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质量评估(三)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质量评估(三)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质量评估(三)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质量评估(三)

质量评估(三)

(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2分)

读下图,完成1~4题。

1.边线PQ东南部属于()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D.横断山区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该地区地形地势的最佳写照

B.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半年

C.该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以热带季雨林为主

D.该地区气温季节变化显著,冬暖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均较大

3.下列自然资源中,不.属于该地区优势资源的是()

A.风能B.水能

C.地热能D.有色金属

4.造成连线PQ的东南部与西北部两地人口密度不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

C.水文D.矿产资源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经纬度即可判断。第2题,云贵高原地区冬半年由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气流受云贵高原阻挡而滞留演变形成昆明准静止锋,降水较多。第3题,云贵高原因地处板块交界附近,地壳不稳定,因此地热能丰富。同时由于落差大,降水丰富,因此水能资源丰富。该地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受地形的影响,风能资源较贫乏。第4题,从图例可以看出,连线PQ东南部地区海拔在3 000米以下,而其西北部地区海拔大多在3 0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较大,因此地形是造成两地人口密度的不同的主要原因。

答案:1.C 2.B 3.A 4.A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5~7题。

5.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6.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

7.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提取题干的有用信息。第5题,题干首先说明了耕地不断被挤占这一前提,因此首先排除A项。粮食流通体系与粮食产量没有直接关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改进农田水利设施都能使粮食增产,二者相比较,科技投入才是近年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第6题,商品粮生产地位的高低,一方面与粮食总产量有关,另一方面与粮食商品率有关。因此,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是人口增加导致粮食商品率降低,也可能是耕地不断被挤占导致粮食总产量降低。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快,耕地被占用,符合上述推理。第7题,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农业大省,耕地面积、生产规模都很大,但黑龙江省比河南省人口少得多,这是其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答案:5.B 6.A7.D

(2012·高考上海卷)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据此回答8~10题。

8.“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

A.游牧畜牧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水田农业

10.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8题,“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位于黄河边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地势平坦、光照资源丰富和灌溉水源充足。第9题,在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中,宁夏农业主要属于旱作农业。第10题,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长江流域不包括宁夏地区。

答案:8.D9.C10.A

读图,回答11~13题。

11.图示地区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12.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A.甲处种水稻

B.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丙处种植咖啡

D.丁处栽种棉花

13.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

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②地球自转速度加快,白昼时间变长

③黄赤交角缩小,太阳直射点北移

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A.①⑤B.①③⑤

C.②③⑤D.①④⑤

解析:第1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为青藏高原上的柴达木盆地。第12题,青藏高原的热量条件不适合种植水稻、咖啡和棉花,所以只有B项正确。第13题,分析西部地区内流河水量减少、经常出现断流的原因要从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两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蒸发旺盛,其中主导因素是人为原因。

答案:11.D12.B13.A

二、综合题(共48分)

14.天然气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与石油“平起平坐”的重要能源。积极探究天然气的利用对于改善我国大气环境,保障能源安全有重大意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我国四大天然气分布区的共同特点:从地形角度看,都位于________地区;从经济角度看,都位于________地区。(4分)

(2)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区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是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开发的必然出路。

(6分)

(3)四川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气储区,从全国整体来看,川气东送工程属于西气东输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由此分析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有何重大意义?(6分)

(4)除上述工程外,为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还应该如何做?(8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四大气区的位置结合我国的地形分布可知,它们都位于盆地中,根据三大经济带的划分它们又都处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第(2)题,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区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是指储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即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能源供应紧张;而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储量丰富。西部地区要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西气东输是必然选择。第(3)题,川气东送工程的建设能协调东西部天然气的供求关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完善天然气管道网络。第(4)题,从开源与节流两方面来考虑。

答案:(1)盆地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

(2)天然气分布区人口较少,工农业发展相对落后,而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供应紧张实施西气东输

