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美国公用事业管理的_绿色_思考和启示

美国公用事业管理的_绿色_思考和启示

李群智

(广东省物价局 广东广州 510040)

摘要:本文从介绍美国公用事业管理的“绿色”理念出发,通过对美国政府环保法规体系的形成、环保监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及美国企业对环保问题的思路和行动的详细阐述,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许多行业都行之有效,特别是在公用事业领域;最后,从环保角度对广东省在水、电、垃圾、交通、新型产业、清洁能源等领域的价格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污染者付费 价格杠杆 清洁能源 监管输入 监管输出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4-1618/F(2010)12-0036-07

作为世界最重要的一极,美国在经济、高新技术、军事等诸多领域无可否认都领先于世界,其对世界的影响力无出其右。在对公共管理特别是对公用事业管理方面也走在全球的前列,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好的说明。美国对公用事业的管理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在管理的全过程树立起一个“绿色”的理念,并且在行动上也按照这一目标实施,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以及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环保监督组织。

一、美国的情况

(一)政府的理念与行动

1.法规体系的形成

对公用事业管理的环保理念,美国虽然没有专门的规律,但环保方面的法律更多的是规范公用事业的环保行为,因此,公用事业管理的“绿色”思考全部体现环境保护的政策上。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环境保护政策的黄金时代,是环境保护主义取得梦幻般和史诗般胜利的时代。1969年至1979年期间,美国通过了27部环境保护法律和数百个环境管理条例。

美国将环保问题作为一种战略放在政府和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从理念的确立到法律的出台,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到企业执行的自觉和规范,都凝结着环保的意识和责任。当然,环保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府也意识到,单靠企业自觉实在是一厢情愿,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此,许多环保上的措施都体现着影响。但是,1979年之后的联邦法律却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项举动更是使民众非议至今。2005年初,关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公识《京都协议书》开始生效。这份协议书得到了全球160个国家的批准,而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拒绝签署。

然而,联邦政府的态度并不影响地方政府对环保的努力。为填补这一空白,在西雅图市市长的倡导下,美国市长会议一致同意采取他们自己的《气候保护协议》,有350多个美国大小城市、不同政治派别的市长分别承诺遵守《京都协议书》的目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布什政府拒绝签署的《京都协议书》却在美国的350多个城市通过,虽然有一定的讽刺,但并不影响执行,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保护着美国的环境。

由于联邦法律的滞后性,环保领域的法规总是不停地完善美国的联邦法律,政府部门也时常发布新的法规,立法机构中一些新的部门也开始发布监管要求,环保法律日趋复杂化、多层化。美国的地方政府和州政府都在着手弥补他们所发现的环境管理方面的缺陷。美国约有30个州都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计划,其中大多数还包括可再生能源组合标准,强制要求公用事业机构所产生的能源中非化石燃料的比例要达到25%。加利福尼亚州采用了极为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要求

美国公用事业管理的“绿色”思考和启示

到2016年,车辆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30%。

在诸多法规条文中,污染者买单的原则使政府感觉到最为行之有效。他们认为,法规方面的长期趋势都是限制制造者对环境的伤害,并为其造成的损失买单。这一原则确保了经济效益,保护了财产权,同时还提供了强大的法律依据。这种促使企业“将成本内部化”的措施,意味着通过将污染从烟囱中或排污管中排放出去获得的竞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难以为继。

2.监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美国对环保监管主要采用制度监管和信息监管相结合的办法。

在制度监管方面,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多项环保观念,例如:从污染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环境局部管理到生产全过程控制,环境保护产业政策采用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并重的促进方式等。近年又提出了“循环经济”、“工业生态经济”等新观念。这些新观念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及世界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为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管理漏洞的产生,美国环保署采取“因地制宜”和“因行业制宜”的管理政策。美国环保署的所有计划和活动均实行项目管理,其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严格按照目标设立、计划制定、评估分析、年度报告等程序进行,可以保证以有限的资金投入收到最大的效果。美国环保署为其管理制定了七项原则:一是生态系统保护原则;二是环境公平原则;三是污染预防原则;四是依靠科学技术原则;五是与国家、政府、地方、企业合作原则;六是改进美国环保署的管理原则;七是环境责任原则。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近年来美国各州越来越多地使用绿色税收和绿色收费。这些税收措施有五种形式:一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对造成污染的企业征税;二是以各种税收奖励制度促进清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三是将税收与环保表现挂钩;四是天然产品发展税;五是交通优惠政策。

