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5 《孔乙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讲读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3.理解小说主题,通过人物活动的典型社会环境,了解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知识链接】

1.小说常识

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附:四大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②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A.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

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

侧面烘托。

B.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C.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官僚

家庭,幼年丧父,家道衰落。为探索救国道路,鲁迅曾学习洋务实业,后又留日学医,但最终走上了“文学救国”之路。他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全部作品结成《鲁迅全集》。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

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不少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醉心功名,好

喝懒做,不会营生。鲁迅先生对此深恶痛绝。他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

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

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先生以清朝末年的鲁镇咸亨酒店作为黑暗社会的缩影,作为人物的活动场景,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

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预习导学】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给下面的字注音。

唠叨( ) 砚( )台打折( ) 阔绰( ) 羼( )

绽( )出间( )或蘸( ) 附和( ) 颓( )唐

2.结构分析

小说的总体思路是:由典型的环境()起笔,写到典型人物()。

故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 )首先简介了酒店的格局,其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接下来是对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第二部分( ---- )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 )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发展)。

其中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第一个片段,。

第二个片段,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第三个片段,。

第四个片段,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第二层( ---- )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 ---- )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合作探究】

人物分析

1.请找出反应孔乙己特殊身份、作用、结局的三句话:(画在书上)

2.本文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3.总结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环境描写

1.小说的前三个小节有什么作用?分析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孔乙己形象的作用。

2.酒客、掌柜、伙计等人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

3.孔乙己的读书经历说明了什么?

4.丁举人是通过科举爬到上层的读书人,他是怎样对待孔乙己的?丁举人和孔乙己都是封建社会里的知识分子,本是科举道路上的同路人,不同的是一个“爬”了上去,一个“掉”了下来。假如孔乙己“爬”了上去,他会是什么样的形象?社会是否会有所改变?

5.总结归纳造成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关于写法

1.作者没有采用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而是以“小伙计”的口吻来叙述,这样安排角色的作用是什么?

2.寻找小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思考作用

作者情感

作者对作品主人公的态度是什么?

主题概括

小说通过对悲惨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

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达标检测】

1.对“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一句,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孔乙己虽然贫苦潦倒,却嗜酒如命,不加节制。

B、说明孔乙己是个读书人,身份与众不同,高人一等。

C、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却以读书人自居,迂腐可笑。

D、说明孔乙己生活悠闲,喜爱喝酒穿长衫,气质不凡。

2.作者刻画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没有使用的一种修辞方法是()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

3.对孔乙己给酒客所带来的欢笑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孔乙己性格随和,人们喜欢和他开欢笑。

B、孔乙己迂腐不堪,是人们生活中的笑料。

C、孔乙己言谈举止,引人瞩目,令人感到新奇。

D、孔乙己有幽默感,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4.“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这一句说明()A.他学问渊博,一般人听不懂

B.他读的古书多,因为古书上写的都是“之乎者也”,因此他说话也“之乎者也”。

C.他思想性格迂腐,自视清高。

5.掌柜的一再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掌柜唯利是图,一心只想着钱。

B.担心孔乙己不能还他的钱。

C.含蓄地表现孔乙己的地位低下,全部身价还不如十九个钱。

D.表明孔乙己每况愈下,穷困潦倒。

6.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自己的“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行动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教(学)反思】

答案:结构分析

小说的总体思路是:由典型的环境(咸亨酒店)起笔,写到典型人物(孔乙己)。故全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首先简介了酒店的格局,其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接下来是对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第二部分(第4——13段)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4——9段)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发展)。其中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第一个片段,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第二个片段,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

第三个片段,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第四个片段,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第二层(第10——11段)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第三层(第12——13大)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合作探究】

3. 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这一形象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性格特点:①苦读半生、热衷科举,沉醉读书幻境。②穷困潦倒却精神高贵。③心智不悟,麻木、不觉醒。④善良、诚实,有慈爱心。