(3)①川气东送工程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衔接,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②有利于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③有利于构建全国天然气骨干网络,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4)积极拓展海处市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地多元化);多种运输方式并用,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尤其是海洋油气田的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发展科技,进一步节能降耗;积极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每点2分,四点即可) 15.(2013·高考福建卷)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4分)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8分)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8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对图示区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1)右上图提供了M城的气候资料,可以从气温、降水两个方面对M城的气候特征进行常规性的描述;另外从区域上看,M城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其突出的气候特征是大陆性强。(2)根据右上图的信息,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从地理位置、水源、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描述。(3)造成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科技因素是克服不利自然因素的保障,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在明确此答题思路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的自然、经济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再结合两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作出具体的分析。(4)N城是喀什,位于我国的西部边陲,是重要的边境口岸。图中还显示出喀什附近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这些也都是在此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在回答的时候,一是注意建立“社会经济条件”的知识结构,二是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看哪些信息属于社会经济条件的范畴。

答案:(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3)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4)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

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22中国的气候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解析:由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且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答案:B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

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热容量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一组是B。 答案:B (安徽卷)下面为1959~20xx年秦岭山地1月0 ℃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4.该地1月0 ℃等温线的位置总体上( ) A.向亚热带地区偏移 B.向海拔较低地区偏移 C.向低纬度地区偏移 D.向落叶阔叶林带偏移 解析:正确读懂两条曲线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读图可知,1月0 ℃等温线总体上向北偏移,即向较高纬度的落叶阔叶林带偏移,说明气候在变暖。 答案:D 5.根据图中等温线的位置及其变动可知( ) A.甲地为山岭、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下降 B.乙地为山谷、冬季平均气温趋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乙地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

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复习的一般 思路 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三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区域地理实际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理论在区域中的实际运用。区域地理复习的一般思路如下: 一、把握区域特征: 主要是掌握区域地理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一个区域特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部分。复习时一般可这样分析区域: 1、自然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 ⑴位置特征:包括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山河位置等)例如美国本土位于西经75———西经123之间,北纬30——北纬49度之间西接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和墨西哥高原,北与加拿大接壤 ⑵地形特征:包括地势特征、地形类型、分布、起伏大小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等 例如美国地特征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部为古老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西部为年轻、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等),山脉间有宽广盆地,中部为广阔平坦的平原。 ⑶气候特征:包括气候类型、降水和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 例如美国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地形对气候影响显著、易受寒潮、飓风威胁等 ⑷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水系特征:主要是指河流的流程、流向、水系归属(如太平洋水系等)、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河流弯曲度)、河网密度(支流多少、河湖间关系)、流域面积、水系排列形式等。 ②水文特征:主要是河流的流量、水位(汛期、枯水期、断流、干涸)、含沙量、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河流中上游地面起伏大、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的地区,主要开发水能资源;在河流中下流地形平坦、水流平缓、河道宽阔、流量稳定的地区,主要开发内河航运。 2、人文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居民、城市、交通、工业、农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 ⑴居民:主要从人种、人口及分布、民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分析。 ⑵农业:农业结构、地域类型、区位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分析 ⑶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特点、区位条件及评价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条件及布局要求)等方面分析。 ⑷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2020届高考地理(通用版)一轮复习第42讲中国区域地理作业含解析

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2019·济南模拟)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他们步行进入村落,但见民居间涌泉处处。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 A.山东B.台湾 C.四川D.浙江 2.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 A.地形B.河流 C.土壤D.植被 解析:第1题,“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说明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则为岛;“椰林成排”,应位于热带地区,据此可判断可能位于台湾。第2题,渡海来此之前,这里应该人烟稀少而森林覆盖率高;由于人口增加,为获得充足的粮食,开垦耕地种植水稻;则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植被。 答案:1.B 2.D (2019·唐山模拟)针对多年冻土表面活动层的反复冻融,我国 某铁路修建时为部分路段安装了两侧透风的面板叠瓦式遮阳棚(图 a)。图b中曲线示意该铁路某处遮阳棚在暖季(7月至9月)某日与 冷季(11月至次年3月)某日的棚内及棚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3~ 5题。 3.图中表示暖季某日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4.此路段冷季( )

