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利害测验项目的负面影响_科举于美国的历史借鉴

高利害测验项目的负面影响_科举于美国的历史借鉴

高利害测验项目的负面影响_科举于美国的历史借鉴
高利害测验项目的负面影响_科举于美国的历史借鉴

作者简介:李欣,女,陕西西安人,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讲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华文教师教育、教育考试与评价(厦门361021)

●科举学丛谈

高利害测验项目的负面影响:科举于美国的历史借鉴

摘要:中国古老的科举制度具有1300年的历史,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产生许多负面

社会问题,最终积重难返并导致自身的覆灭。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是联邦政府近十年来为了推行教育问责制度而在全国推广的州级统考和高中毕业考试,在取得一定正面效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由于高利害测验在美国的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其长期影响尚未可知,但目前的一些弊端与科举流弊具有高度相似性。了解科举的负面效果对预见美国高利害测验未来可能产生的危害具有借鉴意义,便于美国政府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科举

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High Stake Testing Pro -gram )主要是指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层面为了对学

区和学校进行教育问责所实施的州级统考。加强教育问责是美国近十年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而进行问责的首要途径就是推行高利害测验项目。广义上讲,任何会带来重大后果或产生重要决定的测验都可以被称为“高利害测验”。在美国非常受关注的高利害测验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所要求的不同年级的州级统考和半数州的高中毕业考试(high

school exit exam)。作为分权制国家,它是美国政府

通过评价杠杆对地方教育进行控制的手段之一。高利害测验项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负面影响也日益引起关注。中国的科举制度虽然已经被废止百年,但它作为古老的高利害测验却可以为美国提供现实借鉴。

一、美国的高利害测验项目:词义、词源与特征(一)何谓“高利害”(high-stakes )———词义在英语中,“stake ”一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其确

切的意思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剑桥国际英语词典》(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 )对“stake ”的解释为“赌注”,“high stakes ”就是“高赌注”;此外,该词还有“股份,股本”,以及“利害关系”之意。

〔1〕

《英汉大词典》等其他权威词典也对“stake ”

一词做了相似的解释。总结起来,在赌博语境中,“stake ”指“赌注”,即会因某个具体事件而损失的一定数量的钱或物;而在股票的语境中,它就是“股本,股份”的意思。后者是对前者的引申,因为买股票和下赌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有着非赢即输的结果,尽管当事人都想趋利避害;“stake ”的第三个含义“利害关系”则是对前两者的引申,一旦当事人下注或是投了股本,就会产生一定的利害关系。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英语中“高利害”一词直接源于赌博用语。一次高利害的赌博(a

high-stakes game )对于当事人而言,其潜在的结果

就是极端的“利”与“害”,要么“一夜暴富”,要么“倾家荡产”。此语被用来形容测验是要暗示:其一,考生必须凭借测验过关来“赢取”(win )既定的“利

”,而

不能通过其他手段来达到目标;其二,测验本身还涉及若干方的利害关系。需指出的是,高利害测验虽然源自赌博用语,然而其利害程度却远远低于高赌注的赌博或是大笔的股票购买。考生在美国参加高利害测验并不用冒太大的风险,只是测验的结果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利”或“害”,其中的“利”包括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如愿分到重点班或是顺利升级等等;而所谓的“害”,也是相对的,通常高利害测验都会给予考生多次应考的机会,考生不会因一次测验失利就“满盘皆输”。〔2〕

(二)何谓“高利害测验”(high-stakes testing)——

—词源

对于“高利害测验”目前尚无统一的界定,维基百科对此词的解释为:“是指会对测验者带来重要后果的测验。通过测验,就会得到重要的利益,例如高中文凭、奖学金、行业执照等等。通不过测验,就会带来诸多不利,例如,被强迫补课直到测验通过、没有驾驶车辆的资格或者不能够就业等等。对高利害测验的使用和误用,是美国教育界极具争议的话题。”〔3〕

值得一提的是:高利害测验并不是美国近年的发明,有西方学者认为《圣经》里所记载的基利德人(Gilead)在公元两千年前考验厄弗雷姆人(Ephraim)的做法是最古老的高利害测验。逃亡的厄弗雷姆人企图穿越约旦河,基利德士兵为了鉴别出他们,就要求每个要过河的人发一个单词的音,要他们说“Shibboleth”,如果有人发音不准,把“Shibboleth”发成“Sibboleth”,就会被拉到一边就地处死。最终有四万两千多厄弗雷姆人因此而死在约旦河边。基利德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知道厄弗雷姆人发不出“H”音,他们对厄弗雷姆人进行的这个简单的考试可以被视为一种利害程度极高的高利害测验。这个圣经中的远古例子,以其利害程度观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这样极端的例子并不多见。高利害测验在教育界更是屡见不鲜,美国的高中毕业考试、PSAT、SAT、ACT等,它们关系到应试者的大学入学资格、高中文凭和大学入学机会。然而最受美国社会关注的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高利害测验项目。

(三)作为“项目”的美国高利害测验——

—特征

采取项目的运作方式来管理各种教育活动,这种做法在美国非常普遍。“项目”最初应用于工程领域,进入20世纪末以来,项目的范畴得到极大的拓展,早已超越了原先单指“工程项目”的狭隘范围。国内外对于“项目”尚缺乏一个广泛认可的标准定义。结合“国际项目管理协会”、“美国项目管理学会”和“英国项目管理协会”对“项目”的定义,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项目”之含义:第一,项目是一项有待完成的任务,有特定的环境与要求;第二,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内,利用有限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第三,任务要满足一定性能、质量、数量、技术指标等要求。〔4〕

目前,美国各州中小学进行的高利害测验有的直接以“program”命名,例如,密西西比州于2006年开始进行的“密西西比州学科测验项目”(Mississippi Subject Area Testing Program)、南卡罗莱纳州同年开始的“高中测评项目”(High School Assessment Program)、阿堪萨斯州于2010年进行的“阿堪萨斯州综合测评项目”(Arkansas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等等。尽管有些州的高利害测验项目并未直接以“program”命名,如“加州高中毕业考试”(California High School Exit Examination)等,然实则具备了项目的诸要素和特征,在其具体描述中所使用的也是项目概览(Program Overview)、项目资源(Program Resources)和项目记录(Program Notes)等项目管理方面的用语。可以说,美国各州中小学的高利害测验本质上都是项目,而且都是包含了多个子项目的复杂项目群,这些测验被美国教育界人士总称为“高利害测验项目”。

