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路由算法、Socket编程)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编写程序,模拟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交换后的路由表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这样工作的:每个路由器维护一张路由表(即一个矢量),它以网络中的每个路由器为索引,表中列出了当前已知的路由器到

每个目标路由器的最佳距离,以及所使用的线路。通过在邻居之间相互交换

信息,路由器不断地更新他们的内部路由表。

举例来说,假定使用延迟作为“距离”的度量标准,并且该路由器发送一个列表,其中包含了他到每一个目标路由器的延时估计值;同时,他也从

每个邻居路由器接收到一个类似的列表。假设一个路由器接收到来自邻居x

的一个列表,其中x(i)表示x估计的到达路由器i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该

路由器知道他到x的延时为m毫秒,那么他也知道在x(i)+m毫秒之间内经

过x可以到达路由器i。一个路由器针对每个邻居都执行这样的计算,就可

以发现最佳的估计值,然后在新的路由器表中使用这个最佳的估计值以及对

应的输出路线。

三.源程序: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lloc.h"

#include "graphics.h"

#include "dos.h"

#define VERNUM 7

typedef struct

{

int dis;

int flag;

int flag2;

}RoutNode;

char tmp[10];

RoutNode data[VERNUM][VERNUM];

void welcome();

void InitRoutData(FILE* pfile);

void PrintRoutData();

void SendInf(int recv, int send);

void Exchange();

int main()

{

int start, end, i, j, m, n;

FILE *pfile;

welcome();

pfile = fopen("1.txt", "r");

if (pfile == NULL)

{

printf("the file wrong,press any key to come back.\n");

getch();

return;

}

else

InitRoutData(pfile);

fclose(pfile);

printf("\nthe original route table:\n");

for (i = 0; i

{

printf("%c||", i + 65);

for (j = 0; j < VERNUM; j++)

if (data[i][j].dis > 0)

printf("<%c %d> ", j + 65, data[i][j].dis);

printf("\n");

}

PrintRoutData();

getch();

for (i = 0; i < VERNUM; i++)

{

for (m = 0; m < VERNUM; m++)

for (n = 0; n < VERNUM; n++)

data[m][n].flag = 0;

Exchange();

PrintRoutData();

getch();

}

printf("\nexchange the route table:\n");

return 0;

}

void welcome()

{

int gdriver=DETECT,gmode;

registerbgidriver(EGAVGA_driver);

initgraph( &gdriver, &gmode,"C:\Win-TC");

cleardevice();

setbkcolor(CYAN);

setviewport(0,0,639,479,1);

clearviewport();

setbkcolor(BLUE);

setcolor(14);

rectangle(200,200,440,280);

setfillstyle(1,5);

floodfill(300,240,14);

settextstyle(0,0,2);

outtextxy(50,30,"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lgorithm");

setcolor(15);

settextstyle(1,0,4);

outtextxy(260,214,"Welcome to use!");

line(0,80,640,80);

getch();

delay(300);

cleardevice();

}

void InitRoutData(FILE* pfile)

{

char num[10];

int i = 0;

char c;

int m, n;

fseek(pfile, 0, 0);

for (m = 0; !feof(pfile) && m < 7; m++)

{

for (n = 0; !feof(pfile) && n < 7; n++)

{

while (!feof(pfile))

{

c = fgetc(pfile);

if (c == ',')

{

num[i] = '\0';

data[m][n].dis = atoi(num);

data[m][n].flag = 0;

data[m][n].flag = 0;

i = 0;

break;

} /*end of if*/

else if ((c >= '0' && c <= '9') || c == '-')

{

num[i++] = c;

} /*end of else if*/

} /*end of while*/

} /*end of for (n = 0*/

} /*end of for (m = 0*/

}

void PrintRoutData()

{

int i, j;

for (i = 0; i < VERNUM; i++)

{

settextstyle(1,0,3);

sprintf(tmp," %c",i + 65);

outtextxy(i*80+50,130,tmp);

outtextxy(10,160+i*40,tmp);

}

for (j = 0; j< VERNUM; j++)

{

for (i = 0; i < VERNUM; i++)

{

if (data[i][j].dis <= 0&&i!=j)

{

if(data[i][j].flag2 ==1)

{

setfillstyle(SOLID_FILL,5);

bar(80*i+50,40*j+155,80*i+120,40*j+185);

delay(50000);

data[i][j].flag2 =0;

}

setfillstyle(SOLID_FILL,3);

bar(80*i+50,40*j+155,80*i+120,40*j+185);

settextstyle(1,0,2);

sprintf(tmp,"-");

outtextxy(80*i+65,40*j+165,tmp);

