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

_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

_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
_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效果

脑出血常见部位(建议收藏)

快速学会脑出血部位辨识脑的解剖示意图:

常见脑出血部位: (1)基底节区出血:基底节区是最常见的脑出血部位,豆纹动脉的破裂出血血肿即位于基底节。基底节出血又可以细分为:壳核出血,丘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文档交流 ①壳核出血(putamen hemorrhage):基底节区的壳核是较为常见的出血部位,约占50%~60%,主要有豆纹动脉外侧在破裂引起,出血后可突破至内囊,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和血肿量有关,中大量出血时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内囊受损的引起的对侧偏瘫,还可有双眼向病灶一侧凝视,偏身感觉障碍等。出血量大时影响脑脊液的循环,压迫脑组织产生短时间内昏迷、呼吸心跳受影响,甚至出现短时间内死亡,出血量小时仅表现为肢体症状,临床上较为多见.。。..。。文档交流 内囊外型出血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类型 2.多由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3。内囊三偏征(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及偏瘫)+失语 ②丘脑出血(thalamic hemorrhage):相对壳核出血发生率较低,主要由于丘脑穿支动脉或者丘脑膝状体动脉破裂导致,丘脑出血的特点除与壳核出血类似的症状如偏身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可出现精神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有情绪低落、淡漠等,还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出血量较大亦可短时间内危急生命。由于位置靠近第三脑室,丘脑出血症状容易反复,还易出现持续性顽固高热等症状.。..。。.文档交流 内囊内型出血 偏身感觉障碍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为少见,出血量常不大,多破入脑室,出现急性脑积水症状如恶心、呕吐、头痛等,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体偏瘫症状,临床表现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类似。。.。.。。文档交流 2)脑叶出血:发生率较少,约占脑出血的5%~10%,一般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患者常见,血肿常见于一个脑叶内,有时也会累计两个闹叶,临床上以顶叶最为常见,因为出血位置较为表浅,血肿一般较大,根据不同的部位以及出血量,临床表现较为多见复杂,可有肢体偏瘫、癫痫发作、失语、头痛、尿失禁、视野缺损等等。..。。.。文档交流

2014年护理资格知识:脑室穿刺引流术后一般每天引流脑脊液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脑室穿刺引流术后一般每天引流脑脊液量不超过 ( E ) A.100mL B.200mL C.300mL D.400mL E.500mL 2.需要日间用蓝钢笔,夜间用红钢笔书写的是 ( E ) A.医嘱单 B.病程记录 C.入院评估表 D.住院评估表 E.病区报告 3.X线照片上所指的关节间隙,代表解剖学上的 ( E ) A.关节腔 B.关节囊 C.关节软骨 D.关节囊和关节腔 E.关节腔和关节软骨 4.护理评估时,收集资料的内容不包括: ( C ) A.病人的年龄、民族、职业 B.病人对疾病的认识和反应 C.家庭成员婚恋史 D.病人的生活方式 5.禁忌使用鼻饲法的患者是 ( E ) A.口腔手术后 B.破伤风患者 C.昏迷患者 D.人工冬眠患者 E.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者 6.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术后并发盆腔脓肿的最简单的确诊方法是: ( B ) A.腹腔穿刺 B.直肠指检 C.X线 D.大便检查 7.急性肾衰竭常见于 ( C ) A.大量激素应用 B.严重颅脑外伤 C.大面积烧伤 D.急性阑尾炎 E.肾挫伤 8.婴儿增添辅食应避免 ( C ) A.根据月龄增食 B.由少量开始 C.几种食物同时增添

