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煤资源地质学完整

煤资源地质学完整

煤资源地质学完整
煤资源地质学完整

名词解释

1.煤资源地质学:是以地质理论为基础,研究煤、煤层、煤质以及煤系、煤盆地及其成因、性质和煤资源聚集、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成煤作用:由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化为煤的全部演化过程中经受的各种作用总称为成煤作用。

3.煤化作用(变质作用):是泥炭或腐泥在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变化为煤的过程。

4.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转化为泥炭的全过程,叫泥炭化作用。

5.腐泥化作用:指低等植物的藻类和浮游生物遗体,在生物化学作用下转变为腐泥的过程。

6.残值化作用:指在泥炭化阶段植物的木质纤维组织受到强烈分解,从而使植物有机组成中难以分解的稳定组分相对富集的过程。

7.希尔特规律:在同一煤田大致相同的构造条件下,随埋藏深度加大,煤的挥发分有规律的减少,大致每加深100m,挥发约减少 2.3%,这种规律性叫希尔特规律。

8.变质梯度(挥发分梯度):指煤在地壳恒温层之下,深度每加大100m变质程度增高的幅度。9.煤的密度:指单位体积煤的质量,是煤的主要物理性质之一。

10.宏观煤岩组分:用肉眼或放大镜可以区分和辨认的煤的基本组成单位。

11.构造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煤的结构、构造发生形变,形成了构造煤。

12.次生矿物质:是在成煤过程中从外界进入成煤沼泽,以后保留于煤中的矿物质,含量不高,但与煤结合较紧密,因而较难与煤分离。

13.原生(结构)矿物质:指来源于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含量一般为1%-2%在煤中呈细分散状态,并与煤的有机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能用机械方法除去,对煤质影响很大。

14.外来矿物质:指在采煤过程中煤层的顶板、底板、夹矸等混入煤中的矿物质,可用一般的选煤方法除去。

15.煤的工艺性质:指在一定条件下,煤加工转化成产物及其转化过程所呈现的特征。

16.煤的挥发分产率:以煤样失去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空气干燥基水分的百分含量。17.煤的发热量:指单位质量的煤在完全燃烧时所产生的全部热量。

18.煤级:煤化阶段或煤的变质阶段。

19.可选性:指煤与矿物质、矸石分开的难易程度,是煤质评价和选煤厂设计的重要依据。20.含煤沉积体系:含煤沉积体系

是指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

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含

煤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

律的组合。

21.含煤系数(总含煤系数,可采

含煤系数):含煤系数分为总含

煤系数和可采含煤系;总含煤系

数是指煤系中所有煤层的总厚度

占煤系厚度的百分数;可采含煤

系数是指煤系中所有可采煤层的

总厚度占煤系厚度的百分数。

22.均衡补偿:泥炭沼泽水面上升

的速度与泥炭层的堆积速度大体

一致,即处于均衡补偿状态。

23.欠补偿状态:泥炭沼泽水面的

上升速度大于泥炭层的堆积速度

时,由于植物遗体供应不足,就

处于欠补偿状态。

24.过度补偿状态:泥炭沼泽水面

上升速度小于泥炭层堆积加厚速

度,则会出现植物遗体过度补偿

状态。

25.最低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

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适于

开采的煤层厚度。

26.煤层厚度:是指煤层顶、底板

岩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27.可采厚度:是指在现代经济技

术条件下适于开采的煤层厚度。

28.煤层风化带:把煤层露头即地

表浅处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及工艺性质都变化了的地带称为

煤层风化带。

29.煤层对比:煤层对比是将一定

范围内的天然露头、坑深、物探、

钻探及巷探和生产坑道所揭露的

煤、岩层资料收集起来,借助于

一些标志,弄清各个煤层的相互

关系,以达到查明煤层在煤系中

的层位、结构、赋存情况,煤质

及其他的空间变化规律等特征的

一项基础工作。

30.夹矸:夹矸为煤层中大于

5cm、小于所规定的煤层最低可采

厚度的岩石夹层。

31.煤系的后期构造:煤系形成之

后所发生的构造称后期构造。

32.煤田:煤田是指在同一地质历

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虽经后期

构造变动但大致连续的煤系分布

地区。

33.煤产地:因受后期构造变动和

剥蚀作用而分隔开的一些单独的

煤系分布区或面积、储量较小的

煤田,称为煤产地。

34.富煤带:富煤带是指同一煤盆

地内、同一时代(或同一层段)、

同一类型的含煤沉积中,可采煤

层总厚度相对较大、在平面上呈

带状分布的地段。

35.富煤带中心:在富煤带中,煤

层可采总厚度最大的部位称为富

煤中心。

36.含煤沉积:含煤沉积是指在一

定的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

古构造因素的控制下,在煤盆地

中形成的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

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

37.煤层底板、顶板:在正常程序

的煤系中,直接伏于煤层之下一

定距离内的岩层称为煤层底板;

直接覆于煤层之下一定距离内的

岩层称为煤层顶板。

38.生长断层:是指分布在煤系中

大量低级别的同沉积断裂,是发

育于未固结沉积物中的塑性变

形。

39.富煤单元:指含煤盆地发展演

化的某一阶段,古地理、古构造

最有利于泥炭堆积而形成较厚的

部位。

填空

1.煤中有害元素主要有硫、磷、

氯、砷、铅、氟、硼、汞

2.煤中矿物质按其来源分原生

矿物质(结构矿物质);次生矿物

质;外来矿物质三类

3.煤按其成因可分为腐植类;

腐泥类;腐植腐泥类三种类型。

4.煤的可选性分为易选煤(<

10);中等易选煤(>10-20);

难选煤(>20-30);极难选煤 (>

30)四级。

5.煤中的水分主要可分为外在

水分;内在水分两类。

6.水分分级可分为高水分煤

(>15);中水分煤(5-15);

低水分煤(≤5)三类。

7.褐煤和长焰煤的区分指标是

透光率

8.含煤沉积的控制因素有:古植

物、古气候、古地理、古构造。

9.煤层厚度依照煤层结构可分为

总厚度,有益厚度,可采厚度,

最低可采厚度。

10.泥炭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

煤的体积(厚度)压缩比是:2

——2.5倍、4——4.5倍、5——

7倍

11.煤的风化作用类型有:物理风

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12.煤层自燃的影响因素有:煤炭

物质本身、煤中某些矿物质氧化、

热流通条件和气候

13.生长断层的成因有:软硬岩层

之间的重力滑动、不同岩性的差

异压实作用、基底地形或基底断

14.煤层气的储集方式有:吸附

气、游离气、溶解气。煤

层气的吸附状态有:吸附、游离、

溶解

15.煤层气的形成类型有:生物成

因气、热成因气。同一

倾斜煤层的不同温度其煤级不同

是因为地温。

简答

1.成煤作用分哪几个阶段?

可分为俩个阶段:①泥炭化或

腐泥化阶段;②煤化作用阶段(成

岩作用和变质作用)

2.植物遗体的堆积方式有几种?

这俩者的区别是什么?

分为原地堆积和异地堆积俩

种。其中,原地堆积是指形成泥

炭的植物残体不经搬运,原地堆

积于植物繁衍生存的泥潭沼泽内

然后形成泥炭,进而演变为煤。

而异地堆积是指植物遗体经过相

当距离的搬运后再堆积而且形成

泥炭的过程。这俩者的区别在于

看煤层底板是否有根土岩。

3.沼泽的分类有哪些?

按盐度可分为淡水、咸水、半

咸水沼泽;按植物群落可分为草

本、木本沼泽;按水体供给来源

可分为高、中、低位泥炭沼泽;

按成因可分为滨岸带、三角洲平

原、河流泛滥地泥炭沼泽。

4.为什么沼泽是植物遗体堆积的

有利场所?

1)沼泽的物源条件好;2)暂

时保存条件好;3)堆积条件好。

5.煤化过程中煤的成分和性质的

变化特点有哪些?