目前,“高利害测验项目已经遍及全美五十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特别是自2002年布什总统签署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出台以来,它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公立教育问责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利害测验的成绩成为对各州、各学区和各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问责和奖惩的主要依据,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5〕时至今日,高利害测验项目在美国甚至被冠以“高利害测验运动”之名。美国学者托马斯(Murray Thomas)指出:“高利害”这个形容词被用于测验运动旨在暗示:这场运动的进行会给学生、学

校系统和学校所服务的社会带来重大后果。学校在测验中的成绩与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否密切相关,保持高成绩或者成绩大幅提高意味着成功,奖赏就会随之而来,学校就会被誉为“高效学校”(effective schools),从而受到政界和商界领导们的称赞,被寄予丰厚的物质奖励。成绩差或连续几年都没有进步,就意味着失败,惩罚也会接踵而至,这包括媒体对学校的谴责、官方对学校管理者的严重警告、允许家长给学生转学,甚至是撤销管理者的职位等等。迫于这些潜在的制裁,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采取许多方式来加倍努力地提高考试科目的成绩。〔6〕

二、中国的科举考试:概要与流弊

高利害测验并不是美国教育界近几十年的发明,它亘古已久,以多样的形式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对中国人而言,最为古老而熟悉的当属有着1300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衰废于清末。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绵延存在了一千三百年。经过长期的发展,科举制于明清时期形成了完备的考试程序和规范。科举考试分为四级。第一级是童试。由州县长官主考,考试通过后被称为“生员”,通称“秀才”;第二级是乡试,属于省一级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由皇帝派专门的主考官负责,中试者被称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属于国家级的考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举行,由礼部主持,中试者被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第四级为殿试,是整个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在会试发榜后的次月进行,殿试名义上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考试内容为策问。会试合格者都可参加,殿试不是淘汰选拔,只是考出名次,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科举制选拔英才不问家族出身,唐朝时从地方官到宰相的各级官员,多半都是科举出身。《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通过科举入仕成为后世文人的安身立命的途径,因而也形成了“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朝堂文化。科举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独有的具有开创性和平等性的以公开竞争为核心的官吏人才选拔制度。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形式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和形式的变化可以看出统治阶层的用人取向,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考试形式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元代的科举的内容发生重大转变。第一是科举不再分科,专以进士科取士。第二是考试的指定读物有所变动。新的规定是,如果经义的考试内容包括四书,则以朱熹著述的《四书集注》作为主要的依据。这两项改动成为明、清两代八股文的基础;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采用一种专门的文体,因为它要求文章中应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一共八部分,所以叫八股文。“股”是对偶的意思。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也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这种“为圣贤立言”的做法产生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消极影响,并最终导致了自身的覆灭。

作为国家的“抡才大典”,科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采用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利弊得失,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六次高层次、大范围的争论。有好几次都是由宰相大臣发起,由皇帝交由有关部门讨论,最后才拿出改革方案,可见考试关系重大。”科举考试对历代举子个人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那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的个人命运急剧转变,正是科举这种高利害测验给考生带来的“大利”。以此观之,科举考试是名副其实的古代高利害考试。中国的科举考试据有长期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和数据资料。通过这些文献资料可以发现,许多相似甚至相同的问题在不同时代的科举考试中不断重现,其中最为突出的几个问题就是死记硬背、过分关注应考之术、重文轻末、科场舞弊和科举引发的心理问题。

第一,死记硬背,压抑个性。“统一考试在公平选才的同时却无法测出个性独特及具有某方面特别专长者,无法促进求异思维。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义为主,句子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不得有所变异和自由发挥,作八股文只能‘代圣贤立言’。知识分子要想通过考试入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就不得不服膺当朝政治统治,放弃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统一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人们的自由思想和求异思维,不利于发明创造和学术的多元发展。”一些对考生影响重大的考试总是会带来教和学的变化。如果考试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而只去死记硬背具体的考试内容,那么就很难真正测量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试的效度无法保障。

第二,鼓励片面应试。科举的盛行促成了中华民族“及第争先”、尚书向学的传统。然而,“重视学习另一面是造成了过分重视考试结果的考试功利主义。在古代的科举社会,就有“科举学”或“科举之学”之说,“通常指的是如何考中的学业或学问,即应举之学或应试之学”。当时科举考试既成为教育的手段,也成了教育的目的。在一些人心目中,一切为了考试,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应试,片面追求中举及第率。为了通过激烈的科场竞争,许多人便不重视锻炼身体。即使是学习智力方面的经史文章,也主要是学习揣摩考试的文体和内容。这种片面发展、讲求实用的应考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考试内容的落后,终于遭到了被废止的命运。”科举时代的很多考生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背诵范文、韵律,对联技巧以及其他一些浅显的诗赋和八股文的写作技能上。考试训练和应考书籍都非常流行。著名的考试书籍有方苞(1668-1749)的《钦定四书义》、《小题正鹄》,车万育(1632-1705)的《声韵启蒙》、李渔(1611-1680)的《笠翁韵对》以及明朝司守谦的《训蒙骈句》。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忽略了真正的学习。

第三,导致重文轻术。高利害测验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教学的指挥棒影响。尽管清朝也开过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经济科等特别科,但进士科一直是贯穿千余年科考内容的主流。由于考试科目通常会受到社会重视,四书五经也是书院教育的重点。而非考试科目会受到忽视,这也带来了这些领域的发展缓慢。由于科举的推动,儒学和诗赋显然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得很好的领域。然而,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是以其他领域的相对落后为代价的。

第四,科场舞弊层出不穷。我国著名科举学研究学者刘海峰教授认为:“一部科举史,实际上就是由考试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压力相互对抗所谱写的历史,是力求公平取士的精巧用心与力图投机取巧的作弊行为斗智斗勇所写就的历史。”由于科举考试的高利害性,考生想出各种捷径来获得成功。在历代的科举考试中,科场内外皆存在冒籍、传递、枪替、夹带等诸多舞弊行为。

