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心理学习题及答案

08-09年度第一学期辅修班心理学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心理学研究对象示意图(P3)、心理的实质(P28-33)

第三章注意:注意的概念(P55)、注意的种类(P57-58)、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P66-75)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的关系(P94)知觉的基本特征(P97-100)

第五章记忆:影响识记的条件(P117-119)、遗忘规律(P122-123)提高记忆效果的条件(P125-126)、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发散思维的概念(P145)、幻想的概念(P150-151)、定势的概念及作用(P164-165)、思维过程的特征(P142)、创造性思维的培养(P178-181)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情感的种类(P186-187)、情绪情感对学习的影响(P191)第八章意志:意志的概念(P212)、意志行动的结构(P213-216)、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培养(P228-230)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兴趣的概念(P249)、兴趣的品质(P250)、学习动机激发(P246-248)

第十章能力:韦克斯勒量表的智商计算方法(P277)、智商等级(P278)、能力表现早晚上的差异(P273-274)、能力的形成和培养(P280-287)

第十一章气质: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变性(P290-291)、气质的四种类型极其表现(P291-292)

第十二章性格:性格类型极其表现(P312-314)

题型及分数分布:填空(14分)、判断(20分)、单项选择(10分)简答(16分)、案例分析(16分)、论述(24分)

实际谈

第一章(一)填空题

1、一般认为,德国心理学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

第一个,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一般认为,在心理学理论发展中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兴起的三大理论派

别,它们是、、。

3、感觉、知觉、、和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活动,因此,在心理学上被统称为认识过程。

4、人们在、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统称为个性心理差异,或个

性心理特征。

5、、和统称为心理过程。它们

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6、总的来说,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两大方面:

和。

7、作为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学好普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

应该学习、发展心理学,以及有关和

方面的理论和方法。这是现代化社会的教师所必备的素质。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主要的方法有、、

调查法和。

(二)判断题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心理现象的科学。

()

2、任何心理现象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因此,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就能

产生心理现象。()

4、科学家们认为人的大脑皮层是由14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一种物质,在结构上极为复杂,机能上极为灵敏。()

5、心理过程一般是指知、情、意三大心理过程。()

6、调查法是在自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等外部表现,以及该言行的先行条件和后果的细致观察去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7、个性倾向性体现在个性心理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几个方面。()

8、在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普通心理学是主干。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既是对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又是各个分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9、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

(三)单项选择:

1、()认为对梦的解释可以作为治疗精神疾患的一种方法,

并把研究梦的结果和提出的解释撰写成《梦的解析》。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冯特 D.弗洛伊德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

3、注重心理活动的整体功能和效应的心理学流派是()。

A.格式塔学派 B.精神分析学派 C.认知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4、()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

5、()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

十九世纪初,德国某王子卡斯?豪瑟三、四岁时,被争夺王位的阴谋家将他同普通幼儿对换后,关进了黑暗、低矮的地牢。他可以在黑暗中爬行才能找到面包和水,但十多年里从未见过任何人,也无人与他讲话。17岁时被营救出狱,不会讲话,目光呆滞,怕光,走路如婴儿学步,但暗视觉特别敏锐,听觉、嗅觉也特别灵敏。他22岁时遇刺身亡,经解剖,他的大脑发育很不完全,比常人小很多。请你用有关的心理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

(五)论述题:

1、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学有何重要意义,应怎样学习?

第三章一、填空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______和 ______。

2.注意在心理活动中具有_______功能、_______功能、 __________功能。3.注意的分配与注意的转移同神经过程的______有关。

4.人在集中注意时,常与特定的外部变化相联,最显著的表现有适应性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形神特殊变化。

5.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6.人的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而是经常在间歇地加强或减弱着,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称为___________。

7.注意的分配取决于两个条件,其一是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8.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称为___________。

9.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意注意受直接兴趣的影响,而有意注意却受___________的制约,即对活动的___________感兴趣。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伴随各种心理过程的始( )

2.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 )

3.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一瞬间内(1/10秒)所能清楚地觉察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 ( )

4.躺在床上胡思乱想就没有注意的对象。 ( ) 5.“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明注意的范围比较大,注意的分配较好。( ) 6.“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是由于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而引起的无意注意。 ( )

7.运动变化的刺激物比相对静止的刺激物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 ) 8.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产生有意注意。 ( )

9.一般来说,微弱的无关刺激不但不会削弱注意,反而会加强原有的注意。( ) 10.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 ( )

11.有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 )

12.原来注意的紧张度越高,注意的转移越容易。()

三、单项选择题

1.自觉的、有目的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2.司机开车时眼、耳、手、脑并用是注意的 ( )。

A. 分散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3.一天,某班新转来一位同学,大家都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种注意是( )。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4.间接兴趣是引起 ( )的原因。

A.有意注意 B.有意后注意 C. 无意注意

5.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是 ( ) 。

A. 根本对立的

B. 基本相同的

C. 可以互相转化的

D. 没有联系的6.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利用学生的 ( )。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 无意注意D. 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及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规律

7.下列事例中属于有意注意的是 ( )。

A.一个人身着旧装引起人们的注意不

B.围观车祸现场

C.草坪上有一红衣女子D解题

8.无意注意的特征之一是( )。

A. 无意义

B. 无预定目的

C. 没有注意

D. 无意识的活动

9.哪一个不是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

A. 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

B. 培养间接兴趣

C. 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D. 培养观察能力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

A. 注意的广度

B. 注意的选择性

C. 注意的稳定性

D. 注意的转移

四、简答题

1.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3.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何关系?

