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园林的全盛期

园林的全盛期

园林的全盛期
园林的全盛期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

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一、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

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园林

(一)长安皇家园林

1、唐城三大内

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三大内”是唐代各个时期政治活动的中心,是建筑宏伟壮丽,山水花木配置恰当,又各具特点的三个园林胜区。

(1)西内太极宫

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为太极宫并加以扩建。太极宫位于宫城的中央,南与皇城相接,北抵西内苑,东临东宫,西界掖庭宫,据考古实测,面积约1.9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的2.7倍。

建筑布局:依据周代“前朝后寝”的原则,把宫内划分为前朝与内庭前后两部分。

太极宫有殿、阁、亭、馆三四十所,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等形成一个井然有序的庞大建筑群,加以山池水榭构成宫内园林胜景。

(2)东内大明宫

东内大明宫是唐太宗为其父高祖李渊专修的“清暑”行宫,因地势比太极宫更利于军事防卫,小气候凉爽也更适合于居住,故,唐高宗以后即代替太极宫作为朝宫。

地理位置:在禁苑东南、西接宫城之东北隅。《唐两京城坊考》记其南北五里,东西三里,为长安城在大内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宫殿群,据考古实测,面积为3.3平方千米。

大明宫南半部为宫廷区,北半部为苑林区即大内御苑,呈典型的宫苑分置的格局。

(3)南内兴庆宫

兴庆宫原名隆庆坊,唐玄宗李隆基为皇太子时的府邸。李隆基登基后,将于开元二年将兴庆坊扩建为兴庆宫,并移住兴庆宫听政。

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较为特殊的一处,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似于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2、大内三苑

唐朝皇帝“三大内”既有园林之胜,又专门辟地为苑,专供皇帝游观和狩猎。因此在都城之北建三苑,即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亦称大内三苑,成为著名于世的皇家园林风景区。与宫城太极宫和大明宫相邻,又在都城的北面,就位置而言,属大内御苑。

禁苑

禁苑的范围辽阔,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据《唐两京城坊考》载:禁苑东界浐水、北枕渭河,西面包入汉长安故城,南接都城。东西27里,南北23里,方圆120里。南面的苑墙即长安城墙,因此可以说,禁苑实际包括西内苑和东内苑三部分。

禁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区和狩猎区。地形地貌:高下参差,坡原起伏,林木葱郁。建有宫观、楼阁、殿院、台亭等20处。因此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区。

主要建筑有望春宫、鱼藻宫、梨园等。

(二)洛阳皇家园林

洛阳是唐朝的东京,洛阳山水甲天下,皇家园林素称发达。

洛阳宫(隋名紫微城),即洛阳之宫城。唐贞观六年改为洛阳宫。隋唐东都洛阳是洛阳古城史上最鼎盛时期,也是东方世界大都市之一。(如图)

宫城四面有10个城门,正南门原名则天门,后名应天门。

二、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一)长安

长安的行宫、离宫御苑很多,有代表性的有:玉华宫、仙游宫、翠微宫、华清宫、九成宫、曲江池等。

1、玉华宫

位于今西安北面的铜川市玉华乡,位于子午岭南端一条风景秀丽的山谷——凤凰谷中。总面积2482公顷,森林覆盖率90.4%,这里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旅游观光、避暑度假、佛事活动三大功能。

2、仙游宫(避暑行宫)

仙游宫在今周至县城南15公里,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环境:青山环抱,碧水萦流,气候凉爽宜人,隋文帝曾多次临幸、避暑。

3、翠微宫(避暑离宫)

翠微宫在长安南25公里之终南山太和宫,唐武德八年始建,贞观十年废。

4、华清宫(唐代离宫御苑)

华清宫在今西安城以东35公里的临潼县骊山北麓。以温泉汤池著称。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

5、九成宫

九成宫在今西安城西北163公里的麟游县新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竣工于开皇十五年,原名仁寿宫,是文帝的离宫。唐太宗贞观五年(公元631年)修复扩建,更名为“九成宫”,“九成”之意是“九重”或“九层”,言其高大。

(二)洛阳园林

洛阳行宫、离宫御苑代表作有西苑、上阳宫等。

1、西苑(又称显仁宫、会通苑)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西苑在洛阳城的西侧,隋大业元年与洛阳城同时兴建。

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唐代改名为东都苑、武后时名神都苑。

西苑园林特点:人工山水园。

总体布局: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尺三山”的宫苑模式。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北海周长十余里,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据《隋书》记载:“西宛周二百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瀛洲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塔山上。海北有渠,萦纡注海,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穷极华丽”。《大业杂记》载:“苑内造山为海,周十余里,水深数十丈,上有通真观、习灵台、总仙宫,分在诸山。风亭月观,皆以机成,或起或灭,若有神变,海北有龙鳞渠,屈曲周绕十六院入海”。

园内理水、筑山、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工程极其浩大,都是按既定的规划进行。在规划设计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2、上阳宫

