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I.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 清代孔子像

B 唐代孔子像

C 南宋孔子像

D 明代孔子像

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A.为政以德,以礼治国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

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A.身着官服B.眉清目秀C.作揖行礼

D.仙风道骨

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

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 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标题中的“自由”当

指…()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2.“各国联合”指的

是……()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缔结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

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

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

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

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

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

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

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

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

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你觉得呢?结合史实解释你的回答。

6.这时期,苏联发行了一系列如左图题材的海报。

据此判断苏联对于美国“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这

一号召持怎样的态度?

科技:无谓福祸,惟人善使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2分。共8分)

①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②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19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先后诞生。④20世纪后,电力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材料中属于对历史主观认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普遍认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将下列佐证上述观点的选项,分别填入表格。(每空格填一个字母)

A.工厂制度B.科学理念的提升C.电话的出现与普及

D.协作意识的强化E.德国统一F.城市化进程加速

G.农业机械化的推广H.俄国农奴制改革

(1)推动经济变革

(2)推动政治变革

(3)影响生活方式

(4)影响思维方式

3.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负面影响?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理想与现实的激荡,筑就了变革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4分。共10分)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Array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

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人权宣言》

1.《人权宣言》颁布时……………………………………………………………()

A.巴黎人民己攻占巴士底狱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建立

C.法兰西第一帝国已告成立 D.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宣告失利

2.《人权宣言》的思想直接源自……………………………………………………()

A.种姓制度 B.人文主义C.启蒙思想 D.社会主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期间,有革命者认为:“一切罪恶都是囤积居奇者造成的,唯一的补救

办法是断头台。正如不能宽恕较大的商人一样,也不能宽恕卖胡萝卜的商人。”

——据沈炼之《法国历史简编》整理

3.材料二中革命者的观点是对《人权宣言》的…………………………………()

A.遵循

B.完善C.超越 D.颠覆

材料三: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

不在此限。

——摘自《拿破仑法典》

4.(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内容上的一致之处。

(2)获得这种“一致”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I.开卷部分(共60分答题时间40分钟)

国史由家史织就;家史是国史缩影。

下列引文出自作家任溶溶《我也有过小时候》,阅读后回答问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6分。共12分)

1.任溶溶家族“其始祖都来自浙江金华,是南宋时逃难到广东落户的”。如果这里的“南宋”是指南宋末年,“逃难”是指逃避战乱,则战事当来自…………………………………()

A.宋与辽

B.宋与夏C.宋与金 D.宋与元

2.任溶溶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广东度过的,“我也身为做一个广东人而自豪”,因为“广东出了孙中山等革命人物”。孙中山的革命功绩是………………………………………………()

A.主持洋务运动

B.开展维新变法

C.建立中华民国D.发动五四运动

3.“从抗战一开始我就回到上海”,任溶溶所说的“抗战一开始”意指“七七事变”。

其实,今天认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始于七七事变的………………………………………

()

A.五年前B.六年前C.七年前 D.八年前

4.任溶溶说“(我)在上海读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我为我是个上海人感到自豪”。请你运用上海近代以来的史实替他说上三条理由。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曲是疑炼的情感,流行是群体的选择,它们共同投射出时代的光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4分。共14分)

美国歌手比利·乔创作的《We Didn't Start The Fire》(不是我们点的火),歌词由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

1.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了“红色中国”,其所指的历史事件当

是……………………()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1950年,“电视”成为新闻焦点,这是因

为…………………………………………()

A.电视宣告诞生 B.电视机发明并投产

C.彩电研制成功 D.电视改变生活方式

3.1957年的歌词中提到“周恩来”,当年他受到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原因

是………()

A.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亮相世界舞台

B.中国将在社会主义阵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

D.《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

4.从1954年的歌词“摇滚乐终于诞生了”,到1955年的“猫王”,再到1962年的“甲壳虫乐队”,“猫王”和“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反映了摇滚乐(1)“反正统艺术”的特征(2)关注社会现实的诉求(3)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4)对社会世俗的迎合…………………………()

A.(1)(2)(3)B.(2)(3)

C.(2)(3)(4)D.(3)(4)

5.歌中先后出现“杜鲁门”“北朝鲜、南韩国”“共产主义国家组成集团”“赫鲁晓夫”“柏林墙”等歌词,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A.列强殖民瓜分世界 B.工业革命席卷世界

C.资本主义全球扩张D.冷战阴影笼罩全球

6.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反复吟唱“不是我们点的火,凿界诞生伊始,燃烧便已开始;不是我们点的火,虽然我们也曾为理想奋斗不止”,表达了创作者对这一时代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计量方法关注的不仅是数量关系,更是这种关系背后人的活动和想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1.《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说,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

(1)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

是…………………()

A.独立战争的爆发B.《1787年宪法》的颁行

C.南北战争的深入

D.“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

(2)林肯使用“联邦”和“国”频次的变化,表明他逐步意识

到……………………()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

B.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性

C.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D.解放黑人奴隶的必要性

2.左图为《纽约时报》1988年、1993年“自由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使用频次变化的示意图,其折射出…………

()

