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Relations spatiales persistentes- un objectif de conception de systèmes. Christopher M. Go

Relations spatiales persistentes- un objectif de conception de systèmes. Christopher M. Go

Relations spatiales persistentes- un objectif de conception de systèmes. Christopher M. Go
Relations spatiales persistentes- un objectif de conception de systèmes. Christopher M. Go

soit pris avec des problèmes conceptuels ou regréssantà l’entrainement technique àl'usage des produits commerciaux.

2. La “nouvelle génération”

De toute fa?on dans les dernières années, la dissatisfaction a commencéà cro?treàpropos des limites du m o dèl e spatial utilisé qui était polygonal, en bloc et global. Même les modifications mineures apportéesàune carte requièrent une reconstruction globale, bien qu’une variété de techniques sont utilisées pour modifier un petit morceau et le recoudreà

même avec le modèle polygone/arc/noeud, il y a une définition plus stable: les polygones sont adjacents s’ils ont une fiontièrc en commun.Dans le modèle spatial raster (Egalement fréquemment utilisé en analyse spatiale), ceci est trivialement vrai. Nous avons donc besoin d’un modèle spatial possédant la couverture et les propriétés d’adjacence du raster, mais aussi, de la relation directe avec les objets du monde réel du modèle vectoriel.

3. Sélection de méthodes appropriées.

Alors que ceci a semé la confusion au sein de la communauté des SIG pour quelques années au moins une réponse potentielle est rapidement disponible en provenance de la géométrie algorithmique. Le diagramme Voronoi a étédiscuté dans quelques uns des premiers travaux (comme [21] pour les ensembles de points), et de nombreuses améliorations et extensions des algorithmes ont étéréalisées depuis. Aurenhammer [ 1] nota qu’ilétait “l’une des constructions les plus fondamentales définie par un ensemble discret de points”. Dans les SIG en particulier, le diagramme est d’intérêt essentiellement(mais pas exclusivement) dans I'espace euclidien bi-dimmensionnel.Le diagramme Voronoi d’ordre 1 est le plus souvent utilisé, bien que [ 16 ] montre de nombreuses applications des diagrammes d’ordre k pour divers types de requêtes spatiales. D’une valeur particulière pour nos applications cartographiques bidimmensionnelles, nous avons les diagrammes de points et segments de ligne (comme[14,5]), bien que des objets plus complexes sont également d’un intérêt considérable[15].

Les diagrammes Voronoi de points et segments de Iigne comme décrits ci-dessus résolvent l es difficultés de base du modèle spatial des intersections de lignes, aussi bien qu’ils fournissent les propriétés d’adjacence spatiale de base entre objets cartographiques- quand deux cellules Voronoi se touchent, les objets générateurs sont voisins et, ces relations peuvent [etre stockées comme la triangulation Delaunay. De toute fa?on ces algorithmes sont habituellement en bloc (comme dans la méthode de la ligne de balayage) et, ne sont pas capables de répondreà

224

des requètes portant sur les objets voisins pendant la construction de la “topologie” -une nécessité pour une efficacite raisonnable de l’usager pendant la numérisation.Un algorithme complètement dynamique est requis.

4. Algorithmes dynamiques.

Un algorithme semi-dynamique pour la construction du diagramme Voronoi d’un ensemble de points et de segments de ligne a été développé dans [4,12].Schwarzkopf [20] maintient un historique des additions et suppressions au diagramme de points et de segments de ligne, qui doitêtre reconstruit de temps en temps. Des diagrammes Voronoi dynamiques pour le mouvement de points a étérécemment développé dans [2, 13, 1 8,19]. Ceux-ci ont été

dénomé l’approche du “simulateur de vol” - ou altemativement un“tab1eur spatial”. Ceci suggère un environnement PC, avec une interface graphique et un système de développement Microsoft Windows. Les librairies de base sont maintenant implantées et une variétéde requètes sont disponibles. La figure 5 montre deux diagrammes Voronoi typiques pour des cartes simples. La structure dynamique définie ci-dessus possède divers avantages additionels que nous

6. Travaux futurs.

Alors que I’approche parait être d’une grande valeur potentielle, aucune analyse formelle a été faite sur son caractère approprié. En assumant que les besoins futurs sont raisonnables, quelles autres structures spatiales sont des candidats possibles? Comment discutons-nous de l’efficacité des opérations dans un environnement interactif! Comment gérons-nous les problèmes de précision géométrique pour les tests de cercle circonscrit et d’intersection ligne/cercle? Qu’est-ce qu’un mécanisme de recherche hiérarchique approprié, c ompte tenu du fait qu’une recherche de l’adjacence locale est disponible et, que la triangulation est

Reference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Aurenhammer, F. Voronoi diagrams -a survey of a fundamental geometric data structure. ACM Computing Surveys, v. 23, (1991), pp. 345-405.

Bajaj, C.L. and W.J. Bouma. Dynamic Voronoi diagrams and Delaunay triangulations. Proceedings, Second Canadi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Ottawa, (1990), pp. 273-277.

Bureau of the Census. The DIME Geocoding System. Report No. 4, Census Use Study. Washington: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the Census ( 1970).

Chazelle, B., H Edelsbrunner, L.J. Guibas, M. Sharir, and J. Snoeyink. Computing a face in an arrangement of line segments. Proceedings, ACM Symposium on Discrete Algorithms, (199 1). pp. 44 I-448.

Fortune, S. A sweepline algorithm for Voronoi diagrams. Algorithmica, v. 2, (1987), pp. 153- 174.

Gold, C.M.. Spatial data

back to the basics. Proceedings,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Data Handling, Zurich, ( 1990). pp. 1 75- 189

Gold, C.M.. An object-based dynamic spatial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user-friendly digitizing system. Proceedings,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atial Data Handling, Charleston, ( 1992). pp. 495-504.

Gold, CM. Forestry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lassification and the “flight simulator* approach. Proceedings, GIS’93, Vancouver, (1993), pp. 797-802.