D.喂乳以前添加 E.上午增添 9.水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C ) A.组成人体 B.参与新陈代谢 C.增强抵抗力 D.润滑作用 E.调节体温 10.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要点: ( B ) A.保持安静,减少搬动或过多刺激 B.预防感染 C.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氧分压在正常范围 D.保证热量供给,维持正常体温 11.对器官移植患者的出院指导,下列哪项最重要 ( C ) A.定期复查 B.饮食宜富含营养易消化 C.长期坚持按时服用免疫抑制药 D.注意适当休息 E.注意保暖防感冒 12.患者颈椎损伤时应立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A.迅速作颅骨牵引 B.立即送手术室复位 C.给氧、输液、使用呼吸机 D.牵引时床尾抬高25~30cm,以保持颈部中立位 E.定时翻身,翻身时头颈不动,躯体翻动 13.机械通气时,吸痰操作错误的是: ( D ) A.吸痰前后,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 B.吸痰前,结合翻身、拍背使痰液从周边肺野向中心集中C.吸引负压不超过19.6kPa(200cmH2O) D.用吸引口鼻腔的吸痰管再吸引气道 14.有关胃镜检查术前准备的描述,错误的是: ( C ) A.检查前禁食、禁水6小时 B.检查前24小时内避免做消化道钡剂透视 C.幽门梗阻病人禁食24小时 D.取左侧卧位 15.关于一般成人脑脊液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脑脊液总量为100~160ml B.每日产生脑脊液400~500ml C.脑脊液总量约占颅腔容积的10% D.脑脊液总量约占颅腔内血流量的10% 16.“面色黑”的特点,不包括 ( C ) A.属肾虚 B.属水饮 C.属湿热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温州中心医院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一病区 ICU 杨艳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病例简介: 床号:21床姓名:尤广付性别:男年龄:69岁住院号:413055 入院日期:2012-12-17 诊断:1右侧丘脑破入脑室系统 2症状性癫痫 3肺部感染? 4高血压病 1 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史、肺部疾病史、肝病史。 2 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 3 查体:体温37.0℃,脉搏77次/分,血压201/99mmHg,神志昏迷状,GCS评分1+1+4=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四肢肌力评级不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块,移动性杂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双下肢无浮肿。 4 辅助检查:头颅CT提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系统,脑白质疏松,老年性脑改变。 5 诊治经过:住院后予完善检查,急诊行左脑室前角OMMAya植入+右侧脑室前角外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予抗感染、补液、脱水、护脑等治疗,患者呼吸困难,予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有肢体强直发作,予德巴金抗癫痫治疗,复查头颅CT提示丘脑血肿较前相仿,脑室引流管在位。考虑患者呼吸情况欠佳,予转入ICU加强呼吸道管理。目前情况:T:36.7℃(腋温),P101次/分,血压199/100mmHg,经口气管插管2L/min给氧下spo297%,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

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教学文案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 析

温州中心医院 丘脑出血护理个案分析 一病区 ICU 杨艳蕾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则意识障碍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神经源性肺水肿或去皮层强直,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 病例简介: 床号:21床姓名:尤广付性别:男年龄:69岁住院号:413055 入院日期:2012-12-17 诊断:1右侧丘脑破入脑室系统 2症状性癫痫 3肺部感染? 4高血压病 1 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糖尿病史、肺部疾病史、肝病史。 2 因“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6小时”入院。 3 查体:体温37.0℃,脉搏77次/分,血压201/99mmHg,神志昏迷状,GCS评分1+1+4=6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0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两侧额纹、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四肢肌力评级不配合,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浅表淋巴结未及,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及腹块,移动性杂音阴性,肠鸣音无亢进,双下肢无浮肿。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 2013.5.8 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解释手术放置引流管的重要性、目的及可心理护理:能出现的问题,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地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对昏迷患者应向家属介绍病情及治疗方案,随时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发问的机会和心理上的支持,以减轻焦虑、恐惧情绪和对手术的担心。经常给患者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急诊行手术者应立即禁食水,胃肠饱满的患者应行胃肠减压,防止麻醉后食物反流引起窒息,以确保手术安全。 体位:对颅内压增高者采取头高位,以降低颅内压,有脑脊液漏时取平卧位或头高卧位,头偏向患侧以利引流及漏口粘连封闭。昏迷患者取平卧位且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仰卧位,以保证脑部血氧供应,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术前准备:术区备皮(剃头)感染,给手术造成感染机会。遵医嘱做好各项常规化验和各种检查,同时给予留置导尿,持续低流量吸氧,配血并做好药敏试验。同时准备好一次性无菌专用脑室外引流管。 术后的护理严格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引流管脱出:术后患者应安置在监护室内,在监护室床边置管者密切配合安置好患者体位。脑室外流管应置于脑室平面 10~15cm,对患儿不合作者可适当加以约束,必要时加床档。对烦躁不安者应给予镇静剂,对较大的患儿及清醒者告知置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及行动时引流管的摆放位置,以取得合作。脑室外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做好床头交接班,转移患者时先将引流管打折后用纱布包裹,妥善固定后再行转移。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颅内压、24h 出入量以及时否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并准确及时地记录。去骨瓣减压注意骨窗压力情况,注意脑脊液量、颜色及性质,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应注意准确记录脑脊液流出量,控制引流量每日不超过 500ml,若术后脑脊液引流量明显增多,颜色鲜红,可提示脑室内有新的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复查头部 CT 确诊。若脑脊液混浊呈絮状,提示有颅内感染,应遵医嘱立即送检脑脊液进行检验。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1)