为了避免考官徇私舞弊,科举考试经历了从“兼采时望”到“糊名考校”的转变。唐朝就有防止内外串通作弊的严密措施:“礼部阅试之日,皆严设兵卫,荐棘围之,搜索衣服,讥诃出入,以防假滥焉。”随后由于唐朝行卷、问卷盛行,投献请托、公荐徇私愈演愈烈,到了北宋时期逐渐出台了糊名、誊录、别试和双重定等第等防止科场舞弊的做法,被欧阳修盛誉为“最号至公”,为元明清科举所沿用。即便是如此严密的封弥誊录制度,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仍有人千方百计作弊。为了惩戒舞弊人员以正律法,科举法令也日趋严密。任继愈先生在谈到科举时指出,“考试立法详明,执法严峻,主考官舞弊的,重的可判死刑。因此考试取得‘功名’(如秀才、举人、进士)即可得到社会的尊重、认可。”而过于细密的科场条例又带来了其他的负面影响。已故著名学者王炳照认为:对公平的苛刻要求和尽一切可能细密化的措施,越来越成为选拔行政官员的锢咒而不是保障,……科举制度因为过度“防奸”即追求公平,最终给自身造成了戕害。

第五,引发心理疾病。“科举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对个人精神上的影响,比如准备考试时的高度紧张及落选后的极度失望。科举中的考试焦虑显然是很严重的,因为考试结果影响的并不只是官职,还有财富、社会地位、尊严、部族威望、婚姻、友谊和其他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由于多次科举落选引起幻觉或者精神错乱的例子。唐朝的有王定保(870-940)搜索的《唐摭言》;宋朝的故事有洪迈(1123-1202)搜集的《夷坚志》。清朝蒲松龄(1640-1715)的《聊斋志异》、吴敬梓(1701-1754)的讽刺性小说《儒林外史》中均有这样的故事。这些文学中的例子都取材于科举现实,从唐到清关于考试病态行为的故事不胜枚举。

三、科举于美国的启示

大规模高利害测验在西方文明的历史相对较短。美国的绝大多种大规模高利害测验可以追溯到30年前,即便是SAT这样悠久的考试也只是在二战后才演变为大规模考试,并且直到60年代才具有了高度的利害性。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这些考试存在的时间还不够长,难以形成对其长期负面影响的充分研究。而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大规模高利害测验项目以问责之名大行其道,许多美国人开始担心大规模高利害测验长期实施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方面,具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科举或许可以跨越时空,为当代美国的教育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美国各州中小学的高利害测验项目实施近十年来以来取得了一些预期的积极效果,这包括有利于决策者判断教育政策的有效性,更好地监控学校绩效体系,促使州教育资源更好地分配;有利于管理者对学校进行改革从而改善课程和教学质量、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有利于家长、公众和社区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诊断学生的个体需求、积极参与专业化发展以改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把个人努力和奖励相联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除了上述积极影响之外,这些测验项目还导致了许多消极影响,这些影响与中国的科举流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

首先,高利害测验项目导致管理者过于看重分数而不是学习本身,非测验科目被过度压缩,测验科目的教学和备考使用过多资源。学校在测验中的成绩与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否密切相关,成绩高或者成绩大幅提高,就意味着成功,奖赏就会随之而来,被媒体誉为“高效学校”(effective schools)、受到政界和商界领导们的称赞,以及被寄予物质奖励。成绩差或连续几年都没有进步,就意味着失败,惩罚也会接踵而至,这包括媒体对学校的谴责、对学校管理者的严重警告、允许家长给学生转学,甚至是撤销管理者的职位。迫于这些潜在的制裁,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加倍努力来提高阅读和数学的成绩,其采取的方式有:增加这些科目的教学时间、改善教师在这两门课上的教学技巧、鼓励家长更多地参与子女的学习、聘用辅导教师帮助未能达标的学生等待。全美中小学的阅读和数学课都被寄予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在费城有21所曾被地方政府重组过的学校,在五年级、八年级和十一年级州测验的阅读和数学考试中,成绩超过了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还有一所学校的成绩甚至超过了私立学校。这21所学校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在于它们把阅读和数学科目的教学时间增加了一倍,其中一所学校每天用于这阅读科目的教学时间为120分钟,数学科目为90分钟。教师更为频繁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更为细致地分析测验结果,而且对改进教学的方式进行讨论。教学顾问帮助教师们提升它们的教学方法,还对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开展了课后辅导项目。此外,考试科目还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在2003年给费城46个学区资助了1250万美元,用于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改善这些地区6年级到12年级的数学和科学教育,这个项目每年涉及的学生数达到11.7万。考虑到这些因素,这两门科目的测验成绩在全国范围必然会有所提高。从这个角度考虑,高利害测验已经是一个胜利。然而,这样的胜利却伴随着一定的代价。许多薄弱学校大多处于贫困学区,这些学区教学资源严重匮乏,师资薄弱,却面临和富裕学区同样的问责要求,因而不得不削减艺术、音乐和体育等非统考科目的课程,腾出时间让学生围绕统考科目进行考前训练

,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全

面发展。

其次,导致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考试内容而不是课程标准,过多进行考前准备。学校因只关注测验而没有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和评价。在波士顿的一所中学(Mission Hill School),多年来一直要求学生每年对其作业进行两次的公开展示和答辩。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也消失了,大家只关注考试分数,似乎这才是对接受良好教育的界定。然而,测验所测不出多种品质,如主动性、责任感、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等,却是学校应该强调的。此外,测验占据了过多教学时间。在加州,高中学生注定要参加高中毕业考试(High School Exit Exam)、斯坦福9号成套测验(Stanford9test battery)和黄金州考试(the Golden State Exams)。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参加大学预修课程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exams)、SAT和ACT 等考试。一位加州教师抱怨,春季学期的各种测验占据了大量教学时间,把教师变成了监考。

