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

试依据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以第三周期(第11-18号元素)为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11~18号元素排在一行的依据是;

②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结构变化情况是;

③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变化情况是;

④在此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是.

(2)上图中硫元素的核电荷数Z= ;氯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Y=

(填数值).

(3)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它的核外电子排布与

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4)上图的排列具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一行中,从左到右元素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加.你还能找到哪些规律?试写出其中一个:

(5)钙元素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它在人体内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常见化合价为

.该元素在上表中位于

(选A、B、C)处.

(6)月球上的3He(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蕴藏量巨大,探月的目标之一是探测核聚变燃料3He的分布.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3He、4He两种原子的电子数

(填相同或不同),化学性质

2017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51《电荷》练习题含详解2

学科:物理 专题:电荷 题一 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 A、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上 B、两个物体都不同程度的失去了电子 C、两个物体相互摩擦创造的电 D、两个物体的原子核发生了转移 题二 用塑料梳子梳头时会因为摩擦而起电,经检验塑料梳子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用梳子梳头时() A、塑料梳子失去一些电子 B、塑料梳子得到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一些电子 D、头发失去一些电子 题三 PM2、5就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 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影响人体健康。某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含有颗粒物空气,当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时会被快速吸引过来,这就是因为带电体具有吸引_________的性质;当颗粒物快速通过光洁金属网C后,会带上负电荷,然后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吸附住,这就是因为________。 题四 将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吊在细线上的通草球,通草球会被吸引(没有互相接触)、如果换用带负电的物体去靠近这个通草球,则通草球() A、一定被吸引 B、一定被排斥 C、可能被吸引,也可能静止不动 D、可能被吸引,也可能被排斥 题五 a、b、c、d四个丝线吊着的通草小球,若a、b两球相吸引,b、c两球互相排斥,c、d两球互相吸引,若将a、d两球互相靠近时,则a、d两球之间() A、相吸引 B、相排斥 C、无作用 D、可能吸引也可能排斥也可能无作用

题六 现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电,B与C一定能相互;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过来,但接触后又分离了,请解释上述现象。 题七 自然界只有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就是,验电器为什么能显示物体就是否带电呢?如下图所示当验电器的金属杆、金属球、金属箔带电时,其中两片金属箔因带而张开.用带负电荷的橡胶棒接触金属球的瞬间,电子的移动方向就是(选填“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或“金属箔→金属杆→金属球”)。 题八 一个完好的验电器,其金属箔片已张开一定的角度,现在拿一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发现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增大了,这说明() A、验电器原来带正电 B、验电器原来带负电 C、验电器原来不带电 D、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无法确定 题九 如图所示,A、B、C、D就是四个带电体,A吸引B,A排斥C,C吸引D,如果C带正电荷,则A带,B带,D带. 题十 用丝线悬挂着A、B、C、D、E、F六个轻质小球,她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一定带电的小球就是,一定不带电的小球就是,不能确定就是否带电的小球就是。

初中化学复习要点(3)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一、应掌握的知识点 1、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6、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2.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23. 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24. 酸的pH<7;如:HCl、H2SO4、CO2通入水中; 碱的pH>7;如:NaOH、Ca(OH)2、CaO溶于水、Na2O溶于水、Na2CO3 中性溶液pH=7。如:水、NaCl 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26. 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是(1)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2)温度达到或超过可燃物的着火点。 27.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8. 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 29. 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等。 30. 化合价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碳二四,铁二三,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其他口诀也可)

