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案

第二单元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嫉妒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时间:4课时

认识年、月、日

教学内容:P17——1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

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在从年历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一张大的2005年的年历卡。教学光盘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2005年的年历卡,黄、蓝色彩笔各一枝。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谈话:(出示2005年的年历卡)这是一张2005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你知道为什么吗?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吗?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

指名到讲台上交流,并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问:你对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有关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吗?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后,组织全般交流。

谈话:同学们对年、月、日的知识了解得真不少,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

1.初步认识年、月、日

谈话: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充分地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如:1、3、5、7、8、10、12月都有31天;

4、6、9、11月都有30天;2月有28天……)

2.认识大月和小月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有用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中。

反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

问: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请大家再比较,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来整理最合适?

谈话: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书上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表格,下面请同学们在2005年的年历卡上,找出每个月的天数,填在P17页的表格里。填好后,再读一读表格下面的一段话,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活动后反馈: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05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住大月和小月。

谈话:请同学们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

组织交流:学生带着涂上色的表格到台上去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如果没有学生交流利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则组织如下活动:

讲解:老师也有一种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可以吗?老师是用自己的拳头来帮助记忆的(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注意两点:①讲清数的方法;②数到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拳,跟老师一起数。

4.计算全年的天数。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数吗?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2

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四、总结

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怎样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谈话:同学们不但知道了很多年、月、日的知识,还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想办法解决好吗?

认识平年、闰年

教学内容:p.19、20

教材简析:对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天数的比较,引出平年、闰年的知识,让学生尝试计算平年和闰年一年的天数,再让学生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寻找平年、闰年排列的规律,并通过底注,补充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年份的2月的天数,使学生发现2月的天数是不相同的,从而认识平年和闰年。

2.通过一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明白闰年的产生,以及判断方法,让学生自己掌握判断依据。

3.补充教学一些常用的时间单位,努力构建时间单位的体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教学难点:判断闰年的方法。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的课上你学到了哪些重要的知识?

指出:有的同学把“二月”说成了“平月”,老师下课后特地查了字典,想听解释吗?

解释:平月指的是平年的二月;相对平月而言,还有“闰月”,谁能说说“闰月”可能是什么意思?

所以简单地把二月说成是平月,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只要把它说成是“二月”。

那平年、闰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研究。

板书:平年、闰年

二、学习新知:

1.请大家看2004年、2005年二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二月,但天数是不一样的。)

你有什么疑问吗?

比如: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怎样记住是在哪一天多出来的一天?……

老师介绍:昨天老师告诉过大家,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当我们把每年看成是365天的话,这样每年都会多出来5时48分46秒。我们可以估算一下:5时48分46秒看成是6时,这样一年下来多6时,2年多12小时,3年多

18小时,4年就多24小时了。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了,所以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因为二月的天数最少,所以就加二月上,闰年的二月有29天。

现在谁能来说一说:闰年和平年有什么区别吗?

2.看书上p.19,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看了年历,你能说说哪几年是闰年?

这些闰年的年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估计有学生会说:每间隔4年,若有,要让其他学生质疑。)

读: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问:你理解这句话吗?记住了吗?

老师质疑:“通常”是什么意思?“一般”呢?说明了什么?

那这个特殊情况是怎么样的特殊情况呢?

大家可以继续随老师来算一算:每年多出来的5时48分46秒,看成6时之后,每年就多算了11分14秒……

所以每一百年,本来整百数肯定是4的倍数的,现在要是400的倍数才可以是闰年,如果不是400的倍数,那就正好要把按上面算法多算的一天还掉,即那年只能是平年。

看来积少成多在算年份的时候也是要注意的。

读: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现在你能说说“一般”情况下,怎么样的年份是闰年?遇到特殊情况要怎么判定是否是闰年了吗?

三、完成“想想做做”:

1.读一读书上小朋友说的话,简单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新闻。建议学生要多多关心国家大事。

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奥运会是每4年一次的,正好都是在闰年举办。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这么说:奥运会通常都是在闰年举办。

2.闰年一年有多少天?

