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含答案)

.

电大《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

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

活的需要,创制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

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共同体。

2.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

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行为,研究社

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

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3.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

(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

研究结构)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

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

4.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

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

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文化:社会学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一

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

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所

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这些产品,

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6.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

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

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

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7.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

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

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

社会交往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

动。

8.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

个人因同时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角色,

这些角色又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

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

左右为难。

9.角色扮演:是社会成员具体实践他所担

当的角色的过程。

10.“镜中自我”:是社会学家库利使用的

解释人们自我认识过程的概念和理论。

库利认为,人们都是以他人为镜的,在

社会交往中,人们通过他人对自己行为

的态度和反应而反观自己、认识自己,

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了自己。

11.社会化:即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

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

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

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

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

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

基本过程。

12.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

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

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的生活习

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

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

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1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

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

和。

14.再社会化:是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社会

化,即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

为,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

性地对其进行教化的过程。

15.社会群体:是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

的,靠社会关系连结起来的人群。

16.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

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

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

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17.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

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状态。它包括家庭

由多少成员形成,由哪些成员组成的按

照哪种关系模式组成。

18.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由哪些部分构

成及各部分之间所确立的关系形式。在

这里,前者是从外观上来描述社会组织

的结构,后者则是从实质上来分析社会

组织的结构。

19.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

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

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及

管理方式。

20.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

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

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

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

有规章而不特循。

21.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

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

社会生活共同体。

22.人文区位学:又称人类生态学,是指借

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

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是由美

国芝加哥学派提出来的,其注重研究不

同人群在地域空间上居住与活动分布,

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3.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生活共同体。

它是农村社区不同的另一类人类居住空

间和生活组织形式。

24.过度城市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

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

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

象。

25.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

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

化现象是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26.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

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

层。

27.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

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

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

个集团的劳动。

28.剥削:所谓剥削,是指社会上一部分人

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无

偿地占有另一个部分人或集团的剩余

劳动,甚至一部分必要劳动。

29.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

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

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

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

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

的规范体系。

30.制度化优先:导学P34 是指当社

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

有一种比较规定的社会规范占优

先的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

先。

31.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

人们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用以规定在这

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

关系以及人们各自行为的规范体系。

32.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

为进行制约的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

规范保持一致的过程。

33.社会舆论:也称公意,是社会上众人以

言论形式表现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大

致相同的看法,是公众对于此一事件或

现象的是或非的评价。社会舆论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人的行为,发挥社会控制

的作用。

34.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

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

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

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

会或群体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5.社会问题:是由于人与环境的关系或人

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失调,影响了广大

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

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36.社会解组,是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

微弱或不协调,社会行为规范对社会成

员失去的约束,从而社会的组织程度

低,乃至处于无组织状态的现象。它是

与社会整合相对应的概念。

37.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

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

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

况。

38.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

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

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

穷文化。

39.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

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

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1

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

本生活的制度。

40.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

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

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

程。

41.社区发展:也称社区发展工作,是社会

工作者介入有问题的社区,通过启发和

教育,协助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发挥社

区合作精神、动员社区内外资源、有计

划地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经济和社

会进步的过程。

42.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

利地位的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

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

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

活的服务活动。

43.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

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

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44.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

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与

特征。

45.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

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

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

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

的变化。

46.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

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47.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

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

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

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48.世界体系论:该论理是由美国纽约州立

大学社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它提

出世界一个整体,是一个“世界资本主

义经济体系”。它认为在整个世界体系

内,西方发达国家是通过经济和不平等

的贸易来剥削和掠夺不发达国家。49.“第三次浪潮”:社会学家、未来学家

托夫认为人类从农业革命文明,进入工

业革命文明,现在又进入新技术,新材

料开发的新的文明时期,他称之“第三

次浪潮”,也有人称之为“第四次产业

革命”。

50.社会趋同论:该理论最早是由荷兰著名

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4年提出来的,

其观点是:在社会现代过程中,不同的

社会起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具体条

件也不尽一样,经过经济上的工业化,

政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不

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51、全球发展理论:是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

该理论是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了

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全球系统观点。二.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

(孔德)开始的,产生于(19世纪30)

年代。

2.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种是(生活资料)

的生产;一种是(人的自身)的生产。

在生产中体现出两种关系即:(自然关

系)和(社会关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康有

为),在(1891)年。

4.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的原理》定

名为(《群学肄言》)。

5.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

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

(结构的总和)。

6.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实际调查

研究)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7.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

为(理论社会学)、(经验社会学)、(应

用社会学)。

8.需要的社会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满足

都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9.按照需要的(对象)。我们把它分为物

质需要、精神需要和规范需要三类。

10.(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

发展的三个阶段。

11.马克思的需求的(社会性)和(相对性)

论点至关重要,它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

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12.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

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需要

层次论。

13.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

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

要层次论。

14.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

三个阶段。

15.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交往划分

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16.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

(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渠道。

17.冲突的根源是(社会资源相对有限)、

特点是(破坏性)。

18.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对符号相互作用

论做出了贡献,他强调个人主观的(情

境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

19.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直接交往)和

(情感性)。

20.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

以分为(血缘关系)、(业缘关系)、(地

缘关系)。

21.集体行为的特征:(非组织性)、(突发

性)、(反常性)。

22.根据(交往的形式),把社会关系可以

分为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

23.(米德)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

24.人的社会化进程,是指人的需要与社会

环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变化的

过程。

25.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26.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包括人有脑力

劳动的条件、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人

有语言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7.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解释人

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28.`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包括(感知运动阶

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或命题运算阶段。

29.(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的信息,感情

的象征符号之一。

30.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

次上,是人进行(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某

些需要)。

31.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

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初级社会群

体)。

32.初级群体一词是美国社会学家(库利)

首先提出来的。

33.家庭的发展经历了(血缘家庭)、(普那

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

家庭)四个阶段。

34.从家庭结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核

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

它家庭)。

35.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交换)。

36.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如下基本内

容(岗前培训)、工作过程标准化、工

作技能标准化、(成果标准化),其间贯

穿着工作人员间的相互调整及领导的

直接监督。

37.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

表是(泰罗)。

38.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人是(社会

人)。

39.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论的两

种特点: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

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

(模式化)、(最优化)。

40.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家

长制管理较为普遍)、(行政因素干预管

理)、(重人性)、(轻规则)。

41.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

织划分为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组织。

42.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

先使用的。

43.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吴文藻)

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

44.社区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区位学)、(文

化人类学)、(社会系统理论)三种。

45.农村居民的生活特征表现为(节奏慢)、

自给性强、(生活水平低)、同质性高。

46.按城市的功能可以把城市划分为(政治

2

城市)、工业城市、(商业城市)、文化城

市和(旅游城市)等。

47.实现城乡融合的途径有以下三个观点

(优先发展农村)、(优先发展城市)、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48.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

划分为巨型社区、中型社区和(微型社

区)。

49.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大聚居、

小分居)的居住方式。

50.城市社区是指一定的地域范围大多数

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的一定

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工作共同

体。

51.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分工)

的需要,而分化的生物因素包括(性

别)、(年龄)、(种族)、(智力)等,社

会文化条件包括(国家、民族文化的差

异)、社会各阶层、阶级和其它集团的

区别。

52.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功能

论)、(需要论)、(天才论)。

53.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等级

论)、(种姓制)和(阶级)。

54.阶级的本质是(剥削)。

55.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畜牧业、手工业

和(商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56.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财富、(声望)、

权力。

57.社会分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

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

58.阶层的划分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

低、(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59.本原的社会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经

济制度)。

60.派生的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宗

教制度)和(教育制度)。

61.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概念系统)、(设

备系统)、(规则系统)、(组织系统)、62.制度建设与(政治改革)是一个事物的

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

63.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

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来

的。(1901)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

制》的论文集。

64.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

为规范)。

65.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

论)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

的。

66.社会舆论的控制与约束作用是靠(环境

压力)来实现的。

67.社会失范论从(社会结构)失调,人们

失去可以遵循的行为规范的角度解释

越轨行为。

68.标签论认为越轨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

(社会反应他人定义即加标签))的结

果。

69.犯罪预防的措施有(教育)、(建立健全

法律体系)。

63、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

(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

7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

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71.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庞大)、

(人口素质低)。

72.我国面临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

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两个方面。

73.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三种:贫穷的恶

性循环论、(贫穷文化论)、(社会环境

剥夺论)。

74.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依赖的

关系,顺应关系和(掠夺关系)。

75.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政治原因)、

人口惯性、(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76.失业有(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两种存

在形式。

77.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

(不充分就业或隐性失业的状态)。

78.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

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79.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

