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7年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7年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7年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2007年重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重点

考试题型:客观题(填空题、单选题、判断题);主观题(简答题、论述题)

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P1-4)

包括四个方面:

(1) 心理动力: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2)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简记:知、情、意)

(3) 心理状态;

(4)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为什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需要心理学?(P6)

教育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1) 人有区别于其他物质或产品的心理现象(因心施教)。

(2)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特征(因龄施教)。

(3) 男女学生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因性施教)。

(4) 同年龄、同年级、同性别的学生还存在不同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我们的工作对象具有以上几方面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心理学为基础,制定因人而异的发展目标。

4、“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P6-7)(简答题,记住图示并理解)

教师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有理智有情感的人,有着其他工作对象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因此教师需要充分理解学生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因人而异的发展目标。

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师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这种“可能的发展水平”,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这种思想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5、教育心理学产生的标志: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正式出版。(P7)

6、本书把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P8)

7、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P11-13)(简答题或论述题:结合自己的体会论述这些效应的启示)

教师的威信包括职业和人格威信,通常教育心理学上讲的是人格威信,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表现为:

(1) 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启示:为提高威信,教育者必须提高修养。

(2) 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观点是否一致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启示:要善于揣摩学生了解什么、喜欢什么,用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自己人”效应:若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有若干相似之处,则会使受教育者把教育者当作“自己人”,由“自己人”所论述的观点,较易接受;启示:想方设法与学生沟通,交朋友,才能讲心里话。

(4) 好感效应:若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则会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启示:与学生建立好感。

启示(总结):要使学生顺利接受教师的教育,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和道德修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的威信,形成好感,同时注意与学生交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好友。

8、简述教师的教学水平分类?(P17)

教师的教学水平分为三种: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和策略式教学(填空题)。

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而进行的教学,知道该“教什么”而不懂得“如何教”,是不合格的教学水平。

2、因循式教学。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如何教”,但不知道如何有效地教,是合格的教学水平。

3、策略式教学。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更关注“如何有效地教”,是优秀的教学水平。

9、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P27-28)

大学生学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是学习内容上的特点,包括: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是学习方式上的特点,包括:自学形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课堂学习与课

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即自学为主;自觉性高;课堂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推荐记忆法:内容上:两高一实践,方法上:两自一结合)

10-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0、桑代克尝试错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P29-30)

学习律的三个规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准备律:当一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若给予传导且不受任何干扰,就会引起满意之感;当没有传导准备时而强行传导,就会引起烦恼之感。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练习律包括应用律和失用律。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1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中,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P31)

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12-1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2、布鲁纳认知发现说理论(P33-35)

也称发现学习理论,其基本观点包括:

(1) 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 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 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即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4) 提倡发现学习;

(5) 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13、简述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

(1) 动机原则:要使学生具有爱好学习的内部状态;

(2) 结构原则: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内容及其结构。

(3) 程序原则:心智的发展不是一个逐级递增的过程,而是多次“冲刺”和“歇息”的过程。

(4) 强化原则:给学生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掌握得怎样了。

14、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理论中,教学原则及教学策略(P37-P38)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理论,也称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其认为,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

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先行组织者的含义: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结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和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新旧知识之桥。

15-1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1-43)

1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

(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而不是绝对的、唯一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协助学生建构意义。

(3)学习观:学习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16、同化和顺应(P43)

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

同化,是指学习者把外界环境中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丰富和加强已有的思维倾向和行为模式。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中的信息,产生冲突,引发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或改造,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17、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P49)

奥苏伯尔在其《学校学习》一书中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P52)

18、三种学习内驱力的涵义:(P52)

(1) 认知的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的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所导致的动机。

(2)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所导致的动机。

(3)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

一种需要。

1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54-55)(论述题)

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学习动机是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同时学习动机的巩固与发展又依赖于学习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学习动机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耶尔克斯——道得森定律(倒“U”曲线)认为:中等程度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成反比):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低。

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20-23 学习动机理论(P57-61)

20、动机期望理论的基本公式:激励力量=效价(目标价值)×期望值(实现目标的可能性)(M=V·E)。(P58)

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激励力量(M):指学习动机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明被激发的学习动机的大小。

效价(V):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

期望值(E):指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21、成就动机理论(59)

阿特金森认为: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因此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所以,针对力求成功的大学生,应通过给予新颖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的大学生,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

22、成败归因理论(P60-61)

成败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海得,在其基础上,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把归因从三个维度分为:内部和外部归因(控制源维度)、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归因(稳定性维度)、可控制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维度)。

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23、自我实现理论(P62)

也称需要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基本观点: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并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4、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P64-69)(简答或论述)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在这种情境下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学习效果是客观的,对其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标准,但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观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习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

(四)利用争强好胜的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利用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但学习竞赛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五)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六)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要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25、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等五个基本环节。(P68)

26、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P71-73)

(1) 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包括:

①实物直观:通过观察实物和标本、演示实验、实地测量、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教学见习等方式,为知识的领会理解提供感性材料。

②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通过图片、图表、模型、幻灯、教学录像、电影、电视等模拟实物的景象而提供感性材料的方式。

③言语直观:通过教师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等形式提供感性认识。

(2) 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包括五个方面,即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 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27、举例说明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作用(P71-72)(简答或论述)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经常用到的感知规律主要有:

(1)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

比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的讲述音量要适中、板书字迹和直观教具的大小要适当、教室光线明暗等,均要保持一