环境描写

1.小说前三个小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

由时间推算,我们可知当时封建科举制度还未废除。

由以两种不同方式喝酒的顾客可以看出当时贫富对立和阶级对立的状况。

由“我”职务的变动可以看出当时人际间的世态炎凉。

小结: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文章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2、孔乙己不能与长衫酒客为伍,短衣帮酒客虽然也处在社会底层,但他们仍肆意讥笑孔乙己。唯利是图的掌柜以取笑孔乙己为乐,就连一个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不幸失败者的冷酷。

3、孔乙己读了一辈子书,却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既不能进学,又没有学会营生,反而养成了好喝懒做的恶习,说明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

4、(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进一步认识封建统治的弊端。) 提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丁举人对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毫无怜悯和同情,在孔乙己写了“服辩”之后仍将他“打了半夜”,“再打折了腿”,不仅揭露了丁举人的凶残冷酷,也尖锐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培养残酷的统治者。孔乙己假如“爬”上去,他也会像丁举人一样欺凌那些没爬上去的人。

5.社会原因。

(1)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不能“进学”的读书人成为任人践踏的牺牲品。

(2)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他们常以嘲笑更不幸的人取乐。

(3)丁举人等封建统治者的狠毒冷酷,摧残了孔乙己的肉体,将他推上了绝路。

自身原因。

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向上爬,即使沦落到形同乞丐的地步,也不肯放下读书人的架子;他轻视劳动,好吃懒做,因偷窃而被打折了腿,仍麻木不仁,到死也未能醒悟。

关于写法

1.小说以一个十二岁的小伙计的口吻来写,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切,使情节集中,内容简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表现作者对孔乙己的同情。“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

2.小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小说中多处运用对比来买哦写社会环境,刻画人物,艺术地表现中心思想。比如:把短衣帮和长衫主顾进行对比,揭示了贫富的悬殊,阶级的对立;把孔乙己前后两次出场的肖像描写进行对比,表现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地;把丁举人毒打孔乙己和孔乙己被打致残进行对比,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沿着科举制度爬上去的丁举人成了胡作非为的“吃人”的人,而孔乙己之类未爬上去的读书人成了被“吃”的对象,极具讽刺的效果;把众人的“笑”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构成对比,批判了群众的麻木与愚昧,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冷酷,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的关注。总之,正是通过一组组对比,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拓展了小说的思想深度。

作者情感

既同情又批判,批判多于同情。同情他的被侮辱、被损害的可悲命运;批判他死抱住封建腐朽的思想不放的错误态度,以及他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麻木等思想行为。主题: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一生的描写,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更着重地表现了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达标检测】CDBBCB

《孔乙己》导学案.doc

《孔乙己》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学案课型:新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难点: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资料链接:1、作者鲁迅(188 1年-19 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 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 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岀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 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 27年至1935 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

集》行世。2、作品《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822 6;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 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82 26;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8226;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说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时的事,那时距191 1年的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距1 919年的“五#82 26 ;四”运动约20年,距1905年的废除科举制度也还有一段时间。尽管在1898 年中国社会有过失败的“百日维新”运动,但并未动摇中国封建统治的根基。所以《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孔乙己》的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孔乙己》一文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

初三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学案学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情况、矛盾、了解、特点、格局、地位、环境、制度、作用、结构、反映、分析、塑造、维护、教育、热心 初三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学案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2.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了解小说精巧的布局。 预习案 链接材料 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生活在清朝末年,距辛亥革命10多年,鲁迅创作这篇小说是在孔乙己生活年代的20多年之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科举制度已废除,但在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1917年在十月革命启示下,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鲁迅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继《狂人日记》之后,写出了小说《孔乙己》这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并渴示那个社会芸芸众生的昏沉、麻木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预习自测 1. 检查预习,给加点字注音,解释词语 阔绰.(): 羼.(): 绽.出(): 间.或() 拭.(): 蘸.(): 打折.(): 附和.(): 不屑.置辩(): 颓.唐(): 戕.害(): 2.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找出反映下列内容的语句

