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客体关系治疗

客体关系治疗

客体关系治疗
客体关系治疗

客体关系发展

@定义

1.客体:是指可满足本能驱力的事物或状况。它或可喻为一种标的或目的。从主体

的观点来看,客体是寻求来满足本能或生物需求。客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某部分(譬如脸孔或乳房)、或甚至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事物。客体再现指的即是客体如何从心理上在主体的心灵里面呈现。

2.

@客体关系发展历程

一、客体分裂第一阶段:母性分裂

1.在生命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婴儿尚未与我们所知的人类互动,而是与它们的部

分----手、脸颊、一束头发----互动,或是与客体关系学者所谓的「部分客体」互动。

2.最早且最有力的客体之一是乳房,因为即使是最称职的哺育,乳房也无法在婴

儿需要时立即给予,因此婴儿会自然地经验到这个世界是分裂的。

3.这种在发展早期将部分客体区分为好与坏,是与全客体----即人----的关系的预

兆,当婴儿的概念与心智能力成熟时,不相关的影像、声音、和味道,与幼儿

最早之照顾者的形象(通常是母亲)合并在一起,她现在变成了早先所有----

好的与坏的---的具体化身。就是在这个发展阶段里,幼儿与部分客体的关系被

与全客体的关系所取代。

4.但有时并不完全是这样,部分客体关系经常持续到成人阶段,当持续到成人阶

段时,这些关系可能采取对诸如头发、乳房和足部等身体过度感兴趣的形式。

大部分的时候,当部分客体关系与愉悦和满足有关时,这类「兴趣」便代表了

生命早期阶段的无伤害残余。不过如果这类兴趣掌控了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之存

在的话,就可能转变为恋物。

5.每一个幼儿的强烈期望是提供其满足的主要客体(母亲)能满足其每项需求,

希望她是有爱的、好给予的、且是无条件接纳的,借着将世界上所有好的事物

浓缩摘要,满足婴儿的需求,经常不一致且令人挫败的环境转变为可依赖且令

人满足的环境。

6.但这不过是个理想,在幼儿期之一项令人清醒的了解是母亲是不完美的,但这

并不会停止幼儿去固执地对完美幻想或将母亲理想化,这是早期的分裂,幼儿

了解梦想是有缺陷的、天堂也有其烦恼,但分裂并非不正常,它是人被生于一

个不完美知识界且受苦于不完美之养育的直接结果。

7.不正常的分裂也可能发生,不正常的结果是发展于事情被推到极端时,因此,

不正常的分裂发生于当「坏母亲」的经验是特别地令人受挫,或当它们近乎大

量的拒绝时。幼儿发现这些经验是如此痛苦,以致将它们推出意识之外。就是

在这种情况下,人际关系病态的种子才会被播下(Cicchetti,1987)。

8.婴儿期大部分令人挫败的经验典型地发生于一个在整体上是正向关系的情境脉

络里,如果这令人挫败的经验并非太严重的话,幼儿响应被挫败时所感受到的

愤怒可以被容忍。

9.早期分裂的一个结果----甚至在被认为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例子中----是它产生了

对自己的强烈情感,而这情感可能没有任何逻辑基础。人们倾向于为了一些他

们经常未充分了解的原因,而经一块好或坏的模版放在许多重要事件上,而这

模塑成他们的生命,这种情形的原因是早期的分裂大部分是「前语言期的」。

10.前语言期的经验早在能被概念化或被放进语言的形式之前就被感受到,无怪乎

有些人有时直觉地去辨别某些事情是好是坏,而没有能力去合理解释它们所感

觉到的做事的方式。(Melanie Klein)

11.若将前述都考虑进去,那么幼儿是如何处理其母亲是分裂的这未解决的前提

呢?就是借着将母亲「理想化」,幼儿为了努力在自己内部建构其世界中最重要

关系的更令人满意的图像,便潜抑了母亲坏的部分,并将其好的部分具体化,

幼儿借着表现得彷佛母亲坏的部分并不存在,或是借着将这些坏的部分缩至最

小,而将母亲转变为一位完美且全好的人。

12.当成人表现出极端缺乏心理上的组织能力及自体感时,就可能是固着于婴儿最

原始的发展阶段。

二、第二阶段:保有与想象的分裂

1.在婴儿早期阶段的存在公式是:母亲等于我,如果情形真是如此的话,那么没有

母亲就等于没有我,在生命最初几个月里的母亲-幼儿间互动的盛衰起落,是以

一系列消失的动作为显著特征,幼儿期的本质是它以数不尽的消失为特征记号。

2.躲猫猫的意义显然不只是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最早处理有关被遗弃之议题的一种

方式。幼儿借着将母亲的消失转变为一种游戏,以控制其对母亲可能会真的消失之恐惧。躲猫猫和其它类似的活动是婴儿获得对社交世界之短暂无常的本质之主控权的方式。

3.但游戏就是游戏,幼儿必须去处理持续的、且在典型上是令人沮丧的母亲之消失,

而幼儿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是透过对想象的使用(Lichtenberg,1983),幼儿藉由想象使母亲的图像在心智中出现,以内在的「捕获她」,且藉由想象而赋予她各种精神的永久性,当母亲不再时,内在的影像便可充当替代品,缓和沮丧、不安、及恐慌的感受。

4.借着以内在影像之替代客体去保存已丧失的客体之能力,在幼儿的认知生活方

面,构成了发展上的重要里程碑。

5.年幼的幼儿会自然地去寻找一些方法,来补偿母亲不存在所引发之威胁生命的结

果,而寻找的奖赏是所谓的「过渡客体」。

6.过渡客体:安慰与安全感:

a.过渡客体是充当母亲替代品的特殊玩具或可玩之物,它是婴儿最初的真实拥

有,能使幼儿在母亲离去时提供安全感,使幼儿「保有」母亲,一直到她能

够被幼儿安全地从心里看到为止,过渡客体藉由这样的方式作用,使幼儿将

母亲从外载客体到成为内在存在的过渡时间中变得平稳。

b.过渡客体不仅充当母性客体的代理人,还执行了分裂的功能,这在幼儿对过

渡客体做反应时的情绪状态可以看见,有时幼儿对待过渡客体就好像它们散

发出美善,而有时却被相当残忍的对待。

c.既然过渡客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幼儿舒适和安全感,那么它就没有必要一定

得是字面上有物质感的客体,Horton(1981)主张旋律、铃响、有魅力的话

语都可以发挥过渡客体的功能,因此使用「过渡的关连」扩展过渡客体的观

念,并将焦点放在关系而非客体本身。

d.许多幼儿期的过渡客体被成人保留,以充当对童年时光的提醒物,成人世界

仍包含了它自己的客体,而其中许多也拥有过渡的重大意义。

e.我们发现大部分幼儿接近四岁时,会设法去安全通过由「母亲作为外在客体」

到「母亲作为内在客体」的过渡期。

f.这意味着一旦幼儿有能力去自然而然地唤起其想象的母亲表象时,那么母亲

的不再会变得较不具创伤性,然而幼儿在整个幼儿期里一直持续拥有他们的

过渡客体,甚至持续到成人期,对为对抗遗弃的藩篱。

7.内在母亲存在的获得是发展上的重大突破,一旦儿童能在母亲不再时,唤起其母亲影像,那么他们就能凭自己的天赋,走在成为个体的途中,靠自己的能力去运作功能,去经验所谓「精神内在的分离」之能力,有赖于去唤起并维持这影像的能力。

8.不过这里有个障碍,既然母亲的本质是分裂的,那么她的内在表象也是分裂的,在此母性影像也被区隔为好的与坏的,它有可能像外在母性一样被理想化,但它的基本构成仍维持一样,当分裂的第二阶段(想象的阶段)是发展上的重大进步时,它让幼儿有了极近的聚离去解决如何处理其内在之好坏分裂的问题。

9.此期有两个主要任务:客体分化、及将客体理想化:

a.幼儿没有分化的经验,且缺乏将客体理想化:将形成自恋性格,他们夸大与

膨胀自己的重要性,并对他人出现剥夺的态度,这些都具有掩饰脆弱的自我

概念之功能,他们与人互动时仅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有强烈被赞赏需求,情感空洞,剥削成性,且经常与人建立寄生关系。

b.已进入客体分离历程,却遭母亲拒绝其个别化需求:将形成边缘性格,当孩

子发展已超越共生关系,但母亲却无法忍受孩子个别化的开始,不愿给予情

感支持时,会形成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我破坏行为、冲动性愤怒与心情上

的极端变化,他们通常会经历长时间的幻灭感,偶尔也会出现心情上的极端

喜乐感。Kernberg对此症状描述为:缺乏明确认同感、缺乏深入了解他人的

能力、冲动控制力差并且无法忍受焦虑(1975)。

三、第三阶段:自体分裂

1.直到此阶段之始内在母性表象大部分在本质上事事觉得,幼儿藉由产生在本质上

就是母亲的肖像的心智表象来「保有」,当语言开始逐渐形成人际关系重要工具时,这种情形便快速转变,在幼儿越来越依赖使用语言处理自身事物时,他也使用语言处理内在的事情(Bretherton & Beeghly,1982),透过语言可以将母亲叫出来,而不只是透过想象,换句话说,幼儿此时有能力使母亲参与其内在对话。

2.当母亲在场时,儿童会与母亲做面对面的对话,而当母亲不在场时,则与内在母

性表象对话,结果,先前只充当视觉存在之内在母性表象,现在本质上变得更语言化。

3.为了必须处理人际关系世界之丰富与复杂的理由,幼儿期之内在存在便因而遭遇

最后的转变,此次转变是某样被称做是「自体」的东西,这种转变开始于与母亲,之后扩展到包括生命中其它重要他人的关系之合并,构成了最终成为「自体」之物的基础。

4.儿童并非以自体来开始生活,而是透过和社会上其它人的参与来递增地建构一个

自体,虽然自体或许会更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实体,但它最终被经验为一个人存在的本质。(自体的出现系以「我」这个字在幼儿词汇为最显著特征)