定的强度。

(2)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和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

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颜色色调、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和性质等方面有

明显的差异。差异越大,越易使对象从背景中区别出来,从而使得感知对象能被学生清晰感知。

(3)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易被学生所感知。因此在直观教学方面应多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从而

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提高知识学习的效果。

(4)组合律: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相似、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

因此在知识教学过程中,直观材料和教学内容应力求在时间、空间上组成有意义或有规律的系统,以便于学生

整体知觉。

(5)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可提高感知的效果。

28、正例称为肯定例证,指包括知识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称为否定例证,指不包括或只包括极少部分知识的主

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P76)

29、变式的概念: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亦即:变式就是将概念的正例加以变化,它有助于排除无关特征,突出有关特征。(P76)

30、记忆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和回忆。(P77)

31、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分为三种:(P78)

(1)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信息持续时间在0.25~2秒之间的记忆);

(2) 短时记忆(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

(3) 长时记忆(保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保持终生的记忆。)。

32、影响信息编码与知识识记的主要因素(P80-81)

(1) 识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2) 材料的性质和长度

(3) 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

(4) 编码组块化

(5) 识记的信心

(6) 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识记。

33、艾宾浩斯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获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P82-83)

也称保持曲线,其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启示:遗忘是一种普遍的和自然的现象,对机械学习的材料和具体事实应及时复习,否则遗忘迅速且量大。

34、知识遗忘的原因:(P83)

衰退说: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无关刺激的干扰的缘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恢复。

其最经典的证据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5、过度学习的概念: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完全掌握程度基础上的附加学习。一般来说,以150%的学习程度所获得的记忆效果较佳且较为经济。(P86)

(判断题:并非复习次数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

36、大学生知识应用的基本形式:(P87-88)

(1) 应用知识去解决有关口头或书面作业问题

(2) 应用知识与解决各种实际操作的问题

(3) 应用知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7、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P85)(理解并记忆)

(1) 审题:对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抓住课题的关键,确切的理解题意,全面明确课题的任务和条件,弄清其中的已

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2) 题目归类:在审题的基础上,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

(3) 重现知识: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把与课题有关的知识提取出来,使它们从原来的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

的解题做好充分准备。

(4) 解题:根据重现知识,进行复杂分析,运用一定方法和技能解决问题。

38、技能的类型:(P90)

根据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39、动作技能形成过程是通过练习逐步掌握某种动作方式的过程。其一般经历四个主要阶段: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P92-93)

40、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的减少;动觉控制加强;活动图式的加强。(P93)(判断题)

41、元认知的概念: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内容。(P100)

42、学习策略的综合理解: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P101)

判断: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一回事。(×)

43、记忆编码策略(P100-103)

记忆或信息加工编码的方式和策略主要有:组块、替换、联想、理解、记忆术、编织知识网络、描绘事物形象、群集策略、画内容框架图等。

组块: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替换:将不易记忆和难以记忆的项目设法变成有意义、易记住的材料的一种编码策略。

记忆术:一种通过在本无内在联系的项目间建立联系,以增强项目的意义性的策略。常见的记忆术有位置法、首字母缩略词法、谐音法等。

44、学习迁移的涵义(概念)及分类(P125-126)

学习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按其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即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即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45、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主要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概括说、关系转换说、认知结构说等。(P127-128)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这些官能即心理活动的形式。某种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训练,就能有效的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

认知结构说中,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即认知结构的概括性、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和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46、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P129-130)(简答题)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点来促进学习迁移:

(1)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将各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材的基本标准是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 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综合贯通。)

(4) 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47、创造与创造性、真创造与类创造的区别。(P136)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是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与类创造之分。

真创造: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类创造: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48、创造力的最主要特征: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P137)

49、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P139)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为如下四点: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

(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50、影响大学生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P142-143)(填空题、简答题或论述题)

问题表征:问题的表征反映对问题的理解程度,问题表征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它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

情绪状态:个体在怎样的情绪状态下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对活动效果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高度紧张和过度焦虑等消极情绪会抑制大学生的思维活动,阻碍问题的解决,而适度的愉快高兴等积极情绪状态则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提供良好的情绪背景。

动机强度:动机会影响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适中的动机强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且动机强度的适中点随问题解决的难度而降低。

51、品德也称道德品质,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反应,指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采取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P160)

52、品德四分法:品德结构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P161)

53-54、道德形成的主要理论(品德形成的方法)(P165-168)

53、道德发展阶段论(P165-166)

(1) 皮亚杰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

(2) 柯尔伯格的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两难故事法。(选择题)

54、社会学习论(P168)(简答题或论述题)

社会学习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其基本观点包括四个方面:

(1)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

(2)道德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

(3)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习惯、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

(4)在研究方法上,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

教育意义(启发):

(1)教师本人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为学生选择的榜样应该是可亲、可敬、可信的;

(3)要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55、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P170-176)(简答题)

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态度定势的形成、道德观念的确立、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信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养成。

道德情感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1)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

(2)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理想的道德情感;

(3)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56、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主要包括有:过矫正、防范协议、强化暂停等。(P180)(简答题或填空题)

过矫正:这一方法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它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恢复行为环境的原有状况,而且要比以前做得更好;第二部分是坚持适当的练习,训练与原有不良行为相反的或不相容的行为,对良好行为及时予以奖励强化。

57、自我意识的涵义与结构(P183-185)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自我意识可以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对它进行分析。

