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烙饼问题 》说课稿

四年级《烙饼问题 》说课稿

四年级《烙饼问题 》说课稿
四年级《烙饼问题 》说课稿

四年级《烙饼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烙饼问题》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第二课时。这册的数学广角内容安排了简单的统筹思想的教学。教材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简单事例——烙饼,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让学生从中体会统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材中首先出示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妈妈正在烙饼,并且说出了吃烙饼的方法“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然后教材呈现“要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以及学生讨论交流烙饼方案的情景最后教材提出烙更多地饼最少要多长时间的问题。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把抽象的优化问题融入生动活泼的简单事例中,以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让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数学学习,学生初步体会了简单的排列组合思想、集合思想、转化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初步形成了有序思维、简单推理等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本册较次安排的数学广角这一单元,

主要向学会渗透统筹思想、优化思想,重在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简单的事例,体会统筹思想和对策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爱生活中随处可见,但统筹思想和优化思想都是比较系统、比较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生要深入理解或实际运用难度会比较大,因此教师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学生只要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优化思想的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以看到问题就能从优化的角度给出最优的方案。

三、说教学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思考、操作、对比、交流等活动,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从多种方案中择优的意识,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基于这样的想法,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书中情境图,昨天,我给同学们介绍了烙饼这种食品,现在老师带你们到一个老字号饼店去看看,瞧,厨师正在烙饼呢,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先让学生探究烙双数饼,再探究烙单数饼的时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

在探究烙双数张饼时,先让学生用手势比划烙2张饼,探究出烙两张饼至少需要的时间,教师追问4张饼至少要几分钟,6张饼呢?并在探究6张饼时提出还可以用表格表示,将学生的具体操作提升到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饼的数量是几的时候还可以这样烙,得出双数张饼的最佳方法,两张两张也就是按顺序烙最省时,为后面烙3张饼的学习铺路搭桥。

在烙饼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烙3张饼这个突破口,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动口三位于一体的过程,在不同的烙法中选出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也就是交叉烙法,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教师再利用直观手段动手摆一摆和课件演示等方法在现烙3张饼最佳方法的过程,让全体学生清楚地看到锅里每次都有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为后续烙多

个饼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烙饼问题的理解。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魅力无限的优化思想。

5张、7张饼怎样烙最省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都交叉烙和先顺序烙再交叉烙两种情况,这里学生再一次体会到了优化思想。

最后学生通过充分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当饼数大于1时,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增加3分钟,用饼数乘烙一面饼所用的时间,就是所用的最短时间。(饼数×3=所需最少的时间。)

三、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通过学习烙饼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再让学生利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烙饼这样的问题,从而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这一理念。

因此在这个环节设计了顾客吃饼及复印身份证的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布置了课外探究题,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进一步探究,感受数学的乐趣。

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商的变化规律》是在笔算乘法和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同时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打基础。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进一步总结出商的变化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探求欲强。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学期又学了除数是