5.自体,在他最基本的形式里,是丰富且持续之社会并入过程的语言之集大成。它

不是等着被外界刺激所启动的一堆习惯,它是构成人对自己是谁之内在赶的多重客体关系的复杂组成。

6.我们借着并入重要他人,且在心理上将他们转变成自体,于是我们便变成了我们

的其它人。

7.当人们越来越成熟,而且他们的「自体」成为其存在的中心时,自体的语言便发

展开来,他们透过语言来描述他们如何感觉自己是谁,以及如何与他人产生关联。

8.当一个人说「我不喜欢我自几」时,他可能不了解这句话,但是他正在指出是其

内在的世界里,有着压抑他并且积极贬抑他的人物。

9.这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历经了许多的变化,虽然它最初使其心理存在透过本体

感受的管道(视觉、触觉、嗅觉等)而被知道,但它最终经历了语言的转化,店成被经验为自体的这样一个整合部分。

四、第四阶段:认同分裂

1.自体对幼儿来说变成了安全感泉源,并且导致幼儿在参与他人上渐增的努力,它

暗示了一个企图,即在直到现在几乎完全是从与母亲及或许其它少数几个重要他人的互动中建构起来的自体上扩展的企图,生命的其余时间组成了一个将有意义之关系内化,并使用这些关系来调和好与坏之分裂的过程。

2.按照Mead所说的,个体的自体是社会藉以并入人之精神里的一种机转,因为自

体系由与他人的关系建构而来,以及因而涉及了社会规则与习俗的内化,所以它可以被认为是社会在个体内的缩图。Mead的方法是将自体内的人际关系划分为

两种精神要素:「主格的我」(I)和「受格的我」(Me),I指自体中主动自发的成分,它是在自体里对外在世界之变化,以自发立即,亦即非深思熟虑的方式来起反应的部分。

3.在社会理论学家当中有越来越多人认知到与其说自体是一块单独的巨石,倒不如

说它是由一系列的次自体所组成的,这些次自体皆被与该系统相关的社会情境所活化。

4.就现象学说,称这些不同系统为「认同」或许更准确些,性认同会被视为不仅是

一个只描绘性别或性偏好的术语,而被视为一个人藉由与内在和外在人物,在有关性欲议题方面之复杂交换,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组感受,性认同界定了性自体的整体性。

5.就现象学分析,认同基本上是一些次自体,它们系由关系建构而来,且依赖关系

以维持生存。因此在此发展阶段中,不同型态的互动可说是被分类为各种不同的认同。

6.好与坏的议题仍存在,这些议题可被解决之程度导致一个对自体有更整合且令人

满意的视野,这对个体能成功地宣称其心理健康至何种程度是相当可信赖的测

量。大多数被认为是客体关系理论的精神病理学家,主要是及终于想要矫正内在世界之好—坏平衡时的不适当努力。

五、客体关系发展历程(括号内为Mahler分期)

阶段一母性分裂(正常自闭阶段)

(未分化的自体)

阶段二想象分裂(共生阶段)

(前分化的自体)

阶段三自体分裂(分离/

(分化的自体)

阶段四

(在社会中分化的自体)

@客体关系病理学

一、心理病理:

1. 在精神分析中,精神病理被界定为心性固着(Fixation )以及没有能力适当地释放原欲紧张。

2. 对认知理论而言,亦即认知行为修正的整体观点而言,精神病理是因为个案错误地诠释事件或心怀不符现实的期待发展而成。

3. 在现象学模式里,精神病理倾向于出自个案对其存在之经验的不一致。

二、客体关系病理基础:

1. 客体关系理论里,精神病理被视为自体组成的困扰,症状、心情的改变、对世界扭曲的知觉……这些都以所谓一个人的客体关系,以及这些客体关系被内化的方式来解释,个案困难的本质可以被追溯到自体在发展中的停止,以及在分化时的异常。重要的考虑与这停止在多早以前发生、分裂的准确性、以及这两者渗透至个案各种认同之程度有关。

2. 既然自体是在人际关系里建构的,那么所谓的「心智困扰」就是人际关系困扰的对等词。

3. 在客体关系里,与重要他人的互动扮演着支撑人们各种认同的角色,例如婚姻认同中涉及夫妻在其中彼此互相认为正当的所有微妙关系反应,妻子透过构成婚姻中各种行为支撑配偶作为「丈夫」的认同,丈夫亦然,进而创造彼此对婚姻的认同。这意思就是说:人们相互建立的关系有助于维持自体的生存感,人类持续从事于自体----客体的内化,而这样的内化互补并加强了彼此的各自认同。

4. 如果人类希望对有关自己是谁,以及自己适合于世界的哪一地方,保存一种持续感的话,就需要与重要他人形成有意义的关系,更且,他们需要确保这些关系会 好的 有能力的 成功的 有價值的 強壯的 壞的 無能的 失敗的 沒有價值的 軟弱的

持续下去。

5.如果个体对自己的自体价值严重存疑、甚至不仅质疑自己有形成有意义关系的能

力、也怀疑自己维持这类关系的能力时,将无法将其它人系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与他们维持关系视为理所当然,因此会寻找一些方法来确保与其生命中之重要他人的密切关系,其结果就是「投射性认同」。

三、投射性认同:

1.在客体关系理论里,投射性认同是指一个人又使他人以一种被限定的方式去行为

或反应的人际行为模式。投射性认同真实地涉及了对其他人之行为与情绪的操

纵。

2.投射性认同自个体内在世界发出投射,并将之置于人际关系的领域里(Grotstein,

1981;Racker,1968;Sandler,1987)。在投射性认同里,接收者被迫响应投射者的投射幻想,接收者若不了解这一点,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投射者感受和内在表象的储藏室,这样的结果是一种关系,在此关系里,「接收者被迫以一种与投射者放出的感受一致,且与具体成形于投射幻想之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一致的方式去思考、感受并行动」(Ogden,1982)。

3.投射性认同的表现方式,是一边释放其投射幻想,一边操纵被投射者以被限定的

方式来做响应。

4.在投射性认同里的一种主要动力是存在于其底层的诱导(induction),依赖投射性

认同的个体从事轻微但却强有力的操纵,以诱导他人以备限定的方式来行动,被操纵者被诱导去从事一种认同,即认同投射者自己所不承认的层面----此即所谓的「投射性认同」。

5.组成投射性认同的成分以及它们发生的顺序或许能够以所谓的三阶段过程来做

最佳的描述:(Ogden,1982)

c.第一阶段:个体集中于想要摆脱自体某一部份的期望,因为那部分不是被经

验为坏的,就是威胁要将自体从内部毁坏,这期望采取了投射幻想的形式个

体在此投射幻想中将自己的一部份「放置」在另一个体身上,并且尝试从内

在去控制那个人。

d.第二阶段:投射者施压给被投射者,要他以顺应其投射幻想的方式做出行为

表现,其目标在使投射性认同的接收者真实地经验到与幻想有关的感受(变

为顺从、变为独裁、性欲被挑起、或任何其它幻想),并表现出与感受一致

的行动。

e.第三阶段:接收者响应投射性操纵所诱导出来的感受和反应,在某些例子里,

接收者可能忍受这些感受,甚至能够将它们整合到他自己的人格结构中,或

者这些接收者可能有能力去使用这些感受,以形成一种和投射产生关联的新

方式之基础。

6.投射性认同的接收者经常感觉到被利用或操纵,其典型的反应就是愤怒或退缩,

但这加强了投射者的原始信念(自己的那个部分是坏的且不被渴望的),且恶化

其病态。

7.个体潜意识地投射出自体的一部份到另一个人身上,以便将自己对抗坏的和不被

接受的内在挣扎,转换成对抗外在的方式,其期望是好的力量会占优势,且个体会对自己感觉更好。

8.投射性认同几乎总是导向关系惨败的这个事实,不应该模糊了它们也拥有正向的

部分,投射性认同代表了要去解决自体病态冲突的努力,但问题是他们这样做却牺牲了持续的关系,到最后,投射性认同只延长并强化了个案的病态。

9.个体停留在投射性认同的理由通常可以被追溯到罪恶感、责任感、或对孤寂的恐

惧,但人们待在以投射性认同为特征的关系里还有另一个理由,而这必定与每个投射性认同皆包含了一个强有力的强制命令的事实有关(这项命令可能是一项承诺或一个威胁),而使得投射性认同的接收者被束缚在关系里。

10.这类互动模式倾向于包含一些设计来强制重要个体停留在关系理得非语言讯

息,这些强制的威胁经常被包含在所谓「后设沟通」的隐藏讯息里。后设沟通层次最准确的登陆了关系理得潜在情绪本质。

11.后设沟通在病态的关系里相当普遍,因为它们提供了在各种投射性认同背后的

动力。有四种主要的投射性认同关系,分别为:依赖的投射性认同、权力的投射性认同、性欲的投射性认同、及迎合的投射性认同。

四、投射性认同:依赖

1.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在成人的客体关系中,以显示出慢性之无助感的陈述为主要特

征,以此方式与人产生关联的互动模式经常出现以下陈述:

#「你认为如何?」

#「我应该做什么?」

#「你可以帮我….吗?」

#「我似乎无法靠自己处理这件事!」

2.运用依赖投射认同的人多半相当聪明且资源丰富。使用投射性认同人的一项重要特

质,就是他们真的不相信他们可以靠自己来完成事情,,一种无助感持续地与他们同在,即使他们在表面上似乎相当能干,这类人深信其人际关系的成功,特别是与亲密之人的关系之成功与否,视他们去说服别人相信他们无法靠自己存活的能力而定,于是他们采用了相当幼稚的情绪动作,并且强制(诱导)那些与他们有关的人来关心照顾他们。

3.组成依赖之投射性认同的具体讯息或沟通,涉及了寻求忠告、寻找方向、以及其它

在外表上看起来是寻求协助的无害表达。投射者会有乱发脾气、歇斯底里的阵阵哭泣、以及其它暗示着世界快要从裂缝处分崩离析的情感爆发,另一种普遍的反应是忧郁。

4.要演完包含在后设沟通里的内在威胁的较佳方法,反倒是提供确实的证明,即事实

上,一个人无法「靠自己完成」。

5.不论一个人是否忧郁、是否受焦虑的反向行为所苦,或者是惧旷症,使用依赖的投

射认同便构成了建构关系与维持关系的一种方式。当依赖投射认同目标者(可能是治疗师或是个案生活中的某些人),提供了帮助或忠告达某种程度时,便加剧了个案的投射性认同。

6.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幼儿的自主性是被鼓励的,在不健康的互动中,儿童自主行