在推行制度监管的同时,美国也在不断地朝着“信息监管”的方向转变。《排放毒性化学品目录》要求企业报告其排放到空气、水及土壤中的化学物质。当然,要求企业信息更加透明化的压力并不仅限于排放和污染的报告。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是来自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以及欧盟的要求,要求共享企业的环保业绩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等方面信息。尽管实施条例还在制定中,但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看来很可能要求企业披露远多于以前的环保风险信息,而且此法案规定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有责任了解这些义务,否则就要面临因无知冒进入狱的风险。另外,越来越多的关于“知情权"的法律要求企业披露其对公共福祉的潜在风险,既包括对环境负面影响的信息,当然也强调正面的特点。

(二)企业的理性思考与执行

随着社会对环保的重视,企业也深深的意识到,生存和发展的新压力将来自于环境保护方面。其主要的压力表现在:一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会限制企业运营、市场重组,甚至有可能威胁到地球的安宁。二是企业所面对的关心环境的利益相关方越来越多。首先,作为影响企业行为传统的超级力量,政府从未放手;其次,民众绝不会允许严重的环境污染的发生。社会各界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并且让污染制造者为他们给环境造成的危害付出代价。针对新出现的问题,美国的许多企业进行了更多的思考。

思考一:即便是最好的企业也会出人意料地遇到环保问题

除传统的思维外,企业面临的挑战也不断演变。过去集中表现为人们对“成长限制”以及主要自然资源将慢慢耗尽的前景的担心。另一方面的担心主要集中在污染方面,现在证明这种担心更为持久。最近,在环保战线上出现了一批新的利益相关方,包括银行、保险公司等一直只紧盯投资回报的金融服务业也遇到了环保问题,开始关注环保。

思考二:环保问题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议题,它会令企业实实在在地付出经济上的代价

在环境方面举措失当对企业公共关系是一场噩梦,会毁掉市场和公司的前景,使企业的价值蒸发。那些没有将环保思维纳入企业战略的公司将要面临风险,丧失由环境因素带来的潜在赢利机会。因此,一些企业家认为,最好主动改造自己的市场环境,捍卫自己的地盘,以防他人来分一杯羹。

思考三:以全新视角观察事物,会带来实际收益

事实证明,那些从环保视角看问题的企业往往比竞争对手更具创造性和进取性,比大多数人更早发现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为应对影响市场的不可预测的力量作好更充分的准备。他们擅长发现新的机会,帮助客户降低成本,减轻环保负担。他们重新改造产品和服务,以影响客户的需求,从而促进了收入的增长,并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

思考四:聪明的企业会通过对环保挑战的战略管理取得竞争优势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现在许多美国企业的高管们也深悟此道。他们认为,环境方面的挑战可以看成是供水管道上的一连串小漏洞,它会让企业的价值慢慢地流失。它们也可能突然出现,像大坝一样溃堤,危及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同时,对环保问题管理失当可能危及个人,比如对不当处理有毒废弃物负有责任的管理者有可能遭受牢狱之灾。投资界的传奇人物沃伦·巴菲特曾经说过:“建立良好信誉要用20年,而毁掉它只需要5分钟。如果你考虑到这一点,你的行事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环保问题在对大企业产生压力的同时,也让小企业意识到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一是以往只针对大企业的法律也渐渐开始用来规范小企业,就连面包店和加油站现在都必须遵守空气清洁法。二是谋求改变个人的消费选择从政治上来说存在难度,但环保组织却完全可以要求小企业控制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尽管个人车辆不会受到非政府组织的攻击,但相对来说,出租车或货车的尾气排放却是更受关注的目标。三是信息时代降低了跟踪小规模行动的成本。新型传感器、信息系统和通信技术,使得跟踪污染以及监控法规遵守情况的成本日益下降,即便是极小的企业,现在也难以逃脱各种监控。四是大客户也会对小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遵守环保标准。五是与规模更大的竞争者相比,小企业的运作更为灵活。富有进取精神的小企业会迅速行动,利用情况变化的时机满足利益需求。