(1)从结构形式上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2)从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3)从自我观念来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三类型。

投射自我:是个人想象在他人心目中的自己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58、大学生自我教育:(P196-200)

(1) 全面认识自我

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包括: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2) 积极悦纳自我

要注意两个方面:积极的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3) 努力完善自我

树立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59、个体与群体的关系(P203)

(1) 群体对个体的制约

(2) 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3) 群体赋予个体以新的特征

60、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的概念(P203-204)

社会助长作用:是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懈怠作用:是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61、去个性化的概念:是指在群体作用下,个人的自我约束减轻,责任感意识下降,而产生的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群体活动中去个性化的现象多数以消极和破坏为主。(P205)

62、从众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即日常生活中

所谓的“随大流”、“人云亦云”等。从众有真假之分。聪明人也同样丛众,表面上保

持与群体或他人的一致。)(P206)

63、集体舆论与集体规范的概念(P211)

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

集体规范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64、集体凝聚力的概念:是指集体对成员的吸引力以及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力量汇合。(P212)

65、人际吸引的因素(P217)

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喜欢、悦纳的现象。

人际吸引的因素包括相似吸引、互补吸引、仪表吸引和人格吸引。

66、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P223)

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

67、如何维护良好人际关系?(P223-224)

要维护良好人际关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4)学会批评。

68、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P226)

69、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P227-228)(记忆法:知情行、自我独立、人际适应、人格)

(1) 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 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3) 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 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 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 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 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70、大学生常见的矛盾冲突: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P231)(记忆法:成才理想、独立争强,闭锁性)

7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环境适应教育、智力发展教育、人际关系和谐教育、健康恋爱观教育、生涯发展规划与教育。(P232-252)(简答题)

7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P238-239)(记忆法:联系客观实际,发展教育系统)

73、人格的涵义: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P256)

74、能力与智力的涵义(P258)

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

智力是指一个人认识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75-77 智力结构理论(P261-264)

75、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一般智力因素有两个,即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以习得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二者有着不同的发展曲线。流体智力随着生理成长而变化,随肌体衰老而减退;而晶体智力则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76、智力三元结构理论: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77、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理论认为,人具有八种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语言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观察自然的智力。

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 要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 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 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扬长避短。

78、现在使用较为普遍的智力测量方法包括:比奈智力测验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P264)

其中,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是目前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智力测验量表。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两部分。

79、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P265-266)(判断题)

80、气质的涵义: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所谓动力特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P268)

81、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P271)

气质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其心理特征分别为:

胆汁质:坦率、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

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兴趣易转移,善交际,具有外倾性。

抑郁质:沉着、安静、反应缓慢,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固执和淡漠,具有内倾性。

粘液质:情绪体验深刻,敏感,行动迟缓,行为孤僻,心理脆弱,具有内倾性。

82、性格的涵义: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P274)

83、性格特征的分析。(P276-277)(论述题:试分析一个熟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四方面组成,进行特征分析时应从这四个方面加以分析:对现实态度的特征(马虎);意志特征(冲动):情绪特征(乐观):理智特征(快速)。

[该题目请各位老师自己总结一下]

运筹学基础

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筹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7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线性规划单纯形法求解时,若约束条件是小于或等于(≤)不等式,则应当在每个不等式中引入一个 A.基变量 B.非基变量 C.松弛变量 D.剩余变量 2.对于供求不平衡的运输问题,若需求量大于供应量,为了转化为供求平衡的运输问题,我们往往虚设一个 A.供应点 B.需求点 C.仓库 D.运输渠道 3.对计划项目进行核算、评价,然后选定最优计划方案的技术,称为 A.网络计划技术 B.计划评核术 C.关键路线法 D.单纯形法 4.在网络图中,两个活动之间的交接点,称之为 A.线路 B.结点(事项) C.活动 D.流量 5.网络图中,正常条件下完成一项活动可能性最大的时间,称为 A.作业时间 B.最乐观时间 C.最保守时间 D.最可能时间 6.在一个网络中,根据问题的需要,我们可以在图的点旁或边旁标上数,这个数也可称之为 A.树 B.杈 C.枝叉 D.最小枝叉树 7.单纯形法作为一种简单解法,常用于求解线性规划的 A.多变量模型 B.两变量模型 C.最大化模型 D.最小化模型 8.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属于 A.微观经济预测 B.宏观经济预测 C.科技预测 D.社会预测 9.在固定成本中,由所提供的生产能力所决定的费用,称之为 A.总成本 B.可变成本 C.预付成本 D.计划成本 10.每一个随机变量和相关的某个范围内累计频率序列数相应,这个累计频率数称之为 A.随机数 B.随机数分布 C.离散的随机变量 D.连续的随机变量 11.在接受咨询的专家之间组成一个小组,面对面地进行讨论与磋商,最后对需要预测的课题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这种定性预测方法是 A.指数平滑预测法 B.回归模型预测法 C.专家小组法 D.特尔斐法 12.风险条件下的决策是 A.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但决策者具有提供将概率值分配到每个可能状态的信息 B.决策者知道所面对的部分自然状态 C.决策者面对的只有一种自然状态,即关于未来的状态是完全确定的 D.决策者所面对的是,存在一个以上的自然状态,而决策者不了解其它状态,甚至不完全了解如何把概率(可能性)分配给自然状态

