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点梳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点梳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点梳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点梳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考点梳理

第一部分图形与几何

一、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或同一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从同一位置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不能看到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面。

2、正面、侧面(左面,右面)、后面都是相对的,它是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察、想象、猜测,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观察物体,从实物观察到对立体图形的观察有一个体验、认识、提高的过程,多观察物体,多画观察到的图形,自己制作立体图形,有意识的训练想象能力,逐渐就会观察立体图形了。

4、观察物体,先要确定观察的位置(方向)(常选择上面、正面、左侧面、右侧面),再确定观察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在平面图形画上斜线。

5、根据各个位置看到的平面图形推算共有几个小正方体方法:从正面看数层数,从下往上数;从上面看数列数,从左往右数;从左面看数排数,前排在右后排在左,从右往左数。

6、至少用8个正方体可拼成较大的正方体,27个64个125个。。。都可拼成较大正方体。

二、图形的运动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对称、平移和旋转。

对称点是关于一条直线对称的点 (对称点一般用于轴对称),对应点是一个图形经变换后的图形与变换前的图形位置相同的点(对应点一般用于平移和旋转)

(一)图形的平移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2、平移的三要素:原图形的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一般为: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种。平移的距离:一般为几个单位长度(也即几个方格)

3、平移是整个图形的移动,图形的每个关键点都需要按要求移动。

4、把图形平移的步骤:

(1)确定原图形位置、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离。

(2)找出原图形的各关键点。

(3)根据题目要求将各个点依次平移。

(4)顺次连接平移后的各点,标明各点名称。

(二)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有: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方向相反。

(4)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物体或图形围绕一个定点沿着一个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现象叫做旋转。如风扇的叶片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

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①旋转中心,固定不变;②旋转方向有顺时针、逆时针;③旋转角度有:常见的有30°、45°、60°90°、180°、270°。

(3)长方形绕中心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心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4)怎样画图形旋转的形状:(1)先观察原图形的形状特征找准关键点,(2)找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3)使用直角三角板的顶点与旋转中心重合,则该图形旋转后的形状就在三角板另一条边上;(4)确定各对应点的长度,用虚线标出来;(5)将每个对应点连接并标出名称。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是相对而言的,随观察角度而定)

长方体特点:

(1)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3)正方体可以看做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面棱

长方体都有6个面,

12条棱,

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知识点4】

经过折叠可以组合成长方体:

经过折叠可以组合成正方体: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或 S=2ah+2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 S= 6a2

【生活实际】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占地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V=S h

(换个角度看,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 L = 1 dm3 1 mL = 1 cm3 1 L= 1000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 S×h升高

【注意】1㎝、1 cm2、1 cm3它们是三个不同的计量单位,所以不能进行比较。

8、【体积单位换算】大单位小单位

小单位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质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单位换算】大单位小单位

小单位大单位

长度单位: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分秒:1天=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第二部分数与代数

一、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和负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和最大因数是它本身。(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30,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A的最大因数是A;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倍数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2×2=4 (相同乘一次)

最小公倍数是:2×2 × 3×2×2= 48 (相同乘一次×不同分别乘)

3、求法三:短除法

用短除法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①12和18 ②34和102 ③ 12、24和36

想: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般用这两个数除以它们的公因数,一直除到所得的两个商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就是所有公因数连乘再乘最后的商。

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的分数单位是。最大的分数单位是,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用字母表示A÷B= (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例如: 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1。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如:

=10÷5=2 =21÷5=4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得分子如:

2= 2×4=8 (8作分子)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5 = 5×5+1=26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1= = = = =…= =…

【注意】分数未带单位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分数带有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 =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如:

和可以化成和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0.3= 0.03= 0.003=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如: =0.3 = =0.6 = =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除不尽的按要求取近似数。如: =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如:2 =2+0.3=2.3

12、比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大,分母大的小。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0.5 =0.25 =0.75 =0.2 =0.4 =0.6 =0.8

=0.125 =0.375 =0.625 =0.875 =0.05 =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④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

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②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具体解释如下: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

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

起来。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

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a+b=b+a a+b+c=a+(b+c)

3、减法的性质:a-b-c=a-(b+c) a-(b-c)=a-b+c= a+c –b(等式左右可以交换的)

4、、、、、……

、、、、……

5、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0.875+23 +18 23 +14 +0.8 0.4×33×52 23×0.375×163

