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穿越甘南第一峰--措美峰

穿越甘南第一峰--措美峰

穿越甘南第一峰--措美峰

徒步穿越措美峰游记杨振军凌晨六点,天还没亮,从山城迭部一路驱车向措美峰山脚下的卡坝乡进发。因为是初次徒步深度穿越甘南第一高峰措美峰,徒步穿越成员的心里充满好奇和兴奋,到达措美峰入口卡坝乡尼欠村时,天刚蒙蒙亮,措峰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牦牛驮队已经等候在村口。跟向导一一打招呼后,把所有队员的行李和露宿用品全都驮到5头牦牛身上,穿越旅程正式开始。山峰挺拔,丛林密布,人走在高山峡谷间显得那么的渺小,这样的旅行让心情少了一份包袱,多了一份惬意。四位向导赶着牦牛跟在不远处,悠扬的吆喝声在迭山白水间回荡,成为迭山深处最美妙的山歌。初次穿越,每个人都像穿梭在山林间的猎手,手中的相机是最好的猎枪,获取的好照片是最好的猎物。景在高处,人在林间,视线的弊端让摄影家们感到些许遗憾,但他们不放过微景观的拍摄——林木、花草、路边的黄牛都被一一摄入他们的镜头。我想这就是摄影名家的一份敬业,一份执着。眼看着最佳拍摄时间已过,在一处废旧的木屋旁,大家歇下脚步,等待与驮队成员会合。这里叫帕义,海拔2600米。性格爽朗的伟国,憨厚实诚的益高,热情友善的闹交,见多识广的贵奇,四位地地道道的迭部藏族汉子,很快就赶了上来,麻利地从牛背上取下烧水壶

和干粮,生火、打水、烧茶。山里人最大的热情莫过于劝吃劝喝,哪怕只是一杯大茶,一块儿糌粑。就在简单的早餐中,驮队成员和摄影师们有了第一次深入的交流,话语中聊得最多的还是前方的景色。说是路,只不过是条通往高山的羊肠小道,前行的勇气更多来自于每个人的信心。大家满怀激情一起高呼“穿越措美峰,一定能成功!”响声震彻山谷。前进,朝着最高峰攀爬。穿过一片杉树林,一片柏树林,一片斜草坡,便渐渐出现了高原杜娟。路始终是“之”字型,坡度在45度以上,爬坡难度可想而知。即便是这样的路,即便张润国和常铭两位摄影家年逾花甲,但长期的野外摄影活动练就了他们一身不凡的真功夫,二老始终打头阵,紧跟在后面的是牦牛驮队,而我们这些平日不好好锻炼的后生被远远甩在了后面。山越爬越陡,前方是高山草甸。地面潮湿、阴凉。再往上,便是石山岩石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段最为难忘的旅程,在这之前,我总认为攀爬冶力关风景区的莲花山应该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次,但与迭山群峰竞秀、万壑交错的气势和万丈豪情相比,攀爬莲花山真的不算什么。高山、峡谷,而后又是高山、峡谷……脚踩在被风化后的碎石上,行走显得格外费劲,好在途中偶尔有溪流和小瀑作伴,旅程也显得不那么孤单。在一个垭口,终于出现一个最佳摄影平台,大家兴奋地叫喊着,疯狂地拍摄,只可惜光线太强,只能留作资料图片。

