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记录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记录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记录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记录表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观课议课记录表

观课人:李祥利

观课议课记录表1

观课议课主题:教学情境的创设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本人评析意见: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只钟面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再作蜻蜓点水似地引拨小结,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境中自己体验领悟到认识钟表的方法。这种课堂情境的创设生动有效,值得学习借鉴。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在听课时追求面面俱到,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然而听课评课看似全面,实际上重点不突出。那么如何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教学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观念——观课议课。这看似只是换了个词语,实际上更强

调教研文化的构建。一个“观”字提醒我们课堂观察要围绕一个问题全面收集课堂信息,一个“议”字把教师作为专业主体的地位突显出来。以《0~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例,以往的听课主要看教师的表现,看教师是否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则,完成了教学任务,以此评价一堂课的好坏。而观课强调的是用多种感官及辅助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这节课中,从师生的语言行为、课堂情境、师生状态等方面围绕观课议课主题展开,比如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数之间的关系,而是让学生想象,将翘翘板和数学问题结合,形象生动,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而在议课的过程中,让各位老师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比如让各位老师提出,”如果我来上这一课,我会怎样”的话题。有老师提出在《0~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中,一年级小学生的经验和思维能力有限,不能让学生强行记忆,否则碰到类似题目,下次可能就不会了。只有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才能让思维得到发展。 总的来说,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是对听课评课的深入和发展,促进了课堂文化的改进和教研文化的重建。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三篇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能够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理解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仅仅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 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 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 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 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 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 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 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篇二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 读课文。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 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 的散文,它有着一种难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无声之美、无形 之境。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本真,刘晶老师的课堂教学正 让我们有这样一种直觉的感受。 一、畅谈秋色,调动情感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秋天的雨》,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板书课题、学生齐 读)有人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为什么呢?(引读第一自然段) 2、秋天的大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请 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 什么?(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轻声和多音字的读法。 (2)课文中写秋天的雨是怎样的? A全班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B朗读,初识总起句。 C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交流、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三、品读课文,文中寻美 (一)感悟色彩美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之美

小学听课记录表

小学听课记录表 听课人: 任课教师班级 听课 日期年月日第节 教学内容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回乡偶书》课型新授听课记录评议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通过老师示范读,带学生读,让学生带着情感模仿读,使学生的朗读上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生来表演.学生的表演是那么有趣. 布置通过一次一次地读,想想每句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学生经过充分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听课记录评议

课后总评议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小学数学观课议课案例 到这个题目,也许老师们会产生疑问:什么是观课议课?它与传统的听课评课有何不同?怎样实施观课议课?今天,我就和老师们来共同学习。 什么是观课议课?我们先从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来看,新课标对评价的定义是: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新理念下的有效评课不仅仅是对课堂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分析思考,从而更好地调控课堂进程,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活动有效顺利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的评课必须改传统一味评论老师的教学设计、方法、教态、语言等内容,采用一种观课、议课的方式进行,由以往对一节课单纯的成功或失败的价值判断转变为效益研究,由讲听对立到讲听合作,由工作任务到研究课题,由自然听看到专业观察。这样的评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得以推动的有利因素之一,是能够使听课者、授课者双方获益的有效方式。新理念下的评课最终目标是开展研究,促进发展,也是实现课堂改革、学生发展、教师自身提高的需要。因此,听课、评课的概念已悄然演变成“观课”、“议课”。 在传统的听课中,听课者主要是跟踪信息流,捕捉知识点,因此主要手段是“听”。而现代课堂正由“教知识”向“教学法”转变,教师的主要作用已经不是讲解知识,而是实施教学双方交往互动活动的组织,除了要“听”信息的传输外,还要“看”师生的活动,因此,“观课”的理念应运而生。 至于“评课”,我们可以从“评”字的意思来看。什么是评?评就是评论、批评、评判。评课,可以理解为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价值高低、是非、优劣的判定。而“议”是议论、评说,含有共同协商讨论的意思。“议课”就是对一个教师的课进行协商、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协商产生的意见不担负评判教师教学好坏的职责。老师们可以敞开心扉,谈自己的感受,谈设计者的预设目标,谈获得的实际效果,谈事后的处理技巧。可以谈教师课堂上的各种行为与教师的能力细节,谈他的课堂设计及其他可能存在的设计。 由“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是课堂教学变革的需要。1、观课议课是一种平等民主的教学研究文化。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一种合作行为。课堂观察需要教师间的合作,要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来完成。教师借助于合作共同体探究,并且开展专业对话和自我反思,促使合作共同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2、观课议课是一种积极参与研究的工作方式。教师的日常生活,是一种“专业学习”,也是“合作学习”。观课和上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山之玉,可以攻石”。课堂观察不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更致力于改变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从接受到参与,从被动到主动,彼此互助,共同进步。3、观课议课是一种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教师参与的课堂观察是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活动。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经历了课前交流、课中观察、课后分析这三个环节。课前交流,合理分工,确定观察对象,明确观察点;课中合作观察,运用观察量表记录观察情况;课后调整观察资料,处理观察数据,进行理性分析。这种方法不是孤立地看待教学行为,而是通过现象观察、对话研讨等方式对观念、行为、效果等进行整体研究,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基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听课、评课记录表

