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三级操作知识要点(包过版)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三级操作知识要点(包过版)

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考试

-----三级操作知识要点

1、拟定调查提纲的过程:(1)将调查内容分解成概念;(2)对概念进行解释;(3)设计具体调查项目。即“内容→概念→项目”的过程。

2、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常用方法:(1)逻辑分析;(2)经验判断;(3)试验调查。

3、调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目的和内容、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

4、调查准备阶段的工作任务:选择调查课题、设计调查方案、组建调查队伍。

调查实施阶段的工作任务: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和研究调查资料。

调查总结阶段的工作任务:形成调查报告、调查结果的评估、调查结果的应用。

5、试验调查的实施步骤:(1)选择适当的试查对象;(2)组织精干的调查队伍;(3)采用灵活的调查方法;(4)进行多点的对比调查。

6、入户的介绍方法:(1)由受访者的熟人或朋友介绍;(2)持单位介绍信或证明;(3)自我介绍

入户调查中提问的技巧:(1)追问;(2)澄清;(3)避免引导性提问;(4)可跳问的问题。

7、访谈过程中语言控制的方法:(1)提问的方式;(2)题目的转换;(3)对问题的追问;(4)合乎时宜地插话提问。

非语言控制:表情、目光、动作

8、做好调查日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1)要有被调查对象的完整资料。包括个人、家庭、其他关系人或机构的基本资料;(2)要有选择地记录。记录时应做出取舍,应选择那些客观的、真实的、有助于作出判断的内容进行记录;(3)要简明扼要。注重对具体的、客观性的事件进行记录,文件要简练、准确;(4)要有基本要件。记录中应有记录的基本要件,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机构名称和相关事实过程等资料。

9、按结构和填答方式划分问卷的基本类型:(1)按结构和答题方式分为:标准型问卷、自由型问卷和半自由型问卷。(2)按填答方式划分为自填问卷和访问问卷。

问卷的基本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其他资料。

10、问卷调查法的优点:(1)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所得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4)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人为误差。

问卷调查的缺点:(1)弹性小,不适合作深入研究;(2)回收率有时难以保证;(3)调查资料的质量常常得不到保证;(4)不适于文盲或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

设计调查问卷的步骤:(1)开展探索性工作;(2)设计问卷初稿:卡片法和框图法;(3)试用和修改: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

11、客观检验法中对问卷初稿进行检查和分析的主要因素:(1)回收率;(2)有效回收率;(3)填写错误;(4)填答不完整。

12、问卷中提问方式设计的常用规则:(1)尽量使用简单的语言,不要使用专业术语、行话,也要避免使用抽象概念;(2)问题要尽量简短,使被调查者很快看完,并减少产生含糊不清的可能;(3)避免双重含义的问题;(4)问题不能带有倾向性,不能对被调查者产生诱导性;(5)不要使用否定形式提问;(6)不直接问敏感性的话题。

13、问卷调查实施的基本程序:(1)确定调查对象,即分析单位;(2)分发问卷;(3)回收问卷;(4)整理、审查问卷。

14、组织的含义:(1)是指由若干因素构成的有序的结构系统;(2)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一些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的活动或行为。

信息采集:按照一定的原则,采取多种方法,把大量的、零散的、有参考价值的情况进行收取和集中,使之成为加工整理的素材。

信息采集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

信息采集方案实施流程:(1)了解采集的具体目标;(2)了解采集对象、采集单位;(3)了解采集的内容;(4)了解采集的工具;(5)了解方案实施的时间;(6)了解采集的地域;(7)了解采集的方式方法;(8)了解采集人员的组织;(9)了解采集经费的计划;(10)了解采集工作的安排。