助)、(社会福利)三项内容。

80.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慈善事

业)。

81.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

(团体工作)、(社会工作)。

8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畴:有

(农村救灾)、“五保”制度,(合作医

疗)、扶贫。

83.经济保障、社会性、合法性和人道主义

是(社会保障)的特点。

84.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

象是正常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

胁)的社会成员。

85.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包括个案工作、团体

工作、(社区工作)。

86.我国乡村建设运动实践中最有影响的

代表人物是(晏阳初)和梁漱溟。

87.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采用高就业、低工

资、(高补贴),(高福利)的做法。

88.邹衍认为历史的发展按(五行相胜)的

循环顺序进行的。

89.“文化类型”说是由(索罗金)提出的。

90.社会均衡论的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社会

学家(帕雷托)和美国社会学家(帕森

斯)等。

91.社会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

动)、(垂直流动);按运动方向参照划

分(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92.哲学家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

神的统治(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

雄时代)、人民统治(凡人时代)三个

历史阶段。

86、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提出了“(社会和

自然环境压力)”论。

93.社会流动常常被人们看作是(社会变

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

94.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子女的社会地位的

比较是指(代际流动)。

95.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纺织业的兴

起);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电子

制造的电力应用);第三次产业革命的

标志是(原子能)的利用,(宇航事业)

为主要标志的兴起,(电子计算机)的

出现,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标志是(微电

脑)的广泛应用。

96.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经院学

派)、罗马俱乐部学派、(赫德森学派)。

97.我国现代化战略的确定的依据是(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98.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弗兰克),认为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关系是宗主

与卫星的关系。

99.世界体系论是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

会学家(沃勒斯坦)首先提出的。

100.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委托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梅多斯等人提出

的(《增长的极限》)。

101.在研究现代化问题是有一个突出的机

构是(罗马俱乐部)。

三.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

美国C、英国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C)。【A、

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

这个新名词(C)。【A、《社会学研究》B、

《社会学原理》C、《实践哲学教程》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

康有为C、梁启操D、陈千秋】

5.理论社会学又称(A)。【A、纯粹社会学B、

经验社会学C、应用社会学

D、教育社会学】

6.文化是指(D)。【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

的所有财富】

7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A、弗

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8.“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

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与爱

3

D、自尊的】

9.“得到支持和友爱”属于哪种需要。(B)【A、安全的B、归属的与爱的

C、自尊的

D、自】

10.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具有(C)。【A、阶级性B、客观现实性

C、社会制约性

D、自然约束性】

11.“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B)。【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1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擦背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13. “不同的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4. 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个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B)。【A、角色扮演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15. 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16. 以下哪种关系属于次级社会关系(A)。【A、工作单位中的同事关系B、家庭关系C、地缘关系D、血缘关系】

17. 一位业务经理与职员、总经理、其他业务经理等人建立不同角色关系,叫做(D)。【A、复式角色B、自致角色C、实际角色D、角色丛】

18.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享受主义B、权力主义C、观主义D、乐观主义】

19. 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20. 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2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22. 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B)。【A、规模小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23. 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24. 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B)。【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5. 以下哪种群体属于初级社会群体(D)。【A、同事B、军人C、师生D、儿童游戏群】

26. 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及作用相互形成关系状态是(B)。【A、家庭的定义B、家庭结

构C、家庭作用D、家庭类型】

27. 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A、

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

献关系】

28. 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

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C)。【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

梅奥】

29. 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

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A、家长制B、

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

代管理理论】

30. 体现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A)。【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

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31. 科层制的最大优点是(C)。【A、能更好

地实现社会效益B、能更快地实现社会效益

C、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D、能促进工

作积极性】

32.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A、

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

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33. 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提出的。

【A、芝加哥学派B、纽约学派C、华盛顿

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

34.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A、

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

35.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

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

区化D、城乡融合】

36. 社区有的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为规定

的。这种划分方法是(C)。【A、按人们主要

活动分类B、按社区中人群大小分类C、按

社区的形成方式分类D、按社区地域广狭分

类】

37. 在农村社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

(A)。【A、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B、血缘关

系和业缘关系C、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D、

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

38. 居民的组织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是

(A)。【A、城市社区B、农村社区C、郊区

D、城乡融合区】

39. 生活居住地处于生产场所的中心的是

(D)。【A、城市社区B、郊区C、城乡融合

区D、农村社区】

40. 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C)。【A、超

城市化B、逆城市化C、城市化D、过度城

市化】

41. 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

家(C)。【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

D、吴文藻】

42. 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D)。

【A、肉体上消灭B、财产上全部消灭C、

让其自生自灭D、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

政策】

43. 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

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A、专业化的程度

B、社会声望的高低

C、职务

D、报酬的高

低】

51.功能论的代表人物是(C)。【A、韦伯B、

库利

C、帕森斯

D、米德】

45. 阶级的本质是(B)。【A、压迫B、剥削

C、掠夺

D、强权】

46. 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

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A)。【A、阶级B、

等级C、种姓D、阶层】

47. 剥削和阶级的根源是(B)。【A、剩余产

品B、私有制C、公有制D、封建制】

48. 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所处的地位不同作标准划分的是(D)。【A、

阶层B、等级C、种姓D、阶级】

49. (D)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

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A、1954 B、1949

C、1960

D、1956】

50. 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律师是属于以下

哪个阶层。(D)【A、农民阶层B、工人阶层

C、小资产阶层

D、知识分子阶层】

51. 整合作用是指(C)。【A、一个社会的整

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

调成为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52. 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

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

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53. 社会制度之所以能够使人们接受,其内

部都有一套理论作为自己存在的根据和令

人接受的理由,这套理论,我们名之日(B)。

【A、规则系统B、概念系统C、组织系统D、

设备系统】

54. 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

是属于(C)。【A、概念系统B、组织系统C、

规则系统D、设备系统】

55. 政治制度的政策、军队、法庭和监狱等

属于(C)。【A、组织系统B、规则系统C、

实用设备D、象征性设备】

56. 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击时,

有一种比较定型的社会规范占有优先地位。

这叫做(D)。【A、制度化冲突B、制度化逃

避C、制度化建设D、制度化优先】

57. 提出社会失范的是(C)。【A、罗斯B、

默顿C、迪尔凯姆D、韦伯】

58.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

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

手段”此为(C)。【A、逃避行为B、形式主

义C、创新D、反叛】

59. 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放弃文化目标,但遵从制度化手段。”

此为(C)。【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

遵从D、反叛】

60. 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

4

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A)。【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61. 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C)【A、消极的控制B、外在控制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控制】62. 手段一目标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方式中,“用新的目标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标和制度化手段,这是(C)。”【A、创新B、逃避行为C、反叛D、形式主义】

63. 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越轨行为,这是(A)。【A、社会失范论B、亚文化群体论C、标签论D、弗洛伊德人格论】

64. 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高度重视。(C)【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5. 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66. 大规模群体冲突乃至战争,产业结构、职业结构严重失衡等现象,是(B)失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A、人与环境的关系B、社会关系C、利益关系D、价值关系】

6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社会劳动力不能实现与生产资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创造出最大效益,这是(D)。【A、就业B、失业C、显性失业D、不充分就业】

68、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是指(D)。【A、充分就业

B、不充分就业

C、隐性失业

D、就业】

69、一部分劳动力找不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是指(D)。【A、显性失业B、不充分失业C、隐性失业D、失业】

70、劳动者虽然在职,但不能充分发挥其劳动能力,或人浮于事,或无事可干,这是属于(A)。【A、隐性失业B、显性失业C、不充分就业D、充分就业】

71、个人、家庭或群体在其所属的社会中不及常态生活条件和享受的状态。此为(B)。【A、绝对贫穷B、相对贫穷C、长期贫穷D、短期贫穷】

72、资源缺乏、自然条件恶劣的农村,残病者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C)状态。【A、相对贫穷B、个案贫穷C、长期贫穷D、短期贫穷】

73、由个别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较为特殊的现象,是指(A)。【A、个别贫穷B、集体贫穷C、相对贫穷D、绝对贫穷】

74、社会工作是指(A)。【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B、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75、需经过申请,核实等手续,符合法律规定者可享受的是(B)。【A、社会保险B、社

会救助C、社会福利D、社区服务】

76、医疗卫生服务、住宅服务、残疾康复服

务、劳动就业服务等属于(B)。【A、社会保

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助D、志愿者服

务】

77、社会保险属于(C)。【A、社会救助B、

社会福利C、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D、人身,

人寿保险】

78、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的社会保

障是指(C)。【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

社会福利D、经济保障】

79、1948年,(D)宣布已建成“福利国家”,

标志社会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围内已进入成

熟阶段。【A、美国B、法国C、日本D、英

国】

80、从国家和社会角度看,社会保障最重要

的功能是(A)。【A、维持社会稳定B、刺激

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C、促进社会公平和社

会进步D、保障无劳动能力者生活安全】

81、依社会工作的(D)分类,社会工作可

分为个案工作、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A、

对象B、定义C、发展的渊源D、方法】

82、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门的助人活动和专

业是产生于(B)的西方社会。【A、19世纪

30年代B、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C、20世

纪中期D、20世纪90年代】

83、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方法技术为人民服

务的专业,其发展主要表现为(C)。【A、经

济的发展B、物质文明的进步C、工作对象、

工作方法的发展D、政府的足够重视】

84、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

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A、“生物有机

体”说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

“文化类型”说】

85、“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

观点。(A)【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86、“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