为会遭受母亲情绪上的撤离、惩罚、甚至遗弃,而当幼儿软弱且需要人照顾时,母亲便施予爱与情感,幼儿透过这种经验型态所学到是,要成为好的(被爱、被接纳、被保有),就是要成为软弱且无助的,这样变成了内在自体----客体表象的一项显著特色,并且是自体的一个整合部分,一旦它成为一个人内在世界之一部分时,它便形成了外在互动的基础,这类个体接着会向外寻求一种以无助感为其优势主题的关系。

7.以这种方式与人相关的个体,花费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诱使亲密他人成为照顾者,

而且他们相信这类互动会形成永久持续关系的基础。

五、投射性认同:权力

1.权力投射性认同的基础在于必须去处理统治与控制的内在挣扎,这挣扎根植于早

年的客体关系,而权力在此刻体关系中与被接纳及好坏的议题有关,它借着在其它人身上引出软弱及无能的感受,于人际关系领域里倾力演出,经常出现以下陈述:

#「确实照我的话去做」。

#「遵从我的引导」。

#「就这样去做」。

#「遵守我的指示」。

2.这类沟通的整体目标是去创造一种关系,而在此关系中之接收者被迫采取卑屈的

角色,建立在这种型态之投射认同上的关系,面对的讯息典型上都牵涉了下命令、做批评、以及挑战成为其投射幻想对象那个人的能力,在此表面讯息背后的后设沟通是「没有我,你活不下去」。

3.权力与依赖投射认同在某一方面是相似的,即它们需要操纵外在关系,以处理其

客体关系中尚未解决的冲突。

4.F orward(1986)「厌恶女人的男人」研究指出许多男人建构其关系之目的是为了

要定期虐待与其发生关系的女性,此虐待的范围可以从引含的威胁到身体的攻

击,并且经常包含无情的批评和邪恶的语言攻击,吊诡的是,这些男人的行为经常被那些「爱着他们」的女人所原谅。Forward进一步主张这些男性觉得女人可能会借着遗弃来摧毁他们,为克服这些恐惧,他们必须使女人更没有权力。

5.权力投射认同之起源可被追溯自早期客体关系里有助于此认同发展的特殊互动,

是那些照顾者在其中传达出他们自身需要被照顾,,这逆转颠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正常关系,似是而非地将儿童置于替代父母的角色上,这类模式产生了所谓「父母化的儿童」(Minuchin,1974)。

6.这类模式常见于酗酒家庭,儿童在场长过程中学会了那些与其亲近之人如果不是

无能的,就是软弱且不可信赖的。父母化的儿童发现到,有能力和自我价值的感受只有在控制住一切与其有关的事时才能获得。

7.可能导致全力投射认同的早期母亲—幼儿互动的另一种型态,与母亲的退缩或不

可及有关,而非母亲的无助,Forward认为在厌恶女人的男人身上,早期客体关系模式是母亲扣留了爱和情感,并且使幼儿觉得自己彷佛是不被渴望的小孩。

8.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存在治疗中的一个线索是在会谈中所弥漫着的批评。

六、投射性认同:性欲

1.性欲之投射性认同系意味着透过性的方式来建立并维持关系的一种人际动力,它

特别被设计来引出它所针对之人的性爱反应,并且保持两人关系在此基础上持续运作,性刺激因此变成关系的唯一依靠,而且确保了关系对这种投射性认同的接收者是有吸引力的。

2.这些行为的范围从打情骂俏和挑逗性的穿著到露骨且性感的诱惑,在正常关系与

以性欲之投射认同为特征的关系之不同,主要是在性活动的驱力本质和它的排他性,在性欲投射认同运作关系中,性使得所有其它事物皆黯然失色,性与其说是关系的一部份,不如说他本身就是关系。

3.这类关系中未被说出的臆测是:性是使每件事物井然有序的黏着剂。其未说出口

的恐惧是:如果性非关系之主要成分的话,那么这个关系就逐渐恶化到最后便会瓦解。

4.性欲投射者关心的一项主要问题是:为什么他与亲密伴侣间的关系会觉得如此空

虚,虽然他与她们交往是由性所刺激的,但这些交往的本质似乎很贫瘠,与其说他将女人视为性的客体,倒不如说将自己视为性的客体,在他性的情境脉络里,无法视自己为吸引人或令人满意的。

5.了解性欲投射认同的关键,可以在组成这些认同之沟通模式与后设沟通中找到,

他们沟通的层次是双重邀约、性姿势、以及设计来吸引接收者产生性冲动之性爱计谋的其它形式。

6.后设沟通所提供的满足比感官的愉悦更多,它承诺了「我会使你觉得自己在性方

面是胜任的」,简言之,后设沟通承诺要使接收者在性方面完整,相对地它也包含了引含的威胁,即接收者没有响应包含其中的讯息的话,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较不完整,且在性方面不胜任。

7.使用性欲投射认同的整体意图,是借着确定自己在性方面的价值,来确保自己在

人际关系上的欲求,这种形式的关系病理衍生自一种令人困扰的客体关系,在此关系中,儿童唯独只有使用一种相当局限的行为形式才会被重视,若有关一个人性欲求的「负载」讯息越早被传递,且早期的客体关系越病态,则其结果便越具破坏力。

8.使用性欲投射认同的个体,早早就学会了只要他们对其生活中成人提供某些形式

的性刺激,他们就是被需要的。

9.完全在性欲的在线来建构一个人的关系,是确保一个人有价值的一种方式,事实

上,这严重地将一个人与他人交换的范围与质量局限成次级的考虑,一旦这类行的内在客体关系被并入自体里,个体便少有选择,而不得不遵从它们的命令。

七、投射性认同:迎合

1.此关系主要形式是关系建构的主要情绪成分是自我牺牲,在迎合投射认同里,关

系是如此被编派,以致其它人一直都知道投射者是放弃了某样东西,或者是将接收者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这些投射者有一共同的企图就是,又使他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们所做的牺牲而感激他们。

2.常见的沟通包括:

#「我这么努力就是要使事情对你可以容易一点」

#「我拼命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们」

#「我为了做了这么多,你却从来都不知道感激」

#「我为你做的一切都好像活该、理所当然」

3.不论一个陈述是否描绘了某件有关自己的事情(「我这么辛苦」)、或接收者的失

败(「你永远做得不够」)总意味着要在它所指向的那个人身上引出感谢。成为迎合投射认同之接收者会持续发现自己处在一种被期待去感谢和赞赏的情境里,他们被要求去评论在投射者所付出的持续照顾下,他们的生活变得多么容易,而最重要的是,使用迎合投射认同的个体需要知道自己对他人是有帮助的。

4.据说一个花了大半辈子在打点家庭的女人,会将整个自体价值感归结于「做事情

上」,以及为此所受到的感谢,甚至更可悲的是,这种模式的互动根本损坏了她最深切渴望的东西,那种因为她之所是,而非她之所做而被爱的感受,她非但没有培植出立基于关心的互动,反倒是花费了大量的能量在确定她是被赞赏的这件事上,而就是这种与他人产生关联的方式,成了迎合投射认同的必要特色。

5.使用迎合投射认同的人,需要因他们所展现出来的许多自我牺牲行为而被赞赏,

但这所有一切之下是一种更深、更有力的沟通,即一种说出有关潜藏之约定的令人惊讶的方式,它包含在「你欠我」的后设沟通里,使用迎合投射的人希望得到某种回报,此回报是一种担保,即无论发生什么事,其它人都会留在与他们的关系里。

6.迎合投射认同的人并不真的相信其它人,甚至自己的家人,会真的因为他们是值

得爱的而爱他们,这类儿童被角倒认为,他们真正的价值有赖于是否对别人有用。

八、投射性认同与人际关系病理

1.主要的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关系立场后设沟通诱导

依赖权力性欲无助

控制

性爱

我活不下去

你活不下去

我要让你在性上获得满足

照顾

无能力

性欲

迎合自我牺牲你亏欠我感激赞赏

2.投射性认同是投射性幻想在行为上的分支,起源于病态的客体关系,在依赖的投射性认同里,主要关系主题必定与无助感有关,而在权力、性欲与迎合之投射性认同里,焦点分别集中于控制、性爱与自我牺牲,所有这些皆依次被设计来确保投射性认同会成功的有力后设沟通所驱动。

3.行为诱导被包含在组成投射性认同的各种互动关系里,它们构成了界定关系之本质的具体操纵。

4.最后投射性认同的命运被深埋在接收者的响应中,如果目标物有所阻抗,那么投射者可能会经验到焦虑、忧郁、愤怒和其它「症状」。

客体关系治疗

@治疗第一阶段:允诺参与

一、治疗关系:客体关系治疗改变的基础:

1.在一个人生命早期所形成的客体关系模式通常较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而不是

理智因素的影响。

2.虽然投射性认同是病态的,但它也代表了一种要去矫正关系缺陷的努力,客体关

系治疗建构了一种面对这些投射模式并改变其感受的方式,治疗师借着运用治疗关系以当作个案之关系病理出现的阶段性基础,来面质寄宿于个案之投射性认同里的后设沟通,并以一种相反的、也就是治疗的模式来对这些后设沟通作反应。

治疗师—个案关系里的具体改变才是个案发生任何持续改变的原因。

3.M alin & Grostein(1966)主张治疗的基本目标是透过改变个案的投射性认同,去

修正内在客体世界:

……对个案之治疗本质系在于治疗师有能力去接收个案之投射,并利用自己较成熟之人格系统中的许多面来处理这些投射,且透过治疗互动使这些被消化的投射有助于个案本身之再内化(Ogden,1982)