根据采集方案组织访问调查、实地观察,采集所需信息:(1)制定访问提纲;(2)确定访问对象;(3)确定访问时间和地点;(4)访问交谈;(5)整理访问记录。

15、信息管理台帐的作用:(1)提高资料的准确性;(2)系统的积累资料;(3)为编报统计报表做准备。

16、编制信息管理台帐的基本要求:(1)分类建帐;(2)完整记录;(3)便于填写。

17、台帐动态管理的要求:(1)及时修订管理台帐信息;(2)各类管理台帐的信息保持一致。

18、特定群体管理台帐的项目结构:(1)个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技能、参加培训项目、经济收入来源、就业意向等情况;(2)就业再就业情况,包括单位就业、劳务输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劳动合同期限等情况;(3)家庭情况,包括家庭成员就业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4)跟踪服务记录情况,如对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情况、享受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情况、就业变化情况以及提供跟踪服务的情况进行记录。

19、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

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简单地说,信息管理就是人对信息资源

....的管理。

....和信息活动

20、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在管理中进行资源处理、存储、调用

..........的系统,它从环境和系统内部获取数据,进行筛选、组织和选择,并作成信息而迅速地传递给管理者,各级管理人员借助于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

21、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确定信息需要;(2)收集和处理信息;(3)促使信息得到使用。

22、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人员、设备和数据。

23、劳动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成:包括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两大子系统。

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软件:(1)基本信息管理;(2)就业管理;(3)失业管理;(4)就业政策落实;(5)职业介绍;(6)失业保险管理;(7)劳动事务代理;(8)就业培训;(9)劳务派遣;(10)综合统计查询。

24、利用EXCEL进行数据日常动态管理的方法:(1)创建电子表格;(2)设立项目;(3)输入信息,建立数据库;(4)保存表格;(5)查询信息;(6)分类汇总。

25、失业人员动态跟踪服务的主要内容:个人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基本技能、失业情况、就业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意愿、享受政策情况、注销登记情况等。

失业人员跟踪服务卡:基础信息变更情况、推荐培训记录、推荐就业记录、职业指导记录、享受政策情况、跟踪回访记录。

26、信息记载的内容:包括基本信息记载、服务信息记载和跟踪信息记载三部分。

27、动态跟踪信息处理的方式:信息系统处理、电子台帐记录和手工台帐记录三种方式。

电子台账记录:(1)创建数据清单;(2)数据筛选;(3)数据排序;(4)数据查找;(5)数据汇总

28、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办法:(1)明确方式和方法;(2)跟踪年龄变化;(3)跟踪家庭变化;(4)跟踪收入变化;(5)跟踪健康状况;(6)跟踪人员调整;(7)跟踪基本信息变化。

29、退休人员状况的跟踪管理步骤:(1)制订计划;(2)跟踪基本需求变化;(3)分析文体娱乐要求;(4)分析医疗保健需求;(5)分析养老服务要求。

30、拟订退休人员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管理制度的内容:(1)了解基本情况;(2)拟定初稿;(3)征求意见;(4)修改完善;(5)通过制度。

31、例会制度的拟订:结合工作需要,定期召开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小组长参加的会议,各小组也要定期召开会议,了解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

32、定期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需要按月、季、半年、年报告的工作内容,要予以明确规定。

33、日常活动制度的拟订:对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开展日常活动要作出具体规定,包括时间、内容和形式。

34、经费管理制度的拟订:开展活动所需经费要作出严格规定,要制定经费申请程序,要根据活动性质

....、

参加人数

....和活动形式

....合理确定经费限额。

35、特殊报告制度的拟订:对于发生的紧急事件,各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组织要按照有关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36、统计指标: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和指标数值

..。一般由指标名称

..和数值

37、统计指标的分类:(1)按反映现象的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2)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绝对数指标、相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

38、统计指标的逻辑关系:单个统计指标只反映总体某一个数量特征,说明现象某一侧面的情况。统计指标体系则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用以反映客观现象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构成统计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

39、统计分析的作用: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深化阶段和深化过程。运用统计分析可以透过现象表面的数量特征认识其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揭示其本质特征。

40、统计分析的特点:(1)实证性;(2)数量性;(3)多样性。

41、统计分析的常用方法:(1)比较分析法(绝对差异比较和相对差异比较);(2)结构分析法。

42、统计分析报告:是运用统计分析来说明事实和阐述观点,并以此提出决策建议的文体。

43、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1)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2)用数据和事实说明问题;(3)反映事物的发展过程。

