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2013修订版

毛概期末复习重点2013修订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来说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植跟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政治纲领:②经济纲领:③文化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的总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有: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3.党在过渡时期的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就提出了从治本主义社会想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第二、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名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第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第四、新中国成立后,党在写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

一、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三、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科学内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3、“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步具体化,提出三个阶段性目标:

一、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三、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从而使“三步走”

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1、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P129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一、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一、所谓全方位开放,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

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二、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地带,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中心城市的对外开放;

三、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1、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政策

2、.实现改革开放和开放良性互动

3、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4、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了不够发达,发展也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P162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P157

5、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59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63

7、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1)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8、保障改善民生

(1)深化教育体制领域综合改革

(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

(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9、创新社会治理体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4)健全公共安全体制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1、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1、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祈求

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主要体现

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2、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

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共产党的宗旨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

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