Gold, C.M., T.D. Charters and J. Ramsden. Automated contour mapping using triangular element data structures and an interpolant over each triangular domain. Computer Graphics, v. 11, (1977). pp. I70- 175.

Gold, CM., and A.R. Condal. A spatial data structure integrating GIS and simulation in a marine environment. Marine Geodesy (1994, soumis).

Guibas,L.J.,D.E. Knuth, andM. Sharir.Randomized incremental construction of Delaunay and Voronoi diagrams. Algorithmica.v.7,(1992),pp. 381-413.

Guibas, L.J., J.S.B. Mitchell, and T. Roos. Voronoi diagrams of moving points in the plane. In: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No. 570, (1993).

Kirkpatrick, D.G.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continuous skeletons. Proceedings, Twentieth Annual IEEE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1979). pp. 18-27.

McAllister, M., and J. Snoeyink. The spoke diagram: a compact approximate Voronoi diagram for spatial computation. Proceedings, GIS’94, Vancouver, (1994).

Okabe, A., B. Boots and K. Sugihara. Spatial Tessellations -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Voronoi Diagrams. Chichester: John Wiley and Sons, ( 1992), 52 1 p.

Peucker,T. and N. Chrisman. Cartographic data structures. The American Cartographer, v. 2, (1975). pp. 55-69. Roos,T. Voronoi diagrams over dynamic scenes. Second Canadian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Ottawa, ( 1990), pp. 209-2 13.

Roos, T. Voronoi diagrams over dynamic scenes. Discrete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v. 43, (1993), pp. 243-259. Schwarzkopf, 0. Dynamic maintenance of geometric structures made easy. Proceedings, IEEE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199 I), pp. 197-206.

Shamos, M.I. and D. Hoey. Closest-point problems. IEEE Symposium on Foundations of Computer Science, (1975).pp- 151-162.

TeilIaud, M.. Towards Dynamic Randomized Algorithms in Computational Geometry.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No. 758, (1993) Springer-Verlag, Berlin.

Tomlinson, RF., H.W. Calkins and D.F. Marble. Computer Handling of Geographical Data (1976). Paris: The UNESCO Press.

White, D. A design for polygon overlay. In: Harvard Papers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v. 6, ( 1978).

227

Figure 1. Un diagramme Voronoi de points simple et l’ajout d’un seul segment de ligne

‘.

/Y:

Figure 2. Modification de la triangulation duale pour accomoder une division de polygone.

Figure 3.Un évenement topologique causé par le point P approchant le point Q.

228

Figure 4.Génération de zone tampon et le problème du point dans le polygone en utilisant le diagramme Voronoi.

建筑结构截面估算

2.4 构件截面估算 构件截面尺寸的预估建立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属于概念设计的部分内容,侧重于对构造的要求。 2.4.1 板厚估算 前述: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结构平面布置总呈现出一定的不规则性,实际工程中的楼面板(屋面板)布置常常是若干块单向板和若干块双向板的有机组合。 楼面板(屋面板)厚度的选用应根据使用环境、受力情况、荷载与跨度等条件综合考虑,满足承载力、挠度和裂缝控制等各方面要求;满足使用要求(包括防火要求)、施工要求及经济要求。 现浇板的厚度一般为10mm 的倍数,常用板厚为80~160mm ,特殊情况下(如结构转换层)可达800~1000mm 、或者更厚。 由于楼面板(屋面板)混凝土用量占整个楼盖(屋盖)混凝土用量的50%以上,因此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板厚尽可能薄些。 (1)满足板的最小厚度要求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最小厚度由其耐久性要求和施工要求决定,按照《混凝土规范》10.1.1确定,设计时可参考表2.4.1。 表2.4.1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厚度 (2)满足板的最小高跨比要求 板的厚度除满足表2.4.1中规定的最小厚度外,还应满足表2.4.2中板厚h 与板计算跨 度L 0的最小比值要求(L 0为板短边方向的计算跨度,取值方法详3.2.1所述),旨在有效地控制板的挠度和裂缝,满足刚度设计要求。 表2.4.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最小高跨比

(3)单向板厚度的经验选用 根据设计经验,现浇单向板的厚度也可以由板承受的活荷载标准值、板的计算跨度大小,直接查表2.4.3确定。 表2.4.3按照荷载和跨度确定的单向板厚度 2.4.2 梁截面估算 梁截面根据不同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为方便施工,梁的截面形式常采用矩形、T形和倒L形,详图2.4.1所示。 图2.4.1 梁截面形式示意图 (1)梁截面尺寸的一般要求 要求,确定梁的高度h;再由一般情况下梁截面尺寸预估的步骤:先由梁的高跨比h/L 梁的高宽比h/b要求,确定梁的宽度b(b为矩形截面梁的宽度或T形、I形截面梁的腹板宽度;L 为梁的计算跨度,取值方法详3.2.2.1所述);并满足模数要求。 ①满足梁的高跨比要求 表2.4.4列出了梁的高跨比(h/L )下限值要求,该值可以满足一般梁在正常使用情况 下的变形要求,但对变形要求较高的梁,尚应进行挠度验算。 ②满足梁的高宽比要求 梁截面尺寸的高宽比h/b要求:对矩形截面,可选2.0~3.5; 对T形截面,可选2.5~4.0。 ③满足模数要求 梁高的模数要求:当梁高h≤800mm时,h为50mm的倍数,如250mm、300mm、400mm等;