引导学生从加数都接近30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那这一年是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指出:365或366都不是7的倍数,所以一年是52个星期多1天或是多2天。我们一个学期一般有20个星期,那两个学期就大约有40个星期,暑假、寒假就大约有10多个星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年()月()日正好建国一百周年。

算周年的时候,对学生说清楚用加100的方法算。

4.昨天我们认识了年月日和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其实时间单位还有。板书:季度。

一年的2个月,分成了4个季度。这季度和季节是不同的。季节是按照温度来说的,它没有明确的哪一天开始哪一天结束,它要根据当年的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而定。而季

度就很清楚:12÷4=3。每一个季度都是三个月,第一季度是1~3月,依次排下去。猜一猜:每个季度都是三个月,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每个季度的天数一样多呢?为什么?

大家来算一算,并完成表格:

从你填好的表格中,你能告诉大家些什么?

5.小华今年13岁,她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为什么她只过了3个生日?

算经过时间

教学内容:p.21。

教材简析:教材在第21页上安排了一道计算三种农作物生长期的思考题。最后还安排了“你知道吗”这一栏目,介绍了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常识,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换与气温的变化密切相关,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1.学会求一些实际情况的经过天数

2.了解季节与季度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了解有关常识

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一些时间单位年月日,季度也是一个时间单位

板书:季度

你说说你知道季度的哪些知识?

估计可能有学生会提出:季度和季节的一些混淆的话题

2.介绍:季度和季节是有区别的。季度是从月份的角度来分的,1~3月为第一季度,4~6月为第二季度……它们是非常明确的。这里的1月、2月……12月其实指的是公历的安排,也就是我们平时看的年历。除公历之外,还有农历。也叫阴历。阴历有个参照物,那就是月亮。大家都知道。十五的月亮是最圆的,接下去会越来越小,然后再变圆……这样一个个循环,就是一个个农历的月份。今年的春节大年初一,相当于农历的1月1日,同时是公历的2月9日。所以说农历和公历的日期是不一致的,一般农历会晚1个多月。如果给农历也分四个季度,那应该和4个季节更为接近。现在我们有更为科学的确定4个季节的方法,请大家阅读书上第21页的文字。

看完后交流:你知道怎么划分一年四季了吗?

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讨论、解释。

3.介绍祖国的一些地方,如:北京、昆明、海南等

小结:中国太大了,很多地方的气候都各不相同。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到处走走,好好认识一下我们的国家。

二、学习求经过时间

1.举一些简单的例子:

老师4月19日~21日要到南京去学习,算算我要出去几天?

你是怎么算的?

(一、天数少,可以数手指。二、计算:21-19+1=3(天))

分析:4月19日这一天是开始,我们可以简称“头”,4月21日结束,我们把它称为“尾”,如果是采用尾减头的方法,别忘了还要加1。

再算:周一到周五,你们要上学,一周上学几天?怎么算?

……

2.算较复杂的经过时间

出示书上第21页上的题目:下面是云岗小学红领巾试验条几种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间的记录。算出每种农作物的生长期各是多少天。

交流水稻的生长期:读一读水稻的播种日期和收割日期。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表格里的相关信息吗?

你认为可以怎样算出水稻的生长期?(分段计算)

一起动手算一算:5月份是从5日开始的,可以理解为前4天不在生长期内,所以5

月的天数是31-4=27(天),6月、7月、8月、9月都是完整的,可以写出它们全月的天数,10月到16日就收割了,所以该算16天。

这样得到的算式是:27+30+31+31+30+16

计算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加数的特点,前5个加数都很接近30,就先算5×30=150,27缺3,2个31各多1,再加个16,这样还要加15,所以一共有165天。

学生自己把剩下的2题算一算,算完后交流检查算对了没有。

生日快乐

教学内容:p.22、23。

教材简析:这是一次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教材首先呈现一幅某同学过生日的场景图,引出过生日的话题,通过猜几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进一步巩固年、月、

日的基本知识。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从猜猜各人的生日到统计每个月出生的人数,算出每个季度出生的人数等,围绕生日综合地运用了年、月、日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

教学目的:

通过过生日的现实情景,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统计、可能性等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播放光盘:

1.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过生日)

帮朋友过生日,我们首先要知道朋友的生日是哪一天。可这些小朋友都很聪明,他们运用所学的年月日的知识,并没有直接告诉人家几月几日是自己的生日。你能看了他们说的话,猜出他们是哪一天生日的吗?