园林特点:建筑密度较大,以殿宇为主,园林为辅。

此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的建设已趋于规范化、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类别。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于“相地”独具慧眼,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同时也反映了唐人在宫苑建设与风景建设相结合方面的高素质和高水准。

第三节私家园林

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由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即文人山水园。主要以长安、洛阳两地为盛。

一、城市私园

1、长安

长安城内大部分居住坊里均有宅院和游憩园,叫“山池院”——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多为皇亲和大官僚所建。

2、洛阳私园

洛阳城内私家园林多以水景取胜。城内私园,纤丽和清雅两种格调并存。前者如宰相牛僧儒的归仁里宅园,后者多见于时人诗文的吟咏。如白居易的履道坊园。

履道坊宅园

位于履道坊之西北隅,洛水流经此处,被认为是城内“风土水木”最胜之地。

A:位置、规模和布局

《池上篇》云,园和宅共占地十五亩,其中“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岛树桥道间之”。布局:分南园、北园、西苑。

B、植物配置

宅院的绿化配置非常好,树合荫交户,池分水夹阶。”其中尤以竹取胜。南园有竹园,府第有竹院,“新篁千万竿。”乔木十数株均为老树。

白居易诗文中记述的植物有如下二十余种:有国槐、梧桐、榆树、杨树、柳树、桃、梨、杏、桂花、樱桃、藤萝、木槿花、芍药、牡丹、白牡丹、菊花、兰花、莲花、夜合花、迎春花、枣树等。

二、郊野别墅

别墅园即建在郊野地带的私家园林。在唐代通称为别业、山庄、庄,规模较小者叫山亭、水亭、田居、草堂等。

据文献记载,唐代别墅园的建置,大致分三种: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1、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风景比较优美的地带

拥有对象:⑴两京的贵戚、官僚。⑵一般文人官僚。

别墅特点:贵戚、官僚别墅,格调华丽纤秾;一般文人官僚别墅,朴素无华、富于村野意味的情调。

长安:作为首都,近郊的别墅园林极多。贵族、大官僚多集中在东郊一带,如太平公主、长乐公主、安乐公主等;一般文人官僚的别墅多集中在南郊。

洛阳:南郊一带风景优美,引水方便,别墅园林尤为密集,同长安园林一样,多由达官显宦修造。例:

①平泉庄

园主人:李德裕

位置:位于洛阳城南三十里。

园林特征:

园林用石的品类,怪石名品甚多。

树木花卉数量多,品种丰富、名贵。

“台榭百余所”,有书楼、瀑泉亭、流杯亭、西园、双碧潭、钓台等,

珍禽异兽

②浣花溪草堂

园主人:杜甫

位置:成都

园林特征:

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水景,“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单独建置在风景名胜区内

唐代,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区陆续开发建设,其中尤以名山风景区居多。如李泌的衡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等。

庐山草堂

3、依附于庄园而建置

依附于庄园而建的别墅,与唐朝的制度有关。许多官员有城内的宅院、郊外的别墅,同时还拥有庄园别墅,成为显示其财富和地位的标志。

唐代的庄园别墅,对唐代文坛中“田园诗”的长足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例如:王维的辋川别业和卢鸿一的嵩山别业。

三、文人园林的兴起

唐代科举取仕,许多文人以文入官,入官后又不忘吟诗赏景。

文人出身的官僚,不仅参与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凭借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经营,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的哲理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

第四节寺观及其他园林

佛教经过东晋、南北朝的广泛传布,到唐代13个宗派都已经完全确立。

一、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

主要表现在:

1、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功能区;

2、由于世俗活动的参与,成为城市公共交往活动的中心,肃穆的环境与人间的愉悦相结合,促进了庭院的绿化与园林的经营;

3、寺观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二、其他园林

1、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

多有山池花木点缀,个别还建置独立的小园林。

2、公共园林

多以亭为中心、因亭而成景的邑郊公共园林。

长安城内开辟的公共园林有三种情况:

①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②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游览地