=78 +23 +18 =23 +14 +45 =25 ×33×52 =23×38 ×163

=78 +18 +23 =23 +(14 +45 ) =25 ×25 ×33 =23 ×(38

×163 )

=1+23 = 123 =23 +1 = 123 =1×3 =3 =23×2=46

含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含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数字换减法式数字换加法式

0.875+23 +18 +13 0.375×297 ×163 ×729 35×536 101×910

=78 +23 +18 +13 =38 ×297 ×163 ×729 = (36-1) ×536 =

(100+1) ×910

=78 +18 + 23 +13 =38 ×163 ×297 ×729 =36×536 -1×536

=100×910 +1×910

= (78 +18 )+ (23 +13 ) = (38 ×163 )×(297 ×729 ) =5-536 =1+910

=1+1 =2×1

乘法分配律提取式乘法分配律提取式乘法分配律(添项) 乘法分配律(添项)

101×0.9-910 ×1 95.5÷1.6-15.5÷1.6 101×0.9-910 52×58 +29×58

-0.625

=101×910 -910 ×1 =(95.5-15.5)÷1.6 =101×910 -910 =52×58 +29×58

-58

=101×910 -1×910 =80÷1.6 =101×910 -1×910 =52×58 +29×58

-1×58

=(101-1) ×910 =800÷16 =(101-1) ×910 =(52+29-1)×58

=100×910 =100×910 =80×58

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减法的性质简算例子数字换乘法式

18-58 -0.375 134 -716 -0.75 1225 -(716 +0.4) 0.56×125

=18-58 -38 =134 -716 -34 =1225 -(716 +25 )

=0.7×0.8×125

=18-(58 +38 ) =134 -34 -716 =1225 -25 -716

=0.7×(0.8×125)

=18-1 =17 =1-716 = =12-716 =11 =0.7×100=70

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除法的性质简算例子数字换乘法式

3200÷2.5÷0.4 2700÷2.5÷2.7 5900÷(2.5×5.9) 33333×33333

=3200÷(2.5×0.4) =2700÷2.7÷2.5 =5900÷5.9÷2.5 =11111×3×33333

=3200÷1 =1000÷2.5 =1000÷2.5 =11111×99999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能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11111×(100000-1)

123 +716 -23 250÷0.8×0.4 123 -716 +13 29×0.25÷0.29

=123 -23 +716 =250×0.4÷0.8 =123 +13 -716 =29÷0.29×0.25

=1+716 =1 716 =100÷0.8 =125 =2-716 = 1 =100×0.25 =25

6、解方程

解方程方法一: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

商×除数

解方程方法二:消项(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如果消×3,方程两边就同时÷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几 , 要先消去其中一边的几

(如果有“-几”,就把“-几”消去,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消去掉)

3:消去“-几”,消去“÷”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消掉,先消“+ -”再消“÷”最后消“×”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都要写成几 +数字)

解方程方法三:移项(+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3移到另一边就变成÷3)

1:把方程里的“括号”全部去掉,两种去括号的方法任选其一

2:如果两边都有几 ,就把其中一边的几移到另一边

(如果有“-几”,就把“-几”移到另一边。如果没有“-几”,就把较小的移到另一边) 3:把“-几”移到另一边,把“÷”移到另一边”

4:把这边的数字全部移到另一边,先移“+ -”再移“÷”最后移“×”

(注意:无论解到哪一步,数字+几都要写成几 +数字)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1、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或几个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中位数:(1)按大小排列;

(2)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3)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最中间的那两个数的平均数就是中位数。

3、平均数的求法: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4、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1)当一组数据中没有偏大偏小的数,也没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用平均数表示一般水平。(2)当一组数据中有偏大或偏小的数时,用中位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3)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多次出现,就用众数来表示一般水平。

4、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联系与区别:

①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个数所得到的商叫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情况。

②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③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它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5、统计图:我们学过——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优点:条形统计图能形象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优点: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比较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几组数据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而且可以比较几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注意】①画图时注意:一“点”(描点)、二“连”(连线)三“标”(标数据)。

②要用不同的线段分别连接两组数据中的数。

6、打电话:规律——人人不闲着,每人都在传。(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

(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

通项公式 -1=人数,n为自然数,表示时间

列表法: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通知人数 1 2~3人 4~7人 8~15人 16~31人 32~63人

第四部分综合与实践

一、用天平找次品规律:

1、把所有物品尽可能平均地分成3份,(如余1则放入到最后一份中;如余2则分别放入到前两份中),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2、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1次