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口算能力普遍差。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训练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进行除法的计算。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情境教学、启发讨论、引导点拨相结合的形式,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用兴趣一线串珠,将知识分成段而又串成串,形成知识体系。在学法上,倡导孩子自主探究学习、同时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孩子互相启迪,多向交流,经历观察-比较-发现-总结-验证的过程获取知识,使他们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总之要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 四、说教学过程及设想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首先,我设计了孙悟空分饼的故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由故事引导学生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中,用故事引入,让孩子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教学过程始终吸引孩子,把他们带入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的境界。)(二)问题引领,探究新知。 (A)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在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每次出示例题后,出示探究思考题,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观察比较,这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参观苗圃》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参观苗圃》说课稿 《参观花圃》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的内容,本课主要是以“参观花圃”这一情境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基础上学习的两位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由于在除的过程中不需要调商,学生容易掌握,在基本掌握了试商的方法后再学习在除的过程中需要调商的,就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过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前面有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基础后学习本节的内容不是很吃力,对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能是试商方法还不是十分熟练,由于刚接触,试商速度慢,在教学时,让学生真正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参观花圃”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绿色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强化环保的重要性。 2、使学生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能够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3、通过3个层次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渗透环保教育——爱护大自然的好朋友。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法。 2、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使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绿色植物对我们身体有好处,能缓解我们的疲劳,让同学们知道绿色植物在生活在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探索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正确列出算式154÷22后,让学生独立思考估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向全班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在练习和交流中让学生发现把22看作20来试商这一方法比较好,鼓励学生用刚才发现的试商方法来试一试:120÷18,学生解题后说说试商方法和计算结果。这样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去尝试解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在解题中发现试商方法:可以把除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在尝试成功中感受学习的快乐。通过两道题,可以总结出位数除以两们数的算法,提高了学生总结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运用知识 1、说说下面各题的除数分别看作几十来试商。通过全班学生都能说一说这一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这一试商方法。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 复习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复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共有4课,课题是《蜡烛的变化》《锈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本单元着重是讲物质的变化,教材从生活中熟悉的一个个变化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熟知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 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和复习内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记物质变化的两大类,并能根据现象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种类;掌握铁钉生锈的成因、熟知防锈办法和原理; 2、能正确理解、掌握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酸碱指示剂等科学概念,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碱物质;熟记肥皂去油污的原理。 3、通过自己回忆、同伴合作与交流、评价与练习等方式,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物质的两类变化,并能正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熟知生活中的一些酸性、碱性物质。 本节课教法学法选用: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讲解法。 本节课教学用时:1课时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遵循此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一、质疑设问、谈话导入;二、复习整

理知识点;三、巩固练习、拓展交流。 一、质疑设问、谈话引入。 1、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同学们还记得内容吗?(板书:物质在变化) 2、(学生打开科学书)浏览本单元各课的知识点。 3、本单元共有几课?(4课)它们的课题分别是什么?(《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变色花》《洗衣服的学问》) 4、本单元主要讲《物质在变化》,那么我们一起来回忆各课的知识点。 二、复习整理知识点。 (一)《蜡烛的变化》知识点: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燥的烧杯,杯壁有小水珠出现,说明燃烧过程中有水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在烛焰上方罩上白瓷碗,底部会变黑,产生了新的物质。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板书)如: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 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板书)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加以判断。如:生鸡蛋变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火柴燃烧、树叶颜色变化、盐酸滴在石灰石上、生鸡蛋放入白醋中、碱中倒入白醋、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二)复习整理《铁钉生锈了》知识点: 3、铁坚硬呈银白色,锈松软呈暗红色。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 4、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因素会使铁更容易生锈。 5、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擦去水分、喷漆、覆盖搪瓷、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优秀说课稿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出塞》优秀说课稿 《出塞》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出塞》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安宁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王昌龄著有《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2.说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根据教学大纲对六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现状,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3.说重点难点 古诗教学的主旨是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品味语言的韵律美,在吟诵想象中感悟诗歌的意境美。教诗的最好方法便是诵读、想

象、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有层次地读诗、通过想象,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 这首诗虽篇幅短小,但意境深远,第一、二句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而且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理解这一点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把正确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为教学难点。 4.说教学方法 (1)想象法:美好的意境,总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古诗教学也是这样,古诗教学最忌一句一句地翻译诗意,因此,理解诗意的最好方法便是激发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一共安排了五次想象,帮助学生更本质、更内源、更切身地感知诗歌的意境。(2)以诗解诗法:为了使课堂更充实,提高40分钟课堂效率,我以《出塞》为例。这为生打开了边塞诗的大门,借其它也塞诗的名句丰富了学生的语感,知识与情感,并为理解本诗做了很好的铺垫与引申。这种借鉴对比也是一种理解诗意的捷径。 5.教具使用 一堂精彩、成功的语文课也离不开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我选择了精美的古诗配画,再配以如泣如诉的琵琶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在有着诗情、画意、音韵的课堂中,学生的心智受到了启迪,情感受到了熏陶。