《搭石》听、评课记录表 科目语文授课人课题搭石 授课班级四年级一班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 一第二节 整理人于燕评课人 评课要点记录杜海燕: 课伊始,于老师便用一幅美丽的搭石图,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配以教师美美的诗意语文,把孩子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几句简短的话,搭石已在听课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文本的兴趣。 徐敏: 这一环节,于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固、走、让、背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高建平: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

观摩课示范课记录总结

刘校长主持观摩课记录 1. 时间:2014年11月5日 2. 地点:多媒体教室 3.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4. 讲课教师:张广营 5. 讲课学科:数学 6. 讲课内容:初一数学《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问题》 活动过程: 一、我校在汇报课基础上评出的优质课,又由于付老师讲课较为出色,在校模式课大赛中成绩优秀。被推荐为校观摩课讲课人选。她对数学教学新模式把握得较好,所以校领班子决定让她上一节模式课。对全体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与触动。 二、讲课前,由刘校长主持搞了两次大型的集体备课。校教研领导小组的人员都参加了,他们各抒己见,为乔老师出谋划策,使她非常受益。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先让她把自己的课说一遍,然后大家再根据她说的情况进行分步重点地讨论。每一个环节都不错过。比如,目标的确定必须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且照顾到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体现三级备课、三级预习等等。 三、老师的课上得十分成功。她是按照教学新模式上的课,“三段六步”运用得较好,课上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发挥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教师的主导意识也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学生们的

活动量较大,也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释疑探究的环节非常到位,一节课完成,做到了堂堂清。受到了领导与同行的一致好评。 四、会后,刘校长又组织了一次教师集体研讨。教师们都谈了自己的听这节模式观摩课的感受,大家都认为这节课非常成功。部分教师还写了听课心得。年青教师也看到了学好新模式的希望。

全校观摩课总结 2014年10月,全校进行了观摩课,共五位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分别是:杜城屹、姜冬梅、张英花、刘洪美、皮桂花。这五位老师在课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可以说每节课也是凝结了全组的智慧。这几节课都非常成功。每节课都具有如下优点: 一、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重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去获取知识。 如英语课鲜艳的板书刺激着孩子的视觉,让他们立即参与到教学中来;付立新老师的数学课让学生自己探究、主动探索;皮老师让学生重温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曹红梅老师的语文课则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较好地体现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很难想象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麻木不仁的老师能让学生认真听他讲课。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催化剂,它使老师乐意教,学生乐意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这五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都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都摆正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突出地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

《朱德的扁担》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题质疑,生齐读课题《朱德的扁担》提出问题。 二.授新课 1.讲解“朱德”“扁担”的读音与字体、偏旁。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纠正轻声的读音。 3.先点名读第一自然段,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4.提问:从第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朱德是什么人) 5.齐读第二自然段,解决问题: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挑粮食)6.欣赏朱德同志条粮食的图片,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7.齐读描写朱德形象的句子,你从“满满”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8.阅读课文,想一想: (1)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2)从这个“藏”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后来,战士们为什么又不藏了? 9.引导学生逐个解决问题,齐读课文,边读边解决。 (由朱德同志与战士一起挑粮,同甘共苦,同时教育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带头作用。) 10.总结课文,学生在课前对课题的提出质疑,现在解决: (1)朱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记”?(2)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3)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带领队伍和毛泽东同志会师? 三、总结课文 生齐读课文,师总结朱德同志身上的优良品质。 四、布置作业 回家把朱德的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朋友听。 板书: 战士藏扁担尊敬热爱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美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接合理、自然,时间把握非常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古诗《绝句》听课记录及评课 师:昨天讲的李白是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杜甫草堂那个地方看到的美景。 二.学这首诗。 1、请人读诗。其余人听,听后评 生1:有感情、声音响亮。 生2:建议注意鹂的读音(li是二声) 师:那请你读读。 生3:万里船是表示船多而且离得远,因此应读慢一点,(该生自己读了一次) 生4:他的气韵不够, 师:读一读 生4读且很好(全班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师:孩子们练练, 然后全班齐读一次。