A.棚外日最高气温高于5 ℃ B.棚内气温日变化大于棚外 C.遮阳棚的作用比暖季小 D.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夜晚 5.该铁路线可能是( ) A.青藏铁路B.滨绥铁路 C.北疆铁路D.贵昆铁路 解析:第3题,暖季气温要比冷季高,则可判断①②为暖季、③④为冷季;同时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可判断②为棚内、①为棚外;故B正确。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③④为冷季,且③为棚外、④为棚内。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冷季较暖季小,说明遮阳棚的作用冷季比暖季小,则C正确。图示冷季时棚外最高气温低于5 ℃,棚内气温日变化小于棚外,则A、B错误;图示棚内外气温差异出现在9:00-18:00的白天,则D错误。第5题,该地暖季时最高气温15 ℃左右,冷季时最低气温可达-20 ℃,可判断为青藏高原。 答案:3.B 4.C 5.A (2019·合肥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a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b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回答6~8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doc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对区域地理的复习,并不是机械地重复一遍已学过的初中课本,而应该重视对旧知识的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并巩固在图像或图表上,还要注意与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有机联系。下面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复习时参考。 一、了解知识系统掌握内容结构 区域地理的知识系统一般都是从总论到分论。总论从宏观上了解自然条件,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湖、生物、资源等;还有人类活动如农业、工业、商业、旅游业、交通、人口、城市等。分论按分区论述不同地区的自然特征、发展状况、人文景观、人地协调发展等,以及地域之间的差异。掌握知识的层次、脉络及相互关系,绘出知识系统图或列出系统联系表,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结构是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复习时一般先要了解其组成要素,然后再考虑其相互关系,绘出结构式或关系式。如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地形包括地势、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特征及成因、特殊地貌等;气候包括气候因素、气候要素、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河流包括源流概况、水文特征、各段划分、利用与改造等;湖泊包括类型、特征、演变、利用等;工业包括部门、布局、产品与市场、原料与能源、资金与技术等;农业包括类型、分布、作物或产品、耕作制度等;交通包括类型、路线、作用或意义、枢纽站或港口等;城市包括职能、规模、位置特点、

发展方向等。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等。绘制图表时可把组成要素列在方框内,然后根据它们的关系分别用箭头、大括号、破折号等联系起来。 二、重视空间分布建立联系线索 地理事物的存在,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都需要依存于一定的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像的出现。这一切要密切结合有关图像,以具体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为凭借,展开想像,拓宽思路,建立联系线索,使知识多方联系,形成网络,便于提取应用。例如:七大洲和曲大洋,要从名称、位置、轮廓进行读图记忆,再了解界线及相互关系,最后还要从图上掌握通过该大洲或大洋的重要经纬线,或通过其中部的经纬线,以作为参照。 在掌握某项地理事物空间位置的基础上,即可进一步联系记忆其他地理事物,形成联系线索。如:七大洲四大洋——板块分布——全球火山地震带一年轻的褶皱山及其附近的高原——古老的高原——世界重要的平原——世界大河的分布。又如:七大洲四大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气候类型分布——世界自然带分布。并由此可联系植被类型的分布——农作物的分布——农业类型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再如:把城市、交通线、区域三者联系起来,按点、线、面结合,点连线,线穿点,点线带面,来思考点的分布规律、线的延伸方向、面的区域特征。这都需要以图像上的地理事物分布为基础,才能分析联系、总结规律、综合特征、类比差异、了解发展变化,使地理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便于记忆、理解和应用。

高三地理同步辅导教材中国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三)