2007年10月16日

10月16日 从今天起,会议开始了论文交流,地方还是在那个被称之为Villa Fabbrictti的会议厅。 首先代表意方交流的是佛罗伦萨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建筑系副主任Maro Pini先生,他的题目是:《古迹与老城》。此次会议采用的是现场同声传译,可能是翻译对古迹、文物以及保护之类的专业术语不是太熟悉,所以翻译成的中文听上去不是很顺畅,但基本大意还是能够理解的。Maro Pini教授讲述的主要内容是古迹与古城的关系。他在讲述中运用了一句意大利名言,大意是:“一个老城和人一样,当一个人失去记忆,就如同一个疯子。而一个没有记忆的土地也是会发疯的”。现在的许多古城已经没有了古迹,至少没有了能够代表该城历史、文化特征的古迹。Maro Pini教授回顾与反思了佛罗伦萨曾在十九世纪拆掉了许多中世纪的建筑,直到1888年,市政府在对城市进行新的改造时,才认识到保护古城和所有古迹的重要性,于是提出了:“把佛罗伦萨还给人民”的口号,并着力于古城中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缮。随着他们保护文物古迹理念的不断更新,现在他们又提出了“缝合与修补”的观点来对待古迹与新建筑,也就是在新建建筑时,要充分利用存在于古迹中的元素以及可利用的特征来做到新旧之间的“协调”。 第一个代表中方专家进行交流的是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研究中心首席建筑师张皆正,他交流的题目是:《保护历史建筑是保护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环节》。他提出了一个“城市

如人体,建筑是细胞”的观点,认为不同的细胞组成了不同的肤色,也代表了城市的每一个时代特征。他例举了近十几年中上海修缮各个历史建筑的范例。例如在对外滩建筑保护与利用时所提出的口号是“功能回归”,特别是对一些外滩金融银行的修缮,力求做到还其本来面貌,也重新确立了外滩历史建筑的价值地位。他也谈到了在60年代修缮真如寺大殿的困惑,作为元代建筑的典型代表,真如寺大殿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现在看清代的东西像在看着过去的一段历史,但在当时修复时只保留了其中元代的三间大殿,拆掉了清代加上去的两间,这宛如硬生生的抹去了这段历史。这类例子在我国建国后的文物保护历程中尚有不少,据我所知,现在只有报国寺大殿还完整保留着宋代原结构体系和清代添加的外檐。而华林寺大殿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修缮时重犯真如寺大殿的错误,宁波的报国寺大殿、福州的华林寺大殿等都存在类似的情况,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大的遗憾。 接下来交流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周苏琴,她的题目是《故宫整体维修与现代科技的运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可能都知道故宫在不停地修缮,但具体怎么修恐怕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今天周苏琴简要地讲述了故宫维修的大致情况,其中较重点地讲了在古建筑维修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话题。诸如:第一是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研究所合作,对故宫的木构进行全部的深度检测,并对不同树种的材料进行物理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全面的鉴定与评估。第二是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作开展的“运用激光测量对故宫古建筑的

管理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四 川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 院 模 拟 试 题( A ) 《管理运筹学》 一、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目标函数取极小(minZ )的线性规划问题可以转化为目标函数取极大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原问题的目标 函数值等于( )。 A. maxZ B. max(-Z) C. –max(-Z) D.-maxZ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本解一定是可行解 B.基本可行解的每个分量一定非负 C.若B 是基,则B 一定是可逆 D.非基变量的系数列向量一定是线性相关的 3.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 )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人工变量 D .自由变量 4. 当满足最优解,且检验数为零的变量的个数大于基变量的个数时,可求得( )。 A.多重解 B.无解 C.正则解 D.退化解 5.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 但不完全满足 ( )。 A .等式约束 B .“≤”型约束 C .“≥”约束 D .非负约束 6. 原问题的第i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的变量i y 是( )。 A.多余变量 B.自由变量 C.松弛变量 D.非负变量 7.在运输方案中出现退化现象,是指数字格的数目( )。 A.等于m+n B.大于m+n-1 C.小于m+n-1 D.等于m+n-1 8. 树T的任意两个顶点间恰好有一条( )。 A.边 B.初等链 C.欧拉圈 D.回路 9.若G 中不存在流f 增流链,则f 为G 的 ( )。 A .最小流 B .最大流 C .最小费用流 D .无法确定 10.对偶单纯型法与标准单纯型法的主要区别是每次迭代的基变量都满足最优检验但不完全满足( ) A.等式约束 B.“≤”型约束 C.“≥”型约束 D.非负约束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化一般规划模型为标准型时,可能引入的变量有 ( ) A .松弛变量 B .剩余变量 C .非负变量 D .非正变量 E .自由变量 2.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过程有 ( ) A .画出可行域 B .求出顶点坐标 C .求最优目标值 D .选基本解 E .选最优解 3.表上作业法中确定换出变量的过程有 ( ) A .判断检验数是否都非负 B .选最大检验数 C .确定换出变量 D .选最小检验数 E .确定换入变量 4.求解约束条件为“≥”型的线性规划、构造基本矩阵时,可用的变量有 ( ) A .人工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负变量 D .剩余变量 E .稳态 变量 5.线性规划问题的主要特征有 ( )