病情简述: 患者,女,68岁,因“突发神志不清伴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于12月02日急诊入院,诊断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高血压病”血压:190/110mmhg,GCS4分,出血量: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3级,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光反应存,即在全麻下行“双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中出血50ml,术毕转ICU治疗。在ICU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12月03日T38.3℃,气道内吸出脓血性痰液伴氧合指数下降,两肺下叶少许感染,诊断为“吸入性肺炎”。12月04日即术后第二日,患者神志转清,嗜睡,四肢肌力右侧正常,左侧四级。12月06日神志转差,GCS6分。于12月09日行经皮气管切开术。于12月10日撤除呼吸机,于12月11日呼吸循环稳定,转入12C。在12月14日GCS评分11分,气管切开,胃管在位,双瞳孔等大0.2cm,光反应左存右迟,双侧脑室引流管在位,夹闭。留置导尿畅,生命体征较平稳,血压130~150/64~85mmhg之间。四肢肌力:痰培养检查:治疗:稳可信联合特治星抗感染,胃肠营养:营养神经,抑酸,补液等。 疾病相关: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是脑出血中较为危重的一种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治疗过程复杂,疗程长,并发症多。丘脑与第三脑室和侧脑室解剖关系密切,仅有室壁相隔,故丘脑出血常易破入脑室,可造成侧脑室体部铸型,或通过室间孔流向第三脑室,返流入双侧侧脑室,致双侧侧脑室三角部积血,且出血量大,易流入第三、四脑室。丘脑出

血破入脑室后易发生梗阻性脑积水。 病因与病理高血压性丘脑出血,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内膜层发生透明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致后丘脑动脉深穿支等血管形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此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一直未予重视和治疗,12月02日急诊入院时血压:190/110mmhg。 丘脑出血-临床症状丘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是局限于丘脑,还是向周围临近区域扩展及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相关。如局限于丘脑都有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症状,上下肢为基本均等的瘫痪,感觉障碍较重,个别出现丘脑痛且感觉障碍不易恢复,多无意识障碍,扩展至壳核瘫痪重,可出现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嗜睡,优势半球可出现丘脑性失语,此患者为右侧丘脑出血,出现左侧偏瘫。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波及丘脑下部出现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4分,出血影响中脑可引起瞳孔大小不等(双瞳孔不等大左3mm,右2mm)、核性动眼神经麻痹等。 丘脑出血-特点按照头部CT的表现可分为三型:(1)局限型:出血量一般<10ml,局限于丘脑症状较轻,多无意识障碍,无并发症,常有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2)丘脑基底节型:血肿由外侧侵入基底节,患者瘫痪症状较重,可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出血量一般>15ml,可有轻度意识障碍;(3)丘脑脑室型:血肿破入侧脑室及三、四脑室,出血量一般>20ml,多有意识障碍,严重的出现中线移位,引起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肺水肿等并发症。此患者为3型 手术适应证: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

