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201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201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2012年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案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我们看到了什么)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照片上的大树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过的大树

观察真正的大树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定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 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学习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自学—质疑—释疑) 我打算这样观察大树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

(互查—互教—解疑)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能用眼睛 、耳朵 、手摸、鼻子 等方法来观察一棵大树。

2.在观察大树的外部特点时,我们可以根据大树周围的建筑物来初步了解大树的 。

3. 在观察大树时,小冬要记录某种树皮的情况,(如右图)

他采用的这种记录方法是( )

A. 写生

B. 拓印

C. 照相

D. 取样本 4. 在以下三张图片中,大树的( )这个部分叫树干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校园的树木)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怎样观察树木

校园的树木观察记录一棵树

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习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自学—质疑—释疑)

描述大树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方法,请将树的各部分与合适的描述方法用线连起来。

树的形状用手比划

树的粗细与周围的建筑物比较

树的高度画简图

树皮的样子展示实物、标本

果实、树叶拓印

(互查—互教—解疑)

1.讨论观察树木的方法,并指导学生完成课本上的观察记录。

2.指导学生实地观察,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3.整理观察记录。

(巩固—提高—扩展)

1. 我们的校园里有、等大树。

2. 一棵大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组成。3.观察一棵大树应该有顺序的进行,应该由到,由到。

4. 是记录大树树皮最好的方法。所需的基本材料是

和。

5.不同的树之间也有相同之处是()

A. 树干的形状一样

B. 都是木质的树干 C .叶片一样

6. 用眼睛可以观察到物体的()特点

A. 光滑或粗糙

B. 软硬

C. 轻重

7. 描述大树的高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的方法。

A. 画简图B. 做动作C. 和周围的建筑物比较(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4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 5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6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大树和小草)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常见的小草

大树和小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 整理相同和不同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学习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学习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自学—质疑—释疑) 1.不同的草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樟树和狗尾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记录狗尾草的特征。

(巩固—提高—扩展) 1. 根据植物茎的特征,我知道树是 本植物,草是 本植物。 2. 像樟树这样茎坚硬,多年生的植物叫( )。 A .草本植物 B .木本植物

3. 像狗尾草这样茎多汁,较柔软的植物叫( )。 A .草本植物 B .木本植物

4.关于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描述正确的是( ) 。

A .大树和小草的茎都是木质茎

B .大树和小草都是多年生植物

C .大树和小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和水分 5.连线题: 水杉

月季 草本植物 凤仙花

狗尾草

梧桐树 木本植物 蒲公英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回顾—总结—反思)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4页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水生植物)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常见的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学习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自学—质疑—释疑)

1.你知道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见过哪些水生植物?

2.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3. 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2.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用维恩图表示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通过上面的比较,小组讨论、总结出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认识的水生植物有、、、等。

2.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3. 下面各种植物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车前草B.蒲公英C.浮萍

4.下面各种植物不是水生植物的是()。

A.水葫芦B.水花生C.月季

5.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是。

6.小资料:

水葫芦又名凤眼莲。它的茎比较粗短,密密麻麻地生长着很多细长的须根;叶片卵形至肾圆形,大小不一,宽约4~12cm,光滑,叶柄基部带紫红色,膨大呈葫芦状的气囊;有紫色亮丽的花朵,最上面的花瓣上有一块蓝色的扇形斑点,中央点缀着一个桃形鲜艳黄斑;绿叶杯状,叶茎基部膨大使植株能浮在水面。

水葫芦的繁殖力及其旺盛,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它便迅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多样性,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物种单一。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7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8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1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的叶)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捡落叶

植物的叶

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学习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学习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自学—质疑—释疑) 1. 画一片完整的叶。

2.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比较本小组收集的树叶,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

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2. 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3.引导学生描述总结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巩固—提高—扩展) ① 1. 叶都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右图是一片完整的叶,图中的①是 ②是 。 ②