《两种电荷》教案

15.1两种电荷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及实质 2.知道电荷量及单位 3.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及作用 5.了解原子结构及原子呈电中性原因 6.了解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导电原因 二、教学重点 1.电荷间相互用 2.导体和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 1.摩擦起电的实质 2.原子结构 四、教学用具 不同类型验电器两个、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碎纸片、通草球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本P32-35。 引入: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所有的用电器只有电才能工作,那么我们天天提及的“电”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从这一章开始我们就来学生和电有关的知识,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电荷开始电学的学习。 (二)摩擦起电 问题1:橡胶棒是否带电?怎么证明?物体带上电和没有带电有什么区别?1.对比演示: (1)不带电和带电的橡胶棒和玻璃棒吸引碎纸片和通草球; (2)吸引的纸片有一部分“弹开”。(如果学生发现了可以提出,否则可以不讲。)问题2:橡胶棒和玻璃棒带电了吗?用的什么办法让它带上了电?一个物体如果带上电有什么的性质? 总结: (1)带电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2)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2.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的例子: (1)冬天脱衣服冒火花; (2)梳头时头发跟梳子一起; (3)毛衣容易脏; (4)电视电脑屏幕容易吸灰; (5)油灌车下面拖着一条铁链;

(6)纺织工厂要保持空气潮湿; (7)买食物时,薄塑料袋容易沾在手上甩不掉等。 (三)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1.两种电荷 引入:橡胶棒和玻璃棒都可以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上电,都可以吸引轻小物体,它们带的电性质是不是一样的呢?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1)丝绸←→玻璃棒带正电:记+,“丝玻正”; (2)毛皮←→橡胶棒带负电:记-,“毛胶负”。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引入: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也可以吸引轻小物体,那么把带正电的玻璃棒和带负电的橡胶棒放在一起会不会相互吸引呢? 得出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验电器 问题1: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带电呢? 方法一:吸引轻小物体; 方法二:靠近另一个带电体,如果相互排斥或相互吸引,可以证明带电吗? 讲解:以上二种方法可以证明物体是否带电,在物理学中,有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专门仪器,这就是验电器。 1.构造:金属球、金属杆、箔片、塑料外壳等。 2.演示1:让不带电的玻璃棒和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观察现象。 问题1:验电器的箔片张开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验电器的箔片为什么会张开? 结论1: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演示2:橡胶棒带电量不同,箔片张开的角度不同。 问题3:角度大小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带电量不同。 结论2:物体带电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Q),单位:库仑(C)。 4.接触带电 问题5:橡胶棒是怎么带上电的?摩擦。而箔片呢?接触带电 5.演示3:感应起电。 结论3:摩擦起电、接触带电、感应起电。 练习:分析下面四个小球带电情况 (1)A、B两小球相互吸引; (2)C、D两个小球相互排斥。 总结:带电体吸引: (1)不带电的轻小物体;(2)带异种电荷物体。 第二课时 (五)原子结构 引入:研究宇宙从两个方面入手—宏观和微观,要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就要求我们了解物质的微观组成。 问题1:是不是原子是最小的微粒?比原子更小的微粒是什么? 讲解: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核外有一定数量的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之间相互吸引所以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

电磁学复习计算题(附答案)