(1)概括孔乙己特殊身份的语句:“” (2)点明孔乙己地位的语句: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语句: 3.请学生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并概括孔乙己的六个生活片断。 我的疑问: 探究案 分组探究: 1.小说一开始没有直接写孔乙己,而是介绍咸亨酒店的格局和顾客的情况。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 3.作者塑造“我”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说明什么? 5.为什么说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6.不仅是酒客们笑孔乙己,掌柜,“我”,甚至连孩子们也都笑他,这些人的笑有什么不同?哪个对孔乙己伤害最重? 7.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目的何在? 8.孔乙己与“我”的对话十分绝妙:一老一少,一冷一热,孔乙己越说越起劲,“我”却爱搭不理。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9.同是读书人的丁举人置孔乙己于绝境,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0.孔乙己是怎样离开咸亨酒店的? 11.“十九个钱”重复了几次?说明什么?后来不提了,为什么? 12“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写是否病句?应怎样理解? 训练案 1.用“孔乙己是但又_______的人。”的句式分析孔乙己形象。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_ 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_ ____的人。 孔乙已是以读书人自居但又_ 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 _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_ _____的人。 孔乙已是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_ _____的人。 孔乙已是个被人们讥讽但又__ _____的人。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5 孔乙己(导学案)

5 孔乙己大地二中张清泉 课题孔乙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阔绰、颓废、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作家生平 及其作品。 2.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感知人 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 格的方法。 2.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的 揭露和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课 前 预 习 作者 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 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年他 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代表作 还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 花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写作 背景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小说以清朝末年为社会背景,当时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已揭 开序幕,新文化与复古逆流斗争激烈。当时,北洋军阀出于统治的

需要,教育上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一现状, 写作了这篇小说,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具有较为深远的批判和教育意义。 读准字音茴.香豆(huí)阔绰.(chuò)踱.(duó) 羼.水(chàn)荐.头(jiàn)涨.红(zhànɡ)绽.出(zhàn)哄.笑(hōnɡ)笔砚.(yàn) 间.或(jiàn)颓.唐(tuí)附和.(hè) 蘸.酒(zhàn)蒲.包(pú)咸亨 ..(xián hēnɡ)缠夹.(jiā)门槛.(kǎn)拭.(shì) 辨清字形踱(duó)踱步绰(chuò)绰号 渡(dù)渡船掉(diào)掉下 镀(dù)镀金淖(nào)泥淖绽(zhàn)绽放锭(dìnɡ)银锭 淀(diàn)沉淀 理解词语格局:布置的格式。 唠唠叨叨:说起话来没完没了。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大抵:大多。 阔绰:阔气。 羼:混合,掺杂。 新课导入 鲁迅先生一生写过33篇小说,他自己曾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的是《孔乙己》。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赞叹《孔乙己》写得好。《孔乙己》这篇小说还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精心塑造了这个形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学设计 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龙山校区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体现了“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鲁迅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也向我们展示了为社会所侵害的麻木冷漠的看客群体。既展示了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也体现了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展现个人性格之悲、社会之悲、人性之悲。 二、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孔乙己迂腐、好吃懒做、自命清高、懦弱不争等性格之悲 2.能分析孔乙己悲剧成因并理解该小说批判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等社会之悲的社会意义 3.通过拓展延伸,体会孔乙己这一形象具有底层人和异己者这一古今中外普遍意义的人性之悲,对小说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分析孔乙己形象与酒店中人形象时运用诵读涵咏法和圈点批注法 2.能在分析孔乙己性格之悲、社会之悲与人性之悲时运用合作探究法和任务驱动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体会作者对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的批判,对底层人和异己者的慨叹。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孔乙己迂腐、好吃懒做、自命清高、懦弱不争等性格之悲 2.能探究孔乙己悲剧成因并理解该小说批判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等社会之悲的社会意义及人性之悲。 (二)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体会作者对科举制度、封建等级观念、人心凉薄的批判,对底层人和异己者的慨叹。 三、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点拨法,课标主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探究社会之悲时以平板实现交互式课堂,亦采用走下讲台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点拨的方式,跟进学生探究。 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赏读评议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采用导学单实施任务驱动,圈点批注便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新课程理念引导下,让学生采用赏读评议与合作探究的方法,便于学生在合作中自主解决疑难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明确“苦人”命运

