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需求分析常见知识点合集

需求分析常见知识点合集

需求分析常见知识点合集
需求分析常见知识点合集

《需求分析师常见知识合集》

一、工具类软件项目需求与设计案例——计时工具系统

对于类似word之类的工具类软件,应该如何获取它的需求呢?五维三级需求法应该如何应用呢?该案例以一步一动的方式详细剖析了需求的过程......

(一)计时工具系统案例与需求方法简介

1)计时工具系统案例与需求方法简介

某软件公司的开发项目进度计划总是那么不准确,延期经常出现,更可恨的是项目团队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延迟时间,这给市场的推广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公司领导之间的对话:市场部经理:研发部承诺本月实现的产品功能又没按期交付,这已经是第三回了。这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总是不确定,给我们市场和营销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你们知道吗?

研发部经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但一直收效不好。我也在积极想办法,我用过FP模型、WBS方法等....

总经理:(打断研发经理的话)这问题靠我们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了,看看能不能借助外脑?我看这样吧,由你(研发经理)负责,请一个这方面的顾问,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采购或研发个工具软件,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该问题....

这就产生了一个项目机会,那么对于这类件项目,又该如何抓需求呢?

2)五维三级需求法

“五维三级需求法”即从广度(五维:因、人、事、物、规)和深度(三级:业务和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功能需求)两个视角分解复杂问题,展开需求分析,获取高质量的需求结果。

1.分析软件的“因”。

任何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一定是要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某种建设目标,所以应将“因”维(分析业务问题,确定项目目标)作为软件需求分析的起点。

2.分析软件的“人、事、物、规”。

围绕达成“因(项目目标)”的几个关键业务场景,通过“人”维了解组织结构、清晰岗位职责,通过“事”维区分业务场景、梳理业务流程,通过“物”维收集单证报表、获取数据求,通过“规”维分析软件相关系统、明确时间节点等限制条件。

3.形成软件的“业务和用户需求”。

在“因、人、事、物”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描述核心业务流程和收集用户需求。

(1)对于存在业务变革的项目,讨论重点在核心业务流程,主要关注业务现在具有怎样的组织、执行怎样的流程、传输怎样的单证,并探讨未来会怎么办。为了保证需求效果,讨论可一次围绕一个特定业务场景展开,事先草拟好业务流程图当“靶子”,并尽量邀请高层参加。对于如体制调整等一些短期内无法决策的问题,也应标识出几种可能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系统架构设计指明应考虑适应的变化点。

(2)对于不存在业务变革的项目(如工具软件、局部技术改造类项目),重点在于收集用户提出的各类意见(常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出现),并挖掘意见背后的真正问题,结合行业最佳实践协商解决方案,形成用户期待软件具有的特性列表。

4.形成软件的“产品(软件)需求”。

任何软件或产品都必须在“时间、成本”等约束下,对“质量和功能”进行折衷,业务和用户需求中的很多事并不一定都要纳入系统中去实现。因此,在产品(软件)需求阶段重点是在“规”的约束下,协商确定现阶段产品的项目范围和开发任务,如现阶段“到底有哪些岗位使用该系统,用户能够使用系统完成哪些工作,系统怎样帮助用户完成这些工作(自动化程度有多高)?”等等。本阶段形成的文档名为《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主要采用用例模型来描述。

5.形成软件的“功能需求(需求规格说明)”。

这阶段主要是对产品需求中的每个用例(即用户使用系统完成的一项工作),由系统开发者和具体用户协商,按用例优先级逐个确定其操作界面、操作步骤等,这层次的工作将为具体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提供完备的需求规格说明。本阶段形成的文档名为《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一般采用用例细化描述文档和补充规约(非功能性需求等)来表示。

注:业务、用户、产品等需求的概念和区别参考推荐阅读1

6. 需要特别说明两点:

一是为了化解需求复杂度,“五维三级需求法”可逐个业务场景的迭代应用。比如,在应用时可针对一个业务场景,完成一次需求分析过程。待完成该业务场景下的业务需求、产品需求和功能需求后,再着手另一个业务场景下的需求分析过程;

二是五维度中的核心是“因”。只有准确把握好“因”,才能把握住“人、事、物、规”的变化趋势。由于“因”常常由上一层次目标所决定,所以软件建设,需将建设目标纳入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中通盘考虑,才能准确到位。

(二)从“因”维确定用户痛点和协商解决方案

1)获取甲方用户需求时,首先应访谈谁?怎么约?怎么谈?

●首先约谁谈?

抓需求,第一个要约见的是甲方的项目负责人。因为他负责这个项目,有责任和义务去和乙方交流,选择乙方。至于甲方的其他人员,应该通过甲方项目负责人去协调约见,如果擅自约见,可能会遭到拒绝,并引起甲方的反感。

●约谈对方方式主要有电话、邮件、面谈三种

建议先提前一周发邮件约见,再提前半天打电话确认提醒,最后面谈。一般应在邮件里包含:公司优势和访谈提纲。

公司优势包括以往成功案例、对项目的初步认识等,有利于体现乙方的专业能力和认真态度,加深甲方的认识;

访谈提纲可以让甲方有更好地准备,比如在提纲中提到甲方业务规章制度,甲方访谈时就可以事先带一份过来,从而提高访谈的效率。

●访谈地点的选择

约甲方普通人员访谈,一般在其办公室即可。

但是约见甲方项目负责人,由于他往往工作很忙,在其办公室一般干扰会很多,如一会儿有人敲门开汇报事情,一会儿有电话打入,导致需求访谈效果不佳。因此,和甲方项目负责人的访谈地点一般建议选择方便、而且干扰少的地点,如其楼下的咖啡厅或者公司的会议室。可以开玩笑地和他说:“领导办公室干扰太多了,领导能不能将约好的1小时时间完全给我,我们在楼下的咖啡厅坐坐?”

●谈什么?

和甲方的项目负责人交谈,是一次体现乙方专业能力,树立甲方信心的极好机会,应该事先做好充足准备。交流时应注意从甲方的业务视角出发,聚焦甲方业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业务模式,避免过于技术视角。

由于甲方项目负责人不可能了解所有业务细节,所以一般访谈时还会和甲方项目负责人协商确定再召开一次业务需求研讨会(多人同时参加的用户代表访谈),会上将各类用户代表召集在一起,讨论业务细节,明确项目范围。所以,还需协商制定会议计划,明确会议的时间、地点和人员,并通过甲方项目负责人通知相关人员,做好会前准备工作。

2)计时工具系统的“因”维度需求分析

一、基本工作步骤

“因”维度需求分析一般分为三步骤:

1、通过同类方案(竞品)研究法成为领域专家;

2、约谈甲方的项目负责人,找到核心痛点,介绍行业内各类解决方案,并与之协商适合甲方的解决方案;

3、通过甲方的项目负责人,筹备多用户代表参加的集中访谈,确定会议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二、以计时工具系统为例,详解“因”维度需求分析过程

(案例背景详见推荐阅读1)

1、通过同类方案(竞品)研究法成为领域专家

通过前面案例介绍我们知道,负责该项目的需求师必须是工作量预计领域的专家。如果对于该领域不熟悉,一般采用同类方案(竞品)研究法(详见推荐阅读2)尽快了解业务、掌握行业术语,并对市场上已有解决方案(竞品)的各自特点和利弊展开分析。

2、约谈甲方的项目负责人

在该案例中,主要是约谈研发部门经理(为什么先约谈他?详见推荐阅读3),开展用户代表访谈。访谈目标主要是:明确用户核心痛点,向他介绍行业各类解决方案,并协商该公司适合的解决方案。

以下是访谈的内容实录:

(以下对话目标:明确用户核心痛点)

需求师:能否介绍一下贵部门当前在工期预计中遇到的问题?