再次,高利害测验项目诱发教师和学生频繁的作弊行为。由于考试的高利害性,致使许多学生认为,在一次考试中作弊要比长时间的认真上课和刻苦学习容易的多。有学者指出,“如今的许多考生实际上并不具备必要的知识或技能,仅仅因为善于作弊,就会通过考试。还有一些人本来能够通过考试,但却不够自信,他们可能会通过作弊来加强保险系数,可一旦被发现,他们通常面临的后果比考试不及格要严重得多。”除了学生作弊外,教师作弊的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曝光。考试的成绩被用来决定教师的绩效工资或合同的续签,有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甚至在考前窃取试题、有的在考场上给学生透露正确答案或者篡改学生考卷。因此有学者说“即使考试分数在政治压力下提高了,也未必说明学生的真正能力相应提高了。相反,分数提高恰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扭曲和腐败。”

最后,这些高利害测验项目致使学生对分数和学校的评价感到厌烦和抵触。许多高中学生对高利害考试焦虑重重。一位高中生解释到,他对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心怀恐惧,因为他有极大的考试焦虑,他的许多同学也有同样的问题,恐惧让他无法集中思考。为了能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美国高中生在考试前偷服兴奋剂蔚然成风,尽管目前还没有可靠数据表明,到底有多少高中生在为了准备考试而服用兴奋剂。据医生和就读于全美国15所以成绩优异而著称的中学的学生估测,这么做的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5%到40%。使用者主要是一些刻苦用功的学生,为了满足日益提高的升学期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为了争夺班级排名和大学录取通知书,许多不想服药的学生被迫加入这一行列。

相对于千年的科举考试,以上这些美国高利害测验的弊端只能算是短期的负面效果。以科举观之,如果考试的参与者人数与日俱增、利害程度即便保持不变,为了保证考试的公平性,考试的制度和规则设计将更为严密,框架性和规定性的条文会不断增加。相应的学校教学内容会日趋窄化、应考之术盛行,长此以往,学校的教育功能就会异化。从这点看,美国教育引以为傲的活力和创造性正在受到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威胁,为了避免重蹈中国科举制度的覆辙,美国政府要防患于未然,治乱于未乱。

参考文献:

〔1〕普洛克特.剑桥国际英语词典〔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503-2054.

〔2〕李欣.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解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2(7).

〔3〕High-stakes testing,〔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391412.html,/ wiki/High-stakes_testing.

〔4〕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26.

〔5〕李欣.美国高利害测验项目的公平追求及其悖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

〔6〕〔17〕〔18〕Thomas,R.M.,High Stakes Testing: Coping with Collateral Damage,〔M〕.Mahwah,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5:1-4、2-4、9.

〔7〕〔8〕〔10〕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0:269、271.

〔9〕〔11〕刘海峰.科举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250.

〔12〕《通典》,卷一五,转引自王炳照、徐梓,科举制度对

Negative Effects of High-Stakes Test Project:Imperial Examination ’s Historical Implications for America

Li Xin

Abstract:

Imperial examin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of 1300years in China also produces many nega -tive social problems in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and finally leads to self destruc -tion.High-stakes test project is state examination and high school graduation examination,and is conduct -ed by American federal government for practicing education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in recent 10years.It has brought certain positive effect,but also produced many negative effects.Since America doesn ’t have a comparatively long history of high-stakes test whose chronic negative effects remain to be seen.At pre -sent,

the disadvantages of American high-stakes test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There -

fore,the negative effects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can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foreseeable harm in American high-stakes test in the future,which may help American government take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words:America,high-stakes test project,imperial examination

公平的追求及其对自身的戕害,载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

〔13〕任继愈.科举考试制度值得借鉴,刊发于《炎黄春秋》2005年11期,载刘海峰主编《科举百年祭》〔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387.

〔14〕王炳照、徐梓,科举制度对公平的追求及其对自身的戕害,载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

〔15〕孙开键、吴琼,从现代心理测量学看中国的科举制度,载刘海峰主编《科举制的终结与科举学的兴起》〔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73.

〔16〕Suen H.K.,Yu,L.,Chronic Consequences of

High-Stakes Testing?Lessons from the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

〔J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06,Vol.50,

No.1,Feb.

〔19〕

Appropriate Use of High-Stakes Testing in Our

Nation's Schools 〔EB/OL 〕〔2008-01-09〕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391412.html,/pubinfo/testing.html.

〔20〕Shepard,L.,The role of assessment in a learning

culture 〔J 〕.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0(29),4-14.

〔21〕Schwarz, A.,Risky Rise of the Good-Grade Pill.〔N 〕.the New York Times,2012-09-25.

(责任编辑:

郑芳)

美国发展历史

美国发展史 课标要求: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评价华盛顿 美国南北战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冷战政策的含义、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看图片,说出图片的内容 二、自主归纳 1、教材涉及到美国历史的事件有哪些? 2、按事件逐个回忆知识点 (1)美国独立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爆发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颁布文献:《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转折点:萨拉托加大捷 领导人:华盛顿 性质: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意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运动。 (2)美国南北战争 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 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战争时间:1861年~1865年 颁布文献:北方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历史意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罗斯福新政 原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措施:1、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2、整顿农业 3、调整工业(中心措施)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意义:美国经济恢复过来;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利加强。 (4)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20世纪七八十年代:70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20世纪九十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5)冷战政策 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三、分析讲解中考经典考题 1 (09年淮安)下列哪一事件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下发生的() A.工业革命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C.明治维新 D.印度1857-1859民族大起义 2(09黄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积极应用高新技术 B.政局相对稳定,资本雄厚 C.加入欧共体,走联合自遣道路 D.二战期间,美国未受任何损失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11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2009年2月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请你回答: 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4、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美国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写出所示年代尺中1861年、1947年发生的重大事件。 5、(2009?乐山)(11分)美国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文明史的一个缩影,从美利坚合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卷