美国的企业普遍认为,如今企业面对的是一个新的世界,竞争优势的传统构成元素(如获得更廉价的原料和较低的资金成本等),由于商业化的加剧已被削弱殆尽。在这个已被改变的竞技场中,重视绿色环保为企业创新及创造持久价值并建立竞争优势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途径。许多美国企业将可持续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称之为“发展许可证”。他们通过狠抓环保培训,培养环保意识,寻找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在培训中着重培训三种课程:一是针对重点主题如法规遵守或环保效益的培训。二是非正式教育,提高员工对环保问题的基本认识。三是针对高级管理层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课程,通过对高级管理层的培训教育,实现其不断的知识精化。同时,在环境成本计算方面也作了许多具体的规定。

纵观美国企业环保工作的实践,可以看到其环保足迹:积极设计创新产品,帮助客户应对环境问题,甚至创造新的环保定义市场空间;推动其供应商更好地为环保服务,甚至以此为标准选择供应商;收集数据以跟踪环保绩效,并建立标准评估工作的进展;与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合作,以了解并找出环境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通过建立富有雄心的目标、奖励、培训和各种工具,培养环保意识,让所有员工都有共同的愿景,构建环保优势文化。

二、启示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企业承担起满足社会需求的期望日趋增加。在全世界,普遍的共识是企业应该自发的做更多的工作,不仅限于环保,还应关注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如扶贫、教育、医疗等。在环保问题上,中国与美国不论在理念、法律、执行、监督等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但这不应成为我们漠视环境保护的借口,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我们的策略,自觉地担当起我们的责任。美国实施的“污染者付费”原则在许多行业都行之有效,我觉得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特别是在公用事业领域。固然,保护环境需要全民意识的觉醒,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培养意识需要一个过程,经济杠杆的作用特别是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在现阶段能立竿见影。环境的紧迫性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让我们慢慢培养环保意识,让污染者付费并且是要付出较大的代价,是我们刻不容缓的政策措

施。当然,“污染者买单”原则也可反过来提高环保意识,两者相得益彰。那么,如何运用价格杠杆发展“绿色”经济呢?

(一)要转变价格管理的核心

1.要逐步强化小政府、大企业的意识

在环境保护方面,政府除了在价格、税收、财政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外,要加大对执法的监督力度,同时动员社会力量的监督,提高信息监督的透明度。但是,企业是执行者,环保政策的好坏及实施效果如何,关键还得依靠企业。目前,许多企业的领导人一方面往往高估了遵守法规的成本,却同时又低估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认为政府的环保法律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制约太多,成本太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总是想方设法规避企业的责任或者直接违法;另一方面,在环保治理成本的消化上过多的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采取有政策就干,无政策就躲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政策的效果。因此,在价格决策时,要注重培养和强化企业的责任,在核定具体价格标准时,应更多地采用不完全成本法,将部分成本留给企业通过改进管理和技术创新去消化,更不能留有正常运行的利润空间。从广东省的公用事业领域看,许多处于垄断或有限竞争地位行业,这种地位优势产生的排他性,阻碍竞争者的进入,因而获取利润的能力和空间比较大。另外,政府将这些领域的经营权赋予了企业,企业就有义务对环境保护尽责任,政府也可借此刺激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2.要监管输入、监管输出两手抓

目前,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输入性的污染,一个是输出性的污染。当前我们的许多政策措施更多的是对输出性污染的治理,往往忽略了输入性的污染。在我们的价格政策上,今后应做到不失偏颇,使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更显公平和全面。

