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军历史上的26个军

国军历史上的26个军

国军历史上的26个军

国民革命军第1军

该军源自黄埔军校教导团。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以该校学生组成教导团,任命何应钦任团长。12月26日成立教导2团,任命王柏龄为团长。

1925年2月两个团参加东征。1925年4月13日合编成党军第1旅,旅长何应钦。4月底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1师,师长何应钦。8月和第2师(由教导4、5团编成)合并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9月19日任命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20日收编许崇智粤军一部为第3师,师长谭曙卿。9月20日蒋介石率军参加第二次东征。10月14日攻克惠州。12月改编粤军张和、余鹰扬部为独立2师(1926年改称14师),师长冯铁裴。

1926年1月4日新增教导师,师长王柏龄。1月20日蒋介石辞军长职,何应钦升任。1师师长职由钱大钧接任。2月26日免王懋功2师师长,调升刘峙为师长。教导师改称20师。不久钱大钧与王柏龄职务对调。3月蒋介石通过“中山舰”事件逼迫共产党员退出第1军,邓演达接任政治部主任。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参谋长蒋伯诚。下辖1师,师长王柏龄(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刘峙。3师,师长谭曙卿。14师,师长冯铁裴。20师,师长钱大钧。此外另辖两个补充团。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1军1师、2师由副军长王柏龄、参谋长蒋伯诚率领参加北伐,其余部队留驻广东。9月初,2师参与攻打武汉,1师攻打南昌。10月1师攻击失败后王柏龄逃跑,副师长王俊代理。同时将总预备队补充师扩编为21师、22师隶属1军,由严重、涂思宗分任师长。

1926年9月3日何应钦率所余各部(除20师仍驻守广东)北伐攻闽。9月中旬将其中1个补充团扩编为独立4师,师长张贞。1927年1月顾祝同接任3师师长、薛岳接任1师师长。4月胡宗南代理1师师长、卫立煌接任14师师长、蒋光鼐接任22师师长、陈诚接任21师师长。5月1日国民革命1军进至鲁南。7月撤至苏南。8月参加龙潭战役。在此期间,增设新9师隶属1军。

由于该军建制过大(至1927年9月已辖9个师),大本营于1927年9月26日决定将1师、2师、22师留归1军建制。其余各师分别编成国民革命军9军、32军两个军。

至1927年底该军序列为:军长何应钦(1929年3月刘峙接任)。下辖1师,师长蒋鼎文(

1928年1月升任副军长后仍兼师长)。2师,师长徐庭瑶。22师,师长胡宗南。

1928年7月1日蒋介石举行各军编遣会议,成立整理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1军于1929年7月缩编为师,25日任命刘峙任师长、张克瑶任副师长。徐庭瑶、胡宗南、张承治分任1、2、3旅旅长。其中1师和22师另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师。该部于1929年3月参加讨伐桂系的战斗。

1929年10月西北军起兵反蒋后恢复军建制(任命顾祝同为军长,李明扬为副军长,下辖1师、2师、独立3旅)并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

1931年7月4日陈继承接任军长后下辖1师和3师,胡宗南、陈继承(兼)分任师长。1932年5月李玉堂接任3师师长。其中1师下辖3个旅,3师下辖2个旅。

1933年该军调往甘肃参加围剿红军。之后调出3师,以78师和西北补充旅补充该军。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被编入“讨逆军”第二纵队。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陈继承,后易胡宗南。下辖1师,师长胡宗南(辖李正先、詹忠言两个旅)。78师,师长丁德隆(辖廖昂、李用章两个旅)。西北补充旅,旅长杨得亮。

1937年9月因抗战需要,以该军为基础编成17军团,军团长由军长胡宗南担任(仍兼军长)。1938年5月12日李铁军接任军长。7月28日陶峙岳担任军长。该军参加过凇沪会战(其间32师曾隶属该军)。1938年6月参加兰封战役。同年秋参加武汉会战。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陶峙岳。下辖1师,师长李铁军,1938年5月12日李正先接任。78师,师长李文,1938年7月7日刘安祺接任。1939年167师(师长赵锡光)加入该军序列。

1940年5月周士冕接任167师师长。6月丁德隆接任军长。1940年9月韩锡侯接任78师师长。1941年5月韩锡侯接任军长。许良玉接任78师师长。1942年4月张卓接任军长。6月王隆玑接任167师师长。1943年6月臬春涌接任1师师长。1945年1月罗列接任军长。薛敏泉接任78师师长。5月许良玉复任78

师师长。7月黄正成接任1师师长。

该军至1945年底序列为:军长罗列。下辖1师黄正成。78师,师长许良玉。167师,师长王隆玑。

该军自1941年5月隶属34集团军后,参加过豫中会战,长驻陕西。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师,军长罗列改任师长。下辖整编1旅,旅长黄正成。1946年9月改旅于山西浮山被歼,旅长黄正成被俘。1947年6月重新建立,任命吴俊为旅长。整编78旅,旅长沈策。整编167旅,旅长李昆岗。1947年5月该旅在陕北蟠龙被歼,旅长李昆岗被俘。重建后任命匡永美为旅长。

是时该师序列为:师长罗列。辖1旅,旅长吴俊。78旅,旅长沈策。167旅,旅长匡永美。

1948年9月恢复1军番号。军长改由陈鞠旅担任,所辖各旅恢复师番号。1师师长周环,1949年1月袁书田接任。78师师长陈坚。167师师长曾永美。

1949年11月该军于四川与解放军作战时被歼灭。

中原大战中第一军的序列是

军长顾祝同

第一师徐庭瑶/胡宗南(都是代理)

第一旅胡宗南转

第二旅黄杰

第三旅彭进之(好象作过河南的什么官)

第二师顾祝同

第四旅楼景越(老蒋的警卫员,后来做到警二师师长,下落不明)

第五旅不知道

第六旅郑洞国

第三师陈继承

第七旅李思愬(老人儿了,北伐时的团长)

第八旅李玉堂

第九旅李仙洲

第一军还可以往下写写,第一军随李文投降前,其第一师的朱光祖团被运到了西昌,后来扩编为第一师,到了五零年愚人节那天被消灭干净。

第二军

该军前生为建国湘军。1925年6月建国湘军参与平定杨、刘叛乱后于8月被国民政府军委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委任谭延闿任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岳森任参谋长。下辖第4、5、6师共3个师,分别由张辉瓒、谭道源、戴岳担任师长。1926年春增设教导师,师长陈嘉祐。其中第4、6两个师参加北伐,隶属右翼军,进军江西,配合第7、第6军攻打南昌。1927年1月改隶东路军,由乐平、德兴入浙江取杭州。2月进攻南京,3月24日攻克。4月占滁州。

此时蒋介石拟将该军缴械改编,该军闻讯后入湘归武汉国民政府指挥。4月底参加武汉国民政府的北伐。5月将其中一部扩编为14军。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谭延闿,副军长张辉瓒。下辖4师,师长王捷俊,6师,师长戴岳,23师,师长朱耀华。

1927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讨伐唐生智,第2军投南京国民政府程潜部节制。10月参加讨唐战役。该军于年底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师,师长鲁涤平,后易张辉瓒。该师于1930年底参与围剿红军时被歼灭,师长张辉瓒被俘后枪决。

1929年国民政府为讨伐桂系军队,于3月2日编成第2军,以朱绍良任军长,下辖第6、第9、第11师和独立第4旅。10月蒋鼎文接任军长,陈诚任副军长。该军隶属2路军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1930年该军下辖第6、第9师两个师,隶属3军团,参加中原大战。

该军至1931年隶属4军团时只辖第9师(辖李良荣、刘戡、陈琪3个旅),师长由蒋鼎文兼任。参加围剿红军的战斗。9月李延年接任师长。郑作民继刘戡任旅长。周开勋继陈琪任旅长。

1936年该军再次整编。军长仍为蒋鼎文。所辖第9师以郑洞国担任,副师长黄祖壎。下辖赵公武、罗奇2个旅。隶属驻闽绥靖公署。

1937年8月李延年接任军长。以第3、第80师补充该军序列参加抗日。9月第80师留驻福建,第3师改隶它军,以93师补充。

该军至1938年初时序列为:军长李延年。下辖9师,师长郑作民。93师,师长甘丽初。102师(武汉会战时补充该军),师长柏辉章。

1939年第93、102师改隶它军,以103师补充。1940年76师(师长王凌云)加入该军序列。2月9师师长郑作民阵亡,9月张金庭接任9师师长。1941年103师调出,以新33师(师长杨宝谷)补充。1942年6月王凌云升任军长。夏德贵接任76师师长。1944年10月陈克非接任9师师长。

该军在抗战期间先后隶属于12集团军、15集团军、军委会直辖、20集团军、军委会直辖、远征军直辖、11集团军、陆军总司令部直辖。先后参加凇沪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等。

该军至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王凌云。下辖9师,师长陈克非。76师,师长夏德贵。新33师,师长杨宝谷。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9师。原军长王凌云改任师长。1947年12月张金廷接任。下辖整编9旅,旅长陈克非。整编76旅,旅长刘平。预备2旅,旅长杨宝谷。1947年夏该师调入中原参加内战。

1948年9月该师恢复军番号及建制。是时序列为:军长陈克非。下辖9师,师长蒋作英。

76师,师长张桐森。164师,师长不详。

1949年9月该军与124军编成20兵团。司令官由军长陈克非担任(仍兼任军长职务)。12月率部于四川宣布起义。

第三军

该军前身为滇军朱培德营,在讨伐广西陆荣廷部时逐渐扩建为师。1924年10月受大元帅孙中山命改编为建国1军。1925年8月改番号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朱培德,参谋长朱克清。下辖7师,师长王均。8师,师长朱世贵。9师,师长朱培德(兼)。该军另辖1个宪兵营和1个炮兵营。

1926年7月该军率3个师(留2个团驻防原地)参加北伐,隶属右翼军。9月会同2军克萍乡、宜春、上高、新喻、高安等地,击溃邓如啄、唐福山部。10月协助1军、6军攻克南昌后负责警备南昌。

1927年5月王均接任军长兼7师师长。黄实接任9师师长。8月1日在南昌起义时该军受到打击,一部被歼。

1928年春该军与9军(出自3军一部)再次参加北伐,进至河北青县。同年秋返回江西参与“剿共”。

1929年春该军编遣为第7师,师长王均。以李世龙、祝膏如、李文彬分任旅长。

1929年3月2日为讨伐桂系军队,重新组建第3军,任命朱培德为军长,下辖第4、第7、第11、第12、第18师弓5个师。不久,王均接任军长,第4、第11、18师脱离该军建制。3月26日该军和5军组成1路军讨伐桂系。10月14日攻击西北军。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时为预备军团。