《电磁学》计算题(附答案) 1. 如图所示,两个点电荷+q和-3q,相距为d. 试求: (1) 在它们的连线上电场强度的点与电荷为+q的点电荷相距多远? (2) 若选无穷远处电势为零,两点电荷之间电势U=0的点与电荷为+q的点电荷相距多远? 2. 一带有电荷q=3×10-9 C的粒子,位于均匀电场中,电场方向如图所示.当该粒子沿水平方向向 右方运动5 cm时,外力作功6×10-5 J,粒子动能的增量为4.5×10-5 J.求:(1) 粒子运动过程中电场力作功多少?(2) 该电场的场强多大? 3. 如图所示,真空中一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直杆,总电荷为q,试求在直杆延长线上距杆的一端距 离为d的P点的电场强度. 4. 一半径为R的带电球体,其电荷体密度分布为 =Ar (r≤R) ,=0 (r>R) A为一常量.试求球体内外的场强分布. 5. 若电荷以相同的面密度均匀分布在半径分别为r1=10 cm和r2=20 cm的两个同心球面上,设 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已知球心电势为300 V,试求两球面的电荷面密度的值.(0= 8.85×10-12C2 / N·m2 ) 6. 真空中一立方体形的高斯面,边长a=0.1 m,位于图中所示位置.已知空间的场强分布为: Ex=bx , Ey=0 , Ez=0. 常量b=1000 N/(C·m).试求通过该高斯面的电通量. 7. 一电偶极子由电荷q=1.0×10-6 C的两个异号点电荷组成,两电荷相距l=2.0 cm.把这电偶极子 放在场强大小为E=1.0×105 N/C的均匀电场中.试求: (1) 电场作用于电偶极子的最大力矩. (2) 电偶极子从受最大力矩的位置转到平衡位置过程中,电场力作的功. 8. 电荷为q1=8.0×10-6 C和q2=-16.0×10-6 C 的两个点电荷相距20 cm,求离它们都是20 cm处 的电场强度.(真空介电常量0=8.85×10-12 C2N-1m-2 ) 9. 边长为b的立方盒子的六个面,分别平行于xOy、yOz和xOz平面.盒子的一角在坐标原点处.在 此区域有一静电场,场强为.试求穿过各面的电通量. 10. 图中虚线所示为一立方形的高斯面,已知空间的场强分布为:Ex=bx,Ey=0,Ez=0.高斯 面边长a=0.1 m,常量b=1000 N/(C·m).试求该闭合面中包含的净电荷.(真空介电常数0= 8.85×10-12 C2·N-1·m-2 ) 11. 有一电荷面密度为的“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若以该平面处为电势零点,试求带电平面周围空 间的电势分布.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151-两种电荷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生掌握本章的知识技能,能否学会识别电路、连接电路、会画电路图、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将直接影响到下面各章电学知识的学习。然而本章又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电路的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第一次使用电表、第一次在不同连接的电路中探究物理量(电流)之间的电量的规律。 难点突破: (一)识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方法 电路的识别,要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不能单从电路的形状上判断,介绍四种电路识常用的方法: (1)定义法:如电路中各元件是逐个顺次首尾相连的,此电路就是串联电路,若各元件(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间(“首”即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即为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电流法:电流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所谓“电流法”就是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电流始终是一条路径的,这些

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就是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这些用电器之间第连接方式就是并联。 (3)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我们知道,在串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在并联电路中,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仍有电流通过。所谓“拆除法”,就是基于这两个特点,逐个拆除电路中的用电器,根据电路中其他用电器中有无电流通过来识别电路的方法。这种方法思路简单,易学易懂。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导线两端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具体做法是:在电路图或实物图中用字母标出节点,相同节点可写作同一点,再找出各节点间的原件,画出规范的电路图。 (二)如何连接实物图在解答根据电路图连接

原子核物理习题课

原子核物理习题课

————————————————————————————————作者:————————————————————————————————日期:

习题一: 1. 试谈谈你对“格拉肖蛇”的理解。 物质科学体系——从“格拉肖蛇”蛇头到蛇尾,物质空间尺度依次减小,同时,“格拉肖蛇”首尾相衔,表明物理学中研究最大对象和最小对象的两个分支 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学就奇妙地衔接在一起,这并不意味着天体物理把粒子物理吞没,而是指在足够小和足够大的尺度下,两者具有统一的理论,即弱、电、强和引力相互作用“合四为一”。 2. 试论述中微子超光速实验测量原理。 意大利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下属的一个名为OPERA的实验装置接收了来自著名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微子,两地相距730公里,中微子“跑”过这段距离的时间比光速还快了60纳秒。 3. 试论述希格斯粒子对标准模型和超统一模型的作用。 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逐步构建完成了现代的标准模型