}

else

if(data[i][j].dis >=0)

{

if(data[i][j].flag2 ==1)

{

setfillstyle(SOLID_FILL,5);

bar(80*i+50,40*j+155,80*i+120,40*j+185);

delay(50000);

data[i][j].flag2 =0;

}

setfillstyle(SOLID_FILL,3);

bar(80*i+50,40*j+155,80*i+120,40*j+185);

settextstyle(1,0,2);

sprintf(tmp,"%d",data[i][j].dis);

outtextxy(80*i+65,40*j+165,tmp);

}

} /*end of for (j = 0*/

} /*end of for (i = 0*/

}

void SendInf(int recv, int send)

{

int i;

for (i = 0; i < VERNUM; i++)

{

if (data[send][i].dis > 0&& data[send][i].flag!=1) { if (data[recv][i].dis <= 0&&recv!=i) {

data[recv][i].dis = data[send][i].dis + data[recv][send].dis;

data[recv][i].flag =1;

data[recv][i].flag2 =1;

}

else if (data[recv][i].dis > data[send][i].dis + data[recv][send].dis)

{

data[recv][i].dis = data[send][i].dis + data[recv][send].dis;

data[recv][i].flag =1;

data[recv][i].flag2 =1;

}

} /*end of if*/

} /*end of for*/

}

void Exchange()

{

int i, j;

for (i = 0; i < VERNUM; i++)

{

for (j = 0; j < VERNUM; j++)

{

if (data[i][j].dis > 0&& data[i][j].flag!=1)

{

SendInf(i, j);

} /*end of if*/

} /*end of for (j = 0*/

} /*end of for (i = 0*/

}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训练,我了解了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基本原理,复习了C语言编程的内容,通过对路由算法的实现,加深了对路由表交换的理解。

实验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编写程序,联系Socket编程和TCP/IP协议的应用,要求实现Server端和

Client端的信息通信。

二、实验原理

在TCP/IP编程中,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提供相同的端口号和IP地址号,实现Server端和Client端互联,运用Java文件流的知识,实现两端的信息传递。

三、源程序

/********************ChatClient*********************/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public class ChatClient extends Frame{

Socket s = null;

DataOutputStream dos = null;

TextField tf = new TextField();

TextArea ta = new TextArea();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ChatClient().launchFrame();

}

public void launchFrame() {

setLocation(400,300);

this.setSize(300,300);

add(tf,BorderLayout.SOUTH);

add(ta,BorderLayout.NORTH);

pack();

tf.addActionListener(new tfListener());

this.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disconn();

System.exit(0);

}

});

setVisible(true);

conn();

}

public void conn () {

try {

s = new Socket("127.0.0.1",5555);

dos = new DataOutputStream(s.getOutputStream());

System.out.println("客户端连接成功!");

} catch (UnknownHost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disconn() {

try {

dos.close();

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private class tfListener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tring str = tf.getText().trim();

ta.setText(str);

tf.setText("");

try {

dos.writeUTF(str);

dos.flush();

} catch (IO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

}

}

/********************ChatServ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ChatServ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started = false;

try {

ServerSocket ss = new ServerSocket(5555);

started = true;

while(started) {

boolean bConn = false;

Socket s = ss.accept();

bConn = true;

System.out.println("一个客户端已连接");

DataInputStream dis = new DataInputStream(s.getInputStream());

while(bConn){

String str = dis.readUTF();

System.out.println(str);