煤化作用是成岩作用、变质作

用连续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

过程中,煤的工艺性质、化学组

成和物理性质等都会发生一系列

变化,其结果是明显的呈现出增

碳化趋势。

1)元素组成的变化:随着煤化程

度的增高,碳含量逐渐增加,氢、

氧含量逐渐减少。

2)物理性质的变化:①随着煤化

程度的增高,煤的颜色和粉色加

深:颜色由褐色变为灰黑色、黑

色;粉色由浅褐色变为深黑色。

②光泽不断加强:由弱到强以此

为沥青光泽、玻璃光泽、金刚光

泽。③煤的比重、致密度、导电

性等都随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

大。④煤的镜质组反射率,也随

煤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大。

3)工艺性质变化:随煤化程度的

增高,焦油产出率(T)、挥发分含

量(V)逐渐降低,水分含量总体降

低,发热量值总体增加,粘结性

则是在焦煤、肥煤阶段为最强。

6.煤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温度、压力、时间。其中温度最

为重要,时间最后。

7.煤的变质作用类型?

1)深成变质作用:指含煤岩系

沉降到地下深处,受地热及上覆

沉积物和岩层静压力的影响而产

生的煤的区域性变质作用,又称

区域变质作用。其特征为:煤的

变质程度随地层深度的加大而增

高;煤的变质程度随上覆地层厚

度的加大而增高;煤的变质程度

随赋存深度加大而增高。它的影

响因素有:地热对煤变质程度的

影响;煤系本身厚度对煤的变质

程度的影响;煤系上覆岩系厚度

对煤的变质程度的影响。

2)岩浆变质作用:当岩浆侵入、

穿过、靠近煤层或煤系时,受其

本身带来的高温挥发性气体和压

力的影响而使煤变质程度增高的

作用。

①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指地下

巨大的深成侵入体所散发的巨大

热能通过中间岩石传导,使区域内地温升高,形成地热异常而导致煤发生变质的作用。

②接触变质作用:指各种岩床岩墙岩脉等浅成岩体侵入或接近煤层时,受其高温、热液、挥发性气体和压力的影响使煤发生的变质现象。

3)动力变质作用:指由于褶皱或断裂所产生的构造应力及伴生的热效应使煤发生的变质现象。8.在泥炭化作用过程中由于环境的不同分别发生哪些作用?形成那些物质?再经煤化作用形成煤中的那些组分?镜下怎么识别?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死亡后其遗体在沼泽中堆积起来,在水、氧气及微生物的参与下,经过不断地分解、化合、聚积一系列的变化,转变为泥炭的整个过程

1凝胶化作用:是指在覆水较深,水体滞流、缺氧的弱氧化至还原环境中,在厌氧细菌的参与下,植物遗体的木质纤维组织逐渐分解,细胞壁不断吸水膨胀。胞腔逐渐减小,甚至完全失去细胞结构,并形成以腐植酸和沥青质为主要成分的疑皎,溶胶等胶体物质的过程。产生了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凝胶化物质,再经煤化作用而形成煤中的疑胶化组分--镜质组

2)丝炭化作用:是指在覆水浅、比较干燥富氧的氧化环境中,在好氧微生物的参与下,植物遗体的木质纤维组织遭受氧化、脱水、脱氢等作用,形成一种贫氢、富碳物质—丝炭的过程。丝炭化物质及时被覆盖保存后,经煤化作用即转变为煤中的丝炭化组分。惰性组

3)残植化作用:是指当泥炭化过程中水介质流通较畅,在长期有新鲜氧供给的条件下,凝胶化作用和丝炭化作用的产物被充分分解破坏,并被流水带走,稳定组分大量集中的过程。残植化作用的产物经煤化作用即——形成煤中不同的显微组分——壳质组。形成的煤种——残植煤。

9.煤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颜色光泽硬度脆度断口裂隙(内生裂隙;外生裂隙) 密度表面积孔隙率导电性

10.煤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煤的密度大小与煤岩类型、煤化程度及煤中矿物质成分及含量相关。

11.煤的构造有几种?

煤的构造是指煤岩成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可分为:层状构造;块状构造。

12.煤的宏观煤岩成分及其识别特征?简单煤岩组分有哪些?复杂煤岩组分有哪些?

1)镜煤镜煤的颜色深黑、光泽强,是煤中颜色最深和光泽最强的成分。它质地纯净,结构均一,具贝壳状断口和内生裂隙。

镜煤性脆,易碎成棱角状小块。

在煤层中,镜煤常呈凸透镜状或

条带状,条带厚几毫米至1一

2cm,有时呈线理状存在于亮煤和

暗煤之中。

2)亮煤亮煤的光泽仅次于镜煤,

一般呈黑色,较脆易碎,断面比

较平坦,比重较小。亮煤的均一

程度不如镜煤,表面隐约可见微

细层理。亮煤有时也有内生裂隙,

但不如镜煤发育。在煤层中,亮

煤是最常见的宏观煤岩成分,常

呈较厚的分层,有时甚至组成整

个煤层。

3)丝炭外观像木炭,颜色灰黑,

具明显的纤状结构和丝绢光泽,

丝炭疏松多孔,性脆易碎,能染

指。在煤层中,丝炭常呈扁平透

镜体沿煤层的层理面分布,厚度

多在1一2mm至几毫米之间,有

时能形成不连续的薄层;个别地

区,丝炭层的厚度可达几十厘米

以上。

4)暗煤暗煤的光泽暗淡,一

般呈灰黑色,致密坚硬,比重大,

韧性大,不易破碎,断面比较粗

糙,一般不发育内生裂隙。在煤

层中,暗煤是常见的宏观煤岩成

分,常呈厚、薄不等的分层,也

可组成整个煤层。

其中镜煤和丝炭是简单的煤岩组

分;亮煤和暗煤是复杂煤岩组分。

13.煤的宏观煤岩类型组成及特

征?

1)光亮型煤主要由镜煤和亮

煤组成(>80%),光泽很强。由

于成分比较均一,常呈均一状或

不明显的线理状结构。内生裂隙

发育,脆度较大,容易破碎。光

亮型煤的质量最好,中煤化程度

时是最好的冶金焦用煤

2)半亮型煤亮煤和镜煤占多

数(50%~80%),含有暗煤和丝

炭。光泽强度比光亮型煤稍弱。

由于各种宏观煤岩成分交替出

现,常呈条带状结构。具棱角状

或阶梯状断口

3)半暗型煤镜煤和亮煤含量

较少(50%~20%),而暗煤和丝

炭含量较多,光泽比较暗淡,常

具有条带状、线理状或透镜状结

构。半暗型煤的硬度、韧性和比

重都较大,半暗型煤的质量多数

较差。

4)暗淡型煤镜煤和亮煤含量

很少(<20%),而以暗煤为主,

有时含较多的丝炭。光泽暗淡,

不显层理,块状构造,呈线理状

或透镜状结构,致密坚硬,韧性

大,比重大。暗淡型煤的质量多

数很差。

14.煤的原生结构有哪些?

煤的原生结构是指由成煤原始物

质及成煤环境所形成的结构主要

有:

①条带状结构②线理状结构

③凸镜状结构④均一状结构

②粒状结构⑥叶片状结构

⑦木质状结构⑧纤维状结构

15.煤的工艺性质类型有?具备

炼焦用煤的条件是什么?

燃烧和气化用煤的工艺性质;炼

焦用煤的工艺性质;其他用煤的

工艺性质。

而具备炼焦用煤的条件是具有结

焦性和黏结性。

16.中国煤炭分类指标有哪些?

挥发分;透光率;黏结指数;胶

质层最大厚度;发热量;奥-阿膨

胀度等

17.煤的挥发分产率的影响因素

有哪些?

主要有煤的成因类型;煤化程度;

煤岩成分;矿物质含量;测试条

件等有关。

18.中国煤炭按煤的变质程度由

低到高可分为多少大类?多少小

类?