九年级(初三)语文下学期5孔乙己(导学案)(有无答案)

5 孔乙己 课题孔乙己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 课时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课时 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 分配 调节。 知识与技能教 学 目 过程与方法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1. 理解“阔绰、颓废、不屑置辩”等词语,了解作家生平及其作品。 2. 了解小说的基本特点,抓住孔乙己的人物特征,感知人物形象。 1. 学习作者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的方法。 2. 学习欣赏小说的方法,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 了解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罪恶的揭露和批判,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作者课简介前 预 习 写作 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3 年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 夕拾》,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 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小说以清朝末年为社会背景,当时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已揭 开序幕,新文化与复古逆流斗争激烈。当时,北洋军阀出于统治的 需要,教育上推行复古主义。鲁迅针对这一现状,写作了这篇小说,声讨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摧残和毒害,具有较为

深远的批判和教育意义。 读准 字音 蘸. 酒( zh àn ) 蒲. 包( p ú) 咸.亨. (xi án h ēn ɡ) 缠夹. ( ji ā) 门槛. ( k ǎn ) 拭. (sh ì)踱( du ó)踱步 绰( chu ò)绰号 渡( d ù)渡船 掉( di ào )掉下 辨清 镀( d ù)镀金 淖( n ào )泥淖 字形 绽( zh àn )绽放 锭( d ìn ɡ)银锭 淀( di àn )沉淀 格局: 布置的格式。 唠唠叨叨: 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理解 缠夹不清: 搅扰、夹杂不清。词语 大抵: 大多。 阔绰: 阔气。羼: 混合,掺杂。 鲁迅先生一生写过 33 篇小说,他自己曾说,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 新 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也赞叹《孔乙己》写得好。 《孔 课 乙己》这篇小说还被译成外文,传到国外。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 导 形象?鲁迅先生又是怎样精心塑造了这个形象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入 这篇小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 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 孔乙己履历表 茴. 香豆( hu í) 阔绰.(chu ò) 踱.(du ó) 羼. 水( ch àn ) 荐. 头( ji àn ) 涨. 红( zh àn ɡ) 绽. 出( zh àn ) 哄. 笑( h ōn ɡ) 笔砚.(y àn ) 间. 或( ji àn ) 颓. 唐( tu í) 附和.(h è)

5.《孔乙己》导学案含答案

5.《孔乙己》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文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了解孔乙己性格特征。 3?体会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4?了解封建社会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关注社会发展,体味人生意味,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学习难点】 探究孔乙己性格的复杂性;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唐附和()不屑置辩()咸亨酒店() 孱水蘸()阔绰()涨红 绽出哄笑间或()打折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不屑置辩: _______________ ②颓唐: _________________ ③之乎者也: _______________ ④附和: _________________ ⑤君子固穷: _______________ 3?修改错别字。 ①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色。() ②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竞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 ③样子太傻,怕侍侯不了长衫主顾。() ④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4?根据原文的意思,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词。 ①只有穿长衫的,贯才_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②孔乙己_出九文大钱。 ③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_住。 ④孔乙己_出四文大钱。 ⑤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_上了一层灰色。 5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文中刻画的典型社会环境是,典型形象是。文中的我”作者鲁迅。 6?读了本文后,孔乙己的哪一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考答案: 1?颓唐附和(he4)不屑置辩(xie4)咸亨酒店(hengl)孱水蘸(zhan4)阔绰(chuo4)涨红绽出哄笑间或(jian4 )打折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5、《孔乙己》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 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阔绰(chuò)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一)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 2.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3.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一、预习与交流 1.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荤.菜() 羼.水() 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分辩: 格局: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大抵: 附和:格局: 阔绰:污人清白: 绽出:君子固穷: 间或:颓唐: 营生: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跳读课文,说说课文叙述了孔乙己几个生活片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内部层次是怎样的?分属怎样的情节结构?简要概括各部分内容。 3.这篇小说的结构精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是小说三要素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这篇小说哪些语句属于自然环境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2.课文哪些地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孔乙己》导学案及答案