小学信息技术 闽教版 新教材 四年级 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闽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说课稿 逛海西,排游记 一、说教材 《逛海西,排游记》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内容,本文以“游记排版”主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重点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到学习word的乐趣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逛海西,排游记》这篇课文是在学生结束了国庆长假后的学习内容,本文贴近生活实际,课文紧扣游记排版,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事情记录在word中,并运用自己的创意排版出有特色的页面。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感受word 排版魅力的同时,体会到word是如何快速而有效的排出有趣精彩的页面。 教学目标: 1、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 2、插入文本框并学会设置文本框的格式 3、用艺术字及文本框排版游记。 重点:插入艺术字及文本框并灵活运用艺术字及文本框; 难点:灵活运用艺术字和文本框的排版游记,体会word排版的魅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有针对性的采用“指导启发法、多媒体展示法、创设情境法”,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学法:“授之以财,不如授之以技”,这个道理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渗透,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观看感悟法、实践操作法、合作探究法、学思结合法”,探究文本,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获得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计划用一个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 下面,我着重谈谈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一些旅游出行的图片,及一些随笔写的游记,再播放一组用word排版好的精彩游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word的魅力。 2、导入:同学们,国庆节有跟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吗?肯定拍了很多照片吧,叶写了游记,那么你们想不想把你们旅游的照片放在你们的游记中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怎样将我们旅行过程中拍下有趣的照片与写下的文字用word排版组合成一份有图有文有趣的电子报。 【这里,通过多媒体课件和激情导语,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本知识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观看操作,理清知识 1、演示教学 我主要采用演示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我主要通过直观的演示操作方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来进行学习。 导入:在老师刚刚播放的板报中,同学们觉得好看吗?把自己的图片与写好的游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份精彩有趣的板报,相信每位同学都想要这样做吧。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怎样排版游记,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板报,看看老师的板报都有哪些内容?【图片、文字、文本框、艺术字】首先,我们把今天的任务分成四个小任务,这样便比较方便我们操作,现在认真观看老师的操作,并思考当老师完成一个小任务后,word页面有什么变化?(板书: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 2、整体感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_》说课稿

让学生有“话”可以说 --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是来自将。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例8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的主题是:让学生有话可以说。 我将按照以下6个部分进行说课: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对于数学规律,学生要通过参与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本课书学习时,学生通过观察两组算式,找寻规律,之前学习过积的变化规律,所以学生学起来并不陌生.此,在本课书学习时,我将从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小组探究的合作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最后总结感受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并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的价值,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笔算除法中的《商的变化规律》一课。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学生情况: (一)学生已有的上位知识 对于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学期又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但是本班的学生口算能力普遍差。所以,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及商不变的规律,训练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进行除法的计算。(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一班的学生。共有学生32人,本市学生1人,其他31人来