研发部经理:我部门各个项目团队给出的项目进度计划总是不太准确,经常出现延期,更可恨的是项目团队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延迟时间,这给市场的推广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有什么好办法吗?

(以下对话目标:围绕核心痛点,向用户介绍行业内常见解决方案)

需求师:根据我们的研究,对于这类问题,目前业内做法主要是:根据用例包、用例的方式来组织需求,然后将某个用例或子用例作为工作任务分配给开发人员,但在开发时间估计上主要有三种解决方案:一是使用FP、COCOMO模型来估计工作量。但是要想计算准确,需要很多历史经验值,并且要求前期需求做得非常精细,难度极大;

二是自上而下的估计法。主要由领导或专家指定相应的完成时间。但由于开发人员未参与时间预计,所以如果到了时间开发人员完成不了,他容易反过来抱怨是领导时间安排不合理;

三是自底向上的估计方法。任务明确后让开发人员反馈工作量及所需的工作天数。但开发人员容易将时间估计的偏长,而且还是有一些工作任务,由于开发人员经验不足,他反馈的工作量无法按期完成,甚至无法明确要延迟多少天。

(以下对话目标:与用户协商该公司适合的解决方案)

研发部经理:三种方法我部门好像都采用过,确实存在你说的问题。我感觉估算的基础是经验数据,对于不同的开发人员而言其产能是不一致的,甚至对于相同的开发人员而言,不同的任务所需的时间也是不同的,因此关键在于缺乏这种经验数据。

需求师:正是这样,所以我想向你推荐了PSP(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方法来积累经验数据。举个例子,我在编写技术书籍时,就采用这种思路,对所有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时间的记录,在半年之后,就积累了许多相关的产能数据,现在给编辑的时间承诺总是能够比较的准确。

研发部经理:哦,难怪你做的承诺都一般很少延误,这种经验能否适用于软件开发的管理呢?

需求师:呵呵,这是当然。PSP是个人软件开发过程,它本来就是为软件开发设计。它是CMM的创始人提出的,PSP、TSP和CMM分别针对软件开发员、软件开发小组和软件开发组织。通过PSP的贯彻,就一定能够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时间安排、时间估算的能力。由于统计个人开发时间是件比较繁琐的事,所以需要开发个工具配合它。

研发部经理:好!那我们就开发这么一个工具!

3、通过甲方的项目负责人,筹备用户代表集中访谈会

(以下对话目标:通过甲方项目负责人,筹备有更多其他用户代表参加的集中访谈会)

需求师:太好了,这正是我要建议的!但是由于这款软件涉及到的人员较多,有很多细节需要确认,我们能否在下周召开一次用户代表集中访谈会?请您帮助召集更多的相关人员参加。

研发部经理:当然可以!那我们再商量下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和需要参加的人员......

这样,这次计时工具系统的“因”维度需求分析就大致完成了,回来后需求师还应该整理访谈记录,形成文档(文档模板参见附件1)!

(三)采用业务流程模型和特性列表描述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1)一图说清业务需求、用户需求、产品(软件)需求和需求规格的关系

一、四者的关系如上图所示

1、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是软件项目需求的起点。

业务需求侧重于和高层探讨业务流程(特别是需要优化的流程,详见推荐阅读1),一般产出物是业务流程图;

用户需求侧重于和各类用户代表开展面对面的访谈,一般产出物是汇总访谈结果的需求特性列表;

2、这时不论是业务需求、还是用户需求都比较粗糙,需要经过分析处理后,形成软件(产品)需求,才能交付给开发团队使用。

其产出物一般是用例图,有时也会是经过处理的功能列表。

3、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功能需求),是对软件(产品)需求中的某一个用例或功能进一步细化,供程序员使用的文档。

其产出物一般是用例文档、界面原型、有时还有状态图、时序图等细化模型。

二、详细介绍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的不同点

业务需求是指业务上要做这件事,但做好这件事可能需要若干个处理过程。

所谓产品需求就是确定哪些处理过程需要由计算机帮它做,哪些处理过程干脆在线下由人来做,实质是确定软件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以订餐系统中的“配送”为例,订餐业务中需要完成“配送”这件事,所以说“配送”是业务需求。

但是具体到订餐系统中到底要包含哪些功能来支持“配送”这件事,这个取决于系统交付时间的紧迫性、项目经费的充足性、使用用户IT水平的高低等因素。

如果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用户IT水平低,那么自动化程度最低的产品需求就是系统仅提供一个“打印配送单列表”的功能,其他功能都由人员线下完成。

如果项目时间、经费充足,那么自动化程度高的产品需求就可能是提供了“出车计划、行车路线计划、装箱计划”等功能。这些功能的使用场景可能如下:

1、每天物流配送中心要汇总来至全市各个专卖店的配送订单,然后自动生成出车计划,确定当天该出几台车去配送,既满足要求又不浪费运力;

2、然后它要自动生成行车路线计划,分配几台车各自的运输路线,刚好将这些需供货的烟草专卖店串起来;

3、最后当车运到专卖店门口后打开柜门,这个专卖店门口需要的货刚好就在货柜的表面,而不必翻箱倒柜地去找,即要有个装箱计划。

所以说“业务需求”和“产品需求”是两回事!其描述方法详见推荐阅读2,文中第二部分“用例模型的级别”有详细论述。

2)案例剖析:计时工具系统的业务需求和用户需求

通过与甲方项目负责人面对面沟通,围绕“因”的维度,确定了计时工具软件需求中的核心问题和解决方案思路:即为开发人员提供一个PSP工具,简化时间记录工作,同时提供数据使用的工具,帮助开发人提高估算能力。(需求过程详见推荐阅读1)

接下来,需求师通过召开多用户代表的集中访谈会,从“人、事、物”三个维度,采用业务流程模型描绘核心业务流程,获得业务需求;采用敏捷需求收集卡,收集各类用户意见,形成软件特性列表,获得用户需求。

其需求沟通过程和要点如下:

一、采用业务流程模型描绘核心业务流程,获得业务需求

1、访谈内容

需求师:贵公司一般项目计划工期估算的过程是怎样的?能简单,介绍下吗?

研发经理:我觉得我们单位的项目管理流程一般如下:

1)由研发经理创建项目;

2)由项目经理创建项目中的各任务;

3)开发人员在接到任务后进行估算填写时间计划;

4)项目经理对其进行确认;

需求师:根据之前的讨论,如果未来需要开发人员自己统计开发时间,那就还要加上以下几步:5)开发人员对自己完成某任务的开发时间进行记录;

6)研发经理及公司领导可以根据任务和相应的时间记录,来统计公司员工的产能数据。

研发经理:是的,这6步就比较完整了!

2、整理成业务需求

需求师:那好,我们可以采用业务流程模型,将该流程整理成如下图。

二、收集各类用户意见,形成软件特性列表,获得用户需求

1、访谈内容

开发人员甲:我认为,开发人员自己应该能够通过这套系统来统计自己的产能数据。我希望系统能够在让我们填写估算值时,可以查询历史数据,否则仍然没有意义。

开发人员丙:查询历史数据时,还应该有类别吧!这样我们才能够根据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情况找到有参考依据的统计数据。

开发人员乙:还有就是时间记录一定要方便,另外像我们这样经常要在现场开发,如何完成时间记录?

