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教案设计者:陈希英

【设计思想】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中应该要有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叙述或概述历史事件,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真正的亲近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真正的主角,感受并感悟历史。通过学生对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中反帝斗争历史的讲述,来再现历史画面。

2、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达成学习目标。紧扣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回答展示。在本课中,教学重点之一是理解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原因,通过给学生设计问题、提供材料,由学生合作探究,关注学生的史论结合的能力的培养。

3、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从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教材分析】

本专题有着两条非常明显的主线:一是列强通过一次次的侵略战争,使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顽强抗击外来侵略并最终将侵略者赶出中国,中国重新获得独立。这也是贯穿中国近代史两条主线,其中,列强侵华是导致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根本原因。本课内容讲述的是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斗争。

教科书选择的典型例子所反映的反侵略斗争精神都有其特定含义:“三元里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介绍清政府的爱国官兵为收复国土而做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而“义和团反帝运动”谱写了广大人民群众高举“反帝”旗帜,与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壮丽”诗篇”。

“左宗棠收复新疆”一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本课的主要内容,对列强侵华的相关史实以及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有初步的了解。由于初中历史的不重视,考前突击靠后忘光所带来的弊端,使高一学生历史知识几乎等于空白。加上新教材是专题体系,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想要清晰展现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2、从学生学习兴趣来看,他们对战争史的兴趣不大,往往觉得战争史很无趣很难学,但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也学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些视频、精彩图片及辅助资料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在心理上也会产生震撼,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停留在表层,在分析历史现象实质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分析探讨的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典型事迹: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2)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历史史实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整合教材资源,通过材料学习法,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解决问题的方法。

(2)从视频、图片、文字材料提取信息,分析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3)通过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在了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史实的基础上,体会中国近代爱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2)通过学习,深刻理解维护国家主权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形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教学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教法学法】

学法有材料分析法、问题讨论法、情境体验法等,教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文字、材料、图片、视频、课件→问题探究→合作交流→互动展示→课堂小结→随堂检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首先我们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从1840年至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学生回答: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以及1900-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这几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是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列强没有把中国完全变为殖民地国家,原因是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军民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反侵略斗争,表现出可歌可敬的斗争精神,显示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让列强胆寒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来学习第二课近代以来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讲授新课】

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设计思路:

1、材料材料图片展示,开门见山,直

奔本课主题。

2、以材料为依托,进入问题探究。

3、学生分组合作交流讨论,并活动展示。

阅读材料: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三元里》

“无奈人如山积,围开复合,各弃其鸟枪,徒手延颈待戮,乞命之声震山谷”。

——《夷氛闻记》

问题探究: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叙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的经过?

3、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有那些?体现了什么精神?

互动展示:

1、三元里人民抗英的原因:

(1)英军入侵:1841年,英军先后侵占香港岛、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根本原因)

(2)腐败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3)中国人民基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自发组织起来,英勇抗击,承担起反侵略战争的重担。

2、经过:(略)引导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材料,体会三元里人民斗争的英勇气慨。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意义: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略)学生课外阅读

问题探究:

1 、新疆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还要收复?

2、左宗棠如何采用军事手段收复新疆的(除伊犁)?伊犁是如何收回的?

3、清政府如何加强西北防务和管理?

互动展示:

1、背景: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中国边疆的危机;俄国和英国力图控制新疆

2、经过:1876年,收复北疆大部领土;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领土

3、结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对新疆的控制。

【过渡】:如果说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所体现的是自发组织的、不畏强暴的团结斗争精神,那么下面这个场面所看到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视死如归的个人英雄气概。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设计思路:

1、学生的任务:根据视频及结合教材,请一位学生概述黄海海战斗争事迹。概述时请注意概述的要点(原因,经过,人物,结果)

2、在学生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光绪帝写给邓世昌挽联,讲述邓世昌的事迹:邓世昌的悲壮就义“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他养的爱犬太阳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狗奋力推开,狗又咬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

3、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战斗的场面,体会官兵视死如归的精神。通过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落实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也学会概述历史事件的方法。

(一)黄海海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写给邓世昌挽联

黄海海战视频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3a2409313.html,/bashang/shipingk/8129.avi

材料二:1881年后北洋海军未增船,舰炮皆旧,而日舰有九艘造于1880年以后,舰炮皆新。

————《李鸿章奏稿》

材料三: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尽管以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抗日,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语)

————《戊戌政变记》

问题探究:

1、黄海海战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当时日军和北洋清军各处于什么状况?

2、简述黄海海战的过程,找出在黄海海战中涌现出那些北洋水师爱国将领?