4.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5. 如何根据外部表现判断学生上课是否注意听讲?

五、案例分析

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六、论述题

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2.怎样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进行教学?

第四章一、填空题:

1、感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3、根据刺激的来源,把感觉分为两大类:和。

4、视觉的中枢相应区在大脑皮层的。

5、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量上成。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指感觉规律中的。

7、知觉是指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的反映。

8、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把知觉分为两类:和。

9、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把知觉分为两类和。

10、颜色视觉可影响温觉,红色使人感到温暖甚至炎热,绿色、海蓝色则可使人感到凉快。这是感觉规律中的,同时这也是一种觉。

11、个体在知觉活动中,总是把一些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做知觉背景,这是知觉规律中的。

12、个体在知觉活动中,对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予以解释,并力求用词来标示它,这是知觉规律中的。

13、外部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和等。

二、判断题:

1、感觉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物质条件:感觉器官和物质条件,而且,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才能产生。()

2、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称之为绝对感觉阈限。()

3、视觉的适宜刺激是290~800毫微米的光波。()

4、一般说来,评酒师、评茶师在味觉和嗅觉上的差别阈限小于常人,而差别感受性则大于常人。()

5、知觉对象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往往由不同的部分组成,但个体并不是仅仅反映其个别的特性和孤立的部分。()

6、当知觉条件(距离、角度、光线明暗等)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的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7、有的教师刚上课就把直观教具(实物、挂图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做法是不符合知觉规律的。()

8、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是空间知觉。()

三、单项选择:

1、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是心理活动的()。

A.感觉B.视觉C.知觉D.联觉

2、就常人而言,听觉的适宜刺激是每秒振动频率为()的声波。A.26~20000次B.16~20000次C.16~2000次D.26~2000次

3、一般称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为()。

A.绝对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

4、吃了糖后,立刻就吃葡萄,会觉得葡萄很酸。这是感觉规律中的()作用。A.适应B.相互影响C.干扰D.对比

5、当有人拿着苹果问你:“这是什么?”你会毫不犹豫的说:“啊!这是苹果呀!”这种现象是知觉规律中的()。

A.知觉的综合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6、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客观特性的知觉是()。A.时间知觉B.空间知觉C.运动知觉D.视知觉

7、听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乐曲,我们仿佛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这是感觉规律中的()。

A.互相影响B.互相补偿C.以耳代目D.联觉

8、一位教师绘制了一张教学图表,并在图表的四边绘制了色彩绚丽的精美图案。但在课堂上,他发现学生观察的效果不理想。这位教师违背了知觉规律的()。

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

9、在外部感觉中,()对人的认知的作用最大。

A.视觉B.听觉C.嗅觉D.肤觉

四、简答题:

1、简述感受性变化的一般规律。

2、知觉的规律有哪些?

3、感觉和知觉的类型主要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

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到大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蒲扇”,摸到大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像管子”,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像绳子”。这是多么荒唐的感知啊!请你用知觉的规律分析这一故事。

五、论述题:

1、感觉活动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2.、知觉活动的规律及在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一、填空题

1、记忆以为基础,而且是从过渡到的桥梁。

2、记忆是个体对的反映。

3、记忆有其特定的过程,记忆过程有三个基本环节:即、、。

4、个体感知过的客观事物一旦成为记忆内容,是以某种具体的形象保存在脑中的,这种形象就是。

5、记忆表象有两个特征:即和。

6、记忆表象是从过渡到的中间环节。

7、根据个体在识记时有无明确的目的,可将识记分为和。

8、根据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把识记分为和。

9、德国心理学家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

10、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

11、遗忘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二、判断题: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分散识记成绩优于集中识记,部分识记不如整体识记,

整体识记又不如综合识记(先整体后部分)。()

2、有意识记是有意义的记忆,无意识记是无意义的记忆。( )

3、视觉识记优于听觉识记,而视听结合,或尽可能多的感觉器官参与的识效果则更好..

4、遗忘曲线反映了遗忘的规律,显示出人类的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慢后快的特点。()

5、记忆表象是介于感觉和知觉之间的中间环节。()

6、记忆表象的直观性使其与客观世界的各种具体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概括性则使其脱离感性世界的具体事物向理性的经验界延伸。( )

7、树立了“一定能够记住”的信心,就有利于提高脑细胞的兴奋性,使脑细胞变得活跃起来。()

8、过度学习就是指学习和记忆的内容大大超过了学习者的承受能力,而导致负向学习和记忆效果的学习。()

9、识记一份较长的材料,往往首尾部分容易记住,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

三、单项选择:

1、保持信息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称之为()。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快速记忆2、对遗忘现象进行首创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H . 伍德罗D.沙尔达科夫

3、触景生情是一种()。

A.有意再认B.无意再认C.有意重现D.无意重现

4、在路上远远遇见小时候的伙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记忆活动是()。

A.有意再认B.无意再认C.有意重现D.无意重现

5、你现在做这道单项选择题时,所表现出的记忆活动是()。

A.随意再认B.不随意再认C.随意重现D.不随意重现

6、记忆表象舍去了个别事物的感性特征,保留了其中常见的主要形象特点,从而有可能反映一类事物的形象或某一事物在不同知觉条件下的同一形象。这是记忆表象的()特征。

A.直观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概括性7、用现代科学方法论来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信息的()过程。A.分析、综合和储存B.抽象、概括和具体化C.编码、储存和提取D.复制、保持和应用