哪种理论的说法。(A)【A、“文化类型”说

B、“生物有机体”说

C、历史三阶段说

D、

“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87、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

这种流动称作(D)。【A、个人流动B、代内

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88、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D)

发生变动而引起的。【A、意识形态B、上层

建筑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

8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A)【A、历史循环

论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社会

流动论】

90、社会分层的不同结构中或不同阶级、阶

层中,个人、家庭、社会群体在不同层次或

等级间的流动,称为(C)。【A、个人流动B、

代际流动C、垂直流动D、代内流动】

91、关于社会流动研究的真正开拓者是社会

学家(C)。【A、熊彼得B、帕雷托C、索罗

金D、米勒】

92、流动主体流动前后的情况相比较,社会

地位有了彻底的改变,这是(B)。【A、水平

流动B、垂直流动C、代际流动D、代内流

动】

93、按照流动的(C)划分,社会流动可分

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社会群体流动。【A、

方向B、参照物C、主体D、涵义】

94、《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B)。【A、

丁伯根B、托夫勒C、佩切伊

D、贝尔】

95、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

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

化理论的观点。(C)【A、信息社会论B、

社会趋同论 C 、依附理论D、

后工业社会论】

96、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B)。【A、

弗兰克B、丁伯根C、普雷毕什D、沃勒斯

坦】

97、“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A)。【A、

贝尔B、弗兰克C、奈斯比特D、达伦道夫】

98、丁伯根的社会趋同论的观点是(A)。【A、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正变得起来

越相似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越来越相似C、社会主义国家与资

本主义国家的习俗、文化越来越相似D、社

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越

来越相似】

99、认为国际贸易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非西

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途径的观点是哪种社

会现代化理论。(B)【A、社会趋同论B、依

附理论C、全球发展理论D、“后工业社会”

论】

100、核心—-边陲论是哪位社会学家提出的。

(A)【A、普雷毕什B、弗兰克C、沃勒斯

坦D、丁伯根】

101、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业

生产发展,把地球资源的消耗量减少八分之

七”是(C)中的观点。【A、《人类的目标》

B、《人类处在转折点》

C、《增长的极限》

D、

《超越浪费的时代》】

102、未来社会学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的重

要标志是(D)的出版。【A、《后工业社会的

来临》B、《今后200年》C、《人类处在转折

点》D、《未来社会学》】

四、简答及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可以

归纳为下列三点:(1)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

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从人们

社会生活是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通的,每

日在一个人身上要发生无数次的社会交往

现象分析起。人不能离群索居,人是生活在

社会中的。人为了要活下去,那就要进行生

产。人要进行两种生产,一方面是生产资料

5

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便构成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必然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才能进行生产,便构成以生产关系为首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2)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制了人类自身,创制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3)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学具有如下特征:(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

3、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具体说来是:第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第二,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社会规律,而社会学则是研究社会现象即特殊规律。第三,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了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才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

4、社会学的功能。

答:(1)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化基础知识,可以使人们更自觉的参与社会生活;(2)增长社会管理人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3)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四、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科学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5、社会需要的涵义。

答: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需要产生和满足有其必然性。(2)需要的客观性,需要的产生并不是完全主观的、凭空的有其客观性,它是在社会的历史、文化情景和当前实际情况的条件下产生的。(3)需要的社会性。需要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通过人的自觉能动性体现出来,表现了需要的社会性。6、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1)社会需要是人的行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人们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追求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目的。这些目的分为四个方面: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四个方面的目的,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2)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3)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论述题)?答:(1)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是建立在个

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整体观的哲学基础上

的,个人和社会的辨证的统一。在个人和社

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

只体现个人意志,也体现了个人需要的社会

意义。因为人从来就不只是指自然的人,而

是指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

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性。(2)马克思主义

的需要理论,又是历史的、辩证的看待人性

与动物性(兽性)的区别,认为人性与动物

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性与动物性的区别

是人的需要的表现都通过人的头脑,是人的

社会性,人一定程度上的理智表现,而动物

则是兽性,生理上的、本能的表现。但人性

与兽性却又不能完全分开,毫无联系。(3)

马克思把人类的需要活动放在历史的进程

中去考察,放到生产的历史发展中去考察,

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从生产生存资料进

步到生产享受资料,再进步到生产发展资

料,这是人类生产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满

足需要的三个阶段,更是人类为了生存而斗

争进步到为享受而斗争,再进一步到为发展

而斗争的必然过程。

8、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论述题)?

答: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需要

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1943年马

斯洛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理论》一书中

初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到1945年在《动

机与人格》一书是中有对这项理论做了进一

步的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

论之一。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个基

本点:(1)人的需求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

态。(2)一个愿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

并取代它的位置。3、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

个等级,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

自我实现的需要。4、以上五种需要的关系

是:(1)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2)较低

级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后,较高级的

需要才会成为他们所追求的需要;(3)高级

的需要比低级的需要更能持久的激励人;

(4)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但在

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地需要发挥主要作

用;(5)并非所有的人都必须按照这个划分

等级逐步上升,而其顺序可以颠倒或者超

越。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

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

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9、社会交往的意义。

答: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

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

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它具有三个

方面的意义:(1)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

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

并认识自己。(2)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

段。同代人交往扩大文化享用范围,不同世

代间的交往和传播社会文化。(3)社会交往

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

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

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10、马思主义的交往理论。(论述题)

答:(1)“交往”这个术语,在马克思的著

作中含义极为广泛。它既包括个人与个人、

团体与团体之间的交往:包括物质交往,也

包括精神交往。(2)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揭示了社会交往物质条件,一切交往都是在

人类劳动创造财富的基础上进行的,离开了

物质基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就无从发

生。(3)马克思的社会交往指明人的需要是

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因此满足人的需

要是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而社会交往则是

满足人的需要的可靠保障。(4)该理论分析

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

切交往的基础。影响物质交往的首先是人们

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任何另一种交往的

基础。

11、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答:1、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关系称为人际

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2、

人际关系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直接交往和

情感性。3、人际关系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

(1)需求的互补性;(2)态度的类似性;(3)

距离的远近;(4)交往频率。4、良好的人

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相互尊重与合作,

需要使双方都感到满足等因素的影响。

12、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答: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

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

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

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

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

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它的基本内容:1、

传授生活技能;包括:(1)基本生活的各种

动作技巧。(2)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

言和其他文化。(3)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

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真规

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他约束人们的行

为、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

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

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

共事。3、指点生活目标。人生的目标问题,

也即人生观问题。一个人的人生观过于他一

生的生活方向和道路有着重大的影响;因

此,如何通过社会化指点年轻人生观的健康

发展,便是一个问题。4、提供角色人选。

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便是向社

会输送经过培训的、合格的,社会角色的候

选人。

13、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论述题)

答:人的社会化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不知不

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

技能的社会规范,培养的提高自己的社会需

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

化到群体中去,从而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

去的基本过程。个性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

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

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

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表现在:(1)

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

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

响的。(2)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的发展,既

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

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的过程中,生理、

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

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

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14、初级社会群体的涵义、特征、形成的条

6

件及功能。

答: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它的特征:第一,初级社会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所谓自然形成是说不是靠外力有目的组织,家庭的建立虽然要履行一定的手续,但子女的加入却近乎是自然的。第二,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表现了全部人格。在长期的交往中,成员之间形成了多种角色关系。淡化了角色的间的界线,打破了角色之间的严格分工。个人通常将自己的全部个性投入,表现出多方面的人格特征。在初级群体中,其成员是作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性的人而存在的。第三,初级社会群体一般靠非正式的控制来维持。在初级群体中,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法律等,而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维持关系。第四,初级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关系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人际关系亲密。人际关系亲密是初级社会群体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亲密是成员间感情上依赖,这种依赖使初级社会群体中成员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五,初级社会群体把满足其成员的需要放在首位。对于那些在正式组织中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初级社会群体总是千方百计的设法加以满足。第六,初级社会群体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

它形成的条件:(1)保持较小的规模;(2)进行直接地面对面的互动;(3)保持相对持久的互动关系。

它的功能:(1)初级社会群体是人们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2)初级社会群体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人们为了满足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程度不同。(3)初级社会群体是人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在初级群体中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谋生手段,学会相应的社会规范。能很快适应更大范围的社会生活。人们正是通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且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4)初级社会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群体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作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达到社会控制的效果。

15、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答:新中国的婚姻家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第二,早婚的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第三,独生子女问题。第四,老人赡养问题。第五,离婚问题。