③街道的绿化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题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要点 1、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 园林生成期——殷周秦汉——以帝王贵族狩猎为主,园林表现为苑囿的形式。 园林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山水园的奠基时期,出现了以再现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自然山水园,奠定了以后中国山水园历史发展进程中艺术风格的基础。 园林全盛期——隋唐——园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文人画家描绘自然景物之风盛行,造园艺术更倾向于追求朴素的自然美,并发展到以诗情画意的园林意境创作的阶段。 园林的成熟期——宋元明清——古典园林的最后兴盛时期,造园活动得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造园艺术上,技巧更为发达。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筑山:“叠山”“掇山”。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缩移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一拳则太华千寻”。 理水:“山嵌水抱”。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并且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即“一勺则江湖万里”。 植物:栽植树木不讲究成行成列,但亦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虬枝古干而予人以蓊郁之感,运用少量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规整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建筑控制一切。 英国风景园林:建筑物与其它造园要素相互分离,建筑退避三舍。 中国山水园林:建筑与其它要素有机组织,彼此协调、相互补充;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形式多样,得益于木框架结构的运用,从而更好地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并蕴涵一定哲理,如“以园法天、以方象地、纳宇宙于芥粒”。 :诗话的情趣文学——时间的艺术 绘画——空间的艺术 园林——时-空综合的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学、书画密不可分,“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以画入园,因画成景”。 意境的蕴涵: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 三境: 物境——只写山水之形——第一层次 情境——能藉景生情——第二层次 意境——能托物言志——第三层次 3、园林的基本类型(不同分类): 按构园方式划分: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混合式园林 按园林的隶属划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按地域划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囿与台(名解)4、 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的园林形式之一。囿:行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四、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清初。 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1、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称“中国是世界园林之母” 5、1980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介绍中国园林,陈从周先生推荐具有明式典型的网狮园殿春簃移植到博物馆陈列,取名“明轩”,既作为陈列品介绍苏州园林的成就,又作为休息厅供观众驻足观赏。这样,第一次在海外由中国人建造了一座完整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之最 1、北京是皇家宫苑最多的地方,它在历史上曾为金、元、明、清等朝代的国都,各代帝王都兴建过宫苑,而明、清两代建造的宫苑遗留下来的最多。今天的北海、中海和南海就是明代的“西苑”;今天的颐和园、香山公园、圆明园都是清代建造的宫苑。 2、北京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在保存的最完整和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3、苏州是中国古典园林和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私家园林荟萃于江南,而苏州则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苏州在历史上有大小园林400余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是风景极佳的旅游胜地。 4、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是最大的皇家园林,其总面积是颐和园的两倍,是北海公园的9倍。 5、北京北海公园是最古老的皇家园林。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建筑最精美的一处古园林 6、山西的晋祠是中国最大的祠堂式古典园林 7、沧浪亭是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 8、颐和园的长廊是最长的彩绘长廊。 9、颐和园的佛香阁是中国现存最高的楼阁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是 颐和园全园的构图中心。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 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 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简答: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1、欧洲园林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

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2、伊斯兰园林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阿拉伯人原属于阿拉伯半岛,2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以巴格达、开罗、科尔多瓦为中心的伊斯兰文化,伊斯兰园林形成随之遍及整个伊斯兰世界。它与古巴比伦园林、古波斯园林有十分紧密的渊源关系。3、中国园林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和伊斯兰园林并峙比肩。它属于山水风景式园林的范畴,是一种以非规则式园林为基本特征,园林建筑与山水环境有机融合,涵蕴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中轴对称的规整式构图,多见于宫室寺观建筑,为中国园林建筑的特殊形式。特点主要有:①、本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③、浓郁的诗情画意④、深邃高雅的意境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基本特点:欧洲园林是以埃及园林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以欧洲本土为中心。特点:规则式园林以恢弘的气势,开阔的视线,严谨的

隋唐园林发展

隋唐园林发展Array 1.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 隋唐时期皇家宫苑园林的营造,始自隋文帝兴建大业城,后经 隋炀帝及唐朝诸帝的发展,形成了以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江都(今江苏扬州)和骊山等地为中心,遍及华夏大地的庞大宫苑园林体系。 1.1隋朝的皇家宫苑 隋朝营造了许多皇家宫苑,其营造技法开启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文帝崇俭,炀帝尚奢,因而隋朝的宫苑园林在文帝朝和炀帝朝表现出不同的风貌。 1.1.1 隋文帝时期的大业城和仁寿宫 隋文帝营建大业新都,杨坚所营建的大业城新都不仅在规模上大大超过旧都,而且在格局上鲜明地反映出封建集权国家的特点。在大业城的布局上,御苑“大业苑”位于城北,正北的宫城地位突出,而且正面有皇先导,皂城内集中了各部衙署,这样就在都城、皇城和宫城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统属关系和建筑层次。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宋敏求在《长安志》中总结这一重要变化时说:“实隋文新意也。”[1] 除了大业城外,隋文帝还在长安以外地区营造离宫,其中著力最巨的就是仁寿宫。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帝命杨素出,于岐州北造仁寿宫。素遂夷山堙谷,营构观宇,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役使严急,丁夫多死,疲敝颠仆者,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数。······(帝)登仁寿殿,周望原隰,见富外磷火弥漫,又闻哭声。[2]由此可知,隋文帝的仁寿宫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1.1.2隋炀帝时期的东都洛阳宫苑 隋炀帝“无日不治宫室”[3],其所营造的宫苑缔造了中国皇家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隋炀帝营造宫苑的重点在东都,史载他“初造东都,穷诸巨丽。······曾雉跄芒,浮桥跨洛,金门象阙,咸竦飞观,颓岩塞川,构成云绮,移岭树以为林薮,包芒山以为苑囿,”[4]官苑营造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炀帝“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