可分为14大类分别为:无烟煤、

贫煤、贫瘦煤、瘦煤、焦煤、1/3

焦煤、肥煤、气肥煤、气煤、1/2

中黏煤、弱粘煤、不黏煤、长焰

煤、褐煤;17小类:无烟煤一号、

无烟煤二号、无烟煤三号、贫煤、

贫瘦煤、瘦煤、焦煤、1/3焦煤、

肥煤、气肥煤、气煤、1/2中黏

煤、弱粘煤、不黏煤、长焰煤、

褐煤一号、褐煤二号。

20..煤层对比的方法有哪些?

(1)标志层对比法(2)

地球物体测井对比法(3)煤

层本身特征对比法(4)古生

物对比法:

21.煤系同沉积构造及其分类与

识别?

煤系形成过程中同时期发育和活

动的构造,称为同沉积构造。

(1)同沉积褶皱,主要是同沉积

背斜和同沉积相斜。它们的存在

表现为基底的隆起和拗陷、沉积

物的加厚和变薄、沉积相的变化。

(2)同沉积断裂,是指煤系形成

过程中就存在并活动着的断裂,

主要表现为控制煤系边缘的断

裂、煤系内部的断裂、煤系基底

深处的隐伏断裂等。这些同沉积

断裂是一种线状构造,有明显的

方向性。

①煤系边缘断裂,是指断裂位于

煤盆地边缘。这类断裂往往规模

较大,切割较深;

②煤系内部断裂;③煤系基底

深处的隐伏断裂,造成地层和沉

积层序的显著不同;

④生长断层断裂,煤系中的生长

断层主要是指分布在煤系中大量

低级别的同沉积断裂,是发育于

未固结沉积物中的塑性变形。

22.什么是赋煤构造,它包括哪些

类型?

煤系经过后期变形能够得以保

存的各种负向构造单元称为赋煤

构造。

它包括构造盆地、向斜、断块或

逆掩断层的下盘等。

(1)煤系的剥蚀与掩埋

(2)后期构造变形:①以褶皱为

主的后期变形②以断裂为主的

后期变形③褶皱、断裂均发育

的后期变形

23.富煤带的形成条件及展布形

式?

形成条件:(1)具备最有利于泥

炭沼泽发育的地貌条件

(2)具备能使这

种地貌条件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

的有利的构造条件和其他条件

展布形式:(1)串联式(2)雁

列式(3)并列式(平行式)(4)

弧形排列或弧形侧列式

24.煤层形态有哪几种?并解释

基本特征?

可分为层状,似层状,不规则状

和马尾状四种

(1)层状:煤层在一个井田范围

内是连续的,厚度变化不大,全

部或绝大部分可采

(2)似层状:①藕节状:煤层不

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

化较大,煤层的可采面积大于不

可采面积

②串珠状:煤

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厚度

变化较大,煤层形似捻珠,可采

面积和不可采面积大致相当

(3)不规则状:①鸡窝状:煤层

断断续续,形状不规则,呈鸡窝

状,其中煤层的可采面积小于不

可采面积,有的鸡窝状煤层

的煤包较大,也常具可采价值。

②透镜状:

煤层断断续续,形状不规则,呈

透镜状,煤层的可采面积小于不

可采面积

③扁豆状:

煤层断断续续,形状不规则,呈

扁豆状,煤层的可采规模较小,

一般不具有单独开采价值。

(4)马尾状:煤层基本连续,总

的是有厚到薄,以致完全消失,

它是由厚煤层分岔、尖灭形成的,

煤层的可采面积与不可采面积之

比变化较大

25.煤层与顶底板的接触关系有

哪几种?

(1)过渡接触,表现为煤层与顶、

底板之间界线不清,两者之间或

夹有薄层灰质泥岩,泥质岩或加

有一套泥质岩、炭质泥岩、薄煤

层及煤线的频繁互层,反映了沉

积环境的渐变,过渡。

(2)明显接触,是指煤层与顶、

底板界线分明,接触面平整而易

观察,说明沉积环境的迅速变化

(3)冲刷接触,表现为煤层顶板

岩性出现粗碎屑岩甚至砾岩,接

触面不平整,与明显接触最大区

别在于其对煤层的冲蚀造成煤层

形态的变化,这种接触关系标志

清楚,容易识别

26.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

(1)煤层厚度的原生变化:①沉

积环境变化②古地形起伏

③聚煤区构造控制④河流、海水的同生冲蚀

(2)煤层厚度的后生变化:

①河流的后生冲蚀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②后期构造变动对煤层厚度的影响:a.褶皱构造对煤层厚度变化的影响 b.断裂构造对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影响

③岩浆侵入对煤层厚度的影响④岩溶陷落柱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27.煤层气的组分与性质?

组分:甲烷、二氧化碳、氮、重烃气(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及其化合物)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氮、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

性质:(1)煤层气中的性质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性质为主。甲烷为无色、无味、无臭、无毒的气体,是一种可燃性气体,是一种很好的高效节能气体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为无色、无臭、略具酸味,具有一定毒性的气体,比空气重。

28.含煤沉积与非含煤沉积的界限?

含煤沉积与非含煤沉积的界限主要是已沉积岩系中是否含有达到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作为标准。若某个沉积岩系在大区域内含有大于或等于最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层,可作为含煤沉积看待;若每个沉积岩系在大区域内所含的都是低于最低可采厚度的煤线或不含煤层、煤线,即为非含煤沉积。

29.含煤沉积与下伏上露沉积的接触关系?

含煤沉积的下伏岩层是煤盆地的基底地层含煤沉积与基底地层之间可表现为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关系;含煤沉积的上覆沉积是含煤沉积的盖层沉积岩系。它与含煤沉积之间也可表现为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不整合接触关系。

30.含煤沉积的岩性特征?

(1)含煤沉积的颜色主要呈灰色、灰黑色、黑色和灰绿色的沉积岩组成

(2)含煤沉积中的主要岩石类型有各种粒度的砂岩、粉砂岩、泥质岩、炭质泥岩、粘土岩、石灰岩及少量砾岩等

(3)含煤沉积的沉积岩是非水平类型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冲刷充填构造和侵蚀面构造等流动成因构造比较发育,并且常含有大量的植物化石,也有的含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及各种结核。

31.含煤沉积旋回结构的成因类型?

(1)地壳运动形成的旋回结构:①地壳小震荡运动形成的旋回结构;②地壳间歇性沉降形成的旋回结构

(2)气候原因形成的旋回结构:

①冰川作用和冰消作用交替形成

的旋回结构②局部性气候因素

形成的旋回结构

(3)沉积成因的旋回结构

32.含煤沉积的古地理类型的分

类?

(1)浅海型

(2)近海型:①滨海平原型

②滨海冲积平原型③滨海三角

洲型④滨海山前(山间)平原

(3)内陆型:①内陆盆地型

②山间盆地型③山间谷地型

33.煤层结构与煤的结构的区

别?

(1)煤层结构是指煤层中是否含

有呈层状且比较稳定的岩石夹层

及其在煤层中不同的位置而显示

出的总体特征。

(2)煤的结构是指由不同的煤岩

组分空间排列和分布所表现出的

外部特征。

34.泥炭层的堆积速度与沼泽水

位的关系?

(1)泥炭沼泽水面上升的速度与

泥炭层的堆积速度大体一致,即

处于均衡补偿状态,形成巨厚泥

炭层。

(2)泥炭沼泽水面的上升速度大

于泥炭层的堆积速度时,由于植

物遗体供应不足,就处于欠补偿

状态。形成的泥炭层一般厚度不

大。

(3)泥炭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小于

泥炭层堆积加厚速度,则会出现

植物遗体过度补偿状态,难以形

成或保存较厚泥炭层。

35.煤层分岔的成因及类型?

成因:煤层分岔是指单一煤层在

横向上分为若干个煤分层或独立

煤层的现象。煤层的简单分岔通

常是泥炭沼泽中同沉积期河流或

湖泊发育的结果,复杂结构煤层

的煤分岔和夹石层常常通过煤层

分岔和离散点延续至相应的煤分

层或分煤层。煤层分岔与聚煤区

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古植物堆

积情况等有关。

类型:(1)马尾状分岔

(2)超覆式分岔,超覆

式煤层分岔是在地壳沉降不均一

性逐渐加强的情况下形成的。

(3)退覆式煤层,是在

地壳沉降不均一性逐渐减弱的情

况下形成的

(4)Z字形分岔,是由

河流或湖泊中沉积的楔形碎屑岩

体造成的。

36.煤系基底先存构造及其类

型?