44、进行统计分析的程序:(1)观察资料、发现问题;(2)处理数据、比较分析;(3)探讨规律、寻找原因;(4)归纳概括、提出对策。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标题、开头、主题、结尾。

45、公文的写作特点:(1)实用性强;(2)政策性强;(3)简明扼要。

46、常用公文的种类:分为命令、指令,决定、决议,指示,布告、通告、公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和会议纪要等类。

47、书面形式工作经验总结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落款四个部分。

48、社区活动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组织宣传、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通过群众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劳动保障工作落实到了基层,吸引力大,感染力强,是新时期劳动保障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

49、社区活动的类型:(1)本身含有政治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2)结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开展的各种活动;(3)文化娱乐体育活动。

50、社区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感染性;(3)群众性。

51、组织社区活动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活动目的;(2)根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3)活动的组织实施要把握好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三个环节;(4)把握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结合;(5)务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52、把握社区活动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要求:(1)靠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吸引群众;(2)靠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

53、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政策宣传、咨询活动以三个载体为主要形式。(1)以传媒为载体的形式;(2)以组织开展活动为载体的形式;(3)以街道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为载体的形式。

54、以传媒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形式:(1)印发宣传材料;(2)制作宣传栏、宣传橱窗、展板、公益广告;(3)利用电子传媒;(4)与新闻媒体合作;(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

55、语言宣传咨询服务的主要形式:有设立政策咨询服务台或窗口,口头宣传和解答有关政策;开通咨询热线电话、自动语音查询服务电话等。

56、以组织活动为载体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形式:(1)重要节日、纪念日的宣传咨询服务活动;(2)结合劳动保障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活动;(3)借助文化娱乐活动。

57、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主要方法:(1)组织学习教育;(2)舆论引导;(3)寓教于乐;(4)典型示范;(5)人际交往;(6)公益活动。

58、通过组织学习教育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动员报告;(2)总结报告;(3)专题报告;(4)座谈讨论;(5)政策咨询服务。

59、通过典型示范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表扬先进、树立榜样、典型引路。要注意(1)选好典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有群众基础、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例,并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给予正确的指导;(2)宣传好典型,实事求是,不讲过头话,也不护短;(3)推广好典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能生搬硬套;(4)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典型人物和事例。

60、通过人际交往开展政策宣传、咨询活动的方法:(1)联谊活动;(2)恳谈活动;(3)走访活动。

61、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书面计划的主要内容:(1)主题;(2)活动形式;(3)活动内容;(4)时间地点;(5)责任分工;(6)经费预算。

62、策划、组织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的程序:(1)制定方案;(2)实地查看;(3)部门间协调调度;(4)现场调度;(5)情况汇总;(6)总结。

63、个案工作:是个案社会工作的简称,是与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并列的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方法之一,是社会工作其他方法的基础。

64、个案工作的对象:以个人或家庭中的个人为主要工作对象。

65、个案工作的原则:(1)个别化原则;(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3)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4)接纳原则;(5)非批评原则;(6)服务对象自决原则;(7)保密原则;

66、个案工作的非批评原则:社会工作者的对象常常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人,他们在过往的经验中有较多受批评与指责的负面经历,从而导致他们有较低的自尊感,也较易在批评、指责面前持回避、对抗的态度。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了解和帮助而不是批评或指责他,从而促使服务对象客观地正视自己的问题,以利于问题的解决。

67、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原则:(1)求是原则;(2)实效原则;(3)相关原则。

68、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内容:(1)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政策;(2)创业和自谋职业人员政策扶持;(3)进城务工人员政策指导;(4)企业退休人员政策指导;(5)其他人员政策指导。

69、提供针对性的政策指导的方法:(1)个体面谈指导;(2)群体面授指导;(3)实地场景观摩指导;(4)影像资料观摩指导。

70、个体面谈指导的内容:(1)首先听取详细情况介绍;(2)就相关情况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判断;(3)根据分析、判断澄清问题,提出归纳性意见;(4)针对其问题症结给出建议,供其选择或参考。