研发经理:可以考虑有一个离线版本的时间记录程序,等回公司连接服务器后再进行数据同步。

……

2、整理成用户需求

在访谈的过程中,需求师采用敏捷需求卡片,随时记录用户代表的用户需求如下图。

最终汇总用户需求列表如下

这样,聚焦上图的核心业务流程图和特性统计表,经过会议集中讨论,需求师就逐步完成了计时工具系统的业务和产品需求分析。

(四)采用用例模型描述计时工具的产品需求

1)常见需求模型之——用例模型

一、用例模型的要点

用例图很简单,一般就是三个符号:一个小人(角色)、一个圈(用例)、一根连线,但是要绘制好用例图并不简单,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如果本系统和外部系统有交互或接口,外部系统也是角色。如ATM机系统中与银行系统的对接例

子,如下图;

2、产品用例中的角色是实际使用系统的岗位名,如在代售点的火车订票系统,其用例图如下图;

3、角色间可以使用继承关系简化设计,但意义不同;下图左边表示三类用户点击的是同一按钮,看

到的是同一界面,可以由同一个程序员开发的登录模块;下图右边表示的是三类用户点击的是不同的按钮,看到的是不同的界面,可以分给不同的程序员分别开发的登录模块;

4、用例中核心业务要详细突出,一页纸写不下的非核心业务可以合并,并在次级用例中展开;

5、用例应该能为角色带来业务价值,别把动作过程当作用例。用例好比是主界面上的按钮,动作则

相当于点击按钮后在弹出窗口中的一系列操作。比如查询是用例,而设置查询条件和获得查询结果就是查询用例的两个动作。

6、采用用户的视角和术语命名用例,常为动名词,避免采用功能视角确定用例。如下图处理设备缺

陷项目,左侧是错误表达方式,右侧是推荐表达方式。

二、用例模型的级别

用例模型分为业务级、产品级和功能级三个级别,应在需求过程中逐步细化。

业务级用例是用于需求前期界定业务范围的,例子中表示配送人员业务上要干“配送”这件事;

产品级用例用于甲乙双方签合时明确工作量的,反映了软件产品为支持“配送”业务提供的功能。注意如果自动化程度高的软件产品,还能提供“自动生成配送路线”、“自动生成装箱计划”等功能,但在例子中表示未来软件产品将只提供“打印配送单”和“登记配送结果”两功能,其他功能不提供;

功能级用例用于开发团队内部管理项目的,反映了各个功能之间的依赖关系。例子中表示“打印配送单”和“登记配送结果”功能都用到了“查询配送信息”功能。

三、功能级用例的结构化关系

用例通过扩展、包含、泛化等关系作为对需求细化的手段,称之为用例的结构化。比如下图所示,不同用例之间的关系如下:

包含(include):一个用例的实现使用另一个用例的实现。例如,“预定房间”和“登记入住”都需要参与者核对房间的可用性、以及查询有没有可用的房间等,这可以增加一个“核对房间清单(Check Room Details)”的包含用例。

扩展(extend):基本用例不需要了解扩展用例的如何细节,扩展用例在这些扩展点上增加新的行为。例如,酒店管理系统中有一个功能“待分配房间的预订人等候名单”,如果没有房间,系统就会把客户放进这个“等候名单(Waiting list)”,因此,这个“Waiting list”就是“预订房间(Reserve Room)”的扩展。把扩展分离出来,可以使问题容易理解,这就不至于被过多的问题所纠缠。

泛化(generalization):一个用例的实现从另一个抽象的用例继承。例如,酒店管理系统中“预定房间”用例就可以泛化为“预定设施”,这样,以后再有类似的“预定会议室”用例就可以直接从泛化的“预定设施”用例继承。

在细化确定需求规格说明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一般进行用例结构化,将子流或备选流提升为单独用例:

1、当一个子事件流被多个用例调用时;

2、备选事件流或子流开发量较大,需单独安排人员或时间时;

3、准备在下一版本完成备选事件流时。

2)计时工具产品需求

经过前期的需求工作,可获得用户需求和业务需求如下图,详见推荐阅读1!

然可采用下述步骤形成产品需求:

1、特性合并

将获得的用户需求列表按用户和特性类别进行合并,如下两图

2、采用用例模型描述产品需求

对上述列表进行模型化(详见推荐阅读2),形成产品用例,如下图

这样,就完成了计时工具系统的产品需求!

(五)采用用例文档和UML模型细化需求和设计

1)计时工具系统的详细需求规格说明和初步设计

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形成需求规格说明,并展开初步设计。

一、对产品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如下图,排序方法参见推荐阅读3

二、细化描述核心产品需求

并不是所有需求都需要细化,一般重点将排序靠前的产品需求(20%~30%)细化。

1、采用用例文档细化描述

2、依据需求分析候选类,并采用领域建模描述(架构分析中的“结构思维”,详见推荐阅读4)

3、细化描述核心产品需求,并采用交互模型描述(架构分析中的“行为思维”,详见推荐阅读4)

4、采用界面原型描述需求

这样,计时工具系统的需求过程就全部完成了,并同时完成了设计工作,剩下的事交给一个初级程序员编码就OK了,这部分就累述了,呵呵!

二、常见需求模型

(一)什么样的项目要采用业务流程模型来描述业务级需求?

对于一些涉及业务变革、职能调整类的项目,尤其需要画出业务流程图,明确未来业务在组织结构、业务职能和业务信息共享要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借助业务高层领导的支持,避免变革阻力向系统的传导。

举个例子,上海某家大型幼儿教育的培训机构,早期采用的是以销售为中心的业务模式。

由销售前往各幼儿园派发幼儿培训课程传单,传单上印着销售的名字和电话,家长对课程感兴趣就直接给销售打电话报名。当报名人数达到一定数量,销售就自己外请老师,收培训费,并组织培训。培训结束后,销售将一部分钱交给公司,剩下的钱就是自己的奖金提成。

这种以销售为中心的粗放型业务模式,导致很多资源掌握在销售手中。很多销售干久了,就带着资源跳槽了,或自己出去开培训公司了,公司未来发展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公司老总提出未来业务应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精细化管理。他喊来IT部门的负责人,对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对未来业务系统的期望。

未来,还是由销售前往各幼儿园派发幼儿培训课程传单,但传单上印着的不是销售的电话,而是公司内部客服的电话,由客服将家长信息统一录入到系统中。

当报名人数达到一定数量,不能由销售自己外请老师,而应到系统内部的老师资源库中挑选老师,非库内的老师不得授课。

另外,培训经费也不是销售自己收,而是由专门的财务岗位用系统收费和登记。

当培训结束后,还有专门的QA岗位用系统对授课情况进行评估,只有通过评估、家长满意的课程,销售才能到财务领取奖金提成。

这一系统的需求由公司老总亲自提出,而且非常明确,IT部门非常重视,系统经过IT部门加班加点很快就开发出来了。但是在上线试用的时候,由于这个系统限制了销售的权利,很多销售在使用时非常抵触。加上系统刚开发出来,在很多细节问题上考虑不周,确实也存在瑕疵,所以销售态度非常强硬,撂下话:“这个系统不改好,我们不用!如果一定要我们用,出了问题你负责?”结果这个系统反复改,销售反复挑毛病,迟迟用不起来。

后来,他们的IT部门采用业务流程改变了对这个项目的推进策略。IT部门不着急开发系统了,而是将业务流程图画了出来(如图1),请公司老总召集销售开会确认。

一旦会议通过了,就要求公司先按新业务流程走起来,不急着上系统,先按纯手工的干起来。这么一搞,销售提意见了,说:“好多报表我得反复填,太麻烦了!”这时,IT部门才发话:“我来帮你了,这可以开发个功能,一按按钮就将上次的内容自动填报……!”这样,再推进项目,阻力就小多了!