煤系基底先存构造是指煤系形成

之前基底岩系中已经存在的各种

构造。

类型:(1)基底先存的褶皱,是

煤系形成前的古构造

(2)基底断裂和断裂

带,常常是不容构造单元的分化

型构造,具有长期和多次活动的

特点。

37.天然气的成因分类?

(1)油型气,是指与石油共存于

油气藏中的天然气,是由地史上

生活在海洋和湖泊中、死后被埋

藏于沉积物里的轮藻,介形虫等

微体生物和藻类等低等植物,在

形成碳酸盐岩或泥页岩中产生的

气体。

(2)煤成气,是指煤层和含煤沉

积中的沉积有机质在成煤过程中

生成的气态烃(天然气),其成

分主要为甲烷,可汗不等量的重

烃、少量氮和二氧化碳。

38.风化煤有哪些特征?

煤遭受风化后,颜色变浅光泽暗

淡,硬度和强度降低,结构松散

吸湿性加强原始构造不清,以致

成为碎块或粉末。

39.风化煤的标志有哪些?

(1)裂隙面次生矿物的存在及其

性质(2)裂隙面与新鲜断面上

煤的光泽差别(3)氢氧化铁的

存在和性质

(4)结构、构造(5)内生裂

隙(6)机械强度(7)在裂

隙内最普遍的矿物

40.中国煤资源的时空分布?

(1)从时间上看,主要局聚煤间

按地质年代不同级别,以“代”

可划分为晚古生代,中生代,新

生代三个聚煤阶段,以“纪”可

划分为石炭纪,三叠纪,侏罗纪,

白垩纪,第三纪五个聚煤区。其

中,侏罗纪的煤炭资源最多,其

次为石炭——二叠纪。

(2)从空间上看,煤炭资源在地

理分布上不均与,其中北半球占

煤炭资源总量的92.2%,南半球

仅占7.8%。表现在我国则分为东

北,华北,华南,西北,滇藏五

个赋煤区。其中华北位居首位,

其次是西北。我国煤资源在地理

上分布广泛,除上海市外其余省

(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总体

上是北方多,南方少,西部丰富,

东部贫乏,各地资源总量差别很

大。

41.煤的内生裂隙与外生裂隙的

区别?

(1)内生裂隙主要发育于光亮煤

条带中,垂直或基本垂直于层理

面且不截穿煤组分,裂隙面平坦,

常伴生眼球状断口,发育程度与

煤化程度有关。

(2)外生裂隙是在煤层形成以后

受构造变动作用力影响而产生的

裂开,它可以出现在煤层的任何

部位,并常同时穿过几个煤分层,

能以各种角度斜交于层理面,能

导水,也有利于煤层气渗透移动。

42.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说明形成

巨厚泥炭层(焦煤煤层,褐煤煤

层,无烟煤煤层)的条件?

(1)形成泥炭层的条件是古植物

条件,古气候条件,古地理条件,

古构造条件。

(2)形成巨厚泥炭层的古构造条

件是包括同沉积构造及在同沉积

构造的条件下的植物遗体在堆积

环境的均衡补偿状态下的长时间

持续过程。

(3)巨厚泥炭层的后期构造永久

保存条件及成岩变质条件包括形

成的巨厚泥炭层被厚层无机沉积

物覆盖并深埋地下,在地温地压

条件下,经过长时间作用发生相

应的变质作用形成一定煤级的变

质煤如烟煤以至于无烟煤阶段。

(4)煤的变质程度因素主要是地

温,其次是地压和经历的时间(当

温度达到焦煤阶段所需要温度是

则形成焦煤,当温度达到长焰煤

阶段所需要温度时则形成长焰

煤)

43.“相”的意义?

(1)相是沉积物生成条件及其物

质成分、特征的统一体。(3)

相作为构造变动产物反映构造特

(2)相是某一地区内岩性上相同

的部分,是岩石相,即岩相(4)

相是指沉积岩石的成因,即岩石

形成作用的过程

44.富煤带时空迁移及其因素?

富煤带时空迁移是富煤带在煤盆

地或含煤沉积中的分布,在平面

上和空间上发生变化的一种现

象。

因素:(1)古构造因素(2)海

(湖)平面变化(3)古地理演

化(4)古气候因素(5)古植

物因素

45.富煤带与厚煤带的关系?

富煤带不同于厚煤带,富煤带不

一定是厚煤带,而有厚煤带的地

段常为富煤带。

46.煤层对比的步骤有哪些?(1)

标准剖面的建立(2)煤层对比

标志的选择(3)煤层对比图的

编制

47.海进、海退的原因?海进:

地壳下降,海平面相对上升;

海退:地壳上升,海平面相对下

48.影响煤层瓦斯含量(地质)主

要控制因素?

(1)煤层是否有漏头(2)煤

的地质历程及煤化程度(3)

地质结构及其演化(4)盖层及

围岩透气性.

49.评价油页岩的工业指标?

评价油页岩最重要的工业指标是

含油率和发热量,一般工业要求

含油率大于4%。油页岩的含油率

一般为百分之几到十几,个别的

可达20%。发热量与含油率成正

比,一般为煤的1/2—1/5,属低

发热量燃料。

50.煤系中的伴生元素有几种?

目前煤中发现有60余种伴生元

素,并且大部分的平均含量超过

地壳中平均含量,有不同程度的

富集。其中,钒、锗、镓、铀等

超过地壳中平均含量值的几倍到几十倍,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

51.腐泥煤和油页岩的区分?(1)灰分为50%—70%的腐泥煤均可称为油页岩。(2)灰分<50%的为腐泥煤。

52.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聚煤盆地的发展和演化特点

聚煤作用的特点:

1) 聚煤作用始于中石炭世本溪组,至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达到高潮,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石盒子组逐渐衰退;

2)煤系主要形成于阴山和秦岭两个巨型纬向构造带之间的大型波状坳陷中;

3)聚煤古地理由老到新在空间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山前冲积平原、滨海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浅海型;相应的聚煤中心也由北向南迁移;岩性、岩相和富煤带总体呈东西向展布;

4)由于本区海侵始于中石炭世,至晚石炭世中期达到高潮,晚石炭世未至早二叠世初为海退期,因此,煤系在垂向剖面上表现为自下而上海相层开始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5) 各时期的富煤带或厚煤带多

形成于滨海平原或滨海冲积平原地带。

53.什么是煤系的旋回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反映煤系旋回结构的岩层特征?

指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的规律性组合和重复交替出现的现象。

特征:反映煤系旋回结构的岩层特征多种多样。例如,利用岩石的粒度特征,称粒度旋回;利用岩层的厚度、层理类型,称为层序旋回;综合运用多种岩层特征确定出沉积相,从而反映出的旋回称为沉积相旋回。

54.山麓相山的冲积扇沉积体系的有利成煤部位?废弃河道55.山麓相山的河流沉积体系的有利成煤部位?边缘河漫滩,河流交汇或分岔处

56.山麓相山的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有利成煤部位?滨海三角洲

57.山麓相山的湖泊沉积体系的有利成煤部位?湖泊三角洲地带和滨湖地带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 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和世。 22. 节理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23. 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流上游的山间河谷中,由基岩组成,切割不同的岩层,阶面上残