翻过垭口,是一条缓上坡的石山峡谷,走着走着,前方被一扇石山屏风挡住,只能折绕过去再往上攀爬。行走间,记不清走过多少步路,歇了多少回脚,喝了多少次泉水,擦了多少次汗。总之,道路的艰险让人产生返回的念头。队友相互鼓励说:好风景永远属于最勇敢的人,好风景在路上,坚持就是胜利。看着四位向导帮我们背负着沉重的设备,还显得悠然自得,再想想红军长征途经迭山的艰苦,对比草鞋与专业登山鞋,衣衫褴褛,饥寒交迫与衣食无忧,牦牛驮队的专业服务,深深感觉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退缩,登山靠的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和坚定的毅力。艰难地绕过这座石山,来到一个小山坳,中间是高山草甸,两侧悬崖绝壁巍然屹立,抬头仰望,隐约能看见通往山顶的蜿蜒小路,抬头仰头的角度能让头顶的帽子掉落。咬咬牙,坚持前行。向导说,到了山顶尽量不要大喊大叫,那样会招来雨水。老百姓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是有他的科学道理的。走到半山腰,终于看到穿越山顶的石洞,队友们禁不住吼叫了起来,也许是巧遇,雨真的来了,连雨伞雨衣都来不及取,我们就被浇成了落汤鸡,相机和镜头只能往怀里揣。为了防止意外发生,队伍被合拢在一起,好在是阵雨,走走躲躲,对赶路没有太大的影响。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而在迭山措美峰,我们见证了迭山儿女如何用坚韧的毅力,征服迭山的险峻,硬是在悬崖峭壁上打通一

条连接牧场与家的天堑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爬坡的艰难,总算到达了海拔4050米的洞口。近看这个山洞,是人工凿开的,直径约3米,长度约10米。洞口是个招风的地方,大风嗖嗖地直往里灌。听向导介绍,打这个洞所用的机械设备都是从山脚拆卸成散件后驮运上来的,没有打洞之前,去山背后的牧场最少要绕着多走三天的路。摄影家们抛开一路的艰辛,迫不及待地拍摄山背的风景。只见千里迭山山势雄伟,连绵起伏,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山谷间万木葱茏,显得清逸秀丽。拔地而起的山峦像含羞待嫁的少女,用云雾遮住了自己最美丽的容颜。本想过了山洞,下坡就会平缓一点,没想到更是异常陡峭,脚下铺满了风化的碎石,为了防止山石滑落,保证人员安全,我们让驮队先行,人跟在后面。路深不见底,视线被形态各异的巨石挡住。向导告诉我们,走这条路千万不敢在途中休息,山上的石块随时有滑落的危险。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前行。虽然时至八月,但路上依然能碰见一寸多厚的积雪,路边悬崖下不时发现几把铁锹,这是牧人留给过往路人修路用的。怕山石滑落,我们不停止地急下行三个半小时,走得肌肉抽筋,腿肚打颤,再往下是一片杜鹃林和灌木林,穿过后来到一片荒凉的沙石滩。宽约20米的沙石滩看来是从山沟冲刷下来的泥石流的遗迹。沙石滩很平缓,很开阔,顺沟往下走,滩面上长出许多柳树,雨水的冲刷下,有的树根裸露着。

时间已接近下午五点了,牦牛驮队成员先行一步去安营扎寨,队员之间只能用最原始的尖叫方式相互联络,等待会合。身体和心理受到严峻考验之后的队员,疲惫不堪,躺在沙石上,静静呼吸着无人区的新鲜空气。约莫一小时,队员们陆续跟了上来。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感慨。张润国告诉我们,他走过藏北高原、罗布泊等好多国内外知名穿越景点,这一次徒步穿越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迭山的高大和穿越的艰辛。美美地修整一阵后,继续往前赶,经过约两小时的行程,终于在宁玛草坪跟牦牛驮队会合,宿营地海拔3200米。总结第一天的行程,徒步穿越约35公里,对体力和毅力是最

大的考验,上不完的山,下不完的山,上上下下的行进中也感受到了迭山横峰侧岭、起伏重叠的秀美景色。驮队成员已经准备好了方便面、腊肉面条和茶水,因为逼近夜幕降临,加上细雨绵绵,我们在匆忙的搭建户外帐篷和夜餐中结束了全天的活动。第二天早晨,鸟儿清脆的鸣叫声中,大家伸着懒腰从各自的帐篷走出来洗漱。抬头仰望,晴空万里,晨光照射在昨日穿越的山尖,煜煜生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昨天的艰辛和今天的行程。拌酥油糌粑,吃腊肉炒土豆。吃饱喝足后,驮队成员负责收拾帐篷、清理垃圾,摄影登山队友先行出发。这一天因为地势平稳,路程的艰难程度只是第一天的一半。一条河水从山涧流过,越往下水流越大,因为水上没有桥,只能脱了鞋挽起裤腿淌