4.为了使这样的情形发生,治疗师必须确保投射性认同会浮现并变成治疗关系的一

部份,一旦投射认同变成关系的一部份,治疗师便能够以一种非常不同于个案所习惯使用的方式来因应,这是使治疗关系不同于案主一般关系的关键。

5.治疗师借着积极地面质个案并拒绝顺从其投射性认同,而将关系用来作为改变个

案与他人产生关联时的习惯方式和自我欺骗方式。

6.引出投射性认同、面质它、并且重新建构投射性认同得以在其中发生的关系,这

一阶段在客体关系治疗上被称为:允诺参与,它涉及个案在情绪上允诺参与心理治疗过程的积极努力。

二、个案的允诺参与

1.知道治疗是怎么一回事,但真正去经验治疗则明显是另一回事,客体关系治疗的

允诺参与阶段意味着去处理个案所感受到的不适,并确保个案会持续接受治疗。

治疗师借着将一种疏远的专业关系转变成一种包含关心、承诺及参与的关系。

2.个案需要觉得治疗师能满足其部分客体关系需求,即使那些需求的真确本质仍模

糊不清,「个案若无法对治疗师之能力有充分的信赖,那么他们便会离开治疗,或是在治疗互动中维持着非参与者的角色」(Beitman,1987)。

3.个案在治疗初期便从治疗逃开,治疗师无法成功地使他们允诺参与到治疗关系

中,所说的话和所讨论的议题都是在一种假设关系已存在之下进行的,既然这关系并不存在,那么个案便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已陷得太深而超过自己的负荷,经常会在开始一两次后便离开。

4.多数中断的治疗都指向治疗师太快地做了太多事,他们并未集中注意力于使个案

允诺参与到治疗中,反倒是对个案尚未准备好的事情做出建议或诠释。

5.治疗键结在治疗初期阶段是如此重要的另一个原因与治疗后续将发生的事有关,

即使个案有能力超越治疗初期的恐惧与担忧,他们仍可能无法忍受稍后治疗阶段中所遭遇的压力,精神病理与心理治疗的本质,想变好一点时的痛苦似乎经常比留在生病状态中的痛苦还要更糟一些。

6.治疗师如何使个案允诺参与治疗?如何培植治疗键结?客体关系治疗师借着超

越现存的问题、借着放走任何「想立即做点什么」的倾向、且借着对组成个案生活之琐碎细节显露兴趣来做到这一点。

7.个案靠什么为生?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是哪些人?最近遭遇什么样的挫折?但「得

到数据」这件事并不像维持想去获得资料的态度那般重要,数据的获取必须与关心、以及关注它所发挥的允诺参与功能有关,而要达到这种情况的一个方法便是透过「情绪联结」。

三、情绪联结

1.情绪联结是指设计用以传达同理(神入了解)的一系列技巧(Beitman,1987),

此技巧根源于个案中心模式,让治疗师能将其分向并赶之个案感受的这个讯息沟通给个案,这样的主要方式,是借着响应埋藏在个案之通常为非语言评论里的情绪讯息。例如个案表示会避开包含暴利的电视节目时,可以响应:「似乎身体的暴力使你觉得很焦虑」。个案透露出在工作时必须很小心说话,则响应:「不能信赖跟你一起工作的人通常是令人沮丧的」。

2.达成这阶段目标的另一个方法是让个案知道你跟他站在同一边,客体关系治疗的

个案经常带着挫败的人际关系接受治疗,对一位敏锐的治疗师而言,要在个案的事件里拾起一些个案的自毁模式,以及做事不当的方式很容易,而对这些模式或方式做出评论更容易,但在此阶段保持这种状况秘而不宣,且不要太强行作诠释或启发个案是更明智的。

3.这一点在婚姻治疗时尤其重要,因夫妻任一方进入治疗经常是为了要证明对方是

错的,对夫妻治疗工作显示了当夫妻任一方在表面上表示接受治疗是为了要「挽救婚姻」时,其实他更感兴趣的事想要证明自己才是婚姻的受害者。但婚姻包含不同的真相,每一个真相都各有其正当性,治疗师就是需要与这两个真相----丈夫的真相与妻子的真相----合作。

4.如果有需要,治疗师可以透过幽默或甚至借着「非理性的」行为举止来达成治疗

目标。

四、建议和忠告

1.提供建议与忠告也可能可以用来培育允诺参与(Beitman,1987),但除非治疗师

能合理地确定所给予的忠告是「安全的」,否则应避免提出。

2.在治疗第一阶段要遵循的一般原则是:只有当忠告是相对无害的,且只在当它有

成功的机会时,才提出忠告,因为第一阶段目标不再解决问题,而是尽力让个案

允诺参与,简言之,个案需要感觉到有人同情他们的处境,并且站在他这一边,他们需要感觉可以与某个能够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变迁的人维持一种关系,同时他们又害怕在处于关系中,他们相信关系先天上就很危险,且最终会导致拒绝、甚至遗弃,因此大部分个案带着矛盾的情感来接近治疗关系。

3.治疗的允诺参与接近完成的一个指标是:个案说他们期盼接下来的会谈早日到

来,这与最初几次会谈有显著差异,在最初会谈里,个案对于自己要将遭遇的情况,经常表达怀疑、甚至焦虑不安。

@治疗第二阶段:投射性认同

一、投射性认同:

1.当个案关系病理开始在治疗中出现时,治疗第二阶段便开始。

2.治疗师借着仔细聆听个案主诉,以及将个案关系不对劲的部分拼凑在一起,而能

够建构出比较正确的个案图像,客体关系治疗与其它治疗的区别,在于它聚焦于治疗师个人卷入个案病理里的方式。

3.治疗师已被指定为投射性认同之目标物的第一指针是:有了事情并非完全正确的

模糊感受,治疗师发现自己越来越生气且不耐烦,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把工作做好,或受到个案性的引诱。例如治疗师在治疗尾声时,持续感觉自己对个案过度保护、怀疑个案是否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是见、或甚至在下次会谈时给予代偿,当这种情形反复发生时,可能透露依赖的投射性认同正在运作。

4.在客体关系治疗里,反转移关系指的是治疗师的情绪反应,它发生在响应个案之

投射性认同里,因此治疗中,治疗师的情绪反应必须被小心谨慎地监测着,而且备用来在经验上确认个案之投射性认同的精确本质,以及横卧在其背后的后设沟通。

5.为了有效治疗,治疗师需要有能力将来自治疗中所产生的反应与那些来自治疗外

产生的反应区分出来。

二、依赖:

1.依赖投射性认同在治疗中运作的特征是治疗师被请求给予忠告、指导、和支持,

此类个案与治疗师的关系是:彷佛治疗师我有「答案」。

2.如果个案去碰触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果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出真正的渴求,那么

他们会承认他们所深切渴望的是一种使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的关系,他们想要被确定自己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他们所知道去获取这一切的唯一方式,乃是借着表现得好像很无助的样子,只有借着佯装穷困、表现得彷佛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生活,才能感觉到有其它人站在自己身边。

3.当治疗会谈进行除了寻找数据、试图获得指导、请求、甚至是要求支持,而几乎

没有别的内容时,我们可以怀疑是否有某样别的东西正在进行,而这东西很可能就是依赖的投射性认同。

4.再与那些借着依赖投射认同来建构世界的个案工作时,一般会出现的情形有急诊

呼叫与反复出现的危机。对于引导的明显要求和寻求协助的危机背后,存在后设沟通,警示了有后设沟通存在的线索是治疗师之反转移关系反应:一种想要已似乎过当的方法去「帮助」个案的冲动,他们在治疗师身上引出的反应是帮助,更正确的说是照顾。

5.当治疗师在努力要去帮助个案时,可能会不知不觉地提供了个案所要的忠告,而

这忠告经常无法被达成,个案便以责备治疗师作为治疗的结束。

6.在大部分的时候,抗拒想去帮助这类个案的冲动是比较好的,保留一下、检视自

己最初的反应,经常便会透露出这是反转移关系反应,并且使得个案之要求里的操纵层面显现出来。

7.「运用反转移关系」是指对自己的反应做出反应,这意思是:

a.允许自己可以在情绪上响应埋藏在个案投射性认同里的后设沟通。

b.使用此数据以当作辨识个案之病理的一种方法。

这意味着治疗师必须愿意让自己变成各种情绪的压力计,治疗师对发生在自己

内在的一切有情绪反应,并且对发生在治疗关系中的一切有理智的深思。

8.一旦治疗师对关系里发生的一切有坚定感时,亦即治疗师对后设沟通的真确本质

有所了解时,即是考虑适当响应的时候,适当的反应需要治疗师迫使藏在投射性认同后的后设沟通显露出来,让它可以被治疗性地处理。

9.后设沟通如何被公开?治疗师需强调正在发生的一切互动的本质,他需要将关系

带进会谈室,必须借着将焦点从正在发生之事转换到此时此地,来将持续进行的治疗关系具体化且正当化。

10.经常有治疗师忽略了此时此地,而与个案共谋,一起谈论过去的事件或会谈室

外的偶发事件,以当作一种防卫,而不处理在他们关系中所发生的一切。

11.例如有位OCD的老师不断描述他在别人面前多么需要控制自己,唯恐别人把他

当作疯子,治疗师问他是否会以疯狂的样子和他共处,只要他提起疯狂的话题,治疗师就将他带进治疗关系中,直到最后他能够说出他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一旦关系被带进治疗室,治疗师便需要确定组成投射性认同的沟通要尽可能地被直接沟通,经常个案会以「如果….怎么样?」的问题来包裹他们对协助的请求和诱导。

12.只有借着迫使个案之含糊要求背后的后设沟通变成公开沟通,治疗师才可能使

它成为治疗关系中较容易明白及处理的部分。

13.顺应个案寻求协助的要求会满足个案的病理,拒绝顺应个案要求会迫使个案退

却到埋藏在后设沟通里的威胁或禁令。

14.客体关系治疗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将后设沟通带进公开里,在依赖投射性认同个

案中,意味着使个案越来越真正地了解到他没有治疗师就不能存活下去这点,一旦此后设沟通福出表面,它就不能再独占地住在个案的投射幻想里,它现在是显现治疗关系的具体可触及的影像。

三、权力

1.在权力投射性认同扮演主要角色的客体关系治疗中,控制的议题占据舞台中央地

位,个案面对治疗师时之行为,就是个案与其生活中之重要他人关系的延伸,此类个案被认识的人描述为驾驭的、控制的、极度批评的。

2.在心理治疗中,权力投射的个案经常的表达方是就是:对发生于治疗中的一切下

指令。如果治疗师希望将后设沟通带进公开处,便必须忍受、甚至鼓励个案之投射性认同在治疗初期表达。

3.对个案而言,在治疗第一阶段谈论过往的关系是适当的且令人安心的,但一旦达

到投射性认同阶段,此情况便需要改变,当投射性认同出现时,有必要将治疗焦点从针对其它人之互动讨论,转换到针对治疗师之互动讨论。这样做的一个方式是询问个案对其生活中其它人物的感受是否类似于对治疗师的感受。