全国2007年10月自考外国法制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法制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0026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汉穆拉比法典》的原文刻于【】 A.泥版上 B.铜表上 C.陶片上 D.石柱上 正确答案:D 注解:《汉穆拉比法典》是1902年法国考古队在伊朗苏萨地区发现的,用楔形文字镌刻在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因而亦称“石柱法”。 2.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摩奴法典 B.乌尔纳姆法典 C.汉穆拉比法典 D.苏美尔法典 正确答案:B 注解:《乌尔那姆法典》是迄今所知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比较完整的抄本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的。该法典由序言和正文29条组成,但是部分条文遗失,保留下来的有23条。有两点需要注意:一个是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开启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发展的法典化时代;一个是它的结构只有序言和正文,还没有结语,立法水平还不高。 3.古印度编纂法典的机构是【】 A.国王 B.立法机关 C.婆罗门教僧侣贵族及其他宗教界著名人士 D.法学家团体 正确答案:C 注解:古印度各种法典与其他奴隶制国家不同,不是由国王或其他具有立法性质的机关通过一定程序制定、颁布的,而是由宗教界的著名人士或婆罗门教的僧侣贵族按社会需要和阶级利益而编纂的。 4.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最重要渊源是【】 A.皇帝敕令 B.元老院决议 C.民众大会决议 D.法学家对法律问题的解答 正确答案:A 注解:罗马帝国时期法律的最重要渊源是皇帝赦令。 5.罗马《法学阶梯》的编著者是【】 A.保罗 B.伯比尼安 C.乌尔比安 D.盖尤斯 正确答案:D 注解:《法学阶梯》——盖尤斯。 6.“蛮族法典”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是【】 A.尤列克法典 B.裘特法典 C.撒利克法典 D.里普利安法典 正确答案:C 注解:在“蛮族法典”中,法兰克王国的《撒利克法典》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并且有着广泛的影响,是5世纪至9世纪蛮族法典的典型代表。 7.公元9—13世纪法兰西王国的法律适用【】 A.个人主义原则 B.团体本位原则

运筹学模拟题及答案

运筹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 1.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的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j0,但 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D) A.有唯一的最优解B.有无穷多最优解 C.为无界解D.无可行解 2.对于线性规划 maxz2x4x 12 s.t. x3xx4 123 x5xx1 124 x,x,x,x0 1234 如果取基 11 B,则对于基B的基解为(B) 10 T A.X(0,0,4,1) B.X(1,0,3,0) T T C.X(4,0,0,3) D.X(23/8,3/8,0,0) T 3.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小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C) A.b列元素不小于零B.检验数都大于零 C.检验数都不小于零D.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4.在n个产地、m个销地的产销平衡运输问题中,(D)是错误的。 A.运输问题是线性规划问题 B.基变量的个数是数字格的个数 C.非基变量的个数有mnnm1个 D.每一格在运输图中均有一闭合回路 5.关于线性规划的原问题和对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若原问题为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也为无界解 B.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具有无界解或无可行解

第1页共5页

C.若原问题存在可行解,其对偶问题必存在可行解 D.若原问题存在可行解,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 6.已知规范形式原问题(max问题)的最优表中的检验数为(1,2,...,n),松弛 变量的检验数为(n,n,...,nm),则对偶问题的最优解为(C) 12 A.(1,2,...,n) B.(1,2,...,n) C.( n,n,...,nm)D.(n1,n2,...,nm) 12 6.当线性规划的可行解集合非空时一定(D) A.包含原点 B.有界C.无界D.是凸集 7.线性规划具有多重最优解是指(B) A.目标函数系数与某约束系数对应成比例。 B.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C.可行解集合无界。 D.存在基变量等于零。 2 xxx 123 ,则基可行解是(D)9.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2x2xx4 124 x,x,x,x0 1234 A.(2,0,0,1) B.(-1,1,2,4) C.(2,2,-2,-4) D.(0,0,2,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线性规划问题中,如果在约束条件中没有单位矩阵作为初始可行基,我们通常用增加人工变量的方法来产生初始可行基。 2.当原问题可行,对偶问题不可行时,常用的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 单纯形法。 3.原问题的第1个约束方程是“=”型,则对偶问题相应的变量是无约束 变量。 4.运输问题中,当总供应量大于总需求量时,求解时需虚设一个_销__地,此地 的需求量为总供应量减去总需求量。

全国2019年4月自考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浙江省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二写在答题纸上三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二姓名二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三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三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三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 一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 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三错涂二多涂或未涂均无分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2. 看到”二 听到”二 想象”二 思考” 记忆”是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心理 D.心理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是 A.婴儿期 B.先学前期 C.学前期 D.学龄期 4.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 你是好孩子”三他说: 不,我是坏孩子”三这说明这个孩子处于 A.关键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期 5.人在高度集中自己的注意时,注意指向的范围就 A.缩小 B.扩大 C.不变 D.不确定 6.幼儿有意注意开始萌芽的年龄是 A.出生 B.1岁 C.2岁 D.3岁 7.新生儿的最佳视距是 A.20cm B.30cm C.40cm D.50cm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1页(共3页)