1931年7月该军编入“剿赤”军南路集团军3军团,参加讨伐石友三。不久调往豫南参加“围剿”红军。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王均。下辖7师,师长王均兼任(辖19旅、21旅)。12师,师长曾万钟(前任为金汉鼎)(辖34旅、35旅)。

1936年军长王均应飞机失事遇难。曾万钟接任军长(仍兼任7师师长)。12师师长于1933年易唐淮源。1937年9月李世龙接任7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该军隶属35军团参加太原会战。后隶属5集团军,军长改易唐淮源。1941年5月军长唐淮源于中条山阵亡,周体仁接任。该军先后转隶34集团军、38集团军。1943年新3师加入该军序列。1944年4月李世龙接任军长。

1940年该军序列为:军长唐淮源(阵亡后易周体仁)。下辖7师,师长李世龙。12师,师长寸性奇(阵亡后易吕继周)。

抗战后该军序列为:军长罗厉戎(前任李世龙)。下辖7师,师长李用章。12师,师长陈子干。新3师,师长邱开基(原任沈元镇)。

1946年该军归保定绥靖公署辖制。是时,12师调离该军,以32师(师长刘英)补充。

1947年10月该军于清风店被解放军歼灭大部。军长罗厉戎被俘。11月,32师于石家庄覆灭。该军至

此番号撤消,不复存在。

第四军

该军前身为粤军第1师,该师下辖4个团和1个独立营、1个机关枪营、1个工兵营。陈炯明叛变时,该师2个团随陈叛乱。1923年2月陈炯明被驱逐后由李济深任师长。下辖2个旅和1个独立团。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粤军第1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下辖4个师(第10、第11、第12、第13师)和1个独立团。

10师,师长陈铭枢,辖28、29、30团。

11师,师长陈济棠,辖31、32、33团。

12师,师长梁鸿林,辖34、35、36团。

13师,师长徐景唐,辖37、38、39团。

独立团,团长叶挺。

1925年9月蒋介石驱逐许崇智,梁鸿林率12师叛变。平叛后以张发奎独立旅扩编为12师。

1926年7月9日副军长陈可钰率10师、12师、独立团参加北伐。7月12日攻克长沙。8月下旬,攻鄂南汀泗桥、贺胜桥。10月10日同第7军一起攻克武昌。第4军获得“铁军”称号。11月27日该军10师被扩编为国民革命军11军。以12师一部扩编为25师,师长朱晖日。

1927年4月张发奎接任军长,黄琪翔接任副军长兼12师师长。5月歼灭奉军11军。该奉军投降部被改编为21师,师长富双英(原奉军11军副军长)。6月15日黄琪翔接任军长。缪培南接任副军长兼12师师长。李汉魂接任25师师长。7月东征讨伐蒋介石,该军21师被唐生智解散。军至九江后撤回广东。

是时该军序列为(原留广东的11师和13师被改编为新编第4军,军长李济深):军长黄琪翔,副军长缪培南,参谋长叶剑英。下辖12师,师长缪培南兼任。25师,师长李汉魂。26师(原属第11军,8月调隶第4军),师长许志锐。教导2师(8月新编),师长薛岳。教导4师(8月新编),师长黄幕松。

1927年12月11日,参谋长叶剑英率4军教导团举行广州起义。军长黄琪翔被责难被迫辞职。军长由缪培南接任,薛岳接任副军长,谢膺白接任参谋长。吴奇伟接任12师师长。教导2师改番号教导1师,邓龙光接任师长。教导4师该番号教导2师,黄镇球接任师长。1928年1月,李济深部和黄绍纮部围攻缪培南第4军,26师师长许志锐阵亡,陈芝馨接任师长。

该军在前后夹击下被迫退出广东进入江西驻防。后参加对奉军的北伐。北伐完成后被缩编为第4师。师长缪培南,副师长朱晖日,下辖谢婴白10旅、黄镇球11旅、吴奇伟12旅。

1929年为讨伐桂系,于3月26日编成第4军,委任何健为军长。下辖第19、第50、第52师3个师。不久该军番号撤消。11月26日又新组第4军,委任詹旭初为军长。建制不详,该军也旋即撤消番号。

1930年初以张发奎部改编为第4军,军长张发奎。下辖李汉魂4师和邓龙光12师。12月被缩编为12师,师长吴奇伟。下辖3个团。1931年6月两广反蒋,被恢复4军番号。张发奎复任军长。1932年8月30日吴奇伟接任军长。该军只辖90师(原12师改编),师长吴奇伟兼任。1934年3月由90师270旅扩编成59师,师长韩汉英。4月欧震接任90师师长。

该军自1932年起参与“围剿”红军。在“围剿”时吴奇伟曾以“追剿”军2军团2路总指挥名义指挥过梁华盛的92师、唐云山的93师。后92师加入4军编制。

1937年该军参加抗日战争。1938年6月欧震接任军长。92师调出。60师加入序列。是时,该军序列:军长欧震。下辖59师,师长张德能。60师,师长陈沛。90师,师长陈荣机。

后60师调出,102师(师长柏辉章)加入序列。

1940年5月20日陈侃接任90师师长。1942年4月林贤察接任59师师长。5月陈伟光接任102师师长。1943年3月张德能接任军长。1944年3月军长张德能因擅自放弃长沙被枪决。27集团军总司令欧震兼任军长。8月沈久成接任军长。薛仲述接任90师师长。102师师长陈伟光被撤职,师长职暂缺。10月谢铮接任59师师长。1945年1月梁勃接任102师师长。

该军在抗战期间先后隶属9集团军、军委会直辖、4战区直辖、27集团军、19集团军、27集团军、9战区直辖。

该军参加过凇沪会战、武汉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粤赣边区的战斗。

该军在抗战胜利后的序列为:军长沈久成。下辖59师,师长谢铮。90师,师长薛仲述。102师,师长梁勃。

1946年5月该军被整编为第4师,军长王作华改任师长。下辖整编59旅,旅长李子良(亮)。整编90旅,旅长薛仲述。整编102旅,旅长梁勃,1947年10月陈阵接任。

该军恢复军级建制后王作华任军长。各旅恢复师级建制。1949年3月林方接任59师师长。

1949年4月在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时被歼灭。歼灭时序列为:军长王作华。下辖59师,师长林方。90师,师长薛仲述。102师,师长陈阵。

1949年秋该军重建,薛仲述任军长。下辖286师(原109师残部),师长许国钧。广州解放后撤退到海南岛。1950年5月撤退到台湾。

第五军

该军原粤军李福林第3军(辖4个旅)。1925年7月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长李福林,副军长邓彦华。下辖13师,师长徐景唐。15师,师长李群。16师,师长练炳章。

1926年该军16师参与北伐,13师曾隶属第4军。1927年秋共产党广州起义后该军军长李福林离职。副军长邓彦华代理军长兼15师师长。15师师长李群调任16师师长。1928年2月徐景唐升任军长,云瀛桥升任13师长。1929年该军被缩编为师。编制不详。

1929年3月以鲁涤平部编为第5军,下辖第7、第18、第48师。该军参与讨伐西北军,隶属1路军。1930年中原大战后改辖第50师。1931年该军番号撤消。

1932年2月国民政府以第87师、第88师合编为第5军,任命张治中为军长。下辖87师,师长王敬久(辖2个旅)。88师,师长俞济时(辖2个旅)。参加凇沪抗战。抗战结束后于6月撤消番号。

1933年2月以18军52师、59师编为第5军,任命罗卓英为军长。但该军军部在尚未组织完毕时,该军2个师即在江西宜黄被红军消灭。是年6月以92师、99师合编为第5军,军长薛岳,副军长刘绍先。下辖梁华盛92师(辖3个团)和郭思演99师(辖2旅4团)。1935年5月郭思演接任副军长。傅仲芳接任99师师长。红军长征完毕后该军番号撤消。

1939年2月以徐庭瑶新11军改编为第5军,军长徐庭瑶,杜聿明代理军长。6月俞济时接任军长,杜聿明仍代理军长。11月杜实任军长。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杜聿明。下辖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1师,师长郑洞国。96师,师长余韶。

1940年初新22师和新38师加入该军序列。1942年底调出。1942年5月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汪波继任。8月高吉人接任。1943年1月邱清泉接任军长。黄翔接任96师师长。49师加入该军序列。1944年调出。以45师补充。1945年4月罗又伦接任200师师长。5月廖慷接任200师师长。

该军先后隶属15集团军、军委会直辖、中国远征军等部。

先后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昆仑关战役、缅北滇西战役、鄂西会战。

至抗战胜利后该军序列为:军长邱清泉。下辖200师,师长廖慷。45师,师长胡长青。96师,师长黄翔。

1947年初该军整编为第5师时序列为:师长邱清泉。下辖整编45旅,旅长廖慷。整编96旅,旅长黄翔。整编200旅,旅长熊笑三。

1948年该师恢复军级编制。军长邱清泉。1948年10月熊笑三接任军长。下辖45师,师长郭吉谦。郭升副军长后崔贤文接任师长。46师,师长黄宗颜。陈辅汉、郭方平先后接任师长。200师,师长熊笑三。熊升任军长后张毓英代理,后易周郎。原辖96师该归70军序列。

1949年1月该军于陈官庄战斗中,1个师被歼灭,其余2个师投诚。军长熊笑三逃脱后旋即恢复番号,军长仍由熊笑三担任。8月,沈向奎接任军长。下辖45师,师长周中梁。46师,师长熊笑三兼任。200师,师长杨彩藩。

不久该军撤往金门岛驻防。军长由李运成接任。

第六军

该军于1926年1月编成。任命程潜为军长,唐蟒为参谋长。下辖吴铁成17师、胡谦18师、杨源浚19师。

1926年7月军长程潜率领17师和9师参加北伐。18师留驻广东惠安。8月克平江,协同1军1师向南昌进攻。经过两次攻坚战,并得到第2、3、4、7军的协助始将南昌攻克。1927年1月该军转向南京进攻。3月进驻。程潜兼任南京卫戍司令。

1927年4月蒋介石将该军19师解散,逼迫程潜去武汉。并且重新建立第6军,任命杨杰担任军长。程潜到武汉后于是年夏重组第6军,参谋长唐蟒参谋长,下辖李明暻17师、张轸18师、胡文斗19师、李国良教导大队。8月东征讨伐蒋介石。蒋介石下台后,杨杰之6军旋即消失。宁汉合流后,程潜又会同桂系李宗仁联合讨伐唐生智。