5 《孔乙己》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课型:讲读课学习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孔乙己形象的社会意义、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理清小说结构线索,品味小说的语言特色。 3.理解小说主题,通过人物活动的典型社会环境,了解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知识链接】 1.小说常识 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附:四大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②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A.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 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 侧面烘托。 B.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C.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官僚 家庭,幼年丧父,家道衰落。为探索救国道路,鲁迅曾学习洋务实业,后又留日学医,但最终走上了“文学救国”之路。他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全部作品结成《鲁迅全集》。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 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月刊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不少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醉心功名,好 喝懒做,不会营生。鲁迅先生对此深恶痛绝。他说:“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 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 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先生以清朝末年的鲁镇咸亨酒店作为黑暗社会的缩影,作为人物的活动场景,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 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预习导学】 一、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给下面的字注音。 唠叨( ) 砚( )台打折( ) 阔绰( ) 羼( )

孔乙己导学案

《孔乙己》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通过预习初步了解孔乙己概况。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 3、了解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二.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2、3 【知识链接】 1.小说常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 体裁。 附:四大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A.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B.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序幕-开端-发 展-高潮-结局-(尾声)。 C.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 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 的生存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 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 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体味一下孔乙己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 ●二、预习检测、课前热身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附和.() 分辩.() 不屑.置辩() 咸亨.酒店() 砚.( ) 荤.菜() 羼.水() 拭.()蘸.() 惋.惜()阔绰.()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 ):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 ):辩白,辩解。 ( ):布置的格式。 ( ):搅扰、夹杂不清。 ( ):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大多。 ( ):(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 ):阔气。 ( ):布置的格式。 ( ):毁坏人家的名誉。 ( ):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偶然,有时候。 ( ):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 ):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初中语文九年级(初三):第5课《孔乙己》自主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孔乙己》自主学案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伟大的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也称赞《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物形象有深刻的印象。 关于写作背景和写作用意。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小说。 《孔乙己》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 本文最初发表时,篇末有作者的《附记》,其中说:“这一篇很拙的小说,还是去年冬天做成的。那时的意思,单在描写社会上的或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并没有别的深意。……” 学习本文内容: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划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字典注音、解释。 一、字 1、读准红色字的音 傍午()踱进()咸亨() 侍候()荐头()绰号() 2、多音多义字 ┍┍┍ 涨┤间┤和┤ ┕┕┕ 二、词 1、解词 缠夹不清:指说话没条理,混杂纠缠说不清楚。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争辩。不屑:认为不值得。 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着别人。 2、积累 惋惜皱纹不屑置辩颓唐好喝懒做 其次分析小说人物: 关于孔乙己: 1、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有什么特点?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孔乙己导学案1

初三语文下册《孔乙己》导学案(一) 主备:李伟华审核:邹泽芳、兰莉英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 【学习难点】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资料链接: 1、鲁迅(1881 -1936),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1918年始,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2、作品:《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孔乙己》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孔乙己》反映的是封建阶级统治时代的事,孔乙己生活在未经革新的古国里。 一、初读课文,要求认真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提示写词语,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一遍,掌握好。 1、踱()亨()舀()砚()拭()蘸()附和() 不屑置()()唐不安阔绰() 2、解释并背诵下列词语的意思,并注音: 格局:大抵:声气:阔绰():羼():污人清白: 绽出:营生:间()或:君子固穷: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导学案附答案