2. 叶从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的长大、变老。说明叶也是有 的。

3. 我们可以用量叶片的 和 的方法来比较叶的大小。 4. 同一棵树的新鲜叶和落叶的相同之处是( ) A .颜色相同 B .软硬相同 C .叶的结构相同 5.下列有可能是同一种树的叶片的是( )。

A .软硬相同,宽度相同

B .颜色相同,叶片长度也相同

C .叶片形状相同,叶脉形状相同,叶的整体结构相同 6. 判断题:①树上的叶子是没有生命的------------------( )

②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由叶脉和叶柄组成。--------------( ) 7. 观察下面的叶子,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一种树叶,并说说你的理由。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观察叶的变化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植物的其它变化

记录植物的变化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学习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学习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自学—质疑—释疑)

1.秋天到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2. 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怎样观察?

(互查—互教—解疑)

1.分组讨论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2.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3.组织学生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并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巩固—提高—扩展)

1.苹果树长大后()变化

A.会发生B.不会发生

2.小朋友,大自然中有很多现象告诉我们随着时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过去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你能找到哪些现象?(至少举三例)

3.排一排

下面是狗尾草的生长变化的各个阶段,你能根据平时的观察将它的各个阶段按先后顺序排一排吗?请将序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狗尾草开始抽出形状像狗尾巴一样和颜色是绿色的果实;

②狗尾草开始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

③狗尾草的果实越来越大,颜色也渐渐地由绿变黄;

④狗尾草的叶子渐渐长大了,茎也渐渐长高了;

⑤狗尾草的叶子慢慢变黄了,果实成熟了。

(回顾—总结—反思)

学习心得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9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0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3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14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一、植物(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植物的生长需要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了解植物的一生

讨论植物的相同特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3.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

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学习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自学—质疑—释疑) 1.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2.说一说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互查—互教—解疑) 1.学生分组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思考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阅读课

本17页“植物的生长需要”。

2.引导学生看图“向日葵的一生”你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 段吗?

3.阅读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 你们有什么体会?讨论交流从 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巩固—提高—扩展) 1.植物的生长都需要 、 、 、 。 2.植物的一生是有 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 。 3.龙血树是植物中的老寿星,它生长缓慢,往往能活( )年。

A. 几百

B. 几千

C. 几万

4.( )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生长在印度尼西亚的热带森林里。

A. 茶花

B. 王莲

C. 大王花 5.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6.请把下列植物的编号填在相应的方框里。

A.荷花 B.蒲公英 C.柳树 D.浮萍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寻访小动物)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秋天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寻访小动物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寻访小动物需要注意的事项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学习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学习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自学—质疑—释疑)

1.秋天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2.观察时遇到不知名的小动物该怎么办?

(互查—互教—解疑)

1.理解小动物,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2.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3.组织学生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讨论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强调: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巩固—提高—扩展)

1.我们的校园里有、、、等小动物。

2. 我还知道、、等小动物。

3. 我认识、、等大动物。

4.在观察小动物的时候,看见喜欢的小动物,我们()。

A.把它带回家B.让它生活在自己的家里,别去打扰它.5.为了完成观察小动物的任务,我们()。

A.勇敢地在任何有小动物的场所进行观察

B.安全最重要,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6.观察不容易接近的动物,比如鸟类,有什么好办法吗?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7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8页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蜗牛<一>)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观察蜗牛的身体

蜗牛(一)观察蜗牛的运动

我们来养蜗牛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过程与方法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自学—质疑—释疑)

1.蜗牛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你仔细观察过蜗牛吗?2.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蜗牛靠什么爬行?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观察蜗牛的身体,找特征。

⑴头部:

⑵腹部:

⑶壳:

2.阅读课本28页“我们来饲养蜗牛”了解蜗牛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巩固—提高—扩展)