在输入性污染方面,对使用可能导致广东省环境造成污染的原材料、燃料的企业,采取有一定约束的价格政策,以限制其发展。对使用清洁能源及原材料的企业,则在价格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以促进其发展。对可能直接影响到广东省环保的企业,在价费政策上提高标准,配合政府的其他措施不让其在广东落地生根。

在监管输出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制定不同的排放收费标准,将污染者付费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价格政策中,每个行业都不能例外。一是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尽管排放已经达标,也要收取污染排放费用,促使其实现零排放的目标。二是对限制类的企业,制定较高的收费标准,促使其加大技术改造或转型的力度,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三是对淘汰类企业,制定严格的高收费标准,不再赋予适宜生存的环境,实现“腾龙换鸟”的目标。

(二)以新的方式做旧的事情

在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中,由于发展方式的不同让我们在环保问题上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此,正本清源,把我们过去在环保问题上对历史的欠账补回来是非常必要的。但不可能让对资源环境造成浪费污染的公共行业“一夜消失”,只能“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制定新的政策,把旧的问题处理好,对已经形成污染的行业,价格政策应该做出合理的选择。

1.电力行业

至今为止,广东省的发电总装机容量为6490万千瓦,其中煤电3960万,燃气机组1000万,核电378万,风电50万,水电1100万。由于环保意识的缺乏,过去这些煤机电厂均未安装脱硫及其他氮氧化物的处理设施,对环境的破坏可想而知。近几年来,广东省加大了环保治理的力度,特别制定了每千瓦时1.5分的脱硫电价,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安装脱硫设施的燃煤火电机组装机容量达3401万千瓦,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250万千瓦。2009年底,广东省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全部安装完毕,全面完成了与环保部门签订责任书中所有脱硫项目。得益于火电厂脱硫,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7.28%,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减排15%的任务。根据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在广东省经济增长11%的形势下,二氧化硫还将同比减少2%。但应该看到,发电企业对环境的破坏不仅仅限于二氧化硫,其他氮氧化物如硝的影响也很大,若不在价格政策上给予支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进行脱硝,那么我们还将继续忍受电厂对环境的污染,加剧生存

环境的压力,因此,尽快出台脱硝电价刻不容缓。此外,还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脱碳价格政策的可行性,使之早日施行。

在电力销售环节,要充分利用电价杠杆调节电力的使用需求,按照监管输入的思路制定好销售电价政策。一是扩大差别电价范围。在现有实行差别电价的基础上,将差别电价政策管理的触角向污染较大、能耗较高的行业延伸:(1)将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扩大到焦炭、铜冶炼、铅冶炼、平板玻璃、造纸、酒精、味精、印染、化纤、制革和电镀等行业;(2)对属于限制类的水泥生产企业(广东省目前的落后产能主要为这类企业),其用电价格以现行差别电价政策为基础,再按年度实行阶梯式的加价政策;(3)要求对列入淘汰名单、到期拒不关停的企业(生产线),电网企业要配合地方政府依法停止供电。二是实行惩罚性电价。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电价。超过限额标准一倍以上的,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加价0.3元;超过限额标准在70%到一倍之间的,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加价0.15元;超过限额标准在30%到70%之间的,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加价0.1元;超过限额标准不到30%的,其用电价格每千瓦时加价0.05元。三是推进阶梯式电价。按照满足基本用电需求、正常合理用电需求和较高生活质量用电需求,将居民电价分成三档。第一档电价维持较低价格水平;第二档电价逐步调整、弥补电力企业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第三档电价反映资源稀缺性状况和环境损害成本。

2.水行业

水污染问题是广东省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2002年全省江河干流水质以Ⅱ类为主,总体良好,但部分流经城市的河段和内河涌水环境污染严重,现有水质监测断面中,17.5%的省控断面属劣Ⅴ类水质,生活有机污染特征明显,由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且处理设施配套不完善,部分河段水质恶化,造成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水质性缺水比较严重。如果把水资源总量、人均淡水资源量、人口增加情况看作是不变量和已知条件,供给和需求之间通过价格的变化来调节,那么未来,我们可以用来解决水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无疑是价格的设定。只有当水价真正反映了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时,一个节水型社会和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体系才能真正建立。