针对性政策指导的步骤:(1)面谈沟通;(2)协助调整(心理辅导);(3)政策辅导;(4)跟踪服务;(5)总结经验。

个案资料收集:(1)生理功能方面的资料:如籍贯、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疾病史等;(2)心理功能方面的资料:如服务对象的自我概念、心理感受、态度反应、行为方式及学习能力等;(3)社会功能方面的资料:如服务对象与家庭成员、同辈群体关系怎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是否存在角色冲突;(4)环境体系的资料:如服务对象所属阶层、其阶层的文化传统、服务对象的宗教信仰等。

71、就业援助工作的主要方式:包括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岗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人职信息匹配,推荐岗位,公益性岗位援助,落实扶持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吸纳,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等。

72、就业援助对象在人格方面的基本特征:缺乏自信,害怕挫折,当遇到挫折时,常缺少理性分析,易情绪化。

73、就业援助对象在职业能力方面的基本特征:职业技能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已经不适应现在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要求,更缺乏社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74、制定就业援助方案的步骤:(1)调查了解就业援助对象的基本情况;(2)分析就业困难原因;(3)确定就业援助方式;(4)拟定就业援助方案;(5)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实施就业援助方案。

75、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渠道:(1)收集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的空岗信息;(2)面向居民群众和单位服务需求,开发社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3)结合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通过兴办服务实体、创建再就业基地、发展劳务派遣等多种方式,积极吸纳失业人员就业;(4)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刊物、网络等媒体收集社区外的用工信息。

76、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的方法:(1)在地处繁华闹市和流动人口多的社区,主要是通过创办社区商业服务网点、再就业一条街,再就业基地等劳动密集型实体来增加就业岗位;(2)在纯居民居住区,主要结合社区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居民生活需要来开发就业岗位;(3)在辖区单位少和人口分布广的社区,主要通过职业介绍服务和组织劳务输出等形式来拓宽就业渠道;(4)在相对独立于街道和社区之外的大中型“企业社区”,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业来开发就业岗位。

77、社区岗位信息采集的工作流程:(1)组建信息服务队伍;(2)构建信息服务网络;(3)拓宽信息采集渠道;(4)及时发布和有效利用信息;(5)信息更新和动态管理。

78、就业援助服务:是依托街道、社区等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就业困难人员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实施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事务代理等就业服务措施,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及时有效的帮助。

79、就业援助服务的主要内容:(1)求职登记的职业指导;(2)岗位援助;(3)职业技能培训;(4)跟踪服务。

80、就业援助服务的总体要求:在采取扶持政策,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同时,还应采取有效的就业服务措施,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市场竞争能力、就业能力、畅通就业渠道。努力使每一位就业困难人员凡是需要了解政策的,都能得到及时的咨询和解答;凡是有就业和培训愿望的,都能得到适合的就业岗位和免费的技能培训;凡是有创业要求的,都能得到“一条龙”的创业扶持。

81、提高就业援助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主要规章制度:有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失职追究制等规章制度。

82、就业援助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就业援助工作进展情况调度通报制度,建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热线电话举报的问责机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监督(热线)电话,随时受理就业困难人员的政策咨询、意见反馈以及投诉举报,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83、实施分类帮扶的工作要求:(1)根据就业困难人员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制订援助计划,明确援助目标责任制,加强分类帮扶和重点援助;(2)对每位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专人帮扶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分析自身条件,确定适合各自实际的职业定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介绍服务、承诺服务,促进其尽快就业;(3)坚持集中援助和日常援助相结合,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专项援助行动,举办就业困难人员专场招聘活动;(4)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包保帮扶。

84、对做好就业困难对象源头控制的工作要求:(1)要进一步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尽量防止产生新的就业困难对象;(2)强化技能培训,要及时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他们有一技之长,从源头上解决贫困代际转移问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3)提高就业稳定性,在推荐就业和提供援助时,要注重考虑岗位的收入水平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情况。

85、对就业援助工作督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主要有政策援助落实情况、服务援助质量与效率情况、培训技能援助情况、岗位援助到位情况等。