煤矿地质学

1煤矿地质学的概念,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煤矿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解决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地质学的分支学科。为什么要学习煤炭地质学:1.开采之前的地质工作不能满足开采需求;2.解决采煤问题中必备地质知识;3.采矿工程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 2.关于地球的物理性质与相关的各种异常 地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地压、重力、地磁与地热,一共5个,其中的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如下: 重力异常:由于地壳的物质成分和结构各处不同,使得引力和离心力发生变化,造成实测重力值与正常重力值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做重力异常。 地磁异常:埋藏着带有磁性的岩体或者矿体的地方,产生一个局部的附加磁场,使得该处的实测地磁要素值与理论上计算的正常值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叫做地磁异常。 地磁场的三个要素:磁偏角、磁倾角与地磁场强度。 由地表向深部,低温特征有所不同,可以分为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地温梯度:又叫地热增温率,它指深度每下降100米,温度升高的度数,以℃/100m表示。地温级:又称为地热增温级,它指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它所增加的深度值,以m/℃表示。 地温异常:不同地区的地温梯度和地温级都有差异,这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和掉下水的运动状况,以及岩石导热率等因素。通常将温度梯度不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正常区,超过3℃/100m的地区称为地温异常区。 3.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可以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而地核可以分为外核与内核,地壳分为硅铝层(花岗岩质层)和硅镁层(玄武岩质层)。外部圈层构造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4.地球的表面特征 陆地表面特征:陆地表面特征极为复杂,按照高低和起伏的情况,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洼地等等,其中海拔高度1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低于面积最大,占地球总表面积的20.8%。 海洋表面特征:根据起伏状况和海水深浅,将海底分为大路边缘、大洋盆地和洋中脊三个单元,其中大路边缘又可以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三部分。 5.地质作用与内外力地质作用:地质作用:促使地壳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引起地质作用的动力称为地营力 依据地质作用的能源不同,地质作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地球内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内营力(地质内动力)引起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另一类是由地球外部的能所产生的地质外营力(地质外动力)引起的,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其中地震作用概念为地壳的局部快速颤动称为地震。地震类型按照震源深度可以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按照成因可以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构造地震。外力地质所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地震内容有待补充) 6.克拉克值与地壳元素组成 美国人克拉克于1889年,首先测定了地壳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他根据来自世界各地的5159个岩石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地壳深16km以内的50种元素的平均重量百分比,随后又经过许多有关学者不断地补充和修正,使其日臻完善,为了纪念克拉克的功绩,将个中国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地壳中主要元素含量右大到小分别为:O、Si、Al、Fe、Ca、Na、K、Mg、Ti、H 7.矿物相关概念与特性 矿物: 矿物是在地址作用下,由一种元素或者一种以上的元素化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的自然物质。它们是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也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物质基础。 晶体: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其化学成分的质点(原子或离子)按一定方式规则排列,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矿物。矿物的形态特征包括单体形态和结合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形态主要是指矿物的结晶习性和晶面条纹。根据矿物晶体在三维空间发育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向延伸(呈柱状和针状,如柱状的石长柱状的角闪石)、二向延展(呈片状和板状,如板状的石膏和片状的云母)和三向等长(呈粒状,如立方体状态的黄铁矿和岩盐)三类。 矿物的集合体形态:同种矿物的晶体颗粒或非晶体微粒的聚集。 矿物的物理性质性质主要包括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力学性质和其他性质三类。 其中矿物的光学性质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各种性质,其中包括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矿物的颜色是由矿物对白光的各种波长的广播选择性吸收的结果根据成因不同,矿物颜色分为白色、它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素瓷板上刻划后所保留的粉末颜色。 光泽是指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玻璃光泽,当矿物表面不平坦时候会产生一些比较特殊的光泽,包括油脂光泽、树脂光泽、丝绢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珍珠

最新地质学概论复习重点

1.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大气圈:由包围着固体地球的大气层构成。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电离层、扩散层。 水圈:地表水和地下水共同构成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 生物圈: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2. 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磁性、弹性和塑性、温度。 重力异常:由于地面起伏甚大,加上地球物质密度不均匀以及结构的差异等原因,实测的重力值常与理论值不符的现象。把地球当做一个圆滑的均质体,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计算出的重力值成为理论值,它只与地理纬度有关。 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数据与正常值显著不一样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选择若干个地磁测站,测量该处的地磁要素数据,然后推算出世界各地的基本地磁场数据,作为地磁场的正常值。 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地面以下按温度状况分为外热层(变温层)、常温层、增温层。地温梯度表现在增温层。 3.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划分依据:地震波 莫霍面:33km处的界面。古登堡面:2891km处的界面。康拉德面:硅铝层与硅镁层的分界面。地壳:莫霍面以上是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最外部圈层。 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的圈层。 地核: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 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都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因而称为岩石圈。 均衡原理:地势的起伏同莫霍面的起伏呈镜像关系。 山地:海拔高程大于500m、切割深度大于200m的正地形。高原:海拔600m以上,广阔而较为平坦的地区。盆地:四周被山地或较高的高地包围、中间较低且起伏不大的地区。丘陵:海拔低于500m具有一定起伏(相对高差在200m以下)的地区。平原:海拔低于500m的广阔而平坦的地区。 大陆边缘:大陆与大洋相连接的过渡地带。大陆架(陆棚):围绕大陆分布的浅水台地。大陆

工程地质学考试复习资料[1]

活断层的错动周期:地震断层两次突然错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活断层的错动周期。 地震: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 震级:衡量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地震烈度:衡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震动强烈程度的尺度。分为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 基本烈度:在今后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最大烈度。 地震效应:在地震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 包括:①振动破坏效应(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的破坏)②地面破坏效应(破裂效应和地基效应)③斜坡破坏效应 诱发地震: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 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由于地表岩土体对不同周期的地震波有选择放大作用,某种岩土体总是以某种周期的波选择放大得尤为明显而突出,使地震记录图上的这种波记录得多而好。 斜坡: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的地质体。包括自然斜坡,人工边坡。 自然斜坡:在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的产物,如:山坡,河岸,海岸等。 人工边坡:由于人类某种工程,经济目的而开挖,往往在自然斜坡基础上形成,具有较规矩的几何形态。如:路堑,运河边坡等。 深层蠕滑:当斜坡基座由很厚的软弱岩土体组成时,坡体可能向临空方向塑流挤出形成的现象。 滑坡预测:滑坡可能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滑坡预报:滑坡可能发生时间的判定。 岩溶作用: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岩溶: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地貌现象和水文地质现象的总称。 岩溶塌陷:覆盖在溶蚀洞穴发育的可溶性岩层之上的松散土石体的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地面复形破坏。 泥石流:发生在山区的一种含有大量泥砂和石块的暂时性急水流。 渗透压力:渗透水流作用于岩土上的力。 地面沉降(地面下沉或地陷):某一区域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表浅部松散沉积物压实加密引起的地面标高下降的现象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是累进性发展的渐近性灾害。 主流:河流中存在着多种方向运动的水体,水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河槽总方向运动者称为主流。 副流: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水流内部产生的有规律,大规模的水体旋转运动称为副流。 推移质:分水流速大于临界推移流速时,颗粒将沿河床滚动或滑动,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推移质。悬移质:当水流速度较大时,可使沿河床移动的颗粒离开河床悬浮于水流中,这时被搬运的颗粒叫悬移质。 活断层形成条件:介质条件,结构条件,构造应力场条件。 活断层的特征:①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面产生的,(复活标志:地震活动和地热流异常等)②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承发展的,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过同样的断层活动。③活断层的活动方式有粘滑型断层和蠕滑型断层两种。 活断层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①活断层的地面错断直接损害跨越该断层修建的建筑物,有些活断层错动时附近伴生的地面变形也会影响到邻近建筑物;②伴有地震发生的活断层,强烈的地面振动对较大范围内建筑物的损害。 地震按其发生的原因可分为:①火山地震;②陷落地震;③构造地震;④诱发地震。 诱发地震的成因类型:①构造型(内动力型);②非构造型(外动力型)③综合型。 活断层的鉴别:⑴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①地质特征:a)最新沉积物的地层错开;b)松散、未胶结