过河。选定一处弯弯的河道,俯下身子以河流为前景拍摄远处的山和近处的林,拍摄出的照片别有一番视觉冲击力。因为是牧道,路从河的一边穿到河的另一边。顺河而下,河流越来越急,途中经过一座5米多长的独木桥,湍急的河水齐腰高,四位向导步履轻盈,像阿迪力走钢丝般的稳稳走了过去,而我们几个手握撑杆,胆颤心惊,撅着屁股一步一步挪过去,滑稽的动作引得大家捧腹大笑。过桥后地势越平坦,能看到不远处的草地上有成群结队的牦牛悠闲地吃草,路也越走越宽。前方又要过到河的对岸,这时已经有个像模像样的木板桥,过桥后有一个小草坡挡住了我们的视线,爬过草坡往下看,心中不由得惊喜万分,好一副天然的山水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吗?四座漂亮的藏式小木屋,屋

顶经幡猎猎,屋前小菜园用木栅栏围成圈,屋后有清泉从山中流出,水流带动的嘛呢经筒转个不停,有一位年轻小伙儿手握奶瓶为一只野生小盘羊喂奶,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走进一家牧户,主人热情地为我们沏茶倒水。据牧主介绍,这里共有6家牧户,都来自卡坝乡尼欠村。火炉、土炕、瓢盆碗筷、太阳能发电板等日常用具一应俱全,生活跟正常家庭没有两样,只不过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我想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对于我们路过这里的人来说,是非常向往的一种人生状态,但是要让我们年复一年地过着这样的田园生活,会感到寂寞难耐,毕竟安逸的城市生活让我们的

身心已变得懒惰和贪婪。在与牧主的交流中,他们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艰辛,这就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我们此次穿越的最大感受——学会满足,懂得放下! 通过牧户了解到,那只小盘羊是一只迷途的小盘羊,牧主去放牧的时候发现它躲在一处岩石下冻得发抖,于是脱下外衣抱回来喂养,准备养大后放归自然。牦牛驮队还没跟上来,加上第一天的行程中有两位队友的腿拉伤了筋,我们在这里等待与驮队会合,商议下一步的打算。约一个小时后驮队赶到了,共同商量了这一天的行程,敲定了最近的宿营地。改变后的行程比第一天轻松了许多,离牧场5公里的哈斯道岔路口,改道右侧慢上坡,穿越西里道嘎树林后,是一条正规的牧道。因为路不是很远,途中也拍摄了不少照片,大家说说笑笑,边聊边走,听说向导益高是卡坝远近闻名的民间艺人,休息的时候大家强烈要求益高唱一首原生态的藏歌。益高也毫不拒绝地展示了自己的歌喉,在悠扬的歌声中,大家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道路的艰难,上山的劲儿更足了,决心更大了。走完了这一天的路程,在海拔3600米的格吾塘草滩扎营。这里四面环山,中间草坪,酷似坐在手掌心。大家互敬互助,视若亲人,一起动手支扎帐篷。时间充足,夜餐时我负责和了一大盆面,大家都参与其中,提水,拾柴,炒土豆,浸泡干酸菜,揪面片,做了一顿美味可口的腊肉酸菜面。