4~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2次

10~27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3次

28~8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4次

82~24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5次244~729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6次

3、找次品规律

1 2 3 4 5 …次数

3 3×3 3×3×3 3×3×3×3 3×3×3×3×3 …

3 9 27 81 243 …找次品个数

二、特殊问题:

1、握手、开锁问题方法1:1+2+3+4+…( n-1)=总次数;方法2:n×(n-1) ÷2=总次数;

2、数角、线段总个数1+2+3+4+…n=总个数(n表示小的角数或短的段数)。

3.服装搭配问题:假如a件衣服b件裤子搭配共有a×b=a b种搭配法。

【补充知识】

小学数学平面图形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一、正方形(a表示边长,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字母表示为:C=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字母表示为:S=a×a

二、长方形(a表示长,b表示宽,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字母表示为: C=(a+b)×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字母表示为:S=a×b

三、三角形(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字母表示为:s=a×h÷2

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字母表示为:h = s×2÷a

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字母表示为:a = s×2÷h

四、平行四边形(a表示底,h表示高,S表示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表示为:S= a×h

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字母表示为:h= s÷a

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字母表示为:a= s÷h

五、梯形(s表示面积,a表示上底,b表示下底,h表示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表示为:s=(a+b)×h÷2

梯形的(上底+下底) =面积×2÷高字母表示为:a+b = s×2÷h

梯形的高=面积×2÷(上底+下底) 字母表示为:h = s×2÷a+b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2015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3、通常情况下从上面、正面、左(或右)三个面见写观察结果。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可分为两种:奇数与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可分为三种:质数、合数与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即: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 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12=2×2×3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平移 物体或图形平移后本身的形状、大小和方向都不会改变。 二、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三、旋转 1、物体旋转时应抓住三点: ①旋转中心; ②旋转方向; ③旋转角度。 2、旋转只改变物体的位置(旋转中心位置不会变),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像0、1、 2、 3、 4、 5、6……这样的数是自然数。?? 2、像- 3、-2、-1、0、1、2、3……这样的数是整数。 3、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一、因数和倍数 所指的是整数,不包括0。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 1、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二、因数 1、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三、倍数 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四、2、5、3的倍数的特征 1、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偶数与奇数: ①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②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1。 3、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4、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五、质数和合数 1、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2、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3、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质数只有两个因数;而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 六、 1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 按因数的个数来分:分为质数、合数和1三类。 2、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立体图形。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宽、高都各有4条,分别平行并且相等) 3、长方体的特征: ① 面: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最多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大全300道.docx

五年级小学数学计算题300 题 班级:姓名: 脱式计算(110 题) 175- 75÷2568+ 35×13725-( 125 + 237)( 114+ 166)÷35432÷( 9×8)189- 60+ 40 216+ 305/547+ 236+ 645+25 ×44 102 ×998+2×125645-180-245 382 ×101-3824×60 ×50×835×8+35 ×6-4 ×35

0.175 ÷0.25 ×40.175 ÷0.25 ÷0.4200 ÷[( 172- 72)÷25]

630 ×[ 840 ÷( 240- 212)]800 ÷252000 ÷125 25×63×49000 ÷12599×11 794- 19868×25428 ×(3080 - 1980) - 7426756 - 193- 207 72×12597×360+ 3×360124 ×25- 25×24 2800 ÷100+ 78975÷〔 138 ÷( 100-54 )〕85 ×(95 - 1440 ÷24) 240 ×78÷( 154-115 )80400 - (4300 + 870 ÷15)1437 ×27+ 27×563