4.所有的评论、诠释都可能会被个案彻底拒绝、或被视为「愚蠢」、「大错特错」,

这些「诠释」的正确与否并不重要,其目的在助长会谈内容的转变,它使治疗师与个案开始谈论治疗中所发生的一切而不适对治疗外或过往发生事物的无尽讨

论,治疗越是根植于治疗师—个案互动的此时此刻,治疗师便有可能将后设沟通带到公开面来。

5.对权力之投射性认同最普遍的反转移关系反应是:「不适当和去势的感受」

(Ogden,1982)。例如常见埋在权力之投射性认同的后设沟通讯息:没有我你无法成功(或存活),被这种后设沟通引发的反转移关系产生无能和即将失败的感受,治疗师被批评未能正确地处理事情,及无法制造重大的改变。

6.面对权力投射性认同个案的治疗师,被迫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做对了,怀疑自己是

否真的了解所发生的一切,当治疗不如准确的科学那样,且工作的本质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时,治疗师便成为个案运用权力投射认同的脆弱目标。因此通常治疗师会变得恼怒,且会发展出如何摆脱个案的秘密幻想。

7.反转移关系提供诊断,治疗师手边带着「知识」响应个案,而不适带着拒绝或愤

怒,对激起反转移关系感受的个案生气,等于因为个案生病所以对个案生气。

8.第二阶段治疗目标是:强调投射性认同的运作,并使后设沟通公开出来,不论以

何种方法,治疗师必须引出一种讯息结果,即治疗师缺少个案的协助,其所要做的事便会失败,一旦达成这种默契,治疗第二阶段的目标便已实现。

四、性欲

1.性欲的投射认同是最敏感的,与其说性是治疗师与个案在探索并试着分析的个案

生活的一部份,不如说性是治疗师与个案关系中最显著且持续的部分。因此治疗师经常选择避免将性当作一种关系现象来处理,并且以较不立即的术语来重新建构个案的性欲感受,例如:「你是否回响起你对生活中的任何人有类似的感受?」或「这是否使你想起你以前所遇到过的某件事」,诸如这些问题将治疗师与个案之间发生的事带离当下,并且将它再放回构成个案来接受治疗之遥远过去或治疗室外关系里。

2.如果性欲是个案所知维持人际关系的唯一可靠办法时,治疗师就必须小心谨慎、

不要压抑个案对性欲的表达。

3.个案在治疗室常见的表现包括:对性活动过度详尽的描述,但语言并非治疗可以

被性欲化的仅有方式,还包括穿着、打扮、姿势、及动作等。性欲投射认同的整体意图是性欲的满足,运用这些投射方法,个案相信其它人会停留在与他们的关系中,或者使他们觉得自己更有男子气概或更有女人味,从个案有利的地未来看,治疗师与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使用性欲投射认同的个案,其自尊几乎完全被包裹在性欲里。

4.与此类个案工作的典型反应就是性骚动,治疗师觉得有快感、被色欲所引诱、性

欲被激起,这就是性欲投射性认同之诱导部分所欲产生的,一旦治疗师有能力觉察自己的兴趣并非如自己所相信的应该是由理智所启动时,便能够将反应用在诊断与治疗上,而不是性欲的目的上。

5.除非性欲投射性认同变得极为明显,否则有时后很难认知正在发生之事的反转移

关系本质,但区从于个案性欲投射认同,只会使个案的最深恐惧更加固着:根本上他是不受欢迎的,只有因他所提供的性愉悦,才能使他人容忍他。

6.将投射性认同的充分表达,强迫至公开的领域似乎残酷无情,这在性欲投射性认

同的个案似乎更是如此,但再也没有蛇磨比让个案因活在投射性认同中遭受挫折和空虚之苦更残忍的了。如果治疗师想要超越第二阶段的话,就有必要确保在投射性认同后的后设沟通被带进公开领域。

五、迎合

1.迎合投射性认同是由包含了自我牺牲之强烈成分的人际关系模块,他们多么地付

出自己而又多么的不被赞赏,这些表面上全都相当无害,似乎个案想要的只不过是一声「谢谢你」,知道他们被赞赏,但再严密一点检视便会发现他们期望能获得某样实质的回报,表面的沟通之下隐藏着一个讯息,即是「你欠我」的后设沟通,而这成为许多病态互动的原因。

2.个案在治疗中会试图让自己对治疗师而言有利用价值,有些则试图让朋友知道治

疗师能力有多好,更可能介绍朋友前来。在团体治疗中则常见藉由迎合他人来建立一种独特排他的关系。个案在治疗终将迎合行动化的另一表现就是自愿成为治疗实验的天竺鼠。

3.一旦投射性认同本质变得公开而明显时,便有必要将其后设沟通强迫至公开领

域。

六、结语

1.此阶段治疗师的任务是将与这投射性认同有关的后设认知带进公开领域,因此在

治疗可以往前开展之前,治疗师必须获得个案之投射性认同有关的后设沟通的清楚表达。

2.如果后设沟通以无法活下去、或愿意在性事上满足你、或任何形式的陈述,而被

强迫至表面明白表达的话,那么治疗师便可把握此一良机,让下一阶段的议题可

以成功的被触及。

3.在某些层次里,个案知道他们与其它人相处的方式如果不是毁灭性的话,也是没

有生产力的,个案知道他们的投射性认同是自我欺骗且耗竭情绪的,投射性认同对所有它们原本意味着要去达成的目标而言,只瓦解了个案的生活并且使个案产生无谓的痛苦。

@第三阶段:面质

一、治疗师的反应

1.治疗师可以多么精确的达成以强有力的方式面质个案的病理?如何响应包含在

后设沟通里的讯息?这需藉由拒绝让不或顺从于后设沟通的要求做起,正确的反应就是简单地说:「不」,治疗师界面质个案建立关系的习惯方式,来挑战其投射性认同的真正本质。

2.如何面对一位性欲后设沟通的个案?治疗师可藉专业伦理、个人及治疗的合理理

由,来强有力的论证并反对与个案有性方面的牵连,这确实相当尴尬,拒绝投降----即使面对了最佳理由----必须让个案决的事无上命令的聚决,有些治疗师为逃避这样的状况,便退到诠释里去,借着从事诠释治疗师机灵地回避了包含在后设沟通里的关系意涵,并稀释当下所发生的情绪冲击,如果有任何诠释或分析发生,那必须采取「静默的诠释」(Spotnitz,1985),在此阶段做出直率的诠释,只会将治疗方向从情绪面质转换至理智的分析而已。

3.在可体关系治疗中,反对在此阶段做出诠释的一个更有力论证,是诠释靠认知和

语言的设计想去触及一些在本质上根本是前语言期的事情。在治疗中,个案大部分病理已感受状态存在,且需要在感受的层面上被面质,以往个案所学习到有关关系的一些东西是来自在内在之所是(being)而非来自对他们的分析。

4.如果客体关系治疗真正益处是确实理解的话,那治疗师必须传递出一个不会被弄

错且清楚的讯号,即治疗师不愿意参与在个案的病理里,治疗师必须不去质疑个案之要求的适当性,也不去质疑个案是否有权利这么做,不应要求个案对自身之要求「是什么意思」做一解释,也

二、

客体关系理论与认知行为改变技术的整合

一、第一阶段:先以客体理论作为建立治疗关系与评估的概念基础,儿童早期与父母互

动中经验到的事什么,都会明显影响其人格发展,进而导致成年以后人际关系问题,因此此阶段治疗师必须提供一种「支持性环境」作为个案回忆及探索早期痛苦经验的安全处所,工作点在:了解个案对过去与现在环境的感觉与思考模式会如何影响他对外在世界的诠释。

二、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所得进行评估,用以协助个案了解其早期人际关系经验模式

与现在困境的关联,从中所获得的领悟常可帮助个案更接纳并表达出种种痛苦回忆,个案在此重新经验原本被压抑与解离的记忆与感受。此阶段认知与经验方面的技术是并用的,个案对其生命情境展开认知重建构后,就会拥有新的、且更具适应性的的思考、感觉与因应方式。

三、第三阶段:主要重点在应用行为改变技术,如设定目标、设计家庭作业等来扩大改

变的效果。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A.UP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649820.html,P C.UB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649820.html,B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22.第一次保存Word文档时,系统将打开( B )对话框。 A. 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关闭 23.在Word表格中,位于第三行第四列的单元格名称是

家庭治疗实操技术连续培训

家庭治疗实操技术系列培训 授课老师:王琳丽 简介 ◆个人是片面的,家庭却相互联系,没有绝对主角,也没有绝对配角,只有千丝万缕,像一个无形的网,把系统内每个人紧紧地系住。 ◆家庭治疗的最基本原理是:把人的心理放到家庭系统中去观察和分析。“系统中任何两个成员之间的互动都会影响到第三个成员,同时也受到第三个成员的影响。” 作为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教育系统的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医疗系统的心理专业工作人员,您在工作中是否发现,来访者个人心理问题,总是与自己的家庭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从家庭系统的角度去认识。 家庭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行为-认知治疗一起,被称为21世纪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的三大既独立又互补的方法流派。家庭治疗所以能成为现代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并非因为它专门针对家庭和婚姻方面的心理问题,而是它能够让从事实用心理操作的人员用系统的观念和眼光去看待所有的心理问题和个案,同时对儿童和青少年咨询和教育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庭系统治疗在国际心理学界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并已有相当成功的实践者,但系统理论传入我国内地仅是10多年前的事。 目前,内地能够从事家庭系统治疗培训的教师屈指可数,中德心理医院的王琳丽就是其中的一位。她对家庭系统理论和操作的精彩传授,体验式教学、风趣诙谐的话语、思维敏锐一直深受学员喜欢。 课程特色 1. 家庭治疗初级班、进阶班合并进行,理论技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2. 理论基础-→实操训练-→案例督导小组(根据学员的需要进行安排)。平时工作有问题可以得到督导反馈,持续性学习,团队共同进步! 1、培训师介绍:王琳丽 (女) 学历与专业资格: ●心理学学士、国家注册心理师;2002年起从事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2004 年起从事家庭咨询与治疗工作。 ●2000年起接受系统的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实操训练及个案督导; ●04年-07年接受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精神分析治疗师连续三年培训项目;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和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系统式家庭 治疗高级心理师连续两年培训项目;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观念