中国古典园林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典园林同步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在正确的括号内填A 错误的填B,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欧洲、西亚、中国被推崇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2、欧洲体系园林以“规整和有序”为园林的艺术特色。() 3、园林中的厅堂一般坐南朝北。向南望,是全园最主要景观。() 4、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假山假水较多,圆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形高大。() 5、西亚园林体系强调水法,把水当做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6、苏州环秀山庄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7、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入转折期,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8、秦、汉时期出现了以官室建筑为主的宫苑,秦始皇建上林苑,引渭水作长池,并在池中筑蓬莱山以象征神山仙境。() 9、北方园林是以西安为代表。() 10、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几何美。() 11、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刻石内容多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具有点景的作用。( ) 12、北方类型的园林也称黄河类型,按气候带划分也可称温带园林。() 13、岭南类型园林造园条件比南、北方园林都好。() 14、春秋战国时期,园林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出现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宫苑。() 15、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16、岭南类型的园林也称“广东类型”,按气候带划分可归类于“亚热带园林”。() 17、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期。() 18、游览古典园林讲究“游”与“停”的结合。()

19、园林中楼阁类建筑,可以说是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堪称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是大可驻足的重点游览点。() 20、无锡寄畅园是取苏东坡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21、园林中的假山一般有石山和土山两种。() 22、中国古典园林叠山的根本目的是起到登高望远、扩大空间的作用。叠山的石材主要有两种:一是浙江武康的花岗岩,质地坚硬,用于假山的基础部分,称叠脚。二是太湖石,置于假山的上部,供游人玩赏品味,称收顶。() 23、北京颐和园内的谐趣园、圆明园内的廊然大公均为仿无锡寄畅园而建。() 24、“亭”古代就有停止的意思,它是供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因而亭的四周景色往往相当优美,是观赏景色的佳境。() 25、公元前11世纪,秦始皇曾建“灵囿”。() 26、在园林中,轩一般指地处高旷、环境幽静的建筑物。() 27、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集中在江南。() 28、园林中的桥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用以隔景,在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 29、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境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30、承德避暑山庄着名的七十二景与康熙、乾隆有关。() 31、北京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蓝本。() 32、留园三绝是:玉玲珑、楠木殿、鱼化石。() 33、楼阁是园林中的二类建筑,是否有平座是楼与阁的主要区别。() 34、苏州的拙政园,按其占有者身份划分,属私家园林;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属扬子江类型园林。() 35、唐代诗人李白在辋川别业中养鹿放鹤,是为了寄托“一生几经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的解脱情趣。() 36、轩,取自杜牧“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的诗意。() 37、杭州西湖北面的保俶塔,与南面重建的雷峰塔,是一组绝妙的对景。()

中外园林史含答案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1级园林工程技术期末考试试卷 《中外园林史》(B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注意事项 1、考生应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得到监考人员指令后方可答题。 2、考生拿到试卷后应首先填写好各项要求内容。 3、用蓝、黑色圆珠笔或钢笔把答案写在要求位置上。 4、将身份证、学生证放在桌子的右上角,两证必须齐全。 5、考试结束将试卷交到监考老师处,不得带走。待监考人员验收清点后,方可离场。 一、名词解释: (共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曲江池: 2、三山五园: 3、伊斯兰园林: 4、勒诺特尔: 5、行宫御苑: 6、华表: 得分评卷人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卷人得分

二、填空题:(共15个空,每空2分,共30分) 1、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自然式、 三类。 2、我国“园林”一词最早出现于。 3、园林构成四大要素:、理 水、、建筑。 4、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 为:、私家园林,三个主要类型。 5、“一池三山”形式最早出现在。 6、不仅是著名的皇家宫苑,也是史载第一个公共游览胜地。 7、北京城的前身是。 8、中世纪欧洲的园林由意大利的、法国的和西班牙的伊斯兰园林三大块组成。 9、中世纪城堡园林的建造,首先考虑的是,其次才 是。 10、文艺复兴初期的庄园主要是园林,代表作品有卡雷吉奥庄园、卡法吉奥罗庄园等。 三、简答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秦汉时期上林苑有什么不同? 2、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的区别? 3、波斯庭院(天堂园)风格特点有哪些? 得分评卷人 得分评卷人

4、寺观园林的类型? 四、论述题:(共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清漪园历史概况、景观布局。 山东现代职业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11级园林工程技术 期末试卷答案 《中外园林史》(B卷) 1、曲江池:为大型的公共园林兼有御苑功能,位于唐时长安城东南隅,是唐朝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该景区以曲江池为中心,其中包括芙蓉园、杏园、昆明池等景点。曲江池以水景为主体,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满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杏园在曲江池的西边,与大恩寺南北相望,周边种植了很多杏树,春天杏花开放时为曲江风景的胜境之一。昆明池是西汉时期上林苑的大型水池,保留了水面及池中的孤岛。 2、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3、伊斯兰园林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伊斯兰园林通常面积较小,建筑也较封闭,十字形的林荫路构成中轴线,将全园分割成四区;在园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汇点布设水池,以象征天堂;园中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既表示对水的珍视,又分出更多的几何形小庭园,每个庭园的树木尽可能相同;彩色陶瓷马赛克图案在庭园装饰中广泛应用。 4、勒诺特尔 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勒诺特尔不仅把艺术原则运用得更彻底,将要素组织得更协调,使构图更为完美,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这种风格便是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也是古典主义的灵魂,它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 5、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6、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识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 二、填空 得分评卷人