2、听老师范读,孩子们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景物,看谁看到的多,看到的景物最美。 师读后生汇报: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两只黄鹂在树枝上跳来跳去。 师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简笔画,你是从哪里看到的,请读读、、、、、全班齐读 生2:我看到了多年未化的积雪。 那老师要画应画远还是近(远)齐读 哪里的雪(成都西岭的雪) 理解窗含(看教室窗外,象窗子框起来因而用了一个含字) 生3:我看到了遥远的东吴门口停了许多船 师板画,生读出远的感觉 生4:我看见白鹭 师:应画在哪?(远)怎样读?(飞得有劲)

小结:看板画小结 3、师:难道我们的大自然就这样单调吗?请再读,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读,师启发:开动你的耳、眼你又发现了什么? 汇报:生1:我看到了春天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1;翠字 师:从诗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2:码头(从门泊看出) 生3:房子(从窗含看出) 师启发:我还从赵尘(生1)的翠看到柳树是绿的,[给板书柳树涂为绿色。]你还看到、听到什么? 生1:听到鸟叫 生2:我听到船的汽笛声 生3:流水的哗哗声。(师:你的耳朵真灵)

完整word版,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美术授课人周述清课题《五彩的烟花》 授课班级 1.2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4节 整理人陈静 评课人严递德、陈静、周明树、钟山、李钧剑、唐仕敏、夏时理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2、老师上课平实,教学风格随和,亲切自然。教学准备较为充分,教学导入简洁有效,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晰,教师能亲身示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议: 1、教学目标的实施和完成不够深入,教学生成性和突发性情景需要事先预设,学生被教学活动吸引和如何调整课堂教学需要关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还可以继续提高。 2、教学三维目标,课型应该和教学内容应该充分相一致,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方法还可以再灵活多变些。

综合科目公开课评课记录表 科目音乐授课人罗飞课题《国歌》授课班级 4.1 授课时间第3周星期一 第 5 节 整理人易芬 评课人刘琳、刘贞英、贺桂英、张敏、易芬、伍军、唐海鹏 评课要点记录 优点: 1、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设定合理,注重使用了电教手段,知识传授准确无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老师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3、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建议: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

小学语文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向命运挑战(初议稿) 六年级试教:冉茂值 教学目标: 1、基本读懂课文,了解霍金同疾病顽强搏斗、取得伟大成就的事迹。 2、学习他不怕失败、不怕困难、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命运》交响曲。(编辑一分钟到两分钟,选择最震撼人心的部分。) 听后交流:说说看,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简单介绍《命运》以及贝多芬。(相机板书“命运”)(对贝多芬,可作这样的介绍:对一个音乐家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耳朵!无法想象,没有了耳朵,音乐家还能怎么创作!作为一名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25岁耳朵就不灵了,到60岁的时候,他的耳朵全聋了。可是,他却不向命运低头,一直进行着他的音乐创作。) 小结:《命运》,一首催人奋进的曲子,一首给人以力量的曲子,一首激励人们向命运挑战的曲子。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像贝多芬一样的身残志坚、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人。(将课题板书完整《向命运挑战》。) 指导学生读题目。(读出坚定,读出奋争,读出顽强。) 2、相信课文主人公的事迹一定会使你更敬佩,更惊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努力做到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1、自主学习 认真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提出的四个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你能试着在书中找到答案吗?把有关的要点标注在书上。 2.小组间合作讨论、交流。 3.探究学习 集体汇报。