16、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功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人和组织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目标,有计划的组织起来

的群体。是社会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

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加固定。(2)社会组织的

目标简单、明确。人和组织都是为了负担一

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

目标就简单发。(3)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

不那么亲密。由于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

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对事

不对人,因此成员的关系少带感情。(4)社

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

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5)社

会组织成员可代替性强。

17、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有存在与发展的意

义。

答:社会组织的目标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

达到的未来状态。组织目标包括组织的使

命、目的对象、时限和指标几部分内容。它

的具有以下意义:(1)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

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当的社会职能的集

中表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

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

转。(2)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

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

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3)目

标是社会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组织根

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

工作关系便构成分工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

而协同努力这就是合作。(4)目标是团结的

鼓舞社会组织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

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

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5)目标是

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标尺。社会组织成

员通过工作实现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

态之间的吻合程度来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

效的高低。

18、科层制的主要特征。(论述题)

答:(一)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

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层、分科

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

式。(二)其主要特征是:(1)内部分工,

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

组织成员都是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

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

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

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的普遍适用。(6)

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

工作关系。(三)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

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

讲是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

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

制的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四)但韦伯的

科层制不是现实的,而是纯粹理想型的,实

际上社会组织的成员都是在不断变化,预先

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要求,从而束

缚了人的积极性,影响组织效率。(五)科

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正功能,另

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这是

要求尽量发挥其正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即

通过组织内部得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

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

动性的限制。

19、社区的构成要素。

答: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

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

共同体。它由以下要素构成:(1)以一定的

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

会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

是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

的地域。它不仅包括土地及该地域中可以向

人们提供的各种资源和设施。这是人们活动

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

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

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常常表现为社

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社区的

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

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

居民的这种共同的社区意识,使社区居民在

心灵是相通,从而成为互相依赖、协调共生

的群体。以上要素是各种社区的共同点,但

在不同社区具备这些要素程度又有不同。

20、城市社区的特征。

答: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

数从事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业的一定规模的

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它具有以下

特征:(1)城市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大,密度

高。城市是聚居了相当规模的人口的社区,

人们居住的集中程度高。(2)城市居民以工

商业和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

(3)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因人口迁

移,职业的多样化这就使城市社区的成员之

间,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其差异

性都比较明显。(4)生活方式多样化。由于

城市居民来源、职业、所受教育不同其生活

方式也不相同。(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

薄。在人际交往中以事论事的方式在交往中

占主要地位。(6)城市居民的组织程度高,

组织结构复杂。职业、组织结构多样化,导

致城市社区中组织复杂。

21、城市化的动力。

答:(1)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

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2)城市的发

展已经经历了几千年时间但一直比较缓慢,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速度加快。第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城

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纵观世界城市化如下几

个因素对它具有积极影响:第一,工农业经

济发展。农业的发展为城市化的发展准备了

基础,近代以来,工业化极大的推动了城市

化。近现代工业要求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依

托,要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及商业服务,这

些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因此,近现代大

工业多兴建于城市,这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

进入城市。第二,社会管理机构的完善及科

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的

城市化进程。第三,城乡差别。城市中较高

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吸引农村居

民向城市流动。第四,城市的中心作用。城

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及信息中心,对农

村有辐射作用,对农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

响。

22、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

展的道路?(论述题)

答:城乡关系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

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

无城市,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7

城市才逐步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城乡居民经济上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乡关系由对立转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1)“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2)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3)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表面上看“六五”开始就有计划的帮助农村,同时采用鼓励城乡联合办厂等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23、农村社区的特征?

答:农村社区指的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1)农村社区居住方式上采取了大聚居、小分居特征。(2)产生特征。农村社区的主要产业的农业,包括农田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3)社会关系特征。人际关系上,重血缘、血缘关系。(5)农村人在生活方面呈现出如下特征:第一,生活节奏慢。第二,自给性强。第三,生活水平低。第四,农村生活的同质性高。

24、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

答:社会分化是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工是指社会生产部门之间及部门内的劳动分工。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25、社会分层的具体标准?

答:社会分层:指按照一定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1)社会分层是社会在结构上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2)社会分层是多元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指出了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财富、声望与权力。财富,是指社会成员在经济市场中的生活机遇,这是经济标准;声望,是指在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获得的声誉与尊敬,这是社会标准;权力,就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即使在遇到反对的情况下,也能实现自己的意志的可能性,这是政治标准。这三个标准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也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作独立的考虑。(3)在社会分层的研究中,常见的还有职业评价,这对社会分层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26、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是社会分裂为不同阶级的一个重要条件。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

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导致发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

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列宁指

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

们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

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

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

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

以上的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

的劳动,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阶级必然随

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27、社会分层需要论。

答:该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组织中,越是

专业化程度高,分工越细,就越适宜表现一

个人的才能,而分层就能满足这方面的需

求。所谓分层,就是在组织中更有效地设置

工作岗位,进行角色分配,训练适当人选,

人尽其才,发挥各人的专长。该理论认为分

层现象既然在组织中是普遍的,那也就说明

是需要的必然性。这一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

戴维斯和莫尔提出的,他们认为,人们和他

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在许多方面没有什么不

同,社会分层也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28、简述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具体做法?

答:我国消灭剥削阶级的消灭共经历了三个

阶段:(一)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采取没

收的办法,消灭资产阶级。(二)对于封建

地主阶级,通过土地改革运动,没收他们土

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分给广大农民,在1952

年底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三)对于资本

家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了赎买的政

策,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

造,1956年通过没收、土地改革、赎买改造

的办法,作为剥削阶级的阶级已被消灭,但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

29、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答:社会制度是一个系统,它是由各种不同

的要素组成的综合体。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

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概念系统:它是说

明该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

的一套理论,它包括社会学说、社会理论、

社会思想和社会价值观等。(2)规则系统:

是一整套用来指导人们行为的规则。它包括

准则、章程、条件、仪式、法律等成文规范。

(3)组织系统:是检查和推动社会制度运

行的机构和组织体系,它是社会制度的实

体。(4)设备系统:是该社会制度正常运行

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包括实用的设备和象征

性的设备。社会制度的四个要素相互关系、

相互支持,形成一个现实的功能系统。在这

四个要素中,概念系统、规则系统是社会制

度的“灵魂”,组织系统、设备系统是其“驱

体”。

30、社会制度功能?(论述题)

答: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需要,在一

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

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

系。它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

社会制度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具体包括:(1)满足人

类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制度的最本质

的特点。社会制度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

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作为人类生活经验的

结晶,它是基本价值是有用的,能够指导人

们最有效地去实现既定的目标。(2)提供社

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当新的社会成员要参

加社会生活并期望成功时就必须学习以往

的经验,实践有效的行为规则,这就是社会

化的过程。社会角色和社会规范都是由社会

制度确定的。另外社会的有秩序的变化是靠

社会制度来进行的,社会制度对社会成员的

有秩序的流动起着指导和筛选作用。(3)对

社会起整合作用。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积淀

而成的社会制度是一个内部结构合理的系

统。靠着这个系统,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

从而实现整合。(4)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

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是通过不断

继承、总结、改造、创新和累积而形成的。

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实惠制度也是社会文

化,是经过人们筛选保留下来的文化。因此,

文化是在社会制度下保存的,也是在人们实

践社会制度的过程中传播的,因此,人类社

会才会不断发展而不会中断。当然社会制度

的功能并不总是积极的,当它已落后于现实

社会和人们需要时,它就对社会成员需要的

满足和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在此情况下,

人们的任务就是进行制度改革。

31、社会制度的特征?

答: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

一定的历史和实现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

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

系。它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

社会制度一般有如下一般基本特征:(1)

普遍性。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这

五个最基本的社会制度,不同程序地存在世

界一切国家、民族社会中。(2)变异性。制

度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它首先是一

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变化和提高,引起

社会以生产关系为主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需

要,失掉了它原来存在的功能,因此必须改

变。(3)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

的,规范化的社会结构之一。除非社会各方

面力量的平衡受到破坏,产生失衡,或社会

大系统有了系统变化,要求它各组成要素也

相应起变化,否则一般社会制度是不会轻易

变动的。(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社会

制度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在经济制

度中,存在着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地剥

削;在政治制度中,存在着统治阶级对统治

阶级的压迫。

32、社会控制的功能?