理论。但是杨-米尔斯方法无论应用到弱还是强相互作用中所遇到的主要障碍就是质量问题,由于规范理论规范对称性禁止规范玻色子带有任何质量,然而这一禁忌却与实验中的观测不相符合。 希格斯提出通过希格斯场产生对称性破缺,同时在现实世界留下了一个自旋为零的希格斯粒子,也称希格斯玻色子(Higgs boson )或“上帝粒子”。 可以说,希格斯粒子是整个标准模型的基石,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如果希格斯粒子不存在,将使整个标准模型失去效力。 4. 试绘出各层次物质的德布罗意波长变化曲线。 λ=p h = p 34 1062.6-?m=nm p 251062.6-? 以λ为纵坐标,p 为横坐标绘制曲线,λ与p 成反比关系。 5. 谈谈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式1-1)的理解。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中“质能关系式”进行质量能量转换:2 E mc =,他是通过比例系数c 2将质量和能量联系起来,这也就表明物质质量和能量有一定对应关系。 6. 试绘出物质质量随运动速率变化(式1-2)的曲线。 提示:以速度υ运动着的物质的质量m 和它的静止质量0m 之间有着关系:02 1()m m c υ = -, 当物质运动速率与光速可比拟时,必须要考虑相对论效应。以m/m 0为纵坐标,以速率v 为横坐标绘图(速率尺度取为光速的倍数)。 7. 试论述碳单位、氧单位和原子质量单位分别是如何确立的。 氧单位:单位太大,1962年以前,物理学中曾经用16 O 原子质量的1/16作为物理学中原子质量单位,这是物理学中的氧单位。而在化学中仍采用天然同位素混合物(由16 O 和微量的 17 O 、18O 组成)的平均质量的1/16为化学中原子质量单位,称为化学中的氧单位(即 271 1.674310u kg -=?),这就形成了对原子质量的两种标度。按照物理标度,氧元素的原 子量为整数16,而按照化学标度,则为16.004462,也就是说,物理学中氧单位略大于化学中的氧单位。自然界中氧的同位素组成在海水中与在空气和岩石中不一样,因此,氧单位的化学标度不够严格。 碳单位:kg 单位太大,同时克服氧单位的诸多缺点,1962年始用12 C 原子质量的1/12作为原子质量单位,简称碳单位。这样,采用碳单位,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就是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1879年.爱迪生用电点亮了世界上第一盏灯.从此电就照亮了人们的生活。 电 1.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2.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1 / 57

3.电能点亮灯泡.使电炉发热.使电动机转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5.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交流电有220V的电和高压电。 6.发电厂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 220V 的交流电。 7.干电池里1.5V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8.人体能承受低于36V的电。 9.我们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用电? 2 / 57

1.使用节能灯 2.用空调器时不打开窗户 3.白天要用自然光 4.随手关灯 静电 3 / 57

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之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3.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相互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 4.物体受到摩擦时.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5.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便物体带上静电。 4 / 57

6.在带静电的物体中.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7.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8.摩擦起电:脱毛衣时闪现的火花是毛衣摩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9.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10.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而且当它们靠 5 / 57

近时.头发会被梳子吸起来。这是因为静电的作用。 11.常见的静电现象: 1.打雷闪电 2.冬天脱毛衣.会看到火花并听到“劈啪声” 3.梳头时头发和梳子会相互吸引 4.塑料梳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起碎纸片 6 / 57

工程化学基础习题解答_浙大版

<<工程化学基础(第二版)>>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练习题(p.9) 1. (1)×; (2)√; (3)×; (4)√。 2. (1)C 、D ;(2)C ;(3)B 。 3. 反应进度;ξ; mol 。 4. 两相(不计空气);食盐溶解,冰熔化,为一相;出现AgCl ↓,二相;液相分层,共三 相。 5. 两种聚集状态,五个相:Fe (固态,固相1),FeO (固态,固相2),Fe 2O 3(固态,固 相3),Fe 3O 4(固态,固相4),H 2O (g )和H 2(g )(同属气态,一个气相5) 6. n =(216.5 -180)g / (36.5g · mol -1) = 1.0 mol 7. 设最多能得到x 千克的CaO 和y 千克的 CO 2,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 CaCO 3(s) = CaO(s) + CO 2(g) 摩尔质量/g ·mol -1 100.09 56.08 44.01 物质的量/mol 100095%10009103 ??-. x 56.08×-310 y 4401103.?- 因为n(CaCO 3)=n (CaO)=n (CO 2) 即 100095%10009103??-.= x 56.08×-310=y 4401103 .?- 得 x =m (CaO) =532.38kg y =m (CO 2) =417.72kg 分解时最多能得到532.28kg 的CaO 和417.72kg 的CO 2。 8.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2H 2+1/2N 2 = NH 3时: 22(H )6mol 4mol 3(H )n ξν?-===- 22(N )2mol 4mol 1(N )n ξν?-= ==- 33(NH )4mol 4mol 1(NH ) n ξν?= ==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H 2+ N 2 = 2NH 3时: 22(H )6mol 2mol 3(H ) n ξν?-= ==-