脑室出血手术引流后护理配合

脑室出血手术引流后护理配合 发表时间:2015-11-17T10:58:13.7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作者:石英哲[导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选择侧脑室钻孔引流术一般是为了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主要为未凝固血液时可采用此手术方式。 石英哲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70 摘要:脑室出血发病急,症状体征重,需要尽快做头颅CT能迅速作出诊断。为了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引流术可迅速减轻颅内高压;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良好通气,而且有利于痰液的吸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有异常变化及时纠正。高热者予物理降温,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增加脑组织缺氧的耐受力。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选择侧脑室钻孔引流术一般是为了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主要为未凝固血液时可采用此手术方式。如果主要为凝固血液时可行开颅切开皮质进入脑室清除血肿后置管引流。腰大池引流可加速脑室内的血液吸收,防止血性脑脊液引起蛛网膜粘连造成的迟发型梗阻性脑积水。如果脑室系统出血引起记性梗阻性脑积水就不适应腰大池引流,因为急性梗阻可致颅内压急剧升高为腰大池引流禁忌、如果梗阻形成时上部的压力很高腰穿后下部的压力低,压力差增大更容易引起脑疝。考虑有梗阻或压力较高时可考虑侧脑室穿刺术。如果压力不高或无明显梗阻症状是可早期腰大池引流,防止蛛网膜颗粒的粘连。如出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压进行性增高,得不到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收集整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间收治脑室出血病例64例,治疗上行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护理方面加强基础监护,保持呼吸道畅通,严密检测体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集整理我院2011年2月-2014年4月间收治脑室出血病例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44-78岁,所有病例经过确诊后确诊后立即手术。采用局麻或者加基础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前角安置引流管,通常采用内径4-6 mm多孔硅胶引流管,抽吸出部分血凝块及血液,通过三通外接引流器。引流装置保持一定高度,一般在穿刺点引流切口上10 cm-20 cm为宜,不能将引流装置随意抬高或降低,注意保持引流穿刺点敷料干燥及切口的清洁,及时更换敷料。翻身、换药及外出检查时要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出,保持引流管的持续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必要时予生理盐水20 ml加尿激酶1万U进行冲洗,以利血凝块流出。每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装置应密闭,注意无菌操作,引流袋应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预防引流液逆行进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和颜色。病房每天予紫外线灯照射或空气消毒机消毒两次,保持引流管时间需较一般脑出血延长,复查CT或头颅MRI见脑干血肿大部分吸收,水肿明显消退,同时脑脊液转清,引流量明显减少,夹管48 h后未见生命体证改变。再考虑拔管,平均需15 d。夹管目的是确定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以防止拔管后再次出现梗阻性脑积水,拔管后头皮穿刺点缝合一针,用无菌敷料及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直至切口拆线。 1.2结果:经过上述治疗抢救,入选的64例,临床治愈55例,总有要效率95%。3例患者 病情危重,意识状态极差,出血量大,系多脑室血肿,术后脑疝不能恢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第3-7天死亡。 2.护理配合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有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早行气管切开,这样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阻力及死腔明显减少,保持良好通气,而且有利于痰液的吸除。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时改善缺氧,预防脑组织损害,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和循环指标,定时检查血气分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阻塞气管、细支气管而引起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静脉给药,快速输入20%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药物,床边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有异常变化及时纠正。有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头部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增加脑组织缺氧的耐受力。及早行侧脑室穿刺引流,以防止早期就发生脑疝和急性呼吸循环衰竭,病程超过72 h,患者容易出现MDSF,脑脊液循环通道的粘连梗阻等并发症。重型脑干出血患者多有中枢性高热,出汗多,应勤换衣褥和被服,保持皮肤清洁,给予5% 碳酸氢钠溶液口腔护理每日2次,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和舒适,预防口腔感染。卧软垫床,每2 h翻身、叩背,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皱折,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留置尿管患者,每天予1/15碘伏稀释液抹洗尿道口和会阴部2次,有感染者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洗膀胱每日2次,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及时倾倒尿液,勿使尿液倒流。每天更换尿袋,每周更换尿管,严格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泌尿系感染。重型脑出血的患者由于应激反应使包括脑部在内的全身多器官、系统发生较大的生理、生化改变,这些高代谢,严重的负氮平衡表现为体重下降,肌肉萎缩,免疫机能低下,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的营养支持可以促使神经突触的形成和再生,因此应尽早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遵嘱静脉点滴氨基酸、白蛋白和脂肪乳等营养药物,以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3.讨论 脑室出血发病急,症状体征重,需要尽快做头颅CT能迅速作出诊断。为了解除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行脑室引流术可迅速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疝形成,清除脑室内血肿,故引流术后常可见患者意识好转较快,生命体征趋于平稳。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有呼吸抑制者,立即行气管插管,对于昏迷时间较长的患者及早行气管切开,这样不但可以使呼吸道阻力及死腔明显减少,保持良好通气,而且有利于痰液的吸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尿量变化,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有异常变化及时纠正。高热者予物理降温,保护脑细胞,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有助于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增加脑组织缺氧的耐受力。我们体会,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疗效确切,是治疗脑室出血比较理想的术式。

脑室穿刺引流术

脑室穿刺和引流术 7 应用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位于两侧大脑半球内对称的左右侧脑室,位于脑幕上中线部位,经室间孔与两侧脑室相通的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以及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与桥脑延髓之间的第四脑室(图4.1.3-1,4.1.3-2)。脑室穿刺仅指穿刺两侧侧脑室而言。

侧脑室在两侧大脑半球内(图4.1.3-3),成狭窄而纵行的裂隙状,分为下列几部分: 前角(额角):在额叶内,其上壁及前壁为胼胝体前部,外壁为尾状核头,内壁为透明隔。内下部有室间孔(Monro孔),经此与第三脑室相通。 体部:为水平位裂隙,在顶叶内。上壁为胼胝体,内壁为透明隔,下壁由内向外为穹隆、脉络丛、丘脑背面、终纹和尾状核。 后角(枕角):为体部向枕叶的延伸,系一纵行裂隙。形态变异很大,常较小,有时缺如。上外侧壁为胼胝体放射,内壁有两个隆起,上方者为后角球,系胼胝体大钳所形成,其下方为禽距,系距状裂前部深陷所致。 下角(颞角):位于颞叶内,为一向下、前及向内弯曲的裂隙,内缘为终纹和尾状核尾部,末端连有杏仁核,下角底由内向外为海马伞、海马、侧副隆起。