中国园林的转折期和全盛期教案模板

第八讲中国园林的转折期和全盛期 中国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的园林 一. 经典园林 1、魏时期经典园林 (1)邺城 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000米,南北约2160米,城市结构规矩严整,南面三开门,东西各一对门,北有二门。邺城的规划采取了新的布局方法,以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道,把城内分为南北两部分,一共是为中线的南北轴线布局,将宫室、苑囿、官署建置于城的北部,住宅位于城的南部,分区明确交通方便。以宫城为全盘规划的中心。宫城的大潮文昌殿建置在全城的南北主轴线上,南门正中门外伸出的大路正对宫城的宫殿,中轴线的南端见衙署。 (2)铜雀园 毗邻宫城,已略具“大内御苑”的性质。长明沟之水由铜雀台金虎台之间引入园内,凿有湖池。院内有许多果树和其他树木。竹园和葡萄园单有分区。除宫殿外,还有贮藏军械的武库。贮藏冰、炭、粮食的冰井台,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从内容上看不仅有游赏和观赏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这是一座兼有军事、保护功能的皇家园林。 (3)洛阳城: 干道——衙署——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中轴线,这条中轴线是皇居之所在,政治活动中心,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和建筑体型的变化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感的完整的空间序列,以此来突出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的象征。 (4)芳林苑 当时最重要的一所“大内御苑”。芳林苑历经曹魏、西晋直到北魏的若干朝代二百余年的不断建设、踵事增华,不仅成为当时北方的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其造园艺术的成就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也占有着一定的地位。 (5)西游园 位于千秋门以北的宫城西半部,它始筑于曹魏,北魏时加以增饰,为洛阳皇城内宫苑。2、两晋时期经典园林 (1)建康城 建康城的城市规划就其自然地形和原有的基础而逐步扩大的,所以显得很不规整。但还是有明显的南北轴线, 1)东吴时期就是以太福宫为中心,都城南边正门宣阳门对宫城昭阳宫,向南有大道直对秦淮河。 2)东晋至南朝各代的宫城向东移出一个位置,前宫门即大司马门正对都城的宣阳门,向南的大道直通到秦淮河北岸的朱雀门。这条南北大道构成了纵轴线。宣阳门到朱雀门七里,尽是居民区。大道两侧和秦淮河两岸集中了大量的商市和作坊以及沿河码头,特别是这里的制锦业、造纸业、冶铁业和造船业大多是官营,因此手工业十分发达。二百多年的建设,建康已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最盛时达到28万户,是当时国内最大和最繁荣的都市。建康自然环境优美,自然风景秀丽,四面山阜怀抱,北负玄武湖,西临长江天险,秦淮河从中流过。"钟山龙播、石城虎踞、负山带江、九曲青溪。"这十六个字概括了自古以来建康城的特点。

中外园林史试卷(A)答案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试卷(A)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枯山水 日本园林追求贴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造园手法,其主要特点,是用山石和白砂为主体,用以象征自然界的各种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 2. 古罗马列柱中庭 住宅采用四合院布局,一面为厅,周边为住宅,厅前及另一侧常设柱廊,当中则是中庭,以后发展成为四面环绕着外柱廊的庭院,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庭内种植花草,形成柱廊院. 3、离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 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4、一池三山 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到清代.园中有水池,水池中堆有三座小山 (岛),即一池——太液池,三岛——蓬莱、方丈、瀛洲。 5、台地园 意大利园林的一种造园类型,庭院多建于丘陵的斜坡上,园地是逐级升高的台地。 二、填空(每格1分,共30分)

2、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 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 的记录。 3、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的长久不浊的“水 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醇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4、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8年由奥姆斯特德 和沃克斯合作而成。 5、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 (西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和畅春园。 6、古罗马的别墅分庄园和柱廊园两种。 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 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我国古典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可为大内御园 , 行宫御园和离宫御园。 9、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三、问答题(30分)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6分) 答: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 3.诗情画意;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1)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 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 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4.园林类型 (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 (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 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 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 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 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两汉

发展期——魏晋--隋 全盛期——唐--两宋 成熟期——元--清末 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 (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 第二章欧洲园林