空心板结构构件检验

空心板结构构件检验 1、 检验准备 对空心板构件实物进行检验前,构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应不低于设计等级的90%;也不高于110%。如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通过分析对检验结果加以调整。 构件检验前记录构件的几何尺寸、外观缺陷、原始裂缝与预应力张拉情况。外观检查后,可在板底表面涂刷一薄层石灰浆(水灰比1:5),然后打上适当的方格,并将所有原始缺陷及裂缝在构件上标出。 构件检验时,采用经标定的砖加荷。砖垛之间应保持50~100毫米的间隙。构件的支座作成一端滚动,另端铰接,各支座支点距构件端部的长度,取。 2、 仪表布置与加荷 根据检验要求,选用百分表进行变形的量测。 根据检验要求,为了取得可作比较的量测结果,相同点的仪表宜布置两处以上。当荷载加至标准荷载的1.25倍时,所有机械仪表均应拆除。 构件变形量测仪表的布置原则如下: 构件检验前,应以不低于20%的标准荷载进行预压。以便对整个加荷系统与仪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预压正常时即可进行卸荷,并待构件变形恢复后;通常不少于15分钟,开始记录仪表初读数,并准备正式加荷。 加荷时应按构件实际荷载增长情况划分加荷等级,但在标准荷载前不应少于四级。如难以按实际情况划分加荷等级时,一般以标准荷载的20%作为一级,第一级荷载中应计入构件与加荷设施的重量。当荷载加至计算开裂荷载的90%时,应以标准荷载的10%,逐级加荷至裂缝出现;当荷载加至计算破坏荷载的90%时,为避免构件破坏时的冲击,应以标准荷载的5%,逐级加荷至构件破坏。 构件加荷中应尽量缩短加荷时间,每级加荷不宜超过30分钟,荷载加完后应恒载10分钟,再行测读仪表并进行观察,观测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加荷至标准荷载时,恒载时间应延长为30分钟; 3、 构件强度检验 进行强度检验的构件在加荷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认为该构件已处于破坏状 态,此时所对应的荷载(包括自重与加荷设施重量)称为构件检验的破坏荷载; 可按构件的实测挠度达到或超过1/50跨度作为屈服的标志;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受拉钢筋被拉断或从锚固区滑移拔出; 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上最大垂直裂缝,在受力主筋的最大宽度达到如下数值时, )(0005.02 1max f f p f l l +=δ

钢结构方案设计阶段的估算

(三) 预估截面 结构布置结束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定。 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根据荷载与支座情况,其截面高度通常在跨度的1/20~1/50之间选择。翼缘宽度根据梁间侧向支撑的间距按l/b限值确定时,可回避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复杂计算,这种方法很受欢迎。确定了截面高度和翼缘宽度后,其板件厚度可按规范中局部稳定的构造规定预估。 柱截面按长细比预估. 通常50~150, 简单选择值在80附近。根据轴心受压、双向受弯或单向受弯的不同,可选择钢管或H型钢截面等. 对应不同的结构,规范对截面的构造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如钢结构所特有的组成构件的板件的局部稳定问题,在普钢规范和轻钢规范中的限值有很大的区别。 除此之外,构件截面形式的选择没有固定的要求,结构工程师应该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合理的选择安全经济美观的截面。 【焊接组合梁设计】 组合梁的型式多采用焊接工字形截面。对于这种梁的截面设计与型钢梁设计不同,对型钢梁只要确定型钢的型号即可。对组合梁则需要确定腹板的高度及厚度、翼缘的宽度及厚度等几个尺寸,而谢谢尺寸又是互相联系的。总的设计原则是既要保证梁的强度、稳定性、刚度等要求,又要使钢材用量经济合理。因此,需要根据各方面要求综合分析计算。具体方法是先根据各方面要求逐项选择截面每一个尺寸,然后进行验算。 一、梁截面选择 ㈠、梁截面高度确定 确定梁的截面高度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允许高度hmax)、刚度要求(确定梁最小高度hmin),且使钢材用量最小(经济高度he)等条件确定。 ㈡、腹板高度hw 腹板高度hw的确定与梁高h尺寸有关。由于上下翼缘厚度一般较小,所以腹板高度hw可略小于梁高,并按钢板规格尺寸取50mm的倍数。 ㈢、腹板厚度tw 腹板的主要作用是抗剪,在腹板高度hw确定后可根据抗剪强度公式计算腹板厚度tw。为简化计算,可近似假定最大剪应力为腹板平均剪应力的1.2倍。 以上确定的腹板高度及厚度两尺寸,还关系到腹板本身的局部稳定及梁的总用钢量。为满足梁的刚度及抗弯等要求,所确定的腹板高度一般都比较大,此时腹板厚度如取值太小(如按抗剪要求计算的厚度就很小),腹板本身很薄,会引起局部失去稳定,为此,要考虑配置纵横加劲肋。此外,厚度太小,容易由于锈蚀而降低承载能力,在制造过程中也易发生较大变形。而腹板厚度取值过大,又会使用钢量迅速增加。因此应全面考虑上述因素。腹板厚度tw应符合钢板现有规格,最小尺寸6~8mm。 ㈣、翼缘尺寸b、t 根据截面对x轴的惯性矩公式及截面对x轴的抵抗矩公式,反解出一个翼缘的截面面积(近似取h≈h1≈hw),则翼缘面积A1为: A1=Wx/hw-(tw×hw)/b 当已知腹板尺寸hw及tw时,可根据上式求出需要的翼缘面积A1;A1=b×t,可先选定翼缘板宽度b,后确定厚度t。 确定翼缘尺寸b及t值,关系到以下几方面:宽度b太小,对梁的整体稳定不利。宽度b

地源热泵造价与运行费用对比

目录 一、公司简介。。。。。。。。。。。.。。。。。。。。。。2 二、标志性工程案例。。。。。。。。。。。。。。。。。。。3 三、地源热泵技术原理介绍。。。。。。。。。。。。。。。。6 四、冷暖方式的分析。。。。。。。。。。。。。。。。。。。15 五、设计方案说明。。。。。。。。。。。。。。。。。。。。17 六、系统设计方案。。。。。。。。。。。。。。。。。。。。20 七、投资概算及运行费用对比。。。。。。。。。。。。。。。25 八、补充说明。。。。。。。。。。。。。。。。。。。。。。29 九、附件(图纸、企业资质及相关政策文件)。。。。。。。。30