体部和后角、下角相移行处为三角部。体部和下角内有侧脑室脉络丛,与第三脑室脉络组织在室间孔处相续。脉络丛球在侧脑室三角部。[返回]8 穿刺部位 临床中常用的和有时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前角穿刺穿刺点在冠状缝前和中线旁各 2.5cm,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外耳道假想连线,深度不超过5cm。 2.后角穿刺穿刺点在枕外粗隆上5~6cm,中线旁3cm,穿刺方向对准同侧眉弓外端,深度不超过5~6cm。 3.侧方穿刺穿刺侧脑室下角时,在耳郭最高点上方1cm,穿刺三角部时,在外耳孔上方和后方各4cm处。均垂直进针,深度约4~5cm。 4.经眶穿刺在眶上缘中点下后0.5cm处,向上45°、向内15°进针,深度约4~5cm,可进入前角底部(图4.1.3-4)。

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与纤溶治疗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研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9020304049) 作者单位:230011合肥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合肥医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通信作者:吴君仓, wujuncang126@126.com 脑室出血的脑室外引流与纤溶治疗 汪国宏 王国珍 王小强 吴君仓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纤溶治疗 doi :10.3969/j.issn.1000-0399.2013.01.038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 以内脑实质内出血破入脑室叫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 ),室管膜下1.5cm 以外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 ),中、重度脑室内出血病死率 高达60% 90%[1] 。其发病急剧, 患者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四肢迟缓性瘫痪,去脑强直发作,呕吐频繁,针尖样瞳孔,眼球分 离斜视或浮动等,病情凶险。1脑室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1 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流出受阻导致脑脊液在脑室 内积聚,脑室扩张同时伴随着颅内压的升高,如脑积水不及时控制将导致脑灌注不足。1.2 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直接压迫脑室周围组织,Mayfrank 证实,即便是度过了急性脑积水期,血凝块形成后对周围脑组 织的压迫,也会导致局部脑组织灌注不足[2] 。 1.3血细胞破坏后释放的神经毒性物质 血细胞破坏后会引 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室周水肿,神经细胞坏死,最后室管膜和蛛网膜纤维化形成。1.4 慢性脑积水上述炎症反应伴随血细胞破坏后神经毒性物质不断释放,最终将引起交通性脑积水形成。 脑室出血治疗的目的在于:迅速清除脑室内积血,减少颅内占位效应;分流脑脊液或改善脑脊液循环;迅速降低颅内压;加强脑保护,减轻脑损害。针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很多,内科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采用开颅脑室内血肿清除,创伤大,操作时间长,并发症较多;采用脑室镜血肿清除要求较高,且大多基层医院神经科不能开展该类手术;脑室外引流术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可作为自发性脑室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脑室内注入纤溶剂治疗,对溶解血肿作用迅速,效果良好,脑室外引流和纤溶剂灌注治疗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 脑室外引流(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 EVD )脑室外引流是一个临时的将脑脊液从脑室内排出的脑室 排水系统,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急性脑水肿。一般以冠状缝前1 2cm ,中线旁3 4cm 处为穿刺点,用带针芯的脑室穿刺针垂直脑表面穿入,深度约5cm ,穿刺成功后,引流管内即可有血性脑脊液溢出,此时拔除针芯,即可引流。一般多主张早期手 术治疗, 最好在出血后6h 以内,这是因为血肿在6 7h 后分解产生代谢产物刺激毒害周围脑组织,加重局部脑组织发生血 管痉挛,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3] 。 2.1EVD 的作用脑室出血后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导致颅内 压的升高后患者的病死率显著上升,尽管颅内压可通过镇静药、利尿药等药物来控制,但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药物手段来降低颅内压效果不佳,需要通过脑室外引流排出脑脊液才能有效降低颅内压。一项大型的前瞻性研究发现,持续的脑室外引流有助于保持颅内压在正常范围内 [4] 。但是引流管易被脑室内 血凝块反复的堵塞,导致脑室外引流控制颅内压的效果差,且引流管堵塞后重新置管会增加再出血和感染的风险。目前,关于脑室出血后使用脑室外引流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脑室出血后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和神经功能恶化是使用脑室外引 流的指标[5] 。脑室外引流并不能迅速的清除脑室内出血,有时由于引流管的堵塞效果更差。Naff 等 [6] 提出脑室外引流可能 由于减少了血凝块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而延缓脑室内血凝块的清除。脑室外引流的同时需要联合脑室内纤溶治 疗,一方面减少血凝块对引流的堵塞,另一方面又能补充引流引起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减少,加快血凝块的清除,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2EVD 的引流方式 脑室引流方案依据开放颅内压和潜在 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如在引流由蛛网膜下腔出血引 起的脑室出血时,传统的观点是不宜引流速度过快,原因是防止颅内压的迅速降低引起颅内动脉血管内外压力差的明显变化导致破裂动脉瘤再次出血。虽然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尚未证实脑室外引流会增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但每次引流还是不宜过快过多。目前,关于不同脑室外引流的方案的效果对比的大样本试验较少,如持续引流与间断引流的效果对比,持续引流能加快脑室内出血的清除,也易引起颅内血管的痉 挛。Hinson 等[7] 提出脑室出血量较大时(>40ml ),双侧脑室同时引流比单侧脑室引流可加快脑室内血凝块的清除;而 Staykov 等[8]提出双恻脑室引流与单侧脑室引流在血凝块的清除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反而双侧脑室同时引流增加了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2.3 EVD 的拔管时机 颅内压恢复正常,脑脊液循环再通,脑 脊液澄清透明,每日引流量明显减少,头颅CT 检查脑室内积血 明显减少,脑室内高密度影消失,试夹脑室外引流管观察24h 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即可拔除脑室引流管[9] 。 2.4 EVD 的并发症 脑室外引流的常见并发症有颅内再出 血、感染、低颅压综合征、侧脑室积气。诱发颅内再出血是脑室 4 9安徽医学 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 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