铀资源地质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一种元素的原子核自发衰变成另一种子元素的原子核, 同时释放出α、β、γ各种粒子的现象。 2、赤铁矿化(红化):赤铁矿呈云雾状全岩性浸染而导致岩石变 红的现象。 3、变成铀矿床:在变质作用过程中,通过变质作用而形成的铀矿床。 4、受变质铀矿床:矿床中铀的富集主要是在变质作用之前形成的, 但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发生了重结晶作用,铀发生了局部的再 分配,形成某些新的铀矿物和其他共生或伴生矿物。 5、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低 的可采厚度。 6、奥克洛现象:是指奥克洛矿床中天然发生的核链式裂变反应现象。 7、变生作用:是指在铀、钍衰变过程中放出的射线作用下和核裂变 碎片的作用下某些含铀、钍矿物的晶体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呈非晶态 的现象。 8、碱交代:是指以钾、钠等为主要成分的热液交代围岩所引起的蚀 变作用。 9、脂铅铀矿:铀酰硅酸盐矿物紧密连生,形成的黄褐、黄橙色的细 粒多矿物集合体。 10、矿岩时差:是指成矿与成岩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 11、双混合成因:是指成矿热液与深部流体和浅部大气成因水有关,成矿的铀源与深部流体作用浸出及浅部热水从富铀层(体)中浸出 有关,两者的混合形成成矿热液。 12、铀的后生淋积作用:是指成矿后,在含氧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作 用下,将其流经富铀地层或富铀地质体中的分散铀或古铀矿床中的 铀淋滤出来,迁移至有利地段发生富集的成矿作用。 后生淋积作用:后生淋积作用系指成矿元素在岩石形成之后由地下 水的淋滤作用形成的次生(或后生)富集作用。 13、铀矿工业指标:是指铀矿的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储量和最 低的可采厚度。 14、成矿断裂夹持区:是指富铀地质体(铀源层或铀源体)在成矿 期构造应力作用下被一定规模的两条或两条以上成矿断裂带切割所 夹持的地质块体。 15、含氧系数:是指铀的简单氧化物中组成矿物的氧元素的原子数 与铀元素的原子数之比。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在第四纪时期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各种地质事件及其动力机制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第四纪时期的沉积物、地层、生物、气候、冰川、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规律的学科)第四纪:是地球发展历史中距现今最近的一个纪,延续的时间比较短暂,按现今多数从事第四纪地质学研究者的观点,是指距今2.60Ma以来的历史。 2、气候期:是指地质时期某一类气候占优势的时期。 间冰期:是指第四纪气候相对温暖湿润的时期,夹在两个冰期之间。 冰期:是第四纪期间一次气候寒冷的时期,全球性降温,冰川扩大。 3、冰阶:是冰期阶段中冰川发育、气候更为寒冷的阶段。 间冰阶:是冰期中相对温暖冰川退缩的阶段。 4、文化层:是指含有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村社遗址等古人类活动遗存的沉积层。 文化期:是指与一定的地区文化遗存特征相对应的时代。 5、米兰科维奇理论:当太阳辐射稳定(太阳常数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行星对地球的摄动作用,引起作为流体的地球重力场发生变化,进而使地球的轨道偏心率(e)、地球倾斜度(或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简称为黄赤交角,?)和岁差(二分点进动,P)发生周期性变化,从而引起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及其分布产生变化,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周期性冷暖变化。 6、新构造运动: ①发生于新近纪至第四纪初的构造运动; ②发生于第四纪的构造运动; ③发生于新近纪—现代的构造运动; ④始于上新世,甚至界定具体下界为340万年以来的构造运动; ⑤认为新构造运动不应给予时间限制,凡是造成地表现代地形基本起伏的构造运动都称为新构造运动; ⑥中更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 7、新构造:由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质)构造变形或变位现象称为新(地质)构造。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第四纪及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物变形等方面。 活动构造:属于新构造的范畴,或者说是新构造的一个分支,这个概念是在研究地震的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活动构造是指晚更新世100~120kaB.P.以来一直在活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可能发生活动的各种构造,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及被它们所围限的地壳的岩石圈块体。 8、活动断层:目前认为活动断层是指现代正在活动的断层或100kaB.P以来正在活动的断层,也有定义为全新世,即10kaB.P.以来正在活动和未来100a仍将活动的断层称活动断层,也称最新活动断层。 9、黄土旋回: 冰期旋回: 气候旋回:

工程地质学简答题

1. 计划中的一条高速铁路,将通过一个滑坡体,试论述工程地质条件及可能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滑坡对铁路安全有影响, 应尽量避开; 如在坡体中开挖隧道. 2.斜坡的稳定性问题; 滑坡属于推动式. 3.设置抗滑桩和挡土墙; 削坡减重; 设计排水系统. 2请写出下图中的滑坡要素。 工程地质分析(图解): 1.滑坡要素为: 1)后缘环状拉裂缝; 2)滑坡后壁; 3)拉张裂缝及滑坡台阶; 4)滑坡舌及鼓张裂隙; 5)滑坡侧壁及羽状裂隙; 6)滑坡体; 7)滑坡床; 8)滑坡面(带) 3. 根据震源机制理论分析图中发震断层的性质。 平移断层.................正断层................逆断层 4. 试分析下列河间地块是否会发生水库渗漏。 上图表明, 河间地块存在地下分水岭; 且高程高于库水位, 所以不会发生水库渗漏. 下图中建库后, 在河岸附近局部地下水位低于河水位及河间地下水位, 这时极易产生强烈的坝肩渗漏.

5. 已知渗流方向为由下向上,请用砾石,粗砂和细砂设计反滤层。 7. 什么是斜坡的变形与破坏,试论述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 2.斜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斜坡岩土体将发生不同方式、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的变形,并 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破坏。斜坡破坏系指斜坡岩土体中已形成贯通性破坏面时的变动。而在贯通性破坏 面形成之前,斜坡岩体的变形与局部破裂,称为斜坡变形。 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为变形体。 被贯通性破坏面分割的斜坡岩体,可以多种运动方式失稳破坏,如滑落、崩落等。破坏后的滑落体(滑坡) 或崩落体等被不同程度地解体。但在特定的自身或环境条件下,它们还可继续运动,演化或转化为其他运 动方式,称为破坏体的继续运动。 斜坡变形、破坏和破坏后的继续运动,分别代表了斜坡变形破坏的三个不同演化阶段。

《煤矿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圈层构造大致以地表为界,分为内圈层与外圈层。外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与生物圈;内圈层包括地壳、地幔与地核。 2、矿井水的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与老窑水。 3、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4、煤矿储量中的“三量”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与回采煤量。 5、地质年代表,中生代包括白垩纪(K)、侏罗纪(J)、三叠纪(T);古生代包括晚古生代与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P)、石炭纪(C)、泥盆纪(D);早古生代包括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 二名词解释 正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下移动,下盘相对向上移动。 逆断层: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倾斜线相对向上移动,下盘相对向下移动。 低温梯度:又称地热增温率,一般把在常温层以下,每向下加深100m所升高的温度,以 °C/100m表示。 含水层:地下岩层空隙中,储存有在重力作用下可以自由流动水,称含水层(带)。隔水层:由不透水岩石构成的岩层,具有阻隔地下水的性能。 煤炭储量:赋存在地下具有工业价值的、可供开采利用的煤炭数量。 三、简答题 1、矿物岩石节理,解理,裂隙,断裂的区别? 答:解理就是指矿物晶体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不同矿物解理的方向数目与解理的完全程度不同,因此,解理就是鉴定矿物的重要依据。 岩层受力后发生变形,当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在岩层的一定部位与一定方向上产生断裂。岩层断裂面两侧的岩块无显著位移的称为节理又称裂隙;有显著位移的称为断层。她们统称为断裂构造。 2、地层接触关系的几种特征? 答:地层之间接触关系有3种。1、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两者连续沉积,没有时间间段。2、平行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平行,但不就是连续沉积,有沉积间断。3、角度不整合接触:指上下两套地层产状斜交,两者时代不连续,岩性与化石变化明显,具有明显凸凹不平剥蚀面。 3、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对比方法? 答通过地层对比可更好的了解与掌握地层的分布规律为找矿打下基础。 方法有:根据岩层的生成顺序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的岩性特征划分与对比;根据岩层中赋存的古生物化石划分与对比;根据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划分与对比;利用放射性同为素测定地质年代。 4.井下煤层厚度的变化原因以及对生产的影响?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简述Tissot 和Welte 三角图解的石油分类原则及类型 分类采用三角图,以烷烃、环烷烃、芳烃+N、S、O 化合 物作为三角图解的三个端元。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Welte 三角图解分为六种类型:芳香—沥 青型,芳香—中间型,芳烃—环烷型,石蜡--环烷型,石蜡型,环烷型。2、天然气分类按相态可以分为游离气、溶解 气(溶于油和水中)、吸附气和固体水溶气;按分布特点分 为聚集型和分散型;按与石油产出的关系分为伴生气和非伴 生气。聚集型天然气:游离气、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分散型天然气主要以油溶气、水溶气、煤层气、致密地层气 和固态气水合物赋存。 3、石油地质学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石油地质学无论在基 本理论、勘探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 新的进展。①生油理论上初步揭示了陆相生油和海相生油的 本质对陆相沉积盆地中有机质的丰度演化阶段、转化效率,源对比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展。②油气田形成方面,建立 了陆相盆地中油源区控制油气分布的理论。③板块构造理论 研究含油气盆地类型及演化,指导了油气勘探。④地震地层 学(区域地震地层学(含层序地震地层学)与储层地震地层学(含开发地震学))的应用。⑤储层评价技术的系统研究。⑥