8、善于根据当前的要求把需要的事物从记忆中准确迅速地提取出来,这种良好的记忆品质是()。

A.记忆的全面性B.记忆的快捷性C.记忆的准备性D.记忆的精确性9、一般而言,材料达到()的过渡学习,记忆效果最佳。

A.150% B.120% C.180% D.200%

四、简答题:

1、简述识记的分类。

2、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案例分析:

某学生在学习中的记忆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阅读、背诵与默写。该生还经常强调他以前的老师传授给他的经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是一种什么记忆方法?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请你给他介绍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

六、论述题:

1、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

2、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

第六章一、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通过思维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和。

2.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性不同,有意想象可分为__和。

3.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与。

4.幻想是的特殊形式,幻想可以分为 ___和。

5.根据思维的抽象水平,可将思维划分为思维、___思维和思维。

6.问题解决一般经历、、、四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7. 幻想是一种与________相联系,并指向______ 的想象。

8.创造想象是对已有表象综合加工的产物,加工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概念的掌握是获得和运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现成的经验的过程。()

2.想象是一种超现实的自由精神的创造。 ( )

3.语言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 )

4.我们在对某类事物进行比较之后,找出它们的本质属性,舍弃其非本质属性,这样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概括。 ( )

5.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 )

6.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这是发散思维的表现。( )

7.动机是推动人解决问题的内部驱动力,动机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 )

8.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既起推动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 )

9.梦基本上属于无意想象活动。 ( )

三、单项选择题

1.属于无意想象的是 ( )。

A.梦 B.幻想 C.空想 D.灵感

2.“鸵鸟不是鸟”这是思维形式的 ( )。

A.日常概念 B.科学概念 C.判断 D.推理

3.鲁班发明锯借助了丝茅草的启示,这种现象具体属于( )。

A.顿悟 B.观察能力 C.灵感 D.原型启发

4.看小说时,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是( )。

A.幻想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记忆表象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句反映了( )。

A.表象的直观性B思维的间接C知觉的理解性 D.想象的有意性

6.在教学中,教师先举许多实例,然后再引出基本概念,这是思维的 ( )。A.分析综合B.比较判断C.具体化 D.抽象概括

7.对活动的内部准备状态叫 ( )。

A.变势 B.适应 C. 定势 D. 态度

8.语言是思维的 ( )。

A.内容 B. 工具 C.结果 D.原因

9.问题解决的最佳动机水平应当是 ( )。

A.最强 B.中等强度 C.弱 D. 没有动机

10.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 ( )。

A.直观行动思维B. 抽象逻辑思维C.再现性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1.教学中教师运用具体实例说明概念和一般原理,这种思维过程称为 ( )。A.系统化 B. 具体化 C.抽象和概括 D.比较

12.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形象性B.集中性和指向性C.间接性和概括性D.准备性和敏捷性13.看到天上的白云,自然而然地想象为大海、山峰或某种动物,这种想象是( )。

A. 无意想象

B. 有意想象

C. 再造想象

D. 幻想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一般过程有哪些?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3.什么是创造?创造思维有哪几个阶段?

4.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

1.亚里士多德被誉为是西方的“圣人”,其著作被奉为“经典”不容置疑。亚里士多德说过:推动一个物体的力取消后,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静止。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他看到这个事实:有人推辆小车走,如果他忽然停止推动,小车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继续走一段路,要使路面平滑,还会走得更远。他由此进一步推论:如果毫无摩擦,小车将会永远运动下去。这个观点为后来牛顿的运动第一定理奠定了基础。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另一些的观点,如: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与其重量成正比,也提出了有根有据的质疑。结果通过事实推翻了亚氏的“圣言”,提出自由落体定律。

这是什么思维品质,有什么意义?

六、论述题

1.试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并举例说明。

3.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及各自的作用。

第七章一、填空题

1.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________ 和 ________ 。

2.道德感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使人们把______转化为______的中间环节。

3. ________和________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4.人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以________为中介。

5.人的情绪依据其发生的强弱、持续性和紧张度可把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状态。

6.社会性情感是人所特有的情感。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7._______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情感状态。8.激情是一种迅速、猛烈爆发而________的情感和情绪状态。

9.情绪是不断变化的一时状态,带有________性。

10.人的道德感的产生、发展,是与人们的道德认识、_____和世界观分不开的。11.微弱而持久但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是__________。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反之划“×”。)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2.情绪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 ( )

3.我们在欣赏一部艺术品时,能得到欣赏的快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道德感。 ( )

4.茅屋土阶,也能乐在其中;家财万贯,却忧愁不断。这是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情感表现。 ( )

5.情感是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最原始的、最基本的和简单的体验,并带有无条件反射性质。 ( )

6.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然而,情绪和情感的好坏并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 )

7. 一般情况下,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学习效率。 ( )

8.一般情况下,中等程度的焦虑能产生高的学习效率。 ( )

9.情感的深刻性与情感的强烈性有必然联系,强烈的情感一定是深刻的情感。( )

10.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的各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 )

三、单项选择题

1.身体各部分的姿态,例如愤怒时身体直立,挺胸握拳;高兴时手舞足蹈等,是指哪一种表情 ( )。

A.面部 B.身段 C.语调 D.口部

2.当一个人遇到喜欢的人时表示出欢喜,遇到不喜欢的人表示出讨厌,这表现的是一种( )。

A.情绪 B.心境 C.激情 D.情感

3.在突然到来的危险面前,我们能及时做出反应,并采取措施化险为夷,这在平时是办不到。这种情绪状态是 ( )。

A.激情 B.热情 C.心境 D.应激

4.有时人在暴怒时拍案而起,暴跳如雷,这是属于 ( )。

A.心境 B.激情 C.热情 D.应激

5.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这种情感是属于人的( )。A.道德感 B.激情感 C.热情感 D.好感