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 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 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 睡5例,昏睡3 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 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 例,血管畸形者2例, 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 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 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 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分析

脑室外引流术的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间的64例脑室外引流术的临床护理的临床资料分析,在患者手术后,对其进行护理,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治愈患 者有62例,治愈率高达96%以上,死亡2例,结论:脑室外引流术患者,在手 术后进行有效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成功地挽救 了患者生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术护理分析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225-01 脑室外引流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而且手术损伤小,主要是为了防止脑积水,降低颅内压,避免血管渗透压过高,降低脑血管渗透,改善脑细胞功能。因此,我院针对2008-2012年间的64例脑室外引流术的临床护理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8-2012年间的64例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中,男性有46例,女性18例,年龄在25-80岁,平均年龄为49岁。引流时间在3-7天,平均3-5 天。 1.2护理方法术前患者多病情严重应做好应急抢救,并为清醒患者及家属进 行健康教育及良好的心理护理,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除常规术前准备外,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其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随时观察引管引流量与引流液的颜色,并适当进全流质 饮食,为患者痊愈增加营养,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引 流瓶高度,观察引流管内液体的波动从而了解颅内压的高低,整个引流系统应保 持密闭和无菌,避免引流管的脱落,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注 意事项。做好患者引流口的护理,随时观察患者的引流口恢复与病情变化;保持 病室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2次,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 2 结果 64例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术后护理后,治愈患者有62例,治愈率高达96% 以上,死亡2例。在引流过程中,患者没有感染,且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 效果显著。 3 讨论 阻塞性脑积水、脑疝、颅内高压、严重颅内出血等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 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也是临床常见疾病。而脑室外引流术主要是针对颅内出血、颅内高压以及患有阻塞性脑积水的患者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手术操作 简单、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颅内压,防治血管渗透压过高, 降低脑血管渗透,改善脑细胞,手术损伤小。与此同时,该手术也存在较大的风险,若是在患者手术后观察不及时、不全面、护理方法不当,必然会引发并发症,甚至于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做到下几点: 3.1 注意卧位及引流管、瓶高度 脑室引流高度: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成 人10~18 cm、儿童5~10cm 引流管位置如过高,脑脊液难以引流;如过低,引 出量过多,易造成颅内低压低;严禁引流液逆流,以免导致颅内感染。术后脑积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15T15:01:28.6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孙艳华 [导读]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孙艳华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人民医院 124200)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053-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脑室出血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本组患者采用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结论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重残率。 【关键词】脑室出血治疗分析 急性重型脑室出血是脑室出血的一种严重类型,在临床上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本病的一大特点。我科自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4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内科治疗加侧脑室冲洗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场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2岁。活动中发病者31例,安静状态下发病者9例。 1.2主要症状和体征:发病急骤,迅速发生深度昏迷,少数神志清楚;呕吐、呕血;出现双侧病理反射;四肢肌张力增高,早期出现周期性的自发性肌紧张,去大脑痉挛或去大脑强直发作,后期四肢变成弛缓状态;双侧瞳孔缩小,眼球浮动,分离性斜视;常有丘脑下部受损症状,表现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先慢后快,面部充血出汗,血糖与白细胞增高。本组患者都有意识障碍,其中嗜睡5例,昏睡3例,浅昏睡22,昏迷10例。偏瘫,病理征阳性者14例,有14例病人出现过脑疝现象。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血管畸形者2例,动脉瘤者1例,糖尿病史5例,冠心病史2例。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消化道出血1例,肾功能不全1例。 1.3诊断患者头部CT表现,出血部位为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继发性脑室出血24例。其中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15例,枕叶1例,额叶1例,脑干2例,丘脑区10例。 2治疗 内科治疗,治疗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镇静,.止血,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功能,防治并发症,定期行头颅CT复查。本组病人均于发病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控制感染及保护心肾功能等内科处理,部分病人行单侧脑室额角穿刺冲洗引流术。 3结果 根据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疗效判定标准,40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25例,无效6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75%,死亡者中死于多器官衰竭者2例,脑疝1例,急性肾衰1例。 4讨论 脑室出血就是指这些腔隙出血。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脑室壁上脉络动脉破裂出血叫原发性脑室出血,比较少见。脑实质内的出血破入脑室者叫做继发性脑室出血。这种出血较多见。原发性脑室出血治疗:适用于意识状态Ⅰ—Ⅱ级,生命体征平稳,临床无局限性神经症状的病人,但应注意患者意识状态的变化,若意识状态恶化(由清醒转为浅昏迷)及头颅脑CT扫描证实,出血多,脑积水加重,应于及时手术治疗。高龄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或脑疝晚期,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予内科治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为主。原发性脑室出血指脉络丛血管出血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及室管膜下1.5cm内出血破入脑室者,重型脑室出血以继发性者占多数,其所占比例达79.49%。脑室出血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出现突发昏迷、呕吐、瞳孔缩小及四肢抽搐等临床表现时,应及时行头部CT扫描,对脑出血部位、大小、破入脑室情况及有无梗阻行脑积水作出诊断,为早期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重型脑室出血病人由于积血阻塞脑室系统,脑室急剧膨胀,脑压骤然升高,脑深部结构遭受破坏,特别是压迫和刺激丘脑下部及脑干,易引起高热、内分泌功能障碍及呼吸循环异常等并发症,故对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首要问题是解决脑脊液的循环,解决脑积水,才能阻止病情的恶性发展。侧脑室引流能很好地改善脑脊液循环,解决脑积水,故能提高病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有作者认为第三、四脑室积水铸形是影响脑室出血患者治疗和预后的关键,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虽然对清除侧脑室积血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第三、四脑室积血少有直接作用,故作者认为对于重型脑室出血的全脑室均有积血病人采用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是否有特别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探讨。重型脑室出血者只要采取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以往,因为诊断及治疗手段受限,原发性脑室出血被认为是最凶险的脑血管病之一,临床死亡率高。现在,随着基层医院头颅CT检查的普及和治疗手段的进展,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死亡重残率已大为降低,但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病时不同意识状态和临床表现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既不能盲目行手术治疗,也不能延误手术时机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综上所述,重型脑室出血表现危重,预后差,存活者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故对于此类病人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来降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存活者的生活质量,作为临床科室应积极为这一课题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怀、秦力:双侧脑室置管引流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治疗全脑系统出血铸形【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7.10.