1928年5月,程潜同李宗仁争夺两湖地盘失败被扣。军长由17师师长李明暻升充。周希武升任17师师长。不久李被调走。以19师师长胡文斗升任军长兼19师师长,18师师长张轸升任副军长兼18师师长。后扩充一教导师,以彭子国担任师长。

1928年8月军长胡文斗被部下杀害,张轸代理军长。周希武17师投奔湘军何健。其余在江西被王均第3军缴械。该军番号撤消。

1929年为讨伐桂系,以山东复渠部扩编为第6军,下辖第20、第22、第29师。隶属3路军。1930年隶属1军团,参加中原大战。大战结束后改辖第22师和第74师。1931年增编81师。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韩复渠。下辖谷良民22师、乔立志74师(师长后易李汉章)、展书堂81师。后该军番号撤消,22师入56军序列,81师入12军序列,74师不详。

抗战爆发后重组第6军,以甘丽初为军长。下辖吕国铨93师、李精一新39师(后改番号49师,1942年入18军序列,1944年归还建制)、陈明仁预备2师(1939年12月入87军序列)。1943年1月,黄杰接任军长。其间该军先后隶属19集团军、9战区直辖、4战区直辖、9集团军、军委会直辖、1战区直辖、昆明行营直辖、远征军直辖、20集团军、11集团军、军委会直辖。

该军于1945年2月罗又伦接任军长时下辖青年军201、202、204师。后无所查(求教高手)。一般可以分为两种解释,抗战结束后撤消番号,或者在1947年前为解放军歼灭。

1948年3月国民党又以青年军207师为基础重建第6军,任命罗又伦为军长。下辖207师,师长戴朴。195师,师长罗莘求。1948年11月赵家镶接任军长。

该军于沈阳解放时被歼灭。军长赵家镶被撤职,军番号撤消。

第七军

该军前身为广西李宗仁第1军和广西黄绍竤第2军。

1926年3月国民党中央决定成立两广统一委员会。26日将广西第1、第2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任命李宗仁任军长,白崇禧任参谋长。全军下辖9个旅,以及2个独立团、1个入伍生团、炮兵、工兵各1个营。序列为:白崇禧(兼)1旅,俞作柏2旅,刘日福3旅,黄旭初4旅,伍廷飚5旅,夏威6旅,胡宗铎7旅,钟祖培8旅,吕焕炎9旅。

1926年6月北伐开始后该军以12个团参加,留8个团驻守广西。同时参谋长由王应榆接任。9月进抵武昌。而后回援进攻江西的北伐军。10月4日攻克德安。

1927年2月该军所辖旅级部队整编为3个师,分别为夏威1师、胡宗铎2师、钟祖培3师。5月李明瑞接任1师师长。该军参加第三期北伐,兵至鲁南。6月李建侯接任参谋长。7月撤军。9月新增第4师,师长伍廷飚。不久该军第2师调出,第3师改番号第2师,第4师改番号第3师。同时两个师的师长分别易为李朝芳和尹承纲。11月该军缩编为4集团军第2师。

1928年10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6师,师长夏威,下辖3个旅。

1929年12月6日西北军杨虎臣14师扩编为第7军,下辖17师另1个补充旅。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时,杨将所部扩编为3个师。分别为孙蔚如17师、冯钦哉42师、马青苑陕西警备师。

1932年9月第17师调出,冯钦哉接任军长兼42师师长。

1935年9月该军编入西北“剿匪”军3路军9纵。此时辖42师1个师。西安事变发生时冯钦哉率领该军投降蒋介石,该军被改编为27路军。下辖柳彦彪42师和武士敏169师。军番号撤消。

抗战爆发后以桂系第7军改称中央军第7军。军长周祖晃,下辖徐启明170师、杨俊昌171师、程树芬172师。1938年6月张淦接任军长。漆道征接任171师师长。7月170师和171师合并,师长漆道征。

1941年6月钟纪接任172师师长。1942年173师(师长粟廷勋)加入该军序列。10月漆道征升任副

军长。曹茂琮接任171师师长。1943年4月朱乃瑞接任172师师长。7月徐启明接任军长。1944年7月刘昉接任173师师长。1945年5月李本一接任171师师长。8月钟纪接任军长。

该军长期隶属21集团军,先后参与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

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钟纪。下辖李本一171师,朱乃瑞172师,刘昉173师。

1947年该军被整编为第7师,师长钟纪。下辖马拔萃171旅,朱乃瑞172旅。

1948年9月该师恢复7军番号。军长李本一。下辖莫放171师(后易张瑞生),刘月鉴172师。

该军于1949年10月在衡宝战役中遭受重创。师长张瑞生、刘月鉴被俘。年底该军在广西被全歼。军长李本一被俘。该军至此结束。

第八军

该军原湖南陆军唐生智第4师改编。该师下辖刘兴第2旅、李品仙第8旅和何健第9旅。

1926年6月12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唐生智为军长。下辖叶琪第1师、何健第2师、李品仙第3师、刘兴第4师、周斓教导师。

该军成立后即参加北伐,与赵恒惕部交战。7月随北伐1路部队攻占长沙、岳州等地。9月攻克汉阳,后以何健2师协攻武昌,其余个师向武胜关方向追击敌军。

1927年2月2日唐将本军2师扩编为35军,4师和教导师扩编为36军,以3师基础重新扩编第8军,军长以唐兼任,李品仙升任副军长。下辖张国威1师、李云杰2师、吴尚3师。4月李品仙升任军长后率其中一部参加第二次北伐,一部驻守武汉。10月南京国民政府讨唐,所部张国威师叛变未果,被勒杀。李品仙兼任1师师长。12月,唐生智下野。第8军被桂系李宗仁收编。李云杰师被编入14军序列,李品仙师编入17军序列。

同时以8军所留之吴尚师扩编为军。以吴尚任军长,熊震任副军长兼1师师长,程泽润、阎仲儒分任2、3师师长。后该军在编遣会议后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1师。

1929年3月唐生智复出,恢复第8军番号,任命李品仙任军长(后易刘兴)。下辖51师和53师。12月反蒋失败被蒋收编。蒋介石委任卫立煌为军长,后以叶开鑫接任。下辖52师和新21师。该军于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1月该军番号撤消。

1931年6月24日复以第6师(师长先后由赵观涛兼、周喦担任)和第79师(师长不详)编成第8军,军长赵观涛。该军从1932年至1934年参与围剿红军。1935年8月该军番号撤消。保留所属两师番号。

1937年8月以税警总团(后改番号40师,师长罗厉戎)和166师(师长郜子举)组成第8军,军长黄杰。后95师加入该军序列。1938年6月40师入74军序列。7月因黄作战不力,被撤职,该军番号撤消。

1938年7月以第3师(师长李玉堂兼任)、预备2师(师长陈明仁)和预备11师(师长赵定昌)合编为第8军。李玉堂任军长。1939年该军改辖赵锡田第3师和丁炳权197师。1940年5月军长李玉堂调任10军军长,该军番号撤消。该部曾直属9战区。先后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

1941年9月新11军改番号为第8军。是时编制为:军长郑洞国,下辖5师、103师、荣誉1师。1942年5师调出,82师加入序列。1943年1月何绍周接任军长。1944年1月82师师长吴剑平升任副军长,王伯勋接任师长。1945年1月李祢接任军长。该军到1945年底时下辖103师(历任师长为何绍周、熊绶春、梁莜斋)、166师(师长王之宇)和荣誉1师(师长汪波)。

该军先后隶属军委会、5集团军、9集团军、远征军。先后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和缅北滇西作战。

1947年11月该军整编为第8师(隶属整编第8军)。师长李祢。下辖王伯勋103旅、黄淑166旅(1947年11月李尽宣接任)、汪波部(番号似为荣誉1旅?)。后不详,被歼?不过1948年年底有周开成第8军参加淮海战役,下辖石建中42师和孙进贤107师。1949年1月10日该军被歼。军长周开成被俘。

同月该军被歼后重建,由陈铁为军(49年3月李祢接任)长,下辖石建中42师、李彬甫170师和184师(师长不详)。该军于1950年1月在云南南部大部被歼,残部逃往越南。

第九军

该军前身为黔军彭汉章部。1926年8月6日,彭在辰州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彭汉章任军长。下辖贺龙第1师、杨昌其第2师、毛鸿翔第3师。该军编成后不久即攻克澧州。

后于黄金口等地大败于学忠、王都庆。12月中旬,该军在第8、第10军的配合下大败川鄂联军,攻占宜昌。

1927年2月5日第8军军长唐生智为扩充地盘将彭汉章扣押,所部第1师改编为独立15师、

第2师改编为11军26师、第3师一部被唐打散,大部被25军收编。该军番号撤消。8月13日军长彭汉章被唐生智枪杀。

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将独立16师扩编为第9军,军长金汉鼎,下辖韦杵28师、周志群29师。9月月新编杨如轩27师加入9军序列。宁汉合流后撤消番号。

1927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原属1军之第3师、第14师、第21师合编成第9军。任命顾祝同为军长,卫立煌为副军长。所部师长分别为涂思宗、黄国梁、陈继承。编遣会议后该军第3师和第21师与17军第2师缩编为第2师,师长顾祝同、副师长李明扬。。21师与32军缩编为第3师,师长钱大钧、副师长陈继承。

讨伐桂系时另组第9军,军长何成浚。编制不详。何成浚升任武汉行营主任后,军番号撤消。12月2日组建以王金钰为军长、上官云湘为副军长的第9军,下辖47师、54师、新4师。1930年7月上官接任军长,郝梦龄接任副军长。该军参加过中原大战。

1932年郝梦龄升任军长。参加过围剿红军,在第二次围剿时遭受重大打击。是时下辖裴昌会47师、郝梦龄(兼)54师(后易刘家麒)。

1937年9月该军参加忻口战役,10月6日军长郝梦龄、师长刘家麒先后阵亡。11月初郭寄骄接任军长、孔繁赢接任54师师长。1939年5月王晋接任54师师长。1940年新24师加入该军序列。6月裴昌会升任军长。郭谊行接任47师师长。1942年陈瑞河接任军长。8月张信诚接任47师师长。宋子英接任新24师师长。1943年47师调出。8月陈瑞河被撤职,37集团军总司令韩锡侯兼任。10月史松泉接任54师师长。1944年4月夏季屏接任新24师师长。6月陈金诚接任军长。

该军先后隶属2战区、1战区、14集团军、军委会、黔湘桂边区。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