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猜出是哪一天并说清楚自己是怎么想的。

2.全班交流:(1)、我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怎么想?(先要想一年的最后一天是12月31日,往前数3天,是12月29日。)指出:千万不要直接减3,如果是那样算的话,那就是28日。当天数不是相隔太多的时候,我们用数的方法更保险。

(2)、我的生日是第三季度的第一天。

(先要想第三季度是7月份开始的,第一天,就是7月1日。)

(3)、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

(教师节是9月10日,往前数两天,就是9月8日。)

(4)、我的生日是八月的最后一天。

(八月是大月,最后一天是31日。)

3.看了上面小朋友做的猜生日游戏,你们也想试一试吗?

把自己想到的话先写在书上,然后先让同桌猜一猜,检查自己写得是否比较的合适。

全班交流。并且要比出哪些同学写得好,哪些同学猜得快?

4.统计班级里同学的生日,并在条形图中表示出结果。

能用什么办法来检查这份统计中有没有重复和遗漏?

看了完成的统计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检查一写,统计对了吗?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集体交流。

三、平移和旋转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设计图案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

二、教学时间:3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内容:p.24~26

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个例题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火车、电梯、缆车和风扇、螺旋桨、钟摆运动的实例图片作为素材,让学生结合实际、观察和想象它们的运动特点,体会平移和旋转。第二个例题是方格纸上图形的平移。虚线图形表示原来的位置,实线图形表示平移后的位置。教材引导学生观察和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格数),并在“试一试”中实际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运用特点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做一些平移画。

教学目标:

1.在大量观察图片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

2.能在方格市上平移一些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平移的特点。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平移和旋转: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板书:动

问:和“动”相反的是什么?(学生答:静)

在我们的教室里,很多东西都静静的不动,如电风扇、门、窗等,我们能让它们动起来吗?

(一一让上面说的东西动起来,而且请大家随着物品的动用手势来表示。)

你还能让别的东西也动起来吗?

生:粉笔

师:大家想一想,粉笔的动你能像刚才那样清楚地预测吗?为什么?

生:粉笔它拿在老师的手里,它受老师的指挥,我们不能预测。

师:像电风扇、门、窗的运动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它们只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动,而粉笔的动是不规则的。老师要请大家从生活中找一些很熟悉很有规则的物体运动,行吗?

2.找规则运动的物体:

生:拉抽屉(老师和大家一起做该动作,后面同)

生:时针。打气。拉门。拉窗帘。轮子。方向盘。汽车上的雨刷……

师:大家找的东西很多,它们的运动都很有规则,老师要求大家把它们分成两类,考虑一下,怎么分是比较合适的?

交流:把……放在一起,把……放在一起。

说说理由。能给这两个大类起名字吗?

板书:平移和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有规律运动:平移和旋转。

3.通过刚才那么多的例子,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是手势来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刚才老师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擦黑板的动作也是平移,你们说对吗?为什么?

那你能用擦黑板来演“平移”吗?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演?

(引导学生发现:要沿着一个方向笔直地移动。)

4.判断:(p.25“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请用画“”的符号表示平移,用画“○”的符号表示旋转。

二、运用平移画图形:

1.运用平移的知识,我们来看这样一幅图:

(出示p.24例2)

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是怎么得到的吗?

引导学生会看图:虚线的房子是表示原来的,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实线的房子是表示平移后得到的房子。

读: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读这句话,注意两个地方“向右”、“6格”,对这两个地方大家有疑问吗?

追问:“6格”是怎么得到的?同桌商量一下。

交流讨论,达成共识:要知道是平移了几格,先“找点”,找出两处房子相对应的点,比如屋顶和屋顶的点就是一组对应点,然后树对应点之间移动了几格。对应点不止一对,所以还可以继续找第2对、第3对……,但数一数后会发现,每一组对应点之间都相差6格。

学生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继续完成另两张图:

金鱼图向()平移了()格

火箭图向()平移了()格

2.(p.25试一试)

(1)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你准备怎样做?

(找点、移点、描点)

学生动手画。问:画完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吗?什么没变?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没变,但位置是改变的了。)

(2)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