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微创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发表时间:2013-06-24T16:04:32.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李寿卫苟兴科(通讯作者) 胡发明贺微博[导读] 本组绝大多数术后次日以后行头颅CT复查,全部引流管均在脑室内,无一例发生脑室内再出血或脑室内积气。 李寿卫苟兴科(通讯作者) 胡发明贺微博 (长庆油田分公司矿区服务事业部职工医院神经外科甘肃庆城 74510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7-0147-02 【关键词】脑室穿刺脑室出血 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少见。文献报道,约占颅内出血总数的3.1—7.8%。然而,IVH的并发症很多、死亡率在80-1000%,其是全脑室出血的死亡率几乎达到100%。需要指出的是,IVH迄今尚无最为安全和有效的保守或外科治疗方法。尽管,由于定位诊断已不成问题,且手术器械的精巧性以及手术技术的极大提高,神经外科医生能够熟练清除脑室内血肿,但手术的死亡率仍在30%左右。况且,并非所有的IVH都适宜手术。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在不断地探索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各部位颅内血肿在内的占位性疾病。我院在2000年—2012年11月,对14例IVH采用了微创侧脑室穿刺置管外引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4例IV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年龄5—80岁。发病机理:高血压病11例、交通事故伤3例.14例均为脑室出血为主的脑出血,不伴有大量脑实质内占位性血肿。1例5岁儿童伴有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及双侧气胸。主要临床表现:昏迷12例、意识清楚1例、嗜睡1例,偏瘫12例、双足病理阳性14例。再有,全部患者均伴有程度不同的生命体征紊乱等。 首次头颅CTs显示:14例患者均为双侧或单侧脑室出血铸型伴三或四脑室出血。30%伴有基底节区少量血肿。 微创置管方法:14例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取右或特殊情况取左额发迹内和中线旁各2.5—3.0cm交点处穿刺。穿刺方向与矢状面平行,对准两侧耳道假想连线,深度4—6cm。再有,穿刺前测量CT片上右额颅骨外板到右侧脑室额角之间的距离,同时,加上0.5—1.0cm的头皮厚度,也是选择穿刺深度的一种方法。保守方案包括补液、抗生素、脱水剂、止血剂、神经营养剂等综合治疗。 疗效评价: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 ADL)分为ADL 1:完全恢复工作;ADL 2:生活自理;ADL 3:生活半自理;ADL 4:卧床不起;ADL 5:植物生存。 二、结果 全部14例患者进行了脑室穿刺,其中10例于脑室内置入内径为3mm细硅胶导管,4例置入静脉输液之最前端细胶管,操作均顺利,未发生任何穿刺相关并发症。每日脑室引流血性或淡黄色脑脊液30—250ml。引流1—10天。11例患者于引流后次日均出现意识水平显著提高或一般情况明显改善,其中5例神志转清。随后,其余患者的其它神经缺陷也逐渐改善。最终,10例存活出院。1例73岁患者术后发生基底节大量再出血,病情恶化,家人要求自动出院。1例一周后意识水平改善,但因经济困难提早出院,另1例患者于引流后次日自动出院,其病情与术前无明显差异。1例术后病情曾改善,后复查头颅CT见硬膜下出血,病情加重,要求出院。10例存活出院患者的随访显示,ADL 1级4例、ADL 2级3例,ADL 3级1例、ADL5级1例。1例出院12天猝死,死前出现胸闷,气短,考虑系心源性猝死。 三、讨论 目前,由于CTs的广泛应用,颅内血肿的检出率极大的提高。但是,IVH仍较少见。本病的治疗对策还面临着挑战。令人鼓舞的是,近年来,有关微创方法治疗各类颅内血肿的研究日趋增多,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学者报道,采用侧脑室置管、骶池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12例全脑室出血患者。