一、公司简介 浙江亿能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其前身是台州亿能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10年4月由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正式更名,是台州首家集科技、设计、培训、咨询、新能源投资、建筑节能、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公司成立至今一直从事于节能、环保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减排,公司于2010年5月在山东滨州先后成立了“浙江亿能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滨城分公司”、“滨州市艾斯达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建筑节能新技术与新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环保型中央空调系统配件与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形成产品系列化。 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包括生产、营销、采购、供应、质量控制、设计、决策等在内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为公司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保障,使公司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现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同盟体,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建筑节能方案和先进的节能设备。 公司08年度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科技报社评为“浙江省优秀创新型企业”,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为“浙江省重质量守承诺创品牌”单位,暨“首批三满意单位”。2008年12月份公司参与了国家4个标准的制定:①地源热泵系统经济运行标准;②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节能标准;③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④商业或工业用及类似用途低温空气源热泵机组标准,其中地源热泵系统经济运行标准由我司参与主编。2009年6月,我司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于市政府签订了“台州市校企校地合作协议书”。 公司始终坚守“高效、节能、环保”为重的经营理念及“诚信、团结、创新”的企业精神,以推广建筑节能事业为目标,以缓解能源紧张,降低能源消耗为己任,大力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和节能环保项目的推广,为加快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能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亿能人以精湛的合作团队,凭借先进的技术真诚希望与国内外的客商携手共创节能型社会!

钢结构工程量估算

钢结构工程量快速估算方法探讨 摘要对平常的门式刚架厂房方案图阶段,在打算职员给出主钢架重量及抗风柱截面尺寸的景况下,参考门式刚架轻型衡宇钢机关技能规程。议定对常日工程量谋略阅历的总结及参考相关模范,在没有动工蓝图有景况下,参考方案图对工程的主钢机关、次钢机关、檩条、高强螺栓、平凡螺栓、屋面彩钢板、墙面彩钢板、门面积、窗的面积等的工程量实行快速的前期估算。 要害词:门式刚架厂房,方案阶段,工程量,快速估算 目录 第1章媒介 (1) 第2章门式刚架厂房工程量估算办法的分类及优缺点 (1) 2.1门式刚架厂房工程量谋略办法的种类 (1) 2.2各类工程量估算办法的优缺点 (1) 2.3门刚规程中值得参考的几个方面 (2) 第3章钢机关工程量的快速谋略及谋略原则 (2) 3.1门式刚架厂房钢机关工程量的分类 (2) 3.2种种用钢量的快速估算 (3) 第4章围护编制工程量的快速谋略及谋略法则 (5) 4.1围护编制工程量的主要分类 (5) 4.2围护编制工程量的估算 (5) 第5章排水编制工程量的快速估算 (6) 5.1天沟工程量的快速估算 (6) 5.2落水督工程量的快速估算 (6) 第6章实例应用 (7) 6.1主钢机关的谋略 (8)

6.2次钢机关的谋略 (8) 6.3檩条的谋略 (8) 6.4高强螺栓的谋略 (9) 6.5平凡螺栓的谋略 (9) 6.6地脚螺栓的谋略 (9) 6.7围护编制工程量的谋略 (9) 6.8另外阐明 (10) 6.9谋略完结列表 (10) 第7章编程应用 (10) 第8章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第1章媒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成长及科技的前进,门式刚架机关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随着钢机关的打算、制作、动工的技能、阅历的老练,也使得门式刚架机关应用于各行各业。另一方面,也使得钢机关制作、动工企业,也许从打算、制作、安设全面完成业主的要求。同时,钢机关工程量的谋略的快慢及准确与否,在另一侧面影响到业务承接的胜利概率。 本篇文章,以门式刚架厂房为主,议定对职业中的实践应用和阅历的总结,陈说在无完好的动工图只有方案图的景况下,其工程量的快速估算的或者性。期盼议定总结也许对企业及关系职员的职业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 第2章门式刚架厂房工程量估算办法的分类及优缺点 现在就钢机关行业来说,平常的门式刚架厂房东要用于产业厂房及货仓,其机关型式斗劲容易,构件的种类及规格斗劲简单团结,通常不会有太大的转变,这就为工程量的快速估算提供了一个优异的基本。 2.1、门式刚架厂房工程量谋略办法的种类。

直燃机与地源热泵对比

直燃机与地源热泵方案对比分析 第一部分:运行原理 1、直燃机方案 溴化锂机组是采用吸收式制冷(热)原理,靠消耗热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转移。吸收式制冷(热)机组使用的工质是两种沸点相差较大的物质组成的二元溶液,其中沸点低的物质为制冷剂,沸点高的物质为吸收剂,对于溴化锂机组而言,是以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工质对,利用溴化锂沸点高及强吸水性的特点,把水作为制冷剂,溴化锂作为吸收剂,再利用吸收式制冷热)原理,从而达到制冷(热)的目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由高发生器、低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溶液泵、溶剂泵等组成。 直燃式溴化锂空调系统技术特点

(1)耗电非常小,其耗电设备仅有几台小型泵和直燃机的燃烧器,耗电量一般为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3%~4%,对解除电力紧张有好处;但要消耗大量的燃油或燃气,是该机组运行成本的主要部分。 (2)不应用氟利昂类制冷剂,制冷剂采用水,溶液无毒,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对环境无影响,有利于环境保护。 (3)加工简单、操作方便,制冷量调节范围大,可无级调节,运行平稳,无噪声,无振动。 (4)不同类型的运行费用与使用的能源关系极大。 2、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既能供热又能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即可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的转移。在冬季,把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供给室内用于采暖;在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壤中去,并且常年能保证地下温度的均衡。 地源热泵技术特点: 1)使用电力,没有燃烧过程,对周围环境无污染排放; 2)不需使用冷却塔,没有外挂机,不直接向周围大气环境排热,没有 热岛效应,没有噪音; 3)不抽取地下水,不破坏地下水资源。 当然,象任何事物一样,地源热泵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其应用会受到不同地区、不同用户及国家能源政策、燃料价格的影响;一次性投资及运行费用会随着用户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混凝土梁板柱截面尺寸估算