有机地球化学的应用。⑦数学地质和计算机的应用正在促使石油地质学发生深刻的革命。⑧石油地质学原理从静态向动态、从单学科向多学科综合发展。⑨在勘探方法上,采用了综合勘探方法:重磁、电、地震、参数井等综合勘探。发展了以前的单纯的构造条件找油。⑩室内分析技术的发展丰富了生油理论、油气藏形成理论。特别是有机质的成熟度分析发展很快。 4、在盆地、区带、圈闭三级评价研究中,盆地分析是础,区带评价是手段,圈闭描述是目的 (1)盆地分析①内容沉积史:查明各时代层序沉积体系、沉积相,编制沉积环境图,指出有利的生、储、盖相带分布重塑沉积发育史。构造史:编制各层序等厚图,阐明坳陷隆起发育演化,查明二级构造带类型、特征及分布,为优选区带奠定基础。生烃史:分析各层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基本参数,确定烃源层,划分生油气区,恢复盆地生烃史,为早期资源评价提供依据。运聚史:研究各层序烃源岩层油气运移的方向和时期指出有利的油气运聚方向及部位,预测远景标。②方法:岩石学法:系统进行岩性、岩相、厚度及岩石类型组合的观察描述(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岩屑、实验分析等)预测可能的生储盖层及组合的纵向分布特征,建立岩性岩相、生储盖组合基干剖面。地球化学法:在剖面上确定有效烃源层,建立地球化学剖面在平面

煤矿地质学重点复习资料

1.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促使地球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外部形态发生变化与发展的过 程称为地质作用。 2.重力异常:地表实际测定的重力值往往与理论值不符,这种现象称为重力异常。 3.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也叫增温梯度或地热增温率,其定义是深度每增加100m温度升高的度数。 4.矿物:矿物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有序的原子排列,通常由无机作用所形成的均匀固体。 5.摩氏硬度计:1滑石2石膏---10金刚石 人们将以上10种标准硬度矿物称为摩氏硬 度计。 6.解理:矿物的解理是指矿物在外力打击之下,总是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裂开的光滑面称为解理面。 7.断口:矿物的断口指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在任意方向产生不平整断面的性质。 8.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矿物集合体,具有一定的结构、构造特征,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9.沉积岩:主要由母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经过搬运、沉积、固结形成的岩石。 10.岩床:也称岩席,是与层面呈整合接触的板状侵入体,厚度稳定,面积较大,多系基性岩浆顺层侵入而形成。 11.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12.地质构造:主要由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岩石变形变位现象在地壳中存在的形式和状态就称为地质构造。 13.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 14.断层:断层是破裂两侧的岩石有明显相对位移的一种断裂构造。 15.正断层:指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泥炭化作用:高等植物遗体,在泥炭沼泽中经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的过程称为泥炭化作用。 17.煤化作用:泥炭或腐泥转变为褐煤、烟煤、无烟煤、超无烟煤的物理化学变化称为煤化作用。 18.含水层:指能透水且含有地下水的岩层。 19.隔水层:透水性能差,对地下水的运动、渗透起着阻滞或阻隔作用的岩层,称为隔水层或不透水层。 20.潜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且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承压水:充满与上、下两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22.透水性:岩石能被水透过的这种性能,称为岩石的透水性。 23.综合地质编录:是指编制各种综合地质资料的工作,包括编制反映地质条件总体情况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各种综合地质图件,各类地质报告、地质总结、地质说明书及地质研究的成果。 24.矿井瓦斯:是指煤矿生产过程中,由煤层及其围岩释放出来的一种多成分的混合气体,包含CH4、N2、CO2、C2H6、SO2、H2S及CO等。 25.层理:在岩石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由物 质成分、颗粒大小、颜色、结构构造等的差异而表现出的岩石成层构造。一般厚几厘米至几米,其横向延伸可以是几厘米至数千米。常见于大多数沉积岩和一些火山岩中,是研究地质构造变形及其历史的重要参考面。26.组合带:是由三个或更多的化石分类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独特组合或共生的 地层体。 27.储量:矿产储量的简称。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28.综合地质编录:是根据各种原始地质资料进行的系统整理和综合研究的工作过程。29.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身洞体扩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0.火成岩:主要由高温熔融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壳冷凝形成的岩石,也叫岩浆岩。 31.变质岩:先已存在的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瘦物理和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改变其 结构、构造和矿物成分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 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P9 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

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 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P23 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工程地质学(专升本)

工程地质学(专升本) 单选题 1. 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 是正确的_____。(4分) 标准标准答案:C (A)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一个(B)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一个 (C) 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 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 2. 下列有关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4分) 标准标准答案:B (A) 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B) 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C) 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D) 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角方位角相差90° 3. 土洞是由以下_____造成的。(4分)(A) 生物作用(B) 潜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风化作用 标准标准答案:B 4. 下列不能作为判断断层的标志是_____。(4分) (A) 擦痕和阶步(B) 牵引构造(C) 地层的重复和缺失(D) 底砾岩 标准标准答案:D 5. 斜坡的变形方式有蠕动和_____。(4分)(A) 崩塌(B) 滑动(C) 松动(D) 弯曲 标准标准答案:C 判断题 6. 工程安全等级、场子地等级、地基等级三者中,一项为一级,其他两项为二 级,则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7. 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2分) 标准标准答案:错误 8. 组成褶皱的岩层,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即枢纽。(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9. 按滑动的力学性质,滑坡可分为牵引式滑坡和推动式滑坡两种类型。(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10. 红粘土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经一 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11. 承压水内部有压力而潜水内部无压力。(2分) 标准标准答案:错误 12. 根据岩体变形与时间、变形与荷载的关系曲线,可以区分岩体的稳定变形和非稳定变形,但不能区分导致岩体破坏的变形与虽然延续 但不会引起岩体破坏的变形。(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13. 岩石与水相互作用时强度降低 的性质即岩石的抗冻性。(2分) 标准标准答案:错误 14. 承压水的承压水位与埋藏深度一致。(2分) 标准标准答案:错误 15. 残积土是未经搬运的,由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2分) 标准标准答案:正确 名词解释 16. 斜坡变形破坏(4分)标准标准答案:斜坡应力状态的变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局部应力集中超过了该部位岩体的容许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没有造成整体性的破坏,这就 是斜坡的变形。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互相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开来,发生较大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17. 岩石风化:岩石在各种风化营力作用下,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 化的过程称为岩石风化(Rock Weathering)。 18. 崩塌(4分)标准标准答案: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 19. 滑坡(4分)标准标准答案:斜坡上的 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称为滑坡。 20. 斜坡(4分)标准标准答案:斜坡系指地壳表部一切具有侧向临空面的地质体,是地表广泛分布的一种地貌形式。 问答题 2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滑坡的分类 标准标准答案:(1)均质滑坡 这是发生 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2)顺层滑坡 这种滑坡 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 (3)切层滑坡 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 22. 影响斜坡稳定性因素(10分) 标准标准答案:(1)岩土类型及性质的影响 斜坡岩土体的性质是决定斜坡抗滑力的根本因素。 (2)地质结构的影响 斜坡中的各种结构面对斜坡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每到雨季,崩塌和滑坡频繁发生,很多滑坡都是发生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斜坡地带。 (4)地震的影响 地震是造成斜坡破坏最重要的触发因素之一,许多大型崩塌或滑坡的发生与地震密切相关。 (5)人类活动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规模日益增大,因此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23. 岩石风化分带标志及基本特征(10分)