评价显示,2例恢复生活能力、2例部分恢复、4例生活不能自理、4例死亡。另据报道,10例IVH患者经侧脑室外引流后,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者4例、3分者2例、2分者1例、1分者2例。一组89例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研究显示,内科治疗与脑室引流或腰椎穿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况且,后组的智能远高于保守治疗组。 本组14例IVH患者均行右侧侧脑室置管引流,除4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外,其余10例患者在神志完全清楚、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显著恢复或改善的情况下出院。随访10天-半年显示,ADL 1级4例、ADL 2级3例,ADL 3级1例、ADL5级1例。1例出院12天猝死,死前出现胸闷,气短,考虑系心源性猝死。值得一提的是,本组一例术后曾出现伴有消化道大出血的应激性溃疡,同时伴严重的呼吸功能不全(呼吸次数持续在40次/分)。但由于脑室引流充分、脑脊液循环和颅高压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脑水肿大大地降低,才得以可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大量输血和补液,从而使患者最终幸存。 文献报道和本组结果表明,至少在目前,脑室穿刺外引流对IVH患者是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对策,且更适合于基层医院。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是,首先,穿刺部位应选右额角或出血较多的一侧脑室,以便获得最大限度的引流效果,但要严密观察防止引流过度。穿刺和置管时,动作应轻揉,以避免误伤重要血管,导致意外大出血;再有,当进针深度已达到预定数据后仍未见有脑脊液流出,可先接注射器缓慢注如少量盐水,如此可将穿刺针前或侧孔的血凝块移位,便于脑脊液的流出;若此时仍未见有脑脊液外流,可再放入针芯,而后重新拔除,当看到针芯末端发亮或手指触摸时发滑,一般可认为穿刺针已进入了侧脑室内,即可置入引流管。本组2例便为此种情况。最后,脑室外引流管的所有连接处都必须严密对接,以防止污染或气体进入脑室内。本组绝大多数术后次日以后行头颅CT复查,全部引流管均在脑室内,无一例发生脑室内再出血或脑室内积气。 综上所述,就目前而言,微侵袭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是相当一部分IVH患者的一种简便、快捷、安全和比较有效且价廉治疗方法。但是,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穿刺治疗,保守治疗同样是可选择的一种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尽早预防和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尤其是肺部感染和(或)呼吸功能不全,对这类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许益民,杨应明,袁军. 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疗与选择.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1,18:115. [2]赵洪波,王立夫,青松文. 侧脑室置管、骶池引流、尿激酶灌注治疗全脑室出血. 中国急救医学,2001,21:277. [3]涂通今.急症神经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372—384. [4]曹辉,李军荣,狄晴.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合并纳络酮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49. [5]李月春,刘国荣,王宝军,等.急性脑出血血肿穿刺引流与血肿碎吸术的疗效对比.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7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