高三地理同步辅导教材 中国区域地理复习(三) [本讲主要内容] 中国地理复习(三)——中国气候 [本讲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成因: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1月)我国南方的 海南省(16 c以上)和黑龙省北部(_30 c以下)平均气温相差近50 c ;夏季(7月)时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28 c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 c以上。为什么这样呢? 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 球,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都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其次,我国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 地,首当其冲受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所以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加上夏季时,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所以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普遍高温;夏季时,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许多地方的平均气温在8 c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海拔高的缘故,而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这时纬度虽然较高,但由于深居内陆,晴天多,气候干旱,光照强,地面热容量小,气温回升很快,加上盆地地形,热量不容易散失,气温高,是名符其实的“火洲”。位于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 炉”也与他们所处的盆地地形有关。 (2)我国温度带及农业耕作制度: 将气温持续_10 c的日期内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南向北,可以分成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另外,青藏高原是特殊的高原气候区。我国的热带(积温8000 c )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台湾南部、广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省全部以及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区全年都可耕作,农业可一年三熟,是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亚热带分布在热带以北,青藏高原以东、秦岭 ------------------------- 淮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积 温在4500 c ~ 8000 c之间,农业可以一年二熟~三熟,是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经济林的重要产区;暖温带(积温在3400 c ~ 4500 c之间)分布在秦岭一一淮河以北,天山以南(南疆)和长城一线以南地区,农业可一年三熟或二年三熟,是我国冬小表、玉米、谷子及温带水果(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中温带(积温在1600 c~ 3200 c之间)主要分布在北疆、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分地区,农业可一年一熟,种植春小表,大豆,甜菜等,东北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寒温带(积温在1600 c以下)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北部地区。一年一熟,以生长期较短的早熟作物为主。 2. 我国的降水分布与干湿地区: (1)我国降水的基本特征及成因:①分布:我国降水的分布特征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或者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降水地区分布不均是重要特征之一。②变化: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很大,这是我国降水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 a.800mm年等降水 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一一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一一贺兰山一一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我国降水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受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和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夏季亚洲大陆受低气压控制,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一夏威夷高压吹来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赤道洋面吹来西南季风影响我国,温暖湿润的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了丰沛的水汽,形成了大量降水,但是夏季风在我国各地影响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说来,我国南方受夏季风影响开始早,结束晚,因而雨季长,降水多;我国北方受夏季风影响开始晚,结束早,因而雨季短,降水少。夏季风大体上每年四、五月份在东南沿海登陆,此时我国珠江水系进入汛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知识点——疆域与行政区划 ●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 A 我国位于哪个的半球?北半球、东半球 B 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 C 你能说出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相比,地理位置的优势各是什么? 地处中低纬度,海陆兼备 1.我国的海域图(临4海,1洋) ?渤海与黄海的分界线: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角经庙岛列岛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的连线。 ?黄海与东海的分界线:西起长江口岸启东角,东至朝鲜半岛南侧济州岛西南角之间的连线。 ?东海与南海的分界线:由福建东山岛南端沿台湾浅滩南侧至台湾岛南端鹅銮鼻之间的连线。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海域 2.中国的疆域 ?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二、我国的疆域 1、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北53°31′N临俄罗斯;南4°15′N临马来西亚; (南北跨近50度,长5500多千米) 西73°40′E临哈萨克斯坦;东:135°05′E; (东西跨60多度,长5200多千米) ?三、我国濒临的海洋 1、海域辽阔,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2、岛屿众多:E.g 崇明岛,台湾岛,海南岛…… 3、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四、陆界和邻国 1、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万多千米,陆上有14个邻国 2、有6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14个国家: 东:朝鲜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东:韩国、日本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县、乡三级建制: ? ——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 ——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 ——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4.我国的现行的行政区划概况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中国区域地理 一、知识讲解 (一)北方地区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B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3.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主要温度带有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从干湿状况上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湿润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半湿润区为主。 4.植被:以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5.河流:黄河、松花江、辽河、汾河、渭河。 6.资源:以煤、铁、石油为主。 7.工业基地:有辽中南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8.城市:北京、天津、哈尔滨、济南、太原、西安。 (二)南方地区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2.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3.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4.资源:以有色金属为主,水能资源丰富。 5.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6.城市:上海、广州、武汉、南京、苏州、杭州、厦门。 (三)西北地区 1.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图中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小,温差大,从干湿状况上看,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3.河流:稀少,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为塔里木河。 4.植被:受降水影响,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资源: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石油、稀土。 6.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 (四)青藏地区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归纳总结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归纳总结 【】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高考区域地理复习方法归纳总结 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2 .世界地理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一个大洲(如亚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4)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3 .中国地理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4)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6)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7)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8)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0)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线,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1)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珠江三角洲、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自然特征,区位发展条件(优势与不足)与措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二、考查内容集中在三方面 1.区域定位 2.区域特征与差异 3.区域可持续发展 三、背景和现状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doc