初中历史教师专业知识 考试试题卷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昌阳光学校2011年教师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初中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 粟的种植 B水稻的种植 C玉米的种植 D小麦的种植 2民主人士曾盛赞毛泽东:“一身系天下安危”,“弥天大勇”,是指 A 参加长征 B转战陕北 C去重庆谈判 D建立井冈山根据地 3 有些人的名字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 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3年,取名文革 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反复和曲折说明了 A 人民群众没有积极参加 B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没有成熟 C 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的社会制度需要长期激烈的斗争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王朝妥协 5 史学界普遍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是: A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维护了沙皇统治 C解放了农奴 D废除了沙皇统治

6 思想活跃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在诸子百家对我国 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学派是: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 道家 7 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了全球,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应对方案。你认为 面对经济危机时,最值得借鉴的事例是: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罗斯福新政 D 赫鲁晓夫改革 8 一位同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政权分立 B对外交往频繁 C民族汇集 D 江南经济发展 9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倒。致远鼓楫重重围,万火丛中呼杀 贼。”根据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政府为加强对新疆的管辖而设置的机构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宣政院 D 设置驻藏大臣 11三峡水利枢纽是化水害为水利的着名工程。下列中国先民兴建的工程中,也具有这一个特点的是:

项目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项目管理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 项目管理:现代项目管理认为: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展开的各种管理活动。其中,一个项目的有关各方所需满足的要求与期望是复杂多变的。 2 集成管理:项目集成管理是为确保项目各专项工作能够有机地协调和配合而开展的一种综合性和全局性的项目管理工作。它包括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项目目标、选用最佳或满意的项目备选方案、以及集成控制项目的变更和持续改善项目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范围管理:项目范围是指项目的“产出物范围”和项目的“工作范围”的总和。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于项目产出物和工作范围的全面识别、确认和控制的管理工作。 4 挣得值:挣值是一个表示已完成作业量的计划价值的中间变量。这一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EV=实际完成作业量╳其计划成本(价值) 二、简答(20”) 1、项目管理与运营管理的区别 1)管理的对象不同。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一个或多个项目,管理的是有关项目的评估、决策、和控制过程;而日常运营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生产和运营的决策、实施与控制。项目管理的对象是一次性的、独特性的项目,而日常运营管理的对象是周而复始的经常性的日常运营工作。 2)管理的方法不同。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因为项目管理是面向任务和过程的,而日常运营管理是面向部门的和程序化工作的,所以项目管理的方法中有许多针对具体任务的管理技术与方法,而日常运营管理中有更多的部门协调、指挥命令等针对日常运营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3)管理的周期不同。项目管理的周期是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这是相对比较短暂的,而日常运营管理的周期是相对长远的,多数企业希望能够永续经营,期望自己的企业能够通过科学的管理一直能够经营下去。 2、项目的特性 各种不同专业领域中的项目在内容上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同项目都具有自己的特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项目是具有共同特性的,不管是科研项目、服务项目、服务项目还是房地产开发项目,项目的这些共同特性如下:、 (1)目的性:指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为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服务的。 (2)独特性:指项目所生成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产品或服务都有一定的独特之处。

初中历史知识试题

1、中国近代史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______,此观点被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的____运动所实践。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出自 ( ) A.《定国是诏》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四库全书》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者______,生活在______变法时期,此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此变法代表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的最大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康有为、梁启超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他们领导了______(事件名称) 5、提出“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口号的是______(事件名称) 6、口号能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共和”口号的提出是在()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此事件的领导阶级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代表性人物是_______(此人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2)此事件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 (3)此事件学习的是西方的______(选择:A、先进政治制度B、先进经济制度C、先进文化制度D、先进社会制度) (4)此事件的最大历史功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得到改变是在________事件之后 8、世界近代史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________思想,把此思想传入中国的第一人是________,是在_______(历史事件)中,此事件前期内容是宣传________,代表的是______阶级______派别的利益 9、中国近代史上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三个典型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事件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最大的失败是指__________没有改变,_________任务没有完成。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_________、_________两件历史事件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朝着_________方向发展1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________ 12、(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 的思想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2)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提供思想准备的思想 解放运动是_________ 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代表______阶 级的利益(选择A、地主阶级B、无产阶级C、资 产阶级) 13、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俄国1861年改革三件历史事件共同体现的时代 特征是____________ 14、世界近代史上“人被发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______,此事件(1)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2)发生的先决条 件是____________,(3)此事件首 先发生在______(国家),首先发生在这 个国家的根本前提是___________ (4)此事件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准备, 其准备是指______ (5)此事件的实质是___________ _,性质是____________ 15、15---16世纪的英国在______(选择: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建设做出了 重大贡献,具体的事件是______ 16、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 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 丰富的内心情感。这主要反 映了该画( )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7、文艺复兴与新航路开辟发 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 18、因为15世纪兴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 了东西方陆路贸易的通道,欧洲人希望寻找一条 通往东方的新商路,为此________、_ _______这两个国家率先进行了新航路 开辟,而《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东方富庶的描述 更加引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因此新航路开 辟的根本目的是_____________ _,从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性质是 一次______________活动 19、选择: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发现好望角的航海家是________ (2)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______ (3)“印第安人”名称与___航海家有关 (4)使“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的航海家是 ____ (5)使“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开始”的航海家 是____ (6)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 航海家是____ (7)实现西欧人辟新航路基本目标的航海家是 ____和____ (8)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 是____ (9)证明地圆学说正确的航海家是____ (10)____航海家的航行可以同时游览大西 洋、印度洋、太平洋的风光 (11)一百年前“泰坦尼克号”首航从欧洲出发, 横跨大西洋,计划到达美洲。最早开辟这条航路 的航海家是___ 20、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 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 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先前未有的中华 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 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 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D.北伐战争 21、有学者认为“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 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 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 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 中国人的信仰……”这位学者所说的“它” 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D.解放战争 22、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认真思考后,把思 想解放视为“救国之要道”。于是他们() A.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B.创办《申报》 C.掀起新文化运动D.掀起洋务运动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的中日关系,显然逆转了: 倭寇沿海骚扰,给东南各地带来极大的破 坏……甲午—役,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 举国深感耻痛。 材料二进入20世纪,日本的侵略行为变本 加厉。据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进入南京的时候, 一切抵抗活动都已经停止了……南京就像落 入日军之手的猎物,不仅经受了战火、还经 受了日军士兵以取乐和收刮为目的的犯下的 无数罪行。……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 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的形式将每 年12月l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中日关系逆转 的表现。(2分) 24、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 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的政策,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20世纪 70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领争 人都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关系,实现双方关系的 正常化。——摘自中华书局《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册) 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 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 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是在 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 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 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 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 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 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 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 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 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 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 毙伤日军、伪军2万作人,拔掉据点2000多 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 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 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材料二、 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 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 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 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两度合作” 的原因。(2分)