}

dis.close();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四、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的练习,熟悉了TCP/IP协议,对套接字等概念有了深入的了解,对用Java 语言实现Socket编程并实现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信息交互有了一定的了解。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一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 院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计算机网络 题目:实验1 网络认识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实验了解主要的网卡、网络连接头、网络传输介质、常见网络设备的特性; 2、初步掌握网卡的安装、各种参数、协议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或题目 1、参观网络管理实验室,了解和认识网卡、网络连接头、传输线缆、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 2、按照学校校园网环境,基本学会网卡的安装与配置。 三.实验步骤与源程序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2、观看各类网卡,介绍网卡的基本功能、分类方法(按总线标准、协议标准、传输速率等分类); 3、观看常见的网络连接头,重点介绍RJ-45连接头及其A标、B标的制作; 附 4 和光纤的特性; 5、观看常见的网络设备,主要介绍集线器Hub、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与特性; 6、动手安装网卡,并Windows 2000环境中安装网卡驱动程序,根据校园网和实验室的环境与管理规定,配置网卡参数(如静态IP地址,网关路由、DNS服务器等) 四.测试数据与实验结果 1、介绍构建小型局域网的基本步骤: 构建局域网的准备工作:①选择合适的组网方式—总线型网络,交叉双绞线,星型网络。 ②组网设备—集线器,网卡,网线,RJ-45水晶头③电脑选购④局域网络设置⑤局域网络的IP地址的设置。通信介质,网卡,modem,路由器等;根据相关配套接口连接计算机,实现网络通信。设置IP地址,设置在同一网段且不能重复,设置方法如下:打开控制面板——网络连接——右键“无线网络连接”——属性——Internet协议。回到“无线网络连接”属性的界面,点击“无线网络配置”——高级,选择“仅计算机到计算机”。以上2步在每台电脑上都要进行。选择一台机器作为服务器。在无线网络配置页面点击添加。为了局域网的安全,在弹出页面中将"自动为我提供此密钥"前的对勾去掉.然后设置SSID号以及网络密钥,点击确定之后服务器的设置就已完成。在另几台台机器上搜索无线信号,双击所搜索到的信号,在弹出页面内输入您所设置的密钥后即可完成连接。 2、网卡 通信适配器或网络接口卡NIC,简称网卡,装有处理器和存储器。网卡实现工作站与局域网传输介质之间的物理连接和电信号匹配,接收和执行工作站与服务器送来的各种控制命令,完成物理层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0901 学号:U200914332 姓名:王焕 2012.1

实验四:网络协议与Web通信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格式 2.分析网络协议工作基本流程 3.深入理解Web应用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 1.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析 通过wireshark抓取局域网数据包并分析各个层次的协议数据单元内容 (1)以太网帧头 (2)IP分组首部 (3)ARP包 (4)ICMP包(ping) 2.Web原理实验 (1)HTTP协议分析 (2)通过socket编程模拟HTTP协议通信过程 三、实验原理 1.Web通信经过四个步骤: (1)建立连接 (2)客户端发送HTTP REQUEST请求 (3)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生成RESPONSE响应 (4)关闭连接 2.HTTP协议 客户端浏览器或其他程序与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通信协议。一般在Internet 上的Web服务器上存放的都是超文本信息,客户机需要通过HTTP协议传输所要访问的超文本信息。 3.Java网络编程 Java Socket对网络的封装是非常完美的,对于进行网络编程的程序员,使用网络就像使用本地文件系统一样简单。 与其他Socket网络编程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在服务器和客户机通信建立时就要另外一个ServerSocket 。 它仅仅适用与服务器端,监听指定端口,如果有socket 连接请求,它就答应,并在服务器端产生一个socket 与其对应,那么用这个socket 就可以和客户端进行通信了。 实验原理图如下:

四、实验内容及分析 1.编译、执行参考程序 本次实验提供了两个原始程序(NetServer.java和NetClient.java),它们可以实现一个服务器/客户端请求响应的完整过程。Dos环境下先后编译执行NetServer.java与NetClient.java,即可得到一次完整的客户端向服务器请求并得到响应的完整过程,结果如下: 2.修改、编写实验程序 参考程序模拟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对话,但由于其之间交互的数据都是我们设定的而不含有http报头信息,因此不能和真正的web服务器与浏览器对话,以下即为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答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102 学号 109074057 姓名王徽军 组号一组D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二○一二年十二月

目录 实验总体说明 (3)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3) 实验三路由信息协议RIP (9) 实验四传输控制协议TCP (11) 实验五邮件协议SMTP、POP3、IMAP (12) 实验六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14)