6.青年学生充满了求知欲,常常带着疑问,富于想象,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情感是属于人的 (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好感

7.友谊、爱情、责任感等属于( )。

A.情感 B. 情绪 C. 情操 D. 激情

8.理智感和道德感属于人的 ( )。

A.情感 B. 情绪 C. 情操 D. 激情

9.“动力定型是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这是( ) 提出

来的。

A.达尔 B.比奈 C.巴甫洛夫 D.马斯洛

10.暴怒、狂喜、恐惧、绝望,都属于 ( )。

A.激情的表现B.心境的表现C.应激的表现D.热情的表现

四、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

2.情绪、情感分别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3. 教学中如何利用情绪情感的动力与调节功能?

五、案例分析

当前学校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逐步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张老师是一位教学认真、治学严谨的老师,一贯强调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认为只有严格地教,刻苦地学,才是师生之道。对目前教学中的这种变化感到困惑,他不清楚为什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情感因素,教师又该如何具体操作。

Q:请你运用所学的情感规律的知识去帮助张老师,让他了解情感因素在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2.现在公安部门侦破案件采用了科技手段——测谎仪,并使用测谎仪成功地破获了一系列大案、要案,它的神奇作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它的测试内容包括皮电反应、脑电波、呼吸、脉搏、血压及声音等的变化。

Q:请你运用所学的有关情绪规律说明测谎仪工作的基本原理,其效能主要与情绪的那些特征密切相关?

六、论述题

1.焦虑对学习有何影响?如何培养学生适当的焦虑水平?

2.情感的品质有哪几种?针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特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第八章做一做:

一、填空

1、在各种心理活动中,____是人对客观现实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反映的集中表现。

2、一个完整的意志行动过程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个阶段构成的。

3、在进行意志行动之前,人们往往要面临动机冲突,从形式上看,动机冲突可以分为三类,即____冲突、____冲突和____冲突。

4、____是指个人动机性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映。

5、人的主要意志品质有______、______、果断性和______。

6、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____和____。

7、______是指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

8、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________,其显著特点是无休止的。

9、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应对其加强________ __教育。

二、判断

1认识、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统一在人的具体活动中,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2、意志必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意志行动。()

4、青少年学生自制力的发展过程和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是相一致的。()

5、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活动难度越高,就越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6、初中生的意志品质仍表现出较大的受暗示性。()

7、在同样的外部情境下,抱负水平高的人更能感受到挫折。()

8、看电视时不知道选择哪个频道好,这是属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9、意志是人所特有的。()

10、意志活动的中心环节是采取决定阶段。()

三、选择

1、意志活动以()为基础。

A、无意识活动

B、随意活动

C、反射活动D 、不随意活动

2、意志的强弱主要以()来衡量。

A、对活动目的的明确程度

B、对活动坚持时间的长短

C、所克服困难的大小D 、对困难的认识程度

3、情绪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

A、动力

B、阻力

C、动力或阻力 D 、阻碍因素

4、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人们所产生的心理冲突被称为()。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 动力冲突

5当人们遇到挫折时,归因于()往往有助于激发人活动的积极性。

A、能力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

6、在下列三个年龄段中,()的受暗示性是最严重的。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 大学生

7、()是意志的抑制功能。

A、自觉性

B、坚定性

C、果断性

D、自制力

8、意志行动过程中,动机冲突往往产生于()阶段。

A、开始

B、中间

C、结束

D、整个

四、简答

1、人的主要意志品质有哪些?

2、意志与认识过程有何关系?

3、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

4、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动机冲突?

五、案例分析

1、从意志发展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初一、初二年级容易出现“乱班”,而高中生的纪律自觉性则较强。

2、古代有个老人,住在华北,名叫北山愚公。他的家门前面有两座大山挡住他家的出路,愚公下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用锄头挖去这两座大山,毫不动摇,每天挖山不止。试分析愚公具有什么样的意志品质。

六、论述

1、结合个人情况,谈谈应如何获得恰当的成就感。

2、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应如何对待挫折

3.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

第九章一、填空

1、__________是个性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性与选择性。

2、____是个体积极活动的最基本的动力源泉。

3、从需要的对象来看,需要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4、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行为的原因。

5从动机所起作用的主次、大小来看,动机可分为和两种。

6、人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____、信念和______等。

7、____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性。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_______态度。

8、从兴趣的起因来看,兴趣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二、判断

1、个性倾向性反映了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选择。()

2、社会性需要是人和动物共有的需要。()

3、从需要对象的角度看,有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4、辅助动机和主导动机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5、大多数青少年学生学习的主导动机是交往动机。()

6、通常表扬比批评、奖励比惩罚可以更好地激起学习动机。()

7、兴趣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8男女两性在兴趣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

9、从根本上说,需要是兴趣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10、只有处于很高社会地位的人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1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12、人们只会对那些符合自身需要并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事物感兴()

三、选择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的一切需要中,()需要是最优先的。

A、生理

B、安全

C、尊重

D、自我实现

2、了获得他人的赞许、认可和亲近而学习,这是属于()动机。

A、交往

B、成就

C、求知欲

D、学习

3、()动机在小学低年级儿童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A、成就

B、求知欲

C、求得赞许 D 、学习动机

4、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是一种()兴趣。

A、物质兴趣

B、精神兴趣

C、交往兴趣

D、间接兴趣

5、小张很喜欢游泳,但一直处于观望状态,从来不曾下过游泳池,这说明他对游泳的兴趣是()的兴趣。

A、狭窄

B、缺乏中心

C、不稳定

D、无效能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揭示了兴趣具有很大的()成分。

A、需要

B、动机

C、信念

D、自我信念

7、学习动机中,()是一种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

A、交往动机

B、成就动机

C、求知欲 D 、学习动机

8、()需要是指与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需要。

A、社会

B、物质

C、精神

D、生物性

四、简答

1、在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中,人的需要层级有哪些?