科目:九年级语文(下)学案课题:5、《孔乙己》 时间:年月日总课时序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 1.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tuí)附和(hè) 分辩(biàn)不屑置辩(xiè) 咸亨酒店(hēng) 砚(yàn) 荤菜(hūn) 羼水(chàn) 拭(shì)蘸(zhàn) 惋惜(wǎn)阔绰(chuò)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或申辩。 分辩:辩白,辩解。 格局:布置的格式。 缠夹不清:搅扰、夹杂不清。 之乎者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含讽刺意味。 大抵:大多。 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格局:布置的格式。 阔绰:阔气。 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绽出:文中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颓唐:精神不振作,情绪低落。 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3.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5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1.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019-2020学年初三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2019-2020学年初三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2.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4.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重点 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深意。 教学难点 1.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地复杂性和丰富性。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疏通字词 阔绰.()踱.步()荐.头()绽.出()砚.台()间.或()哄.笑()附和.()惋.惜()服辩.()门槛.()蘸.酒()羼.水()侍.候()颓.唐()不屑.置辩() 2.题目解说: “孔乙己”是本文主人公的,是从“上大人孔乙己”中。用“孔乙己”来称呼本文主人公,并作为小说题目,预示小说将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情节,既切合人物身份,又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同时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者名片: 鲁迅,原名,字,浙江绍兴人,现代家、家、和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著名小说。1923年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之作。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杂文集《坟》《华盖集》等。 4.关于小说:再读小说,结合文本找出小说三要素。 环境: 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物:突出性格: 5.背景资料:《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6.内容概览:这篇小说塑造了孔乙己“苦人”的形象,一方面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另一方面通过咸亨酒店的酒客们对孔乙己的戏谑,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现实。

5《孔乙己》导学案学生版

《孔乙己》导学案 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文化伟人,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毕生 以文艺作为实现他改变“愚弱的国民”的武器。在他一生所创作的三十多篇小说中,他最喜 欢的是收在小说集《呐喊》中的《孔乙己》;巴金也说《孔乙己》写得好;日本有一位作家 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 品味小说精巧含蓄的布局, 2. 学习用人物的外貌、语言、 3. 品味小说辛辣深刻的语言, 4. 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内涵, 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 理解社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 5. 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咂摸带笑的泪 一、 新课导入 大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大都知道《孔乙己》;大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 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深刻印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 鲁迅先 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对《孔乙己》如此 钟爱,而孔乙己又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近孔乙己, 体味一下孔乙己 复杂的情感内蕴。(板书课题) 二、 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 听老师范读课文,圈画课文的生字词。 颓唐( ) 咸亨酒店() 拭( ) 2.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不屑置辩: 分辩: 格局: 缠夹不清: 之乎者也: 大抵: 附和: 格局: 阔绰: 污人清白: 绽出: 君子固穷: 间或: 颓唐: 营生: 3. 背景链接 《孔乙己》写于 1918年冬天, 附和( 砚( 蘸( 分辩() 荤菜( 惋惜( 不屑置辩() 孱水( ) 阔绰() 当时以《新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

【九年级语文下册】5孔乙己学案【新人教版】

5 孔乙己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 2.分析孔乙己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感受鲁迅小说的语言魅力。 学习过程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进( ) 羼.水( ) 哄.笑( ) 间.或( ) 颓.唐( ) 模.样( ) 2.解释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写法。 (1)阔绰. (2)不屑置辩. (3)附和. (4)服辩. 3.这篇文章选自《》,作者是。你还学过他的什么文章?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默读课文,填写下列句子,探究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而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人自居而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们快活而的人。 你认为造成孔乙己这种性格的原因有哪些? 5.这篇小说是从什么角度来讲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品析语言,深入理解 6.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1)“窃书”到底算不算“偷”?“偷”和“窃”到底有没有区别? (2)分析这一段中省略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7.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大约”和“的确”是否矛盾? (2)分析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积累知识,夯实基础 1.duóchàn hōng jiàn tuímú 2.(1)生活奢侈,讲究排场。(2)认为不值得分辩。(3)不加分辨地跟着别人说或做。(4)认罪书。 3.呐喊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 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4.穿长衫从不拖欠酒钱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可有可无 一是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二是麻木、冷漠的社会环境;三是孔乙己自身的性格弱点。

《孔乙己》导学案(B排有详细答案)