1.蜗牛的身体可以分为、、三部分。2.观察蜗牛爬行时,我发现蜗牛是靠爬行的。

3.观察蜗牛的身体,我发现蜗牛的头上有对触角,一对长的触角上长有。

4.蜗牛爬行过的地方,会()。

A.留下痕迹B.留下脚印C.什么也不会留下

5.为了能看清蜗牛爬行时腹足的运动,最好的方法是()。

A.让蜗牛在透明的玻璃上爬B.让蜗牛在木棒上爬

C.让蜗牛在白纸上爬

6.判断题:①蜗牛的两队触角上都长有眼睛。()

②蜗牛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③蜗牛能在玻璃上爬行()

7.我们在观察蜗牛运动时发现了什么?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5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6页共56页

(回顾—总结—反思)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7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8页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蜗牛〈二〉)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观察蜗牛吃食物

蜗牛(二)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

继续观察蜗牛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与休眠、呼吸、吃食与排泄。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学习难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自学—质疑—释疑)

1.蜗牛吃什么?蜗牛有牙齿吗?蜗牛怎样吃食物?

2.蜗牛从哪个部位排除粪便?

3.蜗牛用什么呼吸?你能找到它的呼吸孔吗?

(互查—互教—解疑)

1.学生小组交流饲养蜗牛的发现和经验。

2.指导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并让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不吃什么。

3.观察蜗牛的排泄和呼吸。(小组讨论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4.要求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巩固—提高—扩展)

1.在观察蜗牛的时候,我们用小棒或笔尖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发现蜗牛的反应是。

2.在蜗牛休眠的时候,我们要唤醒蜗牛,可以。3.蜗牛是世界上____________最多的动物。

4.蜗牛喜欢吃()。

A.苹果B.饼干C.糖

5.蜗牛不吃的食物是()。

A.小草B.树叶C.鱼肉

6.蜗牛用()寻找食物。

A.触角B.眼C.鼻子

7.蜗牛用()呼吸。

A. 鼻

B. 气孔

C. 腮

8.下面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蜗牛需要进行排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生命特征

B.若蜗牛几天不吃东西,它很可能生病了

C.蜗牛的身体很柔软,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D.蜗牛也会繁殖下一代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19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0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1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2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蚯蚓)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观察蚯蚓的身体

蚯蚓

观察蚯蚓的反应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自学—质疑—释疑) 1.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蚯蚓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2.蜗牛和蚯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总结蚯蚓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蚯蚓的身体,小组尝试描述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3.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蜗牛 蚯蚓

(巩固—提高—扩展) 1.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身体,我们会看到蚯蚓的口、 肛门和环带,右图中的蚯蚓位于①的是 位于②的是 位于③的是 。 2.蚯蚓的头部在( )

A .离环带较近的一端

B .离环带较远的一端

C .两端都是头部 3.蚯蚓通常在( )的环境中生活。 A .潮湿 B .干燥 C .水里 4.关于蚯蚓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腹足爬行

B .全身伸缩前行

C .呈“S”形前行 5.夏天雨后,蚯蚓都爬出了地面,这是因为( )

A .地里全是水,呆久了会闷死

B .地下太热,出来凉快一下

C .饿了,出来寻找食物

小资料: 蚯蚓对我们来说是那么熟悉和普通,以至于我们都快忽略它的重要性了。蚯蚓进食的时候,会促进植物成分的分解,使得其中的营养成分渗入土中。它们将泥土吞下或堆放在一边,用这种方式掘出洞穴,使空气流通,并使雨水适量排走,如果没有蚯蚓,泥土很快就会变得僵硬,毫无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3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4页 共56页

生命力。

(回顾—总结—反思)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蚂蚁)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观察蚂蚁的生活

蚂蚁 观察蚂蚁的身体

进一步观察蚂蚁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学习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学习难点

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自学—质疑—释疑) 1.观察蚂蚁需要注意什么?