实验总体说明 1.实验总体目标 配合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TCP/IP协议)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验环境 计算机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 实验环境: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通用版)一套 硬件设备:服务器,中心控制设备,组控设备,PC机若干台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服务器版 3.实验总体要求 ●按照各项实验内容做实验,记录各种数据包信息,包括操作、观察、记录、分析, 通过操作和观察获得直观印象,从获得的数据中分析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每项实验均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可参照实验的具体要求,但总体上应包 括以下内容:实验准备情况,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算法描述,程序段,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思考问题的解答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不需要写入实验报告中。 实验一以太网帧的构成 实验时间: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角色:_____________ 同组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一:领略真实的MAC帧 00000000: FF FF FF FF FF FF 8C 89 A5 75 71 10 06 05 14 55 ..q....U 00000010: 85 48 D2 78 62 13 47 24 58 25 00 00 00 00 00 00 .H襵b.G$X%...... 0000002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0000003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 练习二: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记录实验结果 表1-3实验结果 本机MAC地址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是否收到,为什么 主机B 8C89A5-7570BB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A与主机B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D 8C89A5-771A47 8C89A5-757113 8C89A5-7570C1 是,主机C与主机D接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E 8C89A5-757110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主机 F 8C89A5-7715F8 无无否,与主机A、C都不在同一共享模块 练习三:编辑并发送MAC广播帧 ●结合练习三的实验结果,简述FFFFFF-FFFFFF作为目的MAC地址的作用。 答:该地址为广播地址,作用是完成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即一个数据帧可发送给同一网段内的所有节点。 练习四:编辑并发送LLC帧 ●实验结果 帧类型发送序号N(S)接受序号N(R) LLC 001F 0 ●简述“类型和长度”字段的两种含义 答:一是如果字段的值小于1518,它就是长度字段,用于定义下面数据字段的长度;二是如果字段的值大于1536,用于定义一个封装在帧中的PDU分组的类型。 思考问题: 1.为什么IEEE802标准将数据链路层分割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答:出于厂商们在商业上的激烈竞争,IEEE的802委员会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最佳的局域网标准,而是被迫制定了几个不同标准,如802.4令牌总线网、802.5令牌环网等。为了使数据链路层能更好地适应多种局域网标准,802委员会就将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年 月 日 专业 班级 组号 学号 姓名

实验一网线制作及网络设备的配置 3. nslookup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4.检查本地主机的端口占用情况,摘抄部分并解释。 5. 利用ipconfig命令检查本地主机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配置 6. 使用 Ping 命令,验证本地计算机的 IP 地址是否正确地添加到网络?默认网关是否运行?能否通过路由器通讯?写出验证方法和结果。

7.使用 tracert 跟踪某个网络连接,说明该命令的工作原理。 8. 解释Arp指令的主要用途 9.完成交换机的以下配置,应该用什么命令? 1)由用户视图进入系统视图: 2)进入交换机的端口1: 3)显示交换机端口1的信息: 10.写出交换机端口1的显示信息,并解释交换机端口1所显示信息的含义 11. 完成路由器的以下配置,应该用什么命令? 1)配置路由器的名称为R2: 2)进入路由器的端口1: 3)设置端口1的IP地址和和子网掩码分别为192.168.5.1、255.255.255.248: 4)显示端口1的信息: 12. 写出路由器端口1的显示信息,并解释路由器端口1所显示信息的含义。

13.查看路由表信息,写出相应命令和路由信息 14. 写出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到192.168.2.0/24,下一跳192.168.1.1)、缺省路由(115.24.92.1)所用的基本命令。 静态路由 缺省路由

实验二组建网络 1、把你在做简单组网实验的连通情况填入下表。 表2-1 配置路由器前的连通情况 2. 配置完路由器后,如何查看路由器的E0及E1的接口状态?将路由器的E0及E1的接口状态信息记录下来。 (1)查看路由器的E0的接口状态命令: 根据显示结果填写E0的接口状态信息: Ethernet0/0 current state : Line protocol current state : The Maximum Transmit Unit: Internet Address: Hardware address: Media type: 是否设置回环(loopback): 是否设置为混杂模式(promiscuous mode): 速率: (2)查看路由器的E1的接口状态命令: 根据显示结果填写E1的接口状态信息: Ethernet0/0 current state : Line protocol current state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编WORD版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8年5月16日 参加人员:袁志伟朱兴旺周瑞锦刘小旭 一、实验名称:VLAN划分与配置 了解vlan的作用,掌握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的方法和跨交换机的VLan的配置方法,掌握Trunk端口的配置方法。理解三层交换的原理,熟悉Vlan接口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首先,在一台交换机上划分VLan,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然后,在交换机上配置Trunk端口,用ping命令测试在同一VLan和不同VLan中设备的连通性。最后,利用交换机的三层功能,实现Vlan间的路由,再次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 三、实验步骤 实验组网架构

图二 Trunk 端口的配置组网图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S1 S2 Vlan2 Vlan2 Vlan3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注:vlan2包括端口e0/1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0/11 E0/1 E0/2 E0/10 E0/11 Vlan2 Vlan3 S1 PA PB

图三 VLan 间通信的配置组网图 实施步骤 1.Vlan 的基本配置 步骤1 按照组网图一连接好设备,为交换机划分Vlan 。参考配置命令如下: system [Quidway]VLan 2 [Quidway-vlan2]port e 0/1 e 0/2 e 0/3 e 0/4 e 0/5 [Quidway-vlan2]quit [Quidway]VLan 3 [Quidway-vlan3]port e 0/7 to e 0/11 E0/11 E0/1 E0/1 E0/11 E0/13 E0/1PCA PCB PCC PCD 网关: 网关: S1 Vlan2 Vlan3 注:S1中vlan2包括端口e0/1 到e0/5,vlan3包括端口e0/7到e 0/11; S2 网关: 网关: VLAN2: VLAN3: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参考答案