2、合理的需要结构应具备什么条件?

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案例分析

古语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样说有道理吗?而红军战士为什么又能够在“高原寒,炊断粮”的缺衣少食的艰苦条件下革命斗志越来越坚强呢?试用需要理论分析其中包含着什么心理学道理。

六、论述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应怎样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第十、十一、十二章能力、气质、性格

一、填空

1、天才就是高度发展的____的最完美的结合。

2、最早对气质进行分类的是古希腊的著名医学家__________。

3、巴甫洛夫发现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即__ __过程和__ __过程。

4、气质的___ __性质决定了它是人的个性中最为稳定的特征。

5、____是表现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6、据研究,在全世界人口中,智力的分配都呈________。

7、____能力是指按提供的式样进行活动的能力,____能力是指能力创造出新的独特东西的能力。

8、最常见的气质分类是把气质分为这样四类,即多血质、______、粘液质和______。

9、按照理智、情感和意志这三种心理机能的优势,可把性格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三种类型。

二、判断

1、能力是完成任何一种活动的必要条件。()

2、知识、技能多即等于能力强。()

3、能力的发展超前于一定的年龄限制,这种现象被称为“大器晚".()

4、早期教育就是对儿童进行正规、系统的学科知识教育。()

5、气质类型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6、职业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气质。()

7、性格因其社会倾向性而具有鲜明的道德评价意义。()

8、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就是其长期生活经历的反映和记录。()

9、气质不能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

10、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所以气质是不能改变的。()

三、选择

1、智力水平高低往往在()时期表现得最明显。

2、A、儿童B、少年C、青年D、成年

2、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是()。A、教育B、早期经验C、素质D、个人努力

3、个性心理的核心是()。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

4、绘画能力属于()。A、一般能力B、特殊能C、再造能力D、创造能力

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是由()提出的。

A、希波克拉底

B、冯特

C、艾宾浩斯

D、巴甫洛夫

6、智商是88,其等级为()。A、上等B、中上C、中等D、中下

7、幸灾乐祸属于性格对()的态度特征.A、集体B、社会C、他人D、自己

8、下列学生属胆汁质的是()。

A、甲生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

B、乙生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

C 丙生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

D 丁生活泼灵活、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9、某生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安静型,他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0、某生有坚定的信念,善于发挥自己的力量,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他的性格属于()。A、顺从型B、独立型C、中间型 D 内向型

四、简答1、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分析一个人的性格结构?

3、性格与气质有何关系?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良好性格?

五、实例分析

请以自己为例,分析自己的气质类型及主要特点。谈你怎样认识自己的气质并设计一个完善自身气质的方案。

六、论述

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2、试根据性格结构理论分析自己的性格及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第10-12章答案

一、填空

1. 能力

2. 希波克拉底

3. 兴奋抑制

4. 先天

5. 性格

6. 常态分布

7. 再造、创造

8. 胆汁质、抑郁质9. 理智型情感型意志型

二、判断1、√2、×3、×4、×5、√6、√7、√8、√9、×10 、×

三、选择1、A2、C 3、A4、B 5、D 6、D 7、C 8、B 9、C 10、B

四、简答(见课本,略。)五、案例分析

回答时注意:1)所指出的自己的气质类型必须与列出的气质特点相符合;2)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完善的原则是发扬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

六、论述(提示:答论述题时一定要结合观点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答案要点:1、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1)素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

2)早期经验可促使能力得到更快的发展;3)环境尤其是教学教育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4)个人的努力是影响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重视早期教育,正确进行早期教育;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的发展;4)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提示:分析时应注意:⑴从性格四个方面的结构上(即对现实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方面)分析自己的性格特点,⑵从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上分析自己性格的形成过程(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和自我教育)。

第九章个性倾向性一、填空

1、个性倾向性

2、需要

3、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4、动机直接

5、主导动机辅助动机

6、兴趣自我意识

7、兴趣选择性

8、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二、判断

1、√

2、×

3、× 4. √5、×6、√7、√8、√9. √10、×11、×12、×

三、选择1、A2、A3、C 4、B 5、C 6、B 7、B 8、B

四、简答

1、一共有五个,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1)个人的需要必须符合个人的具体生活状况,不与个人实际相脱离。首先,个人的产导需要应该与个人有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任务相一致;其次,个人需要的满足应该建立在可能的、现实的基础上。2)必须不断发展高层级的需要,使个人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一致。首先,在个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应建立起健康、明智的和谐关系;其次,努力通过学习和工作促进“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3、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1)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的和知识

的具体意义;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3)

利用反馈;4)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和惩罚;5)使用竞赛。

五、案例分析要点

1)这句古语有一定道理,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分析,人的需要是有多个层级的。2)人们总是在获得低一层级需要的满足之继续寻求高一层级需要的满足,即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3)人们的需要是不会停止的,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又会

去寻求另一种需要的满足。4)根据马克思的需要理论,高尚的精神需要能够支配和控制低级的物质需要,这是人类的社会性的反映。(结合案例分析。)

第一章人的心理

一、填空题:

1、冯特、心理实验室,

2、行为主义学派、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

3、记忆、思维、想象,

4、能力,

5、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7、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8、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

二、判断题:1、×2、√3、×,4、√ 5、√,6、×,7、×,8、√,9、√,

三、单项选择:1 D.2 B.3 A.4 A.5 C.