2.蚂蚁的身体是怎样的?可以分成几部分?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交流蚂蚁的生活环境。

2.观察蚂蚁的身体。

3.引导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4.指导学生室内观察蚂蚁,。(目的: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 不到蚂蚁的情况,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巩固—提高—扩展) 1.如右图所示,蚂蚁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 ,胸部有六 只 。 2.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

A .山上

B .水里

C .墙角里 3.在观察蚂蚁时,我们常使用的观察工具是( )

A.潜望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4.下列食物中,蚂蚁最喜欢吃的是( )。 A.花瓣 B.树叶 C.糖 5.关于蚯蚓和蚂蚁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和蚯蚓都可以生活在泥土里 B.蚂蚁和蚯蚓都习惯生活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里 C.蚂蚁和蚯蚓都用全身爬行前进

6.关于蚂蚁的生活习性,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习惯于晚上活动,白天休息 B.总是单独行动 C.蚂蚁用触角和同伴进行交流

7.在蚂蚁乱爬的情况下,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它安静下来,以便于观察呢?

学习心得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回顾—总结—反思)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1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2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5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6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金鱼)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观察金鱼

金鱼

观察金鱼的捕食

观察金鱼的呼吸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学习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自学—质疑—释疑) 1.金鱼的身体是怎样的?身上长着什么?它怎样运动?

2.金鱼是怎样呼吸的?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讨论、交流鱼类的生活环境。

2.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讨论交流鱼鳞、鱼鳍的作用。 3.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4.引导学生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并完成P 38页下面的维恩图。

(巩固—提高—扩展) 1.金鱼的全身都长有 ,用 划水,用 呼吸。

2.鲤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相互交替一开一合,是在 。 3.鲫鱼用( )呼吸。 A .腮 B .鳃盖 C.肺 4.金鱼用( )游泳。 A .鳍 B .头部 C.鳃盖

5.下列属于金鱼区别于蜗牛、蚂蚁的特征是( )。 A .有腹部 B .有尾巴 C.有鳍 6.标出金鱼身体的各部分名称。

7.在饲养金鱼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29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0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二、动物(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讨论动物的相同特点

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观察周围的生物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学习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自学—质疑—释疑) 1.

2.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动物、植物有相同特点吗?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物,让学生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总结生物的共同点,并让学生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 是有生命的物体。

4.组织学生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点。 5.阅读资料库。

(巩固—提高—扩展) 1.世界上大约有 多万种动物。

2._________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有_________多万种。 3. 和 都是有生命的物体,他们都属于 。 4.关于动物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蜗牛和蚂蚁都用卵繁殖后代 B.金鱼和蚯蚓的呼吸器官都是气孔C.蚂蚁和蚯蚓都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

5.连线题: 非洲象 世界上最大的鸟 长颈鹿 世界上最小的鸟 蜂鸟 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鸵鸟 世界上最高的动物 6.观察下面的小动物,按要求回答问题

上面的动物中 和 相似,它们都是三对足。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我们周围的材料)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材料

调查身边的材料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材料;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学习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自学—质疑—释疑)

(互查—互教—解疑)

1.观察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

中。

2.调查结束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

多少种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

成的。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3.学生小组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巩固—提高—扩展)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

塑料等。

2.我们家里的是用陶瓷制成的;是金属制成的;

是用木头做成的;是用塑料制成的。

3.物体都是由或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

同种类的材料。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7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28页共56页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哪种材料硬)

乡镇:学校:姓名:课时: 1 (知识网络)

比较硬度

哪种材料硬认识金属

饮料罐的故事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

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2.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自学—质疑—释疑)

1.怎样比较材料的硬度?

2.我们周围有哪些物品是金属做成的?你知道金属的哪些特性?