四年级上册数学商的变化规律

跨界大课堂数学登山型创感学道 班级:40 组名:姓名:编号:0508 日期:11月15日课题:商的变化规律四年级·数学组·制 【自研课】(时段:晚自习时间:后15分钟) 旧知链接预习指导 填写下表:【自研课本93页例5内容】 1、自主观察例题,了解题意。 2、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填写例题的3个表格。 【展示课】(时段:上午正课时间:60分钟) 一、学习主题:我能通过计算、填表、观察、比较等活动探究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导学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环节 质疑评价环节 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随堂笔记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同步演练) 商的变化规律40分钟 例题 导析 【自我探究】 1、先自主完成93页例5中的三个表 格,再从如下角度思考: (1)表格一:被除数有没有变化?除 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发生了什么变 化? (2)表格二:除数有没有变化?被除 数与商是怎么变化的? (3)表格三:比较表格中的每一栏, 思考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2、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把自己的发现 写在随堂笔记处吗? 规律 应用 【自我提升】 应用你在例5中的发现,根据2400÷ 80=3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4800÷160= 800÷80= 2400÷40= 1200÷80= 1200÷40= 400÷80= (10分钟) 1、小对子: 针对自研成果进行交 流并给与等级评定。 重点:发现1~发现 3。 2、共同体: 互动一段: 学科小组长负责。 挑战根据发现1~发 现3,说说规律应用中 各题商的由来。 冲刺你能自编一组算 式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吗? 互动二段: 科研大组长负责。 板书组结合展示方案, 规划版面。 预展组针对规划的板 书内容做好组内小展 示。 过关组发现1~发现 3,规律应用。(10分钟) 主题型展示 方案一: 探究小专家(一) 板书例5的红色表 格,分别按从上到下 和从下到上两种顺 序带领大家观察、比 较,探究商随除数或 被除数变化的规律。 拓展:举例验证你的 发现。 方案二: 探究小专家(二) 结合例5的蓝色表 格,分别按从左到右 和从右到左两种顺 序带领大家观察、比 较,探究商不变的规 律。 拓展:自我提升内 容,在计算中体验规 律的价值。 (20分钟) 【我的发现】: 发现1: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 ()几倍,除数缩小几倍,商 就()几倍。 发现2: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若干 倍,商也就()。 发现3: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 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 ()。 评定等级: 自我体验: 说说下面各组题的商是否相同?为 什么? (1)49÷7= 490÷70= 原数扩大5倍扩大10倍缩小到它的缩小到它的 60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 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元 淑 霞 安泽县唐城小学 2016年11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江苏教育出版社科学六年(上册)教科书第30页~32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四、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五、学情分析: 学生对教学仪器陌生或操作不熟练。小组合作不能很好的分工,实验时对实验现象不能有效的进行观察并记录。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课堂上完整的填写实验报告单,时间不够用。 六、教具及学具: 蜡烛5根、三脚架4个、石棉网4块、纸片4片、硬纸板4块、酒精灯5个、蒸发皿8个、火柴5盒、干燥的烧杯10个、干抹布8块、小刀4把、勺子4把、试管夹4个、生鸡蛋1个、碱面若干、白醋一瓶、澄清的石灰水4杯、吸管

4根、白糖若干、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4份。 七、教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操作、观察法、自学、猜想验证。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幻灯片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奇妙而又神奇的世界,从生机勃勃的春季,到炎炎的夏季,再变化为硕果累累的秋季、又变为白雪皑皑的冬季,一年四季的变化是多么的神奇。再看动物有小长大,植物慢慢长大,开花结果最后果实成熟。还有我们生活当中的常用的物品都会发生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上的一切都可以称为物质,(板书:物质)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板书:变化)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呢?孩子们,想不想知道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呢?(生:想。)拿起桌子上的蜡烛,蜡烛不但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浪漫、温馨、寓意。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蜡烛的变化开始研究无知的变化。(板书:蜡烛的变化) (二)认识蜡烛的形态变化 1、仔细观察蜡烛有哪些特点? 2、学生观察,汇报交流。 3、如果要是蜡烛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4、生口答:切、砸、摔、点燃、加热等。

《搭石》优秀说课稿(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搭石》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题目是《搭石》,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爱”这一专题编排,。本文正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它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无限而深刻的怀念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协调有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搭石蕴含的美。 教学难点则是学习作者的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学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中美好的情感。

五、说教学基本流程 对于本文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流程一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复习导入,感知“美”;二、品读课文,欣赏“美”;三、合作学习,领悟“美”;四、总结升华,赞颂“美”;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搭石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使学生理解“搭石”的特点及作用。从而引出搭石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个环节是品读课文,欣赏“美”。在这一环节中,我重点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抓住“与学生一起寻找美”展开教学,使学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义。 ?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引导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描绘的是一幅人们协调有序走搭石的情景。教学时,我主要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让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感受人们走搭石的节奏,倾听那走搭石时发出的轻而有力的踏踏声,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美,感受美。 第三个环节是合作学习,领悟“美”,让学生按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来合作学习。 在品读第二自然段时,重在让学生体会上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为此,我采用想象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导学生体会老人的内心世界,提问:老人踩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老人不是急着赶