(1)谁愿意把课外收集的资料介绍给在座的同学们? 学生简介霍金资料。 (2)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 ①在书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汇报。 ②仔细默读“霍金向命运挑战”的段落。谁能概括一下,霍金从哪几个方面向命运进行挑战? (霍金向命运挑战,不仅仅是指他能活着,更是指他的创造。) ③分别请同学读(4—6)(7)自然段,思考:这几段分别讲的是什么? (4—6自然段)霍金向命运挑战,他还活着;(7)霍金向命运挑战,不断创造。) ④体会利用过渡句概括段意的方法。(前半句承上,概括前面的内容,后半句启下,引出下面要说的内容。) (5)霍金为什么要向命运挑战? 出示幻灯: 要努力做些有意义的事,让生命留下一点辉煌。 4.霍金的生命留下了怎样的辉煌呢?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延伸课文。 1、大家一定非常想见见霍金吧。瞧,他来了。(出示霍金图片。)这就是让我们肃然起敬的霍金!霍金虽然嘴巴不能说话,但是他可以用电脑跟别人交流。假如霍金在网上跟你聊天,要求你只能问三个问题,你准备向他提哪三个问题?会提问可不简单。好好想想,看看谁提的问题好。 (学生各自思考,先写个提纲,再交流。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灵活对待,多鼓励,多引导。交流的时候,可以提刚刚想好的问题,也可以是听了同学老师的讨论后临时想到的。答案尽量丰富多彩。) 2、将你搜集到的“向命运挑战,创造生命奇迹”的人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3、老师勉励大家:渺小与伟大,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和态度,让我们笑对人生,享 受生活,勇敢地向命运挑战吧! 五、作业(选做题)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观摩活动听课记录 这次张老师带来的是一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分数的 意义,整节课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张老师对教材的钻研很深,他大胆的用自己的方式来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紧紧抓住教学的难点——单位“1”,并且用单位“1”帮助学生沟通整数与分数的意义,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意义的抽象与建构。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把张老师这节课的好处一一道来,下面附上我整理的张老师的说课稿,也许能对了解整节课有所帮助。 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1、什么是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意义”教学背景? 第一层次:结合一个具体的物体、图形认识简单的分数。 第二层次:结合由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认识简单的分数。第三层次:把前两者进行统整,提炼出单位“1”,进而在更抽象的层面上概括出分数的一般意义。 3、教材的编排 教材在例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也就是书上那段完整的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

把它叫做单位“1”。除此之外,还有分数单位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张老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但不要求学生机械的背出概念,关于分数单位的教学张老师安排在第二课时。关于概念通过板书来补充。 4、教学线索 传统的教学线索是逐步概括出概念;(见下面图片1)张老师的教学线索是围绕单位“1”逐步展开,帮助学生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见下面图片2、3) 5、“分数的意义”几个困惑? 困惑1:为什么叫单位“1”? 困惑2:如何有机建立分数、1和整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困惑3:如何真正帮助学生实现对分数的意义的抽象与建构? 困惑4:如何实现由分数的无量纲性向有量纲性的跨越?6、由“分数的意义”引发的几点思考。 (1)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2)备课要有整体意识。 (3)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小学语文观课记录表观课记录与评价表(语文)

深圳市办学水平评估小学语文观课记录与评价表学校:班级:学科:任课教师: 课题:观课时间:年月日节观课督学: 对象评价要素具体要求(参考)优良 合 格 不 合 格 教师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切合实际 2.在知识学习基础上体现出发展的多维需求有效教学 1.善用自身特点与优势、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2.整合资源、环节合理、基础落实、重难突出 2.创设情景、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深度思维 4. 活用方法、瞄准起点、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5.关注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6.言传身教、自然渗透、促进学生情意发展教学素养 1.教态大方、有亲和力 2.语言清晰、有启发性 3.熟用媒体、重视板书 学生参与状态 1.兴趣浓厚、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课前有预习、学习有方法、心中有目标、 3.思维活跃、答问有见解 4.学习主动、探究合作、能自己得出结论 5.课堂有纪律、活动讲秩序 达成状态 1.大部分学生不同程度达成教学目标 2.思维活动有深度、多数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3.程度不同学生都有成就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 科评价要点小 学 语 文 1.教学目标围绕“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 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 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核心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 实际,有所侧重地加以确定。 2.教学能够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3.能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重点突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教学能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运用多种识字方 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能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能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2)阅读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理解、感受、欣赏、评价的能力。 能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够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教师听课评课记录表]公开课评课记录、教 师评课记录篇一 : 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公开课评课记录、教师评课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上课教师 评课教师 蒋贤娟 1、武农 1、课上得很好,整个上课的环节很清楚。[]新课的导入、教学的过程都有。 2、是一节总结复习课。 3、对新课的讲解也比较清楚。 2、周峰 1、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教态很自然,综合素质较好 2、比较成功。 3、何仁娟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完整,讲解清楚。 2、作为一名新教师非常不错。 3、课堂内容可以再调整一些这样会更好。 4、邬明芳 1、作为一名新教师,是不错的。 2、前一节课的内容,把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异同点与换算上。