答: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

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

持一致的社会过程。其功能:(1)维持社会

秩序,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秩序是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为保持社会安定,统治

阶级或社会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对越轨行

为进行控制。(2)维持正常生活。社会为了

维持正常生活秩序,就要动用社会控制的手

段对破坏生活秩序者予以约束以至制裁。缺

乏这种控制会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3)促

进社会发展。没有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社

会就不可能顺利发展,社会在运行过程中的

有序是依靠社会控制来达到和保障的。(4)

社会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

8

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控制所维护的社会规范体系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它也只适用于一定范围。所以在发挥社会控制积极功能的同时,要注意它的反功能。

33、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答:(一)习俗与道德的区别:(1)约束力不同:道德的内容较为严肃,具有较大的约束力而习俗约束力相对差些。不从俗是常有的事,不管谁都要顺从习俗,而不道德的行为则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遣责。(2)义务感不同:大家按习俗办事,不管谁都要顺从习俗,而道德则不然,它不但有种顺从心理,而且还有发自内心的义务感。(二)道德与法律的区别:(1)二者在产生的时间、形成的方式上都不同:道德产生的时间早于法律,并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是自发形成的,而法律在人类社会中不会永恒的。(2)二者作用范围不同:道德比法律的作用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道德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而法律只干涉破坏它所维护得社会秩序,触犯法律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3)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强制力量来支持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的力量来支持的。(4)二者作用的性质和控制的强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人们一定行为的限制和禁止,违法者就要被处罚甚至剥夺生命;而道德则表现为人们行为的示范和劝阻,违反道德的人仅受到社会舆论的攻击。

34、手段——目标论:

答:手段目标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示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文化目标)与达成的合法手段(制度化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一个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并不一定能成为每一个成员灰提供条件以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偏离,属越轨行为。

35、社会问题的成因?

答: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人与环境关系失调社会关系失调两方面。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的方面:一是原生环境方面,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于承载这种压力。(2)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至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36、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解决的方法?

答: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1)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分布很不平衡。(2)人口素质低,其包括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1)政治原因,

人口迅速地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

接关系。(2)人口惯性,我国两性生育高峰

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生育高

峰的惯性影响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

除。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大幅增长。(3)文

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中国是农业社

会,崇尚大家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卫生医疗

条件大大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我国人口

尚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阶段。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耗了

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

质生活水平。(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

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3)我国人口文化程

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4)

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

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

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具体解决办法:(1)控制人口数量,严

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有如下几点:第

一,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少生

优生,限制早育多生。第二,建立和发展农

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第三,提高基

层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督和管

理。(2)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

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一靠立法,二

靠教育改革。(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

的物质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

再生产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37、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

业的措施?

答: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

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

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

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

业。待业指的是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要求就业而没有任何职业的人所处的等待

就业的状态。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找不

到劳动或工作岗位,无法实现与生产资料的

结合,劳动力资源闲置的状态,包括显性失

业和隐性失业。

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

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临的就业

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

失业以及体制改革成的失业问题两方面。

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是:(1)发展

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2)广开就业

渠道;(3)控制人口增长;(4)建立就业、

失业保险制度。

38、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

答:社会问题是由于人文环境失调造成的。

这种现象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对社会的持续

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利影响。(1)社

会问题加大了社会运动的成本,造成社会资

源的浪费。社会问题、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

相互冲突减弱或抵消了推动推动社会发展

的合力,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2)社

会问题直接给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以威胁,

以致造成痛苦。(3)社会问题对社会进一步

发展设置了障碍。社会问题出现是一定范围

内社会状况恶化的反映。社会问题的出现就

实际上为社会的发展设置了种种障碍,是影

响社会进步的不利条件。

39、试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答: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

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的劳动,或会保

障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或帮助,是

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

力者的基本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社会

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向老、弱、病、残、无业

人员等提供物质帮助,保证了这些处于最不

利境况的社会成员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

定。社会保障通过向不幸者提供保障,缓解

各种社会矛盾。(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

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

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通过向有劳动能

力的人提供保障,可以使其劳动潜力不致丧

失,并且为它的发挥创造基本条件。(4)促

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通过合理

的收入再分配,向蒙受不幸者提供了参与公

平竞争的基本条件,通过收入再分配,也可

以调节社会成员收入上的过分悬殊。这也是

社会进步目标。(5)社会保障也有反功能。

第一,在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

府通过此种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

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第二,在社

会保障度发展之后,特别是在实行高福利制

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

利于人们潜在能力的发挥。

40、社会工作的功能?

答: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

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会,解决困难、预防

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

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功能:(1)解决实际困难,

保障个人生活。社会工作是针对遇有特殊困

难的个人和群体的。通过向受助者提供物质

的、精神的、社会的帮助,可以解决他们的

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生活。(2)挖掘潜能,

促进发展。社会工作注重调动受助对象的内

在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

促进社会整合。社会工作提倡社会成员之间

的互助。互助精神则可以化矛盾为合作,化

冲突为顺应,促进社会整合,使人们生活在

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4)化解社会问题,

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就通过提供服务,

发挥着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也就为个人和

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1、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

向?

答: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1)城乡社

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呈城乡二元结构

特征,表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镇居民,

特别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

利,而农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2)城市社

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

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是由国家(或国营企

业)包揽下来的,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

己的力量解决问题。(3)行政推动。社会保

障是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和起作用的,从

而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

一。政府和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

会保障制度的推动者和有效者执行者。(4)

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推展主要

由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这种社会

保障制度在保障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

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农村缺乏有效的社

会保障制度,农民所受保障程度低。第二,

城市的就业与福利高度合一的保障体系使

9

一些人滋生了消极的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第三,就业保障实际上是对国家职工和集体合同工的保障,其他就业者得不到如此优越的保障。第四,高补贴、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第五,城乡二元保障体制和二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促使农民千方百计进入城镇,变为城镇人口。这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改革方向:(1)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保障项目,多方筹集、合理利用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2)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村条件,建立起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3)发展社区服务。通过社会服务不但可以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4)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

42、社会保障的特点?

答:社会保障的特点:(1)经济保障,社会保障解决的主要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是其基本生存问题。因此,社会保障的基本形式就是要生活基本费用和基本必需品的发放。(2)社会性,在现代社会里,这种保障是一种全民性保障,国家对其所有公民都负有进行基本生活保障的义务。同时,社会保障又是动用多种社会力量进行的,社会是进行有效保障的重要力量。(3)合法性,社会保障就同一定的社会政策、社会立法相联系,从而具体有至上的权威性。(4)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

43、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因年迈、疾病、伤残或由于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从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种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老年保险、(2)医疗保险、(3)伤残保险、(4)失业保险。这些保险的实施方式是当“险情”发生后向其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不同,它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特点。

44、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

答:由于划分流动的标准不同,因而社会流动的类型也多种多样:(1)按照流动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2)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3)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与代内流动。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研究社会流动有着重要的意义:(1)研究垂直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干部制度中的终身制问题,干部能上能下,有利于建设成为一支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年轻化的干部队伍。(2)研究水平流动,可以解决我国用人不合理的现象,加强人才交流,即可以防止“近亲繁殖”,也可以相互交流文化知识,有利于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

45、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2、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性理论主要有:(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

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

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

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

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

式的改变,也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

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

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

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

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

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

阻碍作用,这就是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

的作用。3、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及其方

法论是我们研究社会变迁的指导思想,也是

我们用以鉴别和分析各种不同社会变迁理

论的最好准绳。

46、社会变迁的原因?

答:所谓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

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生活方

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基本形式有:

社会进化和社会革命。

引起社会变迁的基本原因:(1)自然环

境的变化。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海洋、

陆地、土壤、植物等复杂的综合体。这些要

素地交互作用,不仅形成了人类的生存环

境,而且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资源,人

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虽然与日俱增,但对一些

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

海啸等等,还无法根治,一旦产生容易引起

社会变迁。(2)人口的变动。人口是社会的

主体,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人口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因素,人

口过度过少都会影响社会变迁。(3)文化、

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和传播。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每一次科学的发明创造都引发

一场社会革命。(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变迁的基本

动力。随着科学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力的发

展,引起了生产关系与之适应进而形成社会

变迁。

47、历史循环论?