所以说业务流程图避免了业务变革压力向IT传导,让业务领导承担了他该承担的变革压力,对于业务变革类的项目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辅助工具。

另外,在一些需要规范业务的IT项目中,该模型也大有用武之地。

例如某进出口局的免税审批业务,以往免税审批是要被审单位人员一趟趟往进出口局跑,经局内各个环节都审批通过了,才能拿到批文到海关申请免税。该进出口局的局长上任伊始,提出要搞一个网上免税系统,实现便民服务。

接到这个项目需求,在需求调研时我们发现该局的免税审批业务流程随意性较大,例如负责审批的办事人员如果不在,他可以随意委托同事帮他办;或者跳过他,副局长批了也行;有些项目着急,局长先批了,事后再补流程;如果被审单位和办事人员关系好就快办、关系差拖着点办,等等。

现在要通过系统去管理审批了,就不能那么随意,必须将一些灰色地带的、谁办都可以的事说清楚,到底什么情况下该谁办?

所以我们一上来没着急开发系统,一开始先按我们的理解、参考同行的经验画出业务流程图初稿;再逐个岗位调研、征求修改意见,基本上每个岗位都在争夺审批权限,设置审批环节;最后,汇总到一起后,局长又提出:“审批要便民,要精简”,不能设那么多环节,回过去再次修改,根据项目的金额再分级处理。

这么反复折腾了3个月,最后终于达成一致意见。达成意见后,在庆祝会上局长高兴地说:“这个项目的价值不在于系统,而在于我作为局长,第一次把内部的审批流程给搞清楚了。”后来,这个系统由于在前期花了一半的时间在画业务流程,避免了后期业务变更对其的影响,3个月后很快就开发完成顺利上线使用了,而且很稳定。

(二)常见需求模型之——业务流程模型

1、业务流程模型的两种常见表示方法

业务流程图一般用于对核心业务的细化描述,可以采用UML中的泳道图来表示。

如图1,图最上方的方框内的“体检者”、“服务人员”、“收费人员”等表示业务中相应的岗位,岗位下方对应的是该岗位相应的职责,箭头表示职责间的执行次序,箭头下方的图标表示岗位间传输的单证。

图1表示的体检者申请体检后填写个人情况单,服务人员开单后形成体检单,收费人员收费后出具收费单,各科室体检医生按单体检并记录体检结果,当全部体检项都完成后,由综合科医生出具报告,最后由服务人员将体检报告返还给体检者。

业务流程图是给甲方的业务领导看的,而由于UML的泳道图过于简单,有时为了追求美观,也用vi so的流程图来表示,如图2。

上层入库流程,其中手机图标表示可以用便携设备现场登记入库;

中间层仓库管理流程表示“库存管理”业务可以分解为“盘点”、“移库”、“信息维护”、“下限自动提醒”等子业务,其最右方的菱形表示转到“采购流程”(该流程可单独再画一个流程图);

最下方出库流程表示出库业务过程,其中库存不足,可自动转到“申请采购”子业务。

2、什么样的项目要采用业务流程模型?

对于一些项目的核心业务,特别是涉及业务变革、职能调整类的项目,尤其需要画出业务流程图,明确未来业务在组织结构、业务职能和业务信息共享要求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借助业务高层领导的支持,避免变革阻力向系统的传导。另外,在一些需要规范业务的IT项目中,该模型也大有用武之地(详见推荐阅读1)。

3、业务流程模型和上下文范围模型的区别

业务流程模型重点在核心业务流程,擅长描述核心业务中涉及的岗位变化、职责关系和业务流向;上下文范围模型重点在业务范围,擅长描述业务中的用户、例外处理等。

业务流程模型一般是对上下文范围模型中某个核心业务的细化。

(三)常见需求模型之——上下文范围模型

上下文范围模型常用于开业务需求研讨会时,细化需求。按步骤构建模型如下图:

1,画好系统和参与者

比如在开体检业务系统的业务研讨会时,可以将该系统画在中间,将各类参会的人员画在周围。

2,寻找主要外部参与者的核心业务事件

由于一个单位的价值一定是通过作用于外部用户而产生的,所以首先寻找单位的主要外部用户,由他来激发单位内部的响应。例子里主要外部用户是体检者,他提出了一个“申请体检”的业务事件,所以画出从体检者到系统的箭头,并标注“申请体检”和标号1.

3,确定对核心业务事件的业务响应

单位外部的体检者提出“申请体检”后,将激发单位内部的一系列业务响应,依次响应如下:服务人员要“开单”;收费人员要“收费”;体检科室要“体检并记录结果”;当所有体检结果都出来后,综合科医生要“出具报告”;最终“返回报告”给体检者。所以依次画出参与者到系统的箭头,并标注“开单”、“收费”等信息,标号都为1,表示是对业务事件1“申请体检”的业务响应。

4,寻找非核心业务事件以及业务响应

处理完主要外部用户的核心业务事件及其业务响应后,还得考虑非核心业务或例外事件,例子中非核心业务事件主要有“申请改单”,对应的业务响应是收费人员的“处理改单”。所以补充画出从体检者和

收费人员到系统的箭头,箭头上标注“申请改单”和“处理改单”,并将标号设为2。例外事件如体检者过期未取体检报告怎么办?系统应主动提醒一次用户来取报告,这就是画出了“5 通知用户取报告”。

5,寻找其他外部参与者的业务事件及其响应

最后考虑相对于体检部门的外部单位的业务事件,如财务部门的“提交团队缴费情况”、客服中心的“查询体检情况”、系统定时触发的“通知用户取报告”和维护人员的“管理体检项”等等。

该模型绘制的过程,其实就是业务需求讨论记录的过程。模型的成果给出了系统大致的范围概览。

(四)常见需求模型之——主题域模型

主题域模型采用UML中的组件视图,将大型复杂系统需求先期分解为若干主题,再把每个主题当作独立的系统,用以初步描述子需求和需求之间的依赖关系。

有一体检医院,它光体检不看病,这类业务非常有“钱景”。现在要为这类体检医院开发系统,捕获需求。由于涉及的业务较多,前期可以根据它原有部门的划分,分为如上图的三个主题域,确定三个子系统。

再研究各部门之间原来人员的信息交互情况,决定子系统间对外的接口和协作关系(注意是需求级的粗略分析)。例如,负责体检业务的部门经常要找负责物资管理部门的人申领物资,所以如图标识“物资申领”接口和调用请求;当体检业务部门的物资快消耗完毕时,他要提前通知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采购的人员,所以如图标识“提交物资使用情况”接口和调用请求。

其他接口也采用类似方法确定。

(五)常见需求模型之——思维导图模型

在需求分析时,我们一般使用思维图在访谈的时候做记录、计划项目和活动、对研讨会作总结。总的来说,只要我们需要简洁和智能的记录方式,就会用到思维图。

思维图是绘图和文字的结合,试图按照大脑存储信息的方式来展现信息。我们把每条新的信息与我们已经知道的某些事联系起来,思维图通过线把词和图联系起来的方式,实现了对大脑思维过程的模拟。

下图是对我们虚拟用户代表的思维图模拟。

思维图的中间应该是中心主题,中心思想应该是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图像。然后外一层分解展示了主要概念、话题、思想或者所选择的主题的分解。用一到两个词来写下这些思想,然后用线条来连接这些思

2020浙江选调生备考:资料分析频考知识点.doc

2020浙江选调生备考:资料分析频考知识点 在行测笔试当中,资料分析的考察知识点有很多,其中有些题目我们不能丢分,因为这些题目在考试的时候很容易拿分。混合增速就是一个非常容易拿分的知识点。混合增速的考察一共有十二个字:介于之间、偏向钱多、十字交叉。这十二个字具体的含义就是整体的增长率介于部分之间,并且偏向于基数大的一边,如果通过这八个字不能判断出答案,我们将使用十字交叉去解决,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广东2013年分地区分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表单位:亿元 【答案】B【解析】此题为增长率的求解,根据混合增速的前面四个字,介于之间,也就是说整体的增长率介于部分之间,不可能比最大的大,也不可能比最小的小,也就是说介于6.5和18.5之间,因此选择B。 通过这个例子的学习,不难看出,混合增速问题的求解主要就是找到部分和整体,才能进行快速的求解。整体和部分是资料分析的核心,继续看个例子: 2013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6.4%。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2万亿元,同比增长12.3%。个人购房贷款余额8.5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6140亿元,同比增长42.4%。