目前,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的实际情况,一是要加快实施分类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和阶梯式水价政策。按“公平负担,促进节约”原则合理制定水价分类。核定城市居民人均基本生活用水基数,基数内底价,实行累进制阶梯水价。工商业等非居民用水实行核定用水定额,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二是要加强污水处理收费管理。目前广东省各市、县(含单独定价的市辖区)城区污水处理费开征率和每立方米0.80元的最低收费标准达标率均为100%,基本确保了各地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营费用支出的需要,但要实行所有污水均经处理达标排放,还必须加强污水处理费的使用监管,进一步加快各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

3.垃圾处理行业

垃圾威胁着我们的环境,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尽管垃圾是资源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但目前广东省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卫生填埋仍旧是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而堆肥、发电等垃圾资源化处理还难以发挥其效益。在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几乎还是空白。因此,我们应进一步通过政策促进垃圾处理。一是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创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管理体制机制,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思路,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改革,全面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地级以上市城区未开征生活垃圾处理费的要尽快全部开征,有条件的镇也要积极开征;进一步理顺收费性质,建立垃圾焚烧处置价格管理机制,分类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推行居民生活垃圾按产生量和“用水消费量折算系数法”计征方式,鼓励委托供水等企业代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的方法,提高收缴率。尽快形成补偿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成本机制,将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调整到合理盈利水平。二是创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改革步伐,认真总结经验,率先在珠三角地区推行“户集、村收、镇

(乡)运、县(区)处置”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方式,探索促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机制,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建设。三是积极探索医疗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工业垃圾处理的收费机制。对于医疗垃圾处理,不能只停留在政府政策支持上,还应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基础上,考虑由医疗机构负担一部分;对于建筑垃圾处理,政府应通过制定政策,规定处理目标,督促企业为垃圾处理付费;由于工业品生产出来后既是产品,也是日后的工业垃圾,因此,工业垃圾处理应由生产企业付费。

4.交通行业

交通对土地、岸线、能源、建筑材料等资源的依赖性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度高。一个时期以来,广东省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交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那么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交通发展也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清洁发展,才能实现交通又好又快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价格政策,促使交通行业纠正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为代价进行交通建设、运营的作法,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统筹安排交通发展的规模、速度、比例和结构,规范交通建设、运营、管理和服务行为,倡导和发展绿色交通和清洁运输。一是合理确定各种运价的形成机制和比价关系,鼓励公众选择公共交通工具,促进水运发展。据测算,内河与铁路、公路运输的单位能耗比为1∶1.3∶3.2,非常适合大宗物资的长途运输。可以通过合理确定价格政策,促进水运发展,把大量的运输量转移到水路上,减轻陆路运输的负担,降低全社会的运输成本,包括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二是合理制定油价和可替代能源的价格政策,促进运输用油的节约和转变。就道路运输而言,成品油消耗量占到全社会的28%以上,而且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但单位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如果能够降低5个百分点,不但能够提高运输效率,而且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收到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三是运用价格机制调控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交通是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利用大户。通过发挥地价杠杆调节作用,完善地价形成机制,从严从紧控制交通用地供应总量,能提高交通发展中土地和岸线的节约、集约利用程度。

(三)以新的方式做新的事情

近几年,随着环境治理的逐步深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新型产业逐渐涌现出来。如何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这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1.鼓励清洁能源发电上网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体,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长期维持在70%左右,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电力行业占50%,基本来自火电排放,烧1吨煤要排放3吨的二氧化碳。大力推进电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利用清洁能源发电是促进环保的有效途径。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核能等,其主要特点是环境友好。除水电外,风能、太阳能等多数可再生能源还有总量丰富、分布广泛、能量密度低、成本相对较高的特点。因此,鼓励清洁能源发电上网,必须按照政府支持、成本约束、还本付息、差别对待的原则给予价格政策支持,促进新能源产业形成规模,能源结构全面优化。