工作督查方式:一听二看三查四访

86、求职者的求职途径:(1)求职者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服务;(2)求职者通过职业中介机构介绍求职;(3)直接联系用人单位;(4)参加职业招聘洽谈会;(5)通过广播、报纸、电视、互联网站等大众传播媒介发布求职信息;(6)其他合法途径。

87、求职者求职的一般过程:办理求职登记→接受职业指导→查询用工信息→根据用工信息登记求职应聘(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中介机构推荐就业岗位)→面试→应聘获得成功。

88、招用人员简章的基本要求:(1)用人单位委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职业中介机构招用人员,或者参加招聘洽谈会时,应当提供用人单位简章,并出示营业执照(副本)或者有关部门批准其设立的文件、经办人的身份证件和受用人单位委托的证明;(2)招用人员简章应当包括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招用人数、工作内容、招录条件、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社会保险等内容,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内容。

89、用人单位的法律义务:(1)招用人员时应尽的义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依法如实告知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应当根据求职者的要求,及时向其反馈是否录用的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公开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劳动者的技术、智力成果,须经劳动者本人书面同意。(2)应遵守消除就业歧视的法律义务: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依法对少数民族劳动者给予适当照顾;④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歧视残疾人;⑤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不得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

⑥用人单位发布的招用人员简章或招聘广告不得包含歧视性内容。

90、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知识:(1)劳动合同的订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2)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劳动者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91、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解除劳动合同:①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②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③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④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⑤因用人单位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⑥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92、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劳动者过错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2)在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93、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的;(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3)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5)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4、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的;(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3)劳动者死亡,划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宣告失踪的;(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5)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消或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95、经济补偿的标准:(1)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2)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分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3)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96、劳动争议调解仲裁适用的范围:中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97、职业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求职者的情况;(3)初步职业指导;(4)深入职业指导;(5)工作结束。

98、与求职者面谈的程序:(1)工作准备;(2)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沟通。

99、用工指导的程序:(1)工作准备;(2)了解用人单位情况;(3)介绍招聘用人方式;(4)确定招聘方式;(5)了解劳动关系;(6)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

100、职业供求信息采集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准确性原则;(3)完整性原则;(4)简明性原则;(5)时效性原则。

101、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途径:(1)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2)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

102、获取职业供求信息途径的特点:(1)通过服务场所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 开展用工、求职登记获取信息;?举办用工洽谈会获取信息;(2)通过外联方式获取职业供求信息的特点: 通过联系辖区用人单位获取信息;?通过联系辖区改制企业获取信息;?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获取信息;④通过新闻媒体获取信息。

103、社区传递用工需求信息的途径:(1)利用新闻媒体或社区用工信息栏发布;(2)通过召开座谈会发布;(3)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发布;(4)通过黑板报、海报、招用工通知或其他书面形式发布;(5)利用社区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工具发布。

104、用工信息与求职者需求匹配的原则:(1)求职者技能与岗位信息相适应的原则;(2)岗位信息与求职者求职愿望相适应原则;(3)匹配时间最快原则;(4)动态性原则。

105、用工信息与求职者信息匹配的方法:(1)以企业为主的信息匹配;(2)应求职者要求的信息匹配;(3)根据供求双方要求双向查询匹配。

106、职业介绍服务的内容:(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内容: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的服务:就业政策法规咨询;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和职业培训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④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⑤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等事务;⑥其他公共就业服务。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招聘用人指导服务;代理招聘服务;跨地区人员招聘服务;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性服务;⑤劳动保障事务代理服务;⑥为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开发的其他就业服务项目。(2)职业中介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服务内容:为劳动者介绍用人单位;为用人单位和居民家庭推荐劳动者;开展职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④收集和发布职业供求信息;⑤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互联网职业信息服务;⑥组织职业招聘洽谈会;⑦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准的其他服务项目。

107、组织招聘洽谈会的程序:(1)准备工作;(2)组织做好接待工作;(3)组织用工招聘洽谈;(4)开展职工指导和用工指导;(5)及时了解招聘洽谈结果并作相应处理;(6)及时汇总归纳,作相应统计分析。