园林的全盛期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时代背景 隋、唐推行均田制,限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把部曲和庄客解放为自耕农,佃农制代替了佃奴制。在经济结构中消除庄园领主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恢复小农经济,并奠定其在宋以后长足发展的基础。促进了国势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文化持续繁荣与成就 贞观之至和开元之治把中国封建社会推向发达兴旺的高峰。 1、文学艺术方面 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在弘扬汉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汲取其他民族甚至外国文化,呈现出群星灿烂,胜极一时的局面。 ⑴绘画领域:除宗教画之外还有直接描写现实生活和风景、花鸟的世俗画;按题材区分画科已具体化,花鸟、人物、神佛、鞍马、山水等均成独立的画科。 ⑵唐代已出现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例如,大诗人王维描写山野、田园的如画自然风光;同时,山水画也影响园林,诗人、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的融糅诗情、画意,在私家园林中更为明显。 2、传统的木构建筑,在技术或艺术方面均已趋于成熟,具有完善的梁架制度、斗 拱制度以及规范化的装修、装饰。 3、观赏植物方面 观赏植物的栽培园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培育出许多珍稀品种如牡丹、琼花等,也能引种驯化、移栽异地花木。还有嫁接法、灌浇法、催花法等技术利用。 一、建筑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特点: 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第二节皇家园林 一、隋唐长安城的布局 唐长安(隋大兴)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一座繁荣都城。 布局:宫城位于皇城之北的城市中轴线的北端,面积约4.2平方公里,中部太极宫,西部掖庭宫,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太极宫又称“西内”,是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另外有“东内”大明宫和“南内”兴庆宫,相当于另外两处“大内”。 二、隋唐洛阳城的布局 洛阳平面近于方形,南北最长处7312米,东西最宽处7290米,面积约45.3平方公里,和长安城相同,皇城在宫城之南,城内集中建中央官署。宫城核心部分“大内”为正方形,东、西、北三面,有东宫、西隔城和陶光园、耀仪城、圆壁城等重城环拥。洛阳城北为邙山,禁苑只能建在皇城、宫城之西,而不能如大兴那样建在城北。 长安城与洛阳城之对比 对长安、洛阳遗址实测图进行研究发现,在规划中都以皇城、宫城之长宽为模数,划全城为若干大的区块,其内再分里坊。这两座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城,从规划到建成都不超过两年,在规划中运用模数控制,当是能快速完成规划的重要原因。 三、皇家园林 (一)长安皇家园林 1、唐城三大内

各时期园林特点

中国 生成期先秦至西汉(前11世纪-220年)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 全盛期隋唐(589-960) 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736-1911) 生成期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 1,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功能多样,驳杂,造园极不规范,体现皇家气派。私家园林甚少而且大多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身,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游憩为主。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似乎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经营设计。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感。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以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园林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虽本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商周时期沙丘苑台灵台灵诏灵囿章华台(楚)姑苏台(吴) 秦上林苑(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 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范围辽阔山木环绕,集锦式总体布局,多功能) 建章宫(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仙苑式皇家园林) 兔园(又称梁园) 东汉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园圃(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奢华的私家园林) 隐士庄园(张衡,仲长统)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 1.皇家园林的功能已经退化或保留象征意义,主要以有赏活动为其主要功能,并纳入都城总体规划之中。 2.私家类型更丰富,庄园别墅得到较大发展,私家园林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出现。 3.寺观园林出现,形成了三大类型园林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略具雏形。 4.造园活动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 5.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以初具形式,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一个建景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协同融合。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 1.规模小,规划的更趋于精密细致 2.有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追求皇家气派,但透露自然之美。 3.受到民间私家园林影响,皇家园林不断向私家园林汲取养分。 4.人工园林造景由写实转向写实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宫苑外较多的使用园大内御苑的发展纳入更规范的轨道 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特点 1.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为宅院,游憩园和建在郊外的庄园别墅 2.城市私家园林设计精致化,规模小型化。 3.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活动的潮流,开启了后世园林别墅的先河。同时培养了隐逸美学趣味,对后世影响深远。 皇家园林邺城铜雀园(初具大内御苑的性质)华林园仙都苑 洛阳芳林苑华林园(造园艺术成就有一定地位) 建康华林园芳乐苑乐游苑 私家园林城市私家北魏洛阳诸园为代表 庄园别墅金谷园(西晋)潘岳庄园谢氏庄园(会稽) 其他园林兰亭(首次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 一、绪论部分 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P4) 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P6) 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 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 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 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P6) 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P238) 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P8)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魏晋南北朝开始)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 众所周知,中国在隋唐时期是一个顶峰,是别的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论在哪一个方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史上一个发展的一个高峰,我国的封建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下面就从各个方面来说明。 政治方面: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定的完善时期,隋朝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便于提高行政效能,三省最高长官的地位均相当于丞相,便于集思广益,彼此又互相牵制,避免相权过大威胁君权,因而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对固有矛盾——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统治者也可以进一步笼络士人,扩大了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这两种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封建政治的稳定,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唐太宗李世明,玄武门之变使他坐上皇位,他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贤相、名将、谏臣);革新政治,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击败东突厥后“因俗而治”;征服高昌设安西都护府;文成公主入藏。又吸取了隋亡教训,认识到君与民是舟与水的关系,在政治上任用贤臣,善于纳谏,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奖励农业生产,大面积兴修水利和开垦荒田,所以农业、手工业都有长足进步。文化上,完备科举制,使门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可以参加到政权中来,对士族制度是致命打击。正确处理了与周边各少