结构布置一般原则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梁的截面尺寸取决于构件的跨度、荷载大小、支承条件以及建筑设计要求等因素, 根据工程经验,为了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等的要求(比如梁的扰度不能过大的限制)对于多跨连续主次梁取值范围如下: h (1/14?1/8)1; (l为框架梁跨度) 框架梁截面高度宜取 框架梁截面宽度宜取 b (1/3?1/2)h; 次梁截面高度宜取h (1/18?1/12)1; (I为次梁跨度) 次梁截面宽度宜取b (1/3?1/2)h; mm ,屋面板板厚不小于60 mm,双向板板厚不小于80 mm。 二、三级且超 ①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过2 层时不宜小于400mm ,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 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② 剪跨比宜大于2。 ③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现浇混凝土梁、板、柱截面尺寸估算 本设计在2轴?20轴布置横向框架梁跨度为m、m,根据所学知识跨度不一致,则 经验估算梁截面高度也会导致不一样,但是为了使结构在施工中,不因截面高度导致底部钢筋的通长 布置,否则在截面突变外锚固在柱内钢筋过多,影响柱混凝土浇筑质量, 故横向框架梁取最大值进行截面估算。 框架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14?1/8)l (1/14 ?1 /8)8400 (600 ?1050)mm 700mm ,截面宽度应满足b (1/3?1/2)h (1/3?1/2)700 (233?350)mm ,取300mm 。 本设计在A轴、C轴、D轴、E轴上布置纵向框架连系梁,以最大跨度m进行截面估 算。 (600 ?1050)纵向框架连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 (1/14 ?1/8)l (1 /14 ?1/8)8400 mm,取h 650mm,截面宽度应满足b (1/3 ?1/2)h (1/3~ 1/2)650 (216?325)mm

地源热泵与vrv空调系统方案对比(20210123155431)

地源热泵与VrV空调系统方案对比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初步方案对比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IJ简介: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5050 m1,共八层,办公楼功能包括展办公区、 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等;根据图纸初步核算总空调面积约为13000耐;总冷负荷 约105OKW;总热负荷约750KWo 空调方案拟采用方案一:集中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方案二:多联机(VRV)中央空调系统 以下针对本项目情况就方案一和方案二做横向对比初步设计,以供业主参考选择。

二、空调系统初步设计 方案一:集中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1. 地源热泵技术介绍 季,把地热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向室内供给热量;夏季,把室内的 热量“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常热泵消耗IkW 的热 量,用户可以得到4迄kw 左右的热量或冷量。 地源热泵系统是成熟的技术,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可鼎、稳定、经济的运 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是取温度恒定的地下水,山于地下水通过板换隔离, 在相对封闭的地下管路中循环,热交换后再回灌到地下,因此不会造成地层沉降,对 地下环境无任何污染。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需分别设置冷源(制冷机)和热源(锅炉)。燃煤锅炉是 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中小型燃煤锅炉在城市中已被逐步淘汰;燃油和天然气的锅炉 虽然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但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CO :)仍造成环境问题,而且运 行费用很高。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开采,能源危机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 性的重要问题。而地源热泵技术采用的是洁净的可再生的地热能,是一项以节能和环 保为特征的技术。 地表浅层好象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每年收集47%的太阳能,是人类每年利 用能量的500多倍,并且地表浅层地热资源的温度一年四季相对稳定,是热泵很好的 供热热源和供冷冷源。 地源热泵原理 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表 层的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制冷的高 节能、环保的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 的高品位能源一电能,实现低温热能向 热能的转移。地热能在冬季作为热泵供 热源;在夏季作为热泵制冷的热汇。即 M 组 ------- ? - aaaBMHv 吁 ∏1ftO> d Jn M 水 叛?? a w≡ O: Q> it R Q r =Q I f Q.?MQ . 面浅 效、 少量 高温 热的 在冬

钢结构计算表及尺寸表

2-5 钢结构计算 2-5-1 钢结构计算用表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2-77采用。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8采用。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9至表2-81采用。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2-77 钢材抗拉、抗压和抗弯抗剪端面承压(刨平顶紧)

地源热泵技术方案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 技术方案 一、项目介绍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总用地15322.46㎡。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包括,旧楼。空调系统需满足建筑物冷、热负荷要求。 2、设计依据 2.1 参考资料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81-2009 2.2 设计参数 采用负荷指标法估算建筑物的冷、热负荷: 夏季冷指标为94.5w/㎡,冷负荷为3130.82kw; 冬季热指标为81.7 w/㎡,热负荷为2706.75kw。 二、设计方案描述 1、设计思路 本项目埋孔面积有限,土壤换热器的数量仅能满足部分建筑物冷热需求,所以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户式空调的组合方式,新增建筑的七层以下(含七层)及原有培训楼(旧楼)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新增建筑的八层以上(含八层)采用户式空调。地源热泵系统采用集中温控系统实现自动控制。 2、热泵主机配置描述 本方案配置2台美国美意公司生产的 MWH2800CC型地水源热泵机组。 MWH2800CC型地水源热泵机组是以地能即 地下水(井水、地埋管或其他地表水)为主要能源辅以 电能,通过先进的设备将地下取之不竭但不易利用的 低品位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使其变为高品位能源。

MWH2800CC型地水源热泵机组的性能参数如下:

3、室外地埋孔描述 目前普遍采用的有垂直埋管和水平埋管两种基本的配置形式。 水平埋管是在浅层土壤中挖沟渠,将PE管水平的埋置于沟渠中,并填埋的施工工艺。水平埋管占地面积较垂直埋管大,效率较垂直埋管低。 垂直埋管是在地层中垂直钻孔,然后将地下热交换器(PE管)以一定的方式置于孔中,并在孔中注入填充材料的施工工艺。 地下热交换器型式和结构的选取应根据实际工程以及给定的建筑场地条件来确定。本方案采用垂直埋管的型式。 根据本项目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设计负荷,经过计算得土壤换热器总延米数为42000m,单位土壤换热器孔深选100m,则需要布置土壤换热器的数量为420个,孔径φ220mm。换热孔间距4×4m,若单孔占地面积平均以16㎡计,孔位分布总面积为6557㎡ 室外埋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PE100)塑料管,采用进口原料。垂直管采用抗压1.6MPa,SDR11 D32的PE100塑料管,单U下管。室外水平管采用抗压1.0MPa,SDR17的PE100塑料管。 室外地埋管为隐蔽工程,使用寿命50年以上,地埋管的管材、管件的选择与土壤热泵系统的使用效果、寿命等密切相关。多年来我公司致力于土壤源热泵技术的发展,在地下埋管方面做了许多研发工作,并在国家《土壤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2005中得以体现。 4、软化水系统描述 空调系统末端循环水侧由于要经常运行,同时要适应冷、热两种工况,必须进行软化处理,选用全自动软化水器制取软化水共空调系统末端侧循环系统使用。 5、水泵描述 本方案水泵采用了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KQL、KQDP 系列水泵。该系列水泵用电机直接连接,振动小、噪音低;电机采用Y2型电机,防护等级IP54全封闭结构,防止粉尘、飞雨、飞溅水滴等进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损坏;F级绝缘,提高了电机使用的最高允许温升,因而抗过载能力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卷之计算题题库