抗战结束后序列为:军长陈金诚。下辖史松泉54师、夏季屏新24师。1945年4月该军番号空缺。

解放战争重建以黄淑为军长的第9军,下辖周藩3师、李尽宣166师、王青云253师。淮海战役时被歼。

1949年2月重建,军长徐志瑁,下辖田仲达3师、叶会西166师、李牧良253师。1950年1月在滇西被解放军歼灭。

补充一点:国民党的前8个军是为北伐而建立的最早的8个军,其中属第1军(以黄埔军校学员为班底)、第4军(老部队了,从护法就开始的老基干)、第7军(李宗仁在六万大山培养出来的)最具战斗力。其余各军里第2、3、5虽然久经战斗洗礼,但所补充的人员装备以及战斗力远不如上述3个军。第6军虽然是程潜指挥,但所部都是临时由地方团队拼凑起来的。第8军还马马乎乎,至少在唐生智的带领下还不错。

其次说说当初北伐的军编制:第1、2、3、4、5、6、8军都是按照国民政府建军建制“三三制”(即1师3团,1团3营),而第7军是承袭护法军的编制(即1旅3团,1团4营,1营3连),且只设旅部,到战时成立第*路指挥部来统辖。

至于以后个军番号,部分是北伐投靠接受改编,如彭汉章第9军、王天培第10军等。

第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前身为黔军第2师(师长王天培)。1926年8月,为策应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军,王天培就任军长。任命金汉鼎为副军长,高冠吾为参谋长,甘嘉仪为政治部主任。

是时该军下辖4个师:28师,师长王天锡。29师,师长杨胜治。30师,师长王天生。教导师,师长吴国梁。另辖两个教导团。

1926年9月该军助攻武汉,进击长沙、占领松滋。12月攻占石守、公安、沙市、宜昌。此次战役击败杨森、卢金山联军5万余人,俘敌3个师。

年底,军长王天培又扩充两个教导师(颜德基、潘善斋分任师长)、两个团(独立3团、炮兵团)。

1927年5月1日该军隶属北伐军第三路军,王任前敌总指挥。不久收编直军章兢武部,编为新编4师。6月占领徐州,后因武汉国民政府出兵讨蒋,该军溃败。之后教导3师、新编4师因后路被截,全部覆没。教导1师投降唐生智。教导2师被编入11军。8月,军长王天培被押赴南京执行枪决。军长由29师师长杨胜治代理。

是时该军编制为:28师、29师、30师,外加1个炮兵团。

1927年12月28师在当涂哗变,由军械处长率领投南昌第9军。30师一部由罗启疆率领投白崇禧。

1928年初,该军序列为:军长,杨胜治。参谋长,李伯华。下辖28师,师长空缺。29师,师长陈克逊。30师,师长张锡海,后易裴正鑫。

1928年3月该军被编入第1集团军1军团参加北伐。4月俘虏直鲁联军军长、旅长各一人,并负责进攻济南。“济南惨案”发生后退出济南。

1928年8月部队进行编遣,与46军合并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0师(师长方鼎英,副师长杨胜治)。下辖28旅(旅长方鼎英兼任)、29旅(旅长杨胜治兼任)、30旅(旅长李亚芬)。

1929年3月30日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以10师与11师编成第10军,军长方鼎英。4月6日又以44师和45师编成第10军,委任方振武为军长。9月,因方反蒋,该部番号撤消。

1929年10月13日,蒋介石以47师、54师和骑兵1团合编成第10军,军长杨杰。参加讨伐西北军的战斗。杨杰调任洛阳行营主任后该军番号撤消。12月12日,又以48师、新2旅编成第10军,军长徐源泉。参加讨伐唐生智的战斗。后又参加中原大战。1931年5月该军48师一部扩编为41师,加入该军序列。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副军长马登瀛。下辖41师,师长张振汉(辖丁治磐、黄百韬两个旅)。48师,师长徐源泉兼任(辖徐德佐、黄新两个旅)。1931年10月该军在进攻红军时旅长徐德佐阵亡,以徐继武继任。

1935年8月该军41师进攻红军时师长张振汉被俘,9月14日升黄新为师长。12月23日由军长徐源泉兼任。1936年11月军长徐源泉辞48师师长兼职,升徐继武为师长。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副军长马登瀛。下辖41师,师长徐源泉兼任(辖丁治磐、芮勤学两个旅)。48师,师长徐继武(辖杨绍东、韩浚两个旅)。该军长时间参与围剿红军,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保持原编制。

1938年1月该军开赴抗日战场,被编入第26集团军(总司令徐源泉)序列。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徐源泉兼任。下辖41师,师长丁治磐。48师,师长徐继武。武汉会战时因该军作战不利,军长徐源泉被撤职,军部及48师番号撤消。41师调属26军。

1939年7月以79师和190师编成第10军,军长梁华盛。1940年底该军79师调属86军,以3师、预备10师补充。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李玉堂。下辖3师,师长胡蕴山。190师,师长余锦源。预备10师,师长方先觉。

1941年5月朱岳接任190师师长。8月周庆祥接任3师师长。11月钟彬接任军长。1942年3月方先觉代理军长。5月孙明瑾接任预备10师师长。1943年4月方先觉实任军长。12月预备10师师长孙明瑾阵亡,由葛先才接任。1944年1月容有略接任190师师长。1944年9月副军长余锦源兼任3师师长。10月蔡雨时接任3师师长。1945年2月赵锡田接任军长。胡云飞接任预备10师师长。6月预备10师番号撤消,师长胡云飞改任190师师长。

1940年前该军隶属10集团军、直属军委会。1941年改隶9战区。1943年秋直属军委会。1944年夏改隶27集团军。1945年复直属军委会。

该军自抗战以来,先后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第二、三次长沙会战,长衡会战,浙赣会战。其中长衡会战中坚守衡阳47天,创造抗战中中国军队守城时间最长记录,予日军以重创。

抗战结束后该军序列为:军长,赵锡田。下辖3师,师长蔡雨时。190师,师长胡云飞。

1946年5月该军被整编为第3师,序列为:师长,赵锡田。1946年9月该师进攻定陶时被歼,师长赵锡田被俘。重建后以李楚瀛任师长。下辖整编3旅,旅长何竹本,1947年11月雷自修接任。整编20旅,旅长谭嘉范。新1旅,旅长黄泳瓒。

1948年9月恢复第10军建制,军长覃道善。该军隶属12兵团。下辖18师,师长尹俊。75师,师长王靖之。114师,师长夏建勋。12月15日该军在淮海战役被歼,军长覃道善被俘。

1949年1月重建该军,以张世光任军长。仍隶属12兵团(重建)。5月67军并入该军,以刘廉一为军长。下辖18师,师长尹俊。75师,师长萧圭田。219师,师长不详。

该军隶属重建的12兵团后不久即撤往金门,后撤往台湾。

补丁:1946年时周庆祥担任过整编第3旅旅长,谭乃大担任过整编第20旅旅长。

1948年1月覃道善接任整编第3师师长,恢复军番号后改任军长。

1959年该军番号任在,副军长是文立徽(1918年生,湖南衡山人,13期步兵科毕业)。

第十一军

该军为北伐时的第4军第10师于1926年11月扩编而成。军长陈铭枢,副军长蒋光鼐。下辖蒋光鼐(兼)10师、戴戟24师。1927年3月以第9军第2师改番号为26师,加入该军序列。

该师师长由吴仲禧代理。

1927年3月10日该军除26师师长留任,其余皆辞职。是时,军长由张发奎担任。10师师长蔡廷锴,24师师长叶挺。4月,该军留24师驻守,其余参加北伐。5月鄂西夏斗寅部与四川杨森联合攻击武汉,为24师师长叶挺击退。该军北伐部队在同月参加临颖战役,26师77团团长蒋先云阵亡。

1927年6月15日朱晖日接任军长,叶挺升任副军长,许志锐接任26师师长。7月该军在南昌起义后,26师随第4军回广东,10师在8月9日脱离起义部队,24师由叶挺率领南下潮汕。

之后该军在广东重组。军长陈铭枢,副军长蒋光鼐。下辖蔡廷锴10师、黄质文24师、颜德基25师、何春帆新6师、李拯中补充师。1929年10月该军被缩编为师。

1929年6月25日马鸿逵部64师扩编为第11军,军长马鸿逵。下辖马鸿逵(兼)35师(辖3个旅)、马鸿宾新7师(辖2个旅)。1933年12月两个师长对换职务。后该军35师改辖2个旅,新7师增辖1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下辖马鸿逵(兼)168师。1939年12月增辖暂编9师,师长卢忠良。1940年马全良接任168师师长。1943年3月增辖马宝琳暂编31师。9月马敦静接任军长。1944年8月马全良升任副军长,马光宗接任168师师长。1945年4月王有禄接任暂编31师师长。

抗战结束后该军序列为:军长马敦静,副军长马全良。下辖马光宗168师、卢忠良暂9师、王有禄暂31师,另辖两个骑兵旅。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8师,师长马敦静。下辖马光宗整编168旅和卢忠良暂编9旅。

1948年9月恢复军级编制。军长马敦静(1949年初马光宗接任)。下辖马清168师、马世俊189师、马全忠宁夏保安4师。

1949年9月20日该军通电起义。

另:贺兰军(1949年8月编成),军长马全良,下辖马英才257师、王有禄保安1师、马义忠保安3师、马敦厚骑兵10师。9月20日该军宣布起义。

第十二军

该军前身为建国豫军的1个旅。1926年9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2军,任命任应歧为军长。1927年4月曾随武汉国民政府北伐。其活动范围多在河南。

该军下辖第1、2、3、教导师和5个混成旅。1928年2月各师番号依次改为第42、43、44、教导师。师长分别为顾芝兰、赵青山、安荣昌、文清林,5个混成旅旅长为张遇顺、李茂森、戴民权、李振中、娄希道。该军番号旋即撤消,所辖各部编入其他军队。

1928年3月以叶琪18军改番号12军(因其18军番号与陶钧18军番号冲突),下辖门柄岳独立4师、何宣独立7师、危宿钟独立21师。是年7月该军缩编为52师,师长叶琪,下辖3个旅,原师长降为旅长。

1929年12月25日阎西山委任万选才为12军军长,下辖65师。该军在中原大战时参加阎西山一方。蒋介石随以孙桐萱部改编为12军,孙任军长,下辖22师。1930年12月该军被裁撤。