[75- ( 12+18) ] ÷15(6.8-6.8 0×.55) ÷8.57.2 ÷0.8-1.25×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 864 ÷[( 27- 23)×12(45+38-16)×24500-( 240+ 38×6) [64 -( 87- 42) ]×15(845-15×3)÷1612×[(49-28)÷7] 450 ÷[( 84- 48] )÷12(58+37)÷(64-9×5)0.12 ×4.8 ÷0.12 ×4.8 95÷( 64-45 ) 6.5 ×( 4.8-1.2 4×)(284+16)×(512-8208÷18)178-145 ÷5×6+42812-700 ÷( 9+31 ×11)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2015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 一、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如:3×6=18,那么3和6就是18的因数,18就是3和6的倍数。 24÷6=4, 那么4和6就是24的因数,24就是4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一个数是因数,一个数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例如:⑴ 5是因数,15是倍数。(×) ⑵ 5是15的因数,15是5的倍数。(√) 3、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 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4、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 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 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5、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 18 )。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汇总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汇总 1.如图是幸福小区的平面图. (1)如果用(12,5)表示公园的位置,那么佳佳家的位置表示为. (2)下面是佳佳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 7:00 7:10 7:40 8:30 起床跑步早饭作业 佳佳早晨跑步到文化宫,然后又跑步返回家中共用20分钟.算一算,她平均每分钟大约跑多少米? (3)星期天佳佳应邀步行去王芳家做客,她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70米.佳佳出门5分钟后,王芳以每分钟80米的速度从自己家里出发去迎接佳佳.算一算,佳佳出发多少分钟后才能与王芳相遇? 2.一个长21厘米,宽15厘米,高13厘米的长方体.现在从它上面切下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星期天,小华请8名同学到家作客,他妈妈用一盒长方体包装的饮料招待同学.这个长方体盒子长15厘米,宽12厘米,高20厘米,给每个同学倒了一满杯,杯子的底面积是50.24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招待客人后,小华他自己还有饮料喝吗?(写出计算过程) 4.东东家去年五月份用水24吨,今年五月份比去年五月份节约,今年五月份比去年节约用水多少吨?

5.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5厘米,宽15厘米,从四个角分别剪去边长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周折起来,做成没有盖子的铁盒,请你帮忙计算一下:做这样一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铁皮?铁盒的容积是多少? 6.列式解答: 如图是一盒巧克力,如果将这样的三盒巧克力包装成一个礼包,怎样包装才能最节省包装纸?(重叠处不计)(图:一个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6厘米的长方体) (1)用这种包装方法包装成的礼包长厘米、宽厘米、高 厘米. (2)用这种包装方法包装成的礼包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 7.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行5.5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4小时后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答案: 1、如图是幸福小区的平面图. (1)如果用(12,5)表示公园的位置,那么佳佳家的位置表示为(4,13). (2)下面是佳佳周六上午的作息时间. 7:00 7:10 7:40 8:30 起床跑步早饭作业 佳佳早晨跑步到文化宫,然后又跑步返回家中共用20分钟.算一算,她平均每分钟大约跑多少米?

2020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练习套(最新)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4分) 101-201= 2+21= 41+4 3 -51= 97 -92= 1-21-51= 51+2 1 -51= 31+35-2= 52+101=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① 0.3χ= 45 ②52χ+53χ=28 ③χ-54 =12 5 三、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51+21+31 21+31-4 1 51+21+54 2-125-12 7 79+61+65+75 1513-(1513-5 2 )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4分) 21+21= 31+32= 1-65= 65-6 5 = 51+51= 54-51= 83+83= 1-21 =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Ⅹ-21 =54 61+Ⅹ=21 2Ⅹ-65=6 1 三.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18分) (1)54 +(83-41) (2)2-73-74 (3)85-31+12 5 (4)68- 7.5 + 32-2.5 (5) 125 -(121 -2 1 ) 五年级计算题练习三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直接写出得数。(4分) 92+21= 76-32= 103+4 1 = 73+91= 31-51= 61+4 1 = 75-51= 2017-203-209= 92+83-85= 7-75 = 141+145+143= 41+41+4 3 = 1-32-31= 二.解方程或比例。(9分) X +13 =67 712 —x = 14 X -(716 -524 )=7 2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要点整理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 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0: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最小的奇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最小的偶数是:0; A的最小倍数是:A;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 ...分解质因数(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清单(总)

一、能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某一方向观察看到指定图形的几何体。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2.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时,由于前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后面的小正方体、左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右面的小正方体、右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左面的小正方体或者是上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下面的小正方体,常会漏数被遮挡的小正方体............ 。例如: 图1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图2是由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而不是由3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解决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在观察物体时,从正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层和几...................列.;.从上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列....................;.从左面看可以......确定所摆的几何体有几行和几层.............. 。 二、能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搭出几何体。 1.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确定了,这个几何体也就确......定了.. 。 2.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先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分析确定基本形状,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然后根据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综合分析,确定层数和每层小正方体的个数。 3.数组合成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时,可以先把这个几何体 分层、分行或分列统计,然后把每一部分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相加。 温馨提示: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也可能不同。 温馨提示: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搭成几何体时,先从上面确定基本形状,然后从正面和左面确定层数 和每层的个数。 易错点:仅根据从某一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是无法判断几何体的摆法的,更无法确定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 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总复习知识点最完整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如2,3,5,7,11,13,17,19……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归纳