第3讲中国区域地理 基础练 普洱茶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加工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如今,“渥堆发酵”工艺可将普洱茶漫长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45天左右。“渥淮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在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24小时左右。勐海县位于云南最南端,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据此完成1~3题。 1.催生普洱茶“渥堆发酵”工艺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发酵B.传统经验丰富 C.运输时间缩短D.原料优质丰富 2.普洱茶在勐海县最好的发酵时间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3.很多普洱茶生产企业争相在勐海县设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企业协作B.共用基础设施 C.提高企业知名度D.利用当地独特环境 解析:第1题,“在以马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说明马驮时代发酵时间长;而“如今”运输方式改进,运输时间大为缩短,由于不能很好地发酵,所以促使发明“渥堆发酵”技术来缩短发酵时间;故C正确。第2题,“较高温度、偏低降水量”是发酵的环境,而该地位于云南最南端为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夏秋季节降水多不适合。第3题,“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说明看中此地的主要目的是发酵,而发酵受水热条件影响很大,故当地独特的环境是设厂的关键。 答案:1.C 2.A 3.D (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九)我国某一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4~6题。

2020届新高考地理第十七章中国地理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达标检测知能提升

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 一、选择题 (2020·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联考)坎儿井的原理是利用地形条件,通过人工地下暗渠,将水源引流至山麓涝坝(小型蓄水池)中,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近年来,我国吐鲁番盆地大量建设机电井导致坎儿井水量锐减。下图示意吐鲁番盆地局部区域涝坝和机电井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3题。 1.推断该地交通线路的大致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 B.东北—西南走向 C.环湖分布 D.呈“之”字形爬升 2.坎儿井中的水可以四季长流,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山冰雪融水的补给 B.当地较为稳定的山地降水补给 C.灌区调蓄工程的建设 D.集水区的地下水较为稳定 3.图中水量减少最明显的涝坝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干旱区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区,交通线必然沿人口、城市分布。图示涝坝“为干旱地区提供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则涝坝所在地为人口主要分布区;据此可判断交通线走向为东北—西南。第2题,“四季长流”说明有稳定的水源补给,而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性,降水、高山冰雪融水都不具有全年稳定性,故D正确。灌区建设调蓄工程的目的是保证夏季农田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对冬季水源作用很小。第3题,②处的机电井位于涝坝上游多个坎儿井汇水地带,随着机电井的大量抽水,会使位于其下游的②处涝坝中的水量明显减少。 答案:1.B 2.D 3.B

(2020·常德调研)2017年4月1日,“在南海边画一个圈”的历史画面正式重演,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通知,将雄县、容城、安新这三座紧邻京津的县城纳入统一规划,成立雄安国家级新区。读雄安新区、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对比表,回答4~6题。 A.技术发达B.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D.地价较低 5.为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雄安新区首先需要改善的是( ) A.基础设施B.劳动力素质 C.科技水平D.社会治安 6.雄安新区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相比,在成立初期承接产业转移中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是( ) A.产业基础薄弱B.环境污染严重 C.缺乏政策支持D.矿产资源缺乏 解析:第4题,雄安新区邻近京津地区,是由过去的三个县区合并而成,交通和技术条件不如京津地区,故A、B错;雄安新区离京津地区近,劳动力的空间移动成本低,并且京津地区人口总量更大,所以雄安新区不具备劳动力数量优势,故C错;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地价低于京津地区,故D正确。第5题,雄安新区由县区合并而成,基础设施较差,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来吸引产业的迁入,故A正确;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不是短期能够改善的,而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很好,不会成为产业迁入的制约条件,故B、C、D错误。第6题,雄县、容城、安新三座县城当前的产业基础好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经济特区,三区都有国家政策支持,深圳和浦东当地矿产资源缺乏,故A、C、D错误;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京津冀地区会有一定的环境污染,故选B。 答案:4.D 5.A 6.B (2020·辽源模拟)胡杨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的温带沙漠地区,其首要作用在于防风固沙。下图为2014年我国某胡杨林研究区4-11月胡杨蒸腾速率和风速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复习大全