(互查—互教—解疑)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思考:①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②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③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说说我们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讨论金属有哪些特性?3.阅读课本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讨论:①铝片之所以能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巩固—提高—扩展)

1.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利用,所以我们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应该放入垃圾桶。

2.下列四种材料从硬到软应该是()

A.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B.铁钉、塑料尺、木条、卡纸C.铁钉、塑料尺、卡纸、木条

3.关于金属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金属制菜刀,是利用它坚硬的特点。

B.用金属制作汽车外壳,是利用它不易导电的特点。

C.电线外皮是用金属制成的,因为金属会导电。

4.用金属做加热用的锅,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特性。

A.光泽好B.导热性好C.导电性强

5.下列物品中,()可以用金属制作。

A.菜刀B.塑料袋C.书本

6.用榔头可以将铁钉敲入木头,说明()。

A.铁钉比榔头硬B.铁钉比木头硬C.榔头比木头硬

(回顾—总结—反思)

知识树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学习心得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1页共56页三年级科学教学案第32页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5页 共56页 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第36页 共56页

柘城县2012年秋三年级科学教学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比较韧性)

乡镇: 学校: 姓名: 课时: 1

(知识网络)

哪种材料更韧

比较韧性 认识塑料

塑料的循环使用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 特性;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自学—质疑—释疑) 1.什么叫做韧性?怎样比较物体的韧性?

2.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互查—互教—解疑) 1.小组合作比较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铁片和塑料条的韧性。思考:

①为什么相同宽度和厚度?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韧性?②学生分组实验并

汇报实验结果。

2.认识塑料。①小组交流日常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 利用了塑料的哪些特性?

3.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①阅读课本53页,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②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巩固—提高—扩展) 1.一种材料能够被弯曲的程度越大,说明它的 性越好。 2.塑料是一种 材料,从 提炼出来的。许多塑料可以 使用。

3.塑料可以做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各种小勺,是利用了塑料的( ) 特性。

A .可塑性

B .绝缘性

C .韧性好

4.制作雨衣的材料是用塑料做而不要布料,是因为塑料具有( )性质。 A .较轻 B .不透水 C .不透气

5.请你设计实验比较木条、塑料条、铁片、卡纸条的韧性。

第一步: 第二部: 第三步: 通过实验,我发现 的韧性最强, 的韧性最弱。将它们按

韧性从强到弱排序 6 是什么标志?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知识树 自学目标

自学探究

合作解疑

课堂检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2.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导学案

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学习目标】 1、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风具有能量,风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 【学习重点】空气的特点。 【学习难点】用三个思维工具,梳理整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学习准备】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教师提供大气层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请学生汇报: 从图中你观察到什么? 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经验说明空气的广泛存在? 调查空气与生活 1.教师出示丰富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生活中,空气为我们提供了什么? 2.分小组进行调查活动,记录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3.全班交流汇总,完成《我的调查记录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总结后,开展班级汇报交流。 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占空间、可压缩、有质量等特征。 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 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一、判断: 1、空气无处不在,在水中、地下和空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2、我们做饭时,利用空气帮助燃烧。() 3、空气中只的氧气。() 4、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5、包裹着地球的是层厚厚的大气层。() 6、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7、空气也有一定的质量。() 8、空气能压缩,不能扩张。() 9、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可以感知。() 10、高原地区空气较稀薄。() 参考答案:1、√ 2、√ 3、×4、√ 5、√ 6、√ 7、√ 8、×9、√ 10、√ 教科版三上科学

三年级科学课程规划

三年级科学学科课程规划 (2016-2017第二学期) 一、课程目标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总目标,具体分解成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四个方面。每个方面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三年级的目标如下表:

依据课程标准及本学期所学内容,制定本学期的课程目标: 1、知道溶解现象,以及加快溶解的方法(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研成粉末),并逐步能够独立完成对比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2、了解水域污染的尝试和保护水不受污染的意义。知道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会做澄清、过滤实验。 3、知道热空气的性质、风的成因以及什么是气温。了解热空气上升的利用,风和天气预报的尝试以及一些常用的气温测量仪器。 4、知道根据动物的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植(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5、知道动物保护自己的几种方式,例如逃跑、保护色等。 6、知道植物种子传播的几种方式,种子的构造,会观察和解剖种子。 7、认识铁、铜和铝的特征和用途。会观察铁、铜和铝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六册《科学》教材有《生活中的水》、《变化与空气》、《动物的生活》、《植物的生活》、《地下资源》、《活动》等六个教学单元,共19篇课文,教参建议计划授课30课时。 从横向上看,本学期分为六个板块,每一个版块中的科学知识独立成为一个部分,互相不影响。在科学能力上则一环扣一环,每一次科学课的学习都能为一次科学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在《生活中的水》这一单元中,吹泡泡一课内容较为简单,2课时整合为1课时;在《地下资源》这一单元中,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因此可以整合为1课时。 从纵向上看,本学期因为安排了校内外实践活动,因此《活动》这一单元的2个课时可以和校内外实践活动整合。但是就本学科而言,缺少了学科内的实践活动,因此本学期增加了3个课时,作为学科内实践活动,具体内容为《制作过滤装置》。 因此,通过整合和删减,本学期授课为31课时。 三、课程实施 1、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式为辅,多样化开展教学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199教师是小学科学课堂儿童科学学习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有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为了做好科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努力全面提高科学教学效果,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1,课程标准要求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培养199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何通过观察提问,如何通过比较了解事物,如何猜测和验证结果,以及如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形成结论)通过撰写观察记录和报告来表达询问结果、表达和沟通、总结和沟通、总结和反思,培养科学判断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树立学习科学课程的信心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成功的经验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和自然中去学习科学。 3、科学知识:掌握一些大树大叶的知识了解一些小动物,如蜗牛、蝗虫和蚂蚁,并建立对动物、生物和事物的初步了解。对人体基本部位和功能的初步了解;理解水的基本物理性质和液体的含义;了解纸张的性质和用途,并对一些纸张材料做一个简单的研究。知道几种大米吗知道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 2、学习情况分析 我班有41名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对科学课程的知识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做实验的能力不强。这学期有必要加强教学,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科学课堂的常规培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教材分析中的 3和 教材内容以生命科学为重点进行编排。整本书基于学生的系统观察活动。

虽然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观察对象例外,但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 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发展。教材全面考虑了科学探究中多种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写作的重视。自始至终,整本教科书都强调学生的个人经历和经历。在活动设计中,教材也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环保内容,试图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4、方法和措施 1,加强教师基本科学教学技能的培训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学习科学的教学规律。 2,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根据班级和受教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尽可能营造民主、调和、开放的教学氛围,为课堂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多地在科学实验室上课,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 实现了“精讲多练”的收获 4,拓展和拓展科学课堂探究活动倡导引导学生利用广博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互联网和各种媒体的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关注学生的课外研究,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实践,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科学,理解科学,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与科学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5,预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并引导他们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欢乐,培养学生终身优良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基于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 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棵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 植物是“活”的吗 6 校园里的植物 比较与测量:1 在观察中比较 2 起点和终点3 用手来测量 4 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 做一个测量带 7 比较测量带和尺子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21?世纪*教育网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知道身边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它们的简单分类以及用途。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高效课堂模式)

教材分析

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白杨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精品全册】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树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树叶都是一样吗?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看照片上的树发现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完成。 树,树,树,树。 课中探究2、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 始了。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观察? 2)当我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了解的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大树的时候,我们的 活动就开始了。 课中探究3、观察一棵真正的树,回答下列问题:(5人小组合作完成) 1)我们可以借助(),()等简单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2)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的,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的世界。 4、展示交流。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设导学部分的问题 2、当我们着------去看的时候就是观察。 3、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一颗大树,并说一说。 5、解疑释难。 (5人小组合作完成) 1、快乐填一填、 ()是人们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 途径。 如果借助()来观察细小物体,我们会看得更清楚。 2、争当小法官。 所有的树、树皮都是粗糙、高低不平。() 竹子的枝干都是笔直、图吧、挺拔的。()

树长得茂盛的一面是向着阳光的。() 我们应该爱护小树,不胡乱摇、折它们。() 有些树上住着小鸟、小虫子、菌类等。() 三、课后延伸。 竹子的枝干与杨树、柳树的树干有什么区别?可以自己动手查资料?