《孔乙己》导学案(B排有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2

初三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班别姓名学号 一、预案 1、阅读课文两次。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羼.水()颓.唐()笔墨纸砚.()不屑.置辩( ) 附和.()蘸.()咸亨.酒店()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不屑置辩—— 颓唐—— 3、写作背景: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刊载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当时辛亥革命刚推翻封建帝制,但是中国社会封建势力仍然根深蒂固。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作为进步知识分子,以文章作为武器,从各个角度向封建礼教发起进攻,深刻批判了“礼教吃人”的罪恶。《孔乙己》就是这样一篇小说。鲁迅通过描写孔乙己这个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和摧残的下层读书人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控诉了封建教育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出封建社会中人情淡薄以及普通群众的麻木、冷酷的精神世界。正如鲁迅所说的写这篇小说的用意:“单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薄凉”,从而“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4、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孔乙己活动的典型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第二部分(第4—13节)写孔乙己的典型性格和悲惨遭遇,揭示其社会根源。 第二部分又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分为三层: 第一层(4—9节)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情节的开端和发展)选取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段展开情节: ①② ③④侧重于写封建文化、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 第二层(10—11节)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情节的高潮) 侧重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摧残。 第三层(12—13节)交待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情节的结局) 二、学案 (一)初读课文,自主探究 1、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2、小说开始介绍鲁镇县恒景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里各种人物及其相互关系,有什么作用? 3、文章开头两段,描写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咸享酒店,然后让主人出场,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给这篇小说取名为“孔乙己”? “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即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精读课文,探究人物 1、、在孔乙己身上表现出了很多的矛盾点。默读课文,完成下面这个填空题。 3 / 6

孔乙己导学案

《孔乙己》导学案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 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这篇小说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一方面国内军阀年年混战,政治黑暗,劳动人民遭 受着深重的灾难。在文化教育领域,虽然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 仍很猖獗,封建教育仍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教育部还于1916年下令恢复中小学“读经 科目”。另一方面,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作者清楚地看到,这是一场关系到中国的文化教育走什么道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青少年的风暴。 为了拯救青年一代,不让他们再遭受科举制度的毒害,作者先后写下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小说和很多杂文,对黑暗的封建制度、吃人的科举制度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孔乙己》是作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的战斗檄文。 二、生字词: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茴(hu 1)香颓(tu 1)唐不屑(xi e)傍(b C g)晚 阔绰(chu o)羼(ch cn) 水活泼(p o)荤(hrn)素 暂(zcn)时蒲(p u)包荐(j i cn )头舀(y Oo )水 步骤(zh du)绽(zh m)开门槛(k on)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 2、请根据下表的内容,给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主人公一一孔乙己: 4、从这几件事中,你能够初步判定孔乙己是个怎么样的人? 5、文中还写了哪些人物?他们有什么作用?

《孔乙己》导学案(第一课时)

九年级语文《孔乙己》导学案 课型:新授主编:黎求贞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并掌握本课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3、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把握小说故事情节。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难点: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津:这是一篇小说,首先要求同学们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对文章的语句 及内容进行批注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把握文章的内容、情节,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中心。 一、自主学习 资料链接:1、作者 鲁迅(1881年-1936年),现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幼年时受诗书经传的教育,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影响。后东渡日本学医,又弃医从文,立志用文学 来改变落后的国民精神面貌。1918年5月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以后,鲁迅用他手中的一支笔,同旧势力旧思想进行着斗争。自1918年至1926年,陆续创作并出版了小说集《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彷徨》(药)、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等专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1927年至1935年期间,创作了《故事新编》和大量杂文。 鲁迅杂文具有深沉朴实的革命激情和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是高度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 典范。鲁迅先生一生著译近一千万字。有《鲁迅全集》行世。 2、作品 《孔乙己》这篇小说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反映了在封 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 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教育仍通过其他地方推行,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 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猛将,后来成为新文化运动、文化新军的最伟大最英勇的旗手。他以锋利的 笔为武器,向封建思想道德、封建文化进行最无情最猛烈的攻击。他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 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 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 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在“五·四”前夕发表的这两篇小说,对“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起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