1. What is the IP address and TCP port number used by the client computer (source) that is transferring the file t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To answer this questio n, it’s probably easiest to select an HTTP message and explore the details of the TCP packet used to carry this HTTP message, using the “details of the selected packet header window” (refer to Figure 2 in the “Getting Started with Wireshark” Lab if you’re uncertain about the Wireshark windows). Ans: IP address:192.168.1.102 TCP port:1161 2. What is the IP address of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On what port number is it sending and receiving TCP segments for this connection? Ans: IP address:128.119.245.12 TCP port:80 If you have been able to create your own trace,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 3. What is the IP address and TCP port number used by your client computer (source) to transfer the file t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ANS: IP address :10.211.55.7 TCP port:49265 4. What is the sequence number of the TCP SYN segment that is used to initiate the TCP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lient computer an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 What is it in the segment that identifies the segment as a SYN segment? ANS: sequence number: 0 Syn Set = 1 identifies the segment as a SYN segment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8934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ZYZ 学号:26 指导教师:FB 日期:2016年06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17) 实验五 (21)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容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Exit、End、Show version、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 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步骤:

交换机的配置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Swtich#configure terminal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再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 第一步:路由器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第六步: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容,即show running-config 的结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完整版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姓名: 学号: 学部(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朱琳琳 2014年4月

实验1 常用网络命令 1.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熟悉和掌握网络管理、网络维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 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本实验的内容及操作步骤; 3. 实验内容 (1)、arp命令 Arp –a 查看本地局域网内所有用户ip和mac地址绑定关系。 Arp –s 用于在计算机ARP表中添加一个静态的ARP记录。

(2)、ipconfig命令 Ipconfig /all 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配置

Ipconfig /displaydns 显示DNS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 Ipconfig /flushdns 清理并重设DNS客户解析器缓存的内容。

(3)、Nbtstat命令 Nbtstat -n nbtstat –s ip 通过IP显示另一台计算机的物理地址和名字列表。如nbtstat –s192.168.0.113 (4)、netstat命令 Netstat –a 显示所有有效连接(包括TCP和UDP两种)的信息,如图。

Netstat –n 显示所有活动的TCP 连接以及计算机侦听的TCP 和UDP 端口。 Netstat –r 显示 IP 路由表的内容。该参数与 route print 命令等价。 (5)、ping 命令 Ping后加上ip地址或域名,命令用来检测TCP/IP的安装或运行存在的某些最基本的问题。 可直接键入PING寻求帮助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验 开课实验室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学院国际学院年级2012 专业班(1)班 学生姓名吴双彪学号6312260030115 开课时间2014 至2015 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2简单的局域网配置与资源共享 实验目的: 1、掌握将两台PC联网的技能与方法 2、掌握将几台PC连接成LAN的技能与方法 3、掌握局域网内资源共享的技能与方法 实验内容和要求: 1、选用百兆交换机连接PC若干台; 2、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为PC配置TCP/IP协议,使他们实现互联和资源共享实验环境:(画出实验网络拓图) 实验步骤: 1、选择两台计算机; 选PC0与PC1. 2、设置两台计算机IP地址为C类内部地址; 两台PC机的IP分别设置为:、202.202.242.47、202.202.243.48; 两台PC机的掩码分别设置为:、255.255.255.0、255.255.255.0; 3、用一台计算机Ping另一台计算机,是否能Ping通?

