4.对流感病毒血凝素的错误叙述是(C) A、可以凝集人和动物的红细胞 B、具有中和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C、具有酶活性C、可与宿主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5.流感病毒分型的根据是(A) A、核蛋白和膜蛋白的抗原性 B、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C、血凝素(HA) D、流行病学特征 6.甲型流感病毒分亚型的依据(B) A、核蛋白 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C、M蛋白 D、多聚RNA酶 7.从咽漱液中分离流感病毒常接种于(B) A、Hela细胞 B、豚鼠 B、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D、鸡胚和Hela细胞 8.流感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C) A、发病季节 B、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病毒分离 D、流行规模 9.流感的临床表现,不符合的是(D) A、全身症状重 B、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肺外并发症多见

10.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 A、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二、判断题 1.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可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2.抗神经氨酸酶抗体和抗血凝素抗体都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3.流感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不同型病毒颗粒相应的基因节段间易发生重配,产生新型的流感病毒。(×) 4.核糖核蛋白又称核衣壳,由核蛋白、多聚酶蛋白和核糖核酸组成。(√) 5.流感病毒通过血凝素与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受体相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与宿主细胞结合而使细胞受染。(√) 6.流感潜伏期一般l~2d,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呼吸道症状重、全身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7.在发生流感流行的地区,所有人群应立即接种疫苗。(×) 8.甲型流感病毒既可感染人,也可感染多种动物。(√) 9.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应在每年的流感流行前期进行。(√) 10.青壮年人群不属于流感疫苗接种推荐的重点人群。(×)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知识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4分) 1. 关于流行性感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流感易发生变异 B 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 C. 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重 D 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2. 流行性感冒的确诊的主要依据是() A 发病季节 B 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重 C 病毒分离 D 血凝抑制试验 3. 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下列不符合的是() A 全身症状重 B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较轻或不明显 C 年老患者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流感,病情可持续发展 D 肺外合并症多见 4. 流感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流感患者进行隔离及治疗 B 流感流行前接种流感疫苗 C 流感流行前,给所有易感人群使用金刚烷胺进行药物预防 D 减少公众集会活动 5. 流感的传播途径错误的是() A 飞沫传播 B 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 C 接触病毒污染物 D 血液 6. 流感的并发症有那些() A 肺炎 B 神经系统损伤 C 心脏损伤和脓毒性休克 D 以上都是

7. 流感的易感人群有那些() A 老年人 B 人群普遍易感 C 婴幼儿 D 孕妇 8. 流感病原学相关检查有那些() A 病毒核酸检测 B 病毒抗原和血清学检测 C 病毒分离培养 D 以上都对 二、多选题(每题6分) 1. 关于流感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B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C 某一时期的流行多由单一血清型引起 D 可以并发Reye 综合征 E 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2. 下列哪些是典型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 A 突起畏寒、寒战和高热 B 全身酸痛明显,尤以背部和腿部最为明显 C 全身乏力明显,多数患者感觉十分虚弱而卧床多天 D 可有咽喉刺痛、胸骨下烧灼感、干咳 E 咳嗽明显,咳脓痰或血痰 3.关于流感患者的肺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本身可引起病毒性肺炎 B 病程中若持续或反复发热,呼吸道症状加重,提示可能并发细菌性肺炎 C 并存慢性心、肺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迅速致死 D 都必须尽早应用抗生素 E 护理上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 4. 流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A 伤寒、麻疹 B 肺炎支原体肺炎 C 钩端螺旋体病 D 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解读》试题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解读》试题科室:姓名: 得分: 单选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 关于目前流感的流行形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 B.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 C.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D.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 E.流感活动水平趋于平稳。 2.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发生于( ) A.1580年 B.1658年 C.1918年 D.1957年E、2003年 3. 2017年入冬以来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不包括( ) A.H1N1 B. H5N1 C.H3N2 D.乙型Victoria系 E.乙型Yamagata系 4. 有关流感传染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B.感染后12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 C.发病第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 D.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5.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 A.5-7天,可长至10天 B.1-7天,多为2-4天 C.3-5天 D.10-14天 6. 关于流感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以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B.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 7. 下列不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 A.扎那米韦 B.帕拉米韦 C.奥司他韦 D.阿昔洛韦 8.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最佳使用时机是() A.发病48小时后 B.发病48小时内 C.发病24小时内 D.发病72小时内 9. 关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错误的是() A. 中医中药治疗有效。 B.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C.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不建议使用。 D.发病时间超过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不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10. 下列哪项不是流感的常见并发症() A.肺炎 B.神经系统损伤 C.心脏损伤D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E.心源性休克