2、校园的树木学案 一、课前预习 二人小组互查互说。 1、一颗树大树有()、()、()、()、()、()组成。 2、我们应该怎样观察大树? 二、课中探究 课中探究1 1、把你对大树的观察记录下来? 2、观察大树的顺序和方法特征是什么? 课中探究2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4,展示交流 1、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2、写好观察日记有什么要求? 5、解疑释难 1、填空、 树的形由(),(),()组成。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计划提要: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 精品保洁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1、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并应为他们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概念,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发展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二册。全册教材包括了“游戏里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我们吃什么”、“阳光与生活”、“电的本领”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要求: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本学期以20周计算,每周2课时,大约40课时左右。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 【发布时间:2011-10-22】-关注更新:新浪微博腾讯微博Rss订阅QQ邮件订阅 小学三年级科学校本课程教材参考,文章底部有完整带插图版下载。 三上科学校本课程教材(教师版) 生活中的节约与环保 节约用水很重要 小朋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它们可不是用之不竭的。如果我们不节约用水,那么终有一天,它会从生活中消失,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我们将无法生存下去。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下面这些情况呢?这些可都是浪费水资源的表现啊。 1、刷牙时,长时间开着水龙头。 2、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 3、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 4、洗澡涂肥皂的时候不关淋浴喷头。 …… 我们已经明白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这些细节,,明白了怎样节约水资源。你打算怎样从身边节约一滴水做起呢?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 四、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一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九、洗地板: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浪费水资源2、知道怎样去节约用水,了解、收集节水方法3、明白节水的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浪费水的现象,但是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匮乏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充分发现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找到节约办法。并鼓励学生创新,相处节水好方法,比如,可以在抽水马桶水箱里竖放一块砖头或一只装满水的大可乐瓶,以减少每一次的冲水量等。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做个节约用水的小公民。 资料袋(来源网络) 1、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一个月流掉1至6立方米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流掉3至25立方米的水。家庭用水浪费种种,让人心痛!专家说,如果全国的城市家庭都把坐便器或淋浴器换成节水产品,每月就可望节水4.9亿吨。 2、节水洗衣机:一年能节出714个昆明湖 家庭用水其实存在不少隐性的浪费,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节水办调查显示,北京居民生活用水严重超标,用水量超过8吨/月的用户占总用户的50%至80%,其中家庭洗衣用水浪费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2水沸腾了-导学案-教科版(2017)

水沸腾了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的沸点是100℃,这是人们规定的。() 2.在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石棉网没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3.和水蒸发一样,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4.水沸腾后,如果一直加热,它会一直沸腾,并且温度会越来越高。()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烧着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浇灭。()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图中正确表示了水沸腾时的气泡的是()。 2.在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时破裂,释放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烧杯中的水量会影响把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 C.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水温会继续升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沸腾时,蒸发现象也在发生 B.水蒸发是汽化现象,水沸腾不是汽化现象 C.蒸发和沸腾都能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三、结合“给烧杯里的水加热”的实验,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会(),温度计的液柱会();水沸腾后,温度计的液柱会()。(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来了,说明有()进入塑料袋,也说明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四、综合探究。 1.把水加热到沸腾,并持续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关掉火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星期六的早上,妈妈让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进锅里,盖上透明玻璃盖子,用煤气灶的火加热。小明发现,一段时间后,锅里开始冒泡泡,并且泡泡越来越多,同时有“白汽”从锅盖的气孔里冒出来;后来,牛奶沸腾了,把锅盖都冲起来了,牛奶泡泡也溢出来了。 (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小明加热牛奶过程中发生的现象。 (2)牛奶溢出来时,小明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继续溢出?