3、小结应该上升到一定高度,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不错。 4、可以把后面的作业题搬到课堂上来。 5、邬校 1、是比较成功的,在教学一线的时间那么短,很不错。 2、从企业到课堂,讲一些新的知识是非常好,联系比较紧密。 3、前紧后松的上课结构安排得不是很好。 4、课堂的重点讲解不太突出,练习题可以加强。 5、13种术语,课堂内容有些多,但是作为一节总结复习课是可以接受的。 6、周峰 1、挂图不太大,可以让学生参与来画。 2、语速有点快。 3、人晃动较多。 4、引进企业的信息很好。 教师公开课评课意见记录 上课教师 评课教师 王平叶 1、何仁娟 1、整体上课的环节,把握的还是不错的。 2、在对每一个方法总结的时候应该有总结的板书。 3、三种方法里最难的是哪一点,没有体现,应该要有重点难点之分。 4、在对学习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练习,做完之后让小组长快速的检测正确率,然后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评比。 便于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评课议课记录范文

评课议课记录范文 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课前交流: 一、作课人作课前预设说明 课题: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作课人:商国辉 时间:5、18 关注点: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预设及说明 (一)课始激趣,创数参与 1请学生说一个分子是1的真分数。 2把真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得数保留3位小数。) 3跟据分数化成小数的结果,你感觉到上面的分数可分为哪几类? 预设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 生自己说数,从说的过程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研究分子是1的真分数,是为了将低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分母作准备。 (二):定向探究参与 1、刚才这些真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想,一个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 2、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母有着怎样的关系? 3、探究。(可能出现奇偶数、质合数方面的猜测) 4、汇报总结。

5、验证与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的分数分子都是1,这个规律对于分子不是1的分 数是否有用呢?判断下列分数是否化成有限小数: 总结: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分母不是1的分数。 6、典型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强调:必须是最简分数。 7、为什么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有其它的质因数的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预设目的:本阶段从分子为1的真分数中猜测规律,验证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规律,最后再到典型的分数中。主要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成果,课尾余趣 1、判断 因为30=2×3×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30=2×3×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作业: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给同学或父母讲一讲今 二、准备观课教师交流: 常亚歌: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你准备采取哪些方式让 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商国辉:学生只有思维的参与,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参与。这节课,我根据我班学生的情况(年级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集中的班级),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观课议课记录量表

听课教师: 听课议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指导教学,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就我校观课议课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观课 1、听课准备 (1)学识准备 熟悉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教材。按课程标准应做到4个弄清:①弄清教学目的任务;②弄清教学建议;③弄清规定的知识体系;④弄清限定的知识范围和深度。 (2)心理准备:听课要做到诚心、虚心、专心、细心、公心; (3)情况准备:要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学习基础,智力和班级管理情况;要了解任课教师有关情况,如学识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经历等。 2、听课要领 (1)全身心投入:听课者要想获得理想的听课效果,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全身心地投入。 (2)掌握观察要领: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有人把听课又说成看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3、听课记录: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二、议课: 议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 1、评课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要坦率诚恳,要本着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实话实说是体现评课者责任心的问题,也是给执教者学习的机会,切不可敷衍了事,那样对不起同事的劳动。 (2)针对性原则:评课不宜面面俱到,应就执教者的主要目标进行评述,问题要集中明确,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二年级下语文听课记录 [学习目标] 1 认识“灿、烂、固、使、柿、简、直、帅、澄、透”这10个生字:能比较熟练地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认读;能主动地运用“去部首”、“加部首”、“换部首”等认识合体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复习带有“火”字旁的熟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帅、直、使”。 2 积累“灿烂、固然、遍地、欣喜、简直、黄澄澄、透明、珍珠”等词语:其中“黄澄澄、遍地、晶莹透明”通过实物、图片加以理解,其余词语均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朗读、理解,并尝试学习简单的词语搭配。 3 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段落、句子及句子内部的适当停顿。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句子进行朗读、背诵、积累。 4 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了解秋天是一个美丽、收获的季节,并能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瓜果、景色,用几句话向大家介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害羞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秋风阵阵,稻谷飘香,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2 说话训练:那么,秋天带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色是什么呢?(指名答) 3 师:这么美丽的景致,怎能不叫人沉醉于其中呢?难怪作家要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名为《迷人的秋色》。 (1)揭示课题。 (2)指导朗读好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 过渡:究竟是什么景色让作家如此着迷,请大家仔细倾听,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示范读全文) 2 指名交流,出示第一节: 花木灿烂的春天固然可爱,然而,瓜果遍地的秋色更加使人欣喜。 (1)指名读。 (2)学习生字“灿烂、固然、使。”(复习“火”字旁的熟字,试着给“固然”换个词。) (3)同桌读——同桌展示读——师生合作读 3 过渡大家一定想快些去瞧瞧那遍地诱人的瓜果,就请你们自由读全文,并且做到: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思考:课文里写了哪些水果?