【例2】2013年3月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速约为( ) A.14.4% B.12.3% C.19.3% D.21.4% 【答案】A【解析】此题为增长率的求解,根据混合增速的前面四个字,介于之间,此题也就是介于12.3和21.4之间,排除B和D,然后根据偏向钱多,此题中,房产开发贷款余额为3.2,万亿元,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04万亿元,房产开发贷款余额钱更多,因此偏向于3.2万亿元,也就是偏向于12.3%,选择A。 例2的考察就是前面八个字,公务员的考试中,对于混合增速的考察,前面八个字基本上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考试中混合增速可能没有容易发现,考察的比较隐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四川省考察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还有少部分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还是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如: 2013年1 7月份,全市完成销售产值6258.1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完成国内销售产值4995.2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出口交货值1262.9亿元。 【例3】2013年1 7月份该市完成出口交货值比上年约增长了( )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软件需求的分析方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 1)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是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 定树是SA的工具 数据流图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用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通常作为数据流图的补充说明 数据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在结构化分析,数据字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 E-R 通常在需求分析后建立的实体关系模型,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阶段会用到层次方图,用例图,IPO图,不会用到N-S图IPO图: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书库和调用关系N-S盒图,程序流程图,PAD图用于表示软件模块的执行过程,而E-R 图不适用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最后的成果之一,包含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不包含系统结构描述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说明书 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

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输 入输出、接口需求、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数据与数据库、文档和法 规的要求 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程序流程设计在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概要设计,并在概要设计说明说进行说明 详细设计:程序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包软件的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软件的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原因:输入输出量太大,输出结果太多以及路径组合太多,测试依据没有同统一的标准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白盒测试:根据程序内部结构进测试,对程序的所有逻辑分之进行测试,逻辑覆盖属于典型的白盒测试,,在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内部的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要测试产品功能;在进行静态测试时有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代码检查法

高项案例知识点总结

1、项目经理的选择和素质:P18-23 一个合格项目经理应具备的素质:(1)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历,良好的协调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良好的领导能力。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五大知识领域: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项目环境知识,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软技能和人际关系技能。 2、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分析和沟通分析,两部分组成——P31+P232 项目干系人的分析:1、非组员的干系人的三大职责:参与、审查、反馈2、项目干系人的分析的目的:确定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帮助项目经理制定沟通管理策略。 项目干系人的管理的方法:沟通方法(分析干系人需求和期望目标,分层次分目标进行沟通,不同干系人采用不同的沟通策略,综合运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或公开或私下等多种沟通方法),问题日志需求分析就是确定待开的信息系统应该做什么。 需求分析的特点: 1、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存在着沟通方面的困难; 2、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3、生命周期种不同的阶段系统变更的代价呈非线性增长; 需求分析的过程1、问题识别;2、分析与综合;3、制订规格说明;4、评审; 需求分析的方法1、原型化方法2、结构化方法3、动态分析法 需求分析步骤: 1、阅读甲方所有资料文件-组织资产、业务法规制度、业务流程; 2、撰写调研提纲,并与甲方业务人员确认; 3、业务岗位实地调研,岗位调研报告(一地)业务调研集中会议与试点地区岗位调研(省地市异地); 4、撰写业务调研报告,与甲方主要需求人员开会讨论; 5、甲方高层参加的业务需求调研报告会,认可业务需求内容 6、正式撰写“需求分析”系列文档;与甲方主要需求人员讨论; 7、真是提交需求评审,开会,确认需求; 3、项目的组织结构对项目管理的影响P34 第五章 4、整体管理计划的制定流程,作用和内容P91-93 整体管理作用: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过程和活动进行识别、定义、整合、统一和协调的过程。 整体管理计划的制定流程:制订项目章程,制订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制订项目管理计划,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监督和控制项目工作,整体变更控制,项目收尾。 5、范围管理——范围的定义、确认,P110 范围定义:描述项目过程并把结果与项目写进详细范围说明书中。 项目范围确认的工作要点:制订并执行确认程度,项目干系人对项目范围的正式确认,让系统的使用者有效参与,项目各阶段的确认和项目最终验收的确认。 分阶段分步骤的确认是归避风险的有效方法。确认的方法:测量、测试、检验,审查、产品评审、走查 6、WBS——工作分解的方法、作用P113 创建WBS所采用的方法:使用指导方针,类比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 WBS的局限:不能显示活动之间的顺序,不能显示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 WBS的表现形式:分级的树型结构,表格形式 WBS分解的详细程度:大项目:WBS分为总纲和子项目目录;小项目:WBS直接划分到工作包。 WBS的作用通及意义:将项目大的可交付物成果与项目工作划分为较小的和易管理的组成部分,详

初中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详细全面

第五讲、数据分析 一、数据的代表 (一)、(1)平均数:一般地,如果有n 个数,,,,21n x x x 那么,)(121n x x x n x +++= 叫做这n 个数的平均数,x 读作“x 拔”。 注:如果有n 个数n x x x ,,,21 的平均数为x ,则①n ax ax ax ,,,21 的平均数为a x ; ②b x b x b x n +++,,,21 的平均数为x +b ; ③b ax b ax b ax n +++,,,21 的平均数为a x b +。 (2)加权平均数:如果n 个数中,1x 出现1f 次,2x 出现2f 次,…,k x 出现k f 次(这里n f f f k =++ 21),那么,根据平均数的定义,这n 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n f x f x f x x k k ++=2211,这样求得的平均数x 叫做加权平均数,其中k f f f ,,,21 叫做权。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①定义法:当所给数据,,,,21n x x x 比较分散时,一般选用定义公式:)(121n x x x n x +++= ②加权平均数法:当所给数据重复出现时,一般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n f x f x f x x k k ++=2211,其中n f f f k =++ 21。 ③新数据法:当所给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的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公式: a x x +='。其中,常数a 通常取接近这组数据平均数的较“整”的数,a x x '11=,a x x '22=, …,a x x n n '=。)'''(1'21n x x x n x +++= 是新数据的平均数(通常把,,,,21n x x x 叫做原数据,,',,','21n x x x 叫做新数据)。 (4)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①联系:都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特殊在各项的权相等,均为1)。 ②区别:算术平均数就是简单的把所有数加起来然后除以个数。而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个数所占的比重不同,按照相应的比例把所有数乘以权值再相加,最后除以总权值。 (二)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注:不是唯一的,可存在多个) (三)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①在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把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②如果n 是奇数,则中位数是第21+n 个;若n 是偶数,则中位数处于第2n 和第2 n 1+个的平均数;③中位数一般都是唯一的) 二、数据的波动 (一)极差: (1)概念: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 (2)意义: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范围,是最简单的一种度量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极差越大,波动越大。 (二)方差: (1)概念:在一组数据,,,,21n x x x 中,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x 的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叫