108、用人单位进入洽谈会的程序:(1)用人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用工需求;(2)根据用人条件和用工待遇,按劳动法律法规规定要求拟定招聘简章;(3)采集用人单位用工需求信息,通过适当方式予以发布;(4)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台位,组织用人单位接受劳动者报名;(5)用人单位分别对应聘的求职者进行

考试或考核、面试、复试;(6)公布综合考评及初选结果,接受求职者信息查询;(7)办理录用或流动手续,督促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并缴费。

109、跟踪服务的工作程序:(1)电话联系;(2)现场面谈;(3)查验指导;(4)回执处理。

110、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等。

就业前培训:职业知识、职业技能。

在职培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管理知识、技术业务、操作技能。

111、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后,对其进行从事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指导

...

....、职业技

能.、职业道德

....的培训。

....和职业纪律

112、创业培训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有创业愿望和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包括已经是企业主,但需要提高经营能力的人员。面向所有具有创业意愿的城乡劳动者。

113、职业培训的特点:(1)针对性和实用性;(2)灵活性和多样性;(3)技术性和技能性。

114、职业培训的目的:增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转换的能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115、职业培训的作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使就业、提升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预防失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16、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方法:职业指导、理论授课和技能操练。

117、制定失业人员培训计划的程序:(1)了解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2)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3)确定培训内容;(4)编制培训计划;(5)确定培训方式。

118、制定培训计划的前期信息准备的主要内容:(1)掌握失业人员的培训意向和职业期望;(2)分析失业人员状况;(3)汇总培训人数和专业。

119、配合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计划的工作程序:(1)做好培训前准备;(2)参与制订课时分配计划;(3)申报培训计划;(4)加强培训过程管理;(5)建立培训管理基础台帐。

120、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组织原则:(1)针对性原则;(2)实用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

121、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指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项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并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的管理制度。

122、组织失业人员职业培训的程序:(1)摸底调查;(2)组织报名;(3)资格审查;(4)开班管理;(5)提供培训后就业服务;(6)档案补贴的申报。

123、指导选择培训项目的方法:(1)了解两个主体的基本情况;(2)提出合理化建议;(3)尊重个人选择。

124、人的需求类型: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125、退休人员生理需求的内容: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的需求。

126、退休人员安全需求的内容: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127、退休人员社交需求的内容: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128、退休人员尊重需求的内容: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受,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129、退休人员自我实现需求的内容:自我实现或发挥潜能。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

130、对退休人员需求的收集方法和步骤:(1)确定需求分类原则(理论、文化、艺术、生活);(2)整理和分类汇总;(3)讨论分类合理性;(4)公布分类和听取意见、建议;(5)需求分类名单备案;(6)进行总结。

131、按照退休人员的需求组织讲座的工作程序:(1)建立专家库;(2)确定讲课内容;(3)确定讲座时间、内容;(4)联系举办讲座的场所;(5)告知需求对象。(6)确定有意愿参加讲座的人数;(7)辅助工作准备;(8)现场布景;(9)效果评价。

132、退休人员医疗保健常见病的种类:中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

133、对退休人员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汇总的方法和步骤:(1)人员分类汇总;(2)分析健康状况;(3)分析生活习惯;(4)总结需求;(5)提交报告。

134、特殊群体服务需求的差异性:(1)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劳模等为了国家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他们提供的服务应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把党和国家对他们的关怀带给他们是最重要的,因为党和国家没有忘记他们;(2)高龄、孤寡、重病、伤残等人员行动不便,其中部分人员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其提供日常生活服务和特殊护理等帮扶服务是最重要的。

135、对特殊群体的定期走访慰问步骤:(1)制订计划;(2)申请经费;(3)购买物品;(4)预约走访;(5)走访慰问;(6)记录意见;(7)汇总上报。

136、对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的方法:(1)明确内容和范围;(2)明确时间;(3)申请费用;(4)做好准备工作;(5)预约时间;(6)上门服务;(7)记录服务情况;(8)提交报告。