观课议课记录表

观课议课记录表 评价内容优点缺点 1目标意识明白目 标、紧 扣目 标、回 扣目标 1、学习目标表述准确具体,符合教学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具有 可操作性,落实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 组织教学: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老 师最后紧扣目标总结归纳。 2、教学内容实施有开头,有发展,有结尾,课堂教学内容的小结 目的是为了加深内容的印象,使之在学生头脑中得到进一步巩固。 3、回扣学习目标:强调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启发学 生联想。 4、导入能设计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5、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和学什么、怎 么学、达到什么目标。 6、紧扣学习目标,回扣学习目标,条理清楚。 目标解析 教师简要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联系实际简单解释其地位, 增强课堂针对性。 回顾训练 1、学生自主总结上节课复习内容。 2、通过针对性的题目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 3、小组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由此引入本节课复习内容。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 准确。 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知识呈现问题 化、 要点 化、 层次化 知识呈现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专注关键 3、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参与,主动发展,合作学习 4、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注重自悟与发现 把握课题的重点、难点,并科学合理地运用教材;能根据课题开 发并运用相关课程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 3时间分配时间分配 教师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 4课堂效率基础夯 实、能 力提 升、问 题解决 课堂效率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责合理,短时高效 学生学习知识表现出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教学效果好。 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任务,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 问题,学生各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体现积极 向上的课堂文化,有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教 师少讲,学生多悟,可以不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小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希望你认真学习我们到来的知识。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讨论 (1)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了整理了。希望你认真阅读我们带来的听课记录,这样才可以帮助你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一节小学数学课的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一节小学数学课的观课议课活动实录 济源市轵城镇东天江小学商国辉 课前交流: 一、作课人作课前预设说明 课题: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 作课人:商国辉 时间:5、18 关注点:学生的思维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之中。 预设及说明 (一) 课始激趣,创数参与 1 请学生说一个分子是 1的真分数。 2 把真分数化成小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得数保留3位小数。) 3 跟据分数化成小数的结果,你感觉到上面的分数可分为哪几类? 预设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自己说数,从说的过程就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之中。研究分子是1的真分数,是为了将低本节课的难度,让学生研究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分母作准备。 (二):定向探究参与 1、刚才这些真分数有的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想,一个真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数的什么有关? 2、否化成有限小数和分母有着怎样的关系? 3、探究。(可能出现奇偶数、质合数方面的猜测) 4、汇报总结。 5、验证与推广。 刚才我们研究的分数分子都是1,这个规律对于分子不是1的分数是否有用呢?判断下列分数是否化成有限小数: 总结:规律也同样适用于分母不是1的分数。 6、典型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强调:必须是最简分数。 7、为什么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没有其它的质因数的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 预设目的:本阶段从分子为1的真分数中猜测规律,验证规律,然后再推广到一般的规律,最后再到典型的分数中。主要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参与探究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巩固成果,课尾余趣 1、判断 因为30=2 × 3 × 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因为30=2 × 3 ×5,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2、作业:下面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有能化成有限小数? 3、给同学或父母讲一讲今天的收获。并放到<数学快乐储蓄箱>里。 二、准备观课教师交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