后以20师和29师合编为12军,任命原军长孙桐萱为军长。所部师长分别为孙桐萱(兼)(辖3个旅)、曹福林(辖2个旅)。抗战爆发前夕,29师调离该军。抗战爆发后22师、81师加入该军序列。

该军1938年的序列为:军长孙桐萱。下辖周遵时20师、张测民22师、展书堂81师。

该军长期隶属3集团军,参加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和豫南会战。1944年该军番号撤消。20师转隶89军,22师直属5战区,81师转隶55军。

撤消时序列为:军长贺粹之,副军长周遵时。下辖赵桂森20师、谭乃大22师、葛开祥81师。

1944年10月以原霍守义暂9军改番号为12军,下辖孙焕彩111师、于一凡112师、刘世铭新36师(该师旋即调离,抗战结束后回归12军)。

该军先后隶属31集团军、19集团军,先后参与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

1947年12月该军整编为12师,隶属整编12军,军师长皆为霍守义。下辖孙焕彩111旅、于一凡112旅、曹振铎新36旅。该师于1947年2月曾在山东被解放军重创过。1948年7月该师随军部被歼灭。军长霍守义被俘。

1948年8月重建整编12师,师长舒荣。9月恢复军级编制,师长舒荣改任军长,下辖于一凡112师、徐有成228师。1949年1月该军军部和112师被歼。228师后在整训时被歼灭。

1949年2月国民党有重建由舒荣为军长的12军,下辖金式203师、欧孝全253师、林西宾324师。

解放军进攻上海时该军大部被歼,残部逃往台湾。

第十三军

该军于1927年5月12日由武汉国民政府的第2军之5师、教导师(后改番号38师)和新建的39师合编而成。军长陈嘉佑,副军长谭道源。该军驻守湖南。南京国民政府讨唐时为程潜收编。

1927年10月曾组建以原14军缩编的1个师和第10军缩编的2个师合编为13军,遭原10军官兵反对未成。12月第13军军部之白崇禧新建38、39两个师组建为13军,不久又新增1个师。1928年年底该军缩编为14师。师长门柄岳代理,下辖3个旅。(另有一13军因番号与白崇禧13军冲突改为14军)1929年12月国民政府将第9、11、13师合编为13军,军长夏斗寅。1930年下辖13师(3个旅)和武汉警备旅,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4月军番号撤消。

1932年5月以徐庭遥第4师、汤恩玻第89师合编成13军。军长钱大钧。该军从组建起即参与围剿红军。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汤恩伯。下辖邢震南第4师、王仲廉第89师。

1937年12月该军改辖李楚赢23师、吴绍周110师和王颈哉128师。军长易为张轸、副军长鲍刚。

1940年1月张雪中接任军长。舒荣89师归还建制,110师调出。1941年9月李全接任89师师长。1943年5月石觉接任军长。蔡剑鸣第4师归还建制。23师、128师调出。1945年骆振韶接任4师师长。

1946年冬该军开入东北时的序列为:军长石觉。下辖骆振韶4师、史松泉54师(47年8月改隶新3军)、刘建章89师。

1948年12月骆振韶接任军长时的序列为:邓邦捷第4师、潘如涵第89师、欧孝全第297师。辽沈战役时155师和299师曾归该军节制。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时该军除团级以上军官开赴南京,其余接受解放军改编。

第十四军

该军前身为江西陆军第4师。1926年9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下辖吴建中第1师和谢升杰第2师。10月第1师师长吴建中升任副军长,易简接任师长。10月20日在进攻怃州时易简阵亡,师长由党代表熊式辉兼任。

1927年5月,该军参加过攻占临沂的战斗。8月为孙传芳的部队击溃,该军回驻江南。9月14日,军长赖世璜为白崇禧逮捕(后枪毙),所部被缩编为独立1师,师长熊式辉。

1928年2月25日因原13军(该军与白崇禧13军不同,军长不详,下辖成光耀5师、李韫珩38师和岳森39师)番号与白崇禧13军番号冲突,改番号为14军。下辖李韫珩45师(原13军38师)、岳森49师(原13军39师)和李云杰教导师(原8军7师)。年底该军缩编为国民革命军4集团军第7师。1929年初,按国民政府军队番号顺序改为50师。师长谭道源,副师长岳森。下辖成光耀148旅、李云杰149旅、罗寿颐150旅。

1930年1月7日阎锡山以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名义任命孙魁元为新建的14军军长。中原大战时因孙魁元参加阎锡山一方,被蒋介石免职。军番号撤消。

1930年4月27日以29师为基础扩编为14军,军长曹福林。该军于1931年1月裁撤。

同年6月任命卫立煌为14军军长,下辖10师(原45师,师长卫立煌兼任,10月李默庵接任师长,副师长白兆琮,11月王劲修接任副师长)和83师(原10师独立旅和52师1个旅,师长蒋伏生,1932年12月刘戡接任师长,1933年12月陈铁升任副师长)。

该军于1933年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北路军第2路参加对红军的第5次围剿。福建事变时参与进攻19路军。1936年12月西安事变时隶属讨逆军8纵。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卫立煌,副军长涂思宗。下辖李默庵第10师(辖陈牧农、龙其武2个旅)和刘戡第83师(辖李楚瀛、陈武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序列为:军长李默庵,下辖彭杰如10师和陈铁85师。1938年6月陈铁接任军长后陈鸿远接任85师师长。1939年10师和93军83师(师长陈武)对换。1940年97军之94师(师长刘明夏)加入该军序列。

1943年3月张际鹏接任军长后该军下辖沈向奎83师、张世光85师(1944年12月王景渊接任)、王连庆94师。

该军先后隶属33军团、14集团军、军委会、5集团军、4集团军、36集团军、重庆卫戍司令部。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晋南会战、豫中会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第10师,师长余锦源(旋易罗文广,1948年2月熊绶春接任),下辖谷炳奎整编10旅、沈向奎整编83旅、王景渊(1947年谭本良接任)整编85旅。该整编师隶属于整编29军,1947年3月参加过进攻延安的战斗。

1948年9月该师恢复14军番号及建制。军长熊绶春,副军长谷炳奎。下辖张用斌10师、谌湛83师(该师不久隶属太原绥靖公署)、谭本良85师。12月11日该军被歼灭,军长熊绶春阵亡。

1949年1月该军重建,军长张际鹏,军班底照旧。6月10日傅正模接任军长。6月25日102军并编予该军,军长改易102军军长成刚。是时该军下辖张用斌10师、夏日长62师、汤季楠63师。1950年初该军随黄杰逃入越南,被越南当局缴械遣散。

第十五军

该军前身为鄂军刘佐龙第2师。1926年9月6日北伐军进至汉阳时,刘献城投降,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5军,军长刘佐龙,下辖陈克鉴第1师、刘鼎甲第2师、程汝怀第3师。1927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任命耿丹为15军副军长。8月,军长刘佐龙擅杀副军长耿丹。唐生智将刘逮捕(后枪毙),所辖之第1、3师改编为省防军第1、2师。第2师改投桂系(后改编入19军)。

1927年年底将国民革命军第4军所留驻桂之第3、4、5、6、9旅改编为15军,军长黄绍宏,下辖黄旭初、伍挺飚、吕焕炎3个师。1928年2月所部的3个师依次改番号为第50、51、52师。又新编2个教导师,任命吕光煃、刘日福为师长。6月1日50师师长黄旭初升任副军长,仍兼原职。该军于1929年撤消。

1930年中原大战时有两个15军。

(一)该15军为陕西地方部队。军长井岳秀,下辖高双成、刘滋庶、何全升3个混成旅。

1931年4月缩编为新4师,12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86师。

(二)该15军于1930年5月成立,军长刘茂恩。下辖65师、66师、67师。中原大战时改辖刘镇华64师(辖武庭麟、邢清忠、杨天民3个旅)和刘茂恩(兼)65师(辖刘惠心、姚北辰、马骐臻3个旅)。该军隶属11路军,从事豫陕晋地区的剿共战斗。1934年在豫陕鄂皖地区剿共。

该军在1936年的序列为:军长刘茂恩,副军长徐鹏云。下辖武庭麟64师(辖邢清忠、杨天民2个旅)和刘茂恩(兼)65师(辖姚北辰、马骐臻2个旅)。

1939年年底武庭麟接任军长时的下辖姚北辰64师(1943年11月刘献捷接任)和邢清忠65师(1941年3月邢清忠病逝,李纪云接任)。

抗战时期该军先后隶属6集团军、13军团、14集团军、2战区。先后参加太原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中条山会战、豫中会战、豫西鄂北战役等役。该军在洛阳保卫战时曾给日军以重创。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15师,师长武庭麟。该师于1947年11月在豫西被解放军重创,师长武庭麟、旅长李纪云被俘。12月经补充后的序列为:师长刘献捷。下辖刘献捷(兼)64旅和贾贵英144旅。该师在1946年时隶属于4集团军。

1948年该师恢复军级编制,军长刘平。下辖24师、64师(先蒋治英,后段成涛)和160师。该军隶属13绥靖区(先)和14兵团(后)。1949年12月该军于四川宣布起义。

第十六军

该军前身为定滇军。1926年11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6军,军长范石生。该军入湘参与“剿共”。后返回广东驻扎。

1928年3月该军在湘南的序列为:军长范石生。下辖范石生(兼)46师、曾日惟48师、许克祥48师、胡凤璋教导师。1929年3月该军被编遣为国民革命军第5师,师长范石生。

1930年8月5日,国民政府将原53师扩编为16军,任命李韫珩为军长。该军隶属第3军团参加中原大战。1932年至1934年参与对红军的第4、5次围剿。

该军在1932年下辖53师(师长李韫珩兼)和独立36旅。1934年下辖李韫珩(兼)53师(辖周启铎和李清献2个旅)和罗霖77师(辖胡良玉和席秉钧2个旅)。武汉会战时下辖周启铎53师和杨渠统167师,该军负责防守马当要塞,因伤亡过大被撤消番号,所辖2个师也撤消番号。

1938年8月17日复成立以董钊为军长的16军,下辖董钊(兼)28师和赵锡光167师(该师为原5师和96师各1部合编而成)。

1939年该军改辖28师、预备1师和预备3师。1940年辖陈金成109师、谢辅三预1师和周开勋预3师。1943年李正先接任军长时下辖戴幕贞109师、冯龙预1师和陈鞠旅预3师。该军保持编制至抗战胜利。

该军在内战初期下辖冯龙22师、陈鞠旅94师和严映皋109师。

1948年平津战役时的16军序列为:军长袁朴。下辖黄剑夫22师、周士瀛94师和严映皋109师。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该军除团级以上军官撤往南京,其余接受解放军和平改编。