三年级下信息技术说课稿注册成功发帖忙_交大版

第4课注册成功发帖忙说课稿 评委们,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张某某。我说课的题目是:注册成功发帖忙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使用 本课是交大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注册成功发帖忙》,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本课主要介绍了论坛注册的方法,学会使用网站论坛为生活和学习服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电脑与网络,对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但学生对网络学习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所以学生接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欲望也较高,要注意引导。 学生层次不一,有的很早已接触电脑,比较熟练。有的才刚刚接触电脑,接受比较慢。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采用协作学习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完成任务。 三、教学目标。 我本着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为宗旨。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论坛进行交流和讨论。进入网站论坛进行正确注册。 (二)过程与方法: 精讲多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会倾听、展示、评价。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巩固新知。培养学生的自主

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主探索,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感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的研究探索精神。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三个子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进入网站论坛进行正确注册。 学生的思维障碍和学情情况分析,我将难点定位于:注册信息的填写。因为这部分内容容易混淆,学生难以掌握。 突破途径: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和教师演示、启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 五、教法阐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还采用了直观演示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 我也采用了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学法指导 本课所用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探索尝试---完成任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一

《商的变化规律》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例5“商的变化规律”第三个“商不变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商的变化规律”在小学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裴老师教学的这一课,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和被除数不变,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学生在语言表述和思维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困难,学习起来比较轻松。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探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同步性,商不变时,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变化情况。 四、教学设想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两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完善了三个规律,使商的变化规律更完整,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紧抓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将学生知识、能力有效延伸 本课通过研究商不变的规律,在学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存在着变化的规律基础上,抓住学生这个知识的生长点,从单纯的算式计算延伸到算式内部、算式之间的联系上,延伸学生的知识范围。进而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研究,经历数学规律产生或发现的一般过程。 3、尝试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数学学习方法,学会

北师大版2021年四年级数学上册六除法参观花圃说课稿

《参观花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参观花圃》第一课时(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流程及其设计意图等方面对这一课进行分析。 一分析教材 1 教学内容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时,主要是指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并且有余数的除法。前两节课通过特例(除数是整十数),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判断商是几位数,在此基础上本课学习除数是一般两位数的竖式笔算在商定位后如何试商,除数是一般两位数,不像除数是整十数那样利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找到商,试商成为学习的难点。同时也为第四课时商是两位数奠定基础。当商是两位数时,两步都需要试商,计算过程也更复杂。所以本节课是本单元除法计算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科书首先安排了参观花圃,通过探索商是一位数的两个除法笔算,明确四舍五入试商的步骤和方法。接着通过第四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问题,进一步巩固试商的方法。二学情分析(前测得结果) 我们的学生在二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内容,基本掌握了除数计算的试商方法。前两节课通过特例(除数是整十数),学生基本掌握了除数是两位数竖式笔算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判断商是几位数。 三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用乘法估商的过程,归纳概括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两

四年级上册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东莞市长安镇厦岗小学曾汝妹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2、巩固除法计算的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3、在教学过程渗透函数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全面理解和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以及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仪、每组一份自学提纲; 教学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商的变化规律”时,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了“通过闯关进入除法王国的城堡”童话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力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笔算的简便法。在教学设计本节课时大胆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研究成果的机会,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以境激趣,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想介绍三位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你看—(播放课件:第一幅,动画出现三只小动物并分别自我介绍(被除数、除数、商);

第二幅,出示除法王国的城堡,商说:“这就是我们的城堡,你们想进去吗?” (想)接着说:但必须要过三关才能进入我们的城堡,你们有信心通过吗?)(二)合作交流,探究规律。 1、课件出示进入第一关的情境;(出示题目) 2 () 200 ÷ 20 = () 40 () (1)师:你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说出答案吗? 学生说出答案后,师适时板书; 2 (100) 200 ÷ 20 = (10 ) 40 ( 5 ) (2)这一组题中,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从上往下看,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3)小结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反而缩小几倍; (4)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组题目又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后师适时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了几倍,商反而扩大了几倍。(5)全班同学齐读规律: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了几倍,商反而缩小(或扩大)了几倍。 2、刚才大家所读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容。(板书:商的变 化规律) 3、练习:(课件出示) (1)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2倍,商有什么变化?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起了什么变化? (3)你能举出一些相类似的例子吗? 4、进入第二关: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闯过第一关,有勇气进入第二关吗?(有) (1)同位互相学习(出示题目): 16 () 160÷ 8 =() 320 () A:算一算:让学生口算上面各题;师适时板书。 16 (2 ) 160÷ 8 =( 20 ) 320 (40 ) B:说一说:这题中,什么数发生变化,什么数没有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位交流) C、学生汇报及小结: 这题中,除数不变,商随着被除数的扩大而扩大,缩小而缩小。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板书) D:读一读:全班齐读这条规律; 5、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反思说课稿-3.1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铁盒、小刀、酒精灯、澄清的石灰水、白瓷勺、玻璃杯、汤勺。 自选材料:白醋、食用碱、鸡蛋、水、纸杯、易拉罐、白糖。 教师准备材料:玻璃杯二个、白醋、碱面、水、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生:身高增长了。 师:其实物体的变化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比如说:铁会生锈,冰会融化,秋天树叶变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