8.新生儿的听觉偏好是 A.爱听柔和的声音 B.就人声和物声而言,趋向物声 C.就声音音调来讲,趋向于低音调 D.就母亲声音和陌生人声音而言,趋向新鲜的陌生人声音 9.幼儿出现可以保持终生的记忆在 A.0-1岁 B.1-2岁 C.2-3岁 D.3-4岁 10.把记忆的材料保存在头脑中的环节是 A.再认 B.再现 C.保持 D.识记 11.在学前儿童的想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下列选项中,从哪个角度来说,学前儿童的想象具有再造性 A.想象发生 B.想象过程 C.想象目的 D.想象内容 13.儿童对空间概念的学习中,最难掌握的是 A.上下 B.前后 C.左右 D.中间 14.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 B.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低于对过去的认识水平 C.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D.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时序的认识 15.语言和言语不同,语言是一种 A.自然现象 B.交流活动 C.社会现象 D.言语过程 16.儿童原始的情绪反应特点是 A.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B.出生后适应新环境需要的产物 C.情绪天生具有系统化二社会性的特点 D.新生儿情绪和间接动机相联系 17.一个发育正常的儿童,在同龄孩子都能独立走路时,他必须拉着成人的手才能走路三其实质是 缺乏独立行走的 A.兴趣 B.需要 C.目的性 D.有意性 00384#学前心理学试题第2页(共3页)

自学考试运筹学基础历年试题和答案

第1章导论 【真题演练】 1、(12年4月)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而做出的决策,称为( A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2、(12年4月)利用直观材料,依靠个人经验的主观判断和分析能力,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属于( c ) A.经济预测 B.科技预测 C.定性预测 D.定量预测 3、(11年7月)根据决策人员的主观经验或知识而制定的决策,称之为( B ) A.定量决策 B.定性决策 C.混合性决策 D.满意决策 4、(12年4月)对于管理领域,运筹学也是对管理决策工作进行决策的___计量___方法。 5、(11年7月)运筹学应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比较评价,为制定最优的管理决策提供___数量___上的依据。 6、(11年4月)作为运筹学应用者,接受管理部门的要求,收集和阐明数据,建立和试验_数学模型_,预言未来作业,然后制定方案,并推荐给经理部门。 7、(10年7月)运筹学把复杂的功能关系表示成_数学模型_,以便通过定量分析为决策提供数量依据。 8、(10年4月)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筹学和信息技术方法的分界线将会____消失____,并将脱离各自原来的领域,组合成更通用更广泛的管理科学的形式。 9、(09年7月)决策方法一般分为定性决策、定量决策、___混合型决策___三类。 10、(09年4月)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____人机系统____的科学。 11、(09年4月)名词解释:定性预测 12、(11年7月)名词解释:定量预测 【同步练习】 1、运筹学研究和运用的模型,不只限于数学模型,还有用___符号___表示的模型和___抽象___的模型。 2、在某公司的预算模型中,__收益表__是显示公司效能的模型,___平衡表__是显示公司财务情况的模型。 3、运筹学工作者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应包括___部___环境和___外部___环境。 4、企业领导的主要职责是___作出决策___,首先确定问题,然后__制定目标___,确认约束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真题参考答案

中国自考人(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792728.html,)——700门自考课程永久免费、完整在线学习快快加入我们吧! 2007年10月全国自考线性代数(经管类)真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 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3 B.-1 C. 1 D. 3 答案:D 2.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1 B.-1/4 C.1/4 D. 1 答案:B 3.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4.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5.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6.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7.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8.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1/12 B.1/7 C.7 D.12 答案:A 9.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3/2 B.-2/3 C.2/3 D.3/2 答案:B 10.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由二次型对应的矩阵定义知选项C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 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___ 答案: 2.题目内容如下图所示:___

答案:

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 高等教育《运筹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运筹学:运筹学主要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种系统的优化途径及方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线性规划:一般地,如果我们要求出一组变量的值,使之满足一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只含有线性不等式或线性方程,同时这组变量的值使某个线性的目标函数取得最优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这样的数学问题就是线性规划问题 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中,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 12,,.........n x x x 值称为此线性规 划问题的可行解, 最优解:在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模型中,使目标函数f 达到最优值的可行解称为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运输问题:将一批物资从若干仓库(简称为发点)运往若干目的地(简称为收点),通过组织运输,使花费的费用最少,这类问题就是运输问题 闭回路:如果在某一平衡表上已求得一个调运方案,从一个空格出发,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前进,遇到某个适当的填有调运量的格子就转向前进。如此继续下去,经过若干次,就一定能回到原来出发的空格。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水平线段和垂直线段所组成的封闭折线,我们称之为闭回路 二、单项选择 1、最早运用运筹学理论的是( A ) A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事部门将运筹学运用到军事战略部署 B 美国最早将运筹学运用到农业和人口规划问题上 C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将运筹学运用到政府制定计划 D 50年代,运筹学运用到研究人口,能源,粮食,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上 2、下列哪些不是运筹学的研究范围( D ) A 质量控制 B 动态规划 C 排队论 D 系统设计 3、对于线性规划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线性规划问题可能没有可行解 B 在图解法上,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区域都是“凸”区域 C 线性规划问题如果有最优解,则最优解可以在可行解区域的顶点上到达 D 上述说法都正确 4、下面哪些不是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所具备的( C ) A 所有的变量必须是非负的 B 所有的约束条件(变量的非负约束除外)必须是等式 C 添加新变量时,可以不考虑变量的正负性 D 求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5、在求解运输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下列哪些方法( D ) A 西北角法 B 位势法 C 闭回路法 D 以上都是 6、在用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题