五、案例分析要点:用科学的心理观结合案例进行剖析:1、脑是心理的器官,而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论述题:(答案参见教材)

第二章心理和脑(一)单项选择:

1、A.神经元

2、C.突触

3、C.大脑

4、B.听觉

5、B.反射活动

(二)多项选择:1、A.望梅止渴C.含梅流涎D.望梅生畏2、B.谈梅生津

(三)填空:1、脑干、大脑皮层 2、神经中枢、效应器 3、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第三章注意一、填空题

1.指向集中 2.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活动3.灵活性4.无关动作停止呼吸发生变化 5.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6.注意的起伏现象 7.一种运动达到熟练化、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 8.注意的转移 9.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10.间接兴趣目的和结果

二、判断题:1√ 2.×3.×4.× 5。√ 6.√7.√ 8.√9.√10.√11.√12.×

三、单项选择题1.B 2.C 3.C 4.A 5.C 6.D 7.D 8.B 9.D 10.B

四、简答题(答案参见教材)

五、案例分析提示:a、可从注意的分配、分配的条件与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几方面分析。b、分析时一定要结合案例。

六、论述题提示:a、答案参见教材b、观点全面c、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第四章感知觉一、填空题:

1、个别属性,

2、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3、枕叶区的视区,

4、反比关系,

5、适应,

6、整体属性,

7、社会知觉、物体知觉,

8、正确知觉、错觉

9、不同感觉的互相影响,错觉10、知觉的选择性,11、知觉的理解性,12、嗅觉、味觉、肤觉。

二、判断题:1、√, 2、×, 3、×,4、√,5、√6、√,7、√, 8、×。

三、单项选择:1 C.2 B.3 B.4D.5C.6B.7 D.8 A.9 A.

四、简答题:(答案参见教材)五、案例分析:用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加以分析。

六、论述题:(答案参见教材)

第五章记忆一、填空题:1、感知、感性认识、理性认识,2、过去经验,3、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4、记忆表象,5、直观性、概括性,6、感性认识、理性认识,7、有意识记、无意识记,8、机械识记、意义识记,9、艾宾浩斯,10、重复、理解,11、先快后慢

二、判断题:1、√2、×3、√4、×,5、×6、√,7、√,8、×, 9、√。

三、单项选择:1 C.2 B.3 D.4 B.5 A.6 D.7 C.8 C.9 A.

四、简答题:(答案参见教材)

五、案例分析:这是记忆方法中的“多通道协同记忆”法。介绍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的方法;介绍记忆术中的定位法,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六、论述题:(答案参见教材)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一、填空题

1.概括的间接的本质规律 2.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3.分析综合4.创造想象理想空想 5.直观动作具体形象语词逻辑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7.个人愿望未来 8.粘和夸张典型化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8.√ 9.√

三、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B 10. C 11. B

12. C 13. A 四、简答题(答案参见教材)

五、案例分析: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深刻性与广阔性(结合案例加以分析)。它在人类

的创新和发展中有重要意义,但也应防止怀疑一切的不可知论。

六、论述题(答案参见教材)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填空题

1.前提基础 2.道德概念道德行为 3.情绪情感4.需要5.激情心境应激6.道德感美感理智感7.应激8.时间短暂9.情景10.道德信念11.心境

二、判断题 1.√ 2.× 3.× 4. √ 5. × 6. × 7. √ 8. √ 9. ×11. √

三、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A 6.C 7.A 8.A 9.C 10. A

四、简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参见教材或讲授稿)

2、情绪、情感分别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答案参考教材,自主组织)

3.教学中如何利用情绪情感的动力与调节功能?(答案参考教材,自主组织)

五、案例分析(以下只是每题的主要观点,做题应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1、教学中的情感因素:⑴情绪情感对认知、操作等学习活动的动力与调节功能(积极面):

调动注意激发兴趣活跃思维⑵做法:为教学营造良好的情绪背景-―愉悦;对学习活动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乐学;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情感性处理――陶冶;师生情感交流――亲其师信其道

2.测谎仪的工作原理:⑴情绪的生理特性即随情绪发生的相应的内部生理变化,有很多是主体难以控制的。⑵紧张情绪――生理反应紧张情绪与交感神经系统机能密切相关,表现为呼吸、血液循环、消化、内外分泌系统以及脑电、皮电反应等一系列的变化。这些难以控制的情绪反应,能够以微小的变化反映在测谎仪上。六、论述题

1.焦虑对学习效率有何影响?如何培养学生适当的焦虑水平?

2.情感的品质有哪几种?针对青少年的情绪情感特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3.在教学中如何调节学生的情绪?