机票预订系统需求分析知识讲解

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 --机票预订系统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航空公司为给旅客乘机提供方便,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定系统。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 的旅客信息(姓名、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当旅客交付了预订金或通过网上支付方式付款后,旅客就可以在飞机起飞前凭个人二代身份证在旅行社或机场指定系统上自助打印机票,系统核对无误即打印出机票给旅客。此外航空公司为随时掌握各个航班 飞机的乘载情况,需要定期进行查询统计,以便适当调整。 1.2 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机票预订系统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为了实现航空公司以及旅游业的现代化管理,方便旅客,需要开发一个机票预订系统。该系统具有完整的存储,查询,核对,打印机票等功能。 在这个系统中,旅客在旅行社的机票预售代理点,通过输入计算机系统查询,系统为旅 客安排航班,印出取票通知和账单,旅客在飞机起飞前凭其二代身份证、取票通知和账单取 票,系统校对无误后即打印机票给顾客。 1.3 定义 1.4 参考资料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潘,清华大学出版社 2 任务概述 2.1 目标 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先进开发平台上,利用现有软件,配置一定硬件,开发一个 巨头开放乙烯结构的、易扩充的、一维护的、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机票预订系统,实现 航空公司与旅行社之间的现代化管理链接。实现各个旅行社把预定机票的旅客信息(姓名、 性别、工作单位、身份证号码(护照号码)、旅行时间、旅行始发地和目的地,航班舱位要 求等)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为旅客安排航班的功能。 2.2 用户的特点 用户为旅游社工作人员,通过登录相应信息而进入机票系统,然后输入旅客基本信息和要求,系统自动为其查询并且作出相应的航班安排,经与旅客交流后,选择航班进行预订,网上支付,然后系统在用户终端输出相应取票通知和账单。 2.3 条件与限制 2.3.1 client/server结构总体设计方案的约束 机票预订系统作为client/server结构的一个应用系统,在其各实施阶段都要服从它的一些规划,包括功能设计、系统配置和计划。 2.3.2信息共享带来的其他约束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与知识点汇总 解题技巧 1、首先应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表中的统计单位。 知识点收集与分析 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构的划分。它大体反映了人类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基本反映了有史以来人类生产活动的历史顺序,以及社会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相互关系,是研究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方法。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即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即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即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以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此外,通常说的办“三产”,其内容并不一定都是第三产业,把企事业单位创办的主业之外的营利性的经济实体都称之为“三产”是不确切的。例如:所办的实体如是养牛场则属于第一产业,如果是工厂、施工队则属于第二产业,如果是商店、招待所、咨询机构、游艺厅等才属于第三产业。 三次产业各年度的比重(%) 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 第一 8.1 6.9 6.2 6.9 5.8 5.2 4.7 4.3 4.0 产业 第二 52.248.748.046.144.142.340.839.138.9 产业 第三 39.744.445.847.050.152.554.556.657.1 产业 第三产业是由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的有关行业组成,它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第三产业必须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致长期处于滞后状态。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其它经济产业一样,也必须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仍占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支配作用并没有改变,而第三产业正处在培育和发展阶段。因此,还不能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而应该和其它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片面强调第三产业的作用,不切实际地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就可能出现“泡沫”经济现象,难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第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重点

一名词解释 IS(information system):信息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 RUP(rational unified process):Rational统一过程 XP(extreme programming):敏捷开发/敏捷编程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能力成熟度模型 OCP:开放封闭原则 LSP:里氏代换原则 DIP:依赖倒转原则 SRP:单一职责原则 ISP:接口隔离原则 CRP:合成复用原则 LOD:迪米特法则 CASE(computer-assisted software end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URM:统一资源监控 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数据库或应用程序接口BPR(business progress re-engineering):业务过程重组 ISA(inform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联机事务处理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联机分析处理 DSS:决策支持系统 MIS:信息管理系统 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DLL(dynamic link library):动态链接库 RPC(remote procedure calls):远程过程调用 RMI:远程方法调用 AOP(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方面的软件开发 JAD(join application development):联合应用开发 RAD(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快速应用开发 MVC:模型-视图-控制器 CRC:类-职责-写作者 ORM:对象-关系映射 DDP:向下依赖原则 UNP:向上通知原则 NCP:相邻通信原则 PCBMER的原则EAP:显示关联原则 CEP:循环去除原则 CNP:类命名原则 APP:相识包原则

八年级数学数据分析知识点归纳与例题

八年级数学《数据的分析》知识点归纳与经典例题 1.解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是统计学中特有的规定,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所考查的对象是解决有关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问题的关键。 2.平均数 当给出的一组数据,都在某一常数a 上下波动时,一般选用简化平均数公式' x x a =+,其中a 是取接近于这组数据平均数中比较“整”的数;?当所给一组数据中有重复多次出现的数据,常选用加权平均数公式。 3.众数与中位数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用来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的大小与每一个数据都有关,任何一个数的波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波动,当一组数据中有个数据太高或太低,用平均数来描述整体趋势则不合适,用中位数或众数则较合适。中位数与数据排列有关,个别数据的波动对中位数没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可用众数来描述。 4.极差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5.方差与标准差 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叫方差,计算公式是 s 2 = 1n [(x 1-x )2+(x 2-x )2+…+(x n -x )2 ]; 方差和标准差都是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量,其值越大,波动越大,也越不稳定或不整齐。 【能力训练】 一、填空题:

1.甲、乙、丙三台包装机同时分装质量为400克的茶叶.从它们各自分装的茶叶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0盒,测得它们的实际质量的方差如下表所示: 2.甲、乙、丙三台机床生产直径为60mm 的螺丝,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三台机床生产的螺丝中各抽查了20个测量其直径,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这三组数据的平均数都是60mm , 它们的方差依次为S 2甲=,S 2乙=,S 2 丙=.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生产螺丝质量最好的是__ __机床。 3.一组数据:2,-2,0,4的方差是 。 4.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希望中学开展了“环境与人类生存”主题研讨活动,活动之一是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进行社会调查,并对学生的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初三(3)班将本班50篇学生调查报告得分进行整理(成绩均为整数),列出了频率分布表,并画出了频率分组 频率 ~ ~ ~ ~ ~ 合计 1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90分以上(含90分)的调查报告共有________篇; (2)该班被评为优秀等级(80分及80分以上)的调查报告占_________%; (3)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 5.据资料记载,位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1918~1958这4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1mm ;1959~1969这11年间,平均每年倾斜1.26mm ,那么1918~1969这52年间,平均每年倾斜约_________(mm)(保留两位小数)。 6.为了缓解旱情,我市发射增雨火箭,实施增雨作业,在一场降雨中,某县测得10个面积相等区域的降雨量如下表: 区域 1 2 3 4 5 6 7 8 9 10 降雨量(mm) 10 12 13 13 20 15 14 15 14 14 则该县这10个区域降雨量的众数为________(mm);平均降雨量为________(mm)。 7.一个射箭运动员连续射靶5次,所得环数分别是8,6,10,7,9,则这个运动员所得环数的标准差为________。 8.下图显示的是今年2月25日《太原日报》刊登的太原市2002年至2004年财政总收入完成情况,图中数据精确到1亿元,根据图中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1)2003年比2002年财政总收入增加了_______亿元; (2)2004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是_______;(精确 到1%) (3)假如2005年财政总收入的年增长率不低于2004年 甲包装机 乙包装机 丙包装机 方差 (克2 ) 31.96 7.96 16.32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认为三台包装机 中, 包装机包装的茶叶质量最稳 定。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模板1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文档模板 姓名 日期

1. 引言 (3) 1.1编写目的 (3) 1.2项目风险 (3) 1.3文档约定 (3) 1.4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3) 1.5产品范围 (4) 1.6参考文献 (4) 2. 综合描述 (4) 2.1产品的状况 (4) 2.2产品的功能 (5) 2.3用户类和特性 (5) 2.4运行环境 (5) 2.5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5) 2.6假设和约束(依赖) (6) 3. 外部接口需求 (6) 3.1硬件接口 (6) 3.2软件接口 (7) 3.3通讯接口 (7) 4. 系统功能需求 (7) 4.1说明和优先级 (8) 4.2激励/响应序列 (8) 4.3输入/输出数据 (8) 5. 其它非功能需求 (8) 5.1性能需求 (9) 5.2安全措施需求 (9) 5.3安全性需求 (9) 5.4软件质量属性 (9) 5.5业务规则 (9) 5.6用户文档 (10) 6. 词汇表 (10) 7. 数据定义 (10) 8. 分析模型 (11)