第三部分世界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 一、东亚 (一)概述 1.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2.国家: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 3.地形特征: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半岛、岛屿上多山地和丘陵;主要大河向东注入太平洋 4.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成因:海陆热力差异类型: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2)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中国西北部、蒙古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3)东西部气候差异:东部气候海洋性明显,向西大陆性增强。 5.人口和居民: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平原居民:大多数为黄色人种民族 6.经济:东西部差异显著,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达,西部气候干旱,牧业为主 (二)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征:(1)位置及领土组成: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及周围小岛组成(2)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占3/4,平原狭小。(3)气候: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4)资源:森林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贫乏 2.发达的经济(1)条件:有利→丰富劳力资源,较高科技水平,多良港,不利→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国外进口(2)经济特征:外向型经济(3)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4)对外贸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其次为亚洲和西欧最大贸易港口:神户、横滨 3.太平洋沿岸的工业四大工业区: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层、北九州 4.渔业发达,农业单产高 二、东南亚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和范围: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2.主要国家:内陆国—老挝,面积最大国—印度尼西亚 3.重要地理位置: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通道,东方“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 4.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5.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居民和经济 1.居民:绝大部分属黄色人种分布:多分布大河沿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2)宗教:佛教、伊斯兰教(3)华人、华侨最集中地区 2.经济:(1)主要农产和矿产农产品:水稻、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矿产资源:锡、石油最为著名(2)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发展快(三)新加坡 1.城市岛国马来半岛南面,领土由新加坡和附近一些小岛组成处马六甲海峡东口,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上华人占34 2.新兴工业国:(1)利用优越地理位置、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2)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3)利用本国优势发展旅游业 3.花园城市注意:环保和美化城市 三、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8讲中国区域地理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doc

第38讲中国区域地理 课时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20·西南四省八校联考)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通俗易懂并广泛流传的语句,具有地方特色,蕴含地理知识。如①省流传的俗语有:粑肥叫饵块,常年出好菜……②省中部流传的俗语有:锅盔像锅盖,房子半边盖……左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右图为②省中部传统民居“房子半边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饵块和锅盔分别是①②两省人民日常食用的当地特产,它们的制作原料分别是( ) A.玉米、稻米B.稻米、小麦 C.大豆、玉米D.大豆、小麦 答案 B 解析①②两省分别是云南省、陕西省。云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陕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因此饵块和锅盔的制作原料分别是稻米、小麦。 2.如右图所示的②省中部民居,其好处不包括( ) A.节省建材B.避风保暖 C.防止风沙D.利于排水 答案 D 解析房子半边盖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植被破坏,A项不符合题意;房屋外侧不开窗、高处开小窗便于避风保暖,B项不符合题意;外侧高便于阻挡风沙,C项不符合题意;陕西省传统民居的设计符合当地“肥水不流外人田”观念的是房屋斜屋顶收集雨水,雨水流入院子里,收集起来备用,D项符合题意。 3.符合③省地理情况的俗语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 A

解析③省是黑龙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其地理特征,A项正确;“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形容华北地区的冬小麦,黑龙江种植春小麦,B项错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C项错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的是内蒙古草原的景象,D项错误。 (2019·贵州四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降水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影响图示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A.纬度、夏季风B.纬度、距海远近 C.地形、冬季风D.地形、距海远近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地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有夏季风、地形和距海远近。故D项正确。 5.乙处河流水文特征是( ) A.冬季流量巨大B.含沙量大 C.结冰期长D.水位季节变化小 答案 C 解析乙处河流位于松花江上游,由于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所以冬季结冰期长。故C 项正确。 6.与甲处平原成因不相同的是( ) A.长江三角洲B.渭河平原 C.珠江三角洲D.江汉平原 答案 B 解析甲处为三江平原,是由河流冲积而成的;渭河平原是由岩层断裂下陷加河流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故B项正确。 拉日铁路全长253 km,设拉萨、曲水、尼木、仁布、日喀则等14个客运站、会让站。它是青藏铁路的支线,全程单线,最高时速120 km。海拔在3 600 m至4 000 m之间,桥隧占总工程量的46.69%。读图,完成7~9题。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版)教师用书:第43讲 中国区域地理

第43讲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2为陕西省沿109°E 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 m,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3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七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4 ℃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从地形、植被等方面分析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自然景观特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陕西省三大地理单元的农业发展方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解思路】 【尝试解答】(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 (2)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地形; (3)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 关中:平原(盆地)为主;温带落叶阔叶林。 陕北:黄土高原为主;温带草原(森林草原)。 (4)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

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 读北方地区简图,回忆下列知识。 (1)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 地形、 地势 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 地形区 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和E黄 土高原 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度带 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暖温 带 干湿区 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半湿 润地区 气象 灾害 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 松花江、汾河、渭河、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④资源 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 水资源水资源不足

中国区域地理教案: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第三讲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2、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3、气候复杂多样,使得我国的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二、季风气候显著 三、多特殊天气 教学过程 〔板书〕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 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