自考学前心理学名词解释 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名词解释题目录 .心理 .学前儿童心理学 .观察法 .测验法 .作品分析法 .年龄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发展区 .手眼协调动作 .五指分工 .注意 .定向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注意的选择 .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配 .感觉 .知觉 .视觉敏度 .颜色视觉 .弱视 .色盲 .触觉 .适应现象 .对比现象 .记忆 .幼年健忘 .记忆广度 .工作记忆 .表象 .延迟模仿 .机械记忆 .意义记忆 .保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干扰说 .想象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思维 .客体永久性 .类比推理 .“展开式” .语言 .言语 .内部言语 .语音意识 .布里奇斯的“情绪分化论”.情绪丰富化 .情绪深刻化 .道德感 .理智感 .美感 .从整体到局部规律.首尾规律 .近远规律 .大小规律 .无有规律 .坚持性 .意志行动 .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 .个性 .自我意识 .需要 .动机 .兴趣 .气质 .性格 .能力 .智力分化论 .智力复合论 .智力内容变化论 .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性别角色 .性别行为 .男女双性化 .亲社会行为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 .挫折 .生理成熟 .早期隔离(剥夺)实验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相互作用论 名词解释题答案 .心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体现在:(1)心 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 映;(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 展规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学 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运用观察法了 解学前儿童,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 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言 语、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 展的规律和特征。 .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 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 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 的差异。 .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 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年龄特征: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 型特征。 .儿童年龄特征:儿童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 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 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 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 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是连续性和阶段性 的统一,也是顺序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 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 化的情况,称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危机期:由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 期常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不符合社会行为准 则的各种表现,所以有人把转折期称为危机期。 .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或最佳期:儿童学习某种知 识,形成某种能力、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 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的 形成:(1)与生理发展的加速期有关;(2)与儿童心 理发展本身的状态有关;(3)与儿童心理的整体发展 有关。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 时期,称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语言 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最近发展区: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 和在成人指导下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 差距。最近发展区大小是心理发展潜能的标志,也 是可接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在儿童心理发展每一时 刻都存在,同时又不断变化,因人而异。 .手眼协调动作: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 合,手的运动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 到的东西。 .五指分工: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活 动时采取对立方向,坐爬动作有利于它的发展。 .注意: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 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的、 能动的状态,指向性和集中性是两个特点。 .定向性注意:由婴儿与生俱来的定向性反射发展而 来,主要是由外物的特点引起的,又是无意注意的 最初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据的地位日益缩 小,但不会消失。 .选择性注意:指儿童偏向于对一类刺激物注意得 多,而在同样情况下对另一类刺激物注意得少的现 象。 .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的努 力、自然而然产生的注意,是不自主的、被动的注 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还需付出一定 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识支配的、主动的注意。 .注意的选择:指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选择性的 反映,使儿童在一定的时刻选择重要的或符合需要 的对象,并做出清晰的反映,它的发展依赖于生理 的成熟,与后天的学习、训练,个人的知识经验以 及兴趣、情绪有关。 .注意的范围:又叫注意的广度,指人在比较短的时 间性片断中所能清楚地知觉到的事物的数量。它是 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有一定的生理制约性,还取 决于对象的特点以及注意者本人的知识经验。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在集中于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动中所能持续的时间,它是注意的一种重要品质, 是幼儿游戏、学习活动等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 证,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及幼儿自身的状 态都有关系。 .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指向于两种或 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即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注 意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同时从事两种以上的活动。基 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 是非常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感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 作用相联系。包括视、听、嗅、味、肤、动与平衡 觉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 的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 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它反映刺激 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 觉会有所不同。 .视觉敏度: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2007年10月

全国2007年10月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采用的设计内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B.梁端弯矩和剪力均应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C.梁端弯矩取支座中心处的值,剪力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 D.梁端弯矩取支座边缘截面处的值,剪力取支座中心处的值 2.在单自由度体系中,质点受到的阻尼力为() A.B. C.D. 3.取荷载分项系数≤1的条件是() A.考虑多个可变荷载同时作用时B.考虑可变荷载最不利布置时 C.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不利时D.当永久荷载效应对结构有利时 4.水平荷载作用下,刚度和质量沿高度分布均匀的多层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自下而上()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 C.不变化D.减小、增大逐层交替变化 5.在柱顶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单层厂房排架柱顶总剪力应按() A.各柱的截面面积分配给各柱B.各柱的抗侧刚度分配给各柱 C.各柱的抗弯刚度分配给各柱D.柱子的数量平均分配给各柱 6.单层厂房设计中,当需要考虑整体空间工作时,只对() A.屋面恒荷载才考虑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 B.屋面活荷载才考虑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 C.风荷载才考虑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 D.吊车荷载才考虑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 7.荷载组合值() A.只用于基本组合B.只用于标准组合 C.只针对可变荷载D.只针对永久荷载 8.下列关于建筑结构规则性的叙述中,不属于 ...建筑结构平面不规则类型的是() A.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的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B.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平均值的1.2倍 C.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型宽度的50% D.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9.剪力墙一般不允许 ...发生() A.小偏心受压破坏B.大偏心受压破坏 C.大偏心受拉破坏D.小偏心受拉破坏 10.框架柱的轴压比是() A.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B.框架柱轴向压力标准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 C.框架柱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的比值 D.框架柱轴向压力标准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乘积的比值 11.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调幅() A.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增大 B.应在与水平内力组合前进行,且调幅后相应的跨中弯矩减小