数民族的关系和国际关系,实行友好交往的政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开明务实的驭政才干是出现盛世的重要因素。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促成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就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从这以后的一大段时间里唐朝的政局稳定。但之后还是出现了问题,由于采取了府兵之法以及重用藩将,委以重权,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禄山发兵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乱爆发。另一个问题就是宦官专权,唐代宦官专权的特点是宦官直接威胁皇权,掌握皇帝的废立。宪宗以后的皇帝中,七帝为宦官所立,而宪宗、敬宗死于宦官之手。有些宦官甚至自称“定策国老”,视皇帝为“门生天子”。所以隋唐时期的政局长期还是稳定,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代表。 经济方面:隋唐政权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赋税制度采用两税法:唐朝中期实行,按资产交户税,按田亩交地税,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唐统治者更把赋税制度由租调制发展为租庸调制。该制度最大特点在于“庸”的设置,即可以纳绢或布代服徭役。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租庸调制又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这两种制度成为唐朝经济繁荣的重要保障。但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加剧,大量国有土地私有化,使政府手中可以分配的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被破坏,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从而影响到国家的财政上的困难。隋朝两都的兴建与大运河的开凿使得交通更加便利,农业上:生产工具改进、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水利兴修、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手工业上:产地分布广(纺织、陶瓷、冶铁);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Word文档

中国园林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萌芽与形成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萌芽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和先秦奴隶时期及秦汉时期,这个时期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以皇家及贵族的宫苑为主,主要以自然景观为依托。春秋战国时期是萌芽时期的一个转折期,园林从商周时期娱神的“高台”形式转变成建筑群的形式,并且随着制造技术的提高,建筑结构也变得相对清晰明了化,加之以文化艺术领域出现短暂的活跃期也使园林艺术在性质上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园林审美观初步形成。道路秦汉时期,园林则成为了帝王游乐生活的地方。这个时期的园林不仅在布局上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思想建造,并且在建造意境上也形成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如秦始皇为了达到长生不老,模拟蓬莱神话中的“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建造园林,尽管这只是个人的意识行为,但这种性质却确定了山水园林的主体地位。 1、秦汉时期,私人园林也有发展,民间构住宅旁建造的小园林也是相当普遍的。在私人宅邸中,人们对庭院布置相当重视,庭院的绿化已经成为宅邸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先秦时期,造园行为已经初具规矩和规模,在原先以生存为目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娱乐、游戏及祭祀等建筑。这时期的园林大都设置了高台,其目的是为了通神明、察灾情等,但是后来随着园林中景致成分的提高,高台的游赏作用逐渐被强调了出来。 3、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先民们学会耕作,建立村落。这时候的园林更多的是为了遮蔽风雨,实用性意义更强。而这种以居住为目的的造园活动最初的建园意识则是对于环境的改造,如栽花植树等。 二、转折期 转折期主要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三百多年的动乱时期里,各地大小政权分裂割据,都纷纷在自己的首都修建宫苑,这就形成了一个园林兴建的高峰期。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布局更趋规范化,南北中轴线的形式开始更加清晰化,贵族和贫民分割在两个不同的区域,一些功能性的建筑也与居住区分隔开。这时期私家园林也开始兴起,由于这时期盛行的山水田园风情,加上一些文人作诗来表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所以私家园林在这时期主要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寺庙园林也开始体现,并以很快的速度遍及了大江南北,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足以见寺庙建筑当时的兴盛程度。 政权的割据使得各国统治者纷纷兴建官苑,由于统治者的支持,造园活动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园林快速发展,思想的解放也促使园林艺术更上一层,在满足人们物质的同时,还注重精神上的享受。 1、战争的影响使得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变,否定了秦汉时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取而代之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在园林中的具体体现则是寄情于山水,将士族的隐逸思想发展到园林中。 2、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艺术的各门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包括山水画、山水文学等,这些对园林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结合让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成为后世人文化人园林基本特征之一。 3、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基本普及。这时期私家园林是秦汉时期普遍的贵族府邸宅院和这时期文化士族的隐逸生活的基础上的发展,以山水为主题,形成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中外园林史

《中外古典园林艺术赏析》 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法国古典园林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成绩: 二○一五年一月十三日