1、某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层中柱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柱高H=6.4m ,承受轴向压力设计值N=2450kN,采用C30级混凝土,HRB335级钢筋,求柱截面尺寸(设配筋率 '0.01,1ρ?==),并试计算需配置的纵向受力钢筋。 (已知: 2 14.3N/mm c f =, 2 1.43/t f N mm =, '2 300/y y f f N mm ==) 附表: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设配筋率'0.01,1ρ?==,由公式知 32 ''2450101573540.9()0.9 1.0(14.30.01300) c y N A mm f f ?ρ?===+??+? 正方形截面边长396.7b mm ==,取b=400mm 。 (2)求稳定系数 柱计算长度0 1.0l H =,06400 16 400l b ==,查表得0.87?=。 (3)计算配筋 由公式知 32 '2'24501014.34000.90.90.872803.3300 c s y N f A mm f ??--??=== 2、某梁截面尺寸b×h=250mm×500mm ,M=2.0×108N·mm ,受压区预先已经配好HRB335级受压钢筋2φ20( ' s A =628mm 2 ),若受拉钢筋也采用HRB335级钢筋配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为C30,求截面所需配置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s A 。 (已知: 2 14.3N/mm c f =, 2 1.43/t f N mm =, '2 300/y y f f N mm ==, 1 1.0 α=, ,max 0.55,0.399 b s ξα==) 解:(1)求受压区高度x 假定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按一排布置,则 '35mm s s a a ==

地源热泵与vrv空调系统方案对比

地源热泵与v r v空调系 统方案对比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初步方案对比

目录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简介:本项目总建筑面积15050㎡,共八层,办公楼功能包括展办公区、会议室、接待室多功能厅等;根据图纸初步核算总空调面积约为13000㎡;总冷负荷约1050KW;总热负荷约750KW。 空调方案拟采用方案一:集中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方案二:多联机(VRV)中央空调系统

以下针对本项目情况就方案一和方案二做横向对比初步设计,以供业主参考选择。 二、空调系统初步设计 方案一:集中式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 1.地源热泵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原理Array地源热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浅层的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制冷的高效、节能、环保的系统。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实现低温热能向高温热能的转移。地热能在冬季作为热泵供热的热源;在夏季作为热泵制冷的热汇。即在冬季,把地热能中的热量“取”出来,提高温度后,向室内供给热量;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通常热泵消耗1kw的热量,用户可以得到4~5kw左右的热量或冷量。 地源热泵系统是成熟的技术,在设计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可靠、稳定、经济的运行。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是取温度恒定的地下水,由于地下水通过板换隔离,在相对封闭的地下管路中循环,热交换后再回灌到地下,因此不会造成地层沉降,对地下环境无任何污染。 传统的空调系统通常需分别设置冷源(制冷机)和热源(锅炉)。燃煤锅炉是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中小型燃煤锅炉在城市中已被逐步淘汰;燃油和天然气的锅炉 虽然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但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CO2)仍造成环境问题,而且运

别墅项目暖通方案对比

别墅暖通方案

别墅项目暖通方案对比 别墅类住宅选择哪种采暖空调方式最好呢?我们首先把能够想到的供热(冷)方式罗列出来,做一个对比,选择其中最经济,最适合的一种。 一.按照能源来分,可分为 1. 热水(集中供热锅炉房和地热) 2. 电能(多联机、地源热泵) 3. 天然气(壁挂炉、燃气热泵和溴化锂直燃机) 二.按照户内采暖(制冷)的型式,可分为 1. 中央空调方式 2.地板辐射 3.暖气片 三.按照供暖方式,可分为 1. 集中方式 2. 分户方式 根据以上列出的内容,列出下表

方案一锅炉房+电制冷空调 在普通居住项目中广泛采用的锅炉房集中供热系统,其原理是水经过锅炉加热后,通过管路输送到用户。别墅区内建筑物布置比较分散,热力管道延长,势必造成热效率下降,运行成本增加。同时建设锅炉房会占用别墅区内用地,影响整体的规划。所以,此种采暖方式在别墅项目中极少采用。 天津地区的集中供热配套费用为每平米100元左右,是对于多层及高层建筑的标准。对于别墅项目,会根据实际的工程量进行收费,初投资较高。 方案二地热+电制冷空调

该方案与第一种方案几乎相同,只是把锅炉房供热更换成地下热水供热。地热的勘探开采手续繁琐,且造价不低。同时,地热水的回灌也是要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方案一和二,都是采用的集中供热的方式,均不适于别墅项目。 方案三燃气壁挂炉+电制冷空调 采暖:燃气壁挂炉+ 地板辐射采暖 制冷:电制冷风机盘管系统(氟系统) 分户壁挂炉安装简单,工程造价较低,占用室内的空间少。同时配以地板辐射采暖,舒适性较强。夏季采用电制冷,可根据室内布局,灵活装末端系统。 壁挂炉使用时候,会排出烟气。同时需要燃气和电能两种能源,增加初期配套费用。 经典样板工程:宝坻温泉城别墅 方案四地源热泵系统 采暖和制冷都靠一套系统,室内采用风机盘管系统(水系统)。 地源热泵的能效比较高,后期运行成本较低,环保。 缺点是初期投资较高,需要配备水泵等辅助设备,有噪音。整个系统要占用一定的室内空间,同时由于需要打井,也要占用相应的室外土地,影响最终的使用面积。