最新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习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 两种电荷习题1 出题人;葛老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验电器箔片闭合。小璐同学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正电荷 B.丝绸与玻璃棒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产生的是负电荷 C.此过程中,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了箔片上 D.此过程中,产生的瞬间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流向箔片 2.甲、乙、丙、丁四个轻小物体,已知丁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甲和丙互相排斥,丙和乙互相吸引,而乙和丁也互相排斥,则() A.甲、丙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丙带负电,乙带正电 C.乙、丙带正电,甲带负电D.丙或乙可能不带电 3.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两两相互吸引,其中一个是带电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带正电,乙一定带负电,丙一定不带电 B.甲一定带负电,乙一定带正电,丙一定不带电 C.三个小球中肯定有一个不带电 D.肯定甲不带电 4.科学家在探究微观粒子的过程中,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以下粒子带负电的是() A.质子B.电子C.中子D.原子核 5.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 B.导体导电都是靠电子 C.通常情况下,液体都是导体 D.非金属物质一定是绝缘体 6.如图所示,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这些正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B.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这些负电荷就通过金属杆全部转移到金属箔上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C.若带电体带正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带电体上 D.若带电体带负电荷,则验电器就有一部分正电荷转移到带电体上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选填“得到或“失去”)了电子,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 8.在探究摩擦起电的实验中: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橡胶棒带上了电荷从而。进一步实验发现,此时橡胶棒带的是负电,根据你所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选填“得到”、“失去”或“创造”)了电子。 (2)根据你的分析,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后,毛皮带电。(选填“一定不”、“一定”或“可能”) (3)实验证明自然界存在种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为电荷。 9.如图是一段细铁丝和饮料吸管做成的静电实验装置,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将一个泡沫小球靠近吸管一端,发现吸管自动靠近小球,这说明泡沫小球(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带电;可以用检验小球是否带电。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吸管一端的附近,观察到吸管自动“躲开”,这说明: 吸管带(选填“正”或“负”)电荷,用餐巾纸摩擦时,吸管(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元素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元素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 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C.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一定都相同 D. 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2.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 Mg B. Zn C. S D. Ag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碳 C. 硅 D. 铝 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4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镍元素的符号为Ni B. 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8.93g C. 从左到右各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D. 各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5.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 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 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 钠元 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 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 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6.下列关于O2、O3、CO2、H2O2四种物质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A. 都含有氧气 B. 都含有氧元素 C. 都含有氧分子 D. 都含有两个氧元素 7.市场上有“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 氟”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分子 D. 原子 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氯 元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氯元素符号为“Cl” B. 氯原子的核内质子数 为17 C. 氯元素为金属元素 D.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10.如图是某微粒Se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品】浙教版八下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

八下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1、模型的作用: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1.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种类由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决定。 2.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3.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 (1)、分子由原子构成。 (2 )、水电解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在化学变化过程屮分子町以成分更小的原子。 (5)、在化学变化过程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水的三态变化(物理变化)从分子角度看,其变化的本质是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已。 %1.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史: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一汤姆森:“汤姆森模型”、一卢瑟福:“核式模型 -玻尔:“分层模型”-“电子云模型”。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金属单质(如:铁Fe、钠Na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氨气He、氛气Ne、氨气Ar等),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C、磷P、硫S、硅Si等。 4、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 质子: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正电) 原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有中子) 核外电子(带负电):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说明:(1)、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质子和屮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3)、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牛变化,而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没有发牛变化。 5、在原子屮,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屮子数,屮子数可以为零;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同。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注: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为核电荷数。) 6、科学上把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兀素。如铁兀素就是指铁原子的总称。兀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7、我们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在离子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大于电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