运筹学模拟试题答案

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共7题,35分) 1、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C) A. 多余变量 B. 松弛变量 C. 自由变量 D. 人工变量 2、约束条件为AX=b,X≥0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是(B ) A. 补集 B. 凸集 C. 交集 D. 凹集 3、线性规划的图解法适用于( B ) A. 只含有一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B. 只含有2~3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C. 含有多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D. 任何情况 4、单纯形法作为一种常用解法,适合于求解线性规划(A ) A. 多变量模型 B. 两变量模型 C. 最大化模型 D. 最小化模型 5、在单纯性法计算中,如果检验数都小于等于零,而且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全为负数,则表明此问题有(D )。 A. 无穷多组最优解 B. 无最优解?? C. 无可行解 D. 唯一最优解 6、在线性规划中,设约束方程的个数为m,变量个数为n,m<n时,可以把变量分为基变量和非基变量两部分,基变量的个数为m个,非基变量的个数为(C ) A. m个 B. n个 C. n-m个 D. 0个 7、使用人工变量法求解极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当所有的检验数在基变量中仍含有非零的人工变量,表明该线性规划问题(D ) A. 有唯一的最优解 B. 有无穷多最优解 C. 为无界解 D. 无可行解 二、填空题:(共5题,25分) 1、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 2、线性规划是一种合理利用资源、合理调配资源的应用数学方法,其基本特点是模型中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都是线性表达式. 3、线性规划模型由三个要素构成: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 4、可行域中任意两点间联结线段上的点均在可行域内,这样的点集叫凸集。 5、线形规划的标准形式有如下四个特点:目标函数的最大化、约束条件为等式、决策变量费非负、右端常数项非负。 三、简答题:(共3题,40分) 1、简述线性规划模型的三个基本特征。 (1)每一个问题都有一个极大或极小的目标且能用有一组线性函数表示出来。 (2)问题中有若干约束条件且可用线性等式或不等式表示。 (3)问题中用一组决策变量来表示一科方案。 2、简述单纯型法的基本思想。 (1)确定初始基可行解(2)检验是否最优,由一个基可行解变换到另一个基可行基,直至找到最优解。 3、简述如何在单纯型表上判别问题有无界解。 答:如果存在一个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正数,但此变量当前系数中无正系数存在即可证明。 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共5题,30分) 1、对偶问题的对偶是(D )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 3.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这些教育措施主要是针对() A.胆汁质的孩子 B.多血质的孩子 C.粘液质的孩子 D.抑郁质的孩子 4.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5.1-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6.在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研究中,通过控制和改变儿童的活动条件,以发现由此引起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访问法 D.测验法 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8.著名的“哨兵持枪姿势”实验主要是研究幼儿的() A.坚持性 B.目的性 C.暗示性 D.果断性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11.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A.痛觉 B.听觉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运筹学基础》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运筹学研究和应用的模型是() A.数学模型 B.符号和图像表示的模型 C.数学和符号表示的模型D.数学模型、图形表示的模型、抽象的模型 2.以下不属于运用运筹学进行决策的步骤的是() A.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 B.分析定义待决策的问题并拟定模型 C.提出解并验证其合理性 D.进行灵敏度分析 3.问题域的外部环境一般是指() A、问题域界面与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B、问题域外界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C、问题域界面与问题域内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D、问题域界外部的人、财、物之间的交互活动。 4.科技预测的短期预测时间为() A.1~3年 B.3~5年 C.5~10年 D.3~7年 5.已知一组观察值的平均值为x=15.8,y =49.5,y对x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b=2.5,则回归方程在y轴上的截距为() A.-10 B.10 C.89 D.107.95 6.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决策,下列哪个条件是不必须具备的() A.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 B.具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C.可拟订出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 D.可以预测或估计出不同的可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 7.存货台套的运费应列入() A.订货费用B.保管费用 C.进厂价D.其它支出 8.一般在应用线性规划建立模型时要经过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出约束因素(2)收集资料,确定模型 (3)模型求解与检验(4)优化后分析 以上四步的正确顺序是() A.(1)(2)(3)(4)B.(2)(1)(3)(4)

2007年10月英语(二)真题

h t t p ://b l o g .s i n a .c o m .c n /z i k a o x u 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英语(二) 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PART ONE (50 POINTS) I.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10 points, 1 point each) 从下列各句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 It makes good _______ to bring an umbrella; it seems to be raining today. A. sense B. reason C. suggestion D. advice 2. If you are too _______ of your children, they will never learn to deal with difficulties in life. A. respective B. detective C. protective D. effective 3. His intelligence will _______ him to get a scholarship to college. A. enable B. persuade C. suggest D. employ 4. The professor asked a question, and David _______ a good answer. A. put up with B. stood up for C. came up with D. looked down upon 5. No sooner had he reached home _______ a violent storm broke out. A. when B. that C. until D. than 6. People differ _______ one another _______ their abilities to handle stress. A. from… to B. from… in C. for… in D. in… from 7. They should try to _______ their usual inhibitions and join in the fun. A. send off B. lay aside C. take to D. turn off 8.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research has _______ our knowledge of daydreaming. A. expanded B. emerged C. descended D. conquered 9. Th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_______ the main ideas of the article in their own words. A. symbolize B. minimize C. synchronize D. summarize 10. The outline of rooftops and chimneys _______ against the pale sky. A. pulled out B. looked out C. held out D. stood out II. Cloze Test (10 points, 1 point each) 下列短文中有十个空白,每个空格有四个选项。根据上下文要求选出最佳选项。 Curiosity is not only a possible motivation, it is also a great help in your learning languages. Remember that a language is not __11__ a grammatical system. It is the __12__ of a certain culture of different cultures. It is no good __13__ strings of words and lists of grammatical rules __14__ you know as much as possible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nguage, so that you can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