4、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去掉“使用简单文件共享(推荐)”前 的勾;设置共享文件夹。 5、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里,把“网络访 问:本地帐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设为“仅来宾-本地用户以来宾的身份验证” (可选,此项设置可去除访问时要求输入密码的对话框,也可视情况设为“经典-本地用户以自己的身份验证”); 6、通过网络邻居或在运行窗口输入“\\对方IP地址”实现资源共享。 1)指定IP地址,连通网络 A.设置IP地址 在保留专用IP地址范围中(192.168.X.X),任选IP地址指定给主机。 注意:同一实验分组的主机IP地址的网络ID应相同 ..。 ..,主机ID应不同 ..,子网掩码需相同B.测试网络连通性 (1)用PING 命令PING 127.0.0.0 –t,检测本机网卡连通性。 解决方法:检查网线是否连接好,或者网卡是否完好 (2)分别“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名;“ping”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IP地址,并记录结 果。答:能。结果同步骤3 (3)接在同一交换机上的不同实验分组的计算机,从“网上邻居”中能看到吗?能ping通 吗?记录结果。 2) 自动获取IP地址,连通网络 Windows主机能从微软专用B类保留地址(网络ID为169.254)中自动获取IP地址。 A.设置IP地址 把指定IP地址改为“自动获取IP地址”。 B.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ipconfig”,查看本机自动获取的IP地址,并记录结果。 C.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在“网上邻居”中察看能找到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2.在命令提示符下试试能“ping”通哪些主机,并记录结果。 答:能ping通的主机有KOREYOSHI ,WSB ,ST ,LBO ,CL 。思考并回答 测试两台PC机连通性时有哪些方法? 实验小结:(要求写出实验中的体会)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2020年 6 月 4 日实验时间:10时0分至12时0分 一、实验目标: 1.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理解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编号的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方法; 2.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理解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静态NAT的配置,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 二、实验原理: 1.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ACLs的全称为接入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s),也称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Lists),俗称防火墙,在有的文档中还称包过滤。ACLs通过定义一些规则对网络设备接口上的数据包文进行控制;允许通过或丢弃,从而提高网络可管理型和安全性; IP ACL分为两种:标准IP访问列表和扩展IP访问列表,编号范围为1~99、1300~1999、100~199、2000~2699; 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源IP地址定义规则,进行数据包的过滤; 扩展IP访问列表可以根据数据包的原IP、目的IP、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来定义规则,进行数据包的过滤; IP ACL基于接口进行规则的应用,分为:入栈应用和出栈应用; 2.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Internet 接入方式和各种类型的网络中。原因很简单,NAT不仅完美地解决了I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默认情况下,内部IP地址是无法被路由到外网的,内部主机10.1.1.1要与外部Internet 通信,IP包到达NAT路由器时,IP包头的源地址10.1.1.1被替换成一个合法的外网IP,并在NAT转发表中保存这条记录。当外部主机发送一个应答到内网时,NAT路由器受到后,查看当前NAT转换表,用10.1.1.1替换掉这个外网地址。 NAT将网络划分为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两部分,局域网主机利用NAT访问网络时,是将局域网内部的本地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互联网合法的IP地址)后转发数据包; NAT分为两种类型:NAT(网络地址转换)和NAPT(网络端口地址转换IP地址对应一个全局地址)。 静态NAT:实现内部地址与外部地址一对一的映射。现实中,一般都用于服务器; 动态NAT:定义一个地址池,自动映射,也是一对一的。现实中,用得比较少; NAPT:使用不同的端口来映射多个内网IP地址到一个指定的外网IP地址,多对一。 三、实验内容: 1.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通过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主机与路由器通过交叉线连接。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三台PC能够相互Ping通,因为只有在互通的前提下才涉及到方控制列表。 (4)在R1上编号的IP标准访问控制 (5)将标准IP访问控制应用到接口上。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2.网络地址转换NAT配置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R1为公司出口路由器,其与外部路由器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1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2)配置PC机、服务器及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在各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协议,让PC间能相互Ping通; (4)在R1上配置静态NAT。 (5)在R1上定义内外网络接口。 (6)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四、实验设备: 1.标准IP访问控制列表配置 PC 3台;Router-PT 2台;交叉线;DCE串口线;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信息工程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姓名: 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年级:2011级 学号: 指导教师:周术成老师 职称: 2014年 5 月 4 日