后现代主义心理治疗的核心观念 后现代对话和现代对话最大的不同是后现代对话重视去标签化、去专家化、相信对话和共同反思的过程能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更核心的是后现代对话将如何对话本身视为一种专业,对话不再只是理所当然。 在咨询中,心理咨询师虽然以来访者为中心,但其实依然是权威的,我知道你哪里不对了,你应该如何成长起来,每一个来访者都有问题了,都找专家,于是专家三下无除二给你解决了,他会觉得专家很厉害,于是就开始依赖你了。你越帮他解决,他就越不可能自己解决,最后你就把他的武功全废了。 这是现代的人本主义,但是达到了后现代,治疗师连这点都没有了,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不平等的,你凭什么和他平等,只有他自己才了解自己,你想拿你自己的理论去套他,连门都没有,他自己最了解自己,他是他自己最好的治疗师。每一个来访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问题能力,最后都会让你感叹,他是这么解决问题的,我还要帮他吗?来访者自己就解决了问题。 后现代心理治疗与现代心理治疗相比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变化: 第一、对心理问题定位的视角转换。与现代心理治疗着眼于个体的感受、把心理问题定位于个体内部有所不同,后现代心理治疗把心理问题定位于人际之间,即以语言为媒介的种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空间, 强调的是语言的社会过程。 第二、治疗任务的不同。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任务就是对固有的社会观念进行重构,即建构新感受的过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治疗师与来访者的对话,建立和发展新的意义的过程。面对新的治疗任务,治疗师要问的问题是某种特定的自我描述能否被改造成一种新的形式,或是用另外一种替代的描述能否同样处理好同一个事实。治疗师与来访者并不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共同的参与者。他们所进行的思考、感受及想象并不是个体的内心事件,而是通过参与而建立起来的过程。参与的媒介是语言。治疗师要对他本人的意见、价值观的后果承担责任,并且也要鼓励来访者这样做。在这样的治疗方案中,治疗师帮助来访者把症状或问题看作是生活的社会形态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疾病或是个体的内部问题。这种“生活中的冲突”并不是发生在思想与情感之中,而是在不同的冲突性的社会情

2015-电大形考-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操作系统---客观题(答案)

C. 主机、键盘与显示器 题目1 以()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选择一项: A. 晶体管 B. 机械 C. 电子管 D. 微处理器正确 题目2 ()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 A. 第一台正确 B. 第二台 C. 第三台 D. 第四台 题目3 ()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A. 第一台正确 B. 第四台 C. 第二台 D. 第三台 题目4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 A. 计算机与外设D. 系统硬件与系统软件 题目5 ()是一种系统软件。 A. 操作系统正确 B. 数据库 C. 工资管理系统 D. 编译程序 题目6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 A. 工具软件 B. 字表处理软件 C. 应用软件正确 D. 系统软件 题目7 操作系统的作用是()。 A. 把源程序编译成目标程序 B. 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正确 C. 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 D. 便于进行文件夹管理 题目8 ()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A. 计算机程序 B.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正确 B. 计算机硬件正确

C. 计算机系统 D. 计算机软件 题目9 微型计算机中()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选择一项: A. 总线 B. 控制器 C. 存储器 D. 运算器正确 题目10 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 A. 扫描仪 B. 键盘 . 鼠标器 D. 显示器正确 题目11 微机的核心部件是()。 A. 微处理器正确 B. 总线 C. 内存储器 D. 硬盘 题目12 ()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 选择一项:A. ALU B. CPU 正确 C. 主机 D. MPU 题目13 CD-ROM 是()。 A. 只读存储器 B. 只读大容量软盘 C. 只读光盘正确 D. 只读硬盘 题目14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应用范畴的是()。 A. 水产捕捞正确 B. 文档和网页制作 C. 信息和参考 D. 休闲娱乐 题目15 ()的特点是速度快、印字质量好,噪音低。 A. 喷墨式打印机 B. 击打式打印机 C. 激光式打印机正确 D. 点阵式打印机 C 称。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

客体关系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 发表于:2010-12-03 13:35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15) 评论:(0) 《客体关系》中德精神分析系列课笔记小窗明月/yl 主讲人:李鼎智 核心提示: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自体心理学很大程度上从温尼科特等人的理论中发展而来。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客体关系理论确实非常实用。 1、精神分析分为三大块:经典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 2、经典理论强调驱力,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关系。 3、客体关系理论确实非常实用,有时比驱力理论好用多了。但理论发展时间不长,才几十年,是不太成熟的理论。有些现象无法用客体关系理论解释。但驱力理论经过了时间的验证,已有100多年,有很多精辟的地方,不要否认它。 客体关系理论更强调前俄底普斯期,强调关系。人是哺乳动物里生存能力最弱的,特别是刚出生的时候。生存下来靠的就是关系,和抚养人的关系。 在客体关系理念中,客体这个概念,就是指除了主体以外的所有东西(主要指人)。过渡客体可以是物,但它是有条件的。关系可能是内在的,也可能是外在的。(和弗洛伊德关于客体的概念有区别)。如,我做事的时候,内心总有另一个声音。 关系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本质上基于与他人的互动。认为客体是人。而弗洛伊德认为,性驱力是人发展的基本动力。认为客体是原欲的目标。所谓动力,就是那些冲突、不适应、焦虑。 客体关系理论暂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总结归纳。所以相比理论,更重要的是临床实践。马无名说,精神分析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4、经典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都是因果决定论,都在归因。 经典:强调本能,研究固着、退行,因为内驱力紧张、所以投注到客体、最后释放、消失、否则聚集、固着 客体关系:强调关系,研究缺失、建构、成长环境、早年亲子关系 5、客体关系理论家费尔贝恩说,没有本我,人最重要的自我,自我是与生俱来的,力比多是自我的一个功能。(他将本能终极原因替换了) 6、客体关系理论寻求客体的指向作用。否认弗提出的死本能(克莱因除外),认为死本能其实是对挫折的反应,表现出的焦虑、敌意。 7、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攻击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防御,是对某一病态情境的响应或反应,受到挫折后的反应,他们更关注人格结构的形成,外显出来就是严重的关系困扰。重复过去早年的关系模式。 如,自杀是种攻击性行为,没法对外攻击,只有对内攻击,对自己,是极度受挫后的反应。 8、母子关系(广义的母子,指第一抚养人和孩子的关系,可以是爸爸或其它抚养人),决定了自我对客体世界的完整印象。决定了与人交往的模式和剧本。 如果这个关系不好,婴儿的自我可能扭曲,不完整。可能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发展出不良的人际关系。 9、婴儿一定会和周围人有互动,如游戏,这是最早的客体关系。如,有人看到领导就怕,这时领导就好像他的父母,他就好像领导的孩子,重现着小时的关系模式。 10、客体是个体愿望或行为所指向的人,一个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包含着爱和恨,爱恨总是交织在一起的)如,父亲干扰我太多,我恨他,为什么会恨?为什么会难受,因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上形考答案模块1-Windows-7-操作系统客观题答案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是一种系统软件。 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的作用是(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 (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下列设备中,(显示器)属于输出设备。 微机的核心部件是(微处理器)。 (CPU )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 CD-ROM是(只读光盘)。 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应用范畴的是(水产捕捞)。 (激光式打印机)的特点是速度快、印字质量好,噪音低。 目前使用的防杀病毒软件的作用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部分已感染病毒)。1MB =(1024KB )。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75)8)。 云计算是(将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调度,并以虚拟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简单地说,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简单地说,计算机是一种不需人为干预,由能自动完成各种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的(工具)。(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英文缩写是CAI。 运算器和(控制器)的集合体称为CPU。 能接收和保存数据及程序的装置称为(存储器)。 (所有指令)的有序集合叫程序。 将2个以上的(CPU)整合在一起称为多核处理器。 内存储器相对于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小、速度(快)。 2009年,Tilera公司发布了全球第一款(100)核微处理器。 计算机最基本的(输入设备)是键盘。 微机系统最基本的输出设备是(显示器)。 在(系统软件)中,必须首先配置操作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指使用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技术。 对网络系统而言,(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信息的存储安全和信息的传输安全。 计算机(病毒)一般包括引导、传染和表现3个部分。 在汉字系统中,由键盘输入的汉字拼音码属于(音)码。 (基本)ASCII码是7位字符编码。 字节与字长的关系是字长为字节的整(倍数)。 (二进制)的计数方式是逢二进一。 Windows 7 是一种(单用户/多任务)的操作系统。 在Windows 7中,若要运行一个指定程序,应使用(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

心理治疗历年考试简答题答案

2017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8 分,共24 分) 32.简述阻力的表现形式。P139-143 答:1、对约定的治疗时间采取消极态度,对治疗的时间规则抗拒;2、把注意力集中在与治疗者有关的问题上;3、对问题的回避;4、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33.简述决断训练的基本步骤。P205 34.简述森田疗法中“顺应自然冶包含的涵义。P260 五、论述题( 本大题16 分) 论述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似点与不同点。 2016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2.简述咨询的特征及定义。P1-2 答:1.咨询的特征为: (1)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 (2)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 (3)咨询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 2.咨询的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 33.简述在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的注意事项。P102 答:在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时,要注意下列3点注意事项:(1)要正确选择测验材料。任何心理测验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超出一定的范围,测验的效度和信度就不可靠了。 (2)不要滥用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为了帮助诊断和分析,如果通过与咨询或治疗对象的交谈,对其问题已形成明确的看法,就可放弃不必要的心理测验。 (3)测验结果要可靠。为了达到这一点,首先专业人员要有标准的指导语、标准的答案和统一的记分方法,不可因人而异;其次要使咨询或治疗对象打消思想顾虑,如实地完成测验项目。 34.简述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及其结果。P236 答: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征是: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1)怀有绝对化的要求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当某事物的发生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们就会感到受不了,感到难以接受、难以适应并陷入情绪困扰。 (2)过分概括化的一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评价,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产生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另一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这会导致一味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3)有糟糕至极的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五、论述题(本大题16分) 35.罗杰斯曾指出:“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试进一步对该观点展开论述。P37 2015年10月考试试题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object relations)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精神分析在现代最重要的发展。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学中最具有活力的一个理论分支,被誉为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强指导性和适用性。用于探讨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如何影响个体的精神结构以及个体的成长。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1 基本理论观点 客体(object)最早是弗洛伊德开始使用的,用于讨论本能驱力和早期母婴关系,认为客体(人或物)是本能得以满足的对象。客体理论家认为客体指的不是物,而是某个个体的意愿、情感和行为所指向的人。客体理论家认为的客体承载了某一种情感(爱或恨),Object 作为本身意义而言是对象,由主观意识所染指后为客体。客体关系则指人际关系以及关系中的互动在其内心世界留下的痕迹。客体关系理论则是重视关系,并以客体和客体关系为基础的精神分析观点。客体关系理论家不像古典精神分析强调先天生物学因素,转而关注早期母婴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客体理论家认为婴幼儿期对外在关系体验的内化形成了内部客体,婴幼儿早期形成的内部客体就像内在的“模板”,影响个体对以后生活中其他人的感知和反应。 主要的客体关系理论家有克莱因(Melanie.Klein)、温尼科特(D.W.Winnicott)等。他们提出了不太统一、各自独立的理论。 2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2.1 克莱因(Melanie.Klein)