A.美国报界使用术语比较随意

B.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美苏两国矛盾已经趋向缓和

D.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重重

3.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道德经》与《论语》后,制作了下表。

《道德经》与《论语》中关键词出现次数统计

书名总字数“道”“德”

《道德经》约6000字7540

《论语》约11750字8943该小组认为“道”“德”两字出现的次数,《论语》均比《道德经》多,这足以证明《论语》比《道德经》更注重道德观念的表达。这种说法合理吗?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艺术地再现历史,当以客观、全面为准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4小题每题2分;第5小题16分。共24分)

《姑苏繁华图》(局部)

1.乾隆南巡,徐扬献上图。画家除展现其绘画艺术天赋外,本意当是……………() A.描摹姑苏城防固若金汤B.忠实再现姑苏经济盛况

C.揭示江南自古兴盛原因D,讴歌盛世颂扬天子英明

《万国来朝图》(局部)

2.上图由乾隆授意,宫廷画家创作。作为原始史料,其可以…………………………() A.再现会见万国使节的场景B.证明清王朝不曾闭关锁国

C.反映康乾盛世的外交气象D.揭示乾隆天朝大国的心态

3.同时代的诗人写道:潍北邑(今山东潍坊北部)当丁丑年,沿海村落少炊烟。无麦无禾空赤地,家家真乃如磬悬(空无所有)。膝下娇儿莫能蓄(养育),百许铜钱即便鬻(卖)。诗歌反映了作者对当时民众生存状况的…………………………………………………

()

A.认可B.同情C.赞赏D.满意

4.综合上述三题中的材料,下列对乾隆统治的评价恰当的是………………………() A.盛世隐含危机B.锁国卓有成效

C.天朝无所不有D.经济困顿维艰

5.乾隆时,英使马戛尔尼在来华日记中写道:“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0分)

1.BCDA(2分)2.B(2分)3.A(2分)4.C(2分)

5.后世画家对前人的模仿;人们对孔子形象的普遍认同;人们对中国儒家文化的认同及儒家创始人的尊崇等(任答一项即可,2分)

二(共12分)

1.D(2分)2.D(2分)3.A(2分)4.B(2分)

5.同意(1分)德国纳粹分子忌惮明信片的传播效应会增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1分)

如答“不同意。因为1942年的纳粹德国实力强大,未露败相”,可得4分。

6.积极响应/支持(2分)

★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2分

三(共8分)

1.②④(全部答对得2分)

2.(1)A G(1分)(2)E H(1分)(3)C F(1分)(4)B D(1分)

3.有(1分)环境污染/军火生产用于战争/贫富分化等(任举一例即可,1分)(如答“科技本身无所谓对错,关键是人在科技发明和应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得4分)

★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

四(共10分)

1.A(2分)2.C(2分)3.D(2分)

4.(1)都涉及私有财产的保护。(2分)

(2)先进思想理论的实践,需要依托法律的保障。(2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2分)

1.D(2分)2.C(2分)3.B(2分)

4.可从以下内容中任选三项,大意正确即可。(每项2分,共6分)

可从宏观层面表达,如上海是中国革命的基地;上海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工业、商业、金融业和航运业中心;上海是英雄辈出的城市,涌现出陈化成、谢晋元等民族英雄;上海是中

国近代文化的发源地;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等。

也可从具体史实方面陈述,如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陈化成殉国于吴淞炮台;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规模最大的企业江南制造局;民国时期出现先施、永安等大型百货公司;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等。

如宏观与具体史实有交叉重复,取具体史实计分。

二(共14分)

1.D(2分)2.D(2分)3.B(2分)

4.A(2分)5.D(2分)

6.关注世界,回望历史;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失望与希望并存;无奈和期待交织等(任答两项即可,每项2分,共4分)

三(共10分)

1.(1)C(2分)(2)C(2分)2.B(2分)

3.不合理。(2分)因为《道德经》和《论语》的总字数不同,不能只统计“道”“德”在两书中出现的绝对次数;要考察“道”“德”两字在两书中出现的具体语境,孤立地统计出现次数或有岐义;《道德经》和《论语》两书中对“道”“德”的解释不完全相同。(任答一项即可,2分)

四(共24分)

1.D(2分)2.D(2分)

3.B(2分)4.A(2分)

5.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三方面考虑,但切忌将这些方面割裂开来评判。

●主题、视角与史实:主题明确,视角清晰,史实确切,共12分。

◆层级一:同意,认为中国社会在康乾盛世下仍有地区处于贫困状态。(5-6分)

或答不同意,认为康乾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5-6分)

◆层级二:同意马戛尔尼的观点,但能够指出“贫困”“繁盛”的现象存在于不同

的地域,要全面看待。(7-8分)

◆层级三:就马戛尔尼的观点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的“贫困”不仅是社会经济,在

科学、艺术、思想观念等领域较同期西方亦显得落后。(9-10分)

◆层级四:就马戛尔尼“旁观者”的视角,从“世界大势”与“中国传统”的视角切

入分析。(11-12分)

若学生未能结合材料,仅从教科书中抄录相关表述,最高得8分。

●逻辑与表达:逻辑合理,文字通顺,条理清晰,共4分。

●特色: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再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6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