疫情已有全球大流行特征(最新)

在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这是首个冠状病毒传播引发的全球大流行。谭德塞说,宣布新冠肺炎大流行并没有改变世卫组织对当前疫情形势的判断,也不会改变世卫组织的应对策略。世卫组织将继续竭尽所能协助各国做好防控工作,各国也应该继续尽全力救治病人,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基于确诊数字作出疫情全球大流性的判断,但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遏制疫情传播,而不是仅仅缓解疫情,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是可能的。世卫组织表示,在过去两周,中国之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受影响的国家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疫情通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万,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在3月9日的记者会上,谭德塞表示,虽然形势严峻,但新冠肺炎疫情将是“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他呼吁所有国家采取全社会、全政府的应对措施,综合施策,控制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全球性大流行的威胁近日引发热议。如何界定全球性大流行?面对升级为“大流行”的疫情,全球又该如何应对? 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已有全球大流行特征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的特征,这是首个冠状病毒传播引发的全球大流行。 世卫组织表示,在过去两周,中国之外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受影响的国家数量也迅速增加。根据世卫组织最新的疫情通报,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1万,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 什么是“大流行”? 美国乔治城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丁表示,通常情况下,当疫情在某个特定国家或特定地区变得相当普遍时,它会变成一种流行病;而随着其在世界许多地方广泛传播时,就变成了全球性大流行病。 此外,全球性大流行病还具有能够进行持续传播的感染路径——虽然中国的感染人数得到了遏制,但其他国家相继出现聚集性感染,且越来越多地被证明与中国没有明确的联系。 2010年世卫组织网站给出“大流行”的简单定义,即“一种新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比如,流感大流行就是指新型流感病毒亚型在全球传播,而多数人对此病毒没有免疫力。此次,新冠肺炎成为第一个被称为“大流行”的冠状病毒传染病。 全球大流行病是否可控?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终审稿)

卫生部印发甲型N流感诊疗方案第三版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卫生部近日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完善,研究制定了《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本次修订由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修改完善。新版方案结合了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并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 H1N1流感相关资料。 方案详细说明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杀灭病毒。人是此病毒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妊娠期妇女;肥胖者;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伴有慢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此类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针对重症病例可能增多的情况,方案对如何加强重症病例的甄别和救治作出了重点描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影像学检查有肺炎征象;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心肌酶水平迅速增高;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方案要求,根据患者病情及当地医疗资源状况,应按照重症优先的原则安排住院治疗。高危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较易成为重症病例,宜安排住院诊治。轻症病例可安排居家隔离观察与治疗。 方案还明确了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策略、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及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的通知 卫发明电〔2009〕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由我部甲型H1N1流感临床专家组牵头,并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我国甲型H1N1流感实际诊疗经验,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甲型H1N1流感相关资料,对《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世界卫生组织在流感大流行间期:第1阶段对各国主管部门的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在流感大流行间期:第1阶段对各国主管部门的建议 规划与协调1. 成立国家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委员会。 2. 向有关决策者申明大流行计划的重要性。 3. 与相关合作伙伴(包括卫生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密切协作,参考现行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导意见,制订和定期更新国家级计划。 4. 确保计划和准备工作在各级公共事务主管部门得到执行。 5. 开展大流行计划的演习,并利用其结果改进和修正计划和准备工作。 6. 确认在新亚型流感病毒株出现时将要动员的关键人员,定期向他们提供简要的情况说明和培训。 7. 考虑国内物资储备的开发(如,抗病毒药物、人员防护设备、疫苗、实验室诊断试剂和其他技术支持),以便在发生需求时可以迅速调配。 8. 在大流行预警期间考虑向出现流感疫情且资源匮乏国家提供资源和技术协助。 9. 制订程序,确保能快速共享标本或分离物以便鉴定病毒、开发诊断试剂和疫苗。 10. 制订应对激增需求的应急预案,在大流行期间实现对国内资源和重点工作人员的内部管理。 11. 制订国家级指导意见,处理食品安全、安全农业规范和其他与受感染动物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监测与评估1. 通过提供能满足激增需求的能力以及开展跨部门的、机构间的协作,建立强有力的国家级通用监测系统,藉以检测、阐明和评估流感样疾病聚集性病例或呼吸系统所致的死亡。 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指导,建立和加强国家级人流感和动物流感监测系统。 3. 向国家和国际的主管部门报告常规的和异常的监测结果。 4. 同相关的国际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一起,阐明和分享正在流行的流感病毒分离物和信息。 5. 评估季节性流感的疾病负担,协助估测大流行期间的附加需求。 6. 针对正在进行中的信息制订应急预案,藉以评估大流行阶段流感造成的影响和资源需求(如,发病率、死亡率、停工停产、受影响的区域、受影响的高危人群、医疗卫生工作者和其他必要的工作人员的到位状况、医疗卫生供应品、床位占用/可获得性、住院压力、备用卫生机构的使用、停尸房容量)。 1.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附录1),制订使用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国家级指导意见。 2. 确保所提议的干预措施经过卫生部门内部和卫生部门以外的部门(交通部、教育部等)负有责任的决策者的共同讨论;确保所提议的干预措施在法律上的权威性;预见到并处理实施这些干预措施在资源上可能遇到的问题。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 前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