克莱因是德裔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是客体关系理论的创始人,被誉为“客体关系理论之母”,并被认为是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具贡献的领导人物之一。克莱因保留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但认为本能与客体有内在的联系,认为驱力是表示关系的,天生就是朝向客体的,她的工作为弗洛伊德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克莱因对于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贡献,分为理论和技术两个层面。从理论上来说:对本能理论,特别是死亡本能理论提出与弗洛伊德不同的观点。克莱因把本能分为爱的本能和死亡本能。爱的本能是寻求与他人的关系。死亡本能是指与部分客体相联系的充满了迫害、敌意、危险和焦虑的幻想世界,死亡本能是儿童早期喜欢将世界分为好与坏的原因,这些儿童接触到的客体依次被投射到儿童的内心原欲,产生了一个内在的表象世界――一个被分成破坏性(坏的)和善良仁慈(好的)两个部分的世界,正是好客体和坏客体之间的动力性相互影响构成了克莱因关于婴儿精神世界的观点。 提出儿童早期的内部世界的构成= 幻想+投射+家人照顾,克莱因认为幻想指的是心理预期,是内部世界的基础。作为防御的投射是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情感、冲动归属到他人身上。 她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发展,用偏执分裂状态和抑郁状态描述婴儿早期经历的两种基本的精神状态。偏执分裂即把客体分成不同部分,不同部分独立存在,如把客体分成全好或全坏。抑郁状态时爱与恨指向同一客体,婴儿表现出对客体既爱又恨的矛盾情感,这会引起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客观题答案(全)

模块1 windows 7 操作系统——客观题 题目1 以()为核心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属于集成电路计算机。 正确答案是:微处理器 题目2()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 正确答案是:第一台 题目3()电子计算机使用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 正确答案是:第一台 题目4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当包括()。 正确答案是: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题目5()是一种系统软件。 正确答案是:操作系统 题目6某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程序属于()。 正确答案是:应用软件 题目7操作系统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是: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的使用 题目8()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 正确答案是:计算机硬件 题目9微型计算机中()主要功能是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正确答案是:运算器 题目10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 正确答案是:显示器 题目11微机的核心部件是()。 正确答案是:微处理器 题目12()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器、控制器及内存储器统称。 正确答案是:CPU 题目13 CD-ROM是()。 正确答案是:只读光盘 题目14下列不属于计算机应用范畴的是()。

题目15()的特点是速度快、印字质量好,噪音低。 正确答案是:激光式打印机 题目16目前使用的防杀病毒软件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是:检查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消除部分已感染病毒 题目17 1MB =()。 正确答案是:1024KB 题目18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 正确答案是:(75)8 题目19云计算是()。 正确答案是:将网络资源集中管理和调度,并以虚拟化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的 题目20简单地说,物联网是()。 正确答案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对物品进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题目21世界上第()台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 正确答案是:一 题目22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采用的主要()是电子管。 正确答案是:逻辑元件 题目23简单地说,计算机是一种不需人为干预,由能自动完成各种种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正确答案是:工具 题目24()的英文缩写是CAI。 正确答案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题目25运算器和()的集合体称为CPU。 正确答案是:控制器 题目26能接收和保存数据及程序的装置称为()。 正确答案是:存储器 题目27()的有序集合叫程序。 正确答案是:所有指令 题目28将2个以上的()整合在一起称为多核处理器。 正确答案是:CPU 题目29 内存储器相对于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小、速度()。 正确答案是:快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第十三章系统式家庭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一.家庭治疗的历史及在中国的发展 系统式家庭治疗( systemic family therapy)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现代心理治疗最初是以个别会谈的方式进行的,心理治疗者通过与来访者的个别接触来实施治疗,如精神分析疗法等。大约从本世纪三分之一阶段开始逐渐出现了集体心理治疗的方式,每次接受治疗的不再是单个个人,而是一群就诊者,这就是小组治疗。这样一来,发挥治疗效应的除了治疗人员的热心和技巧以外,还加上了治疗小组这个集体的作用。家庭治疗就是集体治疗的一种特殊形式,在这里,治疗对象不是临时组织的接诊者集体,而是一个家庭。目前家庭治疗已经成为继精神分析、行为治疗、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之后极有影响力的四大治疗流派之一。 家庭治疗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当时曾有几个有关家庭环境对精神分裂症之影响的大型研究。研究者为 Murray Bowen ,Gregory Batson等,他们发现了不良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这些研究对一些原本从事精神分析治疗的医生产生了影响,他们开始试行以病人的整个家庭作为心理干预的对象,并试图通过调整家庭关系来解决个人心理问题。 在 50 年代,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发展。一般人们将 50 年代确定为家庭治疗的奠基年代。根据高登拜克的意见有五种相互独立的学科及临床发展为家庭治疗的出现提供了舞台:(1)精神分析理论和疗法被用于更广泛的情绪问题,如触及家庭的治疗取向;(2)系统论致力于研究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各部分的关系并将其知识应用在对家庭系统的观察方面;(3)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研究,如家庭成员(如母亲)在疾病形成中的作用;(4)儿童教育及婚姻咨询两个领域的发展;(5)对新技术如集体治疗的兴趣日益增长。 1962年是家庭治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这一年“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 这一名称得到学术界正式确认,本专业的第一份学术刊物《家庭作用》(Family Process) 也在这一年里创刊。尔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事实证明家庭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疾病、心身疾病、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障碍以及婚姻问题都有相当疗效。

心理咨询最有效方法之一: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

心有心的语言——心理治疗的意象对话技术 意象对话过程概述 意象对话技术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它就象是两个人有象征的语言在交流,是心和心的交流,是自由的交流,靠的是咨询师的直觉和悟性,以及他真诚的态度和关心。没有绝对固定的程序。另一方面,意象对话毕竟也有一些基本的程序。

那么,我先说一下基本的程序。 第一节引入的过程 意象对话技术不象其他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要求的条件那么多,有时甚至在酒桌中也可以做。不过不论在什么场合做,首先要简要说明这个方法,从而引入意象对话。 如果不告诉对方意象对话是怎么一回事,突然地就让对方闭上眼睛去想象,对方会是什么感受?我想大概对方一定会感到很迷惑而且害怕,他不知道你要做的是什么鬼把戏。 小孩子比较好办,我们只要说:“我们做一个游戏吧,我说什么,你就想象什么。然后你告诉我你想象出来的是什么样子。”或者说,“我们一起编一个故事吧,故事的一开始是……”。 对成年人就不行了,成年人戒备心强,我们先要给对方解释一下意象对话技术。 在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很简单的介绍说“我有一种心理测验的方法,很有趣,就是通过想象,可以测出你的心理。”一般来说,人们对心理测验都很有兴趣,这样说就可以了。在正式的心理咨询中,解释可以多一点。但是也不需要太多,因为对方也并不是要来学习心理学,不是来学习意象对话技术,不必要知道太多。 解释完之后,就可以引入了。先说好让对方根据自己的要求进行想象。要说明一下,不要刻意地、努力地想象,意象的出现应该是自动浮现在意识中的。还要告诉对方在想象过程中不要询问咨询者自己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以免中断想象过程。然后要做的是先让他放松。坐的姿势要舒服些,调节一下呼吸,闭上眼睛(也可以不闭眼,但是还是闭眼比较的好),放松下来后,就可以开始想象了。 第二节来访者做想象 心理咨询和治疗者可以先设定一个内容,让患者想象。例如:“请想象你看到了一座房子,告诉我,那是什么样子的房子?”或“请想象你走进自己的头,在里边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要求患者想象的内容是针对某些特殊问题的,相当于投射性的测题。例如“房子”是内心世界的象征,我们平时说“心房”,也就是潜意识中把心比做一个房子。那么,当我们说“请想象你看到了一座房子”的时候,实际上对方的原始认知中,就把这话理解为“请看看自己的心房”,来访者的意象就是他内心的象征。根据来访者想象出的房子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其心理的状态。 “房子”的想象是我用的最多的,因为它最简单,而且它可以指示出人的心理的基本状态。 有一个高中生想象房子的时候,想象是这样的“房子的外面是一圈围墙,进去是一座城堡。城堡的门关着。” 从房子的状态看,这个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显然是太自我封闭了,他缺少安全感、害怕被伤害,所以他想象中的房子不仅是封闭的城堡,而且在外面还有围墙。

客体关系学派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家(1)

客体关系学派的三个重要的理论家 李小龙编译 当科胡特(Kohut)开始构建自体心理学大厦时,英国的客体关系理论家们也已经或开始关注一些同样的问题。回顾两者对精神分析的贡献颇有意味。科胡特在他的著作中对英国客体关系理论的参照很少,他对其中一些与他的概念相近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英国的客体关系理论家却没有能够将他们的一些发现像科胡特那样系统化,其中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英国理论家在看待自恋这个问题上,很大程度上并没有摆脱主流的道德观念的态度。对比两者或许会加深我们对一些重要的观点和结论的理解。 伊恩·萨蒂(IAN SUTTIE) 考察客体关系理论,从伊恩·萨蒂(Ian Suttie)开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萨蒂是早期塔维斯托克(Tavistock)小组的核心成员,他的工作令人注目地预示了费尔贝恩(Fairbairn)、冈特瑞普(Guntrip)、巴林特(Balintt)和温尼可特(Winnicott)的工作,并和梅兰妮·克莱茵(Melanie Klein)遥相呼应,后者对客体关系理论做出了更为全面的贡献。不过,萨蒂的观点代表的是与他那个年代的传统精神分析理论的决裂,而梅兰妮·克莱茵的意义主要在于她是一个过渡期的人物,在为维护客体关系理论的一致性所做的努力中,她并没有明确地超越内驱力防御心理学(drive defence psychology)。 1923年,萨蒂给国际精神分析杂志寄去一篇文章,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拒绝发表该文,与此同时,琼斯也见识了萨蒂富有才华的独创性。正如琼斯的传记(布罗姆,1982)里所说:“批评性的材料是一回事,而富于创新意义的论断则完全是另一回事。”现在,萨蒂被视为首批客体关系理论家中的一个,这是一种迟来的认可。根据布罗姆的看法,萨蒂的基本观点是:“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这个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寻求客体的行为从出生时就显露出来了。这就以一种完全的客体关系理论代替了弗洛伊德的双重本能(dual instinct)理论”。