137、对特殊群体的走访慰问和上门服务的注意事项:(1)走访慰问时,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不要影响老人休息,时间也不宜过长;(2)上门服务时,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能影响老人的情绪,并保持好老人的家庭卫生;(3)提供服务应根据特殊群体的情况差别而有所区别;(4)突发事件的上门服务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使退休人员情绪稳定,尽快联系有关单位进行处理和解决。

138、养老护理员的级别分类: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四个级别。

139、养老护理员资质的取得:必须进行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经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或继续从业。

140、养老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为健康老人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社会服务;为患病老人或有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老人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初级保健和肢体辅助功能锻炼;协助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治疗、护

理活动,以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需要;帮助需要临终照料的老人减轻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痛苦,并为其家属提供心理精神支持。

141、养老护理服务提供的工作程序:(1)建立更新数据库;(2)了解服务机构情况;(3)对接服务信息;(4)匹配人员和项目;(5)预约服务;(6)确定时间;(7)资格审查;(8)服务监督;(9)评价服务;(10)汇总上报。

142、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

143、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场所:(1)企业退休人员自己的家里,也是社会化养老服务的主要场所;(2)社区养老院,一般都建立在企业退休人员居住地社区范围内,主要是向子女白天上班无时间照顾的企业退休人员或不愿意离开居住地的“空巢”退休人员提供服务;(3)包括退休人员公寓在内的社会养老机构,一般设置在交通较为便利、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主要是为了满足子女不在身边、子女无暇照顾、“空巢”等企业退休人员的需求而建设的。

144、社会养老机构有关信息的采集渠道:(1)向劳动保障等相关部门了解全国退休人员公寓、本地区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情况,以及取得相关资质情况;(2)与退休人员公寓、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联系,取得社会养老机构的详细情况;(3)通过计算机网络查询退休人员公寓、社区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的详细信息。

145、为退休人员办理入住退休人员公寓和社区养老院有关手续的程序:(1)了解基本情况;(2)进行登记;(3)报告登记情况;(4)联系养老机构;(5)办理入住手续;(6)记录入住情况;(7)定期报告。146、信用:是指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一种无须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物资(物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147、征信:是对企业资信或个人信用调查的业务操作。在操作上,征信包括对企业或个人的信用进行采集、核实、处理、合法传播的全过程。

148、征信的内容:是对基本信息及与交易有关的信息与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加工和依法传播。

149、征信的目的:即调查或审查债务人的偿付能力,能够调查掌握的是有关债务人偿还债务能力的各种信息。

150、征信的基本要求:保密性、真实性、一致性、独立性、稳健性、持续性。

151、信用社区的基本条件: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社区各种设施设备齐全、数据准确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熟知政策并能开展咨询服务工作;社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承诺书;社区建立跟踪服务卡,并能积极参与欠款追索工作;社区单独或联合开展创业培训并有一定成效;社区内已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

152、诚实守信的经济价值:(1)诚实守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2)诚实守信是生财之道、经营之本;(3)诚实守信能减少市场经济成本。

诚实守信的道德价值:(1)诚实守信是人们立身做人之道;(2)诚实守信是持家之道;(3)诚实守信是基本的交友之道。

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1)诚实守信有利于文化交往;(2)诚实守信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3)诚实守信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153、个人信用行为:个人信用一般可分为个人经营信用和个人消费信用两类。个人经营信用是指自然人作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及外界对其经营品格、能力、信誉、业绩诸方面的评价与认定。个人经营信用是企业信用的人格化和具体化,是企业信用关系在经营者个人身上的集中反映;个人消费信用是指商业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商品或金融机构向个人提

供消费信贷。个人消费信用的对象主要包括资金和耐用消费品,个人消费信用

......是个人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信用制度的核心。

154、影响个人信用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分析:①品行;②能力;③资产;④条件;⑤抵押担保;

(2)社会因素分析。个人信用关键是要依靠完善的法律、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来保证。

155、个人信用档案的内容:(1)人文资料;(2)就业资料;(3)纳税资料;(4)司法记录;(5)公用事业付款记录;(6)福利保险记录;(7)信贷记录;(8)资产状况。