总结第二天的行程,我个人更多的看到了迭部的人文气息,

看到了牧场的生活,感受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起起落落。或许这一天,旅行不光是观光,更多的是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净化。如果说穿越旅行的前两天是对生理和心理的严峻考验和重大挑战,那么第三天,就是历经穿越艰险后享受成果的一天。“最好的风景永远留给最勇敢的人”这句话用在这一天再也合适不过了。凌晨四点半,张润国和常铭二老早早地喊大家起身,驮队成员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早餐。拌糌粑,煎热剩饭,吃饱喝足后已近6点。摄影家们怕错过好时间,急切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迅速打上背包向对面的山顶进发。急行一个多小时爬上海拔4100米的卡热卡山峰,州摄影家协会成员周俊杰第一个到达山顶。“有好货,赶紧来!”周俊杰高兴地喊了起来。我到达山顶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色所震撼,浩瀚千里迭山,犹如盘龙巨蟒横卧天际,巍峨壮观,最为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迭山云海。“这样的云海,我们也很少遇到,看样子你们都是大贵人。”向导伟国开玩笑说。只见万里碧空下,红日斜照在岩峰和云带上,真可谓“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赶上来的摄影家们兴奋不已,他们个个像小孩,跳动着,叫喊着,感叹着,急切地拿出相机和三脚架,拍摄,再拍摄,生怕错过这难遇的美景。是的,迭山是雄浑的迭山,更是柔美的迭山。一片云雾迷离之景,是诗情,是画意,是少女含而不露的含蓄美,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飞越,浮想联翩。我想这是迭山

馈赠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一个小时,仅仅一个小时的时辰,弥漫的云雾开始漫过山野向我们包围。“足够了,这就值了!”“这就像是昙花,昙花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把转瞬即逝的美留在了人们的心里。迭山最美的容颜,我们记住了!”摄影家们满足地边聊着边收拾行囊。张润国建议大家到前面的小山丘再看看,看有没有更大的收获。接下来所遇到的景象更让大家惊喜万分。“快来看,佛光!”……起先到达的人高兴地喊起来,其他人赶紧跑上去看。果真,随着云雾慢慢散去,一束明亮的光影从我们身后穿射过来,在对面山头出现了一道五彩光环,这光环正和唐卡绘画中的“佛光”一模一样。稀奇的是每个人都能在光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走到哪里光环跟到哪里,很是奇特。用相机拍,用手机拍,用摄相机拍,大概持续一个多小时,直到光环慢慢隐去。云雾散去,这时能看清下方是一处深山大峡谷,我们的目标是爬到峡谷对面的尕作海山腰,整个路程就像一个大大的“V”字形。没有等待驮队的到来,我们顺沟而下先行拍摄。路途中的风景跟前两天的截然不同,这个大峡谷四面环抱的山峦是一种类似于泥浆的沙土山丘,表面不长任何植物,多半形似笋茹,甚是奇特。下到沟底,爬到对面山口已到中午,行走不算很艰难,只是走到对面的山才发现路程不止是我们看到的那个“V”字形,用“M”型来描述才算最为准确。大家坐在草坡上等待牦牛驮队送来干粮。

因为这一天拍到了最好的照片,所有队员情绪高涨,时时拿出相机回放,相互切磋着、交流着。对于才入门摄影的人来说,这是一次最为难得的学习机遇,毕竟张润国和常铭是行内响当当的名家,两位摄影专家从取景、角度、光线到后期处理一一讲解,其他人洗耳恭听。牦牛驮队来了,大家吃了些干粮。因为中午光影不适合拍照,继续把不用的设备驮到牦牛身上往前赶路。经过尕作海山谷,有一条溪水流淌,水沟中的大石岩上我们发现了类似于古冰川遗迹的漩涡花纹,棱角和花纹胜似人工雕刻。河边的乱石堆中还发现了形似蜗牛壳,直径约4公分的古生物化石。这是我们此次穿越的一个意外发现,足以说明这里的古冰川遗迹仍旧保持着它的原貌。前方是高原杜鹃林,回头再看我们来时的路,越往上走看到的风景越壮观,爬到海拔4050米的迪里尼西山顶,迭山景点之南凿那古冰川遗迹完全呈现在我们面前,脑海中尽是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时朦胧景象。美哉!壮哉!峡谷峰林纵横交错,那群笋茹般的山丘相互紧挨着,形态各异,如盛开在迭山深处的八瓣莲花,又如天兵天将掉落人间的灰白头盖,显得格外壮观美丽。据向导介绍,传说英雄格萨尔王与魔王在这里较量过,抱石头比赛中,格萨尔王战胜了魔王,取得了胜利。细细观察迭部人文,我们不难发现英雄格萨尔王的品性全都集中在了迭山男儿身上,长得高大威猛,性格直爽好胜! 此次穿越活动的最终目的