普通地质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2.地球的结构和构造3.地球的动力地质作用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5.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程技术方法;研究特点:时间漫长,空间广阔,现象复杂,无法再现。研究方法: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归纳分析,实验模拟验证,总结推导提出假说,反复验证和修正假说,最终形成规律性和理论性的认识 第二章地球 1、球粒陨石:由1-2mm直径的玻璃质小球粒所组成。放射性同位素方法获得其形成时代为45亿年。重力异常:把地球作为一个均匀球体,以海平面为基准计算出来的各地重力值,称理论值,当实测重力值与理论计算的重力值不一致时,称重力异常。地温梯度:单位深度里温度的变化量。每深度增100m,增加的地温值,一般地区为3℃/100m。磁偏角:地磁北极与地理北极之间的夹角。磁倾角:磁针的空间位置与水平面之间夹角叫磁倾角。磁场强度:使磁针偏和倾的磁力大小的绝对值叫磁异常:当实测磁场与正常磁场不一致时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部分,均为固态物质,具有较强的刚性 2、陨石的概念及其分类:天外星体的残骸称陨石,即流星超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后未被烧尽,到达地表的残骸。可分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等。 3、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磁倾角、磁砀强度 4、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5、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及其分界面: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是具有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性质的外核之间的界面(核幔界面)。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密度的层圈,上部为花岗质上地壳,下部为玄武质下地壳。上下地幔界面此界面将地幔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称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壳——康拉德面——下地壳——莫霍面——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圈界面——软流圈 上地幔——上下地幔分界面——下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外核——内外核过渡带——内核——6371km(地心) 6、地球表面形态特征: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海底地形(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 第三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1、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相对平均重量的百分含量。矿物: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和化合物。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类质同象:矿物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部分被它种原子或离子取代,但不破坏其晶体结构的现象。晶体:矿物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分子等)有规律的排列、具一定的结晶格子和一定的几何外形特征的固体称为晶体。如石英、石盐、方解石等。非晶体:矿物内部质点不作有规律的排列、不具有结晶格子特征,而且几何外形不固定的固体称为非晶质体。结晶习性: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同种矿物,其单体总是趋向于某一特定的晶体形态,即各种晶体都有自己的常见形态,我们称之为矿物的结晶习性。晶面条纹:矿物晶体表面规则的细条纹。解理:指结晶矿物在受外力打击后,沿一定的方向规则地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断口:若矿物受打击后沿任意方向裂开所成的凹凸不平的断面称为断口。岩浆岩: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侵入岩:岩浆在地表以下不同深度的部位冷凝而成的岩石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指地壳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岩石的结构: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及其组合方式。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他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或组合方式。主要是指矿物集合体的组合特征。 2、矿物概念及其特征:1、矿物可以由一种单质元素组成。2、由比较固定的化学成分组成。 3、绝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和构造,以及一定的外部形态。 4、矿物具有同质多象和类质同象现象。 5、具有一定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第20卷 2004年  第5期9月铀 矿 地 质 Uranium Geology Vol .20Sep . No .52004 我国铀资源潜力概略分析与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① 张金带 (核工业地质局,北京 10001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铀资源潜力的概略分析,提出铀矿地质勘查的战略是:政府应对铀矿地质勘查进行长远规划,坚持“立足国内、增加储备”的基本方针(“增加储备”应包括积极利用国外铀资源),以“主攻地浸砂岩型铀矿与积极探索其它经济型铀矿相结合”为基本勘查战略,以新的成矿地质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先进的勘查方法技术体系、G IS 预测方法体系和数字化地质图件系列进行铀矿地质勘查为基本技术思路,加快摸清和查明我国潜在铀矿资源,为核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关键词]铀资源潜力;铀矿地质勘查;战略 [文章编号]1000-0658(2004)05-0260-06 [中图分类号]P621;P619.14 [文献标识码]A ①本文为中国核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收稿日期]2004-06-12 [作者简介]张金带(195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球化学专业。 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及近期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 1.1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 我国铀矿地质勘查从1955年开始,到明年正是我国核工业创建50周年,也是核地质事业创建50周年。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开 展了较大规模的铀矿地质工作,已完成相当面积的航空放射性测量及地面放射性地质、物探、放射性水化学、遥感地质等专业性区域调查,并通过重点勘查查明了一批铀矿产地,提交和控制了一定规模的铀矿资源储量,为几十年来的国防建设和近期核电建设所需的铀资源提供了保障。 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呈现如下主要特点: (1)已查明的铀矿资源分布很不均衡。现已查明的铀矿资源主要分布于23个省、市、 自治区。其中,中东部12个省、自治区(赣、 粤、湘、桂、浙、闽、皖、冀、豫、鄂、琼、苏)占总资源储量的72%;西部(含东北三省,下同)11个省、自治区(新、内蒙、陕、辽、甘、滇、川、黔、青、黑、晋)占总资源储量的28%。 (2)已探明的铀资源储量占主要比例的是著名的四大类型,即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碳硅泥岩型和砂岩型(其中,可供地浸开采的所占比例较低)。可供常规开采的(俗称硬岩型)铀矿资源储量相对集中分布于南方赣、粤、湘、桂等省、自治区,可供地浸开采的(可地浸砂岩型)铀矿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及滇西地区。 (3)东部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工作程度很低。东部铀矿地质工作以赣、粤、湘、桂、浙西、闽西北、皖中南、冀北等省、区为主,并重点集中对各铀成矿区带和大中型

煤矿地质学各种习题附答案

煤矿地质学 习题集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为(从太阳由近而远排列) 。 2.地温梯度是深度每增加时地温升高的度数,地温分带分为 ,和。 3.地震波在地球内传播有两处极为明显的分界面,在平均地深km为第一地震分界面,又称面;平均地深km为第二地震分界面,又称面,由此将地球的内圈层划分为,和。 4.内力地质作用可分为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 5.矿物是。 岩浆岩的六种造岩矿物是。摩氏 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6.矿物的特征包括,,, ,,,,等,矿物的鉴定特征指 7.按照矿物解理面的完善程度,将解理分为,, ,,莫氏硬度计由一到十级的矿物分别为

。 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 ,,,, 。 9.岩浆是 。根据的含量可将其划分为、、 和等四种基本岩浆类型。 10.岩浆岩的八种造岩矿物是 。摩氏硬度计的十种代表矿物(由小到大)为 。 1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沉积岩根据划分为 等类型 12.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是按照___________来划分的,具体的划分规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内源沉积岩的种类有,, ,,, ,和。 14.岩石地层单位从小到大为,,和,年代地层单位由小到大为,,,,和。 15.岩石地层分类系统的组是最基本的单位,组指 。列举出三个含煤地层的组名 16.地层对比是指, 地层对比的依据有,, ,。 17.地层对比的方法有:,, 和。 18.地质年代被划分为五个代,它们分别是,, ,,。 19.古生代可划分为纪,由老到新分别为(包括代号) 。 20.中生代和新生代共有六个纪,他们由老到新分别是,,,,,。 21.岩层的产状要素包括,和,根据岩层的倾角,可以将岩层分为,,和。 22.地层厚度包括,,,, 按照厚度,煤层可以分为,,, 。 23.褶曲要素包括,,,和,影响褶曲发育的因素有,, 24.成煤的必要条件有,,和。 宏观煤岩成分包括,,,和。 25.宏观煤岩成分可分为,,和。煤岩类型有,,和 26.煤矿中常见的地质图件有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