156、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主要方法:(1)保持接触;(2)核实经营情况;(3)实地观察。

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的程序:(1)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信用档案;(2)实行定期回访与联系;(3)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4)协助制订还款计划;(5)总结经验,抓好典型。

157、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

158、创业的类型:(1)按创业动机可分为生存型创业、机会型创业、生存与机会型创业;(2)按创业主体可分为失业者创业、农民创业、大学生创业、军队退役人员创业、退休者创业、残疾者创业、辞职者创业和兼职者创业;(3)按创业项目性质可分为传统技能型创业、高新技术型创业、知识服务型创业和体力服务型创业;按创业风险可分为依附型、尾随型、独创型和对抗型;(4)按创业周期可分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与连续创业;(5)按企业建立的渠道可分为独立创业、母体分离和企业内创业。

160、创业的意义:(1)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①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②创业可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③创业能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2)从创业者角度看:①解决个人就业问题;②改善自身生活质量;③实现人生价值。

161、创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创业意识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完善、经营管理扩大四个环节:(1)激发、挖掘创业潜能;(2)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3)创业项目推介;(4)开业指导。①场地服务;②融资服务;③指导经营管理创新。

创业的基本程序:(1)选定创业项目;(2)拟订创业计划;(3)筹集创业资金;(4)办理相关法律手续;(5)创业计划的实施与管理。

162、基本养老金的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63、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

164、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165、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166、过渡性养老金的有关规定:标准由各省自行确定。=当地上一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建立个人账户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167、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享受条件:除应属于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外,该用人单位及其职工还应按规定缴纳了医疗保险费。一)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其职工应全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按照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后,职工从次月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二)用人单位及其职工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从欠费的次月起停止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在3个月内足额补缴应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的,按规定支付有关医疗保险待遇;超过3个月足额补缴的,参保人员个人帐户资金按规定补计,从欠费到补缴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对职工造成的损失,由用人单位承担。(三)因欠缴基本医疗保险费而停止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在足额补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含滞纳金)并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相关手续后,职工从次月起继续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168、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支付方式:(1)按服务项目付费;(2)按人头付费;(3)总额预算制;(4)按病种付费。

169、失业保险待遇的构成: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失业人员的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的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补贴;农民合同制工人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领取的一次性生活补助。

170、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3个档次: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171、终止给付失业保险待遇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停止给付失业保险金:重新就业的;应征服兵役的;移居境外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被判刑收监或被劳动教养的;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或机构介绍的工作的;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172、失业保险金的支付办法:按月发放,由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

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的审核程序:申报备案、申领时间、提供有关证明、资格认定、享受待遇。

173、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174、信访的渠道:就组织相关社会团体、法律援助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运用咨询、教育、协商、调解、听证等方法,依法、及时、合理处理信访人的投诉要求。

175、信访事项的提出:一般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等书面形式;信访人提出信访请求的,还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应当到有关机关设立或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的信访事项的,就推出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176、信访事项的受理: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就当场书面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就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77、信访事项的办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78、处理来信来访的有关规定:(1)信访人反映的重要问题经国家机关负责人批示或批准,要向有关机关立案调查处理;对匿名的重要信访案件,交有关单位处理。(2)不得将控告、检举信件转给被控告、被检举人;不得将上级机关或负责人对控告、检举材料的批示透露给当事人。(3)办理信访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不能按期处理的,应向信访人说明情况。对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办理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最长不超过3个月作出处理决定,并向交办机关报告处理结果。(4)信访人对国家机关、单位处理的信访案件不服,应当在接到处理决定后向其上一级机关或主管部门申请复查。复查机关确定正确的,维持原处理决定,并做好信访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发现确有错误的,责成原处理单位机关、单位重新处理或直接作出处理。(5)信访部门对信访人提出的要求暂时不能满足的,要进行解释;对提出无理要求的,进行批评教育;对越级上访的,做好说服劝阻工作,并督促承办单位认真办理。(6)复查确定处理正确的信访案件,信访人经说服教育仍长期滞留、无理纠缠的,信访部门出具公函,公安机关协助处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