抽象艺术等待历史的沉淀

抽象艺术:等待历史的沉淀 杨韵 2012-12-16 14:21:41 来源:当代艺术 虽然“抽象”作为一个外来词存在于人们的认识中,但实际上抽象是宇宙的自然本质,人们早已对此有所感知,即便在中国也是如此,只是一直没有找到一种确切的表达方式将它转化成更为直观的形式。正如某位艺术家曾说过,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觉方式,抽象艺术不过是让我们找到了一种能更亲近“抽象”本身的途径。 现代艺术从印象主义开始,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而抽象画和现代艺术一起发展并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人们终得以通过架上绘画这种实体表现形式将那种一直无法捕捉的介质反映出来,开始有了“抽象艺术”、“抽象绘画”这样的界定概念。“现代艺术之父”塞尚把现代主义艺术从具象带向了抽象,把自然世界抽象成圆柱、圆锥与球体三种最基本的形状,促成后来立体派的诞生;还有蒙德里安在立体派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富于鲜明个性的几何抽象艺术…… 总之,从世界上第一幅抽象画诞生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当然这只是整个艺术史中的一个段落、一个章节,但“抽象”本身就如同某种存在却又无法捕捉的介质,伴随着宇宙的诞生就已存在。比如那些相似却又难以描述的自然景观、生物的形状或者斑纹……其中好像存在着某些规则,但看上去却显得混乱无章。事实上那些可以感知而无法准确描述的生命痕迹正是在暗示世界本身就是抽象的,我们置身其中,只是我们不知道这种暗示于我们有何用,直至抽象艺术的出现,那些飘忽不定时隐时现的抽象事物终得以变得清晰了一些,当然仍不乏诗意和神秘感。

抽象艺术的兴起 从1890年到1917年,欧洲艺术绘画的重心发生了转移,这段时期架上绘画出现了危机。人们对写实主义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架上绘画的单一模式已经形成了审美习惯。但艺术家们仍然在不断探索一种打破常规,打破以物质作为中心的表现手段、传统评价标准,并模糊艺术门类划分的重重壁垒,这种正在新生的观念是要将艺术变得更贴近人的思想和灵魂,还原一切无法界定的精神世界,而许多艺术家都有着拒绝物质主义的共鸣想来做这样一件极具变革性质的事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康定斯基是抽象主义艺术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然除了他之外还有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立体派代表毕加索、冷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以及深受康定斯基影响的波洛克等等,他们都希望将艺术从污秽之物中解救出来。 1910年,康定斯基创作的一幅名为“即兴”的抽象绘画被视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幅纯粹抽象的作品。这幅作品和之前的抽象作品相比显然又攀升了一个高度或者说越来越大胆,具象的痕迹已经基本消失,这幅断然抽象的水彩画呈现的只是些重叠色点。20世纪初,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成形。当时视觉艺术的发展,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到抽象主义,表现手法从具象、变形,逐渐演变为纯粹的抽象;艺术主体从反映客观对象逐渐演化为表现主观意识,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对音乐意味的探索。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总结和创新的。他先后发表了《论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点、线、面》等专著,他提出了一系列抽象主义的绘画概念,比如“内在需要”、“综合艺术”、“内在声音”、“隐性结构”等等,他还用心理学的原理将抽象绘画中重要的几个元素:色彩、形式、结构拿出来做细微的分析,如此专注的研究增强了他艺术理论的系统和科学性,他的努力与付出最终建立起了新的艺术观念,深深的影响

美国文学史及选读期末复习

美国文学史复习1(colonialism) 第一部分殖民主义时期的文学 一、时期综述 1、清教徒采用的文学体裁:a、narratives 日记 b、journals 游记 2、清教徒在美国的写作内容: 1)their voyage to the new land 2) Adapting themselves to unfamiliar climates and crops 3) About dealing with Indians 4) Guide to the new land, endless bounty, invitation to bold spirit 3、清教徒的思想: 1)puritan want to make up pure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净化信仰和行为方式 2) Wish to restore simplicity to church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Bible to the theology. 重建教堂,提供简单服务,建立神圣地位 3)look upon themselves as chosen people, and it follow logically that anyone who challenged their way of life is opposing God's will and is not to be accepted. 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对他们的生活有异议就是反对上帝 4)puritan opposition to pleasure and the arts sometimes has been exaggerated. 反对对快乐和艺术的追求到了十分荒唐的地步 5)religious teaching tended to emphasize the image of a wrathful God.强调上帝严厉的一面,忽视上帝仁慈的一面。 4、典型的清教徒: John Cotton & Roger William 他们的不同:John Cotton was much more concerned with authority than with democracy; William begins the history of religious toleration in America. 5、William的宗教观点:Toleration did not stem from a lack of religious convictions. Instead, it sprang from the idea that simply to be virtuous in conduct and devout in belief did not give anyone the right to force belief on others. He also felt that no political order or church system could identify itself directly with God. 行为上的德,信仰上的诚,并没有给任何人强迫别人该如何行事的权利。没有任何政治秩序和教会体制能够直接体现神本身的意旨。 6、英国最早移民到美国的诗人:Anne Bradstreet 7、在殖民时期最好的清教徒诗人:the best of Puritan poets is Edward Tayor. 学习指南: 1、Could you give a description of American Puritans? 关于美国清教徒的描绘 Like their brothers back in England, were idealists, believing that the church should be restored to the "purity" of the first-century church as established by Jesus Christ himself. To them religion was a matter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ey made it their chief business to see that man lived and thought and acted in a way which tended to the glory of God. They accepted the doctrine of predestination, original sin and total depravity, and limited atonement through a special infusion of grace from God, all that John Calvin, the great French theologian who lived in Geneva had preached. It was this kind of religious belief that they brought with them into the wildness. There they meaant to prove that were God's chosen people enjoying his blessings on this earth as in Heaven. 2、Hard work, thrift, piety and sobriety were the Puritan values that dominated much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writing. 3、The work of two writers, Anne Bradstreet & Edward Taylor, rose to the level of real poetry. 4、The earliest settlers included Dutch, Swedes, Germans, French, Spaniards Italian, and Portuguese. 美国文学史复习2(reason and revolution) (2009-01-17 15:54:25) 一、美国的性质: The war for Independence ended in the formation of a Federativ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public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联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二、代表作家: 1、Benjamin 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1)"Poor Richard's Almanac" 穷人查理德的年鉴 annual collection of proverbs 流行谚语集