第十七军

该军前身为福建陆军第3师所辖两个旅。1926年10月8日该师了旅长曹万顺、杜起云通电参加国民革命军。为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7军。军长曹万顺,下辖曹万顺(兼)第1师和杜起云第2师。12月收编福建12师23旅为该军第3师(师长王成芳),原旅长李春生任该军副军长。

1927年2月该军第3师因军纪问题被何应钦解散。7月该军驻扎江南时收编陈以焱部为该军第3师(师长李德铭)。11月2师师长杜起云升任副军长,邓振铨接任师长并兼任军参谋长。1928年3月李明扬接任该军副军长兼2师师长。同时所辖3个师改番号为53师、54师、55师。该军于1928年初番号消失。

1928年春以周斓为军长的17军成立,下辖王锡焘、罗霖、魏镇藩3个师。年底魏镇藩师缩编为51师一部。1929年春罗霖师缩编为2师一部,王锡焘师缩编为11师一部。军部撤消。

1930年初以21师扩编为17军,军长刘珍年。该军参加过中原大战。1931年1月军部撤消,保留21师。

1933年1月1日以黄杰第2师、关麟征25师和骑兵1旅、炮兵4团合编为17军参加长城抗战。

军长徐庭瑶。3月11日25师师长关麟征负伤,杜聿明代理师长。长城抗战结束后驻北平。

1935年5月军长徐庭瑶调职,军番号撤消。

1937年8月以李仙洲第21师和高桂滋84师合编为17军,军长高桂滋。1940年改辖84师和新2师(师长金宪章)。

该军1941年下辖高建白84师和高增级新2师(原蒙古伪军)。1943年任事勋接任84师师长。1945年别光汉接任84师师长。

该军先后隶属7集团军、14集团军、5集团军、36集团军、2战区、1战区、36集团军、8战区、1战区。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1939年冬季攻势、中条山会战等。

1946年该军整编为17师,师长何鼎文(原67军军长,1946年初并编与17军,何任17军军长,整编为师后任师长)。下辖陈子干12旅、何奇48旅、任子勋84旅。

1947年康庄、张淇分别接任48旅和84旅旅长。

1948年恢复军级建制。军长康庄(12月杨德亮接任),下辖陈子干12师(49年1月李继唐接任)、万又麟48师(12月梁钟接任)。

该军在1948年10月曾遭受重创。1949年11月被全歼。

第十八军

在北伐时期有四个18军番号。

一、该18军为1926年10月浙江保安队3个团组建,军长夏超。由于孙传芳的攻击,该军只存在了13天就被消灭。

二、该18军为1927年4月组建的孙传芳部第9师。该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后,军长由原师长李宝章担任。该军曾镇压上海的工人武装起义。北伐军攻占沪宁后不见该军番号。

三、该18军为原国民革命军第6军改称。军长杨杰。1927年9月后该军所辖为程潜和周凤歧分别收编,军番号撤消。

四、该军为1927年年底成立,军长陶钧,副军长张义纯。下辖林逸圣、严敬、李石樵3个师。1928年2月所辖3个师分别改番号为56、57、58师。11月该军内缩编为17师。

1930年由于陈诚所部11师在中原大战时立下赫赫战功。于8月扩编为18军,军长陈诚。

该军到1933年时先后下辖11师、14师、43师、52师、59师和98师。

11师,师长陈诚。1932年罗卓英接任。1933年萧乾、黄维先后接任。下辖3个旅。(33年3月围剿红军失败后该师撤消旅级建制,改辖3个团)

14师,师长钱大钧。1931年陈诚兼任。8月周至柔接任。下辖2个旅。(33年8月该师1个旅扩编为94师)

43师,师长郭华宗。1931年7月该师遭红军重创后被18军收编,陈诚任命军参谋长刘绍先接任。1933年7月邹洪接任。下辖2个旅。(1933年7月该师1个旅扩编为97师。1934年2月该师撤消旅级建制)52师,师长韩德勤。1931年春该师遭红军重创,师长降为副师长,陈诚兼任师长。1932年1月副师长李明代理师长。下辖2个旅。(1933年2月该师被红军重创,师长李明阵亡。师番号撤消。后将新2师改番号为52师)

59师,师长陈时骥。该师为1931年8月成立的新师。下辖2个旅。(1933年3月该师被红军歼灭,师长被俘。师番号撤消)

94师,师长李树森。该师为1933年8月14军所属之3个团扩编而成。

1935年陈诚辞18军军长职。罗卓英接任军长,副军长刘绍先。此时该军下辖黄维11师(36年彭善接任,下辖2个旅)、霍葵章14师(下辖2个旅)和傅钟芳67师(35年5月罗兼任,36年1月李树森接任),下辖2个旅)。

1938年5月黄维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彭善11师和莫与硕67师。

1939年5月彭善接任军长。1940年12月方天接任军长。1943年罗广文接任军长。1944年8月胡琏接任军长。

该军在1939年下辖11师和新23师。1940年增辖18师、118师和199师。1941年118师调出。

1943年199师调出,55师加入序列。

11师历任师长为彭善、叶佩高(39年5月)、方靖(40年1月)、胡琏(42年3月)、刘云翰(44年1月)、杨伯涛(45年2月)。

18师历任师长为李芳彬、罗广文(39年3月)、覃道善(43年4月)。

其余各师略。

该军先后隶属32集团军、31集团军、军委会直辖、重庆卫戍司令部、江防司令部、4方面军、6战区。

该军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昌会战、枣宜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湘西会战。

1946年5月整编为11师,师长由胡琏兼任。该师下辖杨伯涛整编11旅(48年3月杨升任副师长,王元直接任)、覃异之整编18旅(47年12月萧锐接任)和王元直整编118旅(48年3月王接任整编11师师长,尹钟岳接任)。该师隶属整编18军(军长胡琏)。

1948年9月该师恢复军级建制。军长也同时改为杨伯涛。下辖王元直11师、何竹本49师和尹钟岳118师。该军隶属12兵团,1948年12月15日该军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军长杨伯涛被俘。

1949年1月该军重建。军长郭汝瑰,2月军长由胡琏兼任。下辖刘鼎汉11师、14师(师长不详)和李树兰118师。该军隶属第2编练司令部,最后撤至台湾。

第十九军

该军前身为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陈仪)。1926年12月17日为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

长陈仪。由于此时陈仪为孙传芳扣押南京,军长职务由第1师师长石铎代理,第2师师长为余宪文。该军编成后由余宪文任前敌总指挥,转战浙江,但遭孙传芳狙击,损失惨重。1927年春该军即缩编为新15师,师长余宪文。5月7日改番号19师,归杨杰第6军节制。8月第6军改番号18军,该师仍归18军节制。9月下旬,改归26军节制。

1927年6月武汉国民政府将原国民革命军独立第8师(前身为陕西靖国军高桂滋部)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高桂滋。下辖王守义第1师、邢肇棠第2师和刘天禄第3师。该军驻河南。后不详。

1927年年底国民政府将原第7军第2师和第15军一部合编为19军,任命胡宗铎为军长、程汝怀为副军长。下辖李思炽第1师、李宜煊第2师和郑重第3师。1928年2月25日,该军所辖3个师依照中央军番号顺序依次改为第59师、第60师、第61师。该军于1928年缩编为16师,师长胡宗铎、副师长程汝怀(先)林逸圣(后)。

1930年夏因中原大战形势不利于蒋介石在中津浦路方面的部队,蒋乃命令驻广东的60师和61师北上支援。济南攻克后将两师编为19军。8月17日任命蔡廷楷为军长,下辖沈光汉60师和毛维寿61师。1931年7月增辖78师(该师为60师、61师各一部扩编),师长区寿年。

该军在1931年参与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后曾改编为2个独立旅、1个警卫营、1个山炮连,改19军为“西南国民义勇军”,拟参加东北抗战。但在1932年爆发“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即恢复原建制参加上海的战役。1932年5月调入福建“剿共”。1933年11月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在福州成立,该军参加福建政府反蒋,被编入1方面军序列。所辖3个师扩编为:沈光汉第1军,毛维寿第2军,区寿年第3军。12月15日蒋介石免蔡廷楷军长职,宣布该军撤消。

福建政府成立后即遭蒋军围剿,事变失败。原19军所辖各师改编制为3团制(原2旅制)。60师师长易为陈沛,61师师长易为杨步飞,78师师长易为文朝籍。以上3个师和原福建49师(原福建保安队)合编为第7路军,总指挥毛维寿,副总指挥张炎(未到任)。

1934年10月27日蒋介石将72师扩编成19军,军长李生达。该军直接隶属于太原绥靖公署。从此时起该19军番号为晋军使用。

1936年5月军长李生达被刺杀身亡。王靖国接任军长,霍原壁任副军长(后易孟宪吉)。是时该军下辖王靖国(兼)70师(2个旅)和陈长捷72师(2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内改辖孟宪吉68师(原晋军李服膺部和独立1、2旅)和杜堃70师。

1939年8月孟宪吉接任军长,梁培璜接任副军长。1940年3月孟宪吉因病辞职,副军长梁培璜接任军长。此时该军下辖刘召棠68师和史泽波210旅。

1941年3月刘召棠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李修理68师、史泽波暂编37师(原210旅)和钟有德暂编38师(原独立27旅)。

1944年1月史泽波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钟有德暂编38师。

该军长期隶属6集团军,在山西同日军交战。

抗战胜利后该军下辖郭天辛68师、杨文彩暂编37师和武世权暂编40师。1945年9月该军内在上党被解放军歼灭,军长史泽波、师长郭天辛、杨文彩被俘。师长武世权逃归后降为团长。

1945年年底阎锡山将该军残部和23军合编为19军。军长许鸿林。下辖程云峰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孙楚(34军军长降职?)暂编40师。1946年3月杨爱源兼任军长时许鸿林降为68师师长。1947年夏于镇河接任军长。

1948年4月温怀光接任军长时下辖武世权68师、雷仰汤暂编37师和王乾元暂编40师。

该军隶属10兵团。其中暂编37师于1948年6月被人民解放军歼灭。9月重建时改番号274师。暂编40师易为曹国忠,师番号改为277师。1949年4月该军在太原被歼灭。

1949年10月重组该军,任命刘云瀚担任军长,下辖14师和19师(2个师长不详)。11月调往舟山驻防。1950年5月蒋介石为保卫台湾,将19军从舟山秘密撤往台湾。

第二十军

北伐时有两个军使用改番号。

一、1927年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将原9军贺龙独立15师(原9军1师)扩编为20军,下辖贺锦斋第1师和秦光远第2师。该军在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