1. 引言 引言是对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的概览,是为了帮助阅读者了解这份文档是如何编写的,并且应该如何阅读、理解和解释这份文档。 1.1 编写目的 说明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是为哪个软件产品编写的,开发这个软件产品意义、作用、以及最终要达到的意图。通过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详尽说明了该软件产品的需求规格,包括修正和(或)发行版本号,从而对该软件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义。 如果这份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只与整个系统的某一部分有关系,那么只定义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中说明的那个部分或子系统。 1.2 项目风险 具体说明本软件开发项目的全部风险承担者,以及各自在本阶段所需要承担的主要风险,首要风险承担者包括: ●任务提出者; ●软件开发者; ●产品使用者。 1.3 文档约定 描述编写文档时所采用的标准(如果有标准的话),或者各种排版约定。排版约定应该包括: ●正文风格; ●提示方式; ●重要符号; 也应该说明高层次需求是否可以被其所有细化的需求所继承,或者每个需求陈述是否都有其自己的优先级。 1.4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列举本软件产品需求分析报告所针对的各种不同的预期读者,例如,可能包括: ●用户; ●开发人员; ●项目经理; ●营销人员; ●测试人员; ●文档编写入员。 并且描述了文档中,其余部分的内容及其组织结构,并且针对每一类读者提出最适合的文档阅读建议。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手册—职测(全国通版)-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知识点汇编 资料分析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常用计算比较方法。基本概念包括增长、比重、倍数、平均数等,其中增长、比重考查占比大,是考试重点。常用计算比较方法有特征数字法、有效数字法、观察比较法等,这些方法应用范围较广,需重点把握。 知识点一、资料分析之增长 (一)常见概念 基期值: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基期指统计中计算指数或变化情况等动态指标时,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 现期值: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现期是相对于基期而言的,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 增长率是现期值与基期值相比较的增长幅度,常表述为增幅、增速、增长速度。 增长量指现期值较基期值变化的数值。 (二)常用公式 增长率基期值增长率 增长率 现期值基期值现期值增长量?=+?==1- %100%100-?=?= 基期值 基期值 -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量 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 =1- 增长率) (1基期值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 【例】2017年年末石家庄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7334个。其中,医院23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9个,村卫生室4003个,乡镇卫生院222个。 2016年年末石家庄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6892个。其中,医院20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3个,村卫生室3973个。

①2017年年末石家庄市的医疗卫生机构比2016年同期增加了( )张床位。 A.4064 B.4285 C.8230 D.16860 【答案】B 。解析:2016年年末石家庄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3357张,2017年年末为57642张,同比增加57642-53357=XXX5张。故本题选B 。 ②截止到2017年年末石家庄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同比增长了: A.15% B.8.7% C.6.4% D.6.0% 【答案】C 。解析:2016年末石家庄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6892个,2017年为7334个,同比增长了(7334-6892)÷6892=442÷6892≈442÷6890=6.4X%,故本题选C 。 知识点二、资料分析之比重 (一)含义 比重指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二)常用公式 整体值部分值比重= ×100%;比重 部分值 整体值=;比重整体值部分值?= 部分增长率 整体增长率 现期比重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整体值部分值基期比重++?=++?= 1111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大,即比重上升。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比基期比重小,即比重下降。 部分增长率=整体增长率,现期比重与基期比重相等,即比重不变。 比重变化=现期比重-基期比重=现期比重×部分增长率 整体增长率 部分增长率+1-,用百分点 描述。 【例】2016年年末石家庄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6892个。其中,医院20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2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3个,村卫生室3973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53357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441972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0593人。其中,执业医师31781人,注册护士27749人。 2016年年末石家庄市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人数约占卫生技术人员人数的: A.69% B.75% C.78% D.84%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教材结构第一章信息化基础知识 1、信息化基础知识 2、电子政务 3、企业信息化 4、商业智能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2、信息系统建设 3、软件工程 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5、软件架构 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7、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四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 1、什么是项目 2、项目的组织方式 3、项目生命周期 4、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 5、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 6、项目管理高级话题 第五章立项管理 1、立项管理内容 2、建设方的立项管理 3、承建方的立项管理 4、签订合同

第六章项目整体管理 1、项目整体管理的主要活动和流程 2、项目启动 3、编制项目范围说明书(初步) 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5、指导和管理项目执行 6、监督和控制项目 7、整体变更控制 8、项目收尾 第七章项目范围管理 1、产品范围与项目范围 2、编制范围管理计划 3、范围定义 4、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5、范围确认 6、范围控制 第八章项目进度管理 1、项目进度管理概述 2、活动定义 3、活动排序 4、活动资源估算 5、活动历时估算 6、制定进度计划 7、项目进度控制 第九章项目成本管理 1、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2、制定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3、项目成本估算 4、项目成本预算 5、项目成本控制 第十章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基础 2、制定项目质量计划 3、项目质量保证 4、项目质量控制

1、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 2、项目人力资源计划编制 3、项目团队组织建设 4、项目团队管理 第十二章项目沟通管理 1、项目沟通管理的基本概念 2、沟通管理计划编制 3、信息分发 4、沟通管理对组织过程资产的邮箱 5、绩效报告 6、项目干系人管理 第十三章项目合同管理 1、项目合同 2、项目合同的分类 3、项目合同签订 4、项目合同管理 5、项目合同索赔处理 第十四章项目采购管理 1、采购管理的相关概念和主要过程 2、编制采购计划 3、编制询价计划 4、询价 5、招标 6、合同及合同收尾 第十五章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 1、信息系统项目相关信息(文档)及其管理 2、配置管理 第十六章变更管理 1、项目变更的基本概念 2、变更管理的基本原则 3、变更管理组织机构与工作程序 4、项目变更管理的工作内容

软件需求分析重点-

软件需求分析重点 第1 章软件需求基础知识 返工的成本占了总开发成本的30%-50%,而对于返工的情况,70%-80%是国需求错误引起的。(11) 在对所有讨论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前不要急于回答。不能充分理解需求,就会作出过于乐观的估计,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超支的泥潭。(13-14)造成软件成本估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包括频繁变更需求、遗漏需求、未与用户充分沟通、需求的说明不精确以及地需求的分析不透彻等。给出估算结果时,应该提供范围(最好的情况,最可能的情况和最糟的情况)或把握程度(“我有九成把握在三个月内完成”)。(14) 从产品的实际用户处收集需求这一过程是不可替代的。(18) 第2 章客户眼中的需求 某些需求问题源于混淆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和功能需求)。(19) 要想开发出优秀的软件产品,必须以优质需求为基础精心制定计划。(20)不要指望项目涉众天生知道如何合作进行需求开发。必须花时间讨论如何最有效地进行协作。(22) 需求审阅是最有价值的保证软件质量的活动之一。(25) 需求批准过程的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明白签字意味着什么,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25) 不可能在项目初期就能明确所有的需求,需求肯定要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6) 第3 章需求工程的推荐方法 熟练的需求分析员应具备以下特点:耐心,思维条理性强,有良好的交际和沟通能力,理解产品应用领域,并且掌握丰富的需求工作技术。(29)为每类用户选择代言人(31)