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系:计算机与信息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 :学号:实验课程:_ 计算机网络 实验室号____田C-305__ 计算机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一以太网组网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局域网所使用的基本设备 2. 掌握以太网组建方法 3. 掌握网络连通性测试方法 2.实验原理 以太网事实上是一簇局域网技术,不同的以太网在链路层帧头的格式、电缆的类型和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以太网可以利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不同的传输介质进行组网,也可以运行10Mb/s、100Mb/s、1000Mb/s 的网络速度。不管采用何种传输介质,以及网络速度各不相同,只要是以太网,采用的都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任何结点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所有结点平等地争用发送时间,并随机地发送数据。 组建局域网常用的传输介质为双绞线,作为10BASE-T 和100BASE-TX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非屏蔽双绞线在组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非屏蔽双绞线UTP 中的8 芯导线采用了不同的颜色,分成4 对,其中橙和橙白一对,绿和绿白一对,蓝和蓝白一对,棕和棕白一对。以太网使用的UTP 分为直通UTP 和交叉UTP。 UTP 双绞线有两种接法:T568A 标准和T568B 标准。 直通UTP:线的两头都按T568B 线序标准连接。 交叉UTP:线的一头按T568A 线序连接,另一头按T568B 线序连接。 组装不同类型的局域网需要不同的设备,10Base-T 和100Base-TX 组网所需要的设备有:UTP 电缆、以太网卡、10M/100M 集线器、以太网交换机等。现在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用这种拓扑结 构,每台计算机用电缆线连接到共享网络设备上,如集线器和交换机等。 集线器和交换机都是用以太网接口连接多台设备,然而,它们在实现上有很大不同。集线器是第1 层设备,是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具有信号放大功能,扩大以太网的地理围。通常采用RJ-45 接口,计算 机或其他终端设备通过双绞线电缆与集线器相连。当数据到达集线器的一个端口后,集线器不进行过滤处 理,直接将收到的数据包复制并广播到所有其他的端口,而不管这些端口连接的设备是否需要这些数据。 因此,网络中集线器数量越多,整个网络的性能就越差。 一般以太网的拓扑既用到集线器也用到交换机,集线器连接到交换机端口上,计算机连接到集线器上。在这种配置里,连接在同一集线器的计算机能看到彼此传输的数据,并且一次只能有一个传输;但在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2017.12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 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 (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3 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系别计算机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实验仪器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系别计算机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高卓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TC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掌握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 3、掌握TCP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4、掌握TCP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 5、理解TCP重传机制 二、实验原理:一、 TCP报文格式16位源端口号16位目的端口号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4位首部长度保留(6位)URGACKPSHRSTSYNFIN16位窗口大小16位校验和16位紧急指针选项数据二、 TCP连接的建立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seq和来自对方成功传输确认的应答号ack (指明希望收到的下一个八位组的编号)来同步,习惯上将同步信号写为SYN,应答信号写为ACK。整个同步的过程称为三次握手,如图: 3、 TCP连接的释放对于一个已经建立的连接,TCP使用四次握手来结束通话(使用一个带有FIN附加标记的报文段)。 如图:四、 TCP重传机制TCP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就对这个报文段设置一次计时器。只要计时器设置的重传时间到期,但还没有收到确认,就要重传这一报文段。 三、实验环境配置:该实验采用网络结构图。说明:IP地址分配规则为主机使用原有IP,保证所有主机在同一网段内。 四、实验内容:按照拓扑结构图连接网络,使用拓扑验证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练习一:察看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 1、主机 B、 C、D启动协议分析器进行数据捕获,并设置过滤条件(提取TCP协议)。 2、主机C打开TCP工具,类型选择“服务器”,端口填写大于1024的值;点击“创建”,如果端口被占用则选择其它。主机A打开TCP工具,类型选择“客户端”,地址填入主机C的IP地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xx

实验一网络命令与使用 实验要求: 1、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 2、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60000byte 3、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4、从一台ftp服务器上下载一份文件 实验过程: 1、在窗口中显示网络适配器的物理地址、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默认网关 在命令行输入:ipconfig 命令 2、向一台电脑无限制的发送数据包,此数据包大小为60000byte 在命令行格式:ping [-t] [-a] [-n count] [-l length] [-f] [-i ttl] [-v tos] [-r count] [-s count] [[-j computer-list] | [-k computer-list]] [-w timeout] destination-lis

其中-t表示ping指定计算机直到中断,-l定义发送数据包的长度。 3、查看本地计算机或另一台计算机的ARP高速缓存中的当前内容 命令行格式:ARP -a [inet_addr] [-N if_addr] 4、从一台ftp服务器上下载一份文件 命令行格式:ftp [-v] [-n] [-i] [-d] [-g] [-s:filename] [-a] [-w:windowsize]

[computer]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24学时).doc 实验三网络协议分析 一,使用Ethereal分析软件捕获一段Ping命令的数据流,并分析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 第一行suorce为172.16.38.5为我的主机名,Destination 为172.16.38.3 为我发送的目的地主机名。后面的request表明我请求发送 第二行suorce为172.16.38.3为目的地的主机名,Destination 为172.16.38.5 为我的主机名。后面的replay表明目的地主机名向我发送信息表明收到了我发的数据包。 下面是命令行的截图:

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实验报告参考

XX 理工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 题目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的网络层实验 院系名称计算机学院 班级计科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6.11.14