目前,比较适合我国的办法是固定电价机制,即政府制定不同类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上网电价,并由电网公司全额收购其发电量。在水力发电定价方面,我们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发展经验,已经具备了与其他化石能源发电平等竞争的能力,在电价上完全可以按照既有的常规能源发电政策执行。风力发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最接近商业化发展水平的技术。由于我国风能资源地区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区,风速也有较大不同,可根据风能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各地终端销售电价的一定比例确定风电价格,并规定累计发电一定时间后执行当地平均上网电价。利用天然气发电方面,很多专家认为是不经济的发电方式,因为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发电成本也较高,目前广东省的4家油改气电厂,要靠政府补贴才能维持。在生物质发电定价方面,考虑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必须从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和富

裕农民的高度出发,给生物质发电一个合理的电价水平。据专家测算,生物质发电上网电价在还本付息期间(10年内),每千瓦时应在0.60~0.70元;10年期满后,可执行竞争电价。在国际上并网的太阳能发电有两种,一是光伏发电,二是光热发电。两者的投资成本有一定的差异,但发电成本比较接近。据我国专家测算,年发电1500小时,上网电价应达到每千瓦时5.5~8元,超出了广东省经济的承受能力,因此,太阳能发电近期不宜作为商业项目进行推广,应只作为解决特殊地区和特殊行业用电的一项措施予以支持。此外,海洋能、地热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还很少,规模也不大,应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处理。

2.鼓励新型节水方式的推广

促进水的回收和再利用,也是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目前比较成熟的新型节水方法有中水回用和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中水回用主要是将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中水因用途不同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饮用水的标准而直接回用到日常生活中,即实现水资源直接循环利用,这种处理方式适用于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但投资高,工艺复杂。另一种是将其处理到非饮用水的标准,主要用于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坐便器的冲洗、地面和汽车清洗、绿化浇洒、消防、工业普通用水等,这是通常的中水处理方式。第三种是工业上可以利用中水回用技术,将达到外排标准的工业污水进行再处理,一般会加上混床等设备使其达到软化水水平,可以进行工业循环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本,保护环境的目的。非常规水源的利用主要有雨水、再生水(经过再生处理的污水和废水)、海水、空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这些水源的特点是经过处理后可以再生利用。各种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水资源,加速和改善天然水资源的循环过程,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用。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再生水利用、雨水利用、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人工增雨、矿井水利用、苦咸水利用等。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一些高校已经建有雨水收集渠道,用于打扫卫生、绿化等。要进一步促进新型节水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必须合理制定各种水价的比价关系。一是要合理确定中水与自来水的比价关系,鼓励工业和城市用水使用中水;二是要合理确定再生水与自来水的比价关系,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促进清洁能源汽车的发展

目前,汽车尾气的排放已经成为我们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污染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将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定位于清洁能源汽车,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汽车企业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并且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一些产品也已经运用于市场。应该说,我国在这一领域与世界的差距并不大,非常需要我们政策上的积极支持。在价格政策上,一是要营造便利的使用环境。如电动汽车需要方便的多种形式的充电设施,天然气汽车需要更多布点合理的加气站,相关的价格措施可以安排合理的电价和气价,以提高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大力减轻消费成本。据测算,汽车的使用成本一般为车价的两倍,其中除了燃料及修理费用外,当数路桥收费和停车费为最,因此,在对燃料价格实施优惠的基础上,还须尽可能在过路过桥收费、停车收费、养路费等方面给车主减负。

总之,我们要在价格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一条“绿色”主线。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市场优化配置环境资源的先导、杠杆、保障和服务作用,增强社会的环保意识,引领治污减排行为,促进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服务环保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先完善现有政策,后创新发展”、“按体系分类分步推进”、“每年重点推进一到二项改革”的思路,力争用8-10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覆盖广、内容全、实效强的环境价格政策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10.

[2]资源价格改革,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1.

[3]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