结构设计原理受压构件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受压构件正截面承截力 一、选择题 1.轴心受压构件在受力过程中钢筋和砼的应力重分布均() A .存在;B. 不存在。 2.轴心压力对构件抗剪承载力的影响是() A .凡有轴向压力都可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抗剪承载力随着轴向压力的提高而提高; B .轴向压力对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有提高作用,但是轴向压力太大时,构件将发生偏压破坏; C .无影响。 3.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 A .靠近纵向力作用一侧的钢筋和砼应力不定,而另一侧受拉钢筋拉屈; B .远离纵向力作用一侧的钢筋首先被拉屈,随后另一侧钢筋压屈、砼亦被压碎; C .远离纵向力作用一侧的钢筋应力不定,而另一侧钢筋压屈,砼亦压碎。 4.钢筋砼柱发生小偏压破坏的条件是:() A .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多; B .受拉钢筋配置过少; C .偏心距较大,但受压钢筋配置过多; D .偏心距较小,或偏心距较大,但受拉钢筋配置过多。 5.大小偏压破坏的主要区别是:() A .偏心距的大小; B .受压一侧砼是否达到极限压应变; C .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 D .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 6.在设计双筋梁、大偏压和大偏拉构件中要求2s x a '≥的条件是为了:() A .防止受压钢筋压屈; B .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能达到设计屈服强度y f '; C .避免y f '> 400N/mm 2。 7.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C20,HRB335级钢),若经计算,0.3,0.65i o e h ηξ>=,则应按( )构件计算。

A .小偏压; B. 大偏压; C. 界限破坏。 8.对b ×h o ,f c ,f y ,y f '均相同的大偏心受压截面,若已知M 2>M 1,N 2>N 1,则在下面四组内力中要求配筋最多的一组内力是() A .(M 1,N 2); B.(M 2,N 1); C. ( M 2,N 2); D. (M 1,N 1)。 9.当2s x a '<,在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构件的计算中求A s 的作法是:() A.对s A '的形心位置取矩(取2s x a '=)求得; B. 除计算出A s 外,尚应按s A '=0求解As ,取两者中的较大值; C .按B 法计算,但取两者中较小值; D .按C 法取值,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等条件。 10.钢筋砼柱发生大偏压破坏的条件是() A .偏心距较大; B.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较多; C .偏心距较大,且受压钢筋配置不过多; D .偏心距较大且受拉钢筋配置不过多。 11. 指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 .受压构件破坏时,受压钢筋总是受压屈服的; B. 大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时,受拉钢筋已经屈服; C. 小偏心受压构件破坏时,受拉钢筋可能受压,也可能受拉。 二、是非题 1.在钢筋砼大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时,若2s x a '<,则在构件破坏时s A '不能充分利用。 2.偏压构件,若ηe i >0.3 h o ,则一定为大偏压构件。 3.不论大、小偏压破坏时,s A '总能达到y f '。 4.螺旋箍筋仅用在轴向荷载很大且截面尺寸受限制的轴心受压短柱中。 5.配螺旋箍筋的轴心受压柱中的砼抗压强度大于f c 。 6.若轴压柱承受不变的荷载,则不论经过多长时间,钢筋及砼压应力都不随时间的变化。 7.在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中,M 相同时,N 越小越安全。 三、思考题 1. 为什么要引入附加偏心距e a ,如何计算附加偏心距? 2. 什么是结构的二阶效应?《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如何考虑结构的二阶效应?

框架柱截面的一般估算方法

框架柱截面的一般估算方法 框架柱截面的一般估算方法 框架结构是多次超静定结构,只有确定了构件截面尺寸后才能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 框架柱截面怎么估算: 框架柱截面的高与宽一般可取(1/10~1/15)层高。并可按下列方法初步确定。 1。按轴压比要求 又轴压比初步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可按下式计算: μN = N/Acfc 式中μN ----- 框架柱的轴压比 Ac -------框架柱的截面面积 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可初步按下式估算: N = γgQSNα1α2β 式中: γg -----竖向荷载分项系数 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可取 q=12~14KN/m2 S--------柱一层的荷载面积 N---------柱荷载楼层数 α1------考虑水平力产生的附加系数,风荷载或四级抗震时 α1=1.05,三~一级抗震时α1=1.05~1.15 α2------边角柱轴向力增大系数,边柱α2 =1.1,角柱 α2 =1.2 β------柱由框架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柱轴力折减系数,可取为0.7~0.8 框架柱轴压比μN 的限值宜满足下列规定: 抗震等级为一级时, 轴压比限值0.7 抗震等级为二级时, 轴压比限值0.8 抗震等级为三级时, 轴压比限值0.9 抗震等级为四级及非抗震时, 轴压比限值 1.0 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时,其轴压比限值按上述相应数值减小0.05。 2。按柱截面最小尺寸 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最小尺寸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当然,结构做多了凭经验估计应该差不了多少

地源热泵用户资料-云深处

一.地源热泵概述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环保、节能的新型空调系统。 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收集器,它能收集47%的太阳能量, 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地源热泵正是利用了地下土壤巨大的蓄热蓄冷能力,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把冷量转移到地下土壤中储存起来;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 到建筑物内,把热量转移到地下土壤中保存起来。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二.地源热泵在国内外的发展 近些年来,由于石油危机和日益恶化的环境,,具有节能、高效和环保的地源热泵技术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美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占整个空调系统的40%是美国政府极力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主要利用地源热泵,用于供暖及提供生活热水。据1999年的统计,为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丹麦为27% 而在我国目前节能和环保的潮流下,地源热泵技术以其特有的节能性和稳定性受到行业的瞩目,国内许多院校、科研所作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国家建设部在《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专门作了推荐。据统计,仅在北京2004年施工并投入运行的地源热泵系统的空调工程占全年空调工程总量的2/3以上。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地(水)源热泵作为一种节能、环保