3、黄海海战的结果如何,分析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互动展示:

1、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发生于1894年9月(1)海战的爆发:日军蓄谋已久,清军仓促应战

(2)海战经过:由学生自己阅读后,形成感性认识。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甲午海战》的片段,让学生充分体验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重点应让学生掌握丁汝昌、邓世昌、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硅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3)结果:日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引导学生分析书上的图表,说明中日双方海军战斗实力是敌强我弱,但北洋水师同仇敌忾,虽伤亡惨重,但舰船损失程度大体相当,北洋水师主力尚存。而李鸿章有意夸大战败程度,命北洋水师避入威海卫军港,使日军取得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后海陆两路夹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导致这一结局的原因:

客观:敌强我弱

主观:李鸿章的避战策略

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

【过渡】:甲午海战后,清政府由于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的一项条款就是割让台湾给日本,对于这件事情当时有位诗人写了这样一首诗歌《春愁》

(二)、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阅读材料:

春愁

丘逢甲 1896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请同学朗读这首诗歌,并合作交流讨论

回答: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台湾人民除了“同一哭”以外还有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3、台湾沦陷以后,台湾军民停止了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吗?最终结果如何?

4、“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台湾人民进行的反割台的斗争反映什么精神?

互动展示:

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背景:1895年,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参加台湾保卫战的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过程可以由学生自己结合书上的地图去理解,最后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腐败,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坚持斗争了五个月,歼灭了三万多名日军,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反映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爱国主义精神

【过渡】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清政府没有进行有力反击。但在此时,北方中国大地农民爆发出了一声怒吼,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义和团反帝运动。

四、义和团反帝运动

设计思路:

1、通过义和团揭贴,了解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2、利用教材的“义和团运动形式图”,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地点、运动中心转移情况、义和团运动反帝斗争的表现

3、学生观察图片:义和团所使用的武器、团民的表现,说出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军中所体现的精神。

阅读材料:

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斯萧然。”

——义和团揭贴

材料二:瓦德西在给德皇的奏议中,根据他在中国的经验提出:

“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义和团包围廊坊车站义和团与英法联军鏖战

问题探究:

1、通过义和团揭贴,了解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2、义和团团民参加者由那些人组成?义和团运动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运动?

3、简述义和团运动发展的过程:运动中心的转移、运动中的反帝斗争表现、清政府的态度等。

4、瓦德西认为“义和团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对此你如何认识?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5、如何认识义和团的历史作用?

互动展示:

1、原因

根本原因: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客观原因:戊戌变法失败后,国事垂危,中国人民无法指望清政府承担反帝重任,

只能挺身而出。

直接原因:山东人民的反洋教斗争。最终由山东冠县起义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

2、参加者:农民、手工业者;运动性质: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斗争

3、经过

运动中心转移情况:兴起于山东(清政府剿杀)——转移到直隶——进入京津地区(“扶清灭洋”口号和清政府“招抚”政策)——抗击八国联军——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反帝斗争表现:六月中旬,义和团扒铁路,毁电线,奋起阻击敌人;在廊坊、落垡一带围攻敌人;在北京,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动猛烈进攻清政府的态度:剿杀——招抚——剿杀

4、失败原因:

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主观原因:“扶清灭洋”口号中的“扶清”使义和团丧失了应有的警惕(这里视情况稍加拓展)

根本原因:义和团运动的领导阶级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这里视情况稍加拓展)

4、意义:义和团战士不畏强暴,英勇斗争,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

总结思考: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分哪两类,各包括哪些斗争?有哪些共同特点?

(1)一类是中国人民自发进行的反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活动

一类是中国爱国官员和将领进行的反击外国侵略的斗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黄海海战抗击日军的斗争

(2)共同特点:①都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

②都表现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③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最终都没有彻底胜利。

【课堂小结】:面对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近代历史上奋勇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今天讲到的只是其中被记录下来的英雄的一部分,史书里还有更多的民族英雄。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结果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国家,列强通过清政府对中国进行间接统治。究其原因,有列强争夺中国产生不可调和矛盾的因素,使他们不能完全瓜分中国;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帝国主义无法征服中国。

【板书设计】

人民群众自发抗敌

黄海海战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反帝运动

三元里抗英

军主

民权

维的

护斗

【随堂检测】:

1.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录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2.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幅楹联:“提契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它颂扬的是()

A.曾国藩

B.左宗堂

C.李鸿章

D.张之洞

3.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牺牲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

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淮海战役中

4. 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在《马关条约》签订以后

B.是在清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的

C.台湾各族人民纷纷参加抗日斗争

D.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长达5个月之久

5.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承认“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你估计他这一结论来自哪一历史事件的结论()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6.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民抗御外敌,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B.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C.义和团运动的沉重打击

D.清政府抵抗外国入侵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四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1、A

2、B

3、B

4、B

5、D

6、A

7(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态度:灭洋,扶清。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空前激化。

(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的一个中心课题,教学内容较多,如何合理安排,使学生在落实历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近代中国军民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课的讲授过程中,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历史图片和播放相关历史片段的视频,创设情境,设置问题探究,学生合作交流,互动展示等环节,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掌握和体会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神,增强爱国意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