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观察物体(三) 1、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不管从哪个方位观察,一次最多只能看到物体不同的三个面。(例如: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3、当我们从某一方位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都是相邻的面;不可能从某一方位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 4、正确辨认方位的方法:正面,上面和侧面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以观察者所站的位置来确定。 5、正确从固定方位观察物体的方法:观察物体时,视线要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垂直。 6、从左面观察和从右面观察是不一样的;从正面观察和从背(后)面观察不一样,位置恰好相反。 7、同一物体,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 第二章因数和倍数 2.1 因数和倍数 1、因数、倍数的意义: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因数和倍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只能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倍数因数只考虑整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4、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②列除法算式找。 5、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①列乘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②列除法算式找。 6、表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A、列举法; B、集合法 7、1是任意自然数(0除外)的因数。也是任一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因数。 8、一个数的因数只有一个,这个数是1。除1以外的任何整数至少有两个因数(0除外)。 9、一个数的因数都小于等于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等于它本身。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 这个数。 11、常见的最大、最小 最大因数:数本身。最小因数:1。最小倍数:数本身。最小的自然数:0。 最小的奇数:1。最小的偶数:0。最小的质数:2。最小的合数:4。 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和3。 2.2 2、3、5的倍数的特征 1、 2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 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就是6的倍数; 同时是3和5的倍数就是15的倍数; 同时是2和5的倍数就是10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且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绝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2、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余数. 又如整数a能被b整除(a÷b=c),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因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或用除法找。 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自然数。 二、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分为:奇数偶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2、3、5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同时是2、3、5的倍数,个位上是0并且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同时是2、3、5的倍数。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两位数是3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三、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 1.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2,3,5,7,11,13,17,19…… 都是质数。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如4,6,8,9,10,12,14,15,16,18,20,22,26,49……都是合数。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对,因为9是奇数,但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不对,因为2是偶数,但不是合数,是质数。 (3)在1,2,3,4,5,…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不对,因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不对,因为2是质数也是偶数,而其他的质数都是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四、100以内的质数(共 25 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 67、71、73、79、83、89、97 五,奇数+奇数=偶数(如:5+7=12 3+5=8 ……) 奇数+偶数=奇数(如:1+4=5 7+2=9 ……) 偶数+偶数=偶数(如:2+4=6 8+6=14 ……) 奇数×奇数=奇数(如:5×7=35 7×9=63 ……) 奇数×偶数=偶数(如:5×8=40 7×8=56 ……) 偶数×偶数=偶数(如: 8×12=96 14×24=336 ……) 六、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因数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一、因数与倍数 1、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例如:3×6=18,那么3和6就是18的因数,18就是3和6的倍数。 24÷6=4, 那么4和6就是24的因数,24就是4和6的倍数。 2、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说一个数是因数,一个数是倍数,必须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例如:⑴ 5是因数,15是倍数。(×) ⑵ 5是15的因数,15是5的倍数。(√) 3、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看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要求的数,这两个数 就是这个数的因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一对一对去找不要遗漏。) (2)列除法算式找。 (这个数除以那些整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商和除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例: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4、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用这个数乘以不是0的自然数得到的积就是 这个数的倍数,要从自然数1开始。) (2)列除法算式找。(哪个数除以这个数,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那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 4的倍数有哪些?50以内8的倍数有哪些? 5、倍数和倍的区别:倍可以运用于整数、小数、分数,而倍数只能运用于整数。 例:15是3的5倍,可以说15是3的倍数。1.5是0.3的5倍,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例如:12的最小因数是( 1 ),最大的因数是( 12 )。 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例如:18的最小倍数是(18 )。 8、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既是它本身的最小倍数,又是它本身的最大因数。 例:⑴一个数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⑵一个数(0除外)的最大因数等于它的最小倍数。(√) ⑶一个数的最大的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18 )。 9、如果两个数都是一个数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差)也是这个数的倍数。 例如:14是7的倍数,21是7的倍数。14和21的和也是7的倍数。 64是8的倍数,32是8的倍数。64和32的差也是8的倍数。 10、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例:按2的倍数的特征,自然数分成(奇数)和(偶数)。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 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11、个位上是0 或 5 的数,是5的倍数。