初中历史试题及答案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禹建立了夏朝B.汤灭夏建立商朝 C.周文王建立周朝D.周武王建立周朝 2.齐桓公、晋文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相同因素有①以“尊王攘夷”为口号②发展生产③整顿内政④注重军队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A.“仁”和“德治”B.“兼爱”和“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4.20XX年5月,在北京开幕的中国首届华佗文化节,集中展示了传统中医的优秀成果,旨在推动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下列属于华佗医学成就的有①编著《伤寒杂病论》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5.右图是一幅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形势图。图 中★所代表的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 A.鲜卑族 B.女真族 C.契丹族 D.党项族 6.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项目管理试题及其答案

软件学院研究生课程“IT项目管理”考试题答案 (08级脱产班) 一、填空:(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人们已经认识到IT项目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IT应用项目越来越复杂;二是由于缺乏合格的IT项目管理人才。 2、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把它作为主要的运作模式和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解决方案。 3、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活动,这些活动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目的性、依存性和知识性。 4、IT随着人类的发展,有组织的活动逐步分化为2种类型,它们分别是作业和项目。 5、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一表述包含了以下五个观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之中。(4)协调的中心是人。(5)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6、P MBOK中核心的知识领域有4个,它们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之所以称其为核心知识领域,是因为在这几个方面将形成具体的项目目标。 7、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8、组织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 9、范围是指产生项目产品所包括的所有工作及产生这些产品所用的过程。项目范围管理是指对项目包括什么与不包括什么的定义与控制过程。 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至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至90%。

二、选择题:(单选题,请选择最佳答案。每题2分,10题共20分) 1、以下哪一项不是系统方法的内容(B)。 a.系统观念 b.系统测试 c.系统分析 d.系统管理 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项目管理的辅助知识领域。(A) a.项目质量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沟通管理 d.风险管理 3、以下哪一项是项目定义阶段中启动过程的一个主要成果。(C) a.获得足够的项目经费 b.编制项目计划 c.选择一位项目经理 d.完成工作分解结构 4、项目成本管理包括的主要过程有(D)。 a.成本估算 b.成本预算 c.成本控制 d.以上都是 5、下列项目管理过程组中,哪一个最耗费时间与资金?(C) a.启动过程 b.计划过程 c.执行过程 d.收尾过程 6、一个由7个人组成的项目组,其沟通渠道的条数是。(B) a.14条 b.21条 c.38条 d.49条 7、项目进行到一半时,客户想取消剩余的工作和合同。最佳的方法是查看下列哪项来确定项目的目的(A) a.项目章程中的目的、目标和商业案例。

2019-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 答案 一、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同30分) 1、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 历史:①甲骨文②司母戊鼎③秦陵兵马俑④园形方孔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3、跟随曹操征战多年的士兵,在一次战斗中受伤,需要实行外科手术,应该请谁为他医治 A张仲景B华佗C李时珍D孙思邈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下列哪些措施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①册封达赖、班禅②设置驻藏大臣③设立西域都护④设立宣政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中直接促进了 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的是:①火药②造纸术③印刷术④指南针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6、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A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B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C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进士科和明经科D戊戌变法期间,科举制度被废除 7、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B人们过元旦(春节)挂年画。贴“桃符”、放鞭炮、往来拜年 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 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水浒传》中的故事 8、“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交往中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①丝绸之路②鉴真东渡③戚继光抗倭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09年2月26日,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被高价拍卖。这两件文物是在近代哪次侵华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标志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今年五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重游民国旧都。你认为他们要去的城市是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检测(十四)美国1787年宪法

课时检测(十四)美国1787年宪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2018·浙江五校联考)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唇枪舌剑,争论得异常激烈,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意见几乎完全一致。代表们争议最少的问题可能是() A.美国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B.国会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 C.行政官由人民还是议会选举 D.黑人奴隶是否纳入征税范围 解析:选A美国独立战争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战争,独立后建立的是民主制国家,而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也不存在君主的问题,所以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大家几乎不讨论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故选A项。 2.美国政治的伟大之处在于作为一个“制衡机器”,它具有相当的自我纠错能力……一个充分制衡的政治制度,等于无形中增加这个制度里的“协商点”,从而尽量消减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材料说明() A.三权分立和制衡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维护民主利于提高政治决策的理性成分 C.联邦制度有利于避免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D.分权与制衡利于人民充分实行民主精神 解析:选B减少公共政策中的专断性,能够维护民主,提高决策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袁明在《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中说:“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下列不属于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是() A.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 B.各州在行政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C.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权 D.中央的权力构建体现三权分立 解析:选B“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主要指的是中央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力分配,如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等,故B项符合题意。 4.某学者认为:“1787年的制宪会议所制定的这部崇高的根本法仍然是美国的宪法,但它有名无实。宪法的形式是一个经过精心调整的、理想的平衡体,但现今美国政府的实