答:历史循环论是中外古今社会思想中一直

存在着的极为普遍的论点。历史循环论认为

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这种规律就是按着产生、增长、衰落和死亡

的历史轨迹循环往复。主要的理论有:(1)

邹衍的“五徳终始”说。(2)维科的“历史

三阶段”说。(3)施本格勒的“生物有机体”

说。(4)汤恩比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

说。(5)索罗金的“文化类型”说。从以上

多种历史循环论的思想和观点看,都只是从

历史的表面现象,行而上学地看问题。他们

理不清历史曲折、迂回运动的实质。人类社

会历史变迁确是复杂多变的,但也决不会循

环复,完全恢复旧有的世界。但人类文化的

积累,促使人们在错误的基础上迂回曲折前

进的。

48、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

答:(1)1911年的辛亥革命;(2)1919年五

四运动;(3)1949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4)1956年消灭了延续数千年的剥

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5)1980年

以来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

49、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

答:社会现代化的内容:(1)以工业化为核

心的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

的基础与核心。没有工业现代化就没有现代

社会。经济现代化包括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

的现代化,即生产、流通、交换、分配、消

费的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包括一系列

政治、法律、国防、军队等社会上层建筑及

有关设备和活动的现代化。(3)文化、科学

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

产力,而且还能直接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生

活质量。(4)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

化,要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

(5)群体组织现代化。人类群体,小自一

个家庭,大到一个企业、部队,在组织结构,

活动规律上要现代化,这包括通常所讲的组

织管理的科学层化。(6)人的现代化。人是

现代化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

者,现代化的人,应受过一定的较高水平的

教育。

社会现代化至少有下述三个特征:(1)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全面的革新,全面的现代

化。(2)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

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

件。(3)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

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

50、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

家在现代化过程中遵循同一规律越的理论。

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

年提出来的。该理论的基本观点:在社会现

代化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不同,社

会制度不同,具体条件也不尽一样,但都会

经历同样的过程,比如经济上的工业化,政

治上的民主化,城市化和世俗化。经过社会

现代化的过程,不同的国家在许多方面会变

得越来相似。

评价:(1)社会趋同论认为社会变迁是

由工业化。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由于工业

化、科学技术进步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

无论什么国家和社会,只要现代化达到一定

的水平,就出现相似的特征,即工业化、民

主化、科层制。(2)该理论没有看到社会趋

异是更重要的方面,在趋同中也包含一些不

同。

51、依附理论?

答: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

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的原因理论。该理论

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社会学家普雷华

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该理

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

由核心与边陲(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

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的,核心和边陲之

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通

过不公正的贸易条件剥削不发达国家,是导

致后者不发达的根本原因。该理论的另一个

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中心——边陲”的

概念,认为“中心”可以称为“宗主”,“边

陲”也可以称作“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

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卫星

国之间的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并

主张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

10

摆脱不发达状态。

评价:(1)该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但它将其原因完全归于外因是不全面。(2)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

52、如何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答: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选择:(一)中国现代化战略决策自20世纪50年代基本定下来,后来逐步明确。在80年代初确定了现代化建设分3步走的发展目标。第一步,大致用了10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主要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二)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和人的社会需要的发展规律。(1)马

克思主义的需要学说所表达的生存、享受、

发展三种资料或需要的发展适合于一个国

家、一个社会的总情况,即从为生存资料而

斗争到为享受资料而斗争,再到发展资料而

斗争。(2)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在于这些

需要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按照

人民的需要,决定我国的社会现代化的战略

决策,总的说来,有下列几点:(1)党的现

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部署,

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

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学说的光辉体现。(2)人

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

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3)人是

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

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

53、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有哪些异同?

答:相同点: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在本质上

是相同的。其任务和目的都是帮助在生活上

遇到困难得社会成员,特别是那些因失业、

贫困、疾病、生理缺陷而陷入困难者。以保

障他们能正常生活,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

会进步。

不同点:二者又有差异,主要表现在:(1)

社会保障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保障人

民生活的一套制度;而社会工作则是推行和

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的服务活动。(2)

社会工作的范围比社会保障稍宽一些,(3)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证社会成员生活的安

全,以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则更多着眼

于受助者困难的解决及其内在发展。

11

电大本科工商管理《公司概论》试题及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 -2 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司概论试卷 注意事项 一、将你的学号、姓名及分校(工作站)名称填写在答题纸的规定栏内。 二、仔细读懂题目的说明,并按题目要求答题。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三、考试结束后,把试卷和答题纸放在桌上,试卷和答题纸均不得带出考场。 一、判断正误(根据你的判断,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业主制企业中,产权主体是唯一的。( ) 2.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所有权性质决定着产权的性质,因而产权就是所有权。( ) 3.在一个公司内部把两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下属企业合并到一块,就是公司合并。 ( ) 4.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 5.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认购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 6.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信任托管关系是指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 7.控制权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企业内部机制来实现的。( ) 8.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 9.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 10. -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 11.公司的法人财产既包括股本及其增值部分,也包括负债所形成的财产。( ) 12.有限责任产生的结果是公司的人格与其成员的人格的分离。( ) 13.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 ) 14.企业集团与其下属的事业部或子公司存在行政着隶属关系。( ) 15.产权所包含的各项权能可以统一、可以分离,但不能组合、不能转化。( ) 16.专业性控股公司的经营往往集中于一个产业。( ) 17.债券是一种保守性投资,股票是一种风险性投资。( ) 18.在CEO存在的条件下,董事会不再对重大经营决策拍板,其主要功能是如何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 ) 19.股份有限公司不允许股东以劳务和技术出资。( ) 20.独立董事不是出资者,因而没有投票权。( ) 二、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可以在滥用行为出现后,最大限度地保护( )的权益。 A.股东 B.消费者 C.债权人 D.董事 2.以下哪个不是公司分立的动机?( ) A.财产分割 B.经营分割 C.减少竞争对手 D.扩大资本控制范围 3.期股激励适用于( )。 A.上市公司 B.未上市公司C.独资企业 D.合伙企业 4.以下哪一个不应是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机制?( ) A.行政控制 B.股权控制C.战略控制 D.财务控制 5.下列关于所有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B.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 C.表明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 D.所有权是产权的核心 6.关于以无形财产出资,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 ) A.要求聘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 B.允许分期给付

电大公司概论综合复习

电大公司概论综合复习 公司概论课程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 默认分类 2009-12-28 09:52:55 阅读22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工商管理本科-公司概论课程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 综合练习(一) 一、判断正误 1(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 × ) 2(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合伙制企业。( × ) 3(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 ) 4(在业主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5(母公司可以依靠行政命令控制子公司。( × ) 6(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 ?) 7(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 ) 8(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 ) 9(法人产权包含收益权的内容,经营权不仅包含收益权的内容,还包含处置权的内容。( × ) 10(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 × ) 11.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 12(公司的法人财产既包括股本及其增值部分,也包括负债所形成的财产。( ?) 13(公司设立时出资者出资形成的财产不属于公司的法人财产。( ×) 14(股东权益与公司的净资产两者数额相等。(?)

15.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由全体股东制定公司章程。( ×) 16(公司产权制度的关键是公司成为不依赖于股东独立存在的法人。(? ) 17(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18. 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认购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票总数的35%。 ( ?) 19(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 ×) 20.召开公司创立大会是募集设立独有的一项设立程序,因此,发起设立方式不必召开创立会。(?) 21(产权是法定主体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 22(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所有权性质决定着产权的性质,因而产权就是所有权。(×) 23(财产权分离的高级形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二、单项选择 1(公司起源于:( A ) A.中世纪的欧洲 B.封建社会 C.16世纪末 D.18世纪初 2(现代公司产生于:( C ) A(17-18世纪总裁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 产业革命爆发时 3(以下哪一个不是传统的企业制度,( C ) A(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公司制企业 D(康枚达组织 4(以下哪一点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缺点,( C ) A. 承担无限责任 B. 组建程序简单 C. 信用程度低 D. 筹集资本较难 5.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

2017-2018最新电大【艺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品)

电大【艺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艺术学概论】作业1 (一)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艺术的这种"模仿"功能,使艺术比它所"模仿"的现实世界更加真实。 4、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

象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间接地感受。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二)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马克思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在美学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看,艺术生产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逐渐独立出来。艺术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的

宏微观经济学电大历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02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宏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 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1.什么情况下应采取薄利多销政策(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 A.价格弹性小于1时 B.价格弹性大于1时 C.收入弹性大于1时 D.任何时候都应薄利多销 2.一般来说,香烟的蛛网的形状是( B.发散型 )。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圆圈型 3.边际效用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减 )。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先增后减 4.固定成本是指(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 A.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B.厂商要增加产量所要增加的费用 C.厂商购进生产要素时所要支付的费用 D.厂商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 5.某厂商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商的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 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C.200 )。 A.300 B.100 C.200 D.500 6.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 A.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 B.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 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 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 7.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市场上的边际产品价值的公式是( B )。 8.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

A.劳动的供给量会一直增加 B.劳动的供给量逐渐减少 C.劳动的供给量先增加,但工资提高到一定水平后,劳动的供给不仅不会增加反而 减少 D.劳动的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9.某人的吸烟行为属(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10.公共产品的产权是属于社会,而不属于任何个人是指它的(B.非排他性)。 A.排他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非竞争性 11.已知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 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C.增加500亿元 )。 A.增加100亿元 B.减少500亿元 C.增加500亿元 D.减少100亿元 12.投资乘数(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 A.表明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B.投资引起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C.表明国民消费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变量的关系 D.投资引起消费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例 1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14.“挤出效应”会使总需求水平保持不变,因为(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 A.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刺激会因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所抵消 B.扩张性财政政策将推动利率上升;因而导致货币供给的增加 C.政府支出的增加将导致税收增加,从而使消费减少 D.以上说法都对 15.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增加贴现的目的一般是( C.增加贷款)。 A.购买设备 B.偿还贷款 C.增加贷款 D.增加库存现金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多选漏选均不给分j请将你认为的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该题后的括号内)