地就是眼前这片藏在深闺人未知的雄宏之地,站在这个高度遥想茫茫宇宙浩瀚苍穹,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如果不是穿越活动时间紧,真该在此驻足几天,好好等待最佳的拍摄时间。离营地还有些路,我们只能带着遗憾依依不舍地跟它说再见。这一天,在海拔3800米的杂里热门营地,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把剩下不多的藏香猪肉和措美人家特有的珍珠洋芋全都煮了,三天的结伴同行,大家有艰辛,有快乐,有关爱,更有接连不断的惊喜。明天就要告别了,心底感到一丝不舍和留恋。这一晚,我们将手电筒绑在三脚架上当探灯,端起酒杯跟驮队的兄弟们喝告别酒,没有辈分大小,只有兄弟之情,热热闹闹地唱着聊着,直到很晚很晚。清晨醒来,大雾弥漫,吃过早饭,驮队成员执意要送我们一段路程。沿着杂里尕山谷下行,这一路像个小盆地,牧草丰盛,峡谷开阔,河水蜿蜒流淌,各色的山花竞相怒放,令人心旷神怡。走出小盆地大概花费了3个小时,脚下依然是风化石块,极其难行。半道有一座天然石门,石门两侧堆砌着的石墙延伸到石崖脚下,穿石门而上,岩石间隙中不时有盛开的藏雪莲。中午时分到达海拔4100米的角地尕山顶,大家在这里合影留念。这时忽起大雾,能见度很低,我们小心翼翼地转过一个山腰,便到了角地尕大山谷。整个山谷堆满了风化的石块和石子,山势极其陡峭险峻。大家一步一步向下滑行,腿脚抽筋,酸痛难耐,道路的艰辛不禁让我想起了

一部法国人拍摄反应西藏题材的电影《喜马拉雅》。如

果徒步穿越迭山措美峰这条线路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

容是毫不夸张的,最后一天的下山和第一天的上山显得无比的艰辛。这应该是迭山不忍践踏它的容颜,为世人设置的天然防线,他以千仞壁立、群峰磅薄的威严气势围成石栅栏,只有有恒心,有毅力,怀博爱之心的人才配欣赏它的真面目。艰难地走完乱石下坡路,先前到达山脚草坪的驮队成员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最后的告别午餐。大家围坐在一起,一一谈论着内心真实的感受。“措美峰很美,但好多人不知道,下次带你们的朋友来,驮队一定保证你们安全,让你们玩好!”驮队成员热情地说。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介绍更多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呢?在几天的深入交流中发现,驮队成员

是在甘南多麦国际旅行社的带动下,自己成立了旅游合作社,专为来迭山措美峰登山摄影者提供野外驮队服务,获得劳务补偿,带动更多的农牧民增收致富。为了让摄影登山爱好者亲身体验,更好地宣传徒步穿越线路,驮队成员在这次活动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提供了完全免费的服务。吃饱喝足,要跟驮队成员告别了,他们还要翻山越岭返回卡坝乡尼欠村,而我们要顺沟而下到达尼傲乡尖尼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领略尼傲原始苯教“木日神山”的雄伟,观

赏一路堆砌的玛尼石和旋转不停的水转经筒,不时路遇虔诚转山朝拜的人们,身心沐浴在迭山温暖的阳光下。徒步

穿越活动结束了,收获的喜悦打在背包里,装进行囊中,在往后人生的心路历程中带着它继续前行。措美峰摄影图片选集迭部县措峰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贵奇电话:139********闹交电话:153********团队成员:12人注册时间:2014年6月提供迭部措美峰及周边旅游接待迭部县第一家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团队成员由措美峰山脚下尼欠村村民组成,多次为西安、北京、广东、上海、兰州等地的游客提供专业马匹、牦牛驮队及深度探险、生态休闲游、摄影旅游、自驾游接待和向导服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