实验二:网络层协议实验 实验说明: 1.实验中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 2.实验报告共四份,于期末通知时再统一打包上交。 3.报告文档模板中如有错误,请反映到计算机网络QQ群上。 实验内容目录: 实验2.1: IP分析 实验2.2: 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2.3: ARP分析 实验2.4: ICMP分析 实验2.5:路由协议分析 实验2.6: VPN与NAT协议分析

实验2.1:IP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IP的报文格式以及关机字段的含义。 2、掌握IP地址的分配方法。 3、理解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流程。 实验思考题: 1.一个IP分组经路由器转发后,有哪些字段会发生变化? 答:TTL字段需要减一,而IP头部的校验和需要重新计算,因此这两个字段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任务三中的两个分片的长度分别为1500字节和48字节。 答:原数据长度为1500+8(ICMP报文头长度)=1508字节,超过以太网帧的最大传输能力,因此需要分成两片。长度分别为1480字节和28字节,封装成IP 后,每片的长度分别为1480+20=1500字节,28+20=48字节。

实验2.2: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 2.熟悉CIDR的IP地址编址方法。 3.理解CIDR的路由聚合功能。 实验思考题: 1.与分类的IP编址方法相比,CIDR编址方案具有什么优点? 答:1)CIDR的地址分配更高效,因为CIDR采用可变长掩码,能根据网络的实际大小量身定制主机地址空间。2)CIDR具有路由聚合功能,能减少路由器的路由表项。 2.路由器的不同接口能否使用相同的网络号? 答:不能,路由器的不同接口必须使用不同的网络号。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跨交换机实现V ALN 1.1 实验环境 (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801017.html,NP.v6.0.Final.Beta (3).NET Framework 2.0 (4)Adobe Acrobat Reader 1.2 实验目的 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 1.3 背景描述 假设宽带小区城域网中有两台楼道交换机,住户PC1、PC2、PC3、PC4分别接在交换机一的0/1、0/2端口和交换机二的0/1、0/2端口。PC1和PC3是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PC2和PC4是另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现要求同一个单位的住户能够互联互通,不同单位的住户不能互通。 1.4 实现功能 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 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1.5实验设备 Switch2950 2台 Pc 4台 1.6 实验步骤 (1).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 完成实验拓补图并连接好

(2).在模拟器重配置交换机和pc 。 先打开‘Boson NetSim’软件,再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中点击Load…进行加载,进入Boson模拟器的环境,一边进行相关配置。 1)交换机S1进行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xyz Switch(vlan)#vtp server Switch(vlan)#vlan 2 name jsjx Switch(vlan)#exit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王建新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时间2014年5月

实验一网络路由层模拟协议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VB、VC++、VS或JA V 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路由仿真程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1.实验内容(1,2任选其一实现) 1.模拟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每轮交换后路由表的变化。 基本要求(动态生成网络拓扑图,节点间的距离随机生成。从初始路由表开始,进行交换路由表,演示每轮交换后的路由表的变化。观察和讨论多少轮交换后路由表稳定) 2.实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模拟。 基本要求(动态生成网络拓扑图,节点间的距离随机生成。每个节点生成自己的链路状态分组,依据收到的链路状态表得到整体网络结构,在得到的整体网络结构上用最短路径算法,生成每个节点的路由表) 进一步的要求:可以将模拟实验的每个节点程序部署在不同的电脑上,通过socket通信程序完成路由表信息或者链路状态分组的发送(与实验三结合)。请用两台机器虚拟成多个网络节点(一台机器上开启多个通信进程,每个进程虚拟成一个节点),完成每个虚拟节点的路由表生成,进而按照路由表转发数据包。 2.实现原理 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的一类域内路由协议。它采用一种“拼图”的设计策略,即每个路由器将它到其周围邻居的链路状态向全网的其他路由器进行广播。这样,一个路由器收到从网络中其他路由器发送过来的路由信息后,它对这些链路状态进行拼装,最终生成一个全网的拓扑视图,近而可以通过最短路径算法来计算它到别的路由器的最短路径。运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路由器, 每台路由器公在其接口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才将变化后的状态发送给其他所有路由器,每台路由器都使用收到的信息重新计算前往每个网络的最佳路径,然后将这些信息存储到自己的路由选择表中。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背后的思想非常简单,可以用5个基本步骤加以描述。 1、发现他的邻接点,并知道其网络的地址。 2、测量到各邻接点的延迟或开销。 3、构造一个分组,分组中包含所有他刚刚收到的信息。 4、将这个分组发送给其他的路由器。 5、计算出到每一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例如,每个路由器运行Dijkstra算法就可以找从它到每一个其他路由器的最短路径。 三.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