2018年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

<1830>< 公司概论>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考试时间】限时60 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 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 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简答题(共19 题)】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P49-52 答:产权的含义: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2)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所有权的区别: (1)反映财产关系角度不同:所有权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强调社会属性。(2)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排他性的财产归属关系,产权不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还表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关系。 (3)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更多考虑人际关系,内含各

艺术学概论课程自测题答案参考

《艺术学概论》课程自测题答案参考 一、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 它是创作主体( 作家、艺术家) 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1.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 它是欣赏主体( 读者、观众、听众) 和欣赏客体( 艺术品) 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二、 1.中外艺术史上, 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摹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2.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 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 5.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 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三、 1.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 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 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 可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 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从广义上讲, ”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 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 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 但现代社会的人, 不论她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 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 她或者读小说, 或者看电影, 或者听音乐, 或者看电视, 或者欣赏舞蹈等等, 总之, 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 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 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经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 来

微观经济学作业答案5

Managerial Economics HOMEWORK SET#5 Name: Class: Student #: (Due day: Next class)

Part 1: 1. Discrimination based upon the quantity consumed is referred to as ______________ price discrimination. a. first-degree b. second degree c. third-degree d. group Choose:b) 2. Club Med, which runs a number of vacation resorts, offers vacation packages at a lower price in the winter, the "off season," than in the summer. This practice is an example of: a. peak-load pricing. b. intertemporal price discrimination. c. two-part tariff. d. bundling. e. both (a) and (b) are correct. Choose:e) 3. Bundling raises higher revenues than selling the goods separately when a. demands for two goods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b. demands for two products are mild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c. demands for two product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 d. d. there is a perfec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emands for two goods. e. the goods are complementary in nature. Choose:c) 4. Two-part tariffs are: a. a form of bundling. b. profit-enhancing if consumers have different demand curves. c. inefficient if all consumers are idential. d. an uncommon price strategy. e. None of the above is correct. Choose:b) Although not all surplus can be extracted when consumers's demand differs, two part tariffs may still be profitable. Two-part tariffs can be just as efficient as perfect competition if consumers are identical snd price is set at marginal cost(therefore, choice c) is wrong). Choice d) is certainly not true-separating prices into two components, an entry fee and a usage fee, is quite common. Example are country club pricing or fitness club pricing (an initial membership fee and monthly fees as well) and utility bills (a charge for being connected and a separate charge for ueage.) The next four questiones refer to the Zwift Corporation, which has a monopoly in

2017年电大年公司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公司概论》作业答案 作业1 一、判断 1、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合伙制企业。(错) 2、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错) 3、母公司可以依靠行政命令控制子公司。(错) 4、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对) 5、我国《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股东会职权。(对) 6、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以工业产权(包括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0%。(错) 7、召开公司创立大会是募集设立独有的一项设立程序,因此,发起设立方式不必召开创立会。(对) 8、产权是法定主体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对) 9、产权以所有权为核心,所有权性质决定着产权的性质,因而产权就是所有权。(错) 10、财产权分离的高级形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错)、 二、单选 1、现代公司产生于:(C资历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2、以下哪一个不是传统的企业制度?(C公司制企业) 3、以下哪一点是股份有限公司的缺点?(C信用程度低) 4、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A35%) 5、关于公司资产是指:(C股东权益+负债) 6、关于无形财产出资,以下哪能种说法不正确?(B允许分期给付) 7、下列关于产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产权的各项权能不能转化) 8、下列关于所有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9、下列哪个不是私有产权的特征?(C非排他性) 10、产权强调的是财产关系的(A社会属性) 三、多选 1、下列企业中,具有法人资格的有:(A有限责任公司B股份有限公司) 2、下列哪些是公司制企业的优点?(A分散风险B筹资方便C企业的管理水平高) 3、个人业主制的优点有:(A组建简单容易B经营方式灵活C经营的保密性强) 4、对股分有限公司叙述不正确的是:(B股本转让困难C公司容易组建) 5、股东权益包括(A股本B资本公积C盈余公积D未分配利润) 6、公司酱的法律意义表现在:(A是公司进行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B是股东对公司承担责任的界限D是公司承担债务责任的基础) 7、股东的出资方式包括:(A货币出资B实物作价出资C工业产权出资) 8、股权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权利?(A对股票或其他没份凭证的所有权B对公司决策的参与权C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 9、产权的形态包括(A实物形态B股权形态C债权形态D知识产权形态) 10、产权与所有权的关系:(A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B所有权的基础和核心是产权D产权的其他权能是由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权能)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司概论》考试题题库

<<公司概论>>形成性考核02任务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2. 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合伙制企业。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3. 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4. 在业主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5. 母公司可以依靠行政命令控制子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6.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7.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8. 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在设立方面的最大区别是只能采取发起设立方式。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9. 法人产权包含收益权的内容,经营权不仅包含收益权的内容,还包含处置权的内容。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0.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3万元,股东应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1. 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实收股本总额。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2. 公司的法人财产既包括股本及其增值部分,也包括负债所形成的财产。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3. 公司设立时出资者出资形成的财产不属于公司的法人财产。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4. 股东权益与公司的净资产两者数额相等。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5.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由全体股东制定公司章程。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A 16. 公司产权制度的关键是公司成为不依赖于股东独立存在的法人。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7. 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18. 我国《公司法》规定,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所认购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股票总数的35%。 A. 错误 B. 正确 参考答案B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辨析题】 1.技术就是艺术,艺术就是技术。 错误。理由:技术完全以科学、实用为目的,是生产、创造物质的能力和技巧。当然艺术需要技术的支持,但是艺术是指人在物质的基础上对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表现、感知和理解,已经上升到美学高度。所以,两者不能相提并论。 2. 表情艺术物质实感性不突出,不善于模仿。 正确。理由: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和表现性。表情艺术长于表现而拙于再现,往往直接表现个揭示内心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由于表情艺术具有抒情的本质属性,使得他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因此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3.. 在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 理由:艺术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艺术教育也可说是情感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方法,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使人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由此,艺术中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的。 【论述题】 综合艺术的审美性特征: 1、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性: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说电影就是“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刻、建筑艺术与舞蹈、风景与任务、视觉形象与发声的语言链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独特性: 2、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性:戏剧性情节(电影《十面埋伏》、电视剧《渴望》);非戏剧性情节(电影《秋菊打官司》、《城南旧事》) 主人公: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窦娥心地善良,原以为官府会为她伸冤昭雪,但严酷的现实,黑暗的社会、官吏、地痞流氓,使她清醒,但她不屈于命运,在临行前发下三桩誓愿以示冤枉使其形象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3、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 老舍话剧《茶馆》高度概括描绘旧北京城的一个茶馆,通过其复杂的人物和关系,展示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的50年社会变迁的历史画卷。 表演性:著名电影《梅兰芳》,梅兰芳饰演者黎明以其高超的演技,活灵活现的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人生故事 怎样理解艺术的形象性。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即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艺术以具体,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画家为了艺术上的追求,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角度深刻分析了人物的面部结构,研究明暗变化才创造出这一艺术形象,无疑,画家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

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宏微观经济学)配伍题精华

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 和产品价值P 的乘积。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权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 长期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基数效用:是指按1、2、3 ??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扩展线:

电大2017《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单选题及答案.