初中历史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2013初中历史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近代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学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某期同学出了一期板报,下列板报内容,最能反映日军野蛮暴行的是() A、难忘九一八 B、血染卢沟桥 C、南京大屠杀 D、血战台儿庄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5、右图反映了新中国在1971年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6、小明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 做了如下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根源:资本主义萌芽 B、技术条件:造船技术极大提高 C、支持国家:英国和意大利 D、深远影响:世界逐渐连成整体 7、人权,既是人类长期以来的追求,也是现实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就十八世 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而言,为推翻封建专制,争取人权方面颁布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文献是()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法典》 8、下列改革中,使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是() ①中国“戊戌变法”②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美国“罗斯福新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 D、卡尔本次 10、1919年巴黎和会签署的涉及中国问题的条约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1.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美国发展史专题复习

美国发展史专题复习 一、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 2.任务: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目的) 3.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4.开始标志: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 5.重要文献:177 6. 7.4.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的诞生。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胜利标志:1781年,约克镇之战,英军向美军投降。 8.结束标志: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9.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10.影响:使美国赢得了独立,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国内影响) 并对以后欧洲和拉美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国际影响) 11.1787年宪法:它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 1789年4月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12.华盛顿贡献: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和完善民主法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等。 13.评价华盛顿:由于华盛顿为美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初创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被誉为“美国国父”。 它不但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14.胜利原因:战争的正义性;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持;华盛顿的杰出领导; 大陆军的英勇奋战;国际援助等。 二、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障碍) 2.南北矛盾:是指北方资本主义制度与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之间的矛盾。 3.南北矛盾三个方面:奴隶制的存废(南北矛盾焦点)、关税问题、劳动力问题。 4.任务:废除黑奴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目的) 5.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他主张废除黑奴制度)。 6.开始:1861年,南方叛乱武装挑起战争。 7.初期:因南方蓄谋已久,故北方节节失利。 8.转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其作用是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且使战争开始有利于北方。 9.结束:1865年,北方军队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 10.性质:它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11.意义: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也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法)创造了条件。 12.林肯贡献:他为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奴制度以及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重大贡献。 13.评价林肯:他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适应了历史潮流,所以他也是 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但它毕竟是资产阶级代表,其行为目的是维护 资产阶级利益的。 14.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又一障碍?) 答:因为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而19世纪的美国内战,废除了黑奴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因此又为美国 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最大的内部障碍。 三、罗斯福新政(1933年): 1.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开始新政。 2.目的——为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统治(根本目的)。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在哪里) 4.措施——首先整顿银行(使银行恢复信用);调整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中心措施) (防止盲目生产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农业;(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创建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队伍,刺激消费和生产) 5.作用——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恢复,资本主义统治也得到巩固, 也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但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评价) 四、三次科技革命中的美国 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美国紧随之后进行, 1807年美国富尔顿发明世界上第一艘汽船,使人类进入“汽轮时代”。 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从美、德开始。美国莱特兄弟最先发明飞机; 美国爱迪生(“发明大王”)最先发明电灯;使人类摆脱了“黑夜的煎熬”。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开始于美国。 1945年美国原子弹; 1946年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52年美国氢弹; 1969年美国载人飞船登月着陆; 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 五、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1914—1918年1939—1945年) 1.一战中的美国:保持中立,大发战争横财。 2.一战后的美国:积极参与战后分赃,推行强权政治,建立华盛顿体系。 3.二战中的美国:先是中立和观望态度,后因法西斯国家的猖狂激怒了美国,接着加入二战行列, 并积极组织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也为反法西斯战争最后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二战后的美国: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并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接着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冷战”), 最终形成“两极格局”,从而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六、二战后的美国“冷战”政策 1.含义: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2.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3.措施: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防止共产主义渗透。)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以达到控制西欧。)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对抗华沙条约组织。) 4.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5.影响:使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 七、二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动态 1. 发展动态: 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七十年代:缓慢危机→八九十年代:复苏繁荣

选修-美国历史文化期末复习资料

A:一、单项选择题 1、在英属北美,“新英格兰”地区的经济形态属于( )。 A混合形经济 2、美国所独有的节日是()。B感恩节 3、最先贩卖黑人到北美的是()。A荷兰人 4、起草《独立宣言》的美国总统是()。C杰斐逊 5、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土温把美国19世纪的最后40年称为()。A镀金时代 6、19世纪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布赖恩的著名演说是()。A金十字架演说 7、华人在美国定居人口最多的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利福利亚 8、对美国家庭饮食影响最大的是()。C 意大利饮食 9、美国现行宪法是()。B1787年美国宪法 10、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 D1979年 11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的创立者是 B司徒雷登 12、在美国硬币上都刻有同样一句话是()。 C合众为一 13、美国人最热爱的三大体育运动不包扩()。D足球 14、美国宪法规定,众议员的任期为()。A2年 15、越南战争不断升级的美国总统是()。C约翰逊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美国位于北美洲,东临(大西) 洋,西临(太平)洋。 2、印地安人对美国饮食的贡献是(玉米),白人在种植(烟草) 以后才有了经济的发展。 3、英属北美时期,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三种管理模式是(王室)殖民地,(业主)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 4、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尼克松),(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排斥移民的法案。 5、中国人可以申请美国国籍是在(罗斯福)总统时期。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南北战争: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在林肯当选总统后发动了叛乱,联邦政府通过4年的战争平息了叛乱,并且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历史上称为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由于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黑人的种植园经济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已经阻碍了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战争结束后为美国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2、水门事件:1972年6月17日,当时的尼克松为赢得连任,派出特工人员在华盛顿水门饭店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办公楼被捕。他们被控潜入民主党办公大楼安装窃听器和偷拍民主党文件。这一轰动一时的事件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卡尔-伯恩斯坦和鲍勃-伍德华德所进行的一场坚持不懈的斗争结果之一。尼克松被迫辞职。水门事件是美国政治竞选中不光彩的一幕。 3、进步主义运动:1900年~1917年间美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统称为进步主义运动。在性质上,进步运动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有社会各阶层参与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目的在于消除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所引起的种种社会弊端,重建社会价值体系和经济秩序。在内容上,进步运动同时在联邦、州和市三级展开,从政治上的争取妇女选举权、市政改革到经济领域的反托拉斯运动,从救济穷人和改善工人待遇的社会正义运动到自然资源保护,囊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深远。 4、飞虎队: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他们在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的带领下作战勇敢。援华航空队以”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对于援助中国抗战给予了很大帮助。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作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