(以上题目答案可参考教材,自主组织)

第八章意志一、填空

1、意志

2、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3、双趋双避趋避

4、挫折感

5、自觉

性坚定性自制力 6、盲从独断 7、自制力 8、优柔寡断动机冲突 9、科学世界观

二、判断1、√ 2、√ 3、× 4、√ 5、× 6、√7、√ 8、× 9、√ 10、×

三、选择1、B 2、C 3、C 4、A 5、B 6、A 7、D 8、A

四、简答

1、人的主要意志品质有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指能否深刻地认识到

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该项目的意志品质;坚定性是指完成艰巨任务时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果断性是善于迅速地辨明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自制力是善于控制自我的意志品质。

2、意志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意志的产生以认识过程为前提;另一方面,意志

也给认识过程以重大影响,它使得人能够主动地、能动地认识世界,并在变革事物的实践活动中推动人去更深入地认识世界。

3、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的做法是:1)对青少年加强科学世界观的教育;2)引导

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与困难做斗争;3)充分发挥班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4)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4、针对不同的动机冲突情况,可采取下列途径去解决矛盾:1)理智分析,作出调整;2)同时

放弃,另谋出路;3)让时间来考验;4)折衷处理,两面兼顾;5)迂回而取。

四、案例分析要点

1、1)从意志品质上分析,这是中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品质发展的一个结果。2)由于自制力的发展

过程与情感稳定性的发展是一致的,而初中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青春期的激情比高中期要强得多,使意志努力难以控制。3)随着情感的稳定性的发展,初中至高中这一阶段,他们的意志的自制力逐步加强。因此,初一、初二年级容易出现所谓的“乱班”,而高中生的纪律自觉性较强。

2、1)从意志品质上分析,愚公的行为首先说明他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坚定性是指完成任务时坚

持不懈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2)愚公决心挖去两座大山,而且每天挖山不止,毫不动摇,正说明他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非常人所能做到。同时,愚公的行为也说明他是一个自觉性强的人。3)自觉性是指能否深刻认识到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主动支配自己行动使用权之符合该项目的意志品质。4)愚公认识到开路的重要性,立志移去两座大山,并自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该目的,甚至还率领他的儿子们一起挖山,可见他又是一个自觉性高的人。五、论述题要点

1、要获得恰当的成就感,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要善于调整目标。首先应有远大的理想,

并朝着这个方向积极进取。如果在经过和一番努力之后发现目标对自己实在是不够实际时,应重新设定目标。一个合适的目株应该是自己一定能够达到又不可能轻易达到的努力方向。

2)要脚踏实地。为了使理想变为现实,在设定目标之后必须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3)要主动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良好的人,能够胜不骄败不馁,排除各种消极情绪的干扰去完成自己制定的任务。结合个人实际谈。(无标准答案)

2、通常,人在遭受挫折时,应以下面几种态度和方法去对待:1)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4)以积极的归因代替消极的归因;5)学会使用应付挫折引起的消极情绪的方法。结合个人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概念,历史上教育家们不同的观点;教育学的学科归属,性质;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原因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艺术 ;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的概念

现代教育的一般准则;教育艺术的特点;教育的言语艺术

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二十世纪教育目的观;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六章教师;教师的概念;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劳动的价值;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的前瞻性素质

第七章课程与教育改革;课程的概念,课程主要类型;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的组织(p242);我国中小学的课程编制的三个层次(p243);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P256);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257);新课程对命题和考试结果处理的要求(P258);新课程关注的四个转变(P125)

第八章教学理论;教学的概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p261-263);现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p265-266);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的依据,教学规律;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掌握学习模式,发现学习模式,最优化教学模式,暗示教学模式

第九章教学实施;教学组织形式(p331);现代流行的教学组织形式(p33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p336);备课的内容(p336),备课的种类(p337),课的类型(p339),课的结构(p340),上课(p341);教学方法的概念,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分类(p301)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的依据(p307)

第十章德育;德育的概念,德育的功能;德育目标的含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p358);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方法(p368);八荣八耻

第十一章班主任工作;班级及其功能(p384),班主任的职责,班主任的角色转变;班集体的培养;学业不良及指导(p399);品行不良的预防与矫治;如何转化后进学生写操行评语

教育学综合练习 1 (复习参考)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一书,

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人类( )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5.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 )。

6. 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 )、( )、( )和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8.( )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9. 衡量教学测量质量高低,通常以( )、( )、( )和区分度作为指标。

10. (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经济与教育同步发展;

C、教育先于经济的发展;

D、二者的发展互不相干。

4.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要求应该是()

A、从知开始,按照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从情开始,按照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从行开始,按照行、知、意、情依次进行;

D、视学生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教育内容的要求,可以有多种开端。

6.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制度

7.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8.教育机智显示出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创造性

C、个体性

D、系统性

三、判断题(共10分)

1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具有永恒性,所以教育的性质是永恒

不变的。()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永远不存在的。()

3.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运动水平。()

4.有人说,既然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儿童中心主义”也是正确的。()

5.在近代,西方教学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6.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最早是由马克思提出来的。()

四、简答(1、2小题3分,3、4小题6分,共18分)

1.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是什么?

3.简述个性原则的应注意哪几点?