心理治疗新技术

心理治疗新技术-----呼吸疗法 一、呼吸原理的概述 研究口吃的问题,首先要研究整个语言系统的活动状态。这里所说的是广义语言系统,它包括大脑、呼吸和发音等方面。本篇就呼吸和语言的协调配合问题,加以研究和阐述,对此,对呼吸的原理有简单介绍的必要。 人要维持生命,不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以适应人体的需要。呼吸时最明显的是肺部的一张一缩,事实上肺的收缩是被动的。胸腔的扩大,肺就随之扩大,胸腔缩小,肺就随之缩小。而胸腔的扩大与缩小,又是由于胸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缩和松弛作用所至,膈肌横布在胸腔和腹腔中间,将这两部隔开。膈肌的四周是肌肉,中央是厚膜,在呼气终止的时候,就好象一个倒放的锅。吸气的时候,膈肌收缩,使胸腔上下直径扩大,同时,肋骨的外层肌肉收缩,使肋骨向上和向前高举,因而使胸腔的左右和前后的空间扩大。胸腔扩大了,具有弹性的肺气囊自然扩大,因而空气就被吸入肺内,呼气过程则相反。 二、呼吸运动的控制 我们常说用胸部呼吸或用腹部呼吸,事实上腹部不会吸入空气

的。在膈肌的下面的腹部的一些器官。例如:肝、脾、胃、肠等。虽然说是用腹部吸气,这些器官是不会吸进空气的(特殊情况例外),不过膈肌尽量向腹腔压缩,把腹部压得鼓鼓的,就好像腹部装满了空气。 无论采取胸部呼吸还是腹部呼吸,都可以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因为膈肌和肋骨间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可随着自己的自由意志加以控制和支配的。在人脑有一部分是呼吸运动中心,它受大脑支配,引起各种不同程度的呼吸。若将延脑割去,呼吸即行停止。 人们的呼吸运动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的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的。它不是均匀的、相同的、一个模式的活动。呼吸运动固然可以受人们自由意志的控制和支配,但它也随着环境和心理状态的不同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客观环境和内在的心理因素时刻在调节着它,使它变得粗重,变得平和,常常不是个人意志能够控制的。1.平常不大跑路的人,偶然很快地跑了几里路,呼吸就会加快而急促。2.夏天,刚一跳进游泳池里,触着凉水,会猛然地吸进一口气。3.清晨走到花园,空气新鲜,鸟语花香,人会自然地深深吸进几口气。4.渴慕已久的或是初恋的朋友,一旦约你会谈,走到他(她)家门口,呼吸会感到拘束而紧张。5.严厉的老师,叫患有口吃的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他会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紊乱。6.看到电影上紧张的镜头,呼吸会随着情节的紧张而紧张起来。 上述各种事实,充分说明呼吸是随着环境和心情的改变而改变的。但它们有一共同的性质,就是在上述任何环境和心情下,可以由大脑发

电大计算机基础客观题

电大计算机基础客观题(一) 1 目前各部门广泛使用的人事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软件,按计算机应用分类,应属于_____。【D】 A. 实时控制 B. 科学计算 C. 计算机辅助工程 D. 数据处理 2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为_____。 A.集成电路 B.晶体管 C.电子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D】 3 计算机能够自动工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_____。 A. 二进制数制 B. 高速电子元件 C. 存储程序控制 D. 程序设计语言【C】 4 下面四条常用术语的叙述中,有错误的一条是_____。 A.光标是显示屏上指示位置的标志 B.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机器的低级程序设计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的源程序计算机能直接执行 C.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之间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 D.读写磁头是既能从磁表面存储器读出信息又能把信息写入磁表面存储器的装置【B】 5 用计算机自动完成离散产品的加工、装配、检测和包装等制造过程,是计算机在_____领域的应用。 A.科学计算 B.数据处理 C.过程控制 D.计算机辅助工程【D】 6 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_____。 A.源地址码 B.操作码 C.目标地址码 D.数据码【B】 7 在进位计数制中,当某一位的值达到某个固定量时,就要向高位产生进位。这个固定量就是该种进位计数制的_____。 A.阶码 B.尾数 C.原码 D.基数【D】 8 PC是指_____。 A.计算机型号 B.小型计算机 C.兼容机 D.个人计算机【D】 9 电子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_____的功能,运行速度快且能进行逻辑判断。 A.自动编程 B.模仿人的思维 C.记忆 D.思考并解决问题【C】

客体关系理论简介

客体关系理论简介。 弗洛伊德认为人生来就与他的环境格格不入。弗洛伊德和他的同代人相信,人类就像动物一样,注定要拼命追求简单的幸福。然而,根据弗洛伊德的霍布斯人类社会观,追求个人满足会危及其他个人,因此人类群体需要控制每个人的快乐目标。童年的任务是社会化,即把具有动物性冲动的儿童转变为拥有复杂心理装置的成年人。 成年人的精神装置有复杂的检查和障碍系统,可以将动物性冲动和目标引导成社会可以接受的文明生活形式。与弗洛伊德相比,当代所有重要的精神分析学派都倾向于认为人类婴儿符合并适应他出生后面临的世界,而不是格格不入。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loyd)不同意父亲过分强调本我的观点,认为她应该对自己给予足够的关注。 1936年,她出版了著名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确立了自我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1939年,海因茨·哈特曼出版了“自我心理学及其适应”一书,并提出了“无冲突的自我领域”,从而为自我界定了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围。哈特曼指出,自我和本我一样,都是从先天未分化的矩阵中继承和产生的。它是一种同时具有独立能量的心理功能。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自我自治和自我的基本功能--适应问题,这是自我试图在心理机制内维持人与环境平衡的结果。

适应概念为弗洛伊德向当代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转化提供了核心概念中介。在哈特曼之后,斯皮茨、雅各布森、穆勒等许多自我心理学家都致力于儿童早期发展的研究,试图描述婴儿自我发展的过程。当自我心理学在美国蓬勃发展时,一大批英国精神分析学家开始改变古典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不再强调先天生物因素,而是强调早期母子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形成了客体关系理论。物体不是指无生命的物体,而是具有爱、恨、渴望等情感的人的物体。“客体”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在讨论本能驱动力和早期母婴关系的背景下提出的。 在客体关系理论家中,他们关注客体与客体的关系,而不是本能的欲望,重视和强调客体与客体的关系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婴儿期外在关系经验的内化形成内在物,而内在物又会影响个体的外在关系体验;也就是说,婴幼儿早期形成的内在物就像内部的模板,影响着个体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感知和反应。梅勒妮·克莱因的作品是弗洛伊德理论与客体关系理论之间的桥梁。她保留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但认为本能和客体是内在联系的,驱动力表达了这种关系,生来就是面对客体的,这改变了弗洛伊德关于驱动力是无目的的观点。 在生命之初,本能驱力出现在客体关系的背景中,并被客体调整。婴儿寻找乳房和食物不仅是为了释放能量,也是为了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这种对本能驱动力和客体关系的强调与弗洛伊德的驱动力是无目

计算机基础客观题模拟考试答卷-1

本卷共有3道大题: 一、单项选择题(120道小题,共36分) 1、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0.3分) A、Windows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2、组成计算机CPU的两大部件是(A )。(0.3分)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3、下列哪一组是系统软件( C )。(0.3分) A、DOS和MIS B、WPS和UNIX C、Windows和UNIX D、UNIX和Word 4、说汉字占2个字节的位置是指( C )。(0.3分) A、交换码 B、输入码 C、机内码 D、字形码 5、下列存储器中存取速度最快的是( A )。(0.3分) A、内存 B、硬盘 C、光盘 D、U盘 6、微机中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 D )。(0.3分) A、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存储各种控制信息 C、保持各种控制状态 D、控制机器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7、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0.3分) A、RAM B、ROM C、CMOS D、Cache 8、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0.3分)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0.3分)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 A )。(0.3分) A、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B、保存各种指令信息供系统其他部件使用

C、分析指令并进行译码 D、按主频指针规定发出时钟脉冲 1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0.3分)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12、微机的内部总线包括( B )。(0.3分) A、PCI总线 B、地址总线 C、AGP总线 D、系统总线 13、所谓“计算机病毒”的实质,是指( B )。(0.3分) A、盘片发生了霉变 B、隐藏在计算机中的一段程序,条件适合时就运行,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C、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使计算机的电路时通时断 D、计算机供电不稳定造成的计算机工作不稳定 14、配置高速缓存是为了解决(C )。(0.3分) A、内存与外存之间速度的不匹配 B、CPU与外存之间速度的不匹配 C、CPU与内存之间速度的不匹配 D、主机与外设之间速度的不匹配 15、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0.3分)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16、操作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的( B )。(0.3分) A、程序 B、资源 C、功能 D、进程 17、磁盘驱动器属于(C )设备。(0.3分) A、输入 B、输出 C、输入和输出 D、以上均不是 18、常见的保证网络安全的工具是( B )。(0.3分) A、防病毒工具 B、防火墙 C、网络分析仪 D、操作系统 19、下面对计算机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0.3分) A、运算速度快 B、计算精度高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里 D、随着计算机硬件设备及软件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其价格也越来越高 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C )。(0.3分) A、存储在任何内存中的信息,断电后都会丢失 B、操作系统是只对硬盘管理的程序 C、硬盘装在主机箱内,因此硬盘属于内存 D、硬盘驱动器属于外部设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