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板: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 (一)、观察蜡烛。 师:同学们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蜡烛? 生:蜡烛可以发光、光滑、有点软,可以照明。 师: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些蜡烛,(出示蜡烛)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光滑、硬、容易断、易碎。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研究蜡烛 1、加热蜡烛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看到蜡烛会想到什么? 生:交流(点燃蜡烛会发光,蜡油会躺下来…) 师:这些现象都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或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这节课我们来看看蜡烛产生的变化究竟有些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 师:(出示蜡烛)要研究蜡烛产生的一些变化,刚才同学们也讲到了它的一些变化的方式,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想想如果你要使蜡烛产生变化,你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 生:学生讨论,探究方法 师:结合学生的发言板书:加热燃烧 师:我们现在就看看加热和燃烧这两种使蜡烛变化的方式,它们产生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第一步我们选择给蜡烛加热的方式来试一试。 师:实验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还记不记得?请个同学上讲台示范一下。(课件出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师:出示实验器材(勺子、蜡块、酒精灯、火柴)。我们现在需要做第一个实验:加热蜡烛。 师:小组分工,有的动手做实验,有的记录。时刻不要忘记我们的实验目的:记录加热蜡烛时产生的现象。认真观察,并完成实验记录表(一)生:(学生实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

说课稿大全(四年级上册) 目录 1.《观潮》2 2.《雅鲁藏布大峡谷》(无) 6 3.《鸟的天堂》 6 4.《火烧云》11 5.古诗两首(无)16 6.爬山虎的脚16 7.蟋蟀的住宅19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无)24 9.巨人的花园24 10.幸福是什么 28 11.《去年的树》31 13《白鹅》 35 14.《白公鹅》(缺)38 15.《猫》38 16《母鸡》(缺)45 17.《长城》45 18.颐和园48 19《秦兵马俑》55 20《古诗二首》60 21.搭石67

22.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71 23. 《卡罗纳》75 24.《给予是快乐的》77 25.《为中华崛起而读书》81 26.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85 27. 《乌塔》91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95 30.《电脑住宅》99 1.《观潮》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说学生]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说目标] 依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2、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理解“潮来之时”的记叙。 教学难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壮的磅礴的气势。 [说教学]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中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兴趣。 1、导入:在我国,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钱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处,有谁知道钱塘江大潮?见过吗? 2、放录像,直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和壮观。

四年级下册信息技术说课稿-漂亮的祝福通用版

教案设计: 漂亮的祝福 教学目标 认识与技能: 1、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艺术字。 2、能够对艺术字进行简单的调整。 3、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艺术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艺术字标语,让学生了解艺术字的特点,感受艺术字的美感。 2、通过创设情景任务,增强学生上机操作实践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的能力。 2、在设计、美化艺术字的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力。 3、学生能够独立的去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能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 教学重点 掌握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能简单调整艺术字(大小、字体)。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情景设计和美化艺术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标语、各种艺术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出示课题“漂亮的祝福” 师:我们听说过衷心的祝福、真挚的祝福,漂亮的祝福是什么意思?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8日是什么节日么?(妇女节)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给自己的妈妈送上祝福的话语呢? 祝福的话能表达我们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能增进友谊。来看看这里叶老师用我们以前学习的word做的贺卡。(PPT) 写得是挺好,如果配上好看的图画,也是一张好电子贺卡了,但就这样把字输入进去显得有些呆板、太严肃了。而我们来看看这些字,展示收集的标语。(PPT)师(接着问):请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漂亮的标语字,与我们平时见到的字相比,它们有什么特点? 请几位学生谈谈这些标语字的特点。(形状不同、字体各异、色彩丰富等) 归纳:像这类形状不同、字体各异、色彩丰富的字,我们就把它叫做艺术字。 提问: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生活中的标语会用艺术字来设计呢?