<1830><公司概论>(2017.06)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 【考试时间】限时60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单选题(共92题)】 注:已按拼音字母升排序;考试时题目可出现细小变化,比如“以下()不是吸收合并的特点”可变为“以下哪一种不是吸收合并的特点()” 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A)A所有权B占有权C使用权D收益权 2产权强调的是财产关系的(A)。A社会属性B物质属性C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D占有权3产权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A)。A界区功能B激励功能C约束功能D交易功能 4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清算价值与(C)一致。A票面价格B发行价格C账面价值D内在价值5促使股票价格上涨的因素是(D)A利率提高B货币供给量减少C战争D企业赢利提高6(A)的载体是股票或债权。A原始所有权B派生所有权C法人财产权D经营权 7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是(C)。 A监事会是董事会的下属机构B董事会是监事会的下属机构 C董事会与监事会平等制约D董事会与监事会毫不相干 8董事会及董事长应承担(B)。 A收益减少的责任B决策失误的责任C经营管理不善的责任D渎职的责任 9对经营者的精神激励机制不包括(D) A人力资本激励B地位激励C声誉激励D股权激励 10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缴纳出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公司在设立登记前,应认足全部资本B公司在设立登记前,应认足并全部缴足 C允许分期缴纳出资D缴纳出资后须经法定验资机构验资 11根据股东权利不同,公司的股票可分为(C) A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B.A股、B股和H股 C普通股和优先股D表决权股和无表决权股 12公司财产权能分离的高级形式是指(C)。 A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B原始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填写在空白处) 1.早在两千多年前,[ ]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古巴比伦 D. 古印度 2.艺术起源于[ ]这种说法主要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A. 巫术 B. 表现 C. 游戏 D. 幻想 3.系统地提出艺术起源于表现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 ]。 A.古鲁斯 B. 克罗齐 C. 托马斯·门罗 D. 爱德华·泰勒 4.黄金分割律,又名黄金率,即把已知线段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比。最基本的公式就是把1分割成[ ],尔后再依据实际情况变化,再演变成其他的计算公式。 A. 0.85与0.25 B. 0.46与0.54 C. 0.836与0.164 D. 0.618与0.382 5.小说《红楼梦》的作者是[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 6.小说《小二黑结婚》是[ ]以真人真事为素材写出的作品。 A.赵树理 B.马峰 C.西戎 D.浩然 7.《玩偶之家》是19世纪著名戏剧艺术家[ ]的作品。 A.易卜生 B.曹禺 C.老舍 D.莎士比亚 8.[ ]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象征了中世纪教会的无尚权威。 A.巴黎圣母院 B.圣彼得教堂 C.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D.朗香教堂9.《荷花水鸟图》是清初画家[ ](别号“八大山人”)的代表作之一。 A.郑板桥 B.朱耷 C.任伯年 D.吴昌硕 10.[ ]在《文心雕龙》里把文学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种。 A.钟嵘 B.曹丕 C.刘勰 D.许慎 11.我国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是[ ]、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A.白玉霜 B.梅葆玖 C.张君秋 D.梅兰芳 12.“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作者是[ ]。 A.莫泊桑 B.高尔基 C.列夫·托尔斯泰 D.雨果 13.《琵琶行》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 ]的作品。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李商隐 14.《蒙娜丽莎》是意大利[ ]时期画家达·芬奇的著名作品。 A. 封建领主 B. 文化革命 C. 文艺复兴 D. 文艺复辟

电大本科宏微观经济学计算题

《西方经济学导学》导学综合练习题 《西方经济学导学》计算题 第二章供求理论、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 =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1.7=23 2.某公司对其产品与消费者收入的关系估计如下:Q=2000+0.2M,Q为需求数量,M为平均家庭收入,请分别求出M=5000元,15000元,30000元的收入弹性。 解:已知:Q=2000+0.2M,M分别为5000元,15000元,30000元 根据公式:分别代入: 3.某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3Q=10,求P=1时的需求弹性。若厂家要扩大销售收入,应该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策略? 解:已知:P+3Q=10,P=1 将P=1代入P+3Q=10求得Q=3 当P=1时的需求弹性为1/3,属缺乏弹性,应提价。 第三章效用理论、计算题 1.已知某家庭的总效用方程为TU=14Q-Q2,Q为消费商品数量,试求该家庭消费多少商品效用最大,效用最大额是多少。 2.解:总效用为TU=14Q-Q2 所以边际效用MU=14-2Q 效用最大时,边际效用应该为零。即MU=14-2Q=0 Q=7, 总效用TU=14·7 - 72 = 49 即消费7个商品时,效用最大。最大效用额为49 2.已知某人的效用函数为TU=4X+Y,如果消费者消费16单位X和14单位Y,试求: (1)消费者的总效用 (2)如果因某种原因消费者只能消费4个单位X产品,在保持总效用不变的情况下,需要消费多少单位Y产品? 解:(1)因为X=16,Y=14,TU=4X+Y,所以TU=4*16+14=78 (2)总效用不变,即78不变

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汇编

<1830>< 公司概论 >(2017.06) 【考试形 式】 【考试时间】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 2、判断题(每题 3、问答题(每题 4、案例题(每 题 【考试题 库】 【简答题(共 19 题)】 2 分,共 40 分) 2 分,共 20 分) 10 分,共 20分) 20 分,共 20分)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 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 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 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 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 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 (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 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 P49-52 答:产权的含义: 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 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 ( 2)产权是以财产 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 (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闭 卷上机考 限时 60 分钟

中央电大2018年期末考试复习必备《艺术学概论》课程形成性考核册试题及答案

2018年最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艺术学概论》课程 (一)选择填空 1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艺术学诞生于——。 A. 17世纪末 B. 18世纪末 C. 19世纪末 D.20世纪末 2 ?德国的一一首先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别开来,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A .康拉德?费德勒.黑格尔C.格罗赛D .狄索瓦 3.艺术活动产生于人类的一一时期。 A ?原始社会 B ?奴隶制前期 C ?奴隶制后期 D ?文明 4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 ________ 的绘画作品。 A ?唐B.宋C ?元D ?明[ ] 5 .《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是_____ 画的代表作品。 A ?印象主义 B ?达达主义 C ?抽象主义 D ?野兽派[ ] 6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_______ 的作品。 A .达?芬奇B.罗丹C.丹纳D .但丁[ ] 7?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普罗米修斯》取材于______________ _ A ?《圣经》B.希腊神话C ?原始壁画D ?社会生活[ ] 8 .《登幽州台歌》是我国______ 代诗人陈子昂的蕴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 A .汉B.晋C .唐D .宋[ ] 9.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和布努艾尔导演的电影《一条安达鲁狗》等是________________ 派的代表作品。 A .表现主义 B .存在主义 C .超现实主义 D .荒诞派[ ] 10 .《人间喜剧》是 _________ 重要作品。 A .狄更斯B.托尔斯泰C .萨克雷D .巴尔扎克[ ] 11 .《未来世界》、《超人》是 ____ 的影片。 A .美B.英C .法D .中[ ] 12 .在我国,提岀“以美育代宗教”这一思想的是 __________ 。 A .王国维B.蔡元培C .鲁迅D .胡适[ ] 13 .最早提岀“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___________ A .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 .普洛丁[ ] 14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美学著作是《 ___________ 。 A .诗学B.诗艺C.诗品D .论崇高[ ] 15 .“三一律”是欧洲 __________ 剧的创作法则。 A .文艺复兴 B .古典主义C.浪漫主义D .现实主义 16 .《西斯廷圣母》是著名画家 __________ 表作之一。 A .达?芬奇B.拉斐尔C.米开朗基罗D .欧里庇德斯 17 .毕加索是 ________ 名画家。? A .荷兰 B .法国 C .德国 D .西班牙 18 .徐渭是我国明代艺术成就最高的 _________ 一。 A .小说家B.音乐家C .画家D .雕塑家 19 . 17、18世纪,欧洲绘画进一步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动物画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涌现岀一批 杰岀的画家,其中______________ 勺《战舰归航》是当时的代表作之 A.鲁本斯 B.伦勃朗C .透纳D .夏尔丹[ ] 20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作品《梅杜萨之筏》是 _____________ 的作品o A.籍里柯 B.库尔贝 C.米勒D .雷诺阿[ ] 21 .莫奈的作品《日岀印象》、《草垛》等是法国 _________ 勺代 表作品o A .后印象主义B.新古典主义C .浪漫主义D .印象主义[ ] 22 .法国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作品《塔希提的妇女》的作者是 A.塞尚B .高更C.德拉克洛瓦D.米勒[ ] 23 .俄国“巡回画派”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 晨》、《女贵族莫洛佐娃》,其作者是__________ _ A.列宾 B.苏里柯夫C .委拉斯贵支D .乔托[ ] 24 .《向日葵》是后期印象派画家 ____________ 的静物油画。 A.米勒 B.莫奈 C.凡?高D .高更[ ] 25 .《大卫像》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____________ 的重要作品。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罗丹D .米开朗基罗[ ] 26 . _____ 纪下半叶出现了罗丹的名作《思想者》、《巴尔扎 克像》等。 A. 19 B . 18C。17D . 16[ ] 27 .我国著名的青铜器雕塑作品《人面鼎》产生于 ______________ 时期。 A.殷商 B.战国C。东汉D .西汉[ ] 28 .我国著名的雕塑作品《青铜器物架》产生于 ______________ 时期。 A.殷商 B.战国 C.东汉D .西汉[ ] 29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塑造于约 ____________ 年。 A.公元前200B .公元前100C .公元200D .公元100[ ] 30 .我国的彩塑到盛唐达到了顶峰,此时的代表作品是 A.云岗石窟像 B.麦积山石窟像 C.山西晋祠像D .敦煌塑像 [] 31 .书法艺术产生于______________ _ A.日本 B.朝鲜 C.中国D .古罗马[ ] 32 .苏、黄、米、蔡“四大家”是我国_____________ 的著名书 法家。 A.汉 B.晋 C.唐D .宋[ ] 33 .《祭侄文稿》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_ A.王羲之 B.颜真卿C .柳公权D .张旭[ ] 34 .《离骚》的作者是_________ . A.孔子 B.屈原 C.司马迁D .蔡文姬[ ] 35 .《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______ _ A.海明威 B.杰克?伦敦 C.马克?吐温 D.司汤达[.] 36 .《悲怆交响曲》是_________ ____ 勺代表作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