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 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1法想向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

2016年最新流行性感冒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流行性感冒(2016年版) 一、流行性感冒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流行性感冒患者(ICD-10:J11-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卫生部,2000.10.13)及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李兰娟、任红主编)。 1.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流感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或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流感流行的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 2.出现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等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 和RT-PCR方法); (2)分离到流感病毒; (3)双份血清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卫生部,2000.10.13)及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传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 3.对高热、头痛者给予解热止痛等对症治疗。 4.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流行性感冒ICD-10:J11-101诊断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生化: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 (3)流感病毒抗原检查、流感病毒核酸检测; (4)胸片、心电图。

关于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

流感应急预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流感大流行是指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造成病毒在人群中快速传播,从而引起流感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广泛流行。流感大流行具有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播迅速和波及范围广的特点。 一、总则 目的 为认真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等准备工作,有序高效地落实流感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流感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卫生部国家流感大流行应急预案的函》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中心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中心应对流感流行的准备工作及流感流行发生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应对工作阶段划分及应急反应分级 依据上级文件相应规定,将我中心应对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应急阶段和结束阶段。 新亚型流感病毒疫情划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流感流行各应对阶段的划分依据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我中心根据全市实际情况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令,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其他国家分离出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生病例或卫生部已宣布启动应对准备行动的无应急反应阶段。 2、应急阶段 ①Ⅳ级应急反应阶段:其他省份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 ②Ⅲ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人类感染新亚型流感病毒并发病,但未发生人传人;或外省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 ③Ⅱ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播范围相对局限;或外地区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较大范围传播。 ④Ⅰ级应急反应阶段:本县发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在市内人群中持续快速地传播,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向较大范围扩散或影响其他地区;或卫生部或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发生流感大流行。3、结束阶段 本县发生的新亚新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或卫生部判定流感大流行得到有效控制,则应急响应工作结束。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成立我中心流感大流行应对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高小县 副组长白永生 成员刘宏新郭美绒 2、医疗救治组

卫生部《流行性感冒诊治标准与治疗指南(2011版)》

前言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流感的流行病学最显著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具有季节性,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季节性流感一般可引起伴有发热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起病急剧,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是在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时则需要住院治疗;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少数重症病例可因呼吸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以下简称人禽流感)病死率高达60%以上。疫苗接种是防控流感的主要方法。早期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可以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排毒时间并且可能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期间,预防性使用可能降低患病率。 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情后,为进一步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我国仍然急需一部反映流感最新进展、可指导实际临床工作的诊疗指南。因此,卫生部组织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医、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专家,在总结我国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临床使用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本《指南》主要涵盖了流感

病原学和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最新的综合性信息,以指导提高我国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

2018年流感诊疗方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全国既往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即将进入流感流行季节。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儿童、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二)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2]; 5.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4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注意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等,此次为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编码HA的基因来源于H7N3,编码NA的基因来源于H7N9,其6个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已经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以及活禽市场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 (二)传播途径。具体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三)高危人群。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同时结合唾液酸α-2,3型受体(禽流感病毒受体)和唾液酸α-2,6型受体(人流感病毒受体),较H5N1禽流感病毒更易与人上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6型受体为主)结合,相对于季节性流感病毒更容易感染人的下呼吸道上皮细胞(唾液酸α-2,3型受体为主)。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