二、该军是川军暂编20军于1926年10月23日改编而成,任命军长为杨森。下辖川鄂边防军第1路王正鉴部、第2路郭汝栋部、第3路何金鳌部、第4路魏楷部、第5路罗觐光部、第6路龚伯凯部、杨淑第4师、向成杰第5师、王仲铭第7师、吴行光第10师、范绍增第11师、喻孟群混成1旅、李御良混成2旅、乔得寿混成3旅、包晓南混成4旅、胡伟混成5旅、于渊宪兵队、范毅警卫旅。

1927年3月杨森驱逐20军共产党人员。5月参加南京政府攻击武汉政府的战役。6月该部在仙姚遭武汉叶挺部痛击,受重创,该军师、旅级人员多人负伤。另,向成杰师改投程潜所部。7月杨森将川鄂边防军第4路司令魏楷拘捕,合并该部。捕杀11师师长杨春芳,将该师改编为执法大队。分为杨培元执法1路军和杨汉忠执法2路军。

1928月1月南京国民政府免20军军长杨森职。任命郭汝栋接任。但郭直到5月12日方才就任,并将所部改编。是时该军副军长为吴天行,下辖郭汝栋(兼)第3师、廖泽第5师、李逢春独立旅。该军维持6月上旬即出现原军长杨森另立20军事件。

1928年6月杨森宣布重任20军军长,下辖杨森(兼)第1师、何金鳌第2师和王仲明第3师,另有特种团和将校团各1个。

是时有郭汝栋20军和杨森20军并存。其中郭汝栋20军在6月底攻击杨森失败后投刘湘。后在杨刘大战时偷袭杨森成功,又扩编了1个师,任命陈兰亭为师长。中原大战时改编为3个混成旅和1个独立旅。将廖泽师和陈兰亭师归刘湘节制。该军出川后缩编为26师,师长郭汝栋(军番号保持到1934年9月时改称43军)。

1931年1月杨森20军将原有兵力扩编成6个混成旅和1个直属大队。6个旅长分别为杨汉忠、李君实、杨汉域、高德周、夏炯、刘治国。

1932年10月再次扩编3个师8个旅。3个师长为喻孟群、白驹、乔德寿。8个旅长为夏炯、杨汉城、杨汉忠、李朝信、刘治国、高德周、税古和杨淑身。1933年10月该军第3、5旅在围剿红军反遭重创。

1934年杨森在四川势力遭刘湘压制,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主席统一川康军政。杨森乃将所部改编为3个师。

序列为:133师,师长杨汉城。辖高德周、周翰熙、刘希涵3个旅。134师,师长夏炯。辖李朝信、杨干才2个旅。135师,师长杨汉忠。辖罗润德1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整编出川抗战。是时该军将原134师并编。原135师改称134师。序列为杨汉域133师和杨汉忠134师(38年10月杨干才接任)。

1937年9月该军参加淞沪会战,为会战中5个最有战斗力的军之一。战后以该军为基础编成6军团,杨森任军团长。1938年初休整后又参加武汉会战。

1939年1月杨汉城接任军长。1945年3月杨汉域接任军长。该军长期下辖133、134两个师作战。1941年至1942年曾增辖54师。1942年增辖新20师。先后参加过南昌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桂柳会战和湘西会战。

133师,师长夏炯,1943年周翰熙接任。

134师,师长杨干才,1942年7月伍重严接任。

暂编54师(原湘鄂赣边区第1挺进纵队),师长孔荷宠。1940年年底归20军节制。1942年调离。

新20师(原闽南民军),师长温剑鸣,1943年3月李子亮代理,10月实任。

1947年初该军整编为20师,情况不详。

1948年恢复军级建制。军长杨干才。下辖景嘉模133师、李介立134师、杨汉烈79师(47年新建,不久调离,1949年5月归建)。该军在1949年初增援12兵团,未到12兵团覆没。被编入6兵团,驻防芜湖。4月遭人民解放军毁灭性打击。

1949年5月重新整补。由133师师长景嘉模代理军长。下辖景嘉模133师、萧传伦134师、杨汉烈79师。1949年12月杨汉烈接任军长后宣布起义。

第二十一军

该军前身为川军军务督办所属部队。1926年12月17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1军,刘湘就任军长。下辖唐式遵第1师、李雅材第2师、王陵基第3师、王缵绪第4师、向成杰第5师、潘文华第6师和朱宗壳第8师,共7个师。

1928年8月刘湘将所部缩编为3个师。下辖唐式遵第1师、王缵绪第2师、刘湘(兼)第3师。年底战胜杨森、罗泽洲、李家钰联军。1929年4月参与讨伐桂系。1930年收编郭汝栋20军陈兰亭、廖泽两个师。此后又相继与四川军阀混战。至1932年该军辖有6个师、3路边防司令部和机枪、工兵、空军、海军各1个司令部。

序列为:唐式遵第1师、王缵绪第2师、王陵基第3师、范绍增第4师、潘文华教导师、刘湘(兼)模范师、陈兰亭川东边防第1路、穆瀛洲第2路、魏楷第3路、刘柄勋机枪司令部、蓝天玉工兵司令部、蒋逵(未到任,季宗孟代理)空海军司令部。1933年10月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指挥川军“剿共”。1935年时该军以增至9个师、5个独立旅、4路边防司令、3路警卫司令、2路警备司令、1路城防警备司令、1路独立支队,另、并编罗泽洲新23师。10月因该军所辖部队较多,乃分为21军、23军和44军,统归刘湘指挥。

1935年10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唐式遵为21军军长,范绍增为副军长。下辖饶国华第1师(辖彭焕章、佟毅、周绍轩3个旅)、彭诚孚第2师(辖王纯一、周城虎2个旅)和范绍增(兼)第4师(辖刘兆藜、傅楠、孟浩然3个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整编为145师、146师和162师三个师,其中145师和146师出川抗战,162师留驻成都。是时145师师长为饶国华(饶与37年11月30日在安徽广德阵亡,佟毅接任师长)、146师师长为刘兆藜(38年周绍轩接任)。

1939年2月将23军并编与21军,陈万仞接任军长。是时该军下辖佟毅145师、周绍轩146师和章安平147师。

1942年1月刘雨卿接任军长时下辖孟浩然145师(1944年岳星明接任、8月凌谏衔接任)、石照益146师(1943年1月戴传薪接任)和徐元勋147师(1944年傅秉勋接任)。

该军长期隶属23集团军,先后参与南京外围保卫战、1939年冬季攻势、第2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21师,军长刘雨卿改任师长。下辖凌谏衔145旅、戴传薪146旅(后易岳星明)。1947年3月该师调往台湾镇压“二·二八”起义。后奉调返回时恢复军级建制。

1948年4月王克俊接任军长时下辖凌谏衔145师(7月李志熙接任)、岳星明146师(6月李前荣接任)和骆周能230师(后易邓朝彦)。该军在1949年5月于上海被歼大部,一部编入75军,一部入川重建。后不详(疑其在四川被歼或投诚)。

第二十二军

该军前身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赖心辉)。1926年12月17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2军,军长赖心辉。下辖张廷生1师、李剑鸣第2师和范子英第3师。后收编原鄂西51师为该军第4师,师长罗启疆。收编原21军第5师为该军第5师,师长向成杰。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蒋介石调该军出川驻鄂西,参加“剿共”。6月赖心辉被免职,所部第1、2、3师缩编为新11师(1931年改番号为59师),第4师缩编为暂编19旅,第5师改编为新7师。

1932年2月将原第4军改编为22军,军长为原军长谭道源。下辖朱耀华18师(辖易振湘、喻镜渊2个旅)和岳森50师(辖彭璋、朱刚纬2个旅)。该军隶属赣粤闽湘鄂“剿匪”西路军,参与“剿共”。

1935年10月岳森升任副军长,成光耀接任师长。11月旅长彭璋升任副师长,彭诗圭接任旅长。1936年11月18师旅长易振湘去职,黄钟接任旅长。

1937年9月军委会以该军为基础组建10军团。任命军长谭道源为军团长,兼军长。1938年春该军参加徐州会战。7月谭道源因病被免职。该军番号撤消,所辖2个师转隶他军。

1938年年底以86师扩编为22军,任命原86师师长高双成为军长兼任师长。下辖86师和新11旅(原隶新1军)。

该军在1943年年底的序列为:军长高双成(45年2月副军长左世允接任军长)。下辖徐之佳(41年10月接任)86师和胡景通(43年10月接任,原师长左世允升任副军长)骑兵6师(1941年由骑兵2军转隶22军)。另直辖新11旅。抗战胜利后骑兵6师调出。

该军先后隶属于2战区司令长官部和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该军长期作战于绥远地区。

1947年下辖徐之佳86师和于建屿新11旅。该军驻陕北。1948年9月新11旅扩编为228师,师长杨仲璜。

解放战争初期该军隶属于张垣绥靖公署(原12战区)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后期隶属于华北“剿总”归绥指挥所。1949年6月1日该军军部和86师在陕北榆林宣布起义。228师也于9月19日被解放军和平改编。

第二十三军

该军前身为西康屯垦使署,1926年12月17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3军,军长刘成勋。下辖刘国孝第1师、陈鸣谦第2师、孙涵第3师、羊清泉、贺中强边防军。

1927年川南之战后该军为刘文辉编并。所辖3个师改为24军三路司令,边防军改编为川康边防军,另有一部改编为混成13旅。

1932年国民政府曾任命李福林为23军军长,李未就。

1933年5月8日任命刘存厚为23军军长。下辖刘邦俊、廖震2个师。11月该军围剿红军大败,刘存厚辞职,副军长刘邦俊代理军长。旋既该军为刘湘兼并。

1935年10月3日国民政府任命潘文辉为23军军长。下辖杨国桢教导师(辖章安平、石照益、蒋尚朴3个旅)、陈万仞第5师(辖达凤岗、潘左2个旅)和穆肃中边防第2路司令部。

抗战爆发后该军所辖各部分别改编为第147、148、164师3个师。留164师驻梁山,其余2个师出川参加抗战。

147师(原教导师),师长杨国桢(38年2月陈万仞代理、6月章安平接任)。

148师(原第5师),师长陈万仞(38年6月潘左接任)。

164师(原边防2路),师长穆肃中。

该军于隶属23集团军,参加过南京外围保卫战。1939年年底番号撤消。

1940年3月阎锡山将73师和196旅、独立2旅合编为军,国民政府授予23军番号,任命军长为刘奉滨(41年3月梁春溥接任,42年11月许鸿林接任)。下辖:

73师(原隶35军),师长高卓之。1943年12月副师长席安仁接任。1944年12月该师归属34军。

暂编39师(原196旅扩编),师长鲁应禄。1944年12月该师归属34军。

暂编40师(原独立2旅于41年1月扩编),师长郭熙春。1944年1月武世权接任。

该军隶属6集团军,1944年12月73师和暂编39师调归34军,以暂编46师和暂编47师补充。

1946年年底该军番号撤消,军长许鸿林降职为19军68师师长。

1948年5月整编45师(原96军整编)在胶济路战役中遭解放军重创,乃将余部经补充成立整编第2师,师长聂松溪。6月晏子风接任。该师下辖马培基整编211旅和胡景瑷整编213旅。8月将整编83师整编19旅(旅长赵尧)改归该师节制。9月24日被歼灭。

1948年11月重建后改番号为23军,军长熊新民。12月李志鹏接任军长。该军下辖:

211师,师长魏蓬林。

213师,师长周煦龙,段绍浩、胡信先后接任。

315师(48年12月1日成立),师长龚建勋。1949年8月31日该师番号撤消。

1949年8月4日国民政府国防部抽调该军1个师调驻台湾。12月该军余部在广西被解放军全歼。

第二十四军

该军前身为川军刘文辉部4个师、6个混成旅、1个宪兵大队、1个屯垦军、1个独立营。

1926年11月27日刘文辉接受国民政府委任,成立国民革命军第24军,任军长。刘将所部4个师改编为4个路、其余部队改编为10个混成旅。所辖4路司令为刘文辉(兼)、费东明、夏首勋、冷寅东,10个混成旅旅长分别为林云根、唐英、张志芳、覃攸楼、张清平、吴有邻、蔡玉龙、徐廷秀、陈毓嵩。

1927年6月刘文辉收编23军,委任原23军陈鸣谦、刘国孝、孙涵为第5、6、7路司令。原23军边防军羊清泉为川康边防军司令,杨芳毓为13混成旅旅长。

1928年10月刘文辉响应南京国民政府裁兵案,将24军进行缩编。是时下辖刘文辉(兼)第1师{辖高育琼、张清平(1师副师长兼)、田济众3个旅}、向育仁第2师{辖林云根(2师副师长兼)、张志芳、陈鸣谦3个旅}、夏首勋第3师{辖熊思进、唐英(3师副师长兼)、余中英3个旅}、川康边防司令冷寅东(辖陈毓嵩、杨芳琳、羊清泉、苏华洲3个旅)和徐廷秀屯垦军。

1930年8月刘文辉附和冯玉祥、阎锡山反蒋,将该军扩编为2个军,由刘文辉(兼)和夏首勋分任军

长。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后又名义上归附蒋介石。

1932年8月在四川发生的“二刘大战”时的序列为:张志和第1师、林云根第2师、夏首勋第3师、刘文辉(兼)川康边防总指挥部(辖冷薰南第1师、陈光藻第2师、张熙民川康边防第1路、傅渊希第2路、刘莅冰第3路、徐思平炮兵司令部、香翰南工兵司令部、黄鳌特科司令部、彭韩宪兵司令部、邓和警卫司令部、刘文彩清乡司令部、刘元璋屯垦司令部、田钟毅独立旅)。在10、11月期间刘文辉部相继有4个旅投靠刘湘。

1933年3月刘文辉将陈鸿文部扩编为8个旅、2个团,任命王元虎、陈能芬为师长。5月刘文辉大败于岷江。其部第2师师长林云根通电下野,所属2个旅投降刘湘。第3师师长夏首勋通电下野。宪兵司令彭韩、警卫司令邓和、张清平师也相继投靠刘湘。特科司令黄鳌投靠邓锡侯。川康边防军副总指挥冷寅东投靠潘文华。

12月二刘停战。是时刘文辉24军尚存12个团,刘文辉将之整编为2个师。序列为:军长刘文辉,副军长向育仁,参谋长彭汕。辖刘文辉(兼)第1师(辖刘元塘、刘元琮2个旅)和向育仁(兼)第2师(辖徐光普、李玉书2个旅)。另有刘元璋、唐英2个屯垦司令部。

1934年秋刘文辉将所部整编为3个师、1个独立旅,以向传义为副军长、王靖宇为参谋长。下辖陈光藻136师(辖杨学端、刘元瑄2个旅)、刘元塘137师(辖袁墉、杨生武2个旅)、唐英138师(辖张撰中、刘元琮2个旅)和余松林独立旅。

抗战爆发后该军再次整编为唐英136师和刘元塘137师,另有刘元琮独立团。1937年9月曾以该军组成5军团。该军长期驻防四川。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24师,军长刘文辉改任师长。下辖刘元瑄136旅和刘元琮137旅。1947年7月刘元瑄接任师长兼原职。

1948年9月恢复军级编制,师长刘元瑄改任军长,参谋长杨家祯。下辖刘元瑄(兼)136师和刘元琮137师。该军在此时由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直辖。1949年12月该军在四川起义。

第二十五军

该军前身为黔军周西成师。1926年6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下辖犹国才第1师、王家烈第2师、毛光翔第3师和刘继渊第4师。1927年2月收编袁祖铭部马明亮师为该军第5师。该军在1927年7月参加进攻武汉国民政府的战役。

1929年4月周、李之战时周西成阵亡、第4师师长刘继渊病逝,毛光翔继任军长。7月该军整编为:军长毛光翔、副军长王家烈兼1师师长、犹国才第2师、蒋再珍第3师和江国潘教导师。后增编廖怀忠一个师。

1932年2月王家烈接任军长兼1师师长,2师师长犹国才升任副军长兼2师师长。车鸣翼任教导师师长。另有宋醒一个旅和侯之担川黔边区司令部。

1932年11月毛光翔为夺回25军职权,与副军长兼2师师长犹国才联合赶走王家烈。1933年1月1日犹国才接任军长。但犹做军长未及1个月即为王家烈夺回军长职务。毛光翔和犹国才败走,教导师师长车鸣翼下野,第2师由吴剑平率领投靠龙云,第3师蒋再珍部投靠刘湘。后犹国才和蒋再珍由黔人说情方才回黔驻军,所部名义上归属25军指挥。

是时该军序列为:军长王家烈,副军长侯之担。下辖侯之担(兼)第1师、柏辉章第2师和何知重第3师。

1935年1月蒋介石收买王家烈部柏辉章和何知重,逼迫军长王家烈下台,并将副军长侯之担软禁。5月将侯之担师改编为新25师(师长沈久成),柏辉章师改编为102师(师长柏辉章),何知重师改编为103师(师长何知重),犹国才部改编为121师(师长吴剑平),蒋再珍部改编为新8师(师长蒋再珍),25军番号撤消。新25师于1935年8月调往四川,102师和103师于6月调往湖北。

1935年10月19日将13师和140师合编为25军,任命万耀煌任军长。

13师师长由万耀煌兼任,37年11月吴良琛接任。

140师为原新25师改编,师长沈久成,36年10月王文彦接任。

1938年春军长万耀煌调职,所辖2个师易改隶它部,该军番号撤消。

1938年6月将52师和190师合编为25军,任命王敬久为军长。

52师(原1937年秋成立的预备3师),师长冷欣,38年9月唐云山接任。

190师(原1937年10月成立的预备4师),师长梁华盛。

1939年8月张文清接任军长。1943年10月黄百韬接任军长。

该军在1941年下辖40师、52师、63师(暂隶)和108师。

1943年下辖40师、108师和暂编13师。

40师,师长詹忠言。40年1月詹升任副军长,方日英接任,42年5月陈士章接任。

108师,师长张文清。39年11月戎纪五接任,42年11月顾宏扬接任。

暂编13师,师长罗折东。

该军先后隶属32集团军、3战区直辖。参加过1939年冬季攻势、第2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和赣西追击战。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25师,军长黄百韬该任师长(48年7月陈士章接任)。下辖陈士章整编40旅(48年8月曾正我接任)、唐名标整编108旅(47年杨延宴接任)和廖敬安整编148旅。

1948年9月该师恢复军级建制。序列为:军长陈士章。下辖曾正我40师、李世镜108师和廖敬安(后易刘清昶)148师。隶属7兵团。1948年11月20日该军在碾庄被歼灭。

1949年1月重建,军长陈士章。下辖曾正我40师、任培生108师和148师(师长不详)。1949年8月该军在福州被歼灭。

第二十六军

该军前身为浙军第3师。1926年12月20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军长周凤歧,参谋长伍文渊。下辖伍崇仁第1师、斯烈第2师。

1927年2月该军1师师长由参谋长伍文渊接任,何葆森接任参谋长。3月将原浙军炮兵旅扩编为该军第3师,师长张国威。该师成立后未及1个月即被裁撤。5月该军隶属北伐军1路军参加北伐。8月胡大尤接任参谋长。

1929年8月13日该军缩编为第6师,师长陈焯。下辖郭忏、赵观涛、邢震南3个旅。

1930年春重组26军,任命范熙绩为军长。下辖46师和55师。该军隶属1军团参加中原大战,后参与“剿匪”。1932年12月7日撤消番号。

1933年5月8日重组成以44师为基础的26军,军长萧之楚。下辖萧之楚(兼)44师(辖杨鑫、于兆龙2个旅)和王金墉独立4旅(原44师132旅2个团)。1936年3月杨鑫调职,张池接任旅长。

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期间该军序列为:军长萧之楚,副军长冯兴贤。下辖王修身32师、赵定昌33师和柳永44师。

1942年初丁治磐接任军长(45年冬马励武接任军长)、王修身升任副军长时该军下辖蒋修仁(44年1月樊换卿接任)32师、董继陶41师和于兆龙(44年1月蒋修仁接任)44师。另:169师杂一1945年曾暂时隶属该军。

该军先后隶属15集团军、3兵团、33集团军、9战区江防司令部、军委会直辖、9战区直辖、3战区直辖、10集团军、25集团军、27集团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桂柳会战等。

1946年5月该军整编为26师,师长马励武。下辖董继陶整编41旅、蒋修仁整编44旅和曹玉衍整编193旅。

1947年1月鲁西南战役时该师师部与整编44旅被歼,师长马励武被俘。后以整编93旅和整编193旅重组该师,师长刘劲持(48年2月余程万接任)。

1948年9月恢复军级建制。序列为:军长余程万。下辖彭佐熙(后易叶植南)93师、梁天荣161师和石补天193师。

1950年1月该军在滇南被解放军歼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