部编五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4、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5、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6、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因数和倍数的描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7、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 8、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9、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10、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11、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因数<或=它本身、倍数>或 = 它本身、最大的因数=最小的倍数=它本身 13、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14、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 4、6、8的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 5、7、9 的数。 15、自然数分成偶数和奇数,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奇数是1。 16、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7、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8、奇数+、- 偶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19、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0、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120。 21、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22、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23、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3个因数) 2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5、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 26、按因数的个数划分为:自然数分为质数、合数、1和0 。 27、按2的倍数划分:自然数分为偶数、奇数 28、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 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29、2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 。 30、100以内的质数: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 31、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32、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 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3、长方体有6个面。有12条棱,相对(也可以说是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 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3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5、长方体的棱长总和:(1)(长+宽+高)×4 (2)长×4+宽×4+高×4 36、(1)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3)有8个顶点。 37、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试题

五年级数学复习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 1、约分和通分的依据是( ) 2、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8米的( ),每份是( )米。 3、在12、17、26、34中,( )是( )的倍数,12和( )互质。 4、14 1的分数单位是( ),再加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5、2.25小时=( )小时(填分数)=( )小时( )分 6、最大的分数单位与 4 1的差是( ) 7、在5017、0.64、32和2516中,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两个数( ) 8、分母为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9、一个长方体平均分成两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则这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 ),体积是( ) 10、A=2×3×5 B=3×5×7,AB 的最大公约数是( ),AB 最小公倍数是( ) 11、a ÷3=b ,(ab 是整数),ab 的最大公约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2、池塘里某种水草生长极快,当天的水草数量是它前一天的2倍,又知60天长满池塘,( )天长了 4 1池塘。 二、判断: 1、连续5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 )

2、43 千克既可以表示1千克的43 ,也可以表示3千克的41 ……( ) 3、7657 是最简分数…………………………………………………( ) 4、分数单位越大,分数越大………………………………………( ) 5、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一样大…………… ( ) 三、选择题: 1、一瓶墨水的容积是60( ) A :升 B :立方分米 C :毫升 D :立方米 2、小明家6月份用10度水,是指10( ) A :立方分米 B :立方米 C :升 D :千克 3、把53 的分子加6,要使 分数值不变,分母应( ) A :加10 B :加5 C :加6 D :不确定 4、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4,最小公倍数是24,则符合条件的数有( )组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5、一段路,第一天修了21,第二天修了剩下的21 ,还剩全长的( ) A :21 B :31 C :41 D :61 四、 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35+136= 87-81= 51-61 = 127-122=163+1613 = 92+98= 158-31= 75-21 = 1-112 = 43+83 = 2、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1、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平移、对称和旋转变转,设计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 2、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4、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5、旋转三要素:点、方向、角度(如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 6、旋转的性质: (1)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变,位置变了; (3)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叫旋转角;(4)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在整数乘法里,如果a×b=c,那么a和b是c 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2. 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但是0也是整数。 3.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4.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如果两个整数(a、b)都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那么这两个整数的和(a+b)也是另一个整数(c)的倍数。 5.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6.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7.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8. 四则运算中的奇偶规律: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9.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10.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1. 自然数按照因数的个数多少,可以分为1、质数、合数;按是否是2的倍数,可以分为奇数、偶数。 12. 100以内的质数表: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 正方体也叫立方体。 2. 长方体的特征是: ①长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相对的棱长度相等;⑥有8个顶点。 3.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4. 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5. 正方体的特征是: ①正方体有6个面; ②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③所有的面都完全相同; ④有12条棱; ⑤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⑥有8个顶点。 6.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7.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8. 长方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9. 上面或下面面积=长×宽; 前面或后面面积=长×高; 左面或右面面积=宽×高。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1.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2×6 12.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表面积=正方形面的面积×2+长方形面的面积×4 13. 长方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4.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15.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m3,dm3,和m3。 16. 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1m3。 17.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是V=abh 18.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3;用字母表示是V=a3 19.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横截面积×长V=sh 20. 在工程上,1立方米简称1方。 21. 1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如果所有的棱长都扩大n倍,那么棱长总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2. 棱长总和相等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最大。 2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4. 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25.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 26. 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的容积单位是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 和ml。 27. 1升相当于1立方分米,1毫升相当于1立方厘米,所以1升=1000毫升。 28.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容器的容积比体积要小一些。 29.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的体积=现在水的体积-原来水的体积(容器的长×容器的宽×水面上升的高度) 30. 怎样测量一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呢? 先在量杯里装上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再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再记下新的水面对应刻度。两次刻度的差,就是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一个物体或是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3份。 3. 5/8米按分数的意义,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5份。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表示:把5米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