第五单元试卷讲评课说课稿

第五单元试卷讲评课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试卷讲评课》这一课是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这一单元并测试完以后的内容。我以纠正错误、分析得失并巩固提高知识为目的,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1、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强化知识的薄弱环节;明确试卷存在的错误及原因、解题的方法及拓展。 2、课前学生独立订正——课上教师总体分析——师生互动,重点讲评、拓展。 3、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自觉查漏补缺,认真订正试卷错误。 教学重点: 1、教师根据学生试卷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归纳、整理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答题方法、答题思路上的欠缺,使试卷分析更有针对性。 2、要求学生课前独立订正试卷,自己查漏补缺,最后确定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试卷讲评课重在引导并分析错误原因,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自主归纳进行教学。师生作适当归纳或总结性的讲解;最后进行巩固练习。通过这种教法,引导学生充分提出问题并充分讨论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 本堂课我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的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改变过去"教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归类讲解并拓展 商的变化规律 (1)师生共同归类解决 从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对这一单元中商的变化规律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导致填空题中第2,8,11题的错误率很高,因此我把这一类题归成一类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的整体理解和掌握。 (2)自主寻找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的判断题和填空题 通过上面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已经基本会解决用商的变化规律完成的题目。因此这一本分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寻找,把权力放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 (3)拓展应用 找到了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的方法,接下来就要巩固提高了,因此我设计了几道简便计算。使学生进一步掌握。 第二部分:疑难问题解决 这一部分我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环节的设置将整节课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结束了一节课的学习。 总之试卷讲评是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避免讲评“简单重复”和“高耗低效”,遵循先“生”后“师”,先“筛”后“讲”,既“点”又“面”,明“路”后“果”的方法来上好单元评析课。 试卷讲评课反思

《变色花》说课定稿

《变色花》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的第三课《变色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过《蜡烛的变化》、《铁钉生锈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已经对物质在变化有了较深的感受,本节课将让学生走进《物质的变化》的新世界,了解物质的酸碱性及酸碱物质的鉴别。教材从生活入手,提升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依据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科特点、学习内容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性、碱性和中性的各种物质。 (2)了解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制作指示剂。 (2)能够运用指示剂辨别身边常见物质的酸碱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探究变色花的秘密,感受物质的变化。 (2)领悟到科学世界的奇妙,进一步产生探究奥秘的愿望。 (3)体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三、教材的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认识常见的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难点:正确地自制指示剂及利用指示剂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四、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本课的教法学法如下) 1.教法:本课我将采用直观演示、实验、归纳总结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酸碱性,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 2.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指导学生采用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法,探索物质的变化。 五、教学具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我准备了白色纸花、喷壶、紫甘蓝、紫甘蓝汁、碱水、白醋、厚塑料袋等教学具,服务于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酸碱 要想激发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兴趣。 首先我会问学生:看过魔术表演吗?老师将表演一个魔术给同学们看。然后出示一支白色的纸花,用喷壶往纸花和纸叶上喷“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花红叶绿了。很自然的在头脑中就会产生这样的颖问:花为什么会变色呢?通过魔术表演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愿望。 接着运用PPT展示变色花制作的过程以及喷壶里的奥秘。“花瓣”上抹了白醋,“叶子”上抹了碱水。喷壶里面是老师自制的紫甘蓝水。 像白醋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像碱水这样,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像紫甘蓝水可以辨物质的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除了自制以外,还有PH试纸,它与紫甘蓝水具有同样的特性,遇酸性物质变红,遇碱性物质变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