4.我国中学常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

2.上数学课时,老师把圆面积公式写在黑板上,叫学生反复念。一个学生举手提问:“S=n r2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这是圆面积公式.”。学生又问:“圆面积公式是怎么来的?”老师说:“不要寻根问底了,把他背下来熟记就行了”。以上教学片断,说明了老师违背了哪些教学原则?试作简要分析。

六、论述题(18分)

假如你担任一个后进班的班主任,你将如何去转变这个班的面貌?请你运用学过的班主任工作的有关理论,谈谈你的做法。

教育学练习参考答案(1)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 4 、生产劳动5、循序渐进6、好奇心、冒险精神、自信心8、引导发现9信度、效度、难度10、说理教育法、课堂教学

四、简答(每小点1分,共18分)

(一)1、改革课程目标2、改革课程结构3、改革课程内容4、改革课程实施5、改革课程评价6、改革课程管理

(三)1端正对个性的认识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3处理好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四)1)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

书指导法

2)以直观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主要有演示法、参观法

3) 以实际训练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2分,共24分)

(一)1、以上教学片断,说明了教师违背了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3分)

2、圆面积公式比较抽象,教师可通过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识才能巩固,同时可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好7-9分,一般4-6分,较差0-3分)

(二)1、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自我教育法等.(6分)

2.结合以上某些方法,深入分析如何解决有关问题.(较好5-6分,一般3-4分,较差0-2分)

六、论述题(18分)1、转变这一后进班可参考如下方法(9分)

1)做好调查研究工作2)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3)确定班级共同目标

4)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5)引导学生自我教育6)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8)个别教育9)做好协调教育影响的工作

2、结合以上大部分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较好7一9分,一般4一6分,较差0一3分)

教育学复习资料new结分)

六. 论述题20答题要求:填空:概念用词准确构: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2分)四、简答(4共20分)五、案例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实例分析题:(现象辨别及正误判断+针对性分析启示)简答题:要点论述题:(核心概念解释、相关原理阐述、问题解决方案、联系实际/实例)

教育理论练习 1 (NEW)

一、填空题1.班级的功能有:归属、社会化、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

2.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一书,是近代最有影响的一部教育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目的)就是依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协调教育工

作的根本问题。

4.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5.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做到__因材施教____。6.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选择性、结构化。

7.教学系统的要素有四个,即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

8.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9.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0.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及其活动、教育者及其活动、德育内容与方法。

1. 教育的文化功能有(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创造、更新文化。

12.(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课程,其开发主体是()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1.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脱离教育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

3.体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运动水平。()

4.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

5.“五育”全面发展就是平均发展。()

6.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社会风尚好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7.课堂上师生之间的问答越多,证明启发越成功。()

8.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具有永恒性,所以教育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

9.备课的基本内容就是钻研教材和编写教学计划。()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名言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示范性。()

11.有人说,既然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儿童中心主义”也是正确的。()

12.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13.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只能表扬鼓励,不能批评。()

14.教育学实质上是教学经验的汇编。()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2.目前,我国学校的教学仍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 、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道尔顿制。

3.当代,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是()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经济与教育同步发展;

C、教育先于经济的发展;

D、二者的发展互不相干。

4.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要求应该是()

A、从知开始,按照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从情开始,按照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从行开始,按照行、知、意、情依次进行;

D、视学生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教育内容的要求,可以有多种开端。5.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小学必须做到:()

A、全部工作用于教学

B、教学和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6.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指它的()

A、社会性

B、生物性

C、继承性

D、永恒性

8.依据一堂课完成任务的多少,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

A新授课和复习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本D理论课和实践课

9.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党的基本方针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现阶段党的教育方针、政策D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0.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理论的著名教育家是( )

A、韩愈

B、赞可夫

C、杜威

D、孔子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 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 学校教育具有教强的专门性

5 学校教育具有教强的基础性。2.简要归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

1、改革课程目标/功能(学会学习、正确价值观)

2、改革课程结构:均衡性、选择性、综合化

3、改革课程内容:现代化基础知识与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发展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三级课程管理3.班主任主要有哪些职责?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日常管理组织班级活动协调整合教育力量

4.班主任应如何做好学业不良学生的指导工作?

5.常用的教学原则?

五、实例分析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珠海某学校改革评“三好”的办法。把“三好学生”改称为“全面发展好少年”,另外设立二十多个单项奖,如语文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一时间,学校变得满天星,连平时很自卑的学习差的同学也成了“星”。家长们对此褒贬不一。你认为此举有何积极意义?如有负面因素,该如何完善之?多元化评价根据班级学生评价的理论,此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通过评选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特长,有利于促进全面发展。防止过于泛滥,如限制每个单项的获奖人数/难度,限制学生个人的获奖总数,以确保奖项的含金量,使大家懂得珍惜。

2.某学校有制度规定,学生在早读或上课时,不得吃东西。一天早上,张明同学因时间来不及,就在早读时匆忙地吃早餐。班主任赵老师看见了,二话没说,把张明的早点一把夺过来,随手扔到墙角的垃圾篓里。

你认为赵老师的做法明显地遵循或违背了哪个教育原则?为什么?

Key、违背了人道性原则。()吃早餐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也是保证学习效率的物质前提。虽然上早读时吃早餐不对,但也不能把它扔到垃圾篓里。该教师缺乏应有的人情味,他完全可以叫学生下早读时再吃。他这样做,不利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尊重人格培养主体性),也不利于教学工作。

3. 珠海某学校改革评“三好”的办法。把“三好学生”改称为“全面发展好少年”,另外设立二十多个单项奖,如语文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等。一时间,学校变得满天星,连平时很自卑的学习差的同学也成了“星”。家长们对此褒贬不一。

你认为此举有何积极意义?如有负面因素,该如何完善之?

3、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通过评选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其特长,促进全面发展。防止过于泛滥,如限制每个单项的获奖人数,限制学生个人的获奖总数,以确保奖项的含金量,使大家懂得珍惜。. 分析

六、论述题1.结合实际情况,试述现代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

1、A.基本素质B①教育家的意识;②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③教育研究的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