的绿色空调设备适应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在中国必将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三. 特点 1.提供优质的室内舒适环境 (1)健康: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气流流动柔和、安静、无吹风感。 从此告别空调病 (2)舒适:温度、湿度、含氧量恒定,保持人体最舒适的程度。 (3)高品质空气质量:不用开窗也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是您 仿佛置身绿色森林之中一样舒畅 2.低运行费用,比传统空调系统节能30?40% 3.一机多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制冷,提供生活热水,一套 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 4.绿色环保、无污染 5.低廉的系统维护费用 6.经久耐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 7.结构紧凑,无外挂设备,美观大方 8.低噪声,运行安静 9.运行稳定,不受季节、气候、温度的变化影响 四. 地源热泵系统 1.地源热泵系统主要分三部分(如下图):室外地能换热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

梁 板 柱截面尺寸估算

根据构造要求及经验初步确定以下主要构件的截面尺寸如下: 3.2.1.1 板厚尺寸的估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知: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厚度要满足一下几点: ①一般情况,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最小厚度为80mm ; 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楼板板厚不宜小于100mm ,且要求双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45(简支),1/50(连续);单向板的板厚不小于跨度的1/35(简支),1/40(连续)。 由于本方案中双向板的最大跨度为3900mm ,计算得板的厚度不小于100mm ,所以根据板的厚度确定的一般原则,结合该建筑物各板的受力情况,取板厚均为100mm ,但由于走廊、楼梯、卫生间处的恒载相对较大,所以将走廊的楼板厚取为110mm ,将楼梯、卫生间的楼板厚取为120mm 。 3.2.1.2 主梁尺寸的估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6.3.1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h 可按(1/10~1/18)l 确定,l 为主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3.1条和6.3.6条规定: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所以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取h=(1/18~1/10) l ,l 为框架梁的跨度。框架梁的宽度取b=(1/3~1/2)h。 故截面选择如下: 例如:HK 跨横向框架梁:L=5700mm 11()317570,5501810 h L mm mm h mm =~=~=取 11(250167,25023 b h mm mm b mm =~=~=取 250500b h mm mm ?=?取: 3.2.1.3 次梁尺寸的估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可按梁的高度为(1/12~1/18)l 确定,l 为次梁的计算跨度;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所以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取h=(1/18~1/12) l ,l 为次梁的跨度。次梁的宽度取b=(1/3~1/2)h。 故截面选择如下: ①一级次梁(梁下有窗的情况):3900L mm = 11()217325,6001812 h L mm mm h mm =~=~=取 11()217325,6001812 h L mm mm h mm =~=~=取(注:将一级次梁的高度取直600mm,主要是考虑了窗的高度,将梁高取至窗顶便于施工方便) 200600b h mm mm ?=?取: ②二级次梁(梁下无窗的情况):3900L mm =

地源热泵招标要求样本

地源热泵设计要求 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简介: 地埋管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一般由地埋换热器, 地源热泵机组和室内空调末端三部分组成。在夏季, 地埋管内的传热介质经过水泵送入冷凝器, 将热泵机组排放的热量带走并释放给地层; 蒸发器中产生的冷水, 经过循环泵送至空调末端设备对房间进行供冷。在冬季, 热泵机组经过地下埋管吸收的地层热量, 冷凝器产生的热水, 则经过循环水泵送至末端设备对房间进行供暖。 在特定条件下, 夏季也可利用地下换热器进行直接供冷。 地源热泵适应性分析: 1、全年地下恒温带温度处于10~20 C的地域; 2、具有经济打井的地质条件和拥有合适浅层地下水资源的地域; 3、全年向地下总排热量和总取热量相等或接近的供热供冷工程, 否则就需采用一些工程的辅助与补救措施; 4、夏季供冷温度不低于5 C, 冬季供热温度不高于60 C的工程; 鉴于以上分析, 西安地区能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 理论循环的热力计算清楚的表明, 一台制冷装置的制冷量、放热量、耗功率计制冷系数, 均不是定值, 而随其运行工况变化。理论循环的运行工况主要指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 其中蒸发温度对制冷装置的制冷量、制冷系数等影响最大。 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中, 应依据土壤换热器的特征来计算设计热泵机组, 考虑到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实际合理的经济效益平衡点。 地源热泵的实际运行工况: 制冷状态: 蒸发器出进水温度7~12℃, 冷凝器进出水温度25~30℃( 或28~32℃) ; 制热状态: 蒸发器出进水温度4~8℃( 或0~-2℃) , 冷凝器出水温度

45~50℃。( ) 普通空调运行工况: 制冷状态: 蒸发器出进水温度7~12℃, 冷凝器进出水温度30~40℃( 受 室外空气湿球温度影响大, 室外温度最高时空调负荷最大, 同时冷却水回水温 度高, COP低) ; 节能分析: 热泵系统有效的降低了夏季冷凝水温度, 相比普通空调节能20~40%, 制 冷系数可达4.5; 同时可使冬季室外温度<0℃的地区能够运行制热工况, 一般 认为制热系数=制冷系数+1 能效比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 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 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空调能效比越大, 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地源热泵换个利用浅层地热资源( 也称地能, 包括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 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器械。地源热泵经过输入少数的高品位燃料( 如电能) , 达到由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热能转移。地能分别在冬天从事热泵供热的热源和夏天制冷的冷源, 即在冬天, 把地能中的热量取出来, 提升温度后, 供给房间里 采暖; 夏天, 把房间里的热量取出来, 排出到地能中去。普通地源热泵消耗 1kWh的能量, 用户没障碍得到4kWh以上的热量或冷量。 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制冷, 还可供应生活热水, 一机多用, 一套系统替换本有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地源热泵有着鲜明的优点。不但节省了众多的能量, 并用一套器械满足供热、供冷、供生活用水的要求, 去掉了器械的初投资, 地源热泵可应用于宾馆、居住小区、公寓、厂房、商城、办公楼、学校等建筑, 小型的地源热泵更适于于别墅住宅的采暖、空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