摘要 在世界园林史中,西方古典园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西方古典园林中,法国园林在学习和借鉴意大利园林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民族特性和自然条件,逐渐展露了头角,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并最终取代了意大利的统治地位。到1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专制政体的建立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安定,也使部分人有条件追求豪华的生活,这些都为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于是,安德烈·勒诺特尔这位天才得以脱颖而出,使古典主义园林艺术在法国得到了巨大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这时的法国园林艺术是古典主义文化的一部分, 因而其在欧洲又被称为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而以法国的宫廷花园为代表的园林被称为勒·诺特式园林。文章通过对法国园林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浅析法国园林的艺术。 关键词:法国园林造园手法影响结论

第一章法国园林艺术发展历程 1.1中世纪的法国园林 在中世纪初期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宗教统治,封建割据,战争不断,社会混乱,王公贵族们只有在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堡中,才会有安全感。因此。城堡园林在法国和英国等地发展起来,并以法国为代表。这种园子中以种植蔬菜、果木和草药为主。并由水渠划分成方形的地块, 水井位于园子的中央, 井上用格栅建亭并覆以攀缘植物。 1.2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园林 在15世纪初期,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人文主义运动从意大利北部蔓延到北方各国,大约一世纪后,这个运动传到了法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别墅建筑尚带着中世纪城堡式的外观,但从15世纪左右开始,就逐渐变成了开敞式的文艺复兴风格。那波利远征尽管时值那样一个时代,但法国人素以既富创新精神而又保守著称于世,法国本身建筑样式却没有向开敝式转化,外观上仍是带雄蝶与壕沟的戒备森严的城堡式,因而,它的庭园在细部上虽然可以见到意大利风格的影响,但整体却还是围着厚墙,保持着规则的形状[1]。 16世纪上半叶,受意大利文化影响,法国造园艺术有一定的变化。在花园里出现了雕塑、图案式花坛以及岩洞等造型,而且还出现了多层台地的格局,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总的来看,这一时期园子的功能除了增加了游憩、观赏的功能外,仍保留着种植、生产的功能,总体规划很粗放。 17 世纪上半叶, 法国造园艺术在古典主义的影响下,开始从局部布置转向注重整体布局,并且也有运用题名、图象表达思想的记载,在倡导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影响下,造园布局便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在植物要素的处理上也有表现,他们在运用植物时以绿墙、绿障、绿篱、绿色建筑等形式出现。1.3勒诺特尔时期的法国园林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理论在17世纪上半叶已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到17世纪下半叶,绝对君权专制政体的建立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社会安定,也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趋势以及特点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类型和风格基 本定型并曰趋成熟的时期。隋朝虽然短暂,但在洛阳大力营建了宫殿苑囿。隋炀帝所修的 西苑,是继西汉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皇家园林。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 的宫苑模式,将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 唐朝国力强盛,皇家造园活动频繁。唐朝皇家园林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因功能不同 可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三种类别。大内御苑有大明宫、洛阳宫等,行宫御 苑有西苑、上阳宫等,离宫御苑有著名的华清宫、九成宫等。 唐朝文人雅士喜以风雅高洁自居,所建园林将诗情画意融于自然山水中,讲求园林趣味。这些园林充分利用自然景物,以简单朴素的建筑点缀其间,富有自然之趣。唐代诗人 杜甫在成都所建的淀花溪草堂是今杜甫草堂的前身。这座园林位于浣花溪旁,随地势而建,园内枝繁叶茂,与溪水一起构成了优美的园林风光。诗人白居易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在庐山旁修建了一座庐山草堂,建筑和陈设十分简朴。唐代士大夫还喜欢在宅旁修建园地 或在近郊置别业。造园者根据生活需求,并通过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因地制宜,叠山理水,表现主人的品味。 唐代佛教、道教兴盛,寺观数量众多,建筑规模宏大,其除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外, 还担任着社交和公共活动场所的功能。许多寺观以环境优美和花木栽培闻名于世,有的寺 观内还建置山池水景。唐代寺观遍布城内和郊野,风景名胜之地几乎都建有寺观,著名的 如五台山、普陀山等。这些寺观与自然的山水环境相融合,成为景点的“风景建筑”,起 到点缀和美化自然山水的作用。 一现代园林发展趋势 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的趋势是与生态捉护运动相结合的。强调引入自然,回到自然,即 千方百计把大自然引入城市.引入室内,并号召和吸引人们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这 是由于西方世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第三世界的广大劳动人民,还没有 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他们向往物质文明,希望摆脱贫穷落后的农村而跻身于城市。所 以遇具体情况尚须具体分析。 在保护自然方面,美国和前苏联作得较好,除了自然保护区,还有大量的国家公园与 森林公园等。美国许多生态保护团体,如山林俱乐部和奥都邦协会等组织,与破坏生态的 商业、企业进行过许多斗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英、法等国幅员不大,生态保护的范围小,分布亦零散,组织不及美、前苏完善。德 国和日本十分重视生态保护,自然保护区所占国土面积德国为10%,与美国相当,日本达20%,而我国目前仅为0.17%,值得深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