小学三年级科学《材料》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材料》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最新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堂作业答案

一、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活动记录 1.略 2. 判断题:(1)√(2)√(3)√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活动记录 1.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记录表(表中日期仅供参考,根据您的实际情况而定) 2.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 (5)√ 资料阅读 选择题(1)A (2)B (3)B (4)C

3、我们先看到了根 活动记录 通过观察种下的种子,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我们还发现,根生长的方向与种子放置的方向(没有)关系。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6)√(7)√(8)×(9)√ 4、种子变成了幼苗 活动记录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阳光、空气。(2)叶。(3)太阳。(4)水分,养料。 2.判断题(1)√(2)×(3)√(4)√(5)√ 3.简答题 因为小老鼠吐出的二氧化碳和叶子从根部吸收的水分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这就是光合作用。其中氧气给小老鼠呼吸,所以,小老鼠不会被马上憋死。 5、茎越长越高

观察凤仙花茎的高度变化统计图,我们发现:凤仙花在前三周茎生长速度很慢,第四周至第七周茎的生长速度很快,第七周以后茎的生长速度逐渐开始减慢。 课堂练习 1.选择题(1)A (2)B 2.判断题(1)√(2)√(3)√(4)√(5)× 6、开花了,结果了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 (3)√ (4)×(5)√ (6)√ 7、我们的大丰收 活动记录 填图省略 (1)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结出(20—30)个果实。一株凤仙花大约可以收获(300—500)粒种子。 (2)300—500粒种子。 课堂练习 判断题(1)× (2)√(3)√(4)√(5)×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练习 1、填空题。 (1)种子(2)选种

2017年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老师、同学、课堂、学习、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同时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一年级上册科学在小学六年科学学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他们在幼儿阶段主要是通过“玩”来认识和了解科学的话,从现在起,他们进入的将是一门“课程”。课程的含义是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系统的设计,但绝不是说不再“有意思”,不再令人“感兴趣”,不再有孩子们的“个人看法”和“探索空间”。恰恰相反,好的科学课应该是属于“儿童的科学”。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科学”“怎样做科学”诸如此类的问题,无法也不应该教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在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之交融的探究活动逐渐体验和理解。因此,一年级上册科学的主要功能是为六年的科学学习打基础。 1.内容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1)“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植物作为科学学习的起点,是因为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秋天是果实成熟的季节,丰收的季节,生命也在这个季节里展现出丰硕的一面。让学生关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表格式)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沸腾了》教案 课题水沸腾了单元 1 学科科学总节次 2 学习目标1.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2.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3.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4.发展意愿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5.意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难点探究活动中,发现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蒸汽机车》,再出示图片。 蒸汽机车喷出的气体和和烧水时冒出的气体是否有区别?学生观看 视频回答 问题 旨在激发学 生兴趣,引导 学生关注课 题。 讲授新课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会出现什么情况?出示有图片。回忆我们生活中的情景,我们会发现, 在“烧水”的过程中,水都是由最开始的冷水(也就是常温 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加热后会慢慢沸腾——出现“白 汽““气泡”等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画几个图帮助你把想法呈现出来哦! 我的看法:水温逐渐升高、水中有大小不同的气泡产生、水沸腾了、变得热气腾腾。 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观察和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1.测量水温的方法。(如下图)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学生动手 画,小组代 表汇报。 目的是让学 生对水沸腾 现象产生探 究兴趣,并在 日常生活经 验的基础上, 探究为水持 续加热后的 现象。 调动学生已 有的生活经 验,想象水沸 腾的过程,并 能够通过画 图的方式将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对《科学》这门课程充满着好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大学生知识范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内容由“植物”和“比较与测量”两个单元组成。其中“植物”单元有6个教学内容,“比较与测量”单元有7个教学内容,总计13个教学内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内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内容。 (一)“植物”单元:这是小学一年级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它将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大门,掀开科学学习的第一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二)“比较与测量”单元:比较和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在本单元中,他们将观察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重演标准尺的产生过程,体会比较和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5.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 2.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3.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4.能种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5.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