观察用户工作的过程(31) 跨项目重用需求(32) 过早地以尚不明确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开销和进度评估是非常不可靠的。(37)38图表 不要期望可以线性地、顺序地完成获取、分析、编写规格说明和验证这些需求开发活动。(38) 第4 章需求分析员 相比缺乏经验的需求分析员,使用经验丰富的需求分析员能使项目所需求的工作量减少三分之一。(42) 优秀的需求分析员应同时具备出色的交流、引导和人际交待能力,具备技术和业务领域的丰富知识,以及适合这项工作的相应个性。耐心和真诚的合作愿望是关键的成功因素。(44) 需求分析员必须研究可能出错的情形。(44) 第5 章确定产品前景与项目范围 第6 章获取客户的需求 能否让开发人员更准确地了解用户需求,将决定软件需求工作能否取得成功,进而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成功。(62) 项目伊始就应确定谁来担任问题的决策人。(72) 第7 章聆听客户的需求 需求开发工作的成果就是项目涉众之间就被处理的需求达成共识。(75) 需求获取的参与者在理解问题之前要抵制住诱惑,不要急于设计系统。 要强调用户任务,而不是用户界面,要强调根本需要,而不是用户表达出来的期望,这样有助于项目团队避免过早是制定设计的细节。 在软件开发中,需求获取也许是最困难、最关键、最容易出错和最需要沟通的一个环节。(76)

需求分析常见知识点合集

《需求分析师常见知识合集》 一、工具类软件项目需求与设计案例——计时工具系统 对于类似word之类的工具类软件,应该如何获取它的需求呢?五维三级需求法应该如何应用呢?该案例以一步一动的方式详细剖析了需求的过程...... (一)计时工具系统案例与需求方法简介 1)计时工具系统案例与需求方法简介 某软件公司的开发项目进度计划总是那么不准确,延期经常出现,更可恨的是项目团队甚至无法给出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延迟时间,这给市场的推广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下是公司领导之间的对话:市场部经理:研发部承诺本月实现的产品功能又没按期交付,这已经是第三回了。这导致产品上市时间总是不确定,给我们市场和营销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你们知道吗? 研发部经理: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解决,但一直收效不好。我也在积极想办法,我用过FP模型、WBS方法等.... 总经理:(打断研发经理的话)这问题靠我们自己闭门造车是不行了,看看能不能借助外脑?我看这样吧,由你(研发经理)负责,请一个这方面的顾问,如果有必要还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采购或研发个工具软件,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该问题.... 这就产生了一个项目机会,那么对于这类件项目,又该如何抓需求呢? 2)五维三级需求法 “五维三级需求法”即从广度(五维:因、人、事、物、规)和深度(三级:业务和用户需求、产品需求、功能需求)两个视角分解复杂问题,展开需求分析,获取高质量的需求结果。 1.分析软件的“因”。 任何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出发点一定是要解决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达到某种建设目标,所以应将“因”维(分析业务问题,确定项目目标)作为软件需求分析的起点。

数据分析知识点

数据分析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成都市某周内日最高气温的折线统计图,关于这7天的日最高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极差是8℃B.众数是28℃C.中位数是24℃D.平均数是26℃【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各个选项中的数据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由图可得, 极差是:30-20=10℃,故选项A错误, 众数是28℃,故选项B正确, 这组数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20、22、24、26、28、28、30,故中位数是26℃,故选项C 错误, 平均数是:202224262828303 25 77 ++++++ =℃,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极差、众数、中位数、平均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能够判断各个选项中结论是否正确. 2.甲、乙、丙三个不同品种的苹果树在同一地区进行对比试验,从每个品种的苹果树中随机各抽取10棵,对它们的产量进行统计,绘制统计表如下: 品种甲乙丙 平均产量/(千克/棵)9090

若从这三个品种中选择一个在该地区推广,则应选择的品种是() A.甲B.乙C.丙D.甲、乙中任选一个【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根据平均数、方差等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甲品种更适在该地区推广.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均数、方差,掌握平均数、方差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某单位招考技术人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成绩与面试成绩按6:4记入总成绩,若小李笔试成绩为80分,面试成绩为90分,则他的总成绩为() A.84分B.85分C.86分D.87分 【答案】A 【解析】 【分析】 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即可. 【详解】 根据题意,按照笔试与面试所占比例求出总成绩: 64 ?+?=(分) 809084 1010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权平均数的计算,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含义. 4.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6次射击训练,训练成绩(单位:环)如下表 对他们的训练成绩作如下分析,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他们训练成绩的平均数相同B.他们训练成绩的中位数不同

信息知识点整理

信息知识点整理 作品的需求分析 应用需求:社会需求,用户情况,作品效益 创作需求:主题思想,结构类型,设施需求,作品内容,发布方式…… 结构设计: 开始→片头播放→进入→主交互面→退出→片尾播放→结束 数据冗余:①空间冗余:同一幅图像中,规则物体和规则背景间的结构。表现为图像中连续相同颜色的区域 ②视觉冗余:感知不到的图像变化,超出人类对图像的辨别能力 ③结构冗余:存在很强的纹理结构 ④时间冗余:存在两幅相邻的图像间 注:数据的少量失真是指由于人耳的听觉特点和人眼的视觉特点允许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失真 压缩比=压缩前文件信息量÷压缩后文件信息量 压缩方法: ①有损压缩:图像JPG(JPEG) ;声音MP3 ;VCD:MPEG-1 ;DVD:MPEG-2 ②无损压缩:图像BMP; 声音:wav; WinRAR 位图:通过像素的描述来呈现图像效果,亮度和颜色是两个组成要素。Photoshop软件可作为位图编辑软件矢量图:用一组指令集合来描述。常见软件:CorelDRAW、flash、AutoCAD (位图放大后光滑的曲线会出现锯齿状,矢量图仍为光滑的曲线了) 位图图像的存储容量计算公式: 上表以800×600像素的位图图像为例 注:像素越多,排列越紧密,颜色越清楚 视频存储量=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it)×声道数×时间(秒)÷8(单位B) 注: 采样频率越大,分辨率越高,音质越好 (例题:录制一段时长5秒,采样频率44.1HZ,量化位数为16位,双声道立体的音频,则需存储空间=5×44.1×1000×16×2÷8)

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素材 默认保存的文件格式是PSD,这种格式的图像保留所有图层信息,便于对图像做进一步的修改。 图层的概念:通俗地讲,图层就像一张含有文字、图像等元素的胶片。多个图层按顺序叠放在一起,就形成

(完整版)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 需求分析 一、需求概述 1、需求的含义: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 二、需求函数 1、含义:Q d =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公式:Q d =α-β·P 3、图形: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Q 与P 成反方向变动。 4、需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三、需求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商品自身的价格引起的。 表现为:商品的价格—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运动。 2)需求的变动: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四、需求弹性 1、弹性的一般含义 1)公式:弹性=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 当自变量变化1%时,因变量变化?%。 2)弧弹性:e= Y X X Y ??? 3)点弹性:e=Y X dX dY ? 2、需求的价格弹性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弹性= —价格的变动比例 需求量的变动比例 2)计算: A 弧弹性: e d = — Q P P Q ??? 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如要计算需求曲线某两点之间的弹性一般用需求价格弹性的中点公式来求得:e d = — 222 12 1Q Q P P P Q ++??? 。 B 点弹性:e d = — Q P dP dQ ?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点的弹性。 另外,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求得: 线性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弹性,都可以通过由该点出发向价格轴或数量轴引垂线的方法来求得。 3)弹性的五种类型:e d >1;e d <1;e d =1;e d =0;e d =∞。 ①弧弹性的大小表现为需求曲线的陡峭与平坦程度; ②点弹性的大小表现为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的高低。 4)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 ①商品的可替代性;②商品用途的广泛性;③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④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⑤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5)理论应用: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①e d >1:商品富有弹性。降价→增加收入;涨价→减少收入;“薄利多销” ②e d <1:商品缺乏弹性。降价→减少收入;涨价→增加收入;“谷贱伤农” ③e d =1:商品单位弹性。降价或涨价对收入没有影响; 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1)含义: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公式: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商品价格的变动比例 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比例 Y X 2)计算方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